亚洲玉米螟危害玉米产量损失估算方法研究

合集下载

亚洲玉米螟资料

亚洲玉米螟资料

亚洲玉米螟资料ppt xx年xx月xx日•引言•亚洲玉米螟形态特征•亚洲玉米螟生物学特性•亚洲玉米螟在亚洲地区的分布与危害目•亚洲玉米螟防治措施•亚洲玉米螟研究展望录01引言亚洲玉米螟是亚洲地区玉米产区的重要害虫以幼虫蛀食玉米植株,造成减产和品质下降对亚洲玉米产业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亚洲玉米螟简介研究背景与意义亚洲玉米螟的危害逐年加重对我国玉米生产也造成了严重影响控制亚洲玉米螟的危害对于保障玉米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汇报目的与内容研究控制亚洲玉米螟的措施和方案分析亚洲玉米螟的危害及防治现状为玉米生产区的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探讨综合防治措施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02亚洲玉米螟形态特征成虫形态特征羽化时间雄虫体色Array成虫一般于傍晚羽化,少数在白天雄虫体色为黄褐色或淡黄色。

羽化。

雌虫体色雌雄差异雌虫体色为淡黄色或淡黄绿色。

雌雄虫前翅上均有横带,但雌虫前翅上的横带较雄虫的宽。

初孵幼虫呈淡黄色,头部呈黑褐色,身体有白色蜡状物。

幼虫形态特征初孵幼虫老熟幼虫体呈圆筒形,头部呈淡黄色或黄褐色,身体呈淡黄色或黄白色,表面有蜡状物。

老熟幼虫雌幼虫的生殖器官呈球形,无生殖孔;雄幼虫的生殖器官呈管状,有生殖孔。

雌雄差异蛹的形态特征蛹呈黄褐色或红褐色,表面有白色蜡状物。

卵的形态特征卵呈椭圆形,表面光滑,初产时为淡黄色,孵化前变为灰褐色。

蛹与卵的形态特征03亚洲玉米螟生物学特性亚洲玉米螟一年发生多代,以老熟幼虫在玉米秸秆等处越冬。

越冬代成虫在春季出现,羽化后交配产卵,卵多产于玉米植株上。

生活史及习性亚洲玉米螟繁殖能力强,每头雌虫可产卵数十至上百粒。

幼虫孵化后,分散在叶片、心叶、雄穗等部位取食,形成不同龄期的幼虫。

繁殖与扩散1影响因素及变化趋势23温度、湿度、降雨量等因素对亚洲玉米螟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具有重要影响。

气候条件天敌对亚洲玉米螟的种群数量具有控制作用,如寄生蜂、寄生蝇等。

天敌耕作制度、种植密度、品种等对亚洲玉米螟的危害也有影响。

玉米病虫草害综合危害损失测定试验方案

玉米病虫草害综合危害损失测定试验方案

玉米病虫草害综合危害损失评估试验技术方案一、试验目的通过设立专业化综防区、农民自防区、病虫防治区、杂草防治区和非防区等5个处理, 系统调查统计不同处理区的病虫草发生危害情况, 对比分析产量结果, 弄清在各种病虫草并存状态下, 农作物产量综合受害损失的情况, 包括病虫草害潜在的危害损失和在防治情况下的实际损失, 经过统计分析, 总结出一套比较全面准确的病虫危害损失统计标准, 以提高农作物病虫害统计的准确性, 科学评估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危害。

同时, 利用过去各地对单病虫危害损失研究成果, 结合长期从事危害损失统计的经验, 总结、探讨和评估各个单项病虫对综合危害损失的作用, 为正确估测各病虫的单一危害损失提供依据。

二、试验设计1.试验地点: 选择玉米主产区、玉米病虫草害常年发生较重、玉米栽培管理水平基本一致且在本地区有一定代表性的地区。

2.试验处理: 设A.B、C、D、E四个处理。

A: 专业化综防区(专防区)。

根据病虫草害发生情况, 按照防治指标和防治规程, 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 适时进行科学的综合防治, 栽培管理正常进行;B: 农民自防区(自防区)。

按照大面积病虫测报和防治的要求, 在没有任何专业人员指导下, 由当地群众自行防治, 栽培管理正常进行;C: 病虫防治区(病虫防草不防)。

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 按照防治指标和防治规程, 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 适时进行科学的综合防治, 草害不做任何防治, 栽培管理正常进行。

D:杂草防治区。

用人工除草和化学除草相结合的方法, 全生育期对玉米田杂草进行防治, 其他有害生物不做任何防治, 栽培管理正常进行。

E:非防区。

非防区田间不进行任何防治, 所供种子也不得进行包衣处理, 使病虫草害自然发生。

栽培管理正常进行。

要求各处理的种植品种、土壤类型、种植期、肥水等生产条件和栽培管理措施基本一致。

3.田间设计: 采取小区对比试验, A.B处理2亩以上, C.D.E处理0.5亩以上, 不设重复。

亚洲玉米螟资料

亚洲玉米螟资料
亚洲玉米螟资料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亚洲玉米螟概述 • 亚洲玉米螟的识别与鉴定 • 亚洲玉米螟的防治技术 • 亚洲玉米螟的监测与预警系统
建设 • 亚洲玉米螟防治工作的挑战与
对策建议
01
亚洲玉米螟概述
定义与分布
定义
亚洲玉米螟是一种常见的螟蛾科昆虫,主要分布于亚洲、欧 洲和北美洲的温带地区,是玉米等谷类作物的主要害虫之一 。
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 ,提取有用的信息,为预警提供科学 依据。
数据传输
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将采集的数据实 时传输到数据中心,确保数据的及时 性和准确性。
预警信息发布机制建设
预警级别划分
根据玉米螟的发生情况,划分不 同的预警级别,如低风险、中风
险、高风险等。
预警信息发布
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渠 道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农民及时
农业防治
选用抗虫品种,减少玉米秸秆 的田间残留量,降低越冬虫源 基数。
物理防治
利用黑光灯等设备诱杀亚洲玉 米螟成虫。
防治策略
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包括农业 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 化学防治等方法。
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天敌昆虫,如赤眼 蜂等,对亚洲玉米螟进行生物 防治。
化学防治
在卵孵化高峰期和低龄幼虫期 ,喷施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监测站点布局与设备配置
监测站点布局
在玉米种植区域设置监测站点,确保 覆盖范围广泛,能够及时发现玉米螟 的发生情况。
设备配置
配备专业的监测设备,如昆虫诱捕器 、录像机等,用于捕捉和记录玉米螟 的活动情况。
数据采集、传输与分析处理技术
数据采集
分析处理
通过监测设备实时采集玉米螟的活动 数据,包括数量、种类、活动时间等 。

亚洲玉米螟主要为害特点以及防治措施。

亚洲玉米螟主要为害特点以及防治措施。

亚洲玉米螟是一种广泛分布的害虫,对玉米等作物造成了严重威胁。

它主要以玉米、小麦、水稻等作物为食,喜欢钻入植株的茎部和穗部,导致植株凋零和产量下降。

针对亚洲玉米螟的为害特点,我们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以保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一、亚洲玉米螟主要为害特点1. 对植株的直接损害亚洲玉米螟以植株的幼苗、叶片和穗部为食,导致植株生长受阻,叶片出现大片食咬痕迹,甚至直接导致叶片枯黄凋零。

在玉米苗期,亚洲玉米螟还会蛀食幼苗的叶片和穗部,造成叶片凋零、花序弯曲,导致减产甚至绝产。

2. 传播病害亚洲玉米螟不仅直接损害作物,还能传播一些病原体,如玉米花叶病毒、玉米条纹病毒等,加重了作物的病害危害程度。

3. 群发性为害亚洲玉米螟具有快速繁殖、易发生抗药性等特点,一旦发生大面积的为害,将给农作物生产带来严重损失。

二、防治措施1.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类生物控制亚洲玉米螟,如寄生蜂、捕食性天敌等,可以有效地减少亚洲玉米螟的数量,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2. 农艺措施采用合理的种植密度、灌水管理和施肥技术,增强玉米等作物的免疫力,减少亚洲玉米螟的发生。

3. 化学防治及时使用合适的农药进行喷洒防治,但要注意选择具有低毒性、高效性和环保性的农药,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防治,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4. 科学种植轮作在不同农作物间轮作,有助于降低亚洲玉米螟的发生率,减缓其数量增长。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亚洲玉米螟的为害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给农民朋友带来了经济损失,而且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在防治亚洲玉米螟时,综合运用生物防治、农艺措施、化学防治和科学种植轮作等手段是非常重要的。

农民朋友也需要加强对亚洲玉米螟的监测和研究,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以保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总结回顾:本文对亚洲玉米螟的为害特点和防治措施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探讨。

我们了解了亚洲玉米螟的为害特点,以及生物防治、农艺措施、化学防治和科学种植轮作等防治措施的重要性。

玉米螟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玉米螟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玉米螟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玉米螟是玉米生产中的一种重要害虫,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喜食玉米: 玉米螟是一种多食性害虫,主要以玉米为食,会在玉米中寻找受精卵
并产卵,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

2. 损坏玉米穗: 玉米螟幼虫在玉米上挖掘长长的隧道,致使玉米穗内部害虫密集,
造成玉米穗的受损和变形,玉米穗的重量和产量明显下降。

3. 引起病害感染: 玉米螟的幼虫可以破坏玉米植株的表皮层,导致玉米植株的受损,从而容易引起病原体的入侵,导致玉米植株受病害损害。

为了有效防治玉米螟的危害,农民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合理选用品种: 选择抗病性、抗虫性较强的玉米品种是玉米螟防治的重要措施。


类品种的生长强健,抗病性、抗虫性强,容易受到玉米螟的攻击。

2. 合理管理田地: 农民在田地管理过程中,应该注意灌溉、施肥、除草等方面的工作。

注重田地的通风和保持适宜的湿度,避免玉米螟等害虫在潮湿的环境中孳生。

3. 生物防治:拓展生物防治的途径。

可利用鲜肝蚜和花麻虫等调节玉米生态平衡,防
治玉米螟。

4. 化学防治:在合适的时期进行农药喷雾防治,可以在有规律地进行应用。

可以选择
不同类型的农药进行喷雾防治。

使用方法应注意安全,不要对自身和周围环境造成危害。

5.选择物理防治方法:对于少数的玉米螟能够利用人工排掉或者在玉米外围布置玉米
螟诱虫灯等方式吸引虫子,从而有效防治玉米螟。

综上所述,只有农民全面加强对于玉米螟能够引起的危害的了解,并且采取合适的防
治措施,才能够成功的防治玉米螟,保障玉米生产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我国玉米主产区亚洲玉米螟越冬幼虫天敌调查

我国玉米主产区亚洲玉米螟越冬幼虫天敌调查
山西省有丰富的寄蝇资源 ,已记录报道的有 200 种[12 ] 。他们在寄蝇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
51
中 国 生 物 防 治 第 18 卷
工作 ,特别是在“七五”期间利用自然寄主和非自然寄主 ,人工大量繁殖玉米螟厉寄蝇防治亚洲 玉米螟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 ,在所有 9 省区 11 个点中山西朔州玉米螟厉 寄蝇的寄生率最高 ,且是当地所有寄生性天敌和病原微生物中寄生率最高的一种 。这说明这 一地区的生境可能适于玉米螟厉寄蝇的生存 ,为这一地区开展玉米螟天敌保护利用以启示 ,即 应重视对玉米螟厉寄蝇的保护和利用 。
1 材料与方法
111 调查地点及玉米螟的采集 在我国的北方春播玉米区和黄淮海平原夏播玉米区选取 11 个点 (表 1) ,分别于 1999 年
秋及 2000 年春季采集玉米螟越冬老熟幼虫带回室内 。用防僵粉进行处理之后分装于 5ml 的
收稿日期 :2001203220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9970489) 作者简介 :何康来 (1960 - ) ,男 ,博士 ,副研究员 。
49
中 国 生 物 防 治 第 18 卷
离心管内 ,每管一头 ,以防止感病虫体与健康虫体之间的相互传染 。离心管管盖钻两个小孔 , 以保证管内空气流通 。在管底放入湿棉球及消毒瓦楞纸 ,以保持管内湿度及幼虫解除滞育时 的栖息和饮水需要 ,有利于玉米螟幼虫安全的越冬及化蛹 。
617 514 019 917 1317 1113
朔州 411 公主岭 8014 通榆 7418 敦化 2718 沈阳 31. 2
213 211 211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3 1. 5
表 3 完成交配产卵的成虫( 雌雄) 中微孢子虫感染率

亚洲玉米螟资料

亚洲玉米螟资料

亚洲玉米螟资料xx年xx月xx日•玉米螟概述•亚洲玉米螟的危害•亚洲玉米螟的防治目录•亚洲玉米螟的研究与利用01玉米螟概述定义亚洲玉米螟是一种常见的螟蛾科昆虫,属于鳞翅目。

分布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温带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北方和南方玉米产区最为常见。

定义与分布形态特征成虫为黄褐色,体长12-15毫米,翅膀展30-35毫米。

卵呈椭圆形,初产时为乳白色,孵化前变为黑色。

幼虫体长20-30毫米,头部和前胸盾板为黑褐色,身体其余部分为淡黄色。

蛹呈黄褐色,长15-20毫米。

生活习性亚洲玉米螟通常在玉米秸秆或玉米根茬中越冬。

成虫在春季开始活动,繁殖后代。

幼虫在玉米苗期和拔节期为害玉米植株,造成枯心、折断等症状。

蛹在土表下或秸秆中化蛹,羽化为成虫。

生物学特性亚洲玉米螟是玉米生产中的重要害虫之一,严重时可使玉米产量损失达30%以上。

幼虫蛀食玉米叶片、茎秆和果穗,造成叶片穿孔、折断和倒伏,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危害针对亚洲玉米螟的防治,可采取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多种措施。

农业防治包括选用抗虫品种、合理密植、翻耕灭茬等;生物防治可利用天敌和微生物农药;化学防治可使用杀虫剂进行喷雾防治。

防治经济重要性02亚洲玉米螟的危害1 2 3亚洲玉米螟幼虫在玉米植株内取食,破坏玉米茎秆和叶片,导致光合作用面积减少,影响玉米生长和灌浆,从而降低产量。

降低产量亚洲玉米螟幼虫蛀食玉米穗,造成玉米秃尖、缺粒等问题,影响玉米品质。

品质下降亚洲玉米螟幼虫蛀食玉米茎秆,使玉米抗倒伏能力下降,增加倒伏风险。

增加倒伏风险03增加倒伏风险亚洲玉米螟幼虫蛀食水稻茎秆,使水稻抗倒伏能力下降,增加倒伏风险。

01降低产量亚洲玉米螟幼虫在水稻植株内取食,破坏水稻茎秆和叶片,影响水稻生长和灌浆,从而降低产量。

02品质下降亚洲玉米螟幼虫蛀食水稻穗,造成水稻秃尖、缺粒等问题,影响水稻品质。

豆类作物亚洲玉米螟幼虫取食豆类作物叶片和荚果,造成叶片穿孔、荚果缺粒等问题,影响豆类作物产量和品质。

浅谈亚洲玉米螟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浅谈亚洲玉米螟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摘要:亚洲玉米螟为害多种农作物,其中,对玉米的为害最大,一年可发生多代,严重影响玉米产量。

防治上应贯彻综合防治的原则,以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多种防治方法相结合。

关键词:玉米螟;为害;防治1.亚洲玉米螟的危害亚洲玉米螟为世界性害虫,主要分布于亚洲的温带和热带、澳大利亚、大洋洲、欧洲、北美等地,我国除青藏高原外各地均有分布。

玉米螟主要为害玉米、高粱、谷子、黍,也能为害棉花、大麻、甘蔗、向日葵、水稻、甜菜、甘薯、豆类等作物。

玉米螟主要以幼虫蛀茎为害,破坏茎秆组织,影响养分输送,使植株受损,严重时茎秆遇风折断。

玉米螟对玉米的为害最大。

常年春玉米的被害株率为30%左右,减产10%,夏玉米的被害株率可达90%,一般减产20%~30%。

初孵幼虫先取食嫩叶的叶肉,保留下表皮,2龄幼虫集中在心叶内为害,钻穿玉米叶卷,当心叶展开时,呈现整齐横列排孔或孔洞,称“花叶”,3~4龄后咬食其他坚硬组织。

在孕穗时为害幼嫩穗苞内未抽出的玉米雄穗,当雄穗抽出后,幼虫蛀入穗柄为害,造成雄穗柄折断。

当玉米雌穗抽丝时,幼虫喜集中在丝内为害,部分幼虫转移蛀入雌穗着生节及其附近茎节,或钻蛀雌穗柄,破坏营养物质的运输,严重影响雌穗的发育和籽粒的灌浆,受害处易遭风折,造成雌穗下垂。

幼虫还可蛀食籽粒,并引起籽粒腐烂变黑,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玉米螟为害高粱时,主要为害茎部。

在孕穗前,幼虫多集中于心叶内为害,形成花叶。

孕穗后为害苞叶内的嫩穗。

抽穗后为害茎秆和穗茎,植株和穗茎容易折断,影响籽粒的灌浆和成熟。

玉米螟为害谷子时,幼虫在靠近地面处蛀入茎秆。

苗小时引起枯心苗,抽穗前受害则多数不能抽穗,抽穗后受害形成伤株,植株易被风吹折断。

2.亚洲玉米螟的生活史及习性玉米螟在我国的年发生代数随纬度的变化而变化,1年可发生1~7代。

一般在北纬45°以北的黑龙江和吉林的长白山区年发生1代,北纬40°~45°间的吉林、辽宁及内蒙古大部分地区和河北北部年发生2代,北纬45°~30°间的长江以北广大地区年发生2~3代,而在25°~20°间的广西、广东和台湾等地年发生5~6代。

亚洲玉米螟为害程度与产量损失研究

亚洲玉米螟为害程度与产量损失研究
玉 3 9号 玉米 1 2 复合 接 虫 为 害最 重 为 1 . 1 。接 卵 0 0 5 1 2 4块 / 之 间 单穗 净 重 差异 显著 。 、代 4 6 、. 、 、、 株 关 键 词 亚 洲 玉 米 螟 ; 为 害 ; 产 量 损 失 ; 人 工模 拟
中图分类号 S4 5 1 2 3 . 3
f sa in n s rn o n d rn h o la d sl i g sa e e p c ie y Th a g y Asa o n b r ro il e t t so p i g c r u i g t e wh r n i n tg ,r s e t l . o k v ed ma e b in c r o e n y ed
S u e n t e da a e de r e a i l o s b i n c r o e t dis o h m g g e nd y ed l s y Asa o n b r r
W a gZ ih n n h c u , Qin Hato a ia , Do g H u n i, W a gJ n u , W a g Z e yn , Co g Bn n u h i n h n ig n i
( .沈 阳农 业 大 学 植 物 保 护 学 院 ,沈 阳 1 0 6 ; 2 1 1 1 1 .中 国农 业 科 学 院 植 物 保 护 研 究 所 , 植 物 病 虫 害 生 物 学 国家 重 点 实 验 室 ,北 京 1 0 9 ) 0 0 4
摘 要 在 春 玉 米 上人 工 模 拟 亚 洲 玉 米 螟 自然 发 生 情 况 , 米 螟 为 害 主 要 影 响 单 穗 净 重 、 粒 重 。 结 果 表 明 , 同 品 玉 百 不 种 、 同 生育 期 接 虫 和 不 同接 虫 量 对产 量 的 影 响 不 同 。沈 单 1 不 6号 玉 米 1代 接 虫 为 害 最 重 , 量 损 失 为 1. 2 ; 产 7 7 丹

玉米螟的危害及防治方法7篇

玉米螟的危害及防治方法7篇

玉米螟的危害及防治方法7篇第1篇示例:玉米螟是一种常见的害虫,主要危害玉米和其他禾谷作物,给农民带来严重的损失。

玉米螟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造成玉米产量下降。

玉米螟在玉米苗期和抽雄期为害比较严重,会导致玉米植株受损,影响叶片光合作用,使玉米的产量大大降低。

二、影响玉米的品质。

玉米螟会在玉米穗内产卵,导致玉米穗内部虫蛀,严重影响玉米的品质,甚至引起霉变,使玉米无法食用。

三、传播病害。

玉米螟在为害玉米的过程中,还会传播一些病原体,导致玉米感染严重的病害,加重玉米的损失。

针对玉米螟的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防治措施:一、生物防治。

可以通过引入天敌来控制玉米螟的数量,比如瓢虫、蚜虫寄生蜂等天敌可以有效地减少玉米螟的数量。

二、机械防治。

可以在玉米田间颗粒布设诱捕器,诱捕器中添加一些诱虫剂,可以吸引玉米螟,起到一定的捕捉效果。

三、化学防治。

可以使用一些化学农药喷洒在玉米植株上,杀灭玉米螟,减少其危害。

但是在使用化学农药时,一定要注意使用方法和剂量,以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四、合理农业措施。

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一些合理的农业措施,比如轮作、间作、深翻土壤等措施,减少玉米螟的滋生环境,降低其数量。

玉米螟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对玉米和其他禾谷作物造成严重的危害,但只要采取合适的防治措施,就能有效地减少其危害,保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希望广大农民朋友能够认真对待玉米螟的防治工作,共同保护农田作物,实现丰收。

第2篇示例:玉米螟是一种以玉米为食的害虫,其危害性极大,严重影响了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玉米螟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玉米螟是一种小型昆虫,成虫体长约8-12毫米,前翅呈淡黄色,后翅呈棕色。

幼虫呈白色或淡黄色,头部较大,体侧具有黑色横纹。

玉米螟孳生在玉米叶片、茎和穗部,主要以玉米植株的幼苗、叶片和果实为食,造成植株生长受阻、叶片发黄枯萎、果实被啃食腐烂等现象,严重影响了玉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给玉米种植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农作物病虫害的经济损失及其分析

农作物病虫害的经济损失及其分析

农作物病虫害的经济损失及其分析农作物病虫害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问题,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病虫害的发生不仅会导致作物减产,还会增加农民的生产成本和经营风险。

因此,对农作物病虫害经济损失的分析对于制定科学的防治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农作物病虫害对作物产量造成了直接的影响。

病虫害会侵害作物的根、茎、叶、花和果实等部位,破坏作物正常的生长与发育过程。

例如,水稻的稻瘟病、稻飞虱等病虫害会导致水稻减产甚至死亡。

据统计,全球每年因水稻病虫害导致的产量损失约为10%左右。

同样,玉米、小麦、棉花等主要作物也面临着来自病虫害的威胁,其产量损失不可忽视。

其次,农作物病虫害增加了农民的生产成本。

为了防治病虫害,农民需要购买农药、农膜、杀虫灯等防治工具,这些都是额外的开支。

而且,农药的使用需要按照一定的剂量和频次进行,如果使用不当会导致农药残留、环境污染等问题,进一步增加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此外,农民还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进行病虫害的监测、防治和管理,这些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农作物病虫害还给农民带来了经营风险。

病虫害的发生往往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农民很难提前预测和控制。

一旦病虫害大面积爆发,农民的经济损失将会更加严重。

例如,2019年中国北方地区发生了较为严重的玉米螟灾害,导致大量玉米减产,农民的经济损失不可估量。

这种经营风险对于农民来说是一种巨大的压力,不仅影响到他们的收入,还可能导致他们放弃农业生产。

针对农作物病虫害的经济损失,我们应该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

首先,加强病虫害监测和预警,提前发现病虫害的发生趋势,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

其次,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对农药的依赖。

绿色防控技术包括生物防治、生态调控、物理防治等,能够有效降低农民的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

此外,加强农民的技术培训和科普宣传,提高他们对病虫害的认识和防治能力。

总之,农作物病虫害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玉米统防统治评估报告

玉米统防统治评估报告

玉米统防统治评估报告
根据玉米统防统治评估报告的内容,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玉米统防统治是一种综合管理措施,旨在有效控制玉米作物的病虫害。

通过实施玉米统防统治,可以提高玉米产量,降低病虫害对玉米作物的危害,提高作物品质。

报告中提到的首要问题是玉米螟的危害。

玉米螟是玉米作物上最常见的害虫之一。

它会在玉米植株的茎部、叶片和穗部产卵,并通过幼虫的食害破坏玉米植株的生长发育。

为了控制玉米螟的危害,报告建议采用防治措施,如昆虫生长调节剂、生物农药和化学农药等。

此外,还建议定期检查田间玉米的叶片和穗部,以及使用性别信息素陷阱监测玉米螟的数量和分布。

报告还提到了其他病虫害问题,如玉米叶斑病和玉米锈病。

这些病害会对玉米作物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控制和预防这些病害的发生,报告建议采用适当的化学农药进行喷洒,并结合病害防控的文化措施,如及时除去病叶、病穗等。

此外,报告还指出了玉米种植的管理方面的问题。

例如,合理的施肥和排水措施可以有效提高玉米产量。

同时,报告还强调了合理的种植密度和田间间作措施的重要性,以减少病虫害的传播和发生。

从报告所述内容来看,可以得出结论,玉米统防统治是一种必要的管理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对玉米作物的危害。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玉米统防统治并非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

作为农田管理者和种植者,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研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玉米螟的危害及防治

玉米螟的危害及防治

玉米螟的危害及防治玉米螟是一种危害严重的害虫,对玉米生长和产量造成严重影响。

玉米螟主要分为亚洲玉米螟和欧洲玉米螟两种,它们会以害虫的形式对玉米幼苗和成熟植株造成危害。

在玉米的生长期间,玉米螟会对玉米叶片进行啃食,造成叶片枯黄、凋落,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玉米植株死亡。

玉米螟也会对玉米果实进行啃食,导致玉米的产量大幅下降。

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减少玉米螟的危害至关重要。

玉米螟的危害:1. 影响玉米产量:玉米螟以叶片及果实为食,会导致玉米叶片凋落、果实受损,从而影响玉米的生长和产量。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玉米螟的危害可以导致玉米产量下降10%至40%不等。

2. 传播病害:玉米螟在啃食玉米植株的过程中,会传播一些病毒和真菌病害,进一步加剧玉米植株的损伤程度。

这些病害会导致玉米植株变得虚弱,生长缓慢,最终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3. 经济损失:玉米螟危害严重会造成农民的经济损失,不仅需要增加防治成本,同时也会导致玉米产量减少,甚至影响到玉米产区的经济发展。

1. 生物防治:引入天敌类生物,如寄生性昆虫或天敌昆虫等,通过生态平衡的方式控制玉米螟的数量。

这种方法对于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有很好的效果。

2. 农业机械防治:可以在玉米生长期利用专用农业机械进行打药,对玉米螟进行防治。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施药的精准度,降低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

3. 科学种植:采用科学种植技术,选用对玉米螟抗性较强的品种进行种植。

通过合理施肥、早中间深耕、密植、田间管理、间套作物等措施,提高玉米植株的抗病能力。

4. 化学防治:化学农药是目前玉米螟防治的主要手段之一,可以通过喷洒杀虫剂来进行防治。

但是需要注意,使用农药要遵守使用说明,做到合理使用,避免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损害。

5. 生物农药防治:生物农药是一种绿色环保的农药,可以用来防治玉米螟。

这种农药大多是利用微生物或植物提取物制成的,对环境和人体无害,可以有效减少化学农药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我国亚洲玉米螟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我国亚洲玉米螟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经过滤的煤渣颗粒按 1 : 1 0 的 比例混拌均 匀 ,制成 颗粒 剂 ,以人 工撒施 于心 叶 内 ,每株2 g 左 右 。也可在早 春亚 洲玉 米螟 越冬 幼虫 复苏后 化 蛹前 用 白僵 菌 封垛 ,每立方米秸秆用 白僵菌粉1 0 0 g } 昆
亚洲 玉米 螟 在我 国 的年发 生 代数 随纬度 的变化 而变化 ,一年 可发生 1
生盛期 在 2 ~3 代 区 ,大体 为 春玉 米穗 期和 夏玉 米心 叶期 ;第 三代 卵和 幼虫
的发生期在 3 代 区 ,为夏玉米穗期 。成 虫 多 在晚 上羽化 ,白天潜 伏 ,夜 间活 动 ,飞行 力强 ,有趋 光性 。各 地 的亚
面 ,近年来 做 了大量 的工 作 。玉米 螟
赤眼蜂 已在生产上应用 。
始期 。 以后 每5 d 放一 次 ,连续 放蜂 三 次 。在产 卵高 峰期 间 ,应 放 出大量 赤 眼蜂 ,才能收到 良好 的防治效果 。 应根据 螟 卵数 量确 定放 蜂 量 。百 株虫量在7 0— 8 O 头以下 ,放蜂 量为 1 万

亚 洲玉米 螟 的 防治应 贯彻 综 合 防 治 的 指导 思 想 。 以农 业 防 治 为基 础 ,
搞好作 物布局 ,选种抗螟 丰产新 品种 ,
因地 制 宜处理 越冬 寄主 ,压 低发 生基 数 。积极 推广 生物 防治技 术 ,协 调好 药剂 防治 与生 物 防治的关 系 ,保 护和 利用 自然 天敌 。药 剂防 治应 以玉 米心
蛹达 1 0 %,向后推 1 5 d ,为第 一次 虫在 寄 主秸
秆 、穗轴 或根茎 中越冬 。
亚 洲 玉 米 螟 的 食 性 较 杂 。 主 要 寄
学布局各 种作 物 ,合理 间作 、套种 。 3 、种植 早播诱集作 物 ,进行 集 中

预测玉米螟防治适期三法

预测玉米螟防治适期三法

预测玉米螟防治适期三法
一、手捏法
当玉米雄穗苞刚开始进入喇叭筒内,用手捏喇叭筒基部能感觉到穗苞的前端,但从喇叭筒内却看不见雄苞时,即为心叶末期,一般距抽雄5~7天。

二、剥查法
当玉米将进入打苞期时,抽样拔取有代表性的玉米心叶丛,将已变绿的叶片剥去,逐叶展开剩下的黄白叶片,如展开2~3片后露出雄穗,即为心叶末期;如展开4~6片叶后才见雄穗,为心叶中期。

三、数叶法
根据玉米心叶末期叶片数约等于这个品种植株的全部叶片数减去2来确定,此法简便易行,容易掌握。

一般在玉米处于心叶末期或中期为防治玉米螟适期。

1。

亚洲玉米螟的种群动态及危害

亚洲玉米螟的种群动态及危害

结合亚洲玉米螟第一代和第二代田间落卵量调查 , 每次 调查时分别记
录亚 洲玉米螟卵 块和卵 粒被寄生 的数量 。
() 3 花叶率 、 蛀茎孔数、 蛀雌穗孔率 、 蛀雄穗数调查 在亚洲玉米螟发生期 , 7d 每 调查 1 次。详细 记载被害株数、 蛀茎孔数 、 蛀雌穗孔数、 蛀雄穗孔数 , 分别统计各 自的百分率。
12 2 亚洲 玉米螟 自然寄生 率的调查 ..
() 1 自然寄生的调查方法
() 2 结果计算 方法
及赤眼蜂 自然寄生率进行了调查 。结果表明, 亚洲玉米螟在该地 全年 共发生 2代 , 产卵高峰期 分别发生在 6 月中旬 和 7月末至 8月上句 , 高峰期卵粒数分别达 到 40粒 和 3 4粒 , 0 7 第一代 卵孵化率 9 . 8 , 7 1% 第二代卵孵 化率 9 .9 田间花 叶率 8 .0 , 6 0 %, 6 0 % 百株蛀茎孑 数 74 蛀茎 株率 10 0 % , L 5, 0 .0 百株蛀雌穗孔 数 7 , 0 百株蛀雄穗 数 7 蛀雄穗株率 7 .o , 7, 7 0 % 蛀雌穗株率 6 .2 ; 69 % 玉米螟赤眼蜂 在春玉米的第二代 卵粒 的 自然 寄生率最高达 到 2 .6 。通过调查及 分析得 出, 15 % 亚洲玉米螟在秦皇 岛地区发生及危害严重 。 关键词 : 亚洲玉 米螟 ; 发生动态 ; 自然寄生率 卵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 报
第2 4卷第 3期 ,00年 9月 21
Ju o mN fHe e oma nv ri fS in e& T c n lg 12 . e tmb r2 1 o b iN r lU ies yo ce c t e h ooyVo. 4 No 3S pe e 0 0
势种, 主要分布在东北黑龙江及广东地区, 以北方春玉米区和黄淮平原地 区春玉米区发生最重, 新疆伊 宁分布的是欧洲玉米螟 ; 河北张家口、 芦台、 内蒙古呼和浩特, 宁夏永宁等地为两种玉米螟混生区, 但以 亚洲玉米螟为主 。亚洲玉米螟是一种多食性害虫, J 寄主范 围广 , 危害寄主的种类到达 20 0 种以上 , 主 要危害玉米、 谷子、 高粱、 水稻、 棉花 、 糜子、 生姜等, 其中以危害玉米最为严重。 目 , 前 亚洲玉米螟严重影 响了中国玉米的产量与质量 。本次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探明亚洲玉米螟在秦 皇岛地 区对春玉米的 J 危害程度, 并为有效开展防治亚洲玉米螟的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亚洲玉米螟资料

亚洲玉米螟资料
在发生区域,一般年份玉米螟的为害程度呈逐年加重趋势,但在丰产年份则可能减轻。
繁殖与扩散
危害与影响
03
亚洲玉米螟幼虫会啃食玉米叶片,影响光合作用,降低叶片功能。
啃食玉米叶片
成虫和幼虫都会损害玉米茎秆,影响水分和养分的传输,降低抗风能力。
损害茎秆
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降低玉米千粒重
受亚洲玉米螟危害的玉米籽粒发育不良,千粒重下降,进而影响产量。
灯光诱杀
利用黑光灯、高压汞灯等灯光设备诱杀成虫,减少玉米螟的数量。
色诱
利用螟虫对特定颜色的偏好,设置黄色或白色塑料板,粘附并杀死玉米螟成虫。
物理防治
使用化学药剂如有机磷化合物、氨基甲酸酯类等,对玉米螟进行防治。
化学药剂
通过喷洒药剂,使玉米植株表面附着药剂,从而对玉米螟进行防治。
喷洒防治
化学防治
绿色农业与可持续治理
结合绿色农业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采取综合性的害虫治理策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01
02
03
创新研究方法
不断探索和创新研究方法和技术,提高研究的精度和效率,为害虫治理提供更多有效的手段。
加强国际合作
亚洲玉米螟是全球性的农业害虫,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共同应对该害虫的挑战。
发展绿色农业
环境友好型防治技术
采用环境友好型技术进行防治,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要点三
研究趋势
监测与预警
通过长期监测和数据分析,预测亚洲玉米螟的种群数量和发生趋势,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生物防治与天敌利用
研究天敌昆虫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发掘新的天敌资源,实现生物防治与天敌利用的产业化发展。
卵多产于玉米叶片背面,数十粒至百余粒排成鱼鳞状卵块。

玉米螟综合防治方法

玉米螟综合防治方法

幼虫:幼虫有趋糖、趋湿和负趋光性。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指导方针 ,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相结合。
目前,吉林省主要采取赤眼蜂,白僵菌等生物防治技术为主、结合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的综合治理技术,防治玉米螟等害虫的面积占玉米螟发生面积的60%以上。
四、综合防治方法
(5龄) 根茬
3龄前取食心 羽化
成虫飞到玉米田产卵
三、发生规律与习性
最后一代老熟的幼虫 越冬 秸杆 (80%) 化蛹 5月下旬至
穗轴 (20%) 6月初化蛹
幼虫 孵化 6月下旬至7月上旬 6月中旬羽化盛期
05
遇大雨时不能下地放蜂卡,可将蜂卡放在阴凉通风处,待雨停时马上将蜂卡放在田间。
06
两次放蜂是指在同一地块放两次蜂。
蜂卡使用注意事项:
总 结
1
认识玉米螟的形态特征 掌握玉米螟的生活史及习性 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
2
作 业
根据你所在乡玉米种植面积制定一套完整的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方案
卵 卵粒扁椭圆形、初产为乳白色,孵化前变成黑褐色,卵粒呈鱼鳞状排列卵块,一般20-30粒。
幼虫 5龄,老熟的体长20-30mm,背面淡褐色,灰黄色,腹面乳白色,背线明显,两侧有较模糊的暗褐色亚背线,中胸和后胸背面各有4个毛疣,每个疣生刚毛2根,第1-8节腹节背面各有两排近圆形毛片,前排4个较大,后排2个较小。
赤眼蜂的释放方法: 要求在上午放蜂,在放蜂点,选一棵玉米植株中部叶片,将叶片中间撕开一半,向下卷成筒状,然后用秫秸皮或针线别(缝)在圆筒内既可。
01
要及时投放蜂卡,取卡当日必须放在田内。
02
蜂卡不要对折和挤压,以免弄破卵粒。
03

“雷通”药剂田间防治玉米螟研究初报

“雷通”药剂田间防治玉米螟研究初报

“雷通”药剂田间防治玉米螟研究初报摘要:本文评估了美国陶氏益农有限公司生产的“雷通”药剂对东北地区亚洲玉米螟的杀虫效果。

结果表明,田间应用“雷通”药剂25 毫升/亩可有效防治一代玉米螟的发生与为害。

关键词:甲氧虫酰肼;雷通;玉米螟;杀虫剂中图分类号:S435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10.14025/ki.jlny.2015.04.035亚洲玉米螟,俗称玉米钻心虫、箭杆虫,是东北地区玉米栽培生产上的最严重虫害。

一般年份可造成减产5%~10%,严重时高达30%以上,近几年来表现出危害加重的势头。

随着抗药性的增强,许多常规杀虫剂也表现出防效下降的趋势,随着药剂用量的增加,不但杀伤天敌,破坏自然平衡,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因此,生产中亟需低毒、低残留的防治药剂。

美国陶氏益农有限公司出品的“雷通”药剂(主要成分为甲氧虫酰肼)是一种新型酰基肼类杀虫剂,对多数鳞翅目害虫种类具有较高的选择毒性,而且对生态环境和多数生物相对安全,已成为替换传统杀虫剂的理想药剂。

为了评估“雷通”对东北地区玉米螟虫害的防治效果,在长春地区进行了该药剂田间防螟调查,旨在为筛选高效低毒,有效防治玉米螟的药剂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试验药剂“雷通”(24%甲氧虫酰肼悬浮剂),有效成分含量240g ai/L,由美国陶氏益农农业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供应。

对照药剂为“康宽”(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

1.2防治对象田间自然发生亚洲玉米螟。

1.3 试验地、玉米品种吉林农业大学玉米科学试验田,为玉米螟常年发生为害较重地区。

种植玉米品种均为先玉335。

1.4试验方法及设计田间试验共包括八个处理,详见表1。

“雷通”是一种“预防性”杀虫剂,6月10日起在试验区设置性诱剂监测玉米螟成虫的发生动态,根据监测结果,在幼虫孵化高峰期用药一次。

所有药剂均进行喷雾处理,用水量为25 升/亩,均匀喷洒于玉米植株喇叭口内。

喷雾器械为山东省卫士植保机械有限公司出品的喷雾器(型号WS-1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