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一年级上册第7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教材内容说明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一. 教材分析《11-20各数的认识》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这一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11到20之间的各个数,并且掌握它们的读写方法,以及理解它们之间的数序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的情景,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数的读写和顺序。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数学,他们对数的认识还处于初步阶段。

通过前面的学习,他们对1到10的数的认识已经有了基础,但是对于11到20的数的认识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这些数的读写和顺序。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认识11到20的各个数,并且能够熟练地读写它们。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合作,学生能够理解11到20的数的数序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认识11到20的各个数,并且能够熟练地读写它们。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11到20的数的数序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这些方法,我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我还会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和教学软件,来辅助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出示一些11到20的数的实际物品,如11个苹果,引导学生说出这些数的名称。

2.新课导入:通过PPT展示11到20的数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这些数,并且学习它们的读写方法。

3.数序教学:通过教学软件,展示11到20的数的数序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顺序。

4.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11到20的数的认识。

5.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巩固对11到20的数的认识。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11-20各数的认识》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11-20各数的读写方法,理解相邻数的顺序,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感受到数的意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数学,对数的认识基础薄弱。

他们在幼儿园可能接触过一些简单的数的概念,但对11-20各数的读写方法和顺序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让学生逐步建立起数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11-20各数的读写方法,能够正确读写11-20各数。

2.让学生理解相邻数的顺序,能够找出两个数之间的相邻数。

3.培养学生的数感,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感受到数的意义。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11-20各数的读写方法,能够正确读写11-20各数。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相邻数的顺序,能够找出两个数之间的相邻数。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的情境和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数字卡片、图片、黑板等。

2.教学场地:教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a.老师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复习1-10各数的读写方法。

b.学生齐读1-10各数,老师给予表扬和鼓励。

c.老师引导学生观察11-20各数的特点,激发学生对11-20各数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a.老师通过图片和实例,向学生介绍11-20各数的读写方法。

b.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读写11-20各数,老师纠正发音和书写错误。

c.老师引导学生发现相邻数的顺序,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相邻数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a.老师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学生轮流出示数字卡片,其他组学生找出相邻数。

数学教学 小学一年级数学公开课《11-20各数的认识》说课稿

数学教学 小学一年级数学公开课《11-20各数的认识》说课稿

小学一年级数学公开课《11-20各数的认识》说课稿一、11-20各数的认识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P84——P86页的第七单元《11——20各数认识》中的例1——例4。

二、学习目标设置由于本节内容属于第一学段,因此学习目标设置的依据及相关解读要遵循《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第一学段中的相关内容,摘录如下:依据一:《课程标准》中的第一学段相关内容:1、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

3、能说出各位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4、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我们知道,每一节课的目标确定不仅仅要依据《课程标准》,还要依据单元目标。

依据二:单元教学目标的相关内容。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出11—20以内的数。

3、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2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2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以上两项依据都是和本节教学相关的内容,根据我本人对解读课标的理解程度,现在对以上目标进行分解(及细化)。

分解时,我先分解知识(即目标中的名词),再分解行为(即目标中的动词)第一步:找关键词通过我仔细阅读和分析,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认为需要解读的关键词有:“能认、读、写”、会用”、“描述”、“20以内的数”这几个词。

既然找出关键词了,那么就该进入分解关键词的环节了。

第二步:分解知识性关键词关键词中的知识性关键词是“20以内的数”,这是一个数的概念。

它包括“一位数和两位数”的内容。

另一个知识性关键词是“事物的顺序和位置”,它是数的序数含义,即在若干个事物中,指定其中的一个物体排在这些事物中的哪个具体的位置。

以上是对知识名词的分解,接着我对行为动词进行分解。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说课稿一、说单元内容本单元教材主要内容有:\11~20各数的认识、11~20各数的写法、10加几和相应的加减法、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加减法、用数数的方法解决问题。

二、说单元价值(一)学科价值:本单元是在学生系统学习“1~10的认识和加减法”之后,又一次集中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

本单元教材在内容的选择和呈现上都比较注意现实性,使教材内容成为学生主动从事观察、实验、推理等数学活动的有效素材。

这部分的学习内容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同时又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

(二)应用价值:本单元教材在内容的选择和呈现上都比较注意现实性,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我们所学的数学都是有用的,它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学生发展价值: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促使学生对数的认识有了进一步发展。

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应用数学知识,进行自主探索的实践,同时还给学生提供了经历数概念形成过程的情境和机会,让学生有条件在现实背景中抽象出11~20的数概念,形成相应的数感,从而逐步增强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信心。

目标是教学的动力,同时也是教学的最终目的。

对于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我从以下几方面制定:三、单元目标(一)学情分析认知基础:本单元是在学生系统学习“1~10的认识和加减法”之后,又一次集中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

学生在学习本单元前已经经历了10以内数的形成过程,头脑中已经初步建立了数感,但对于11~20各数的组成学生还含糊不清,对于数位和进制更是陌生。

同时这部分内容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又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同时又为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做好准备。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11-20各数的读写方法,理解数的大小顺序,以及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这些数字。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数学,对于数的认识还在初级阶段。

他们对数字有一定的敏感度,但还不能很好地理解和运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逐步理解和掌握11-20各数。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正确读写11-20各数。

2.让学生理解11-20各数的大小顺序。

3.培养学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正确读写11-20各数,并理解其大小顺序。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进行11-20各数的简单加减法运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实物展示、游戏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11-20的数字卡片。

2.准备与11-20各数相关的图片。

3.准备加减法算术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数数游戏,引导学生复习1-10的数字。

然后,教师出示11-20的数字卡片,让学生尝试读写这些数字。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与11-20各数相关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这些数字。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数字的顺序,理解大小关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数字接龙游戏,要求每组学生按照顺序正确地读写11-20的数字。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顺序错误。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简单的加减法算术题,让学生进行计算。

如:12+5、17-8等。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11-20的数字进行计算,并检查答案。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你能用11-20的数字组成哪些有趣的数?请每组选一个最有意思的数,向大家分享。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doc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doc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单元核心概念:本单元是在认识1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11~20各数。

它是认数的继续和发展,对引导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有重要的意义。

本单元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会数、会写、会读11~20以内的数,认识数位“个位、十位”和计数单位“一、十”以及11~20各数的组成,能比较数的大小;第二,学习十加几及相应的减法,认识加法和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第一课时《2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4、85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并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出11~20各数。

3.培养学生操作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应用意识。

4.在教学1~10各数的基础上,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渗透知识间相互联系再无限扩展,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1~20各数的认识以及组成。

教具学具:教师准备小棒图、直尺图。

学生准备20根小棒、皮筋、直尺、数字卡。

教学过程:一、生活情境引入,教学新课。

(一)生活中的数字。

(1)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2)它的数量是多少?你能试着数一数么?(3)你出门的时候有没有过马路的经验?在这幅图中你还能想到什么?(过马路要走人行道,红灯停,绿灯行。

)(二)揭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11—20的数。

(板书:11—20各数的认识)(三)数的组成(1)认识11。

1.你能数出10根小棒么?(10根小棒捆成一捆就是“一个十”板书1个十是10)。

2.接下来是哪个数?再放几根小棒?(板书:11)(如果摆放一堆),谁能把它摆放得整齐些,让我们看起来更方便。

(一根一根的摆,满十根后,捆成一捆,旁边再放一根)3.这是1个十,这是1个一,那你知道11里面有()个十和()个一么?(2)认识12、13、14。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集体备课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集体备课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集体备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11-20各数的认识》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的一部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11-20各数的读写方法,理解相邻数的顺序,以及能够进行数数活动。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的意义,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数学,对于数的认识还比较基础,但对于11-20这些数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需要通过实物操作、小组合作等方式,进一步加深对11-20各数的认识,培养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读写11-20各数,理解相邻数的顺序。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物操作、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读写11-20各数,理解相邻数的顺序。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物操作、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物操作、小组合作、游戏活动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数的认识过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数数游戏,引导学生回顾1-10各数的认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导入:教师出示11-20的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识这些数,并讲解相邻数的顺序。

3.实物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物操作,如用小棒、珠子等物品,表示11-20各数,加深对数的概念的理解。

4.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讨论,通过实际操作,探索11-20各数的特点和规律。

5.游戏活动:设计“数数大比拼”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巩固对11-20各数的认识。

6.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11-20各数的顺序和特点。

7.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11-20各数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一年级数学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说课稿》

《一年级数学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说课稿》

《一年级数学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说课稿》1. 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位于一年级数学上册的“数与代数”部分,是学生学习数概念的重要阶段。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0-10的数数、认数、比较大小和简单加减法,本节课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到11-20的数域,为学生后续学习更大范围的数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内容包括11-20各数的读写、顺序、大小比较以及简单的组成,重点在于帮助学生建立十位与个位的概念,难点在于理解“十进制”的初步概念。

2. 学情学生分析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但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通过具体操作和游戏来学习。

他们已具备一定的数数基础,但对数的组成和十进制的理解尚浅。

因此,教学中需注重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学习困难可能集中在理解“十”作为一个计数单位的意义上,以及如何将数分解为十和几的组合。

解决策略包括使用实物模型、图片、游戏等辅助教学,增强直观感受。

3. 教学目标设定与目标达成-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读写11-20各数,理解其顺序和大小关系,掌握数的组成。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初步建立十进制的概念。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

通过实物操作、小组合作、游戏竞赛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升能力,同时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达成情感目标。

4. 教学重难点阐述与关系分析重难点在于理解数的组成和十进制的概念。

这是因为学生首次接触两位数的概念,需要从具体到抽象过渡,理解“十”作为计数单位的重要性。

解决策略包括利用小棒、计数卡片等工具,让学生亲手操作,感受“十”与“几”的组合过程。

重难点与教学目标紧密相关,是实现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关键。

5. 教法与学法-教法选择: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发现法、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和实物教具,使抽象概念具体化。

-学法指导:鼓励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数的组成,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11-20的认识》说课稿7篇

《11-20的认识》说课稿7篇

《11-20的认识》说课稿7篇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11-20的认识》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1-20的认识》说课稿1各位老师:大家好!下面我就把我在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的一些想法和尝试跟大家汇报一下。

一、对教材的认识、理解与把握《11-20各数的认识》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这一课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是在学生认识了1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认数的继续和发展,对引导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有重要的意义. 本节课的第一个目标是能正确地数出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部分的,而要想掌握这些知识,首先必须理解10个一就是1个十,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另外,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能够正确、迅速地读写11-20各数也是本节课的目标之一。

二、教学设计说明1、导入环节小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小学生活泼好动,学起来就常会感到枯燥乏味,如果能做到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就能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并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为生活服务”。

因此本节课我从学生熟悉又向往的大海边入手,让学生回忆大海边都有什么?然后直奔主题达到引入本课的目的。

2、主动探究、合作学习这是本节课的重点环节,在这一大的环节中,我设计了如下几个小环节:(一)估数与数数通过问题一: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的出示,引导学生对沙滩上海鸥的只数进行估计,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然后在估数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数来验证自己的估计是否准确。

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多媒体“变静为动”的特点,突出数数方法的指导,渗透数数策略,并引导学生用做标记的方法来数,做到既不遗漏也不重复。

(二)初步感受10个一就是1个十。

小棒怎样摆能让人家一眼就看出是多少根?这一问题的提出,激起了学生探索的兴趣,有1个1个摆的、有2个2个摆的、有5个5个摆的,还有5加6的,还有10和1的……引导学生对这些摆法进行评价筛选是这一环节的关键,我引导学生各抒己见逐个淘汰,最后选出10和1这种摆法,但是学生的这种摆法只是一个雏形,于是我运用课件对此进一步加工,边演示边解说,为了让我们更清楚的看出是10根,我们把它捆成一捆。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11-20各数的认识》年级:一年级上册科目:数学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数出11-20的数,并理解其含义。

2. 培养学生对数的顺序和大小关系的认识。

3. 培养学生运用数进行简单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让学生熟练地数出11-20的数。

2. 培养学生对数的顺序和大小关系的认识。

教学难点:1. 理解数的含义和数的顺序。

2. 运用数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准备:1. 教学卡片:11-20的数字卡片。

2. 教学工具:计数器、小棒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卡片上的数字。

2.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他们对这些数字的认识和了解。

二、探索与发现(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用计数器或小棒,从11开始数到20,让学生亲身体验数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数的顺序和大小关系的特点。

三、讲解与示范(10分钟)1. 教师讲解数的含义,如11表示一个十和一个个位数,12表示一个十和两个个位数,以此类推。

2. 教师示范如何运用数进行简单计算,如11 3=14,12-5=7等。

四、练习与巩固(10分钟)1. 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互相检查,共同讨论并解答问题。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回顾数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2. 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如教室里有15个学生,又来了5个学生,现在教室里有多少个学生?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探索、讲解和练习,让学生熟练地数出11-20的数,并理解其含义。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理解数的顺序和大小关系详细补充和说明:数的顺序和大小关系是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数的顺序和大小关系是建立数学思维的基础。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说课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说课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说课临川区实验小学:石柳、一、说教材(一)、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84-85页的内容及相应的习题。

(二)、教材所处地位及作用“11-20各数的认识”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基础上,通过操作实践,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并且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

本课分成三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是先创设一幅教师带学生过马路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数一数,图中有些什么?有多少?并且通过这个情境图向学生进行遵守交通规则和注意安全的教育。

第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数一数及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去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组成、数的顺序及大小。

第三,通过创设一系列的游戏情境,让学生巩固本节课的新知识。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1、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知道这些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并掌握20以内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

2、在日常生活中发现11-20各数。

3、能积极主动探索、动手操作并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数11-20各数的读法。

教学难点: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

二、说教法与学法1、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数一数的学习方式去认识11-20各数。

2、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猜一猜、数一数、摆一摆及合作交流的方式去掌握“11-20各数”的读法、组成、数的顺序和大小。

3、创设一系列的游戏情境,让学生通过数一数、摆一摆、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去巩固新知识。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小朋友们,请看一看这幅图,你都发现了什么?生1:我发现了1位老师和9个学生一共10个人。

生2:再接着数一共是19人。

生3:我发现有14棵树、20条斑马线。

……师:大家说得可真好,这幅中告诉我们过马路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了学生生活中熟悉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情境向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2019-2020年一年级上册第7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教材内容说明

2019-2020年一年级上册第7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教材内容说明

2019-2020年一年级上册第7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教材内容说明(一)单元教育目标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11~20各数的过程,理解11~20各数的意义。

能数、认、读、写11~20各数,知道“10个一是一十(1个十)”,会用2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

2、能够用符号或词语表示20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初步能数感和估计的意识。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

对身边的数学感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材编写说明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10以内各数和10以内加法的基础上学习的。

主要内容包括数、认、读、写11~20各数,知道“10个一是一十”,20以内各数的组成和进行2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对于11~20各数的认识,学生在入学前都有口头数数的经验,本单元学习的重点是11~20各数的写法和组成。

教材注意选择了一些典型事例和活动。

如,第60页的抓花生,先估计,再数;第61页装鸡蛋的托盘;第63页的摆小棒等。

目的是让学生在对熟悉的事物动手、动脑做的过程中,理解11~20各数的意义,体会11~20各数的特征,学会11~20各数的读、写,知道生活中有许多可以用11~20各数表示的事物。

本单元共安排3课时,内容编排如下:第1课时,数、认、读、写11~20各数。

教材设计三个内容。

首先呈现一幅水果架上整齐地摆放着几种不同水果的实物图,通过数学生熟悉的水果各有多少,达到数11~20的数的目的。

第二,设计了“抓一把花生米,数一数有多少粒”的数数练习,通过“抓——数——再抓——再数”这样一个开放的、个性化的、反复的过程来丰富数数的课程内容,培养学生数数的能力;第三,选择了现实生活中每盘放10个鸡蛋的托盘这一典型事物,在数一满盘和不满盘的鸡蛋一共有多少个的过程中,认识11~20各数,体会20以内数的组成。

本节课安排了“身边的数学”,选择了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公交车、门牌号等,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优秀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优秀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11-20各数的认识》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一章节,主要让学生认识和理解11到20的数字,掌握它们的读写方法,以及理解相邻数字之间的关系。

这一章节的内容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对后续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数学,对于数字的认识大多停留在10以内。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图片、实物等形象的方式来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数字。

同时,学生对于数的顺序、相邻数字之间的关系还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11到20的数字,并能够正确地读写。

2.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相邻数字之间的关系,提高他们的数数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和理解11到20的数字,掌握它们的读写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相邻数字之间的关系,提高他们的数数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通过图片、实物、游戏等形象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11到20的数字卡片,每张卡片上都有对应的数字和图片。

2.准备一些实物,如小球、小棒等,用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数字。

3.准备一些数学游戏,如“数字接龙”、“数数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出示一些实物,如小球、小棒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询问他们看到了什么,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11到20的数字。

2.呈现(10分钟)出示11到20的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让他们尝试读出这些数字。

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相邻数字之间的关系,如11和12相邻,12和13相邻等。

3.操练(10分钟)通过“数字接龙”游戏,让学生实际操作,增强他们对数字的认识和理解。

教师可适时给予学生提示和帮助,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地完成游戏。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第7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 说课稿二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第7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 说课稿二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第7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说课稿二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11~20各数的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5页的内容。

2、教材地位、作用和意义:“11~20各数的认识”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伸,又是后面认识较大数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加减法的桥梁。

由此可见“11~20各数的认识”在整个学习阶段乃至今后的工作中所起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3、教学目标:A.知识目标:掌握“11~20”之间物体的数量及能够读出这些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及大小,并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

B.能力目标:让学生在演一演中发挥想象,培养其创新能力。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中培养其观察、分析、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C.情感目标: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4、教学重点、难点数的组成是学生初步接触,又比较抽象,而且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11~20各数的组成”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二、说教法1、情景教学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基础上,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

因此,上课伊始,我运用情景教学法,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扮演熟悉又喜欢的小动物蜜蜂,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主动参与到后面的学习活动。

最后,我又设计生生、师生互猜谜语的情境,让学生在浓烈的兴趣驱动下巩固新知。

2、引导探索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

在教新知识时采用引导探究法,给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

通过探索,使学生对知识产生直观的认识,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萌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说学法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演一演、数一数、摆一摆、说一说、猜一猜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一年级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课件说明

一年级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课件说明

11~20各数的认识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数上册P84、P85 11~20各数的认识二、教学准备直尺、橡皮圈、小棒(学生会熟练地用橡皮橡扎小棒)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1.教学目标的定位认识11~20各数是学生数的认识的一次飞跃,是后继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认识多位数的基础。

大部分学生已经会熟练地读数、认数、甚至会写数,难点是理解计数单位“十”,建立“十进制“的概念,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数感。

本节课所要完成的知识技能目标是通过猜一猜、数一数、摆一摆等方法,认识11~20各数,理解数的顺序、大小、并学会数数。

过程方法目标是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充分感知10个一是1个十,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是搜集生活中客观存在11~20各数,体验数与生活的联系,树立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

2.教学策略选择整堂课的设计体现了“尊重学生、尊重课堂”的教学理念,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借助小棒操作,利用反面材料比较等策略,从而突破重难点。

⑴通过操作、比较,建立十进制的概念。

借助小棒,把抽象的数具体化,围绕中心问题“这些小棒怎样摆放让别人也很快地看出是11根”,初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感知十进制的优越性。

借助小棒动手操作,把10根小棒扎成一捆,运用转化10个一是这一捆,1个十也是这一捆,亲历10个一是1个十的知识形成过程。

⑵通过实践、猜测,发展数感。

用数来描述生活,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这是数感的具体表现之一。

整节课的设计把数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赋予数以生命力,从引入部分数过马路人数,到实践运用部分说说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或用过这些数,猜抓一把铅笔几支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数感的发展。

四、教学流程设计1.创设情境引入(1)通过用手指表示10以内的数活动引入:11怎么表示?激发求知欲。

(2)观看学生过马路图,感知数与生活的联系,以激发学生学习更大数的需求,同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2019-2020年一年级上册第7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11~20各数的组成)教学建议

2019-2020年一年级上册第7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11~20各数的组成)教学建议

2019-2020年一年级上册第7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11~20各数的组成)教学建议教学目标:1、在动手摆小棒、用计数器表示数的过程中,经历认识“10个一是一十”的过程。

2、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会用计数器表示11~20各数。

3、摆小棒的活动中,体验把10个一看成十的意义,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

教学建议:◆摆小棒1、教师提出活动要求:数出13根小棒摆在桌子上。

这个活动要求很具体、明确。

至于怎样数、怎样摆则很开放。

要放手让学生去数、去摆,然后交流。

2、提出:怎样做让别人一看就知道是13根?鼓励学生再摆。

3、交流学生摆的结果。

要给学生充分展示不同摆法的机会,对学生摆的各种情况,教师给予不同程度的评价,使学生体会到:13根小棒捆成1捆和3根,很容易看出是13根。

4、根据“一捆小棒是10根”得出:“10个一是一十”。

◆用计数器表示数1、先让学生认识计数器。

告诉学生计数器是用来表示数的工具,然后让学生观察教材用计数器表示14的图,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2、教师讲解:这个计数器上右边第一档写着个位,第二档写着十位(暂时不要出现“数位”这一名词)。

个位上1个珠表示1个一,有4个珠表示4个一,十位上1个珠表示1个十。

3、师生共同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20以内其他的数。

可以采取教师拨珠,学生说数的方法,还可以由教师说数,学生说如何拨珠,教师操作。

◆试一试先让学生自己试着填数,再全班交流。

◆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看图说一说是多少根,再填空。

第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计数器上每个数位有几个珠子,表示什么,再在方框中写出数。

第3题,学生自己完成,再订正。

第4题,学生根据给出的数,先判断空格里该填哪个数,再填写。

附送:2019-2020年一年级上册第7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数11~20各数)word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60页。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数11~20各数的过程。

2、能数出20以内的各数。

“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介绍小学数学

“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介绍小学数学

“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介绍小学数学一、教学内容两部分内容:11~20各数的认识,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个位”,初步了解十进制;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写11~20各数。

3.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1)目标与原通用教材完全相同。

(2)与10以内数的目标相比较:①数数时,突出以十为单位。

②读数、写数在数的组成基础上进行。

③引进了数位,要求初步认识“十位”、“个位”, 初步了解十进制。

三、教材说明1.与原通用教材比较:(1)整体结构相同。

(2)不同:情景图引入:从非常熟悉的“过马路”的情境引入,观察情境图,数一数有多少人,为正式教学数20以内的数做好准备。

同时老师可对学生进行遵守交通规则等的教育。

2.例1(数数)。

突出以十为单位① 在10的基础上一个一个地数到20;② 直观了解11~20各数,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为读、写做准备。

3.例2(读法):在数的组成的基础上教学。

4.例3(顺序):读出直尺上的数,理解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5.例4(写法):① 小棒图计数器配合。

② 第一次介绍数位,只让学生知道,不是正式教学。

强调、突出的是十几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6.例5(加、减法):原通用教材通过看图,一图四式来进行教学的,现在加强操作,通过操作帮助学生计算。

例:摆13根小棒,能一眼看出,列出算式。

找出自己小组喜欢的数卡,摆小棒,写算式(也可不摆小棒直接写)。

7.例6(15以内加、减法)第一次给出“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等名称,只是认一认,不要求背下来,随着老师逐渐使用,学生会越来越熟悉。

四、教学建议与原通用教材相比,突出的变化是加强数感,注意培养估计意识。

如第89页第3题,“你能看出图中大约有多少个辣椒吗?”不用数通过观察来估计一堆辣椒的个数。

小学数学人教2019课标版一年级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11-20各数的认识

小学数学人教2019课标版一年级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11-20各数的认识

---------------------------------------------------------------最新资料推荐------------------------------------------------------小学数学人教2019课标版一年级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11- -0 20 各数的认识王贵富阳原县揣骨疃中心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活动过程,初步认识 1120的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 1 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掌握 20 以内数的顺序、大小。

2、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思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参加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认识 1120 的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 1 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难点:建立初步的数位概念。

一、学情分析:1、关于教材:教材中呈现的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数一数,摆一摆,这是运用学生原有的经验,建立十个一捆1 / 11的观念,进而帮助学生建立 1120 各数的表象;摆一摆,想一想,这部分内容的侧重点是把图像与数结合起来,这也是学生过渡到抽象符号的重要环节。

二是数的认识的拓展。

为了让学生较全面地认识数,在直尺上读数。

2、关于学生:学生能够将 10 到 20 各数数出来,但是对于它们的组成不了解。

还有就是 10 根捆成一捆的简便性更是一片空白,怎样能让学生感知 10 个 10个数的简便性,是本节的重点,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来理解和建立数位的概念,而一年级的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怎样实效地组织活动也是本节课所考虑的重点。

二、课前准备 1、学生① 预习方案:② 搜集资料:无。

③ 学具准备:小红花、小棒。

2、教师① 课件:例 1 例 2 的课件数一数你一共得了多少朵小红花?可以换几颗智慧星?② 文本:参考《新课标教案》③ 教具:10 根一捆的小棒和 10 根分散的小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一年级上册第7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教材内容说明(一)单元教育目标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11~20各数的过程,理解11~20各数的意义。

能数、认、读、写11~20各数,知道“10个一是一十(1个十)”,会用2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

2、能够用符号或词语表示20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初步能数感和估计的意识。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

对身边的数学感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材编写说明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10以内各数和10以内加法的基础上学习的。

主要内容包括数、认、读、写11~20各数,知道“10个一是一十”,20以内各数的组成和进行2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对于11~20各数的认识,学生在入学前都有口头数数的经验,本单元学习的重点是11~20各数的写法和组成。

教材注意选择了一些典型事例和活动。

如,第60页的抓花生,先估计,再数;第61页装鸡蛋的托盘;第63页的摆小棒等。

目的是让学生在对熟悉的事物动手、动脑做的过程中,理解11~20各数的意义,体会11~20各数的特征,学会11~20各数的读、写,知道生活中有许多可以用11~20各数表示的事物。

本单元共安排3课时,内容编排如下:首先呈现一幅水果架上整齐地摆放着几种不同水果的实物图,通过数学生熟悉的水果各有多少,达到数11~20的数的目的。

第二,设计了“抓一把花生米,数一数有多少粒”的数数练习,通过“抓——数——再抓——再数”这样一个开放的、个性化的、反复的过程来丰富数数的课程内容,培养学生数数的能力;第三,选择了现实生活中每盘放10个鸡蛋的托盘这一典型事物,在数一满盘和不满盘的鸡蛋一共有多少个的过程中,认识11~20各数,体会20以内数的组成。

本节课安排了“身边的数学”,选择了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公交车、门牌号等,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这节课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1 0以内的数并积累了一些数数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熟练地点数11~20各数;学会11~20各数的读、写。

课堂活动中,要让每个学生参与抓、数花生的实践活动,可让学生先估计一下有多少粒再数,一方面激发学生估计、数数的兴趣,另一方面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

利用装鸡蛋的托盘认识11~20各数时,不要让学生一个一个地数,重点让学生了解10个再加一个是11个,11个再加一个是2个,进而认识10个和2个合起来是12个。

让学生直观感知11~20各数都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身边的数学”中,只要学生能发现情境中的数,说出这些数是什么意思就可以。

如,公交车上的数字14代表是这辆公交车是14路。

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身边的数。

第2课时,llr_20各数的组成。

本节课教材安排了两个活动。

活动一是“用小棒表示数”,活动二是“用计数器表示数”。

“用小棒表示数”设计了两个操作活动,首先要求学生“数出13根小棒摆在桌子上”,接着提出挑战性的问题“怎样做让别人一看就知道是13根”,启发学生在上一节课利用托盘图认识11~20各数的基础上,把10根小棒放在一起或捆成一捆,知道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十几,进而认识“10个一是一十”。

接着安排了第二个活动“用计数器表示数”。

这里是第一次出现计数器,教师可以借助直观图让学生认识计数器的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然后,以用计数器表示14为例,让学生了解用计数器表示数的方法。

个位上1颗珠表示1个一,十位上1颗珠表示1个十。

本节课的教材安排,打破传统教材先认识个位、十位,再通过用计数器表示的数字或小棒来认识11~20各数的组成和“10个一是一十”的方法,而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摆小棒,经历“10个一”用“1个十”表示的过程,体会“10个一是一十”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另外,用计数器表示数,重点不是认识数位,而是让学生在摆小棒表示十几的数的基础上,明白1捆小棒可以用计数器十位上的1个珠子表示。

课堂活动中,教师一定要认真研究、理解教材的设计意图,把握每个活动的学习重点,让学生经历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

第3课时,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本节课教材安排了两个活动,活动一是“用小棒表示11至20各数”,呈现了“1捆小棒、一张纸和1根小棒”的图,提出“猜一猜,纸片盖住的小棒可能是几根”这个有开放性、挑战性的问题。

这个活动设计的目的有两个,第一,在学生“猜数”活动中,加深学生对11~20各数的认识;第二,在猜数、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思维和数感。

活动二是“比一比”,选择学生熟悉的糖果作为比较两个数多少的事物,在学生已有“谁比谁多,谁比谁少”的经验的基础上,经历从比较数量的多少到比较数的大小的过程,进一步学习用符号表示两个数的大小。

本节课的活动内容,学生做起来都没有太大问题,重点是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和知识建构的过程。

如,“用小棒表示11至20各数”的活动,要让学生理解“纸片盖住的小棒可能有几根”的意思。

这个问题需要两个方面的知识基础,一是知道看到的小棒是几根,二是知道11~20有哪些数。

课堂活动中,在学生了解已知的小棒是l1根以后,先讨论纸片盖住的小棒最多是几根,最少是几根,再猜还可能是几根。

活动二“比一比”,在学生用语言描述“18块糖比15块多,15块糖比18块少”的基础上,重点讲用>和<表示两个数的大小,课堂活动中,学生回答“谁多谁少”的问题后,教师讲解,红红的糖比聪聪的少就是说15块比18块少,也就是15比18小,可以用<表示出来:15<18;15小于18还可以说成18大于15,用>表示出来:18>15。

(三)目标评价建议●目标1的评价。

一方面通过课堂活动考查,给学生提供数数、认数、用数表示事物的空间。

在动手操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考学生对有关知识内容的学习情况。

另一方面,通过检查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练习或教师自己设计的同步练习的题目,对学生进行考查。

●目标2的评价。

一方面通过教学活动考查学生的思考过程和语言表达,另一方面结合书本上的题目和内容考查,也可以另外设计比较大小的题目来考查。

●目标3的评价。

主要通过数学活动过程进行,考查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否愿意向他人交流自己做法和想法,是否得到愉快的学习体验。

是否对身边的数学感兴趣、有好奇心,是否体会到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附送:2019-2020年一年级上册第7单元《小小的希望》word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字。

2.通过学习体会作品中的人物的情感,唤起学生关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意识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教学重难点:1.识字、写字。

2.理解文章表达的意思,唤起学生关爱自然的情感。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谈话导入,激趣引学。

同学们都是识字小能手,看这两个字宝宝谁认识?⑴板书“希望”,请学生认读。

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希望,老师也有个小小的希望,(板书“小小的”)你们猜是什么?老师的希望是我们班的同学都是爱动脑筋、爱表达的好孩子。

⑶有位可爱的小朋友(出图),她也有个小小的希望,她的希望是什么呢?我们学了这篇课文就知道了。

(生读课题)2.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师:老师读得怎么样?(生评价)只要你们好好练习,也一定能读好。

(鼓励学生,激发读文兴趣)学生自由读文。

要求:①标出自然段。

②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它。

如:对照拼音多读几遍,请教老师或同学等等。

师:同学们读得真认真,大家推荐几个同学来读一读吧指名分段读文。

(集体正音,评议)3.品读课文,随文识字。

(1)学习第1、2、3自然段。

读了课文,你们知道作者这个小小的希望是什么吗?请你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生读文)师:你读得真棒!①学习“真”。

“真”字怎么记?它还有一个反义词朋友是谁呢?(生交流)你会用“真”组词吗?②学习“讲”。

你怎么记住这个字的?(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师:想一想,小作者是多么希望自己的愿望能够实现呀!我们该怎样读呢?③指导朗读前三段。

生练习读。

教师适时加以指导。

指名读。

(根据读文情况加以评价,鼓励)⑵学习第4—6自然段。

小作者为什么会有一个希望呢?这个希望表达了作者什么心愿呢?(播放4—6自然段动画片)文中哪几段描述了动画片中的内容呢?(生自由读文)比较识记“往”“网”。

这部分课文里有两个字宝宝还是亲兄弟呢,它们都读 wǎng,但是它们长得却不一样,你怎么区别它们?(学生进行比较记忆)课件出示“网”字演变过程,帮助学生记忆生字。

书空,记忆“同字框”,扩词。

(根据学生组词,如:上网、互联网等等,引导学生体会到识字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师:“网”字在我们的生活中这么常见,我们得会写它呀!(教师指导,强调网里面两个部分写得大小基本相同。

生仿写。

评议)⑶识记“张”“捉”。

师:树林里张着网,它是做什么用的?(引出“张”“捉”,引导学生用动作演示记忆)⑷指导读第5自然段。

师:原来树林里这么危险啊!这一段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指导学生动词要重读,生多种形式读文)⑸小作者这个希望表达了什么样的心愿呢?(齐读第6自然段回答)①学习“由”。

出示“由”,谁认识谁就读,交流识字方法。

师:“日”字加一笔还可以变成什么字?(旧、田、申、甲、旦……)出示“自由”再读,用“自由”说句话。

(通过由字到词的训练,发展学生语言)②小组合作学习“着”“交”“园”。

师:这里还有几个字宝宝要和大家见面,现在我们就来认识它们吧!(小组合作识字)(6)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

小作者的心愿这么美好,我们也来美美地读一读吧!(学生自由读,想象画面配乐读,指名读)教师重点强调几个动词读法。

“躺着”“望着”“交流”等词语读得轻一些、慢一些,从而突出这一情景的美好。

4.展开想象发挥“我”与小鸟之间的对话师:同学们读得真美,让我们感受到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感受到“我”和小鸟就是一对亲密无间的好朋友,你能猜一猜“我”与小鸟都说了什么吗?(生畅所欲言,交流自己的想法5.课堂总结,情感升华。

师:小鸟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一定要尽自己所能地去保护我们身边的这些朋友。

因为人类与动物更和谐,我们的生活才更美好。

(师生齐读)6.作业。

有感情读文。

第二课时1.复习引入。

⑴复习字词。

出示字词,学生各种形式认读。

⑵指名朗读课文。

2. 指导书写生字。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那么多生字宝宝,这节课让我们来写一写它们,看谁写得最漂亮!⑴写“草”。

认识草字头,书写时注意第8笔横的位置和长短。

你还知道哪些带草字头的字?⑵书写“有”“网”“由”“间”“交”“春”①引导学生观察字的笔画、结构。

②生随课件的展示书空。

③引导学生描红。

④再观察,比较。

⑤教师规范书写,学生练习书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