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日动漫的比较中看中国动漫的创作——以《宝莲灯》和《千与千寻》为例
日本动漫中探寻中国动漫的发展之路
日本动漫中探寻中国动漫的发展之路现如今,日本动漫的市场进一步加强,与此同时,我国的动漫产业却处于低迷的状态。
那么,我们可以从日本动漫的发展中寻找中国动漫的发展。
以下是有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从日本动漫中探寻中国动漫的发展之路,希望能帮到你。
中日动漫对比1.日本动漫和中国动漫在问卷调查的开始,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是否看过动漫?”93.3%的人给出的回答是“看过”。
当进一步提问关于“你更喜欢或常看的是中国动漫还是日本动漫”时,答案就像我们所预想的那样,选择“日本动漫”的人数具有压倒性优势,占调查人数的78.9%。
不仅如此,从“2012年中国青少年喜爱的动漫作品排名”中,可见日本动漫在中国的受欢迎程度。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在中国年轻人中最具人气的动漫作品前十部如下:第一名:名侦探柯南(日本);第二名:火影忍者(日本);第三名:海贼王(日本);第四名:犬夜叉(日本);第五名:喜羊羊与灰太狼(中国);第六名:网球王子(日本);第七名:死神(日本);第八名:蜡笔小新(日本);第九名:千与千寻(日本);第十名:哆啦A 梦(日本)。
仅从排名前十的作品来看,结果就已经非常明显。
日本动漫对中国青少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那么,它的魅力究竟在何处,而中国动漫又为何人气不足?2.中日两国动漫的优缺点分析一部动漫作品之所以受到关注、获得大家的喜爱,必定有其吸引人之处。
要想探寻未来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道路,首先应该看清自身的优势所在和存在的不足,并且对受欢迎的日本动漫进行分析,了解其魅力所在。
首先,中国动漫。
长处:富有浓郁的中国特色。
利用水墨画的绘画手法创作水墨动画,这是中国早期动漫作品最为显著的特征。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所创作的动画几乎都属于这一类型。
画风淳美的水墨动画代表作品有《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等,这些作品深受观众喜爱,至今都被奉为名作。
短处:第一,故事情节过于简单。
如今的国产动画,例如《喜羊羊与灰太狼》《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等,都只是面向儿童的作品,简单的情节、幼稚的故事,不能满足更高年龄层受众的需求。
从日本动画看中国动画的发展之路
从日本动画看中国动画的发展之路作者:刘娟来源:《文教资料》2013年第03期摘要:动画是一个博大的世界,虽然是虚拟的,却包容万象。
作为世界动画大国的日本不仅孕育了动画,也创造了动画的神话。
日本动画其实是表征日本精神的重要文化符号,从动画的发展中可以看到日本文化的丰富内涵。
经过长期的发展,日本动画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审美特点。
本文从日本动画入手探索中国动画的未来发展之路。
关键词:日本动画中国特色文化取向一、中国动画的发展史说起国产动画的发展,一定要说万氏兄弟。
他们曾完成了中国以至亚洲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自西游记的故事、中国山水画风格的背景、中国戏曲艺术的造型设计等使这部动画在世界电影史上占据了继《白雪公主》《小人国》《木偶奇遇记》之后的第四席位置,而且浓郁的中国特色又使它与前三者有明显的区别。
新中国成立后,万氏兄弟进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并且尝试用剪纸的手法拍摄了动画片《八戒吃西瓜》,随后又用剪纸的手法拍摄了《人参娃娃》《金色海螺》等片,而后来的《大闹天宫》上下两集无疑是中国动画史的巅峰之作,先后获得两项国际大奖,在国内国际都享有很高的声誉。
在制作技术上,1960年问世的水墨动画片也是一个创新,突破了以往动画片采用单线平涂的制作手法,但是由于水墨的渗化效果十分复杂,所以制作成本高周期长,只是用在摄影部分的制作时间,就足以制作类似的四五部普通动画片,所以即使是后来初步掌握了这种技术的日本人也没有轻易尝试,采用水墨动画片技术制作的作品有《牧童》和《小蝌蚪找妈妈》等。
同一时代的作品其实还有很多,表现手法还有折纸、木偶等,这个时期的作品比较重要的特点就是在动画表现中融合各种中国传统因素;在动画技术上尝试各种传统艺术形式;在动画内容里吸收了传说、神话、典故等多种内容;在动画制作上不管是画面、配音、配乐都一丝不苟。
在动画受众方面,属于老少咸宜的作品居多,所以说这是中国动画的黄金时代一点不为过。
在动画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动画创作相对于世界动画发展出现缓慢趋势。
中日动漫文化异同
文学评论・影视文学中日动漫文化异同刘珍 湖北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摘 要:随着科学信息技术与传播媒体的迅速发展,动漫制作技术也随之迅速提高,各种题材的动漫层出不穷,而动漫文化这一新型文化概念也随之产生。
本文通过比较分析中日动漫文化的发展现状,简析中日动漫文化产生异同的原因这两方面思考了中国动漫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中日文化;动漫文化;文化异同[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5-142-02引言:在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动漫文化产业正散发着勃勃生机,而占据动漫市场的半壁江山的正是日本动漫。
为何在历史的长河中,日本动漫没有被挤出主流市场任然没有止住脚步向前发展呢?为何在激烈的动漫市场竞争中,日本动漫任保持着霸主地位呢?而中国的动漫为何滞止不前甚至有衰退的迹象呢?中国动漫文化又该如何发展呢?这一系列的问题,引发了笔者探究中日动漫文化异同的兴趣,从中日动漫文化异同中找出答案。
1.中日动漫文化1.1动漫文化的定义动漫是什么?在百科中搜索到的定义是:动漫是动画和漫画的合称的缩写,只是中国(大陆)地区的特有的合成名词,不能单指一部动画或漫画。
现今,动漫的发展已属于日本文化创意产业,属日本流行文化,同时也是目前全世界热门的流行文化,亦可属全世界高人气的流行文化。
而动漫文化则是由动漫所产生的一系列文化软实力,如御宅文化,cos-play等文化现象。
1.2比较中日动漫文化现状中国动画至今仍以儿童为主要受众对象,虽有《秦时明月》《星游记》等3D动画面向青少年群体,但中国动画相对于世界动画发展趋势任显缓慢,受欢迎程度也不及国外动画。
且主题依旧幼稚,一成不变。
类似于《喜羊羊与灰太狼》这种动物之间斗智斗勇,你追我赶的内涵动画层出不穷。
此外中国动画最大特色便是翻拍经典之作,如《葫芦兄弟》今年便是第三次翻拍。
可见我国动画创新程度不高,也是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动画市场的人才稀少的问题。
《宝莲灯》影评——从《宝莲灯》看中国动画
《宝莲灯》影评——从《宝莲灯》看中国动画《宝莲灯》上映于上个世纪末,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沿袭了中国动画电影大多改编自传统或神话故事的规律,是一部相当“中国风格”的作品,整体来看可圈可点,但也表现出中国动画电影的许些硬伤。
从立意上来看,《宝莲灯》就是立足于神话传说,讲述了一个孩子为了救出母亲,历经磨难战胜邪恶,同时也获得了成长的故事。
其思想主题比较普适,其一是母亲与孩子之间的浓浓亲情,其二是沉香为救出母亲展现的坚强和成长。
影片开头用一幅“荷塘母子划舟”图把温顺贤淑的母亲和天真顽皮的孩子描绘得活灵活现,平凡的时光中溢满了幸福;当二郎神将这平和打破后,母亲用牺牲换来了沉香的自由,而沉香则决心要救出母亲,亦是母子情深。
后来沉香被孙悟空拒之千里,是母亲的话音使他恍然大悟重新前进;而母亲的化身——宝莲灯,也一直陪伴和守护着沉香。
亲情这个话题虽已不新鲜,但却是永恒的主题。
不得不说,听到沉香一次又一次坚定地说“我一定要救出妈妈”,看到他勇闯了那么多困难艰险依旧义无反顾,人们还是会为这份情谊感动的吧。
毕竟孰人无母,孰人不念恩?而在救母过程中,沉香所表现出的外貌、身手乃至心灵上的成长,是电影的一条暗线,影片重点描绘的就是这个过程,很是励志。
同时,影片自然还通过沉香这一角色表达对勇敢、坚毅、善良、智慧等美好品质的赞颂。
从电影特性上来看,这部电影则明显花费了不少功夫。
据有关资料,“它采用了与国际接轨的动画电影的制作方式,对每一道工序都细化分工。
其中采用国际上惯用的先期音乐和对白手段、杜比SRD六声道全数码立体声录音技术和电脑三维特技在中国动画史上均属首次。
”虽然这部电影看上去还远不如今天动画电影那般华丽炫目,但仍然有许多非常流畅的变换片段,尤以影片开头沉香父母的相会为代表。
在色彩上保留了中国传统动画的风格,偏淡偏暗;人物形象也贴近《大闹天宫》等经典前作,天真机智的沉香、阴险无情的二郎神、热忱憨厚的土地爷、骄傲不羁的孙悟空都通过自己的形象表现了一定的性格特征,可见人物均经过精心设定。
从《宝葫芦的秘密》和《千与千寻》看中日文化之差异
第13卷 第2期 衡水学院学报 Vol. 13, No. 2 2011年4月 Journal of Hengshui University Apr. 2011收稿日期:2010-10-03作者简介:张会慧(1985-),女,河北遵化人,吉林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从《宝葫芦的秘密》和《千与千寻》看中日文化之差异张 会 慧(吉林大学 文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摘 要:现代社会动漫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载体,从国产动画片《宝葫芦的秘密》和日本动画片《千与千寻》入手,分析中日动画片背后蕴含的文化差异:同化文化与杂种文化、压抑与矛盾的民族性格。
并试图找到中国动画片走出困境的方法。
关键词:动画片;《宝葫芦的秘密》;《千与千寻》;中日文化差异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2065(2011)02-0071-03动漫是战后日本流行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担负着对外推销日本文化、改善日本国际形象的重要使命。
在现代社会动漫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载体。
中国动画业曾在20世纪50、60年代取得过较高的艺术成就,由于动画电影片多、风格独特、制作精良而被国际动画艺术界誉为“中国动画学派”。
本文试图从国产动画片《宝葫芦的秘密》和日本动画片《千与千寻》入手,分析中日动画片背后蕴含的文化差异,并试图找到中国动画片走出困境的方法。
一、相同的故事主题,不同的延伸内涵影片《宝葫芦的秘密》和《千与千寻》一样都讲述了一个关于小朋友成长的故事。
国产动画片《宝葫芦的秘密》讲述小学生王葆钓到奶奶说的能实现任何愿望的宝葫芦,有了这个宝葫芦后,他在学校的表现突飞猛进,让同学们大为惊诧。
可是,后来宝葫芦又做了一些让王葆哭笑不得的糗事,最后更令王葆在数学考试中铸成大错!王葆认识到只有依靠自己才能取得成功,不能不劳而获,因此他赶走了宝葫芦。
为了能给父母带来惊喜,他每日跑步,努力训练,终于在校游泳大赛上取得了第一的成绩。
从中日动画电影产业比较研究看日本动画电影对中国动画电影发展的
2012·第4期CHINESE FILM MARKET中国电影市场从中日动画电影产业比较研究看日本动画电影对中国动画电影发展的启示■周口师范学院美术系董云志世界上动画电影产业最发达的国家首推美国,其次是日本。
虽然动画电影产业在日本兴起和发展的时间不是很长,但通过动画电影大师手冢治虫、动画电影奇人宫崎骏等人的努力,使得日本的动画电影产业快速发展和壮大。
加上政府的重视,不论是在动画电影产业的运作机制方面还是政策导向方面,日本动画电影产业取得的显著成效给世界各国家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现将中日两国动画电影产业进行比较,研究中日动画电影产业发展差异,寻找国产动画电影发展可借鉴的经验,以便国产动画电影产业能够更好地发展和壮大起来。
发展现状比较日本对动画电影产业的重视和开发由来已久,动画电影产业在日本的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成为日本经济的一大支柱。
首先,日本动画电影产业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日本有着成熟的漫画市场。
目前,日本动画电影产业的规模已经超乎寻常,漫画作品几乎占了整个日本出版物的40%,读者不局限于儿童,而是有着一个很庞大的读者群体。
我国的动画电影产业在进入21世纪之后,发展势头迅速,特别是在动画电影产业总产值和拍摄动画片的时间上都突飞猛进的增长。
据悉,到2010年底,我国动画电影企业已约有7000余家,动画产业基地40多个,动画片产量翻了几番,涌现出一批深受观众喜欢的高质量动画片,如《秦时明月》、《喜羊羊与灰太狼》等。
国内许多院校也相继开设了动画专业,在校学生约50多万人。
从上述情况看,我国俨然已迈进了动画电影大国的门槛。
但比较而言,我国动画电影的创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作品缺乏创意、整体质量不高、动画电影人才断层严重、产品营销薄弱、知识产权意识不强等,这与我国的动画电影业发展趋势相比还不够成熟。
据查,我国青少年最喜爱的动画电影产品,日韩占69%,欧美占29%,内地和港台只占区区11%。
中日动画电影创作风格之比较
中日动画电影创作风格之比较绪论综合了多种艺术门类的动画电影自诞生以来就以独立的艺术形式而存在着。
作为一种独特的电影形式,动画电影在二十世纪得到了普遍发展,吸引着世界各地的观众们在影像的世界里编织自己的童真和梦幻。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动画电影更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进一歩发展,带领着人们走进那旖旎的多彩世界,唤醒着人们心底最纯真的梦,构筑着一个又一个美丽的心灵家园。
中国在世界动画电影史上占据着重要位置。
沿着万氏兄弟开创的动画之路一路走来,中国动画电影曾一度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祷就了"中国学派"式的辉煌。
如今的中国动画电影在经历了90年代市场经济的冲击之后,无法适应新的市场需求,正在衰落与新生中探索着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而与此同时,日本动画电影却以其世界动画大国的傲人姿态瓜分着中国的动画市场。
面对中国动画电影面临的尴尬境地,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中国动画电影既无法延续前辈们创造的辉煌,又无法开拓出新的发展之路?难道本属于中国动画电影的风格已经被磨平殆尽了吗?带着这些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中日动画电影艺术风格的比较,挖掘出属于中国动画电影本身的特色与优势。
我们相信,中国动画电影会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走向新的辉煌。
一、研究背景首先,中国和円本动画电影几乎同时起歩,并且都是在美国动画的影响下产生、发展的。
万氏兄弟是在看了《大力水手》、《勃比小姐》等早期美国动画之后萌发了创作中H自己的动画的想法。
早期万氏兄弟作品的诙谐幽默,角色的夸张和变形等这些特色就明显带有模仿当时美国动画的痕迹。
在日本,大川博创立了东映动画株式会社,他亲自去美国迪斯尼公司参观,带领员工们观看迪斯尼的影片,学习借鉴他们的创作风格和制作技巧,从而带动了R本动画的崛起。
山此可以看出,中国和H本动画电影都是在学习和借鉴前人创作经验的基础之上带动了本国动画Itl影的发展,中FI动画电影有共同的发展基础。
其次,上I—n:纪90年代,由于本国经济体制的转变,中国动画电影没有成熟的市场运作经验,逐渐脱离了市场需求,已无法延续曾经的辉煌,出现了"断层",丌始走下坡路。
中日动画比较与思考
中日动画比较与思考中国的动漫产业可以说是不断向前发展中,却至今都没有做出能够让国人真正喜欢、经典、深入人心的动画作品。
我们也一直在向他人学习,比如动漫强国日本。
日本的动漫发展的如此成熟并不是偶然,本文将浅析中国本动漫的现状以及分析日本动漫产业发展中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通过对比来知道我国动漫发展的不足,好让我国人动漫产业真正强大起来。
标签:中国动漫产业原创力动漫市场产业链一、动漫产业在中国1.中国动漫产业现状中国动漫从最初的辉煌发展到今天已有百年历史,中国动画是从1926年开始,至今已经快有百年历史了。
中国的第一部动画是由万氏兄弟制作的《大闹画室》,二十年多后又制作出了轰动亚洲的《铁扇公主》,这部动画是打破美国对动画产业垄断的一次伟大的举动。
1956年成立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一直担任着制作动画片的任务。
从这开始一直到九十年代之前,中国动画产业都是和市场十分脱节的,我们动画制作完全由国家计划经济控制,当时的动画制作手法和创作技巧都较为落后,我们一直只能做些质量不高的短片动画。
改革开放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电视业发展迅速,动画可以在电视上播出,为动画片提供了市场。
80年代后,一些一方面引进较多的国外动画,另一方面,一些动画公司也渐渐诞生了。
当时在全球范围内,电视动画片的需求量增加使得美国开始从70年代的制作成本上升,需要寻找成本低的生产地区,于是当时找到了日本,随后日本的动画也大力发展起来了,所以说,日本的动画是从美国接过来的。
在改革开放后,一方面由于大量成熟的日美动漫涌入中国市场,我们国产动漫的市场立刻被占领,日美动漫早已发展的十分成熟,使得国产动漫一瞬间找不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另一方面我们一直以为日美动漫加工为盈利方式,依靠日美动漫衍生品的加工制作得以存活。
原创力和生产力都十分薄弱的国产动漫渐渐失去了竞争力。
说起这个近几年一直很火的词“动漫产业”,谈论的时候我们具体也不能将其定义,那我们首先来明确什么是动漫产业。
中日动漫对比及其对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启示
中日动漫对比及其对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启示摘要本文通过对比研究的方法,找出中日动漫的差异所在,着重分析相比日本动漫,国内动漫发展所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既要保持中国动漫优秀的品质,也要向日本动漫学习,希望借此能够为国内动漫产业的发展提出初步的、有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动漫;中日对比;启示随着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动漫时代”已经到来。
“动漫”包括“动画”和“漫画”。
谈及动画,中国与日本都是东方文化体系,文学上有着历史渊源,其动画也都是在西方动画的影响下产生并且借鉴于美国迪斯尼动画的大背景而发展起来的。
而在日本、大中华等许多地方,日本动漫十分流行,并逐渐成为了一种文化时尚,故以中文提及“动漫”时多指日本动漫或日式动漫。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目前世界上漫画领地中日本是极为重要的存在。
在国内,日本动漫深受青少年的喜爱,即使“禁播”屡屡出现,但动漫爱好者依旧会利用各种途径获得最新的日本动漫资讯。
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年轻人在抵制日货,但对于日本动漫的热情却从未减少,甚至增加。
相较而言,虽然中国动漫曾经有过比较辉煌的历史,但是现在中国本土动漫发展却比较缓慢,甚至停滞不前,即使在国内观众也有限,更不必说进军国际市场了。
尽管国内动漫貌似被大力扶持,当然也有好的作品诞生,只是没有大量涌现。
因此,中国动漫的发展道路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1,什么是“动漫”运用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GOOGLE搜索“什么是动漫”耗时0.34秒,获得涉及相关信息的网页68,000,000条,概括论之,动漫(Comic and Animation)作为泛指,是动画和漫画的通称,既包括传统的漫画和动画形式,也包括广义的FLASH 动画、三维动画、全息动画等崭新的动漫形式。
提及动漫,大家会立刻想到《名侦探柯南》、《海贼王》、《灌篮高手》、《樱桃小丸子》、《圣斗士星矢》、《喜洋洋和灰太狼之牛气冲天》、《秦时明月》、《猴子捞月》;想起近些年越来越热的COSPLAY大赛;想起米老鼠、唐老鸭、史努比、蜡笔小新;想起大街上随处可见的动漫小店,在那里,动漫爱好者们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动漫人物和相关的物品,比如人偶、模型、午餐盒、镜框、电话卡、日历、毛巾、手绢、钥匙扣、音乐钟、相册、衬衫、手提袋、徽章、信封、信纸、明信片、圆珠笔、瓷杯、纸巾、打火机、海报等。
《宝莲灯》与《千与千寻》的形象比较共7页word资料
《宝莲灯》与《千与千寻》的形象比较1999年上映的《宝莲灯》是我国动画电影进军商业市场的转型之作,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集合了国内制作精英,历经四年,耗资1200万元打造而成。
影片不但取得了3000万元的票房佳绩,在策划、宣传以及后期产业产品的开发上也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为中国动画的再次崛起开了个好头。
但是。
影片却并没有达到创作者所设想的“满足6到80岁”的观众定位和打入国际市场。
赶超《花木兰》的市场预计。
相比之下,晚于《宝莲灯》两年左右,由宫崎骏推出的《千与千寻》却无论在商业上还是艺术上都达到了一个高度,千寻这个普通女孩的形象更是深受观众喜爱,本文就从中日动画的形象比较入手看《宝莲灯》和《千与千寻》形象塑造的不同特点,并可借鉴日本动画的优长,塑造出深入人心的形象。
一、题材选择――形象定位我国动画在题材选择上多取材神话、传说等民族题材、对古代寓言、成语故事进行改编等,而对现代题材、特别是科幻类的题材涉及较少,从1941年万氏兄弟制作的我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到上海美影的四部动画电影《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天书奇谭》、《金猴降妖》都是如此,可见传统深入民心的影响力《宝莲灯》继承了我国动画在题材选择上的一贯传统,取材自民间传说“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
此外,还加入了具有少数民族风情的望月舞,设置了天狗吃月的精彩段落,沉香漂泊寻师也暗合了影片所提到的孙悟空西天取经的艰难等,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体现出民族、传统的取向。
但也应该注意的是,传统故事题材虽是我国文明的精华。
但若一味的从传统中寻找题材。
认为传统的才是民族的。
从而忽视了对现实空间的挖掘和思考。
传统亦可成为压在中国动画身上的一座大山。
日本动画多为国际、现代题材,并立足当下,以当代的视角进行现代化阐释。
纵观宫崎骏的其它创作。
不难发现其“国际视野”,如《风之谷》中巴尔干人的装束,《天空之城》的英国式矿区,《红猪》中二战前的意大利,等等。
虽然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各不相同。
日本动漫与中国动漫的发展对比
理论纵横理论版动漫产业作为近几年来热度十分高的一个新兴产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已经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可是日本动漫以其制作水平高等各种优势博得了更多80、90和00后的年轻观众的眼球。
日本动漫产业已经成为其国家经济的一大支柱,为日本创造了大量的财富。
日本动漫到底为什么更加吸引观众?中国动漫的差距究竟在哪里?对比中日动漫发展的各个方面,找出中国动漫的不足和差距,可为中国动漫产业进入新时代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中日动漫对比1.制作方面1.1 日本动漫制作精良,经验丰富从1963年大受欢迎的《铁臂阿童木》在电视上播出至今,日本动漫已经有近60年的制作经验。
无论是什么类型的动画,日本的各个制作团队都能制作出十分精良的作品。
和中国的电视剧不同,日本动漫选择和美剧相同的播放思路,一周播一集,并分为季番、半年番和年番,其原因是因为日本动漫是一集一集进行制作,并且大部分时候是使用上一集的收益来制作下一集,这就让制作公司必须保证每一集制作都十分用心。
在电脑制作技术十分发达的今天,日本的许多制作公司依然选择制作工期长但很有特色的2D平面动画,并坚持进行一帧帧的原稿手绘。
行业内人员对动漫的不懈追求和努力,才有了日本动漫如此有名的今天。
1.2中国动漫制作水平有待提高和历史较长的日本动漫产业相比,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
1964年《大闹天宫》的上映使中国动漫开始引起观众们的关注。
而进入21世纪后,中国动漫产业几乎停滞不前,没有太多的发展。
到了2014年左右,“二次元”、“宅文化”等概念被人们广泛熟知后,中国动漫才开始再次出现在人们面前。
2.配乐配音2.1日本动漫配乐丰富且优质,配音十分优秀背景音乐对动漫剧情有很大的影响,好的背景音乐甚至可以成就一部好的动漫。
在日本有许多配乐大师,他们经常会给动漫进行配乐创作。
在日本,因演唱“二次元”歌曲而出名的歌手数不胜数,动漫歌曲在日本音乐界也占有很大的版块。
动漫人物如果没有了声音,就像是失去了灵魂,因此配音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
《宝莲灯》与《千与千寻》的形象比较
《宝莲灯》与《千与千寻》的形象比较作者:常丽芳来源:《电影评介》2008年第11期[摘要]作为上海美影厂的转型之作,《宝莲灯》把动画电影推向市场,塑造出精诚救母的小英雄形象,成为中国动画徘徊时期的一部力作;《千与千寻》则以生活化的叙述、关注普通孩子成长的题材在艺术和市场上得到了成功。
二者在形象的塑造和内涵上既有对传统的传承,又有所创新,体现出对民族性和现代性的思考。
[关键词]形象比较传统现代1999年上映的《宝莲灯》是我国动画电影进军商业市场的转型之作,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集合了国内制作精英,历经四年,耗资1200万元打造而成。
影片不但取得了3000万元的票房佳绩,在策划、宣传以及后期产业产品的开发上也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为中国动画的再次崛起开了个好头。
但是。
影片却并没有达到创作者所设想的“满足6到80岁”的观众定位和打入国际市场。
赶超《花木兰》的市场预计。
相比之下,晚于《宝莲灯》两年左右,由宫崎骏推出的《千与千寻》却无论在商业上还是艺术上都达到了一个高度,千寻这个普通女孩的形象更是深受观众喜爱,本文就从中日动画的形象比较入手看《宝莲灯》和《千与千寻》形象塑造的不同特点,并可借鉴日本动画的优长,塑造出深入人心的形象。
一、题材选择——形象定位我国动画在题材选择上多取材神话、传说等民族题材、对古代寓言、成语故事进行改编等,而对现代题材、特别是科幻类的题材涉及较少,从1941年万氏兄弟制作的我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到上海美影的四部动画电影《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天书奇谭》、《金猴降妖》都是如此,可见传统深入民心的影响力《宝莲灯》继承了我国动画在题材选择上的一贯传统,取材自民间传说“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
此外,还加入了具有少数民族风情的望月舞,设置了天狗吃月的精彩段落,沉香漂泊寻师也暗合了影片所提到的孙悟空西天取经的艰难等,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体现出民族、传统的取向。
但也应该注意的是,传统故事题材虽是我国文明的精华。
从中日动漫的比较中看中国动漫的创作以《宝莲灯》和《千与千寻》为例
首先,中国动漫应充分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将民族特色融入创作之中。《宝莲 灯》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源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中国动漫可以借助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民族特色,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作品。
其次,中国动漫在人物形象和性格的塑造上可以尝试更多的创新。《千与千寻》 中的角色性格丰富多样,且有着细腻的内心变化过程,让人物更加立体生动。 中国动漫可以在塑造角色时更加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打造更为丰满的 角色形象。
从中日动漫的比较中看中国动漫的创 作——以《宝莲灯》和《千与千寻》为
例
目录
01 一、主题和情节
03 三、画面表现和音效
02 二、人物形象和性格 04 四、启示
在探讨中日动漫的异同及对中国动漫创作的启示方面,本次演示将以两部具有 代表性的动漫电影《宝莲灯》和《千与千寻》为例,从主题和情节、人物形象 和性格以及画面表现和音效三个方面进行深入比较和分析。
从主题和情节上来看,两者都展现了幻想和神话元素,但《宝莲灯》更注重家 族、亲情和孝道等传统价值观的呈现,而《千与千寻》则更个体成长、勇气和 自我救赎等主题。这种差异体现了中日文化在动漫创作上的不同表达方式。
二、人物形象和性格
《宝莲灯》和《千与千寻》中主要人物的形象和性格也各具特点。
在《宝莲灯》中,沉香、二郎神等角色的形象设计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审美。 沉香性格坚毅、孝顺,经历种种磨难而不放弃,最终成功救出母亲。二郎神则 被塑造成一位威严、正义的形象,代表着家族和国家的利益。
而在《千与千寻》中,人物形象和性格更加丰富多样。千寻作为主角,善良、 勇敢,为了拯救父母而不断努力。同时,还有许多具有个性的角色,如无脸男、 千手观音等,他们的出现为故事增色不少。该片中的人物性格转变也更为突出, 主角千寻在经历种种奇遇后,逐渐成长为一个勇敢、独立的少女。
日本动漫与中国文化元素
日本动漫与中国文化元素日本动漫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魅力,深受全球观众的喜爱。
近年来,日本动漫作品中的中国文化元素也日益显现,这些元素的融合为日本动漫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文将探讨日本动漫与中国文化元素的融合及其意义,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日本动漫和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都源远流长。
日本动漫自20世纪初以来,经历了从模仿西方艺术到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的演变过程。
而中国文化元素也在不同时代、不同领域得以传承和发展。
在漫长的岁月中,两者逐渐相互借鉴、融合,形成了许多精彩的跨文化作品。
日本动漫对中国文化元素的融合表现在各个方面。
例如,《西游记》中孙悟空等角色的设计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中华小当家》则以中国美食文化为主题,将日本的料理与中国的传统美食相结合;《银魂》中的角色名字、服饰等也融入了中国元素。
这些作品中的中国文化元素不仅丰富了日本动漫的题材和内涵,也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更多机会。
展望未来,日本动漫和中国文化元素的融合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将更加频繁。
日本动漫可以借助其全球影响力,将中国文化元素推向世界舞台。
中国传统文化也可以通过日本动漫这种受众广泛的艺术形式,更好地传播和发扬。
针对具体问题,建议相关部门和机构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提高跨文化作品的质量和影响力。
日本动漫与中国文化元素的融合是一种跨文化的现象,既丰富了日本动漫的题材和内涵,也为中国文化的传播和发扬提供了新的途径。
随着全球文化交流的深入,这种融合必将为两国文化的共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展现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日本动漫作为世界动漫的佼佼者,经常融入各种文化元素。
其中,中国古典文学元素成为了日本动漫创作的重要源泉。
本文将探讨日本动漫中融入中国古典文学元素的背景、具体表现、主题以及案例分析,总结其对动漫领域的影响。
日本动漫中的中国古典文学元素起源于上个世纪。
当时,日本文化受到中国文化的深刻影响,许多作家开始尝试将中国古典文学元素融入到动漫创作中。
从中日动漫的比较中看中国动漫的创作——以《宝莲灯》和《千与千寻》为例
作者: 顾方哲[1]
作者机构: [1]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出版物刊名: 山东社会科学
页码: 33-36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2期
主题词: 动漫产业;动漫创作;《宝莲灯》;《千与千寻》
摘要:被誉为全球经济朝阳产业的动漫产业,在当今经济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光明的发展前景。
《宝莲灯》与《千与千寻》作为中日两国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反映了中日两种不同的创作观和审关观。
中国动漫缺少原创性,内容创新是束缚发展的主要瓶颈。
在市场化的今天,国产动漫应借鉴国外动画艺术的创作经验,提高动画艺术创作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逐渐走向发展和繁荣。
中日动漫对比
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我入大学接近两年半,但是在这两年半的时间内,我费尽心思在宿舍发展能和自己一起看动画片的同学,结果收效甚微啊!!这样的结果让人无比伤心,因此,我总结经验教训,最终觉得是因为发展范围太小,所以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是我眼中的有关中国动漫发展的现状和出路!一、中美动漫对比下的文化碰撞今天呢,我们先从两部很火的片子说起吧!《功夫熊猫》and《花木兰》,只要是之上正常的中国人都知道中国的,一个是中国的活化石,另一个是集中国孝道与一声的巾帼英雄!但是呢,将他发扬光大并且推出荧幕的却不是中国人。
有同学知道这两部动画电影是谁拍的吗?对呀!迪斯尼啊,不是香港的那个迪斯尼,是美国的迪斯尼动画梦工厂啊!先来说《功夫熊猫》吧,大家可能对这部片子更加熟悉,2008年梦工厂推出第一部之后,一时间社会各界好评如潮,极为轰动,但是说句题外话,如果你从小学三年级结束之后就再也没有看过动画片那么,我绝对不怪你不知道它的轰动,不知道那好几亿的票房!!2010年也就是我们高三那一年,迪斯尼即《功夫熊猫1》之后推出了《功夫熊猫2》,有了第一部的铺垫,不关第二部的情节如何,影评如何,票房那是绝对的。
其实在最初我看到这两部片子的时候关注的真不是票房,这个问题主要是我跟我老在我旁边念叨~~在回归主题,怎么描述自己第一次看这部片子的感觉呢?开心、震撼、惊讶然后真的是眼前一亮,如此恢弘的中式宫殿,鲜明的人物形象,有趣的故事情节,扑面而来一股中国色彩,那样几千阶的长长的梯子不就是中国这几大名山都拥有的特质么,山脚下那个朴素的小镇难道跟宏村跟凤凰古镇不像么?美国的制作组把中国的建筑史学、美学、宗教学在内的中国元素研究的如此透彻。
再来说一说《花木兰》,这位一直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中国女性,看着电影的同时我是真的喜欢这个电影,精致的画面,恢弘的场景,生动的故事情节,同时包括那只总是出一些乱七八糟状况的中国龙----这样的一只龙,他长着一张中国龙的面孔,发出美国人的呼喊、美国人的惊叹,开着美国人的玩笑,就连功夫熊猫,细细看去,他的嬉笑怒骂也是标准的美国青年的表情!说了这么多美国的片子,大家可能会觉的有一些气馁,中国动漫是不是没有春天了,如果这样想,我现在可以告诉你,中国动漫绝对有春天,曾经他还有过夏天。
从_宝莲灯_和_千与千寻_看中日动画片创作观念的差异
中国动画片发展历史很早,1926年就产生了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1941年制作出亚洲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而日本直到20年后才拍出一部堪与中国动画片媲美的《铁臂阿童木》,其创作者手冢治虫也因崇拜中国动画片的开拓者万籁鸣而研究万氏动画,成为一代动画大师。
从20世纪40年代到80年代,中日动画片的创作出现了一个非常微妙的变化,如表所示:由此可见,中国早期的动画片艺术成就很高,远远超过日本。
然而,20世纪70年代整整十年间,中国动画片处于停滞状态。
而日本动画片则后来居上,迅速赶超中国,并且向商业化发展,形成一个庞大的动漫产业。
面对日美动画的大举入侵,中国动画不得不在80年代以后开始向商业动画转型。
动画影片的数量增加了,质量却下降了,其根本原因仍是创作理念的落后。
一方面,中国动画片始终将观赏对象定位于低龄儿童,忽视青少年市场;另一方面,又不注重当代儿童心理发展需要的变化,情节幼稚,说教性强,缺乏市场竞争力。
而日本的动漫业却异常活跃,尤其是动画片的基础———漫画产业尤为发达,其漫画根据不同的读者需要被分为少女漫画、少男漫画、成年漫画等,并逐渐成为日本一项重要的文化产业。
日本著名动画导演之一宫崎骏,也进行漫画创作,如连载13年的《风之谷》。
他在编剧、导演、企画等方面样样皆通,并善于将自己对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思考用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优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隐藏在故事背后深邃的思考与淡淡的忧伤,形成宫崎骏动画片的独特风格。
被称为中国民族动画向商业动画的转型之作的《宝莲灯》,虽然在商业运作方面做了种种努力,但仍有东施效颦的尴尬。
因此,从《宝莲灯》(1999年出品)和《千与千寻》(2001年出品)入手,来分析和思考中日动画片的创作理念和审美特点,我们会从中发现许多耐人寻味的东西。
一、相同的故事内核,不同的叙事结构《宝莲灯》取材于民间传说“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焦素娥张洁中日1941年《铁扇公主》1961年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1962年《铁臂阿童木》1963年水墨动画《牧笛》、《山水情》1966年《大闹天宫》《森林大帝》1972年《铁甲万能侠》1973年《机器猫》1975年《一休》1976年《三千里寻母记》1977年电影版《宇宙战舰》1978年《银河列车999》1979年《哪吒闹海》、《阿凡提》《花仙子》、《机动战士高达》1980年《三个和尚》《魔法少女》1981年《天鹅湖》[百家论坛]栏目主持:大木从《宝莲灯》和《千与千寻》看中日动画片创作观念的差异这个传说最早是从印度佛教故事“目连救母”演变而来的。
千与千寻与宝莲灯对比分析
• 相比之下《千与千寻》在故事的构建上就机智有趣得多。《千与千寻》 讲述千寻和父母在森林迷了路,父母由于贪吃变成了猪,千寻为了解 救父母,在小镇上替汤婆婆工作。期间,因为她的天真善良结识了小 白、锅炉爷爷、小玲、无面人等朋友。在受到别人帮助的同时千寻也 帮助着别人,最终度过一个个难关,汤婆婆履行诺言放走千寻一家。 故事将主人公的命运作为叙事焦点,整个故事一波三折,叙事有张有 弛。
• 1近景 这一镜头接上一镜头 千寻看到楼梯后的反应。 • 2全景 千寻探索的下楼梯, 这一镜头比较长,脚滑了 一下,险些滑下去,此时 的观众心也跟着提了起来。
• 3特写 千寻的脚尖试探的触 到了楼梯,这个镜头对于 细节的描写,虽然没有直 接表现脸部的特写,只是 脚尖的的前后的试探就很 好表现了千寻此时的紧张 心情。
•
事 结 构 , , 几 乎 母 没 有 什 么 悬 念 的 叙 。 型 线 。 直 亲 回 救 战
激 助 最 终 夺
片 中 的 讲 样 述 回 宝 香 莲 灯 受 到 努 多 力 人 奋 的 帮 斗 在 知 道 只 沉 , 板 子
辛 述 。 沉 香 就 像 中 找 国 教 妈 育 的 的 乖 孩 艰 一 路 妈 寻 为 香 沉 了
•
•
•
1全景 这是冬天的镜头,风很大, 但是沉香仍是努力往前,没有退缩 的意思,给观众感觉一个孩子的坚 强。 2近景 沉香摔倒,这个镜头并没 有像千寻下楼梯那样给人担惊受怕 的感觉,很平淡,却会感到心疼。 3全景 雪很大,镜头拉到背后, 显示出在雪地里沉香很渺小。表达 出这一路的艰辛。
•
•
•
1全景 跟在雪景那个镜头一样, 只是换了个环境,雪地换成沙漠。 2中景 只有小猴的镜头,小猴的 满头大汗,筋疲力尽表达他们已经 走了很远的路。
中日动画片比较研究(样例)
目录第一章 “西风东渐”下的中日动画 ......................................................1第一节 “西风东渐”下的相同风格.....................................................................................1 第二节 “西风”吹拂下的各自不同.....................................................................................2第二章 政治背景影响后的不同主题 ......................................................4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政治背景下的动画片.................................................................................................4 带着脚镣的中国动画.................................................................................................5 表现日常的日本动画.................................................................................................6 改编题材和原创剧本.................................................................................................8 日本动画的最终人文高度.......................................................................................10第三章 “民族之路”和“拿来主义” ................................................12第一节 中国的“民族之路”...............................................................................................12 《大闹天宫》 ...........................................................................................................12 剪纸片 .......................................................................................................................14 木偶片 .......................................................................................................................14 水墨动画 ...................................................................................................................15 第二节 日本的“拿来主义”...............................................................................................16 完美的视觉追求 .......................................................................................................16 集体英雄和意志力量 ...............................................................................................16 敏感细从的情感回归 ...............................................................................................18第四章 巨人和婴儿的市场较量 ............................................................19第一节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下的动画业 ...........................................................................19 第二节 日本动画对中国动画的彻底鲸吞 ...........................................................................20A第一章“西风东渐”下的中日动画第一节“西风东渐”下的相同风格第一章“西风东渐”下的中日动画20 世纪初,这样的年代对于中国,乃至整个世界都是一个异常重要的时期,科技和战 争并存,生存的苦恼和种种新发现同时扎根在这里。
谈中国动画与日本动画的差异
谈中国动画与日本动画的差异摘要:现时代中国动画相较于日本动画有一定的差距。
本文就对比中国动画和日本动画在各种地方的差异分析中国动画为何国际影响力下降以至于动画收益入不敷出。
并针对一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方法,以促进中国动画的改变和发展。
关键词:中国动画;差异;改变;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文化建设日益繁荣发展,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增加。
各种形式的文化作品给人民带来了娱乐并使精神文明有所提升。
其中动画产业对于人民精神文化建设有一定帮助,特别是在培养儿童和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上,有很大作用。
不过同时很多人却动画有着一定的偏见,一贯的认为动画的观看对象是儿童和青少年。
这不仅仅是因为中国国民对动画的误解,更是因为中国动画的制作偏向了低龄化,以及在题材选取、主题、人物塑造、制作等方面的不足导致。
本文用日本动画对比中国动画,分析两者的差异。
从题材选取、主题、人物塑造及动画制作来寻找两者不同,并针对这些差异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方法,并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对当代中国动画的改变和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1 动画概念的厘清动画是一种综合艺术,它是集合了绘画、漫画、电影、数字媒体、摄影、音乐、文学等众多艺术门类于一身的艺术表现形式。
最早发源于19世纪上半叶的英国,兴盛于美国,中国动画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
动画是一门年青的艺术,它是唯一有确定诞生日期的一门艺术,1892年10月28日埃米尔?雷诺首次在巴黎著名的葛莱凡蜡像馆向观众放映光学影戏,标志着动画的正式诞生,同时埃米尔?雷诺也被誉为“动画之父”。
[1]在如今,动画已经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
动画技术较规范的定义是采用逐帧拍摄对象并连续播放而形成运动的影像技术。
不论拍摄对象是什么,只要它的拍摄方式是采用逐格方式,观看时连续播放形成了活动影像,它就是动画。
动画是通过把人物的表情、动作、变化等分解后画成许多动作瞬间的画幅,再用摄影机连续拍摄成一系列画面,给视觉造成连续变化的图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