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教学设计
《落日》教案(通用4篇)
《落日》教案(通用4篇)《落日》教案(通用4篇)《落日》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培养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2、复习消息的文体常识,辨别消息和通讯的区别。
教学设想1、因为是自读课文,学生通过预习、自学完成对文章的了解2、根据提供的材料,学生进一步了解历史,形成自己的看法。
阅读准备一、查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并制成卡片。
1、朱启平(1915-1993),浙江嘉兴人,在著名的《大公报》社做记者。
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朱启平被派往日本横须架港现场采访,9月2日,他亲眼目睹中、英、法代表在东京湾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接受日本政府投降的仪式。
其现场报道《落日》在《大公报》发表后轰动一时,后被列为大学新联系典范教材。
2、《落日》,1945年8月15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投降签字仪式定于1945年9月2日上午九时在美国海军“密苏里”号战舰上举行。
为什么将这一举世瞩目的仪式放在军舰上?原来事出有因,杜鲁门总统在日本投降后,宣布由麦克阿瑟出任驻日盟军最高司令,负责安排和主持日本投降仪式,并作为同盟国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
这一决定立即引起了海军的强烈不满,因此海军部长福莱斯特建议,如果投降仪式式由陆军将领主持,那么仪式式应在一舰海军军舰上举行,以表彰海军在战争中所作出的贡献。
为了保证总统同意这一建议,他特别选择以杜鲁门家乡命名,并由他女儿马格丽特主持下水典礼“密苏里”号作为候选军舰。
3、勃兰特(1913-1992),德国政治家,德国社会民主党主席,1967-1974年在任联帮德国总理。
二战期间流亡国外,从事反法西斯斗争。
获1971年诺贝尔和平奖。
照片左上角是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幸存者安妮小组。
二、预习要求1、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正字、正音。
2、整理文章结构、内容3、复习消息文体的常识,区别消息和通讯的不同教学步骤一、复习旧知:二、导入课文悠悠五十年的中华民族,有诗情博发的过去,也有沉痛无比的昨天,尤其我们同世界人民一同经历了法西斯的铁蹄,也共同见证了胜利的时刻,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近代发生的几个重大事件。
《落日》教案8篇
《落日》教案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心得体会、活动方案、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experiences, activit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落日》教案8篇认真准备好教案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教案的编写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技巧,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落日》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落日教案6篇
落日教案6篇写好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有条理,教案的设计可以融入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落日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落日教案篇1学习目标 1、积累字词2、品味语3、体会作者的情感一、了解作者高建群二、初读文本积累字词垭口胭脂诞语泥淖黯淡罗布泊混沌物什雾霭攫来再次把字词还原到课文中通读全文三、速读课文1、文中共写了什么地方的几次落日?(两次:定西高原、罗布淖尔平原)2、给文章划分层次(总——分)四、再读课文品味语1、从文中标出你喜欢的语句并大声朗读,品出其中的美感来,按句式我喜欢(句、段),因为、学生a、b、c、d回答,展示思考成果,并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背诵下来2、在作者眼里两次落日分别有着怎样的美。
第一次:柔和美丽安谧奇异的美(柔美)第二次:庄严神圣具有悲剧之美(壮美)3、哪些语句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情感第一段中的:惊骇雄伟震撼五、学以致用展示绿叶上的露珠图片,从颜色、形状等方面来描述它,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手法【教学总结】高建群的《西部地平线上的落日》,描写大漠落日的庄严、神圣和悲剧感;文本中很多材料的出现,不只增加了日落的人文、历史内涵,作者以日落的描写为载体,主要要表达的是对大西北积蓄的人文历史的思考,这才是作者几番强调的世间有大美!落日教案篇2教学目标:知识:学习掌握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景,欣赏并摘抄描写落日的语句。
情意: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读通课文,初步感受三亚落日的美景。
对策:读通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课前准备:投影片教学过程:一、导入1、日出的美景,我们许多同学都欣赏过,但你们有没有仔细观察过日落的情景呢?2、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1、学生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播放课文录音。
3、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词语:美妙绝伦风情挺拔俊秀软软地活泼毫无倦态依旧赤朱丹彤溅出收敛硕大无朋光芒悄然无声边缘缘故水波不惊顽皮玫瑰涨溢灯盏①、朗读词语②、②、交流词语意思:硕大无朋:大得无与伦比。
《落日》教案公开课
《落日》教案公开课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落日》的作者、时代背景和文学地位。
分析并欣赏《落日》的文学特色和艺术价值。
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导入简介《落日》的作者、时代背景和文学地位。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落日”,激发学习兴趣。
2.2 课文阅读与分析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文学特色和艺术价值。
讨论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句子和段落。
2.3 文学鉴赏方法与技巧介绍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引导学生运用方法和技巧分析课文。
学生分享自己的鉴赏心得和感悟。
第三章:教学活动3.1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美景描绘和情感表达。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展示。
3.2 写作练习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以“落日”为主题,进行创意写作。
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3.3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的优点和需要改进之处。
第四章:教学评估4.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时的表现。
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思维活跃度。
4.2 写作能力评估评估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创意表达和文学手法运用。
关注学生的写作思路、语言表达和文采。
4.3 团队合作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作品展示中的合作情况。
评估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课后阅读推荐推荐与《落日》相关的文学作品,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参加相关比赛或活动。
5.2 社会实践建议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参与环保活动。
组织学生参观文学馆、美术馆等文化场所,提升审美情趣。
《落日》教案及练习
《落日》教案及练习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落日》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技巧。
(2)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对生命、死亡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落日》的基本内容,包括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场景描绘等。
2. 课文中使用的表达技巧,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落日》的基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2)课文中使用的表达技巧的识别和运用。
2. 教学难点:(1)对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的理解和解读。
(2)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识别和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观察日落景象,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日落的意义和象征,引出课文《落日》的主题。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落日》,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对课文的理解。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表达技巧,分享自己的发现和理解。
(2)每个小组选择一种表达技巧,进行展示和解释。
4. 探究学习:(1)学生深入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
(2)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尝试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创作自己的作品。
五、课后练习1. 选择一种表达技巧,如比喻、拟人、排比等,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创作一篇关于日落的作品。
2. 深入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写一篇读后感或评论文章。
3. 进行口语表达练习,向同学介绍课文《落日》的基本内容,包括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场景描绘等。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中的参与程度,以及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亚落日 教学设计【优秀9篇】
三亚落日教学设计【优秀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三亚落日教学设计【优秀9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落日》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高一必修一)共3篇
《落日》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高一必修一)共3篇《落日》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高一必修一)1《落日》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高一必修一)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和分析《落日》的主题、情节、人物塑造和语言运用等方面。
2.能够通过阅读《落日》,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
3.能够运用所学的文学分析方法,对其他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解析。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落日》的情节及人物的性格特点;2.分析小说中反映出的主题思想;3.掌握运用文学分析方法对其他文本进行分析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小组讨论:课前老师将选取重要的情节或者问题,让同学进行讨论,从而引导同学们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2.听课笔记:让学生观摩和学习老师教学方法,归纳整理出适合自己的听课笔记方法。
3.尝试性教学:通过学生自己阅读小说,尝试分析、总结、阐释小说的主题等方面的内容,从而增强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环节:环节一:导入环节老师端对《落日》的简介,然后让同学们搜寻作者寿岳、作品背景等知识,从而引起同学的阅读兴趣和好奇。
环节二:小组讨论老师将同学分组,让同学根据课堂设计的问题,对所分配内容进行讨论,然后将结果进行汇报和讨论。
环节三:文本解析1. 小说人物的塑造:让同学对小说中的几个主要人物,通过分析人物的性格心理等多个方面展开分析。
2. 小说情节分析:让同学对小说的情节进行分析,探寻其中的主题思想,并与同桌分享自己的分析成果。
3. 小说语言分析:老师导读词句,让同学学会从语言的层面分析文本,提升同学的文学修养和阅读能力。
环节四:深化拓展1. 作品的主题:根据上述分析的成果,让同学讨论小说的主题,并进行深入探讨和解读。
2. 探讨文本意义: 与同学们分享一些有趣的网络资料和文学解读,从而让同学们从全新的角度看待小说《落日》。
环节五:自我反省老师对自己今天的教学进行总结和总结,以便为今后的学习和教学积累更多经验和方法。
中班美术活动《落日》教学设计(3篇)
中班美术活动《落日》教学设计(3篇)《落日》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落日》思路清楚,且有小标题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只要稍加指教,同学即可把握,重点是要关心同学进入特定的情境。
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要了解历史,了解中国自甲午战斗以来受日本帝国主义欺凌的屈辱,抗日战斗中全民族的重大牺牲,反法西斯盟国在太平洋战斗中艰苦卓绝的的斗争。
一番方面要深化领悟课文,体会感情。
在场面描写、详情再现、花絮穿插等处,无不浸透了感情。
二、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了解日本投降仪式时间、地点、方式、意义。
2、力量目标:品读中把握的内在感情。
了解通讯这种文体的写作特点3、情感、看法和价值观目标:培育同学爱国热忱,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习本文的详情描写,体会其妙处。
难点:将阅读文本与民族责任感有机结合起来。
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同学属于平行分班,没有试验班,同学已有的学问有限,对于通讯这一体裁又比较生疏,所以课前让同学做好充分的预备。
课上老师应赐予指导。
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怀疑→情境导入、展现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预备一、预习课文,熟识文本内容。
二、网络搜集资料,了解的相关学问以及文章的背景。
了解通讯这一体裁。
七、课时支配: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怀疑检查落实了同学的预习状况并了解了同学的怀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现目标。
老师导入: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为了民族的生存与复兴,与凶残的日寇进行了长达8年的不屈不挠的殊死搏斗,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悲歌,在国际正义力气的救援下,最终让日本缴械投降。
让我们跟着战地记者朱启平的真实笔触一起去感受那个令人兴奋的投降仪式吧。
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展现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
了解和文章背景,理清文章的结构思路。
已经布置同学们课前预习了这部分,检查同学预习状况。
课文落日的教案设计
课文《落日》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落日》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自然景色的美丽,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整体理解,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技巧。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一些生僻词汇和难理解语句的解析。
2. 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落日》的文本。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落日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色,激发学习兴趣。
(2)简要介绍课文《落日》的作者和背景。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落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写作风格。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解答学生的疑问。
3. 修辞手法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
(2)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并尝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5. 写作练习:(1)学生根据课文《落日》的启发,写一篇关于自然景色的短文。
(2)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和指导。
6.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对课文的理解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2)学生进行课外的阅读和写作练习,拓展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提问和作业检查,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语文版高一语文必修一《落日》教案及教学反思
语文版高一语文必修一《落日》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本教案是基于语文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教材,对其中一篇课文《落日》进行教学设计和反思。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落日》的背景和作者。
2.理解文章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3.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4.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作者背景和文章内容导入本节课的教学。
2. 阅读理解(15分钟)学生们阅读完《落日》后,老师提出以下问题:1.本文描述的确切在哪里?文中说的那个落日是怎样的?2.文中的主人公在看到落日后的情绪是怎样的?用一两句话点明。
3.你认为,作者为什么要让主人公看到落日后出现这样的情绪?3. 文本分析(15分钟)老师提供一些文本和语言分析问题:1.推测一下作者为什么要通过落日来表达主题?2.文中的细节描写有哪些,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3.本文的情感基调和感受是怎样的?作者用哪些技巧让读者感受到这种情感?4. 讨论和思考(15分钟)学生分工合作,在小组内讨论问题:1.主人公看完落日后,感到了什么?2.如果你是主人公,在看到落日后你会有什么感受?3.文中的落日象征着什么?5. 思考与写作(20分钟)老师提供了一些写作题目:1.用200-300字的篇幅,写出你对主人公看到落日后的情感和体会。
2.用大约150-200个字的篇幅,写出你对落日象征意义的思考。
6. 总结回顾(5分钟)老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回顾,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对学生提出课后作业要求。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的主题是通过文本对主人公情感的分析,给学生带来深刻的体验与感受范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们使学生了解了《落日》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背景,并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主题和情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这个教学方案主要是按照“导入-阅读理解-文本分析-讨论和思考-思考与写作-总结回顾”六个环节安排的课程设计。
《落日》教学设计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
《落日》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落日》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速读课文,把握整体内容,提炼主要信息。
2、研读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对事理说明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3、课堂知识延伸,训练学生对古诗文的品味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事理说明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训练学生对古诗文的品味鉴赏能力。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学生欣赏《日出图》、《落日图》-→课文《落日的幻觉》。
二、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三、课堂讲解的知识要点:1、本文的说明对象(落日的幻觉)。
2、本文说明对象的特征(落日的幻觉)及其产生的原因。
日落时的幻觉产生幻觉的原因颜色深黄、殷红光线散射和光波长短原理神秘的暗弧,暗弧外面有亮弧地球表面和大气层的弯曲,光线散射,大气层密度不同西方天空出现迷人的紫光眼睛的叠合效应接近地平线时太阳变扁了光线折射的原理太阳好像变大了未说明原因(其实没有变大)3、本文常用的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
4、本文的语言特点(说明中结合描写;准确性、科学性)。
(注:学生朗读训练,生字校正,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和说明语言分析等内容结合在讲解“知识要点.2”中进行。
)四、课堂知识延伸:请学生从学过的古诗词中列举一些写“落日”的句子,并作简要赏析。
如: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3、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五、课堂小结:“日出”、“日落”是自然现象,其中蕴含着深刻的科学奥秘,有待同学们今后继续去探索;真诚地希望大家走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用心去欣赏大自然的美。
《落日》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学习阅读科普说明文,了解相关的光学知识,掌握落日的幻觉的科学依据。
2、整体感知课文,能够筛选相关的信息,培养默读的能力。
3、激发探索精神,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落日》教案
《落日》教案1教学目标:1. 能熟练朗读课文,了解记者朱启平所写的通讯风格。
2. 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阅读能力。
3. 通晓日本军国主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强烈意识。
教学重点:1.“点”与“面”结合的写法;了解通讯的现场真实感。
教学难点:1. 将阅读文本与民族责任感有机结合起来,将阅读与写作接合。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为了民族的生存与复兴,与凶残的日寇进行了长达8年的不屈不挠的殊死搏斗,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悲歌,在国际正义力量的援助下,终于让日本缴械投降。
随着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区唯一的中国随军记者朱启平的真实笔触,我们可以重温那个血与火的年代,为那次在东京湾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接受日本政府投降的仪式激动吧!本文就是直接记录日本投降的仪式的,具有现场的真实性特点。
二、文体介绍本文是一篇通讯,通讯主要是对新闻事实进行展开式的叙述。
它与消息是构成新闻报道的两种最常用的文体,运用通讯文体报道事实时,应“量体裁衣”,按照内容、主题的需要,灵活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手法。
三、历史背景1945年8月15日中午,日本天皇向全国广播了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的诏书。
9月2日上午9时,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上举行向同盟国投降的签降仪式。
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天皇和政府、陆军参谋长梅津美治郎代表帝国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
四、把握结构第一部分,总起,交代新闻来源,揭示事件的意义,初步勾描了现场氛围,为全文定下基调。
第二部分,着重写了会场布置和人物,特别是记者们的活动状况。
第三部分,写了受降仪式双方来到会场的情景。
前半部分(第1-2段)写联合国签字代表团和盟军最高统帅的到来,在众多的人物中突出中国代表。
后半部分(第3段)写日本代表的出场。
第四部分,整个通讯的高潮。
第1段,写麦克阿瑟宣读讲稿,接着写日本代表签字的状况。
《落日》教案教学设计5
《落日》教案教学设计5《落日》教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文中饱含的感情;2、了解通讯的文体特点。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理解文中饱含的感情。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文中饱含的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悠悠五千年的华夏民族,有诗情博发的过去,也有沉痛无比的昨天,尤其我们同世界人民一同经历了法西斯的铁蹄,也共同见证了胜利的时刻,今天我们一起来回顾重温这段历史。
一、整体感知昨天请同学预习,考考大家,这篇文章写了一个什么事件?引导:有同学要补充信息点吗?对,概括一个事件要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信息要完整。
二、我做播音员朱启平先生亲历现场,写就这篇通讯稿,按照当时的条件,只能用电台来播报这则新闻,假如你是播音员,你最想播报哪一段、哪几句给等待消息的亿万同胞?请你放声朗读,读出播报的感觉。
引导:1、提醒放声朗读;2、可以同伴互听,互评:播音员要求很高的,我觉得同学应该再读两遍,找找感觉。
同时思考一下,我为什么选择播报这一段。
假设一、同学读不出感觉?如何引导?请一位个读,没读出感觉。
问为什么播报这一段?乙同学你来读读呢?问甲同学他读得怎样?再叫丙同学读,读出感觉。
但不可过分拖延。
也可老师示范读。
适当时机:9.18段,结尾,注意全体读!!!假设二、八点半,乐声大起,一位军官宣布,联合国签字代表团到。
他们是乘驱逐舰从横滨动身来的。
顷刻间,从主甲板大炮后走出一列衣着殊异的人。
第一个是中国代表徐永昌将军,他穿着一身洁净的哗叽军服,左胸上两行勋绶,向在场迎接的美国军官举手还礼后,拾级登梯走至上层甲板上。
随后,英国、苏联、澳洲、加拿大、法国、荷兰、新西兰的代表也陆续上来了。
这时,记者大忙,上层甲板上成了一个热闹的外交应酬场所。
分析:在国际重大场合,人物出场的先后次序是重要的,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
中国代表在受降仪式出场次序和后来签字时居于领先地位,是因为中国的抗日战争时间最长,牺牲最多,贡献最大,也是仪式举行前经过力争而得到的。
《落日》教学设计方案
《落日》教学设计方案教学目标:1. 了解和理解《落日》这首诗的主题和意义。
2. 提高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和文学修养。
3.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分析《落日》的意象和抒情特点。
2. 通过欣赏、朗读和模仿,感受诗歌的美。
3.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产生自己的诗歌创作。
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和解读诗歌,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和内涵。
2. 听课前听录音,集中精神。
课上紧跟录音,看图理解。
教学准备:1. 诗歌《落日》的课本。
2. 录音机或电脑播放器。
3. 与《落日》相关的图片、视频等素材。
教学过程:引入:通过展示一幅与《落日》相关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他们想象落日的美丽景色。
1. 欣赏诗歌《落日》的录音:让学生静心听录音,感受诗歌的抒情情感和节奏感。
然后,再次播放录音,让学生跟读和朗读诗歌。
2. 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抒情特点: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诗歌意象,比如“夕阳无限好”、“美丽恬静的大自然”等,探讨诗歌的主题和意义。
3. 模仿创作: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想象力,模仿《落日》的抒情风格,创作自己的诗歌,可以使用诗歌的形式,也可以用其他的文学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和交流。
4. 总结和展示:通过学生的分享和讨论,总结诗歌《落日》的主题和艺术特点。
展示学生的诗歌作品,鼓励他们用诗歌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拓展活动:1. 观看相关视频素材,了解大自然中落日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 指导学生进行绘画创作,用颜色和形状表达《落日》的美丽景色和情感。
3. 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比赛或诗歌分享会,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朗读和诵读能力。
评价和反思:1. 通过学生的诗歌创作和诗歌朗读,评价他们对《落日》和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反思教学过程,看是否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扩展:1. 将《落日》与其他名家诗歌进行比较和欣赏,扩展学生的诗歌文学知识。
课文落日的教案设计
课文《落日》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落日》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能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落日的自然现象和相关文化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爱护之情。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课文《落日》的基本内容和学习目标。
2. 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落日的自然现象和相关文化背景。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一些生僻词汇和难理解句子的解释和理解。
2. 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运用。
3. 将课文中的内容和文化背景联系起来,进行深入的理解和讨论。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落日》的文本材料。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学生用书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教师通过展示落日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落日的兴趣和好奇心。
(2)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落日》的背景和作者,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教师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理解生僻词汇和难理解句子。
3. 修辞手法分析(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教师通过示例,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这些修辞手法到自己的写作中。
4. 写作练习(15分钟)(1)教师给出一个与落日相关的主题,要求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2)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写作的建议和帮助。
(2)教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进行交流和讨论。
《落日》教案
《落日》教案第一篇:《落日》教案落日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观察落日美景的色调特点,掌握暖色调的相关资料。
2.过程与方法:欣赏落日美景,用暖色调表现观察到的落日美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观察、欣赏、表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了解日落时天空与景物色彩的特点与规律。
教学难点:用暖色调大胆地表现观察到的落日景象。
课前准备:(学生)画纸、水粉颜料、画笔、水桶、小抹布。
(教师)多媒体课件、画纸、水粉画颜料、画笔、水桶、小抹布。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1、同学们见过落日的美景吗?你来描述下你见过的落日是怎样的?(……)2、大自然真的十分神奇,他给我创造了无数让人惊叹的美,落日之美就是其中之一,今天这堂课就让我们去感受落日的美,并用画笔来表现落日的美,出示图片“落日”。
二、赏日画影1、同学们:你能看出这是哪里的落日?(……)2、你还能想到哪些地方的落日美景呢?(城市落日、湖边落日、山间落日……)3、是呀,不同的地方,给我们的感受是不同的,现在让我们睁大眼睛来欣赏不同的落日美景好吗?(图片欣赏)4、喜欢吗?同学们你们发现落日下的景物有什么特点吗?(都成了黑影了)5、是呀!在光线的映衬下,落日下的景物几乎都成了黑影,所以我们在表现落日美景的时候画景物只要画出什么就可以了,(画出物体的影子就可以了)6、非常好!出示两张画了的黑影图,同一景点不同效果的。
你觉得哪张好一些?为什么?(画出细节)7、对了,表现景物的时候一定不要忘了细节:如房屋的顶、山上的树、树林间的空隙、湖边的植物……有细节画面才能生动。
教师示范山上画树木。
8、现在让我们来试试好吗?选一幅你喜欢的落日景,或者心中的落日景,给你8分钟时间画出他的黑影,注意细节。
(开始画,音乐停就停)三、赏日画日1、让我们来看看同学们都是想画哪里的落日呢?(简单欣赏)2、落日的天空或湖面又是如何去表现的呢?再让我们去看一下,你们发现天空主要有哪些颜色呢?(红、橙、黄……)3、这些颜色给你什么感觉?温暖,所以我们叫他们为“暖色”。
《落日》优秀教案(2024)
21
鼓励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增强责任感
通过落日引发的思考,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如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
指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环保理念,节约资源,为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注弱势群体,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024/1/28
22
06
课堂互动与效果评估
2024/1/28
提及落日作战的历史意义,以及在二战中的地位 02 和影响。
通过展示历史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帮助学 03 生更直观地了解历史背景和事件。
2024/1/28
12
教学策略:讲解、讨论、示范、练习等
讲解
对落日作战的详细经 过、重要事件和人物 进行深入讲解,帮助 学生全面了解历史事 实。
讨论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 观点,组织小组讨论 和全班交流,促进学 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 的深入思考。
生动形象的描绘
作者运用丰富的词汇和生动的比喻, 将落日景象呈现得栩栩如生,使读者 仿佛身临其境。
情感与景色的交融
作者在描绘落日景象的过程中,巧妙 地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得景色 与情感相互映衬,增强了文章的艺术 感染力。
精炼而富有哲理的语言
文章语言简练而富有内涵,作者在抒 发情感的同时,也通过一些富有哲理 的语句,引发读者对生命和时间的思 考。
合作和交流能力。
2024/1/28
角色扮演
安排学生扮演落日作战中的历史人 物,模拟历史事件的发生过程,让 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氛围,加 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课堂展示
鼓励学生利用多媒体手段制作课件 或展板,展示自己对落日作战的研 究成果和心得体会,提高学生的历 史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落日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侧记的相关知识。
2.理解文章内容,锻炼捕捉文章要点的能力,并体会作者选材组材的方法。
3.体会细节描写的精妙,感受平实的语言中透出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理解文章内容,锻炼捕捉文章要点的能力,并体会作者选材组材的方法。
2.体会细节描写的精妙,感受平实的语言中透出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日本投降56周年这个特殊的日子,一位80岁老翁写了这样一封信给北京青年报--
北京青年报总编辑:
一名80岁的老翁向您提一个要求:贵报最好在8月15日这一天,重登56年前《大公报》上的一篇通讯《落日》--记日本签字投降的一幕。
这是当年朱启平写的,已成为新闻界的传世之作。
现在,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拼命要祭鬼祭神,右翼分子篡改日本侵略史--在此时刻,请你们把当年日本投降签字的通讯,重新刊登,以唤起人民群众,用历史事实驳斥侵略者的谎言。
我感谢你们
李庆云敬上
当我看完这封信后,深受感动。
这简单的言语凝聚了一个八旬老人深深的爱国之情,也寄托了一个普通老人对每个中华儿女的希望--铭记历史,爱我中华,我们--尤其是你们这些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年轻人更应该读一读这篇56年前发表在《大公报》上的震撼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落日》。
(二)作者介绍
朱启平,出身江南世家大族,燕京大学高才生。
据唐振常先生在《川上集》(三联书店1996年版)中介绍,“一二·九运动”中,燕大“洋气冲天,红光满园”,其中就有朱启平叱咤风云的身影。
太平洋战争中,他成为活跃一时的随军记者;1945年8月19日在“密苏里”号上举行的日本向联合国投降的签字仪式中,朱启平是其中的三名中国记者之一,发回的长篇
通讯《落日》传诵一时,被公认为“状元之作”,后来还被列入大学新闻教材。
其后他又任驻美特派员兼联合国记者,赴朝鲜战地采访,通讯享誉海内外。
老新闻人严秀(曾彦修)先生1997年读到迟来结集出版的《朱启平新闻通讯选》,就发自内心地赞许说:朱启平的新闻通讯之所以值得长久保存,关键在于两个字:眼光。
1957年曾被错划为右派。
后经廖承志先生提名,朱启平调到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教外语
(三)文体介绍
新闻侧记,又叫特写,凡是截取事件、人物或场景中最富有特征的横断面,用横的写法加以扩大描述和精雕细刻,并通过一个或若干个生动、感人的镜头,将所选取的横断面细致而形象地表现出来,让读者能充分地看到每一个细节,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睹其物,用栩栩如生的形象来说服人、教育人、感染人,这样的通讯品种,从体裁上说就是特写。
特写亦是一种写作的结构形式,一种写作的笔法,它可用来表达不同的内容,如借助这种结构形式来写人物的,称为人物特写。
怎样写好新闻特写?要写好新闻特写,需注意如下两点:(1)要报道出现场所见所闻的新人新事。
这个“现场”不是一般临场所见景象,而是记者采访中“捕捉”到的,往往是稍纵即逝的有特点和特殊意义的精彩“镜头”。
新闻特写要求作者进入现场采访,没有现场所见所闻,就写不出精彩的新闻特写。
当然新闻特写也可用适量背景材料。
(2)选择材料集中,突出高潮部分。
新闻特写的材料,不论报道一人或一事,都不是从头到尾细细写来,而是抓住重点,突出重点,突出其最精彩最有特征的部位。
没有重点,也就没有特写。
新闻特写的重点材料,往往是事情发展的关键所在,或情节展开的高潮部分。
新闻特写的材料要求高度集中,一般不写新人新事的发展、变化和成长过程,而是写一个精彩的片段、精彩的场面或精彩的表演、动作等。
(四)解题
本文为何用《落日》为题?有何深意?
这里有象征意义,曾经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今天终于在世界人民面前低头签字投降,如同日落西山一样;日本侵略者当年侵略他国,其以“旭日东升”自喻的国旗,令人望而生恶,今天,它的“坠落”不仅大快人心,且透出作者的嘲讽之意。
(五)内容分析
1本文结构如何划分?
依据签字的经过,可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代表到来”,写“签字”的环境、场面布设,以及人物的面貌和言行举止。
第二部分:“仪式开始”,签字的经过。
第三部分:“投降书脏了”,签字后的余波。
2哪部分是重点?前后有何关联?
重点是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为其作了铺垫,呈渐进式,第三部分是其延续,又给人一波即平一波又起的感受,令人回味无穷。
3本文使用小标题有何作用?
作者像是在用一个个生动、感人的镜头来展现签字的过程,使整篇文章条理清晰,每个片段既有机相连,又自成体系。
4美国国旗的来历和“白马故事”多余吗?
选材应围绕中心。
美国国旗的来历和“白马故事”看似貌不相干,实则写出了日本投降后,胜利者发自内心的喜悦与自豪,英武和威严,这些和“落日”相互对应,密不可分。
5文中除了顺叙外,还用了什么顺序?有什么作用?
插叙。
如“重光一腿之失”、“九一八”等。
充实内容,联系历史,感动人心。
(六)艺术手法分析
1.细节描写: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环境和人物),体会其妙处。
(讨论)
环境
(1)开头第3段:“灰色的舰身油漆一新,十六英寸口径的大炮,斜指天空。
这天天阴,灰云四罩,海风轻拂。
海面上舰船如林,飘扬着美国国旗。
舱面上人影密集,都在向密苏里号舰注视着。
小艇往来疾驶如奔马,艇后白浪如练,摩托声如猛兽怒吼,几乎都是载着各国官兵来密苏里号舰参加典礼的。
陆地看不清楚,躺在远远的早雾中。
”
穿着新衣,国旗飘扬,摩托欢歌,营造出欢乐喜庆的氛围,烘托出胜利者心中的喜悦。
(2)关于乐队:
“白马故事”:“乐队不断奏乐,将领们不断到来”。
“代表到来”:“八点半,乐声大起,一位军官宣布,联合国签字代表团到”,“八时五十分,乐声又响彻上空,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将军到”,“不久,一位美国军官领先,日本人随后,……乐队寂然”。
欢快的乐声只为胜利者而奏起,属于侵略者的只有沉默,而这沉默也是对侵略者的无声抗议和冷
(3)关于“九点十八分”:“看表是九点十八分。
我猛然一震,'九一八'!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寇制造沈阳事件,随即侵占东北;一九三三年又强迫我们和伪满通车,从关外开往北平的列车,到站时间也正好是九点十八分。
”
这里或许是巧合,或许是有意安排,但作者巧妙抓住了这一点来借题发挥,追述历史,确实打动人心。
(4)代表到来:“全舰静悄悄一无声息,只有高悬的旗帜传来被海风吹拂的微微的猎猎声”。
以静衬动,烘托出庄严、肃穆的氛围。
(5)“日本代表团顺着来路下舰,上小艇离去。
在他们还没有离舰时,十一架超级堡垒排列成整齐的队形,飞到密苏里号上空,随着又是几批超级堡垒飞过。
隆隆机声中,我正在数架数时,只见后面黑影簇簇,蔽空而来,那都是从航空母舰上起飞的飞机,一批接一批,密密麻麻,不知有多少架,顷刻间都到了上空,然后向东京方向飞去。
”
鲜明的对比,一边是窘态毕露灰溜溜逃跑的敌人,一边是胜利者的雄姿。
人物
(1)神态:
人物的“笑”在文中多次闪现:
“满脸笑容的水兵,往来互相招呼的军官”,“这时他正笑吟吟地站在出入口,和登舰的高级将领们一个个握手寒暄”,“都是美国高级将领,他们满脸欢笑,说说笑笑”,“一时间,中国话、英国话、发音语调略有不同的美国英语以及法国话、荷兰话、俄国话,起伏交流,笑声不绝”,“军舰上传来一声轻快的笑声,原来是几个毛头小伙子水兵,其中一个正伸臂点着下面的梅津,在又说又笑”。
笑是内心的喜悦,是胜利者的自豪,是对侵略者的蔑视与嘲笑。
(2)外貌:
“第一个是中国代表徐永昌将军,他穿着一身洁净的哔叽军服,左胸上两行勋绶”,“只见中国代表身穿深灰黄军服;英国代表穿全身白色的短袖、短裤制服,并穿着长袜;苏联代表中的陆军身穿淡绿棕色制服,裤管上还镶有长长的红条,海军则穿海蓝色制服;法国代表本来穿着雨衣,携一根手杖,这时也卸衣去杖,露出一身淡黄咔叽制服;澳大利亚代表的军帽上还围有红边……”
“日本代表团外相重光葵在前,臂上挂着手杖,一条真腿一条假腿,走起路来一跷一拐,登梯时有人扶他”。
胜利者盛装而来,可见对这一时刻的重视;侵略者肢体残缺,害人之人也在害着自己。
动作
“麦克阿瑟读到最后,昂首向日本代表团说”,“重光葵挣扎上前行近签字桌,除帽放在桌上,斜身入椅,倚杖椅边”,“他签字时没有入坐,右手除手套,立着欠身执笔签字”。
昔日趾高气昂的侵略者,现在在胜利者面前毫无地位,真是莫大的讽刺。
(二)无论是消息、通讯、特写,还是报告文学,一般都不出现记者的身份“我”,而本文不仅出现了“我”,而且不断写出“我”的感受,甚至评述。
这样写会不会影响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
现场感和真实感是新闻侧记尤为注重的。
“我”出现在文中,成为整个事件的亲历人、见证人。
这样,将“我”于当时当地所见、所闻、所感与报道融为一体,不仅不会影响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反而更增强了真实性。
【作业布置】
就开篇所提及的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一事,结合日本在二战中发动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包括日本人民在内的亚洲人民带来伤害的有关资料,写一篇小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