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食豆干加工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研究
食品中风味物质的生成机理研究
食品中风味物质的生成机理研究食物的美味与风味物质息息相关。
食品中的风味物质使我们能够感受到食物的香气、味道和口感。
风味物质的生成机理一直是食品科学家们的研究方向之一。
本文将探讨食品中风味物质的生成机理,并介绍几种常见的风味物质。
风味物质的生成可以通过生物、化学和物理过程来实现。
首先,生物过程是指食物中的微生物通过代谢或发酵产生的物质,如乳酸菌发酵过程产生的乳酸、酒精发酵过程产生的酒精等。
这些微生物代谢的产物会改变食物的风味。
其次,化学过程是指食物中的化学反应所产生的风味物质。
例如,烹调过程中会发生糖的焦糖化反应,使食物产生独特的焦糖香气;蛋白质热处理过程中会发生美拉德反应,产生肉香味。
此外,食品中的氧化反应也会导致风味物质的生成,如脂肪氧化会生成酸败味。
最后,物理过程也会对食品的风味产生影响。
例如,烹调中的高温会使食物中的挥发性物质快速蒸发,烟熏和烘焙等过程会为食物增添独特的风味。
同时,物理过程也可以改变食物的质地,影响人们对食品的感受。
风味物质是极其复杂的,它们来源于各种各样的食材和反应。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风味物质及其生成机理的介绍。
首先,谈论一下谷氨酸钠,它是一种常见的增味剂。
谷氨酸钠可以增强食物的鲜味,常被用作饮料、方便面和调味品的添加剂。
谷氨酸钠的生成机理是通过谷氨酸的代谢和合成实现的。
许多食材都富含谷氨酸,例如海带、柠檬和酵母。
而谷氨酸钠的合成通常通过微生物发酵或化学方法进行。
其次,来谈论一下羟基甲基呋喃,一种具有独特香气的风味物质。
羟基甲基呋喃通常存在于烘焙食品和咖啡中,给人一种浓烈的香气。
它的生成机理是通过糖类和氨基酸的加热反应产生的。
在高温下,糖类和氨基酸发生麦尔反应,形成羟基甲基呋喃。
最后,我们来谈论一下氨基酸的降解与发酵对风味的贡献。
许多食材中含有大量的氨基酸,而氨基酸的降解和发酵过程会导致风味物质的生成。
例如,肉类中的谷氨酸在烹调过程中会通过发酵生成谷氨酸钠,增强食物的鲜味;乳制品中的赖氨酸会通过发酵过程转变为丁酸,使奶酪味道更浓郁。
食品中挥发性成分的分析与评价技术研究
食品中挥发性成分的分析与评价技术研究引言:食品中的挥发性成分是指能够在常温下迅速蒸发和扩散到空气中的化合物。
这些挥发性成分不仅给食品赋予了独特的香味和味道,也对食品的品质和安全性产生着重要影响。
因此,对食品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准确分析与评价是食品科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目前常用的食品中挥发性成分分析与评价技术,探讨其应用前景。
一、挥发性成分的提取技术1. 蒸馏法蒸馏法是一种经典的从食品中提取挥发性成分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蒸汽将挥发性成分从食品中蒸发出来并收集。
常用的蒸馏设备有千层析馏器、水蒸馏器等。
不同的蒸馏方法有不同的适用范围,选择合适的蒸馏方法可以提高分析的准确性。
2. 固相微萃取技术固相微萃取技术是一种高效、简便、灵敏的提取挥发性成分的方法。
通常使用的固相微萃取材料有固相微萃取纤维、固相微萃取膜等。
通过选择合适的微萃取材料和提取条件,可以实现对不同挥发性成分的分离和富集。
二、挥发性成分的分析技术1.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是目前分析挥发性成分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气相色谱能够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而质谱可以对分离的成分进行结构鉴定。
通过联用这两种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分析和鉴定食品中的挥发性成分。
2. 电子鼻技术电子鼻技术是一种模拟人类嗅觉系统的分析方法。
通过将食品中的挥发性成分与传感器阵列接触,测量传感器的阻抗变化,可以得到食品的挥发性成分指纹图谱。
利用模式识别算法对指纹图谱进行分析和比较,可以实现对不同食品的快速检测和分类。
三、挥发性成分的评价技术1. 气相色谱嗅觉分析技术气相色谱嗅觉分析技术结合了气相色谱和嗅觉感知,可以对食品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
通过训练专业的嗅觉分析师,对挥发性成分的嗅觉属性进行评价,可以得到食品的香气特征和品质信息。
2. 电子舌技术电子舌技术是一种模拟人类味觉系统的分析方法。
通过将食品中的挥发性成分与传感器阵列接触,测量传感器的电位变化,可以得到食品的味觉特征。
牛肉干法成熟过程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规律
牛肉干法成熟过程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
规律
在干式熟成的过程中,牛肉中的自由水减少,表面风干变硬。
因为与空气接触,牛肉会一定程度的氧化。
在非无菌环境下牛肉表面还会生出毛茸茸的霉菌和酵母菌,使牛肉的风味发生复杂的变化
湿式熟成(Wet Aging)是将真空包装的牛肉块放在一定温度的冷藏间中熟成。
湿式熟成的操作很让人省心,真空包装隔绝了氧气与微生物,牛肉中的水分也不会损失,只要温度和时间控制得当,安静地陪着牛肉慢慢变老就好。
根据美国肉类出口协会(USMEF)的建议,干式熟成牛肉的温度最好控制在0-4℃,湿度在80-85%,风速在0.5 – 2 m/s,熟成时间为14-35天。
在各国业界的具体操作和学术研究中,温度0-4℃基本上是共识,湿度的范围会扩大到61-85%左右,风速和熟成时间方面各家有较大差异。
食品风味检测技术个人小结
食品风味检测技术个人小结
---食科123 王传2012013569 本次小组研讨我们进行得非常顺利和圆满,小组各成员分工合作,在实际问题如PPT、论文、资料等方面广泛合作,我们在寝室、咖啡吧、图书馆进行研讨,对我们的主题一次次地进行深究,所以我觉得这次研讨的意义大于我们在知识上的增长,促进同学相互合作,实事求是的精神表达地淋漓尽致,对于今后的学习或者生活都是有重要裨益的。
在专业问题中,我做了小结:我们研究的风味物质是指食品中能产生香味且具有确定结构的化合物,如脂肪烃含氧衍生物、含氮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含硫化合物等,都是形成食品香气的分子基础。
香味物质的提取方法:1.顶空分析方法(HS),2.固相萃取(SPE),3.固相微萃取(SPME),4.蒸馏法,5.溶剂辅助风味蒸发(SAFE)。
香味物质的检测方法:1.气相色谱(GC),2.气-质联用(GC-MS)法,3.气相色谱-吸闻技术(GC-O),4.高效液相色谱(HLPC),5.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PLC-MS)。
食品风味分析技术也随着科学的发展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越来越多的食品风味得以优化。
但是对我国独有食品的风味却鲜有报道,有待我们努力和完善。
我们既然是作为食品科学的学生,我们就要为这份事业尽一份力。
食品中风味物质的提取与分析方法研究
食品中风味物质的提取与分析方法研究随着人们对食品口感和风味的要求越来越高,对风味物质的提取与分析方法的研究也愈发重要。
本文将介绍目前常用的风味物质提取与分析方法,并探讨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首先,常见的风味物质提取方法包括溶剂提取、蒸馏提取和超声波提取。
溶剂提取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将样品与适当的溶剂混合,使风味物质溶解于溶剂中,再通过过滤、浓缩等步骤获得目标物质。
溶剂提取方法简单易行,适用于大多数风味物质的提取,但由于使用溶剂可能导致风味物质的损失,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溶剂和提取条件。
蒸馏提取则是通过加热样品,使风味物质蒸发后再冷凝回收的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提取,如香料中的精油。
蒸馏提取方法可实现对目标物质的快速提取,但需要控制好温度和时间,以免影响风味物质的质量。
超声波提取是一种利用超声波的高频振荡作用使物质分子发生位移和冲击,从而实现风味物质的快速提取的方法。
超声波提取方法操作简便且提取效果好,但由于超声波作用对样品有一定的破坏性,因此需要合理控制超声波的强度和时间。
在风味物质的分析方法方面,常用的方法包括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
GC-MS方法主要适用于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分析,如香料中的挥发油。
通过气相色谱和质谱的联用,可以对样品中的化合物进行分离和鉴定,不仅可以确定风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还能够对其质量进行评估。
HPLC-MS方法则适用于非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分析,如植物提取物中的多酚类化合物。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的联用,可以对样品中的化合物进行分离和鉴定,其分离效果较好且能较准确地测定目标物质的含量。
除了上述方法外,还有一些新的提取与分析方法在食品风味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固相微萃取(SPME)可以实现对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快速提取,同时避免了溶剂的使用;电子鼻技术可以通过模拟人类嗅觉系统感知风味物质,用于食品质量检测和鉴别。
GC-MS分析自制豆豉中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研究
种, 占挥发 性化合 物 总量 的 9 . 。其 中对豆豉 的风味起 重要作 用的吡嗪 类含量 最 高。 29
关键 词 : 自制 豆 豉 ; 蒸 气 蒸 馏 ;挥 发 性 风 味 物 质 ; 相 色谱 一 谱 水 气 质
中 图分 类号 : S 0 . T 2 73
文 献标识 码 : B
e u d: I ol , Te r me h py a i e, Ol i a i l de 1H—nd e t a t yl r zn e c cd, Trme h py a i e, H e i o a e, Pa mii i t yl rzn nec s n l tc
a i Be z l e y e cd, n a d h d ,Li o e ca i 4 v n l2 m e h x — h n l n l i cd, 一 i y 一 一 t o y p e o ,Be z i a i ,Gu ic l,Ph n l t a — n oc cd aa o e o ,S e r
N、 S化合 物 (3 , ( ) 7类 。结果 显 示 豆豉 中主 要挥 发 性 风味 化 舍物 有 : 1)烃 2等 吲哚 、 甲基 吡 嗪 、 酸、 四 油
三 甲基 吡嗪 、 二十一 烷 、 棕榈 酸 、 甲醛 、 油酸 、一 苯 亚 4 乙烯基一一 2甲氧 基苯 酚 、 甲酸 、 创 木 酚 、 苯 愈 苯酚 、 脂 硬
Ab t c : l tl lv rc mp u d r m. o ma e l b t rs u e we e e t a t d b t a d s i a i n s r t Vo a i f o o o n s f o h me d o s e a c r x r c e y s e m it l t a e a l o a d a a y e y g sc r ma o r p y ma ss e to t y n n l z d b a h o t g a h - s p c r me r .A t l f4 o a i o o n swe ei e t t a v l tl c mp u d r n i o o 1 e d —
食品风味物质的相互作用
食品风味物质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种感官体验和化学物质的交互。
以下是对这一过程的详细解释:风味物质的来源与分类:风味物质主要来源于食品中的挥发性成分和水溶性或油溶性物质。
这些物质在口腔内刺激味觉和嗅觉器官,产生综合的生理感觉,即食品的风味。
风味物质可以分为香味和滋味两部分。
香味主要由挥发性物质产生,如醛、酮等,而滋味则主要由水溶性或油溶性物质产生,如酸、甜、苦、咸等基本味道。
风味物质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蛋白质在食品中对风味的直接影响较少,但通过与风味物质的特殊结构位点相互作用,可以进一步影响食品的风味。
例如,醛类化合物能与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反应,导致蛋白质构象和折叠程度发生改变,使其更容易与风味物质发生相互作用。
风味物质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通常是可逆的,但如果挥发性物质以共价键的方式与蛋白质结合,这种结合则可能是不可逆的。
这种相互作用会影响蛋白质与其他物质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影响食品的风味。
风味物质的相乘作用:当两种或多种具备相似味感的物质同时进入口腔时,它们的味觉强度可能会超越各自单独使用时的强度之和,这种现象称为相乘作用或协同作用。
例如,谷氨酸和肌苷酸在食品中的同时使用可以显著增强鲜味感。
食品基质成分和结构对风味释放的影响: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风味的释放受到食品基质成分和食品结构的影响。
释放速度可能比正常情况下更快或更慢,从而导致不同的风味感觉。
因此,研究这些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改善食品风味特性和设计高品质健康产品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食品风味物质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种感官体验和化学物质的交互。
了解这些相互作用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设计和改进食品的风味特性,从而提高食品的品质和口感。
食品中的风味物质的分离与分析技术研究
食品中的风味物质的分离与分析技术研究风味物质是食品中使人感到风味或香气的化学物质,它们是食品中的关键成分。
对于风味物质进行分离与分析的技术研究在食品科学和工业中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风味物质的分离与分析技术,并探讨其在食品研究中的应用。
一、风味物质的分离技术1.萃取技术萃取是利用溶剂将食品中的风味物质从固体基质或液体基质中提取出来的过程。
常用的萃取技术包括溶剂萃取、蒸馏水萃取和超临界流体萃取。
溶剂萃取是最常用的方法,可以根据风味物质的化学性质选择适当的溶剂进行提取。
蒸馏水萃取则适用于具有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提取。
超临界流体萃取是一种高效的分离技术,可以在维持良好的风味物质稳定性的同时提高分离效率。
2.色谱技术色谱技术是将混合物中的成分分离为单一化合物的过程。
气相色谱(GC)和液相色谱(LC)是常用的色谱技术。
气相色谱适用于具有良好的挥发性的风味物质的分离和分析。
液相色谱则适用于非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分离和分析。
色谱技术可以与质谱技术相结合,提高分析灵敏度和分离效果。
3.蒸馏技术蒸馏是将混合物中的成分根据其挥发性逐渐分离的过程。
传统的蒸馏技术包括批式蒸馏和连续蒸馏。
近年来,一些新的蒸馏技术如分子蒸馏、膜蒸馏和离子蒸馏等也得到了应用。
蒸馏技术适用于具有不同挥发性的风味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二、风味物质的分析技术1.质谱技术质谱技术是一种通过测量风味物质的质荷比(m/z)来确定其化学组成和结构的方法。
常用的质谱技术包括气质联用质谱(GC-MS)和液质联用质谱(LC-MS)。
质谱技术可以提供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的分析结果,并可以与色谱技术相结合,实现更复杂的分析。
2.核磁共振技术核磁共振(NMR)技术是一种通过测量风味物质中的原子核在外加磁场下的行为来确定化学结构的方法。
它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结构信息和定量分析结果。
NMR技术常用于无标记风味物质的分析。
3.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技术是一种用于检测和分析风味物质的快速、简单和经济的方法。
水产品中挥发性风味物质提取和分析研究进展_杨欣怡
水产品中挥发性风味物质提取和分析研究进展_杨欣怡提取和分析水产品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是水产品加工和保鲜技术中的重要研究方向。
挥发性风味物质是指易于挥发的化合物,包括芳香烃、酯类、醇类、醛类、酮类等成分,它们对水产品的口感、风味、营养、保鲜等方面都有很大影响。
本文将总结目前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提取和分析方法,探讨其在水产品方面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一、挥发性风味物质提取方法1.蒸馏法蒸馏法是目前较为常用的提取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方法,包括水蒸气蒸馏法、溶剂蒸馏法和微波辅助萃取法。
其中水蒸气蒸馏法适用于易于挥发的物质,如芳香烃和酮类,而溶剂蒸馏法适用于不易挥发的物质,如酯类和醇类。
2.吸附法吸附法适用于挥发性风味物质浓度低、极性小的物质,包括活性炭吸附法、分子筛吸附法和合成聚合物吸附法等。
这些吸附材料对挥发性风味物质具有很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有利于提高提取效率和分离分析的准确性。
3.超声波萃取法超声波萃取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提取方法,具有高效、简便、快速、环保等优点,适用于大多数物质的提取。
其原理是通过超声波的作用,产生液体内部的压力变化和振动,使物质分子产生摩擦和碰撞,达到提取和分离的目的。
二、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方法1.气质联用分析法气质联用分析法(GC-MS)是一种常用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分离和鉴定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该方法应用广泛,可以研究水产品中各种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种类、含量和组成,并对不同加工和贮藏条件下挥发性风味物质发生的变化进行分析。
2.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HPLC)是一种基于溶液动力学的分离技术,可以对具有不同极性、分子大小和化学性质的物质进行分离。
与GC-MS相比,HPLC在分离非极性化合物和水溶性化合物方面有天然的优势。
该方法可以测定水产品中多种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含量和种类,如水产鲜品中腐败产物和糖类等。
三、应用与研究进展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提取和分析方法在水产品方面的应用广泛,涉及到水产鲜品、水产加工品和海水养殖品等多个领域。
SPME-GC-MS对菜籽毛油和精炼菜籽油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分析
SPME-GC-MS对菜籽毛油和精炼菜籽油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分析谢婧;徐俐;吴浪;夏晓峰【摘要】以菜籽毛油和精炼菜籽油为原料,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装置顶空取样,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菜籽毛油的主要挥发性风味成分为硫甙降解产物、氧化挥发物(醛、醇、酮等)及杂环类物质,其中硫甙降解产物以2-甲代-1-丙烯基-氰、4-甲硫基-丁腈、3-苯基丙腈及4-异硫氰基-1-丁烯为主,氧化挥发物以1,5-己二烯-3-醇和反-2-反-4-癸二烯醛为主要成分,杂环类物质则以吡嗪类化合物为主;精炼菜籽油的挥发性风味成分主要为氧化挥发物,以反-2-反-4-庚二烯醛、反-2-反-4-癸二烯醛、反-2-癸烯醛为主,其菜籽油特征性风味不足,主要源于精炼过程中硫甙降解产物及杂环类芳香物质的减少.%The volatile flavour compounds in crude rapeseed oil and refined rapeseed oil were analyzed by gas chromatography - mass spectrometry ( GC - MS) . The oil samples were extracted by solid - phase mi-croextraction( SPME)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ain volatile flavour compounds in crude rapeseed oil were degraded glucosinolate products, oxidation volatile compounds and heterocyclic compounds. The main degraded glucosinolate products involved methallyl cyanide, 4 - ( methylthio) - butanenitrile, 3 -phenyl propionitrile and 4 - isothiocyanato - 1 - butene. The main oxidation volatile compounds involved 1 ,5 -hexadien -3 - ol and (E,E) -2,4- decadienal. Pyrazine compounds were the main heterocyclic compounds. As well as the main volatile flavour compounds in refined rapeseed oil were oxidation vola-tiles ((E,E) -2,4- heptadienal ,(E,E) -2,4-decadienal and ( E ) - 2 - decenal) . Refined rapeseed oil was lack of typical volatile flavour compounds because of the decrease of degraded glucosinolate products and heterocyclic compounds.【期刊名称】《中国油脂》【年(卷),期】2012(037)008【总页数】4页(P84-87)【关键词】菜籽毛油;精炼菜籽油;挥发性风味成分;SPME-GC-MS【作者】谢婧;徐俐;吴浪;夏晓峰【作者单位】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贵阳550025;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贵阳550025;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贵阳550025;贵州金扬油脂有限公司,贵阳55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25.1;TQ646在我国,菜籽油约占国产植物油总量的50%[1],因其香味独特而广受消费者青睐。
食品中主要成分的挥发性与风味感知关系研究
食品中主要成分的挥发性与风味感知关系研究食品作为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味道和风味感受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食品的风味主要来源于其中的成分,而成分中的挥发性物质在食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食品中主要成分的挥发性与风味感知之间的关系。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食品中的主要成分。
食品中主要成分可以分为水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
这些成分在食品中的比例和含量决定了食品的营养成分和口感特点。
然而,仅仅有这些成分是不足以构成食物的味道的,因为它们本身并不具备明显的风味。
所以,我们需要考虑食品中的挥发性物质。
挥发性物质是指具有较低沸点的物质,可以在常温下迅速转化成气体,并散发出特定的香气。
在食品中,挥发性物质主要来自于食材本身的天然香气成分,也可以是食品加工过程中添加的人工香精。
这些物质可以通过直接释放或与其他物质产生化学反应来形成特殊的风味。
因此,挥发性物质是决定食品风味的重要因素之一。
然而,挥发性物质与风味感知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我们知道,不同的人对食物的味道有着不同的感受和评价。
这是因为人们的味觉和嗅觉感知能力差异较大,也受到个体偏好和文化背景的影响。
因此,即使食品中含有相同的挥发性物质,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风味感受。
此外,挥发性物质的释放和风味感知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例如,烹饪方法、储藏条件、食品的外观、口感等都会对挥发性物质的释放和感知产生影响。
一些研究表明,烹饪过程中的高温和储存过程中的氧化反应可以改变食品中的挥发性物质和风味感知。
此外,食品的颜色、质地和口感等感官属性也会对风味感知产生重要影响。
为了更好地研究食品中主要成分的挥发性与风味感知之间的关系,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
他们通过分析食品中的成分和挥发性物质,以及使用实验室和统计工具来评估风味感知。
这些研究为我们更好地理解食物的味道和风味感知提供了依据。
总结起来,食品中主要成分的挥发性与风味感知之间存在着复杂而微妙的关系。
干燥对食用菌挥发性风味物质影响研究进展
干燥对食用菌挥发性风味物质影响研究进展食用菌是一类具有较高经济和营养价值的食品,其挥发性风味物质是决定其风味特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干燥过程往往会对食用菌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产生一定的影响,降低其品质和口感。
研究干燥对食用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对于提高食用菌的质量和口感具有重要意义。
干燥过程会导致食用菌中水分的蒸发,从而影响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生成和保存。
研究表明,干燥过程中食用菌中的酮类化合物和醇类化合物含量会显著增加,而酯类化合物和醚类化合物含量则会减少。
这是因为酮类化合物和醇类化合物在高温条件下易于形成,而酯类化合物和醚类化合物则容易被破坏。
干燥过程中食用菌中的甲硫醇类化合物和羧酸类化合物含量也会有所变化。
甲硫醇类化合物是食用菌特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其含量的变化会直接影响食用菌的风味特性。
不同的干燥方法和条件也会对食用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生成和保存产生影响。
研究发现,热风干燥相对于冷风干燥更容易导致食用菌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流失。
而干燥温度和时间也是影响挥发性风味物质的重要因素,过高的温度和过长的时间都会导致食用菌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破坏。
在进行干燥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干燥方法和调整干燥温度和时间,以最大限度地保留食用菌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
一些研究还表明,干燥过程中可以通过添加一些辅助剂来改善食用菌的挥发性风味物质。
添加一些具有保水性能的物质,如甘油和蔗糖等,可以减少食用菌中水分的流失,从而保持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含量。
一些天然植物提取物也可以用作干燥辅助剂,研究发现,加入薄荷提取物和迷迭香提取物可以有效保护食用菌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
干燥对食用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
未来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究干燥过程对食用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机制,以及研发更有效的保鲜技术和干燥辅助剂,以提高食用菌的质量和口感。
研究储存条件对食品中挥发性物质的变化
研究储存条件对食品中挥发性物质的变化食品中的挥发性物质是指在储存和加工过程中会释放出来的气体或可挥发溶剂。
这些物质可以包括食品的香气成分、气味成分、挥发性有机物以及其他具有挥发性的物质。
食品中的挥发性物质与食品的质量、味道和食品安全有关,因此研究储存条件对食品中挥发性物质的变化非常重要。
储存条件是指食品在储存过程中暴露于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氧气含量等。
这些条件会对食品中的挥发性物质的生成、挥发和稳定性产生影响。
以下将分别探讨储存条件对食品中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首先,温度是影响食品中挥发性物质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储存温度的升高,食品中的挥发性物质的生成和挥发速率会增加。
一些挥发性物质在较低温度下可能不会生成,但在较高温度下会发生反应。
例如,在储存过程中,橙子中的挥发性成分d-limonene可能会逐渐被氧化为挥发性有机酸,从而发生质量下降。
此外,高温还可能加速食品中挥发性物质的挥发,导致食品的气味和味道发生改变。
因此,储存食品时需要注意储存温度的控制,以避免对食品中挥发性物质的不可逆变化。
其次,湿度也会影响食品中挥发性物质的变化。
湿度较高的环境中,食品中的水分蒸发速率较慢,挥发性物质会相对稳定。
然而,湿度过高会导致食品中的水分含量增加,从而可能促进一些物质的水解或氧化反应。
例如,储存在高湿度条件下的花椒可能会促使中的挥发性成分发生水解反应,从而影响其风味和香气。
因此,在储存食品时,适当控制湿度是保持食品中挥发性物质稳定性的重要手段。
此外,氧气含量也会对食品中挥发性物质的变化产生影响。
储存过程中暴露于氧气的食品可能发生氧化反应,从而影响挥发性物质的生成和稳定性。
一些食品中的油脂,如坚果和坚果类食品,容易受到氧气的影响,导致其中的挥发性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这可能导致食品中的酸败味、苦味或其他异味的产生。
因此,在食品储存过程中,适当控制氧气含量对保持食品中挥发性物质的质量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另外,食品的包装材料也会对食品中挥发性物质的变化产生影响。
食品加工过程中的焦糖化反应及其对品质的影响研究
食品加工过程中的焦糖化反应及其对品质的影响研究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焦糖化反应是一个广泛存在于食品加工领域的重要现象。
焦糖化是指由于食品中的糖类分子在高温条件下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反应,产生了焦糖的颜色、香气和独特的风味。
这种反应不仅仅是食品加工中的重要步骤,也是人们对于食物品质的追求。
焦糖化反应的本质是糖类分子在高温条件下发生碳水化合物的裂解,生成的反应产物通过一系列反应逐渐转化为具有特殊气味和味道的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不仅给食物带来了独特的风味,还对食物的颜色和外观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提升了食品的整体品质。
研究表明,焦糖化反应对食品的品质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焦糖化反应使食品的颜色更加丰富多样。
在加热过程中,糖分子逐渐变为深棕色,这为食品增添了一种诱人的色泽。
刚出炉的面包、蛋糕以及咖啡中的焦糖色调,都离不开焦糖化反应。
其次,焦糖化反应也对食物的口感和风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糖类经过焦糖化反应生成的化合物具有特殊的风味,如可可、咖啡、香草等。
这些风味物质不仅增加了食物的口感,还赋予了食物独特的风味,使其更加美味可口。
此外,在焦糖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挥发性化合物也是影响食品品质的重要因素。
这些挥发性化合物为食物提供了奇妙的香气,如烤肉、烤饼干和焦糖布丁等,这些诱人的香味都是由于焦糖化反应产生的。
然而,焦糖化反应也存在一些负面的影响。
在高温条件下,焦糖化反应容易引发食品的糊化或焦糊现象,导致食品变得苦涩、气味不好,甚至有害健康。
因此,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合理控制焦糖化反应的程度和条件,以避免这些负面影响的发生,是十分重要的。
近年来,研究人员对焦糖化反应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一些控制和调节焦糖化反应的方法。
比如,通过控制加热温度和时间,以及控制食品中糖类的含量,可以达到合理控制焦糖化反应的目的。
此外,还可以利用添加剂和调节剂等手段,调控食品中的糖类反应生成物的产生,进一步提升食品的品质。
总之,焦糖化反应不仅仅是食品加工过程中的一个化学反应,更是食品提升品质的关键环节。
食品加工中的热风干燥技术如何影响食品
食品加工中的热风干燥技术如何影响食品在食品加工领域,热风干燥技术是一项被广泛应用的重要工艺。
它通过热空气的流动,带走食品中的水分,从而达到延长食品保质期、便于储存和运输的目的。
然而,这一技术在给食品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对食品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首先,热风干燥技术显著改变了食品的物理性质。
经过热风干燥处理的食品,其水分含量大幅降低,导致体积缩小、重量减轻。
比如常见的水果干,原本饱满多汁的水果在干燥后变得干瘪,形状和质地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这种物理性质的改变使得食品更加便于包装和储存,节省了空间,也降低了运输成本。
但需要注意的是,过度的干燥可能会导致食品变得过于脆硬,口感变差,影响消费者的食用体验。
从化学角度来看,热风干燥技术对食品的营养成分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干燥过程中,由于温度和氧气的作用,一些热敏性的营养成分,如维生素 C、维生素 B 族等可能会遭到破坏。
此外,食品中的一些抗氧化物质,如多酚类化合物,也可能会因为氧化反应而损失一部分。
不过,并非所有的营养成分都会受到负面影响。
例如,一些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在干燥过程中相对稳定,其含量基本保持不变。
在风味方面,热风干燥技术对食品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干燥过程会导致食品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散失,使得食品原本浓郁的香气变淡。
以肉类为例,新鲜的肉具有独特的肉香,但经过热风干燥制成的肉干,其香气就不如新鲜肉那么诱人。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热风干燥也能创造出独特的风味。
比如在干燥过程中,美拉德反应和焦糖化反应的发生,会赋予食品一些特殊的香气和色泽。
热风干燥技术还会影响食品的微生物安全性。
较低的水分含量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这对于那些容易受到微生物污染的食品,如水果、肉类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如果干燥过程控制不当,导致食品局部水分含量过高,仍然可能会有微生物滋生的风险。
对于食品的复水性,热风干燥技术也起着关键作用。
复水性是指干燥食品在重新吸收水分后恢复到原来状态的能力。
谷物膨化食品的香气特性与挥发性成分
谷物膨化食品的香气特性与挥发性成分谷物膨化食品是一种被广泛消费的零食,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人们的欢迎。
这些食品以其松脆的质地和丰富的口味而备受喜爱,而其中的香气特性与挥发性成分是其独特的魅力之一。
本文将深入探讨谷物膨化食品的香气特性与挥发性成分,并介绍其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
谷物膨化食品的香气特性通常由挥发性成分所决定。
这些挥发性成分是食物中具有较低沸点,可以在常温下迅速挥发并逸出的化合物。
香气物质可以被分为两大类:原香气物质和后香气物质。
原香气物质是食物自身所含有的,例如谷物中的脂类、酮类和醛类化合物。
后香气物质则是被谷物膨化食品的制作过程中生成的,通常在高温下进行反应。
这些香气物质可以是糖类的糊化产物、氨基酸的糖基化产物以及脂类的氧化产物等。
谷物膨化食品的制作过程所使用的高温是形成挥发性成分的关键因素之一。
高温可以引发糖类的糊化反应,产生各种芳香化合物,例如呋喃类和糠醛类。
此外,高温还可以引发氨基酸的糖基化反应,产生丰富的香气物质,如马林酸、呋喃甘氨酸和异亮氨酸。
脂类的氧化反应也会在高温下进行,产生一系列挥发性脂类氧化产物,如酮类和醛类化合物。
因此,制作过程中的温度控制十分重要,可以通过调节温度影响香气物质的生成量和种类。
除了制作过程中的温度,原料的品质以及添加剂等也会影响谷物膨化食品的香气特性和挥发性成分。
例如,不同品种的谷物含有不同的化学成分,这些成分将会在制作过程中发生反应从而产生特定的香气物质。
添加剂如糖类、盐类、香料等也会对谷物膨化食品的香气产生影响。
这些添加剂可以为食物提供额外的香气物质,丰富食物的味道。
此外,储存条件也对谷物膨化食品的香气特性和挥发性成分有着重要的影响。
挥发性成分会受到氧化、光照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例如,氧化会导致油脂酸败,产生不愉悦的气味。
因此,储存谷物膨化食品时,应该避免暴露在阳光下,储存在低温下以减缓挥发性成分的降解。
在谷物膨化食品的香气特性与挥发性成分研究方面,目前主要的方法包括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气相色谱-嗅觉联用(GC-O)和电子鼻等。
食品中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分离、分析技术和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食品中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分离、分析技术和评价方法研究进展郭凯;芮汉明
【期刊名称】《食品与发酵工业》
【年(卷),期】2007(033)004
【摘要】介绍了国内外关于食品中挥发性风味成分的提取和分离、定性和定量分析技术以及单个挥发性物质对食品香味贡献的评价方法.对各种方法的原理做了介绍并比较了其优缺点.
【总页数】6页(P110-115)
【作者】郭凯;芮汉明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广东广州,510640;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广东广州,51064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
【相关文献】
1.膜分离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J], 杨方威;冯叙桥;曹雪慧;李萌萌;段小明;韩鹏祥
2.膜分离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J], 罗世龙;张中;韩坤坤;张榴萍;王孟亚;何立军
3.植物油中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鉴定技术研究进展 [J], 蒋黎艳;谭姣;肖新生
4.肉品中挥发性与非挥发性风味成分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J], 许宇振
5.食品中挥发性风味成分提取技术研究进展 [J], 谢诚;欧昌荣;汤海青;钟莺莺;俞雪均;曹锦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食品风味化学论文
食品风味化学论文摘要本文旨在探讨食品风味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首先介绍了食品风味的重要性以及其与化学的关系。
然后,我们分析了食物中的香气和味道产生机制,并介绍了食品风味化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接下来,我们讨论了食品加工过程中的风味失真问题以及如何利用食品风味化学来解决这些问题。
最后,我们展望了食品风味化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食品风味化学研究食物中的香味和味道产生机制,并利用化学知识和技术来改善食物的风味特性。
食品的风味对人们的食欲和满足感起着重要作用,是人们选择食物的重要因素之一。
风味化学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食物风味的组成成分和形成机制,还可以为食品加工和调味提供科学依据。
2. 食物风味的重要性和化学关系食物的风味是由多种味觉和嗅觉感受共同构成的。
味觉包括酸、甜、苦、咸和鲜,而嗅觉则涉及到食物中的香气成分。
食物的风味受到食材的选择、加工方法以及调味料的使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风味化学的基本原理是研究这些影响因素以及它们与食物风味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对食物风味的控制和改善。
3. 香气和味道产生机制的研究方法为了研究食物的香气和味道产生机制,风味化学研究者使用了多种方法和技术。
其中,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是最常用的手段之一。
通过GC-MS,我们可以分析食物中的挥发性化合物,从而了解食物的香气成分。
此外,嗅觉比较技术和嗅觉活性物质的分离和鉴定也是研究食物香气的重要方法。
为了研究食物的味道产生机制,研究者通常使用味觉比较试验和感官评价。
味觉比较试验可以通过比较不同食物样品的味道强度和品质来确定食物中的味道成分。
感官评价则是由专业的品味人员进行,他们通过嗅闻、品尝等方式来评估食物的味道质量。
4. 食品加工过程中的风味失真问题及解决方法食品加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风味失真的问题。
风味失真指的是食物原本的风味特性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改变,通常是由于热处理、氧化和光照等因素引起的。
风味化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风味失真的机制,并提供解决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olatile Compounds from Ready-to-eat Dried Soybean Curd (Tofu) During Processing
YE Tao1, WANG Yun1, YIN Lin-lin1, ZHU Feng1, CHENG Yu-wei1, YAN Shou-bao1, GU Yong-zhong2, LU Jian-feng3 (1.College of Bioengineering, Huainan Normal University, Huainan 232038, China) (2.Anhui Bagongshan Bean Foods Product Co., Shouxian 232200, China) (3.College of Biotechnology and Food Engineering,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efei 230009 China)
1.3.1 即食豆干加工工艺
将白干原料(5.0 cm× 5.0 cm× 0.3 cm)投料至夹层 锅中, 100 ℃卤制 60 min, 捞出沥干; 置于油炸锅中, 110 ℃油炸处理 10 min,捞出沥油;置于传送带上风 干至表面干燥;将风干后的豆干进行真空包装,并将 包装好的豆干产品置于高压蒸汽灭菌锅中,121 ℃灭 菌处理 30 min 后得到即食豆干成品。
收稿日期:2015-07-28 基金项目:国家星火计划项目( 2012GA710082 ) ;淮南市科技计划项目 (2010A0100304) 作者简介:叶韬(1988-) ,男,助教,研究方向:豆制品质量安全控制 通讯作者:陆剑锋(1976-) ,男,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农(水)产品加 工及贮藏;王云(1977-) ,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农(水)产品加 工及贮藏
现代食品科技
Modern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6, Vol.32, No.6
即食豆干加工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研究
叶韬 ,王云 ,尹琳琳 ,朱峰 ,程雨薇 ,颜守保 ,顾永忠 ,陆剑锋 (1.淮南师范学院生物工程学院,安徽淮南 232038) (2.安徽八公山豆制品有限公司,安徽寿县 232200) (3.合肥工业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安徽合肥 230009)
摘要:为研究加工工艺对即食豆干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即 食豆干各工艺阶段风味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原料、卤制、油炸和杀菌的样品中分别检测出 44 种、62 种、56 种、 53 种物质,含量分别是 2560.84 μg/kg、3168.53 μg/kg、2277.82 μg/kg、937.64 μg/kg,醛类、醇类、酮类、烷烃类以及其它类构成即 食豆干的风味成分;卤制能降低腥味醇类物质含量,增加香气醛类、酮类和其它类物质的含量,使豆干具有焦糖香气,甜香及香辛 料香;油炸后具有特征香气的醛类、酮类和醇类等物质含量均有所下降,特征香气成分损失严重;特征风味物质在杀菌后进一步损 失,且最终产品中重要豆腥味物质正己醛、1-辛烯-3 醇的相对含量 (32.63%) 较高。因此,即食豆干的加工工艺可进行适当改良,以 期获得更高品质的即食豆干产品。 关键词:豆干;即食;挥发性物质;风味;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文章篇号:1673-9078(2016)6-271-280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6.6.042
大豆是一种富含酚类、 脂质的优质植物蛋白资源, [1] 为最重要的食品原料之一 。市场上 90%的大豆蛋白 质是以豆腐产品的形式进行消费,豆腐是用合适的凝 固剂将大豆蛋白质凝固后得到具有一定质构的食品 [2] 。豆腐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 B 以及钙、 镁、铁等元素,还含有一定量的生物活性物质,是一 种营养价值高、保健效果好的健康食品[3]。研究表明,
271
现代食品科技
Modern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
2016, Vol.32, No.6
长期食用豆腐能够能降低癌症的发病率、 减缓衰老 。 因此,起源于中国的豆腐日渐兴盛于韩国、日本乃至 全世界。然而,豆腐含水量较高、营养物质丰富,易 于微生物繁殖而导致腐败,即便在冷藏条件下的货架 期也只有 2~3 d[4],这严重制约了豆腐的市场流通,也 限制了豆制品加工企业的发展。 目前,能延长保质期、方便贮运的豆腐深加工产 品主要有腐乳和即食豆干产品等。但腐乳产品的含盐 量较高,仅仅被当做调味品进行消费[5],影响了腐乳 产品的市场和销量。相比较而言,即食豆干产品不仅 美味健康,而且休闲方便,尤其适合年轻群体消费, 有着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将原料白干卤制调味、风 干、真空包装,并进行高温杀菌是豆制品企业加工即 食豆干的常用加工方法,有时为改善豆干的质构和色 泽,也会在卤制后进行油炸。香气是即食豆干产品质 量性状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将直接影响即食豆干的 市场认可度,因此,对食品的重要特征风味成分进行 研究,有利于稳定产品质量、提高产品品质[6]。然而, 国内外学者对于即食豆干香气成分的相关研究较少。 鉴于此, 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 联用(HS-SPME-GC-MS) ,结合留指数定性法对即 食豆干各工艺阶段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定性分析, 使用内标法进行定量分析,并对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 化进行分析,以期为即食豆干品质的提升及工艺的改 进提供科学依据。
上式中:n 和 n+1 分别代表未知物出峰前后的正构烷烃物 质碳原子数; tRn 和 tRn+1 分别为相应正构烷烃在该试验条件下的 保留时间/min; tR 为未知物在气相色谱中的保留时间, 且 (tRn<tR<
1.3.2 样品的采集
分别取原料白干、卤制、油炸、高温灭菌 4 个工 艺点的豆干样品,真空包装后,4 ℃储藏至备用。
1.3.3 顶空固相微萃取
将初次使用的萃取头置于气相色谱的进样口中, 在 270 ℃下活化 1 h,老化至无干扰峰出现。样品在 室温下迅速绞碎成 2 mm~3 mm 大小的颗粒, 称取 2.0 g 样品至螺口瓶中, 加入 1 μL 的 TMP (作为定量内标) , 迅速加盖密封垫和铝帽,然后插入 SPME 针管,推出 纤维头,调整萃取头位置使纤维头位于样品上方但不 与样品接触,60℃恒温水浴,萃取 40 min,推入纤维 头,拔出 SPME 针管,插入气相色谱进样口,推出纤 维头,解析 3 min[7]。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即食豆干,取自安徽八公山豆制品有限公司; 2,4,6-三甲基吡啶标准品(TMP) ,美国 Sigma 公司; C7 -C40 正构烷烃混合物标准品(溶于正己烷,浓度为 1000 μg/mL) ,美国 Sigma 公司。
1.3.5 定性定量方法
定性方法:未知化合物经计算机检索,与 NIST library ( 107k compounds )和 Wiley Library ( 320k compounds,version6.0) 相匹配,取匹配度和纯度大 于 800(最大值 1000) 的化合物进行质谱定性。同时, 利用 C7~C40 正构烷烃混合物标准品在相同 GC-MS 条 件下的保留时间(retention index,RI) 、结合待测组分 的保留时间,来确定各组分 RI 值,将 RI 值与文献比 较,进一步对未知化合物进行保留指数定性。RI 计算 公式为[8]: t t RI 100 n 100 R Rn t Rn1 t Rn
1.3.4 GC /MS 检测条件
色谱条件:色谱柱为 DB-5MS(30 m× 0.25 mm, 0.25 μm);载气:氦气;柱流量:1 mL/min;进样口 温度:250 ℃,不分流进样;起始温度为 40 ℃,保 持 2 min,以 6 ℃/min 升至 120 ℃,保持 5 min,以 8 ℃/min 升至 200 ℃, 保持 2 min, 再以 10 ℃/min 升 至 250 ℃,保持 8 min。 质谱条件: 接口温度 250 ℃; 离子源温度 230 ℃; 四级杆温度 150 ℃; 电离方式: EI; 电子能量: 70 eV; 质量扫描范围 45 amu/s~450 amu/s。
Abstract: 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 of processing on the volatile content of ready-to-eat dried soybean curd, the volatile components at each stage of processing were identified and quantified by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SPME) and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44, 62, 56, and 53 types of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in raw materials, marinated tofu, fried tofu, and sterilized tofu with the content of 2560.84 μg/kg, 3168.53 μg/kg, 2277.82 μg/kg, and 937.64 μg/kg, respectively. The volatile compounds in ready-to-eat dried soybean curd consisted of aldehydes, alcohols, ketones, alkanes, and other compounds. Marinating could decrease the content of alcohols with disagreeable smell and increase the content of aldehydes, ketones, and other compounds with favorable flavors, resulting in a caramel, sweet, and spicy aroma. After frying, the content of aldehydes, alcohols, and ketones with characteristic aromas decreased, causing a serious loss of characteristic aroma in fried tofu. The aroma compounds were further lost after sterilization, and the relative content of hexanal and 1-octen-3-ol that are mainly responsible for the beany flavor were high (32.63%) in the final product. Therefore, the processing of ready-to-eat dried tofu can be appropriately modified to obtain a higher quality product. Key words: dried soybean curd; ready-to-eat; volatile components; flavor;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SPME); 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 (G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