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浪底水利枢纽泄水建筑物糙率复核与评价

合集下载

小浪底调水调沙20年,库区淤积泥沙31亿m?,排沙效果有多显著?

小浪底调水调沙20年,库区淤积泥沙31亿m?,排沙效果有多显著?

小浪底调水调沙20年,库区淤积泥沙31亿m³,排沙效果有多显著?黄河是我国著名的多沙河流,水少沙多加剧泥沙淤积,中下游河道形成了“地上悬河”。

为降低泥沙的淤积率,我国在黄河中游最后一个峡谷建造了小浪底水库,通过水库调水调沙重塑水沙关系,黄河的生态出现明显的改观。

1999年10月,小浪底水库下闸蓄水运用,库区当年即出现泥沙淤积;2002年,我国首次在黄河进行调水调沙试验,目标就是冲沙减淤,提高水库的运行年限,并为供水、灌溉、发电等效益提供条件。

经过20年的验证,黄河的调水调沙无疑是成功的:以小浪底水库为核心,排沙减淤超出预期,下游河道主槽稳定,黄河口湿地也成为了生命的天堂。

小浪底水库:水库减淤超出预期,排沙效果有多显著?在三门峡水库之后,小浪底水库因庞大的库容而被寄予厚望,水利专家将其视为治理黄河的骨干工程。

根据规划,小浪底水库按千年一遇的洪水频率设计,万年一遇的洪水校核,总库容多达126.5亿m³,其中:淤沙预留库容75.5亿m³,长期有效库容51亿m³。

不难看出,淤沙库容的占比更大,这也是结合黄河的泥沙现状所做出的特殊设计。

根据水利专家的分析,小浪底水库最终可拦截100亿吨的泥沙,至少为下游河道减少78亿吨的淤积量。

而通过智慧调度,水库实际发挥的作用大大超出了“减淤”的初始设定。

事实上,调水调沙进行4年后就已经初显成效。

从泥沙的冲淤情况来看,小浪底水库并非单纯地减轻了淤积,而且还冲刷了下游的河床,避免了中小洪水对滩区的淹没。

根据水文监测结果,2006年黄河下游的最小平滩流量已从原来的1800m³/s增加到了3500m³/s,这意味着河道主槽改善,过洪能力增强。

更为难得的是,小浪底水库的作用并非局限于“前期”,时至今日仍有成效。

截至2021年,黄河调水调沙运行了20余次,减灾效益愈加明显,下游主槽基本实现了全线冲刷,平滩流量提高到4480m³/s,河床的高程平均下降了2.6m。

从小浪底工程浅议三峡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

从小浪底工程浅议三峡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

1 切实做好原材料的质量控制三峡工程所用原材料已经过试验论证,水泥、粉煤灰及外加剂的品种和供应厂家已确定,骨料的开采、加工及运输方案也已确定。

由于三峡工程施工承包商多,这就要求各施工单位加强对原材料、配合比设计、配料及拌和工艺,运输过程等的质量控制,严禁不合格的材料、半成品进入工程。

1.1 水泥及粉煤灰的质量控制小浪底工程水泥和粉煤灰的供应,外商所采取的控制措施是:加强抽样频率,以200t 为一抽样单位,同时业主试验室每星期对所供应的各种水泥进行抽验,并要求外商定期汇报检测结果。

外商也很注重水泥的温度,若供应的水泥温度超过50℃,或退回、或待水泥温度降至所控制的温度时,才允许打入水泥储料罐,以保证混凝土的出机温度。

粉煤灰的质量控制,很重要的一关就是控制粉煤灰的细度,只有细度达到所需粉煤灰的等级时其它指标才有可能达到同等级的粉煤灰要求。

为此外商要求送粉煤灰的司机每车取样做细度试验,只有试验室技术人员出具合格的细度试验结果后,才能到磅房过磅卸货,否则退回厂家。

三峡工程混凝土主要采用花岗岩人工骨料,因加工出来的骨料表面粗糙,且粒形不好,混凝土单位用水量较天然骨料高30%以上。

为有效降低混凝土单位用水量,三峡工程二阶段主体工程混凝土在采用高效减水剂和引气剂联掺条件下,又确定使用有“固体减水剂”之称的优质I级粉煤灰。

为确保细度、需水量比、烧失量等满足I级粉煤灰要求,施工单位对所供应的粉煤灰应按批进行检验,必要时加密抽检,使其满足中国长江三峡工程质量标准TGPS04—1998的质量要求。

对不同厂家不同品种的粉煤灰一般不得混存,应分类储存,以保证三峡工程混凝土的质量。

1.2 骨料的质量控制小浪底工程骨料生产厂设有专职试验室,从毛料开采到加工均需试验室验收后才能正式投人生产。

小浪底工程所用骨料为坝址下游河滩的天然骨料,由于天然骨料中含有粒径大于150mm的蛮石,外商考虑到经济性和避免过多的弃料,将筛分过程中粒径大于150mm 的蛮石经大型破碎机加工后进行二次筛分,以补充各级骨料的不足。

水利工程施工成就案例

水利工程施工成就案例

水利工程施工成就案例——以小浪底水库为例我国水利工程施工成就举世瞩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案例之一便是小浪底水库。

小浪底水库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被誉为“亚洲第一库”。

它以其巨大的综合效益,成为了水利工程施工成就的典范。

一、工程背景小浪底水库工程以防洪、发电、灌溉、供水为主,兼顾旅游、水产养殖等综合利用。

工程的建设背景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黄河流域的洪水威胁,历史上黄河曾多次发生大洪水,给沿线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损失;二是黄河流域的水资源短缺,严重影响着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

二、工程概况小浪底水库工程于1994年开工,2001年建成投运。

水库总库容126.5亿立方米,设计洪水位273米,校核洪水位275米。

水库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长1667米,坝高160米。

工程还包括一座装机容量180万千瓦的水电站、一组排沙建筑物和灌溉渠道等。

三、工程施工技术创新小浪底水库工程施工过程中,技术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果。

首先,在大坝施工中,采用了滑模、串筒、翻板等多种先进的施工技术,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其次,在水库排水、排沙系统中,发明了多项专利技术,实现了高效、安全的排沙目标。

此外,在工程建设中,还广泛应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自动化监测等先进技术,确保了工程质量。

四、工程效益小浪底水库工程投运以来,取得了显著的综合效益。

首先,防洪效益显著。

水库建成以来,成功抵御了多次洪水威胁,保护了沿线地区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其次,发电效益显著。

水库水电站累计发电量超过300亿千瓦时,为沿线地区提供了清洁、廉价的电力资源。

再次,灌溉效益显著。

水库可以向黄河流域调入大量水资源,缓解沿线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提高农业产值。

此外,水库还具备旅游、水产养殖等综合利用功能,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五、结论小浪底水库工程是我国水利工程施工成就的典范,它以卓越的工程质量、显著的效益和先进的技术创新,为世界水利工程树立了标杆。

小浪底工程建设环境影响分析、评价与修复

小浪底工程建设环境影响分析、评价与修复

m a rs dp b cha hscry hs esr r e t dcnr eavr fc f eXal g i r et e ue a u l el eui .T eem aue p vn a ot l des eet o t i a d o c s n i t t s e n ot h e s h o n pj
X a ln d rjc o sr cin ioa g i oetcntu t p o
S UN hu 1 S .i .rAN .i Zi1 n
( i l g iD m Poc C nt co n ngm n B r u,Mi t f W t e uc ,Z eghu 4 00 , Xa a d a re os ut n a d Maa e et ue on jt r i a n u o a rRs r s hnzo 50 1  ̄ e o e Ci ) h a n
Ab ta t sr c :Th u h e tbl h n ft n i n n a n g me ts se f rte c n tu to ra,rs r ora e o r g sa i me to s he e vr me t ma a e n y tm o o sr cin ae o l h e ev i ra,a d n
第 2 卷第 5 7 期 21 年 9 01 月





V_12 0 . 7 No. 5
W ATER RES OURCES PR I TI EC ON
Sp 0 1 e .2 l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D I 1 .99 ji n 10 —9 3 2 1 .50 3 O :0 3 6/ . s .0 46 3 .0 1 0 .2 s

黄河小浪底水库环境工程地质评价(精)

黄河小浪底水库环境工程地质评价(精)

黄河小浪底水库环境工程地质评价(摘要) 黄河小浪底枢纽主体工程已经完工,并于1999年10月25日下闸蓄水。

水库蓄水后,随着库水位的升高将引起水文地质条件的一系列变化,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有的问题已经出现。

本文就水库诱发地震, 岸坡变形破坏,水库渗漏,库岸水库浸没等环境问题进行分析评价。

(主题词) 水库诱发地震岸坡变形破坏库区渗漏绕坝渗漏水库浸没前言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以北40km的黄河干流上。

坝高154m,坝顶长1317m,水库正常高水位275m;最大水深约140m,总库容126.5亿m3。

发电装机180万kw。

是一座以防洪、防凌、减淤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和发电的特大型工程。

主体工程已经完工,于1999年10月25日下闸蓄水。

截至2002年5月,小浪底水库最高蓄水位已达240 m。

可以肯定:随着库水位的升高,必将引起一系列的库区环境地质问题。

而这些环境工程地质的发生发展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水库工程的正常运用以及水库周边的工农业生产。

1 水库诱发地震分析库区及周边展布有多条第四纪活动断裂,如城崖地、塔底、石井河、王良、封门口、——盘古寺、焦洛等(图1)。

小浪底水库最大水头抬高值为140m,在库水淹没或回水影响范围内延伸长度达10km以上的断层有石井河、塔底、城崖地、石家沟等断层。

位距坝址下游6 km~6.5km的断层有连地、王良、坡头等断层。

这些断层第四纪以来大都有过不同程度的活动。

通过多年的对断层的调查分析认为,小浪底水库无论是地层岩性、地质构造,还是水文地质条件,都具备了发生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

对于诱发地震的可能最大震级,采用多种方法分析计算,其上限震级定为5.6级,小于本区构造地震考虑的最大可能震级。

即使发生≤5.6级诱发地震,经过数十公里或百余公里的衰减,对大坝的影响烈度也在其设防烈度以内。

(小浪底水库地区的地震基本烈度经多次鉴定为Ⅶ度)。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所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地震地质背景较为复杂,具有发生水库地震的可能。

小浪底枢纽工程解读[001]

小浪底枢纽工程解读[001]

枢纽工程来源:小浪底网发布日期: 2009-09-27 15:24:08一、工程所处地理位置小浪底水利枢纽位于三门峡水利枢纽下游130公里、河南省洛阳市以北40公里的黄河干流上,控制流域面积69.4万平方公里,占黄河流域面积的92.3%。

坝址所在地南岸为孟津县小浪底村,北岸为济源市蓼坞村,是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的出口。

二、工程规模小浪底水利枢纽坝顶高程281m,正常高水位275m,库容126.5亿m3,淤沙库容75.5亿m3,长期有效库容51亿m3,千年一遇设计洪水蓄洪量38.2亿m3,万年一遇校核洪水蓄洪量40.5亿m3。

死水位230m,汛期防洪限制水位254m,防凌限制水位266m。

防洪最大泄量17000亿m3/s,正常死水位泄量略大于8000m3/s.小浪底水库正常蓄水位时淹没影响面积277.8km2,施工区占地23.33km2,共涉及河南、山西两省的济源、孟津、新安、渑池、陕县、平陆、夏县、垣曲8县(市)33个乡镇,动迁年移民20万人。

三、水文地质条件小浪底水利枢纽建设前的坝址地貌一)径流由于受地形、气候、产流条件的影响,黄河径流的地区分布很不平衡。

大部分径流来自兰州以上及龙门到三门峡区间。

受大气环流和季风的影响,黄河径流的年际变化较大,年内分配很不均衡。

干流及较大支流汛期径流量占全年的60%左右,每年3月份-6月份,径流量只占全年的10%-20%。

小浪底水利枢纽控制黄河90%的水量。

(二)洪水黄河流域的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发生时间为6-10月,其中大洪水和特大洪水的发生时间,兰州以上一般在7月-9月,三门峡-花园口之间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

黄河洪水的洪峰形式,上游为矮胖型,洪水历时较长,洪峰较低。

中游洪水形式为高瘦型,洪水历时较短,洪峰较高。

(三) 凌汛黄河下游河道呈东北向流入渤海。

一般元月初开始封河,二月底开河。

由于纬度的差异,山东河段比河南河段早十天左右封河,晚二十天左右开河。

封河期因冰凌阻水,泄流不畅,增加河道槽蓄水量;开河期上段先开,冰水及前期槽蓄水量一起下泄,由于下段尚未解冻,容易形成冰塞、冰坝,水位升高很快,造成凌汛。

小浪底工程水工建筑物的运行管理及缺陷处理

小浪底工程水工建筑物的运行管理及缺陷处理

! "#$% &’($% ) ’*+,-+ .’+/
&(
大坝监测及缺陷处理
水 力 发 电
!""# 年 $ 月
工作票的内容包括工作地点和内容, 所采取的安全措施, 及工作负责人、 工作签发人和工作批准人的安全职责。 对承包 商进入电厂接管区域内进行缺陷处理或外单位进行后续工程 作业,需到厂部办理工作票,并按照工作票要求采取安全措 施。工作内容涉及泄洪系统设备时,须由调度中心批准人批 准。 工作内容涉及发电系统设备时, 工作批准人由发电分厂运 行人员担任。 以上管理制度, 有效地保证了电厂管理区域内工 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
&%( 观测设施整治
小浪底水工建筑物有 ) "’& 个测点,分布于建筑物的各 个部位, 由于多家承包商施工和后续条件的变化, 原设计的观 测方案已经不能满足目前的观测要求,重点对以下部位进行 有的内墙 (下 转 第 $, 页 ) 了整治: ! 地下观测站普遍潮湿,
&
水工建筑物缺陷处理
电厂在运行管理初期, 发现水工建筑物存在一些缺陷, 为
!"#$%&’() %)* +%)%,#+#)& (- ./*$%01’2 3&$02&0$#3 (- 4’%(1%),*’ ./*$("(5#$ "$(6#2& %)* ’&3 -%01& &$#%&+#)& )* )*+,-., /01.234563*1. -.7 8-.-,9:9.3 ;549-5 1< =*-1>-.,7* ?@741A1B94 C41D963E FG9.,HG15 ?9.-. &"!!!!I 7#/ 5($*3J G@74-5>*6 234563549 ; 6G96K -.7 -669A3-.69; 1A94-3*1. -.7 :-.-,9:9.3; <-5>3 349-3:9.3L =*-1>-.,7* ?@741A1B94 C41D963 893&$%2&J M54*., 3G9 *.*3*-> 1A94-3*1. -.7 :-.-,9:9.3 23-,9E *. 14794 31 9.2549 B14K:-.N2 2-<93@ -.7 A41D963 23-O*>*H-3*1. -.7 31 649-39 ,117 9.P*41.:9.3E =*-1>-.,7* G@741A1B94 A>-.3 923-O>*2G97 3G9 2@239: 1< B14K*., 3*6K93 :-.-,9:9.3E *.2A963*1. -.7 6G96K 2@239:E -.7 1O294P-3*1. 2@239:Q R.7 - 294*92 1< <-5>3 349-3:9.3 B949 :-79 31 9.2549 3G9 2-<9 -.7 23-O>9 1A94-3*1. 1< 3G9 A41D963Q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地下排水系统排水孔施工技术研究报告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地下排水系统排水孔施工技术研究报告

1 前言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在黄河治理与开发的系统工程中,处于无可取代的战略地位。

它位居于河南省洛阳市以北40公里的黄河干流上,控制黄河流域总面积的92.2%,控制黄河径流量 91.2%,控制黄河输沙量的100%。

其开发目标是“以防洪、防凌、减淤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和发电,蓄清排浑,综合利用,除害兴利”。

它以其宏大的工程规模、复杂的水文、泥沙和地质条件、苛刻的运行要求,被国内外专家公认为是世界坝工史上最具挑战性的工程之一。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成功地解决了“进口泥沙淤堵、高流速含沙水流、洞室群围岩稳定、大坝深厚复盖层防渗处理、水轮机的抗泥沙磨蚀、进出口高边坡稳定、水库运行方式、水库诱发地震、水库蓄水后库岸稳定”等一系列重大技术难题。

其中在“洞室群围岩稳定”、“进出口高边坡稳定”这些世界性技术难题攻关上,开创性地设计了科学合理的地下排水系统工程。

排水系统的主体工程为排水孔,排水孔施工分为两大子项工程,一是排水孔钻进,二是排水滤管的加工与安装。

自1995年以来,我单位在小浪底工区先后承接了7.2万延米的排水孔施工任务,总产值达1500万元,为了保证优质高效地完成任务,我们对排水孔施工技术进行了全面深入地研究和实验,力求把目前国内外最先进的技术开发应用到小浪底水利枢纽排水孔施工中。

我们经过一系列的研究与实践,臻于完善排水孔施工技术,采用风动潜孔锤钻进技术进行排水孔钻进,利用自行研制的PVC 滤管加工设备进行PVC滤管加工,综合运用这一先进的排水孔施工技术,取得了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单是我们一个单位,就降低成本达到360万元以上。

由我单位率先开发应用的潜孔锤钻进技术和PVC滤管加工技术,在小浪底工区相继被中国水利水电基础工程局、中国水电一局等单位推广应用。

应用这一先进技术,在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中,共完成排水孔施工11.6万延米,创产值2420万元,节约经费600万元,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证明了该技术在排水孔工程施工中的技术可行性、先进性;与此同时也有力地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论断。

小浪底水利枢纽项目水土保持后评价研究

小浪底水利枢纽项目水土保持后评价研究

193PRACTICE区域治理小浪底水利枢纽项目水土保持后评价研究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甄斌摘要:本文基于可行性、科学性、系统性原则,以水土保持、景观美学、环境和社会经济等4项为约束层指标,结合灰色统计法和专家决策信息,建立了具有17项标准层指标的评价体系,以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为例,开展了工程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效果综合评价,以期为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后评价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浪底工程;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水土保持后评价中图分类号:TV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595(2020)14-0193-0002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开发建设过程对自然生态系统产生强烈扰动,不仅破坏地表植被,造成大规模松散弃土、弃渣和高陡边坡、裸露堆积体等,易引发水土流失、滑坡、塌方甚至泥石流,而且可能对河流生态平衡及周围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随着《水土保持法》的修订实施和党中央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防治日益规范,小浪底水利枢纽水土保持工程自2002年竣工验收以来,已经顺利运行多年,本论文以水土保持学、景观美学、生态学等理论依据,通过指标筛选及层次分析等法,计算权重并建立包括水土保持指标、景观美学指标、环境和社会经济指标为核心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期对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水土保持效果进行系统的评价,同时寻求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后评价的思路、内容和方法。

一、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概况小浪底水利枢纽属大(1)型Ⅰ等工程,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以北40公里的黄河干流上,上游130km 处为三门峡水利枢纽,下游128km 为郑州花园口,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69.4万km 2,工程永久占地面积918.93hm 2,水土保持措施包括挡墙砌护、混凝土护坡、排水沟砌筑、削坡开级、土地整治、地表防护和绿化美化等措施,水土保持工程总投资12525万元。

工程1994年9月开工建设,2001年12月底建成,2002年完成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

经典水电工程12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推荐阅读]

经典水电工程12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推荐阅读]

经典水电工程12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推荐阅读]第一篇:经典水电工程12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一、简介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小浪底,在洛阳市以北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的出口处,南距洛阳市40公里。

上距三门峡水利枢纽130公里,下距河南省郑州花园口128公里。

是黄河干流三门峡以下唯一能取得较大库容的控制性工程。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是黄河干流上的一座集减淤、防洪、防凌、供水灌溉、发电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水利工程,是治理开发黄河的关键性工程,属国家“八五”重点项目。

小浪底工程浩大,总工期十一年。

二、背景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是治理黄河的关键水利工程。

1991年9月12日进行前期准备工程施工,1994年9月1日主体工程正式开工,1997年10月28日截流,2000年初第一台机组投产发电,2001年底主体工程全部完工,主要功能为治沙防洪,辅助功能为发电,被世界银行誉为该行与发展中国家合作项目的典范。

三、工程建设工程全部竣工后,水库面积达272.3平方公里,控制流域面积69.42万平方公里;总装机容量为18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为51亿千瓦时;每年可增加40亿立方米的供水量。

小浪底水库两岸分别为秦岭山系的崤山、韶山和邙山;中条山系、太行山系的王屋山。

它的建成将有效地控制黄河洪水,可使黄河下游花园口的防洪标准由六十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基本解除黄河下游凌汛的威胁,减缓下游河道的淤积,小浪底水库还可以利用其长期有效库容调节非汛期径流,增加水量用于城市及工业供水、灌溉和发电。

它处在承上启下控制下游水沙的关键部位,控制黄河输沙量的100%,可滞拦泥沙78亿吨,相当于20年下游河床不淤积抬高。

1994年9月主体工程开工,1997年10月28日实现大河截流,1999年底第一台机组发电,2001年12月31日全部竣工,总工期11年,坝址控制流域面积69.42万平方公里,占黄河流域面积的92.3%。

水库总库容126.5亿立方米,长期有效库容51亿立方米。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施工(3篇)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施工(3篇)

第1篇一、工程背景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与济源市之间,是黄河干流上的一座大型综合性水利工程。

工程始建于1991年,2001年主体工程完工。

工程主要目标是以防洪、防凌、减淤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和发电等功能。

二、施工难点1. 地质条件复杂: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地处黄河中游峡谷出口,地质条件复杂,存在坝址软弱泥化夹层、左岸单薄分水岭、顺河大断裂、右岸倾倒变形体等工程地质难题。

2. 施工难度大:工程规模宏大,工期紧迫,施工过程中需要克服众多技术难题。

3. 水沙问题:黄河泥沙含量高,对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水沙处理提出了严峻挑战。

三、施工过程1. 工程设计:在充分研究黄河流域水文、地质、地形等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先进技术,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2. 施工准备:组建专业施工队伍,进行技术培训,确保施工人员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

3. 施工实施:按照工程设计,分阶段进行施工。

主要包括以下环节:(1)基础处理:对坝基进行开挖、清基、固基等处理,确保坝体稳定性。

(2)主体结构施工:包括大坝、溢洪道、发电厂房等主体结构的施工。

(3)辅助设施施工:包括灌溉、供水、交通、通信等辅助设施的施工。

(4)水沙处理:通过优化水库调度,进行水沙处理,降低泥沙含量,减轻水库淤积。

4. 质量控制:严格执行工程质量标准,确保工程安全、可靠、高效。

四、工程成果1. 防洪: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可有效减轻黄河下游洪涝灾害,保护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 防凌:工程可降低黄河下游凌汛风险,保障航运安全。

3. 减淤:通过水沙处理,减少水库淤积,延长水库使用寿命。

4. 供水:为下游地区提供生活、工业用水。

5. 灌溉:为下游农田提供灌溉水源。

6. 发电:利用水能资源,为我国电力供应提供保障。

总之,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施工过程中,我国工程技术人员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了显著成果。

该工程不仅提高了黄河流域的防洪、防凌、减淤能力,还为我国水利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展现了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水平。

小浪底水利枢纽泄水建筑物总布置

小浪底水利枢纽泄水建筑物总布置

小浪底水利枢纽泄水建筑物总布置
罗义生
【期刊名称】《人民黄河》
【年(卷),期】1995(017)006
【总页数】6页(P7-12)
【作者】罗义生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65
【相关文献】
1.小浪底水利枢纽泄水建筑物糙率复核与评价 [J], 赵洪岭;潘家铨
2.西霞院反调节水库泄水建筑物总布置 [J], 张国兰;刘宗仁;秦云香;王亚春
3.小浪底水利枢纽泄水建筑物总布置 [J], 罗义生
4.传统的客车总布置系统与基于知识工程的客车虚拟总布置系统对比 [J], 李飞
5.小浪底水利枢纽引泄水建筑物进出口边坡加固设计 [J], 王寿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实训报告小浪底国际工程索赔 (2)

实训报告小浪底国际工程索赔 (2)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小浪底国际工程索赔实训报告学号:2010071917姓名:刘远理班级:水工国际1002指导教师:杨道富日期:2013年5月目录目录 (2)1 小浪底工程项目施工概况 (3)1.1地理位置 (3)1.2工程结构及功能 (3)1.3施工标准及其技术要求 (8)2 小浪底工程索赔的原因和分类 (10)2.1索赔的原因 (10)2.2索赔的分类 (10)2.3索赔的注意事项 (12)3 小浪底施工索赔工作的程序 (13)3.1索赔的主要依据 (13)3.2索赔的条款 (14)3.3预期可能索赔的事件 (15)4 小浪底施工索赔工作的程序 (18)4.1索赔的一般步骤和程序 (18)4.2争端解决的途径 (19)4.3争端解决的应注意的问题 (22)5 小浪底施工索赔费用的计价方法 (24)5.1项目合同价的组成 (24)5.2索赔费用的组成 (24)5.3索赔计价方法的选择 (26)6 小浪底施工索赔工作的管理 (30)6.1业主方的索赔管理 (30)6.2承包商的索赔管理 (32)6.3索赔管理应注意的8个事项 (33)6.4索赔成败关键问题分析 (35)7 小浪底工程索赔管理信息分析 (38)7.1施工管理信息系统的选择 (38)7.2施工索赔管理信息系统建立 (40)7.3施工索赔管理系统应用 (42)8 工程索赔历史沿革及发展 (43)8.1索赔的历史沿革 (43)8.2索赔存在的问题及控制能力分析 (44)8.3索赔的研究的前景展望 (45)1小浪底工程项目施工概况1.1地理位置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位于黄河中游豫、晋两省交界处,在洛阳市西北约40km。

上距三门峡坝址130km,下距郑州花园口128km。

北依王屋、太行二山,南抵崤山余脉,西起平陆县杜家庄,东至济源市(原济源县)大峪河。

南北最宽处约72km,东西长93.6km。

淹没区涉及两省4市(地区)所管辖的8个市(县),即河南省的孟津、新安、渑池、陕县、济源;山西省的垣曲、平陆、夏县。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特性表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特性表
增加灌溉面积约270万hm2
发电
多年平均年发电量45.99/58.51亿kW·h
(前10年/10年后)
前期工程开工日期
1991年9月1日
主体工程开工日期
1994年9月12日
竣工日期
2001年12月31日
建设单位
水利部小浪底水利枢纽建设管理局
(黄河水利水电开发总公司)
监理单位
小浪底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特性表
坝址岩石
二叠、三叠纪砂岩、粉砂岩、粘土岩
坝址区地震烈度
7度




坝址以上流域面积(km2)
694 155
多年平均年降水量(mm)
635
实测多年平均年径流量(×108m3)
405.5
实测最大年径流量(×108m3)
679.5
多年平均流量(m3/s)
1 342
设计水平入库年最大径流量(×108m3)
597.3
设计水平年平均径流量(×108m3)
277.2
实测最大流量(m3/s)
17 000
千年一遇设计洪峰流量(m3/s)
40 000
千年一遇设计洪水12天总量(×108m3)
139
万年一遇校核洪峰流量(m3/s)
52 300
万年一遇校核洪水12天总量(×108m3)
172




实测多年平均年输沙量(×108t)
24.74




水泥(×104t)
128.5
钢筋(×104t)
13.59
钢材(×104t)
3.04
木材(×104m3)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特点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特点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特点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以其在治理黄河所占有的重要地位、特殊的高含沙水流、复杂自然地质条件、对枢纽运用调度的严格要求以及巨大的工程规模而被中外专家称为世界最复杂、最具挑战性的水利工程之一。

其工程主要特点是:1.要求枢纽建筑物在低水位条件下能宣泄大流量含沙水流为满足小浪底枢纽最重要的防洪和减淤的要求。

在规划的126.5亿m3总库容中预留75.5亿m3库容拦存100亿吨泥沙,以取得下游河床在20年内不淤积抬高的减淤效果,但要长期保存其余51亿m3有效兴利库容,以免重蹈三门峡水库当年的覆辙。

因此,要求小浪底枢纽在低水位时能宣泄大流量进行冲沙,具体要求在死水位230m时,枢纽总泄量不低于8000m3/s。

在非常死水位220m时泄量不低于7000m3/s。

这一条件给小浪底枢纽设计和建设提出了一个十分困难的课题。

2.复杂的工程地质条件坝址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二选系和三选系泥岩和砂岩。

地层产状倾向东即倾向下游方向,倾角8—12°,有4组较发育的节理。

二岸岩层中较广泛地分布着6种类型的泥化夹层,其摩擦系数f=0.23—0.28,延续长度达60m—340m,均不同程度影响枢纽各建筑物的稳定。

沿河床右岸出露F1断层,F28断层沿左岸进水塔前缘分布,左岸还有沿洞轴方向F236,F238、F240和F244等大断层,右岸坝肩有F230、F231和F238等断层。

这些断层带对地下工程开挖稳定有很大影响。

左岸山体由于翁沟、西沟等多个支沟的切割,形成了单薄的分水岭,且其下游方向断脚对稳定极其不利。

坝址河床部分覆盖砂卵石,其深槽部位达80m深,且局部夹有粉砂层和细砂层,坝基渗透系数高为强透水体,坝基的防渗处理是工程的关键问题之一。

坝址基本地震强度为7度,工程按8度设防,经水库诱发地震危险性分析,按震级6级,震中距10km震源深8km考虑。

小浪底枢纽大坝和所有地下洞室尤其是密集的洞群结构在设计和施工的过程中,必须面对上述复杂的地质条件的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横 向 自右 向左 分 隔 为 1 、 、 号 2号 3号 3个 独 立 的 消 力 塘 。
开、 泄流量为 6 5m / 情 况 下 , 流鼻坎 顶 部 平均 流 速为 3 7 s 挑 0
m s② 库 水 位 超 过 20 m 时 , 洞 控 制 泄 流 量 不 超 过 5 0 /; 2 单 0 m/ , s以使压力洞 内最大 流速 不超 过 1 / , 5m s 主要是 为减 轻流 道泥沙磨损危害 ; ③经计算及 1: 0 1: 0常压水工模型 、 4、 2 1:
3条 泄 洪 排 沙 洞 简称 为 1号 、 和 3号 排 沙 洞 。3条 洞 的 2号
泄水建筑物组成及布置
小浪底水利枢纽泄水建筑物全部集 中在坝址左 岸 , 由进 水
1塔 群 (0座 塔 ) 3条 孔 板 消 能 泄 洪 洞 、 : 3 1 、 3条 泄 洪 排 沙 洞 、 3条
全 开 情 况 下 , 流 能 力 分 别 为 6 5 5 0m / , 应 压 力 洞 段 的 泄 7 、0 s相
( 河勘 测 规 划 设 计 有 限 公 司 , 南 郑 州 4 0 0 ) 黄 河 5 03

要: 通过 对小 浪底 水利 枢纽 泄水 建筑物泄流条件 的阐述 , 利用水 工模型试验 对设计糙率 进行验证 复核 , 并对设 计采
用糙率的合理性和后期糙率增大后对泄流能力 的影 响进 行了分析评 价 。同时通过 与 已建工 程进行 对 比分 析 , 终得 出 最 了设计糙率满足有关规范规定 的结论 。
维普资讯
第2 9卷第 1 2期 20 0 7年 l 2月





Vo . 9. . 2 12 No 1 DC .. 0 7 C 20
YELLOW RI VER
【 利 水 电工 程 】 水
小浪底水利枢纽泄水建筑物糙率复核 与评价
赵 洪岭 , 家铨 潘
位流 量关 系曲线 等则在 大量计 算和试 验研 究成 果的基 础上确 定 。在库水位 为 2 5m时 , 号 、 、 7 1 2号 3号孔板洞 的泄流能力分 别为 177、 64 164m / 。鉴 于孔板 消能泄洪洞 尚无运用 2 1 5 、 5 s 实践经验 , 设计 中从工 程安 全考虑 , 定 1号孔板 洞泄 流运用 暂 库水位不得超过 2 0m, 5 其库水位为 20m时的泄流量为 1 5 5 7 5
2 流道设计糙率水力参数及试验分析
3条明流泄洪 洞按 编号 简称 为 1 、 和 3号 明流洞 。3 号 2号
条洞的结构形式类似 , 口高程 和结构 尺 寸等有所 不 同, 洞 进 各
均 由短 压 力 进 口段 、 门 洞 形 明 流 段 、 形 泄 槽 段 及 挑 流 段 组 城 矩
成 。经单体 、 总体水工模型试验验证 , 各洞 的泄流能力 、 面线 水 等设计值均与试验值基 本吻合 , 最终核定 3条洞 在校核库水位
线 长度不等 , 多在 100— 0 0 110 m。其 中, 9条洞的进 口置于塔 群内 , 轴线在平面上相互 平行 , 出口直通综 合消力塘 , 采用连 均 续挑坎消能工 , 正常溢洪 道出 口水流亦挑入综 合消力塘 。综 合 消力塘为岸旁开挖钢 筋混凝 土全 衬水 垫塘 , 并采 用 2级消 能 ,
关 键 词 :糙 率 ;泄 水 建 筑 物 ; 小浪 底 水利 枢 纽
中 图分 类 号 :T 15 6 V 3 .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0 17 ( 07 1— 0 10 10 — 3 9 2 0 ) 2 0 8 - 2
工模型试验 , 最终核定 : 在库水位 为 25m 和 20m、 ① 7 2 工作 门
设计时考虑长期运 用后高 速含沙 水流 可能会 使其 流道 面加糙
而造成洞内余幅 和泄 槽边 墙超 高 不足 , 因此 均采 用 2种 糙率
(n=0 04与 n= . 1 ) .1 0 0 6 分别进行 水面线 推算 , 其结果与模 型 试验结果差别不大 , 由此确认在库水位为 25 n= .1条件下 7 M、 006 泄流时 , 1号 、 、 明 流洞 沿 程 洞 内余 幅 分 别 为 1.% 一 2号 3号 67 2.%、 .%  ̄ 28 、 .% 一 25 , 18 2 4 2 .% 1 7 2 .% 即洞 内余幅及泄槽 边墙 0 9 超高均满足设计规 范规定和一般工程经验要求 … 。
平均流速分别为 2 .4、5 0 / ( 0 3 1 .7 m s 前者 出现 的几率极小 ) 工 ,
作 门室 后 的 明 流 段 沿 程 平 均 流 速 最 大 为 3 s 在 工 作 门 全 5m/ ,
明流泄洪洞 、 正常溢 洪道 和出 1综合 消力塘 等组 成 , : 3 其流道 轴
工 作 门全 开 条 件 下 的 最 大 泄 量 分 别 为 26 0 1 7 、 76m / 。 8 、 9 3 1 9 s
混凝 土流道糙 率均为 0 0 4 其 结构形 式均经 设计研究 和 多种 .1 ,
不 同 比尺 的 常 压 、 压 水 工 模 型对 比 试 验 后 遴 选 , 力 参 数 、 减 水 水
5 0减压模型试验 等 , 定其 工作 门室段 、 确 门后掺 气跌坎 侧 扩体
形、 压力 洞内水力压坡线 、 明流段水 面线 及弧 形工作 门局 部开 启运用的相对开度与相应泄量等 。 3条孔 板消能泄洪洞简称为 1号 、 2号和 3号孔 板洞 。3条 洞均 由直径为 1 . 4 5m的导流洞改建而成 , 其进 口高程 、 构形 结 式 、 寸等基 本一致 , 进 口至出 口依次 分为 深式双 进 口流道 尺 从 ( 口高程 15m) 龙抬头洞段 、 进 7 、 孔板 消能压力 洞段 ( 3级 孔 设 板) 中闸室段 、 、 明流段和挑流 段。3条孔 板洞水力设 计采 用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