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教学设计
《人之初》教学设计(通用6篇)
《人之初》教学设计(通用6篇)《人之初》教学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名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之初》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之初》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之、初、性、善、习、教、迁、贵、专、幼、玉、器、义”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之、相、近、习、远、玉、义”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引导学生体会含义,受到儒学经典熏陶,弘杨民族文化。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使学生明白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地知识根底,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的道理。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教学难点:通过本课,使学生明白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地知识根底,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的道理。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听说过《三字经》吗?谁会背诵啊?(学生试着背诵)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字经》中的一部分吧!(教师板书:《人之初》)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思考你听到的课文是什么意思?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借助拼音扫除字词障碍。
(自读、小组读、分段读)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卡片,“之、初、性、善、习、教、迁、贵、专、幼、玉、器、义”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之、相、近、习、远、玉、义”,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人之初》教学设计4篇
《人之初》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文内容选自《三字经》,字数整齐,上下两节,每节四句。
朗朗上口的诵读极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堪称识字小文典范。
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是课程标准强调的基本理念。
因此,本课设计以学生自主交流、小组互动为主体,努力将学生的识字愿望与课程标准理念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习独立识字”,获得识字过程的丰富体验。
【教学目标】1、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
3、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
【教学重点】1、激发学习兴趣,解答为什么要学习国学。
2、国学学什么,学了对生活会有什么影响。
【教学难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人性的理解。
启发学生思考如何评判哲学思想,如果辩证的看待问题。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播放音频,激趣导入1.教师引言:听,一群小朋友在诵读什么呢?(播放《三字经》的音频文件,组织学生认真倾听3遍。
)2.交流:你听清小朋友诵读的内容了吗?你能尝试着说一说吗?3.播放《三字经》的视频文件(带有字幕),学生看字幕,跟着声音诵读。
4.教师引言:同学们,在刚才的视频中,你发现《三字经》开头一句怎么背了吗?(学生齐背)板书课文题目,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自由朗读儿歌,先圈出本课的生字,遇到不认识的借助拼音识字或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反复读几遍。
2.找学生试着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发现错误读音,集体订正后齐声朗读。
3.再自由读文,注意所圈生字的读音,多读几遍,注意三字一停顿。
三、合作学习,识记生字1.小组合作:拿出课前准备的字卡,同桌交流怎样又快又准地记住它们。
2.学生汇报:大声领读生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预设:(1)“之”:字形像一个翩翩起舞的少女,点是她的头,横撇是她的身体,捺是她舞动的裙摆。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8《人之初》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8《人之初》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人之初》。
2.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能够简单复述故事情节。
3.能够认读生字,并初步理解生字的含义和用法。
4.能够运用所学字词进行简单句子的组合。
二、教学重点1.认读生字:人、赏。
2.理解课文内容,能够简单复述。
3.运用所学字词进行简单句子的组合。
三、教学难点1.正确朗读生字:人、赏。
2.理解并复述课文内容。
四、教学准备1.课文《人之初》的课文内容。
2.生字卡片:人、赏。
3.黑板、彩色粉笔或白板、马克笔。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过的生字,并展示新的生字卡片:人、赏。
2.请学生观察生字的书写形式,帮助学生掌握生字的书写规则。
第二步:学习课文1.教师朗读课文《人之初》,并让学生一起跟读。
2.解释课文中生字的含义,并让学生多次朗读,熟练掌握生字的发音和意义。
第三步:理解课文1.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和情节,帮助学生简单复述故事内容。
2.组织学生讨论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第四步:识字训练1.让学生认读生字卡片,并进行书写练习。
2.引导学生探讨生字的用法和相关词语,拓展学生的词汇量。
第五步:语言运用1.给学生提供一些句子片段,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句子组合,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分组让学生进行对话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流。
六、课堂总结1.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生字的掌握和课文的理解重点。
2.鼓励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和思考,引导学生对人之初的主题进行深入探讨。
七、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在课下复习生字的读写,并背诵课文《人之初》。
2.布置几个简单的句子组合作业,让学生在家中完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生字的读写和课文的理解,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三字经人之初教案 人之初优秀教案
三字经人之初教案人之初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的含义。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激发学习欲望。
3.提高学生的朗读、背诵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的含义。
2.培养学生朗读、背诵《三字经》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性本善”的含义。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三字经》的作者、地位和作用。
(2)引导学生关注《三字经》中的第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
2.讲解“人之初,性本善”(1)教师解释“人之初”的意思:人刚出生的时候。
(2)教师解释“性本善”的意思:人的本性是善良的。
(3)教师通过举例、故事等形式,让学生理解“性本善”的含义。
3.朗读、背诵“人之初,性本善”(1)教师示范朗读“人之初,性本善”,并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2)学生集体朗读,教师纠正发音、节奏等问题。
(3)学生分组背诵,教师检查背诵情况。
4.深入理解“性本善”(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人的本性是善良的?(3)教师通过故事、案例等形式,进一步阐述“性本善”的含义。
5.拓展活动(1)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如何保持和发扬人的善良本性?(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如何将善良本性融入日常生活。
(2)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善良本性,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
五、作业布置1.抄写“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并解释其含义。
2.课外阅读《三字经》其他内容,了解我国传统文化。
六、教学反思2.教师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重难点补充:1.讲解“人之初,性本善”教师:“同学们,‘人之初’就像一张白纸,那么‘性本善’又是怎样的呢?想想看,我们小时候是不是都很容易相信别人,对世界充满好奇和善意?这就是‘性本善’的意思,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就像一颗种子,需要我们用心去培养。
”学生小华:“老师,那为什么长大了会有坏人呢?”教师:“这是一个好问题,小华。
《人之初》教案(含反思)
《人之初》优秀教案(含反思)章节一: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人之初》这篇文章的主题和寓意。
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课文《人之初》的阅读与理解。
分析文章中的关键词和句子。
讨论文章的主题和寓意。
章节二:教学方法与步骤2.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例子理解文章内容。
运用小组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2.2 教学步骤引入新课:简要介绍《人之初》的作者和背景。
阅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分析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关键词和句子。
讨论主题:学生分组讨论文章的主题和寓意。
总结反思: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章节三:教学资源与评估3.1 教学资源课文《人之初》的文本。
相关背景资料的PPT或视频。
学生分组讨论的表格或卡片。
3.2 评估方式课堂参与度:学生回答问题和讨论的积极性。
课文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和主题的理解程度。
小组讨论: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贡献。
章节四:教学扩展与反思4.1 教学扩展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学者进行讲座或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写一篇类似的寓言故事。
4.2 教学反思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参与度。
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章节五:教学计划与安排5.1 教学计划确定每个教学步骤的时间安排,确保教学进度的顺利进行。
5.2 教学安排安排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的时间,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互动和思考。
六、教学设计与策略6.1 教学设计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人之初》的寓意。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和活动。
6.2 教学策略采用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七、教学评价与反馈7.1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人之初》教学设计(通用12篇)
《人之初》教学设计(通用12篇)《人之初》教学设计(通用12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之初》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之初》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之、初、性、善、习、教、迁、贵、专、幼、玉、器、义”13个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之、相、近、习、远、玉、义”7个汉字。
3、大致了解所选句子的意思,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4、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大致了解选编文本的含义。
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的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7个汉字。
3、初步了解《三字经》这本儿童启蒙读本。
教学过程:一、出示图片,激趣导入1、师出示《三字经》书本图片,向学生简要介绍这本书:古时候儿童学习的启蒙读物,每句话都是三个字,所以叫做《三字经》,内容十分丰富。
2、师激趣:古时候儿童学习的课本,今天我们学起来也会十分有趣。
《三字经》开篇的第一句话是“人之初”,这也是我们这篇课文的题目。
3、师板书课题,指导生字“之”的写法:“之”有三笔,第一笔点画居中,第二笔横撇略扁,最后一笔平捺,注意运笔的变化。
4、指名生朗读课题,认识生字“初”:左右结构,衣字旁加个“刀”字。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1、师范读课文,生认真倾听,交流听后的感受(读起来很有节奏感,很好听等)。
2、生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随文识字学词。
(1)学习第一句话。
指名生朗读第一句,出示字词卡片:性、善、相近、习、远,指名生认读,相机正音:“性”是后鼻音,“近”是前鼻音,“善”是翘舌音。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五单元8《人之初》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 第五单元8《人之初》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人之初》这首诗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掌握诗词的朗诵技巧。
•能够感受和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情感。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理解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正确朗诵《人之初》这首诗。
•理解诗歌中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并表达诗歌中蕴含的哲理。
•让学生从诗歌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
导入
•通过简短的导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学习诗歌内容
•向学生介绍《人之初》这首诗的作者、背景等。
•逐句讲解诗歌内容,解释生僻词汇,使学生理解诗歌意义。
朗诵练习
•给学生时间学习和背诵《人之初》。
•分组进行朗诵练习,让学生展示成果。
情感体会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和哲理。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重要性和美妙之处。
课堂延伸
•鼓励学生写下自己对《人之初》的感受和理解。
•让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诗歌,表达内心的感情和想法。
作业布置
•布置学生阅读并背诵《人之初》。
•让学生写下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教学反思
•回顾本节课教学过程,总结优点和不足,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准备。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人之初》这首诗歌。
关于《人之初》教学设计(精选5篇)
《人之初》教学设计关于《人之初》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人之初》教学设计(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人之初》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课文选自国学经典《三字经》中的四句话,分为两个小节,分别阐述教育和学习的重要性,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这一个课标要求没有变,而且一年级的课文是识字的文本,因此,要注意教学时间、精力等的合理分配,教学中真正将识字与读文,朗诵与理解结合起来,将识字与读文作为教学重点,把朗诵与理解视为难点,并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手段巧妙地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堂上,处处从学生实际出发,鼓励学生自主识字,灵活运用各种识字方法,掌握教学重点;理解韵文意思时,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将识字课教学变成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热土。
现阶段会写字的学习已经进入以写合体字为主的学习阶段,记认字形,尤其是记认字形的细部是保证会写字掌握的关键,因此,在写字指导环节,要设计字形学习的步骤,通过学生记字方法的运用,引导进行形近字比较,音形义结合,认记会写的字。
教科书采用知识能力点和主题内容双线索结构单元,因此,教学该课文要注意主题内容线索,树立单元整体观念,有利于学生对课文主题内容的感悟。
学情分析:虽然经过一个学期多的学习,课堂常规、课堂纪律已经形成,但是由于一年级学生的特点,要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及学习是困难的,因此仍有必要将学习过程融入一定的激励、激趣活动中,例如“比比谁的红花多”(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奖励一朵小红花,课堂教学结束后统计并给予奖励)“闯关”“登高峰”(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就闯过一关或登上一坡,完成所有学习,就闯关成功或登上高峰)寓学于玩中,以唤起注意,维持学习兴趣。
《人之初》教案
《人之初》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背诵《人之初》这篇课文。
2、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生字、生词的含义。
3、引导学生领悟课文所传达的基本道理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性相近,习相远”等重点词句的意思。
2、难点(1)让学生体会到后天学习和教育对于人的成长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的道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儿童启蒙教育的视频或者讲述一个与成长和教育相关的小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人之初》。
2、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画出不认识的生字。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教师指名学生朗读,纠正读音错误。
3、学习生字(1)教师在黑板上写出课文中的生字,如“之、初、性、善、习、教、迁、贵、专”等。
(2)通过讲解字的结构、部首、笔画等,帮助学生记忆生字。
(3)让学生进行书写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理解课文(1)逐句讲解课文的意思,如“人之初,性本善”,解释“初”是开始的意思,“性”指人的本性,“善”指善良。
(2)引导学生思考“性相近,习相远”的含义,让学生明白人的天性本来相近,但后天的学习和环境会使人产生很大的差异。
(3)对于“苟不教,性乃迁”,让学生理解如果不进行教育,人的本性就会改变。
5、深入探讨(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在生活中如何通过学习和教育来不断完善自己。
(2)让学生分享自己身边关于教育改变人的例子。
6、朗读背诵(1)让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韵律。
(2)教师引导学生尝试背诵,采用分段背诵、接龙背诵等方式。
7、课堂总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生字、课文的意思和道理。
(2)强调学习和教育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不断努力学习。
8、布置作业(1)让学生回家把《人之初》背诵给家长听。
(2)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人之初,性本善”的理解。
《人之初》教案1
《人之初》教案1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朗读并背诵《人之初》。
2、帮助学生理解《人之初》中简单的汉字和词句的含义。
3、引导学生初步体会中华传统文化中关于人性本善、重视教育等理念。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生字的读音和写法,如“初”“性”“善”等。
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如“性相近,习相远”。
2、难点体会文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教育意义。
引导学生将文中的道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儿童成长的视频或者讲述一个有趣的儿童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人在最开始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吗?”从而引出课题《人之初》。
(二)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学生认真倾听,注意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纠正读音。
3、指名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三)识字教学1、出示生字卡片,讲解生字的读音、写法和意思。
“初”:表示开始的意思,可组词为“当初”“起初”。
“性”:天性、本性。
“善”:善良、友善。
2、让学生用生字组词,加强记忆。
(四)理解课文1、逐句讲解课文的意思。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 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善良的,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 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2、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谈谈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五)深入探究1、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说‘性相近,习相远’?”引导学生思考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
2、让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保持善良的本性?”(六)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生字和课文内容。
2、强调教育和学习的重要性。
(七)布置作业1、背诵《人之初》。
2、回家给爸爸妈妈讲讲这篇课文的意思。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表达,让他们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其中的道理。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8《人之初-第1课时》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8《人之初-第1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熟读课文《人之初》。
2.能正确书写课文中生字。
3.大声朗读课文,并注意语音语调。
4.能听懂课文的内容,并简单复述。
二、教学重、难点1.生字识记,包括掌握生字的发音和书写。
2.理解课文内容,能简单表达课文的主要意思。
三、教学准备1.教师:教材《人之初》、板书工具。
2.学生:课本、笔、本单元词卡片。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让学生打开课本,找到《人之初》这篇课文,让他们先自己默读一遍,然后提问并引导他们思考:题目“人之初”意味着什么?2.请学生展示本单元词卡片,帮助他们快速回忆本单元学过的生字。
第二步:学习新课1.让学生大声跟读课文《人之初》,并解释生字和课文中的一些生动形象描述。
2.强调学生要注意语音语调,在读的过程中,指导他们掌握正确的朗读技巧。
3.让学生围绕课文内容做简短的讨论,理解文章主旨。
第三步:巩固训练1.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朗读训练,让每个小组依次进行课文朗读。
2.通过组内互助、批评并及时纠正错误,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掌握课文内容和生字发音。
第四步: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行创作一个小故事或画一幅画,展示对《人之初》的理解。
2.让学生用口头或书面方式简单描述人类的起源,检验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五、总结反思1.让学生自由表达对这节课的理解和感悟。
2.简单总结今天的教学内容,再次强调课文中的重点以及生字的学习方法。
本节课程以《人之初》为主要内容,通过生字学习和课文朗读,帮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人类起源,同时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集体合作意识。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8《人之初》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8《人之初》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理解并背诵课文《人之初》。
2.能说出课文中描写的小朋友的特点。
3.能听懂老师的阅读朗读课文,并模仿跟读。
二、教学重点
1.掌握课文的内容。
2.在课文中找出描述小朋友的关键词。
三、教学准备
1.课文《人之初》的教材。
2.幻灯片或黑板、彩色粉笔。
四、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
•老师放一段描写小朋友的音频,让学生倾听。
2. 学习课文
•老师引导学生跟读课文,并注意发音和语调。
•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读,师生互动,共同探讨理解课文。
3. 分组讨论
•老师让学生分组讨论小朋友的形象特点,每组设计一个小展板展示。
4. 学生表演
•各小组的学生上台表演展板,展示小朋友的形象特点。
5. 总结复习
•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回顾课文内容,重点强调小朋友的性格特点。
五、课后作业
1.背诵课文《人之初》。
2.写一篇小短文,描述你身边的小朋友,注意描述细节和情感。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下一步可以加强拓展,让学生自己设计故事情节,进一步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希望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人之初》【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人之初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之初》这篇课文的内容和描写对象。
2.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意境和思想。
3.能够认真朗读课文,并得到正确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点1.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描写对象。
2.理解课文中的意境和情感。
3.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1.学生能否理解课文中的隐含意思。
2.学生能否正确表达课文中的情感和意境。
四、教学方法1.讲解2.朗读3.分组讨论五、教学内容和方法1.让学生在课前先阅读一遍《人之初》,了解课文基本内容。
2.在课堂上讲解课文的意境和思想,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3.配合语文教材上的插图,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课文中的情境。
4.让学生朗读整篇课文,并纠正其错误的表达方法。
5.分组讨论,让学生先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对课文的看法和理解,然后在班内发表自己的观点。
六、教学评价1.学生能否理解课文中的意境和思想。
2.学生能否正确地朗读课文。
3.学生能否在讨论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听取他人的意见。
4.整节课上的活跃程度。
七、教学建议1.对于语文基础不好的学生,可以提前在家里进行预习,对词汇进行了解,以便在课堂上更好地理解课文。
2.对于掌握语文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课文,从而感受到更多的区别。
《人之初》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曰生民,曰有常。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 识字8《人之初》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识字8《人之初》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并能够背诵词语《人之初》。
2.了解《人之初》中的含义,能够简单描述其内容。
3.能够正确书写词语《人之初》。
能力目标:1.能够听懂并读出《人之初》。
2.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人之初》。
3.能够与同伴合作,理解词语《人之初》的意义。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于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
2.培养学生发现美、感悟人生哲理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掌握并背诵《人之初》。
•理解《人之初》中的涵义。
三、教学难点•能够正确按照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人之初》。
四、教学准备1.词语《人之初》的教学卡片。
2.词语《人之初》的黑板书写内容。
五、教学过程1. 热身•让学生做一些简单的舌头操活动,准备开始语文学习。
2. 引入•老师出示词语《人之初》,并向学生解释这句蕴含深刻哲理的词语来自于哪篇古文。
3. 学习•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读词语《人之初》,反复练习直至学生能够熟练朗读。
4.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合作理解《人之初》的意义,并通过小组讨论和组长汇报的方式展示理解。
5. 课堂展示•每个小组派出一名学生向全班汇报该小组对于《人之初》的理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6. 拓展•老师可以通过讲解《人之初》的背景和作者,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这句词语的内涵。
7. 总结•老师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简单总结,并鼓励学生多加练习,巩固所学。
六、课堂作业1.背诵《人之初》。
2.写一篇作文,谈谈你对于《人之初》这句词语的理解。
七、板书设计人之初八、教学反思本节课在教学《人之初》时,学生积极性高,理解能力较强。
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再加深对于该句的诗歌背景等知识的了解,拓展学生文学素养。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人之初》教案(含反思)
《人之初》优秀教案(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人之初》。
(2)理解《人之初》的文意,领会其中的道理。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人之初》的意义。
(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心态。
(2)懂得做人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人之初》。
(2)理解《人之初》的文意及道理。
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人之初》深层意义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人之初》,理解文意,掌握教学目标。
(2)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生字词卡片等。
2. 学生准备:(1)预习《人之初》,了解文意。
(2)准备好课本、笔记本等学习用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PPT展示《人之初》的。
(2)引导学生朗读《人之初》,感受诗歌的韵律。
2. 学习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边读边解析生字词。
(2)学生自主学习,理解课文文意。
(3)分组讨论,深入理解《人之初》的道理。
3. 课堂练习:(1)学生进行生字词拼写练习。
(2)选取学生进行朗读、默写《人之初》。
五、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人之初》。
2. 运用《人之初》中的生字词,写一篇小短文。
3. 思考《人之初》所传达的道理,与家长交流心得。
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人之初》的文意及道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适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要注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心态,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既掌握了知识,又得到了价值观的熏陶。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团队合作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8《人之初》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8《人之初》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词语意思
2.掌握生字词语,能够准确朗读
3.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课文内容
4.感受课文中表达的主题
二、教学重点
1.生字词语的认读
2.课文内容的理解
3.朗读和理解课文
三、教学难点
1.独立理解课文内容
2.准确朗读生字词语
四、教学准备
1.课本《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
2.图片或动画展示人物形象
3.白板、彩色粉笔/马克笔
五、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1.引导学生回忆前一节课学到的词语
2.出示《人之初》主题图片或动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二步:学习课文
1.逐段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
2.解释生字词语的意思,让学生重点记忆
第三步:理解课文
1.提问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小组讨论,总结课文主题
第四步:朗读练习
1.分组朗读整篇课文,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2.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改进发音和语调
第五步:课文总结
1.学生描述课文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总结课文主题
六、课堂练习
1.根据课文情节自由发挥,编写一个小故事
2.表演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表达兴趣
七、课后作业
1.背诵课文《人之初》
2.完成课后习题,巩固生字词语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够准确朗读生字词语。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在朗读练习中仍存在一些学生发音不准的情况。
下一节课将加强朗读练习,帮助学生提高发音准确性。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人之初》这篇课文。
部编版语文一下识字二第8课《人之初》教案
部编版语文一下识字二第8课《人之初》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之初》这首古文诗的背景和意义;2.掌握《人之初》的原文内容;3.能够正确朗读《人之初》;4.能够理解《人之初》中的意思,并进行适当解释;5.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诵读《人之初》,理解古文诗的意义。
难点:理解古文诗中的意象和寓意。
三、教学准备1.PowerPoint课件;2.学生课前预习情况调查表;3.古文诗《人之初》的结构分析资料。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引导学生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了解“人之初”的意义,引发学生对古文学的兴趣。
第二步:学习《人之初》1.展示《人之初》的原文,让学生跟读;2.解释古文诗的文言文表达方式,并引导学生理解古文诗中的意象;3.分组讨论《人之初》中的寓意,做思维导图或总结。
第三步:课堂练习1.班内朗读《人之初》;2.编排故事或表演《人之初》的内容。
第四步:课堂讨论对学生们表演的内容进行点评和讨论,梳理《人之初》的主题和意义。
第五步:课堂总结总结古文诗《人之初》的文学特点和意义,引导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欣赏。
五、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习题,巩固对《人之初》的理解;2.背诵《人之初》的内容,并写出自己的感想;3.了解古诗词中的其他名作,做简要介绍。
六、教学反思《人之初》作为一首脍炙人口的古文诗,它的意境和哲理值得我们反复品味。
本节课以《人之初》为教学内容,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文化,培养其审美情感和人文素养。
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和表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
以上就是本文撰写的《部编版语文一下识字二第8课《人之初》教案》,希未可以对教学有所帮助。
《人之初》教案5
《人之初》教案5《人之初》教案5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之初》教案5,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之、初”等13个生字。
2、会写“相、近”等7个字。
(二)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情感目标: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认字和写字,练习朗读。
三、教学难点:分辨汉字,认识偏旁,了解课文。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游戏法问答法五、教学媒体:教学挂图,生字卡片,课件六、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谈话同学们,我们中国古代有一本蒙学读物《三字经》。
《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
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
《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
”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是我国流传范围最广的一种蒙学读物,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三千白”。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人之初》就是《三字经》里的一部分。
二、课件出示或者图片出示本课的插图老师板书课题《人之初》看图,我们读一读课文吧。
三、学习生字(一)初读课文1、听老师读。
2、你自己读读看。
请学生自己小声的读一遍,注意自己读自己的呦,不要齐读。
3、一边读一边圈出本课的生字。
(二)学习生字1、哪一位同学可以试着看拼音读一下本课的生字。
zhīchūxìnɡshànxíjiàoqiānɡuìzhuānyòuyùqìyìxiānɡjìnyuǎn之初性善习教迁贵专幼玉器义相近远2、分析生字:一个一个生字分析:看生字看生字拼音是几拼音节,什么偏旁部首,什么结构,怎样组词,是否多音字,反义词等。
《人之初》优秀教案(含反思)
8人之初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本文内容选自《三字经》,字数整齐,上下两节,每节四句。
朗朗上口的诵读极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堪称识字小文典范。
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是课程标准强调的基本理念。
因此,本课设计以学生自主交流、小组互动为主体,努力将学生的识字愿望与课程标准理念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习独立识字”,获得识字过程的丰富体验.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
(师生)2.有关《三字经》的图片和视频.(教师)3.课件。
(教师)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播放音频,激趣导入1.教师引言:听,一群小朋友在诵读什么呢?(播放《三字经》的音频文件,组织学生认真倾听3遍.)2.交流:你听清小朋友诵读的内容了吗?你能尝试着说一说吗?3.播放《三字经》的视频文件(带有字幕),学生看字幕,跟着声音诵读。
4.教师引言:同学们,在刚才的视频中,你发现《三字经》开头一句怎么背了吗?(学生齐背)板书课文题目,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尤其对朗朗上口的儿歌更是充满兴趣,开课伊始,就利用多媒体手段先播放录音激发兴趣,再播放视频了解内容,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教学内容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自由朗读儿歌,先圈出本课的生字,遇到不认识的借助拼音识字或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反复读几遍.2.找学生试着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发现错误读音,集体订正后齐声朗读.3.再自由读文,注意所圈生字的读音,多读几遍,注意三字一停顿。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时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汉字,多种方法读准字音,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为下一环节的集中识字奠定了基础。
再次朗读时,教师注意提示学生三字一停顿,也是把握文本特点,为体会和理解文本韵律做好准备。
三、合作学习,识记生字1.小组合作:拿出课前准备的字卡,同桌交流怎样又快又准地记住它们。
2.学生汇报:大声领读生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预设:(1)“之”:字形像一个翩翩起舞的少女,点是她的头,横撇是她的身体,捺是她舞动的裙摆.(2)“初”:本义是用剪刀裁剪布料(此处结合字理演变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识字8 人之初
教科书分析:
1.课文选自《三字经》中的四句话,分为两个小节,分别阐述教育和学习的重要性,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2.虽然本课是一年级下学期的课文,但是“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这一个课标要求没有变,而且一年级的课文是识字的文本,因此,要注意教学时间、精力等的合理分配,要突出“识字与写字”这个教学重点。
3. 一年级下学期,会写字的学习已经进入以写合体字为主的学习阶段,记认字形,尤其是记认字形的细部是保证会写字掌握的关键,因此,一下在写字指导环节,要设计字形学习的步骤,通过学生记字方法的运用,引导进行形近字比较,音形义结合,认记会写的字。
4.教科书采用知识能力点和主题内容双线索结构单元,因此,教学该课文要注意主题内容线索,树立单元整体观念,有利于学生对课文主题内容的感悟。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三字经》是我国蒙学读物之一,知道学习的重要性。
3. 能正确认读“之”等13个生字新词,正确读记“初始”等8个词语。
4. 能正确读写“之、义、相”3个生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按照书写要求和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朗读课文。
2.能正确认读“之”等13个生字新词,正确读记“初始”等8个词语,正确读写“之”等7个生字。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三字经》是我国蒙学读物之一,知道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太”等13个会认读字字卡,“太”等7个会写字的田字格字卡;课文图画PPT。
教学过程:
一、复习,激趣导入,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一)认读字词。
1.导语:在学习新的课文之前,我们先读读这些词语。
(自由朗读这些词语)
PPT出示有关字词:相遇远方近处
2.反馈指导:指名读,相机正音。
齐读。
3.小结:这些红色字体的字,我们学习完课文,就要求能正确写了。
(二)复习激趣导入,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导语:小朋友们,我们上学用的课本有语文书、数学书等,那你知道古代的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什么吗(《三字经》)对,《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
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也教会了大家怎样做一个好孩子。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其中的两组,看看它告诉了我们什么。
请看老师板书课文题目。
1老师板书题目:人之初。
(“之、初”注音)
2.借助拼音读准题目。
3.反馈指导:指名拼读“之、初”后读题目;订正后全班齐读课题。
4.释题,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过渡语:同学们,“人之初”的意思就是人刚刚出生的时候。
那人刚刚出生的时候是怎样的呢课文又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学习了这课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确通顺了,就能知道了。
二、学习朗读课文
(一)借助汉语拼音读准课文
1.出示任务: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借助字上面的音节把它读准。
2. 小组合作互相订正圈画的生字,再读课文。
注意互相纠正读音,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3、全班订正圈画的生字。
4. 指名分小节朗读。
(二)学习把课文读通顺
1.导语:《三字经》读起来朗朗上口,朗读时要讲究节奏。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意思的理解,尝试通过打拍子的方式,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2.指名分小节在班级上朗读。
3.自由练习朗读后,全班一起击掌打拍子朗读。
4.小结:《三字经》的朗读要讲究节奏,朗朗上口,所以我们可以采用击掌这样的方式打拍子来朗读。
三、学习会认读的字
1.导语:同学们读的真有节奏!那么,这课的生字宝宝单独跑出来,你能把它们都正确认读吗
2.反馈指导:
(1) 指读,小老师带读。
(2)出示字卡,指名读。
(3)说说你是怎样记住它的
3.组词。
出示任务: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些字在生活中,它们会和哪个字宝宝组成词语的呢同桌说一说。
4.小结:同学们真用心,能在生活中知道那么多的词语,其实生活就是一个大课堂,我们可以通过生活认识很多字,知道很多词语的。
四、背诵课文
1.导语:掌握了会认读的字,我们就能把课文读得更好了,也能尝试背诵课文了。
出示任务:继续用击掌的方式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尝试把课文背诵下来。
2.指名背诵指导后,全班一起击掌背诵。
五、会认读的字认字的初步评价
1.读读记记。
2.游戏认字(注:生字序号)
六、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导语:我们学习了会认读的字,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一起来看看课文告诉我们什么呢
1.了解课文内容。
(1)出示任务:朗读课文,试着自己说一说你读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读不懂的,在不懂的句子旁边打上“”,然后跟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2)观看视频,了解课文内容:
人出生之初,本性本身都是善良的,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习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别。
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教育的最好办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了既不懂做人道理,有没有知识,能有什么作为呢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3)小结过渡:一个人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学习,就不知道做人的道理,就不能掌握知识,将来就不能成为有用的人。
所以,我们要认真、自觉地学习,虚心聆听大人的教导。
七、写字指导
(一)字形教学。
示会写的字,读一遍。
2.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然后班级交流。
3.根据结构给这些会写的字分类。
独体字:习、玉、义、之;左右结构:相;上下结构;半包围结构:近、远。
(二)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义”“之”。
(1)观察并说说“义”“之”结构和占格。
(2)范写“义”“之”,提示:“义”字主笔是捺,要写得舒展,点并非在撇捺交叉点对上位置,而是偏左,高度居中,撇最高,捺最低,撇捺交叉点在笔画中部,呈对称式;“之”字主笔是平捺,要写得舒展,横撇的角度要小,平捺要紧接着横撇写。
(3)学生描一个写一个,评价。
2.指导书写“相”。
(1) 观察并说说“相”结构和占格。
(提示左窄右宽,左高右低,右边的“目”起笔在“木”的一横偏上一些,四横要间距均匀。
)
(2) 范写“相”。
(3)生描红。
八、总结
今天同学们学得很认真,不但学会了生字,还基本背会了课文,指导了学习的重要性。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认真,将来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