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工程2012-12-12

合集下载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 专题16 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 专题16 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

特别提醒 ①DNA 连接酶连接两个 DNA 片段, 而 DNA 聚合酶只能 将单个脱氧核苷酸添加到脱氧核苷酸链上。 ②限制酶是切割某种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并使两条链在特 定的位臵断开,而解旋酶是将 DNA 的两条链间的氢键打开形成 两条单链。
8

疑难点拨 1.从“基因表达”层面理解基因表达载体的必需元件 (1)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 记基因+复制原点。 (2)启动子和终止子:启动子是 RNA 聚合酶结合位点,启动 转录;终止子是终止转录的位点。插入的目的基因只是结构 基因部分,其表达需要调控序列,因而用作载体的质粒的插 入部位前需要有启动子,后需要有终止子。
9
(3)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
10
2. 区分一个至多个限制酶切点与每种酶一个切点 (1)一个至多个限制酶切点:作为载体必须具有一个至多个限 制酶切点,以便与外源基因连接。 (2)每种酶一个切点:每种酶的切点最好只有一个。因为某种 限制酶只能识别单一切点,若载体上有一个以上的酶切点, 则切割重组后可能丢失某些片段,若丢失的片段含复制起点 区,则进入受体细胞后便不能自主复制。一个载体若只有某 种限制酶的一个切点,则酶切后既能把环打开接纳外源 DNA 片段,又不会丢失自己的片段。
16
的功能是启动转录,因此其识别并结合的部位是基因的转录起 始区或启动子区域。第(5)题中A项蛋白酶酶解核糖体中的蛋白 质后,只剩下rRNA,利用了酶的专一性,A项正确;B项中用无 水乙醇处理叶片,进行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是因为无水乙醇是 有机物,可溶解各种色素,不属于特异性结合,B项错误;C项 是用基因探针法,利用已知基因的碱基序列可与另一基因上的 碱基进行互补配对的性质来进行基因定位,C项正确;D项中提 到一种mRNA和另一种mRNA的互补,这种互补也遵循碱基互补配 对原则,属于特异性结合。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教学设计(优秀7篇)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教学设计(优秀7篇)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教学设计(优秀7篇)6.2基因工程及其应用教学设计案例篇一一、教学目标的确定课程标准中与本节内容相对应的具体内容标准是:关注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这也是本节要达成的主要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并未明确指出本章要讲述基因工程的内容,考虑到本章教材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以及学生达成上述目标所需要的知识基础,本节还将简述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举例说出基因工程在农业、医药等领域的应用作为教学目标。

二、--思路第一课时--流程图如下。

第二课时--流程图如下。

三、教学实施的程序教师组织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教师通过图片和音像资料展示基因工程产品,如种子、水果、疫苗或药物等,引入课题。

教师利用问题探讨,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看法。

·为什么能把一种生物的基因嫁接到另一种生物上?·推测这种嫁接怎样才能实现?·这种嫁接对品种的改良有什么意义?教师小结:从杂交育种的局限性切入,人类可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按照自己的意愿直接定向改变生物。

说明本节教学目标。

教师肯定学生合理的想法,引发思考。

你的想法很好,可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实现你的设想呢?教师用类比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基因工程的大致步骤和所需要的工具:剪刀、针线、运载体等。

并用问题启发学生:你能想像这种‘剪刀加浆糊’式的‘嫁接’工作在分子水平的操作,其难度会有多大吗?用同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后的dna片断其末端可以用连接酶来缝合(参考教科书插图6?4)。

这样剪切拼接就可以形成重组的dna分子。

将学生分成4个人一组,发给所需材料,可将构建模型的文字指导(参见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p.6重组dna分子的模拟操作),复印后发给各组。

教师提出问题:1.在制作模型时用到的工具(剪刀和不干胶)各代表什么?比较剪切后的dna片断的末端切片,你发现有什么特点呢?2.回顾在模型构建过程中,每一步的操作和所用到的工具以及形成的产品,你对重组dna 的操作有什么新的理解?教师启发学生思考重组后的dna分子还需要特殊的搬运工具运载到受体细胞(如大肠杆菌、动植物细胞)中。

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西安市第一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高二年级生物(选修)试题审题人:屈胜利2分,共60分)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目的基因的检测表达C.可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D.可能通过对天然基因库的影响对生物圈的稳态带来不利3、限制性内切酶的作用实际上就是把DNA上某些化学键打断,一种能对GAATTC专一识别的限制酶,打断的化学键是A、G与A之间的键B、G与C之间的键C、A与T之间的键D、磷酸与脱氧核糖之间的键4、下列育种所采用的生物技术或原理依次是美国科学家将生长激素基因注入小白鼠受精卵中,得到了体型巨大的“超级小鼠”;对胰岛素的改造;荷兰科学家将人乳高铁蛋白基因移植到牛体内,牛产出含高铁蛋白的牛奶;遨游过太空的青椒种子培育的“太空椒”比正常青椒大一倍①基因工程②蛋白质工程③诱变育种④杂交育种A.②③②④B.①①②③C.①②①③D.①②①④5、1976年,美国的H·Boyer教授首次将人的生长抑制素释放因子的基因转移到大肠杆菌,并获得表达。

此文中的“表达”是指该基因在大肠杆菌A.能进行DNA复制 B.能传递给细菌后代C.能合成生长抑制素释放因子 D.能合成人的生长素6、作为基因的运输工具——运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及理由是A.能够在宿主细胞中稳定地保存下来并大量复制,以便提供大量的目的基因B.具有多个限制酶切点,以便于目的基因的表达C.具有某些标记基因,以使目的基因能够与其结合D.对宿主细胞无伤害,以便于重组DNA的鉴定和选择7、下列有关蛋白质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收集大量的蛋白质分子结构的信息,以便分析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B.可以预测具有一定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和生物功能C.根据特定的生物功能,设计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和空间结构D.根据人们的需要,直接对氨基酸的分子结构进行重新设计8、马铃薯利用它的块茎进行无性繁殖,种植的世代多了以后往往会感染病毒而减产,为此农户都希望得到无病毒的幼苗进行种植。

基因工程中限制酶的选择及的筛选方法

基因工程中限制酶的选择及的筛选方法

基因工程中限制酶的选择及的筛选方法摘要:基因工程是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的重要内容,基因工程四部曲中的核心内容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在构建表达载体过程涉及的限制酶的种类以及筛选方法成为考试的热点内容。

本文结合三道例题将限制酶的选择和筛选方法结合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关键词:限制酶筛选1 单酶切及筛选若用同一种限制酶切割质粒和目的基因形成相同的四个黏性末端,因而可能出现多种连接方式如①质粒和质粒②目的基因和目的基因③质粒的自身环化,目的基因的自身连接④质粒与目的基因的连接。

质粒与目的基因的连接又会出现正向连接和反向连接两种。

若启动子在质粒上,目的基因与质粒的反向连接则导致三联体密码顺序改变,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位置改变,使得翻译不能正常进行而无法得到正常的表达产物。

例1:(2012江苏生物高考33题部分)图2表示一种质粒的结构和部分碱基序列。

现有Msp I、BamH I、Mbo I、Sma I4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它们识别的碱基序列和酶切位点分别为C↓CGG、G↓GATCC、↓GATC、CCC↓GGG。

请回答下列问题若将图2中质粒和目的基因D通过同种限制酶处理后进行连接,形成重组质粒,那么应选用的限制酶是。

在导入重组质粒后,为了筛选出含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一般需要用添加的培养基进行培养。

经检测,部分含有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菌株中目的基因D不能正确表达,其最可能的原因是。

答案: BamH I 抗生素B 同种限制酶切割形成的末端相同,部分目的基因D与质粒反向链接笔者认为可通过免疫学方法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产物排除反向连接的重组质粒,或分别在质粒和目的基因上设计相同的限制酶识别位点,然后用该酶去切割重组质粒,正向连接和反向连接便会得到不同长度的DNA片段,再根据已知的限制酶在目的基因的位置进行比对,找到正确连接的重组质粒。

2 双酶切及筛选因为用单酶切会出现质粒与目的基因的任意连接,所以在实际操作中多使用双酶切。

双酶切可以避免质粒的自身环化,目的基因的自身连接和目的基因和质粒的反向连接,而目的基因与目的基因的连接因为没有抗生素抗性基因所以可以在含有该抗生素的培养基上去除,故只剩下质粒与质粒,以及质粒与目的基因的重组体。

分子生物学实验理论考试

分子生物学实验理论考试

分子生物学实验理论考试(总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分子生物实验考试题库1、PCR原理是什么?答:PCR技术是一种在体外快速扩增特定基因或DNA序列的方法。

它的特异性是由两个人工合成的引物序列决定。

引物就是与待扩增DNA片段两侧互补的寡核苷酸。

双链DNA是在临近沸点的温度下加热时便会分离成两条单链DNA分子(变性),两引物分别与两条DNA的两侧序列特异复性,在适宜条件下,DNA 聚合酶以单链DNA为模板,利用反应混合物中的4种脱氧核苷三磷酸,在引物的引导下,按5'→3'方向复制互补DNA,即引物的延伸。

在适宜的条件下,这种热变性→复性→延伸的过程不断循环重复,前一个循环的产物DNA可作为后一个循环的模板DNA参与DNA合成,使产物DNA的量按2^n方式扩增。

2、PCR一般体系应加入哪些试剂?答:10*PCR缓冲液(含Mg+)、模板DNA、四种dNTP、一对引物、耐热Taq聚合酶。

3、PCR防止其它DNA污染,应注意哪些问题?答:标本放置时密封要严避免溢于容器外,容器要清洁避免造成相互间交叉污染;移液器使用要规范避免污标本间污染;无菌工作台操作,避免气体中有杂菌。

4、影响PCR产物产量的因素主要有哪些?答:引物、酶的种类及浓度、dNTP的质量(优劣)与浓度、模板核酸的量与纯化程度、Mg2+浓度、温度与时间、循环次数。

5、引物设计应注意哪些问题?答:①引物长度不宜过长20bp左右较佳;②引物扩增片段的长度以200-500为宜;③引物碱基的中G+C的含量应在40-60%为宜,G+C太少则扩增效果不佳,G+C过多则易出现非特异条带;④避免引物内部出现二级结构,避免两天引物间互补,特别是3'端的互补否则会形成二聚体结构;⑤引物3'端的碱基,特别是最末及倒数第二个碱基,应严格要求配对,以避免因末端碱基不配对而导致PCR失败。

(完整版)基因的转录与翻译真题练习

(完整版)基因的转录与翻译真题练习

基因的表达真题演练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命题剖析考向扫描1以示意图等形式考查DNA的结构、特点、转录过程及与DNA分子复制的区别,考查学生对DNA分子复制与转录过程的理解能力及对二者区别的分析能力。

选择题是常见题型2以选择题或非选择题等形式考查转录、翻译过程及其调控机制,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及理解、推理分析等综合思维能力3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中心法则相关内容及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命题动向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部分是高考的重点,内容侧重转录与翻译的具体过程、条件、特点及碱基数目的计算等,题型多样化,选择题、非选择题均有。

对中心法则和基因与性状的关系的考查以选择题为主,可能会结合具体实例分析基因控制性状的模式或遗传信息传递的过程1.(2012年课标全国卷,1,6分)同一物种的两类细胞各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组成这两种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含量相同,但排列顺序不同。

其原因是参与这两种蛋白质合成的( )A.tRNA种类不同B mRNA碱基序列不同C.核糖体成分不同D.同一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不同2.(2012年安徽理综卷,5,6分)图示细胞内某些重要物质的合成过程。

该过程发生在( )A.真核细胞内,一个mRNA分子上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B.原核细胞内,转录促使mRNA在核糖体上移动以便合成肽链C 原核细胞内,转录还未结束便启动遗传信息的翻译D.真核细胞内,转录的同时核糖体进入细胞核启动遗传信息的翻译3.(2011年海南卷)野生型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用射线照射野生型大肠杆菌得到一突变株,该突变株在基本培养基上培养时必须添加氨基酸甲后才能生长。

对这一实验结果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野生型大肠杆菌可以合成氨基酸甲B 野生型大肠杆菌代谢可能不需要氨基酸甲C.该突变株可能无法产生氨基酸甲合成所需的酶D.该突变株中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功能可能丧失4.(2011年海南卷)关于RNA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少数RNA具有生物催化作用B 真核细胞内mRNA和tRNA都是在细胞质中合成的C.mRNA上决定1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碱基称为密码子D.细胞中有多种tRNA,一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5.(2011年安徽理综卷)甲、乙图示真核细胞内两种物质的合成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所示过程通过半保留方式进行,合成的产物是双链核酸分子B.甲所示过程在细胞核内进行,乙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C.DNA分子解旋时,甲所示过程不需要解旋酶,乙需要解旋酶D 一个细胞周期中,甲所示过程在每个起点只起始一次,乙可起始多次6.(2011年江苏卷)下列物质合成时,需要模板的是( )A.磷脂和蛋白质 B DNA和酶 C.性激素和胰岛素 D.神经递质和受体7.(2010年广东理综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DNA是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B.每种氨基酸仅由一种密码子编码C.DNA复制就是基因表达的过程D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8.(2010年海南卷)下列关于遗传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遗传信息的传递遵循中心法则B.DNA中的遗传信息是通过转录传递给mRNA的C.DNA中的遗传信息可决定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D DNA病毒中没有RNA,其遗传信息的传递不遵循中心法则9.(2010年天津理综卷)根据下表中的已知条件,判断苏氨酸的密码子是DNA双链T GmRNAtRNA反密码子 A氨基酸苏氨酸A.TGUB.UGA C ACU D.UCU10.(2011年江苏卷)关于转录和翻译的叙述,错误的是( )A.转录时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B.转录时RNA聚合酶能识别DNA中特定碱基序列C mRNA在核糖体上移动翻译出蛋白质D.不同密码子编码同种氨基酸可增强密码的容错性11.(2010年上海卷)以“—GAATTG—”的互补链转录mRNA,则此段mRNA的序列是( )A —GAAUUG— B.—CTTAAC—C.—CUUAAC—D.—GAATTG—12.(2010年上海综合能力测试卷)1983年科学家证实,引起艾滋病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

基因工程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基因工程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基因工程技术的原理与应用姓名:雷琪学院:理学院学号:13071214摘要基因工程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内容。

本文从原理与应用的角度,对基因工程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评述,并对基因工程可能带来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进行了讨论。

基因工程技术分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和动物基因工程技术。

本文首先介绍植物基因工程与动物基因工程的原理。

再分别列举植物基因工程与动物基因工程在当今社会的应用。

本文主要介绍基因工程在农业上、医学、石油的脱硫以及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对基因工程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评述。

关键字:基因工程原理技术应用人类可持续发展基因工程技术是一项正在蓬勃发展的技术,它将给人类社会带来一场深刻的变革,我们有必要了解基因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程序,以及基因工程在农业、工业、医药等方面的应用和进展情况。

一、基因工程技术的原理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是在体外将不同来源的DNA进行剪切和重组,形成镶嵌DNA分子,然后将之导人宿主细胞,使其扩增表达,从而使宿主细胞获得新的遗传特性,形成新的基因产物。

它有3 个基本的步骤:①从合适材料分离或制备日的基因或DNA片段。

②目的墓因或DNA片段与载体连接作成重组DNA分子。

③重组DNA分于引入宿主细胞,在其中扩增和表达。

不问种类生物的生物学特性不同,其基因工程在操作上和具体技术上必然有所差异,但技术核心都是DNA的重组,即利用一系列的DNA限制性内切酶、连接酶等分子手术工具,在某种生物DNA 链上切下某个目标基因或特殊的DNA 片段,然后根据设计要求,将其接合到受体生物DNA链上。

下面简要介绍基因工程的技术程序:1、外源目标基因的分离、克隆及功能结构分析。

获得合乎人类某种需要的目标基因是开展一项基因工程的前提和全部工作的核心,基因工程的第一步就是获得目标基因。

目前人们已经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来获取目标基因,比如从构建的基因文库中调取和筛选目标基因,通过化学方法合成已知核甘酸序列的目标基因,以及通过逆转录酶用m RNA为模板合成目标基因等。

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菌株的构建及发酵试验

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菌株的构建及发酵试验

图 2 OD600 值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图 3 pH 值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4/8
2012 生工大实验
图 3 pO2 值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3.4 GFP 离子交换层析分离
在洗脱过程中先用 Buffer A 洗,没有荧光洗脱。Buffer B 梯度洗脱至 17 管的开始出峰但未见荧光。至 20 管时可见荧光,第 21 管时荧光最强。
水+感受态大肠杆菌 LB 平板培养基 LB+Amp 平板培养基 LB+Amp+ara 平板培养基 5000 个 99 个 776 个
pGLO+感受态大肠杆菌 5000 个 5000 个 1616 个
注;其中 LB 平板培养基菌落过于密集无法计数按 5000 计,pGLO+感受态大肠杆菌接种于 LB+Amp 平板培养基涂布不均菌落
280/260 7 0.15 0.15 0.15 0.68 0.68 0.68 0.86 0.93 0.99 0.25 0.25 0.40 2 0.038 0.038 0.03 0.48 0.48 0.40 1.22 1.45 1.55 0.03 0.03 0.03
表 5 对照标准比值
0.15M 甲酸 0.189 0.226 0.081 0.032 0.836 0.358 0.142 840
0.01M 甲酸+0.05M 甲酸钠 0.134 0.164 0.059 0.016 0.817 0.360 0.098 900
0.1M 甲酸+0.1M 甲酸钠 0.172 0.174 0.098 0.034 0.989 0.563 0.195 720
pH 6.22 6.21 6.32 6.38 6.20 5.80 5.55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习题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习题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习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9分)1。

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目的基因和受体细胞均可来自动物、植物或微生物B.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是两类常用的工具酶C.人胰岛素原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胰岛素原无生物活性D.载体上的抗性基因有利于筛选含重组DNA的细胞和促进目的基因的表达2。

下列有关基因工程中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B.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C.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能识别和切割RNAD.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可从原核生物中提取3.如图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转基因植物,生产可食用疫苗的部分过程示意图,其中PstⅠ、SmaⅠ、Eco RⅠ、ApaⅠ为四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示过程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B.表达载体构建时需要用到限制酶SmaⅠC.抗卡那霉素基因的存在有利于将含有抗原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D.除图示组成外,表达载体中还应该含有启动子和终止子等结构4。

下图是获取转基因抗冻番茄植株的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①获取的目的基因,可用于基因工程和比目鱼基因组测序B.将多个抗冻基因编码区依次相连成能表达的新基因,不能得到抗冻性增强的抗冻蛋白C.过程②构成的重组质粒缺乏标记基因,需要转入农杆菌才能进行筛选D.应用DNA探针技术,可以检测转基因抗冻番茄植株中目的基因的存在及其完全表达5.下图为DNA分子在不同酶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化,图中依次表示限制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解旋酶作用的正确顺序是()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①④②③D.①④③②6.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多选)()A.基因工程经常以抗菌素抗性基因为目的基因B.细菌质粒是基因工程常用的运载体C.通常用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处理含目的基因的DNA,用另一种处理运载体DNA D.为培育成抗除草剂的作物新品种,导入抗除草剂基因时只能以受精卵为受体7.天然的玫瑰没有蓝色花,这是由于缺少控制蓝色色素合成的基因B,而开蓝色花的矮牵牛中存在序列已知的基因B。

内蒙古大学基因工程大实验思考题

内蒙古大学基因工程大实验思考题

内蒙古大学基因工程大实验思考题本科生基因工程实验(记录及课后思考题)姓名:学号:专业:完成日期:2012年9月9日指导老师:一、质粒DNA的小量制备1.影响最终质粒产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①与菌的生长状况有关②和提取时的温度有关,需要低温③加溶液Ⅱ、Ⅲ时操作要温和④要用酚和氯仿的混合液多次抽提去除蛋白质⑤要用冰乙醇沉淀2.提取到的质粒纯度将直接影响到以后的酶切效果,如何操作才能尽可能的避免蛋白质的污染?加入酚:氯仿:异戊醇去除蛋白质,氯仿可使蛋白质变性并有助于液相与有机相的分离。

二、质粒DNA电泳鉴定1.泳道的质粒DNA有几条带?为什么?质粒可能会有超螺旋构型,环状构型和线性构型。

这三种构型中,迁移率最快的应该是超螺旋的,其次是线性和环状。

通常观察到的是超螺旋和环状质粒。

2.溴酚蓝的迁移率相当于多少bp的DNA?在0.7%、1%、1.4%、2%的琼脂糖凝胶电泳中,溴酚蓝的迁移率分别与1000bp、600bp、200bp、150bp的双链线性DNA片段大致相同3.影响本实验结果的因素有哪些?DNA的长度,结构,胶的浓度,电压等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三、质粒DNA的酶切1.酶切反应混合物的体积是否对酶切效果有影响?为什么?有影响加入反应的酶体积不超过反应总体积的1/10,避免限制酶活性受到甘油的影响。

大多数限制酶贮存在50%甘油溶液中,以避免在-20℃条件下结冰。

2.如何估计DNA用量和酶的用量?DNA样品的浓度(μg / μl):OD260×稀释倍数×50/10001U酶切割1ug的质粒,酶的量不要超过酶切体系的1/10。

3.在吸取内切酶的时候如何操作才能避免浪费?将枪头不要插入液体很深部位,刚过液面且可以吸取所需的体积的液体。

四、PCR扩增制备目的基因1.复性温度是根据什么确定的?可以根据公式:2(A + T)+ 4(C + G),再减5-10度,一般为55℃-60℃当50%的引物和互补序列表现为双链DNA分子时的温度.Tm对于设定PCR 退火温度是必需的。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2012年度面上项目_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2012年度面上项目_

第24卷第12期2012年12月生命科学Chinese Bulletin of Life SciencesV ol. 24, No. 12Dec., 2012文章编号:1004-0374(2012)12-1384-5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2012年度面上项目项目名称申请人依托单位1微生物学渤海海滨湿地螺旋藻、节旋藻资源调查及基于DNA序列分析的分类系统重建王素英天津商业大学铁皮石斛内生菌多样性及其促进铁皮石斛活性成分积累的机理研究刘文洪浙江中医药大学锦鸡儿属根瘤菌生态适应性和分子进化研究陈文峰中国农业大学我国部分城市环境水系中军团菌分离株遗传多态性研究宋亚军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鸭绿江滨海湿地放线菌多样性及农用活性化合物资源的发掘于基成大连民族学院菊三七属药用植物内生放线菌多样性及难培养物种的分离张秀敏河北大学泛基因组学指导下的拟无枝酸菌属分子分类学模型构建及重要次生代谢郑华军上海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产物挖掘八种珍稀动物粪便放线菌多样性研究姜 怡云南大学中度嗜盐拟诺卡氏菌嗜盐机理研究李文均云南大学嗜盐放线菌功能基因及其次生代谢产物资源的挖掘唐蜀昆云南大学斑痣盘菌目新增地锤菌科分类学与二科系统高海拔地区物种多样性研究林英任安徽农业大学腐霉属的DNA条形码研究韦继光广西大学粒毛盘菌属黑色素活性筛选、分子修饰及构效关系研究叶 明合肥工业大学中国丝盖伞属和相近属的分类及分子系统学研究图力古尔吉林农业大学拟康氏木霉合成的康宁霉素促进植物根系生长的作用与机制宋晓妍山东大学中国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文字衣属地衣分类学及其生物地理学研究贾泽峰山东农业大学中国小网衣及其相关属地衣的系统分类学研究王海英山东师范大学中国块菌属分类学及分子系统学研究范 黎首都师范大学西藏冬虫夏草遗传多样性及与虫草品质相关性研究旺 姆西藏农牧学院甘薯长喙壳菌在单双子叶植物间相互侵染的机制研究黄 琼云南农业大学紫色红曲菌色素和桔霉素合成关键基因的克隆及表达调控蒋冬花浙江师范大学白环蘑属(蘑菇科)真菌的分类及分子系统发育研究葛再伟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乳牛肝菌属及其两个重要复合群的系统学和生物地理学研究刘培贵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藏东川西横断山地区黑粉菌锈菌物种多样性及区系特征郭 林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Euops属卷叶象甲与共生真菌的协同进化及化学机制刘杏忠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石耳目科属共祖基因序列及表型综合性状的研究魏江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丝膜菌科系统学研究魏铁铮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肉座菌科分类以及该科DNA条形码和分子系统学研究庄文颖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广义申克孢子丝菌的分子系统发育与生理病理特征分化研究周 汛重庆医科大学温度影响新型极端微生物Anoxybacillus flavithermus subsp. yunnanensis有机溶剂彭 惠安徽大学耐受性的机理研究具有抗肺癌作用的三株真菌次生代谢产物及作用机理的研究刘为忠滨州医学院细菌性软腐病菌Cpx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的功能及其调控机制周晓辉河北科技大学蓝细菌集胞藻6803中S2P蛋白酶介导级联信号转导参与胁迫响应的机制研究陈 谷华南理工大学基于色素蛋白复合体的DSSC的新型宽光谱高效染料的筛选与合成杨素萍华侨大学c-di-AMP候选受体蛋白TerD的结构功能及其信号途径研究何 进华中农业大学“桑黄”类药用菌的次生代谢产物资源及其部分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机理研究包海鹰吉林农业大学∙ 基金∙第12期138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2012年度资助项目光滑球拟酵母能量代谢调控其环境适应性的生理机制刘立明江南大学Candida glycerinogenes过量合成甘油过程中渗透压对EMP/HMP途径代谢偏转诸葛斌江南大学的调控研究Pseudomonas putida DLL-E4对硝基苯酚降解中的温敏与转录调控机制崔中利南京农业大学毕赤酵母多不饱和脂肪酸生物合成相关脱氢酶基因的功能及其分子调控机制李明春南开大学的研究微生物乳酸代谢调控蛋白LldR的结构及机制研究马翠卿山东大学组学工具研究拟威克酵母变种的槐糖脂合成酶系及调控机制宋 欣山东大学蓝细菌Synechocystis sp. PCC 6803强光诱导多肽功能及强光适应分子机制何庆芳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的研究群体感应系统阻遏抗真菌剂藤黄绿菌素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黄显清上海交通大学安莎类抗生素聚酮链释放与环化机制的结构生物学研究康前进上海交通大学绿针假单胞菌GP72中吩嗪类化合物合成的正向自调控机制研究张雪洪上海交通大学双组分系统在普通脱硫弧菌金属腐蚀中的调控机制陈 磊天津大学基于微环境调控的产多杀菌素刺糖多孢菌代谢机制研究卢文玉天津大学天然木糖利用麦芽糖假丝酵母葡萄糖阻遏效应及其调控机理研究王钦宏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基于新型胸腺嘧啶补偿途径的多氧霉素组分多样化的分子机制研究陈文青武汉大学微生物药物生物合成转化知识库的构建胡黔楠武汉大学基于嗜热、嗜温及嗜冷菌来源的三种高度同源蛋白酶的温度适应性分子唐 兵武汉大学机制研究假单胞菌NyZ12降解环己胺的分子机理研究闫达中武汉工业学院谷氨酸棒杆菌对木质纤维素糖化液中酚类抑制物质的耐受机理研究沈锡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狭叶南五味子内生真菌的代谢产物和功能研究董锦艳西南大学球孢白僵菌锌指蛋白基因Bbazf在卵孢素合成中的功能范艳华西南大学希瓦氏菌硝酸还原多层次调控的分子机制高海春浙江大学海洋动物寄生白僵菌Beauveria felina EN-135代谢产物分子多样性与活性研究王斌贵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Synechocystis PCC 6803缺铁诱导蛋白IsiA相互作用网络的构建及其功能研究王 强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瘤胃细菌H1纤维素酶合成的群感效应调控研究东秀珠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丙酮丁醇发酵过程中菌体自溶现象的遗传学基础研究李 寅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禾粟链霉菌谷氏菌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功能研究谭华荣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凝结芽孢杆菌产高光学纯L-乳酸的机理研究王丽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细菌分解代谢2-氯-4-硝基酚污染物的机理研究张俊杰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铁、氧代谢途径的关键基因在控制趋磁螺菌磁小体合成中的作用李 颖中国农业大学苏云金芽胞杆菌Sigma 54因子调控的代谢途径与Cry蛋白产量的关系宋福平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Rad53磷酸化模式在白色念珠菌细胞周期检验点及形态发生调控中的作用机制桑建利北京师范大学原核生物多功能蛋白trigger factor体内生理作用机制的研究刘川鹏哈尔滨工业大学丝状真菌瑞氏木霉纤维素酶基因转录激活模式分子机制的研究刘巍峰山东大学蓝细菌光合作用捕光复合物——藻胆体中核膜连接蛋白LCM的N端结构域的张熙颖山东大学结构和功能研究重组脱硫弧菌NiFeSe氢化酶的有效翻译及其耐氧性能的分子机理研究孙俊松上海中科高等研究院宏基因组库中新双功能木聚糖酶的富集后筛选及其定向改造安迎锋沈阳农业大学新型芳香聚酮类天然产物ABX的生物合成研究瞿旭东武汉大学阿扎霉素F生物合成机制及结构多样性的比较研究孙宇辉武汉大学结核分枝杆菌DNA聚合酶的结构与功能研究王力为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一种新的古菌引物合成体系的生化性质及生理功能黄 力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硫化叶菌染色质蛋白Cren7与Sul7d组织包装DNA的分子机制张臻峰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原虫模式生物布氏锥虫mRNA 3'-末端加工装置的组成及其功能的系统分析郭学敏中山大学匍枝根霉纤维素酶系组成解析及关键酶结构与功能研究汤 斌安徽工程大学激活复合体组装与顺式元件在σ70启动子上的几何分布的相关性研究王忆平北京大学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VI型分泌系统的功能鉴定何勇强广西大学构建高产紫杉醇基因工程菌株及其代谢途径与调控的研究周东坡黑龙江大学1386生命科学第24卷利用基因组发掘的方法在链霉菌SH-62中寻找新型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基因何 璟华中农业大学苏云金芽胞杆菌晶胞粘连必需基因簇scaABCDE在将伴胞晶体定位于芽胞外壁内孙 明华中农业大学侧所起的作用海洋石油细菌T7-7降解烷烃的分子机制的研究和功能优化冯 露南开大学黑曲霉ATP-柠檬酸裂解酶基因生物学功能研究刘 浩天津科技大学食线虫真菌捕食器官形成的基因组研究季星来云南大学抗菌环肽类抗生素ilamycins的生物合成研究马俊英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调节铜绿假单胞菌毒力因子表达的关键节点基因rrhS的发现及作用分子机理研究蓝乐夫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hetZ基因调控丝状固氮蓝细菌细胞分化的机理徐旭东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类芽孢杆菌固氮基因簇在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中的表达和调控研究陈三凤中国农业大学根瘤菌NGR234的III型效应因子NopL和NopM的功能性分析Christian 中山大学Staehelin微孢子虫类枯草杆菌蛋白酶的功能研究周泽扬重庆师范大学表达IBDV 主要保护性抗原的重组杆状病毒构建及其作为疫苗的免疫效果研究平文祥黑龙江大学剪切敏感型霉菌的理性选育和形态塑造及其在发酵中的应用周祥山华东理工大学常见致病军团菌O抗原基因簇分子进化机制的研究曹勃阳南开大学细菌表面多糖抗原合成基因功能的系统研究刘 斌南开大学高效合成NISIN乳酸乳球菌的简化基因组构建及其优化乔建军天津大学一种新的细菌间基因水平转移途径? ——枯草芽孢杆菌细胞间遗传重组过程的陈向东武汉大学基本特性研究及机理揭示梭菌产丁醇途径重构与调试蒋 宇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微生物活体操纵与可控装配新方法的构建及其应用杨 光华中科技大学基于BIPES的微生物群落分析新方法研究周宏伟南方医科大学改造基因组以提高微生物生长速度的研究陈国强清华大学木糖异构酶在酿酒酵母中高效转化木糖的适配性分子机制研究鲍晓明山东大学提高由芯片合成的寡核苷酸及其组装而成的基因DNA的保真性洪 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稳定性同位素示踪环境微生物核酸DNA的方法研究贾仲君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构建矩阵式高通量扩散室和培养方法分离培养深海沉积物中小单孢菌群郝玉有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土壤细菌生物氧化Mn(Ⅱ)的分子机制研究李 林华中农业大学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 Gm201基因在共生早期信号转导中的生物学赵 斌华中农业大学功能研究Sphingomonas sp. DC-6降解乙草胺的代谢途径及分子机制研究何 健南京农业大学拮抗木霉菌产生敌敌畏降解酶的诱导途径与作用机制研究陈 捷上海交通大学一株弯曲假单胞菌N1的尼古丁降解机制研究唐鸿志上海交通大学城市湿地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研究苏建强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新疆火焰山热稳定、高活性细菌纤维素酶的基因克隆、定向进化及其李 刚中山大学热稳定机制解析生物电化学系统微生物生物膜形成与转录组研究邢德峰哈尔滨工业大学遗传差异及环境因子对芽孢杆菌反硝化性能与产气模式的影响胡 南南京工业大学海洋酸化对异养浮游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功能的影响研究王健鑫浙江海洋学院藻对砷的生物转化及生化与分子机制研究叶 军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珠江口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耦合过程驱动的脱氮机制及关键环境洪义国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影响因素研究聚3-羟基丁酸酯(PHB)可控生物降解的研究陈 珊东北师范大学含硫废气生物过滤过程中嗜酸性微生物的发育和稳定机制李建军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苏北海岸带盐沼卤代甲烷降解菌的时空分布及其生态环境意义王睿勇南京大学基于生物电化学系统的氨氧化与反硝化偶联脱氮研究李大平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硝酸盐抑制渤海湾海域油藏酸化及其微生物学机理研究:以绥中36-1 史荣久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和埕北油田为例人体及家畜肠道细菌耐药基因谱及耐药基因传播途径和来源的分析朱宝利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水稻基腐病菌毒素zeamine的抗性基因克隆及其功能分析张炼辉华南农业大学第12期138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2012年度资助项目基于基因组学溯源技术对养殖环境携带泛耐药和毒素基因细菌气溶胶柴同杰山东农业大学的传播模式研究肠炎沙门氏菌SEF14菌毛相关功能的挖掘研究朱国强扬州大学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VI型分泌系统分泌蛋白鉴定及功能研究姚玉峰上海交通大学miR-27b/KSRP参与调控上皮细胞对病原微生物的天然免疫反应研究赵 建四川大学结核杆菌脂糖对调节性B细胞的诱导及免疫逃逸机制的研究潘 勤武汉大学胞外蛋白在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中的作用马旅雁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与活性氧相关的结核分枝杆菌异烟肼耐药机制研究米凯霞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CagA 抑制胃上皮细胞自噬及其在慢性胃炎发生中的作用机制研究邹全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Retromer复合物调控稻瘟病菌致病分子机制的研究周 洁福建农林大学扁桃酸及其代谢途径对新生隐球菌减数分裂的效应与分子机制研究潘炜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宿主不同靶器官中新生隐球菌侵袭力差异的影响机制朱红梅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水稻矮缩病毒外壳蛋白P2与水稻IAA10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李 毅北京大学植物Rubisco小亚基在植物病毒侵染中的作用刘玉乐清华大学大麦条纹花叶病毒(BSMV)对玉米致病性差异关键氨基酸的定位及其李大伟中国农业大学分子机制分析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与免疫识别信号RIG-I互作机制研究任玉东东北农业大学伪狂犬病毒编码的miRNA簇在其感染过程中的表达谱及功能研究刘正飞华中农业大学家蚕细小病毒样病毒非结构蛋白NS1的表达调控及靶分子识别胡朝阳江苏大学宿主细胞DEAD-box RNA解旋酶DDX3和DDX5在猪繁殖与呼吸茅 翔南京农业大学综合征病毒感染中的作用机制研究猪札幌病毒受体鉴定研究华修国上海交通大学松毛虫T4病毒衣壳结构及病毒衣壳分子进化胡远扬武汉大学武汉野田村病毒B2蛋白抑制RNAi介导的抗病毒免疫机制的研究周 溪武汉大学负载PrP肽的树突状细胞治疗小鼠朊病毒病过程中T细胞受体库田 婵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变化谱的研究制所杆状病毒N-WASP同源蛋白P78/83的动态调控机制及其意义王 云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兔出血症病毒翻译起始与调控机制研究刘光清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B组柯萨奇病毒衣壳蛋白VP1核定位的生物学意义赵文然哈尔滨医科大学T细胞分化因子CBF-β在HIV-1 Vif形成的E3泛素化连接酶中的作用张文艳吉林大学HIV-1 Tat蛋白促进KSHV vIL-6诱导血管生成和肿瘤形成及其分子机制白志强南京医科大学热休克蛋白抑制剂抑制疱疹病毒相关恶性肿瘤的分子机制孙晓平武汉大学HBx调节CTHRC1表达的分子机制及其在介导肝癌形成中的作用研究邬开朗武汉大学SFTS 布尼亚病毒转录调控元件的鉴定及功能研究王 涛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通过新的EV71抑制剂suramin靶点鉴定探索EV71病毒宿主相互作用艾德铭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NS3蛋白N末端α螺旋结构参与HCV病毒颗粒组装的机制研究钟 劲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风疹病毒宿主细胞受体的研究丛浩龙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人类细小病毒B19基因组中央polyA位点选择性使用的分子调控机制关武祥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突变型朊蛋白致病机理李朝阳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能克服粘膜上皮细胞极性屏障的重组痘苗病毒HIV粘膜疫苗载体的构建鄢慧民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脑组织特异microRNA靶向EV71减毒株的构建及免疫效果评价韩剑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一种新发现的登革病毒顺式作用元件DCS-PK的复制调控作用研究秦鄂德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磷脂爬行酶1抑制HBV复制的分子机制研究杨 静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HPV 16 E6、E7对DNA甲基化和组蛋白甲基化及乙酰化的影响及与多种蒋明军中国医学科学院蛋白酶作用机理的研究肠道病毒71型影响线粒体介导的天然免疫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雷晓波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MOV10蛋白抑制逆转录转座子LINE-1转座的机理研究李晓宇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嗜盐古菌噬菌体SNJ1与宿主J7敌对共进化机理研究梅运军武汉工业学院大肠杆菌原噬菌体e14、rac和CPS-53中毒素-抗毒素系统的功能性研究王晓雪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噬藻体分子遗传多样性及与淡水水华蓝藻的互作研究张奇亚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1388生命科学第24卷鸡毒支原体感染相关miRNAs鉴定及其分子调控机制研究彭秀丽华中农业大学衣原体感染与细胞程序性坏死机制相互作用的研究周晓辉复旦大学鹦鹉热嗜衣原体持续性感染的分子机制研究吴移谋南华大学2植物学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调控杨树剥皮再生过程中次生维管组织模式重建的机理研究贺新强北京大学植物类受体激酶FLS2内吞途径的研究林金星北京林业大学芦荟叶表皮结构和组分对紫外线辐射胁迫的响应李景原河南师范大学REP1基因调控水稻内稃细胞分裂分化分子调控网络的研究袁 政上海交通大学甘遂、泽漆乳汁管的发育及不同发育时期乳汁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蔡 霞西北大学植物分泌体的蛋白质组与功能姜里文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研究院高直链淀粉水稻胚乳中空状和细长状淀粉粒的发育和结构特性韦存虚扬州大学木兰目花器官形态多样性与演化徐凤霞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拟南芥REN2在花粉管极性生长过程中的功能研究傅 缨中国农业大学拟南芥珠被发育的信号网络与调控机理苟小平兰州大学调控不同生态型拟南芥离体芽再生能力差异关键基因的分离及分子机理研究李兴国山东农业大学水稻光敏色素相互作用因子OsPIFs在调控光形态建成中的作用谢先芝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谷物胚乳淀粉体的发育及其与品质形成的关系顾蕴洁扬州大学SNARE蛋白复合体在花粉管顶端生长中的构成与作用李 岩中国农业大学伞形科芹亚科真芹类植物果实结构及系统学研究刘 玫哈尔滨师范大学广义报春苣苔属(苦苣苔科)系统学研究李家美河南农业大学中国榕属无花果亚属(Ficus subg. Ficus)的分类学研究李宏庆华东师范大学世界蓼属分叉蓼组(蓼科)植物的系统学研究侯元同曲阜师范大学中国葱属的分子系统学与细胞地理学研究何兴金四川大学小麦族偃麦草属的系统地位及其物种分类研究周永红四川农业大学广义假鹰爪属(番荔枝科)分类修订侯学良厦门大学爵床科马蓝属的分类修订邓云飞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亚洲红豆属(豆科)分类学修订李世晋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中国天南星属(天南星科)植物的分类修订胡光万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香茶菜属的分类修订彭 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山茶属茶组植物的分类修订暨茶树原产地的实质性考证杨世雄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菊科紫菀属的分类学研究高天刚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基于多学科证据探讨樟科油果樟属的系统学问题杨 永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以系统学为基础的蔷薇科DNA条形码研究周世良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世界槐属(豆科)的分类修订朱相云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碎米蕨类(cheilanthoid ferns)的系统学研究张钢民北京林业大学中国红藻门红毛菜属(Bangia)系统分类学研究沈宗根常熟理工学院中国淡水异极藻科( Gomphonemaceae)植物的分类学研究范亚文哈尔滨师范大学东亚棉藓科植物分子系统及多样性研究王幼芳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杉藻目红藻的分类、多样性及分子系统学研究王宏伟辽宁师范大学丛藓目、紫萼藓目植物抗旱特征与分子进化的研究沙 伟齐齐哈尔大学中国海洋红藻门松节藻科的分类学及其系统修订丁兰平汕头大学若尔盖湿地及其附近水域的硅藻分类生态研究王全喜上海师范大学叉蕨属(叉蕨科)的范畴及中国叉蕨属的分类学修订董仕勇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淡水刚毛藻科的分类及系统学研究胡征宇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日间断分布植物双花木属的种内分化与分子谱系地理研究谢国文广州大学寻求水生植物多样性格局的形成机制—以西北干旱区水生植物为例李中强湖北大学点地梅属(报春花科)的系统学与生物地理学郝 刚华南农业大学中国水生植物广布种的比较分子谱系地理学研究徐新伟武汉大学泛热带植物区系的生物地理起源与演化——以豆科羊蹄甲属为例涂铁要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孑遗植物-莲科的残遗中心及迁移路线研究薛建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基因工程疫苗

基因工程疫苗

基因工程疫苗发布时间:2012-03-09 |基因工程疫苗是用基因工程方法或分子克隆技术,分离出病原的保护性抗原基因,将其转入原核或真核系统使表达出该病原的保护性抗原,制成疫苗,或者将病原的毒力相关基因删除掉,使成为不带毒力相关基因的基因缺失苗。

戊肝疫苗研制基因工程疫苗是用基因工程方法或分子克隆技术,分离出病原的保护性抗原基因,将其转入原核或真核系统使表达出该病原的保护性抗原,制成疫苗,或者将病原的毒力相关基因删除掉,使成为不带毒力相关基因的基因缺失苗。

包括多肽或亚单位疫苗、颗粒载体疫苗、病毒活载体疫苗、细菌活载体疫苗、基因重配疫苗以及基因缺失疫苗如乙肝疫苗等。

2012年1月11日——一个原本并不特殊的日子,却因一份捷报而注定要被载入史册。

科技部在这一天宣布:由厦门大学和养生堂万泰公司联合研制的“重组戊型肝炎疫苗(大肠埃希菌)”已获得国家一类新药证书和生产文号,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用于预防戊型肝炎的疫苗。

这是50年来,人类在经受了10余次万人以上的戊肝重大疫情后等来的一份捷报。

14年“磨”出世界第一戊肝疫苗的成功研发,标志着我国在生物制药原始创新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它的面世让中国在基因工程病毒疫苗的原始创新上实现了零的突破。

11.3万人、30余万针次的研究显示,该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保护性。

2月28日,疫苗研发团队的核心成员——厦门大学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夏宁邵教授,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重组戊肝疫苗是迄今唯一使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研制的病毒疫苗。

它的成功研制扭转了国际医药界中‘原核系统不能用于病毒疫苗研制’的传统认识。

”“传统的疫苗研制方法主要有两种途径。

一种是将病毒放在细胞内进行大量培养、灭活,再辅以佐剂,用这种方法制成的疫苗叫灭活疫苗;第二种是将病原体在体外反复传代,去除其致病性,但保留其免疫原性,用这种方法制成的疫苗叫减毒活疫苗。

而我们这次是采用的基因工程技术。

中学生物学2012年目录总索引

中学生物学2012年目录总索引

中学生物学2012年目录总索引作者:来源:《中学生物学》2012年第12期生物学基础知识与参考资料协助扩散两种方式的介绍宋志中(01-3)高中生物学中有关病毒知识的整合陈国(01-4)林德曼定律的拓展杜思如(02-3)对“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一节教材中几个问题的认识刘东奇(02-5)抗体是先进入血浆,还是先进入组织液陈海学(02-6)解读PM2.5 曹中华石海英(03-3)解惑血球计数板杨维国(03-4)有关狂犬病的问题探讨周明龙王霞(04-3)有关“氨基酸脱水缩合”的探讨夏焦兵(04-4)基因工程中限制酶切割的几个问题张玉林(04-5)同期发情与超数排卵的区别及联系胡文斌(04-7)不盲从、勇创新——让生命科学不断进步丁奕然(05-3)化学原理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梁愈(05-4)关于进化实质的分析刘聪付志刚(05-6)且谈对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认知的几个误区周俊(06-3)浅析家蚕的雄性选育段志军易永春(06-5)浅谈细胞分化的“稳定性” 王达夫(07-3)高中生物学中的哲学观点梁愈(08-3)例析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双向箭头邹彤(08-5)再议真核细胞有丝分裂周期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时期苏宏鑫(08-7)葡萄糖的跨膜运输方式娄振港(08-8)“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几个疑点分析肖安庆(09-3)保护内环境,清除体内垃圾沈建平(09-4)有关孟德尔定律的几个基本概念的辨析杜思如(10-3)制作苹果酒的方法介绍翟硕莉(10-5)人教版“基因工程”一章中几个教学问题的认识顾锋杰(11-3)谈谈光质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蔡辉儒(11-4)从遗传学材料的变更管窥遗传学的发展史易永春(12-3)生物学教学研究与实践细雨湿衣却不见闲花落地细无声——谈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几个细节问题马建兴(01-6)优化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效率——对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反思孔勇(01-9)例析高中生物课堂自主学习伯海英吕国裕(01-11)农村生物教学与生活经验相结合优势的探索谢罗生(01-14)浅谈新课标下如何构建高效生物实验课封其毅(01-16)新课改中有效运用“讲授—演示”教学策略吴燕华(01-18)注重教学语言的研究提高课堂交流的有效性孙晓艳(01-20)人教版与北师大版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作业系统的比较分析黄徐丰(01-23)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黄绍玲(01-25)例谈新课程背景下HPS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徐建(01-27)高中生物“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研究钱益锋(01-29)“生活化”的初中生物教学焦太和(01-32)谈以教学案为载体的初中生物教学张永金(01-33)生物课堂中实施兴趣教学的策略于海芹(01-36)“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教学设计王科慧(01-38)从整体角度把握——谈谈“稳态与环境”模块核心概念的建立季培松张刚刘晓伟(01-41)高中生物教学中健康教育模式研究的案例分析戴桂花(01-42)浅谈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有效性——“种子植物”一节课的教学探讨陈然(01-45)畅谈生活体验活达三维目标——“绿色植物是食物之源”的教学设计袁艳华(01-47)对初中生物概念教学的思考朱晓燕(02-7)论生物教师“教学反思”习惯的培养朱大新鲁华(02-10)对优化中学生物学教学的探讨开·阿里腾(02-12)重主体设问题提效率——基于学生主体的问题设计例谈杨秀梅(02-12)准确把握学情提高生物课堂教学实效的实践与思考翟风华(02-16)孟德尔遗传实验的教学难点分析李能国(02-19)浅析生物教学中的知识拓展宋美丽(02-21)合作性学习在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中的应用钱洋(02-23)提高农村高中生物实验开出率的几点尝试张伟(02-25)因地制宜拓展农村中学生物实验刘彤军(02-26)先行组织者策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张年逢(02-28)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说课稿羊垂功(02-31)“小纸片、大用处”——自制教具进行“单克隆抗体”的教学实践杜永娟樵福奎(33)改革生物课堂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王莉(02-34)让探究性学习成为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课堂实录与教学反思梅金生(02-36)152010教学模式在“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课中的应用陈燕萍(02-38)例谈自制直观教具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刘训开(02-40)中学生物课堂教学逻辑体系构建的策略曾剑波(03-6)开展探究活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生物的兴趣张英(03-8)教师无为造就学生有为赵晓娣(03-10)教师如何引导高考生物有效复习洪东涯(03-12)生物课堂中面向全体学生教学之“四关键”宋玉蓉(03-15)自制简易小模型突破学习重难点赵林娥(03-17)浅议生物学教学中的概念图教学郝惠(03-19)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陆嘉琴(03-21)给片好土壤,让好种子长成好苗子——一个初中生物教师看课改钮玉秀(03-23)动起来,生物课堂更精彩——初中生物“精卵结合孕育新的生命”教学案例曾秋丽(03-25)“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一节的教学设计张万明(03-27)在实验探究活动中构建生物科学概念——“探寻绿叶中的奥秘”探究实验课的教学设计肖巧玲(03-30)“植物根的生长”的教学设计何振中(03-3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学设计虚拟实验在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金鑫(04-8)浅谈初中生物课的导入焦太和(04-11)我让学生做“错误”实验徐金鹏(04-13)谈运用计算机技术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沈红梅(04-14)导学案模式在生物实验教学中的运用蔡斌(04-15)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浅议初中探究性学习的实施徐建华(04-17)生物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研究胡丽芬(04-19)教学因预设而精彩,课堂因生成而绮丽——浅谈生物教学中的预设和生成邵建美(04-21)将案例教学引进初中生物学课堂郑俊丽(04-22)职业高中生物教学策略探微仲英杰(04-24)“四步”管理,提升初中生物教学效率孙小木程明(04-26)“减数分裂”的教学设计真义勇(04-28)给生物学课堂注入生命活力严锦石(04-30)杜威作业观及其对生物学教学的启示霍文静解凯彬(05-7)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隐喻范锴(05-10)彩卡在高中生物建模教学中的研究与反思用模型建构的方法突破有丝分裂的难点知识陈秋来(05-14)例说文史材料在初中生物学课堂中的妙用陈卫华(05-16)HPS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胡有红(05-18)例谈如何将科学史融入生物课堂教学陈晓颖(05-20)浅谈生物学中的点、线、面、体思维郭士安(05-23)生物概念教学要注重前概念以及概念的外延刘东奇(05-25)让“体验”成为建构生物概念的重要抓手谢鹏(05-26)概念为本的显微镜教学改进靳飞孙健(05-29)从“几种育种方式的比较”中看导学案的妙用黄堡鑫(05-30)优化教学策略打造理想课堂周红如(05-33)情景剧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实施的案例与反思吴小丽(05-34)基于生物科学史的课堂探究学习——谈“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的教学设计黄巍(05-36)对“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区别”概念生成的教学尝试冉启国王寒(05-38)类比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郑赛彬高育蒙陈秉初(05-40)设疑、释疑、质疑——初中生物课堂初探陈玉华(05-43)“菜单式教研视导”在生物教研工作中的探索与实践吴海燕(06-6)高考生物首轮复习策略初探——查漏、补缺林海雅(06-8)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手指模型及各模型的比较玛依拉木拉提(06-10)重视生物课堂过程教学培养学生探索思维能力左延柏赵玉柱(06-11)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探析孟飞龙曹睿李四海陈明林(06-13)“五步探引教学模式”初探及课例分析卢燕(06-15)“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一节的教学设计洪永清(06-17)课堂引入故事教学融入生趣——浅论生物课堂中的故事化教学石娟(06-20)生物教学中的知识拓展浅析刘浩(06-22)科学教学中景观图应用探究朱婉萍(06-25)反思“同课异构” 促进教师自我发展刘光强(06-28)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高中生物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钱雪梅(06-30)“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中几个难点的思考分析丁傅(06-32)“错误”——一种重要的生物教育资源马建兴(07-5)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品质的培养丁征(07-7)浅析优化教学过程需要整合的教学要素章青(07-10)基于“生命化教育”的生物课堂实践与思考李伟(07-12)学生自主讲评试卷课堂模式初探任益(07-13)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生物学实验教学唐东辉(07-15)减数分裂教学中应用自主绘图的实践与思考李欧(07-17)巧用变式有效复习封其毅(07-19)直接推理在生物学上的应用刘林军(07-21)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常见误区周柬明(07-23)基于“问题解决”模式的高中生物学说题教学尝试李相国(07-25)落实细节夯实基础——浅谈一轮复习的计划与举措宋建玲(07-28)浅析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媒体决策史红勤(07-30)践行“三单·六环节”导学模式打造“自主·合作·探究”活力课堂袁锦明(07-31)在合作中加快认知——“生物的分类”教学案例谈燕芬(07-35)“物质跨膜运输实例”教学设计杨军(07-37)“体验式教学”在生物课堂中的实践与思考——以“能量的释放和利用”一课为例黄裕花(07-39)验证性虚拟实验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作用姚海霞(08-9)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评价指南李能国(08-11)教学中“失败”精彩演绎的策略与条件刘义友(08-13)挖掘教材内容,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梅金生(08-15)探究实验有效性的“六先六后”——以“土壤中有什么(一)”为例蔡呈腾(08-17)以问题为中心进行生物教学章德兵(08-19)“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教学设计吴光华(08-21)“勾画问题解决路线”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王庆东李世雷(08-23)利用“学—议—展—评”,构建高效复习课堂——以“伴性遗传”一节为例宋杨(08-25)巧妙设置合理运用——“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中的教学情境创设丁志锋(08-27)“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一节的教学反思刘春玲(08-29)紧扣教学目标,准确把握课堂教学任小文(09-6)新课程期待老腔出新调——对高中生物评课的几点建议俞慧(09-8)超越教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节的师生对话洪长根(09-10)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点滴康五祥(09-12)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李其安(09-13)生物课外作业特点的探索崔忠诚(09-15)实施高效生物课堂的研究——以“减数分裂”的教学为例刘建新(09-16)生物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初探黄新(09-18)浅谈初中生物学中的概念教学李智苹(09-19)充分进行“信息”转换——让生物课堂变得“活”、“动”、“趣”、“美”起来倪素美(09-21)对验证性实验进行探究化教学的策略张海宁(09-23)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课本中“细胞液”概念学习初探张龙龙樊攀(09-25)浅析同课异构对生物学开放性教学的助推作用——以人教版必修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为例程丽丽(09-26)生物学问题分析模型构建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初探蔡书学张艳(09-28)让生物学教学更贴近生活黄胜秀(09-31)高中生物“定向—建模—生成”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诠释姜永均(09-32)“生长素的发现”一节中两个问题的处理贾薇薇(09-35)浅议如何将友善用脑贯穿于初中生物课堂李芳(09-37)对当前生物学科教育的沉思吴举宏(10-7)关于凸显初中生物学重要概念传递教学的思考研究陈丽梅(10-10)关于课程资源校本化的几点做法范晓萍(10-12)对高中生物合作学习课堂教学中常见“跑偏”现象的冷思考张海其(10-13)浅议生物课程差异教学与面向全体学生的实施张英(10-16)网络环境下“制定计划和表达交流”能力培养的研究刘建新(10-18)一堂失败的复习课后的改进与反思赵胜昔(10-20)行进在问题中的有效课堂——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提问的艺术裴志刚(10-22)农村学校教研工作调查及策略探讨徐永强徐燏(10-24)“概念同化”在高中生物学习中的应用李雯莺(10-26)例谈“展示—释疑—探究”教学模式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张伟(10-29)饮食与营养的教学设计赵捷(10-31)“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及其反思王桂玲(10-33)摭谈生物课堂教学管理方式的变革——以“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一课为例张树虎(10-35)任务驱动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中的运用解玉嘉(11-6)结合生活实例,提高生物课堂的有效性刘玉兰(11-8)例谈“活动单”和传统“学案”的区别马晶晶(11-10)教学方法多元化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吕翠香(11-12)高中生物习题课教学模式初探——“探究互动”夏正艳(11-14)高中生物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臧蓉(11-16)简述“染色体变异”一节教学的课前准备冷巨丰(11-18)探索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的实验教学禹双根(11-20)通过多元教学方式的干预促使生物课堂实效的提升——记“地面上的植物”的教学黄娟(11-22)联系生活实际,调整生物学教学内容——“自制一瓶醇香的葡萄酒”活动更适合初中生开展王燕红(11-24)让每一节课都精彩——例谈实现探究性教学的实效性贾广磊(11-25)巧妙设计实验课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陆新华(11-28)激发问题意识引领思维发展——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调查分析与对策高学林(11-29)让教师在“评课”中成长朱俊(11-32)中学生物思维课堂的实践与思考李伟(11-33)“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刘浩(11-35)谈教师在构建生物和谐课堂中的主导作用曾红艳(11-37)生物教学中的小组合作与效能黄亚黎(11-40)方法多变优化教学——“人体的呼吸”探究性教学的方法突破陈小丘(11-42)外国科学教师UNOS个案研究的概述及启示李银蝶陈志伟(12-5)发挥生物学史的德育功能塑造学生高尚的科学精神钮明华(12-8)利用图形提高生物复习课的课堂效率练瑞萍(12-10)例谈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数据资料的处理与运用徐业华(12-12)多媒体演示与传统演示在教学中的整合和恰当应用倪霞(12-14)硬币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妙用庞四喜(12-16)“围绕教学目标有效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主题教研活动的策划与启示许琼(12-18)课堂教学设计中需要关注几个问题周茜(12-21)浅析“细胞的能量‘通货’——ATP”的几种导入方法龚伊娜(12-23)应用游戏进行“基因的表达”的教学施渭明(12-25)浅谈“思想实验”与生物教学的结合陈秀全吴光华(12-26)“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的问题教学设计与实践车亚莉(12-28)生物教学“一站到底”——一种基于知识PK的游戏教学模式张年逢(12-30)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理想课堂探讨杜翠华(12-32)例谈利用生物教具突破“人体和外界气体交换”课堂难点何妍(12-34)生物学实验技术与科技活动开展生物学调查活动的尝试与反思——以“调查西樵山的植物种类”为例黄德庆(01-49)“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的改进林荔肖义军詹晓梅(01-51)双缩脲试剂能用于尿液中蛋白质的检测吗?王小明(01-52)探究蚂蚁的通讯方式李晓辉(01-53)对初中生饮食健康状况调查及对教育的启示——以大连市为例吴志华李美茹(02-42)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和教学环境马国军(02-46)高中生物实验中洋葱的“一材多用” 肖燕云(02-47)杏仁对昆虫毒性的实验郝静(02-49)“胆汁对脂肪的乳化作用”实验的改进贺本香(02-50)“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一课中几个实验的改进刘迎侠(02-51)对一种铁树害虫的观察与探究罗益群唐锦(03-37)也谈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几个实验材料和实验试剂的改进张恒泽(03-39)探究“扦插材料的处理”的课后体会王芳(03-41)演示实验“发酵现象”的改进及拓展应用尹明顺(03-42)稻草——田野里的财富杨砚书(03-44)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实验改进唐卫东(04-32)算算你的“水足迹”——节约用水暑期作业设计赵开勇(04-34)探究两种无机盐对青萍生长繁殖的影响汪花菊(04-37)巧用数码相机获取显微照片王立亭翟洪生(04-39)细胞大小和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改进田永贤张和平邓必建(04-40)对“渗透作用”实验的几点改进蒋素梅(05-45)酵母细胞固定化实验的深度解析曹丽(05-47)探究实验“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的改进樊冠祥(05-49)初中生物科技实践活动的开展——以“漓江鱼的生存现状及捕捞情况综合调查”活动为例吴学健(06-35)果酒酿制的替代实验——米酒的酿制张艳娟(06-37)蛋白质合成动态模型制作实例黄萍(06-39)利用当地生物资源“发菜”开展教学实践活动设计张磊(06-40)“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一些实验步骤的改进左开俊(06-42)三版高中生物学教材中有丝分裂实验的比较及方案优化的探讨刘怡(07-42)“池塘水生态问题调查及治理”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朱一峰(07-44)渗透实验的家庭化改进蒋群玉(07-46)一花三弄又见花开——浅谈鲜花模型制作的三种尝试林雯(07-47)谈“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注意事项陆忠华(08-31)“物质跨膜运输实例”的实验教学反思陈凯(08-32)气孔开闭机理的实验探究陈洁周亮张文华(09-39)一道选择题引出的系列主动探究罗孝勇(09-40)“睫状肌调节晶状体”简易模型孟庆平(09-42)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实验的再设计尚方(09-43)紫茎泽兰浸出液对几种农作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汪花菊(10-37)库尔勒香梨树腐烂病生物防治方法的探究武策李昂雷雨吴娜王菁高永强耿涛(10-38)水螅运动方式及捕食行为动画制作探究左素萍王重力粟敏从丁志柳(10-41)运用生活中的简易材料制作“基因的表达”教具周玲(10-42)用简单的实验验证人眼的神奇功能迟福江(10-44)使用传感器探究环境因素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李宝霞(10-45)关于“使用血球计数板对酵母菌进行计数”的问题探讨丁傅(11-44)高中生物实验的几处改进和分析施亚筠(11-46)“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改进毛文艳李岩史慧玲(11-48)利用实验促进中学生对细胞知识内容的学习杨青青(12-36)适于中学的简易种植灵芝的方法赵鑫(12-38)生物学教学评价与考查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另类”试题王松(01-54)2011年浙江省高考生物试题评析叶建伟(02-52)2011年高考有关“遗传定律的例外性”试题浅析崔绪昌(02-54)一道值得商榷的高中生物奥赛题——对2008年浙江省一道高中生物竞赛试题的分析周兴生(02-57)活用课本素材,有效备考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左立波(02-58)例析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图形分析题李成云(03-47)对照性实验的常见类型彭月生(03-49)例析生物科技模块中流程图题考查特点尹利军(03-51)英国普通教育证书AS水平考试试题——第二单元基因和基因工程欣向红(03-53)“细胞分裂”考点扫描高一明朱沈芳(04-41)详析高考遗传图谱模式——以近5年高考试题为例邓过房(04-44)简析一道同位素标记法测细胞周期的竞赛题罗招军(04-48)一道生物探究性试题的解析幸奠权(04-50)2012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试卷——生物(04-51)高三生物二轮复习需要做好“五道题” 张玉明(05-50)高中生物实验设计题常见错误剖析及应对策略王科慧(05-53)画画就明白——图解法在解题中的作用郑大江(05-55)图表信息转换,提高学生解题能力戴雅萍(06-43)聚焦高中生物学习中的“^”型曲线模型的知识李进京(06-45)巧用一个实验装置完成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关问题的测定或探究邓志华(06-49)“首尾法”分析细胞分裂中的DNA标记问题樵福奎(06-50)两类细胞分裂图形中同源染色体的判断蔡利鹏(06-52)生物学高考初、高中衔接的知识点和学习目标例析吴庆华(07-49)对三个竞赛(遗传)题答案的不同看法朱敏生(07-51)借助曲线分析生长素的两重性谭家学(07-53)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生物(07-55)2012年江苏生物高考试题浅析章彤顾舒荣(08-33)贴近生活紧扣热点,体现课标核心导向——福州生物学业考试命题回遡刘国秀(08-35)江苏学业水平测试生物试卷分析及复习建议陈海波(08-37)谈能力立意取向下的生物开放性试题的命题策略夏帮青(08-40)巧用配子基因频率求解遗传概率王晨(08-42)对一道易陷入思维误区的选择题的分析薛文超王彬(08-43)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部分(08-44)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生物(08-46)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部分(08-49)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部分(08-51)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部分(08-53)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部分(08-55)例谈高考生物实验中逻辑思维方法的应用王智杰(09-44)提高学生解题、审题的能力的几种方法谢桂喜谢亦驰(09-47)建构生物模型,打造高效课堂宁旭(09-50)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生物(09-53)2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题的“排列组合”通解法宋玉蓉(10-47)利用图形优化解题过程李勤(10-49)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中常见的实验题题型与教学启示周荷静(11-49)“三步”巧数食物链——“找岔路相加法”徐建芸(11-51)解读与酶有关的曲线模型毛丹(11-52)审题抓细节“陷阱”轻松越蒋继荣(12-39)测量植物光合速率的几种方法章德兵(12-41)教会学生辨析遗传概率计算的几个易混问题祁全新(12-43)正反交结果相同就一定是常染色体遗传吗路毅(12-44)探究性实验的三种预期结果王忠文(12-46)生物课程标准和新教材高中生物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研究吕增印(01-56)新课程下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初探魏小成(01-58)中美高中生物教材中“与生物学相关的学科”的比较赵璐李高峰(01-60)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生物教师的专业成长丁燕平(01-63)漫谈英国生物课堂中的情境教学王元军(02-60)融入生物科学现代进展实施初中生物学STS教育卢芹(02-62)中学生物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莫雪斌李坊贞许愿康陈小珺(03-56)“形散而神不散”——谈人教版课程标准高中实验教科书《生物》的逻辑关系张曙辉(03-59)在高中生物新课程中落实“生活化教学”的矛盾与困惑张明(03-61)如何培养学生的生物实验动作技能陈维(04-55)高中生物实施科学方法教育主要策略探析张树虎(04-58)S-P表分析方法应用于高中生物学教学质量评价王宇陈秉初周阳(04-60)简析香港《新编生物学》教材中的实验特点顾文君郑晓蕙(04-63)结构性工作单在生物学探究实验教学评价中的应用李伟平曹志江(05-57)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结构分析李能国(05-59)准确理解“假说—演绎法”的本质吴君民(05-61)基于交互式白板的生物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高雁(05-63)“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教学实施情况调查及教学建议包春莹(06-53)生物实践教育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尝试——以“开心农场”为例秦玉莲钱敏艳(06-55)围绕核心概念开展中学生物教育付雷(06-57)高中生物学生实验评价量表设计与运用初探李步振(06-61)论职前教师教育中探究教学能力的培养张梦雅周阳(07-60)基于核心概念建构的生物学新课程教学胡玉华(07-62)新加坡O-level高中生物学教材课后练习特色分析梁海荣李琳郑晓蕙(08-57)。

基因工程实验报告(终)华南理工大学

基因工程实验报告(终)华南理工大学

分子生物学实验报告(2011 -2012 学年第一学期)实验内容:基因工程综合实验实验时间:2012.10.28-2012.11.2 提交日期:2012 年11 月 5 日实验目的大肠杆菌表达包涵体蛋白的基因工程实验以一个目的基因片段的获得,表达和纯化和活性分析为主线,抓住蛋白和核酸两大主题,建立一个综合型和研究性的大实验教学体系,重视各项技术的衔接。

综合性实验旨在启迪严谨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对实验方法和实验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

具体到每个实验的实验目的如下:1.掌握SDS碱裂解法小量制备质粒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高速离心机、微量移液器等常规仪器的正确使用。

3. 掌握分光光度法估算样品中DNA的浓度和纯度。

4. 熟悉紫外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5.学习掌握DNA的琼脂糖凝胶电泳的原理和方法及其运用。

6.掌握用CTAB法小量制备大肠杆菌基因组DNA7.了解基因组DNA的其它提取方法8.了解酶切原理。

9.掌握酶切体系的建立原则。

10. 熟悉基因工程所用限制性内切酶的特点。

11.学习掌握外源DNA与质粒载体的重组连接技术12.掌握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的方法及技术。

13.熟练掌握用重组DNA转化感受态细胞的技术,为基因克隆打好基础14.学习掌握PCR技术的原理及基本操作15.学习考马斯亮蓝(Coomassie Brilliant Blue)法测定蛋白质浓度的原理和方法。

16.掌握蛋白质的SDS-PAGE电泳原理和操作技术及应用。

实验流程具体每日实验流程1、 10月28日,利用双酶切,DNA 琼脂糖凝胶电泳,胶回收,双酶切目的基因和载体连接过夜。

2、10月29日下午,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与转化,涂平板和培养,先正放置半小时,再倒置培养过夜。

3、10月30日下午,挑阳性(含抗性基因)菌落,菌落PCR ,转板和液体培养菌体。

4、10月31日上午,转接培养,诱导表达,晚上,离心菌体,去上清,冰箱放置保存。

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
目的基因表达载体提纯 显微注射 受精卵 取卵(受精卵) 新性状动物
3、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 ①原核生物特点:繁殖快、单细胞、遗传 物质少 ②方法:
用Ca2+处理细胞 感受态细胞 表 达载体与感受态细胞混合 感受态 细胞吸收DNA分子
四、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检查是否成功
(一)、检测 1、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上是否插入 了目的基因 (关键步骤)
• 1.主要来源: 主要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 • ⒉种类与命名: • ⒊作用特点: 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 酸序列,并且使每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 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 • 4.限制酶识别序列 大多数限制酶的识别序列由6个核苷酸组成 少数的识别序列由4、5或8个核苷酸组成 • 5.作用结果: 产生黏性末端或平末端
b、退火(复性55℃-65℃):系统温度降低,引 双链 物与DNA模板结合,形成局部________。 c、延伸(70℃-75℃):在Taq酶的作用下, DNA链 合成与模板互补的_______原料 点 条件
解旋 方式
PCR技术 DNA复制 碱基互补配对 四种脱氧核苷酸 模板、能量、酶
Go back
• 限制酶的识别序列: 能被限制性内切酶特 异性识别的切割部位 都具有回文序列: 在切割部位,一条链 正向读的碱基顺序与 另一条链反向读的顺 序完全一致。
Go back
EcoRⅠ
黏性末端
黏性末端
Go back
黏性末端
EcoRⅠ
黏性末端
重复演示
Go back
• 什么叫黏性末端? 被限制酶切开的DNA两条单链的切口, 带有几个伸出的核苷酸,它们之间正好互 补配对,这样的切口叫黏性末端。
双链cDNA片段基 聚合酶链式反应 ① 概念:PCR全称为_______________,是一项 因

基因工程的应用的参考文献

基因工程的应用的参考文献

基因工程的应用的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 张三,李四,王五. 基因工程在农业中的应用研究[J]. 农业科学技术学报, 2020, 12(3): 45-52.2. 赵六,钱七. 基因工程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及挑战[J]. 医学进展, 2019, 10(4): 78-85.3. 王八,刘九. 基因工程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前景[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8, 15(2): 32-39.4. 郑十,周十一. 基因工程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工业技术, 2017, 8(1): 56-63.5. 杨十二,吴十三. 基因工程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及风险评估[J]. 食品科学与技术, 2016, 11(2): 23-30.6. 陈十四,张十五. 基因工程技术在能源领域的应用及展望[J]. 能源科学与技术, 2015, 14(4): 67-74.7. 王十六,李十七. 基因工程在生物制药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J]. 生物制药学报, 2014, 13(3): 89-96.8. 刘十八,张十九. 基因工程技术在生态修复中的应用研究[J]. 生态环境学报, 2013, 12(2): 43-50.9. 赵二十,钱二十一. 基因工程在动物育种中的应用及优势分析[J]. 动物科学与技术, 2012, 11(1): 34-41.10. 李二十二,王二十三. 基因工程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及展望[J]. 水产科学与技术, 2011, 10(4): 76-83.文章标题:基因工程的应用文章内容: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基因工程逐渐成为各个领域的研究热点。

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不仅为农业、医学、环境保护、工业生产、食品安全、能源等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变革,还在生物制药、生态修复、动物育种、水产养殖等方面展现出广阔的前景。

农业领域是基因工程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方向。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耐逆性、品质等特性得到了显著提升,为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基因技术在动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摘要:转基因技术在动物育种上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转基因技术在动物品种改良种的应用。

阐述了转基因技术在动物的繁殖速度、品质改善、抗病能力等方面上的应用,对转基因技术在动物品种改良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说明,展示了转基因技术在动物品种改良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转基因技术动物育种品种改良
前言
转基因技术就是将外源基因转移到动物受精卵内组成一个新的融合基因,使其在动物体内融合和表达,产生具有新的遗传特性的动物。

转基因技术完全可以按照人类的主观愿望设计目的基因及其表达产物,通过定向精心培育,使物种符合人类经济目的的变异,能加快其积累和保存的步伐。

在畜牧业生产上,主要是用于遗传改良,加速动物育种,研究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机理。

当出现符合我们预想结果的转基因动物时,再利用优良动物品种的体细胞作核供体克隆动物,用于大量生产转基因动物。

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很快地在实验室创造出新物种。

在动物杂种优势利用方面,可增强选育的种畜性状稳定,提高育种效率,大大缩短育种年限,加速动物育种的进程。

另外,对于家畜可以做基因工程改造,将结合特异抗原抗体基因转入动物体内,制造出对细菌、病毒及寄生虫等疾病具有遗传免疫特性的转基因抗性动物。

一.转基因动物技术的概念
转基因动物技术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

从这项技术诞生的那天起,它就在改良畜禽生产性状、提高畜禽抗病力以及利用转基因畜禽生产非常规畜牧产品(如人药用蛋白和工业用酶)等方面显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它是将外源基因或体外重组的基因转移到动物的受精卵内,使其在随后发育的动物体内得到整合和表达,以产生具有新的遗传特征或性状的动物个体的过程,或者是将外源基因在特定调控元件作用下在某些宿主组织中进行独立的复制,并在一定的时间内表达外源蛋白的过程。

二.转基因动物技术的一般方法
使动物能够组织特异性地表达外源蛋白质,需要人为地将编码这种蛋白质的基因转移到动物的胚胎中,使目的基因能够整合到动物染色体上,进而得到表达。

制作转基因动物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举例实验室常用的方法)
1. 显微注射法
显微注射法是用微吸管在显微操作仪下将一定量的外源基因直接注入到合子的原核中,将合子培养移植给受体动物。

1980年Gordon首先建立了前核显微注射的转基因方法。

随后利用该方法,转基因兔、猪、绵羊、鱼、牛和山羊也都相继获得成功,该方法的优点是基因导入可靠,缺点是成功率低。

2. 精子载体法
精子载体法是用精子作为基因转移的载体生产转基因动物。

该方法简单,但其整合率低,已采用脂质体包埋法对其进行了改进。

其改进方法是将外源DNA 在与精子共同孵育之前用脂质体包埋,脂质体与DNA相互作用形成脂质体-DNA 复合体。

这种复合体借静电作用吸附于精子表面,与细胞膜融合,将外源基因导入细胞并获得表达。

1989年,Lavitrano等人详尽报道了精子结合、吸收DNA、生产转基因小鼠的研究。

3. 基因打靶技术
此方法是将细胞基因组的某一序列克隆并加以改造后重新导入细胞中,这一序列就可以与基因组内的同源序列发生重组,从而将改造后的基因转移到基因组内,实现基因的定位突变。

1988年Mansour首次采用该技术使转移基因在体内的定点整合成为现实,产生了敲除特定基因的转基因小鼠.此方法的优点在于消除了盲目性和偶然性,并且整合位点精确、表达水平高。

其缺点是产生的串联重复序列不稳定,能自发进行二次同源重组。

4. 扎刺法
扎刺法是先将胚胎放在含有目的基因的培养液里,然后用细针扎到细胞或细胞核里,针快速拔出,此时外源基因就进入细胞核,细胞膜结构的流动性随之而
关闭,胚胎内进入的溶液很少,这种方法比显微注射快,对胚胎损害小,但转基因频率低。

三.转基因动物技术在动物育种中的应用
1.通过转基因技术改良重要经济性状
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培育出生长快、产量高、回报率好的优良品种。

例如,Harnmer等(1985)首先利用转基因操作技术获得了转基因猪。

2.通过转基因可实现抗病育种
例如,外源Mx-基因在猪体内的表达,可增强猪抗流感病毒的能力。

导入乳铁蛋白基因的转基因奶牛,具有很强的乳房炎抗病力。

3.通过转基因还可改进动物产品的质量
例如,β-乳球蛋白在奶牛和奶山羊中的表达,可改变乳蛋白的构成,从而提高奶的质量和价值。

再如,一种调控蛋白结构基因的导入,可以改变羊或蚕支持蛋白的合成,进而改变羊毛或丝的成分,提高其质量。

4.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使奶牛或奶山羊获得在乳腺中生产对合成药物有重要意义的肽和蛋白质的新功能,即乳腺生物反应器。

其核心内容是通过各种转基因技术,将乳腺组织特异性启动子驱动的外源基因,在动物乳腺组织高效表达,在乳汁中生产目的产品。

目前研制生物反应器的主要目的基因有:人类凝血因子、α抗胰蛋白酶、胰岛素、人体白蛋白、干扰素等等。

5.通过转基因可使动物产生新的代谢途径,从而提高其生产性能
四.转基因技术目前出现的问题及分析
尽管转基因动物研究和应用取得了重大进展,同时也面临着不少的问题和困难。

目前出生的转基因动物定点整合效率低,外源基因表达不稳定,成本昂贵;对家畜染色体上控制众多经济性状的基因位置知道不多,动物的生产性状的基因由多基因控制,难以实现同时对大批基因的转移;控制各种主要性状的基因在宿主表达(受体)组织内特异性表达的调控因子和启动因子尚未完全发现;其食品及产品的安全性问题也引起了世人关注。

2007年,Yang等首次对克隆牛与非克隆
牛的生物化学组分进行了分析,表明两者在生物安全评价指标上没有大的差异。

同年,Laible等在分析了转基因和克隆奶牛的奶样和奶酪的化学成分后得出结论,克隆牛与传统育种获得的牛奶各项指标含量基本一致和类似,转有酪蛋白基因的奶牛初乳与正常奶牛的IgG含量和动态变化趋势类似。

随着转基因技术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转基因技术在动物应用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会逐渐被攻克,技术会更加日趋成熟完善。

转基因动物被更多的人们认可和接受,其应用也将更加广泛。

五.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前景
基因工程技术以其巨大的生命力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并已逐步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随着转基因技术领域的不断拓展,在实验室获得的新突破和技术成果不断地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创造出更多具有优良经济性状的不同种类的转基因动物,使地球的生物圈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转基因技术的出现与发展为研究动物改良、抗病育种方面,探明人类疾病发病机理研究以及建立人类遗传疾病的转基因动物模型,建立动物生物反应器来生产天然活性药物蛋白和基因治疗以及生产人类器官代用品等方面极具有开发潜力,转基因技术的成熟和推广将给人类带来无限光明。

六.对今后转基因动物育种工作的建议
1.进一步加强基础性问题的研究
如在提高基因转移效率和定点整合的方法学方面应予以优先研究;对一些已用于转移的基因,对其发育和组织特异性表达的基因开关和表达物水平控制的机制,应给予充分重视。

2.加强学科间、部门间的合作
转基因动物涉及生物学、医学、畜牧学、兽医学的理论和技术问题,需要多门类、多学科的研究人员通力合作。

另外,此研究也是一个具有高风险、高投人的研究领域,需要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共同参与完成。

3.加强转基因动物的安全性评估
随着功能性基因组研究的开发以及新基因的不断发现和利用,需要积累相应的大量科学数据来为新基因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做出正确评价。

因此,有必
要建立转基因安全性评估中心和相关技术体系,为转基因动物安全性提供科学依据。

尽管转基因技术目前还不完善,还在发展之中,但与传统的育种方法相比,它仍具有许多优点。

相信随着生物技术的进步,它将逐步走向成熟,给动物育种和生产带来重大变革。

参考文献
[1].赵淑娟,庞有志,赵芙蓉. 转基因技术与动物育种研究[]. 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21(3):194-196
[2].朱文进,张美俊,郭传甲. 动物转基因技术的研究领域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 2005,22(4):8-10
[3].王福兆主编. 乳牛学[].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
[4].Pursel V G, Pinkert C A, Miler K F, et al. Genetic engi-neering of livestock [ J ] . Science, 1989,244:1281一1288.
[5].陈宏. 现代生物技术与动物育种[]. 黄牛杂志. 2000,26(4):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