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陆地水生物土壤复习 教案 全国通用解析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地球上的水
考点1 水圈与水循环1.水循环的类型及特点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影响的分析思路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1)从时间角度看,主要是改变水资源的季节分配和年际变化,如修建水库和植树造林。
(2)从空间角度看,主要是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如跨流域调水。
(3)从生态环境角度看,大面积排干沼泽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所以应保护沼泽;过量抽取地下水,会导致地面下沉、海水倒灌;人类对植被的破坏,使降水以地表径流的形式迅速向河道汇集,河流径流变化幅度增大,易造成洪涝灾害。
水土流失:(4)从水资源角度分析,人类过度开发利用(开发速度超过了水资源循环的周期),则会出现水资源枯竭。
人类生产或生活中直接排放的未经处理的污水也会加剧对水资源的破坏。
3.水资源(1)水资源的衡量指标是多年平均径流总量;许多地区水资源短缺多是因为径流量的时空分布不均。
(2)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解决措施(3)我国不同地区缺水原因差异【堂上练习】(2020天津,2,3分)中新天津生态城是在盐碱荒滩上建设起来的一座新城。
下图为四幅能反映生态城发展特色的景观照片。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1.南堤滨海步道公园紧邻永定新河,园内湖泊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是( )A.调节地表径流量B.减少地下径流量(提示:水循环过程:径流、下渗、蒸发)C.减少水的下渗量D.减少地表水蒸发(2018江苏单科)下图为“我国西部某山地北坡垂直带谱示意图”。
据该山地海拔2 500—3 400 m间的一小流域水量平衡实验资料,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60 mm,水量支出中蒸发占28%,下渗占2%,不产生地表径流。
据此回答下题。
2.该小流域内水量支出占比最大的是( )A.地表蒸发B.植物截留和蒸腾C.地下径流D.转化为固态水3.(2017上海,8,2分)水循环由多个环节组成。
下列地理现象中,属于“水汽输送”环节的是( )A.长江东流B.海水倒灌(提示: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海陆间循环)C.台风登陆D.黄河凌汛考点2 陆地水体与水资源1.相互联系的水体(1)水体存在三种类型: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三讲 陆地水与水循环、生物和土壤课件
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
[考点一线串] 河流因其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等条件存在差异,其补
给类型和特点也存在差异,具体比较如下:
补给 补给 补给 主要影
类型 季节 特点 响因素
①降水量的
一般
①时间 集中;
多少;
雨水 补给
以夏 秋两
季为 主
②不连 续;
③水量 变化大
②降水量的 季节分 配;
③降水量的
年际变化
第三讲 陆地水与水循环、生物和土壤
考 1.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纲 2.自然界的水循环及其意义。 下 3.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载 4.土壤的形成及其在陆地环境中的作用。
考 纲 1.识记:陆地水体的类型;水循环的过程、环节;水
循环的意义;水资源的分布。
解 读
2.理解: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3.应用:河流流量过程线图的判读。
2.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1)根本原因:绿色植物能够进行 光合作用 。 (2)生物循环:
(3)作用: ①促使自然界物质和 化学元素 不断迁移运动, 能量 不断流动、转化,把地理环境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②改造大气的组成成分。 ③改变陆地水的 化学 成分。 ④参与 沉积岩 形成,加速岩石风化,促进 土壤 的形成。 (4)绿色植物的环境效益: 绿色植物在 改造自然、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等方面 起着巨大作用。
一、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1.水资源 通常是指陆地上各种可以被人们利用的 淡水 资源。 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包括 河流水 、 淡水湖泊水 和浅层地下水。
2.陆地水体类型 (1)按空间 地表水:江河水、湖沼水、冰川 淡水主体等
分布 地下水:包括 潜水 和承压水
(2)按更新循静态水资源: 冰川 、内陆湖泊、
高中生物土壤专题训练教案
高中生物土壤专题训练教案目标:了解土壤的组成和作用,掌握土壤的分类和特性,认识土壤保肥养土的重要性。
一、概念澄清1. 什么是土壤?土壤是地球表面由岩石经过风化、物理化学变化和生物作用形成的一种复杂的自然环境。
2. 土壤的作用有哪些?土壤是生物生存和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具有保肥、养土、保水、通气、支撑作物生长等作用。
二、土壤组成和分类1. 土壤的组成包括哪几个主要部分?土壤主要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
2. 根据土壤的组成、性质和用途,可以将土壤分为哪些类型?土壤可以分为砂质土、壤土、壤土、粘土、黏性土、疏松土、密实土等类型。
三、土壤的特性1. 不同类型的土壤有什么不同的特性?砂质土质地松散,透水性好,通气性强,但保肥能力差;粘性土质地结构紧密,保肥效果好,但通气透水性较差。
2. 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对农作物生长有什么影响?透气性和保水性是土壤的重要特性,对于提供氧气和水分是农作物生长的基础,所以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水性对农作物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四、土壤保肥养土的重要性1. 为什么需要保肥养土?保肥养土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促进农作物的生长,保护土壤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 如何进行土壤保肥养土?可以通过施用有机肥料、合理施肥、轮作休耕、植物种植、土壤覆盖等措施来实现土壤保肥养土。
结语: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了解土壤的组成和作用,掌握土壤的分类和特性,认识土壤保肥养土的重要性,为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提供理论支持和操作指导。
愿同学们在未来的学习和实践中能够发挥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为建设美丽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高考地理第一部分第3单元第11讲陆地水、生物、土壤知识点精析精练与高考题预测人教大纲版
第十一讲陆地水、生物、土壤I.必记知识全览 (329)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必记类型 1.陆地水按空间分布分为、。
2.陆地水按更新周期分、。
3.水循环按发生领域分、、。
一、1.地表水地下水2.动态水资源静态水资源3.海陆问循环陆地循环海上内循环二、必记原理1.河水的主要来源是,河水、湖水、地下水之间具有关系。
2.水循环除使资源不断更新外,还在陆地和海洋之间实现和。
3.是影响植物分布最重要的因素,植物对环境有作用。
.4.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有、。
二、1.大气降水互补2.陆地淡水物质迁移能量交换3.气候指示4.有机质积累过程养分元素富集三、必记组成1.土壤组成:、、、。
2.人们常用的水资源:、、。
三、l_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2.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Ⅱ.考点过关过关斩将一马平川考点详解精剖细解入市三分一、基本考点考点1.陆地水体类型(1)按空间分类:①地表水:江河水、湖沼水、浅层地下水。
②地下水:潜水、承压水。
(2)按循环周期分类:①静态水资源:循环周期长,更新慢,包括冰川、内陆湖泊、深层地下水等;利用少,破坏后难以恢复。
②动态水资源:循环周期短,更新快,包括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周期短,是开发利用的重点。
(3)潜水和承压水的区别类型潜水承压水埋藏条件在第一个稳定的隔水层之上在两个隔水层之间主要补给方式大气降水、地表水补给区的潜水主要特点埋藏较浅,受气候影响大,水量不稳定,易受污染埋藏较深,受气候影响小,水量稳定,不易受污染,水质较好环境问题1.不合理灌溉,造成土壤盐渍化2.过量开采形成漏斗区,引起地面下沉.沿海地带海水倒灌,水质恶化污染及过量开采后不易恢复案例剖析重旁征博引举一反三考题1 (典型例题)在图11—1中,①是地表径流,②③是地下径流。
据此回答:(1)三类径流流速比较( )A.①>②>③ B.①>②;①<③ C.①>②;①>③ D.①<②;①>③(2)若沿P垂线三类径流同时受到相同程度的一次性镉污染,10天内,在B地进行检测( )A.②最先检测到水体被污染B.①检测到了最大浓度的污染C.在任何时候②③的污染程度都比①严重D.③中检测到了最大浓度的污染(3)三类径流受到污染后( )A.治理难度最大的是①B.最容易治理的是③C.②的污染持续时间最长D.②③的污染持续时间比①长考题1点拨:第(1)题①是地表径流,视其地面的坡度,应该是流速最快的一类,②是潜水,③是承压水,其流速取决于潜水的自由水面和承压水位的高度差,从图上只能看出潜水和承压水的坡度大致相同,无法比较两者的流速快慢;根据图示,地表径流的速度分别比潜水和承压水的流速都快。
高中地理与生物复习教案
高中地理与生物复习教案
主题:地球生物圈
一、地球生物圈的概念与范围
地球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命体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包括陆地、海洋和大气层中的所
有生命体。
它是地球上各种生物和它们的生态环境之间的一个互相作用的整体。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特点
1. 生态系统由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组成,包括生物圈、生物圈和大气圈等。
2. 生态系统具有生态平衡、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特点。
三、生物圈中的生态系统
1. 森林生态系统:以植被为主体,包括森林、草原和湿地等。
2. 海洋生态系统:以海洋生物为主体,包括海洋、海岸带和海陆交错带等。
3. 湿地生态系统:以湿地植被为主体,包括河流、湖泊和沼泽等。
4. 人工生态系统:由人工干预形成的生态系统,如农田、城市和园林等。
四、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平衡
1. 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圈中各种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
2. 生态平衡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相互之间的动态平衡状态,包括食物链、食物网
和生态金字塔等。
五、生物圈中的生态问题与保护措施
1. 灾害性生态问题:包括森林火灾、水土流失和污染等。
2. 生态保护措施:包括资源节约利用、环境修复和生态保护区设立等。
通过以上复习内容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加深入了解地球生物圈的概念、组成与特点,了解生态系统的种类与特点,以及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进而积极参与生态环
境保护的工作,共同建设美丽的地球家园。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四章 水的运动 第1讲 水循环与陆地水体-2025年高考地理备考教案
第四章 水的运动 第1讲 水循环与陆地水体课标要求命题方向 考题取样核心素养1.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2.绘制示意图,解释各类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水循环特点分析2022浙江6月,T23 2020天津,T2【综合思维】 从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的角度,考查河湖的水文特征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区域认知】 对特定区域的水体运动变化的过程进行描述。
【地理实践力】 结合统计资料,分析特定区域水资源的特征和利用水量平衡原理的相关计算2023浙江1月,T27 2022湖南,T14—16 陆地水体的补给来源分析2022山东,T18(3) 2022辽宁,T18河流水文特征分析 2022全国乙,T7—8 2020江苏,T27命题分析预测 从高起点的小切口入手,以前沿的工程建设或生产生活水体污染等为情境,考查学生思维品质、思维方式,进而体现地理学科的综合性与应用性备考策略关注主干知识,落实课标要求,在学习陆地水体类型和各种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时可结合示意图来理解考点1 水循环及其意义一、水循环过程、环节及意义 基本模式 陆地内循环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主要环节地理意义①维持了全球水量的动态[1]平衡,使全球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使陆地水资源得以再生;②使地表各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2]能量转换;③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④塑造地表形态二、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因素环节主要影响因素蒸发太阳辐射、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水汽输送、降水大气环流、天气系统、地形地势地表径流地表状况、地形地势、降水强度、人类活动下渗地表植被、降水强度、降水持续时间、地表硬度、土质疏松状况三、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1.正面影响(1)修建水库,改变地表径流的[3]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水域面积扩大和下渗量增大使地下水位升高,可增大区域蒸发量和降水量。
(2)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的[4]空间分布,也可以使流域的蒸发量增大,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大空气湿度。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 土壤、生物与地理环境(课件)(全国通用)
5、土壤根据形态,可分为砂土、黏土、壤土。读表,比较它们的差异
类型 砂土 壤土
黏土
主要组成 砂粒
砂、 粉、黏粒 黏粒
空隙 多、大
兼有 少、小
水
肥
透水性强、 保水性差
易流失
透水、 保水
保肥
透水性差、 保肥 保水性强
气
通气 通气 通气差
热
土温较高 适中
土温较低
壤土:兼有砂土、黏土的特点,保水、保肥、透气性好,是农作物种植 的理想土壤。
黑土是大量枯枝落叶或草本植物难以腐化、分解,历经长时间演化形成 的肥沃土壤。图13示意某优质黑士区。20世纪30年代以来,该区域农作物 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黑土侵蚀严重。60年代起,该区域采取了滴灌等一系列 措施,黑土侵蚀明显减少。
(1)说明该地区气候条件对黑土形 成的影响。(4分)
夏季雨热同期,利于植被生长;
我国某地推广面向国内外市场的蔬菜大棚农业。由于高强度的土地利用, 大棚内的土壤逐渐退化。图4示意某大棚内不同连作年限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和 酸碱度变化。据此完成1-3题。
1.连作八年时,大棚内表层土壤退化的主要表现为
A.土壤酸化
B.土壤沙化
C.土壤盐碱化 D.土壤有机质减少
2.为减缓大棚内土壤退化速度,可采取的措施是
生物多样性分析思路 水热条件好,具有多样性
【答题语言】1、山地纬地度形低、,气热候量多充样足,水降平水差多异,水热条件好; 23另区、 、:域地人水环形类平境复 活方的杂 动向多, 影植样相 响被性对 小丰高,富度影区,大响域可,时空能气间间是候短大经(,、、垂干海纬直扰陆度) 少兼跨垂差 ,备度直异 生,大差显 态位。异著 保置气, 护过候生 较渡湿存 好,热环 等地,境 。形物多复种样杂丰;多富样;等地 形多样(多山地、丘陵食等物)、;饵料 天敌、人类干扰、生物入侵等
高中生物土壤专题教案
高中生物土壤专题教案
第一课时: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土壤的组成和形成过程;
2.掌握土壤中的有机质、矿物质和水、空气的比例;
3.了解土壤的作用和意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2.有机质、矿物质、水、空气在土壤中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介绍土壤的概念和重要性;
2.讲解:介绍土壤的组成,包括有机质、矿物质、水和空气的比例,并讲解土壤的形成过程;
3.活动:组织学生观察不同种类土壤的质地和颜色,让学生分析土壤中不同组分的特点;
4.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土壤的作用和意义,比如土壤的保持、肥力、水分调节和微生物群
落等;
5.总结:总结本课内容,强化学生对土壤的认识。
四、作业:
1.整理本节课的笔记;
2.收集资料了解土壤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五、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介绍了土壤的组成与形成,并引导学生探讨土壤的作用和意义,能够有效提高学
生对土壤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动手实践,提高课堂参与度。
关于高考地理的教案(优秀6篇)
关于高考地理的教案(优秀6篇)关于高考地理的教案篇1一、指导思想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特别是以《标准(版)》为依据,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参考,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
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加强备课质量,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
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教学任务本学期讲授义务教育教材(人教版)——《中国地理》(八年级上册)。
三、学生情况分析八年级三个班的学生总体上讲,水平差不多,每班的大部分学生七年级地理掌握的都比较好,有少部分的学生稍差些。
四、教材分析八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教材内容是中国地理为主,分为从世界看中国、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资源和中国的经济发展四大部分。
八年级地理上册表现出对各种能力的培养,教材更多篇幅的.图片和活动的训练。
我国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但存在巨大的地域异,这就需要在教学上处理好整体与差异的关系。
例如:我国的疆域面积居世界第三,但东西和南北都跨度很大,带来了冬季气候上的南北差异也带来了东西的时间差异。
例如:我国地形以山地为主,但地形复杂多样。
自然环境存在南北气温的差异、东西降水的差异。
自然环境的差异带来了各区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不同。
因此北方地区的能源与工业,南方地区的商业与农业,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与畜牧业,青藏地区的高寒景观各具特色形成了四大地区差异。
又例如:我国自然资源丰富,许多资源的总量都居世界前列。
由于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东西差距较大,许多重要的资源分布不均,在利用的过程中出现极大的浪费。
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如何因地制宜地开发可更新能源,保护好现有的能源是我们在这一章节不可忽略的主题思想。
五、教学总目标:1、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地理》(八年级上册)课程的学习,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得到发展。
2、成绩:努力提高学生的成绩,在期中期末考试中争取没有不及格学生。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教案讲义:土壤(解析版)
植被与土壤土壤1.红壤长江以南的广大丘陵地区,分布着一种在当地高温多雨下发育而成的红色土壤,叫红壤。
这种土壤含铁、铝成分较多,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黏重,是我国南方的低产土壤之一。
当地人们因地制宜,通过增施有机肥、补充熟石灰,对红壤进行了改良,并种植适宜在酸性土壤中生长的茶树、油茶、杉木和马尾松等经济林木,既保持了水土,又提高了经济效益。
云南东川红土地被专家认为是全世界除巴西里约热内卢外最有气势的红土地,而其景象比巴西红土地更为壮美。
云南地处温暖湿润的环境,土壤里的铁质经过氧化慢慢沉积下来,逐渐形成了炫目的色彩。
东川红土地指的是位于昆明市东川区西南40多公里的新田乡、有一名叫“花石头”(在109公里程碑处)的地方,这里方圆近百里的区域是云南红土高原上最集中、最典型、最具特色的红土地。
每年9至12月,一部分红土地翻根待种,另一部分红土地已经种上绿绿的青稞或小麦和其他农作物,远远看去,就像上天涂抹的色块,色彩绚丽斑斓,衬以蓝天、白云和那变幻莫测的光线,构成了红土地壮观的景色。
2.黑土黑土,被称为“耕地中的大熊猫”,东北粮仓的命根子。
寒地黑土是指发育在北纬40°~50°之间的寒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具有深厚腐殖层的高寒黑色土壤。
寒地黑土之所以呈现出“纯黑色”,是因其含有大量的有机质。
寒地黑土是成分复杂的混合物,主要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组成,按照其组成成分不同,可分为黑土、黑钙土、草甸土、白浆土、暗棕壤等类型。
世界上仅有三大寒地黑土分布区,分别是欧洲的乌克兰平原、北美洲的密西西比平原和亚洲中国的东北平原。
中国寒地黑土区位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4省区,广义的黑土区总面积为103万平方千米,黑土区面积位列世界第三位,是我国的“黄金玉米带”“大豆之乡”。
寒地黑土的形成与气候及地质条件密不可分,它的成土条件是夏季气候温和湿润、冬季气候严寒干燥,且地面排水不畅形成上层滞水,因此黑土仅能形成于四季分明的寒温带地区。
备考高考地理高效学习方案 陆地水、生物和土壤() 新人教版
备考高考地理高效学习方案陆地水、生物和土壤()新人教版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分为承压水和潜水。
潜水和承压水的特点及开发利用是复习的重点,命题常结合等高线、等潜水位线、地质构造等对这两种地下水进行综合考查。
潜水承压水埋藏情况定义埋藏在第一个隔水层之上的地下水埋藏在上下两个隔水层之间,承受一定压力的地下水潜水承压水补给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潜水排泄蒸发,出露地表为泉转化为潜水,出露地表为泉主要特征①有自由水面;②水从高处向低处渗流;③水量不稳定;④水质易受污染;⑤埋藏较浅;⑥地势高处潜水位高,低处潜水位低。
①有承压水面,承受静水压力;②水的运动取决于压力大小,局部可从低处向高处渗流;③水量较稳定;④水质不易受污染;⑤埋藏较深。
开发利用①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大水漫灌,地下潜水水位上升造成土壤盐渍化;②过量开采地下潜水,形成地下漏斗,并引起地面下沉;③沿海地区过量开采,引起海水入侵,地下水水质变坏①保护补给区的自然环境;②承压区过量开采地下水,形成漏斗区,恢复相当困难。
特别提醒(1)等潜水位线图的判定及应用:潜水等水位线通常是具有一定倾斜度的曲面,潜水等水位线图就是潜水面等高线图,它是根据潜水面上各点的水位标高绘制成的,一般绘制在地形图上。
由于水位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故应选用同一时期的资料才较为准确,并在图上注明测定该水位的日期。
在同一地区,如有不同时期的潜水等水位线图,通过对比,可从中了解潜水面的变化情况。
总的说来,潜水水位往往随地形而有起伏,潜水等水位线的形状与地形大体一致,但比地形起伏要平缓得多。
(2)潜水等水位线图的判别:①确定潜水的流向或潜水与地表水的相互补给关系:潜水是沿着潜水面坡度最大的方向流动,因此,垂直于潜水等水位线并从高水位指向低水位的方向,就是潜水的流向;或者画一条水平线,找出潜水与地表水的水位关系,从而确定潜水与地表水的相互补给关系。
如下图:a为潜水补给河流,b为河流补给潜水,c则为右岸潜水补给河流,左岸则河流补给潜水。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教案讲义: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解析版)
水的运动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1.贝加尔湖贝加尔湖被称为大自然的试验场,并且它是由欧亚大陆与印度大陆两个大陆碰撞而形成的,所以贝加尔湖底部有着丰富的沉积物,包括硅藻和甲烷,这些都是人类了解亚欧大陆古气候的重要资料,也是人类了解地球气候的重要资料。
贝加尔湖坐落在西伯利亚境内,是整个西伯利亚最大的一个湖,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一个淡水湖,这里的水足够供应七十五亿人使用三十三年。
它是亚洲最大的淡水湖,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泊。
在古时候,贝加尔湖与长江、黄河一样重要。
贝加尔湖有多深呢?最深处可达到1640米,相当于长江三峡。
湖水的深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在夏天,湖水平均深度为1640米,冬天的时候最浅处也有1480米。
正是因为贝加尔湖很深,所以才会出现这么多生物。
另外,贝加尔湖中的鱼类种类是多种多样的。
比如鲤鱼、鲫鱼、银鱼、鲶鱼等,它们都是生活在这里的鱼类。
特别是鲤鱼,它以水草为食,每年夏季都会来到这里产卵繁殖后代。
因为这里的气候比较适宜鱼类生长繁殖。
因此贝加尔湖中有很多鲤鱼,它们也是这里的一大特色。
虽然贝加尔湖里有多种多样的生物,但是因为它太深了,下潜研究受限制,所以至今人类还没有发现贝加尔湖湖底里存在更多的生命迹象。
在巨大的贝加尔湖中,生物种类繁多,但是最令人类所期待的还是海豹。
它的数量非常庞大,平时出行喜欢成群结队。
每年大约能够捕获5000头海豹。
至于贝加尔湖海豹是怎样迁徙到这个湖中并且长久定居的,有各种各样的解释,至今仍是个谜团。
在一年之中,整个贝加尔湖的湖面会存在大约九十厘米厚的封冻,封冻时间长达五个月,每当到冬季的时候气温平均在零下三十八摄氏度。
即使这么厚的冰,也抵挡不住阳光照射然后把热量传输到湖中,进而形成“温室效应”。
湖水即使在冰冷的冬季也能达到夏季的水温,因此更加有利于浮游生物繁殖,进而为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形成一个小型循环食物链,滋养着这片湖水里的生物。
使贝加尔湖成为最富饶的淡水湖。
高中生物地理复习教案
高中生物地理复习教案教学内容:生物地理复习教学目标:1. 复习与巩固生物地理的基本知识点;2. 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3. 帮助学生更好地备战考试。
教学重点:1. 生物地理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 生物群落的特点和分布规律;3. 气候与植被之间的关系;4. 地球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
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节:生物地理的概念和基本原理1. 生物地理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生物地理学的主要内容和分支领域;3. 生物地理与生态学的区别和联系。
第二节:生物群落的特点和分布规律1. 生物群落的定义和分类;2. 生物群落的种类和特点;3. 生物群落的环境适应性和分布规律。
第三节:气候与植被之间的关系1. 气候因素对植被的影响;2. 植被类型与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3. 植被分布的影响因素和规律。
第四节:地球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1.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价值;2.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和意义;3. 生物多样性的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教学方法:1. 讲授相结合:老师讲解知识点,学生倾听并做笔记;2. 练习巩固: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知识;3. 讨论研究:让学生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讨论研究,提升学习兴趣和能力;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生物地理实地考察,加深对生物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评价:1. 平时作业练习:每节课后布置相关作业练习,进行及时批改和反馈;2. 期中模拟测试:组织学生进行生物地理模拟测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3. 学习成绩评定:综合平时表现、期中测试成绩等因素,评定学生的生物地理学习成绩。
教学反思:1. 师生互动:加强师生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2. 多样化教学方式:结合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3. 拓展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拓展生物地理学习内容,培养综合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第14讲陆地水与水循环、生物与土壤课件
第三单元 陆地和海洋
四、土壤的形成及其在陆地环境中的作用
考 基
自
1.土壤的作用及其特性
主 落
(1)作用:土壤是地表_物__质__循__环_和能量转化非常活 实
跃的场所,是联系_有__机__界__和_无__机__界__的中心环节。
考 能
(2)本质属性:具__有__一__定__肥__力__,能够生长植物。
②动态水资源:地表水、_浅__层__地下水等。
考 能
联
3.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动 提
升
(1)_大__气__降__水__是陆地水最主要的补给来源。
考
(2)冰川有储存固态水、输出_液__态__水、以
向 真
题
_冰__川__融__水__补给陆地其他水体的功能。
探 究
(3)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具有水源_相__互__补__给__ 专
题
关系;湖泊对河流起着__调__蓄__作用。
优 化
演
练
山东水浒书业有限公司·
优化方案系列丛书
第三单元 陆地和海洋
考
二、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及其意义
基 自
主
落
实
考 能 联 动 提 升
考 向 真 题 探 究
专 题 优 化 演 练
山东水浒书业有限公司·
优化方案系列丛书
第三单元 陆地和海洋
1.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
第三单元 陆地和海洋
2.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考 基 自
(1)光合作用——生物对地理环境的根本
主 落
作用。
实Hale Waihona Puke (2)生物循环考 能
①过程
联 动
提
升
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陆地水、生物、土壤复习教案[考纲要求]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自然界的水循环及其意义。
生物在陆地环境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土壤的形成及其在陆地环境中的作用。
[知识讲解]一、陆地环境的组成——陆地水1、陆地水体类型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各种可以被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目前人类利用的主要淡水资源: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只占淡水总储量的0.3% 地表水:江河水、湖沼水、冰川地下水静态水资源:冰川(淡水的主体,占2/3)、内陆湖泊水、深层地下水动态水资源:地表水、浅层地下水,河流水(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2、河水(1)河流的补给来源:最主要是雨水补给。
汛期出现在雨季,我国为夏秋季节,枯水期多在冬春季节。
地中海汛期为冬季。
季节性积雪融水:东北的春汛。
冰川融水:我国西北部有些河流夏季大部分水量来自天山、昆仑山、祁连山冰川融水。
湖泊水:松花江发源于长白山天池。
中下游对河流起蓄洪作用。
地下水:稳定可靠的补给来源。
济南附近的小清河。
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①河流单一补给的很少,往往是多种水源补给。
②大气降水是河流和其他陆地水体最主要的补给。
③冰川对河流和其他陆地水体的补给主要是单向补给,即以冰川融水补给河流及陆地其他水体。
④江河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依据水位、流量的动态变化具有水源相互补给关系。
(2)河流径流的变化季节变化:修水库调节径流变化,保证生产和生活用水。
年际变化:修水库调节丰水年与枯水年的径流量。
3、地下水(1)类型类型定义补给主要特征潜水埋藏在第一个隔水层之上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空气中水汽进入地下凝结而成有自由水面;重力作用水从高处向低处渗流;水量不稳定;水质易受污染;埋藏较浅承压水埋藏在上下两个隔水层之间,承受一定压力潜水有承压水面,承受压力,水的运动取决于压力的大小,可从低处向高处渗流;水量稳定;水质不易受污染;埋藏较深按空间分布分类按循环周期分类(2)潜水的补给来源:①主要是大气降水。
降雨历时长,强度不大,地形平缓,植被良好的情况,对地下水补给最有利。
②河湖水补给。
河湖水位高于潜水面时,河湖水补给两岸潜水。
反之,潜水补给河湖水。
黄河下游只有河水补给地下水。
(2)地下水的问题与保护 ①不合理灌溉 土壤盐渍化; 科学管理。
②过量开采 地下漏斗区,地面下沉;沿海海水入侵,地下水水质变坏。
及时人工回灌。
③保护自流水补给区的自然环境。
4、陆地水的更新——水循环概念:自然界的水周而复始连续运动的过程能量来源:外因——太阳辐射能、重力能,内因——水的三相变化海陆间大循环:类陆地循环:型海洋循环: 各种水体不断更新,从而维护全球水的支态平衡意义 使地表各个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不断塑造地表形态二、陆地环境的组成——生物(1)生物的分布与环境①影响植物分布最重要的因素——气候喜光植物:分布在向阳的地方或占据密林的中上层光照 喜阴植物:分布在背阳、荫蔽的地方,或生长在密林的底层西双版纳人工经济林运用光的垂直衰减原理,模拟雨林结构建立从赤道到两极,随着热量和温度的有规律变化,形成各种不同的植被带 热量分布 从沿海到内陆,随着水分条件变化,形成森林、草原、荒漠等不同植被景观高山地区从山麓到山顶,由于热量和水分的不同,形成了垂直分布的植被带②植物个体形态对环境的适应:莲和骆驼刺因水分条件不同导致个体形态不同莲:具有柔嫩、硕大的叶子,但根系不发达。
骆驼刺:叶子刺化,有非常发达的根系。
地中海气候区植物具有叶子小,叶面上覆盖有蜡质的特点,与夏季炎热干燥有关。
植物对气候的指示作用及物候对农时、农事的指示作用③植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 干旱地区寻找水源的指示作用植物对环境污染的指示作用铁芒萁——红壤等酸性土壤环境碱蓬——盐碱性土壤环境芦苇——水湿环境矮牵牛花——大气中SO 2污染草原与森林指示干旱、半干旱与湿润、半湿润气候特征“枣发芽,种棉花”反映华北春季气温升高,有利于春播的气候特点旗状树冠延伸方向代表风向海洋上空 陆地上空 地面 海洋 蒸发 海洋水 水汽输送 降水 径流 陆地 陆地上空 陆地 降水 蒸发 植物蒸腾 海洋 陆地上空 陆地降水 蒸发 植物蒸腾树桩年轮的疏密可以反映降水量多少状况,在温度变化较少的条件下,树轮较疏,反映降水量较大,反之,较密降水量较少。
树木向阳面生长快,年轮较疏。
④影响动物分布的因素:植物分布、气候差异、地形起伏、人类活动等熊猫——箭竹悉尼奥运吉祥物:树袋熊——新鲜桉树叶驯鹿冬季从苔原带南迁针叶林,免受大风雪袭击,而且有充足食物;夏季从森林北迁苔原带,以躲避蚊虫侵扰,同时可以找到更好食物。
(2)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根本原因:光合作用:6CO 2+6H 2O C 6H 12O 6+6O 2↑生物循环促使物质迁移、能量流动,联系无机界和有机界改变大气成分:CO 2、CH 4、H 2、NH 3、水气→N 2、O 2改变陆地水的化学成分,改善陆地的水分状况参与沉积岩形成,加速岩石风化,促进土壤的形成通过光合作用保持大气中O2和CO2的平衡,净化空气绿化植物、营造防护林可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城市绿地具有吸类除尘、过滤空气、减轻污染、降低噪声及美化环境等作用3、陆地环境的组成——土壤(1)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概念: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具有肥力是土壤的本质属性 作用:结合陆地环境的枢纽、联系有机界与无机界的中心环节,使地表由岩石裸露变为草木丛生(2)土壤的肥力特性及其重要性肥力概念:土壤能同时不断地供应和调节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矿物质:土壤的物质基础,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 有机质:集中在表层,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 水分:液相 光能 叶绿素 生物在地理环境 形成中的作用 绿色植物的 环境效益固相 彼此消长,影响热量 土壤肥力最终取决于水、肥、气、热四个因素之间的协调 程度,以及能否满足植物生 长过程的需求土壤 组成 生产者 (绿色植物) 环境 分解者 (细菌和真菌) 消费者 (动物)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生产者 消费者分解者 呼 吸 呼 吸太阳能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空气:气相重要性:人类从事农业生产最基本的自然资源理想土壤成分:空气+水分=矿物质+有机质孔隙土壤固体土壤是一种永续性的可更新资源,但如果利用不当,则会引起土壤肥力减退。
(3)土壤的形成岩石风化过程——形成疏松母质,释放矿物养分低等植物着生过程——形成原始土壤,积累有机质和养分形成过程高等植物作用过程——形成成熟土壤,有机质更加丰富,并经微生物分解形成腐殖质生物对母质的改造作用:有机质的积累过程和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在土壤形成中起主导作用人类活动参与成土过程:合理耕作经营,可使土壤不断改良,反之,则会引起土壤退化[能力训练]读右图“三种陆地水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1、甲代表的水体是:()A. 雨水B. 冰川融水C. 潜水D. 承压水2、箭头a代表的现象一般发生在:()A. 1~2月B. 3~4月C. 6~7月D. 10~11月3、鄱阳湖区进行大规模围湖造田,由此导致的箭头a、b流量的变化趋势是:()A. a变大B. b变稳定C. a在丰水期变小D. b在枯水期变大在遥感技术中,可以根据植物的反射波谱特征判断植物的生长状况。
读图回答4—6题。
4.图中,重度病害植物反射率高于健康植物反射率的波段是()A.红外线B.X光C.可见光D.紫外线5.根据图的原理,可用遥感技术直接()A.划分植物类型B.判读植物生长的土壤类型C.监测树木的生长状况D.估计粮食作物的产量6.不同的地物和地物的不同状况也有不同的反射率,根据这个原理,可以利用遥感的工作有()A.判断水体污染B.判断人口分布C.分析城市大气污染 D.估算工业生产总值7.下图为某地两条河流两侧的潜水位等值线示意图,可反映河流与潜水补给关系的一般情况。
图中数字表示潜水位(单位:米)。
读图判断。
( )A .a 图河流和b 图河流均自北向南流B .a 图河流自北向南流,b 图河流自南向北流C .a 图潜水补给河流,b 图河流补给潜水D .a 图河流补给潜水,b 图潜水补给河流8.近年来,苏南地区封闭了大量的机井,其原因主要是 ( )A .减缓地面沉降B .保护地下水资源C .地下水开采成本高D .苏南地表水丰富,不需要开采地下水读图,回答9—10题。
9.该河流的补给主要来源于 ( )A .降雨和少量地下水B .春季融雪和夏季降雨C .地下水、融雪和降雨D .冰川融水和夏季降雨10.该河所在的地区可能是 ( )A .东北三江平原B .浙江南部C .新疆塔里木河流域D .青藏高原11.下图所示的平原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频发沙尘暴。
因沙尘中含有较多的盐尘,该地区的沙尘暴被称为“白风暴”。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Rl 和R2两河的主要补给是——,影响流量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2)图示平原地区侵蚀作用的主要外力是——。
北北 505152 53 54 54 53 52 51 50 a b(3)20世纪50年代,在L 湖沿岸地区大规模垦荒,这对土地产生哪些影响?(4)在开垦的同时,大量引河水灌溉。
不合理灌溉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
简要分析在该地区不合理灌溉对土壤的影响,并说明其发生过程。
(5)大量引Rl 、R2河水灌溉会对L 湖产生什么影响?(6)分析“白风暴”中盐尘的主要来源。
12.读下图“自流井盆地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区域A 是 ,B 是 , C 是 。
(2)甲乙两井中,井水能自流的是 ,原因是 。
(3)根据埋藏条件分类,区域A 的地下水为 ,区域B 的地下水为 。
(4)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产生 、 、 、 等问题。
[能力训练答案]1、C2、C3、C4、AC5、CD6、AC7、AC8、AB9、A 10、B11、 (1)高山冰雪融水和降水 气温(温度) (2)风(风力) (3)该地区气候干旱,垦荒会(使地表疏松,)导致土地沙漠化(荒漠化、土地退化)。
(4)导致土壤盐碱化(次生盐碱化、盐渍化),当地下水位上升至土壤层,因蒸发旺盛,水中的矿物质(或盐分)(在土壤或地表)不断积累。
(5)(人湖水量减少,)湖水水位下降,(湖岸线后退,)湖的面积缩小,含盐量增加。
(6)“白风暴”中的盐尘主要有两个来潭—是开垦的耕地及其周围地区因次生盐碱化而在地表和土壤中积累的盐分;二是湖面缩减露出的湖底部分所含的盐分(L 湖是咸水湖)。
12.(1)排泄区 承压区 补给区 (2)甲 井口低于承压水位 (3)潜水 承压水(4)地下漏斗 地面下陷 房屋倒塌 海水入侵含水层隔水层 自流水盆地示意图 甲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