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7. 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第一课时课件

合集下载

《短文两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PPT课件(第一课时)

《短文两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PPT课件(第一课时)

板书设计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 上册
感谢各位的聆听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 上册
《短文两篇》
——记承天寺夜游 主讲人:XXX
学习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弄懂句子的含义。(重点) 2.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及布局的匠心,提高初步欣赏文学 作品的能力。(难点) 3.学习《记承天寺夜游》,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 怀,学习他面对逆境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
只是。
大概是。 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清闲的人。
初读感知
译: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只见)月光照入 门内,我不由产生夜游的雅兴,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 的人,就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 散步。(月光照在院中)庭院的地面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仿佛有)藻、 荇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枝叶的影子。哪一夜没有月光呢?哪个地方没 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基础积累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林,一年四季都有。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谢灵运以来,还没有人能置身这佳美的山水之中。
初读感知
1.听课文朗读 看课文注释,了解大意。 小组合作,结合注释,翻译全文。
初读感知
2.课文可分为几部分 ?每一部分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全文可分三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 文。中间的写景部分,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 瞰“清流见底”,再平视“两岸石壁”“青林翠 竹”,而后分“晓”与“夕”两层来写,最后以感 叹总括前文。
积累
月色入户 古义:文中指门窗。今义:门。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7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ppt

27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ppt

答 谢 中 书 书
陶 弘 景
答谢中书书

高石峰 壁山入,川云五之,色美清 交,流 辉古见 。来底 青共。 林谈两翠。岸竹,谢中
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 书
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பைடு நூலகம்书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
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字词注释】

①交辉:交相辉映。②四时: 谢
四季. ③歇:消散. ④欲:将 要. ⑤颓:坠落。 ⑥沉鳞:
文段阅读理解

①高峰入云,清流见底。②两岸石 谢 壁时俱,备五。色交④辉晓雾。将③歇青,林猿翠鸟竹乱,鸣四;中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⑤实是欲 书
界之仙都。

文中写的景物有_山__峰__河__流_两__岸_______;
动林态竹景雾物有

猿__鸟__、__夕__日_、__沉__鳞_______。


观察角度,由仰而俯;景物 书
形象,由显而微;景物状态,
由静而动;交代时间,由朝 而夕。这样描写,使山川景

物和谐、完整、统一。


4、怎样理解首句和末句的含义?答
首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谢
点题。表达欲与友人交流关于 山川之美的感受。末句感慨自 谢灵运以来,无人能真正领略
中 书
大自然的妙处,颇有惆怅、寂 书
峰”、“清流”、“石壁”、 书
“以及林与竹此”相、应“的晓猿雾鸟”游、鱼“。夕作阳”书
者认为这“实是欲界之仙都”。 问题是要能欣赏这奇山妙水。
陶 弘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答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 谢 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 中
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 书

《答谢中书书》语文教学PPT课件(3篇)

《答谢中书书》语文教学PPT课件(3篇)

“眼前流水自悠悠,歇歇偷闲恋绿畴。笑看金笼牵鼻去,等 闲落得用鞭抽。”这是陶弘景写的一首“退休诗”,你从诗中 体会到什么?
这是南北朝诗人陶弘景写的一首“退休诗”。此人诗画双 全,是当时著名画家与作家,他在其画中题诗一首,画中有两 头牛,一牛“恋绿畴”吃草,一牛有“金笼”而“落得用鞭 抽”。其画其诗强烈地形象地表现了作者辞官退休的愿望,他 向往的是“流水”、“绿畴”的“悠悠”晚年。
基础积累
1.生字注音。 夕日欲颓(tuí) 能与其奇者(yù) 2.重点实词 (1)五色交辉(交相辉映) (2)四时俱备(四季) (3)晓雾将歇(消散) (4)夕日欲颓(坠落) (5)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
基础积累
3.词类活用 夕日欲颓(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坠落)
4.古今异义 (1)晓雾将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 (2)夕日欲颓(古义:坠落;今义:精神萎靡)
关键词: 思想之美
景色之美
语言
导思2:文章的语言很 美, 具体体现在哪些 地方?结合句子赏析。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 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答谢中书书》课文朗读。
圈点要求
1.用斜线画出句子的停顿。 2.用波浪线画出文中优美的写景句。
翻译课文
第一段
原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译文:
总引: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仰视:高峰入云
谢 中
俯视:清流见底 具体叙写

平视:两岸石壁,青林翠竹

晨昏:晓雾、猿鸟;夕日、沉鳞
总括:欲界之仙都
文章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 的愉悦之情和与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1.结构缜密。本文属小品,全文分三部分。开头以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当中的写景 部分则具体叙写山川之美。先仰视“高峰入云”, 再俯瞰“清流见底”,复平看“两岸石壁”“青 林翠竹”,最后又分“晓”与“夕”两层来写, 一句一景,一景一意,次第井然,脉络贯通。最 后“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 其奇者”,先以感叹总括前文,再以名人证实此

八年级语文上册27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ppt课件(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27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ppt课件(人教版)
陶 弘 景
5、对这样的景色,作者是怎样看的? 他认为“实是欲界之仙都”,赞叹 这样的风景与仙界无异,美不胜收. 6、这篇课文有何特色? 本文写景的句子用四字句,对仗工整,精确 的勾画了山川之美.这种两句两句地对偶,好 像并驾的两匹马,我们把它叫骈文.这种注重 形式美的骈文,在南北朝时期非常盛行.
答 谢 中 书 书
文段阅读理解
陶 弘 景
答 ①②两句按——————顺序写景,④句 谢 时间从早到晚 按——————顺序写景。 中 • ⑤句的表达方式是——————,它对 书 议论兼抒情 前文写景的作用是— 书
由分写到总写
点明旨意,激发读者感情共鸣
• 翻译此句——————。
实在是尘世之中的仙境
陶 弘 景
再见
答 • 【诗文翻译】 谢 • 游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实在 是人间的仙境,自从南朝谢灵运以来, 中 再没有人能够欣赏这奇丽的景象了。 书 书
陶 弘 景
这一短文写了自然“山川之美”。文章 用极精练优美的语言写了“古来共谈”的 “高峰”、“清流”、“石壁”、“林 竹”、“晓雾”、“夕阳”以及与此相应 的猿鸟游鱼。作者认为这“实是欲界之仙 都”。问题是要能欣赏这奇山妙水。
陶 弘 景
• 【诗文翻译】 • 山川景色的秀美,自古以来是文人雅 士共同赞叹的啊。巍峨的山峰入云端,明 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石壁色彩斑斓, 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一 年四季都可以见到。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 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
答 谢 中 书 书
陶 弘 景
阳即将落山的时候,潜
陶 弘 景
2、“高峰入云”与“清流见底”的写景 答 角度有什么不同? 谢 前者是仰视,后者是俯视, 中 二者互相配合。 3、作者是怎样描写景物的? 书 • 观察角度,由仰而俯;景物形象,由显 书 而微;景物状态,由静而动;交代时间, 由朝而夕。这样描写,使山川景物和谐、 陶 完整、统一。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 27《短文两篇》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 27《短文两篇》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4.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文章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 并通过借古证今,强调了山川之美,表达 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 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答谢中书书 仰视:高峰入云
俯视:清流见底
山水相映之美
平视:两岸石壁
四季色彩搭配之美 美 晨昏变化之美
晓雾将歇 夕日欲颓
晨昏
短文两篇
第一课时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资料助读
• 1.作者链接。
• 陶弘景(456—536), 字通明,丹阳秣陵(今 江苏南京)人。南朝齐、 梁时期思想家、医学家。 隐居茅山。梁武帝遇有 国家大事,常去山中征 询他的意见,时人称为 “山中宰相”。
2.背景介绍
• 《答谢中书书》写自南北朝时期,这个时 期,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 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 脱。陶弘景就是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而隐 居。这些文人在他们的书信中,常常描山 画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
•用了比喻的修辞,描绘了一个空明澄 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好境界。
(5)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
少何
柏?”显然与实际不相符,因为并 闲 夜
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 人 无
柏。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如月
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
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能觅, 处处可见。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 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 自然中享受到无穷乐趣。作者正是 借“何夜”“何处”句点明了这一

叙事 ——赏月缘由
月色入户 怀民相与
贬居 寂寞
承 天 绘景 ——中庭月景 寺
积水空明 景色 藻荇交横 宜人
夜 游 抒情 ——愉悦苦闷

27《短文两篇》之《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27《短文两篇》之《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3、这篇文章美在那些地方?
作者是怎样描绘这些景物的美?(小组交流合作)
(教师引导指正)


















教学过程
第页
环节
时间
学习过程
学习指导(教师活动)
内容和目标
提示
七、探情感
1、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沉醉于山水的愉悦、欢快之情。
2、自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能欣赏这绮丽的景色了,但作者却能从中发现山水的美,带有自豪之感,也有与谢灵运比肩之意。
课堂教学四元设计表
设计和任课教师:第页
概要部分
课题
27《短文两篇》之《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教材
语文学科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章)
设计课时
一课时实际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查字典扫除生字词障碍,学生能熟读并有感情的朗诵课文。
2、通过读懂注释和借助工具书,学生能够自主疏通文意。
3、通过理解文章的意思体会文中的意境美,及学生能体会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提示
5分
五、合作学习,疏文章
1、学习联系注释,合作交流,解释文中重点字词:
五色交辉:交相辉映
色彩斑斓
四时:一年四季,(时:季节(古),今:时间)
俱:全,都。
歇:消散(古),今(休息)。
晓:早晨。
欲:将来时,(想,要)
颓:坠落,降落等,今:消沉,委
沉鳞:潜游的鱼
欲界:人世间
仙都:神仙居住生活的美好世界天堂
唐乐:南朝著名诗人谢灵运,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唐乐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情?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 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与 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同学们,学过《三峡》,我们无不为三峡 的雄奇险拔、清幽秀色所陶醉。其实,我们伟 大的祖国哪儿不是神奇如画呢?不信,就请你 细细品读陶弘景的写景小品文《答谢中书书》, 读完后你一定会觉得江南的山水真是一幅清丽 的山水画,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呢!
山水小品
陶 弘 景
答 谢 中 书 书
学习目标
• 知识目标:朗读、背诵课文,掌握重 • 点字词句的意思。 • 能力目标:理解文章意境和作者思想感情, 培养学生感知写景类文章中作者思想感情 的能力。 • 情感目标: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纯净美 • 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 的感情。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 有能与其奇者。
结合注释 合作译文
• 提示: 1、把单音节变双 音节。 • 2、结合句意,把 省略的成分补充完 整 • 3、揣摩句意,合 理调整。
描 绘 了 秀 美 的 山 川 景 色 。
高峰入云, 仰视 清流见底。 俯瞰
极力描写山之高, 水之净
极目远眺,青翠的竹 林和五彩的山石互相 映衬,呈现出绚烂辉 煌的气象,万物勃发 的生命力。
两岸石壁, 平远 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高远 四时俱备。
静景
晓雾将歇, 听觉 通过描写朝夕变 化,生物的活动, 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 视觉 为画面增添了灵 动感,传达了生 沉鳞竞跃。 命气息。
动景
作者描写景物有什么特点?这样 写有什么好处? 观察角度:由仰而俯;(高低,远近) 景物形象:由显而微; 景物状态:由静而动; 感官调动:视听结合; 时间交代:由朝而夕。 使山川景物和谐、完整、统一。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之情; 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与谢 公比肩的自豪之感。。

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 “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 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回复 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作者简介
陶弘景 南朝人,字通明, 号华阳隐居。丹阳 秣mò陵人,去官隐 居茅山,人称“山 中宰相”。有《陶 隐居集》。本文是 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本文与南朝吴均的《与朱元思书》 可称双璧,同为六朝山水名作。
两岸石壁,五色
交辉。
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林翠竹,四时 俱 备。
四季。 都。存在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清晨。散尽。 清晨的薄雾将要散尽的时候,传来猿、 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夕日欲颓, 沉鳞 竞 跃。 潜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坠落 鳞,借代鱼。 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 儿争相跳出水面。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
指人间 指仙境。 南朝的谢灵运
能与其奇者。 参与,这里指欣赏。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 康乐公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能够欣 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山河的美丽,是自古以来 文人雅士共同谈论赞赏的。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这里的高峰插入云霄, 清流明澈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两岸的悬崖峭壁,色彩斑 斓,交相辉映。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 四季长存。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每当早晨,夜雾将要消散,可 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每当傍晚,夕阳快要落山 了,可见到水中的鱼儿竞 相跳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结合注释 解释划线词句的含义
鱼 坠落
争着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 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 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再 参与,这里 指欣赏
消散
山川之美,古来 共 一起。
谈。 谈论,欣赏。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 士共同赞叹的啊。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 澈见底。
陶弘景―― “山中宰相”
――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太子读书。后 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曲山(今茅山)。 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梁武 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凶 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 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陶一生好松。 每当轻风吹拂松枝,发出“沙沙”的声响时, 他就象听到仙乐一样如痴如狂。有时,他竟一 人进山,专去听山野松涛之声,人又称之“仙 人”。
作品背景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 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 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 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 安慰。
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全梁文》
正音,正确朗读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 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 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 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 与其奇者。
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 能置身这奇美的山水之中。
一、总写。以感慨发端。 二、分写 具体描绘了秀美 的山川景色。
总 分
三、抒情、议论。 以感慨收束。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总写,以感慨发端。包含作者什么感情? 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期望与古 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 “美”:是山川风物的客观形态,也是 作者对山川风物的审美感受──愉悦。
tuí yù
答谢中书书
南朝 陶弘景
山川/之美, 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让我们通过朗读领略文章的美。
朗读方法:看清字,读准音, 口齿清楚,缓急有序,轻重有度, 感情充沛,一气呵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