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探究性试题二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试题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试题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前预习】:1.化学是一门以为基础的科学。

2.观察变化时要对物质在变化前、和的现象进行系统地、细致地观察和描述,经过比较和分析等思考过程,得出可靠的结论。

3.用小刀轻轻地在蜡烛表面能划出划痕,说明它的硬度。

把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能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

4.蜡烛火焰分为、、,其中的温度最高。

5.对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成分进行比较后发现: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比呼出气体中的氧气含量,但和比呼出的气体中的含量低。

【课堂练习】:1.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方法是()A.计算 B.测量 C.实验 D.推理2.下列实验中,观察不到明显变化的是()3.小明同学在做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时,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他惊奇地发现蜡烛又能重新燃烧起来。

由此,他大胆地做了一个推测,此白烟是()A.氧气 B.二氧化碳 C.棉线 D.石蜡的固体小颗粒4.青色的生虾煮熟后颜色会变成红色。

一些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就像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或碱会发生颜色的变化。

就这些同学的“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观察 B.实验 C.假设 D.做结论5.将少量的澄清的石灰水分别加入如图所示的两个集气瓶中。

(集气瓶Ⅰ盛有空气,集气瓶Ⅱ盛有人体呼出的气体),振荡后,集气瓶Ⅰ中无变化,集气瓶Ⅱ中产生白色沉淀现象,其原因是()A.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B.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高C.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低D.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低6.某同学为了研究酒精的性质,做了如下探究,请你把他的探究情况完成.(1)通过观察酒精灯内的酒精,酒精的颜色是色体;(2)闻闻它的气味,酒精有的气味;(3)用滴管吸取一些酒精滴入盛有少量水的试管中,可见酒精(填“溶”或“不溶”)于水;(4)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然后把干燥的冷烧杯罩在酒精灯的火焰上方,发现烧杯内壁有出现,把烧杯倒立过来立即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后发现石灰水,通过这两个现象说明酒精燃烧时生成和,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2023年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中考第二次调研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2023年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中考第二次调研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2023年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中考第二次调研考试化学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下列活动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A.昆仑玉制作玉器B.用葡萄酿制葡萄酒C.西瓜榨汁D.将废纸盒折叠后放入可回收垃圾箱中2.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碳酸钙难溶于水,可用作补钙剂B.石墨有导电性,可用于生产铅笔芯C.一氧化碳有可燃性,可用来炼铁D.熟石灰呈碱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3.缺锌会导致生长迟缓。

下图为锌元素的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锌原子的质量为68.38g B.锌的原子序数为30C.锌原子核外有四层电子D.锌在反应中易失去电子4.2022年11月29日,搭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太空舱里常用NiFe2O4作催化剂,将航天员呼出的CO2转化为O2,NiFe2O4中Fe的化合价为+3价,则Ni的化合价为A.+1B.+2C.+3D.+45.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部分操作如图所示,其中错误的是A.检查气密性双手握锥形瓶B.仪器连接C.加入药品D.收集CO26.我国“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发现火星表面被赤铁矿覆盖,平均温度约为-56℃,火星大气中含有CO2(体积分数为95.3%)、O2、H2O等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火星上白磷无法自燃B.火星上缺少金属资源C.火星大气组成与空气相似D.火星地表不存在固态水7.分类法是学习和研究物质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实验方案实验三: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过滤,向滤液中滴加1~2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实验一说明NaOH溶液没有变质B.实验二说明NaOH溶液全部变质C.实验三中生成的沉淀为Ba(OH)2D.实验三说明NaOH溶液部分变质二、多选题24.向一定质量的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锌粉。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随堂练习(教师试题)(含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随堂练习(教师试题)(含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单选题1.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刚熄灭时,烛芯会冒出一缕白烟,燃着的火柴只碰到白烟,便能使蜡烛复燃,如图所示。

此白烟可能是()A. 氮气B. 水蒸气C. 二氧化碳D. 石蜡的固体小颗粒【答案】 D【解析】【解答】蜡烛刚熄灭时,烛芯冒出的一缕白烟,燃着的火柴只碰到白烟,便能使蜡烛复燃,说明该白烟具有可燃性不是二氧化碳和氮气和水蒸气,它是石蜡的固体颗粒。

故答案为:D【分析】烟,指的是固体小颗粒。

雾,指的是液体小液滴。

2.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黄色火焰,放出热量B. 吹灭蜡烛时,看到的白烟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碳C. 蜡烛燃烧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D. 蜡烛燃烧的同时也发生了熔化【答案】B【解析】【解答】解: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黄色火焰,并放出热量,故A正确;B、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是石蜡蒸汽形成的固体小颗粒,能被点燃,具有可燃性,故B错误;C、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C正确;D、石蜡的熔点较低,所以蜡烛受热易熔化,故D正确.故选B.【分析】A、从蜡烛燃烧燃烧的现象判断;B、白烟是石蜡蒸汽,可以燃烧进行判断;C、从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判断;D、燃烧受热蜡烛易熔化,熔点较低.3.蜡烛(足量)在如图密闭的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蜡烛燃烧前瓶内只有氧气B. 蜡烛燃烧既是氧化反应又是化合反应C. 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D. 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答案】C【解析】【解答】解:A、反应前氧气的体积分数是19.56%,说明蜡烛燃烧前装置内不只有氧气,故A错误;B、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物是两种,所以不是化合反应,是氧化反应;故B错误;C、当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15.96%时,蜡烛熄灭,说明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故C正确;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瓶内不会只剩下二氧化碳,故D错误.故选:C.【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结合图示进行分析,反应前氧气的体积分数是19.56%,当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15.96%时,蜡烛熄灭,说明开始时瓶内含有其他气体,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4.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白烟的成分是()A. 水蒸气B. 二氧化碳C. 蜡烛蒸气凝固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D. 氧气【答案】C【解析】【解答】解:A、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又重新燃烧起来,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常温下为固体(白烟),水蒸气不具有可燃性,故选项错误.B、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又重新燃烧起来,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不具有可燃性,且是气体,故选项错误.C、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又重新燃烧起来,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的固体小颗粒,故选项正确.D、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又重新燃烧起来,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常温下为固体(白烟),氧气能支持燃烧,不具有可燃性,且是气体,故选项错误.故选:C.【分析】在做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时,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会惊奇地发现蜡烛又重新燃烧起来,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常温下为固体(白烟),据此进行分析判断.5.梦鑫同学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她认为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A. 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现象B. 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C. 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D. 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黑色物质的成因【答案】 C【解析】【解答】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实验现象,就是进行对比实验,做法正确.不合题意;B、查找蜡烛成分资料,探究黑色物质成分,符合科学探究的过程,做法正确,不合题意;C、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就是没有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做法错误,符合题意;D、向老师请教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就是咨询老师,做法正确,不合题意.故选C【分析】本题研究了蜡烛的燃烧,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底部出现了大量黑色物质,发现了问题,应该反复实验,来探究黑色的物质的成分;也可以查阅资料、或与同学讨论、或咨询老师,来解决自己发现的问题,而不能不予理睬,否则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也不符合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本考点考查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然后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一定要有科学的方法、严肃认真的态度,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6.下列是某化学学习小组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有什么不同”的探究活动中提出的一些说法,其中错误的是()A. 证明呼出的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 判断呼出的气体含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C. 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水蒸气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片上结下水珠D. 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氧气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能使木条燃烧更旺【答案】 D【解析】【分析】人呼吸时把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同时从体内带出水蒸汽,人体呼出气体和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汽含量不同;氮气的含量基本不变,因为人体没有吸收氮气;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具有“两多一少”的特点,即与吸入的空气相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解答】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出现浑浊,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故选项说法正确.B、判断呼出的气体含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故选项说法正确.C、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能在玻璃片上结下水珠,故选项说法正确.D、呼出的气体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不能证明不含氧气,如空气中含有氧气,空气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二、填空题7.我们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我们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空气________气体增多,________增多________减少。

九年级化学科学探究题测试题2

九年级化学科学探究题测试题2

专题13科学探究题(2)二.有关反应条件的探究1.小林同学发现铜制眼镜框表面出现了绿色物质,通过化学学习知道该物质为铜锈,俗称铜绿,主要成分是Cu2(OH)2CO3。

[提出问题]铜是在什么条件下锈蚀的?小林对此进行了探究。

[猜想]根据铜锈化学式,猜想铜生锈可能是铜与水、___、___ 共同作用的结果。

[设计与实验]借鉴“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小林设计了“铜片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如下图所示:(1)实验较长时间后,发现试管中的光亮铜片最先生锈(填字母编号)_________________。

(2)从优化实验的角度考虑,A实验是多余的,他只考虑了水这个单一条件,C试管中除光亮铜片、蒸馏水外,还有的另外一种物质为______________。

(3)D试管中除光亮铜片外,还有的另外两种物质为__________,从D试管的实验中,获得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价与改进]我认为小林设计的“铜片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不够完善,要得出正确结论,还要补充的一个实验是(可用图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小结]通过铜片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我获得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

2.某实验小组欲证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①称取x g胆矾晶体,研细后加入10 mL蒸馏水溶解;②将足量的NaOH溶液与上述溶液充分反应,生成蓝色沉淀,过滤后洗涤沉淀;③将所得沉淀转移到坩埚,均匀缓慢加热至完全变为黑色,研细备用;④按下表中的质量混合好固体后,在相同条件下加热,并与MnO2的催化效果做比较,实验时间均以生成50 mL气体为准(见图甲)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①中的x应至少称取g(结果保留1位小数),上述实验步骤中需要使用玻璃棒的是(填序号)。

(2)表格中的“待测数据”是指。

(3)为了较准确地测量气体体积,在读取反应前后量气管中液面的读数的过程中,应注意(填字母编号)。

2024年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等2地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原卷版)

2024年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等2地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原卷版)

2024年春学期第二次学情调研九年级化学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S-32 Ca-40 Zn-65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玻璃破碎B. 燃放烟花C. 蜡烛燃烧D. 光合作用2. 下列行为不符合“低碳”理念的是A. 自备购物布袋 B. 按需取餐不浪费C. 使用一次性餐具D. 放学教室及时关灯3. 实验室配制氯化钠溶液操作中,正确的是A. 取氯化钠B. 称氯化钠C. 量取水D. 溶解4.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B. 铜片放入稀盐酸中,产生大量气泡C. 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塞,瓶口出现白雾D. 将无色酚酞溶液滴入稀硫酸中,溶液变成红色5. 如图是锆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锆原子的中子数为40的B. 锆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1.22C. 锆原子的第四层电子数为8D. 锆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6. 下列符号能表示2个氧原子的是A. 2O 2B. O 2C. D. 2O7. 下列净水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A. 静置B. 过滤C. 吸附D. 蒸馏8. 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的习俗。

艾草中含有的黄酮素(C 15FH 10O 2)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下列关于黄酮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 黄酮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22g B. 黄酮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C. 黄酮素是由15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D. 黄酮素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3:29. 对下列事实的解释不合理的是A. 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含碳量不同B. 镁原子和镁离子化学性质不同--最外层电子数不同C.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一一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D. CO 和CO 2化学性质不同----相对分子质量不同10. 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该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中考化学总复习《科学探究》专项试题及答案

中考化学总复习《科学探究》专项试题及答案

中考化学总复习《科学探究》专项试题一、科学探究题1.小竹同学对只含有X、Y、Z、W四种金属单质的混合物进行如下图所示探究。

请根据实验流程回答问题:(1)滤液A中含有_________种溶质。

(2)若测得所得滤液C中含有X(NO3)2,则X、Y、Z、W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

(3)往无色W(NO3)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金属锌和铁的混合固体,充分反应,过滤,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滤液。

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有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2.某班同学为验证碳酸钠的化学性质,向盛有碳酸钠的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迅速用带导气管的橡胶塞塞紧试管口,并将导管另一端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1)右侧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实验结束后,将两支试管中的所有物质倒入同一个废液缸中,充分反应后得到澄清溶液。

同学们对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忽略二氧化碳的影响):【提出问题】废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做出猜想】猜想一:CaCl2、NaCl和HCl猜想二:CaCl2、NaCl和Na2CO3猜想三:_____;【进行讨论】经过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猜想_____是错误的。

【设计实验】请完成实验报告【反思拓展】最终同学们确认了废液中溶质的成分。

若将废液直接排入铸铁管道引起的危害是_____,你认为该废液的处理方法是_____。

3.某研究小组发现,维C泡腾片【保健药品,主要成分维生素C(C6H9O6)、碳酸氢钠( NaHCO3)、柠檬酸(C6H8O7)】溶于水,有许多气泡产生。

该小组同学进行如下探究。

探究:该气体的成分。

【查阅资料】CO是有毒气体,氢气是最清洁的燃料,二氧化碳通常状态下不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于灭火。

【猜想与假设】小华说:该气体可能是CO2、O2、CO、H2。

小明说:不可能含有H2,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试题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试题

初三化学总复习实验、推断题专项训练1、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煤所产生的混合气,其主要成分是CO、H2、CO2和水蒸。

气。

请用下列装置设计一个实验,以确认混合气中含有CO和H2(1)连接上述装置的正确顺序是:(填各接口的代码字母)混合气→( ) ( )接 ( ) ( )接 ( ) ( )接 ( ) ( )接 ( ) ( )。

(2)确认混合气中含有H2的实验现象是:;其理由是2、我们知道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那么二氧化硫与水是否也能反应生成一种酸呢?某实验小组对此进行探究,设计的探究过程如下。

请你回答其中的有关问题:(1)做出假设:;(2)设计方案:先验证水能否使蓝色石蕊试纸变色,再验证二氧化硫气体能否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色,最后验证二氧化硫气体能否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实验装置和药品如图:(3)查阅资料:你认为该实验小组需要掌握的资料内容中应包括(填序号)①二氧化硫易溶于水②酸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③SO2不与浓硫酸反应④二氧化硫有毒,能与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4)实验:①实验过程中装置C内石蕊试纸的颜色始终没有变化,这说明。

②装置D中胶头滴管中的蒸馏水在二氧化硫气体生成之前滴到蓝色石蕊试纸上,未见试纸颜色发生变化,当有二氧化硫气体通过时发现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此现象说明,此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装置E 的作用是 。

(5)结论:原假设 (填“成立”或“不成立”)3.小强同学设计了如下图的实验装置探究CO 的有关性质,根据图回答问题:(1)实验开始时,先打开弹簧夹①还是②, ,为什么?理由:;实验结束时,是先夹上弹簧夹①还是②, ,为什么?理由:;(2)实验现象:A ,反应方程式是 ;B ,反应方程式是 ;C 。

(3)B 瓶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 ;(4)实验中在导管a 、b 处都需点燃,其目的是否相同? ;理由是 ;(5)上述实验可以总结CO 的性质a b 活 鼠 C B CuO A 澄清石灰水②①CO有:、、。

九年级化学综合探究测试题-中考复习(附答案)

九年级化学综合探究测试题-中考复习(附答案)

九年级化学综合探究测试题-中考复习【一】1.2019年5月,187个国家签署了限制塑料废物交易协定,应对“白色污染”挑战。

已知某种塑料的组成元素中有碳、氢两种元素,还可能有氧、氯元素中的一种或两种。

为了测定其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如下的探究。

【查阅资料】①无水氯化钙固体可做干燥剂;②有机物中的氯元素燃烧后通常转化为氯化氢。

【设计实验】兴趣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过程中,在装置C中观察到现象,证明该塑料样品中含有氯元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浓硫酸的作用是,反应后E装置增加的原因是。

【记录数据】6.25g样品在A装置中充分燃烧,反应产物被完全吸收后,测得相关实验数据如表。

装置 B C D E 反应后装置增加的质量/g 1.80 3.65 0.09 8.80 【分析与结论】根据以上数据分析与计算,6.25g样品中氢元素的质量为g,氧元素的质量为g,该塑料样品的组成元素是。

【反思评价】电炉加热前要先通一会儿氧气,目的是。

2.某固体粉末可能含有KOH、K2CO3、K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实验中,“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为。

(2)分析实验现象,推断原固体粉末的成分是(填化学式)。

(3)能区别K2CO3溶液和NaCl溶液的试剂是(填标号)。

A.NaOH溶液 B.盐酸 C.酚酞溶液 D.NaNO3溶液3.某同学进行如图两个实验。

(1)甲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乙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

(3)把甲、乙反应后的溶液倒入同一烧杯,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他决定对白色沉淀的成分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硫酸液不溶于酸。

【提出猜想】白色沉淀为:Ⅰ.;Ⅱ.Mg(OH)2和BaSO4;Ⅲ.Mg(OH)2和MgCO3。

【实验方案】【拓展与思考】如果猜想Ⅲ成立,产生此结果的原因是做甲实验时;上述白色沉淀的成分不可能出现的组合是Mg(OH)2、MgCO3和BaSO4,原因是:。

春九年级化学下册 专题复习(二)实验与探究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

春九年级化学下册 专题复习(二)实验与探究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

专题复习(二) 实验与探究专题概述化学实验是初中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中考中的必考内容,考查的内容主要有:(1)实验基本操作,如药品的取用、检查装置气密性、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等;(2)气体制取的原理及装置的选择的应用;(3)几个重要实验,如混合物的分离、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操作、物质在氧气中发生燃烧反应的实验;(4)常见物质的检验,主要是H+、OH-、Fe3+、Cl-、SO2-4、CO2-3、NH+4等的特征反应;(5)掌握物质的鉴别和鉴定及分离和提纯;(6)综合实验和简单实验方案设计(或包括确定实验原理、仪器、药品、装置及实验步骤或对实验进行补全或改进等)。

一、化学基本操作与实验1.常用仪器的名称、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例1】下列玻璃仪器的名称错误的是( )A.普通漏斗 B.锥形瓶 C.集气瓶 D.长颈漏斗【解析】分液漏斗有一活塞可以控制液体的流量;而长颈漏斗没有活塞,无法控制液体流量,故D为分液漏斗而不是长颈漏斗。

【答案】 D2.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药品的取用方法,物质的加热,仪器的连接,仪器的洗涤,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过滤,蒸发,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药品的存放实验安全要求,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例2】(某某中考)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基本操作。

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体积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A不正确;试剂瓶的瓶塞应倒放在桌面上,B不正确;给试管加热时,液体的体积应少于试管容积的1/3,C不正确;胶头滴管应竖直向下,不能伸入试管内,D的操作是正确的。

【答案】 D二、气体的制取、干燥与净化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发生装置的选择取决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收集装置的选择取决于气体的性质,收集气体的方法取决于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

【例3】气焊和气割都需要用到乙炔。

乙炔俗称电石气(化学式为C2H2),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中考化学源于生活的探究性试题归类例析(二)

中考化学源于生活的探究性试题归类例析(二)

【 反思 】 1 保 鲜 膜虽 然 能延 长食 品的 保鲜 ()
期, 但大量使用后丢弃会造成—— , 所以要控制使
用。
中 学化 学
21 0 1年
第 4期
() 2 化学 物质 可 以造 福人 类 , 但有 时 也会 给 人类带来危 害 , 请你再举 一例说明
— —
③ 醋酸不 与草酸钙 反应 , 能 与碳酸 钙反应 但
【 设计实验 】 A 曰 c三只相 同的玻璃杯 中 , 在 、、
分别注入等体积 的蒸 馏水 , 并在各 玻璃 杯外壁标 明刻度 , 图 4所示放置一周 。 如
用保鲜 膜 包住杯 1 3 用 报纸 包住杯 口 敞 1放 置 2 1
稀 少 铁
曹 黉窝
B C
图4
FC e 1溶液 中加入 N N :浅绿色 的 F C 液会 aO , e 1溶
【 计实验 】 1支试 管 中放人 少 量保 鲜膜 设 在 碎片 , 用酒精灯缓缓 加热 , 观察到碎 片熔 化 , 冷却
后变成 固体, 加热又可以熔化。由此得出 : 制作保鲜
膜的材料是
— —
( 热塑性” 热固性” 塑料。 填“ 或“ )
究亚硝酸钠能否将二价铁转化为三价铁
六 探究食 品保鲜膜
() 2 亚硝酸钠 ( a O ) 是一种 常用 的防腐 NN 也 剂 。结合 图 2 小 资料” “ 回答 问题 :
③BD c
①食 品添加 亚硝酸 钠 的量 要严 加控制 , 国 我
规定 肉类 灌 肠 中 , 硝 酸钠 的最 高 添 加 标 准 为 亚 10m / g 以此计算 ,0 0 的亚硝 酸钠溶液 5 g k , 5 0g % 3 至少 可用于生产肉灌肠—— 。 ②针对资料 , 明设计 图 3 小 所示实验 :

初中九年级化学——实验探究题

初中九年级化学——实验探究题

山东省17市2015—2013三年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实验探究题(2015年)1.(2015•德州)在浓硫酸的催化作用下,固体草酸(H2C2O4)受热分解生成碳的氧化物与水。

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对生成物中碳的氧化物种类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提出问题】生成物中有哪几种碳的氧化物?【猜测】【设计实验】基于猜想3,依据CO与CO2的性质,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探究】(1)观察到装置(填序号)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草酸分解有CO2气体生成。

(2)有两种实验现象都能分别证明草酸分解的气体中含有CO:①C装置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F装置中;②E装置中出现的现象。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探究证明:猜测3成立。

草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问题讨论】(1)B装置的作用是;D装置的作用是。

(2)装置末端酒精灯的作用是。

2.(2015•菏泽)实验室中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来简便快速的制备氧气,化学小组进一步探究外界条件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并进行了氧气的性质实验。

[查阅资料]有些水果、蔬菜对过氧化氢的分解有催化作用。

[实验探究1]探究苹果与土豆对过氧化氢分解是否有催化作用及催化效果:各量取6ml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倒入1、2、3号三志试管中,取大小、形状基本相同的苹果块与土豆块,分别放入2、3号试管中,并把带火星的木条分别同时伸入三支试管口内,观察现象并记录如下:[实验探究2]探究浓度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取10ml30%的过氧化氢三份,将其中两份分别稀释为不同浓度的溶液,同时测定收集到100ml氧气所用的时间,(其它实验条件均相同)记录如下:实验编号123过氧化氢溶液5%15%30%浓度所用时间(秒)205253实验结论[实验条件3]用上述收集的仪器与不同位置进行反应,其中有一固体能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实验探究1】苹果、土豆对过氧化氢的分解均有催化作用(1分),但催化效果不同或土豆催化效果较好。

2021届崇明区初三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

2021届崇明区初三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
D. 酸、碱、盐都一定含有非金属元素
【答案】D
【详解】A、室温下,pH>7的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如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但是属于盐,不符合题意;
B、某物质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该物质不一定是碱,如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不符合题意;
C、通过改变温度的方法,无溶质析出,溶质、溶剂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不符合题意;
【详解】①根据图示信息,仪器a的名称是:锥形瓶;故填:锥形瓶。
②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故可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
③见答案。
④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从c导管进入,故检验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把燃烧的木条放在b导管口,如果燃烧的木条熄灭,说明已经收集满;故填:把燃烧的木条放在b导管口,如果燃烧的木条熄灭,说明已经收集满。
③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3.2g氧气,求分解的过氧化氢的物质的量。(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_______________。
④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时,检验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⑤利用混有CO2的CO气体还原CuO,并验证反应后的气体产物。
Ⅰ.用CO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B、由A可知,滤渣中一定含银,可能含铜,一定不含锌,符合题意;
C、锌一定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了硝酸锌和银,故滤液中一定含硝酸锌,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一定不含硝酸银,铜可能与硝酸银发生了反应,也可能没有反应,故可能含硝酸铜,符合题意;
D、由C可知,滤液中一定含硝酸锌,一定不含硝酸银,可能含硝酸铜,不符合题意。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第一单元 课题2 走进化学世界 测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第一单元  课题2 走进化学世界  测试题(含答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共16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48分)1.请你判断下面所列举的生活事实与化学密切相关的是()(1)节日庆典燃放礼花;(2)汽车为人们交通提供便利条件;(3)五彩缤纷的硬塑玩具代替了原始的木制儿童积木;(4)当你走进麦当劳,各式冰激凌奶卷使你驻足;(5)“巨能钙”“盖中钙”“钙力奇”各种补钙产品纷纷问世A. (1)(5)B. (1)(3)(5)C. (1)(4)(5)D. (1)(2)(3)(4)(5)2.我国古代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史,下列发明或技术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活字印刷B. 酒精酿造C. 水车灌溉D. 绢布刺绣3.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几种常见消毒剂进入了家庭。

下列对84 消毒液的描述属于物理性质的是()A. 有强氧化性B. 无色或淡黄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C. 见光易分解D. 可杀灭多种病原微生物4.过氧化氢溶液俗称“双氧水”,具有强氧化性。

贮运过氧化氢的试剂箱上最适合粘贴的一张标签是:( )A. 剧毒品B. 自燃物品C. 氧化剂D. 腐蚀品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连接仪器B. 熄灭酒精灯C. 夹持试管D. 取液时挤入空气6.下列仪器不能用作化学反应容器的是()A. 锥形瓶B. 量筒C. 试管D. 烧杯7.下列有关药品取用的做法中,正确的是()A. 张雪美同学将取出后未用完的红磷放回原瓶B. 吴棚同学品尝了实验室中贴有“蔗糖”标签的药品,表示味道很甜C. 孙枭鹏同学将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D. 因某固体药品的用量未指明,汪榆智同学取了盖满试管底部的该药品8.下列物质中,必须利用化学性质的不同才能区分的是( )A. 酒精和食醋B. 铜片和铝片C. 水和澄清石灰水D. 蔗糖和食盐9.小江同学将鸡蛋壳放入食醋中,发现有气泡产生,他认为可能是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可以用相应药品来检验。

就“可能是产生了二氧化碳”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 假设或猜想B. 进行实验C. 收集证据D. 得出结论10.下图是某学习小组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的实验。

九年级化学培尖实验探究专题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培尖实验探究专题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培尖化学实验探究专题试题1.小明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

她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1)请你帮小明同学填写上表中未填完的空格。

(2)在小明的探究实验中,“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 。

(3)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的“总结”,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完成了对“命题”的实验证明。

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称量,其目的是: ;第二方面的实验是利用“实验三”反应后试管内的剩余物继续实验。

接下来的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是: 。

2.学校化学兴趣小组知道二氧化锰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后,再想探究其他一些物质如氧化铝是否也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探究过程,并填写下列空白。

(1)问题:Al 2O 3能不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呢? (2)猜想:Al 2O 3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4)结论:Al 2O 3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故Al 2O 3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5)讨论与反思:经过讨论,有的同学认为只有上述两个证据,不能证明Al 2O 3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还要补充一个探究实验: 实验三:实验目的:探究实验步骤:①准确称量Al 2O 3 (少量)的质量;②完成实验二;③待反应结束,将实验二试管里的物质进行过滤,洗涤, ,称量;④对比反应前后Al 2O 3的质量。

[讨论]如果Al 2O 3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说明Al 2O 3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6)但小华认为,要证明猜想,上述三个实验还不足够,还需要再增加一个探究实验: 探究3.下列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仪器①的名称是 ,仪器④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

(3)选用上图所示的仪器组装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 (填编号)。

(4)上图为某同学设计并进行的有关CO 2性质的探究实验过程筒图。

初三化学探究性试题习题

初三化学探究性试题习题

一、物质成分的探究例1:松花皮蛋是我们喜爱的食品。

某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得知,制皮蛋料泥的原料主要是:生石灰、纯碱、草木灰(含K2CO3)等。

同学们对料泥进行了如下探究:【猜想】猜想I:料泥的主要成份是Ca(OH)2、NaOH、KOH、Ca CO3、灰份;猜想Ⅱ:料泥的主要成份是NaOH、KOH、Na2CO3、CaCO3、灰份。

【实验与现象】实验过程与现象如下图:【问题与讨论】(1)步骤②中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玻璃棒在步骤②中的一种作用。

(2)步骤③的现象说明滤渣中含有:(写化学式)。

(3)请写出步骤中发生的任意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由上述实验现象推断,猜想是正确的,其理由是例2:小云同学对烧煮食物的某种固体酒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她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请你一起参与她的探究过程吧!【提出问题】:固体酒精是固态的酒精吗?【查阅资料一】:酒精,学名乙醇,化学式为C2H6O,熔点为-114.1℃,沸点为78.5℃,易溶于水,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得出结论】:小云认为固体酒精不是固态的酒精,她作出该判断的理由是:。

【实验探究Ⅰ】:取少量固体酒精置于蒸发皿中,用火柴点燃,固体酒精完全燃烧后,蒸发皿中残余了少量白色固体。

【提出新问题】:白色固体究竟是什么呢?【查阅资料二】:由硬脂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硬脂酸钠作为凝固剂,酒精填充在硬脂酸钠骨架间隙中,即可得到固体酒精。

固体酒精在较高的温度下燃烧时,硬脂酸钠可完全转化为硬脂酸和氢氧化钠,硬脂酸和酒精均可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实验探究Ⅱ】:请你完成以下实验报告。

序号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用铂丝蘸取该固体在酒精灯上灼烧。

火焰呈黄色固体中含有Na+。

②将该固体置于足量蒸馏水中。

固体全部溶解。

固体可溶于水。

③取少量①所得溶液,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并振荡。

溶液变蓝。

溶液为碱性。

④(此格不必填写)实验结论:小云认为该白色固体为 。

【联想与解释】小云联想到老师用玻璃导管将纯净的氢气导出并点燃时,燃烧火焰为黄色,其原因可能是: 。

中考化学 实验与探究试题

中考化学 实验与探究试题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六:初中化学实验专题(2)——实验与探究1科学探究科学探究原指的是科学家们用以研究自然界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种种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

这里的科学探究指的是同学们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包括:①发现问题;②猜想与假设;③制定计划;④收集证据;⑤解释与结论。

2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设计考查的发展方向是以化学实验勾基础,联系科学研究、生产、生活、环境保护的实际去发现并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去探讨和解决实际问题并得出科学的发现和结论。

它包括物质的制备、物质的鉴别、物质的分离、物质的组成分析、气体的净化与转化等的实验方案的设计。

设计实验方案的试题大多思考性、综合性较强,解答时必须联系自己掌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在进行适当的类比、迁移、重组后从已知条件出发,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步骤。

3实验方案的评价实验方案的评价包括实验原理及方案的评价、实验装置的评价、实验操作的评价、实验现象的描述与结论分析的评价等。

进行评价时一般从这几个方面入手:理论上是否正确、操作上是否简便、会不会造成环境的污染、所需药品或原料的来源是否丰富、实验方案是否安全等等。

实验评价的考查范围包括对课本中重要的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对为解决科学研究、生产、生活、环境保护中所出现的实际问题所设计出的实验方案的评价。

一、考点剖析:考点1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考点点评※此类题目主要考查在实验中的一些基本操作。

对于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称量等基本操作中的注意事项一定要了然于胸。

考点2用下列序号填空:①烧杯;②试管;③胶头滴管;④燃烧匙;⑤蒸发;⑥过滤;⑦搅拌;⑧量取,能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由食盐制得食盐晶体的操作;取用6.8毫升某溶液的操作。

※考点点评※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熟知常用仪器的用途及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考点3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

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专题02 走进化学实验室(2)(通用版)

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专题02 走进化学实验室(2)(通用版)

专题02 走进化学实验室1. 下表是初中化学实验室部分常用仪器,其对应用途有误的是A. AB. BC. CD. D 【答案】B【解析】【详解】A、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故说法正确;B、量筒用于量取液体药品,不能用于加热液态物质,故说法错误;C、玻璃棒用于搅拌、过滤或转移液体,故说法正确;D、试管用于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故说法正确;故选B。

2.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B.C. D.【答案】A【解析】【详解】A、应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容器口,且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容器,图中操作正确,符合题意;B、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防止发生火灾,不符合题意;C、禁止用手去拿正在加热的蒸发皿,防止烫伤,应用坩埚钳夹取,不符合题意;D、稀释浓硫酸: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热量尽快散发出去,不能将水注入浓硫酸中,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倾倒液体B. 量液读数C. 滴加液体D. 蘸取液体【答案】D【解析】【详解】A、液体药品取用时,试剂瓶塞应倒放在桌面上,试剂瓶标签应朝向手心,试剂瓶口紧靠试管口,试管稍倾斜,使液体缓慢流入试管,故选项错误;B、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选项错误;C、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应竖直悬空于试管上方,不能伸入试管内,也不能接触试管内壁,故选项错误;D、蘸取液体用干净的玻璃棒伸入液体内,使玻璃棒头蘸有少量液体即可,故选项正确。

故选D。

4. 下列实验操作或对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错误的A. 取液后的胶头滴管平放于实验台上B. 实验时,应穿好实验服,戴好防护眼镜C. 点燃氢气等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检验其纯度D. 若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答案】A【解析】【详解】A、取液后的胶头滴管,应保持橡胶胶帽在上,不能平放或倒置,防止液体倒流,腐蚀橡胶胶帽或污染试剂,符合题意;B、实验时,应穿好实验服,戴好防护眼镜,防止发生危险,不符合题意;C、氢气等可燃性气体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故点燃氢气等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检验其纯度,不符合题意;D、若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浓硫酸具有腐蚀性,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不符合题意。

九年级化学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探究综合测试题-中考复习(附答案)

九年级化学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探究综合测试题-中考复习(附答案)

九年级化学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探究综合测试题-中考复习【一】1.小忻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装置(铁架台等仪器省略)制备CO2和验证CO2能与NaOH反应。

(1)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2)请补充画出装置C中a、b导气管(3)小意分析实验后,发现此装置有明显不足,至少应添加一后冼气瓶F,你认为应该在_____(填装置编号)之间加入装有______(填试剂编号)洗气瓶F。

a.浓NaOH溶液 b.澄清石灰水 c.饱和NaHCO3溶液 d.饱和Na2CO3溶液(4)打开止水夹K1,检查气密性,加入药品开始实验,当观察至装置E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可确定装置C收集满CO2(5)当装置C中收集满CO2,关闭止水夹K2,把注射器D中的5mL浓的氢氧化钠压入到装置C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小平同学认为证明CO2与 NaOH反应,还应把注射器内D中浓NaOH溶液换成________,再做一次实验,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CO2能否与H2O反应。

滴加盐酸,待试管乙中液体变红后,将其加热至沸腾,红色不褪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中逸出的气体只含CO2 B.乙中液体变红,证明CO2能与水反应C.加热后红色不褪去,说明碳酸受热不分解D.欲达到实验目的,可将盐酸改为稀硫酸3.下图是某同学设计的气体跟碱溶液反应的实验装置,其中所示的实验现象不符合实验事实的是()A B C D 4.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是初中化学实验的重要内容,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仪器a 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O 2,应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

(3)③中,若X 为澄清石灰水,则③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中考化学试题《科学探究题》

中考化学试题《科学探究题》

中考化学试题《科学探究题》一、科学探究题1.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碱溶液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A 中,推入NaOH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

(2)实验B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对B试管中上层清液的溶质成分产生疑问,作出猜想:猜想一:只含有NaOH;猜想二:含有NaOH、Na2CO3;猜想三:含有NaOH、Ca(OH)2。

同学们取少量B 试管中的清液分别置于甲、乙两支试管中,进行探究:(3)A、B、C、D 四个实验中能体现碱化学通性的是____(填字母)。

小组同学经过讨论认为A、B、C、D 四个实验并没有探究出碱所有的化学通性。

从这四个实验中选择一个,继续加入相关试剂,能得出碱的其它化学通性。

实验的方案是___________(写出操作和现象)。

2.为探究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1)以上实验中,能证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钙发生反应的现象是__。

(2)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小组同学在做完上述实验后,将A、B、C三支试管反应后的废液倒入同一洁净的烧杯(废液缸)中静置,观察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无色。

[提出问题]上层清液中的溶质(指示剂除外)的成分是什么?[分析推理]同学们一致认为上层清液中的溶质一定不含有Ca(OH)2、NaOH,还不含有__。

[作出猜想]猜想1:只有NaCl;.猜想2:。

[实验验证]操作: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碳酸钠溶液。

现象:。

[结论]猜想2成立。

3.实验课上,老师向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NaOH红色溶液中滴加稀HCl,同学们观察到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酸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提出问题】HCl和NaOH是否恰好完全反应了?【查阅资料】I.常温下,酚酞在pH≤8.2的溶液中呈无色,在pH>8.2的溶液中呈红色。

Ⅱ.相同温度下,NaOH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溶液pH越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化学探究性试题二1.甲同学在某食品包装袋内,发现有一装有白色颗粒状固体A的小纸袋,上面写着“生石灰干燥剂,请勿食用”。

甲同学随手将小纸袋拿出来放在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纸袋内的白色颗粒粘在一起成为块状固体B。

请你与甲同学一起对块状固体B进行探究。

(1)猜想一:块状固体B中除氧化钙外还可能有:、。

写出白色颗粒状固体A在空气中转化为块状固体B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猜想二:块状固体B溶于水可能有现象(填“放热”或“吸热”)。

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你的这一猜想(至少写出两种方案,如果写出三种正确方案奖励1分):①;②③。

(3)取适量块状固体B加入盛有一定量水的试管中,振荡、静置、过滤,得到少量白色固体C。

就白色固体C的成分,甲同学与乙同学进行讨论,一起猜想。

甲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氢氧化钙;乙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碳酸钙;你认为,白色固体C还可能是:。

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填写下表):22222能分解放出氧气。

(1)检验过氧化氢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溶液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2)小华为了证明过氧化钠加入水中生成了氢氧化钠,在生成的溶液中滴加了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先变红后褪为无色........。

请你对此现象进行探究。

(只要提出假设、方案,不需要说出方案实施的具体结果) 假设一:生成的过氧化氢使溶液褪色。

方案一:在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再滴加过氧化氢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假设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方案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若还能提出新的合理的假设和方案,本题奖励4分。

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铜陵被誉为我国的“铜都”。

右图是铜陵铜工艺品中著名的四喜娃娃,小明找到了分别用纯铜、青铜(Cu、Sn合金)两种材料制作的四喜娃娃及用于实验的纯铜片和青铜片。

(1)怎样用化学方法区分这两种四喜娃娃?区分纯铜和青铜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四喜娃娃为什么生锈了?通过查阅资料得知,金属铜长时间放置在空气中,能够和空气中氧气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铜绿[Cu2(OH)2CO3]。

请你根据铜绿的组成推断,铜变成铜绿时,空气中的O2、_______、_________参加了反应。

(填化学式)(3)哪种四喜娃娃更容易生锈?小明发现从不同地点收集到的两个四喜娃娃中,青铜娃娃身上的锈斑比纯铜的多,他据此得出结论:青铜比纯铜更容易生锈。

他的这种推理方法是否科学?________。

请说出理由:_______________ 。

(4)青铜四喜娃娃的铜绿中为什么会有褐色的锈斑?由于有的青铜中含杂质较多,尤其是含铁,故在铜绿间还会有斑驳的、呈褐色的氧化铁。

现有一些这种含褐色的锈斑粉末,请你设计实验证明锈斑粉末中含有铁元素。

4.研究性学习小组中的小张同学在学习中发现:通常检验CO 2用饱和石灰水,吸收CO 2 用浓NaOH 溶液。

【实验探究】在体积相同盛满CO 2 的两集气瓶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饱和石灰水和浓NaOH 溶液。

实验装置和现象如图所示。

请你一起参与。

【现象结论】甲装置中产生的实验现象(用化学方 程式表示) ,解释通常用石灰水而不用NaOH 溶 液检验CO 2的原因 ;乙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 ,吸收CO 2较多的装置是 。

【计算验证】另一位同学小李通过计算发现,等质量的Ca(OH)2和NaOH 吸收CO 2的质量, Ca(OH)2大于NaOH 。

因此,他认为通常吸收CO 2 应该用饱和石灰水。

【思考评价】请你对小李同学的结论进行评价: 。

5.某同学研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变化关系问题时,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两个试验:(1)为了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变化关系,请你提出二点假设:①②(2)实验验证:①将实验1装置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纪录数据后取下。

挤压胶头滴管,观察到的现象是 。

(醋酸跟草木灰反应原理为:K 2CO 3+2CH 3COOH=2CH 3COOK+CO 2↑+H 2O )实验完毕,再进行称量,记录数据。

②将实验2装置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纪录数据后取下。

将两种溶液混合,观察到的现象是 ,实验完毕,再进行称量,纪录数据。

比较两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3)实验结论: 。

(4)实验分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对结论进行解释 。

6.学校附近的某工厂近期排出的废液明显有酸味,几位同学想探个究竟,经调查它们怀疑废水中有大量的盐酸。

(1)为证明它们的推测,几位同学接着应进行的探究活动为(写出操作、现象及结论):(2)为帮助工厂治理废水的酸性,几位同学分别设计了方案,其中有:A.向废液中加入废铁;B.向废液中加入火碱;C.向废液中加入石灰石;D.向废液中加入生灰石。

请你分别对上述实验方案进行评价,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方案1: ;方案2: ;方案3: ;方案4: 。

甲 乙 饱和 石灰水 浓NaOH 溶液7、家中烧开水的铝壶和盛放开水的暖瓶,使用时间长了易结水垢(如图)。

因为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的钙、镁的化合物,其中碳酸氢钙[Ca(HCO 3)2] ,受热易分解,生成水和大量的气体,还有一种难溶性的化合物,它是水垢的成分之一。

【观察与问题】 碳酸氢钙受热分解的另外两种生成物质是什么?【假设与预测】 ①鸿鸿认为生成物中的固体可能是碳酸钙。

②我认为生成物中的气体可能是 。

【解释与结论】 水垢主要成分之一是碳酸钙。

请写出: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 ;Ca(HCO 3)2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8、某课外活动小组通过Intnet 网上资料得知:废弃的定影液中含有一定量的AgNO 3。

他们从摄影店收集到一些废弃的定影液,准备将其中的银以单质的形式全部回收。

于是,他们进行了以下的实验活动: (1)【设计方案】①加入比银活泼的金属单质 ; ②除去金属混合物中的杂质。

(2)【小组讨论】①选择加入的金属:甲同学认为:向定影液中加入过量的铜粉,则得到的金属混合物含有银和铜;乙同学认为:向定影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则得到的金属混合物含有银和铁。

你认为 同学的方案更合理,其原因是 ,该方案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除去银粉中混有的金属向金属混合物中加入的试剂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进行实验】过程如下:①废弃定影液立金属混合物 + 溶液A②金属混合物 Ag + 溶液B请回答:操作a 是 ,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溶液B 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

(4)【产品验证】请你设计一种简单方法验证得到的银中是否还含有铁粉,方法是。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为试验生活中的食盐水、肥皂水、汽水、石灰水四种物质的酸碱性,我选择 花汁,选用这种花汁的理由是 。

(2)取所选花汁少许分别滴入上述四种物质,请将所显颜色填入右表中:10.小明在探究CO 2和NaOH 是否发生反应时,设计出下列三种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写出上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 ,b 。

(2)以上三个实验中,①③有明显现象,请你帮小明记录他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实验① 。

实验③ 。

(3)实验②因选用仪器不当导致未能观察到明显现象,请你帮小明寻找一种物品替代该装置中的广口瓶...,以使实验取得成功,你将选用的物品是 ,改进后能看到的实验现象是 。

(4)请你进一步设计实验来检验CO 2和NaOH 溶液反应生成了Na 2CO 3,并将有关的实验11.铁暴露在空气中会生锈。

不知你注意了没有,将苹果切开不久,果肉上就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的物质,也好象是生了“锈”一样。

某化学活动小组对此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切开的苹果“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猜想与假设】猜想①:可能与空气没有关系,只是果肉内的物质自身相互反应而“生锈”。

猜想②: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而“生锈”;猜想③: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氮气作用而“生锈”;猜想④: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用而“生锈”;猜想⑤: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而“生锈”,并且苹果“生锈”的速度还可能与温度有关。

【收集证据】 (一)查阅有关资料:已知苹果“生锈”是果肉里的物质(酚和酶)与空气中的一种物质发生反应,生成咖啡色的物质。

(二)实验探究:针对上面的猜想①至猜想⑤,化学活动小组依次设计了实验方案,进行了实验验证,并依次观察到下列实验现象。

请你将他们设计的可行的实验探究方案,填写在下表中。

① 浓溶液 ② ③浓溶液【得出结论】 。

【反思与评价】 (1)在②—⑤四种猜想中,你认为猜想 (填代号)最不合理,理由是 。

(2)在验证猜想①时,同学们发现,如果水不与空气隔绝,果肉放在水中时间长了也会变色,其可能的原因是 。

【应用】根据上述结论,要防止果汁变质,果品加工厂加工和保存果汁时可采取的措施是 。

12.田雪在实验室做实验时,不小心将酚酞试液滴入了盛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发现溶液的颜色变红了。

她觉得很奇怪,又做了以下工作:实验一:重新取一洁净的试管和纯净的碳酸钠溶液,滴加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变红;用pH 试纸测试,溶液的pH 为11。

实验二:分别测试纯净碳酸钾、氯化钠、硫酸铜、硫酸钠、氯化铁、硝酸钾溶液的pH ,如右表:她还到图书馆查阅了有关资料,得到了如下信息:酸和碱都有强弱之分,盐酸、硫酸、硝酸是强酸,碳酸、醋酸等是弱酸。

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是强碱,氢氧化铁、氢氧化铜是弱碱。

盐是酸碱中和的产物,强酸跟弱碱反应生成的盐叫强酸弱碱盐,强碱跟弱酸反应生成的盐叫强碱弱酸盐。

(1)由最开始的实验现象,你对溶液变红的原因有哪些猜测?(2)她重复进行实验一的目的是 ;由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3)由实验二得出的结论是 。

(4)由实验二和查得的资料进行分析,你还能得出几点结论 。

13、在某氢氧化钡稀溶液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溶液呈现红色。

将此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红色消失了。

请你对此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观点。

14.向包有过氧化钠(Na 2O 2)粉末的脱脂棉上滴水,脱脂棉燃烧起来。

[提出问题]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为什么脱脂棉会燃烧?[猜想]① 可能有一种气体和另一种物质生成② 反应过程中可能有能量变化。

现利用如右图装置进行。

[实验探究] 实验一:探究反应后生成的气体是什么?⑴打开右图装置中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滴加水的速度,观察到试管内有气泡产生,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P 处,木条复燃。

说明生成的气体是 。

⑵实验中,还观察到伸入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请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实验二:继续探究反应后生成的另一种是什么?; ⑴小张猜想另一种物质是Na 2CO 3,小军认为不可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