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教案1

合集下载

【最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1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最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1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知道牛顿第一定律。

在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论证的能力和表述信息的能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学生分析与论证的能力;加深对牛顿第一定律
伽利略的观点:运动
运动物体如果不受其它物体的作用,
程度,测量滑块的运动距
推理而抽象
)物体由于惯性而产生的现象。

.知道什么是合力,什么是二力的合成.
.会计算同一直线上两个力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他一个人也可以达到目的.这时我们就说一
.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两个小孩一同努力可以提起一桶水,一个大人就可以提起来.
一个人拉一辆车拉不动,再有一个人在后边推就可以把车推动
一个人就可以拉动.
例3 一根木头一人扛起来比较费劲,如果两个人一人扛一头则可以比较轻合力:一个力(和
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

我们为什么可以用弹簧秤测物体受到的重力?在测量中注意些什么?
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

在测量中必须让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第一课时。

【沪科版初二物理】第七章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_教案

【沪科版初二物理】第七章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_教案

教案:沪科版初二物理第七章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一、教学内容1. 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和表述;2. 实验探究:验证牛顿第一定律;3. 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和表述,掌握其基本概念;2.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验证牛顿第一定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3. 引导学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和实验验证;2. 重点:牛顿第一定律的表述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小车、滑轮、毛巾、木板等);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乘坐电梯时的感受,引导学生思考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引出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

2. 讲解: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和表述,让学生明确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 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验证牛顿第一定律。

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与牛顿第一定律的关系。

4. 练习:让学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一些实际问题,如滑倒、刹车等,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牛顿第一定律;2. 板书内容:定义和表述,实验验证,应用实例。

七、作业设计(1)乘坐电梯时,为何感觉身体会前倾?(2)在平直的马路上,为何车辆难以刹车?2. 答案:(1)乘坐电梯时,由于电梯的突然停止,身体原本的运动状态受到突然改变,根据牛顿第一定律,身体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因此感觉前倾。

(2)在平直的马路上,车辆原本的运动状态是匀速直线运动,刹车时,车辆受到外力作用,但由于牛顿第一定律的作用,车辆的运动状态难以突然改变,因此难以刹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通过实验验证,使学生加深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通过练习应用,让学生学会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实际问题。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第七章《力与运动第一节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教学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第七章《力与运动第一节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教学案

7.1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第一课时)八年级班组姓名学习目标1.利用探究实验和推理的方法得出力和物体运动的关系。

2.知道牛顿第一定律并能用牛顿第一定律解决简单的问题。

课前准备1.复习回忆(1)力的作用效果有和。

(2)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是指和两个方面。

2.预习记录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在课本作出标记和记录:合作探究一、牛顿第一定律活动1.1.阅读课本第125页,自古以来,人们对力与运动的关系有两大观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伽利略的观点是:2.阅读课本第126页信息窗后思考,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条件是什么?3.课本第126页图7-3中,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是怎么延长小球的运动路程的?活动2.完成课本第126页的“实验探究”1.提出问题:运动物体不受其他物体作用,实际是说运动物体不受_________。

2.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三次实验都是让滑块从顶端滑下,其实就是要保证滑块从滑下,这是为了让滑块在从斜面滑到平面时,___________相同。

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除了把实验数据如实在课本第127页的表格中,还要记录下实验中的困难及改进方案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平面越光滑,滑块受到摩擦力越,滑块前进的距离就越。

假如平面完全光滑,不受任何力,运动的物体将__________________填一填阅读课本第128页1.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的作用时,总保持或者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

2.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实验事实基础上,通过抽象概括出来的,虽然无法直接验证(因为没有不受力的物体),但被大家公认是正确的。

牛顿第一定律相比伽利略的实验结论,补充了什么?现在重新想一想,地面上滚动的球,停下来的原因是什么?本节课的收获是什么?达标测试1.实验:让小车在同一斜面的同一位置下滑,进入水平面,水平面的表面先为毛巾,再为棉布,最后改为木板,可以观察到水平面越光滑,摩擦阻力越小,小车将滑得;进一步推理:水平面非常光滑,小车运动不受阻力,小车将以的速度。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与运动教案第一节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与运动教案第一节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与运动教案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了解物理学上理想实验的实质。

2.体会亚里士多德与伽利略的思想冲突。

3.经历实验过程,学会用分析与论证的方法探究出牛顿第一定律,并会用自己的语言予以表述。

4.在生活中认识惯性,了解利用惯性及防止惯性危害的方法并初步应用于生产和生活实践。

【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和提高实验设计与操作、现象描述、总结归纳等能力。

2.学习“归纳推理”这一科学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牛顿第一定律得出过程的体验,感受科学成果往往是多人智慧的结晶。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探究并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难点】1.惯性和惯性定律的区别。

2.探究实验的设计与数据的处理。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引导学生思考课时数:2课时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实验器材:斜面、木板、玻璃、毛巾、小车、刻度尺、长方体窄木块、玻璃杯、惯性演示仪等。

教学过程: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第一课时一、复习引入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二、新课讲授1.激发矛盾:课本图7-1、7-2两幅图,让学生观察,然后,要求学生利用桌上的书本感受:推书本,书本就运动,撤去推力,书本停止运动。

老师推小车,小车运动,撤去外力,小车逐渐停下来。

师:生活中还见过类似的例子吗?启发学生比较上述事例的共同特征:物体的运动需要力的作用,撤去物体受的力,物体就不会动或停止运动。

投影亚里士多德观点:要维持物体做匀速运动,就必须给物体施加一恒定的力。

不受力而一直运动的现象是没有的。

师:上述是古希腊最杰出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和同学们的生活体验何其相似!可是,几百年前,著名科学家伽利略却曾通过假想实验,运用逻辑推理,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提出了质疑。

投影出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示意图,教师对照示意图复述伽利略的推理过程和结论。

师:伽利略的推理,也是建立在分析大量事实基础上的,孰对孰错,还是让我们一起动手探究论证吧?2.实验探究:利用课件引导提示学生明确整个实验探究内容(1)提出问题:摩擦力对物体的运动有什么影响,如果物体不受摩擦阻力会怎么样?(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此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如何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提示学生:哪些条件保持不变?哪些条件在发生变化?设计实验:让小车从斜面滑下,逐渐减小平面的粗糙程度,测量小车的运动距离,并推论当平面没有摩擦力时小车的运动情况。

【最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 第一节 科学探究 牛顿第一定律 教案

【最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 第一节 科学探究 牛顿第一定律 教案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能记住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 知道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 能说出什么是惯性,认识到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会运用物体的惯性解释惯性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体验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渗透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教育【教学重点】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理解物体的惯性。

【教学难点】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理解物体的惯性。

【教学方法】探究法: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引导学生正确推理,概括出牛顿第一定律。

分析法:在学习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上,通过学生们的讨论分析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理解惯性的概念,学会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课前准备】木板、小车、布、毛巾、斜面、刻度尺【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你观察并思考过下列现象吗?对静止的木箱施加一水平方向的推力,木箱沿着水平方向运动;撤去推力后,木箱子停了下来.用铁锤敲击铁钉,铁钉向下运动陷入木板;停止敲击,铁钉就不再下陷.从我们身边的许多类似事例中似乎可以这样总结:要让原来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就需要有力的作用;如果要维持物体的运动,则似乎必须不停地对物体施加作用力,即: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这种认识正确吗?通过这一节的学习,你一定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二、讲授新课(一)、历史回顾1、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观点: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他认为:地面上物体的“自然本性”是静止的,要维持物体的运动,就必须给它施加一定的力;不受力而能够一直运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2、(1)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的观点: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物体如果不受其他力的作用,将会继续保持同样的速度沿直线“永恒”运动下去。

(2)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伽利略认为如果各种阻力都小到可以忽略,在理想情况下小球将会沿右侧斜面上升到与左侧下落点等高的地方,而且右侧斜面的坡度越小,小球要上升到相同高度所用的运动时间就越长;如果右侧成了水平面,那么,小球将因为永远无法达到那个高度而一直沿直线运动下去。

物理:沪科版八年级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物理:沪科版八年级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

(2)理解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知道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斜面实验、演示伽利略的斜面实验及推理,关注实验、分析、推理、“理想实验”的方法。

(2)通过对生活中常见事例和实验的分析,纠正对惯性的一些错误认识,注意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亚里士多德、伽利略和牛顿等科学前辈对“运动和力的关系”不懈的探究历程,领略伽利略“理想实验”的科学魅力,感悟科学道路的艰辛曲折。

(2)通过对惯性利弊的分析讨论,懂得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性。

(3)通过了解安全带、安全气囊和头枕的作用,感悟生命的宝贵,体会尊重交通法规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牛顿第一定律的形成过程及内容。

该定律是在实验基础上推理而得,内容较难借助例证来验证。

难点:转变学生的经验概念,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

三、教学用具:斜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木板滑块、刻度尺四、指导自学活动一:引导提问1、例举与亚里士多德观点一致的生活经验①:对课本施加一个水平方向的拉力,课本运动,撤去拉力后,课本等停了下来;②:陷入雪地里的汽车施加水平的推力,汽车就沿水平方向运动了。

撤去推力车就会停下来.③:静止的足球用脚施加力后会飞出去;④:铁锤敲击钉子,钉子向下运动陷入木板。

2、由上述生活经验你得出的结论是3、由伽利略的思想实验,你支持哪个观点?你的问题是活动二:猜想1、个人猜想猜想的理由2、小组猜想猜想的理由活动三:设计实验你的实验内容与步骤是:1、2、3、活动四:进行实验1、根据你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2、实验记录活动五:分析论证1、个人的结论:2、小组的结论:3、师生共同的结论: 活动六:讨论生活中惯性现象:1、现象是 ,谁具有惯性,2、现象是 ,谁具有惯性,3、现象是 ,谁具有惯性,总结: 固体、液体、气体 (有、没有)惯性,惯性大小可能与 有关。

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沪科版初二) (7)

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沪科版初二) (7)

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沪科版初二) (7)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亚里士多德与伽利略的思想冲突(2)明白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和方法(3)明白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4)了解惯性,并了解利用惯性和防止惯性的方法2.过程和方法(1)通过观看和实验探究出牛顿第一定律(2)通过实验活动了解观看法的单独使用无法完成科学探究活动(3)通过学习活动,锤炼学生观看、分析与归纳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树立科学的探究态度,了解科学的探究思路和方法(2)通过大量实例,激发学生学习爱好和对科学的探究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3)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二、教学设计1.利用矛盾冲突通过学生体会概念与科学概念的冲突,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和爱好,最终得出牛顿第一定律,这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要紧是通过实验活动1与实验活动2的不同结论产生不同结论形成冲突。

引出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思想冲突。

通过实验活动3引导学生观看,分析阻碍不同现象产生的要紧缘故,然后通过实验活动4学生填写课本P100中表格,引出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方法,利用伽利略理想课件的演示提出理想化思想,引导学生利用理想化模型推断物体的运动,〔实践证明学生能够在现在推出结论,即能够明白得这抽象概念〕然后用课件演示,引导学生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接下来是把一系列的活动思路进行小结,强调牛顿第一定律的理想性,是来自实验推理、合乎逻辑的定律,即使如此由推理得出的结论也必须通过实践的检验,火箭上天是最好的讲明;强调牛顿第一定律中的〝一切〞、〝不受外力〞和〝总保持〞的含义,同时组织学生进行语言描述。

利用实验活动5从牛顿第一定律得出讲明:物体运动的改变必须有外力的作用,不然要么就不动〔静止〕要么就一直运动下去〔匀速直线运动〕从中引出惯性。

实验活动6惯性实验〔估量时刻不够〕用媒体演示有关惯性的现象,演示利用和防止惯性的方法。

7.1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

7.1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

7.1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分析具体事例,知道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知道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核心素养1、领会亚里士多德与伽利略的思想冲突,通过动手实验,用分析与论证的方法探究出牛顿第一定律。

2、从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论证的能力和表述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能力、逻辑能力和科学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并不能直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它是总结事实,分析、概括推理得出的,这方面要注意强调。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20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下来。

结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伽利略(Galileo,15641642)关闭了发动机的火车,虽然继续运行,但是最后也将停下来。

火车为什么会停下来呢?伽利略的观点: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摩擦阻力的缘故。

假如没有摩擦力的作用,那火车的运动状态又会是什么样子呢?提出问题:现实生活中,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摩擦力的作用,会一直运动下去吗?二、情景引入观察滑板车怎样才能前进?人推箱子,箱子前进,不推会动么?你还能说出那些类似的例子?小朋友玩滑板车路上奔跑的汽车滑冰运动滑雪运动思考以上例子说明物体要怎样才能运动起来?这说明力和物体运动运动有什么关系?答:物体受力才会运动,不受力运动就会停止。

这是真的吗?物体运动真的要力来维持吗?列车进站后,关闭发动机后虽然继续前行,但然后会慢慢停下来,火车为什么会停下来呢?摩擦力致汽车停下来。

假如没有摩擦力,那又会如何呢?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吗?伽利略的观点: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

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1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1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年级初二学科物理备课时间课题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课时安排 2 主备教师参与教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

2、理解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知道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3、会用惯性知识解释简单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论证的能力和表述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对实验探究的参与,强化学生分析与论证的能力;加深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理解。

教学难点转变学生的经验概念,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资源准备斜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木板、滑块、刻度尺、课件教学过程设计(初案)备课建议及教学思考学习过程:一、复习展示:1、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2、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①物体由到动,②物体由到静,③以及运动和的改变。

二、预习思考:物体的运动是否需要力的作用?若不受力,物体将怎样?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

不受力而一直运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伽利略的观点:运动物体如果不受其它物体的作用,其运动会是匀速的,而且将会永远运动下去。

你认为谁的观点更科学合理?三、合作探究探究1、牛顿第一定律1、提出问题:运动物体如果不受其它物体的作用,会一直运动下去吗?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⑴让滑块从斜面上滑下,逐渐减小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测量滑块的运动距离,并推论当平面没有摩擦力时滑块的运动状态。

⑵实验器材:斜面、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滑块、刻度尺等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实验接触面摩擦力大小滑块运动距离1 毛皮2 棉布3 木板实验思考:实验中用同样的小车从__的高度滑下,目的是____________ ________.4、分析与论证实验结论:平面越光滑,滑块受到的摩擦力越,滑块前进的距离就越。

推论:假如平面没有摩擦,滑块将一直运动下去,且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发生改变。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第1节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导教学设计1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第1节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导教学设计1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1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导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及其含义。

2.了解质量、惯性、偏离直线运动等概念。

3.能够应用牛顿第一定律解决简单的物体运动问题。

4.提高学生科学实验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和含义。

2.质量、惯性、偏离直线运动的概念及其关系。

3.如何应用牛顿第一定律解决物体运动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实验器材、教学素材等。

2.学生准备:课本、学习笔记、作业本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 (5分钟)导入问题:•你们是否知道为什么一辆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的汽车会突然停下来,而一辆行驶在静止的汽车却需要施加力才能开始移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上述问题,引出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 学习 (15分钟)2.1 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教师通过课件和示意图向学生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和含义,即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直到外力作用于它。

2.2 质量与惯性教师向学生介绍质量的概念,并解释质量对物体惯性的影响。

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验,让学生体会质量对运动物体的影响。

2.3 偏离直线运动教师向学生介绍物体偏离直线运动的情况,例如物体在转弯时的情况。

通过实际场景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物体会向外偏离运动轨迹。

3. 实验探究 (30分钟)3.1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物体在不同力的作用下是否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3.2 实验步骤1.将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用制动器使小车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2.在小车上施加不同大小的力(例如轻轻推动或用手轻轻碰撞),观察小车受力后的运动情况。

3.3 实验记录和分析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思考和分析。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依据。

4. 拓展应用 (15分钟)教师向学生提供一些问题和情境,让学生应用牛顿第一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例如:•为什么乘客在车辆突然制动时会向前倾倒?•为什么在转弯时,我们会被向外挤压?学生可以结合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和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答。

7.1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7.1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7.1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在设计这节科学探究课《牛顿第一定律》时,我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深刻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含义,并能够运用这一定律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我采用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教学方式,结合问题引导和实验验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物理知识。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一是让学生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知道它是物理学中的基本定律之一;二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掌握运用牛顿第一定律分析问题的方法;三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动手实践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难点和重点上,我将其设定为让学生理解并能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以及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掌握运用牛顿第一定律分析问题的方法。

我通过一个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引入新课:在一个平滑的水平面上,一个小车为什么会停止运动?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从而引出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

然后,我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一是用滑轮组和砝码来探究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实验二是用木板、毛巾和小车来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在实验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观察、记录数据,并让他们结合牛顿第一定律进行分析。

在活动的重难点上,我特别关注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和运用,以及他们通过实验探究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后,我进行了反思和拓展延伸。

我认为,本节课的设计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但在实验指导上,我还需要更加细致,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正确理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

同时,我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基本概念,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运用这一定律进行分析和解说。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引入实践情景:我选择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小车停止运动的现象作为课程的引入,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

7.1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教案2023-2024学年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7.1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教案2023-2024学年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教案:7.1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学年:20232024学年年级:八年级学科:物理教材版本:沪科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7章第1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理解和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以及其意义和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牛顿第一定律的表述: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或者受到的外力的合力为零,那么这个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 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验证: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让学生理解在没有外力作用或者外力合力为零的情况下,物体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3. 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和应用:讲解牛顿第一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交通工具的运动状态保持,摩擦力的作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意义和应用。

2.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意义和应用。

难点: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观察和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器材(小车、滑轮、绳子、阻力板等)、多媒体设备。

学具:实验记录表格、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乘坐公交车时的运动状态变化,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牛顿第一定律。

2. 实验观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或者外力合力为零的情况下的运动状态。

3. 理论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4. 意义和应用:讲解牛顿第一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交通工具的运动状态保持,摩擦力的作用等。

5. 随堂练习: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的知识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7.1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定义: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或者受到的外力的合力为零,那么这个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全册《第七章 力与运动 第一节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优质课教学设计_1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全册《第七章 力与运动 第一节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优质课教学设计_1

第七章力和运动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主题推理过程和推论,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2.理解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内容及意义;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会解释简单的惯性现象.1.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2.观察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尝试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概括水平和浯言表达水平.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体验科学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增强对科学的热爱.2.通过伽利略的斜面实验说明科学不是只凭观察得出结论,要通过实验的方法加以验证。

教学重点1.牛顿第一定律2.惯性的概念及现象的解释教学难点1.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对定律的理解2.惯性现象的解释.教学方法探究法: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引导学生准确推理,概括出牛顿第一定律。

分析法:在学习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上,通过学生们的讨论分析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理解惯性的概念,学会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放录像]引入[师]同学们在录像中看到的这些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常会见到,你也一定有过这样的体验.运动的物体为什么会停下来呢?同学们看书上的内容,先了解古人的思辨.(学生看书,还会有小范围的讨论)[师]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都是伟大的科学家,到底哪个说法准确呢?光靠思辨不能回答,同学们能够自己探究,通过实验来求证.二、新课教学1.牛顿第一定律[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师]同学们先看书探究的内容,观察大家面前的实验器材,说明观察的内容是什么,实验中相同的条件是什么,不同的条件是什么.[生]实验中要观察小车从斜面滑下后在平面上运动的距离.[生]实验中相同的条件是:都让小车从斜面的顶端滑下;不同的条件是:平面上三种表面的粗糙水准不同.[师]引导学生分析: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是为了保证小车在三种表面上开始运动时的速度相同;三种表面的粗糙水准不同使小车在平面上受到的摩擦阻力不同.(同学们分组实验,并将观察到的现象填入书上的表格内)[师]同学们分析实验的现象,能得出什么结论?[生]从实验现象看表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这说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师]引导学生推理:假如小车不受摩擦力,会怎样运动?[生]假如小车不受摩擦力,速度就不会减小,小车将永远运动下去.[投影]伽利略的推理和笛卡儿的补充.300多年前,意大利的科学家伽利略对类似的实验实行了分析,并进一步通过推理得出: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它的速度将不会减慢,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伽利略敢于纠正前人的理论,用丰富的想象和科学的推理建立了新的力和运动的关系.法国科学家笛卡儿进一步补充了伽利略的推论:如果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不但速度大小不变,而且运动方向也不变.[师]英国的科学家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了力和运动关系的一条重要规律,牛顿第一定律(Newton′sfirstlaw of motion):(同学们一起说)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师]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对同学们有什么启示吗?[生]牛顿第一定律的产生经过了几代人的努力,我们应该学习科学家们刻苦钻研的精神,为科学的发展作出我们的努力.[师]牛顿第一定律能用实验来验证吗?[生]牛顿第一定律说的是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的情况,但我们周围的物体都要受到力的作用,所以不能用实验来直接验证.[师]虽然现在我们还不能亲自用实验验证牛顿第一定律,但从定律得出的一切推论,都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现在是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那么,我们如何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呢?[生]牛顿第一定律是对一切物体来说,条件是: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结论是:原来静止的物体要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生]牛顿第一定律还说明了物体的运动不需要靠力来维持,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2.惯性[师]同学们已经理解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观看(惯性视频)[师]什么是惯性呢?教师引导同学们分析: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不受外力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原来运动的物体将以原有的速度运动下去,这表明无论静止的物体还是运动的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即惯性.所以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解释现象:小车突然运动和突然停下来时表现出的惯性现象,如下图.[师]为什么突然拉动小车时,木块向后倒;而小车突然停止时,木块向前倒?根据木块的运动能不能解释汽车在突然启动和急刹车时乘客表现出的状态?[生]木块向后倒或向前倒,是因为木块上部和下部的运动状态不一样.当小车突然启动时,木块下部随小车一起运动,而木块的上部因为惯性还要保持静止状态,于是木块向后倒,当运动的小车突然停下时,木块的上部因为惯性还要保持向前运动的状态,而下部因为和小车间的摩擦使木块下部随小车静止,于是木块向前倒.[生]汽车在突然启动和刹车时,车内的乘客会后仰和前倾,其道理和木块的翻倒是完全一样的.[师]了解了上面的内容,请同学们再来看汽车安全带的作用.[科学世界]汽车安全带.[生]汽车安全带主要是为了防止汽车突然刹车时因为惯性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师]请同学们说说你还知道有哪些生产和生活中的惯性现象.[生]踢球、用铁锹铲雪、泼水、滑冰.[生]烧锅炉时用铁锹往炉膛内添煤、跳远运动员起跳前的助跑、还有用手能够拍掉身上的灰尘.[生]跑步的人当脚碰到障碍物时,总是会向前摔倒;撞击锤柄,能够使锤头紧紧套在锤柄上;骑自行车太快容易发生事故……[师]从同学们举出的这些例子中,我们能够看到人们能够利用惯性给我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的方便,同时也有惯性给我们带来的危害.所以,我们在利用惯性的同时还要注意防止惯性对我们造成伤害.2.惯性是造成很多交通事故的原因,行驶中的汽车和自行车刹车时,因为惯性不能立即停下来.即使是紧急刹车,也要向前运动一段才能停下来.请同学们去调查了解为避免发生交通事故,交通部门采取了哪些措施,发布了哪些禁令.如城市道路要求各行其道,公路上不同道路上的限制速度等.五、板书设计。

沪科初中物理八下《7第1节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word教案 (1)

沪科初中物理八下《7第1节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word教案 (1)

7.1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时间主备人使用人课题课型探究课教学目标(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

(2)理解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

(3)知道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教学重点转变学生的经验概念,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教学难点转变学生的经验概念,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课时1课时教学设想本节主要研究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相对比较抽象,不好理解。

因此,对于牛顿第一定律,我先引入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让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判断正误,从而引起兴趣,然后通过伽利略理想实验解释,再通过演示实验一步不让同学们理解并总结出牛顿第一定律;通过学生亲身感受并小组讨论分析理解惯性,然后在应用到实际生活实例中。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新课引入: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去维持”的结论是否正确?[演示1]在桌面上推动木块(或板擦)从静止开始慢慢向前运动,撤掉推力,木块立即停止。

分析:这些现象从表面上看,“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才能使物体继续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停下来.”即:板擦的运动需要推力去维持。

[演示2]在桌面上推动木块(或板擦)从静止使之向前运动,用力推出,木块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后停止。

问题:推出的木块为什么会继续运动?从而引出本课出示自学目标1、能通过实验推导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知道什么叫做惯性。

3、知道惯性是物体固有的一种属性,清楚影响惯性的因素。

交流讨论1、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对“运动的物体会停下来“的解释。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科学家伽利略却通过理想实验,运用逻辑推理,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提出了质疑。

伽利略认为:2、根据图7-4实验过程思考(1)整个实验过程应控制哪些条件保持不变?哪些条件需要发生变化?思考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仔细观察演示实验1并思考上述观点是否正确仔细观察演示实验2思考发现上述观点的错误明确自学目标并根据自学目标掌握本节(2)交流观察到的三种情况下小车运动变化的情况,分析引起变化的原因找出变化规律。

沪科版八下物理第1课时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沪科版八下物理第1课时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力与运动本章首先介绍了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接着安排了一节拓展内容——力的合成,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灵活处理,为受力分析、平衡力、力与运动关系打下基础,然后通过牛顿第一定律来认识运动和力的关系,并进一步揭示了二力平衡的条件.本章共分3节:1.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本节从力的作用效果之一——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这一实际问题出发,引出问题“维持运动真的需要力吗?”并进行实验和推理:推导出“牛顿第一定律”,引导学生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最后由牛顿第一定律引出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并介绍了惯性的利与弊.2.第二节“力的合成”,本节从数只蚂蚁挪动树叶、多个船帆驱动航船引出分力;从一只甲壳虫能挪动树叶、一台发动机可驱动航船引出合力,然后延伸至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通过实验介绍了求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两个力的合力和方向相反两个力的合力的方法.3.第三节“力的平衡”,本节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延续,不受力的物体实际上是不存在的,那么合力为零时,即二力平衡时,物体运动规律也正是牛顿第一定律所得到的结果,即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通过实验探究二力平衡条件,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教学目标】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要求学生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知道物体的惯性及惯性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分力、合力的概念,知道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和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成;知道二力平衡的定义和平衡时物体的运动状态,能通过实验探究出二力平衡的条件,知道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进行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通过活动体会一切物体都有惯性;通过实验来认识求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和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的方法;学会分析物体平衡时的受力情况,学会通过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并会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解决问题.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让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感受获取知识的科学方法,同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作用,领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二力平衡的条件.【教学难点】利用惯性解释日常现象,二力平衡的分析与应用,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第1课时牛顿第一定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动力和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2.了解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观点是否合理,知道并理解牛顿第一定律.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科学想象力.2.利用学生已有经验——生活中不受力的物体不存在,理解不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培养学生善于把物理与社会生活、生产相联系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观察与实验、探究与讨论、分析与概括等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2.通过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探究【教学难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教具准备】长木板、斜面、毛巾、棉布、小车、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课时所学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公交车司机紧急刹车时乘客前倾和亚洲飞人驾车飞越黄河的两张图片,要想知道其中道理,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课堂导学】【指导预习】阅读课本P125-P128页的文字内容和插图,在基本概念、定义、规定及规律上,用红笔做上记号,并完成学案中“课前预习”部分.各小组内部交流讨论,提出预习疑问.【交流展示】1.小组代表举手发言,报告“课前预习”答案,教师评价订正.2.学生质疑,教师指导释疑.【拓展探究】知识点1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一、小组交流讨论,回答下列问题:师1.分析教材图7-1、图7-2中木箱和铁钉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可以得到什么结论?生:1.动力可以使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阻力可以使物体由运动变为静止.师2.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观点,谁的合理、科学?举例说明.生:2.伽利略的更合理科学,推铅球时,铅球离开手后推力消失,铅球还能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师生互动归纳总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的作用就是使物体运动及运动需要力来维持的说法是错误的.二、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1.课件出示问题:(1)如何控制才能使滑块在水平面上运动时的初速度相同呢?(2)滑块前进的距离除了受阻力的影响外,还受哪些因素的影响?(3)怎样改变滑块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的大小?(4)在实验中如何体现阻力对滑块运动的影响?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准备的器材进行操作并讨论交流:滑块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越远,受到的阻力越小,反之,受到的阻力越大;滑块的质量越大,从斜面上滑下时,前进的距离越远;从斜面的不同高度滑下时,滑块前进的距离也不同;斜面的坡度不同,滑块前进的距离也不同;在水平面上铺上毛巾、棉布、木板等物体,使水平表面的粗糙程度不同,滑块前进的距离也不同.2.教师强调实验的注意事项:同一滑块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保证滑块在水平面上的初速度相等.3.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分别改变木板表面的粗糙程度,记录实验数据,填写表格,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找出变化规律.实验记录表:师生互动归纳总结:1.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平面越光滑,滑块受到的摩擦力越小,滑块前进的距离就越大.2.如果物体不受力,它将以一个恒定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知识点2牛顿第一定律小组交流讨论,回答下列问题:师1.操场上的篮球架相对于地面处于什么状态?那是为什么?生:1.总是静止的,因为没有受到推力或阻力.师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能否用实验直接验证?为什么?生:2.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不能,我们周围不能找到绝对不受力的物体,只能在大量经验事实基础上,推理概括得出.课堂小结:指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维持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是错误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2.牛顿第一定律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3.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基础上推理概括得出的,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课后作业请同学们完成课时对应训练.1.在帮助学生建立牛顿第一定律时,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实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分析、讨论,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并运用科学思维方法进行推理,得出规律:运动的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静止的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从而理解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这种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真正实现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2.学生理解牛顿第一定律比较困难,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践,用具体事例来引导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在理解中掌握知识,效果会更好.。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7章力与运动第1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7章力与运动第1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沪科版

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并理解牛顿第一定律;2.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过程与方法1。

经历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学会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2.认识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可靠的实验基础上,加上合理的推理得到的,感受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即“实验+推理”科学研究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实验探究活动的参与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并认识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及牛顿第一定律教学难点:实验研究的方法及过程【导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节物理课,希望同学们踊跃发言,积极探究,下面,请同学们观看视频,看航天员在太空吃食物时的场景。

播放视频:杨利伟在神舟五号上的DV思考:为什么手与食物脱离后仍然会运动呢?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让学们一起来学习第八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

(板书:8.1 牛顿第一定律)课件展示学习目标(二)、自主预习案1。

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吗?2。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做实验得出吗?3.如果静止的物体不受力,物体会处于什么状态?4.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任何力,物体会处于什么状态?5。

什么是惯性?惯性与什么有关?静止的物体有惯性吗?6.请举出生活利用惯性和防止惯性的危害的实例。

(三)课内探案自主探究一:牛顿第一定律1、提出问题:维持运动需要力吗?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对“运动的物体会停下来“的解释。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科学家伽利略却通过理想实验,运用逻辑推理,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提出了质疑。

伽利略认为:对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观点进行评价,并谈谈自己的看法.对同一种现象,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给出了截然不同的解释。

都有其理由。

到底哪个说法正确,仅仅靠思辨不能回答,让我们自己动手、动脑来探究论证吧。

新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7章 全章教案

新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7章 全章教案

第1课时牛顿第一定律教学目标(1)体会亚里士多德与伽利略的思想冲突,通过动手实验,用分析和论证的方法,探究出牛顿第一定律,并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从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论证的能力和表述信息的能力。

(3)认识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方法,了解物理上理想实验的实质。

重点与难点重点:牛顿第一定律内容的理解,难点: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法的实质;力和运动的关系教学方法以实验为中心,用分析与论证及科学推理的方法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突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

教学准备:斜面、木板、棉布、玻璃板、毛巾、滑块、刻度尺等。

教学设计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教师活动1】提问:(1)力的作用效果表现有哪些?(2)摩擦力的定义理解。

【学生活动1】回答师的问题并了解感知力和运动在生活中关系。

【教师活动2】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验引入新课:(1)让两同学分别推桌子。

用力推,桌动;停止用力,桌不动。

(2)让两学生分别滚球。

施力则运动,离开手后球最终停止。

提出问题:物体的运动与力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板书课题:牛顿第一定律【学生活动2】根据师的要求阅读并实验,找出共性。

思考师的问题,进入新课。

二、投放学案,引导自学【教师活动1】组织学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部分。

初步感知本节课的内容。

走入学生中间,及时发现、指导学生自学。

【学生活动1】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部分。

初步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教师活动2】组织学生板演,交流与讨论,形成共识。

【学生活动2】板演、交流、讨论。

进一步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三、合作共建,解决问题1、伽利略斜面小车实验提出问题: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外力的作用,运动状态将会如何呢?制订计划与试验设计:参考课本,师生讨论形成共识。

进行试验:实验过程由师生讨论达成共识(可参考课本)。

数据收集:把收集到的数据填入表格中。

分析与论证:根据表中的内容得出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说教材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个章节,第一章学习了运动的描述,第二章学习了力。

那么运动和力有什么关系呢?他们之间的联系是什么呢?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牛顿第一定律。

(对于这一节的教材,我是这么认为的)牛顿运动定律是动力学的核心,牛顿第一定律是经典力学中三大定律之一,是整个力学中的基础。

如果我们把所有力学现象看作一座大厦,那么牛顿三大定律则是这个大厦的奠基石,牛顿第二定律又是在牛顿第一定律定义的惯性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牛顿第二定律建立在牛顿第一定律基础上。

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是三大定律基础的基础,是否领会这一物理规律,不仅影响学生对这一章的学习,而且会影响整个物理课程中力学部分的学习。

另外,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既了解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将前面两章统一为一个整体,又为后面的牛顿第二定律打下基础。

使学生能够将所学习的知识统一起来。

这一节内容在高考中虽不单独出题,但是会融合在很多的题目以及大题中出现。

因此让学生学好这一节是很有必要的!说知识这一节的内容主要有:物理学史(亚里士多德的认识,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牛顿的总结)以及物理学家的介绍,牛顿第一定律,贯性以及惯性的量度。

说学生学生大多数在14~16岁这个阶段,根据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同学们已经处于了形式运算阶段(十一二岁以上“形式运算”指对抽象的假设或命题进行逻辑转换)。

能够理解抽象的假设和进行逻辑推理运算。

(假设)本班学生在全县普高生中处于中等水平,对新知识有一定的接受能力。

但认知习惯更多的是被动接受学习,常常采用机械、空洞地记忆方法。

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是太强,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与明确指明。

这就需要我们在上课时采用讲练结合的方式进行讲解。

同时,学生在这个阶段处于叛逆时期,为什么会处于叛逆时期呢?是因为学生在这个阶段更多的处于希望和同学们交往的阶段。

希望得到同学们的认同,同时和别的学们形成一个团队。

这样,我就在上课之前让同学们去查找这一节中的相关物理学家的资料。

并且在上课时,让同学们踊跃发言!以前我自己读中学的时候,对我影响最深的老师。

除了它具备丰富的知识之外,还会在人格上给我以引导。

作为一名好的老师,我会在上课的过程中添加一些故事,以引导学生们的人格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本节内容他们在初二已经学过,在教学中除了要保持新鲜感,还要加大思维密度,多提问题,尽可能让他们全程参与、交流讨论。

说教法三维目标及重难点:(一)知识和技能: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常识性了解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2、(让学生明确)(评述)亚里士多德对力和运动关系的观点及存在的错误。

3、清楚地描述伽利略研究力和运动关系的思想方法。

4、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并能运用其解释有关现象。

5、知道什么是惯性,知道质量和惯性的关系,并解释相关惯性现象。

(二)过程和方法1、在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在实验基础上通过推理得到结论的方法。

2、通过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论教育3、通过对生活中惯性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科学史的简介以及对科学家的介绍,对学生进行严谨的科学态度的教育,了解人类认识事物的曲折性。

2. 通过介绍伽利略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研究,培养学生敢于坚持真理、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探究精神。

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可引导学生了解科学的发现和发展。

其中科学家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和敢于质疑、坚持真理的献身精神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好素材。

重点:1.认识伽利略研究力和运动关系的思想方法,了解理想实验的作用。

(这是因为:理想实验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思想方法,同时可以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进行推理的能力,和受到科学方法论的教育)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掌握牛顿第一定律对于正确认识力和运动关系至关重要)3. 知道惯性的概念及与质量关系。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知道质量和惯性的关系使学生对质量的理解上一层次)难点:(本节内容的教学难点在于)生活中形成的直觉所引起的不正确的认识(人们从生活经验直接得到的结论只是表象,往往和本质不相符,但却根深蒂固。

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之所以能延续两千年,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人们相信直觉。

因此纠正这些不正确的认识有一定难度,也不是一节课就能一步到位的,有待后续逐步到位。

)教学实施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播放“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和奔月的剪辑视频,说明动力学在科学技术上的应用。

(视屏一)(一)广泛调查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程度呈现两个常见的力和运动关系的问题,供学生讨论。

如:1.桌面上的书,推一下,动;不推,就不动。

2.平直路上骑自行车,用力蹬,车则前行;不蹬,车停下来。

预测:大多数学生产生的第一论点和亚里士多德一样都是运动靠力来维持。

有部分“记性好的”的同学反对。

争论后思考为什么得出错误的结论的原因------忽略了摩擦力的存在。

(二)培养学生历史地看待伟人的错误学生评述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教师肯定鼓励)学生思考讨论为什么此错误观点能延续近两千年?(除了亚里士多德的巨大威望,他的观点又与人们许多生活经验相一致。

当时人们普遍接受这样的基本观点,即天上的运动应该是完美的匀速圆周运动,地上的物体都应该是静止的。

即使现在,学生在对某运动物体受力分析时还是下意识的认为运动方向上一定有力的作用。

)(三)介绍科学家让同学们说一说这一节的科学家的故事。

(上次已经布置的作业)。

让同学们相互交流。

培养一个班级是一个团体的感觉!这是很重要的!教师简要介绍亚里士多德的伟大一生(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人物,被恩格斯称为“最博学的人”,西方文化的奠基人)、伽利略、牛顿的生平及取得的成就。

(四)让学生参与发现过程,感受理想实验魅力铺垫:如何用实例反驳“运动需要力来维持”?(适当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物体在运动方向上没有力拉着或推着,却能一直运动下去。

预测:因为无法完全消除摩擦力,学生讨论无果。

)设置悬念1:教师介绍斜面实验并演示。

(学生疑惑:摩擦力还是有的!小球还是要停下来的。

)设置悬念2:再演示同一物体在光滑程度不同的平面运动。

解惑:让学生发挥想象,如果很理想的光滑平面,物体将怎样运动。

水到渠成:多媒体课件模拟无摩擦情况下的斜面实验。

(视屏二)体会成功快乐:学生表述通过这个理想实验可得到什么结论。

教师概括提升理想实验的意义:理想实验虽然是理想情况,但是以事实为基础,实验为依据,是一种科学思想方法。

实验论证:气垫导轨,提供阻力很小情况下物体的运动。

教师讲解笛卡尔对力和运动关系的认识的补充至此完成本节课第一个重点,进入第二个重点——(五)通过具体实例理解牛顿第一定律(言之有物,意有所指)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原因”引题:针对理想实验(斜面实验)提问。

1.小球为什么从斜面加速滚下? 2.光滑平面上小球怎样才停下来?学生解答,教师总结,引领学生细读牛顿第一定律内容:1、>承前: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学生举例印证。

2、>启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学生举例印证。

教师点拨:指出力的作用效果,赋予力新的内涵。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另一种表述: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A、指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的性质(惯性).B、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C、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只要除研究对象外,还存在着物体,那么研究对象就一定要受外力的作用,所以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通常所看到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其实都是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的结果。

牛顿第一定律所描述的物体不受外力的状态,只是一种理想化状态,这种状态虽不能实现,但它却正确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原因.),指出了物体的惯性的性质。

感受前人的伟大:教师指出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促使牛顿第二定律的推出、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改变了人类的自然观和世界观,促进了科学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分层次有梯度的理解概念:例题1(对牛顿第一定律一般性理解),例题2(涉及曲线运动,意在说明何为运动状态的改变)。

理解:②物体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合力为零)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D、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E、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都具有惯性。

(五)深化惯性概念防止学生肤浅地识记惯性概念,提醒学生品位惯性定义。

可视化和具体化惯性:实验演示和实例分析1.迅速抽出压在杯子下纸片,杯子不倒——静止物体有惯性2.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后仍前进一段距离——运动物体有惯性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总结概括:一切物体,不论处于什么状态都有惯性。

惯性是物体固有属性。

那么提出问题,贯性与什么因素有关心呢?为质量和惯性的关系引导:惯性有无大小?分析现象:用同样力踢足球和铅球。

提升对惯性的理解:物体受力而被迫改变运动状态时,惯性大小表现为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本领大小。

(视学生反应,实例可增减)进一步认识质量: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即质量是描述物体惯性的物理量。

体会物理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乐趣:学生解释生活中有趣的惯性现象。

(引导学生结合牛顿第一定律解释)(六)培养综述能力,进行情感价值观教育学生清楚叙述人类对于力和运动关系的认识的发展过程。

(再次让学生体会人类对事物认识的曲折性,钦佩科学家坚持真理,敢于质疑,不迷信权威的科学精神和人文品格。

)(七)内化巩固:基础性作业课后作业:(八)惯性系和非惯性系概念学生课后阅读,个别讨论。

教学反思由于本节内容高度概括抽象,具有较浓的哲学意味(当时就叫自然哲学),学生不能完全领会其中的丰富内涵,而很有可能死记硬背。

又因采用CAI教学,容易造成电脑代替人脑、程序代替思维,教师抓住鼠标、学生盯着屏幕,课件展示成为课堂中心,对课堂中出现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应对不足,抑制了想象力和创造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