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罗棋布的氏族落

合集下载

第二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

第二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

第二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所代表的地区、距今年代、房屋特点、种植的主要农作物品种、饲养的禽畜品种、生产工具、半坡聚落概貌、半坡人的彩陶艺术。

2、通过半坡人、河姆渡人在生产生活方面与前人的比较,发现他们所取得的巨大进步,在此基础上概括出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培养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事物模拟图片展示和设置问题,激发探究欲望,在问题情境中寻找知识要点,最终概括出原始农耕文化的特点,学会使用在比较中探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中华大地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特别是以半坡、河姆渡为代表的氏族聚落取得的成就,感受远古中国人的高超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了解漫长的人类进步史和半坡、河姆渡氏族当时的生活状况,体会人类征服自然的漫长和艰辛,从而更加珍爱生命、善待人生,增强承受挫折的意志。

二、重点难点1、本课重点: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简述出以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为代表的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这必然要求学生分别知道半坡聚落、河姆渡聚落在生产、生活等方面取得的具体成就。

这些都属于了解层次的知识。

2、本课难点:对原始农耕文化特征的概括。

要概述出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属于较高层次的能力要求。

这不仅需要学生知道半坡、河姆渡聚落取得成就的史实,而且还要对这些史实进行整理,分析其一般属性,最后才能归纳其本质特征。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我们已经了解了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的生活状况。

在元谋人、北京人的时代,生产极度低下,人的生存都成问题,他们主要依靠渔猎采集为生,居住在洞穴或树上的巢中。

随着人类的进步,这种落后状况开始发生巨大变化,出现了氏族聚落。

什么是聚落,什么是氏族?(生看书回答)距今六、七千年的时候,我国已经出现了很多氏族聚落。

大家一定很想知道当时的人是怎样生活的,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第二课。

讲授新课板书:第2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一、半坡聚落师:现在我们来看一下“中国氏族聚落重要遗址分布图”。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

4、你能分辨出哪一个是半坡聚落的房子,哪一个是河姆渡聚落的房子。

为什么? 有了房屋就可以避风御寒,防虫蛇猛兽。

是人类生存能力提高的又一表现。

看图:书第8页半坡聚落遗址出土的“钻孔石斧”和书第9页河姆渡聚落遗址出土的“骨耜”5、从“石斧”的图片中,你能得出哪些历史信息。

看图:书第8页半坡聚落遗址出土的石磨盘。

6、磨盘最主要的用途是什么?说明了什么?7、粮食收获后,用什么容器可以装粮食及种子?(自由发言) 看图:书第9页半坡遗址出土的鱼纹彩陶盆和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黑陶钵。

提问:陶器的主要材料是什么?(水、土) 提问:陶器的用途你能说出哪些?(自由发言) 陶器可以用来存放、储存物品,特别是水和液态食物,使人类的食物不仅可烧烤而食,又增添了蒸煮的方法,增加了营养。

这些陶器既是实用的生活器具,又是精美的原始艺术品。

距今四五千年前,在山东大汶口一带又有了原始居民。

这些居民以农耕为主要的生产方式。

看图:山东大汶口墓地出土的陪葬品:玉铲、镂孔象牙梳 在大汶口遗址的墓葬中,有的随葬品如陶器、玉器等多达180多件,有些墓葬只有一两件随葬器,甚至什么随葬器也没有。

8、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房子是干栏式房子5、石斧的刃部经过了精细的打磨,说明半坡居民已经会磨制石器了,石斧上部中部有一圆洞,说明当时半坡居民钻孔的技术十分熟练,斧上有洞,说明半坡上可能会在斧上安装木柄,便于劳动。

石斧的作用主要是开垦荒地,说明半坡居民已经从事农业生产)当时磨制石器的种类很多,有石斧、石铲、石镰、石刀等;而且石器的数量很大,出土的工具达到数万件之多。

河姆渡居民除使用磨制石器外,还使用骨耜。

6、磨粮食。

从而证明半坡居民已经会种植庄稼。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

粟就是谷子,粟和水稻分别是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主要粮食。

8、这种现象说明,随着生产的发展,出现了私有财产,聚落的成员之间产生了贫富分化。

三、巩固练习新知 比较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相同之处有:A . 处于大致相同的社会发展时期;B . 都以农业为主要经济形态,兼有饲养、渔猎采集等经济活动;C . 都会建筑房屋过着定居生活;D . 都普遍制作和使用磨制石器、陶器等。

第2课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

第2课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
烧制 彩陶
为什么半坡住的是半穴式房屋,河 姆渡住的是干栏式房屋?
是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考虑. 半坡聚落位于黄河流域,气候干燥,冬季 气温低,这样的建筑有利于生存. 河姆渡位于长江流域,属于南方,南方地 势低洼,多雨潮湿.
猜谜语
第2课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
氏族:按血缘关系组成的比较固定的 社会群体. 聚落:早期人类的定居地.




的氏Βιβλιοθήκη 元谋人(约170万年前)
族 聚

一 半坡聚落
1.时间:约6000年 地点:陕西西安 (黄河流域) 2.房屋特点:半地穴式房屋 3.农作物:粟 4.工具:磨制的石器 5.原始手工业:制作彩陶
半 坡 聚 落 房 屋
鱼 纹 彩 陶 盆
二.河姆渡聚落
1.时间:约7000年 地点: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长江流域) 2.房屋特点:干栏式-----会挖和用水井 3.工具:磨制石器,动物骨骼制作的工具 4.农作物:水稻 5.手工业:制作黑陶
干栏式房屋
河姆渡遗址 房屋复原图
骨 耜
栽 培 稻 谷 遗 存
猪 纹 黑 陶 钵
三.大汶口原始居民
1.距今约4—5千年,在山东大汶口一带
▲出现了私有财产,产生了贫富 分化
课 堂 小结
半坡、河姆渡原始农耕生活简表
距今约 浙江
7000 多年
余姚
距今约
6000 多年
陕西 西安
水稻 磨制石 器
干栏式
粟 蔬菜 半地下 磨制石器 穴式
烧制 黑陶

第2课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教案

第2课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教案

第2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教学设计课程标准: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所代表的地区、距今年代、房屋建筑特点、种植的主要农作物品种、饲养的禽畜品种、生产工具、彩陶艺术。

通过半坡人、河姆渡人在生产生活方面与前人的比较,感知人类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所取得的巨大进步,概括出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视频和材料来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意在问题情境中寻找知识要点,最终概括出原始农耕文化的特点,学会使用在比较中探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中华大地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特别是以半坡、河姆渡为代表的氏族聚落取得的成就,感受远古中国人的高超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通过了解漫长的人类进步史和半坡、河姆渡氏族当时的生活状况,体会人类征服自然的漫长和艰辛,从而更加珍爱生命,善待人生,增强承受挫折的意志。

教材分析:本课围绕原始农耕经济时代居民们的生产与生活状况,用三个子目展开叙述。

展示了从距今七千年到距今四五千年的远古历史。

教材所讲述的半坡、河姆渡、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原始农耕,其中半坡聚落是黄河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而河姆渡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典型代表。

教材通过介绍半坡、河姆渡聚落的生产生活情况,可以让学生明白我国南北共同发展,共同构筑远古中华农业文明的基础。

教学重点:能够简述出以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为代表的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教学难点:概括原始农业文明的特征学情分析:本课内容比较抽象,文字以说明性语言为主,趣味性不强,知识较为零碎、枯燥,与现实联系不强,学生在学习上理解有一定困难,在教学中要尽可能运用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和生动形象的图片和视频材料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一起到三个氏族聚落去参观一下。

在参观以前,让我们先进入时空隧道,回到那久远的蛮荒时代……170万年前,元谋人出现在云南。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精)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精)

第2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一、课时:1课时二、授课方法:讲授法,阅读法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所代表的地区、距今年代和生活特征。

,概括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设置问题情景,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是学生学会在比较中探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原始农耕文化的成就,感受远古中国人高超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体会人类适应自然的漫长与艰辛,增强承受挫折的意志,从而更加珍视生命,善待人生。

四、重点:简述以半坡和河姆渡为代表的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五、难点:原始农业文明特征的概括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人类诞生之后,由于生产力低下,生存问题始终是最大问题。

元谋人、北京人等主要靠渔猎采集为生,住在洞穴或树上。

随着人类的进步,人口的增多,这种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我们今天看看六七千年前的古人是如何生活的。

板书第2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2、新课什么是聚落?什么是氏族聚落?生齐读导言师解释:一个家庭发展的一个大院看地图,找到两个聚落的地理位置住在半坡聚落的半坡居民,他们主要吃什么,怎样获得食物,住在哪里,主要的生活用品是什么?同学们一定想知道吧,带着这些问题阅读课文.5分钟阅读师生归纳,半地穴式房屋,农耕,磨制石器,彩陶。

联系半地穴式房屋与现代的北方房子,农业的发明过程,磨制石器与打制石器的异同,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陶器解决的生活问题。

生阅读河姆渡聚落,回答其生活的特点,及与半坡的异同点。

师强调水稻的发明及干栏式房屋。

大汶口居民,生自己解读,并说出:贫富分化产生的过程。

生产的发展——剩余财产——私人占有——贫富分化归纳农耕文化的特点:农业上的定居。

采集——种植业;狩猎——畜牧业与之相对应的是骑在马背上迁徙不定的游牧文化。

举蒙古人为例。

3、活动这节课的内容学完了,不知道你们学到了手没有,还是原封不动的在我这儿,我要考考你们。

拿一张白纸和一只铅笔,画画。

阅读活动建议,画半地穴式房屋或干栏式房屋或两个聚落的想象图。

第2课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

第2课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课标要求: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所代表的地区、距今年代、房屋特点、种植的主要农作物品种、饲养的禽畜品种、生产工具,半坡聚落概貌,以及半坡居民的彩陶艺术。

通过比较半坡、河姆渡居民在生产生活方面与前人的不同,了解他们取得的巨大进步,在此基础上概括出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培养分析、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展示实物模拟图片和设置问题,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在问题情境中寻找知识要点,最终概括出原始农耕文化特点,使学生学会在比较中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以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为代表的原始农耕文化的成就,感受远古中国人的高超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通过了解漫长的人类进化史和半坡、河姆渡氏族当时的生活状况,体会人类适应自然的漫长与艰辛,增强承受挫折的意志,从而更加珍视生命,善待人生。

重点和难点:重点是简述以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为代表的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难点是对原始农耕文明特征的概括。

学情分析: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历史这门课程,缺乏历史知识的积淀和历史学习方法的运用,再加上远古时代的历史离学生实际生活太远,没有可靠的文字资料的记载,缺乏大量的考古实物和遗迹等,对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有很大的难度;但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有学习的热情和对历史课程的极大兴趣。

教学方法:图表法、讲述法。

学习方法:阅读法、合作探究、对比归纳概括。

课时:一课时教具:多媒体课件;《中国氏族聚落重要遗址分布图》,《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子复原图》、《钻孔石斧》、《石磨盘》、《鱼纹彩陶盆》、《骨耜》、《栽培稻谷遗存》、《刻画猪纹黑陶钵》、《干栏式房屋模拟图》、《玉铲》、《镂空象牙梳》等考古实物图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①目前我国境内一致的最早人类是什么人?②北京人生活在什么时候?他们使用什么样的生产工具劳动?他们的社会组织形式是怎样的?(采用个别提问的方法,并给出标准答案,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PPT课件 北师大版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PPT课件 北师大版

烧制 黑陶 烧制 彩陶
半坡
原始居民
粟 蔬菜 半地下 磨制石器 穴式
填出该图中各遗址名称
填 一 填
半坡遗址


大汶口遗址


河姆渡遗址
说一说
1.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 黄河 流域和 民分别是我国____ 长江 流域的早期居民。 _____ 2.半坡聚落和河姆渡的遗物证明,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_____和 粟的国家。 水稻 ___
选一选
1.下列关于河姆渡人的说法错误的是 B ( ) A.这些先民最早生活在长江下游地区 B.是我国北方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 C.最早栽培了水稻 D. 还能够饲养家畜 A) 2. 半坡原始居民可能吃的食物是( A.主食是粟,副食有鱼、肉、蔬菜 B.主食是稻,副食有鱼 C.主食有麦,副食有鱼肉和蔬菜 D.主食是水稻,副食有肉和蔬菜
表现
磨制 石器
饲养 猪狗
制造 彩陶
建筑半 地穴式 房屋
猪骨
石刀
石锄
石耜冠
石铲
石斧
半坡氏族的磨制石器
半坡原始居民房屋复原图
半坡出土的陶器
半坡出土的陶器
问题探究
1.你认为古人是怎么想到种植粟、 蔬菜的?又是怎么想到饲养猪、 饲养狗的? 2.你认为古人是怎样想到制造陶 器的?陶器对人类的生活有何 影响? 3.为什么会形成原始聚落?
猜谜语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七年级上册课件
第 2课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
说一说
什么叫氏族?氏族 有何特点?你知道 哪些著名的氏族聚 落遗址?
元谋人
(约170万年前)
星 罗 棋 布 的 氏 族 聚 落
(自主学习)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2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一学情分析:1.初一的学生比较喜欢想象,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造条件,给学生思维想象的空间。

2.本课内容比较抽象,趣味性不强,知识零碎,学生在学习上解有一定困难,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用一条主线—农业的产生和影响来串成知识项链,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二教材分析:本课围绕原始农耕经济时代居民们的生产与生活状况,用三个子目展开叙述。

展示了从距今7000年到距今四五千年的远古历史。

教材所讲述的半坡、河姆渡、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原始农耕,其中半坡聚落是黄河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而河姆渡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典型代表。

教材通过介绍半坡、河姆渡聚落的生产生活情况,可以让学生明白我国南北共同发展,共同构筑远古中华农业文明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课标要求: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特征。

知识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了解和掌握有关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所代表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及其生活状况。

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思想教育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历史文物图,寻找图中较为明显的、主要的历史信息,结合已有知识,初步分析、解释图中历史信息,做出简单的或主要的历史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以及他们对人类社会物质与精神进步作出的特有贡献。

我们的祖先最早种植水稻、粟和蔬菜,值得尊敬。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难点:对原始农业文明的特征的概括。

原始社会晚期人际关系的重大变化(出现私有财产、贫富分化和阶级)。

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从预习入手,让学生养成自己看书总结重点的习惯,并思考相应问题。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

1.2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学习学生能懂得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所代表的地区、距今年代、生产生活状况及其特点,从而了解生活在六七千年以前我国古代的氏族聚落居民的历史文化。

2.通过与北京人的纵向比较学习,学生可以说出半坡人河姆渡人所取得的进步,培养学生比较和表达的能力。

3.通过对半坡人、河姆渡人异同的横向比较学习,找出南北聚落的不风格,并概括出它们所代表的原始农耕文化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把全班学生分为两大组,分别代表半坡人和河姆渡人,由他们自行分工收集有关氏族聚落的资料,根据资料自制聚落房屋模型,发挥想像力,描绘聚落概貌珍图,并以一天的生活场景为内容进行描述,让学生自己创设历史情境,掌握氏族聚落的基本情况。

同时老师设置问题,推波助澜,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会比较的方法,归纳出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中华大地上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特别是以半坡、河姆渡为代表的氏族聚落所取得的成就,感受我国远古居民高超的智慧,悠久的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了解古代氏族聚落当时的生活,体会到人类征服自然的艰辛,学会热爱生命,善待人生,培养坚强的意志。

教学重点:简述以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为代表的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教学难点: 如何概括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教学过程1.复习上一课知识,导入新知识师:学习了第一课,谁能够为我们介绍一下,生活在远古时代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是怎样生活的吗?(引导学生从原始人类的吃、住、用、生活方式等方面进行小结。

) 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若干年过去以后,大约到了距今六七千年的时候,原始人类又进化到什么程度了呢?他们吃什么?用什么?住哪里?为了了解这些问题,一同让我们来学习“第2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

(课件展示课题)2.学习新知识。

指导学生阅读课前提示,同时利用课件,向学生简要介绍聚落的概念及其分布。

“六七千年时,原始人类已有定居地,称之为聚落,一个聚落就是一个按血缘关系组成的比较固定的社会群体即氏族,那时在中华大地上氏族聚落已是星罗棋布遍及各地”。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课件-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5)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课件-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5)

D.主食是水稻,副食有肉和蔬菜
填出該圖中各遺址名稱
黃 填
一 填

大汶口遺址
半坡遺址


河姆渡遺址
識圖題
觀察下圖,請回答:
①這是什麼原始居民住的 房屋?
②請說明這一時期的居民 比北京人和山頂洞人有了哪 些進步?說明了什麼?
文 明
(3)都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 的

不同點: (1)地理環境不同

(2)房屋的結構不同
(3)種植的農作物不同
(4)陶器風格不同
不同點原因:所處的地理位置不同,氣候 不同,環境不同等。
大汶口遺址的墓葬
大汶口晚期的 墓葬裏,為什麼 有了隨葬品?
應怎樣看這一現 象?
(生產力發展 ,剩餘產品出現 , 私有財產出現 ,貧富分化)
有一天,遠古人類告別洞穴,搭 建住所定居下來,形成原始聚落。
第2課
星羅棋佈的氏族聚落




在 分
數量眾多,星羅棋佈








半坡聚落遺址內部結構

公共墓地
壕溝
窯場
公共活動場所
說明他們已經使 用弓箭,漁獵仍 在原始居民的生 活中佔有重要地 位。
石斧
石刀
石鋤
石耜冠
石鏟
石斧
半坡氏族的磨制石器
(粟sù)小米
所謂“幹欄式”就是豎立木樁為底 架,在木樁上鋪梁搭板,在木板上 建造長脊短簷的房屋,最後在房頂 上覆蓋茅草。今天我國南方的少數 民族——傣族、壯族、高山族等住 房仍保留著幹欄式建築的樣式。
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水井和草頂復原圖
骨耜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ppt5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ppt5

(1)房屋的结构不同 不同点: (2)种植的农作物不同 (3)制作使用的陶器风格不同
农 耕 文 明 的 特 征
不同点原因: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气候
不同,环境不同等。
动脑筋:
大汶口晚期 的墓葬里,为 什么有了随葬 品? 应怎样看这 一现象?
(生产力发展 ,剩余产品出现 , 私有财产出现 ,贫富分化)
制陶业
建筑业
表现
磨制 石器
饲养 猪狗
制造 彩陶
建筑半 地穴式 房屋
问题探究
1.为什么会形成原始聚落?
(原始农业、畜牧业的发展,推动生产
力的进步,为定居创造了条件) 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创造的文化称为 “农耕文化”。
河姆渡人是怎 样生产、生活 的呢?
河姆渡遗址 房屋复原图
(自主学习)
原始 类别 农耕
填出该图中各遗址名称
填 一 填
半坡遗址


大汶口遗址


河姆渡遗址
说一说
1.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 黄河 流域和 民分别是我国____ 长江 流域的早期居民。 _____ 2.半坡聚落和河姆渡的遗物证明,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_____和 粟的国家。 水稻 ___
选一选
1.下列关于河姆渡人的说法错误的是 B ( ) A.这些先民最早生活在长江下游地区 B.是我国北方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 C.最早栽培了水稻 D. 还能够饲养家畜 2.半坡原始居民可能吃的食物是(A ) A.主食是粟,副食有鱼、肉、蔬菜 B.主食是稻,副食有鱼 C.主食有麦,副食有鱼肉和蔬菜 D.主食是水稻,副食有肉和蔬菜
栽培水 稻Βιβλιοθήκη 河姆渡聚落原始手工业
原始 畜牧 业
制陶业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PPT课件3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PPT课件3

(3)代表性农作物不同,半坡聚落主要种植 粟,河姆渡聚落主要种植水稻
不同点原因: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气候不同,环境不 同等。
长江流域河姆渡, 七千年前水稻出, 磨制石器骨工具, 居住干栏式建筑, 黄河流域有半坡, 六千年前已种粟, 磨制石器彩陶酷, 居住半地穴房屋。
大汶口原始 居民
大汶口晚期 的墓葬里,为 什么有了随葬 品?说明了什 么问题?
彩陶 (人 面鱼 纹盆)
猪骨
石刀
石锄
石耜冠
石铲
石斧
半坡氏族的磨制石器 新石器时代
半坡原始居民房屋复原图
半坡出土的陶器
(自主学 习)
工具 主要 原始 农作 畜牧 物 业
种植水 饲养 稻 猪狗 水牛
河姆渡聚落
原始手工业 制陶业 建筑业
磨制 石器、骨制 工具
制造黑 陶(刻 画猪纹 黑陶钵)
干栏式 房屋
选择题
1.下列关于河姆渡人的说法错误的(B ) A.这些先民最早生活在长江下游地区 B.是我国北方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 C.最早栽培了水稻 D. 还能够饲养家畜
2.半坡原始居民可能吃的食物是(A) A.主食是粟,副食有鱼、肉、蔬菜 B.主食是稻,副食有鱼 C.主食有麦,副食有鱼肉和蔬菜 D.主食是水稻,副食有肉和蔬菜
小测
半坡、河姆渡原始农耕生活简表
原始居民 时间 地点 原始农耕 粟 蔬菜 磨制石 器 房屋建筑 原始手工业 半地 穴式 烧制 彩陶
半坡
原始居民
距今约 6000 陕西 西安 多年
距今约 河姆渡 7000 原始居民 多年
浙江 余姚
水稻 磨制石器 干栏式 骨制工具
烧制黑陶
填空题
1.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 民分别是我国____ 黄河 流域和 长江 流域的早期居民。 _____ 2.半坡聚落和河姆渡的遗物证明,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_____和 粟 的国家。 水稻 ___遗址 房屋复原图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ppt17 北师大版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ppt17 北师大版
黄河流域干旱、风沙大,气候 比较寒冷,半地穴式房屋既可 以抵挡风雨,又可以取暖。
顺应大自然规律,因地制宜、科 学合理。
半坡聚落遗址内部结构
北 公共墓地
壕沟
窑场
公共活动场所
半坡遗址出土的粟、菜籽


半坡居民 打猎、捕鱼, 出现原始饲 养业。
石 斧
石 耜
石 锄
石 刀
半坡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进入了“新石器时代” 石 镰 石磨盘、棒
扁 圆 陶 纺 轮
人 首 塑
鱼塑
猪纹黑陶钵
观察与比较
河姆渡原始居民与半坡原始居民的异 同之处?
相同点:(1)处于大致相同的社会发展时期;
(2)会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的生活;
(3)都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 导致半坡聚落与河姆渡聚 (4)都以农业为主,兼有饲养、渔 落不同的根本原因在于自 然环境的差异 猎采集等经济活动 不同点:(1)房屋的结构不同 (2)种植的农作物不同 (3)陶器反映的艺术风格不同 (4)地理环境不同
中国氏族聚落遗址分布情况
半坡聚落
河姆渡聚落
时间 地点
代表地区 房屋
距今约6000多年 距今约7000多年 陕西西安半坡村 浙江余姚河姆渡 黄河流域 半地穴式 粟、白菜等 猪、狗 磨制石器 彩陶 长江流域 干栏式 水稻等 猪、狗、水牛 磨制石器、骨器 黑陶
农作物 家畜
劳动工具 陶器类型
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这种房屋?
2.制作方法不同
打制石器仅仅是将石块打制成形
磨制石器是将打制成形的石器磨去不必要的棱角 而成形 3.劳动效用不同
打制石器比较粗糙难用 磨制石器精致好用
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

【七年级】《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教案

【七年级】《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教案

【七年级】《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教案《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教案一、程标准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原始农耕化的特征。

二、教材分析本以半坡、河姆渡和大汶口三个化遗址为代表,展示了距今约7 000年到距今四五千年的远古历史。

我国远古居民的活动范围扩大,中华大地上遍布氏族聚落,人们逐渐从采集进化到原始农业,从狩猎进化到家畜饲养业,开始了定居生活。

本重点:了解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在生产、生活等方面取得的具体成就,简述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为代表的原始农耕化的特征。

本难点:对原农业明的特征的概括。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要求学生掌握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所代表的地区、距今年代、使用的工具、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饲养的禽畜品种、房屋特点和彩陶艺术。

2.通过了解河姆渡、大汶口原始居民生产、生活进步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和认识人类社会是在不断发展的观察能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出原始农耕化的特征,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根据内容特点,本采用综合型的方式进行教学。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直观材料,展示字、图表,在学生头脑中产生强信号刺激,使之专注投入,积极思维,主动探究。

3.通过分组讨论,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调动思维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氏族聚落时期我们的祖先在生产技术和化方面对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激励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人类征服自然的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增强承受挫折的意志。

教学准备:1.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

2.查阅、收集有关氏族聚落时期的字资料、图片等。

3.制作。

四、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谁是祖国境内最早的居民?2.顶洞人生活在什么时候,它们生活的集体是按什么关系结合起的?(启动思维,学生回忆第1的内容)导入新:我们上节讲到顶洞人生活的时候,人类社会已经处在氏族公社时期。

那么,继顶洞人之后,又有哪些居民生活在祖国的土地上呢?他们是怎样生活的?什么时候种植粮食?什么时候会建造房屋?什么时候有了贫富差别?这些就是我们这节要讲述的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下列关于河姆渡人的说法错误的是 ( ) B A.这些先民最早生活在长江下游地区 B.是我国北方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 C.最早栽培了水稻 D. 还能够饲养家畜 8半坡原始居民可能吃的食物是( A ) A.主食是粟,副食有鱼、肉、蔬菜 B.主食是稻,副食有鱼 C.主食有麦,副食有鱼肉和蔬菜 D.主食是水稻,副食有肉和蔬菜
4.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粟的种植始 于( B ) A.山顶洞人时期 B.半坡氏族时期 C.大汶口文化时期 D.黄帝和尧、舜、禹传 说时期
5.已有贵贱贫富之分的原始居民是( D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大汶口原始居民
6、已经进入新石器时代的远古居民是 ( B ) A.山顶洞人 B.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 C.北京人 D.大汶口原始居民
相同点:(1)都从事农业生产
(2)都过着定居的生活
(3)都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
不同点: (1)处于不同的地理环境
(2)房屋的结构不同 (3)种植的农作物不同
耕 文 明 的 特 征
不同点原因: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气候 不同,环境不同等。
三、大汶口原始居民
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为 什么有了随葬品?应怎样看这 一现象?
• 三项。我国是世界上最早 种植水稻的国家;我国是 世界上最早种粟的国家; 我国是世界上很早种植蔬 菜的国家。
作业: 1.复习完成导学案第2课。 2.预习第3课。 3复习准备默写
长江流域河姆渡, 七千年前水稻出, 磨制石器骨工具, 酷, 居住半地穴房屋。
彩陶
玉梳
随葬品
三、大汶口原始居民 • 1.时间:约四五千前
• 2.地点:黄河流域的山东泰安大汶口
• 3.生产农具:磨制石器 石镰 石锄 • 4.原始手工业: 黑陶 白陶 玉器
5.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的出现
大汶口晚期的墓 葬里,为什么有 随葬品多少的现 象出现?
从本课课文的叙述,你能找出我国原 始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的贡献吗?
地点
房屋式样 半地穴式 农作物 粟、白菜芥菜等 家畜
猪、狗 磨制石器
干栏式 水稻等 猪、狗、水牛 磨制石器、骨器
劳动工具
陶器
彩陶(鱼纹彩陶盆) 黑陶(刻画猪纹黑陶钵)
观察与比较
河姆渡原始居民与半坡原始居民
(1)在生产生活上有哪些相 同的地方? (2)又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为什么会存在差异呢?
思考:半坡人与河姆渡人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农
3.生产工具: 磨制石器 耒耜
4.农耕作物: 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
5.居住:过定居生活

干栏式房屋,会挖掘水
6.原始饲养业: 会饲养家畜(猪、狗) 7.原始手工业: 制造黑陶
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居民 时间
半坡聚落
陕西西安半坡村 (黄河流域)
河姆渡聚落
浙江余姚河姆渡 (长江流域)
距今约6000多年 距今约7000多年
骨耜
骨 耜
大米
稻谷
的 国 家 。
我 国 是 世 界 上 种 植 水 稻
猪纹黑陶钵
河姆渡遗址 房屋复原图
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 这种房屋呢? 浙江地区地势低洼、潮湿温热。
可防蛇虫猛兽之害,又 防潮湿,下面还可以养 殖家禽家畜。
二、河姆渡聚落
1.时间: 2.地点: 约7千年前 长江流域的浙江省余姚河姆渡
填出该图中各遗址名称
填 一 填
半坡遗址


大汶口遗址


河姆渡遗址
随堂练习:
1、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
A半坡原始居民
B 河姆渡原始居民 C大汶口原始居民
B
D 尧舜禹时期 2.半坡原始居民生产的陶器主要是
A
A.彩陶 B.青陶 C.白陶 D黑陶
3.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距今年 代是 ( A) A.约六七千年 B.约一万八千年 C.约七十至二十万年 D.约四千多年
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 在生产生活上有了哪些进步?
• 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 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他们住 着干栏式的房子,过上定居的生 活。已挖掘水井,饮水更加方便。 还饲养了家畜,会制造陶器,并 能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1.上面房屋有可能是半坡还是河姆渡原 始居民居住的房子? 2.这种房子的设计者考虑到了哪些问题?
第2课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
什么叫聚落?什么叫氏族?
这课介绍了什么聚落?分别处在 什么流域?
看图说一说
中国氏族聚落遗址分布情况?
元谋人
(约170万年前)
思考:
• • • • • • • • • 1半坡聚落距今多少年? 2半坡聚落位于什么地点? 他们房屋是什么样式? 3半坡聚落区域组成是怎样的? 4他们食物是主要来源是什么? 5收获粮食后用什么容器来装粮食及种子? 6半坡遗址中的窑场说明什么? 7半坡人的陶器有什么特点? 有什么用途?
半坡遗址 房屋复原图
(粟sù )小米
石 镰
石磨盘、棒
石刀
石锄
石耜冠
石铲
石斧
半坡氏族的磨制石器
比一比磨制石器和打制石器有哪些不同?
半坡人普遍使用磨 制石器,生产力大 大进步了。
人面鱼纹陶盆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1.时间: 约六千年前 2.地点: 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半坡 3.生产工具:磨制石器(石刀等) 4.农耕作物: 世界上最早种粟 猪 狗 5.原始饲养业: 6.居住: 定居生活---半地穴式房屋 制造彩陶 7.原始手工业:
1.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 长江 流域和_____ 黄河 流域 分别是我国____ 的早期居民。 2、河姆渡和半坡遗址的遗物证明, 水稻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_____和 ___ 粟 的国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古之人,借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 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 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 • ——《白虎通》 • 阅读材料回答: • ①这段古文讲的是什么生产的情况?神 农为什么“教民农耕” • ②列举出这个时期我国长江、黄河流域 的典型代表以及他们种植的农作物。
磨制石器与打制石器的不同
1.使用的时间不同
打制石器广泛应用于旧石器时代 磨制石器则是新石器时代的重要特征
2.制作方法不同
打制石器仅仅是将石块打制成形
磨制石器是将打制成形的石器磨去不必要的棱角 而成形 3.劳动效用不同
打制石器比较粗糙难用 磨制石器精致好用
①这段古文讲的是原始农耕 生产的情况;因为“人民众 多,禽兽不足”。 ②长江流域的典型代表是河 姆渡原始居民,他们种植水 稻;黄河的典型代表是半坡 原始居民,他们种植粟。
右边是半坡彩陶上 的彩绘动物图案, 它们是什么动物? 你能说出这些动物 和当时原始居民的 生活有什么关系吗?
是鱼和鹿的图案。 说明半坡的原始居民还 捕鱼打猎,以补食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