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边形的面积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与反思
《多边形面积的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多边形面积的整理与复习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第103-105页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让学生回忆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渗透转化的思想。
2.在观察、比较、辨析中,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面积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的联系和结构,并熟练计算多边形面积计算。
3.通过等积变形、平移等解决组合图形的面积,应用转化思想,提高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熟练计算多边形面积,理解等积变形。
教学难点:利用平移、滚动等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准备:希沃白板|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整理与复习知识,建立知识结构。
1、学生回忆学过的平面图形有哪些?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2、所学的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开火车:一人文字表达,一人用字母3、回忆:这些图形的面积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呢?本单元所学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什么?(转化)4、师小结:用一个结构图就把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表示出来,不过这知识多边形面积这个单元的主要部分,我们要学会自己整理单元知识,这是一个把书读薄的过程(由厚到薄),下面一起来看看我们班同学的整理的本单元知识。
师适时引导学生发现(左边、中间、右边各整理的是什么?)生发现:右边是图形之间的关系和变化。
师:今天我们就重点研究“图形之间的关系与变化”。
二、夯实基本图形面积的计算1、提问:计算面积时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区分面积和长度单位、别忘记三角形面积÷2、找准对应长度)学生上台板书计算过程,并订正。
2、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之间有什么异同与联系?同:等高等面积异:底不同形状不同师:提示:这些图形高相等,底不同,为什么会面积相等呢?它们的底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呢?看看两个梯形,上底和下底有什么内在相同?(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都是10。
)追问1:从梯形往右看,梯形的上底和下底还可能是多少?(可能分别是3和7、4和6。
)追问2:当上底和下底相同时,梯形变为什么图形了?(变为长方形或者平行四边形。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6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整理和复习》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6单元《多边形的面积整理和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复习前几个单元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二、教学重点1.理解多边形的面积是指在同一平面内,用同一单位面积的正方形所覆盖的多边形面积。
2.掌握计算矩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三、教学内容1. 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1.1 矩形的面积计算矩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为:$S=长 \\times 宽$ 。
例如,一个矩形的长为5厘米,宽为3厘米,则面积为15平方厘米。
1.2 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为:S=边长2。
例如,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4厘米,则面积为16平方厘米。
1.3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为:$S=\\frac{底边 \\times 高}{2}$ 。
例如,一个底边为6厘米,高为4厘米的三角形的面积为12平方厘米。
2. 复习前几个单元内容复习并巩固加减法、乘除法、几何图形等知识点,为接下来的学习铺垫。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教师通过展示不同形状的多边形图片,引出面积的概念,让学生在观察中理解面积的计算方法。
2. 讲解面积计算公式通过具体的例子,分别讲解矩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让学生跟着计算。
3. 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计算多边形的面积,并相互交流讨论。
4. 温故知新通过复习前几个单元的知识点,向学生提醒并巩固前期所学内容。
五、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复述和总结,让学生对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为接下来的复习提供参考。
六、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并提醒学生及时复习前几个单元内容。
七、教学反思教师应该及时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率。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朽能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多边形的面积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doc
《多边形的面积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P86至P103页的内容。
教学目的: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灵活地运用公式进行有关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教学重点:整理完善知识结构。
教学难点:掌握多边形面积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课前活动:⑴在《多边形的面积》这个单元我们都学过了哪些知识?请同学们与同桌相互说一说。
(也可以翻开课本86页至103页独自回顾一遍)⑵根据已经制作的学具,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推导过程: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这三种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分别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一、整理复习,构建知识网络指着课题引导: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整理与复习《多边形的面积》这个单元。
第一层面的整理预测:整理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过渡:谁先来说一说这个单元我们都学过了哪些知识?(让学生自主回答)引导:我们先整理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指名学生回答、老师板书)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S=ah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S=ah÷2梯形面积计算公式:S=(a+b)h÷2进一步引导:除了这三种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外?我们以前还学过了哪些图形的面积?(还有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这两个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怎样用字母表示?(指名学生回答、老师板书)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S=ab引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过程出来的呢?请个别同学上台来选一种自己喜欢的图形说一说。
让学生一边说一边在黑板上演示。
在学生汇报、操作演示时,教师要及时评价并通过多媒体重复、演示强调把平行四边形沿着它的“高”剪下来,经过“平移”,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了长方形。
因为长方形的宽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根据形状改变,面积不变,“推导”出平等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运用了“割补”法。
《多边形的面积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及反思
《多边形的面积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34页的“回顾整理”教学目标:1.回忆已学图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弄清图形面积之间的联系,使之形成知识网络。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能应用公式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能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
4、通过整理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分析和综合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及推导过程,灵活运用平面图形面积公式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沟通面积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刻领会转化思想,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各种平面图形的学具卡片、三角板、直尺、一般的平行四边形1个,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等。
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直接入题。
同学们,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多边形的面积,今天我们一起来整理和复习这单元的内容。
(板书课题:多边形面积的整理与复习。
)二、合作探究,自主整理师:昨天让同学们结合预习提纲自主整理了本单元的内容,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先交流一下。
课件出示:温馨提示1、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2、说说各种图形的面积公式及其推导过程。
3、面积单位的换算。
学生活动:在自主梳理的基础上,小组交流,组长选好记录员,做好整理。
教师活动:教师巡视,对于知识点整理困难或不完善的小组予以科学指导。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1.交流推导过程师:哪个小组愿意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整理成果?学生上台先展示自己成果,再交流推导的过程,说出梳理方法,教师引导注意文字语言、面积公式。
各小组在汇报时,提醒其他小组注意倾听,倾听他们的推导过程是否正确,语言表达是否条理准确,评出最佳汇报小组。
运用超链接,课件展示各平面图形的推导过程师:同学们通过剪拼、旋转、平移等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了长方形,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把三角形、梯形师:这三个图形在推导过程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生:都运用了转化的方法。
多边形的面积整理与复习(教案)青岛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多边形的面积整理与复习(教案)青岛版五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灵活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4.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2. 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3. 面积的实际应用:如土地面积、房屋面积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梯形和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和公式。
2. 演示法:通过实物、模型或多媒体展示多边形的面积计算过程。
3. 练习法: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多边形面积知识。
2. 新课导入:讲解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和公式,重点讲解梯形和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3. 实例讲解:通过实例讲解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让学生了解实际应用。
4.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6. 总结提高: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布置课后作业。
六、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多边形,思考其面积计算方法,并尝试计算。
3. 收集关于多边形面积的实际应用案例,与同学分享。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八、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表现和考试成绩等方面,全面评价学生对多边形面积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能力,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表达和沟通能力等方面的表现。
《多边形的面积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多边形的面积整理和复习》大单元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整理和复习》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进一步掌握面积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整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进一步理解多边形面积公式间的相互联系,感悟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梳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彼此间的关联教学准备:1.学生完成本单元思维导图。
2.完成前测并统计分析,用于课中反馈。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回顾梳理。
【复习面积公式-整理推导过程-梳理图形关联-探究万能公式】1.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2.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是怎样的?3.如果从中选一个图形,你认为哪个最重要?为什么?【理解关联,用箭头表示】预设1: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都是转化成平行四边形)预设2: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是转化成长方形)4.老师的选择:梯形。
理由:梯形的面积公式,可以用来计算其他任意四种图形的面积。
A.动画演示,初步发现:梯形上底为0时,变三角形;梯形上底和下底相等时,变平行四边形;梯形上下底相等,且两腰垂直于底时,变长方形。
B.动画演示,数据验证:梯形的面积公式是万能的。
C.以梯形为基点,梳理关系虽然梯形的面积公式是万能的,但是通过化简,可以得到最简便的面积公式。
3.前测反馈,发现规律。
反馈各题完成情况,展示错例并订正。
整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预设:前5个图形的面积相等。
追问:为什么?你发现了什么?等积等高时,三角形、平行四行形和梯形的上下底之和相等。
(验证万能的梯形面积公式)等底等高时,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或反之2倍)。
等积等高时,三角形的底是平行四边形底的2倍相等。
二、巩固练习,反馈应用。
1.巩固练习,应用规律.(等积等高时,三角形、平行四行形和梯形的上下底之和相等,高也相等时,面积一定相等。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六《多边形的面积》 整理和复习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六《多边形的面积》整理和复习一. 教材分析《多边形的面积》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材通过简单的图形引导学生探索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四则运算、图形的认识等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对于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学生可能还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用分割、拼接等方法探索并掌握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2.难点:理解并掌握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多边形面积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学具:学生分组准备多边形卡片、剪刀、胶水等;3.教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如公园里的花坛、教室的地板等,引导学生观察多边形的形状,让学生感受到多边形面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几种常见的多边形,如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多边形的名称,并让学生尝试计算这些多边形的面积。
操练(1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发多边形卡片,让学生尝试分割、拼接这些多边形,探索并总结出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教室地板的面积、公园花坛的面积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多边形面积计算方法进行解决。
《多边形的面积》的教学反思(精选6篇)
《多边形的面积》的教学反思(精选6篇)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多边形的面积》的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多边形的面积》的教学反思篇1《多边形的面积》是新人教版第六单元内容。
这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四部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和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时我注重让学生经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亲自经历数、剪、拼、摆的操作活动。
在思维训练上注重渗透“转化”思想,引领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将新研究图形转化为已经会计算面积的图形,并通过对比探究新研究图形与转化后图形间有什么关系,从而得出新研究图形面积计算的方法。
对于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我则渗透了两种思维:一是将组合图形分成若干个已会计算面积的单一图形(分割法),这几个单一图形面积总和便是这个组合图形面积;二是根据图形特征将这个组合图形补成已学过的一个单一大图形(添补法),用这个大图形面积减去补充部分的图形面积便是原组合图形面积。
本以为这样教下来,学生掌握很好,等到本单元的综合测试结果一出来,让我大失所望,更感到我班后进生辅导工作的严峻与艰辛,也感觉到中下成绩学生学得很吃力。
一是计算单一图形面积,有个别后进生能写对图形面积计算公式而不会将数据代入公式计算,如果图形是侧放的则无法找到相应的底和高。
而组合图形也就更让他们感到困难了,即使能将图形分成几个单一图形了,他们也无法正确找到相应的数据计算对单一图形面积。
二是部分学生计算失误严重。
三是单位的改写要么没有,要么出错。
以上这些原因让我不知所措,可见我在平时教学中对中下成绩学生关注得不够,以至中下成绩学生知识出现脱节。
针对自己的不足以及学生知识的缺陷,今后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多关注中下成绩学生学习情况,课后多采取措施辅导他们的学习,要帮助他们把最基础的知识补回来,然后再逐渐提高。
《多边形的面积》的教学反思篇2本单元教学中我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活动为主线,以创新为主导”的思想。
五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多边形的面积—整理与复习》教案
五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多边形的面积—整理与复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五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多边形的面积—整理与复习》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复习和掌握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教材通过实例和练习,使学生能够巩固和灵活运用多边形的面积公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对基本概念和公式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对复杂多边形的划分和计算过程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能够运用多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的运用。
2.教学难点:复杂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多边形的图片和练习题。
2.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多边形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多边形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多边形有什么共同特点吗?它们的面积是如何计算的?”2.呈现(10分钟)回顾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讲解公式的推导过程。
通过实例,展示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让学生明确公式中各变量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
对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一些复杂多边形的面积计算问题。
教师参与讨论,给予指导和建议。
5.拓展(10分钟)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多边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解决。
如:计算校园花坛的面积、计算游泳池的体积等。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6单元《多边形的面积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6单元《多边形的面积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多边形的面积整理和复习》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6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巩固和掌握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不同类型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以及多边形面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多边形知识,对多边形的特征和分类有一定的了解。
学生在四年级学习了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简单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具备了进一步学习多边形面积的基础。
但部分学生对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仍有一定难度,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能够熟练运用多边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等环节,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及应用。
2.难点:理解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多边形面积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实例分析等。
2.学习素材: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练习题,用于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直尺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多边形实例,如足球场、自行车轮胎等,引导学生关注多边形的面积。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多边形的面积是如何计算的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部编版数学五上《多边形的面积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8、《多边形的面积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反思教学内容多边形的面积整理和复习。
(教材第103~105页)教学目标1.巩固学生对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和记忆,使其熟练运用公式解题。
2.培养学生对知识归纳整理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复习的习惯和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正确运用公式计算所学图形的面积。
难点:熟练运用公式计算所学图形的面积。
教具学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这些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试着自己整理归纳出来。
2.学生展示自己的整理结果,教师总结归纳并板书:3.提问:本单元还学习了什么知识?怎样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二、合作探究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04页第5题。
(1)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汇报。
(2)学生通过测量计算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发现在高相等的条件下面积与底的关系。
(3)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关系。
2.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04页第4题。
(1)学生读题后,提问:收割机作业宽度和速度与收割机1小时收割的面积有什么关系?(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注意提醒学生统一单位再计算。
3.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03页第2题和第104页第3题。
(1)学生独立分析这两个组合图形,并计算它们的面积。
(2)订正教材第103页第2题时,注意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
4.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05页第9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同组讨论,请同学汇报自己的思路,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思路及解法。
教师指出:因为小树是不规则的图形,不能简单地用手工纸的面积除以小树的面积,要考虑实际的面积。
教学反思1.复习课能查漏补缺、促进知识的系统化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在目标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基本体现了上述要求。
2.在复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复习全过程,特别是要让学生参与归纳、整理的过程,不要用教师的归纳代替学生的整理。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6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整理和复习》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6单元《多边形的面积整理和复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多边形的面积整理和复习》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6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巩固已学过的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如何运用多边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对多边形面积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对多边形面积公式的灵活运用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灵活运用多边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和整理,提高学生对多边形面积公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灵活运用多边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如何运用多边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和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将多边形面积公式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实例分析等。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多边形面积计算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几何图形模型,如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等,用于引导学生直观理解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花园里的花坛、学校操场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形的面积如何计算。
【最新原创】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与反思
自主整理知识积累复习经验——《多边形的面积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与反思【教材说明】《多边形的面积整理和复习》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96页的内容,。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知识的复习是学生学习提高的关键环节。
小学数学复习课不是简单的知识回忆和巩固的过程,而是引导学生自主整理,使知识系统化并建立自己的知识网络,不断积累整理和复习活动经验的过程。
复习已学的知识并建构起知识网络,从而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这是复习课的一个重要目标。
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说,获得梳理知识、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形成建构的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这种能力和意识是在学生自主整理、主动建构的过程中获得。
并通过交流、提升、精讲点拨等,完善知识结构,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如何在整理和复习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自主整理,积累复习经验呢?现结合教学实例谈几点体会。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课件出示一份手抄报版面设计图)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份手抄报的版面设计选用了哪些图形?(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把相关的图形卡纸随机展示在黑板上)。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对第四单元“多边形的面积”进行整理和复习。
二、揭示课题,明确目标师:以前同学们是怎样上整理复习课的呢?生1:先要回忆这一章所学的知识,再按知识之间的联系整理好。
生2:还要通过一些练习来巩固运用,不懂的可以查缺补漏。
师:那这节课我们就按同学们说的的步骤来学习(出示卡片):(一)回顾与整理;(二)练习与沟通。
三、回顾与整理(一)回顾师:有关多边形的面积,你都知道了些什么?生1:我知道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推导过程。
生2:我知道组合图形面积计算方法。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图形卡片、演示教具并板书图形面积计算公式。
(二)整理师:这些知识全部罗列出来在这黑板上,你有什么感觉?生:感觉很乱,我们可以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
师:请同学们带着以下几个问题一起来整理吧!(课件出示问题)1、认真思考:这些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有什么相同之处?(都用上了转化思想)能否依据知识间的这种转化关系,用老师给每一组来准备的学具动手移一移,摆一摆,重新整理这些知识。
多边形面积整理和复习教学反思
《多边形的面积》整理和复习教学反思韦州中心小学教师张自勤1、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是学习平面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要让学生通过剪、拼等方法了解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长方形的宽,所以其面积公式是底乘以高,还要让学生理解高是底对应的高,以免计算是发生错误。
2、三角形面积计算,是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得出来的,教学时要让学生知道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推导过程,这样,学生在今后的答题中不会把三角形面积计算与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混淆。
要让学生知道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因此,就可以得到: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除以2。
3、梯形面积计算,也是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得出来的,教学时也要让学生同样知道推导过程,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推导。
学生通过推导了解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也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梯形的上底和下底的和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梯形的高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
因此,也可以得到:梯形的面积等于上底加下底的和乘以高除以2。
4、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
让学生先要观察组合图形由哪些基本图形组合起来的,这样可以让学生把组合图形分割成几个基本图形,计算每个基本图形的面积,然后把每个基本图形的面积相加。
这种方法称之为直接法。
还要教给学生,如果计算每个基本图形的面积,由于受到已知条件的限制,无法计算时,应补组合图形,使它变成一个大的基本图形,然后通过计算大的基本图形的面积减去补的小的基本图形的面积,就可以得到组合图形的面积。
这种方法称之为间接法,有时候也挺管用的。
总之,在计算图形的面积时要根据具体的条件灵活运用,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方法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哪种简便就用哪一种,切忌一刀切,把方法教死了,这样学生的思维被框死了,得不到锻炼,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多边形面积计算》单元教学反思5篇
《多边形面积计算》单元教学反思5篇下面,结合学生在《多边形面积计算》这一单元中的学习情况,谈一点自己的思考。
应该说,课堂上每一个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都是比较清晰的。
无论是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还是把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或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从操作、比较,到发现转化前后图形之间的联系,最后得出计算公式,整个过程环节分明,条理清楚,学生都能很快掌握课堂上所学的内容。
但是,课后发现,有的学生对计算公式记得很牢,对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却表达不清。
更有甚者,当老师提问:“我们是怎样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他回答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
”问不对题!学生的反应,促使我对课堂教学进行思考:排除一些学生的领悟能力不强这一客观因素,作为老师,我有没有引导学生把探索活动真正落到实处,有没有关注学生在活动中是否有深刻的体会?而学生,对学习所表现出来的主动意识如何?是积极地自主探索和思考,还是墨守成规地接受书本知识呢?反思课堂教学,我觉得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首先,要引导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
对于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能让学生探索的,教师尽量少干预,使学生通过动手剪拼、猜想面积公式、对比归纳转化前后的情况,最后抽象出面积公式等实践活动,理解相关面积公式的来龙去脉,并且产生深刻的体会;其次,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意识,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拼图的过程中多说说自己的发现,多说说转化前后图形之间的联系,同桌说,指名说,以“说”促“思”,也能增强学生对本课知识的理解;再次,恰当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参与意识,要使学生明白,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会做作业,学会学习是很重要的一件事,要积极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
有关面积单位的进率是在学生三年级时教学的,现在五年级再用到,学生基本都忘了。
作业中发现问题后,我在评讲作业时,利用一个边长1米的正方形,让学生分别用米作单位和用分米作单位计算面积,从而得出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再现了面积单位进率的推导过程,帮助学生找回记忆中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边形的面积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与反思
杨长勇
课题:多边形的面积整理复习
主备人:杨长勇
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内容复习及其整理
课型:复习课,本课为第课时
教学目标:
、进一步理清各种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及其联系。
、深化对面积公式的理解与掌握,并能熟练地进行有关图形的面积计算。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各种图形的面积公式及其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已知面积画形状不同的图形。
教学资源与准备: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有了清晰的感受,知道各种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对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推导过程有一定的了解;格子图,有关课件。
课前自学材料设计
《多边形面积整理和复习》自学材料
1、认真阅读课本页,回顾本单元知识
例:()平行四边形经过切割、平移、拼补、转化成长方形后,那么长方形和原平行四边形各部分关系是: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仿照这种形式说出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思考:
3
、 在学习过程中,有困难吗?如果有请你记下来,带着问题到课堂
中。
教学过程 一. 依据目标,自主整理
1、 提示课题
2、 要求学生对照自学中的问题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二. 成果分享,梳理提升
、每种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了? (请同学们在组内交流整理,并选出你们组的发言人,准备一会儿全班
汇报)
谁愿意代表你们组说一说?你想说哪一个?
、回顾展示所有图形及公式。
如有困难,教师可课件随机出现。
(当某个同学发言的时候,其他同学要注意倾听,听他的发言中有哪些你认可的内容,还有哪些内容需要你给补充、怎样补充更清楚)
3、寻找联系,完善知识结构掌握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有助于我们对面积公式的理解。
?在这个单元,我们最早探索的哪个图形的面积呢?那是为什么?又有什么用途呢?
?那我们有办法来表示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吗?
师:同学们,你能不能调整图形的位置,用连线的方式来表示这三
种图形的关系?
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质疑:为什么三角形与梯形的面积都除以?
÷ ()÷
4、点拨质疑
根据这幅关系图,你可以发现些什么?
引导学生看图:
从左往右看,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可以推导出其它图形的面积公式;从右往左看,我们在探讨一种新的图形面积计算时,都是把它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来研究的。
(教师转动学生画的图,让学生换角度观察这幅图像一棵树)如果教师把他画的图转一转,你们展开自己的想象力,你觉得这幅图像什么?对,象一棵知识树,看来图形与图形之间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就是这棵大树的“树根”,是基础。
小结:由此我们发现旧知可以发展成新知,新知可以转化成旧知,新旧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板书:转化)
三. 多层练习,矫正迁移
将以上的提升练习部分修改为以下操作。
其目的在于
※通过练习掌握平行四边形和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之间的关系。
※形状不同但是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之间的关系。
※两底之和相等、高相等的梯形面积之间的关系。
?这个三角形和这个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底高面积)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这些三角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这些三角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王奶奶有一块近似平行四边形的花圃,你能求出种玫瑰花的面积吗?
四. 课堂小结 、填空
⑴ 三角形的面积( ),字母表示为( )。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字母表示为( )
⑵ 一个直角三角形,它的两条直角边分别是和,它的面积是( )。
⑶ 一个梯形的上底是厘米,下底是厘米,高是厘米,它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判断。
()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
()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一定相等。
( )
()梯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 )
、一块平行四边形麦田,底是米,高是米,共收小麦千克。
这块麦田有
多少公顷?平均每公顷收小麦多少千克?
课外拓展
在下面的梯形中、剪去一个最大的平行四边形,
剩下的面积是多少?有几种方法?
多边形的面积整理和复习设计意图及反思
对“多边形面积的整理和复习”一课的思考
课前思考: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加深对公式的
米 米
月季花
玫瑰花 玫瑰花
记忆,学会灵活运用公式,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掌握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完善认知结构,拓宽知识面,学会与人合作,共同学习提高。
复习课是教师和学生都不爱上的,也是最不好上的,课上没有新意,重复性的练习;显得单调而呆板。
那么如何把这节课上得让学生有兴趣,有厚度,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我在这节课中做了大胆尝试。
以局里倡导的讲学稿的形式组织教学:为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的反思意识,课前设计了导学材料。
三个问题:一是对前面学过的知识进行浏缆,自主地以自已的方式把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梳理;二是提出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通过寻找“相同的地方”提炼转化策略,都是把新的图形转化成已能求面积的图形,都是利用已有的面积公式推出新的面积公式。
因为转化策略支持了本单元中对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索,还能广泛应用于其他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数学问题的解决。
三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
教学过程分为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欣赏自主学习成果,为全班交流做准备;第二个环节是成果分享、梳理提升;依托自学材料中的问题进行全班交流,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加强图形面积公式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结构图,完善学生的认知体系。
使学生加深认识到长方形是平面图形的根本,转化这一策略在学习中的作用。
接着三个层次练习。
第一层对基本图形计算的检查(即能正确进行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这是基础,每一名同学必须掌握的;第二层是图形间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的开放性和灵活性。
首先是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在同底等高情况下的关系;接着是三角形间关系,虽然形状不同,但它们同底等高,因此它们的面积是相等的;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抓住事物的本质的东西;接着出示的是梯形,也是同样的道理。
第三层练习是把学习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帮助花农王奶奶解决问题。
这道题的设计是基于两方面的认识,一是在部分学生能用最基本的方法解决问题;二是部分优生能够在观察中找到简洁的,较高思维水平来思考和认识问题。
这是我对本节课的思考。
上完课后,我又对本节课的教学录像进行了反复观摩,给了我很多思考。
从教学目标上,我觉得基本上能够完成课前的预设,但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和提高。
如在练习环节,对学生的发言关注不够,在回放的录像中我发现,在思考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的关系时,一个学生说到:“同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是三角形面积的二分之一”这一错误时,我没有听清,没能及时给予订正;其实我觉得那个学生是会的,只是在表达时说反了。
看来耐心倾听不仅是对学生的要求,更是对我们的要求。
再比如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何进适时介入,何时勇敢地退出,与学生的学习溶为一体。
这样的教学基本功和机智还需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锤炼。
本节课中还有很多不足,希望各位领导给予批评、指正,以便更好地完善我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