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精选教育课时分层作业1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doc
高中政治必修3课时作业11: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练习题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训练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一、选择题知识点一、古代辉煌的历程1.从17世纪开始,中国的《论语》《大学》等儒家经典,就通过法国传入欧洲。
巴黎曾成为欧洲“中国文化热”的中心。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在其名著《风俗论》中写道:“中国拥有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无法相匹的悠久历史,而且形成了光辉的理性主义文化。
当世界上其他民族尚处在神话传说的时代,中国人已经在编撰自己的历史了。
”这从一个侧面向世人说明中华文化的()A.各具特色B.源远流长C.固守传统D.革故鼎新2.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的主体部分,它在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几经变迁,充实和改变着自己的内容和形态。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汉朝的儒家思想吸收了法家的“大一统”思想B.宋朝新儒学中已经吸收了佛教等外国文化的成分C.董仲舒和朱熹对儒家思想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D.明末清初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被西方文化取而代之3.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
在中华文化史上,汉代的文化思想特点是()A.儒家学说至尊地位的确立B.秦的统一,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C.隋唐时期的全盛发展时代D.宋明理学的产生知识点二、薪火相传一脉相承4.一条名为《“丨”竟然是个汉字》的微博在网上疯传。
“丨”不但是个字,念“gǔn”,而且还是一个多音字。
下列关于汉字的认识,正确的是()①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②汉字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重要标志③汉字是我国现阶段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④汉字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5.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家园和维系海外侨胞与祖(籍)国感情的精神纽带。
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①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②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③北宋时的《资治通鉴》为后世所传播,被统治阶级所借鉴④我国民族众多,方言也较多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6.在“提笔忘字”越发严重的今天,电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寓意唤醒更多的人对文字基本功的掌握和对汉字文化的学习。
高二政治新人教版必修3课时作业第三单元 第六课 第一课时《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课时作业1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时间:45分钟分值: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1.中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举世无双,强劲的文化传统传衍不息,拥有着辉煌的文化发展历史。
下列关于古代中华文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殷周时期是古代中华文化的形成时期②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中华文化的诞生时期③秦的统一促进了古代中华文化的发展④汉代儒家学说成为古代中华文化的“强势文化”⑤隋唐时期是古代中华文化的高度发展,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期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②③④⑤解析:殷周时期是中华文化的萌动时期,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不是形成时期,故①错误。
②③④⑤都是正确的。
答案:D2.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由于历史、地理的原因而形成了许多方言区,但从古至今,使用汉语的各方言区都使用汉字。
关于汉字的看法正确的是( ) A.汉字是我国各民族传统文化的记载工具B.汉字是中华文明的唯一标志C.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D.汉字是人类文明的首要记载文字解析: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标志和载体,更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故选C项。
答案:C3.由中央电视台和国家语委联合主办的大型电视文化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播出以来,引发了关注热潮。
2013年10月18日晚的总决赛以高收视率为这个节目画上了完美句号。
之所以重视汉字传承,是因为汉字( )①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②是人类文化的基本载体③见证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④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①错误。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②错误。
③④符合题意。
答案:B4.《论语》记载了孔子的主要言行,该书是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收集整理而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
这说明(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从未衰落B.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C.中华文化的发展得益于对传统文化的全盘继承D.儒家文化、儒家思想成为中华文化的缩影解析:《论语》成为传承文化的经典,见证了史书典籍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故选B 项。
课时作业19: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刷基础1.中国文化经历了漫长的萌芽和发展期。
结合中国文化在各个阶段的特征和主要成就,我们可以把中国文化发展分为七个阶段:前文明期、雏形期、形成期、定型期、发展期、成熟期和转型期。
其中的雏形期是指A.春秋战国时期B.秦的统一时期C.唐朝全盛时代D.宋元明延续期2.有一首歌中唱道:“最爱写的字是方块字,做人堂堂正正也像它。
”“方块字”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字。
关于汉字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中华民族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②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③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A.①③④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瑰丽灿烂,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宝贵财富,是维系两岸同胞民族感情的重要纽带。
下列说法中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A.孔子的“仁政”思想为后世所传播B.我国民族众多,方言也多C.新文化运动中“德先生”“赛先生”在中国的传播D.佛教从印度传到中国,并被本土化4.“二十四史”共3000多卷,约4000万字,记述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迄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长达四千多年的历史,是研究中国历史最主要的文献资料。
材料表明①我国积累的史料其规模之大为世界所仅有②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保存历史资料③“二十四史”为书写中华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④“二十四史”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之一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5.“天下”一语自先秦发轫,讫于明清,世代沿用,屡见不鲜。
作为一个具有久远生命力的词语,它既有其一以贯之的基本词义,又伴随历史的演进而被赋予新的内涵。
这表明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④先秦时期,古代中华文化已经成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中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浩如烟雨的文化遗产举世无双,强劲的文化传统传衍不息。
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相比较,从发展结果看,其特征是A.发源地不同B.传承的民族不同C.传承的范围、地区不同D.传承的时间不同7.汉学家叶尔马科夫说过:“中国文明的独特性在于继承性这根不断的红线,它将古老与现实连接起来,为子子孙孙保留着数千年历史的特征,建立起中国智慧的宝库,并通过历史折射未来。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汉字、史学典籍
(1)汉字: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
材料二: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方言众多,但从古至今,使用汉语的各方言区都使用汉字,即使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也以汉字作为官方文字。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大部分是用汉字记录下来、流传后世的。
B
2、犹太人在欧洲生活了一千多年仍摆脱不了被驱逐的命运,但一千年以前定居于中国的犹太人早与当地的中国人融合在一起了。这说明( ) A、中华文化能够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 B、中华文化能够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C、中华文化具有多样性 D、中华文化可以吸收其他民族的一切文化
A
3.下列能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 A、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 文化历经沧桑至今仍在 B、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 C、北宋时的《资治通鉴》为后世所传播,被统治阶级所借鉴 D、我国民族众多,方言也较多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一、源远流长 的中华文化
(一)古代辉煌的历程
1、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 古老的四大文明之一
印度河流域古城遗址
古巴比伦遗址
印度--摩亨佐一达罗的大浴池遗址
埃及金字塔
巴比伦文化最悠久,但巴比伦国家早 已夭折; 印度文化因雅利安人入侵而雅利安化。 埃及的文化渊源甚古,但历经希腊化、罗马化,伊斯兰化,已与古代面目全非。
(2)史书典籍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第一部纪传体史书—— 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第一部断代体史书—— 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第一部军事著作—— 第一部科普作品—— 第一部水文地理专著——
《春秋》
《史记》
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2019最新)
三、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2.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①实践证明:只有在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②全面认识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③正确对待外来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文 化 思 想
在中华文 化发展史 上的影响
作用
天命神权 “敬德保 民”思想
对早期中 华文化产 生深刻影 响
诸子蜂起 百家争鸣
形成古代 中华文化 思想的雏 形
促进 统一 的民 族文 化发 展
具有 划时 代意 义
独尊 儒术
儒家思 想成为 正统思 想
古代中 华文化 高度发 展
进入气 度恢弘 的全盛 时代
产生宋 明理学
甲
金
小
隶
楷
骨
文
篆
书
书
文
汉字的字体不断演变,但始终没改变“方块字”的特 色,至今仍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证明中华文化 源远流长。
二、薪火相传 一脉相承
1.见证之一:汉字 文字
作用: 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地位: 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A
当堂检测
3.下列关于古代中华文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殷商时期是中华文化最初形成时期 ②春秋战国时期逐渐
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 ③秦朝的统一促进了中华
文化的发展 ④宋朝时期儒家学说确立了至尊地位 ⑤隋唐
中华文化达到全盛时期 ⑥元朝时中华文化开始走向衰落
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三课时作业:1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Word版含答案
课时作业1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特的辉煌历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秦始皇统一中国,诸子蜂起、百家争鸣B.隋唐时期,儒学便确立了其至尊地位C.宋元明延续了隋唐文化的辉煌,产生了宋明理学,中华文化进入全盛时期D.明清时期,西方近代文化思想传入中国解析:D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学确立其至尊地位是在汉代,而不是隋唐时期;中华文化进入全盛时期是隋唐,早于宋元明。
A、B、C三项是错误的。
2.中国有修史的传统,“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
继承这一传统,有利于中华文化()A.薪火相传,绵延不绝B.主导世界文化C.传承文明,开拓创新D.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解析:A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和原因,所以中国修史的传统成就了中华文化的绵延不绝,故选A项。
B项说法错误。
D项与修史无直接联系。
C项中“传承文明”符合题意,但“开拓创新”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3.世界人类文明的发祥地,除了中华文明仍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外,其他文明有的衰落了,有的消亡了,有的融入了其他文明。
这说明()A.中华文明是多民族国家的文明B.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C.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D.中华文明是世界最早的文明答案:B4.在某小学开学仪式上,全校500名小学生齐颂《论语》。
历经几千年,和谐仁爱已经注入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千载传承。
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A.孔子的“仁爱”思想为后世所传播B.我国民族众多,方言也多C.文化具有继承性D.佛教从印度传到中国并被本土化解析:A孔子的“仁爱”思想为后世所传播,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我国民族众多,方言也多,说明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并被本土化,说明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5.《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规定:书法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并纳入教育督导的专项内容。
高中政治 课时分层作业1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课时分层作业(十一)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建议用时:45分钟)[基础达标练]1.《二十四史》记述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明朝崇祯17年(公元1644年)四千多年的历史,是研究中国历史最主要的文献资料。
这说明史学典籍是( )A.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C.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传承着中华文明D.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B[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A说法错误;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C说法错误;凝固的艺术是建筑,D说法错误。
]2.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提出了“望、闻、问、切”的诊疗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
此后,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己的同时,也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成员中已有 103 个认可使用针灸。
这充分说明( ) A.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源远流长B.文化交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C.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动力D.中医药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A[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奠定了中医治疗的基础,并一直发展到现在,这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此后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这说明中华文化兼收并蓄,A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文化间的相互交流,B不选;材料没有强调文化多样性,C不选;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D错误。
]3.《浮生六记》是清代文学家沈复的作品,文学界称《浮生六记》为“小红楼梦”。
其中《海国记》“册封琉球国记略”页中的文字清晰地记载了黑水沟为中国(清廷)与琉球国的分界线,钓鱼台(岛)明显在中国领域内的事实。
可见( )A.文学作品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B.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C.史书典籍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D.史书典籍有助于丰富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增强民族凝聚力B[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A错误;我国各民族文化相互促进,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排除D;《浮生六记》是文学作品,不是史书典籍,通过本书文字记录,B符合题意;C与题意不符。
课时作业18: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1.中国是世界上著名的文明古国,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举世无双,强劲的文化传统传衍不息,拥有辉煌的文化发展史。
下列关于古代中华文化的说法正确的是()①殷周时期是古代中华文化的形成时期②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中华文化的诞生时期③秦的统一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④汉代儒家学说成为古代中华文化中的“强势文化”⑤隋唐时期是古代中华文化的高度发展时期,进入了气度恢宏的全盛时代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②③④⑤2.山东自古以来典籍丰硕,齐鲁文化经典《诗》《书》《礼》《易》《乐》《春秋》等“六经”堪称文化元典。
下列关于史书典籍的说法正确的是()A.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唯一见证B.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C.史书典籍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D.史书典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3.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有大量关于农作物的字,如禾、黍、粟、米等,其中的“禾”字,像一株有根有叶、谷穗下垂的植物。
“禾”是谷类植物的总称,但在秦汉以前,“禾”多指粟,即今天的小米;后世则多称稻为“禾”。
在汉字中,凡以“禾”为义符的字,大都与农作物或农业活动有关,如秉、秋、秀、种、租等。
这说明()①汉字作为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应该得到传承②汉字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③汉字作为世界上最美的文字,是中华文明的标志④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民族的骄傲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4.《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学汇编,它的“典”“谟”“训”“诰”“誓”“命”六体,有的是讲演辞,有的是命令、宣言,有的是谈话记录。
《尚书》记事的内容,上起原始社会末期的唐尧,下至春秋时的秦穆公。
这说明()①史书典籍能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③史书典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④中华民族的文化史册掀开了崭新的一页A.①③B.③④C.①②D.①④5.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然而关于汉字书写的简繁之争从未终止:有人坚持应该简化,有人认为应当回归繁体,有人主张用简识繁。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优秀教案.doc
课题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材内容及学情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时主要教学内容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一框题的内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本部分内容主要通过分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说明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以历史事实说明一些世界古老文明相继衰落、中断或湮灭,而中华文化具有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第二层,以汉字和史学典籍为见证,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第三层,以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史实,说明再创中华文化辉煌的紧迫性和根本要求。
逻辑严密,层层递进,丝丝入扣。
2.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初步了解了文化对人类和社会的重大作用,以及人类文化的发展,这也激发起了学生了解我国文化辉煌灿烂的历史,探究中华文明的兴趣。
时代发展的需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科技革命的大潮,不断加快的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以及各种不同文化相互激荡,对高中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文化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
高中生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身心迅速发展,自我意识和独立性较强,并且开始理性地思考社会和人生的重大问题,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多。
但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知之甚少,在市场经济和西方思潮的影响下,有的冷眼相看,采取蔑视和逆反心理,因此,使学生更多的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珍惜中华文化的价值,提高自身的文化理解和鉴别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责任感是逾越心理、情感认知障碍的有效方法。
教学目标及依据分析1.知识目标识记: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是文字和史学典籍②文字的作用、意义③史学典籍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理解: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②汉字与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见证③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课外探究、信息资源的收集整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生活智慧与学习智慧、时代创新精神与团队合作精神。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1、古代辉煌的历程: 2、.薪火相传 一脉相承 (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2)源远流长的见证 3、.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 表现. 结论 (2)如何再创中华文化辉煌的决定因素. 实践证 明. 要求
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时
期是( B )
时期 时期 战国
时期 明时 清
期
古代中华 延续隋唐
文化
天命神权 诸子蜂起 促进了统 敬德保民 百家争鸣 一的民族
儒家学说 文化高速 文化的辉 近代西方 确立至尊 发展并吸 煌,并产 文化传入
思想 思想
文化的发 地位 收中 对早 逐渐形 华文 期中 成了古 在中华 儒家 化发 华文 代中华 文化史 思想 展史 化产 文化思 上具有 成为 上的 生了 想的雏 划时代 正统 影响、 深刻 形 的意义 思想 作用 的影
2、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2)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汉字 原 (3)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见证
因
——史书典籍
(4)原因: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即求 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 课内练习: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
流长,一脉相承’A’B的C是(
)
❖ A.发源于黄河 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
第六课 我们 的中华文化
一、源远流长的 中华文化
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1、 古代辉煌的中华文化 古代文明--四大文明古国
探究:根据你所学过的历史知识,追朔这些古代 文明的源流,谈谈你的感想?
古代文明:图中的古巴比伦城遗址和印度河流域古
城遗址发源于古代的古巴比伦文明和古印度文明,巴比 伦文化最悠久,但巴比伦国家早已夭折;印度的婆罗门 文化极其辉煌,可创造文化的雅利安人却不是本土居民; 埃及的文化渊源甚古,但历经希腊化、罗马化,直到17 世纪伊斯兰化,已与古代面目全非;玛雅的天文数学无 与伦比,可这盛极一时的文化早已被湮没,留给后人千 古不解之谜。这些古代文明由于外族入侵相继衰落.中 断.湮灭;它们都曾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但都因历 史的中断没能延续至今,成为世界古代文明发展史上中
_高中政治课时练习1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15分钟·3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孔子的思想历经两千多年仍被传承,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下列对中华文化能够源远流长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①汉字的使用②史书典籍的传承③社会制度的更替④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选A。
汉字的使用和史书典籍的传承是中华文化能够源远流长的重要原因,①②符合题意;社会制度的更替不是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③不符合题意;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没有高低优劣之分,④错误。
2.(2020·郑州高二检测)海峡两岸汉字节、巴黎汉字节、中国文字学高端论坛暨中国文字学会召开……近年来,这些以“汉字之美”为主题的文化活动逐渐红火起来。
人们之所以重视学习和研究汉字,是因为汉字( )①具有集形、音、义三者为一体的特点②是继承和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③对增强民族认同感发挥着重要作用④是记录和传承中华文明的唯一工具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选C。
我们重视汉字是因为它是继承和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增强民族认同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②③符合题意。
形、音、义三者是汉字的特点,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排除①。
汉字不是记录和传承中华文明的唯一工具,④错误。
【补偿训练】1.中国有修史的传统,“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
继承这一传统,有利于中华文化( )A.薪火相传,一脉相承B.以我为主,为我所用C.全盘继承,保持本色D.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解析】选A。
修史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承,A符合题意;B、D涉及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问题,与题意不符;对待传统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C错误。
2.(2020·景德镇高二检测)下列史实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 )A.佛教从印度传到中国,并实现了中国化B.中国科技在15世纪之前一直处于世界前列C.藏族、蒙古族、柯尔克孜族都有本民族的英雄史诗D.孔子的“大同”“小康”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理想社会【解析】选D。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进程:传统文化,现代文化
分类
中 华
共性与个性:中华文化,中华各民族文化
文
化
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基本特征
包容性
博大精深
国家 古巴比伦
古印度 古埃及
产生时间
公元前 3500年
公元前 3000年
公元前 3000年
发展
结果
(楔形文字,进入文明)波 斯入侵,巴比伦王国灭亡
精品文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第一部编年体史诗左传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第一部语录体儒家经典散文作品论语第一部军事著作孙子兵法第一部专记一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第一部断代体史书汉书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曹丕的典论论文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刘勰的文心雕龙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钟嵘的诗品第一部科普作品沈括的梦溪笔谈第一部水文地理专著水经注?第一部著名的戏曲作品关汉卿的窦娥冤第一部日记体游记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吴承恩的西游记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第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特点
中华文化之 酒文化篇
茶具
功夫茶
中华文化之 茶文化篇
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
思考:各种文化 别具一格体现了博大 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什 么特点?
(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先进性)
列一列
中国历史上领先于世 界水平的文学艺术、科学 技术成就有哪些?
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 中华文化之文学篇
黄梅戏
越剧《红楼梦》
话剧
京剧
中华文化之 戏剧文化篇
咏春拳
太极拳
李小龙
高中政治课时作业1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课时分层作业十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20分钟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李克强总理曾引用《后汉书》中“简除烦苛,禁察非法”来表明政府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决心。
正是因为有汉字和书籍的记载,历经5 000多年的中华文明才能绵延至今。
这说明( )①史书典籍能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②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③史书典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④中华民族的文化史册掀开了崭新的一页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解析】选C。
材料中正是因为有汉字和书籍的记载,历经5 000多年的中华文明才能绵延至今,体现了汉字和史书典籍的作用,①②符合题意;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③说法错误;④不是材料所表明的,排除。
2.龙,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华儿女自称是龙的传人。
赛龙舟、舞龙阵、唱《龙的传人》,中华儿女沉醉在“龙”的世界之中。
这主要说明( )①只有世界的才是民族的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④民族节日是民族发展的精神支柱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领悟能力。
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故①错误;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④说法错误;②③符合题意。
【知识拓展】正确认识源远流长源远指的是进入文明的时代早,流长指的是流传时间久;外域文明源远的未必流长,流长未必源远,只有中华文明既源远又流长。
3.现代中国人能直接辨识一部分甲骨文,原因在于现代汉字与甲骨文相通,是从甲骨文演变而来。
而现代印度人不经专门训练无法辨认古印度梵文,因为现代印度人使用的文字与古印度梵文没有直接关系。
这说明( )A.中国人比印度人更聪明B.中华文化前后相继、一脉相承C.古印度梵文比甲骨文更复杂D.中国古文明高于印度古文明【解析】选B。
现代中国人可直接辨识一些甲骨文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汉字的发展是一个前后相继的过程,B符合题意;A、C、D错误。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1.教材分析《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与生活》第三单元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一节的内容。
本课时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原因是文字、史书典籍。
理解古老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如何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能联系实际分析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当今世界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能结合中华文化独特的发展历程,联系实际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
通过对中华文化发展历程和特点的了解,感悟文化的力量。
2.教学背景分析(1)学生情况分析:学生通过历史学科的学习,对中华古代文化的辉煌和近代的衰微已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形成原因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中华文化正再创辉煌的现实意义缺乏理性思考。
(2)教学方式的选择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三种学习方式的有机整合。
(3)教学手段和技术准备:多媒体教学。
布置学生课前收集整理有关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相关资料。
3、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及原因、所历经的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我们党在现代续写更加壮丽的中华文化篇章的作用。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课外探究和信息资源的收集整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实践能力。
感悟中华文化巨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联系实际分析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表现和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中华文化发展历程和特点的了解,感悟文化的力量,增强学生对优秀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将来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备良好的文化思想。
4、学习效果评价方式: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很大程度上反映在学生的展示内容与展示过程中。
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把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结合起来,实现评价主体的多样化。
每个学生既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参与者,也是评价者。
5、教学过程情景导入播放视频《中华五千年》(意在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2019年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两河流域
古巴比伦
古埃及
尼罗河流域
黄河流域
古中国
古印度
印度河流域
思
考: 同为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巴比伦、印度、埃及
,一样有着文化的源远,但是否也一样的流长呢?
结 论:它们都曾创造了自己独 特而源远的文化,但都因历史的 中断没能流长,成为世界古代文 巴比伦——消 亡 明发展史上的遗憾!
举行了北京奥运会、 G20峰会、“一带一路” 高峰合作论坛、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等, 有利于推进中华文化“走出去”
语言文字事业需要全球视野、国际眼光,汉语国际传播逐步推 进,推进中华文化“走出去”。据有关数据,我国已在 140 多 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 511 所孔子学院和 1073 个中小学孔子课堂 ,全球参加汉语水平考试的考生达600万人次
汉字 史书 典籍
见 证
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当堂检测:
AAABABD
谢谢观赏
(2)汉字
(1)作用:汉字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 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2)地位: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寻求历史见证]—史书典籍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第一部国 别体史书
第一部断 代体史书
第一部编 年体通史
第一部编年体史诗——《左传》 第一部军事著作——《孙子兵法》 第一部科普作品——沈括的《梦溪笔谈》 第一部水文地理专著——《水经注》 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3)原因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 重视保存历史资料,历朝历代都设置史官
近代中华文化的衰微
衰 微 原 因
内因 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
外因 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三、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HOW)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说课稿(七)一教材分析(一)地位和作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一框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对一、二单元的逻辑延伸,又是后面知识的逻辑起点,在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重难点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是如何体现的?(确立依据:作为高考考点,这是重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理解有一定难度,是难点。
)二目标分析(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中华文化的辉煌历程;理解其重要见证;了解其衰微原因及再创辉煌。
2 能力目标:运用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法,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树立中华文化一定能创造新辉煌的信心。
(确立依据: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确立三维目标,尤其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生成。
)(二)教学方法本课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将新课程“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渗透在课堂教学中。
三过程分析本课整体设计意图:如何体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本课的难点问题,也是本课对学生能力提升的主阵地所在,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探究突破,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环节一:情境导入播放奥运会开幕式的视频片段,设置探究问题:视频材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点?可得出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由此导入新课,进行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学习。
环节二:探究新知为突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这一重难点,设置三个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自主合作探究去感受这一特点。
探究一:展示其他古老文明衰落、灭亡过程的图片资料,让学生从中感受中华文化顽强的生命力。
为进一步增加学生对我们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将学生分组,分别探究不同时期文化的发展,并将成果展示。
最后教师归纳,回扣教材内容,说明中华文化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这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第一个方面的体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①②B.①④
C.①③D.③④
B[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故①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并不是汉字,②错误;文学艺术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并不是汉字,③错误。]
[冲A挑战练]
10.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源远流长。下列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认识,正确的是()
A.古老的中华文化的发展,没有吸收任何外域文化
B.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是很有说服力的
C.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得益于它包罗万象和容纳一切
【导学号:32532118】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B.布鞋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C.中华文化不断发展,时代性强
D.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A[“布鞋,在我国有着3 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体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国布鞋的发展历程,体现中华文化一脉相承,A项符合题意。]
2.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我国高度重视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知识,谈谈你对“中国文字展”的认识。
[解析]首先,注意设问中的解答指向,即认识类题目,需要多角度调动有关文化知识;其次,对文化生活知识的调动,需要结合材料信息进行筛选,不能漫天撒网,如展示中国历史、汉字承载千年、沟通工具等。
[答案]①作为一种交流活动,在维也纳联合国中心举办“中国文字展”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汉字就是其见证之一。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着巨大作用。汉字文化内涵丰富,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③文字作为一种传媒手段,在文化传播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课时分层作业(十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学业达标练]
1.布鞋,在我国有着3 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已开始穿屦或履,当时男女鞋饰没有明显的差别。到殷商时,初步建立了礼制,开始出现各种鞋履。新中国成立前,传统的手工、绣花布鞋深受中国百姓喜爱。新中国成立后,各地鞋厂的开办使布鞋进入鼎盛时期。这表明()
D.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需要不断推翻旧文化,创造新文化
B[中华文化吸收外来优秀文化,但不是容纳一切,其发展更不是推翻旧文化,故A、C、D三项错误;B项是对源远流长见证的正确表述,故入选。]
11.几千年前,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对今天的华夏子孙仍然具有重要影响,并随着时代发展增添了一些新“因素”。这说明()
【导学号:32532121】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④要一分为二地对待传统文化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A[几千年的儒家思想仍然起作用,这既体现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深远持久的影响,又体现出其相对稳定性,故①②③正确;④观点正确,但偏离题干指向。]
4.儒学与两岸文化发展密不可分,是两岸文化的重要根基,在海峡两岸人民心中儒家思想早已根深蒂固。儒家思想根深蒂固反映出中华文化()
【导学号:32532119】
A.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B.源远流长
C.一枝独秀
D.有着辉煌的历程
B[传统的儒家思想在两岸人民心中根深蒂固,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表现,故应选B项。]
D[题干强调书写汉字的重要性,A、C、D项都是从措施角度分析的,不符合题意;只有D项从汉字的重要性来分析,故入选。]
9.由于电脑、手机的广泛使用,中小学生汉字书写能力越来越差,人们不同程度地遇到提笔忘字的尴尬,还出现很多错别字。针对这一情况,教育部下发《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中,要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开展书法教育。
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说明教育部为什么出台该《意见》,在中小学开设书法课。
[解析]结合材料,从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巨大作用的角度分析。
[答案]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之一,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该《意见》的出台对于保护汉字,传承中华文明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每两年举办一届的世界汉字文化艺术节以继承弘扬汉字文化,沟通世界传播友谊为宗旨。这说明()
①汉字作为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应该得到传承②汉字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③汉字作为世界上最美的文字,是中华文明的标志④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C[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不是汉字,②错误。③违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排除。由材料可知,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我国人民的精神财富,应该得到传承,①④符合题意。]
14.在维也纳联合国中心举办的“中国文字展”开幕式上,维也纳联合国行政司司长差猜差瓦立在致辞中说,中国文字展是一场文化盛宴。它不仅向观众展示了中国文字的历史、文化以及精美的造型,同时也加深了人们对作为联合国六种官方语言之一的中文以及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的了解。汉字承载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也是从古至今人们进行沟通的重要手段。中国驻维也纳代表团临时代表陈佩洁在致辞中说,汉字有着5 000年的历史,是中国语言与文化的代表。它是人们沟通的工具,也是中华文明的载体。
7.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就必将推动中华文化走向新的辉煌。而要实现中华文化的新辉煌,必须()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②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引③全面认识和对待传统文化④全面吸收外来文化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A[本题考查推动我国文化走向新辉煌的措施。对外来文化不能全面吸收,故④错误。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指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等都是中华文化发展的正确措施,故①②③正确,选A项。]
6.中华文化是不断向前发展而实现今天的繁荣的,但是在近代中华文化出现了衰微。中华文化在近代出现衰微的原因有()
①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②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③维新运动出现④洋务运动出现
A.①②B.③④
C.①②③D.①③④
A[维新运动和洋务运动是中国人民为了自强而发起的运动,有利于文化的发展,故③④不符合题意;①②分别从内因和外因角度正确分析了近代中华文化走向衰微的原因,故选A项。]
12.中国历来有“易代修史”的传统。一个朝代灭亡后,后继的朝代为了总结历史、借鉴往事、吸取经验教训,都要给上一个朝代编纂历史。这个优良传统一直延续了下来。这个优良传统有利于中华文化()
【导学号:32532122】
A.传承文明,开拓创新
B.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C.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D.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C[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易代修史”以“总结历史、借鉴往事、吸取经验教训”,这有利于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故答案选C项。]
13.“汉语汉字溯源及现代应用研究·汉字部分”研究课题,是国家语委“十三五”重大研究专题。该专题聚焦汉语汉字的发展演变规律,系统描述汉字的历史发展谱系。国家语委如此重视该课题,是因为()
①文化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②优秀的文化典籍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③整理文化典籍有利于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④阅读文化典籍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中华文化
A.①②④B.①③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B[文化不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故②错误;①③④分别从不同角度正确分析了我国重视文化典籍整理工作的原因,故选B项。]
8.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快速的键盘输入取代了手写汉字,汉字的日常书写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据调查,85.2%的被调查者认为,全民的汉字书写水平在下降。如果请你撰文谈谈书写汉字的重要性,下列可作为文章标题的是()
【导学号:32532120】
A.普及书法,古为今用B.书写汉字,批判继承
C.立足实践,创新汉字D.书写汉字,传承文化
5.《中华世纪坛序》中指出,“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磐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这说明()
A.中华文化的发展没有波折
B.中华文化优越无双
C.中华文化已发展到顶峰
D.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D[A、B、C项中的“没有波折”“优越无双”“到顶峰”的表述错误;题干强调中华文明圣火千古未绝,即薪火相传、一脉相传,故选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