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痹(骨关节病)诊疗方案

合集下载

骨痹中医诊疗方案总结

骨痹中医诊疗方案总结

2010年针灸科骨痹中医诊疗方案总结1、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4-06-28发布)进行诊断。

共收治符合治疗标准患者100例,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评价。

2、中医治疗规范1、毫针疗法:治法:滋补肝肾、调和气血、疏通经气⑴针灸处方:肾俞、足三里、绝骨、大杼、关元、肝俞、三阴交、阳陵泉,前四穴用温针灸;关元用温和灸。

⑵随证选穴:肾虚髓亏配太溪;阳虚寒凝配腰阳关、重灸神阙;瘀血阻滞配膈俞、血海。

2、腹针疗法:适用于病程较久者;取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颈椎增生者配双侧商曲、双侧滑肉门腰椎增生者配水分、双侧外陵、双侧气穴、双侧四满膝关节增生者配健侧气旁、患侧外陵、患侧下风湿点3、穴位注射疗法:适用于瘀血阻滞者⑴取穴:阿是穴颈椎增生者配风池、大椎、大杼、肝俞、肾俞腰椎增生者配肾俞、腰阳关、委中膝关节增生者配内外膝眼、阳陵泉、血海、足三里⑵方法:用10ml注射器,6号针头抽取当归注射液4ml维生素B120.5mg在选定穴位进行穴位注射,每穴注入药液1~2ml,隔天治疗1次,二周为1个疗程。

4、小针刀疗法定点取压痛点最明显处,常规消毒,铺孔巾,用“汉章”牌Ⅰ型小针刀在定点处进针刀,刀口线方向与骨刺的竖轴垂直,作剥离松解术。

术毕用创可贴贴刀口,每周治疗1次。

6、中药内服:1)肾虚髓亏:肾气丸加减2)阳虚寒凝:乌头汤加减3)瘀血阻滞:血府逐瘀汤加减以上疗法毫针疗法为必选,余穴位注射疗法、小针刀疗法、腹针疗法、中药内服据病情选用。

3、综合疗效分析2010年共纳入符合标准的中风患者100例,观察治疗时间为4周,4周后指标均改善明显,各项经统计分析(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临床疗效确切。

4、总结及优化中医对其有独特的认知医学理论、丰富的治疗手段和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在诊疗方面存在着疾病名称不规范、证候分型无标准、治疗方案不优化、缺乏一种公认的疗效判定标准等问题。

2018骨痹 诊疗方案

2018骨痹  诊疗方案

骨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骨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骨痹属于五体痹之一。

凡由六淫之邪侵扰人体筋骨关节,闭阻经脉气血,出现肢体沉重、关节剧痛,甚至发生肢体拘挛屈曲,或强直畸形者谓之骨痹。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又称膝骨关节病、退行性关节病、增生性关节病、肥大性关节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展性关节疾病。

其病理特点为关节软骨变性、破坏、软骨下骨硬化、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骨赘形成。

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及《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ISBN:9787117102599)①初起多见腰腿、腰脊、膝关节等隐隐作痛,屈伸、俯仰、转侧不利,轻微活动稍缓解,气候变化加重,反复缠绵不愈。

②起病隐袭,发病缓慢,多见于中老年。

③局部关节可轻度肿胀,活动时关节常有喀刺声或摩擦声。

严重者可见肌肉萎缩。

关节畸形,腰弯背驼。

④X线摄片检查:示骨质疏松,关节面不规则,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质硬化,以及边缘唇样改变,骨赘形成。

(5)查血沉、抗“O”、粘蛋白、类风湿因子等与风湿痹、尫痹相鉴别。

2、西医诊断参照1995年美国风湿病学会骨关节病分类标准及2005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骨关节病诊断及治疗指南。

①该病患者血尿常规检查和血沉、粘蛋白、类风湿因子等均在正常范围。

滑膜液检查色泽、透明度及粘蛋白凝块试验正常,白细胞计数为(0.2-2.0)×109/L,镜检无细菌或结晶,但可见到软骨碎片和纤维,从碎片的数目可粗略估计软骨退化程度。

②X线平片:一般有典型表现,主要为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质硬化,边缘唇样变及骨赘形成,关节周围骨内囊状改变等。

在脊柱除上述改变外,如髓核突出至上下椎体内形成软骨下结节,即所谓许莫氏结节,有时须与脊椎占位性病变鉴别。

③CT和MRI检查:能清晰显关节病变,椎间盘突出,MRI还可发现软骨破坏、韧带病变、滑囊炎、滑膜病变等,大大提高了骨关节病的早期诊断率。

(完整版)痹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完整版)痹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痹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一、定义痹症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血气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理、僵硬、肿大、变行等症状的一种疾病,包括西医学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二、诊断依据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 年1 月1 日实施,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有关“骨痹”的诊断,其诊断依据为: “由于年老体衰,骨失滋养,气血失调,所致局部或全身骨关节退化改变。

临床表现以大关节疼痛,以关节活动不利,运作牵强,舌质偏暗,舌苔薄,脉滑或弦为次症。

多见于退行性骨关节病,肥大性改变。

”(2)发病及病情的轻重长与劳累以及季节、气候的寒冷潮湿等天气变化有关,某些痹症的发生和加重可与饮食不当有关。

(3)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不同年龄的发病于基本的类型有一定的关系。

(4)临床表现为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或疼痛游走不定,甚至关节剧痛,肿大、强硬、变行。

2.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 年版)》中的诊断标准:(1)近1 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2)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3、( 3)关节液(至少 2次)清亮、勃稠, wBc<2000个/ml; (4)中 老年患者 (多 40岁);(5)晨僵感 30min 、活动时有骨摩擦音 ( 感) 。

( 6)综合临床、实验室及 X 线检查,可诊断为膝骨关节炎。

辨证分型风寒湿痹 ( 1) 行痹: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酸楚,屈伸不利,可涉及 肢体多个关节,疼痛呈游走性,初起可见恶风、发热 等表证。

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缓。

( 2) 痛痹:肢体关机疼痛,痛势较剧,部位固定,遇寒则得热则痛缓,关节屈伸不利,局部皮肤或有寒冷感。

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弦紧。

3) 着痹:肢体关节肌肉酸楚、重着、疼痛,肿胀散漫, 关节活动不利,肌肤麻木不仁。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膝痹病(膝骨关节炎)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膝痹病(膝骨关节炎)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膝痹病(膝骨关节炎)1 范围本指南提出膝痹病(膝骨关节炎)的诊断、辨证、治疗和健康管理。

本指南适用于膝痹病(膝骨关节炎)的诊断和治疗。

本指南适合中医骨伤科、中西医结合骨科、中医科、针灸科、推拿科、风湿免疫科、康复科等相关临床医师使用。

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膝痹病(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膝痹病(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属于中医“骨痹”、“痹证”范围。

是一种以关节软骨退变、软骨下骨病变和滑膜炎症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疾病[1]。

3 诊断[2]3.1病史有膝关节过度负重等劳损史,多见于中、老年人。

3.2症状体征[3]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活动后加重,下楼梯更明显,休息后缓解。

根据病证不同,关节或有疼痛重着;或红肿热痛;或疼痛如刺;或隐隐作痛及酸痛不适。

严重者可出现膝内翻或膝外翻畸形。

关节局部有肿胀、压痛、屈伸运动受限,晨起时有关节僵硬及发紧感,持续时间常为几分钟至十几分钟,很少超过30分钟。

多数在关节活动时出现骨摩擦感,有骨摩擦音。

3.3实验室检查伴有滑膜炎的患者可出现CRP和ESR轻度升高。

出现滑膜炎者可有关节积液。

一般关节液透明、淡黄色、黏稠度正常或略降低,但黏蛋白凝固良好。

可显示轻度白细胞增多,以单个核细胞为主。

滑液分析有助于排除其他关节疾病。

3.4影像学检查[4]影像学检查不仅可以帮助确诊OA。

而且有助于评估关节损伤的严重程度;评价疾病进展性和治疗反应;及早发现疾病或相关的并发症。

X线是常规检查,早期多见正常,中、晚期可见关节间隙不对称性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边缘增生和骨赘形成,部分关节内可见游离体或关节变形。

影像学分级可参照Kellgren和 Lawrence影像分级方法分为5级:0级正常;I 级可能有骨赘,关节间隙可疑变窄;Ⅱ级有明显骨赘,关节间隙可疑变窄;Ⅲ级中等量骨赘,关节间隙变窄较明确,有硬化性改变;Ⅳ级大量骨赘,关节间隙明显变窄,严重硬化性病变及明显畸形。

骨痹(骨关节病)诊疗方案

骨痹(骨关节病)诊疗方案

骨痹(骨关节病)诊疗方案骨痹(骨关节病)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1)初起多见腰腿、腰脊、膝关节等隐隐作痛,屈伸、俯仰、转侧不利,轻微活动稍缓解,气候变化加重,反复缠绵不愈。

(2)起病隐袭,发病缓慢,多见于中老年。

(3)局部关节可轻度肿胀,活动时关节常有喀刺声或摩擦声。

严重者可见肌肉萎缩,关节畸形,腰弯背驼。

(4)X线摄片检查示骨质疏松,关节面不规则,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硬化,以及边缘唇样改变,骨赘形成。

(5)查血沉、ASO、RF等与风湿痹、尪痹相鉴别。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美国风湿病学会骨关节病分类标准及2005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骨关节病诊断及治疗指南。

2.1骨关节病诊断标准(1)多见于中老年。

(2)多累及负重关节,如膝、髋、踝、脊柱等。

(3)累及的关节隐痛,活动或劳累后加重,休息后能减轻;或进而持续疼痛,伴关节僵硬,活动后见好转,或有关节腔积液,后期关节肿胀增大,活动受限、畸形,但无强直。

(4)X线证实为退行性关节炎。

2.2膝、手、髋骨关节病分类标准2.2.1膝骨关节病分类标准(1)临床标准①近1个月来大多数日子膝关节疼痛。

②有骨擦音。

③晨僵≤30分钟。

④年龄≥38岁。

⑤有骨性膨大。

符合①②③④或①②⑤或①④⑤者,可诊断膝骨关节病。

(2)临床﹢放射学标准①近1个月来大多数日子膝关节疼痛。

②X线片示缘骨赘形成。

③关节液检查符合骨关节病。

④年龄≥40岁。

⑤晨僵≤30分钟。

⑥有骨摩擦音。

符合①②或①③⑤⑥或①④⑤⑥者,可诊断膝骨关节病。

2.2.2手骨关节病分类标准①近1个月大多数时间有手痛,发酸,发僵。

②10个指间关节中,骨性膨大关节≥2个。

③掌指关节肿胀≤2个。

④远端指间关节骨性膨大>2个。

⑤10个指间关节中,畸形关节≥1个。

满足①+②+③+④条或①+②+③+⑤条,可诊断手骨关节病。

(完整版)痹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完整版)痹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痹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一、定义痹症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血气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理、僵硬、肿大、变行等症状的一种疾病,包括西医学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二、诊断依据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1月1日实施,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有关“骨痹”的诊断,其诊断依据为:“由于年老体衰,骨失滋养,气血失调,所致局部或全身骨关节退化改变。

临床表现以大关节疼痛,以关节活动不利,运作牵强,舌质偏暗,舌苔薄,脉滑或弦为次症。

多见于退行性骨关节病,肥大性改变。

”(2)发病及病情的轻重长与劳累以及季节、气候的寒冷潮湿等天气变化有关,某些痹症的发生和加重可与饮食不当有关。

(3)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不同年龄的发病于基本的类型有一定的关系。

(4)临床表现为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或疼痛游走不定,甚至关节剧痛,肿大、强硬、变行。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中的诊断标准:(1)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2)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3)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勃稠,wBc<2000个/ml;(4)中老年患者(多40岁);(5)晨僵感30min、活动时有骨摩擦音(感)。

(6)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可诊断为膝骨关节炎。

三、辨证分型1、风寒湿痹(1)行痹: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酸楚,屈伸不利,可涉及肢体多个关节,疼痛呈游走性,初起可见恶风、发热等表证。

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缓。

(2)痛痹:肢体关机疼痛,痛势较剧,部位固定,遇寒则痛甚,得热则痛缓,关节屈伸不利,局部皮肤或有寒冷感。

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弦紧。

(3)着痹:肢体关节肌肉酸楚、重着、疼痛,肿胀散漫,关节活动不利,肌肤麻木不仁。

舌质淡,舌苔白腻,脉濡缓。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包含经验方万金消痛散和中药外敷技术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包含经验方万金消痛散和中药外敷技术

郝晓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郝晓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一、病名中医病名:(膝)痹病西医病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标准:①初起膝关节隐隐作痛,屈伸不利,轻微活动稍缓解,气候变化加重,反复缠绵不愈;②起病隐袭,发病缓慢,多常见中老年人;③膝部可轻度肿胀,活动时关节常有咔嚓声和摩擦声;④X线检查可见骨质疏松,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质硬化,边缘唇样改变,骨赘形成。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美国风湿病学会1995 年制定的KOA 诊断标准:①临床标准:a.近1 个月里大多数日子时间有膝痛;b.有骨摩擦音;c.晨僵≤30min;d.年龄≥38 岁;e.有骨性膨大;满足a+b+c+d 条,或a+b+e 条或a+d+e 条可诊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②临床+放射学标准:a.近1 个月里大多数日子时间有膝痛;b.X 线片显示有骨赘形成;c.关节液检查符合骨性关节炎;d.年龄≥40 岁;e.晨僵≤30min;f.有骨摩擦音;满足a+b 条,或a+c+e+f 条或a+d+e+f 条可诊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二)疾病分期根据临床与放射学结合,可分为以下三期:早期:症状与体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多见于内侧,上下楼或站起时犹重,无明显畸形,关节间隙及周围压痛,髌骨有研磨试验(+),关节活动可。

中期:疼痛较重,可合并肿胀,内翻畸形,有屈膝畸形及活动受限,压痛,髌骨有研磨试验(+),关节不稳。

晚期:疼痛严重,行走需支具或不能行走,内翻及屈膝畸形明显,压痛,髌骨有研磨试验(+),关节活动度明显缩小,严重不稳。

三.中医治疗(一)辨证论治1.风寒湿痹证:肢体关节酸楚疼痛、痛处固定,有如刀割或有明显重着感或患处表现肿胀感,关节活动欠灵活,畏风寒,得热则舒。

骨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康复诊疗规范

骨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康复诊疗规范

骨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康复诊疗规范1、诊断标准中医部分因劳损或年高,膝失精血充养,经气不利所致。

以膝部长期固定疼痛,活动时关节内有声响等为主要表现的肢体痹病类疾病西医部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骨痹”诊断标准拟定:(1)膝关节肿胀、疼痛,屈伸活动受限。

(2)髌骨压痛阳性,研磨试验阳性,浮髌试验阴性。

(3)X线检查:膝关节间隙不对称或变窄,关节面骨质增生,髁间棘变尖。

(4)排除膝关节其它病变,血沉正常,类风湿因子阴性。

2、治疗方法:取穴:梁丘、血海、双膝眼、委中、承山(1)中频脉冲电治疗+TDP:在选定的穴位上置一约3×5cm2大小的棉垫,在其上注射自配药液(林可霉素、654-2、普鲁卡因、黑老虎提取液)约2ml,用胶布把磁片固定于棉垫上,磁片采用异名极并置法,连接多功能高效磁电治疗仪,输出的脉冲直流电流频率为60-80次/次,程度以患者耐受为度,每日一次,每次60分钟,10次为一个疗程,疗程间隔2-3天后进行下一个疗程。

(2)针刺,均用平补平泻,留针20分钟或电针或艾灸,每天一次,每次30分钟,(3)针挑:穴位常规消毒,用1%普鲁卡因在穴位皮下注射一直径约1cm的皮丘,然后持无菌针挑钳,(亦可用外科巾钳)钳住皮丘以固定,用右手抓紧巾钳柄用力均匀地进行前后上下摇摆挑提,,每分钟约挑摇60~100次,持续操作15分钟。

每天针挑一次。

视病情,3-5天为一疗程。

(4)中药封包治疗:每天一至两次,每次20分钟。

(5)穴位注射:取内、外膝眼为主,药物用玻璃酸钠或利多卡因、维生素B12及强的松龙混合液,每周一次。

3、难点:症状反复。

4、解决思路、措施:加强健康教育,饮食调理,补钙等。

5、疗效标准:痊愈:症状体征消失,膝关节功能活动正常。

显效:症状及体征明显好转,膝关节功能活动基本正常。

有效:症状及体征好转,膝关节功能有所改善。

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变化,膝关节功能活动受限。

骨关节炎(骨痹)诊治

骨关节炎(骨痹)诊治

附件1膝痹(膝骨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中医TCD编码:BNV090;西医ICD-10编码为:M19.991) 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诊断要点:⑴初起多见腰腿、腰脊、膝关节等隐隐作痛,屈伸、仰俯、转侧不利,轻活动稍缓解、气候变化加重,反复缠绵不愈。

⑵起病隐袭,发病缓慢,多见于中老年。

⑶局部关节可轻度肿胀,活动时关节常有喀刺声或摩擦音。

严重者可见肌肉萎缩、关节畸形、腰弯背驼。

⑷X线摄片检查示骨质疏松,关节面不规则、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质硬化及边缘唇样改变,骨赘形成。

⑸血沉、抗O、RF、抗CCP、黏蛋白等均正常。

2.西医诊断: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1995年的诊断标准。

临床诊断标准:①近1个月大多数时间有膝关节疼痛;②有骨摩擦音;③晨僵≤30min;④年龄≥38岁;⑤膝关节检查示骨性肥大。

具备①②③④,或①②⑤,或①④⑤可诊断为膝关节骨关节炎。

临床、放射学诊断标准:①近l个月大多数时间有膝关节疼痛;②X线片示骨赘形成;③关节液检查符合骨关节炎;④年龄≥40岁;⑤晨僵≤30min;⑥有骨摩擦音。

具备①②,或①③⑤⑥,或①④⑤⑥者即可诊断为膝关节骨关节炎。

(二)证候诊断1.肝肾亏虚证:关节疼痛、肿胀、时轻时重、曲伸不利,或伴关节弹响,腰膝酸软,腰腿不利,屈伸运动时疼痛加剧。

或伴关节变形,筋肉萎缩,形寒肢冷;或五心烦热、午后潮热。

舌淡,或有瘀点、瘀斑,苔白或白腻,脉沉细或沉细涩。

2.寒湿痹阻证:肢体、关节酸痛,或关节局部肿胀,屈伸不利,局部畏寒,皮色不红,触之不热,得热痛减,遇寒痛增,活动时疼痛加重。

或伴腰膝酸软,四肢乏力;或纳食欠佳,大便溏薄,小便清长。

舌苔薄白或白滑,脉弦紧或弦缓。

3.湿热阻络证:关节红肿热痛,活动不利,拒按,局部触之灼热。

发热,口渴,烦闷不安;或伴腰膝酸软,四肢乏力,大便干结,小便黄。

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痹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2.doc

痹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2.doc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一、诊断疾病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诊治指南》(2007年版)。

1、临床表现:膝关节的疼痛及压痛、关节僵硬、关节肿大、骨摩擦音(感)、关节无力、活动障碍。

2、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骨关节炎的X线特点表现为非对称性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囊性变,关节边缘骨质增生和骨赘形成;关节内游离体,关节变形及半脱位。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蛋白电泳、免疫复合物及血清补体等指征一般在正常范围。

伴有滑膜炎者可见C反应蛋白(CRP)及血沉(ESR)轻度升高,类风湿因子及抗核抗体阴性。

4、具体诊断标准:(1)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2)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3)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黏稠,WBC<2000个/ml (4)中老年患者(≥40岁)(5)晨僵≤3 分钟(6)活动时有骨擦音(感)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符合(1)+(2)条或(1)+(3)+(5)+(6)条或(1)+(4)+(5)+(6)条,可诊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5、骨性关节炎的分级:根据Kellgren和Lawrecne的放射学诊断标准,骨性关节炎分为五级:0级:正常。

I级:关节间隙可疑变窄,可能有骨赘。

II级:有明显的骨赘,关节间隙轻度变窄。

III级:中等量骨赘,关节间隙变窄较明确,软骨下骨质轻度硬化改变,范围较小。

IV级:大量骨赘形成,可波及软骨面,关节间隙明显变窄,硬化改变极为明显,关节肥大及明显畸形。

疾病分期根据临床与放射学结合,可分为以下三期:早期:症状与体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多见于内侧,上下楼或站起时犹重,无明显畸形,关节间隙及周围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活动可。

X线表现(0~I级)中期:疼痛较重,可合并肿胀,内翻畸形,有屈膝畸形及活动受限,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不稳。

X线表现(II~III级)晚期:疼痛严重,行走需支具或不能行走,内翻及屈膝畸形明显,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活动度明显缩小,严重不稳。

(完整版)痹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完整版)痹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痹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一、定义痹症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血气运行,以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悲伤、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理、僵直、肿大、变行等病症的一种疾病,包括西医学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二、诊疗依照1.中医诊疗标准:参照 1995 年 1 月 1 日推行,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宣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的?中医病证诊疗疗效标准?有关“骨痹〞的诊疗,其诊疗依照为 : “由于年老体衰,骨失滋润,气血失调,所致局部或全身骨关节退化改变。

临床表现以大关节悲伤,以关节活动不利,运作牵强,舌质偏暗,舌苔薄,脉滑或弦为次症。

常有于退行性骨关节病,肥大性改变。

〞〔2〕发病及病情的轻重长与劳累以及季节、天气的寒冷润湿等天气变化有关,某些痹症的发生和加重可与饮食不当有关。

〔3〕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不同样年龄的发病于根本的种类有必然的关系。

〔4〕临床表现为肢体关节肌肉悲伤,屈伸不利,或悲伤游走不定,甚至关节剧痛,肿大、强硬、变行。

2. 西医诊疗标准:参照?骨关节炎诊治指南 (2007 年版) ?中的诊疗标准 :〔1〕近 1 个月内屡次膝关节悲伤;〔2〕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 ) 示关节缝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 ( 或) 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 ;〔3〕关节液(最少 2 次) 清明、勃稠, wBc<2000个/ml; 〔4〕中老年患者( 多 40 岁);〔5〕晨僵感 30min、活动时有骨摩擦音 ( 感) 。

〔6〕综合临床、实验室及 X线检查,可诊疗为膝骨关节炎。

三、辨证分型1、风寒湿痹〔1〕行痹:肢体关节、肌肉悲伤酸楚,屈伸不利,可涉及肢体多个关节,悲伤呈游走性,初起可见恶风、发热等表证。

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缓。

〔2〕痛痹:肢体关机悲伤,痛势较剧,部位固定,遇寒那么痛甚,得热那么痛缓,关节屈伸不利,局部皮肤或有寒冷感。

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弦紧。

〔3〕着痹:肢体关节肌肉酸楚、重着、悲伤,肿胀松散,关节活动不利,肌肤麻木不仁。

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治疗方案

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治疗方案

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骨科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关节工作委员会《膝骨关节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 2015 年版)。

(1)初起膝关节隐隐作痛,屈伸不利,轻微活动稍缓解,气候变化加重,反复缠绵不愈。

(2)起病隐袭,发病缓慢,多常见中老年人。

(3)膝部可轻度肿胀,活动时关节常有咔嚓声和摩擦声。

(4)X线检查可见骨质疏松,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质硬化,边缘唇样改变,骨赘形成。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诊治指南》(2007年版)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1)临床表现:膝关节的疼痛及压痛、关节僵硬、关节肿大、骨摩擦音(感)、关节无力、活动障碍。

(2)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OA的X线特点表现为非对称性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囊性变,关节边缘骨质增生和骨赘形成;关节内游离体,关节变形及半脱位。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蛋白电泳、免疫复合物及血清补体等指征一般在正常范围。

伴有滑膜炎者可见C反应蛋白(CRP)及血沉(ESR)轻度升高,类风湿因子及抗核抗体阴性。

(4)具体诊断标准①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②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③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粘稠,WBC<2000个/ml④中老年患者(≥40岁)⑤晨僵≤3 分钟⑥活动时有骨擦音(感)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符合①+ ②条或①+ ③+⑤+⑥条或①+④+⑤+⑥条,可诊断膝关节OA 。

附:骨性关节炎的分级根据Kellgren和Lawrecne的放射学诊断标准,骨性关节炎分为五级:0级:正常;I级:关节间隙可疑变窄,可能有骨赘;II级:有明显的骨赘,关节间隙轻度变窄;III级:中等量骨赘,关节间隙变窄较明确,软骨下骨骨质轻度硬化改变,范围较小;IV级:大量骨赘形成,可波及软骨面,关节间隙明显变窄,硬化改变极为明显,关节肥大及明显畸形。

痹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痹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痹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一、概念痹症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阻碍血气运行,致使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辛酸麻木,或关节屈伸不睬、僵硬、肿大、变行等病症的一种疾病,包括西医学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二、诊断依据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1月1日实施,由国家中医药治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有关“骨痹〞的诊断,其诊断依据为:“由于年老体衰,骨失滋养,气血失调,所致局部或全身骨关节退化改变。

临床表现以大关节疼痛,以关节活动不利,运作牵强,舌质偏暗,舌苔薄,脉滑或弦为次症。

多见于退行性骨关节病,肥大性改变。

〞〔2〕发病及病情的轻重长与劳累和季节、气候的酷寒潮湿等天气转变有关,某些痹症的发生和加重可与饮食不妥有关。

〔3〕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不同年龄的发病于大体的类型有必然的关系。

〔4〕临床表现为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或疼痛游走不定,乃相当节剧痛,肿大、强硬、变行。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中的诊断标准:〔1〕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2〕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3〕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勃稠,wBc<2000个/ml; 〔4〕中老年患者(多40岁);〔5〕晨僵感30min、活动时有骨摩擦音(感)。

〔6〕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可诊断为膝骨关节炎。

三、辨证分型1、风寒湿痹(1)行痹:肢体关节、肌肉疼痛辛酸,屈伸不利,可涉及肢体多个关节,疼痛呈游走性,初起可见恶风、发烧等表证。

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缓。

(2)痛痹:肢体关机疼痛,痛势较剧,部位固定,遇寒那么痛甚,得热那么痛缓,关节屈伸不利,局部皮肤或有酷寒感。

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弦紧。

(3)着痹:肢体关节肌肉辛酸、重着、疼痛,肿胀散漫,关节活动不利,肌肤麻木不仁。

舌质淡,舌苔白腻,脉濡缓。

骨痹病出院医嘱及建议病历范文

骨痹病出院医嘱及建议病历范文

骨痹病出院医嘱及建议病历范文骨痹病(osteomalacia)是一种全身性的软骨病,主要由维生素D和钙质的摄入不足或其吸收不良引起。

临床上以膝关节软化,夜间痛症及广泛的软组织肿胀为特征。

骨痹病的治疗主要是有针对性的补充维生素D以及钙质,对于症状比较明显的患者需要服用抗炎药物、抗休克药物等。

患者XX,男,40岁,诊断为轻度骨痹病。

经过治疗后,患者基本症状有所改善,症状和实验室检查改善明显,无严重并发症,视为康复期患者,诊断为轻度骨痹病。

出院医嘱:1、药物治疗:服用甲基可可因(0.5g,每晚1次),维生素D (2000IU,每天1次),钙质(500mg,每天2次),苯扎丁胺(1g,每日3次),红霉素(500mg,每日2次),青霉素(4g,每日3次),米诺环素(2g,每日3次),抗癫痫药等。

2、营养支持:每日保证足量的蛋白质、维生素D、碳水化合物及适当的钙质等营养支持,以期恢复和改善生理机能。

3、物理治疗:每日完成适当的体育锻炼,避免剧烈肌肉活动,长期坚持有益的运动习惯,以增强体质,预防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发生。

4、环境治疗:注意调整情绪,减轻心理压力,及时正确应对;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室内温馨通风,避免高温高湿及高污染环境;坚持全天候阳光暴露,保证充足睡眠。

建议:1、长期坚持上述治疗,根据患者体质及症状情况,调整用药和治疗方法。

2、注意饮食,多吃富含钙质、维生素D的食物,多吃新鲜的海鲜和蔬菜,少食用动物内脏;保证充足的活动量,保持健康的体重;筛查患者测血维生素,确定是否存在缺乏或缺钙症状;多参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3、积极控制吸烟、饮酒的习惯,防止病情加重;及时到医院复查,以确保病情的及时治疗。

4、在治疗期间,要加强宣教,使病人掌握治疗的原理和方法,明确病情的发病机制,以减轻病情。

本次治疗,患者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均有改善,康复良好,出院后仍需注意治疗和调节,合理安排饮食和生活,加强积极锻炼,积极补充钙质及维生素D,关注心理健康,定期复查,注意病情变化,遵医嘱,把握治病的机会,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期保持身体健康。

骨痹中医诊疗方案介绍

骨痹中医诊疗方案介绍

骨痹中医诊疗方案介绍第32卷第6期2009年12月云南中医学院JournalofYunnan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V ol_32No.612.2009骨痹中医诊疗方案介绍彭江云,李兆福,刘维超,吴洋,狄朋桃(云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云南昆明650021)[摘要]在深入研究当代条件下骨痹的发病学规律,病因病机和证候学规律,学习应用古今中医药治疗骨痹的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我们诊治骨痹长期临床实践经验,深入探讨骨痹中医诊疗方案,筛选安全,有效,合理的治疗方法,药物及方案,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加以验证,完善,优化形成中医防治骨痹临床诊疗方案及指南,并推广应用,提高骨痹的中医药诊疗水平.[关键词]骨痹;中医药疗法;诊疗方案;临床经验中图分类号:R68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723(2009)06—0043—5骨痹是由于年老体衰,骨失滋养,气血失调,所致局部或全身骨关节退化改变的一种病证,相当于西医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僵硬,肿大,畸形及功能障碍,常伴有继发性滑膜炎.其病因尚不明确,发病可能与年龄,肥胖,炎症,创伤,遗传因素有关.研究表明,OA在40岁人群的患病率为10%~17%,60岁以上则达50%,而在75岁以上人群中,80%患有OA,最终致残率为53%,已成为中老年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近年来,随着新的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硫酸氨基葡萄糖,白细胞受体拈抗剂(双醋瑞因)的应用及关节腔内注射激素,玻璃酸钠,关节软骨移植等疗法的开展,骨痹的临床疗效和患者生存质量得到了显着提高,但仍存在疗效不一,毒副作用大,停药后复发率高,价格昂贵,临床难以普及等弊端和不足.中医药在控制骨痹活动, 巩固疗效,减少复发等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国内许多学者对骨痹的治疗多采用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为此,我们在全面总结自己长期临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骨痹的中医诊疗方案,并广泛应用于临床,不断优化,完善,显着提高了中医药防治骨痹临床疗效,现将相关诊疗方案介绍如下,为下一步的多中心的临床验证及推广应用奠定基础.1诊断中医诊断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骨痹标准;西医诊断参照1995 年美国风湿病学会骨关节炎诊断标准,2005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骨关节炎诊疗指南(草案)进行诊断.2中医治疗方案2.1内治法辨证论治(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证侯变化,采用动态辨证论治进行治疗).(1)急性期(或活动期)①寒湿阻络证症状:肢体,关节酸痛,或关节局部肿胀,屈伸不利,局部畏寒,皮色不红,触之不热,得热痛减,遇寒痛增,活动时疼痛加重;或腰膝酸软,四肢乏力;或纳食欠佳,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苔薄白或白滑,脉弦紧或弦缓.治法:散寒除湿,温经通络.方药:附子桂枝汤加减.制附片15~20g,桂枝10g,杭芍15g,白术10g,细辛8g,川芎15g,海桐皮10g,海风藤10g,透骨草10g,甘草6g.加减:痛在上肢加羌活10g,姜黄12g,秦艽10g;痛在下肢用独活lOg,怀牛膝15g.中成药:院内蠲痹颗粒(附片15g,桂枝15g,白芍15g,川芎15g,细辛8g,海风腾15g等),正清风痛宁片,草乌甲素片,风湿痹康胶囊,附桂骨痛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重点病种诊疗方案梳理,验证项目. 收稿日期:2O09—10—9修回日期:2009—10—29作者简介:彭江云(1961~),女,江西吉安人,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风湿免疫性疾病研究工作.432009正云南中医学院第32卷片,伸筋片,风痛散,疏风活络胶囊,祖师麻片等.中药针剂:参附注射液.可选择下列1种活血化瘀注射液:灯盏花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川I芎嗪注射液静脉滴注.②湿热阻络证症状:关节红肿热痛,活动不利,拒按,局部触之灼热;或发热,口渴,烦闷不安;或腰膝酸软,四肢乏力,大便干结,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治法:清热养阴,除湿通络.方药:四妙散或竹叶石膏汤加减.四妙散:苍术15g,黄柏15g,苡,f-30g,牛膝15g,海桐皮10g,海风藤10g,透骨草10g.竹叶石膏汤:沙参30g,麦门冬15g,竹叶10g,生石膏25g,法半夏15g,海桐皮10g,海风藤10g,透骨草10g,淮牛膝15g.加减:痛在上肢加秦艽10g,桑枝15g;痛在下肢者加独活10g,怀牛膝15g;湿胜者加苍术10g,萆薜10g;热甚者加黄柏15g,防己12g,连翘15g,忍冬藤15g;表证甚者,加桂枝15g,杭芍15g,或改用白虎桂枝汤;见寒热错杂证者,关节疼痛,局部触之发热但自觉畏寒,或触之不热但自觉发热,全身热象不显,舌苔或白或黄,或黄白相问,脉弦数.方选桂枝芍药知母汤或九味羌活汤加减.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15g,杭芍15g,知母15g,麻黄15g,防风15g,白术15g,附片30g,海桐皮10g,海风藤10g,透骨草10g).九味羌活汤加减(羌活15g,防风15g, 黄芩15g,JIf芎15g,生地15g,细辛8g,苍术15g,透骨草10g).中成药:湿热痹片,新癀片,湿热痹颗粒,二妙丸,三妙丸,四妙丸等.中药针剂:清开灵注射液,或炎琥宁注射液.可选择下列1种活血化瘀注射液:灯盏花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川I芎嗪注射液静脉滴注.(2)慢性期(或缓解期):肝肾亏虚证症状:关节疼痛,肿胀,时轻时重,曲伸不利,或伴关节弹响,腰膝酸软,腰腿不利,肢体麻木,乏力,屈伸运动时疼痛加剧;或关节变形,筋肉萎缩,形寒肢冷,尿多便溏;或五心烦热,午后潮热;舌淡,或有瘀点,瘀斑,苔白或白腻,脉沉细或沉细涩.治法:补益肝肾,化痰通络.方药:骨痹汤加减.党参30g,桂枝15g,川芎4415g,杭芍15g,细辛6g,独活15g,桑寄生30g,淫洋藿15g,怀牛膝15g,秦艽10g,杜仲15g,茯苓15g,桃仁10g,红花10g,骨碎补30g,甘草6g.加减:腰腿痛甚,加乌梢蛇20g;腰以上痛甚,去牛膝加姜黄10g;痰湿甚,合二陈汤加减;阳虚甚者,加附片30g;阴虚火旺者加知母12g,黄柏15g; 兼阳亢者加石决明10g,牡蛎15g,菊花15g,龙胆草15g;头晕目眩加刺蒺藜15g,天麻10g,旋覆花15g; 关节痛甚加鸡血藤15g,乳香10g,没药10g,络石膝15g;关节肌肉萎缩者加生黄芪60g,蜂房15g,靳蛇15g.中成药:院内骨疏颗粒(狗脊15g,杜仲15g,熟地15g,黄芪30g,仙茅12g,二三七8g等),壮骨关节丸,旭痹片,金乌骨痛胶囊,天麻壮骨丸,益肾蠲痹丸,痹欣片,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附桂地黄丸,左归丸,右归丸等.中药针剂:鹿瓜多肽注射液.可选择下列1种活血化瘀注射液:灯盏花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静脉滴注.2.2外治法(1)专科特色中药热奄包(热奄包方),中药封包:寒痹散(附片,细辛,乌头,桂枝,川芎等),热痹散(黄柏,苦参,苍术,土茯苓,大黄等),中药熏药(熏药方),药物离子导人(中药导人剂).(2)外贴,外敷,外擦膏,药:院内寒立消贴敷剂(生川乌,生草乌,桂枝,赤芍,桃f_:,红花,透骨草,乳香,没药,枯矾等),院内中药外用酒剂(专方);云南白药膏,南星止痛膏,辣椒碱软膏,齐正藏药膏;云南白药气雾剂,肿痛气雾剂.(3)穴位药物注射法:可选择下列1~2种注射液:正清风痛宁注射液,骨肽注射液,维生素B1,B12注射液,当归注射液,灯盏细辛注射液等,分别注射相关穴位,每次2穴,每穴1mL,每日或隔日1 次,5~7次为1疗程.2.3非药物疗法(1)针灸疗法①局部毫针刺法.肘部:曲池,手三里,天井,合谷,尺泽,外关.腕部:外关,阳池,阳溪,合谷,腕骨.指掌部:中渚,中魁,合谷,八邪.髋部:环跳,悬中,居缪,髀关.膝部:血海,膝阳关,阳陵泉,梁丘,犊鼻.第6期彭江云,等:骨痹中医诊疗方案介绍踝部:中封,丘墟,昆仑,解溪,照海,申脉.脊柱:风池,身柱,大椎,腰阳关,水沟,肾俞或华佗夹脊穴.刺法:选取上述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或泻法旨在补益肝肾,活血通络止痛治疗.风寒湿痹证,或痰瘀痹痛未化热者可选用温针或灸法,每日1次,l0天为1 疗程.随症加减:肝肾亏虚者除局部取穴外可加足=三里,太溪,肾俞,肝俞,关元,志室等;痰瘀阻滞者除局部取穴外可加合谷,血海,三阴交,足三里,丰隆等;湿热重者除局部取穴外可加阴陵泉,脾俞,曲池,商丘等.②艾灸法直接灸法;间接灸法(隔姜灸或附子饼灸);温针法.③拔罐疼痛部位用3~5个火罐,每次留罐5min.痹痛化热者不宜.(2)推拿疗法:腕关节炎治法,伤筋,伤节,节粘症法,肘关节炎治法,膝关节炎治法,膝关节分推法,膝关节引伸法,腰椎骨质增生治法,髋关节炎治法等.(3)其他:电脑牵引法,矿泉浴法(全身性漩涡浴和全身浸泡浴),微波,短波,磁场,激光疗法等.2.4治疗方案治疗的目的在于缓解疼痛,阻止和延缓疾病的发展及保护关节功能.治疗方案应依据患者病情轻重, 疾病分期,证候类型而定.(1)基础治疗.①患者教育使患者了解本病的治疗原则,锻炼方法,以及药物用法和不良反应.②减轻关节负荷,保护关节功能受累关节应避免过度负荷,可利用手杖,步行器等协助活动,肥胖者减轻体重.肌肉的协调运动和肌力的增强可减轻关节的疼痛症状.因此,患者应注意加强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性锻炼,并设计锻炼项目以维持关节活动范围.(2)中医药内外兼治①内治法为主辨证论治选用汤药,成药及中药针剂;②外治法辨证论治选用外用制剂,穴位药物注射法;③非药物疗法针灸,拔罐,拔罐,电脑牵引法等.2.5调摄护理(1)内科护理常规.(2)病室环境:风,寒,湿痹者室内宜温暖干燥,防寒防潮.热痹者病室宜凉爽通风.(3)病情观察:观察痹痛的部位,性质,时间做好记录.(4)临证施护①风,寒,湿痹者局部注意保暖,疼痛剧烈部位可加护套.②热痹者局部禁用温热疗法.③急性期不主张锻炼,应减少患病关节过度活动,但不宜卧床休息;当急性期症状缓解后,应积极进行锻练,以关节的非负荷运动及增强肌力和耐力的运动为主.(5)用药护理:注意煎药,服药的方法和时间,注意对服药后疗效及不良反应的观察,切忌杂药乱投.风,寒,湿痹者中药汤剂宜饭后热服.热痹者汤剂宜偏凉饭后服用.使用外用药时,注意皮肤过敏情况,熏洗时勿烫伤,搽擦药时勿用力过度,以免损伤皮肤.(6)饮食调护:饮食宜多食富含胶质和钙的食物.风,寒,湿痹者应进温热性食物,忌食生冷.热痹者宜食清淡之品,忌辛辣,肥甘等食物.(7)精神护理:经常关心患者,给予心理安慰,生活照顾,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8)出院养生指导:平时注意防潮避寒,多食富含钙和胶质的食物,适当运动,充分休息,保持情志舒畅.3中医治疗效果3.1疗效评估方法以往多采用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疗效标准》,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OA相关疗效标准,部分结合Lequesne的关节炎严重程度指数进行评价.3.2治疗效果中医药治疗骨痹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主要体现在:(1)消除关节肿胀,疼痛,改善关节功能;(2)控制病情进展,预防复发,提高生活质量;(3)增强体质,预防,延缓骨痹发生(未病先防);(4)安全性高,临床依从性良好;(5)不用或减少西药用452009钲云南中医学院第32卷量,减毒(肝肾损害,胃肠道反应,过敏等)增效.急性期:主要采用散寒除湿,或清热除湿,兼以补益肝肾,化痰通络为法,拟定系列方药辨证论治,内外综合治疗,观察300例骨痹病急性期患者,考察了近期疗效,如:关节疼痛,肿胀和活动改善情况等,总有效率在75%~95%之间.缓解期:主要采用补益肝肾,强筋健骨,益气养血,兼以祛痰通络为法,以内治为主,兼以外治,可控制病情进展,促进炎性物质吸收,统计骨关节炎缓解期(慢性期)503例患者,2~6个月的中药治疗,观察远期疗效,如病情迁延,复发情况及患者生活质量等,有效率在80%以上.无症状OA:仅有放射学改变(退行性改变),无症状,或症状轻微.主要采用补益肝.肾,强筋健骨,益气养血为法,汤药,中成药内服,观察样本100余例,2~3个月中药治疗,能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力,预防,延缓骨痹临床症状出现.由此可见,中医辨证论治,内外合治治疗骨关节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开发,研究.3.3疗效评估改进措施疗效评估方法和标准是标准化方案实施的重要环节之一,应既能体现中医治疗的特色,又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和重复性.现在及以后疗效评估方法我们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疗效标准》,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骨关节炎(骨痹)相关标准,并结合Lequesne的关节炎严重程度指数及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V AS)进行评价.4中医治疗难点OA的病因尚不明确,发病多与年龄,肥胖,炎症,创伤,遗传因素有关,故治疗较为棘手,目前中西医治疗主要目标:(1)控制疾病;(2)改善疾病过程,保护关节功能.中医治疗难点主要体现在: (1)骨赘形成,软骨退变是骨关节炎发生,复发加重,晚期关节畸形的重要原因,如何运用中医药解决骨赘,延缓软骨退变,避免本病的发生,发展,致残,是中医药防治OA面临的主要问题.(2)OA晚期关节磨损破坏,变形致残,中药治疗难以见效;西医手术治疗,部分症状或功能得到缓解,但非治疗本病的根本,临床仍有部分患者手术治疗后症状并无明显好转,功能亦无明显改善.,(3)中医内治以汤剂为主,缺乏方便服用的剂46型,中医外用制剂多为传统膏剂,刺激皮肤,污染衣物,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4)本病为隐匿发病,加之相当多的患者对本病认知程度低,盲目投医,依从性差,延误了治疗最佳时机,影响临床疗效.5针对难点的中医治疗应对思路(1)中医药干预骨赘形成,软骨退变的临床研究中医认为OA的发病与肾虚,痰浊及血瘀有关,年龄的增长,损伤和气候变化等促使病情的发展.开展以中医益肾健骨,补益气血,祛痰通络,软坚散结为法的临床研究,评价中医药改善软骨代谢,维持软骨活性,减少骨赘生成,延缓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致残的临床疗效,为形成临床实践指南提供循证医学证据.(2)对本病晚期畸形,残废患者,开展以中医药为主减轻关节疼痛,尽可能改善关节功能的临床干预研究,解除患者疾苦,提高生活质量.(3)剂型改革及新药开发研究改进目前中医药剂型和使用方法,开发方便使用,易于接受,不减低疗效的中成药,如胶囊,丸剂等,以及没有异味,不刺激皮肤,不污染衣物,方便携带,易贴敷的外用制剂,如:巴布剂,气雾剂等.(4)加强宣传工作,重视骨关节炎相关医学常识的普及工作,教育患者树立"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健康意识,提高患者依从性.6小结几年以来,我们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病)建设有关诊疗方案制定文件精神,在全面总结国内外研究进展及我们长期临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通过对骨痹的诊断,中医内外综合治疗,中医辩证施护,临床疗效评价,诊疗难点及解决措施等方面的研究,探讨,制定实施了具有自己特色优势的骨痹诊疗方案,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优化完善,显着提高了骨痹临床疗效.目前,重点病种临床诊疗方案的梳理,研究工作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对于中医临床疗效水平的提高,中医学术的发展,中医医院内涵建设,中医药特色优势的保持发挥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诊疗方案的制定不仅为中医药诊治骨痹提供了临床思路,开辟了临床路径,而且为国家研究,制定中医药防治骨痹临床诊疗方案或诊疗指南提供理论依据.若能推广应用,对进一步提高中医药防治骨痹临床水平,提高第6期彭江云,等:骨痹中医诊疗方案介绍患者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参考文献][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国家中医管理局,1994:30—31.[2]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骨关节炎诊治指南(草案)[S],中华医学风湿病学分会,2005:25.[3]彭江云,吴洋.益气养血法治疗退性行骨关节炎120 例.四Jlf中医,1998,16(5):24—25.[4]刘路明,彭江云.蒸骨疗法治疗腰痹42例[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0,12(1):37.[5]吴泳昕,肖泓,吴生元.补中桂枝汤治疗退行性骨关节病83例[J].四川中医,2002,20(2):63—64.[6]杜义斌,朱丽文.金乌骨通胶囊治疗膝骨关节炎60例疗效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5,5(8):625—626.[7]陈艳林,彭江云,吴洋,等.天麻祛风补片治疗骨关节炎75例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6,27(6):4—15.[8]吴洋,顾玲丽.寒立消贴剂治疗风寒湿痹膝骨关节炎60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9,30 (11):24—25.(编辑:李平)(上接第19页)0.2磷酸水溶液(用三乙胺调pH至7.0)(50:50)等度洗脱,异可利定峰拖尾严重,分离效果差;而采用甲醇一乙腈一三乙胺一0.2%磷酸(28:2:0.2:70)等度洗脱,异可利定峰形和分离度得到改善,但是普罗托品出峰时问长,峰形宽;在甲醇一乙腈~三乙胺一0.2%磷酸(28:2:0.2:70)基础上,通过选择不同的梯度洗脱系统,最终确定2种色谱条件的梯度洗脱系统,使两个成分的峰形和分离度均得到改善.[参考文献][1]黎光南.云南中药志[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 1990:510.[2]钱金袱,周粤.白族草药紫金龙成分的研究[J].西北药学杂志,2000,15(2):57—58.[3]吴大刚.紫金龙的生物碱成分[J].中草药通讯,1977,(4):9—11.[4]严田青,杨雁芳,艾铁民.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紫金龙中普罗托品和异紫堇定的含量[J].中国中药杂志,2004,29(10):961—963.[5]傅悦,陆字照.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紫楼胃痛胶囊中原阿片碱含量[J].药物分析杂志,2005,25(5):592—593.(编辑:岳胜难)SimultaneousRP--HPLCDeterminationof2AlkaloidsinRootofDactylicapnosscandens ZHANGWei,DINGHong—li,ZHANGBin(1.InstituteforDrugResearchandDevelopmentofKunmingPharmaceuticalCorporation,6 50100,China;2.DaliUniversity,DaliYunnan671003,China)lABSTRACT]Objective:Toestablishamethodforthedeterminationof2alkaloidsinrootof Dactylicapnos$canden3byRP—HPLC.Method:ALunaCI8100A(4.6×250mm,5m)wasusedwithgradientelutionthemobilephaseoftriethylamine一0.2%phosphoricacid(0.1:35)(A)andmethanol~acetonitrile(14:1)(B).Theflowratewas1.OmL?min~.Thedetectionwavelengthwas285nmwithinjectionvolum eof20LLLandthecolumntemperaturewasoc.Results:Thecalibrationcurveswaslinearintherangeof0.065mg /ml~0.195mg/mlforisoeorydine,theregressionequationbeingY:19974X+2.3524(r=0.9999),andtheaver agerecoverywas97.0%withRSD1.6%:ThecalibrationCurveswaslinearintherangeof0.025mg/ml~0.075mg/mlforprotopine,theregressionequationbeingY:20923X一4.3441(r=0.9998),andtheaveragerecoverywas98.9%withRSD1.8%.Conclusion:Themethodissimple,accurateandreproducibleforquali tycontrolofrootofDactylicapnosscandens.[KEYWORDS]RootofDactylicapnosSeandens;Isocorydine;Protopine;RP—HPLC47。

骨痹中医诊疗方案

骨痹中医诊疗方案

骨痹(骨关节病)中医诊疗方案骨痹属于五体痹之一。

凡由六淫之邪侵扰人体筋骨关节,闭阻经脉宅血,显现肢体繁重、关节剧痛,乃至发生肢体拘挛屁曲,或强直畸形者谓之骨痹。

西医骨关节病属于中医骨痹范围(osteoarthritis , 0A),它是一种以的变性、破坏及为特点的慢性关节病。

—、诊断(一)疾病诊断:一、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及《临床诊疗指南一骨科学分册》(ISBN : 02599 )®初起多见腰腿、腰脊、膝关节等隐约作病,屁伸、俯仰、转侧不利,轻微活动稍减缓,宅候转变加重,反复缠绵不愈。

②起病隐袭,发病缓慢,多见于中老年。

③局部关节可轻度肿胀,活动时关节常有喀剌声或摩擦声。

严峻者可见肌肉萎缩。

关节崎形, 腰穹背驼。

④X线摄片检查:示骨质疏松,关节面不规则,关节间隙狭小,软骨下骨质硬化,和边缘唇样改变,骨赘形成。

(5 )查血沉、抗"0”、粘蛋白、类风湿因子等与风湿痹、聒痹相辨别。

二、西医诊断参照1995年美国风湿病学会骨关节病分类标准及2005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骨关节病诊断及医治指南。

@该病患者血尿常规检查和血沉、粘蛋白、类风湿因子等均在正常范围。

滑膜液检查色泽. 透明度及粘蛋白凝块实验正常,白细胞计数为(~ )xlOVL,镜检无细菌或结晶,但可见到软骨碎片和纤维,从碎片的数量可粗略估量软骨退化程度。

②X线平片:一样有典型表现,要紧为关节间隙狭小,软骨下骨质硬化,边缘唇样变及骨赘形成,关节周围骨内義状改变等。

在脊柱除上述改变外,如髄核突出至上下椎体内形成软骨下结节, 即所谓许莫氏结节(Schmorl,s nodes) ”有时须与脊椎占位性病变辨别。

③CT和MRI检查:能清茎显关节病变,椎间盘突岀,MRI还可发觉软骨破坏、韧带病变、滑曩炎、滑膜病变等,大大提高了骨关节病的初期诊断率。

分期标准Kellgren 和Lawrence 放射学诊断标准(Nigle Aden,Michael Practice & Research Clinical ),依照骨赘形成及关节间陰改变情形,将骨性关节炎分为5级:0级:正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痹(骨关节病)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
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1)初起多见腰腿、腰脊、膝关节等隐隐作痛,屈伸、俯仰、转侧不利,轻微活动稍缓解,气候变化加重,反复缠绵不愈。

(2)起病隐袭,发病缓慢,多见于中老年。

(3)局部关节可见轻度肿胀,活动时关节常有咔刺声或摩擦声。

严重者可见肌肉萎缩,关节畸形,腰弯背驼。

(4)X线摄片检查示骨质疏松,关节面不规则,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硬化,以及边缘唇样改变,骨赘形成。

(5)查血沉、ASO、RF等与风湿痹、尪痹相鉴别。

(二)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美国风湿病学会骨关节病分类标准及2005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骨关节病诊断及治疗指
南。

2.1骨关节病诊断标准
(1)多见于中老年。

(2)多累及负重关节,如膝、髋、踝、脊柱等。

(3)累及的关节隐痛,活动或劳累后加重,休息后能减轻;或进而持续疼痛,伴关节僵硬,活动后见好转,或有关节腔积液,后期关节肿胀增大,活动受限、畸形,但无强直。

(4)X线证实为退行性关节炎。

2.2膝、手、髋关节病分类标准
2.2.1膝骨关节病分类标准
(1)临床标准
①近1个月来大多数日子膝关节疼痛。

②有骨擦音。

③晨僵≤30分钟。

④年龄≥38岁。

⑤有骨性膨大。

符合①②③④或①②⑤或①④⑤者,可诊断膝骨关节病。

(2)临床+放射学标准
①近1个月来大多数日子膝关节疼痛。

②X线片示缘骨赘形成。

③关节液检查符合骨关节病。

④年龄≥40岁。

⑤晨僵≤30分钟。

⑥有骨擦音。

符合①②或①③⑤⑥或①④⑤⑥者,可诊断膝骨关节病。

2.2.2手骨关节病分类标准
①近1个月来大多数时间有手痛,发酸,发僵。

②10个指关节中,骨性膨大关节≥2个。

③掌指关节肿胀≤2个。

④远端指间关节骨性膨大>2个。

⑤10个指间关节中,畸形关节≥1个。

满足①+②+③+④条或①+②+③+⑤条,可诊断手骨关节病。

注:10个指间关节为双侧第2、3远端及近端指间关节,双侧第一腕掌关节。

2.2.3髋骨关节病分类标准
①近1个月大多数时间髋痛。

②红细胞沉降率(ESR)≤20mm/h。

③X线片有骨赘形成。

④X线片髋关节间隙狭窄。

满足①+②+③条或①+②+④条或①+③+④条者,可诊断髋骨关节病。

2.3骨关节病放射学病情分级标准
0级:正常。

I级:关节间隙可疑变窄,可能有骨赘。

II级:有明显的骨赘,关节间隙轻度变窄。

III级:中等量骨赘,关节间隙变窄较明显,软骨下骨质轻度硬化改变,范围较小。

IV级:大量骨赘形成,可波及软骨面,关节间隙明显变窄,硬化改变极为明显,关节肥大及明显畸形。

2.4骨关节病功能分级
I级:可作各种活动。

II级:中度受限,虽有1个或多个关节不适或活动受限,但仍可从事
正常活动。

III级:明显受限,只能生活自理,但不能从事一般活动。

IV级:卧床或坐卧,生活不能自理。

(二)症候判断
1.肝肾亏虚证:关节疼痛、肿胀、时轻时重、屈伸不利,或伴关节弹响,腰膝酸软,腰腿不利,屈伸运动时疼痛加剧;或伴关节变形,筋肉萎缩,形寒肢冷;或五心烦热、午后潮热。

舌淡,或有瘀点、瘀斑,苔白或白腻,脉沉细或沉细涩,
2.寒湿痹阻证:肢体、关节酸痛,或关节局部肿胀,屈伸不利,局部畏寒,皮色不红,触之不热,得热则痛减,遇寒痛增,活动时疼痛加重;或伴腰膝酸软,四肢乏力;或纳食不佳,大便溏薄,小便清长。

舌苔薄白或白滑,脉弦紧或弦缓。

3.湿热阻络证:关节红肿热痛,活动不利,拒按,局部触之灼热。

发热,口渴,烦闷不安;或伴腰膝酸软,四肢乏力,大便干结,小便黄。

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4.痰瘀互结证:曾有外伤史,或痹痛日久,关节刺痛,掣痛,或疼痛较剧,入夜尤甚,痛有定处;或伴肢体麻木,不可屈伸,反复发作,骨关节僵硬变形,关节及周围可见瘀色。

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苔白腻或黄腻,脉细涩。

5.气血两虚证:关节酸沉,隐隐作痛,屈伸不利,肢体麻木、四肢乏力;或伴形体虚弱,面色无华,汗出畏寒,时感心悸,纳呆,尿多便溏。

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或沉虚而缓。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肝肾亏虚证
治法:补益肝肾,强筋健骨。

推荐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

独活、桑寄生、怀牛膝、杜仲、党参、秦艽、川芎、桂枝、细辛、狗脊、鸡血藤、骨碎补、淫羊藿、生姜、大枣、甘草。

中成药:金乌骨通胶囊、天麻祛风补片、益肾蠲痹丸、壮骨关节丸、尪痹胶囊(片、颗粒)、金天格胶囊、仙灵骨葆片、独活寄生合剂等。

2. 寒湿痹阻证
治法:散寒除湿,温经活络。

推荐方药:乌头汤合桂枝附子汤加减,附子、黄芪、桂枝、白芍、细辛、川芎、炙麻黄、羌活、秦艽、白术、独活、怀牛膝、生姜、大枣、甘草。

中成药:正清风痛宁缓释片、附桂骨痛胶囊、通痹片、骨龙胶囊、寒湿痹颗粒(片、胶囊)、疏风活络胶囊、草乌甲素片、祖师麻片、独一味片、盘龙七片等。

3. 湿热阻络证
治法:清热除湿,通络止痛。

推荐方药:四妙汤加减,黄柏、苍术、薏苡仁、牛膝、知母、忍冬藤、络石藤、豨莶草、透骨草、大枣、甘草。

中成药:湿热痹颗粒(片、胶囊)、新癀片、四妙丸等。

4. 痰瘀互结证
治法:活血祛瘀,化痰通络。

推荐方药:身痛逐瘀汤合二陈汤加减。

桃仁、红花、川芎、秦艽、独活、羌活、没药、当归、五灵脂、怀牛膝、地龙、陈皮、法半夏、茯苓、甘草。

中成药:小活络丸、大活络丸、血栓通胶囊、血塞通分散片等。

5. 气血两虚证
治法:益气养血,舒筋活络。

推荐方药:益气养血汤加减,黄芪、党参、白术、陈皮、炙升麻、柴胡、当归、桂枝、白芍、细辛、川芎、独活、透骨草、淫羊藿、怀牛膝、巴戟天、大枣、甘草。

中成药:八珍丸、痹祺胶囊等。

(二)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参附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炎琥宁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灯盏细辛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鹿瓜多肽注射液、骨肽注射液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