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痹中医诊疗方案总结

合集下载

痹病诊疗方案的总结优化

痹病诊疗方案的总结优化

对痹病诊疗方案的评估总结及优化从2008年底开始,我科按照医院制定的武威市中医院痹病诊疗方案,共收集病例161例,采用中药、针灸、拔罐、理疗等方法治疗痹病患者,在诊疗过程中通过对医院制定的诊疗方案进行进一步优化,我们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且获得了大多数患者的认同。

一、实施过程中改进之处:1.首先通过第1年的治疗我们发现,我院的痹病诊疗方案分型过于复杂,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很难碰到单纯的以行痹、痛痹、着痹、热痹、痰湿瘀结、气血瘀结、脾气亏虚、肾精亏虚、肝血亏虚、经络痹阻为主的证型。

而是以寒痹、热痹为主,夹杂有湿、痰、瘀、脾虚、肾虚、阴虚、阳虚及气血亏虚。

故对痹病的分型进行了较大的改动,总体分为风寒湿痹及风湿热痹两型。

在两型的基础上根据患者夹杂有湿、痰、瘀、脾虚、肾虚、阴虚、阳虚及气血亏虚的不同情况分别予以相应的治疗。

2.其次我们还根据不同证型分别辨证选用川芎嗪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脉络宁注射液、灯盏花注射液等静脉点滴,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3.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使用中医药特色疗法,特别是针灸、拔罐、穴位注射等,目前已作为常规治疗手段。

4. 选用价格相对低廉、有肯定疗效的雷公藤多甙片、正清风痛宁、白芍总苷片等中成药进行治疗。

5.当病情活动处于急性期时应适当减少活动,注意休息,防止关节进一步的损害。

慢性期尤其是经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时,应适当的进行主动锻炼或被动锻炼,防止肌肉萎缩,尽可能的保持关节功能。

二、存在的问题:1.因我院所处地理位置偏僻,就诊患者以农村为主,绝大多数患者均是病情活动,症状较重或外院治疗效果不佳时再到我院就诊,很多患者关节损害重,关节畸形功能丧失,病人长期在院外跟着广告服药,因病致贫,因病致残者较多,很多患者对治疗期望值较高,希望在短期内见效,希望能够痊愈,参合患者在住院期间因费用报销,尚能接受针灸、中草药等综合治疗,因受经济限制,出院后基本上大多数患者难以承受中草药、针灸的治疗费用。

骨痹中医诊疗方案

骨痹中医诊疗方案

骨痹(骨关节病)中医诊疗方案骨痹属于五体痹之一。

凡由六淫之邪侵扰人体筋骨关节,闭阻经脉宅血,显现肢体繁重、关节剧痛,乃至发生肢体拘挛屁曲,或强直畸形者谓之骨痹。

西医骨关节病属于中医骨痹范围(osteoarthritis , 0A),它是一种以的变性、破坏及为特点的慢性关节病。

—、诊断(一)疾病诊断:一、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及《临床诊疗指南一骨科学分册》(ISBN : 02599 )®初起多见腰腿、腰脊、膝关节等隐约作病,屁伸、俯仰、转侧不利,轻微活动稍减缓,宅候转变加重,反复缠绵不愈。

②起病隐袭,发病缓慢,多见于中老年。

③局部关节可轻度肿胀,活动时关节常有喀剌声或摩擦声。

严峻者可见肌肉萎缩。

关节崎形, 腰穹背驼。

④X线摄片检查:示骨质疏松,关节面不规则,关节间隙狭小,软骨下骨质硬化,和边缘唇样改变,骨赘形成。

(5 )查血沉、抗"0”、粘蛋白、类风湿因子等与风湿痹、聒痹相辨别。

二、西医诊断参照1995年美国风湿病学会骨关节病分类标准及2005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骨关节病诊断及医治指南。

@该病患者血尿常规检查和血沉、粘蛋白、类风湿因子等均在正常范围。

滑膜液检查色泽. 透明度及粘蛋白凝块实验正常,白细胞计数为(~ )xlOVL,镜检无细菌或结晶,但可见到软骨碎片和纤维,从碎片的数量可粗略估量软骨退化程度。

②X线平片:一样有典型表现,要紧为关节间隙狭小,软骨下骨质硬化,边缘唇样变及骨赘形成,关节周围骨内義状改变等。

在脊柱除上述改变外,如髄核突出至上下椎体内形成软骨下结节, 即所谓许莫氏结节(Schmorl,s nodes) ”有时须与脊椎占位性病变辨别。

③CT和MRI检查:能清茎显关节病变,椎间盘突岀,MRI还可发觉软骨破坏、韧带病变、滑曩炎、滑膜病变等,大大提高了骨关节病的初期诊断率。

分期标准Kellgren 和Lawrence 放射学诊断标准(Nigle Aden,Michael Practice & Research Clinical ),依照骨赘形成及关节间陰改变情形,将骨性关节炎分为5级:0级:正常。

膝痹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膝痹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附件2膝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伤科一、基本情况膝骨性关节炎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一批优势病种之一,从2012年5月到2013年6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伤科开展了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工作。

期间收治膝骨性关节炎患者146例,接受临床路径管理的住院患者共有91例,完成71例,变异20例,平均住院日17.73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针灸、推拿、中药薰洗、拔罐、小针刀、关节运动疗法、隔物灸疗法以及康复训练等。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完成临床路径的71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中药饮片使用率42.25%,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液)使用率100%;特色疗法中,针刀使用率92.95%,关节运动疗法使用率为80.28%,关节腔注射疗法使用率为85.91%,隔物灸疗法使用率为70.42%;辨证施治率100%。

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30例(42.25%),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71例(100.%),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38例(53.52%),针灸治疗71例(100%),推拿治疗69例(97.18%),中药熏洗治疗87例(80.28%),康复治疗13例(18.31%),内科基础治疗25例(35.21%)。

(二)应用情况分析按照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75%),中等(25%—75%)和差(<75%),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的依从性均为好或中等。

具体而言,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推拿、小针刀等;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有:口服中成药、中药熏洗、康复功能锻炼、口服中药汤剂和其他疗法。

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1.治疗方法的疗效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到正规教材以及正式发布的指南中,因此临床医生的依从性好,如针刺特定穴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比较肯定,应用较好;2.治疗方法能广泛被患者乃至民众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如手法调整肌力平衡、小针刀逐渐被患者广泛接受,无论是急性期还是恢复期均得到很好的实施;3.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治疗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完整版)痹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完整版)痹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痹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一、定义痹症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血气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理、僵硬、肿大、变行等症状的一种疾病,包括西医学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二、诊断依据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 年1 月1 日实施,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有关“骨痹”的诊断,其诊断依据为: “由于年老体衰,骨失滋养,气血失调,所致局部或全身骨关节退化改变。

临床表现以大关节疼痛,以关节活动不利,运作牵强,舌质偏暗,舌苔薄,脉滑或弦为次症。

多见于退行性骨关节病,肥大性改变。

”(2)发病及病情的轻重长与劳累以及季节、气候的寒冷潮湿等天气变化有关,某些痹症的发生和加重可与饮食不当有关。

(3)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不同年龄的发病于基本的类型有一定的关系。

(4)临床表现为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或疼痛游走不定,甚至关节剧痛,肿大、强硬、变行。

2.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 年版)》中的诊断标准:(1)近1 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2)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3、( 3)关节液(至少 2次)清亮、勃稠, wBc<2000个/ml; (4)中 老年患者 (多 40岁);(5)晨僵感 30min 、活动时有骨摩擦音 ( 感) 。

( 6)综合临床、实验室及 X 线检查,可诊断为膝骨关节炎。

辨证分型风寒湿痹 ( 1) 行痹: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酸楚,屈伸不利,可涉及 肢体多个关节,疼痛呈游走性,初起可见恶风、发热 等表证。

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缓。

( 2) 痛痹:肢体关机疼痛,痛势较剧,部位固定,遇寒则得热则痛缓,关节屈伸不利,局部皮肤或有寒冷感。

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弦紧。

3) 着痹:肢体关节肌肉酸楚、重着、疼痛,肿胀散漫, 关节活动不利,肌肤麻木不仁。

尪痹中医诊疗方案执行情况分析总结及方案优化说明

尪痹中医诊疗方案执行情况分析总结及方案优化说明

尪痹中医诊疗方案执行情况分析总结及方案优化说明尪痹是中医常见的疾病之一,是以肌肉强直、僵硬、难以活动为主要特征的病症。

中医诊疗尪痹的方案一般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推拿等多种方法。

本文将对尪痹中医诊疗方案执行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方案优化说明。

首先,对尪痹中医诊疗方案执行情况进行分析,需要从患者病情、医生的治疗技术水平、养生保健等多个方面综合考量。

具体分析如下:1.患者病情:尪痹病情轻重不一,有的患者病情较轻,遵循中医诊疗方案后病情明显改善;而有的患者病情较重,病程长久,对中医诊疗方案的疗效要求较高。

因此,尪痹中医诊疗方案的执行情况与患者病情有着密切关系。

2.医生治疗技术水平:中医诊疗尪痹需要医生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医生的治疗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到尪痹中医诊疗方案的执行情况和疗效。

对于一些技术不熟练、经验不足的医生而言,可能存在方剂选用不当、针灸手法不准确等问题,影响了方案的执行效果。

3.养生保健:尪痹患者在接受中医诊疗方案同时,还需要进行养生保健工作。

适当的运动锻炼、饮食调理、心理疏导等对于尪痹的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一些患者在方案执行过程中存在着对养生保健措施的忽视或不重视,导致效果不佳。

对尪痹中医诊疗方案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后,我们可以得出以下方案优化说明:1.提高医生技术水平:加强对尪痹的研究和培训,提高医生的疾病诊断和治疗水平,提高方剂选用和针灸技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完善方案执行过程:在方案执行过程中,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3.加强患者教育和健康指导: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向患者普及尪痹的基本知识和治疗方法,引导患者正确对待疾病,树立积极治疗的信心和决心,做好养生保健工作。

4.加强科学研究与合作:中医诊疗方案的优化需要依托科学研究和临床经验积累。

医院、科研机构和学术团体可以加强合作,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逐步完善尪痹中医诊疗方案。

痹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痹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痹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病因与病机痹证是指关节肌肉等处疼痛、僵硬或不适,病程较长,常常会影响到生活和工作,其病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前因不慎,致使筋骨受损•寒湿内侵,导致气血瘀滞•肝肾阴虚,使气血失于调养•劳损过度,消耗气血精气对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病因,其主要是运动过度和老龄化导致的软骨损伤和磨损,使得关节间隙缩小,骨头碰撞,引起了疼痛、肿胀和僵硬等症状。

中医诊疗方案中医认为痹证和关节疾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常见的痹症有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就是其中的一种。

中医诊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通常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调理气血中医认为气血是人体内最为重要的生命物质,其能够运行全身各个组织器官,维护机体正常功能的秩序,而关节疾病多与气血不畅有关。

因此,中医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时,常常以调理气血为首要任务。

针灸调理是治疗痹症的常用方法,常见的穴位有足三里、曲池、阳陵泉等,可以促进气血运行,调和全身气血,以达到缓解膝关节疼痛、增强关节活动度和抗炎等作用。

温通经络中医认为经络贯通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如果经络不通畅,则会导致病邪内停,引起各种疼痛等症状。

温通经络可以增强膝关节的抗病能力,使得它能够更好地承受压力。

此外,中医还推崇一些外治法来温通经络,如艾灸、火罐等,通过刺激皮肤与经络,令人体组织得以舒展、淋巴得以活跃,从而帮助提高膝关节对病疾的抵御能力。

肝肾调养中医认为肝肾是人体内最为重要的器官,肝为藏血之内脏,肾为先天之本脏。

中医治疗关节疾病时,例如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等,常常还会从调养肝肾入手。

调节肝肾,可以激发人体内部的正能量,从而使气血得以充沛,代谢功能正常,形成强健的体质,以抵御疾病的侵袭。

在中医诊疗方案中,常见的针灸穴位有肝3、肾3、太冲等来调养肝肾,有助于促进膝关节的治疗。

以上就是中医诊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主要方案,需要提醒的是,中医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是长效性的,只有长期坚持才能达到治疗效果,如果看到效果后任由状态失控,那么极有可能会引起疾病的复发。

痹症中医诊疗方案

痹症中医诊疗方案

膝痹症(退行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定义痹症是由于风' 寒、湿' 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血气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 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理' 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包括西医学中退行性关节炎。

二、诊断依据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1月1日实施,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有关“骨痹”的诊断,其诊断依据为:“由于年老体衰,骨失滋养,气血失调,所致局部或全身骨关节退化改变。

临床表现以大关节疼痛,以关节活动不利,运作牵强,舌质偏暗,舌苔薄,脉滑或弦为次症。

多见于退行性骨关节病,肥大性改变。

”(2) 发病及病情的轻重长与劳累以及季节、气候的寒冷潮湿等天气变化有关,某些痹症的发生和加重可与饮食不当有关。

(3)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不同年龄的发病于基本的类型有一定的关系。

(4) 临床表现为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或疼痛游走不定,甚至关节剧痛,肿大' 强硬' 变行。

2.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中的诊断标准:(1) 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2) 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 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 关节缘骨赘形成;(3)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勃稠,wBc<2000个/ml; (4)中老年患者(多40岁);(5)晨僵感30minv活动时有骨摩擦音(感)。

(6)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可诊断为膝骨关节炎。

三\辨证分型1、风寒湿痹(1) 行痹:肢体关节' 肌肉疼痛酸楚,屈伸不利,可涉及肢体多个关节,疼痛呈游走性,初起可见恶风、发热等表证。

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缓。

(2) 痛痹:肢体关机疼痛,痛势较剧,部位固定,遇寒则得热则痛缓,关节屈伸不利,局部皮肤或有寒冷感。

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弦紧。

骨痹(骨关节病)诊疗方案

骨痹(骨关节病)诊疗方案

骨痹(骨关节病)诊疗方案骨痹(骨关节病)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1)初起多见腰腿、腰脊、膝关节等隐隐作痛,屈伸、俯仰、转侧不利,轻微活动稍缓解,气候变化加重,反复缠绵不愈。

(2)起病隐袭,发病缓慢,多见于中老年。

(3)局部关节可轻度肿胀,活动时关节常有喀刺声或摩擦声。

严重者可见肌肉萎缩,关节畸形,腰弯背驼。

(4)X线摄片检查示骨质疏松,关节面不规则,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硬化,以及边缘唇样改变,骨赘形成。

(5)查血沉、ASO、RF等与风湿痹、尪痹相鉴别。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美国风湿病学会骨关节病分类标准及2005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骨关节病诊断及治疗指南。

2.1骨关节病诊断标准(1)多见于中老年。

(2)多累及负重关节,如膝、髋、踝、脊柱等。

(3)累及的关节隐痛,活动或劳累后加重,休息后能减轻;或进而持续疼痛,伴关节僵硬,活动后见好转,或有关节腔积液,后期关节肿胀增大,活动受限、畸形,但无强直。

(4)X线证实为退行性关节炎。

2.2膝、手、髋骨关节病分类标准2.2.1膝骨关节病分类标准(1)临床标准①近1个月来大多数日子膝关节疼痛。

②有骨擦音。

③晨僵≤30分钟。

④年龄≥38岁。

⑤有骨性膨大。

符合①②③④或①②⑤或①④⑤者,可诊断膝骨关节病。

(2)临床﹢放射学标准①近1个月来大多数日子膝关节疼痛。

②X线片示缘骨赘形成。

③关节液检查符合骨关节病。

④年龄≥40岁。

⑤晨僵≤30分钟。

⑥有骨摩擦音。

符合①②或①③⑤⑥或①④⑤⑥者,可诊断膝骨关节病。

2.2.2手骨关节病分类标准①近1个月大多数时间有手痛,发酸,发僵。

②10个指间关节中,骨性膨大关节≥2个。

③掌指关节肿胀≤2个。

④远端指间关节骨性膨大>2个。

⑤10个指间关节中,畸形关节≥1个。

满足①+②+③+④条或①+②+③+⑤条,可诊断手骨关节病。

膝痹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膝痹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附件2膝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伤科一、基本情况膝骨性关节炎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一批优势病种之一,从2012年5月到2013年6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伤科开展了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工作。

期间收治膝骨性关节炎患者146例,接受临床路径管理的住院患者共有91例,完成71例,变异20例,平均住院日17.73天。

使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针灸、推拿、中药薰洗、拔罐、小针刀、关节运动疗法、隔物灸疗法以及康复训练等。

二、诊疗方案使用情况分析(一)主要治疗方法使用情况完成临床路径的71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使用情况如下:中药饮片使用率42.25%,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液)使用率100%;特色疗法中,针刀使用率92.95%,关节运动疗法使用率为80.28%,关节腔注射疗法使用率为85.91%,隔物灸疗法使用率为70.42%;辨证施治率100%。

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30例(42.25%),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71例(100.%),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38例(53.52%),针灸治疗71例(100%),推拿治疗69例(97.18%),中药熏洗治疗87例(80.28%),康复治疗13例(18.31%),内科基础治疗25例(35.21%)。

(二)使用情况分析按照使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75%),中等(25%—75%)和差(<75%),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的依从性均为好或中等。

具体而言,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推拿、小针刀等;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有:口服中成药、中药熏洗、康复功能锻炼、口服中药汤剂和其他疗法。

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1.治疗方法的疗效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到正规教材以及正式发布的指南中,因此临床医生的依从性好,如针刺特定穴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比较肯定,使用较好;2.治疗方法能广泛被患者乃至民众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如手法调整肌力平衡、小针刀逐渐被患者广泛接受,无论是急性期还是恢复期均得到很好的实施;3.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治疗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38-风湿病科--骨痹(骨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38-风湿病科--骨痹(骨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38-风湿病科–骨痹(骨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骨痹,又叫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和变形等症状。

在中医上,骨痹属于“痹证”范畴,其病机主要是气滞血瘀,湿困筋骨。

本文将介绍骨痹的中医诊疗方案,以供参考。

诊断对于骨痹的诊断,中医主要通过脉诊、望诊、闻诊、问诊等方法得出。

诊断时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脉诊骨痹的脉象多为紧数或涩数,部分伴有右旋或左旋。

此外,若津液虚损,脉象则为细数。

2. 望诊骨痹常见的症状是局部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和形态改变等,这些症状都可以通过望诊来观察。

3. 闻诊如果关节有摩擦音,则说明病灶比较明显,可以通过闻诊来判断。

4. 问诊骨痹患者常常感觉关节僵硬、疼痛和肿胀,影响日常生活,可以通过问诊找出疾病的发病、发展过程、病情轻重等情况。

中医治疗中医认为,骨痹的病机主要是气滞血瘀,湿困筋骨,因此治疗上应以“壮缓痹”,活血化滞,祛风通络为主要原则。

具体治疗方案如下:1. 中药治疗常用中药有:桂枝汤、乌药汤、羌活通脉汤、银翘散、四妙丸、秦艽汤等。

中药治疗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用,并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2. 针灸治疗针灸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减缓疼痛,改善关节功能。

常用的穴位有:肺俞、三阴交、足三里、合谷等。

3. 推拿治疗推拿可以调理气血,排除湿气,提高关节的活动度。

常用的方式有:捏、揉、压、推、拿等。

4. 饮食调理饮食调理是治疗骨痹的重要方面。

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多吃含维生素C、钙、锌等元素的食物。

避免食用高糖、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品,如肥肉、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

注意事项1.饮食起居有规律,避免过度劳累。

2.避免受寒,尤其是关节处,因为受寒易促使气血凝滞。

3.保持情绪愉悦,避免情绪激动、忧虑、悲伤等不良情绪。

4.患者需要坚持治疗,服用医生开出的药物,并按时复诊。

骨痹(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可以通过中医的诊疗方案得到治疗。

38风湿病科骨痹中医诊疗方案

38风湿病科骨痹中医诊疗方案

38风湿病科骨痹中医诊疗方案骨痹,也称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僵硬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学认为,骨痹是由于多种因素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湿邪滞留于关节,阻碍了关节气血营养的正常供应,从而引发疾病。

中医诊疗骨痹主要采取整体辨证论治方法,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以下是2024年版骨痹中医诊疗方案的主要内容:1.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和体质,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疗骨痹的核心。

常见的辨证包括风寒湿热症型、气虚血瘀症型和肝肾虚症型等。

针对不同的辨证,可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

2.调理气血:根据辨证,采取调理气血的方法,促进气血运行,改善局部的气血循环。

常用的方法包括温热敷患处、推拿按摩,以及运动疗法等。

3.祛风湿、化瘀血:针对不同的辨证,采取祛风湿、化瘀血的治疗方案,以消除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等症状。

常用的方法包括艾灸、拔罐、刮痧、针灸等。

4.调理肝肾:对于肝肾虚症型的患者,需调理肝肾,增强腰膝的气血营养供应。

常用的方法包括中药补益、腰膝部位的温热敷和拔罐等。

5.调节体质:中医治疗骨痹注重调节体质,增强患者的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作次数和程度。

常用的方法包括中药调理、针灸调理和艾灸调理等。

骨痹的中医诊疗方案是一个综合性的治疗方案,需要辩证施治、调理气血、祛风湿化瘀血、调理肝肾等多方面的配合治疗。

同时,在治疗过程中也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饮食习惯,避免寒湿侵袭,以增强治疗效果。

总之,中医治疗骨痹的方案是个体化的,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别化的施治。

及时治疗骨痹,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如果您遇到骨痹的问题,建议及时就诊中医风湿病科,获得专业的中医诊疗方案和治疗指导。

膝痹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膝痹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附件2膝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伤科一、基本情况膝骨性关节炎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一批优势病种之一,从2012年5月到2013年6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伤科开展了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工作。

期间收治膝骨性关节炎患者146例,接受临床路径管理的住院患者共有91例,完成71例,变异20例,平均住院日17.73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针灸、推拿、中药薰洗、拔罐、小针刀、关节运动疗法、隔物灸疗法以及康复训练等。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完成临床路径的71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中药饮片使用率42.25%,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液)使用率100%;特色疗法中,针刀使用率92.95%,关节运动疗法使用率为80.28%,关节腔注射疗法使用率为85.91%,隔物灸疗法使用率为70.42%;辨证施治率100%。

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30例(42.25%),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71例(100.%),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38例(53.52%),针灸治疗71例(100%),推拿治疗69例(97.18%),中药熏洗治疗87例(80.28%),康复治疗13例(18.31%),内科基础治疗25例(35.21%)。

(二)应用情况分析按照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75%),中等(25%—75%)和差(<75%),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的依从性均为好或中等。

具体而言,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推拿、小针刀等;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有:口服中成药、中药熏洗、康复功能锻炼、口服中药汤剂和其他疗法。

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1.治疗方法的疗效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到正规教材以及正式发布的指南中,因此临床医生的依从性好,如针刺特定穴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比较肯定,应用较好;2.治疗方法能广泛被患者乃至民众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如手法调整肌力平衡、小针刀逐渐被患者广泛接受,无论是急性期还是恢复期均得到很好的实施;3.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治疗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骨痹中医诊疗方案介绍

骨痹中医诊疗方案介绍

骨痹中医诊疗方案介绍第32卷第6期2009年12月云南中医学院JournalofYunnan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V ol_32No.612.2009骨痹中医诊疗方案介绍彭江云,李兆福,刘维超,吴洋,狄朋桃(云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云南昆明650021)[摘要]在深入研究当代条件下骨痹的发病学规律,病因病机和证候学规律,学习应用古今中医药治疗骨痹的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我们诊治骨痹长期临床实践经验,深入探讨骨痹中医诊疗方案,筛选安全,有效,合理的治疗方法,药物及方案,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加以验证,完善,优化形成中医防治骨痹临床诊疗方案及指南,并推广应用,提高骨痹的中医药诊疗水平.[关键词]骨痹;中医药疗法;诊疗方案;临床经验中图分类号:R68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723(2009)06—0043—5骨痹是由于年老体衰,骨失滋养,气血失调,所致局部或全身骨关节退化改变的一种病证,相当于西医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僵硬,肿大,畸形及功能障碍,常伴有继发性滑膜炎.其病因尚不明确,发病可能与年龄,肥胖,炎症,创伤,遗传因素有关.研究表明,OA在40岁人群的患病率为10%~17%,60岁以上则达50%,而在75岁以上人群中,80%患有OA,最终致残率为53%,已成为中老年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近年来,随着新的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硫酸氨基葡萄糖,白细胞受体拈抗剂(双醋瑞因)的应用及关节腔内注射激素,玻璃酸钠,关节软骨移植等疗法的开展,骨痹的临床疗效和患者生存质量得到了显着提高,但仍存在疗效不一,毒副作用大,停药后复发率高,价格昂贵,临床难以普及等弊端和不足.中医药在控制骨痹活动, 巩固疗效,减少复发等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国内许多学者对骨痹的治疗多采用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为此,我们在全面总结自己长期临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骨痹的中医诊疗方案,并广泛应用于临床,不断优化,完善,显着提高了中医药防治骨痹临床疗效,现将相关诊疗方案介绍如下,为下一步的多中心的临床验证及推广应用奠定基础.1诊断中医诊断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骨痹标准;西医诊断参照1995 年美国风湿病学会骨关节炎诊断标准,2005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骨关节炎诊疗指南(草案)进行诊断.2中医治疗方案2.1内治法辨证论治(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证侯变化,采用动态辨证论治进行治疗).(1)急性期(或活动期)①寒湿阻络证症状:肢体,关节酸痛,或关节局部肿胀,屈伸不利,局部畏寒,皮色不红,触之不热,得热痛减,遇寒痛增,活动时疼痛加重;或腰膝酸软,四肢乏力;或纳食欠佳,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苔薄白或白滑,脉弦紧或弦缓.治法:散寒除湿,温经通络.方药:附子桂枝汤加减.制附片15~20g,桂枝10g,杭芍15g,白术10g,细辛8g,川芎15g,海桐皮10g,海风藤10g,透骨草10g,甘草6g.加减:痛在上肢加羌活10g,姜黄12g,秦艽10g;痛在下肢用独活lOg,怀牛膝15g.中成药:院内蠲痹颗粒(附片15g,桂枝15g,白芍15g,川芎15g,细辛8g,海风腾15g等),正清风痛宁片,草乌甲素片,风湿痹康胶囊,附桂骨痛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重点病种诊疗方案梳理,验证项目. 收稿日期:2O09—10—9修回日期:2009—10—29作者简介:彭江云(1961~),女,江西吉安人,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风湿免疫性疾病研究工作.432009正云南中医学院第32卷片,伸筋片,风痛散,疏风活络胶囊,祖师麻片等.中药针剂:参附注射液.可选择下列1种活血化瘀注射液:灯盏花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川I芎嗪注射液静脉滴注.②湿热阻络证症状:关节红肿热痛,活动不利,拒按,局部触之灼热;或发热,口渴,烦闷不安;或腰膝酸软,四肢乏力,大便干结,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治法:清热养阴,除湿通络.方药:四妙散或竹叶石膏汤加减.四妙散:苍术15g,黄柏15g,苡,f-30g,牛膝15g,海桐皮10g,海风藤10g,透骨草10g.竹叶石膏汤:沙参30g,麦门冬15g,竹叶10g,生石膏25g,法半夏15g,海桐皮10g,海风藤10g,透骨草10g,淮牛膝15g.加减:痛在上肢加秦艽10g,桑枝15g;痛在下肢者加独活10g,怀牛膝15g;湿胜者加苍术10g,萆薜10g;热甚者加黄柏15g,防己12g,连翘15g,忍冬藤15g;表证甚者,加桂枝15g,杭芍15g,或改用白虎桂枝汤;见寒热错杂证者,关节疼痛,局部触之发热但自觉畏寒,或触之不热但自觉发热,全身热象不显,舌苔或白或黄,或黄白相问,脉弦数.方选桂枝芍药知母汤或九味羌活汤加减.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15g,杭芍15g,知母15g,麻黄15g,防风15g,白术15g,附片30g,海桐皮10g,海风藤10g,透骨草10g).九味羌活汤加减(羌活15g,防风15g, 黄芩15g,JIf芎15g,生地15g,细辛8g,苍术15g,透骨草10g).中成药:湿热痹片,新癀片,湿热痹颗粒,二妙丸,三妙丸,四妙丸等.中药针剂:清开灵注射液,或炎琥宁注射液.可选择下列1种活血化瘀注射液:灯盏花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川I芎嗪注射液静脉滴注.(2)慢性期(或缓解期):肝肾亏虚证症状:关节疼痛,肿胀,时轻时重,曲伸不利,或伴关节弹响,腰膝酸软,腰腿不利,肢体麻木,乏力,屈伸运动时疼痛加剧;或关节变形,筋肉萎缩,形寒肢冷,尿多便溏;或五心烦热,午后潮热;舌淡,或有瘀点,瘀斑,苔白或白腻,脉沉细或沉细涩.治法:补益肝肾,化痰通络.方药:骨痹汤加减.党参30g,桂枝15g,川芎4415g,杭芍15g,细辛6g,独活15g,桑寄生30g,淫洋藿15g,怀牛膝15g,秦艽10g,杜仲15g,茯苓15g,桃仁10g,红花10g,骨碎补30g,甘草6g.加减:腰腿痛甚,加乌梢蛇20g;腰以上痛甚,去牛膝加姜黄10g;痰湿甚,合二陈汤加减;阳虚甚者,加附片30g;阴虚火旺者加知母12g,黄柏15g; 兼阳亢者加石决明10g,牡蛎15g,菊花15g,龙胆草15g;头晕目眩加刺蒺藜15g,天麻10g,旋覆花15g; 关节痛甚加鸡血藤15g,乳香10g,没药10g,络石膝15g;关节肌肉萎缩者加生黄芪60g,蜂房15g,靳蛇15g.中成药:院内骨疏颗粒(狗脊15g,杜仲15g,熟地15g,黄芪30g,仙茅12g,二三七8g等),壮骨关节丸,旭痹片,金乌骨痛胶囊,天麻壮骨丸,益肾蠲痹丸,痹欣片,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附桂地黄丸,左归丸,右归丸等.中药针剂:鹿瓜多肽注射液.可选择下列1种活血化瘀注射液:灯盏花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静脉滴注.2.2外治法(1)专科特色中药热奄包(热奄包方),中药封包:寒痹散(附片,细辛,乌头,桂枝,川芎等),热痹散(黄柏,苦参,苍术,土茯苓,大黄等),中药熏药(熏药方),药物离子导人(中药导人剂).(2)外贴,外敷,外擦膏,药:院内寒立消贴敷剂(生川乌,生草乌,桂枝,赤芍,桃f_:,红花,透骨草,乳香,没药,枯矾等),院内中药外用酒剂(专方);云南白药膏,南星止痛膏,辣椒碱软膏,齐正藏药膏;云南白药气雾剂,肿痛气雾剂.(3)穴位药物注射法:可选择下列1~2种注射液:正清风痛宁注射液,骨肽注射液,维生素B1,B12注射液,当归注射液,灯盏细辛注射液等,分别注射相关穴位,每次2穴,每穴1mL,每日或隔日1 次,5~7次为1疗程.2.3非药物疗法(1)针灸疗法①局部毫针刺法.肘部:曲池,手三里,天井,合谷,尺泽,外关.腕部:外关,阳池,阳溪,合谷,腕骨.指掌部:中渚,中魁,合谷,八邪.髋部:环跳,悬中,居缪,髀关.膝部:血海,膝阳关,阳陵泉,梁丘,犊鼻.第6期彭江云,等:骨痹中医诊疗方案介绍踝部:中封,丘墟,昆仑,解溪,照海,申脉.脊柱:风池,身柱,大椎,腰阳关,水沟,肾俞或华佗夹脊穴.刺法:选取上述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或泻法旨在补益肝肾,活血通络止痛治疗.风寒湿痹证,或痰瘀痹痛未化热者可选用温针或灸法,每日1次,l0天为1 疗程.随症加减:肝肾亏虚者除局部取穴外可加足=三里,太溪,肾俞,肝俞,关元,志室等;痰瘀阻滞者除局部取穴外可加合谷,血海,三阴交,足三里,丰隆等;湿热重者除局部取穴外可加阴陵泉,脾俞,曲池,商丘等.②艾灸法直接灸法;间接灸法(隔姜灸或附子饼灸);温针法.③拔罐疼痛部位用3~5个火罐,每次留罐5min.痹痛化热者不宜.(2)推拿疗法:腕关节炎治法,伤筋,伤节,节粘症法,肘关节炎治法,膝关节炎治法,膝关节分推法,膝关节引伸法,腰椎骨质增生治法,髋关节炎治法等.(3)其他:电脑牵引法,矿泉浴法(全身性漩涡浴和全身浸泡浴),微波,短波,磁场,激光疗法等.2.4治疗方案治疗的目的在于缓解疼痛,阻止和延缓疾病的发展及保护关节功能.治疗方案应依据患者病情轻重, 疾病分期,证候类型而定.(1)基础治疗.①患者教育使患者了解本病的治疗原则,锻炼方法,以及药物用法和不良反应.②减轻关节负荷,保护关节功能受累关节应避免过度负荷,可利用手杖,步行器等协助活动,肥胖者减轻体重.肌肉的协调运动和肌力的增强可减轻关节的疼痛症状.因此,患者应注意加强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性锻炼,并设计锻炼项目以维持关节活动范围.(2)中医药内外兼治①内治法为主辨证论治选用汤药,成药及中药针剂;②外治法辨证论治选用外用制剂,穴位药物注射法;③非药物疗法针灸,拔罐,拔罐,电脑牵引法等.2.5调摄护理(1)内科护理常规.(2)病室环境:风,寒,湿痹者室内宜温暖干燥,防寒防潮.热痹者病室宜凉爽通风.(3)病情观察:观察痹痛的部位,性质,时间做好记录.(4)临证施护①风,寒,湿痹者局部注意保暖,疼痛剧烈部位可加护套.②热痹者局部禁用温热疗法.③急性期不主张锻炼,应减少患病关节过度活动,但不宜卧床休息;当急性期症状缓解后,应积极进行锻练,以关节的非负荷运动及增强肌力和耐力的运动为主.(5)用药护理:注意煎药,服药的方法和时间,注意对服药后疗效及不良反应的观察,切忌杂药乱投.风,寒,湿痹者中药汤剂宜饭后热服.热痹者汤剂宜偏凉饭后服用.使用外用药时,注意皮肤过敏情况,熏洗时勿烫伤,搽擦药时勿用力过度,以免损伤皮肤.(6)饮食调护:饮食宜多食富含胶质和钙的食物.风,寒,湿痹者应进温热性食物,忌食生冷.热痹者宜食清淡之品,忌辛辣,肥甘等食物.(7)精神护理:经常关心患者,给予心理安慰,生活照顾,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8)出院养生指导:平时注意防潮避寒,多食富含钙和胶质的食物,适当运动,充分休息,保持情志舒畅.3中医治疗效果3.1疗效评估方法以往多采用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疗效标准》,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OA相关疗效标准,部分结合Lequesne的关节炎严重程度指数进行评价.3.2治疗效果中医药治疗骨痹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主要体现在:(1)消除关节肿胀,疼痛,改善关节功能;(2)控制病情进展,预防复发,提高生活质量;(3)增强体质,预防,延缓骨痹发生(未病先防);(4)安全性高,临床依从性良好;(5)不用或减少西药用452009钲云南中医学院第32卷量,减毒(肝肾损害,胃肠道反应,过敏等)增效.急性期:主要采用散寒除湿,或清热除湿,兼以补益肝肾,化痰通络为法,拟定系列方药辨证论治,内外综合治疗,观察300例骨痹病急性期患者,考察了近期疗效,如:关节疼痛,肿胀和活动改善情况等,总有效率在75%~95%之间.缓解期:主要采用补益肝肾,强筋健骨,益气养血,兼以祛痰通络为法,以内治为主,兼以外治,可控制病情进展,促进炎性物质吸收,统计骨关节炎缓解期(慢性期)503例患者,2~6个月的中药治疗,观察远期疗效,如病情迁延,复发情况及患者生活质量等,有效率在80%以上.无症状OA:仅有放射学改变(退行性改变),无症状,或症状轻微.主要采用补益肝.肾,强筋健骨,益气养血为法,汤药,中成药内服,观察样本100余例,2~3个月中药治疗,能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力,预防,延缓骨痹临床症状出现.由此可见,中医辨证论治,内外合治治疗骨关节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开发,研究.3.3疗效评估改进措施疗效评估方法和标准是标准化方案实施的重要环节之一,应既能体现中医治疗的特色,又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和重复性.现在及以后疗效评估方法我们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疗效标准》,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骨关节炎(骨痹)相关标准,并结合Lequesne的关节炎严重程度指数及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V AS)进行评价.4中医治疗难点OA的病因尚不明确,发病多与年龄,肥胖,炎症,创伤,遗传因素有关,故治疗较为棘手,目前中西医治疗主要目标:(1)控制疾病;(2)改善疾病过程,保护关节功能.中医治疗难点主要体现在: (1)骨赘形成,软骨退变是骨关节炎发生,复发加重,晚期关节畸形的重要原因,如何运用中医药解决骨赘,延缓软骨退变,避免本病的发生,发展,致残,是中医药防治OA面临的主要问题.(2)OA晚期关节磨损破坏,变形致残,中药治疗难以见效;西医手术治疗,部分症状或功能得到缓解,但非治疗本病的根本,临床仍有部分患者手术治疗后症状并无明显好转,功能亦无明显改善.,(3)中医内治以汤剂为主,缺乏方便服用的剂46型,中医外用制剂多为传统膏剂,刺激皮肤,污染衣物,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4)本病为隐匿发病,加之相当多的患者对本病认知程度低,盲目投医,依从性差,延误了治疗最佳时机,影响临床疗效.5针对难点的中医治疗应对思路(1)中医药干预骨赘形成,软骨退变的临床研究中医认为OA的发病与肾虚,痰浊及血瘀有关,年龄的增长,损伤和气候变化等促使病情的发展.开展以中医益肾健骨,补益气血,祛痰通络,软坚散结为法的临床研究,评价中医药改善软骨代谢,维持软骨活性,减少骨赘生成,延缓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致残的临床疗效,为形成临床实践指南提供循证医学证据.(2)对本病晚期畸形,残废患者,开展以中医药为主减轻关节疼痛,尽可能改善关节功能的临床干预研究,解除患者疾苦,提高生活质量.(3)剂型改革及新药开发研究改进目前中医药剂型和使用方法,开发方便使用,易于接受,不减低疗效的中成药,如胶囊,丸剂等,以及没有异味,不刺激皮肤,不污染衣物,方便携带,易贴敷的外用制剂,如:巴布剂,气雾剂等.(4)加强宣传工作,重视骨关节炎相关医学常识的普及工作,教育患者树立"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健康意识,提高患者依从性.6小结几年以来,我们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病)建设有关诊疗方案制定文件精神,在全面总结国内外研究进展及我们长期临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通过对骨痹的诊断,中医内外综合治疗,中医辩证施护,临床疗效评价,诊疗难点及解决措施等方面的研究,探讨,制定实施了具有自己特色优势的骨痹诊疗方案,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优化完善,显着提高了骨痹临床疗效.目前,重点病种临床诊疗方案的梳理,研究工作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对于中医临床疗效水平的提高,中医学术的发展,中医医院内涵建设,中医药特色优势的保持发挥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诊疗方案的制定不仅为中医药诊治骨痹提供了临床思路,开辟了临床路径,而且为国家研究,制定中医药防治骨痹临床诊疗方案或诊疗指南提供理论依据.若能推广应用,对进一步提高中医药防治骨痹临床水平,提高第6期彭江云,等:骨痹中医诊疗方案介绍患者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参考文献][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国家中医管理局,1994:30—31.[2]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骨关节炎诊治指南(草案)[S],中华医学风湿病学分会,2005:25.[3]彭江云,吴洋.益气养血法治疗退性行骨关节炎120 例.四Jlf中医,1998,16(5):24—25.[4]刘路明,彭江云.蒸骨疗法治疗腰痹42例[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0,12(1):37.[5]吴泳昕,肖泓,吴生元.补中桂枝汤治疗退行性骨关节病83例[J].四川中医,2002,20(2):63—64.[6]杜义斌,朱丽文.金乌骨通胶囊治疗膝骨关节炎60例疗效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5,5(8):625—626.[7]陈艳林,彭江云,吴洋,等.天麻祛风补片治疗骨关节炎75例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6,27(6):4—15.[8]吴洋,顾玲丽.寒立消贴剂治疗风寒湿痹膝骨关节炎60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9,30 (11):24—25.(编辑:李平)(上接第19页)0.2磷酸水溶液(用三乙胺调pH至7.0)(50:50)等度洗脱,异可利定峰拖尾严重,分离效果差;而采用甲醇一乙腈一三乙胺一0.2%磷酸(28:2:0.2:70)等度洗脱,异可利定峰形和分离度得到改善,但是普罗托品出峰时问长,峰形宽;在甲醇一乙腈~三乙胺一0.2%磷酸(28:2:0.2:70)基础上,通过选择不同的梯度洗脱系统,最终确定2种色谱条件的梯度洗脱系统,使两个成分的峰形和分离度均得到改善.[参考文献][1]黎光南.云南中药志[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 1990:510.[2]钱金袱,周粤.白族草药紫金龙成分的研究[J].西北药学杂志,2000,15(2):57—58.[3]吴大刚.紫金龙的生物碱成分[J].中草药通讯,1977,(4):9—11.[4]严田青,杨雁芳,艾铁民.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紫金龙中普罗托品和异紫堇定的含量[J].中国中药杂志,2004,29(10):961—963.[5]傅悦,陆字照.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紫楼胃痛胶囊中原阿片碱含量[J].药物分析杂志,2005,25(5):592—593.(编辑:岳胜难)SimultaneousRP--HPLCDeterminationof2AlkaloidsinRootofDactylicapnosscandens ZHANGWei,DINGHong—li,ZHANGBin(1.InstituteforDrugResearchandDevelopmentofKunmingPharmaceuticalCorporation,6 50100,China;2.DaliUniversity,DaliYunnan671003,China)lABSTRACT]Objective:Toestablishamethodforthedeterminationof2alkaloidsinrootof Dactylicapnos$canden3byRP—HPLC.Method:ALunaCI8100A(4.6×250mm,5m)wasusedwithgradientelutionthemobilephaseoftriethylamine一0.2%phosphoricacid(0.1:35)(A)andmethanol~acetonitrile(14:1)(B).Theflowratewas1.OmL?min~.Thedetectionwavelengthwas285nmwithinjectionvolum eof20LLLandthecolumntemperaturewasoc.Results:Thecalibrationcurveswaslinearintherangeof0.065mg /ml~0.195mg/mlforisoeorydine,theregressionequationbeingY:19974X+2.3524(r=0.9999),andtheaver agerecoverywas97.0%withRSD1.6%:ThecalibrationCurveswaslinearintherangeof0.025mg/ml~0.075mg/mlforprotopine,theregressionequationbeingY:20923X一4.3441(r=0.9998),andtheaveragerecoverywas98.9%withRSD1.8%.Conclusion:Themethodissimple,accurateandreproducibleforquali tycontrolofrootofDactylicapnosscandens.[KEYWORDS]RootofDactylicapnosSeandens;Isocorydine;Protopine;RP—HPLC47。

骨痹中医护理方案效果总结分析报告

骨痹中医护理方案效果总结分析报告

骨痹中医护理方案效果总结分析报告一、基本护理2022年中医护理方案骨痹在风湿临床实践共收6例,其中女性4例,中男性2例,年龄60岁—75岁。

辩证分类:肝肾亏虚证4例、湿热蕴结2例、寒湿痹阻1例、肾虚髓亏1例;平均住院日:8.8天。

应用的主要辩证施护方法:保持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评估关节疼痛或肿痛诱因、性质、部位、持续时间、躯体感觉、运动情况,评估活动受限的范围、持续时间等,做好生活、起居、饮食、情志护理及康复的健康宣教。

应用主要中医护理技术有:中药封包、中药侗药、五藤散封包、中药穴位贴敷、穴位电刺激、针灸治疗、耳穴埋豆、中药熏洗、偏振光、蜡疗、拔火罐疗法等项目。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主要中医护理措施应用情况1.主要辩证施护方法的应用情况:主要症状:关节疼痛6例,占100%;关节肿痛6例;占100%;屈伸不利6例;占100%;辩证施护方法实施落实比6例100%。

2.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二)中医护理技术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通过开展辩证施护、实施中医护理技术和中医个体化健康指导,患者认为中医护理配合治疗骨痹的主要不适症状有良好的护理效果。

患者对健康指导的满意度:患者对健康指导的的满意度90%。

分析其原因:1.《方案》中健康指导内容清晰明确,便于护理人员掌握及临床应用。

2.患者文化程度不同,理解能力不同,对疾病治疗的依从性不同。

3.护理人员忙于护理操作,未能充分进行健康宣教。

(三)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分为①实用性强:9人(100%);②实用性较强:1(10%);③实用性一般:0。

分析其原因:1.评价为护士的主观判断,缺乏统一性的评价标准。

2.参与讨论的病历数较少,所得的数据不能科学的反应评价结果(四)实施中存在的问题:1.患者疼痛持续时间长,患者失去治疗信心;2.患者质疑治疗效果,依从性差;3.一些中医治疗慢,患者看不到实际效果,不愿意配合;4.护患沟通不到位。

痹症中医诊疗方案

痹症中医诊疗方案

痹症中医诊疗方案痹症是中医学中的一类病症,主要表现为肢体或关节疼痛、麻木、活动受限等症状。

中医学认为,痹症多与气滞血瘀、寒湿痰浊、脾胃失调等有关,治疗痹症需要综合考虑人体的体质、病因、病机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诊疗方案。

一、辨证分型1.气滞血瘀型:主要表现为疼痛固定、较重、不适于按摩、活动受限,舌质紫暗、苔薄白,脉弦细。

2.寒湿痰浊型: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酸胀、肿胀、活动不便,舌苔白腻,脉濡。

3.脾胃失调型:主要表现为肌肉酸软无力、四肢困重、食欲减退、腹胀、便溏,舌苔薄白,脉缓。

二、治疗原则根据不同的辨证分型,制定相应的治疗原则:1.气滞血瘀型: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可采用香附、川芎、丹参、当归等药物,促进气机畅通,活血化瘀,缓解疼痛。

2.寒湿痰浊型:祛寒湿,化痰滞。

可选用艾叶、独活、荆芥、半夏等药物,驱寒湿,化痰浊,舒缓疼痛。

3.脾胃失调型:健脾化湿,调理脾胃。

可以用党参、白术、茯苓、陈皮等药物,健脾化湿,调理脾胃,增强体质。

三、具体方案1.气滞血瘀型方案:[方名]活血化瘀汤[组成]川芎、丹参、赤芍、香附、桃仁、红花、郁金、生地等。

[用法]上述药物洗净,加水煮沸后改小火煎煮30分钟,分2次服用。

每日1剂,连服7天。

2.寒湿痰浊型方案:[方名]祛寒湿散[组成]艾叶、独活、荆芥、僵蚕、半夏等。

[用法]上述药物洗净,研磨成粉末状,每次取5克,加入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

每日2次,早晚饭后服用,连服10天。

3.脾胃失调型方案:[方名]健脾养胃汤[组成]党参、白术、茯苓、陈皮、山药、炙甘草等。

[用法]上述药物洗净,加水煮沸后改小火煎煮30分钟,分2次服用。

每日1剂,连服7天。

四、辅助疗法1.中医按摩:可以采用推拿、拔罐等手法,促进气血循环,缓解疼痛。

推拿按摩一般每次20-30分钟,每天进行2-3次,拔罐可每周1-2次,每次15-20分钟。

2.针灸疗法:适用于局部疼痛较重或病情较久的患者。

可以选择针刺、温针、电针等疗法,每次疗程一般为10-15次,每周1-2次。

骨痹中医分型论治分析

骨痹中医分型论治分析
骨痹中医分型论治分析
• 总之,骨痹的病位主要在骨,可涉及筋、
肉、关节,与肝、脾、肾等脏腑关系密切。 • 多因感受外邪、肝肾亏虚和痰浊瘀血而发病,
其主要病机为经脉气血闭阻,筋骨失养。 • 病性有虚实和虚实夹杂之分。 • 实多为寒、湿、热、痰浊、瘀血等; • 虚多为肺肾亏虚。 • 骨痹不已,复感外邪,内舍于肾,可发为肾痹。 • 筋骨相连,故筋痹,骨痹可同见。
骨痹中医分型论治分析
骨痹中医分型论治分析
• • 嗜欲不节,或年少先天寨赋不足,或年老
肾气衰退,肝肾亏虚,肾精不足,骨弱髓 空,肝血不足,则筋骨失养,发为骨痹。 •
骨痹中医分型论治分析
骨痹中医分型论治分析
• 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内生痰湿,或因 外感湿邪,聚湿生痰,痰湿阻滞;或痹 久入络,血行迟缓,瘀血由生,痰瘀搏 结,经络气血不得通畅,凝聚骨节而发 为骨痹。
• (2)野荞麦方:野荞麦45g.水煎服, 每日1剂。半月为1个疗程。治关节筋络 拘急疼痛。
骨痹中医分型论治分析
【其他疗法】
骨痹中医分型论治分析
• 猪蹄子2只,松罗茶(或红茶) 24g,花椒 24g,生姜log,陈皮10g。加水煮至猪蹄子 烂熟为止,吃蹄子,并服汤药,隔日1剂。 适用于骨痹之肝肾亏虚证。
肢体酸胀,身热不扬,汗出烦心,口苦 粘腻,小便黄赤。 • 舌象:舌红,苔黄腻。 • 脉象:滑数。 • 治法:清热除湿,蠲痹通络。 • 方药:四妙丸加减。
骨痹中医分型论治分析
苍术苦温燥湿; 黄柏苦寒清下焦湿热; 配薏苡仁健脾利湿; 川牛膝通利关节,强壮筋骨; 木瓜、防己清热利湿通络。 全方共奏清热利湿,蠲痹通络之功效。
(2)下肢关节:用攘法施于大腿前部及 内外侧,向下至小腿外侧,沿足三里、 阳陵泉穴至蹂部。膝关节周围用攘法, 同时配合按揉膝眼。跺关节周围用揉法。 滚法施于臀部。患者取俯卧位,自臀部 向下至小腿后侧,按环跳、居髎、委中、 承山穴。

骨痹(骨关节炎)诊疗方案临床验证总结

骨痹(骨关节炎)诊疗方案临床验证总结

骨痹(骨关节炎)诊疗方案临床验证总结李兆福;彭江云;肖长虹;阎小萍;张俊莉;何东仪;范伏元;李凤珍【期刊名称】《风湿病与关节炎》【年(卷),期】2012(001)001【摘要】目的:观察骨痹诊疗方案中中医药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进一步优化骨痹诊疗方案、制定骨痹临床路径奠定基础.方法:来源于骨痹协作分组7家单位的骨痹患者320例,采用中医辨证内治为主,配合中医外治的综合治疗方案,治疗4周.结果:中医药治疗能显著改善骨痹患者中医证候积分、Lequesne、WOMAC (VAS)、关节疼痛、肿胀、活动评分及关节功能分级,降低升高的ESR、CRP,ESR 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其疾病疗效、证候疗效总有效率达88.44%和82.50%,且未出现明显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结论:本验证方案取得的临床疗效与诊疗方案提供的疗效一致,为治疗OA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总页数】6页(P16-21)【作者】李兆福;彭江云;肖长虹;阎小萍;张俊莉;何东仪;范伏元;李凤珍【作者单位】云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云南昆明650021;云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云南昆明650021;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广东广州510515;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北京100029;陕西省西安市第五医院,陕西西安710082;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200052;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长沙410007;广西自治区壮医医院,广西南宁530001【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骨痹中医诊疗方案介绍 [J], 彭江云;李兆福;刘维超;吴洋;狄朋桃2.骨关节炎药物治疗的临床验证方案 [J], 曹月龙;石印玉;郑昱新;沈培芝;徐宇3."长安朱氏骨伤流派膝骨关节炎特色诊疗方案"的临床价值 [J], 辛荣超;党建军;郑勇;李强;郑宇;贾承明4.重庆地区中医骨痹(骨关节炎)诊疗方案 [J], 吴斌5.骨痹症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应用效果验证性研究 [J], 刘琼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针灸科骨痹中医诊疗方案总结
1、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4-06-28发布)进行诊断。

共收治符合治疗标准患者100例,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评价。

2、中医治疗规范
1、毫针疗法:
治法:滋补肝肾、调和气血、疏通经气
⑴针灸处方:肾俞、足三里、绝骨、大杼、关元、肝俞、三阴交、阳陵泉,前四穴用温针灸;关元用温和灸。

⑵随证选穴:肾虚髓亏配太溪;阳虚寒凝配腰阳关、重灸神阙;瘀血阻滞配膈俞、血海。

2、腹针疗法:
适用于病程较久者;
取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
颈椎增生者配双侧商曲、双侧滑肉门
腰椎增生者配水分、双侧外陵、双侧气穴、双侧四满
膝关节增生者配健侧气旁、患侧外陵、患侧下风湿点
3、穴位注射疗法:
适用于瘀血阻滞者
⑴取穴:阿是穴
颈椎增生者配风池、大椎、大杼、肝俞、肾俞
腰椎增生者配肾俞、腰阳关、委中
膝关节增生者配内外膝眼、阳陵泉、血海、足三里
⑵方法:用10ml注射器,6号针头抽取当归注射液4ml维生素B120.5mg在选定穴位进行穴位注射,每穴注入药液1~2ml,隔天治疗1次,二周为1个疗程。

4、小针刀疗法
定点取压痛点最明显处,常规消毒,铺孔巾,用“汉章”牌Ⅰ型小针刀在定点处进针刀,刀口线方向与骨刺的竖轴垂直,作剥离松解术。

术毕用创可贴贴刀口,每周治疗1次。

6、中药内服:
1)肾虚髓亏:肾气丸加减
2)阳虚寒凝:乌头汤加减
3)瘀血阻滞:血府逐瘀汤加减
以上疗法毫针疗法为必选,余穴位注射疗法、小针刀疗法、腹针疗法、中药内服据病情选用。

3、综合疗效分析
2010年共纳入符合标准的中风患者100例,观察治疗时间为4周,4周后指标均改善明显,各项经统计分析(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临床疗效确切。

4、总结及优化
中医对其有独特的认知医学理论、丰富的治疗手段和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在诊疗方面存在着疾病名称不规范、证候分型无标准、治疗方案不优化、缺乏一种公认的疗效判定标准等问题。

因骨痹多为退行性病变,针灸疗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其症状,但临床疗效尚未十分理想。

为了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治疗骨痹中的作用,并使其疗效优势得到认可,本专科拟提出如下解决措施和思路:1.制定规范的骨性关节炎针灸诊疗方案,拟定各种治法的标准操作规程是切实可行的解决之法,乃当务之急。

对其诊疗方案进行整理和规范,并在重点专科协作组中进行临床观察。

2.我们下一步的研究方向是抓住骨痹的主要病机,筛选有效穴位,辩证配伍,重用灸法,配合其它刺灸方法,优化整合,以其寻找出一套疗效明显、无副作用、简便易学、费用低廉,易于推广的治疗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