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痹病诊疗方案

合集下载

膝痹病诊疗方案(最新)

膝痹病诊疗方案(最新)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安徽省针灸医院膝痹病特色诊疗方案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一疾病名称中医病名:膝痹病西医病名:膝骨性关节炎二、诊断(一)疾病诊断:本病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发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制定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膝痹病诊断标准:1. 西医临床诊断标准a.前月大多数日子有膝痛;b.关节活动时有骨响声;c.晨僵<30min;d.年龄≥38岁;e.膝检查示骨性肥大。

骨性关节炎存在如a,b,c,d或a,b,e或a,d,e 存在。

2. 临床及放射学标准a.前月大多数日子有膝痛;b.X线示关节边缘有骨赘;c.关节炎实验室检查符合骨性关节炎;d.年龄≥40岁;e.晨僵<30min;f.关节活动时有骨响声。

骨性关节炎存在如a,b或a,c,e,f或a,d,e,f 存在。

(二).中医证候诊断标准(1) 风寒阻络型:主证:膝关节疼痛,红肿积液次证:活动受限,痛势阵作,遇风、寒、湿后症状加重,舌质偏红,或舌胖质淡,苔薄腻或薄白,脉浮或紧。

(2) 瘀血阻滞型:主证:膝关节疼痛,疼痛固定次证:活动不利,麻木不仁,拒按,舌质红或有瘀点,苔薄或薄白,脉涩或弦。

(3) 肝肾不足型:主证:膝关节疼痛,胫软膝酸次证:活动不利,动作牵强,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质红,苔少或无,脉细无力。

(4)湿热蕴结主证:膝关节疼痛,发热肿胀次证:关节活动不能,局部红肿灼热,得冷则舒,痛处不可触按,身热口干,舌苔黄,脉滑数三、治疗方案(一)针灸治疗(1)针灸治疗(本法适用于早、中、晚期患者)取穴:内膝眼、外膝眼、阴陵泉、阳陵泉、阿是穴、鹤顶。

肝肾亏损者:加三阴交、太溪、肾俞、肝俞;瘀血阻滞者,加血海、膝阳关;寒湿痹阻者,加梁丘,足三里。

湿热蕴结,加丰隆,大椎①针刺治疗法:毫针刺,每次取5-7穴,平补平泻法,每次留针20-30分钟。

②隔物灸法:肝肾亏损者用附子饼灸,将附子研成粉末,用60%酒精调和成直径约3厘米。

膝痹病诊疗方案

膝痹病诊疗方案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安徽省针灸医院膝痹病特色诊疗方案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一疾病名称中医病名:膝痹病西医病名:膝骨性关节炎二、诊断(一)疾病诊断:本病参照中华人民共与国卫生部制定发布得《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制定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膝痹病诊断标准:1. 西医临床诊断标准a、前月大多数日子有膝痛;b、关节活动时有骨响声;c。

晨僵<30min;d、年龄≥38岁;e、膝检查示骨性肥大。

骨性关节炎存在如a,b,c,d或a,b,e或a,d,e存在。

2、临床及放射学标准a.前月大多数日子有膝痛;b。

X线示关节边缘有骨赘;c、关节炎实验室检查符合骨性关节炎;d、年龄≥40岁;e、晨僵<30min;f。

关节活动时有骨响声。

骨性关节炎存在如a,b或a,c,e,f或a,d,e,f存在、(二).中医证候诊断标准(1) 风寒阻络型:主证:膝关节疼痛,红肿积液次证:活动受限,痛势阵作,遇风、寒、湿后症状加重,舌质偏红,或舌胖质淡,苔薄腻或薄白,脉浮或紧、(2) 瘀血阻滞型:主证:膝关节疼痛,疼痛固定次证:活动不利,麻木不仁,拒按,舌质红或有瘀点,苔薄或薄白,脉涩或弦。

(3) 肝肾不足型:主证:膝关节疼痛,胫软膝酸次证:活动不利,动作牵强,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质红,苔少或无,脉细无力。

(4)湿热蕴结主证:膝关节疼痛,发热肿胀次证:关节活动不能,局部红肿灼热,得冷则舒,痛处不可触按,身热口干,舌苔黄,脉滑数三、治疗方案(一)针灸治疗(1)针灸治疗(本法适用于早、中、晚期患者)取穴:内膝眼、外膝眼、阴陵泉、阳陵泉、阿就是穴、鹤顶。

肝肾亏损者:加三阴交、太溪、肾俞、肝俞;瘀血阻滞者,加血海、膝阳关;寒湿痹阻者,加梁丘,足三里。

湿热蕴结,加丰隆,大椎①针刺治疗法:毫针刺,每次取5—7穴,平补平泻法,每次留针20—30分钟。

②隔物灸法:肝肾亏损者用附子饼灸,将附子研成粉末,用60%酒精调与成直径约3厘米。

厚约0.8厘米得饼状,中间以针刺10个小孔,放在应灸腧穴上,上面再放自制艾柱(重2克)施灸,轻症3壮,中症5壮,重症7壮,以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疗程: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膝痹病中医诊疗方案

膝痹病中医诊疗方案

膝痹病中医诊疗方案膝痹病是一种常见的关节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

中医认为,膝痹病多由于风寒湿邪侵袭,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因此,中医治疗膝痹病的方法主要是祛风散寒、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中医诊疗方案,供大家参考。

首先,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膝痹病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针灸,可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舒筋活络,从而缓解膝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

常用的穴位包括阳关、阴陵泉、梁丘等,针刺后可配合艾灸或灸法,加强疗效。

其次,中药熏洗疗法也是治疗膝痹病的有效手段。

中药熏洗可以通过药物的渗透作用,直接渗入皮肤和肌肉组织,起到活血化瘀、祛风散寒的作用。

常用的中药材包括川芎、红花、没药等,将其研磨成粉末,加入热水中浸泡后,用于熏洗患处,能够有效缓解膝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

此外,中药内服疗法也是治疗膝痹病的重要手段。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中医医师会配制适合的中药方剂,如桂枝汤、活血通络丸等,通过内服药物来调理气血、祛风散寒、活血化瘀,从而达到治疗膝痹病的目的。

最后,中医推拿疗法也可以作为治疗膝痹病的辅助手段。

通过推拿手法,可以促进膝关节周围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的紧张,改善膝关节的活动度,从而减轻疼痛和肿胀的症状。

常用的推拿手法包括揉、捏、推、拉等,可以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推拿调理。

总之,中医治疗膝痹病的方法多样,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还需注意保持适当的运动,避免受凉受潮,保持情绪稳定,有助于加快康复进程。

希望以上介绍的中医诊疗方案对大家有所帮助,祝愿患者早日康复!。

膝痹中医诊疗方案

膝痹中医诊疗方案

膝痹中医诊疗方案膝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关节疾病,中医和西医都有各自的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方面,风寒湿痹证表现为肢体关节酸楚疼痛,痛处固定,有明显重着感或患处表现肿胀感,关节活动欠灵活,畏风寒,得热则舒。

舌质淡,苔白腻,脉紧或濡。

风湿热痹证则起病较急,病变关节红肿、灼热、疼痛,甚至痛不可触,得冷则舒为特征;可伴有全身发热,或皮肤红斑、硬结。

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瘀血闭阻证表现为肢体关节刺痛,痛处固定,局部有僵硬感,或麻木不仁,舌质紫暗,苔白而干涩。

肝肾亏虚证则膝关节隐隐作痛,腰膝酸软无力,酸困疼痛,遇劳更甚,舌质红、少苔,脉沉细无力。

西医诊断方面,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包括膝关节的疼痛及压痛、关节僵硬、关节肿大、骨摩擦音(感)、关节无力、活动障碍。

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非对称性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囊性变、关节边缘骨质增生和骨赘形成;关节内游离体,关节变形及半脱位。

实验室检查方面,血常规、蛋白电泳、免疫复合物及血清补体等指征一般在正常范围。

伴有滑膜炎者可见C反应蛋白(CRP)及血沉(ESR)轻度升高,类风湿因子及抗核抗体阴性。

具体诊断标准为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黏稠,___<2000个/ml,中老年患者(≥40岁),晨僵≤3min,活动时有骨擦音(感)。

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符合以上标准之一即可诊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e的放射学诊断标准,分为五级。

疾病分期则根据临床与放射学结合,可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

早期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多见于内侧,上下楼或站起时犹重,无明显畸形,关节间隙及周围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活动可。

X线表现为0~I级。

中期的髌骨软化症病人可能会出现疼痛、肿胀、内翻畸形、屈膝畸形、活动受限、压痛、不稳定等症状,X线检查显示为II-III级;晚期病人的症状更加严重,可能需要支具才能行走或完全不能行走,内翻和屈膝畸形更加明显,关节活动度明显缩小,压痛、髌骨研磨试验阳性,关节严重不稳定,X线检查显示为IV级。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注:本诊疗方案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结合我科特色制定。

中医病名:膝痹病西医病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以骨关节软骨损伤和骨质增生为特点的慢性关节疾病,也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又称退行性骨关节病、肥大性关节炎。

可出现膝关节疼痛,活动不灵活,疼痛明显时可有关节的肿胀发热,晚期可出现膝关节畸形,多见于老年人。

一、诊断标准:本病种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制定的《骨关节诊治指南(2023年版)》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一)诊断依据1、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2、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3、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黏稠,WBC<2000个/m1;4、中老年患者(≥40岁);5、晨僵≤3分钟;6、活动时有骨摩擦音(感)。

注: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符合1+2条或1+3+5+6条或1+4+5+6条,可诊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二)根据Kellgren和Lawrecne的放射学诊断标准进行分期: 0期:正常;1期:关节间隙可疑变窄,可能有骨赘;2期:有明显的骨赘,关节间隙轻度变窄;3期:中等量骨赘,关节间隙变窄较明确,软骨下骨骨质轻度硬化改变,范围较小;4期:大量骨赘形成,可波及软骨面,关节间隙明显变窄,硬化改变极为明显,关节肥大及明显畸形。

二、中医诊疗方法:采用我科膝痹病3+X综合疗法,即以中药辨证治疗、针刀松解、手法松动治疗作为我科膝痹病核心治疗方案,其余治疗为辅助治疗方案。

现分述如下:1、中药辨证内服本病种证型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主要证型分为四型:(1)瘀血凝滞证特点:关节疼痛,痛有定处,如针刺,得寒温均不缓解,舌质暗,脉沉涩。

治则: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组方:当归、牛膝各15g,川芎、桃仁、红花、五灵脂、没药、黄芪、地龙、甘草各9g,羌活、秦艽、香附各6g。

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诊疗方案

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诊疗方案

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诊疗方案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骨科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关节工作委员会《膝骨关节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 2015 年版)。

(1)初起膝关节隐隐作痛,屈伸不利,轻微活动稍缓解,气候变化加重,反复缠绵不愈。

(2)起病隐袭,发病缓慢,多常见中老年人。

(3)膝部可轻度肿胀,活动时关节常有咔嚓声和摩擦声。

(4)X线检查可见骨质疏松,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质硬化,边缘唇样改变,骨赘形成。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诊治指南》(2007年版)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1)临床表现:膝关节的疼痛及压痛、关节僵硬、关节肿大、骨摩擦音(感)、关节无力、活动障碍。

(2)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OA的X线特点表现为非对称性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囊性变,关节边缘骨质增生和骨赘形成;关节内游离体,关节变形及半脱位。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蛋白电泳、免疫复合物及血清补体等指征一般在正常范围。

伴有滑膜炎者可见C反应蛋白(CRP)及血沉(ESR)轻度升高,类风湿因子及抗核抗体阴性。

(4)具体诊断标准①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② 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③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粘稠,WBC<2000个/ml④中老年患者(≥40岁)⑤晨僵≤3 分钟⑥活动时有骨擦音(感)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符合①+ ②条或①+ ③+⑤+⑥条或①+④+⑤+⑥条,可诊断膝关节OA 。

附:骨性关节炎的分级根据Kellgren和Lawrecne的放射学诊断标准,骨性关节炎分为五级:0级:正常;I级:关节间隙可疑变窄,可能有骨赘;II级:有明显的骨赘,关节间隙轻度变窄;III级:中等量骨赘,关节间隙变窄较明确,软骨下骨骨质轻度硬化改变,范围较小;IV级:大量骨赘形成,可波及软骨面,关节间隙明显变窄,硬化改变极为明显,关节肥大及明显畸形。

膝痹中医诊疗方案

膝痹中医诊疗方案

膝痹中医诊疗方案膝痹是中医中的一种常见病症,主要是指膝关节周围的肌肉、筋膜、韧带等组织发生炎症反应而引起的疼痛、肿胀等症状。

中医诊疗方案通常包括辨证论治和中药治疗两个方面。

一、辨证论治1.风寒湿膝痹: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寒湿感重,痛时不适宜活动,更适合保暖。

治疗方案可以采用温散寒湿的方法,如艾叶、丁香、藁本等药物。

2.风湿膝痹:主要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症状多变,易反复发作。

治疗方案可以采用祛风湿的方法,如藁本、羌活、乌药等药物。

3.湿热膝痹:主要表现为关节红肿疼痛,肌肉酸胀,且伴有湿热表现,如口苦、小便黄等。

治疗方案可以采用清热除湿的方法,如木香、车前子等药物。

4.气滞血瘀膝痹: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活动度减退,局部可能有淤血现象。

治疗方案可以采用活血化瘀的方法,如桃仁、红花、当归等药物。

5.肝肾不足膝痹:主要表现为膝关节酸软无力,易疲劳,经常感到膝关节不稳。

治疗方案可以采用补肝肾的方法,如菟丝子、枸杞子等药物。

二、中药治疗1.桂枝茯苓丸:该方药以桂枝、茯苓、白芍为主要组成,具有温经理气、利湿固脱的作用,适用于寒湿膝痹。

2.桑灰炭丸:该方药以桑叶、木炭为主要组成,具有祛风湿、破滞血的作用,适用于风湿膝痹。

3.潞演丹:该方药以玄参、白芷、地黄为主要组成,具有清热解毒、祛湿除痹的作用,适用于湿热膝痹。

4.血府逐瘀散:该方药以红花、三棱、当归为主要组成,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作用,适用于气滞血瘀膝痹。

5.补肾益气丸:该方药以菟丝子、巴戟天、黄精为主要组成,具有滋补肝肾、强筋壮骨的作用,适用于肝肾不足膝痹。

以上是中医膝痹的诊疗方案,不同的病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配伍,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更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此外,患者在进行中医治疗期间还要注意保暖、适当活动以及饮食调理等方面的注意事项。

同时,配合康复训练和物理疗法也有助于恢复膝关节功能。

膝痹中医诊疗方案

膝痹中医诊疗方案

引言膝痹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疾病,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痛、僵硬和活动受限。

传统中医认为,膝痹的发生与患者肾阳不足、湿热蕴结等因素相关。

因此,中医在膝痹的诊疗中采用了一系列针对这些病因的方案。

本文将介绍中医的膝痹诊疗方案。

诊断根据中医的观点,膝痹的诊断主要基于四诊合参的方法。

具体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

1.望诊: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膝关节外观,包括肿胀、红肿和变形等情况,来判断病情。

2.闻诊:医生通过听患者的关节是否有骨骼摩擦的声音,判断是否有关节损伤。

3.问诊:医生通过询问患者的病史,了解疼痛的性质、部位、程度、发作时间等,来判断病情。

4.切诊:医生通过对患者的脉搏进行触诊,来判断肾阳是否不足、湿热是否蕴结等情况。

综合上述四诊,医生可以对膝痹做出准确的中医诊断。

中医治疗方案中医针对膝痹的病因和病情制定了相应的治疗方案。

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疗法和推拿疗法。

中药治疗中医中药治疗膝痹主要通过温阳祛寒、疏风祛湿、活血化瘀等作用来改善病情。

常用的中药方剂有:1.当归活血汤:适用于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的患者。

–组成:当归、川芎、桃仁、红花等中药材。

2.红药酒:适用于膝关节寒痛、僵硬的患者。

–组成:枳壳、附子、干姜、紫草等中药材。

3.桂枝茯苓丸:适用于膝关节红肿痛热、活动受限的患者。

–组成:桂枝、茯苓、芍药、丹皮等中药材。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膝痹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刺激穴位来调整患者的气血运行,缓解病痛。

常用的针灸穴位有:1.阳陵泉穴:位于膝盖下方,能够改善膝关节活动受限的症状。

2.阳明穴:位于足背中部,能够缓解膝关节肿胀、疼痛的症状。

3.照海穴:位于小腿后侧,能够改善膝关节的驼背变形。

推拿疗法推拿疗法是中医治疗膝痹的常用方法,通过按摩和推拿的手法来改善膝关节的血液循环和气血运行,缓解疼痛和僵硬。

常用的推拿手法有:1.捏: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膝关节周围的肌肉,进行适度的捏揉,以促进血液循环。

2.推:用掌心轻轻地推动膝关节,以活血化瘀,缓解病痛。

膝痹病中医诊疗方案

膝痹病中医诊疗方案

膝痹病中医诊疗方案膝痹病是一种常见的关节疾病,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僵硬、肿胀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

中医学认为,膝痹病主要是由于气血不畅、湿邪内停所致。

下面将介绍一种中医诊疗方案,以帮助患者缓解膝痹病症状,重拾健康快乐的生活。

一、辨证论治中医治疗膝痹病首先要进行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常见的证型包括寒湿痹阻、湿热蕴结、气血不足等。

1. 寒湿痹阻型寒湿痹阻型膝痹病表现为膝关节冷痛、活动受限、喜温喜按等症状。

治疗应以温通寒湿为主,可选用温热的中药进行外敷,并辅以艾灸、拔罐等疗法。

茯苓、白芍、巴戟天等中药具有温通经络、祛寒湿的功效,可用于病程较长且症状较重的患者。

此外,适当加入温阳之品如肉桂、附子等,可以加强驱寒作用。

2. 湿热蕴结型湿热蕴结型膝痹病表现为膝关节红肿疼痛、活动困难、痛风样性疼痛等症状。

治疗应以清热利湿为主,可选用具有消炎、解毒作用的中药进行治疗。

黄柏、栀子、茅莓等中药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的功效,可用于湿热蕴结型膝痹病的治疗。

此外,适当加入活血化瘀的药物如三七、当归等,可以加速康复过程。

3. 气血不足型气血不足型膝痹病表现为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困难等症状,常伴有乏力、面色苍白等全身症状。

治疗应以补益气血为主,可选用具有补气补血作用的中药进行治疗。

黄精、人参、西洋参等中药具有补益气血、滋养关节的功效,可用于气血不足型膝痹病的治疗。

此外,适当加入活血通络的药物如桃仁、红花等,可以增强疗效。

二、调理饮食膝痹病患者在日常饮食中也应注意调理,选择一些有助于改善疾病的食物,同时避免一些对病情不利的食物。

对于寒湿痹阻型患者,宜多食用一些温暖的食物,如生姜、辣椒、葱、肉类等,以帮助身体驱寒。

对于湿热蕴结型患者,宜多食用一些利水消肿的食物,如黄瓜、西瓜、苦瓜、白萝卜等,以帮助身体清热利湿。

对于气血不足型患者,宜多食用一些滋补益气血的食物,如桂圆、红枣、黑豆、瘦肉等,以帮助身体补充营养。

膝痹病中医诊疗方案

膝痹病中医诊疗方案

膝痹病中医诊疗方案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

1.临床表现:膝关节炎的疼痛及压痛、关节僵硬、关节肿大、骨摩擦音(感)、关节无力、活动障碍。

2.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表现为非对称性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囊性变,关节边缘骨质增生和骨赘形成,关节内游离体,关节变形及半脱位等。

CT影像主要表现为骨质增生、。

MRI可清晰显示膝关节半月板疾患及关节软组织改变。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在正常范围。

伴有滑膜炎者可见C反应蛋白(CRP)及血沉(ESR)轻度升高,类风湿因子及抗核抗体阴性。

4. 具体诊断标准(1)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2)X线片膝关节骨质增生、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3)中老年患者(≥40岁)(4)晨僵≤3分钟(5)活动时有骨擦音(感)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符合(1)+(2)条或(1)+(4)+(5)条或(1)+(3)+(4)+(5)条,可诊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二)疾病分期根据临床与放射学结合,可分为以下三期:早期:症状与体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多见于内侧,上下楼或站起时犹重,无明显畸形,关节间隙及周围压痛,髌骨有研磨试验(+),关节活动可。

中期:疼痛较重,可合并肿胀,内翻畸形,有屈膝畸形及活动受限,压痛,髌骨有研磨试验(+),关节不稳。

晚期:疼痛严重,行走需支具或不能行走,内翻及屈膝畸形明显,压痛,髌骨有研磨试验(+),关节活动度明显缩小,严重不稳。

(三)证候诊断1.风寒湿痹证:肢体关节酸楚疼痛、痛处固定,有如刀割或有明显重着感或者表现肿胀感,关节活动欠灵活,畏风寒,得热则舒。

舌质淡,苔白腻,脉紧或濡。

2.风湿热痹证:起病较急,病变关节红肿、灼热、疼痛,甚至痛不可触,得冷则舒为特征;可伴有全身发热,或皮肤发热,或皮肤红斑、硬结。

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3.瘀血闭阻证:肢体关节刺痛,痛处固定,局部有僵硬感,或麻木不仁,舌质紫暗,苔白而干涩。

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诊疗方案

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诊疗方案

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诊疗方案1.中医证候诊断根据中医理论,膝痹病可分为不同证候类型,如寒湿痹、风湿痹、瘀血痹等。

具体表现为:1)寒湿痹:膝关节疼痛、肿胀、沉重,活动受限,周围肌肉酸痛,舌苔白腻,脉沉紧。

2)风湿痹:膝关节疼痛、肿胀、红肿热痛,关节僵硬,舌质红,苔薄白,脉浮数。

3)瘀血痹:膝关节疼痛、肿胀、紫暗,活动受限,舌质暗红或有瘀点,脉涩。

2.西医证候诊断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西医可以将膝痹病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以便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膝痹病是一种常见的膝关节骨关节病,需要进行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案。

中医诊断标准主要包括初起膝关节隐隐作痛,气候变化加重等症状,而西医则通过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来诊断。

根据中医理论,膝痹病可分为不同证候类型,如寒湿痹、风湿痹、瘀血痹等,而西医则将其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在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治疗膝关节炎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针灸治疗、牵引疗法、手术疗法等。

其中,药物治疗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可以采用非甾体抗炎药、关节液替代剂、葡萄糖胺等药物,但需要注意其副作用。

物理治疗包括热疗、冷疗、电疗、磁疗、超声波等,可缓解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

针灸治疗包括针刺法、灸法和针刀疗法等,可有效缓解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

牵引疗法需要根据病情制定牵引的重量、角度和体位。

手术疗法是保守治疗无效时的选择,可以采用关节冲洗术、关节镜术、截骨矫形术和人工关节置换术等。

护理调摄要点包括心理护理和生活方式指导,如注意休息、保暖和进行必要的锻炼等。

评价方法采用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骨关节炎调查量表(WOMAC® 3.1)。

(完整版)痹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完整版)痹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痹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一、定义痹症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血气运行,以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悲伤、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理、僵直、肿大、变行等病症的一种疾病,包括西医学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二、诊疗依照1.中医诊疗标准:参照 1995 年 1 月 1 日推行,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宣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的?中医病证诊疗疗效标准?有关“骨痹〞的诊疗,其诊疗依照为 : “由于年老体衰,骨失滋润,气血失调,所致局部或全身骨关节退化改变。

临床表现以大关节悲伤,以关节活动不利,运作牵强,舌质偏暗,舌苔薄,脉滑或弦为次症。

常有于退行性骨关节病,肥大性改变。

〞〔2〕发病及病情的轻重长与劳累以及季节、天气的寒冷润湿等天气变化有关,某些痹症的发生和加重可与饮食不当有关。

〔3〕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不同样年龄的发病于根本的种类有必然的关系。

〔4〕临床表现为肢体关节肌肉悲伤,屈伸不利,或悲伤游走不定,甚至关节剧痛,肿大、强硬、变行。

2. 西医诊疗标准:参照?骨关节炎诊治指南 (2007 年版) ?中的诊疗标准 :〔1〕近 1 个月内屡次膝关节悲伤;〔2〕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 ) 示关节缝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 ( 或) 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 ;〔3〕关节液(最少 2 次) 清明、勃稠, wBc<2000个/ml; 〔4〕中老年患者( 多 40 岁);〔5〕晨僵感 30min、活动时有骨摩擦音 ( 感) 。

〔6〕综合临床、实验室及 X线检查,可诊疗为膝骨关节炎。

三、辨证分型1、风寒湿痹〔1〕行痹:肢体关节、肌肉悲伤酸楚,屈伸不利,可涉及肢体多个关节,悲伤呈游走性,初起可见恶风、发热等表证。

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缓。

〔2〕痛痹:肢体关机悲伤,痛势较剧,部位固定,遇寒那么痛甚,得热那么痛缓,关节屈伸不利,局部皮肤或有寒冷感。

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弦紧。

〔3〕着痹:肢体关节肌肉酸楚、重着、悲伤,肿胀松散,关节活动不利,肌肤麻木不仁。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2019版)一、膝骨关节炎现代医学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及2017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痹病)诊疗方案制定。

二、膝痹病辩证施治中药内服治疗方案痹证是指感受风寒湿热之邪而引起以肢体关节疼痛、酸楚麻木、重着以及活动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病证。

痹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设有《痹论》专篇,并指出病症可分为行痹、痛痹、着痹,五体痹,五脏痹等。

但就临床而言,本证可分为最基本的两型,即寒、热痹。

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指出,本证大抵不外寒热两端,虚实并治,其中又以寒者多见。

膝痹病是多发于中年以后的慢性、变性性关节疾病,是一种因关节软骨退行性变所引起的以骨质增生为主要表现的关节病变。

本病种参照1994年1月实施了《中医急症诊疗规范》;1995年1月执行《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该标准规定了中医病证的病证名及诊断依据、症候分类和疗效评定;1996年3月执行《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它已成为疾病、损伤和死亡原因统计分类的工具。

痹症又分为内痹和外痹,本病即肢节痹病,所谓肢节痹病,系以肢体经络为风寒湿热之邪所闭塞,导致气血不通,经络痹阻,引起肌肉、关节、筋骨发生疼痛、酸楚、麻木、重着、灼热、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变形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根据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现代医学诊断标准及中医痹症的诊断归类范畴,膝骨关节炎属中医的痹症范畴,结合其临床症状、体征可将风、着、痛痹统一为肢节痹症即风寒湿痹,又可将其分为早、中、晚期。

1病因病机1.1外感风寒湿邪《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者也。

张子和在《儒门事亲痹论》中即指出,此疾之作,多在四时阴雨之时,及三月九月,太阴湿土用事之月,或凝水之地,劳力之人,辛劳过度,触冒风雨,寝处浸湿,痹从外入。

风寒湿邪闭阻经络,而致气血运行不畅,痹者,闭也,因而出现诸多闭阻不通之。

1.2正气不足,脾胃不健病者禀赋不足,气血亏虚,营卫失调,腠理空疏,卫外不固,而使虚邪贼风趁虚而入,《济生方痹》指出: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一、病名中医病名:膝痹病西医病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二.诊断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标准:①初起膝关节隐隐作痛,屈伸不利,轻微活动稍缓解,气候变化加重,反复缠绵不愈;②起病隐袭,发病缓慢,多常见中老年人;③膝部可轻度肿胀,活动时关节常有咔嚓声和摩擦声;④X线检查可见骨质疏松,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质硬化,边缘唇样改变,骨赘形成。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美国风湿病学会1995 年制定的KOA 诊断标准:①临床标准:a.近1 个月里大多数日子时间有膝痛;b.有骨摩擦音;c.晨僵≤30min;d.年龄≥38 岁;e.有骨性膨大;满足a+b+c+d 条,或a+b+e 条或a+d+e 条可诊断KOA。

②临床+放射学标准:a.近1 个月里大多数日子时间有膝痛;b.X 线片显示有骨赘形成;c.关节液检查符合骨性关节炎;d.年龄≥40 岁;e.晨僵≤30min;f.有骨摩擦音;满足a+b 条,或a+c+e+f 条或a+d+e+f 条可诊断KOA。

三.中医治疗(一)辨证论治1.风寒湿痹证:肢体关节酸楚疼痛、痛处固定,有如刀割或有明显重着感或患处表现肿胀感,关节活动欠灵活,畏风寒,得热则舒。

舌质淡,苔白腻,脉紧或濡。

治法:散寒除湿,祛风通络。

方药:防己黄芪汤合防风汤加减。

防风10g 防己10g 黄芪10g 羌活10g,独活10g 桂枝10g,加减:关节肿胀或积液,加茯苓30g、泽泻20g;服药后有咽干、咽痛者,加玄参10g、麦冬10g、知母10g。

中成药:风湿骨痛胶囊、追风透骨丸、蠲痹口服液等。

2.风湿热痹证:起病较急,病变关节红肿、灼热、疼痛,甚至痛不可触,得冷则舒为特征;可伴有全身发热,或皮肤红斑、硬结。

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疏风,除湿止痛。

方药:大秦艽汤加减。

秦艽15g 当归12g 甘草6g 羌活12g防风9g 白芷12g 熟地10g 茯苓9g石膏30g 川芎9g 白芍12g 独活9g黄芩12g 生地12g 白术12g 细辛3g加减:关节热甚者,加忍冬藤30g;关节肿胀明显者,加防己15g、薏苡仁30g;关节游走痛者,加海风藤15g。

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治疗方案

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治疗方案

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骨科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关节工作委员会《膝骨关节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 2015 年版)。

(1)初起膝关节隐隐作痛,屈伸不利,轻微活动稍缓解,气候变化加重,反复缠绵不愈。

(2)起病隐袭,发病缓慢,多常见中老年人。

(3)膝部可轻度肿胀,活动时关节常有咔嚓声和摩擦声。

(4)X线检查可见骨质疏松,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质硬化,边缘唇样改变,骨赘形成。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诊治指南》(2007年版)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1)临床表现:膝关节的疼痛及压痛、关节僵硬、关节肿大、骨摩擦音(感)、关节无力、活动障碍。

(2)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OA的X线特点表现为非对称性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囊性变,关节边缘骨质增生和骨赘形成;关节内游离体,关节变形及半脱位。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蛋白电泳、免疫复合物及血清补体等指征一般在正常范围。

伴有滑膜炎者可见C反应蛋白(CRP)及血沉(ESR)轻度升高,类风湿因子及抗核抗体阴性。

(4)具体诊断标准①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②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③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粘稠,WBC<2000个/ml④中老年患者(≥40岁)⑤晨僵≤3 分钟⑥活动时有骨擦音(感)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符合①+ ②条或①+ ③+⑤+⑥条或①+④+⑤+⑥条,可诊断膝关节OA 。

附:骨性关节炎的分级根据Kellgren和Lawrecne的放射学诊断标准,骨性关节炎分为五级:0级:正常;I级:关节间隙可疑变窄,可能有骨赘;II级:有明显的骨赘,关节间隙轻度变窄;III级:中等量骨赘,关节间隙变窄较明确,软骨下骨骨质轻度硬化改变,范围较小;IV级:大量骨赘形成,可波及软骨面,关节间隙明显变窄,硬化改变极为明显,关节肥大及明显畸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安徽省针灸医院膝痹病特色诊疗方案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一疾病名称中医病名:膝痹病西医病名:膝骨性关节炎二、诊断(一)疾病诊断:本病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发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制定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膝痹病诊断标准:1. 西医临床诊断标准a.前月大多数日子有膝痛;b.关节活动时有骨响声;c.晨僵<30min;d.年龄≥38岁;e.膝检查示骨性肥大。

骨性关节炎存在如a,b,c,d或a,b,e或a,d,e 存在。

2. 临床及放射学标准a.前月大多数日子有膝痛;b.X线示关节边缘有骨赘;c.关节炎实验室检查符合骨性关节炎;d.年龄≥40岁;e.晨僵<30min;f.关节活动时有骨响声。

骨性关节炎存在如a,b或a,c,e,f或a,d,e,f 存在。

(二).中医证候诊断标准(1) 风寒阻络型:主证:膝关节疼痛,红肿积液次证:活动受限,痛势阵作,遇风、寒、湿后症状加重,舌质偏红,或舌胖质淡,苔薄腻或薄白,脉浮或紧。

(2) 瘀血阻滞型:主证:膝关节疼痛,疼痛固定次证:活动不利,麻木不仁,拒按,舌质红或有瘀点,苔薄或薄白,脉涩或弦。

(3) 肝肾不足型:主证:膝关节疼痛,胫软膝酸次证:活动不利,动作牵强,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质红,苔少或无,脉细无力。

(4)湿热蕴结主证:膝关节疼痛,发热肿胀次证:关节活动不能,局部红肿灼热,得冷则舒,痛处不可触按,身热口干,舌苔黄,脉滑数三、治疗方案(一)针灸治疗(1)针灸治疗(本法适用于早、中、晚期患者)取穴:内膝眼、外膝眼、阴陵泉、阳陵泉、阿是穴、鹤顶。

肝肾亏损者:加三阴交、太溪、肾俞、肝俞;瘀血阻滞者,加血海、膝阳关;寒湿痹阻者,加梁丘,足三里。

湿热蕴结,加丰隆,大椎①针刺治疗法:毫针刺,每次取5-7穴,平补平泻法,每次留针20-30分钟。

②隔物灸法:肝肾亏损者用附子饼灸,将附子研成粉末,用60%酒精调和成直径约3厘米。

厚约0.8厘米的饼状,中间以针刺10个小孔,放在应灸腧穴上,上面再放自制艾柱(重2克)施灸,轻症3壮,中症5壮,重症7壮,以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疗程: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每疗程间隔2~3天,最多不超过2疗程;瘀血阻滞者用隔三七饼灸,寒湿痹阻者用隔姜灸,方法同隔附子饼灸。

隔姜灸拟用姜片代替,姜片以用鲜姜切成直径2-3厘米,厚约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10个小孔,放在应灸之腧穴上,方法同上。

( 2 ) 特定电磁波谱(TDP)治疗:保持离皮肤约20CM 的距离,直接照射患处,以患者感觉温热为度,每次20~40分钟,一天1~2次(3)电针治疗:取穴:鹤顶、膝下、梁丘、足三里、阴陵泉、阳陵泉;针法:每次选用2个穴位,用密波5min 后改为疏密波,每日1次,每次10~15min,10次为一个疗程。

(4)温针灸:针灸的主要刺激区为体穴、阿是穴。

先取长度在1.5寸以上的毫针,刺入穴位得气后,在留针过程中,于针柄上或裹以纯艾绒的艾团,套在针柄之上,应距皮肤2~3cm,可在该穴区置一硬纸片,以稍减火力,每穴每次施灸10-15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二、中药治疗1.内治法(一)早期(膝关节疼痛、功能活动轻度受限、影像学检查无明显变化)1、内治法(本法适用于早、中、晚期患者)(1)肝肾亏损型症状:膝部疼痛、乏力、腰膝疼软、易疲劳,尤在上下楼梯或较长时间行走时症状明显,舌淡,苔薄或少,脉沉细。

治法:补益肝肾、舒筋养骨。

方药:仙灵脾、续断、巴戟天、杜仲、金狗脊、宣木瓜、山萸肉、怀山药、炒白芍、丹参等,中成药:仙灵骨葆每次3粒,每日2次。

或益肾健骨片,每次4粒、每日3次。

(2)瘀血阻滞型症状:膝部疼痛,痛有定处,活动痛甚,或因外伤而引发,舌质红,苔薄,脉弦。

治法:行气活血,舒筋通络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桃仁、红花、川芎、当归、炒元胡、制乳香、制没药等。

中成药:伤痛宁片,一次5粒,每日2次。

(3)寒湿痹阻型症状:膝部疼痛或有肿胀,局部重着,常因寒凉而发作或症状加重,遇暖则舒,舌淡,苔白厚或腻,脉弦或滑。

治法:散寒除湿、温经通络方药:蠲痹汤加减。

独活10克、羌活6克、当归12克、赤芍10克、生黄芪20克、防风6克益母草10克、姜黄6克、炒薏米30克,肿胀甚者加土牛膝20克,土茯苓20克。

中成药:风湿骨痛胶囊,每次2粒,每日2次。

(4)湿热蕴结型治法:清热祛湿,舒筋通络方药:防己黄芪汤加减。

防己、黄芪、怀牛膝、苍术、薏苡仁、木瓜、银花藤、木通、白术、炙甘草等2、外治法(本法适用于早、中、晚期)(1)伤痛膏,外用,一次1-2帖,每日一次。

(2)外用中药熏洗治疗机熏洗治疗熏洗方用舒筋活络洗浴剂方药:艾叶25克、全当归15克上药等共研细末,盛入小布袋内缝合袋口,而后放入熏洗治疗机内,加水1500~2000ml煎沸20~30分钟,将患肢放在盆口上方高于药液30cm左右,并在膝关节处盖上毛巾,熏蒸10~15分钟(注意防止烫伤),待药液温度在45℃-50℃左右时,将患膝放入盆中浸洗,边洗边按摩膝关节,并做主动伸屈关节的运动至药液变凉。

每日熏洗1~2次,每日一剂,10剂为一个疗程。

(二)中期(膝关节疼痛症状明显,功能活动明显受限,活动痛,甚则行走困难,部分患者的关节有轻度畸形,影像学检查可见膝关节骨质增生明显,髌骨边缘增生硬化,胫股关节间隙发生变窄改变。

1、内治法(前述)2、外治法(前述)3、非药物治疗(1)针灸治疗(前述)(2)手法调整膝关节肌力平衡疗法:手法治疗的原则宜轻柔、适度,由轻到重,循序渐进,以患者能忍受为度。

方法:①放松肌肉:患者仰卧位,术者用手拿捏、按、揉等手法在患膝周围及股四头肌等部位反复操作3次,大腿及膝前侧肌肉软组织,直至局部有温热感;患者再取俯卧位,用以上手法放松臀部、大腿及小腿后侧肌群反复3次。

②弹筋点穴:用拇指点按股四头肌起始点,髌股关节内外侧间隙及髌骨上下极,弹拨膝周围的韧带、肌腱、点按膝眼、环跳、殷门、承扶、委中、承山、风市、阳陵泉等穴,每穴1~3分钟。

③整复关节:患者仰卧位,术者站立于患膝外侧,用拇指上下左右反复推动髌骨,力量由轻逐渐加重,再用手掌反复按揉反复3次。

④滑利关节、屈伸膝关节,以患者能忍受为度,摇膝关节并以膝关节内旋,外旋等活动,每天一次,每次3-5分钟,10次为1个疗程。

(3)针刀疗法:患者仰卧位,膝关节屈曲30°左右,暴露膝关节,腘窝下垫一软枕,在髌骨及内外侧副韧带处寻找明显压痛点2~4个,标记后常规皮肤消毒、铺巾,每个痛点处皮下注射0.5~1%利多卡因1.5ml局部麻醉。

用针刀口平行肌纤维方向刺入病灶部位或达骨面,先纵形剥离3~4刀,后横行剥离3~4刀,感到针刀下松动后即出,压迫针眼片刻。

如痛点靠近髌骨边缘,针刀先不拔出,顺针刀方向斜刺至髌骨外缘骨面,转动刀口与外缘呈垂直方向,左右横剥2~3刀,有松动感后顺原针刀方向拔出。

每周1次,1~3次为一个疗程。

( 4 ) 针刀整体松解术配合运动疗法①针刀治疗:患者仰卧位,膝关节屈曲60°,根据针刀整体松解术的思路,在患肢髌上囊、髌下脂肪垫、髌骨内外侧支持带、腓侧副韧带、胫侧副韧带、鹅足囊、髌韧带止点,寻找压痛点、硬结、条索状物等阳性反应点,标记定点,常规无菌消毒铺巾,利多卡因作局部浸润麻醉,选用一次性4号针刀,按照四步进针法,针刀刀口线沿肌纤维平行方向加压刺入,以纵行疏通剥离为主,辅以横行剥离,有硬结、条索、滑囊者,可视病灶大小切割3~5 刀,感到针刀下有松动感即出针,按压止血后针眼以创可贴覆盖。

每周1次,1~3次为一个疗程。

②运动疗法:针刀治疗后第2 天开始进行,让患者先做屈伸膝关节主动练习5~10 min 。

然后行下肢肌肉等长练习:分别于膝关节0°、90°时做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练习,收缩10 s 后放松10s , 重复10 次为1 组练习,每个角度练习5 组,组间休息1 min 。

等长练习在坐位下进行,以防膝关节负重注意事项:操作时要避开神经及血管,术后口服抗生素3 d 以预防感染。

(5)特定电磁波谱(TDP)治疗:(前述)(三)晚期(膝关节疼痛,行走受限明显,关节畸形,大部分患者呈“O”型腿,生活自理能力差。

影像学检查,关节内骨质明显增生,关节间隙变窄或消失,严重者可出现关节半脱位。

)1、内治法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后期大多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既有肝肾不足,筋骨失养;又有痰湿互结,经脉痹阻,加之年老体虚,脾胃虚弱,内服药物当缓缓图之。

(详细完善分型)治法:补肝肾、强筋骨、益气血、散瘀结、理气和中方药:熟地10克、鹿衔草10克、骨碎补10克、肉苁蓉10克、淫羊藿10克、鸡血藤10克、莱菔子5克、当归10克、黄芪15克。

痰湿互结者加制南星6克,牛蒡子6克,白术10克。

上方也可按一定比例作成丸药服用。

2、外治法(前述)3、非药物治疗(1)针灸治疗(前述)(2)手法调整膝关节肌力平衡法:(前述)但骨关节炎后期,大多患者还伴有骨质疏松症及其他全身性疾患,在治疗本病的同时不要延误了其他疾病的防治。

另外在施行手法过程中,不可刻意追求关节活动度的恢复,应把重点放在镇痛和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前重复??)(3)小针刀疗法(前述)(4) 针刀整体松解术配合运动疗法:(前述)(5)特定电磁波谱(TDP)治疗:(前述)三、西药治疗1.对乙酰氨基酚NSAIDS止痛药,如双氯芬酸钠片:开始100mg~150mg/日,分2次~3次服,达疗效后逐渐减至最小有效量。

2.氨基葡萄糖类或软骨素类药物,如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0.5 Tid;连续用药6周,必要时可以6周以上,间隔2个月可重复使用.3.关节腔注射透明质酸钠,如玻璃酸钠:1次1支(以玻璃酸钠计25mg)、1周1次、连续5次注入膝关节腔内4.关节腔注射皮质类固醇激素,但要慎用。

四、手术治疗1.关节镜手术及关节冲洗术2.游离体摘除术3.半月板切除术4.关节软骨成形术5.截骨术6.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五、功能锻炼方法一:肌力锻炼:主要是股四头肌训练,在疼痛较甚时,指导患者进行不负重股四头肌训练,渐进地进行股四头肌强化训练,即在膝关节伸直的情况下做静力型等长收缩,或等张训练或两种方法结合应用,每日1~2次,长期坚持。

方法二:患者仰卧将下肢伸直抬起,保持足跟距床面15厘米,坚持15~20秒放下休息,再抬起,反复训练,由少至多。

(3)其他,注意膝部保暖,不做爬山运动或室内跑步机运动,减少剧烈活动,减肥等也是需要注意的问题。

四、疗效评价(一)疗效评价指标1、症状、体征分级量化评分本研究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发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药新药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中所制定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症状分级标准作为观察量化指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