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的形象遮蔽

合集下载

关于南昌市旅游形象设计的思考

关于南昌市旅游形象设计的思考

维普资讯
城市形象具有丰富的 内涵, 它显示着城市的个性, 也成
32 3视觉识别 ( I .. V)

为凝聚市 民精神的力量 。 世界上大 型的旅游城市都有 自己良 好的定位, 例如,深圳的世界之窗 ,香港的购物天堂等等。 南昌市很久以来一直 以 “ 英雄城” 著称。 八一起义打响 了巾国抗 日战争的第一炮, 这在 中国历史上有着不可抹没的 地位 , 南昌因此而成为英雄城。作为一个现代化的都市,南 昌市有着很浓的历史味道 。 从八一起义纪念馆, 八一起义纪 念塔到 “ 八一起义”的旧址, 这些无不反映出南昌的历史痕 迹,折射 出英雄的气概 。因此,笔者认为,把南昌定位为英 雄城再 合适不过 了。 3 2旅游形象体 系的设计与建设 . 与企业形象的设计类似,城市形象设计由三部 分构成 :
在 实践 巾切实加以实施与宣传 ,以凸现城市的旅游形象 , 实 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 2 南 昌市加强城市旅游形象设计的必要性 ( WoT分析 ) S
2 1优 势 .
随着全国掀起红色旅游热, 江西省的旅游发展看到了曙 光。“ 红色摇篮,绿色家园”的提出更为江西省的旅游打出
了品牌 。尤其是井冈山,作为革命根据地,近年来不断出新 招,迎来了大量 的国 内外游客 。这些无疑也为南昌市旅游的
1 旋游形象设计的 内涵
成为 “ 后花园”还是 “ 动感都 市” ,都不是对南昌最好的定
城市旅游形象是指城市 虎部的居民与外来旅游者对城市
位。其次,南昌的旅游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力度不够。而
且景点散而乱,没有系统条理 的设计。这使得长期以来南昌
的 旅 游在 全 国乃 至 中部 六 省 中居 于 落 后 的位 置 。
2 2 劣势 .

形象遮蔽与形象叠加在旅游地开发中的应用——以黑竹沟为例

形象遮蔽与形象叠加在旅游地开发中的应用——以黑竹沟为例
中 图分 类号 : 5 0 F 9 文献标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118 (0 9 0—0 00 1 7—7 5 20 )408 —3
1 “ 形象遮 蔽” 形象叠 加” 论 和“ 理
旅 游地形象 的研 究已经有 许多年 了 , 对于什 么是旅游 地形象 , 中外 专家学 者从 不 同 的角度 提 出 了 自己的 看法 , 但对 于旅游地形 象在 旅游 地 资源 开发 和规 划 中 的重要 性
却是一 致肯定 的. 振 之在 《 杨 旅游 资 源开 发与 规划 》 2 0 (0 2 年第一 版) 书 中认 为 :旅游地 形象 是旅游地 的理念 和文 一 “ 化精神 , 是旅 游地 的象征. ” 旅游 地形象 是旅游地 对客源 市场产生 吸引力 的关键 。
象影 响力 , 而使这 一 区域产 生 一种 叠加 的 合力 , 生 整 进 产
黑 竹沟景 区 为 山岳 型 风 景 区 , 区 以高 山 深 谷 为骨 该 架, 以大 规模 原始 生态 群 系和 孑遗 动植 物 资源 为外 貌 , 以 壮丽 古老 、 神奇 为主要 特征 , 兼有 奇 峰 、 石 、 溶 、 瀑 、 异 岩 泉 草甸 、 花林 、 高山海子 和 民俗 风情等景 观 内容 , 一处景源 是
“ 形象 叠加” 理论 , 形象 遮蔽” 形象叠 加” 对“ 和“ 理论的表 现 形式 及其 作用机 制进行 了阐述 , 并在 规划实践 中进行 了实
证研 究( : 寨沟对 黄龙 的“ 如 九 形象 遮蔽” 金华市旅 游形 象 ;
策划 中对旅 游地“ 象叠 加 ” 论 的应 用 ) 他认 为 , 形 象 形 理 . “ 遮 蔽” 是指在一 定 区域 内分 布着 若干 旅 游地 ( 风景 区 ) 其 , 中旅游资 源级别 高 、 色突 出或者产 品品牌效 应大或 者市 特 场竞 争力 强的一个旅 游地 ( 风景 区) 在旅 游形象 方面也会 , 更 突出 , 而对 其 他 旅 游地 ( 景 区 ) 从 风 的形 象 形 成 遮 蔽效 应 1;形 象叠加 ” 指在 同一 区域 内不 同的 旅游 地 的差 j _ “ 。 是 异化 形象定位 , 得一个 区域 内的各旅游 地具有 各 自的形 使

恩阳古镇保护与开发现状及建议——基于波特五力模型的视角

恩阳古镇保护与开发现状及建议——基于波特五力模型的视角

恩阳古镇保护与开发现状及建议——基于波特五力模型的视角发布时间:2022-12-02T03:33:39.021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2年22期作者:鲜琴[导读] 青石板上慢生活,幽幽小巷故事多。

在孤寂中等待了千年的恩阳古镇,在旅游开发的浪潮中,逐渐揭开神秘的面纱,映入世人的眼帘。

基于此,本文运用波特的五力模型,对恩阳古镇旅游开发与保护现状进行分析,并就其旅游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鲜琴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20级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摘要:青石板上慢生活,幽幽小巷故事多。

在孤寂中等待了千年的恩阳古镇,在旅游开发的浪潮中,逐渐揭开神秘的面纱,映入世人的眼帘。

基于此,本文运用波特的五力模型,对恩阳古镇旅游开发与保护现状进行分析,并就其旅游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波特五力模型旅游开发与保护建议引言在《竞争战略》一书中,著名的战略管理大师迈克尔·波特[1]首次提出了用于分析和研究行业竞争态势和企业竞争战略环境的“五力竞争模型”。

五大竞争力,即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买方的议价能力、进入者的威胁、替代产品或服务的威胁、以及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

也就是说,行业的竞争不仅仅是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买方和卖方、替代品和潜在进入者都应该纳入企业的竞争对手分析范畴。

整个行业的竞争强度和盈利能力由五大竞争力的合力所决定。

受新冠疫情影响,旅游业也“静下心”来,各旅游目的地之间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

无论是整个旅游产业,还是作为二级产业的旅游酒店、旅行社、景区等,“五力模型”这一理论模型在旅游业中都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

臧瑶[2]等(2015)运用“五力模型”对四川凉山州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研究;张荣齐[2]等(2013)对北京经济型酒店发展的研究;温敬睿[4](2011)利用“五力模型”对江西明月山景区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

本文拟将波特的“五力模型”引入到恩阳古镇景区旅游发展的分析中,力图对恩阳古镇各方面条件能够有更深入和全面的了解。

旅游景点不文明现象

旅游景点不文明现象

旅游景点不文明现象
1. 污染:一些旅游景点存在大量的垃圾和污水排放问题,破坏了环境的美丽和可持续性。

2. 破坏:一些游客会故意破坏景点的建筑、雕塑或者进行乱涂乱画,破坏了景点的原貌和历史价值。

3. 涂鸦:一些游客在景点的墙壁、树木上乱涂乱画,严重影响了景观的美观。

4. 高声喧哗:一些游客在景点内高声喧哗、播放音乐等行为,扰乱了其他游客和周围环境的安静。

5. 随地吐痰和乱扔垃圾:一些游客不尊重环境,随地乱扔垃圾和吐痰,给景点带来了卫生问题。

6. 随地大小便:一些游客在景点内随意大小便,不仅带来恶臭和卫生问题,也破坏了景点的整体形象。

7. 纷争和冲突:一些游客在景点内因为各种原因产生纷争和冲突,破坏了景点的和平氛围。

8. 偷盗和诈骗:一些不良分子会在旅游景点进行偷盗和诈骗行为,给游客带来经济损失和安全隐患。

9. 游客过度拥挤:一些景点由于游客数量过多,导致拥挤和交通堵塞,给游客的旅游体验带来不便。

10. 不尊重当地风俗和文化:一些游客不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和文化,造成文化冲突和不和谐的氛围。

“形象遮蔽”与“形象叠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形象遮蔽”与“形象叠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研究形象遮蔽和形象叠加对人类视觉健康的影响,例如长期观看叠加图像是 否会导致视觉疲劳等问题;4)开展跨学科合作,促进形象遮蔽和形象叠加理论 与技术在设计、营销、医学等领域的创新应用。
参考内容
一、引言
中国作为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的国家,其独特的旅游资源吸 引着无数国内外游客。随着旅游市场的快速发展,旅游形象成为游客选择目的地 的重要因素。本次演示旨在对比研究中国旅游的“感知形象”与“投射形象”, 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和差异,为提升旅游形象提供理论支持。
四、结果与讨论
1、感知形象与投射形象的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游客对于中国旅游的感知 形象主要集中在独特的文化、风景和美食等方面,而投射形象则以旅游目的地宣 传为主,涉及景点、民俗和历史等方面。
2、因果关系分析显示,感知形象对游客的旅游决策产生显著影响,而投射 形象在游客的旅游体验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六、
参考内容二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短视频已成为传播信息、塑造形象的重要渠道。 在中国的“三农”问题上,短视频的传播既展现了新时代下农村、农业和农民的 新形象,也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次演示将从“热呈现”与“冷 遮蔽”两个角度,探讨短视频中的中国新时代“三农”形象。
一、热呈现:短视频中的新“三 农”形象
案例分析
在实际应用中,形象遮蔽和形象叠加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商业广告中, 商家常常运用形象叠加技术将明星与产品图像合成为一张新的图像,以此来提高 产品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此外,形象遮蔽也被用于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领域, 例如在目标检测和识别中,通过遮挡部分图像来降低任务的难度。
结论
综上所述,形象遮蔽和形象叠加都是重要的视觉现象,有着丰富的理论基础 和实际应用价值。对于未来的研究,我们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深入探讨:1) 深入研究形象遮蔽和形象叠加的认知机制,从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角度揭示其本 质;2)探索形象遮蔽和形象叠加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领域的应用,例如通 过技术手段实现更加真实的虚拟场景;3)

旅游景点乱象

旅游景点乱象

旅游景点乱象
旅游景点乱象是指在旅游景区中存在的一系列不正常、混乱或不良的现象。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旅游景点乱象:
1. 涉假行为:一些旅游景点存在虚假宣传、虚构景点等问题,以吸引游客。

例如,景点图片经过大幅度修饰,实际景色与宣传不符,造成游客误解和失望。

2. 不合理定价:一些旅游景点在门票、餐饮、住宿等方面存在不合理的高价定价现象,以获取超额利润,损害游客的权益。

3. 非法商业活动:一些景点存在非法的商业活动,如盗版商品销售、非法导游的引导等,给游客带来经济和安全上的损失。

4. 环境破坏:一些旅游景点由于过度开发和管理不善,导致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遭受破坏,如乱倒垃圾、乱采乱挖等行为。

5. 人身安全问题:一些旅游景点的安全设施建设不完善,存在诸如道路安全、防火缺陷等问题,给游客的人身安全带来威胁。

6. 服务质量差:一些旅游景点存在服务态度恶劣、服务质量不合格等问题,给游客的体验带来负面影响。

这些旅游景点乱象严重损害了游客的权益,也影响了旅游行业的正常发展。

相关的监管部门和旅游经营者应加强管理,加强对旅游景点的监管和执法力度,维护游客权益,保护旅游环境,提高服务质量,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

旅游景区形象塑造策略

旅游景区形象塑造策略

旅游景区形象塑造策略在当今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中,旅游景区的形象塑造至关重要。

一个良好的形象能够吸引更多游客,提升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

那么,如何有效地塑造旅游景区的形象呢?一、明确景区定位首先,要深入了解景区的资源特色和文化内涵,明确其独特的定位。

这需要对景区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自然风光等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

例如,有些景区以悠久的历史文化为特色,如故宫、长城等;有些景区以壮丽的自然风光取胜,如黄山、张家界等;还有些景区以独特的民俗风情吸引游客,如云南的丽江古城、广西的阳朔西街等。

只有明确了景区的定位,才能为后续的形象塑造工作指明方向。

二、优化景区设施完善的设施是提升景区形象的重要基础。

这包括交通设施、住宿设施、餐饮设施、娱乐设施等。

交通设施要便捷、安全、舒适。

良好的道路状况、合理的交通线路规划以及充足的停车位,能够为游客提供便利,减少他们在旅途中的烦恼。

住宿设施要多样化,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从经济型酒店到高档度假村,从民宿到露营地,提供丰富的选择,让游客能够根据自己的预算和喜好找到合适的住处。

餐饮设施要注重卫生和特色。

不仅要提供干净整洁的就餐环境,还要推出具有当地特色的美食,让游客在品尝美食的同时,感受当地的文化风情。

娱乐设施要丰富多样,能够满足不同年龄段游客的需求。

无论是儿童游乐设施、成人运动项目还是老年人的休闲活动,都应该有所涵盖。

三、提升服务质量优质的服务是景区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景区的工作人员要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和专业素养,热情、耐心地为游客提供帮助和服务。

导游服务要专业、生动。

导游不仅要熟悉景区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还要能够用生动有趣的语言为游客进行讲解,让游客更好地了解景区的内涵。

售票、检票等服务要高效、便捷。

减少游客排队等待的时间,提高服务效率,给游客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投诉处理要及时、有效。

当游客遇到问题或不满时,能够及时得到解决和回应,让游客感受到景区对他们的重视和尊重。

游客视角下的旅游景区形象屏蔽作用机理研究

游客视角下的旅游景区形象屏蔽作用机理研究

资源存在减值 效应 , 旅游 开发会受到 限制 , 可 以说 由 此拉开了我国旅游形象屏蔽研究 的序幕 。后来 , 陈传康
等 也 做 过 “ 阴影 ” 效应 的研 究 。许春 晓明 确提 出 “ 旅 游 地屏 蔽 现 象 ” 一 词, 认 为 这 是 一 种 由 限 制 性 因 素 导 致 的
中 图分 类 号 :F 5 9
0 引 言
景 区 是旅 游 业发 展 的基 础 , 也 是 旅 游 竞 争 力 构 成 的
张英 J 、 刘睿文 等也都对旅游 的形象屏蔽 现象 做过相
关理 论 研究 和 实证 分析 。 我 国旅游 地 形 象 屏 蔽 的相 关 研 究 多 是 通 过 对 旅 游
资源地 的研究找寻旅游地 发展 中存在 的阴影 、 屏 蔽或遮
蔽 现象 , 为旅 游 地 形 象 塑造 、 管理方式变革 、 营 销 战 略 改
善等提供 了较好 对策。也有 学 者从旅 游 的主体 、 客体 、
介 体 等不 同角度 对 此 做 了有 益 探 讨 。然 而 , 相 对 来 说 没
第3 3卷
2 0 1 4年
第 1期
2月
地域研究 与开发
ARE AL RE S E ARC H A ND DE VE LO P ME NT
V o 1 . 3 3 No . 1 F e b .2 0 1 4
游 客视 角 下 的旅 游 景 区形 象屏 蔽作 用机 理 研 究
蔽 现象 的产 生机 理 , 认 为 旅游 形 象屏 蔽 涉 及 到旅 游 活动
对景区感知形象 的评 价 、 比较所形 成的 景区排 队 , 体现
出的景 区排列 次序 的先 后 和排 列 结 果 的去 留 : “ 先者” 感 知 形 象影 响 力 大 , 屏蔽 “ 后者” ; “ 留者 ” 感 知 形 象 影 响 力 大, 屏蔽 “ 去者” 。

基于旅游形象屏蔽理论的武威城市旅游形象设计实证研究

基于旅游形象屏蔽理论的武威城市旅游形象设计实证研究

从 图 1中分析 , 要产 生旅 游形象屏 蔽需具 备两个
特征, 即在 同一 区域 内存 在 两个 或 以上 的旅 游 目的 地, 包 括 了旅游 景 区 , 同时 旅 游 目的地 或景 区彼 此产
特征 , 进行 实证研 究 , 提 出 了武 威城 市 的宣 传 口号 、 旅
游 标 志 。本 文 以 “ 形象 屏 蔽” 理 论 为基 础 , 对 武 威 城 市
遮挡屏蔽, 处 于 甘 肃大 区域 的旅 游 形 象 屏 蔽 中 I 从 小 区 域 武威 市 来 看 , 武 威 的 白塔 寺 、 神州 荒漠野生动物 园、 沙 漠 公 园、 天 梯
山石窟、 葡 萄庄 园 等旅 游 资源 被 高 价 值 、 高知名度、 低旅 游 成 本 支 出 马 踏 飞 燕 ( 雷 台) 、 武 威 文 庙 所 屏 蔽 .在 此 形 象 屏 蔽 的 条
第 6卷 第 1 期
2 0 1 3年 1月
旅 游 论 坛
Tour i s m Fo r um
Vo 1 . 6 No . 1
J a n .. 2 0 1 3
[ 旅游 业研 究]
基 于旅 游 形 象屏 蔽 理 论 的 武威 城 市旅 游 形 象 设 计 实证 研 究
晋 艺 波
远瞩 , 重新 塑造 武威 城 市 旅 游形 象 , 突 出武 威 城市 特
目的地的形 象涉及 到 旅 游 活 动 的三 要 素” , 分 别是 旅
游主 体( 旅游 者) 、 旅游 介 体 ( 旅 游业 ) 和旅 游 客 体 ( 旅
点, 而 不是 仅仅 局 限于武威 旅游 资 源特点 。
对 于武威市旅 游形 象 塑造 的研 究 , 目前 不少 专家

黑竹沟旅游开发新思路-基于旅游地“形象遮蔽”和“形象叠加”的研究

黑竹沟旅游开发新思路-基于旅游地“形象遮蔽”和“形象叠加”的研究
刘 雄 杨 斌 ,
(.四川理 工 学院人 文 学院 , 1 四川 自贡 6 3 0 ; 4 0 0 2 .瑞 金 市第三 中学 ,江 西瑞金 3 2 0 ) 4 5 0

要 : 游 地 “ 象 遮 蔽 ” “ 象 叠 加 ” 论 是 分析 两 个 或 多个 旅 游 地 之 问 关 系的 钥 匙 , 旅 形 和 形 理
( _ ma i Co lg ,S e u n S in e a d En i e rn ie s y 1 Hu n s m l e ih a ce c n g n e i g Un v ri ,Z g n 4 0 0,Ch n e t io g 6 3 0 i a;
2 uj o 3M id c o l R in 3 2 0 , h n ) .R in N . d l S h o , uj 4 5 0 C ia i e i Ab t a t ma e s a i g a d i g o b e t e r ft u im o e i t e k y t sr c :I g h d n n ma e d u l h o y o o rs z n h e o s a a y e h ea in b t e wo o r o r m o e n l s s t e r lt ewe n t rmo e t u i z n .Th s p p r i to u e o s i a e r d c s n t e i g h d n n g o b et e r f o rs z n , n l z s h t t s h ma e s a i g a d i ma ed u l h o y o u im o e a a y e esa u t t
1 “ 形象遮 蔽 ” 形象 叠加 ” 和“ 理论

旅游地形象定位的理论与方法浅析

旅游地形象定位的理论与方法浅析

旅游地形象定位的理论与⽅法浅析旅游地形象定位的理论与⽅法浅析旅游地的形象问题是伴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和区域旅游规划、开发、建设、经营和管理⽽被提出来的,同时也是旅游学术界最为热门的话题之⼀。

当前,旅游市场的竞争⽇趋激烈,各旅游地之间的竞争在很⼤程度上就是形象的竞争,个性化、差异化的旅游形象定位对政府、企业、景区来说都是⾄关重要的。

因此,旅游地形象定位作为旅游地规划与开发中的⼀个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在理论层⾯,还是在实践层⾯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旅游地形象定位的常⽤理论(⼀)同质化旅游市场的突围策略——定位理论定位(Positioning)的概念来⾃于⼴告界,初见于本世纪60年代。

⽽真正为商品停滞开创⼀条⽣路的定位时代始于70年代以后的美国。

定位理论的核⼼思想是“去操纵⼰存在⼼中的东西,去重新结合已存在的联结关系”,它产⽣的⼀个基本条件是产品、信息、⼴告的爆炸,相似类型的商品出现和各种名牌商品被仿造,使产品之间的区别越来越⼩,共性的东西越来越多。

同时,消费者⾯对众多相似的商品,只能采取单纯化策略。

“单纯化”策略使顾客在⾃⼰的⼼中⾃然⽽然地建⽴起⼀个个简单有序的产品阶梯。

往往是排在第⼀位的名牌产品要⽐后⾯的产品,在品牌形象地位上要⾼得多,从⽽更容易成为消费者选择的⽬标。

例如,当外国游客谈论到中国的旅游胜地时,我们就会想北京、西安、桂林、杭州等地,其实就从旅游资源的原赋条件来看,⽐这些旅游地拥有更为丰富、品位更⾼的资源的国内旅游胜地还有很多,但是它们的知名度却不⾼,这其中形象定位问题就是原因之⼀。

⽬前,我国旅游业正处在有形商品定位时代,旅游者可以选择的旅游⽬的地越来越多,旅游产品的类型更加丰富,旅游地之间的竞争也⽇益激烈,同时旅游本⾝还要⾯临与其类似的其他娱乐活动的冲击。

因此,合理⽽科学的进⾏旅游地形象定位,不仅有利于提升旅游地在消费者⼼中形象阶梯排列的位次,⽽且更加有利于旅游产品的推⼴与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形象遮蔽”与“形象叠加”视角下沈阳故宫旅游形象发展研究

“形象遮蔽”与“形象叠加”视角下沈阳故宫旅游形象发展研究

“形象遮蔽”与“形象叠加”视角下沈阳故宫旅游形象发展研究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旅行作为休闲方式。

而旅游景点的形象对游客选择和满意度具有重要影响。

沈阳故宫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其旅游形象发展也备受瞩目。

本文将从“形象遮蔽”与“形象叠加”视角下对沈阳故宫旅游形象发展进行研究,探讨其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形象遮蔽”与“形象叠加”的概念所谓“形象遮蔽”,即是指一些不利于旅游形象的因素,例如历史遗留问题、管理不善、设施老旧等,导致旅游景点的形象受损,从而影响游客选择和满意度。

而“形象叠加”则是指一些积极因素的叠加,例如历史文化底蕴、景点特色、服务质量等,使得旅游景点形象更加丰富和吸引人。

在沈阳故宫的旅游形象发展中,既存在着一些“遮蔽”因素,也有很多“叠加”因素,本文将分别进行探讨。

二、沈阳故宫旅游形象的“遮蔽”因素1. 历史遗留问题:沈阳故宫作为清朝早期宫廷建筑群,曾经历过多次战火破坏和修复。

这些历史遗留问题导致故宫的部分建筑和文物受损,影响了其整体形象。

2. 管理不善:长期以来,故宫的管理存在着一些弊端,例如票务系统混乱、游客秩序不佳、景区环境脏乱等问题,给游客游览带来不便和不愉快。

3. 设施老旧:随着时间的推移,故宫内部设施逐渐老化,部分展览和陈列无法满足现代游客的需求,影响了游客的体验和满意度。

以上“遮蔽”因素不仅影响了沈阳故宫的形象,也削弱了其吸引游客的能力。

改善这些问题势在必行。

1. 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沈阳故宫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和皇家宫廷生活的精髓,吸引了大量历史爱好者和文化遗产保护者。

2. 特色的文物收藏和展览:故宫内部收藏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展览涵盖了各个时期的宫廷文化和历史风貌,展示了清代皇家生活和文化传承,为游客提供了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

3. 日趋完善的服务设施: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故宫的服务设施得到了不断改善和升级,例如引入了智能导览系统、完善了停车场和餐饮设施,提高了游客的便利度和满意度。

京津冀文化遗产旅游地形象屏蔽因素研究

京津冀文化遗产旅游地形象屏蔽因素研究

2 0 1 0 年 末 与2 0 1 4 年 末现 代服 务 七大 行业 在苏 卅 I 及 全 国的 区位熵 值 。 参 考L Q指数 标准 , 可 以得 出 以下结 论 :
代服 务 业 发展 的 扶 持力 度 , 注 意借 鉴 周 边 区市 特别 是 上 海现 代 服务 业 发展 的经验 , 加 强 区域 合作 , 培 育现 代服 务业 的新 业态 、集聚 现代
( 1 ) 相 对于 苏 州与 全 国 , 吴 江现 代服务 业 的总 体L Q 都小 于 1 , 处 于 服 务业 的新优 势 , 提高 城市 创 新能 力 。并且 , 还 应科 学 的规 划产 业定 苏 州及 全国 的平 均水 平 之下 , 这 与表 1 通 过产 业增 加值 所 计算 出 的区 位 , 重新 认 识信 息 产 业 、现 代 物 流 、金融 业 、 文教 卫 等现 代 服务 业 位熵 结果 相 同。 在 国民 经济 体 系 中 的地 位 , 推 动信 息 流 、物 资 流 、资 金流 、人 才流 ( 2 ) 从 全 国范 围来看 , 吴江 现代 服务 业 中 “ 商 务 服务 ” 、 “ 旅 游 的有 效运 行 , 促 使 商务 服 务 、旅 游 业 等现 代服 务 业 与周 边 区市 的协


为继 长三 角 、珠 三 角后 我 国第 三 个 经济 增 长极 , 是带 动 环渤 海 地 区 经 济 圈 发展 的主 导 力 量 。京 津 冀 地 区 是 全 国 乃 至 世界 的旅 游 文 化 中心 , 拥 有 丰 富 的历 史 文 化 遗 迹 , 例 如 故 宫 、天坛 、颐 和 园 、津 门 故 里 、五 大 道 、避 暑 山庄 、 山海 关 等 等 。三 地 的文 化 遗 产 旅游 资 源 得 天独 厚 , 交通 便 利 , 拥 有 良好 的发 展条 件 。 几十年来, 虽 然京 津 冀 区域 旅 游业 整 体 发展 迅 速 , 但 是一 方 面 , 北 京 作 为 文物 古 迹 众 多 的 旅 游 热 点地 区 , 旅游承载力 1 3益 不 堪 重 负; 另一 方 面 , 由于在 文 化 遗 产 旅 游 资源 丰度 、优 度 、 聚集 度 上 的 劣势 , 天 津 、河 北 两地 却始 终 处 于 北 京旅 游 的 阴影 之 下 , 造 成 了形 象屏 蔽现 象 。北 京 文物 古 迹数 量 多 、质 量 佳 , 旅 游环 境 容量 已经 趋 近饱 和 , 面 临 着 巨 大 的游 客 承 载压 力 ; 而 天 津 、 河北 虽 然 也 具 备 观 赏价 值 高 的文 化 遗产 , 受 到旅 游资 源 禀 赋 、旅 游 区位 条 件 以及 旅 游 者 需 求 偏 好 、 认 知偏 差 的 制 约 , 再 加 上 与 北 京邻 近 , 使 得 文 化遗 产 旅 游 资 源形 象黯 淡 , 缺少 特 色 , 不 能有 效 激 发游 客 的旅 游 动机 , 不易 被 游 客 认 知 和 选择 , 市 场 表 现 欠佳 。例 如 国 庆 假 期 时 , 北 京八 达 岭

旅游地阴影遮蔽的可视化与模式研究

旅游地阴影遮蔽的可视化与模式研究

旅游地阴影遮蔽的可视化与模式研究旅游地阴影遮蔽是普遍存在的客观现象。

旅游地阴影遮蔽的效应也可清晰的反映在人们的主观意象当中。

但旅游地阴影遮蔽的客观空间表现规律却是难以可视化或者量化。

因此,研究旅游地阴影遮蔽的类型、效应与空间特征,对旅游地阴影遮蔽理论的构建,以及旅游地的持续经营与协调发展有积极意义。

论文以中心地理论、区位论、增长极理论及生态位理论为指导,从旅游客体,即旅游地的视角出发,采用线性加权求和、加权Voronoi、核密度分析、标准差椭圆等方法研究了江苏省的世界遗产与A级景区的阴影遮蔽可视化、特点、效应与模式。

研究表明,我国世界遗产类别齐全,数量丰富,以世界文化遗产为主。

空间上,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西南地区和中部地区,有四个省级行政区暂无世界遗产;数量上,规定1987-2002年为前期,2002-2018年为后期,则呈现前期多后期少且中间断层的特点。

我国3A级以上旅游景区呈现出团块状或片状分布,地区分布差异明显。

在数量和等级上呈现出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分布较多,西部地区分布较少。

旅游景区和世界遗产的分布重心都集中在东部地区。

旅游地阴影遮蔽的本质成因是市场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旅游需求、旅游供给、地域背景和旅游环境四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即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载体和旅游介体之间的影响和作用。

竞争的本质是不同旅游供给和综合影响值之间的博弈,强弱旅游景区之间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范围,范围的空间关系就是阴影遮蔽的直接表现。

旅游地阴影遮蔽具有普遍性、依附性和空间转换性。

江苏省世界遗产与景区分布极不平衡,空间呈现三个梯度。

通过借鉴引力修正模型和旅游景区影响力的旅游者出游意愿、旅游景区日最大承载量、交通通达度、时空距离等相关指标,利用熵值法测算指标权重,使用加权Voronoi图,使江苏省世界遗产和A级景区的旅游地阴影遮蔽范围可视化。

总体上阴影遮蔽程度苏南最高,苏北次之,苏中最弱。

旅游地的等级与其形成的遮蔽范围呈正相关。

青海省旅游形象遮蔽问题分析

青海省旅游形象遮蔽问题分析

Consumption Economy消费经济0422017年2月 青海省旅游形象遮蔽问题分析① 青海大学 卫一帆 张小红摘 要:青海省旅游形象遮蔽的表现形式包括“青海湖”对全省旅游形象的遮蔽、“塔尔寺”对省内相似旅游资源的形象遮蔽、“西藏旅游”对青海藏文化旅游形象的遮蔽,旅游形象遮蔽区实施旅游开发的意义在于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合理配置旅游资源和有效保护资源环境。

关键词:旅游形象遮蔽 青海湖 塔尔寺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2(a)-042-03“旅游形象遮蔽”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分布着若干旅游地,其中旅游资源级别较高、特色鲜明、产品市场品牌效应大的一个旅游地,在旅游形象上会显得较为突出,从而对其他旅游地形成形象遮蔽[1]。

旅游形象遮蔽会导致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马太效应”,严重制约弱势旅游地的产品开发和市场开发,影响本地区整体旅游效率的提升。

本文从青海省旅游发展实际出发,分析旅游形象遮蔽形成的原因,阐述弱势旅游地实施旅游开发的重要意义,旨在为旅游管理部门及旅游经营者制定适宜的旅游发展规划和发展策略提供依据。

1 青海省旅游业的发展现状1.1 旅游资源分布青海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域开阔,旅游资源丰富,具有与我国东部地区截然不同的民族地域文化特色。

有以冰川、湖泊、荒漠、戈壁为特征的地质地貌形态;以古城堡、古墓群、古岩画为特征的历史遗存;以藏传佛教、伊斯兰教为主的宗教文化;以汉、藏、回、蒙、哈萨克等民族为特征的民俗风情。

依照国家标准《旅游资源调查、分类及评价》,青海省旅游资源占有标准所列:地文景观、水文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等8个主类的全部类型,拥有主类之下27个亚类、92个基本类型,其中,建筑设施最为丰富,之后依次是历史遗迹、水文景观、地文景观、生物景观等[2]。

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青海省的旅游资源垄断性①基金项目:本文属于青海省社会规划项目“基于形象遮蔽理论的青海省旅游发展策略研究”(12033)的阶段性成果。

旅游地形象遮蔽实例

旅游地形象遮蔽实例

形象遮蔽与形象叠加理论----以婺源为例针对不同的旅游地形象,根据旅游地旅游资源的品级,旅游产品的品牌效应,旅游地之间的市场竞争三个主要因素,可以把不同的旅游地形象的关系分两种:以竞争为主(导致“形象遮蔽”)和以整合为主(导致“形象叠加”)。

“形象遮蔽”,指在一定区域内分布着若干旅游地(风景区),其中旅游资源级别高,特色突出或者产品品牌效应大或者市场竞争力强的一个旅游地(风景区),在旅游形象方面也会更突出,从而对旅游地(景区)的形象形成遮蔽效应。

“形象叠加”,指在同一区域内不同的旅游地的差异化形象地位,使每一个旅游地具有各自的形象影响力,进而使这一区域产生一种叠加的合力,产生整合性的影响力。

在旅游地形象遮蔽中会出现下列三种情形:1、同一区域内,不管旅游资源是否具有相似性,级别、品质高的景区一般会对其他景区形成“形象遮蔽”。

.婺源处在赣东北,临近的江西境内以及隔壁的安徽,福建等省的景区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婺源形成"形象遮蔽".江西庐山,南昌,景得镇,安徽黄山,西递和宏村,福建武夷山等景区会对婺源形成较大的形象遮蔽.这种情形又可分为两种情况:⑴同一区域内,旅游资源类似,资源品级高的旅游地对其它旅游地形成形象遮蔽。

安徽西递宏村以徽州古村落成功申请了世界文化遗产,这将会对婺源的徽派古村落形成长期的形象遮蔽.婺源以"中国最美的乡村""伟人故里""茶乡""水乡"等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周边景区形成形象遮蔽.也就是说在同一区域内,或者一条旅游线上,或者在邻近地区,同时存在甲、乙两个风景区,它们的资源条件相近,资源类型雷同,但可能甲地在资源级别、品质上高于乙地。

单就乙地来看,资源级别也很高,可如果它生长在另外的区域,它的发展前景无可限量,投资潜力也很大。

可它偏偏就与甲地生在了一起,可谓生不逢地了。

由于资质条件差不多,可能开发的产品也相似,在“形象遮蔽”的情形下,根据旅游者的旅游行为规律,受时间、成本限制,乙地不在旅游者抉择、计划内。

旅游形象屏蔽理论研究

旅游形象屏蔽理论研究

旅游形象屏蔽理论研究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1年第3期(总第l91期)旅游形象屏蔽理论研究李雪松赵丽娜(云南财经大学旅游学院云南昆明650221)摘要:在简要回顾国内外旅游形象屏蔽研究基础上,以旅游活动三要素及形象屏蔽的空间关系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并回答了旅游形象屏蔽的基本理论问题,包括旅游形象屏蔽概念,产生机理,性质以及空间表现,揭示了旅游形象屏蔽的内在结构和外在表现,为规范和引导旅游形象屏蔽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关键词:旅游形象屏蔽;屏蔽产生机理;屏蔽空间表现[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539(2011)03—0001—07 TheoryStudyonDestinationImageScreeningLiXuesong/ZhaoLina(TourismSchool,Yunnan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Kunming650221,China) Abstract:Onthebaseofreviewingformerstudies,thepresentstudyanalyzesin—depththebasictheoryofDestinationImageScreen(DIS),includingconcept,generatingmechanism,characterandspacebehaviors,andclarifiesthein nerstructureandouterappearanceofDIS,providing theoreticbasefornormalstudyofDIS.Keywords:destinationimagescreen;screengeneratingmechanism;screenspacebehaviors 屏蔽现象普遍存在,形象相似的旅游目的地间屏蔽现象也较为普遍,如谈到傣族风情和热带雨林,人们会想到西双版纳而不是德宏.旅游形象屏蔽使得被屏蔽旅游地形象宣传被动,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因此,对于被屏蔽旅游地,发现问题所在,并找到应对办法就显得格外重要.然而,现阶段国内外旅游形象屏蔽研究存在着基础理论薄弱,概念混淆甚至错误的情况,使得目前为数不多的研究,还停留在对表面现象的探讨上,如主要集中于屏蔽区域如何定位,如何发展等方面,实质上缺乏理论支撑与方向引导.本文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索旅游形象屏蔽的基本理论问题,对旅游形象屏蔽的概念体系,产生机理,基本性质与空间表现等做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为被屏蔽旅游地发展寻找出路.一,旅游形象屏蔽研究现状1.国外研究为了解国外对旅游形象屏蔽的研究状况,本人曾用屏蔽的英文单词"screen"和"shield",全文搜索了数百篇有关旅游形象"DestinationImage"的文章,只有3篇出现"screen",一篇出现"shield",但符合"屏蔽"意思的只有Asuncio,nBeerli(2004)和Sung—kwonHong[基金项目]201O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青年基金项目)"旅游形象屏蔽半径与强度研究"(10YJC630131).[收稿日期]2010—10—13[作者简介]李雪松(1974~),男,云南昆明人,云南财经大学旅游学院讲师,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博士,主要从事旅游规划,旅游形象,旅游会展等方面的研究.赵丽娜(1985~),女,山东枣庄人,云南财经大学旅游管理专业200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1年第3期(总第191期) (2006)l2的两篇.Asuncio,nBeerli认为,个人特性和信息来源共同作用于一个系统,该系统对环境刺激有控制作用,并产生复合形象,这反映出认知结构对直觉是有屏蔽(screen)作用的.Sung—kwonHong认为人们在选择目的地时只使用有限的信息,以降低认知负荷(cognitive load),例如,人们会以某一类国家公园的形象作为标准,来对被选目的地进行初次屏蔽(initialscreening),放弃不能满足其旅游需求或偏好的目的地.StevePike(2002)_3的文章也从侧面印证了国外鲜有旅游形象屏蔽研究的情况.StevePike研究了1973~2000年间142篇有关旅游形象的文章,认为超过半数的文章(75篇)只考虑了单一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感知,而没有任何一篇文章研究相互竞争的旅游目的地形象问题.旅游形象屏蔽是发生在两个或以上目的地间的现象,之间也具有相互竞争关系.由此不难看出,国外对旅游形象屏蔽的研究是非常有限的,所搜索到的两篇文章都只涉及到了屏蔽的现象,至今未见有任何明确提出形象屏蔽(imagescreening)概念的文章,这与国内的研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2.国内研究可以认为,旅游形象屏蔽研究起源于国内,而最早提出并研究旅游形象屏蔽现象的学者是王衍用(1993)[4].在他之后,国内学者开始从不同角度对其给予了关注,综合起来有如下一些研究角度和方向.(1)旅游形象屏蔽概念研究王衍用(1993)最早提出的屏蔽概念是"热影区",并定义为邻近热点旅游区的旅游区.许春晓(1993)【5提出"旅游资源非优区"概念,认为旅游资源之间具有屏蔽现象.陈传康(1996)[6】通过对北京文化景观强大"阴影"功能的揭示来评价"老北京城"微缩景观项目的可行性.此后李国平(2002)],杨振之(2003)[91,肖星(2004)0o1,张英(2004)[111,刘睿文(2006)等相继展开了相关研究.(2)旅游形象屏蔽的形成与演化机理研究形象屏蔽概念提出后,出现了有关屏蔽的形成与演化的研究,张京祥(2000)口3]探讨了大都市阴影区形成,演化的机理;薛玉梅(2005)【】指2出旅游形象遮蔽中,其发生机理主要受首因效应和类化原则两个规律的影响.刘睿文(2006)认为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形象认知过程中存在"先入为主"与"既成事实"效应;丁华(2007)[1认为屏蔽现象的产生是由于旅游资源显性质量不佳,而造成开发受限的现象.(3)旅游形象屏蔽类型与性质研究许春晓(2001)归纳了屏蔽现象的类型及性质,把旅游形象屏蔽划分为旅游地的要素屏蔽,资源屏蔽,区位屏蔽,条件屏蔽和事故屏蔽,并认为旅游形象屏蔽具有遍在性,累加性,有限性,依附等性质.刘睿文(2006)提出旅游形象不对称作用的概念,提出"黑匣子"(BlackBox)理论,将7个代表我国旅游形象不对称作用研究发展方向,但又有待深入研究的重要理论假设为7个等待开启的"黑匣子".(4)屏蔽旅游地形象定位与设计研究目前研究最充分的就是屏蔽旅游地定位与设计研究.严江平(2002)[1叫认为阴影区旅游地开发的关键在于正确分析阴影成因,找准突破口,才能有的放矢地制定开发策略.杨瑞(2005)认为被替代旅游区在制定形象策略方面一定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吴军(2006)[18]归结了"阴影区"内城市旅游形象定位的几种方法.黄河(2007)提出"阴影区"旅游地必须实施差异性形象定位战略,推出全新的个性化形象.分析10多年来国内有关旅游形象屏蔽的研究,可以发现其主要存在以下不足:①屏蔽概念及其内涵不清;②屏蔽现象产生机理不明;③屏蔽类型与性质归纳不准;④研究侧重于形象定位与设计;⑤屏蔽的空间关系尚未涉及.本文将针对以上不足,对屏蔽现象背后的基础问题做深入全面的研究.二,旅游形象屏蔽概念解析1.旅游形象的概念解析国内外学者研究旅游形象已有30多年了,其概念界定日益严谨和完善,对形象本质认识日益深刻并逐渐取得了共识.Mazanec (1994)提出形象变量可归结为3个方面,即主体(Subiects)感知(方面I)围绕客体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1年第3期(总第191期) 或目的地(Objectives)(方面II)的特定属性(Attributes)(方面Ⅲ)进行[2叫;李蕾蕾(1999)也指出旅游形象概念结构包括主体(人),客体(旅游地与媒介信息)和本体(人脑对客体环境与媒介环境的感知);杨永德(2007)从形象主体,客体及信息媒介等3方面归纳形象本体具有的维度,为旅游形象的研究构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内在结构[22]o由此可以看出,旅游形象的研究已经不再从单一方面入手, 而是涉及到旅游活动的3要素,即旅游主体(旅游者),旅游介体(旅游业)和旅游客体(旅游资源),分别形成感知形象,服务形象和资源形象.那么,在研究旅游形象延伸问题旅游形象屏蔽时,也应该同时考虑这3个要素.2.屏蔽的概念解析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屏蔽有两个解释:①像屏风似的遮挡着;②屏障[23]o从这两个解释可以认为,屏蔽就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遮挡. 由此可以看到,屏蔽现象应该具有两个特征:①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一物体对其他物体产生了遮挡.这样就把物体自身的缺陷或不利因素排除在屏蔽现象之外了.3.旅游形象屏蔽概念解析王衍用(1993)提出"热影区"的概念后,不同专业背景的学者开始关注这一问题,并对其进行了定义.目前各种定义尚未达成共识,总结各种定义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概念比较混淆,有众多提法,如"热影区","旅游资源非优区","游客感知灰度区","旅游资源非显优区","边缘旅游地","非主流旅游资源"等;(2)研究角度单一,以旅游地屏蔽为主.屏蔽现象存在于旅游活动的三大要素(旅游主体,客体和介体,即旅游者,旅游资源和旅游业)之中,而已有定义多半从单一角度考虑; (3)对旅游形象屏蔽概念的理解不确切,有概念泛化的趋势.屏蔽现象的发生必须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且彼此产生遮挡作用.而有学者把自身不利因素视作屏蔽,泛化了屏蔽概念.通过对旅游形象概念,屏蔽概念的解析,以及对已有概念进行分析后,可以比较明确地提出旅游形象屏蔽概念定义需考虑的两个方面: (1)必须同时考虑旅游活动的三大要素;(2)必须是两个或以上目的地间产生的遮挡作用. 三,旅游形象屏蔽产生机理通过对旅游形象和屏蔽概念的解析,明确了研究旅游形象屏蔽现象的产生机理,应该同时考虑旅游活动的三大要素,并且要充分关注屏蔽的两大基本特征,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准确地认识旅游形象屏蔽概念.1.屏蔽现象在旅游主体中的产生机理——认知屏蔽发生在旅游主体(旅游者)的屏蔽现象主要受首因效应和类化原则规律的影响:首因效应是指个体根据最初信息形成的印象不易改变,甚至会左右对后来获得信息的解释;类化原则是指个体将所接收的信息纳入已预设好的范畴之中,将其视为同一类别.旅游者首次接触某类旅游目的地信息时,会逐渐构建出一个新认知结构,来整合该目的地信息,并且这些信息形成的印象不易改变,会左右后来获得相类似信息的解释,形成首因效应;如果旅游者将来再接触其他类似旅游目的地信息时,会从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提取相关线索,顺利将该信息同化,遮蔽了旅游者对后来旅游目的地的认知,即类化原则.由首因效应和类化原则造成旅游者对后来信息的同化,形成了旅游主体在认知规律作用下的旅游形象屏蔽——认知屏蔽.2.屏蔽现象在旅游介体中的产生机理——利益屏蔽旅游介体主要指旅游业,主要包括旅行社,旅游交通,旅游饭店和旅游购物,其空间行为主要受利益驱动,会决定区域旅游业的空间形态.保继刚(1993)在谈到旅游饭店的宏观选址时认为,旅游者到达目的地后,往往选择该旅游区的中心城市或较高级别的风景区暂住,因此,不宜在旅游资源级别较低的景区,或非旅游中心城市选址.其实不仅旅游饭店选址有此规律,旅游业的其他行业选址也是如此,比如旅游社的选址行为——线路设计.同时,韦伯集聚指向论认为【2,多种企业在空间上的集中会产3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1年第3期(总第191期) 生聚集,这种集聚利益主要来自企业间的协作,分工和基础设施的共同利用.受选址规律和集聚效应的双重作用,寻求稳定回报和低风险的旅游投资往往会选择较高级别和知名度的区域,而放弃低级别和知名度的区域,从而形成旅游介体在追求利益前提下的旅游形象屏蔽——利益屏蔽.3.屏蔽现象在旅游客体中的产生机理——吸引力场屏蔽旅游客体主要指旅游资源或旅游吸引物,它最大的特性就是具有吸引力.旅游资源吸引力的产生是由于其周边存在吸引力场,就像地球会产生重力场,使得地球上的物体受到吸引力一样.地球重力场强的大小取决于地球质量的大小;同样,旅游资源吸引力场强的大小也取决于旅游资源的质量,即旅游资源级别,级别越高,场强越大.吸引力场是有方向的,地球的重力场指向地心,而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场指向其中心.不同旅游目的地形成的吸引力场在空间会相互交错,吸引力场强大的对旅游者产生较大吸引力,其结果是旅游者放弃吸引力场强低的低级别旅游地,而选择吸引力场强高的高级别旅游地,从而形成旅游客体在吸引力场强作用下的旅游形象屏蔽——吸引力场屏蔽.旅游形象屏蔽的概念由旅游形象和屏蔽两大概念构成.旅游形象涉及旅游活动的三大要素,即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介体(旅游业)和客体(旅游资源),分别构成感知形象,服务形象和资源形象;屏蔽现象的发生必须同时具备两个特征,即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旅游目的地,并且彼此产生遮挡作用.相对应地,旅游形象屏蔽也必然涉及到旅游活动的三大要素,分别形成认知屏蔽,利益屏蔽和吸引力场屏蔽.基于以上分析,可以构建出旅游形象屏蔽产生机理与概念体系图,见图1.四,旅游形象屏蔽的性质图1旅游形象屏蔽产生机理与概念体系1.旅游形象屏蔽的普遍存在性就像屏蔽现象普遍存在一样,旅游形象屏蔽现象也是普遍存在的.这种普遍存在性表现在4两个方面:一方面,它普遍存在于旅游活动的三大要素之中,认知屏蔽存在于旅游主体,利益屏蔽存在于旅游介体,吸引力场屏蔽存在于旅游客体;另一方面,旅游形象相似程度高或低都存在屏蔽,旅游形象相似程度高的除受到利益屏蔽和吸引力场屏蔽外,还受认知屏蔽影响,而相似程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1年第3期(总第191期) 度低的往往只受到利益屏蔽和吸引力场屏蔽影响.2.旅游形象屏蔽的影响两面性旅游形象屏蔽的影响两面性指屏蔽有其有利的一面,也有其不利的一面.屏蔽中处于优势地位的旅游地(投影旅游地),受认知屏蔽作用而在市场上比较容易被感知,受利益屏蔽作用而更易获得投资形成较好接待条件,受吸引力场屏蔽作用而能吸引更多旅游者;相反,这对于屏蔽中处于劣势地位的旅游地(屏蔽旅游地)来说就很不利.但被屏蔽有时也会转换成有利条件,比如在开发条件不成熟或开发理念不高的情况下,屏蔽往往成了最好的保护,等到时机成熟时再开发通常能获得更大利益.'3.旅游形象屏蔽的空间转换性针对不同空间位置的客源市场,旅游形象屏蔽作用双方的角色是相互转换的.旅游吸引力场随距离衰减,越靠近旅游地的地方,其吸引力场越强,越远的地方,其吸引力场越弱.对于相互屏蔽的旅游地A和B,靠近旅游地A的客源市场,旅游地A的吸引力场强可能超过旅游地B,此时是旅游地A屏蔽旅游地B;而靠近B的客源市场,则容易出现旅游地B屏蔽旅游地A.由此可推断,理论上存在这样的客源市场,旅游地A和B在这一点的吸引力场强相等,屏蔽作用相互抵消,旅游者选择去旅游地A和B的可能性是一样的,而跨过这一区域,屏蔽角色发生转换.由此判断旅游形象屏蔽存在空间转换性.4.旅游形象屏蔽的可控性旅游形象屏蔽现象的产生是自然形成的,但却是可控的.这种可控性分别体现在3种屏蔽(认知屏蔽,利益屏蔽,吸引力场屏蔽)方式上.对于认知屏蔽,可以通过形象重新定位或爆发式宣传来突破,形象重新定位可以克服相似旅游地的屏蔽,而爆发式的宣传有利于构建新的认知结构,避免首因效应和类化原则的作用;对于利益屏蔽,可以通过提供优惠条件,改善基础设施,创造好的投资环境和氛围以吸引旅游投资;对于吸引力场屏蔽,可以通过对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挖掘旅游资源潜力,增强其吸引力场,同时对于距离较近的相互屏蔽的旅游地,还可以考虑联合开发,发挥出"1+1>2"的效应,以化解吸引力场屏蔽.五,旅游形象屏蔽的空间表现1.旅游吸引力场的圆锥体模型每一个旅游地都会形成旅游吸引力场,其场强变化服从空问距离衰减规律,即在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场强最强,随着空问距离增大,场强逐渐减弱,这一场强的形状及其变化过程可由圆锥体形象地反映出来.圆锥体的高度反映出实地感知形象(旅游者实地旅游后的感受与印象)状况,旅游者实地旅游后感受越好,印象越深,则圆锥体的高度越高;圆锥体的底面半径反映出旅游吸引力场的作用范围——客源市场,半径越大,吸引力场的作用范围就越大,客源市场也会越大;圆锥体的底面与侧面倾角反映出市场传播形象状况,旅游地形象在市场上传播越成功,旅游吸引力场强衰减越慢,则圆锥体底面与侧面的倾角越小;圆锥体的体积反映出旅游地的综合竞争力,圆锥体体积越大,综合竞争力越强,表明旅游地综合竞争力不仅取决于旅游地自身条件——实地感知形象,还取决于其形象在市场上的传播隋况——市场传播形象,该观点改变了以往讨论旅游地竞争力忽视市场传播形象的情况,各种情况见图2A▲图2旅游吸引力场圆锥体模型d比较圆锥体a和b,两者的高度一样,即实地感知形象相同,但是b倾角较大,底面积较小,说明市场传播形象不力,吸引力场的空间衰减速度较快,造成市场客源辐射范围小,综合竞争力弱(圆锥体体积小)的局面.比较圆锥体b和d,b高于d,说明b实地感知形象lzLd好,但是d的倾角小(市场传播形象好, 吸引力场空间衰减速度陧),使得b和d的底面积是一样的(市场辐射范围相同),这表明,实地5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1年第3期(总第191期) 感知形象欠佳的旅游地可以通过加强形象宣传来弥补.比较圆锥a和d,两者无论从高度(实地感知形象),倾角(市场传播形象),底面积(市场辐射面积)和体积(旅游综合竞争力)都不具可比性,a旅游地明显强予d旅游地.2.旅游形象屏蔽的空间类型场强大小不同的多个旅游吸引力场相互交叠,即会出现旅游形象屏蔽现象.依据旅游吸引力场的空间位置关系,可以归纳出3种屏蔽类型,即全屏蔽,不屏蔽和半屏蔽,见图3.▲a:全屏蔽b:不屏蔽c:半屏蔽图3旅游形象屏蔽空间类型情况a:两地相距较近,屏蔽旅游地完全处于投影旅游地的屏蔽中,屏蔽旅游地的客源主要靠搭投影旅游地的顺风车,旅游者大多是到了投影旅游地才对其有所认识,比如旅游者到了石林才知道旁边还有个乃古石林.情况b:两地相距较远,各有其客源市场,且两个旅游吸引力场不相交,没有旅游形象屏蔽现象发生,比如成都的乡村旅游地三圣花乡与昆明的乡村旅游地团结乡,二者的客源市场分别是其所依托的成都市和昆明市,虽然其形象相似性很高,但是并不产生屏蔽现象.情况c:此种情况相对复杂,两个旅游地吸引力场相交,中间区域吸引力场强相同,而跨过该区域,则靠近各自目的地一侧的场强大.6六,旅游形象屏蔽理论应用前景旅游形象屏蔽概念的解析,有助于规范和指导该领域的后续研究,旅游形象屏蔽的三大要素(旅游主体,介体和客体)和两个必须(两个或以上目的地,彼此产生遮挡)的提出,明确了屏蔽研究的框架和内容,同时把不属于旅游形象屏蔽的现象排除在外.旅游形象屏蔽的产生机理研究,对被屏蔽的旅游地,有助于进行形象问题诊断——找准屏蔽是产生于旅游主体,介体还是客体,确定是认知屏蔽,利益屏蔽还是吸引力场屏蔽在起主导作用,为减弱甚至消除形象屏蔽提供依据和指导; 对新开发的旅游地,有助于设计出差异性较大的形象来避免认知屏蔽,有助于决策是否要提供优惠条件来吸引投资以克服利益屏蔽,也有助于发挥自身优势来化解吸引力场屏蔽.旅游形象屏蔽的普遍存在性,让旅游开发者,管理者或经营者产生风险意识,为旅游形象在设计,打造和宣传的过程中,避免屏蔽发生做了思想准备;旅游形象屏蔽的影响两面性,为旅游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 即通过对一定区域的开发,而实现屏蔽保护另一片区域;旅游形象屏蔽的空间转换性,为不同区域使用不同宣传策略提供了理论指导;旅游形象屏蔽的可控性,为被屏蔽的旅游地改变屏蔽现状,寻找形象突破提供了信心与依据.旅游吸引力场的圆锥体模型是旅游形象量化研究的基础,圆锥体模型的形状主要取决于实地感知形象(圆锥体高度)和市场传播形象(圆锥体倾角).通过一定的数学方法处理,可以计算出不同旅游地的实地感知形象和市场传播形象的量化分值,从而确定各自圆锥体模型形状,再根据彼此的空间位置关系,可以得到以下一些有用的信息:①旅游形象综合竞争力,由圆锥体模型的体积决定;②客源市场有效覆盖范围,由圆锥体底面积大小决定;③旅游形象屏蔽的强度,由多个圆锥体空间交错程度大小决定;④旅游形象屏蔽的空间类型,根据圆锥体模型形状及空间位置关系,确定是属于全屏蔽,半屏蔽还是不屏蔽.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1年第3期(总第19l期) 对于被屏蔽旅游地,不同的旅游形象屏蔽空间类型所需采取的策略是不同的.对于全屏蔽的情况,可以考虑搭热点景区的顺风车,在通往热点景区的道路上做密集宣传,突出其与热点景区形象相似的同时,强调其可提供更经济实惠的附加服务,或是与热点景区联合经营,采用套票或买一赠一的方式让旅游者可同时游览两个景点, 在缓解热点景区承载压力的同时,也为自身赢得一定的发展空间;对于半屏蔽的情况,弱势旅游地需要考虑重新定位形象,寻找自身特色与市场空隙,实现错位发展;对于不屏蔽的情况,由于客源市场互不相交,彼此可以继续坚持和沿用已有的形象,以节省形象营销费用.参考文献:[1]Asuncio,11Beerli,&JosefaD.Marun.Factors influencingdestinationimage[J].AnnalsofTourism Research,2004,31(3):657-681.Echtner,C.M.,&Ritchie,J.R.B.Themeasurement ofdestinationimage:Anempiricalassessment[J]. JournalofTravelResearch,1993,31(3),3-13.12jSung—kwonHong,Jae—hyunKima,HochanJangb, SeokhoLeeb.Therolesofcategorization,affective imageandconstraintsondestinationchoice:An applicationoftheNMNLmodellJ].Tourism Management,2006,(27):750-761.[3]StevePike.Destinationimageanalysis--areviewof142 papersfrom1973to2000lJJ.TourismManagement, 2002,23:541-549.[4]王衍用.孟子故里旅游开发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3,9(2):50~52.[5]许春晓.旅游资源非优区适度开发与实例研究[J]. 经济地理,1993,13(2):81~84.[6]陈传康,王民,牟光蓉.中心城市和景区旅游开发研究——黑龙江省冬季旅游考察[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6,12(2):45~51,59.[7]陈传康,王民,牟光蓉.中心城市和景区旅游开发研究——黑龙江省冬季旅游考察[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6,12(2):45~51,5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景区“形象遮蔽”与“形象叠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作者:杨振之一、旅游地“形象遮蔽”和“形象叠加”的理论框架㈠“形象遮蔽”、“形象叠加”的概念就游客的感知和认知而言,不同旅游地的形象对游客产生不同的影响,而不同旅游地形象之间也存在复杂的关系。

针对不同的旅游地形象,根据旅游地旅游资源的品级、旅游产品的品牌效应、旅游地之间的市场竞争三个主要因素,我们可以把不同旅游地形象间的关系分为两种:以竞争为主(导致形象遮蔽)和以整合为主(导致形象叠加)(如图1)。

“形象遮蔽”,指在一定区域内分布着若干旅游地(风景区),其中旅游资源级别高、特色突出或者产品品牌效应大或者市场竞争力强的一个旅游地(风景区),在旅游形象方面也会更突出,从而对其他旅游地(景区)的形象形成遮蔽效应。

“形象叠加”,指在同一区域内不同的旅游地的差异化形象定位,使每一个旅游地具有各自的形象影响力,进而使这一区域产生一种叠加的合力,产生整合性的影响力。

㈡旅游地“形象遮蔽”与“形象叠加”的产生居于同一区域内的不同旅游地,因为旅游资源的品级不同、旅游产品的品牌效应不同及在市场竞争中态势不同,使旅游地(风景区或城市、城镇)相互之间可能出现以竞争为主的关系或以整合为主的关系,从而形成相互之间的“形象叠加”抑或“形象遮蔽”。

如图1所示,若旅游地A的旅游资源品级高于旅游地B,一般地,旅游地A的形象会遮蔽旅游地B的形象;若旅游地A开发的旅游产品品牌效应大于旅游地B(即使旅游地A的资源品级不如旅游地B高),如果两个旅游地旅游产品结构相近,则旅游地A的形象会遮蔽旅游地B;若两地在市场竞争中,在市场竞争的势头上旅游地A大于旅游地B,也就是说在前提上两地共有市场圈或市场(供给)圈交叉重叠部分大,或者两地共有购买(需求)圈或购买(需求)圈交叉重叠部分较大,细分市场重合,在区域位置方面也相近,则旅游地A的形象将遮蔽旅游地B的形象。

当然,如果在资源、产品、市场三大要素上,旅游地A都大于旅游地B,则旅游地A的综合竞争力特强,将会对旅游地B形成整体上的形象遮蔽。

在这种情况下,旅游地B必须避开锋芒,挖掘自己的特色重图1 旅游地之间形象遮蔽和形象叠加的产生机制新定位,力求与旅游地A形成整合的形象叠加。

相反,旅游地A与B之间可能形成不以竞争为主而以整合为主的形象叠加关。

旅游地B在旅游资源品级上虽然低于旅游地A,但旅游地B的资源与A的类型不同、特色不同,入A以文化为主,B以自然为主,或A以观光型资源为主,B以度假型资源为主,则两地资源就可以整合,形成形象叠加效应;如果旅游地A 与旅游地B在旅游产品结构体系上有差别,各自的品牌产品差异明显,则A与B可以形成各种形式的产品组合,并产生品牌延伸效果,形成形象叠加效应;如果品牌A与B在市场竞争中具有自己不同的市场(供给)圈或购买(需求)圈,或市场圈、购买圈的交叉重合部分小,两地甚至于可以共同分享一个市场,这为两地的整合提供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因此,旅游地A、B,或者说在这个区域内的更多的旅游地整合起来就会形成区域的形象叠加效应。

很明显,在某一区域,三大要素的差异性越大,则形成形象叠加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有差异性的旅游地越多,则该区域形成的形象叠加合力也就越大。

但这种差异性是需要我们努力去寻找、去发现的。

㈢“形象遮蔽”的表现形式在旅游地形象遮蔽中会出现下列三种情形:1、同一区域内,不管旅游资源是否具有相似性,级别、品质高的景区一般会对其他景区形成“形象遮蔽”。

这种情形又可分为两种情况:⑴同一区域内,旅游资源类似,资源品级高的旅游地对其它旅游地形成形象遮蔽。

也就是说在同一区域内,或者一条旅游线上,或者在邻近地区,同时存在甲、乙两个风景区,它们的资源条件相近,资源类型雷同,但可能甲地在资源级别、品质上高于乙地。

单就乙地来看,资源级别也很高,可如果它生长在另外的区域,它的发展前景无可限量,投资潜力也很大。

可它偏偏就与甲地生在了一起,可谓生不逢地了。

由于资质条件差不多,可能开发的产品也相似,在“形象遮蔽”的情形下,根据旅游者的旅游行为规律,受时间、成本限制,乙地不在旅游者抉择、计划内。

这种情形的“形象遮蔽”,极有可能形成“投资陷井”,使投资者在长期内不能自拔。

都江堰是我们已熟知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已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与该景区一路之隔,在都江堰市城区旁就是灵岩山。

灵岩山有如下几个资源特点:其一生态环境良好,山上是成片的桢楠、松树原始森林,达上千亩之多;其二,佛道合一,清代所建的佛教寺院和道观保存完好,古老的银杏树、紫荆树使寺院、道观庭院森森,近来又被新加坡一个团体视为“黄老先师”圣迹所在,每年还前来朝觐。

从它的资源条件和区位条件来看,应是发展旅游的好地方。

基于这样的认识,及考虑到都江堰每年超过400万人次的游客接待量,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四川省文化厅下属一家公司投资5000万元开发灵岩山。

其规划创意在灵岩山光大佛教,建寺院和雕塑108尊形态各异的观音像(仿全国各地的著名观音像)。

可实际情况是,投资下去后,游人寥寥,到目前血本无归。

分析其原因,就因为灵岩山处于都江堰的形象遮蔽内,看起来每年有400多万人从门前走过,但就是没有多少人愿意上灵岩山,使它每年接待的游人数只有2万人左右。

⑵同一区域内,尽管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各有特色,并不具有相似性,但旅游资源级别高,产品特色明显的景区对其他景区也会形成“形象遮蔽”。

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并不具有相似性,但由于处于同一区域,也会受到形象鲜明、资源级别高的景区的“形象遮蔽”。

在九环线(成都到九寨沟、黄龙旅游环线)上,由于青城山—都江堰,九寨沟、黄龙的形象遮蔽,诸如汶川、茂县、松、平武等地都会成为游客的过境地,不会成为旅游目的地,甚至于青城山——都江堰也成了观光游客的过境地,停留时间很短。

像茂县的松坪沟——叠溪海子,省级风景名胜区,地震遗址,游客只是在路旁停留下来远远眺望大小海子,而震中遗址和另外七个海子还在里面,游客是不会进去的。

平武县的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于不在九环线路旁,游客更不能前去,平武报恩寺就在县城,也只好成为游客的短暂停留之所了。

由于形象遮蔽的结果,在一条旅游线路上,旅游资源级别最高、旅游产品的吸引力最强、市场需求最大的旅游地往往会成为终极目的地,而其它旅游地会成为过境地(如图2)。

受可进入性和周围旅游产品组合的影响,游客在每一过境地的停留时间和购买行为差异较大,这对旅游地的性质和旅游产业空间布局会产生影响。

终极目的地会形成完全旅游产品供给中心,过境地则成为非完全旅游产品供给中心,因此,在旅游线路上,旅游产业空间布局就会不一样。

2、旅游资源特色相似,两者或更多的旅游地都可以用同一形象,就看谁率先树立起形象,抢先树立起形象者由于品牌效应就会对其他旅游地形成形象遮蔽。

关于这种情形,最引人注目的要数“香格里拉”了。

1997年9月,在紧锣密鼓的组织策划后,在云南省迪庆州中甸县(现该名为香格里拉县)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向全世界宣布:香格里拉在迪庆!当天夜里,BBC(英国广播公司)就将这一惊人消息传遍了世界。

在9月之前,迪庆州只接待了50多万游客,当年到年底,游客达到近百万。

到2000年,迪庆州接待的游客已逾200多万人次。

这个偏远的藏区小城,以意想不到的速度在发展、扩张。

图2 旅游地性质定位图两年后,四川省才想到了“香格里拉”。

与迪庆州接壤的四川甘孜州的稻城亚丁,从资源条件和环境来看,更像“香格里拉”,资源品位,有过之而无不及。

迪庆州的成功,使这边的甘孜州再也沉不住气了。

2000年,甘孜州在谋划推出香格里拉在稻城后,结果是接待人数只有几千人(当然也有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不足的原因)。

但是,由于云南为促销“香格里拉”已投入了巨额资金,且中甸县已经国务院同意改名为香格里拉县,甘孜州以后的发展如果仍然以“香格里拉”作为旅游的主题形象,无疑处于云南的形象遮蔽之中。

两者的资源条件相差无几,就看谁“抢先注册”,谁就在形象战略上占上风。

最近云南、四川、西藏开始协同打造“大香格里拉”旅游区,但就香格里拉旅游而言,四川、西藏将长期处于云南的形象遮蔽之中。

3、资源特色相近,品牌影响力相差不大,市场竞争力强的景区对其它景区形成遮蔽。

黄龙风景名胜区,与九寨沟相邻,同为世界自然遗产。

但由于市场运作方面的原因,黄龙在与九寨沟的竞争中处于劣势,有的团队到九寨沟后放弃到黄龙旅游,甚至在团队计划中就已放弃黄龙景区。

九寨沟知名度更高,黄龙景区明显处于九寨沟的形象遮蔽之中,因而黄龙导入形象战略已迫在眉睫。

㈣“形象遮蔽”作用机制以及空间影响力1、作用机制当旅游地之间发生竞争时,旅游地形象能产生“形象屏蔽”的效果。

即有良好形象的旅游地可以通过对其它旅游地的“形象遮蔽”构成防卫屏障,以阻止和缓冲竞争对手的攻击,并能通过形象博得消费者的好感。

而无良好形象的旅游地则将自己的心脏袒露给了竞争对手,会因缺乏竞争力而败下阵来。

总而言之,在旅游地的竞争中始终存着“形象遮蔽”与被遮蔽的关系,形象越鲜明、彰显、影响力越大的旅游地的遮蔽空间就越大,处于被遮蔽的旅游地在竞争中处于守势,并将不断衰落。

对于这些旅游地而言,继续生存下去的出路就在于重新树立差异性的旅游形象。

一个旅游地的形象所遮蔽的空间越大,它的知名度就越高,对客源市场的吸引力也就越大。

处于同一区域内的被遮蔽的旅游地,必须树立独特的差异化的形象,以摆脱“形象遮蔽”,确立自身的形象遮蔽空间。

哪怕这一形象空间不大,但它也会成为某一细分市场的目的地而维持生存。

2、空间影响力旅游地“形象遮蔽”的力度与旅游地空间吸引力的大小成正相关关系的,有以下三种情况:⑴具有极强吸引力的旅游地的“形象遮蔽”空间可能跨越大的空间尺度(甚至是国家),同类型和不同类型的旅游地都受到遮蔽。

比如长城和兵马俑就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中国其它旅游地的旅游形象。

⑵具有很强吸引力的旅游地的“形象遮蔽”空间跨越中等空间尺度,同类型和不同类型的旅游地一般都受到遮蔽。

比如九寨沟对川西北旅游形象的遮蔽;香格里拉对滇西北、康南地区旅游形象的遮蔽;敦煌对中国西北旅游形象的遮蔽;泰山和“三孔”对山东旅游形象的遮蔽等等。

⑶具有较强吸引力的旅游地的“形象遮蔽”空间局限在小空间尺度,同类型的旅游地一般要受到遮蔽,不同类型的旅游地是否受到遮蔽则要看该地区旅游资源的丰度和组合情况。

㈤如何形成“形象叠加”效应1、形象遮蔽在任何区域都客观存在,而形象叠加则更多地需要人为的对旅游地形象进行主观整合。

形象叠加主要解决区域范围内综合吸引力的问题,关键环节是差异化的形象定位及对这种差异化的形象进行整合,形成形象吸引力的合力。

由于形象遮蔽在任何区域内都客观存在,为了使某一区域形成形象叠加效应,在旅游地形象策划中势必要对被遮蔽的风景区进行差异化的形象宣传,使被遮蔽的景区从形象遮蔽中走出来,形成自己的特色,对属于自己的客源市场群体产生吸引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