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动和力》全章复习与巩固(教师版)

合集下载

初二物理下册《力与运动》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 知识讲解(带答案解析)【精】

初二物理下册《力与运动》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 知识讲解(带答案解析)【精】

《力与运动》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撰稿:冯保国审稿:史会娜【学习目标】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理解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会解释常见的惯性现象;2.知道什么是平衡状态,平衡力,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会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决问题;3.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

【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内涵: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依旧可以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

或者说: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维持,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

要点诠释:1.“一切”说明该定律对于所有物体都适用,不是特殊现象。

2.“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定律成立的条件。

“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有两层含义:一是该物体确实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情况(实际上,不受任何力的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二是该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力的作用效果可以等效为不受任何力的作用时的作用效果。

3.“或”指两种状态必居其一,不能同时存在,也就是说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原静止的物体仍保持静止状态,原运动的物体仍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而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的。

5.运动的物体并不需要力维持,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是因为受到了阻力。

要点二、惯性1.概念:物体具有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2.惯性的利用:跳远运动员快速助跑,利用自身的惯性在空中继续前进;拍打衣服,清除衣服上的灰尘;甩掉手上的水珠。

3.惯性的危害:汽车刹车后不能立即停下,酿成交通事故;快速行驶的汽车发生碰撞,车里的乘客如果没有系安全带,会与车身撞击,严重时可能把挡风玻璃撞碎,飞出车外;走路时不小心,可能会被台阶绊倒。

要点诠释:1.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一切物体是指无论是气体、液体、还是固体;无论是静止还是运动;无论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惯性。

《运动和力》全章复习与巩固--运动和力的关系(基础)知识讲解

《运动和力》全章复习与巩固--运动和力的关系(基础)知识讲解

运动和力》全章复习与巩固—运动和力的关系(基础)【学习目标】1、认识力的作用效果,能用示意图描述力;2、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重力的概念;理解重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即重心);3、知道什么是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会使用弹簧测力计;4、知道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知道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5、理解物体的惯性、牛顿第一定律;6、知道二力平衡,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知识网络】【要点梳理】知识点一、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要点诠释:1、力的作用效果包括两方面: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物体的形状。

2、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因此把它们叫做力的三要素。

3、力的示意图4、力的相互性:任何物体之间力的作用都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施力的同时也受力。

因此,同一物体既是施力物体也是受力物体。

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是相对的。

知识点二、重力1、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符号:G 。

要点诠释: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不论它是运动还是静止,不论它是固态、液态还是气态,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

如在上升过程中的氢气球仍受重力。

一切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都是地球。

2、重力的三要素(1)重力的大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 或g=G/m ,其中g=9.8N/ ㎏,粗略计算可以取g=10N/kg 。

注意:利用公式G=mg 进行计算时,质量m 的单位必须是㎏,不能用g,否则计算得出的数据就会有错误。

(2)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据此制成了重垂线来检查墙壁是否竖直,也可改进后检查窗台、桌面等是否水平。

注意:竖直向下与垂直向下不同,所谓竖直向下是指向下且与水平面垂直,其方向是固定不变的。

(3)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有些力(如摩擦力)作用在物体上的作用点不好确定,我们在作力的示意图时,也常把这些力的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处。

人教版七年级物理上册期末各章复习巩固资料

人教版七年级物理上册期末各章复习巩固资料

人教版七年级物理上册期末各章复习巩固
资料
第一章: 运动和力
- 运动的类型
- 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方法
- 力的定义和公式
- 牛顿三定律
第二章: 机械能与机械功
- 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 功率的概念和计算
- 简单机器的原理和应用
第三章: 热与温度
- 温度的定义和计量方法
- 热与能量的关系
- 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的区别
- 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第四章: 光的传播
- 光的反射和折射
- 光的色散
- 眼睛的构造和光的成像- 镜子和透镜的使用与原理
第五章: 声的传播
- 声的产生和传播
- 声的反射和折射
- 声音的音调和音量的变化
第六章: 电流和电阻
- 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并联和串联电路
- 电阻的计算方法
- 定子和转子的结构和作用
第七章: 电磁和磁框线- 电磁铁的制作和应用
- 磁场的形成和性质
- 磁感线和磁场的计算方法
第八章: 电学能量与电功率- 电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 电功和电功率的关系
- 动电和静电的区别
- 电源和电器的连接和使用方法。

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力和运动》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 巩固练习

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力和运动》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 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一、选择1.(2015•兴化市二模)下列过程中,有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三个不同类,它是()A.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B.进站的火车受阻力作用,速度逐渐减慢C.苹果受重力作用加速下落D.用力把铅球推出2.如图所示,放手后纸片不能保持静止,这样的操作是为了探究物体在平衡状态下所受的两个力()A.大小是否相等 B.方向是否相反C.是否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D.是否作用在同一直线上3.如图是2010年广州亚运会“皮划艇静水”项目体育图标。

运动员用船桨向后划水时皮划艇就会向前运动,那么使皮划艇前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A.船桨B.湖水C.运动员D.皮划艇4.下列关于力和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推墙的力和墙对人的力是一对平衡力B.静止的物体不受摩擦力,运动的物体才受摩擦力C.给正在运动的物体再施加一个力,物体就会比原来运动得更快D.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车厢里,竖直向上跳起的人仍将落回原处(不计空气阻力)5.一个成熟的苹果,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落到地面,在此过程中苹果()A.一定不吸引地球 B.一定吸引地球 C.不定吸引地球 D.以上说法都不对6.以下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容易停下来,所以物体运动速度越大,惯性越大B.用相同的水平力,分别推放在地面上的两个材料不同的物体,则难以推动的物体惯性大C.匀速行驶中的客车突然刹车,乘客向前倾,这是由于惯性所引起的D.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才有惯性7.2012年6月16日18时,“神舟九号”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实现与“天宫一号”的载人交汇对接,下列物理实验中能在“天宫一号”实验舱中完成的是()A.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B.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C.利用量筒测量一杯水的体积D.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刘洋的拉力8.下列实例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9.(2015春•德州期末)李华同学在使用弹簧测力计前没有注意校零,指针指在0.1N处,他测量时指针的示数为3.8N,则实际拉力的大小为()A.3.8N B.3.7N C.3.9N D.无法确定10.(多选)如图所示,用两块位于竖直面的平行正对的木板A、B夹住木块C,使木块C处于静止状态。

《运动和力》全章复习与巩固--运动和力的关系(基础) 知识讲解

《运动和力》全章复习与巩固--运动和力的关系(基础) 知识讲解

《运动和力》全章复习与巩固—运动和力的关系(基础)【学习目标】1、认识力的作用效果,能用示意图描述力;2、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重力的概念;理解重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即重心);3、知道什么是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会使用弹簧测力计;4、知道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知道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5、理解物体的惯性、牛顿第一定律;6、知道二力平衡,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知识网络】【要点梳理】知识点一、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要点诠释:1、力的作用效果包括两方面: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物体的形状。

2、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因此把它们叫做力的三要素。

3、力的示意图4、力的相互性:任何物体之间力的作用都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施力的同时也受力。

因此,同一物体既是施力物体也是受力物体。

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是相对的。

知识点二、重力1、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符号:G。

要点诠释: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不论它是运动还是静止,不论它是固态、液态还是气态,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

如在上升过程中的氢气球仍受重力。

一切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都是地球。

2、重力的三要素(1)重力的大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或g=G/m,其中g=9.8N/㎏,粗略计算可以取g=10N/kg。

注意:利用公式G=mg进行计算时,质量m的单位必须是㎏,不能用g,否则计算得出的数据就会有错误。

(2)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据此制成了重垂线来检查墙壁是否竖直,也可改进后检查窗台、桌面等是否水平。

注意:竖直向下与垂直向下不同,所谓竖直向下是指向下且与水平面垂直,其方向是固定不变的。

(3)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有些力(如摩擦力)作用在物体上的作用点不好确定,我们在作力的示意图时,也常把这些力的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处。

力和运动复习教案

力和运动复习教案

力和运动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回顾和掌握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

2.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牛顿三定律及其应用。

3. 帮助学生回顾和掌握运动和力的关系,包括加速度、摩擦力、重力等。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2. 牛顿三定律及其应用3. 运动和力的关系(加速度、摩擦力、重力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牛顿三定律及其应用,运动和力的关系。

2. 教学难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运动和力的关系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力与运动的关系。

2. 通过实验演示和数据分析,使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力的作用效果和运动的关系。

3. 采用小组讨论和汇报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导:回顾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让学生举例说明。

2. 讲解:讲解牛顿三定律的定义、含义和应用,引导学生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

3. 实验演示:进行力和运动关系的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力和运动的关系,探讨加速度、摩擦力、重力等概念。

5. 汇报总结: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教案细节请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做适当调整。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的理解。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滑轮组、小车、计时器等。

2. 教学课件: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的图片和动画。

3. 参考资料:牛顿三定律的案例和应用实例。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回顾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

2. 第二课时:讲解牛顿三定律及其应用。

3. 第三课时:实验演示和数据分析。

《力与运动》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 知识讲解

《力与运动》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 知识讲解

《力与运动》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学习目标】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理解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会解释常见的惯性现象;2、知道合力、分力,能够处理同一直向上二力的合成3.知道什么是平衡状态,平衡力,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会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决问题;4.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内涵: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依旧可以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

或者说: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

要点诠释:1.“一切”说明该定律对于所有物体都适用,不是特殊现象。

2.“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定律成立的条件。

“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有两层含义:一是该物体确实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情况(实际上,不受任何力的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二是该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力的作用效果可以等效为不受任何力的作用时的作用效果。

3.“或”指两种状态必居其一,不能同时存在,也就是说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仍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仍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而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

5.运动的物体并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

要点二、惯性1.概念: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2.惯性的利用:跳远运动员快速助跑,利用自身的惯性在空中继续前进;拍打衣服,清除衣服上的灰尘;甩掉手上的水珠。

3.惯性的危害:汽车刹车后不能立即停下来,酿成交通事故;快速行驶的汽车发生碰撞,车里的乘客如果没有系安全带,会与车身撞击,严重时可能把挡风玻璃撞碎,飞出车外;走路时不小心,可能会被台阶绊倒。

要点诠释:1.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一切物体是指无论是气体、液体、还是固体;无论是静止还是运动;无论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惯性。

《力和运动》复习教案

《力和运动》复习教案

《力和运动》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回顾和掌握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

2.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牛顿三定律及其应用。

3. 帮助学生回顾和掌握运动的描述、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

4. 提高学生解决力和运动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2. 牛顿三定律及其应用3. 运动的描述、速度、加速度4. 力和运动问题的解决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牛顿三定律及其应用,运动的描述、速度、加速度。

2. 难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运动问题的解决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实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2. 通过讲解、演示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牛顿三定律及其应用,运动的描述、速度、加速度。

3. 结合生活实例和习题,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2. 第二课时:牛顿三定律及其应用3. 第三课时:运动的描述、速度、加速度4. 第四课时:力和运动问题的解决方法5. 第五课时:复习测试和总结【导入】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记忆方法。

【讲解】1. 教师讲解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重点讲解牛顿三定律及其应用。

2. 学生认真听讲,记录重点内容。

【实例分析】1. 教师展示力和运动的相关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

2. 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

【练习】1. 教师布置力和运动问题的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批改练习题,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六、教学过程【课堂小结】1.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对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牛顿三定律及其应用,运动的描述、速度、加速度的理解。

初中物理《力、运动和力》知识梳理与要点巩固

初中物理《力、运动和力》知识梳理与要点巩固
[帮你归纳] 摩擦力产生的条件:1.两个物体互相接触.2.接 触面粗糙.3.两物体间有压力.4.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或已 经发生相对运动.
2.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压力大小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 增大 压力 ,使接触面变得更 粗糙 ;减小有害摩擦 的方法:变滑动摩擦为 滚动摩擦 ,使接触面彼此分开 或脱离,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加润滑油 等.
2.力的作用效果:一是使物体的 运动状态 发生改变; 二是使物体发生 形.变力的三要素是:力 的 大小 、 方向 、作用点 ,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 用效果.
3.力的示意图:力的三要素可以用力的示意图表示 出来,用箭头表示力的 方向 ,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 示力的 作用点 ,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 大小 .
[帮你归纳] 1.牛顿第一定律有两层含义:一是原来静止的 物体如果不受力的作用永远静止;二是原来运动的物体如果 不受力的作用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即:运动不需要力来 维持.2.(1)惯性不是力,力有三要素,惯性只有大小,所以 我们对惯性进行描述时,只能说某物体“具有”或“由于” 惯性,而不能说某物体“受到”或“产生了”惯性.(2)惯 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物体的惯性就大, 运动状态就不容易改变;与物体是否受力、是否运动、运动 快慢、是否失重均无关.
★ 常考点二 弹力 弹簧测力计
1.弹力: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时能自动恢复原状的 特性叫 弹性 .发生这样的形变叫弹性形变,物体由于发 生 弹性形变 而产生的力叫弹力,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 的方向 相反 , 弹性形变 越大,弹力越大.
2.弹簧测力计:测量力大小的仪器是 测力计 ,实验室 常用的测力工具是 弹簧测力计 ,其工作原理 是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的长度与所受拉力成正比 .

3.8《运动和力》全章复习与巩固--简单的运动(提高) 巩固练习

3.8《运动和力》全章复习与巩固--简单的运动(提高)  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一. 填空题1、跑步机是健身用的,使用时人在运动的皮带上跑步,如图所示。

一天,爸爸兴奋地从跑步机上下来说:“今天真痛快,跑了2km,一定减肥了!”小阳茫然地说:“我看你始终没有离开,怎么会跑了2 km?”爸爸给小阳讲了其中的道理,原来爸爸“跑了2 km”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的。

2、观察图甲可知汽车做________直线运动;观察苹果下落时的频闪照片(如图乙所示),可知苹果做________直线运动。

3、P、Q是同一直线上的两点,甲从P点、乙从Q点同时沿直线相向而行,它们运动的s-t 图象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甲的速度是________m/s,乙的速度是________m/s。

4、甲、乙两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两车在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路程之比是2:1,则速度之比是________;若两车经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是1:2,则速度之比是________。

5、船从甲港驶向乙港,船速为v1,船从乙港驶向甲港,船速为v2,船往返甲乙港的平均速度为。

二. 选择题6、某人由南向北走,一辆汽车从身后疾驰而过,若以汽车为参照物,则人()A、静止B、由北向南行C、由南向北行D、无法判断7、有一个物体从a点出发沿直线abc做由慢变快的变速直线运动,测得它在bc段所用的时间为0.5秒,bc相距2米。

那么此物体从a到c这段路程中平均速度可能是()A.2m/s B.4m/s C.6m/s D.无法估算8、下列关于参照物的说法属于不正确的是()A、参照物必须是静止的B、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任意选择C、参照物可以是运动的D、对于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时,判断的结果可能不同9、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和时间的关系为S=vt。

如图,甲、乙两直线是两运动物体的路程S和时间t关系的图像。

由图可知两物体速度大小关系是()A、v甲>v乙B、v甲=v乙C、v甲<v乙D、无法判断10、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属于错误的是()A、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B、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C、在通过相等的路程时,所用时间短的物体速度较大D、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大11、甲、乙两车同时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乙车的速度是甲车的3倍,甲车通过的路程是乙车的2倍。

力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知识讲解

力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知识讲解

《力》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学习目标】1、知道力的概念、力的单位、力的作用效果;2、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3、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4、理解重力、弹力产生的条件;5.知道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6.了解摩擦在日常生活中的利用和防止。

【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力1、力的概念:(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有物体存在。

(3)直接接触的物体间可以发生力的作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能发生力的作用,例如磁铁间的吸引力。

2、力的单位:国际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

托起两个鸡蛋的力大约是1N。

3、力的作用效果:(1)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使物体发生形变。

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5、力的示意图:(1)力的示意图是在分析物体受力时,只需要标明物体受力的大致情况,只画力的方向、作用点、不用画标度和大小。

(2)画法:首先找到力的作用点;其次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直线;最后用箭头标出力的方向。

6、相互作用力: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同时增大,同时减小,同时存在,同时消失,没有先后之分。

要点诠释:1、从字面上看“物体对物体”说明有力的存在时,至少需要两个物体,力是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的。

这就是力的物质性。

“对”字前面的物体,我们常把它叫施力物体(因为它施加了力),“对”字后面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受力物体。

有力存在时,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例如:人推车,人对小车施加了力,小车受到了力,所以人是施力物体,车是受力物体。

2、物体间只有发生相互作用时才会有力,若只有物体,没有作用,也不会有力。

例如:人踢球,使球在草坪上滚动,人踢球时,人对球施加了力,人是施力物体,球是受力物体,当球离脚之后,人不再对球施力,球也就不再受踢力。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和力》全章复习与巩固—运动和力的关系(提高) 知识讲解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和力》全章复习与巩固—运动和力的关系(提高) 知识讲解

《运动和力》全章复习与巩固—运动和力的关系(提高)撰稿:肖锋审稿:蒙阿妮【学习目标】1、认识力的作用效果,能用示意图描述力;2、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重力的概念;理解重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即重心);3、知道什么是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会使用弹簧测力计;4、知道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知道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5、理解物体的惯性、牛顿第一定律;6、知道二力平衡,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知识网络】1【要点梳理】知识点一、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要点诠释:1、力的作用效果包括两方面: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物体的形状。

2、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因此把它们叫做力的三要素。

3、力的示意图4、力的相互性:任何物体之间力的作用都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施力的同时也受力。

因此,同一物体既是施力物体也是受力物体。

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是相对的。

2知识点二、重力1、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符号:G。

要点诠释: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不论它是运动还是静止,不论它是固态、液态还是气态,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

如在上升过程中的氢气球仍受重力。

一切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都是地球。

2、重力的三要素(1)重力的大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或g=G/m,其中g=9.8N/㎏,粗略计算可以取g=10N/kg。

注意:利用公式G=mg进行计算时,质量m的单位必须是㎏,不能用g,否则计算得出的数据就会有错误。

(2)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据此制成了重垂线来检查墙壁是否竖直,也可改进后检查窗台、桌面等是否水平。

注意:竖直向下与垂直向下不同,所谓竖直向下是指向下且与水平面垂直,其方向是固定不变的。

(3)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有些力(如摩擦力)作用在物体上的作用点不好确定,我们在作力的示意图时,也常把这些力的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处。

八年级物理下册《运动和力》复习教案北师大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运动和力》复习教案北师大版

教案:八年级物理下册《运动和力》复习教案北师大版第一章:复习力和运动的关系1.1 力的概念:复习力的定义,即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包括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1.2 重力:复习重力的概念,即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以及重力的计算公式G=mg。

1.3 摩擦力:复习摩擦力的概念,即两个接触面之间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以及摩擦力的计算公式F=μN。

第二章:复习物体的运动和静止2.1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复习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概念,以及参照物的选择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

2.2 直线运动:复习直线运动的类型,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以及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

2.3 曲线运动:复习曲线运动的类型,包括圆周运动和抛物线运动,以及物体在曲线运动中的速度和加速度变化。

第三章:复习速度和加速度3.1 速度:复习速度的概念,即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以及速度的计算公式v=s/t。

3.2 加速度:复习加速度的概念,即物体速度的变化率,以及加速度的计算公式a=(v2-v1)/t。

3.3 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复习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包括匀加速运动和匀减速运动。

第四章:复习牛顿运动定律4.1 第一定律:复习惯性的概念,即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性质,以及第一定律的内容。

4.2 第二定律:复习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即F=ma,以及第二定律的应用。

4.3 第三定律:复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即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第五章:复习动能和势能5.1 动能:复习动能的概念,即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以及动能的计算公式K=1/2mv2。

5.2 势能:复习势能的概念,即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5.3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复习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关系,以及能量守恒定律。

第六章:复习力的合成与分解6.1 力的合成:复习两个力的合力概念,即力的合成原理和合力的计算方法。

6.2 力的分解:复习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分力的概念,即力的分解原理和分解力的计算方法。

《运动和力》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 知识讲解

《运动和力》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 知识讲解

《运动和力》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责编:冯保国【学习目标】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理解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会解释常见的惯性现象;2.知道什么是平衡状态,平衡力,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会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决问题;3.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4.知道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5.了解摩擦在日常生活中的利用和防止。

【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内涵: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依旧可以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

或者说: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

要点诠释:1.“一切”说明该定律对于所有物体都适用,不是特殊现象。

2.“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定律成立的条件。

“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有两层含义:一是该物体确实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情况(实际上,不受任何力的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二是该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力的作用效果可以等效为不受任何力的作用时的作用效果。

3.“或”指两种状态必居其一,不能同时存在,也就是说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仍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仍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而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

5.运动的物体并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

要点二、惯性1.概念: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2.惯性的利用:跳远运动员快速助跑,利用自身的惯性在空中继续前进;拍打衣服,清除衣服上的灰尘;甩掉手上的水珠。

3.惯性的危害:汽车刹车后不能立即停下来,酿成交通事故;快速行驶的汽车发生碰撞,车里的乘客如果没有系安全带,会与车身撞击,严重时可能把挡风玻璃撞碎,飞出车外;走路时不小心,可能会被台阶绊倒。

《力与运动》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 巩固练习

《力与运动》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 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一、选择1.关于运动和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不受力,一定静止B.作用在运动物体上的力一定不平衡C.物体的速度越大,其惯性一定越大D.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时,一定是受到了力的作用2.图中,F1与F2是平衡力的是()3.下列情景中利用惯性的是()A.驾驶员要系好安全带B.禁止汽车超载行驶C.公交车启动时,提醒乘客抓好扶手D.将锤子的木柄在硬地上撞击几下,就能套紧锤头4.如图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A.每次实验时,应使小车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等B.由于惯性,小车到达水平面后继续向前运动C.水平表面越粗糙,小车的速度减小得越快D.实验表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5.小明学习了力的知识后,对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文具盒来进行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文具盒对桌面压力的大小等于它所受重力的大小B.文具盒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平衡力C.因为文具盒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它没有惯性D.文具盒不会自动沿桌面滑动,是因为受到摩擦力6.如图所示,一个铁球从竖直立在地面的轻弹簧的正上方某处自由下落,接触弹簧后将弹簧压缩至最短,设在弹簧被压缩的过程中小球的速度为v,小球受到的重力和弹簧弹力的合力为F,则()A.F不断变小,v不断变小B.F先变小后变大,v不断变小C.F不断变小,v先变大后变小D.F先变小后变大,v先变大后变小7.如图所示,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的汽车,所受到的几个力中属于二力平衡的是()A.地面的支持力和汽车的牵引力B.汽车的牵引力和阻力C.重力和摩擦力D.汽车的牵引力和重力8.甲、乙两位同学坐在静止的列车上,在他们之间的水平桌面上放置一只静止的鸡蛋。

列车向与甲的朝向相同方向启动时,乙将看到鸡蛋()A.向甲运动B.向乙运动C.静止不动D.在原位置转动9.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物体不受外力时,运动状态不变B .物体不受外力时,就会静止C .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一定受到了外力作用D .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10.如图所示,物块A 的重力G A =20N,物块B 的重力G B =10N,水平推力F 作用在A 上,A 与竖直墙面接触,A 和B 均静止,则墙面受到的摩擦力()A.大小为20N,方向向上B.大小为20N,方向向下C.大小为30N,方向向上D.大小为30N,方向向下二、填空11.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状态或状态,这就是定律,它反应出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不变的性质,所以该定律也叫做定律。

3.8《运动和力》全章复习与巩固--简单的运动(提高) 知识讲解

3.8《运动和力》全章复习与巩固--简单的运动(提高) 知识讲解

《运动和力》全章复习与巩固—简单的运动(提高)【学习目标】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相对的;2、理解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并且能够运用速度公式解决问题;3、理解路程—时间图象。

【知识网络】【要点梳理】知识点一、机械运动1、概念:在物理学中,我们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要点诠释:(1)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运动形式。

(2)判断物体是否做机械运动关键是看物体是否发生“位置的变化”。

2、参照物描述物体的运动,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是运动还是静止),需要选定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就叫做参照物,参照物是我们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物体是运动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我们就说物体是静止的。

要点诠释:(1)参照物可以选取研究对象以外的任何物体,它既可以是运动的也可以是静止的,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2)同一物体,由于参照物选择不同,对其运动状态的描述也往往不同。

(3)通常我们研究地面上物体运动的情况较多,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常选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的参照物。

(4)如果处在运动的物体中,人们描述物体的运动时,一般习惯选择运动物体本身作参照物。

如人坐在行驶的火车上,一般会选火车为参照物来描述其他物体的运动情况。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我们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而言的。

要点诠释:(1)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

(2)判断物体运动或静止的方法:选定参照物,分析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

知识点二、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1)运动物体通过路径的长度叫做路程。

物体沿着直线运动时,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①匀速直线运动是运动状态不变的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初中物理力和运动知识点梳理与巩固----教师版`精品文档12页

初中物理力和运动知识点梳理与巩固----教师版`精品文档12页

初中物理力和运动知识点梳理与巩固知识点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出现一个力必然有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力的三要素是:大小、方向、作用点。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应用:人向后用力划船,船却向前走,原因是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使船向前运动的力是水给船向前的力。

知识点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应用:1、下列物体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A )A、匀速右转的汽车;B、匀速圆周运动的小球;C、滑梯上匀速滑下的小孩;D、进站的火车知识点3:力的测量工具是:弹簧测力计,它的制作原理是:在弹性限度范围内,弹簧的弹力与形变量成正比。

应用:1、甲、乙两人各用20牛顿的力拉某测力计, 测力计不动, 则测力计示数为:( B )A、0牛;B、20牛;C、40牛;D、15牛知识点4:力的合成:(1)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两个力大小之和,方向相同;(2)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两个力大小之差,方向与较大的力方向相同。

应用:1、重50N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当它受到20N的竖直向上拉力作用,仍处于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A.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30N B.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70NC.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零 D.物体受到的拉力跟重力是平衡力知识点5:重力的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大小计算:G=mg ,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物体的重心。

施力物体是地球。

应用:1、小华是一位喜欢运动的学生,质量为50Kg,他现在正在斜坡上滑雪,请在上面右图中作出他所受重力和支持力的示意图知识点6:摩擦力(1)静摩擦力产生的特点:两个物体接触,有相对运动趋势。

静摩擦力的大小:与受力有关,方向于外力方向相反并与接触面相切。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压力和粗糙程度。

增大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减小方法: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八年级物理下册《运动和力》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 巩固练习 北师大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运动和力》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 巩固练习 北师大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运动和力》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 巩固练习北师大版一、选择1.(2012 兰州)关于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个不为零的力,其合力一定不为零B.两个力的合力,一定大于其中任何一个力C.求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就是把两个力的大小相加D.两个力的合力,可能小于其中任何一个力2.(2012 盐城)如图所示,放手后纸片不能保持静止,这样的操作是为了探究物体在平衡状态下所受的两个力()A.大小是否相等 B.方向是否相反C.是否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D.是否作用在同一直线上3.(2012 深圳)如图所示,木箱重600N,小明用F=200N的力沿水平方向推木箱,木箱做匀速直线运动。

当推力增大到240N时,此时的摩擦力为()A.600N B.200N C.240N D.大于200N小于240N4.(2012 连云港)下列关于力和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推墙的力和墙对人的力是一对平衡力B.静止的物体不受摩擦力,运动的物体才受摩擦力C.给正在运动的物体再施加一个力,物体就会比原来运动得更快D.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车厢里,竖直向上跳起的人仍将落回原处(不计空气阻力)5.如图所示,用电子天平测得一个钩码的质量是200g.若在钩码顶部固定好一根细线,并用手竖直向上提拉细线,在提拉细线的过程中,钩码始终不离开电子天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钩码受力的合力始终等于0B.钩码受力的合力可能不为0C.电子天平的示数可能会超过200gD.电子天平的示数始终不为06.以下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容易停下来,所以物体运动速度越大,惯性越大B.用相同的水平力,分别推放在地面上的两个材料不同的物体,则难以推动的物体惯性大C.匀速行驶中的客车突然刹车,乘客向前倾,这是由于惯性所引起的D.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才有惯性7.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叠放着甲、乙两物体,甲物体用细线挂在左边竖直墙上,现用力把乙物体从右端匀速拉出来,所用力F=15N,则甲、乙两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A.f甲=0,f乙=15N,方向都向左B.f甲=f乙=15N,方向都向右C.f甲=15N,方向向右,f乙=15N,方向向左D.f甲=f乙=15N,方向都向左8.(2012 海南)下列实例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9.如图所示,小明遛狗时,用力拉住拴狗的绳子,正僵持不动。

第三单元《运动和力》(知识点)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第三单元《运动和力》(知识点)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第三单元《运动和力》重力1.重力:重力就是把物体拉向地面的力。

2重力的例子:树上的苹果掉下来,抛向空中的皮球总要落回地面,小孩从滑梯上滑下,水往低处流等这些都是由于重力的作用。

3.我们在以垫圈的重力作为动力让小车运动起来的实验中发现:①垫圈数量越多,小车运动的速度越快②拉力的大小与垫圈数量有关。

③让小车运动起来的力是垫圈的重力。

反冲力4.反冲力: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

5.反冲力的例子:火箭、喷气式飞机、水火箭、水上飞行器6.用气球驱动小车的实验结论:①小车行驶的方向与喷气方向相反。

②气球吹得越大,小车行驶的越远。

③气球的喷嘴越粗小车行驶的越远。

弹力7.弹力:像橡皮筋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8.利用弹力的例子:跳跳球、跳高的撑杆、跳水的跳板、蹦床、健身球等。

9.用橡皮筋驱动小车实验结论:①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行驶的距离越长。

②橡皮筋在车轴上的缠绕方向与小车运动方向相反。

摩擦力10.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往往会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11.生活中增大摩擦力的例子:鞋底的花纹、瓶盖上的花纹、轮胎上的花纹、手指上指纹、运动员手上镁粉等。

减小摩擦力的例子:轴承中的滚珠、链条上涂润滑油、气垫船、磁悬浮列车等。

12模拟搬运重物过程的实验结论:①摩擦力是有大小的,物体由静止变成运动时需要克服摩擦力。

②“滚木”在移动盒子时受到的摩擦力比直接滑动时所受的摩擦力小。

③搬运货物时使用轮子既方便又省力。

认识弹簧测力计13.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大小的一种工具。

14.弹簧测力计的组成:提环、弹簧、指针、刻度板、挂钩。

15.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弹簧受力大,伸长长16.科学技术上,统一规定用“牛顿”作力的单位,简称“牛”,用“N”表示。

17.使用弹簧测力计注意事项:①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0”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和力》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学习目标】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理解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会解释常见的惯性现象;2.知道什么是平衡状态,平衡力,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会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决问题;3.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4.知道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5.了解摩擦在日常生活中的利用和防止。

【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内涵: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依旧可以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

或者说: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

要点诠释:1.“一切”说明该定律对于所有物体都适用,不是特殊现象。

2.“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定律成立的条件。

“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有两层含义:一是该物体确实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情况(实际上,不受任何力的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二是该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力的作用效果可以等效为不受任何力的作用时的作用效果。

3.“或”指两种状态必居其一,不能同时存在,也就是说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仍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仍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而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

5.运动的物体并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

要点二、惯性1.概念: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2.惯性的利用:跳远运动员快速助跑,利用自身的惯性在空中继续前进;拍打衣服,清除衣服上的灰尘;甩掉手上的水珠。

3.惯性的危害:汽车刹车后不能立即停下来,酿成交通事故;快速行驶的汽车发生碰撞,车里的乘客如果没有系安全带,会与车身撞击,严重时可能把挡风玻璃撞碎,飞出车外;走路时不小心,可能会被台阶绊倒。

要点诠释:1.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一切物体是指无论是气体、液体、还是固体;无论是静止还是运动;无论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惯性。

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2.惯性指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即静止的物体总要保持静止状态,运动的物体总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惯性是物体的属性,不是力。

因此在提到惯性时,只能说“物体具有惯性”,或“由于惯性”,而不能说“受到惯性作用”或“惯性力”等。

惯性只有大小,惯性的大小仅取决于物体的质量,质量大,惯性也大。

要点三、二力平衡1.平衡力: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是平衡力。

(通过物体所处状态,判断受力是否平衡)2.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3.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4.二力平衡条件的而应用:判断力的大小、方向。

(1)甲图中,钩码静止,二力平衡,即:钩码的重力G,等于弹簧测力计对钩码的拉力F,拉力F的方向和重力的方向相反。

(2)图乙中,放在桌面上的篮球,受到重力G和桌面的支持力F,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图丙中,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落:人和伞的总重G等于阻力f,阻力的方向与重力的方向相反。

要点诠释:1.平衡力与平衡状态的关系: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要么不受力,若受力一定是平衡力。

2.二力平衡的条件可以归纳为:等大、反向、同体、共线。

要点四、摩擦力1.滑动摩擦力:(1)概念: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 当它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2)方向: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相对”是指相对于接触的物体。

(3)大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2.静摩擦力:(1)概念:物体在有相对运动趋势时,接触面阻碍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做静摩擦力。

(2)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相反,但与运动方向可以相反(阻力)也可以相同(动力),还可以成任意角度。

(3)判断静摩擦力大小的方法:静摩擦力可以在0到最大静摩擦力之间变化,其大小由外界条件决定,因此它是被动力。

3.滚动摩擦:是指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

例如滚动轴承中的滚珠在轴承内滚动时的摩擦。

车轮在地面滚动时车轮与地面间的摩擦。

4.摩擦的利用与防止:(1)增大有益摩擦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

(2)减小有害摩擦方法: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用滚动代替滑动;使接触面分离:加润滑油,气垫导轨,磁悬浮。

要点诠释:1.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接触面粗糙;接触挤压;在接触面上相对运动。

2.运动方向和相对运动方向的区别,f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但与运动方向可以相反(阻力)也可以相同(动力),注意:滑动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

3.“假设法”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和方向。

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但有些情况相对运动趋势很难判断。

我们可以用假设法判断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假设接触面光滑,物体若会相对滑动,则说明原来有静摩擦力,且相对滑动的方向就是相对滑动趋势的方向。

【典型例题】类型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1.(2015•兰州模拟)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以下描述符合牛顿第一定律的是()A.静止的物体一定不受力B.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C.只有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才具有惯性D.运动的小球如果不受力,将一直匀速直线运动下去【答案】D【解析】A、静止的物体可能不受力,也可能是受平衡力,故A错误;B、运动的物体可能是受到平衡力的作用,也可能不受力,故B错误;C、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故C错误;D、根据牛顿第一定律,运动的小球如果不受力,将一直匀速直线运动下去,故D正确,故选D。

【总结升华】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深入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概念,从而确定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

举一反三:【变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不受力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B.物体不受力时,一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C.物体不受力时,物体的运动速度就会逐渐减小,最终停止运动D.物体不受力时,原来运动的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原来静止的将保持静止状态【答案】D2.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和m的两个物体A和B(M>m)将它们分别放在水平且光滑的很长的车板上,车以速度v向右运动,当车突然停止运动时,则()A.两物块都立即静止B.B物块运动得快,A物块运动得慢,B将撞上AC.B物块运动得慢,A物块运动得快,两物块间距离加大D.两物块都以原来的速度v水平向右运动,它们之间距离保持不变【思路点拨】根据惯性解答此题,知道惯性的大小与质量有关,但是惯性不是力,不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答案】D【解析】车板光滑,没有摩擦力。

小车停止后,水平方向上,两物体不受力,由于惯性仍会保持原来的速度向右运动,所以小车停止后,它们之间的距离会保持不变,不会相撞。

故选D。

【总结升华】小车会带动它上面的物体同时做匀速直线运动,当车突然停止时,两个物体由于惯性都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而原来它们的运动状态是相同的,所以现在的速度和方向依然是相同的,根据这一思路,我们可以判断以上选项的说法是否正确。

举一反三:【变式】调皮的小明随父母乘船去长岛旅游,来到船上,他高兴地跳了起来(如图所示)。

由于船在行进中,所以父母很担心小明蹦起后,船走开他会落入水中,但小明蹦跳了一会儿,并没有发生什么危险,这是因为。

【答案】小明跳起后,由于惯性他会随船一起向前运动,落回原地。

类型二、平衡力3.如图所示,用10N的水平推力F去推一个在水平地面上重为50N的物体,物体静止不动,则物体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的大小是()A.10N B.50N C.40N D.0N【思路点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可以求出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

【答案】A【解析】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水平向右的推力F=10N,水平向左的摩擦力f。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得:f=F=10N;物体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总结升华】题目考查了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特别是当没有推动物体时,学生很容易误认为推力小于摩擦力,容易出错。

举一反三:【变式】一个物体受到均为30牛的一对平衡力作用而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这对平衡力同时突然减小到20牛,则物体()A.速度减小B.按减小后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C.仍按原来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D.停止运动【答案】C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它对桌面的压力和它受到的重力是相互作用力B.人用水平方向的力推静止在地面上的桌子,桌子没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C.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它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竖直向上抛出的小球,上升时受到的合力小于下降时受到的合力【答案】C【解析】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它对桌面的压力和它受到的重力方向是相同的,因此不是相互作用力,A错误;人用水平方向的力推静止在地面上的桌子,桌子没动是因为推力等于摩擦力,B错误;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它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C正确;竖直向上抛出的小球,上升时受到的合力等于重力加阻力,下降时受到的合力等于重力减阻力,因此上升时的合力大,D错误。

【总结升华】(1)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的区别:是否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2)力的合成:同向相加,反向相减。

举一反三:【变式】(2015春•山西校级期末)举重比赛要求运动员将杠铃举过头顶后,在空中至少静止3秒钟,在3秒内()A.杠铃受到的重力和人对它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力B.杠铃受到的重力和杠铃对人的压力是同一个力C.运动员在用力向上支持杠铃,因此他对杠铃做了功D.杠铃对运动员的压力和人对它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力【答案】D类型三、摩擦力5.通过探究发现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接触面的大小无关。

如图甲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木块A和B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在16N的水平拉力F1作用下,A、B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若将甲A、B紧靠着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力F2推A使它们一起也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乙所示,则F2是 N;若要让图乙中的A、B在水平桌面上一起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不撤除F2的情况下,应该在B的右端施加一大小为 N 的水平向左的推力。

【思路点拨】甲图中,可以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二力平衡的条件,求出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图乙中物体的放置情况发生变化后,根据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判断出这时的滑动摩擦力没有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