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房地产政策的演变与调控绩效

合集下载

中国历年房地产调控政策(1978年-2024年)

中国历年房地产调控政策(1978年-2024年)

中国历年房地产调控政策(1978年-2024年)中国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在过去几十年中一直是政府关注的重要领域之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稳定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份关于中国历年房地产调控政策的综述,涵盖了从1978年到2024年的重要政策。

1978年至1998年:起步阶段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房地产市场尚未发展起来,土地分配主要由政府集中管理。

在这一阶段,主要的调控手段是推动商品房的建设,以满足人民群众基本住房的需求。

1998年至2004年:发展与市场化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房地产市场逐渐呈现出供需不平衡和价格上涨的趋势。

为了遏制房价的过快上涨,1998年,中国政府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商品房市场调控的若干意见》,并将房地产市场纳入宏观调控范围。

2005年至2013年:严厉调控与限购限贷在2005年,中国政府发布了《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意见》,并通过采取限购、限贷措施等,严格管控房地产市场,遏制房价过快上涨。

这一时期,中国城市房地产市场受到较大影响,部分市场出现了调控措施的回暖。

2014年至2016年:去库存与调控特殊区域2014年,中国政府提出去库存的目标,尤其是在二线和三线城市加大了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

限购限贷等措施在一些热点城市得到了延续和强化。

2017年至2020年:租购并举与分类调控在这一阶段,房地产调控政策进一步加强,租购并举的政策得到了重视。

为了解决城市居民的住房问题,一些城市推出了租赁市场的发展计划,并实施了租购同权政策。

此外,一些城市针对不同市场需求,分别制定了差异化调控政策。

2021年至2024年:控制金融风险与长效机制建设随着金融风险的加大,中国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

2021年,中国政府提出“房住不炒”政策,坚持将房地产调控目标与防范金融风险相结合。

未来几年,中国将进一步完善房地产市场的长效机制,推动住房制度改革,提高住房供应的质量和效益。

历年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

历年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

☆2003年(1项政策)2003年8月份,国务院明确将房地产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简称18号文件,将房地产行业定位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2004年(2项政策)2004年3月,831大限提高拿地“门槛”,调控开始2004年10月,央行10年来首次宣布上调存贷款利率——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4年10月2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并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和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

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

☆2005年(6项政策)2005年3月,房贷优惠政策取消,调控涉及消费层面——央行决定即日起调整商业银行自营性个人住房贷款政策,宣布取消住房贷款利率优惠政策;对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的城市或地区,个人房贷首付比例从20%上调到30%。

有和交易环节税费偏轻,今后将重点推进房地产税改革。

2005年3月,国八条出台,调控上升到政治高度(老国八条)国务院出台八点意见稳定房价,一是高度重视稳定住房价格,二是将稳定房价提高到政治高度,建立政府负责制。

三是大力调整住房供应结构,调整用地供应结构,增加普通商品房和经济住房的土地供应,并督促建设;四是严格控制被动型住房需求,主要是控制拆迁数量;五是正确引导居民合理消费需求;六是全面监测房地产市场运行;七是积极贯彻调控住房供求的各项政策措施;八是认真组织对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督促检查;2005年5月,七部委意见,调控加强、细则出台(新国八条)——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转发建设部等七部委《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把解决房地产投资规模过大、价格上涨幅度过快等问题,作为当前加强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任务。

2005年9月,银监会212号文件收紧房产信托2005年10月,国税总局重申二手房缴纳个税——2005年10月11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实施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管理若干具体问题的通知》,文件正式明确个人买卖二手房,须缴纳个人税。

历年房地产政策回顾

历年房地产政策回顾

历年房地产政策回顾中国房地产政策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不断调整和变化。

以下是对中国房地产政策的历史回顾:1978年-1991年:房地产启蒙阶段。

改革开放后,单一的福利分房制度不再完全适用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住房商品化、土地产权等理论被陆续提出,房地产进入启蒙阶段。

1992年-1997年:房地产开始调控。

房地产市场的高速野蛮发展带来了不稳定性,中央调控随之出现。

1992、1993年商品房销售总额同比分别增长79.35%和102.47%。

面对过热的市场环境,首次房地产调控措施适时出台,房地产热度迅速下降。

1998年-2002年:房地产进入完全市场化。

强力调控叠加金融危机使楼市陷入困境,1998年后房地产政策走向宽松。

1998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正式宣布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

自此开始,中国房地产完全进入住宅市场化时代。

2003年-2007年:调控规范市场。

走出经济危机后,房地产发展过热,政策方向再次由鼓励转向调控。

尽管2003年国务院将房地产表述为支柱产业,但调高二套房首付比例、“831”大限等政策的相继出台还是控制住了房地产的失速增长。

2008年-2009年:投资救市。

受金融危机影响楼市遇冷,随后的刺激政策又让房地产市场快速反弹。

2008年11月国常会上,时任总理温家宝提出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计划到2010年共投资约4万亿元。

政策实施的效果显著,2009年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上涨43.60%,销售金额同比上涨75.50%。

2010年-2013年:遏制房价过快上涨。

2009年政策转向,以遏制房价1。

中国房地产政策的发展历程

中国房地产政策的发展历程

中国房地产政策的发展历程中国房地产政策的发展历程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过程,它经历了多个阶段,反映了国家在不同时期对房地产市场的不同态度和策略。

本文将对中国房地产政策的发展历程进行详细的梳理和分析。

一、起步阶段(1949-1978年)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房地产市场处于起步阶段。

这一时期的政策主要集中在土地改革和住房建设上,目标是实现“人人有房住”的目标。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公私合营、房屋租赁等,以促进住房建设的发展。

二、探索阶段(1979-1992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房地产市场进入了探索阶段。

这一时期的政策重点是住房制度改革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政府开始尝试将住房建设和土地使用推向市场,逐步实现住房商品化和社会化。

同时,政府也开始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和管理,以规范市场秩序。

三、调整阶段(1993-2002年)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政府开始对房地产政策进行调整和规范。

这一时期的政策重点是加强土地管理和控制房价上涨。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如土地出让金制度、房地产税等,以规范市场秩序和稳定房价。

同时,政府也开始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和管理,以防止市场泡沫和风险。

四、调控阶段(2003年至今)随着房价的不断上涨,政府开始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和管理。

这一时期的政策重点是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和管理,遏制房价过快上涨。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限购、限贷等,以遏制投机和过度投资。

同时,政府也开始推进住房保障和住房供应多元化,以满足不同层次和群体的住房需求。

五、总结与展望中国房地产政策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探索和调整的过程。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政府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和措施,以适应房地产市场的变化和需求。

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房地产市场仍将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领域。

政府需要继续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和管理,同时推进住房保障和住房供应多元化,以满足人民群众的住房需求。

房地产宏观调控的绩效分析

房地产宏观调控的绩效分析

新 国八 条 的 限购 令 ,使住 房成 交 量 大 幅 萎 缩 。 土地 出让也 由热 转温 ”到 由温转 冷 。在 新 国八 条 ” 出 台前 ,一 般 土 地 出让 的溢 价 率 都 在 1 % 以 上 。 新 国 ∞
续 采 取 最 严厉 的措 施 用 限购 ”控 制 房价 。但 是 , 行 情 况 来 看 ,并 不 容 乐观 。 第一 , 新 国八 条 中 自 价 令 ” 成 变 限涨 令 。第 二 , 4 个 城 市 爽约 国/ 有 9 新 其 结 果 也 不 了 了之 。看 不 到 地方 政 府 为此 检 讨 或被 女
行 我 素 ,继 续 上 涨 。 唯一 可 以解 释 的是 ,对 市 场 上 自
二 、宏观调 控 的执 行力不到位

三 、调控 手段 出现 偏差
从 经 济 学 理 论 来说 ,一 种 商 品 的供 应 出现 紧张 窟 起 价 格 上涨 ,反 之供 过 于 求就 会 引 起价 格 下 跌 。 因止 使 价 格趋 于平 衡 ,一 是 增 加 或减 少 供 应 ; 是增 加 亘 二
些 地 方 政 府 的 限 购 令 试 图 以户 为 单 位 到 以 人
的 考 验 。 数 据 显 示 . 十 一 五 ” 期 间 全 国 土 地 出 让 成
力到 底 有 多 大 7对 少 数 地 方 政 府 消 极 执 行 甚 至 变 相 相 关 监 管部 门应 当采取 怎 样 的措 施 ,这或 许 应 当成 政 府 今 后 持续 调 控政 策 力度 所必 须 认 真考 虑 的问题 。
人 民政 府 ,要 向国 务 院做 出报 告 ,有 关 部 门根 据 规 定 对相
关负责人进行 问责 。对于执行差别化住房信贷、税收政 策

房地产调控政策变化历程

房地产调控政策变化历程

房地产调控政策变化历程
房地产调控政策变化历程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1998年至2003年:房地产市场进一步开放,户籍城市居民户口登记制度改革,房地产市场开始逐渐恢复。

2. 2003年至2008年:房地产市场开始迅速发展,政府加大土地供应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和发展,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房价上涨过快等。

3. 2008年至2010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对中国房地产市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政府开始实施调控政策,限制房地产市场过热发展。

4. 2010年至2013年:政府继续推出一系列调控政策,限制投机炒房行为,加大土地供应,控制房价上涨。

5. 2014年至2017年:政府实施限购、限贷等措施,进一步收紧房地产市场调控,防止房价过快上涨和楼市泡沫的形成。

6. 2017年至今:政府将房地产调控政策由"以房养地"转为"以地养房",加大土地供应力度,推进租售同权等改革,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房地产调控政策变化历程会受到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段的影响,具体政策措施会有所不同。

以上只是一般性的概括。

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绩效评价分析

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绩效评价分析

效率性指产 品、 服务或其他形式 的产 出与资 源消耗 的关 现 了投资过热 、 房价过 高 、 结构 不平衡 等问题 , 2 0 0 3年 以来 系 。一项有效率 的活动应该是在保证质 量的条件 下 , 以最小 我 国政府采 取了一 系列的政策 措施 以促 进房地产 市场 的健 的投入实现最大的产出或者一定 的产 出实现投入最小化 。 就 康有序发展 , 按 照调控 的 目标房地产宏观调控大致可 以划分 房地产宏观调控而言 . 效率性主要指开发 的房产投入使用情 为 3个阶段 。第 一阶段 ( 2 0 0 3 - 2 0 0 8 ) 抑制房地产 市场投资过 况和房地产对国民经济 的带 动作用 。 指标主要有商 品房空置 热, 控制房价过快增长。第二阶段( 2 0 0 8 . 2 0 0 9 ) 刺激房地产市 率和房地产业对 G DP的贡献 率。 场, 鼓励楼市投资 , 带动 消费 以促进 国民经济增长 。 第 三阶段 3 . 效果性 目标 ( 2 0 0 9 至今 ) 遏制 房价 , 促进房价合理 回归。 效果性是指一项活动 的目标实现程度 , 以及一项活动 的 房地 产宏 观调控有效性成为公众关注 的焦 点 。 对房地产 实际效果与预期 的关系 。就房地产宏观调控 而言 , 效率性指 宏 观调控 进行 绩效评价能为我 国房地产调控提供依 据 . 有效 标 主要 反应 为房价调控 、 房 地产规模调 控 、 与 国民经 济相协 检验房地产宏 观调控 的效果 , 保 障公众 对房地产市场 的了解 调的调控。 具体而言 , 指标 主要有商 品房平均价格增长率 、 商 和对政府工作 的监督 。 房地产宏 观调控绩效是政府绩效评价 品住房价格收入 比、 房地产开发投 资额 / 全社会 固定资产投 的一种 , 房地产调控绩效评价是对 政府 干预房地产市场实 际 资额 、 房价增长率 / G D P增 长率 。 效果 的评价 。但是我 国房地 产市场历史较短 , 房地产调控仍

中国历年房地产调控政策

中国历年房地产调控政策

中国历年房地产调控政策一、概述中国历年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演变,既体现了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深入理解和精准把握,也反映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自上世纪末房地产市场启动以来,政策调控经历了从鼓励到抑制、再到稳定与优化的多个阶段,每一次调整都旨在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实现经济社会的稳定与繁荣。

在房地产市场启动初期,政策主要侧重于刺激住房消费需求,以房地产作为经济新的增长点。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投资过热、房价过快上涨等问题逐渐显现,政策调控开始转向抑制过热和稳定市场。

一系列限制性政策相继出台,包括限购、限贷、土地供应管理等,以遏制投机炒房,防止市场泡沫。

进入新世纪,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受到冲击,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也随之调整。

在保增长、稳就业的大背景下,政策开始注重平衡房地产市场的稳定与发展,既要防止市场过热,又要避免市场过冷。

保障性住房建设也被提上日程,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人群的住房需求。

随着“房住不炒”理念的深入人心,房地产调控政策更加注重长效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在坚持调控目标不动摇的政策开始关注市场的差异化需求,实施因城施策、一城一策的精准调控。

房地产税立法工作也在稳步推进,为建立现代房地产税收制度奠定了基础。

中国历年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演变是一个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完善和优化的过程。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房地产市场的日益成熟,调控政策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

1. 房地产产业的重要性及其对经济的影响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不仅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还对社会稳定、就业市场、金融市场乃至城市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房地产业直接拉动投资增长,促进建筑业、制造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推动整个经济体系的增长。

房地产市场的繁荣能够刺激消费需求的增加,购房者在购买房产后通常会伴随家具、家电等消费品的购买,这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增长。

中国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演变及分析

中国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演变及分析

中国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演变及分析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全面梳理和分析中国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演变历程,深入探讨各个阶段的政策特点、实施效果及其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文章将按照时间顺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住房制度改革开始,一直到最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逐步揭示中国房地产政策的发展历程和调控逻辑。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我们将展示中国政府在房地产市场调控方面的努力,以及这些努力如何影响了房地产市场的运行和发展。

本文还将对当前房地产调控政策进行深入剖析,评估其效果,并预测未来可能的政策走向。

希望通过这样的分析,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全面的视角,以理解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历程和政策逻辑。

二、中国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演变历程自1998年中国住房制度改革以来,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和波动,政府为了保持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稳定,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

这些政策在不同时期针对不同的问题进行了调整和优化,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房地产调控体系。

在2003年至2008年期间,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房价快速上涨,政府开始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

这一阶段的主要政策包括:提高房贷利率、限制房贷额度、实施土地供应制度、加强对房地产开发商的监管等。

这些政策有效地抑制了房地产市场的过热现象,保持了市场的稳定。

然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增长,采取了一系列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房地产刺激政策,导致房地产市场再次出现快速上涨。

为了遏制房价过快上涨,政府在2010年至2013年期间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包括限购、限贷、土地供应管理等。

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房价的过快上涨,但也引发了部分地区的房地产市场波动。

进入2014年以后,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房地产市场也面临新的挑战。

政府开始注重房地产市场的长效机制建设,提出了“房住不炒”的定位,并通过调整土地供应、加强金融监管、完善住房保障等手段,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

中国房地产政策的变化过程

中国房地产政策的变化过程

中国房地产政策的变化过程中国的房地产政策在近年来经历了多次变化。

以下是中国房地产政策的主要变化过程:1. 1998年:中国实施“两限房地产政策”,即限制购房家庭的数量和购房面积。

此政策旨在控制房价上涨和防止投机炒房。

2. 2003年:中国政府开始推行“楼市调控政策”,包括增加土地供应、提高购房首付款比例、限制购房人数等措施,以遏制房价过快上涨。

3. 2007年:中国政府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意见》,要求严格限制垄断和扩大供应,进一步加大土地供应,防止房价过快上涨。

4. 2008年:中国政府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推出了“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的意见”,以刺激国内消费和经济增长。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减少购房限制、降低贷款利率等。

5. 2010年:中国政府开始实施“差别化信贷政策”,即对不同城市和地区的楼市实行不同的信贷政策,以适应各地的需求和情况。

6. 2013年:中国政府发布《关于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多部门通知》,再次加大了房地产市场调控力度。

政府要求各地加强土地供应管理、加大非居民用地供应、限制住房投资等。

7. 2016年:中国政府于10月1日起实施了新的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放宽了住宅限购政策,以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发展。

8. 2017年:中国政府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健全房地产市场调控机制的意见》,提出“房住不炒”、“租购并举”的原则,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和调控。

总的来说,中国的房地产政策调控主要集中在土地供应、购房限制和贷款政策等方面。

政府希望通过限制投机炒房和过快上涨的房价,保持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发展。

我国房地产政策的演变与调控绩效

我国房地产政策的演变与调控绩效

我国房地产政策的演变与调控绩效作者:刘祺阳罗志冈来源:《江汉论坛》2014年第09期摘要:科学高效的房地产政策对促进房地产健康稳定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多元化居住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1998年以来,我国开始对房地产进行密集的宏观调控,但房价整体呈现“越调越涨”的态势,调控效果和预期存在较大差距。

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政策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动态博弈过程,忽视任何一方的反应都有可能使政策效果偏离政策目标,因此,在制定房地产调控政策时应充分听取地方政府、房地产商、银行和购房者等博弈主体的意见,使各方的利益能够得到兼顾。

同时,应尽快筹划开展全国住房状况普查工作,并形成规范化的动态更新制度。

关键词:房地产政策;房价:宏观调控:住房制度改革中图分类号:172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14)09-0064-05高烧不退的房地产不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尽管中央政府对高房价进行了密集的政策调控,然而调控的整体效果并不理想,甚至形成了一种“越调越涨”的心理预期。

因此。

梳理房地产政策演变轨迹,厘清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基本目标及方式,完善房地产政策体系,建立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我国房地产政策演变的历史轨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房地产政策演变经历了三个主要历史阶段,即住房实物分配阶段(1949—1978年)、住房制度改革阶段(1979—1998年)和住房市场化阶段(1998—2014年)。

从住房实物分配阶段(1949—1978年)来看,这一时期我国的城市居民住房实施的是国家无偿分配的实物福利性住房政策。

这种政策曾经起过积极作用,但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渐暴露出不能有效地满足城镇居民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国家负担日益沉重等一系列严重弊端。

从住房制度改革阶段(1979—1998年)来看,这个阶段经历了20年,可分为三个时期。

一是住房制度改革开启时期(1978—1984年)。

我国房地产的发展历程

我国房地产的发展历程

我国房地产的发展历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房地产行业经历了快速发展的历程,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本文将从三个阶段来介绍我国房地产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是改革开放初期的探索阶段。

1978年,我国启动了改革开放的进程,随之而来的是市场经济的崛起。

在这个背景下,房地产行业也开始了探索。

在1980年代初期,我国开始探索住房分配制度的改革,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此时,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相对缓慢,房屋交易主要由国家统一安排,人们的住房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对住房的需求也日益增加,房地产市场的潜力逐渐显现出来。

第二阶段是改革开放后的高速发展阶段。

1998年,我国启动了“住房改革七十条”,进一步推动了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在这个阶段,房地产市场快速增长,房价也呈现出明显上涨的趋势。

这一时期,房地产行业吸引了大量的投资,房地产开发商纷纷涌现,住房供应得到了极大的增加。

同时,购房贷款政策的实施,也进一步刺激了购房需求,房地产市场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第三阶段是近年来的调控与转型阶段。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高速发展,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比如房价过高、房地产泡沫等。

为了保持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

这些政策包括限购、限贷、限售等,旨在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确保市场稳定。

同时,政府还鼓励房地产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力度,推动房地产行业朝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转变。

总结起来,我国房地产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探索阶段、高速发展阶段和调控与转型阶段。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迅猛,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然而,也要注意到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需要政府和行业共同努力,推动房地产行业朝着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效果评估

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效果评估

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效果评估近年来,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一直备受关注,由于价格波动、投资炒房等问题,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调控政策。

本文将评估这些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和效果。

一、政策背景过去几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出现了投机泡沫、高房价等问题,引发了社会的不满。

为了防止房地产市场的过热发展,中国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

主要包括限购政策、限贷政策、调整商业贷款利率等。

这些政策旨在引导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保护消费者的权益,维护社会的稳定。

二、调控政策的效果评估1. 限购政策的效果评估限购政策是政府通过限制购房人的购房数量和条件,来抑制投资投机炒房现象。

限购政策的主要效果是控制住房需求,稳定房价。

根据相关数据分析,限购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抑制了投资购房需求,使房价得到了调控。

同时,限购政策也打击了投机炒房现象,保护了消费者的权益。

但是也需要注意,限购政策并非长久之计,需要配合其他措施来维护市场的平稳发展。

2. 限贷政策的效果评估限贷政策主要是通过提高购房者的首付比例和利率等方式,来降低购房贷款的规模和比例,遏制杠杆化购房行为。

限贷政策的效果在初期表现明显,购房者的贷款压力增加,野蛮生长的房贷规模得到了控制。

然而,限贷政策也带来了一定的副作用,比如刚需购房者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购房门槛提高,导致部分人群无法购买合适的住房。

3. 调整商业贷款利率的效果评估调整商业贷款利率是通过提高房贷利率,来抑制购房需求,控制房价上涨。

根据数据显示,改变商业贷款利率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效果有一定的延迟性,短期内不会立即见效。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调整商业贷款利率对购房者的影响逐渐显现,购房者的购买力受到了一定的压制,对市场供需形成一定的调节作用。

三、调控政策的不足之处尽管调控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对房地产市场进行了有效的调整,但也面临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调控政策的效果过于依赖于市场预期,一旦市场预期失衡,政策的执行效果就会打折扣。

其次,调控政策的执行需要考虑地区差异性,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房地产市场状况不同,因此需要有针对性的政策。

住房政策演变史

住房政策演变史

住房政策演变史
住房政策演变史是指在不同历史时期,国家对住房问题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演变的历程。

以下是中国住房政策演变史的主要阶段:
1. 1949年-1978年: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实行了住房分配制度,以满足人民的基本住房需求为目标。

政府通过公有制房屋的兴建和分配来解决人民居住问题。

2. 1978年-199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实行了住房制度的市场
化改革,鼓励市场在住房分配和交易中起决定性作用。

同时,政府逐渐推行了住房商品化的政策,引入了商品房的概念,鼓励人民通过市场购买房屋。

3. 1998年-2010年:在大规模城市化进程中,中国房地产市场
快速发展,出现了房地产泡沫。

政府开始采取调控措施,限制房地产市场过快增长,保护购房者的利益,防范金融系统风险。

4. 2010年至今:政府加大了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引入
了一系列房地产政策,包括限购、限贷、限售等,以遏制投资投机性购房行为,保护低收入群体的购房权益。

同时,政府加大了对公共租赁住房的建设力度,以解决中低收入群体的租房问题。

总体来说,中国住房政策从分配至商品化再到调控,体现了国家在保障居民基本住房需求的同时,控制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平衡了市场利益和人民福祉。

一分钟看完,20年来所有房地产调控政策

一分钟看完,20年来所有房地产调控政策
一分钟看完,20年来所有房地产调控政策
1、1998-2002年房地产市场启动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东南亚危机对中国的进出口、投资、旅游等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1998年7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国发〔1998〕23号)正式印发,启动了房地产市场。其主要目的在于刺激住房消费需求,扩大内需,对冲外贸下滑的击,把房地产作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7、2016年至今因城实策稳房市去库存成主旋律
2016年随着经济L型走稳、外汇储备及汇率企稳、通胀预期抬头以及一二线房价暴涨,刺激房地产稳增长保外汇的阶段性任务基本完成,但三四线去库存效果区域差异较大,同时金融风险凸显。2016年7月政治局强调“抑制资产价格泡沫”,2016年10月强调“防风险”、2016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政策从稳增长转向防风险和促改革,强调“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首次提出“长效机制”: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既抑制房地产泡沫,又防止出现大起大落。房地产政策开始从刺激转向收紧,从全面转向局部,一二线热点城市房市冰封,三四线城市进入去库存阶段。
房地产价格上涨势头并未控制住,反而加快了上升速度。商品房新开工面积增长率由2003年的27.82%下降到2004年的10.43%,全国新建商品房价格2003年上涨4.8%,2004年上涨约15%。
3、2005-2007年稳定房地产市场为政策调控基调
18号文出台后,房地产投资过热现象得到一定缓解,但住房价格上涨过快的问题仍很突出。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两会”上专门就高房价问题发声,提出将抑制房价过快上涨。2005年3月26日,国务院发布8号文,要求高度重视稳定住房价格工作。
一边是海水,一边是火焰。热点城市祭出“五限”大招,在密集的调控措施下,房地产市场开始降温,以北京为例,2017年3月17号限购政策以来,据不完全统计北京房价下降约15%;另一边,一些三四线城市,在棚改政策与资金的推动下,涨价去库存,这一时期房价不降反升。全国房地产市场由此进入了差异化发展阶段,城市房地产市场局面丰富而生动。

中国房地产政策的演变及变动原因分析

中国房地产政策的演变及变动原因分析

中国房地产政策的演变及变动原因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房地产行业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然而,与此同时,房地产市场的波动和价格的急剧上涨也引起了社会广泛的担忧。

为了控制房价上涨,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房地产政策。

本文将对中国房地产政策的演变及变动原因进行分析。

一、限购政策限购政策是调控房地产市场的重要手段之一。

2011年,针对房价过高的局面,一些城市试行了限购政策,后来逐步推广至全国。

这一政策限制了购房者的购房资格和数量。

限购政策一定程度上防止了炒房现象和滥发房贷,但也导致了购房者的购房需求转移到了更小的城市,进一步推高了当地的房价。

二、限贷政策限贷政策是在2010年后被陆续推行的。

这一政策规定,银行只能向购房者提供不超过80%的房贷,以此控制房地产市场的杠杆率和风险。

限贷政策使得购房者的购房需求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推高了购房者的首付款比例,减缓了房地产泡沫的形成。

然而,限贷政策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由于购房者首付款比例的增加,一些购房者转而转向了房地产投资和炒房行为。

此外,限贷政策也限制了房地产市场的上涨空间,使得一些地产企业的负担增加,难以负担房地产建设的资金压力。

三、房产税政策房产税政策是调控房地产市场的重要手段之一。

2011年,财政部提出了“增量改革,缓行房产税”的观点,但并未实施。

2015年8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两个关键一大工程”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加快出台房产税相关法规,尽快进行试点。

房产税政策能够限制一些高端人士的购房需求和对房地产投资的积极性,推动房地产市场回归到依靠自身经济的稳健状态。

但是,房产税实行需要完善的相关法规和税收征管机制,否则容易出现私自砍价和逃税等行为。

四、供应政策供应政策是调控房地产市场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企业在购置地产的过程中,往往只关注土地购置资金的成本,很少考虑土地使用的合理性和市场需求。

我国房地产调控政策发展历程

我国房地产调控政策发展历程

我国房地产调控政策发展历程•企业管理论文我国房地产调控政策发展历程房地产市场是否能够健康运行关系到我国的国民经济的发展,房地产调控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在不同时期针对房地产市场进行的八次宏观调控原因各有差异,调控的重点有所不同,调控措施也不尽相同。

前四次实施的调控都是紧缩性的调控,分别是针对1978年、1984年、1987 至1988年,以及1993年上半年的经济过热。

后四次调控对房地市场影响较大, 下面分别做以分析。

—、1998年-2003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的扩张性宏观调控1993年房地产市场开始的紧缩性宏观调控,对房地产市场产生了深程度、长时间的影响,导致房地产市场的低迷现象,1996年房地产市场销售额增长率下降,1997年房地产市场投资额增长率下降,1999年全国房价増长率下降。

1997 年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以及这次危机所带来的全球经济的衰落,使我国房地产市场必须做出重大调整。

随看1998年我国第五次以扩大国内需求为主要内容的扩张性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对房地产市场也实行了扩张性的宏观调控。

政府对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主要措施有:(1)支持全国各地区建造价格较低的房屋,以满足大多数中低收入者对住房的需求。

(2)运用比较宽松的贷款政策,以刺激居民住房消费需求。

在已存的公积金按揭贷款的方式上,又推出商业贷款,降低贷款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延长还款期。

(3)降低税费,减少购房者的购房费用。

免征空置商品住宅的营业税;居民首先卖出自己居住的旧公房再购买新居,契税只需交纳差额部分;全面降低购置新房契税;有的城市实施个人所得税通过购买住房的款项抵扣的方式。

(4)调整相关政策,减少房地产交易费用。

(5 )促进存量房的市场进入和増量房的市场发展。

尤其是1999年末基本结束了实物分房制度,开始货币化分房, 普通住房得以快速发展,房地产开发及交易市场也活跃起来。

这轮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很快起到作用,改变了房地产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关系,个人成为住房的主要购买者,增强了居民的住房购买信心,房地产市场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我国近3年房地产调控政策

我国近3年房地产调控政策

我国近3年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分析摘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开始鼓励房地产行业发展,时至今日房地产行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不仅关系着人们的住房等民生问题、也关系着相关产业的发展,更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随着房地产行业发展速度的日益加快,房地产行业也暴露出了许多弊端和问题,从土地资源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房地产市场监管不严格到投机性购房数量的猛增和房地产价格的非理性上涨等,这一系列问题对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的和谐稳定都有着非常大的负面影响。

为保证房地产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对房地产行业进行调整,由于国内外众多因素的影响,我国房地产行业宏观政策的方向也随着房地产行业的不断变化而调整,表现出不同时期房地产调控政策的目标和特点也有所不同{1}。

基于以上这些特点,本文主要以我国近三年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为研究对象,通过整理归纳相关数据,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分析国家近三年调控政策对房地产行业影响的效果。

近几年来房地产开发投资一直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房屋价格连年高涨、居高不下,在相当程度上超出了民众承受能力;房地产信贷规模迅速膨胀,房地产抵押贷款在信贷资产中的比重也在日益上升。

由于房地产抵押贷款本身是一种风险较高的贷款,随着其规模和比重的大,其风险程度总体在不断上升,这种风险一旦爆发,对金融机构和金融体系造成打击的严重程度也在上升。

这些问题引起了政府和人们对房地产市场能否健康发展的担忧。

为促进国民经济协调稳定增长,引导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地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

我国目前主要运用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对两种手段房地产业进行管理,用经济手段时经常依靠行政权力,因此,很多文件主要是以国务院或者国家部委办的名义发布的{2}。

因此我们开始查找资料分析我国近三年房地产调控政策,其分析结果如下:2015年央行降息5次、降准备金3次、营业税5年改2年、二套房首付比例下调4成、公积金新政、房贷6.15%直降至4.9%……2016年前半年降准、降息、降税、降首付促进楼市成交;后半年以调控为主,限购、限地,有效控制房价过快上涨,避免房地产泡沫。

国家对房地产宏观调控的四个阶段

国家对房地产宏观调控的四个阶段

至2003年以来,中国房地产宏观调控全面展开,相关部门从多个方面共同努力,采取一系列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政策。

政府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既有土地政策、信贷政策,也有经济政策和行政措施,并且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具体归纳为以下四个阶段:(一)严控房地产信贷、严格土地供给阶段(2003.2~2005.2)2003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同比继续增长了30.6%,商品房屋竣工面积为3.95亿平方米,销售面积为3.22亿平方米,商品房销售率达到82%,房地产市场供销两旺。

针对房地产市场的过热现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措施,其政策重点是围绕房地产开发商的资金问题和土地问题展开,具体包括严控信贷,提高项目自有资本金要求,从而提高行业进入门槛;整顿清理土地市场,彻查开发区与大型项目,完善各项土地制度,严格控制土地供给总量;土地交易实行招、挂、拍,杜绝协议出让土地。

其目标在于调控住房供给总量,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使投资和供应的增长速度适度下降,改变固定资产投资过热的状况,抑制房价上涨的势头。

总的来说,此次宏观调控基本达到了严格控制土地供给总量的目标,但明显存在时滞效应。

在宏观调控政策出台后一段时间,住宅供给总量增速开始回落,调控效果逐渐显现。

(二)重点抑制房地产价格阶段(2005.3~2006.4)根据前面的分析,第一阶段的房地产宏观调控在加强土地供给管理的同时带来了房地产价格飞涨的新问题。

2005年的两会上,温家宝总理第一次公开表达了政府对不断攀升的房地产价格的深切忧虑,这是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的标志。

随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措施抑制房地产价格上涨,其政策重点是围绕打击供给环节和消费环节的炒作行为展开,政府主要从提高房贷门槛、提高房地产投资成本和降低房地产投资收益的角度着手抑制房价过快上涨,调控住房需求总量。

具体包括:提高购房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限制期房转让、提高住房交易税等。

调控政策要求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正确引导居民合理消费预期,将房地产市场引入理性发展的轨道,特别提出打击土地炒作;利用税收政策,打击投机性购房等房地产交易行为。

房地产行业的政策法规演变与市场规范分析

房地产行业的政策法规演变与市场规范分析

房地产行业的政策法规演变与市场规范分析引言房地产行业作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房地产市场也经历了许多变革和调整。

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演变是房地产市场的重要推动力量,对于市场的规范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通过对过去几十年中国房地产行业政策法规的演变和市场规范的分析,探讨其对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影响。

演变背景中国改革开放1978年,中国实施了改革开放政策,这标志着中国经济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体系。

改革开放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崛起打下了基础,大量外资涌入中国,带动了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需求的增长。

第一阶段:发展初期(1980年-1997年)1980年代——探索和试验中国房地产市场在1980年代初步形成,政府试图利用市场机制推动经济增长。

1984年,中国政府出台了《土地管理法》,奠定了土地国有制度的基础。

随后,1987年,中国政府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展房地产开发,这被视为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1990年代——开放与规范进入1990年代,中国政府进一步开放了房地产市场,鼓励外资进入。

1991年,中国政府引入了“商品房”概念,允许个人购买房屋,并且取消了原有的住房分配制度。

从此,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市场需求开始迅速增长。

第二阶段:快速发展(1998年-2008年)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1998年,中国政府开始进行住房制度改革,以满足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

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农村土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住房租赁市场发展以及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建立等,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规范。

2003年——楼市调控2003年,中国政府开始出台楼市调控政策,以应对房地产市场泡沫化的风险。

政府限制了商业银行对房地产行业的信贷支持,并加大了对房地产企业的审查和监管力度。

这一系列政策的实施有效地稳定了房地产市场,并缓解了市场的投机炒作。

2008年——金融危机与调整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房地产市场造成了冲击,中国政府迅速采取措施刺激内需,以缓解金融危机的冲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汉论坛刘祺阳罗志刚摘要:科学高效的房地产政策对促进房地产健康稳定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多元化居住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1998年以来,我国开始对房地产进行密集的宏观调控,但房价整体呈现“越调越涨”的态势,调控效果和预期存在较大差距。

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政策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动态博弈过程,忽视任何一方的反应都有可能使政策效果偏离政策目标,因此,在制定房地产调控政策时应充分听取地方政府、房地产商、银行和购房者等博弈主体的意见,使各方的利益能够得到兼顾。

同时,应尽快筹划开展全国住房状况普查工作,并形成规范化的动态更新制度。

关键词:房地产政策;房价;宏观调控;住房制度改革中图分类号:F29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 (2014)09-0064-05我国房地产政策的演变与调控绩效经济高烧不退的房地产不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尽管中央政府对高房价进行了密集的政策调控,然而调控的整体效果并不理想,甚至形成了一种“越调越涨”的心理预期。

因此,梳理房地产政策演变轨迹,厘清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基本目标及方式,完善房地产政策体系,建立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尧我国房地产政策演变的历史轨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房地产政策演变经历了三个主要历史阶段,即住房实物分配阶段(1949—1978年)、住房制度改革阶段(1979—1998年)和住房市场化阶段(1998—2014年)。

从住房实物分配阶段(1949—1978年)来看,这一时期我国的城市居民住房实施的是国家无偿分配的实物福利性住房政策。

这种政策曾经起过积极作用,但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渐暴露出不能有效地满足城镇居民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国家负担日益沉重等一系列严重弊端。

从住房制度改革阶段(1979—1998年)来看,这个阶段经历了20年,可分为三个时期。

一是住房制度改革开启时期(1978—1984年)。

1978年之后,全国经济各行业都亟待发展,在国民经济的振兴计划中,房地产业得到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

1978年理论界提出了住房商品化、土地产权的概念。

1980年4月,邓小平指出住房要进行商品化,住房分配制度应该考虑调整,房子可以作为商品出售。

1982年国务院在常州、郑州、沙市、四平4个城市进行了新建公有住宅补贴出售试点,开始局部通过政府补贴,鼓励职工自主买房。

之后,全国各地开始了补贴性售房,售房面积大为增加。

二是住房制度改革突破期(1986—1993年)。

1986年国家大幅提高城镇租房的价格,以提高租房价格促进购房,从而推动住房市场化改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相关条款明确规定了国有和集体的土地使用权可以有偿转让;1987年12月中国土地“第一拍”是我国土地使用制度的根本性变革,标志着我国的根本大法承认了土地使用权的商品属性。

1990年5月《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出台,为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提供了具体依据。

1991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推进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规范了房改的总目标、阶段划分、基本原则、工作部署等。

1992年64全国房地产价格放开,金融机构开始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中国房地产市场进入了快速扩张期。

三是住房制度改革深化期(1994—1998年)。

1994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全面推行住房公积金制度,积极推进租金改革,实行新房新租,稳步出售公有住房,加快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大力发展房地产交易市场。

1995年启动国有大中型企业职工和大中城市居民住房困难安居工程,1996年政策性贷款制度开始建立,1997年《住宅担保贷款管理试行办法》出台,为按揭业务提供了法律依据。

截止到1998年6月,全国城镇自有住房占全部住房的比例已经超过50%。

从住房市场化阶段(1998—2014年)来看,这个阶段中国房地产的市场化运作正式启动,大大改善了城镇居民的居住条件,同时也大大推高了房价,住房问题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为此,政府出台了诸多政策去完善和调控①。

根据政策方向性变化,这一阶段可以分为了四个时期: (1)1998—2002年政策支持房地产业发展。

这一时期,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房地产市场获得政策鼓励与信贷支持,发展平稳。

1998年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确定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

主要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包括:实行住房市场化改革,吸引社会资金进入房地产领域,促进房地产发展;通过商业信贷、住房公积金为购房者和投资者提供融资,增强房地产企业开发能力和居民购房能力;通过免个人所得税、免征营业税、契税减半等税收政策提高居民购房和银行发放贷款的积极性。

(2)2003—2008年8月调控供需、抑制房价。

基于这一阶段房地产投资过热和房价上涨过快,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对供给总量和需求总量进行调控。

从2003年至2005年2月,国家着重从整顿清理土地市场,控制土地供给总量,土地实行招拍挂,提高项目自有资本金要求方面进行调控。

2005年3月至2006年4月,为抑制房价过快上涨,“旧国八条”、“新国八条”先后出台,政府主要通过金融税收手段调控住房需求总量,包括提高首付款比例和贷款利率,提高住房交易税,打击“炒房”等调控措施。

2007年,“地王”频现,开发商拿地热情高涨,房价指数创下新高。

在这一背景下,房地产政策全面收紧,政府通过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开征土地增值税,严格控制上市公司公开融资,提高二套房贷款利率和首付款,限制外商投资等多种抑制性政策进行调控。

(3)2008年9月—2009上半年重申房地产支柱产业,推动内需。

这一时期,为应对世界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增长,针对房地产业的抑制性政策全面放松。

2008年9月以后,我国房地产政策方向由抑制变为扶持,中央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逐步放松,住房贷款利率优惠、最低首付下调、免征印花税、免征土地增值税等政策先后出台;各地也采取了购房入户、允许开发商缓交土地出让金、拆迁实行货币化安置等各种“救市”政策,市场下行态势得到遏制。

(4)2009年下半年至2014年7月中旬严厉调控,促进房价合理回归。

这一时期,调控政策密集出台,重点抑制投资投机,加大保障房建设,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促进房价回落。

2009下半年,面对快速上涨的房价,政策由救市转为抑制,主要通过查处闲置土地,加快开发进度,增加有效供给;同时通过税收手段抑制投资需求。

2010年至2012年,调控政策频出,从2010年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国十条”),到2011年的“国十一条”、“新国八条”,调控政策越来越严,不仅采用了差异化信贷、税收、增加供应等经济手段,还采用了限贷、限购、限价、限外、限央企投资、保障房考核问责制等行政强制手段。

2013年“国五条”出台,提出完善稳定房价工作责任制、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增加普通商品住房及用地供应、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规划建设和加强市场监管等五个方面的政策措施。

2014年中央注重调控政策的稳定性,在继续坚持“国五条”的基础上,强调双向调控、分类指导,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货币政策“微刺激”继续支持自住购房。

二尧我国房地产政策调控的绩效分析我国政府针对房地产领域出台的一系列措施,对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房地产政策在推动房地产发展、促进房地产市场化(即正向调控)方面作用明显,虽然推高了房价,但从客观上讲,我国房地产在较短时间内得到较快发展,居民的居住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

二是在一定时期房价上涨速度有所减缓。

1993年国家对过热的房地产进行调控, 1994年房价涨幅由1993年的29.8%下降为9.1%; 2008年房价涨幅下降至-1.6%;2014年6月,国家重点监控的70个大中城市中,8成城市房价环比下降。

这些时期房价涨幅有所回调是多种因素叠加的652014.9结果,但房地产政策调控也是重要原因。

整体来看,虽然房地产政策调控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效果不理想。

一是调控效果不明显,越调越涨。

1998年以来,我国开始对房地产进行密集的宏观调控,但房价整体呈现“越调越涨”的态势,调控效果和预期存在较大差距。

2003年以来,国家开始进行密集的调控,但房价涨幅一直较大。

2008年房价增速出现负值,是金融危机影响、经济下行、政策调控等多种因素叠加而导致房地产市场低迷,政策调控并不一定是主因。

2009年房地产的再次强势反弹,国家又开始密集调控,但房价涨幅,尤其是一些一线城市的涨幅依然强劲。

二是房价偏高,居民购房压力大。

房价收入比是国际上考察房价是否合理的一个重要指标。

国际上合理的房价收入比的区间是4—6,如果房价收入比高于这一区间,则认为房价偏高,房地产市场可能存在泡沫。

2001年以来全国平均房价收入比均超过6倍,而且是包含了保障房在内;剔除保障房,我国的房价收入比还要高。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于2014年5月26日发布2013年全国35个大中城市房价收入比排行榜,如果计入保障性住房,2013年35个大中城市房价收入比均值为8.5;剔除可售型保障性住房后,均值为10.2,其中北京、上海、深圳、福州4个城市遥遥领先,北京高达19.1位居榜首,为合理范围最大值的3.2倍。

这说明相对于居民收入我国房价确实偏高,一些一线城市房价更是畸高。

三是住宅供给结构不合理。

影响中国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房地产市场结构不合理。

有关学者分析指出,住房供应结构中经济适用房、普通商品住房等房源应占总房源的30—35%,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商业营业用房、别墅等高档公寓占比仍然偏大,导致中低收入消费者购房需求得不到满足,引发供求失衡。

四是商品房空置率较高。

由于我国主要是对购买、交易房产环节征收税费,而持有房产基本上是零税费,加上我国将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房价一直上涨的房产具备保值增值功能等因素,导致房地产投资投机比较盛行,商品房空置率较高。

2014年6月,西南财大发布《城镇住房空置率及住房市场发展趋势2014》,报告显示2013年我国城镇住宅市场的整体空置率达到22.4%,而按照国际惯例,商品住房空置率的合理范围在5%到10%之间。

商品房空置率过高,不仅造成国家资源的浪费(一方面很多人买不起房、租不起房,另一方面大量的房子空着没有人住),而且也带来很大的金融风险。

从我国房地产调控的历程不难看出,政策目标的不确定性是造成房地产调控陷入越调越涨尴尬怪圈的一个重要原因。

主要体现在政策目标常常在控房价与促发展之间摇摆不定,在保民生与保增长之间游移徘徊。

1993年针对经济过热,国家开始对房地产市场大规模的清理和整顿,引导经济实现软着陆;1997年,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务院确立住宅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地位;2003年至2008年三季度对房地产进行调控;2008年9月至2009年三季度为应对金融危机,房地产业被再次定位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2009年四季度以来,国务院开始频繁出台各种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限购、限贷、限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