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教案】最新八年级语文下册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
《以和为贵》精品教案(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精品教案活动背景中国文化崇尚“以和为贵”: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商人们常说“和气生财”,贺人新婚要说“和和美美”“琴瑟和谐”……“和”文化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中,源远流长,丰富多彩。
习近平同志说:“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
”“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
”人类在21世纪所共同面临的冲突,错综复杂,千头万绪。
概括起来有五大冲突和危机:一是人与自然的冲突及其生态危机;二是人与社会的冲突及其人文危机;三是人与人的冲突及其道德危机;四是人的心灵冲突及其信仰危机;五是文明之间的冲突及其价值危机。
“和而不同”“和为贵”的理念是化解这五大危机的利器。
事实上,小到修身养性、齐家交友,大到治国理政、邦交抚远,都离不开“和”的价值守则。
对于中国人来说,以和为贵、与人为善,信守和平、和睦、和谐,是生活习惯,更是文化认同。
可以说,没有“和”的滋养,就没有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没有“和”的润泽,就没有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优秀的文化思想需要他们来继承和发扬。
所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和”文化,并在了解的基础上亲自去实践,做一个处处“以和为贵”的理智、豁达的青少年,是很有必要的。
学情分析“和”文化对于中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可以说深入人心。
学生从小受到的教育无不体现着一个“和”字:与他人交往“以和为贵”、团结同学、班级要有凝聚力,和睦家庭,和谐校园,华夏一心、众志成城……这些渗透于中学生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的教育,都是“和”文化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这样的教育,已经点点滴滴渗透到孩子们的心灵深处,像一颗颗种子,等待着发芽、成长。
所以,我们的这次实践活动,相当于给学生心中的种子浇水、施肥,使根植于学生心底的“和”文化的种子早日生根、发芽。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的理解能力、交际能力和生活阅历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和增加,在老师的指导下,完全有能力完成搜集资料、合作探究、整合辩论等各种活动。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案
课堂教学设计年月日教学过程二、活动指导活动内容:1.借助工具书,研究“和”相关的材料,分析“和”在当下的社会意义。
2.搜集“以和为贵”的例子,了解“和”在当下有哪些例子和作用。
3.以“和”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巩固你的理解。
三、活动示例1.(一)寻“和”之用“和为贵”的例子1.蔺相如和廉颇将相和的故事战国时期,廉颇是赵国有名的良将,他战功赫赫,被拜为上卿,蔺相如“完璧归赵”有功,被封为上大夫不久,又在渑池秦王与赵王相会的时候,维护了赵王的尊严,因此也被提升为上卿,且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对此不服,扬言说:“我要是见了他,一定要羞辱他一番。
”蔺相如知道后,就有意不与廉颇会面。
别人以为蔺相如害怕廉颇,廉颇为此很得意。
可是蔺相如却说:“我哪里会怕廉将军?不过,现在秦国倒是有点怕我们赵国,这主要是因为有廉将军和我两个人在。
如果我跟他互相攻击,那只能对秦国有益。
我之所以避开廉将军,是以国事为重,把私人的恩怨丢一边儿了!”这话传到了廉颇耳朵里,廉颇十分惭愧,便光着上身,背负荆杖,来到蔺相如家请罪。
他羞愧地对商相如说:“我1、自学认知材料6 家住莆田市城厢区龙桥街道的陈汝煌照顾体弱多病的父亲的事迹,在全市被传为佳话。
父亲多年身患高血压、冠心病,陈汝煌每天清晨五点钟就起床陪父亲聊天、散步,一下班就回家陪护,为父亲收拾排泄物,擦洗身子。
父亲住院37天,他每天都尽心照料,一天最多睡三个小时,父亲行动不便,无法上街理发,他就自学理发。
在陈汝煌的影响下,全家人悉心照顾老人。
1.阅读材料1到材料4,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C)A.家庭和睦,国家自然就安定。
B.是否建设优良家风事关一个家庭的兴衰成败。
C.“家风”能够影响“国风”,但影响不大。
D.构建和谐社会、培养高尚人格需要良好的“家风”。
点拨:材料3已说明“家风”对“国风”有着深刻的影响。
2.材料5是校刊中的一幅插图,请根据这幅图拟写一则公益广告语。
示例:百善孝为先,忠厚传家久。
八年级下册语文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倡导低碳生活》《古诗苑漫步》公开课导学案及教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倡导低碳生活》《古诗苑漫步》公开课精品导学案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以和为贵》,让学生理解和平、和谐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和谐意识。
2. 通过学习《倡导低碳生活》,让学生了解低碳生活的意义,提高环保意识。
3. 通过学习《古诗苑漫步》,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以和为贵》:学习和谐社会的理念,理解和谐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和谐意识。
2. 《倡导低碳生活》:了解低碳生活的概念,学习低碳生活的实践方法,提高环保意识。
3. 《古诗苑漫步》:欣赏古诗词的美,学习古诗词的写作技巧,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和谐社会的概念,引发学生对和谐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新课学习:讲解《以和为贵》的内容,让学生理解和谐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和谐意识。
3. 实践环节:让学生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实践低碳生活,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4. 欣赏与学习:欣赏《古诗苑漫步》中的古诗词,学习古诗词的写作技巧,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反思自己在和谐社会建设和低碳生活方面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和谐社会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低碳生活的了解和实践情况。
3. 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和写作技巧的掌握。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以和为贵》《倡导低碳生活》《古诗苑漫步》。
2. PPT课件。
3. 相关视频资料。
4. 古诗词鉴赏书籍。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理解低碳生活的实践方法。
3. 运用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的美,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和谐社会的概念,引发学生对和谐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学习《以和为贵》:讲解课文内容,让学生理解和谐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和谐意识。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学设计)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学目标1.探“和”之义。
理解“和而不同”在古代以及当下的意义,理解“和”的含义。
2.寻“和”之用。
结合事例,理解“以和为贵”的含义,拟写以“和”为主题的标语。
3.班级讨论会。
以“和”为活动宗旨,制订“班级议事规则”,并依照此规则组织一次时事讨论会。
以“和”为关键词完成一篇作文。
教学重点1.探“和”之义。
结合“和而不同”的出处,理解它在古代的意义,并分析它在当下的意义,用关键词的形式概括“和”的含义。
2.寻“和”之用。
结合事例,理解“以和为贵”的含义,创作以“和”为主题的标语。
教学难点1.结合“和而不同”“以和为贵”,理解“和”的含义。
2.学以致用,将“和”运用到实际交流中。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其中有个节目展现的是一个个巨型方块依次拼出了“和”字从古到今的字形演变过程。
在奥运会的开幕式上,中国为什么要向全世界人民展示汉字“和”呢?“和”字包含了怎样的深意呢?新知探究一、探“和”之义【活动内容】1.请说说课件中出示的包含“和”字的词语(成语)的意思。
学生查阅工具书,找出答案。
2.课件出示北京故宫“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名称的出处及解释,教师引导学生初识“和”字在古代的含义。
3.课件出示《论语》中有关“和”的句子,学生小组讨论,体会句中“和”与“同”的区别。
4.“和而不同”在当下有什么意义?同桌之间交流,教师提示学生从“对社会”和“对个人”两方面思考。
5.请用几个词概括“和”的内涵。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提示学生结合前面的分析作答。
【设计意图】理解“和而不同”在古代以及当下的意义,理解“和”的含义。
二、寻“和”之用【活动内容】1.“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论语》提出了“以和为贵”的观点,请尝试说说课件中出示的这句话的意思。
同桌之间交流;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由学生尝试翻译或教师出示翻译两种形式。
2.你知道哪些“以和为贵”的故事?这些故事分别反映出什么道理?小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分享一个相关的故事,并说说其中蕴含的道理;教师先引导学生理解“以和为贵”对“治国”和“处世”的重要作用,然后课件出示另外两个故事,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
2024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全册第6单元 综合性学习 以和为贵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设计说明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发展史的文明古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和”文化。
中国自古崇尚“和谐”,孔子曾说“礼之用,和为贵”,孟子也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荀子认为“万物各得其和以生”。
如今,在我国,“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万事和为贵”等“和谐”思想观念早已深入人心。
学习目标1.阅读相关资料,正确理解中华“和”文化的思想内涵。
2.搜集体现“以和为贵”的事例。
3.以“和”为活动宗旨,拓展文化视野,举办班级讨论会。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中华“和”文化的思想内涵。
2.引导学生以“和”为主题,逻辑清晰地阐述自身见解。
教学方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资源与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学习情境《将相和》的故事广为人知,“将”自然指廉颇,“相”即是蔺相如,而“和”,是和好,是和睦,是和平,也是今天综合性学习的主题。
“和”文化在今天被赋予怎样的含义?我们又应该怎样传承“和”文化?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以和为贵。
二、学习任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探“和”之义。
1.材料探究。
孔子云:“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如何理解其中的“和而不同”的思想呢?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130页虚线框内的几则材料,并进行思考。
2.理解“和而不同”。
(1)透过这几则材料,小组讨论:怎样理解孔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呢?(2)“和而不同”的思想,对你有什么启发?(3)“和”的内涵是丰富的,古代经典中对“和”的论述也涉及多个方面,再来读读教材第131页《尚书·尧典》和《礼记·中庸》中的两段话,理解“和”多样化的思想内涵。
3.概括“和”的含义。
阅读《尚书·尧典》中的论述后,我们发现“和”的内涵太丰富了,请同学们尝试用几个关键词概括一下“和”的含义。
(一)探“和”之义。
1.齐读材料,小组内分享对材料的理解。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综合性学习 以和为贵》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案一. 教材分析《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是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的一篇课文,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一系列的阅读材料和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和”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和谐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八年级下学期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同时也对一些传统文化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和”的深层含义和价值,可能还有一定的疑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实践活动,深入理解和掌握“和”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和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和”的意义和价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树立和谐观念,提高和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和”的意义和价值。
难点:如何将“和”的理念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提升自身的和谐素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和”的意义。
2.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和”的价值。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材料和案例。
2.学生准备:提前阅读课文,了解“和”的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一个和谐的场景,如家庭和睦、友谊长存等,引导学生思考“和”的意义。
然后,提问学生对“和”的理解和看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课文中的相关内容,让学生阅读并理解“和”的价值。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或播放相关的视频,让学生对“和”有更深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合作和交流,理解和掌握“和”的意义。
在每个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小组的代表进行分享。
4.巩固(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练习题或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对“和”的理解。
2024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案新人教版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思想碰撞,深化对和谐相处原则的理解。
-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
-分享讨论成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景教学法:通过编写和展示情景剧,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验和谐相处的实际应用,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实践性。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和谐相处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和意义。
应用: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应用和谐相处的原则:
-尊重他人的意见,认真倾听他人的观点。
-理解他人的立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寻求共同点,通过妥协和讨论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2. **论述题: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题目:请结合教材内容,论述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论述:和谐相处在个人和社会生活中都具有重要性。在个人层面,和谐相处能够提高生活质量,增进人际关系的融洽,促进心理健康。在社会层面,和谐相处能够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进步,实现共同发展。
2024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案新人教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同步说课稿《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同步说课稿《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同步说课稿《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的教材分析,首先要了解本课在整个语文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八年级下册的一篇综合性学习课文,旨在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特别是对“和”文化的认识。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和为贵”的价值观念,并能够运用这种价值观念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二. 学情分析在分析学情时,我们需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学习兴趣等因素。
八年级的学生正值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同时也可能存在一定的逆反心理。
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深入思考,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 说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包括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首先,学生需要了解“和”文化的历史背景和基本内涵。
其次,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为贵”的价值观念,并能够运用这种价值观念来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最后,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他人,以和为贵,和谐共处。
四. 说教学重难点本课的重难点在于让学生深入理解“和为贵”的价值观念,并能够运用这种价值观念来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们需要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和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等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文化。
六. 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总结与拓展。
首先,通过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了解“和”文化的基础知识。
接下来,学生进行合作探讨,深入理解“和为贵”的价值观念。
教师在学生探讨的过程中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最后,进行总结与拓展,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一、课程目标
1.了解“以和为贵”的意义与内涵
2.学习领悟古代智者的和平思想
3.提高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社会责任感
二、知识准备
1. 词汇
•和睦:和谐、平安相处。
•争吵:争执、吵闹、争斗。
•诚挚:真诚、真实。
•心平气和:内心安定,心平气和。
•解决:处理好、做好、完成。
2. 阅读
•《论语》: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孟子》:明哲保身,仁者无忧。
三、教学过程
1. 讲授
•了解“以和为贵”的意义与内涵
•学习领悟古代智者的和平思想
•讨论课文中的案例:这是一则典型的和睦相处的案例,学生可分小组讨论,然后展开班级讨论。
•提高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社会责任感
2. 实践
•通过游戏等小组活动,让学生体会“以和为贵”的意义和重要性
•让学生自行组织在班级内进行志愿服务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四、课后拓展
•读书笔记:要求学生读完相关书籍后,记录下自己的心得和体会,以此巩固所学知识点
•观察周围案例: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物,发现身边发生的许多和睦、和平相处的案例,并在课下汇报分享。
同时,感受和记录下许多和睦的场景。
五、教学效果评估
•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得到提高。
•学生更容易体会“以和为贵”的概念和内涵。
•学生社会责任感得到了加强,能自觉组织志愿服务活动。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案(含教学反思)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1.学习中华“和”文化,理解其深刻内涵与现实意义。
2.合作探究学习“和”文化,理解古今“和”多样化的思想内涵。
3.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提高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和谐环境的构建。
一、导入新课中国历来有和气致祥、和衷共济、和颜悦色、和蔼可亲、和气生财、和和美美、琴瑟和谐、家和万事兴、人和百业旺等富涵哲理的成语。
同学们发现没有,在这些含义丰富的词语中都包含了一个“和”字,“和”到底是什么?对我们传统文化的影响为何如此巨大?“和”文化在今天又被赋予了怎样的含义?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谈谈“以和为贵”!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探“和”之义(说故事)1.“和”故事接力赛。
教师先引入故事,鼓励学生将自己搜集的故事也大声分享出来。
师:《罗威饲犊》汉代有个人叫罗威,邻居家的牛多次吃了他家的庄稼,他和邻居交涉,邻居不予理睬。
罗威并没有火冒三丈,而是想,问题的焦点在牛,就从牛身上去寻找解决矛盾的途径吧。
于是,每天天不亮他就起床去打青草,然后悄无声息地堆放在邻居家的牛圈前。
牛一闻到鲜嫩的青草,就大嚼特嚼起来,吃饱了就睡觉,再也不去吃庄稼了。
邻居每天起来,总看到牛圈前有一堆青草,颇感纳闷,经观察,知是罗威所为,顿觉愧疚,从此对牛严加看管。
“罗威饲犊”的故事也就传为美谈。
师:老师讲的故事就是《罗威饲犊》,那我们“下一棒”谁来讲呢?生:《司马徽让猪》司马徽(人称水镜先生)是东汉末年一位善于识拔人才的有名学者。
有一次,邻居走失了一头猪,因为司马家的猪和他走失的猪相似,就误认为是他家的。
司马徽并不争辩,说:“是你的你就拿去。
”邻居便毫不客气地把猪赶回家。
过了几天,邻人从别处找到了自己的猪,很抱愧地把误认的猪送还司马徽。
司马徽不但没责备他,反而说邻里间发生这类误会并不奇怪,还赞扬他懂道理、知错能改。
邻居听了十分感动。
生:《杨翥(zhù)卖驴》(具体故事内容见电子资源)生:《于令仪宽偷》(具体故事内容见电子资源)师:同学们一起分享了这些“和”的故事,和善、和谐也是中华文化一直追求的。
八年级下册语文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倡导低碳生活》《古诗苑漫步》公开课导学案及教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倡导低碳生活》《古诗苑漫步》公开课精品导学案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以和为贵》,了解和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学习《倡导低碳生活》,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学习《古诗苑漫步》,感受古诗的魅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关注环保、热爱文学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点1. 《以和为贵》中和的文化内涵。
2. 《倡导低碳生活》中环保的意义和方法。
3. 《古诗苑漫步》中古诗的艺术特色和魅力。
三、教学难点1. 《以和为贵》中和的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运用。
2. 《倡导低碳生活》中环保方法和实践的落实。
3. 《古诗苑漫步》中古诗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学资料,如PPT、课件、参考书籍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简单的导入,引起学生对《以和为贵》、《倡导低碳生活》、《古诗苑漫步》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自学提纲,自主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针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合作探究。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讲解和补充,解答学生的疑问。
5. 实践环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相关的实践操作,如写一篇关于和的文章、制定一个低碳生活的计划、欣赏一首古诗等。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巩固知识点。
7. 作业布置:教师根据课堂学习情况,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教师和学生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和教训,为下次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中和的文化内涵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能够提出合理的低碳生活建议,并在日常生活中实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来自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主题为“以和为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理解“和”的内涵,探讨和谐相处的重要性;2)通过阅读和理解相关文章,学会欣赏和表达“和”的美德;3)联系实际生活,分析和谐相处的实例,提高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
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培养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
通过反思,帮助学生形成自我驱动的学习习惯,提升学习能力。
知识点梳理
1. “和”的内涵与价值
- “和”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 “和”的内涵:和谐、和睦、和平;
- “和为贵”的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2.文本分析与解读
-《将相和》中的人物关系及和谐相处之道;
3.确定教学媒体使用: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与和谐主题相关的文章、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同时,结合课本内容,设计互动问答环节,增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班级微信群发布关于“和”文化内涵的预习资料,包括PPT和相关的阅读材料,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为:培养学生文化理解、审美鉴赏及语言表达的能力。通过深入探讨“以和为贵”的主题,使学生能够:
1.理解“和”文化的内涵,认识到和谐相处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价值;
2.培养审美鉴赏能力,学会从文章中感受和表达“和”的美德;
3.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评价实际生活中的和谐相处实例。
-作用与目的: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 以和为贵》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案一. 教材分析《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和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生活中体现和谐。
本文通过讲述古代名人的故事、成语和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认识和谐的价值,培养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历史文化的传承,也有现实生活的指导,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观念。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开始关注社会和人际关系。
他们对历史故事和现实生活有一定的了解,能够理解和思考和谐的重要性。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古文的理解存在困难,需要教师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和谐的概念,掌握与和谐相关的成语和故事,提高语文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和谐的价值,树立和谐相处的意识,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和谐的概念,掌握与和谐相关的成语和故事。
2.难点:深刻理解和谐的价值,将和谐理念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和谐的魅力。
2.案例分析法:分析历史故事和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和谐的重要性。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历史故事、成语、现实生活中的例子等。
2.教学素材:收集与和谐相关的文章、视频等素材。
3.小组划分:根据学生人数和特点,合理划分学习小组。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和谐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和谐的意义。
2.呈现(10分钟)呈现与和谐相关的成语和故事,让学生了解和谐的历史文化底蕴。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成语和故事中和谐的具体表现,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4.巩固(5分钟)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点评,强化和谐的价值。
5.拓展(10分钟)展示现实生活中的和谐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和谐理念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语文八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说课稿
语文八年级下册《以和为贵》说课稿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是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是一节综合性学习活动课。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活动过程等方面来说说。
一、立足文本,细析教材,准确定位。
新版的《语文课程标准》以"全面进步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出发点,对"综合性学习"提出了新的详细目的,即:①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通过有效地查找、引用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②关心校内外、国内外大事,就公共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并能合理地展示学习成果,体验合作和成功的喜悦。
回归教材内容的分析:1.本课是一节综合性活动课,活动主题是"以和为贵",没有必需要掌握的文本内容,教学目的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设计,让学生理解"和"这个主题的内涵。
2.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目的下,这个活动内容应时顺势,且适宜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程度,非常有必要普及一下和之相关的各类知识。
教学目的:1.学习中华"和"文化,理解其深化内涵和现实意义。
2.通过有效地查找、引用资料,合作讨论分析问题,并积极地展示学习成果,体验合作和成功的喜悦。
3.有效地查找、引用资料,合作探究学习"和"文化,理解古今"和"多样化的思想内涵。
4.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步学生思想道德程度,促进个人、家庭和谐,构建和谐环境。
二、立足学生,巧用教法指导学法。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汲取收营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催促学生课前自主搜集资料、课堂积极展示讨论;并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扩大课堂容量,向"全面进步学生语文素养"的方向迈进。
三、立足课堂,精心设计教学流程。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综合性学习 以和为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和”文化,以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教材以古代诗词、成语、故事等形式,展现了“和”文化的历史渊源和丰富内涵。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培养和谐相处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文阅读能力,对古代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将“和”文化运用到人际交往中,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古代诗词、成语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解释。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和”文化的历史渊源和丰富内涵,能够正确理解并运用相关的诗词、成语、故事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和谐相处的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和掌握“和”文化的内涵,能够运用相关的诗词、成语、故事等。
2.难点:如何将“和”文化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和”文化的历史渊源、诗词、成语等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和掌握。
2.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学,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和”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讲解稿、相关诗词、成语、故事等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基本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和”文化的历史渊源,呈现相关诗词、成语、故事等,让学生了解和掌握。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和”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教师巡回指导。
八年级下册语文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倡导低碳生活》《古诗苑漫步》公开课导学案及教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倡导低碳生活》《古诗苑漫步》公开课精品导学案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以和为贵》,理解和谐社会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 通过学习《倡导低碳生活》,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3. 通过学习《古诗苑漫步》,感受古诗词的魅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以和为贵》:学习和谐社会的理念,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能力。
2. 《倡导低碳生活》:学习环保知识,提高学生环保意识,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3. 《古诗苑漫步》:欣赏古诗词,感受古诗词魅力,提升学生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重点、难点,分析文章结构。
4.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6. 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7.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等活跃程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创新性等。
3. 学生小组讨论效果: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如团队协作、沟通能力等。
4. 学生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八年级下册语文》2. 参考资料:关于和谐社会、低碳生活、古诗词的相关论文、文章、案例等。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案)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将“以和为贵”的原则应用到实际生活中。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需要设计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实际操作。
-对比不同文化中和谐观念的理解。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在尊重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开放心态去接纳和理解其他文化,需要提供丰富的跨文化资料,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促进交流与分享。
-拓展国际视野,了解其他文化中的和谐观念。举例:对比中国“和为贵”与西方“和平共处”的理念,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和谐观念的共性与差异。
2.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和”的文化内涵。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从抽象的概念中体会到“和”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讨论来加深理解。
-诗词中和谐意境的把握。对于诗词的理解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教师需通过对比、赏析等方法帮助学生领会诗词的深层意蕴。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和”的基本概念。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和”是指事物之间的协调、和谐。它是社会交往的重要原则,有助于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运用“以和为贵”的原则来解决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和”的概念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八年级下册语文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倡导低碳生活》《古诗苑漫步》公开课导学案及教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倡导低碳生活><古诗苑漫步>公开课精品导学案及教案》第一章:《以和为贵》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的含义,认识到“和”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倡导和谐、文明、礼貌的良好品质。
3.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学会用恰当的语言化解矛盾。
二、教学内容:1. 导入:讲解“和”的起源和发展,引导学生理解“和”的文化内涵。
2. 新课:分析古代经典故事,如《孔子论和》、《六尺巷》等,阐述“和”的意义。
3. 实践:分组讨论,模拟解决生活中的矛盾,学会用“和”的方式处理问题。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和”的起源和发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古代经典故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的意义。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讲解“和”的起源和发展,引导学生理解“和”的文化内涵。
2. 学习古代经典故事,分析故事中“和”的表现,阐述“和”的意义。
3. 分组讨论,模拟解决生活中的矛盾,学会用“和”的方式处理问题。
4. 总结:强调“和”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倡导和谐、文明、礼貌的良好品质。
第二章:《倡导低碳生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低碳生活的概念,认识到低碳生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意识。
3.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会在生活中践行低碳生活。
二、教学内容:1. 导入:讲解低碳生活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
2. 新课:分析低碳生活的具体做法,如节能、减排、绿色出行等。
3. 实践:设计低碳生活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践行低碳生活。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低碳生活的概念和具体做法。
2. 实例分析法:分析现实生活中低碳生活的案例,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
3. 实践活动法:设计低碳生活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讲解低碳生活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
(新)部编版语文八下综合性学习 以和为贵(教案)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目标导航】1.探究“和〞,了解“和〞的具体含义及其在当下的积极意义;2.交流“和〞,比较全面地了解孔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和主张,理解古今“和〞的多样性思想内涵;3.运用“和〞,搜集生活中“和为贵〞的典型事例,感悟剖析并从中汲取营养。
【课时安排】1课时自由组成小组,搜集相关资料,通过多种手段如多媒体,学生绘画,音乐等课程资源,为学生创设优美的教学情境。
【新课导入】中国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丰富多彩。
“和〞既被视为诞育万物的根源,也被看做修德养性的关键,还被认为是社会交往的准绳,更被尊奉为国家共处的原则。
本次综合性学习以“和〞为主题,同学们可以相互探讨一下“和〞在你们生活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重点解读】中国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丰富多彩。
“和〞既被视为诞育万物的根源,也被看作修德养性的关键,还被认为是社会交往的准绳,更被尊奉为国家共处的准则。
1. 探“和〞之义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其中“和而不同〞的思想,不仅是一种人际交往的方式,更是一种对待世界的哲学态度。
“和而不同〞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命题之一。
当然,重视“和〞的思想,对“和〞与“同〞内涵的思考并不始于孔子,也不止于孔子。
“和〞的内涵是丰富的,古代经典中对“和〞的论述也涉及多个方面,不乏精彩之见。
搜集资料,理解“和〞多样化的思想内涵,尝试用几个关键词概括“和〞的含义,思考“和而不同〞的思想在当下有什么意义。
2. 寻“和〞之用“和〞的思想,用于调和人际关系,解决各种纠纷,可以概括为一句俗语,即“和为贵〞。
这是孔子弟子有假设的话。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大多将这里的“和〞理解为“和睦〞“和气〞“和蔼〞等。
“六尺巷〞的故事,就是“和为贵〞原则在生活中的表达。
搜集能表达“和为贵〞的例子,可以是身边的事,也可以是历史故事,从中搜寻“和为贵〞的真谛。
张英的打油诗,其实可以看作是一则诠释“和为贵〞的精彩标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教案】最新八年级语文下册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
1.学习中华“和”文化,理解其深刻内涵与现实意义。
2.合作探究学习“和”文化,理解古今“和”多样化的思想内涵。
3.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促进个人、家庭和谐,构建和谐环境。
一、导入新课
中国历来有和气致祥、和衷共济、和颜悦色、和蔼可亲、和气生财、和和美美、琴瑟和谐、家和万事兴、人和百业旺等富涵哲理的成语。
同学们发现没有,在这些含义丰富的词语中都包含了一个“和”字,“和”到底是什么?对我们传统文化的影响为何如此巨大?“和”文化在今天又被赋予了怎样的含义?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谈谈“以和为贵”!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探“和”之义(说故事)
1.“和”故事接力赛。
教师先引入故事,鼓励学生将自己搜集的故事也大声分享出来。
师:《罗威饲犊》
汉代有个人叫罗威,邻居家的牛多次吃了他家的庄稼,他和邻居交涉,邻居不予理睬。
罗威并没有火冒三丈,而是想,问题的焦点在牛,就从牛身上去寻找解决矛盾的途径吧。
于是,每天天不亮他就起床去打青草,然后悄无声息地堆放在邻居家的牛圈前。
牛一闻到鲜嫩的青草,就大嚼特嚼起来,吃饱了就睡觉,再也不去吃庄稼了。
邻居每天起来,总看到牛圈前有一堆青草,颇感纳闷,经观察,知是罗威所为,顿觉愧疚,从此对牛严加看管。
“罗威饲犊”的故事也就传为美谈。
师:老师讲的故事就是《罗威饲犊》,那我们“下一棒”谁来讲呢?
生:《司马徽让猪》
司马徽(人称水镜先生)是东汉末年一位善于识拔人才的有名学者。
有一次,邻居走失了一头猪,因为司马家的猪和他走失的猪相似,就误认为是他家的。
司马徽并不争辩,说:“是你的你就拿去。
”邻居便毫不客气地把猪赶回家。
过了几天,邻人从别处找到了自己的猪,很抱愧地把误认的猪送还司马徽。
司马徽不但没责备他,反而说邻里间发生这类误会并不奇怪,还赞扬他懂道理、知错能改。
邻居听了十分感动。
生:《杨翥(zhù)卖驴》(具体故事内容见电子资源)
生:《于令仪宽偷》(具体故事内容见电子资源)
师:同学们一起分享了这些“和”的故事,和善、和谐也是中华文化一直追求的。
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有两个观点极具现实价值:一个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另一个就是“君子和而不同”。
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国传统文化历来主张平衡和谐,“以和为贵”是中国文化的根本特征和基本价值取向。
“君子和而不同”正是对“和”这一理念的具体阐发。
小结:从哲学意义上讲,“和”是和谐,是统一,“同”是相同,是一致;“和”是抽象的,内在的,“同”是具体的,外在的。
“和而不同”,就是追求内在的和谐统一,而不是表象上的相同和一致。
那么,怎样才能达成“和”的局面呢?实际上,孔子已为我们指明了答案——“不同”,也就是不强求一致,不重复别人。
只有在大目标不冲突的前提下,承认差异,包容差异,乃至尊重差异,才能化解矛盾,共存共荣。
2.由“和”故事联想到现在我们所提的“和”文化。
明确:“和”文化也是和谐文化,是以和谐的内涵为理论基础的文化体系,是中国乃至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思想文化,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
只有在和谐文化的引导下,才能创造出和谐的政治与和谐的经济;只有用和谐文化培养出来的人,才能自觉地去创建和谐社会。
目标导学二:寻“和”之用(谈看法)
战国时有“将相和”的美谈,清朝康熙年间又有“六尺巷”的故事,“以和为贵”的故事层出不穷,和和睦睦是我们社会和谐的追求,请你就这些故事谈谈你对“和”的社会意义的理解。
明确:“和”的思想,在我们生活当中多用于调和人际关系,解决各种纠纷,大到国家安全问题,小到校园学生之间的摩擦,林林总总,归结为一句俗语,即“和为贵”。
“和”在生活中是“和睦”“和气”等义,不管是“将相和”,还是“六尺巷”,对我们为人处世都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目标导学三:为“和”宣传(拟标语)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英的这首打油诗,可以看作一则诠释“和为贵”的精彩标语,我们平时也会经常看到各种各样的标语,标语对宣传主张、倡导行为、制造氛围等有着特殊的作用。
今天我们一起探讨研究了“和”文化,学以致用,请同学们也创作几条以“和”为主题的宣传标语。
明确:①和为贵,善为本,诚为先②各美其美,美之人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③和以处众,平以养心,独以思己④居家贵和睦,近邻胜远亲⑤和谐使宇宙运转不停⑥如果你不同意别人的说法,至少不要和他人争执⑦促进和平的人受人景仰,挑起摩擦的人遭人嫌恶⑧持久的成功建立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之上⑨机器的摩擦耗费成本,人际的摩擦损耗心灵
三、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