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六年级上册《蜀相》教学设计2
《蜀相》教案(市级获奖教学设计)
《蜀相》教案(市级获奖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杜甫的生平背景及其在唐代文学中的地位。
分析并解读《蜀相》的诗意、结构和韵律。
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提升文学素养。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培养审美情趣。
学会通过朗读、表演等手段,增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表现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崇敬之情。
体会忠诚、智慧、勇敢等优秀品质的价值。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文化素养的提升。
2.2 教学难点:诗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的复杂情感的把握。
杜甫诗歌独特艺术风格的认识。
古典诗词在现代语境下的审美价值。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诸葛亮的历史形象,引导学生了解蜀相的含义。
提问:“蜀相”在杜甫的诗中代表了什么?引发学生思考。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蜀相》,感知诗文节奏和韵律。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3.4 教学拓展:引导学生了解《蜀相》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探讨杜甫诗歌对后世的影响。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如团队协作、思考深度等。
4.2 作业评价:批改学生作业,如诗文解析、心得体会等,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对学生的写作能力、分析能力进行评价。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文本资源:杜甫《蜀相》原文。
相关杜甫诗文的选集。
5.2 多媒体资源:诸葛亮历史形象的图片、影像资料。
古典诗词朗诵视频。
5.3 网络资源:有关杜甫生平、诗歌评论的网络文章。
古典文学鉴赏的相关网站和论坛。
第六章:教学步骤6.1 诗句解析分析诗的节奏和韵律,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义。
公开课《蜀相》的教案设计
公开课《蜀相》的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引入1.1 教学目标:引起学生对《蜀相》一诗的兴趣。
引导学生了解诗人杜甫及其背景。
1.2 教学内容:向学生简单介绍杜甫及其诗歌创作背景。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诗歌背后的意义。
1.3 教学步骤:引入杜甫及其诗歌创作背景的介绍。
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1.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收集学生的讨论意见,了解他们的思考过程。
第二章:诗歌解析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蜀相》一诗的主题和情感。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2 教学内容:分析《蜀相》一诗的主题和情感。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3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感受其韵律和节奏。
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引导学生思考诗人的情感表达。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收集学生的观点和分析意见,了解他们的思考过程。
第三章:诗歌背景知识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蜀相》一诗的历史背景。
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在创作时的情感状态。
3.2 教学内容:介绍《蜀相》一诗的历史背景。
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在创作时的情感状态。
3.3 教学步骤:向学生介绍《蜀相》一诗的历史背景,如时代背景、历史事件等。
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在创作时的情感状态,如对国家的忧虑、对英雄的敬仰等。
3.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收集学生的观点和分析意见,了解他们的思考过程。
第四章:小组讨论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技巧。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4.2 教学内容: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交流。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4.3 教学步骤:将学生分成小组,并提供讨论话题,如:“你觉得《蜀相》一诗中的主题是什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如对英雄的敬仰、对国家的忧虑等。
《蜀相》教学设计
《蜀相》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蜀相》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2)理解《蜀相》的主题和主要内容;(3)学会鉴赏《蜀相》中的诗意形象和表达手法;(4)培养学生对杜甫及其作品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采用讲授、讨论、赏析等方式引发学生对杜甫和《蜀相》的兴趣;(2)激发学生展开独立思考和深入讨论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4)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5)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共同解读诗意。
二、教学内容: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通过播放一段与《蜀相》相关的视频,引发学生对杜甫和其作品的好奇心,并带入整个课堂的学习氛围。
(2)自由讨论:请学生谈谈对杜甫的印象,以及一些已经读过的作品的感受,培养学生对杜甫的兴趣。
2.学习课文a.描写李冰的形象都有哪些诗句?对诗中的李冰形象有什么印象?b.诗中描写了哪些事迹?这些事迹表现了李冰的什么品质和作用?(2)逐句解读:针对诗中关键句子逐句解读,引导学生了解其中的诗意和意蕴。
(3)赏析示范:教师对一些关键词句进行赏析,展示对诗意的解读。
3.合作学习(1)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分角色扮演诗中的李冰、杜甫等人物,根据诗意展开对话,探讨人物性格、情感态度和代表的意义。
(2)小组合作,分析诗中的写法和表达手法,并总结出几种特别的手法,如比喻、拟人、对仗等。
(3)小组展示:各小组选取一种手法,通过图片、动画、视频等方式展示,并讲述此手法的作用。
4.创作活动(1)请学生以“忠诚”为主题,写一篇诗或文章。
(2)互评活动:学生互相交换作品,并在作品上进行评语和互动。
5.总结展示请学生参考前述讲授内容,对学到的一些关键点进行总结,展示自己对杜甫和《蜀相》的理解和感想。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全面了解《蜀相》的主题和内容,增强学生对杜甫及其作品的兴趣和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和创作活动,增强学生对杜甫主题诗的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蜀相教案【优秀7篇】
蜀相教案【优秀7篇】初中语文《蜀相》公开课教案篇一一、学情分析和教学设想古诗鉴赏是高考的一个重要考点,也是一个难点。
在平时的教学中,语文教师经常面临着这样的困惑:在鉴赏古诗时,学生对课文把握透彻,领悟深刻;但是,单独做题时,却一筹莫展,无从下手。
怎样把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联系起来,如何指导学生运用课堂上掌握的方法去解决课外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能力,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本课便是笔者在这方面进行的一些探索和尝试。
教授《蜀相》这首诗时,笔者的设想是让学生通过本诗的学习,掌握单元要求“知人论世”的赏析方法。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设计时,采用“提问法”来授课。
为此,设计了读、问、背、练这几个环节,力图让学生通过掌握作者和主人公的身世和所处的时代背景,迅速进入诗歌中去,并能从诗歌中读出个人的体会。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杜甫的生平,背诵全诗。
(二)过程与方法1、结合作品创作的背景,体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2、品味关键词语,进而把握诗句意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三、教学重点1、诗中有关诸葛亮的典故;2、诗歌颔联所表现的意境,“空”、“自”两字的作用。
四、教学难点品味诗歌语言,体悟作者感情。
五、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
六、教学时间一课时七、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近杜甫。
韩愈在《调张籍》中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杜甫,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有着积极的入世思想: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有着心念苍生的博大胸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他坚持着这样的生活信念: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但是,杜甫的生活并不如意,他一生颠沛流离。
在他人生的最后时期――“安史之乱”后的第五年――公元759年,诗人来到成都,开始了他“飘泊西南天地间”的生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诗人飘泊成都期间所写的作品――《蜀相》。
(二)紧扣文本,知人论世1、诗歌的题目是“蜀相”,所指的是三国时期刘备蜀汉政权的丞相――诸葛亮。
《蜀相》教案完美版
《蜀相》教案完美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诗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激发学生对《蜀相》这首诗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1.2 教学内容向学生简单介绍李白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
通过朗读和解析《蜀相》的全文,让学生感受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诗中的意象和寓意。
通过朗读和解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诗的语言和节奏。
第二章:诗歌解析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蜀相》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2 教学内容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意象和修辞手法,如“白发三千丈”、“青天四五尺”等。
探讨诗中的寓意和情感,如对刘备、关羽等历史人物的赞美和怀念。
2.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和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和解读诗的内容和形式。
通过对比分析和案例研究,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诗的艺术特色。
第三章:诗歌创作背景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蜀相》的创作背景和历史背景。
培养学生对历史和文化的兴趣和认识。
3.2 教学内容介绍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蜀汉政权的兴衰。
探讨李白创作《蜀相》的动机和意图,如对刘备、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赞美和怀念。
3.3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演示和图像资料,让学生感受三国时期的历史氛围。
引导学生进行文献调研和小组讨论,了解和分析李白创作《蜀相》的背景和动机。
第四章:诗歌与文化4.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蜀相》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识。
4.2 教学内容探讨《蜀相》在中华文化中的意义和价值,如对忠诚、智谋等传统美德的赞美。
分析《蜀相》中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等。
4.3 教学方法采用比较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蜀相》与其他相关文学作品的关系和差异。
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分享,帮助学生了解和欣赏《蜀相》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5.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从《蜀相》中汲取人生智慧和启示。
长春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蜀相》课文教案-最新范文
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三、学习古诗
(一)练习朗读古诗,提出问题。
(二)小组合作学习,一边朗读,一边理解诗意。
诸葛丞相的祠堂到哪去找?就在城都南郊柏树成林的地方。碧绿的春草掩映着台阶,黄莺藏在树叶后面欢唱。诸葛亮自从三顾茅庐起得到刘备知遇,为蜀国制定开创基业完成统一的大计,费尽了心机,最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惜北伐未成便以身殉职了,常使后代英雄未为之惋惜落泪。
(三)在朗读中学会鉴赏、品味。
开头两句一问一答,自开自合。开门见山,洒洒落落。
三、四两句诗,自与空两字使句意相反相成写出祠中凄凉,冷落的景象和气氛,渗透着作者瞻仰祠堂时无比感伤的内心感受。寓情于景,耐人深思。
五、六两句诗不但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悼念之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出来,而且还写进了诗人自己壮志难酬的痛苦心境,由咏古而抒了怀,感情充沛,具极大的感染力。
教学过程:
一、落实字词
频(频繁、频率、捷报频传)
蜀:1.国名,三国之一,刘备所建立(公元221~263年),在今四川省,后来扩展到贵州省、云南省和陕西省汉中一带。
2.四川省的别称。
丞相:古代帮助皇帝进行统治的一级官吏。
祠堂:封建制度下供奉祖宗、鬼神或有功德的人的庙宇或房屋。
二、了解诗人
1.复习以前学过的杜甫的古诗。
杜甫,字子美,世称杜少陵、杜工部,自号少陵野老,他的一生正好赶上了安史之乱,备尝了人生坎坷的艰辛。这也使他形成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并且在他得作品中得到体现。可以说他把自己的生活状态都写进了诗歌,所以他的诗历来被称为诗史,而他则被称为诗圣。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安史之乱期间作者在成都时所写的一首《蜀相》。
语文公开课《蜀相》教案
语文公开课《蜀相》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并背诵《蜀相》全文。
2. 能够分析并欣赏杜甫的诗才和创作风格。
3. 能够解读古典诗词,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蜀相》的主题和意境。
2. 学会如何鉴赏古典诗词,提升语文素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蜀相》。
2. 理解《蜀相》的创作背景和意境。
3. 学会鉴赏古典诗词的方法。
2.2 教学难点1. 理解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
2. 深入解读《蜀相》中的意象和象征。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堂导入1. 通过图片或视频介绍杜甫和《蜀相》的背景。
2. 引导学生思考诗词与历史、文化的关系。
3.2 新课内容展示1. 逐句解析《蜀相》,解释关键词和短语。
2. 分析杜甫的诗才和创作风格。
3.3 合作探讨1. 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蜀相》的主题和意境。
2. 分享讨论成果,进行班级交流。
3.4 课堂小结2. 强调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
第四章:作业布置4.1 熟读并背诵《蜀相》。
4.2 写一篇关于《蜀相》的作文,可以是感悟、鉴赏或分析文章。
4.3 收集其他杜甫的诗作,进行阅读和分析。
第五章:教学反思5.1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1. 学生对《蜀相》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
5.2 教学方法改进1.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节奏和方式。
2. 针对学生的学习难点,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表现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包括发言、讨论等。
2. 评估学生对《蜀相》的理解程度和表达能力。
6.2 作业评价1. 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熟读背诵《蜀相》的情况。
2. 评价学生的作文,看其对《蜀相》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公开课《蜀相》的教案设计
《蜀相》的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蜀相》的背景及作者杜甫。
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1.2 教学内容:简介杜甫及唐代诗歌背景。
引导学生朗读《蜀相》全文。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思考。
利用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第二章:诗歌解析2.1 教学目标:分析《蜀相》的诗意、诗境和诗歌结构。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2.2 教学内容:分析《蜀相》的意象、意境。
讲解诗歌的结构、韵律。
2.3 教学方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
采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诗歌特点。
第三章:情感体验3.1 教学目标:感受诗歌中的情感,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3.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中的情感。
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
3.3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
组织小组讨论,分享情感体验。
第四章:创意表达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4.2 教学内容:分析诗歌中的表达手法。
创作以“蜀相”为主题的诗歌或散文。
4.3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创新思考。
提供创作素材,让学生自由发挥。
第五章:课堂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拓展阅读范围。
5.2 教学内容: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要点。
推荐与《蜀相》相关的诗歌作品。
5.3 教学方法:采用问答法,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相关诗歌作品。
第六章:课后作业布置6.1 教学目标: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6.2 教学内容:布置与《蜀相》相关的作业,如分析其他杜甫诗歌。
6.3 教学方法:提供作业指导,明确作业要求。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分享作业成果。
第七章:评价与反馈7.1 教学目标: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7.2 教学内容: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优质《蜀相》详细教学设计
《蜀相》详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诗的诵读。
2.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过程与方法1.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2.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讲析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3.点拨法。
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学情分析:古诗鉴赏是高考的一个重要考点,也是一个难点。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在鉴赏古诗时,学生对课文能基本把握;但是,单独做题时,却一筹莫展,无从下手。
我在教授《蜀相》这首诗时,主是让学生通过本诗的学习,掌握单元要求“知人论世”的赏析方法。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设计时,采用“提问法”来授课。
为此,设计了读、问、背、练这几个环节,力图让学生通过掌握作者和主人公的身世和所处的时代背景,迅速进入诗歌中去,并能从诗歌中读出个人的体会。
重点难点:1.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情景导入一、导入新课(2分钟)师:同学们,有这样一幅对联,上联是: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下联是: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还没有横批,如果让你们用一位历史人物的名字作为横批,会是谁呢?生:诸葛亮。
师:是的。
这幅对联正是对诸葛亮一生主要事迹的描述。
历史上,许多诗人以诸葛亮这位历史人物为题材创作了许多不朽的诗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其中的一篇:杜甫的《蜀相》。
师:所谓诗歌的学习的方法之一: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逆”,即为迎受、接纳,考证、探究,追溯、反求。
今天我们就来尝试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蜀相》。
活动2【活动】介绍诗人和写作背景二、介绍诗人和写作背景(6分钟)师:对于诗人杜甫,我们首先是从他的诗歌中慢慢熟悉的,我们学习过的杜甫的诗歌,我们最为熟悉的《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蜀相教学教案(精选5篇)
蜀相教学教案蜀相教学教案(精选5篇)蜀相教学教案篇1【教学重点】把握关键词语及诗句的内涵,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联系诗歌创作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歌。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诵读、讨论、探究、点拨式教学【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从陆游和杜甫两位诗人的一生经历和爱国情怀导入,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与作品的关系。
二、赏析示例:《书愤》1、整体感知、融入体验(1)(看题目,明大意。
)先赏诗题,引导学生明白诗歌大意,弄懂感情基调。
请一生初读,达到读准字音、读懂大意的境界。
(2)(看意象,明意境。
)重点介绍中间两联,颔联六意象连用,创雄壮豪迈之意境;颈联塑造自己壮志未酬、衰鬓先斑的爱国者形象。
(3)(看诗眼,明感情。
)自由讨论,分联探究,融入体验,分析概括。
补充诗眼的作用。
答案可能丰富多彩,让学生课后探讨。
老师概说。
哪一联最能体现作者的抑郁、悲愤之情?让学生用原文词句或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板书:愤空自许(壮志未酬)、鬓先斑(英雄老迈)然后进入自由讨论探究环节,时间三分钟。
请学生探究这种抑郁、悲愤之情还在那些地方体现出来,找出来,并说说理由。
请一生融入体验,朗读该诗。
情感没有充分读出,引出知人论世法。
让学生知其人(看作者,明风格)和论其世(看注释,明缘由)。
请大家推举一位同学情读此诗。
点评后老师做诵读示范。
2、把握内容主旨请同学们齐读这首诗,品味感情。
读得好,是因为解得妙,是因为不自觉地运用了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法。
三、赏析指导(一)先了解什么是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法,再指出其作用。
(二)小结:诗鉴五看五明与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关系。
四、自主赏析《蜀相》(一)知人论世(二)自主赏析四问自由组合小组,讨论探究,畅所欲言,三分钟后每小组推举同学代表发言。
1、此诗颔联的诗眼是什么?2、颈联中诸葛亮形象有何特点?3、尾联的英雄指谁?有没有包括自己?4、颈联尾联各包含作者怎样的感情?5、把握内容主旨请同学们齐读此诗,不仅要音读,意读,更要情读,用声音来表达美。
最新小学六年级语文《蜀相》精选教案范本三篇
最新小学六年级语文《蜀相》精选教案范本三篇《蜀相》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六年级语文《蜀相》精选教案范本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六年级语文《蜀相》精选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1.在反复阅读中了解古诗内容,体会语言的妙处并背诵古诗.2.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3.结合作品的时代背景感悟杜甫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精神.教学重点:1.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2.背诵古诗.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1.组织学生课前预习杜甫的诗文,并归纳整理.2.师生查找关于诗人杜甫的资料.3.多媒体、幻灯片、自制课件.教学过程:一、落实字词频(频繁、频率、捷报频传)蜀:1.国名,三国之一,刘备所建立(公元221~263年),在今四川省,后来扩展到贵州省、云南省和陕西省汉中一带.2.四川省的别称.丞相:古代帮助皇帝进行统治的一级官吏.祠堂:封建制度下供奉祖宗、鬼神或有功德的人的庙宇或房屋.二、了解诗人1.复习以前学过的杜甫的古诗.《绝句》、《春夜喜雨》、《春望》、《登高》、《江畔独步寻花》2.学生介绍杜甫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由于他在长安时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野老,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又称他为杜少陵、杜工部. 杜甫被称为诗圣 ,他的作品被成为诗史 .3.补充知识三吏 :《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三、学习古诗(一)练习朗读古诗,提出问题.(二)小组合作学习,一边朗读,一边理解诗意.诸葛丞相的祠堂到哪去找?就在城都南郊柏树成林的地方.碧绿的春草掩映着台阶,黄莺藏在树叶后面欢唱.诸葛亮自从三顾茅庐起得到刘备知遇,为蜀国制定开创基业完成统一的大计,费尽了心机,最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可惜北伐未成便以身殉职了,常使后代英雄未为之惋惜落泪.(三)在朗读中学会鉴赏、品味.开头两句一问一答,自开自合.开门见山,洒洒落落.三、四两句诗, 自与空两字使句意相反相成写出祠中凄凉,冷落的景象和气氛,渗透着作者瞻仰祠堂时无比感伤的内心感受.寓情于景,耐人深思.五、六两句诗不但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悼念之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出来,而且还写进了诗人自己壮志难酬的痛苦心境,由咏古而抒了怀,感情充沛,具极大的感染力.(四)你能想像出诗人杜甫写这首诗时的心情吗?杜甫一生不得志.他慨叹自己未能像诸葛亮那样得遇明主,不能像诸葛亮那样去建功立业,所以常常吊古抒情,怀古寄志,通过对诸葛亮的赞扬和惋惜,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盼望为国立功的心情.四、课后作业1.背诵古诗.2.了解三国演义中有关诸葛亮的故事,准备三国故事会.板书设计:蜀相 [唐]杜甫第一部分:武侯庙之所见(碧草、黄鹂)第二部分:武侯庙之所感(悼念、崇敬丞相;诗人壮志难酬)小学六年级语文《蜀相》精选教案范本二教学目标★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方法.★了解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景物描写对揭示诗歌主旨的作用.★把握诗歌的景与情,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古典诗歌相关知识复习.二、我们刚感受了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风格,其中大胆的想象和夸张所塑造的华丽神奇的景象给我留下了深刻得印象,接下来我将要认识的是一位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通过他的作品,去解读他的思想.杜甫,字子美,世称杜少陵、杜工部,自号少陵野老 ,他的一生正好赶上了安史之乱,备尝了人生坎坷的艰辛.这也使他形成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并且在他得作品中得到体现.可以说他把自己的生活状态都写进了诗歌,所以他的诗历来被称为诗史 ,而他则被称为诗圣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安史之乱期间作者在成都时所写的一首《蜀相》.三、确定《蜀相》一诗的形式,七律诗,有八句,四联,即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诗歌的学习,诵读是非常重要的.古人云,读书百遍,其意自现.又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们今天虽然不提倡写古体诗,但是经常诵读,对提高阅读古诗文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无疑会大有好处.今天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从基调、格律等方面来学习古诗的诵读.四、诵读指导:如果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感伤的、叹惋的,那我们在诵读时读得慢,低沉些,读出点感伤.反之则相反.就如刚刚学过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应该要轻快些.请一个学生,再请学生评,再让评的学生读,再集体朗读全诗.五、《蜀相》是一首七言律诗,七言句的节拍有两种方式:X X一X X一X X一X 和X X一X X一X一X X.请同学们据此给《蜀相》的诗句划分节拍.学法指导二:要懂点格律,读准节拍.集体朗读.六、读准了音节后,接下来我们需要的是感情了记得在学《威尼斯》的时候,我们重点分析过其中的景色描写,透过这些景色描写我们体会到了作者的心情,还记得王国维对此概括的一句话吗?在写作中,景色的描写很重要,他能揭示文章的主旨,我们写作个简单的练习,大家来写写雨 . 中国古代的诗歌中也十分注意景色的描绘,以此寄托作者的情.我们说诗歌中寄托了作者感情得景物叫意象,而这些意象所形成的氛围就是意境(以《沁园春长沙》作示范).所以我们发现要理解一首诗歌对于对于意象的把握很重要.七、接下来,我们看这首诗,很明显也有景的描写和主旨的揭示,哪几联在写景?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简要分析, 自空 :该怎么理解? 改为尽,皆有何不同)由此很自然地使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寂寞和感伤.虽是写景,字里行间却寄寓着感物思人的情怀,这就叫情景交融.奠定了本诗的感情基调)八、分析本诗的关键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1、颈联两句诗中写谁?写了什么内容?明确: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伟大功绩(三顾茅庐,定天下计,东和孙权,北拒曹操,西取四川,开创蜀汉,济助后主,平定叛乱,六出祈山,九伐中原,出师未捷,身死五丈原.)2、该怎样来理解两句诗中包含的思想情感呢?(诗句表达出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明确:称颂,崇敬,仰慕的思想感情.3、尾联简要分析,谈谈思想情感又是怎样的呢?明确:深沉、叹惋、感伤的思想感情.4、学生感受诗意,诵读诗歌.九、以此类推,用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的方法,分析两首杜甫其他的两首诗.《春夜喜雨》《春望》十、背诵十一、作业布置,背诵,抄写四遍小学六年级语文《蜀相》精选教案范本三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个一类字,3个二类字.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文.3、体会诗人对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痛惜和对他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赞扬.教学重点:结合历史背景,体会老臣心是怎样的一种情怀.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对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痛惜和对他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赞扬.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设计:一、解题1、同学们,请看课题,谁能说一说蜀相是什么意思?齐读课题.2、指名朗读这首诗.指导朗读,注意把调值读够,把音读饱满.3、齐读古诗,注意要读标准.二、解大意1、指名说这首诗的大意.2、解释长、频烦诗中的与我们现在所写的频繁意思相同. 自、空 .3、谁知道作者写这首诗的背景,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介绍写作背景.4、遥隔526年,作者来到武侯祠又轻轻地呼唤了一声丞相 ,从这一声丞相当中,你体听到了什么?(思念、崇敬、仰慕)三、理解诗文前四句,感受武侯祠的景象.5、看武侯祠的图片,当年诗人来到武侯祠,这里是一番怎样的景象.读诗的前四句,边读边想象,当年的武侯祠是什么样的.伺机指导学生朗读.6、作者也许在问丞相丞相啊,这凄凄的碧草你还看得见吗,这婉转的声音你还听得见吗? 我们带着作者的这种思念再来读读前四句.四、理解诗文后四句,感受丞相的老臣心7、武侯祠的冷寂,肃穆该勾起作者多少的哀思啊.你看看后四句你读懂了什么,哪些没读懂,哪些地方似懂非懂,一会儿可以把问题提出来.(学生默读)解读老臣 ,字典中并没有这个词,书下注释也没有,能不能通过读,感受到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老臣.再前面我们听到了作者轻轻地呼唤了一句丞相 ,在这里他又深情地赞叹了一句老臣 .借助开济了解老臣 ,请了解蜀汉知识的同学说说丞相是如何辅助先帝开创基业,又是如何辅佐幼主继承大业.出示《三国志》里的文字,看你能不能理解老臣心是一种怎样的情怀.丞相的心里,放不下的是什么?看画面,虽然丞相已经离开我们1700多年了,但是人们还是要到他的祠堂前表达自己对他的崇敬.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心里默读老臣心直到你脑海里不只是这三个字.谁来说说你脑海中出现了什么样的情形.8、英雄为什么会泪满襟 ?齐读诗的后四句.英雄都指哪些人?老师为大家讲一位这样的英雄.岳飞到武侯祠看到《出师表》,抄录下了这篇表文.听到这个古诗你是否又生出很多疑问,追念丞相,履行忠诚,那是我们一生都要做的事.齐读《蜀相》板书:蜀相老臣心泪满襟。
《蜀相》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蜀相》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蜀相》这首诗;(2)了解唐代诗人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分析并欣赏杜甫的诗风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2)学会通过诗歌分析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的方法;(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杜甫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与关切;(2)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培养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2. 诗歌中的意象分析和人物形象描绘;3. 杜甫的诗风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 深入理解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和寓意;3. 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解课件;2. 《蜀相》诗歌文本;3. 相关历史资料和背景图片;4. 鉴赏诗歌的方法和技巧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蜀相》,提问学生对“蜀相”的理解和猜测;(3)宣布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向教师提问,解决诗歌中的生词和难点;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人物形象;(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3)教师点评并引导students to delve deeper into the poem.4. 诗歌鉴赏(1)教师运用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2)分析杜甫的诗风和艺术特色,如严谨的结构、生动的形象、深沉的情感等;(3)学生跟随教师鉴赏诗歌,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5. 情感体验(1)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情感体验和感悟;(2)教师引导学生感受杜甫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与关切;(3)学生表达对诗歌的热爱,培养文学素养。
6. 小结与作业(2)布置作业:背诵《蜀相》诗歌,写一篇关于诗歌情感和意象的分析文章。
《蜀相》教案完美版
《蜀相》教案完美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理解《蜀相》的背景和历史环境。
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欣赏杜甫的诗歌才华和文学价值。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杜甫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与忧虑。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
1.2 教学内容1.2.1 诗歌背景介绍:杜甫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蜀相》的创作背景和历史环境。
1.2.2 诗歌分析:诗句的意义和结构。
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诗人的情感表达和思想内涵。
第二章:教学过程与方法2.1 导入:通过图片或地图展示蜀地和相关历史背景,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提问学生对杜甫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意义。
2.2 阅读与分析:学生自读《蜀相》诗歌,理解诗句的意义。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进行讨论和解读。
2.3 讨论与思考: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所表达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
第三章:诗歌鉴赏与创作3.1 诗歌鉴赏: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杜甫的诗歌才华和文学价值。
学生通过朗读和默写,加深对诗歌的印象和理解。
3.2 诗歌创作:学生模仿杜甫的写作风格,创作一首以“蜀地”为主题的诗歌。
学生互相交流和评价,提高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第四章:拓展与深化4.1 相关文学作品的阅读与比较:学生阅读其他描写蜀地或杜甫诗歌的作品,进行比较和分析。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作品之间的异同和艺术特色。
4.2 实地考察或文化体验:安排学生参观杜甫草堂或其他相关文化遗址,感受诗歌背后的历史氛围。
引导学生通过实地考察或文化体验,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诗歌。
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5.2 学生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长。
蜀相教案(优秀4篇)
蜀相教案(优秀4篇)蜀相教案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诗的诵读。
2、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过程与方法:1、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2、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讲析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3、点拨法。
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重难点:1、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2、把握文中对比和“比兴”手法的运用3、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他是一位距今一千二百多年前的诗人,一位用他的诗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心灵的诗中圣哲。
他是仁爱传统精神的集大成者,他是辉煌唐诗队伍的领军人物,他是目光敏锐烛照黑暗的孤独的歌手,他是上下求索壮志难酬的执著的斗士。
他是谁?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近他。
二、知人论世:(学生展示课前预习,教师适时补充强调。
)杜甫的一生约可分为四个时期:1、三十五岁以前,是他的读书和壮游时期。
2、三十五到四十四岁,十载长安的困守时期。
当权的是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
杜甫不仅不能实现他做宰相的政治抱负,而且开始过着屈辱的生活。
十年困守的结果,使杜甫变成了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
3、四十五岁到四十八岁,是杜甫生活的第三期,陷贼与为官时期。
这是安史之乱最剧烈的时期。
曾被乱贼所劫,脱贼后,他被任为左拾遗,这是一个从八品、却又很接近皇帝的谏官。
就在作谏官的头一个月,上疏时不料触怒肃宗,几受刑戮。
从此他屡遭贬斥,但也因而更加接触人民生活。
4、此后杜甫弃官,在四川漂泊了八、九年,在湖北、湖南漂泊了两三年,最后死在由长沙到岳阳的一条破船上。
杜诗在语言艺术方面是有突出成就的。
他的语言经过千锤百炼,用他自己的话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长春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蜀相》 教案.doc
长春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蜀相》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个一类字,3个二类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文。
3、体会诗人对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痛惜和对他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赞扬。
教学重点:结合历史背景,体会“老臣心”是怎样的一种情怀。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对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痛惜和对他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赞扬。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设计:一、解题1、同学们,请看课题,谁能说一说“蜀相”是什么意思?齐读课题。
2、指名朗读这首诗。
指导朗读,注意把调值读够,把音读饱满。
3、齐读古诗,注意要读标准。
二、解大意1、指名说这首诗的大意。
2、解释“长”、“频烦”诗中的与我们现在所写的“频繁”意思相同。
“自”、“空”。
3、谁知道作者写这首诗的背景,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介绍写作背景。
4、遥隔526年,作者来到武侯祠又轻轻地呼唤了一声“丞相”,从这一声丞相当中,你体听到了什么?(思念、崇敬、仰慕)三、理解诗文前四句,感受武侯祠的景象。
5、看武侯祠的图片,当年诗人来到武侯祠,这里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读诗的前四句,边读边想象,当年的武侯祠是什么样的。
伺机指导学生朗读。
6、作者也许在问丞相“丞相啊,这凄凄的碧草你还看得见吗,这婉转的声音你还听得见吗?”我们带着作者的这种思念再来读读前四句。
四、理解诗文后四句,感受丞相的“老臣心”7、武侯祠的冷寂,肃穆该勾起作者多少的哀思啊。
你看看后四句你读懂了什么,哪些没读懂,哪些地方似懂非懂,一会儿可以把问题提出来。
(学生默读)解读“老臣”,字典中并没有这个词,书下注释也没有,能不能通过读,感受到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老臣。
再前面我们听到了作者轻轻地呼唤了一句“丞相”,在这里他又深情地赞叹了一句“老臣”。
借助“开济”了解“老臣”,请了解蜀汉知识的同学说说丞相是如何辅助先帝开创基业,又是如何辅佐幼主继承大业。
出示《三国志》里的文字,看你能不能理解“老臣心”是一种怎样的情怀。
小学六年级语文蜀相优质教材教案(优秀6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蜀相优质教材教案(优秀6篇)蜀相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方法。
了解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景物描写对揭示诗歌主旨的作用。
把握诗歌的景与情,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古典诗歌相关知识复习。
二、我们刚感受了浪漫诗人李白的风格,其中大胆的想象和夸张所塑造的华丽神奇的景象给我留下了深刻得印象,接下来我将要认识的是一位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的现实诗人——杜甫,通过他的作品,去解读他的思想。
杜甫,字子美,世称杜少陵、杜工部,自号“少陵野老”,他的一生正好赶上了安史之乱,备尝了人生坎坷的艰辛。
这也使他形成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并且在他得作品中得到体现。
可以说他把自己的生活状态都写进了诗歌,所以他的诗历来被称为“诗史”,而他则被称为“诗圣”。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安史之乱期间作者在成都时所写的一首《蜀相》。
三、确定《蜀相》一诗的形式,七律诗,有八句,四联,即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诗歌的学习,诵读是非常重要的。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意自现。
又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我们今天虽然不提倡写古体诗,但是经常诵读,对提高阅读古诗文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无疑会大有好处。
今天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从基调、格律等方面来学习古诗的诵读。
四、诵读指导:如果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感伤的、叹惋的,那我们在诵读时读得慢,低沉些,读出点感伤。
反之则相反。
就如刚刚学过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应该要轻快些。
请一个学生,再请学生评,再让评的学生读,再集体朗读全诗。
五、《蜀相》是一首七言律诗,七言句的节拍有两种方式。
请同学们据此给《蜀相》的诗句划分节拍。
学法指导二:要懂点格律,读准节拍。
集体朗读。
六、读准了音节后,接下来我们需要的是感情了记得在学《威尼斯》的时候,我们重点分析过其中的景色描写,特别这些景色描写我们体会到了作者的心情,还记得王国维对此概括的一句话吗在写作中,景色的描写很重要,他能揭示文章的主旨,我们写作个简单的练习,大家来写写“雨”。
《蜀相》教学设计[修改版]
第一篇:《蜀相》教学设计《蜀相》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通过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
2、明确杜甫诗歌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写作特色。
3、通过朗读和想象,进一步激发对作者忧国忧民崇高精神的崇敬之情。
学习重点1、理解“寻”“自”“空”在诗中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明确杜甫诗歌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写作特色,。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同学们,当爱国诗人屈原报国无门在绝望和忧愤中发出“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惆怅;戎马一生的文天祥在壮志未酬之时也独自吟唱了“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的悲寂,那么,一生不得志的杜甫在独处时又表达了怎样的情怀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蜀相》。
二、课前检测(见多媒体)三、熟读成诵1.了解诗歌基调,初步把握诵读。
明确:要读得稍慢,读得深沉,读出点感伤。
学法指导:结合背景,整体感知,把握基调,读出感情。
2.了解诗歌格律,把握诗句节拍,再次诵读。
请同学们据此给《蜀相》的诗句划分节拍。
四、整体感知诗的首联、颈联、颔联,尾联各写了什么内容?首联:以问路时的问答形式,写诗人去武侯祠途中的情况。
颔联:写入祠后所见所闻。
颈联:精辟概括诸葛亮一生功业尾联:叹惋诸葛亮壮志未酬五、品味探究探究一:说一说,在首联当中,哪些词语用得比较传神,有何作用?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明确•丞相——不称“蜀相”,亲切•寻——有目的的专程来访,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显访庙吊古心思的急切•柏森森——自为问答,记祠堂之所在、外景,渲染安谧、肃穆的气氛探究二: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
’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参考此说,说说“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联里哪两个字跟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为什么?明确:自、空。
碧草映阶,黄鹂隔叶,本是种赏心悦目的景象,然以此二字修饰,则所含之情便大有转折:青草自绿,无人光顾;黄鹂好音,无人倾听,这是何等凄凉伤感。
景中更含有诗人对忧国忧民的热血知音少的感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蜀相
教学目标:
1.在反复阅读中了解古诗内容,体会语言的妙处并背诵古诗。
2.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结合作品的时代背景感悟杜甫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1.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背诵古诗。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1.组织学生课前预习杜甫的诗文,并归纳整理。
2.师生查找关于诗人杜甫的资料。
3.多媒体、幻灯片、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落实字词
频(频繁、频率、捷报频传)
蜀:1.国名,三国之一,刘备所建立(公元221~263年),在今四川省,后来扩展到贵州省、云南省和陕西省汉中一带。
2.四川省的别称。
丞相:古代帮助皇帝进行统治的最高一级官吏。
祠堂:封建制度下供奉祖宗、鬼神或有“功德”的人的庙宇或房屋。
二、了解诗人
1.复习以前学过的杜甫的古诗。
《绝句》、《春夜喜雨》、《春望》、《登高》、《江畔独步寻花》
2.学生介绍杜甫
杜甫(712~770) 唐代诗人。
字子美。
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
由于他在长安时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野老,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又称他为杜少陵、杜工部。
杜甫被称为“诗圣”,他的作品被成为“诗史”。
3.补充知识
“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三、学习古诗
(一)练习朗读古诗,提出问题。
(二)小组合作学习,一边朗读,一边理解诗意。
诸葛丞相的祠堂到哪去找?就在城都南郊柏树成林的地方。
碧绿的春草掩映着台阶,黄莺藏在树叶后面欢唱。
诸葛亮自从三顾茅庐起得到刘备知遇,为蜀国制定开创基业完成统一的大计,费尽了心机,最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可惜北伐未成便以身殉职了,常使后代英雄未为之惋惜落泪。
(三)在朗读中学会鉴赏、品味。
开头两句一问一答,自开自合。
开门见山,洒洒落落。
三、四两句诗,“自”与“空”两字使句意相反相成写出祠中凄凉,冷落的景象和气氛,渗透着作者瞻仰祠堂时无比感伤的内心感受。
寓情于景,耐人深思。
五、六两句诗不但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悼念之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出来,而且还写进了诗人自己壮志难酬的痛苦心境,由咏古而抒了怀,感情充沛,具极大的感染力。
(四)你能想像出诗人杜甫写这首诗时的心情吗?
杜甫一生不得志。
他慨叹自己未能像诸葛亮那样得遇明主,不能像诸葛亮那样去建功立业,所以常常吊古抒情,怀古寄志,通过对诸葛亮的赞扬和惋惜,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盼望为国立功的心情。
四、课后作业
1.背诵古诗。
2.了解三国演义中有关诸葛亮的故事,准备“三国故事会。
板书设计:
蜀相 [唐]杜甫
第一部分:武侯庙之所见(碧草、黄鹂)
第二部分:武侯庙之所感(悼念、崇敬丞相;诗人壮志难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