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导学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学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白蒲镇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学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白蒲镇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学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白蒲镇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学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学习目标】1.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2.掌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情况。
【学习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学习难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学习过程】一、问题引领,自主学习1。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2。
改革先从农村开始,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农村逐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的大解放。
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4. 1984 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5。
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6。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通过改革,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活力。
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
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案新人教版精编版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教学难点: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合影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改革开放便拉开了序幕。
通过农村改革,农民“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那么,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进行的?1978年12月18日,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队长严宏昌把18户农民召集到一起,私下立了一份生产契约,并含着眼泪按下鲜红的手印,这份契约当之无愧地成为农民告别饥荒的宣言书。
这是一份怎样的契约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展示史料:农民甲:“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还得慢慢晃。
”农民乙:“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咱们自己的。
” 农民丙:“今年企业效益不错,年收入超过许多国有企业,我发财了,带动乡亲们也开始富裕了。
”2.教师提问:材料反映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变化过程。
首先看一下农民甲的台词反映了当时农村的什么状况?提示:农民甲反映了改革开放前政社合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的局面,人们缺乏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
3.教师提问:农民乙的台词反映的是我国的哪一项政策?农村的改革首先是从哪里开始的?你觉得这一政策有什么作用?提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安徽凤阳小岗村。
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4.教师提问:农民丙所说的企业是什么企业?它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有什么作用?提示:乡镇企业。
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了农村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
5.引导学生思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党在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上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哪些调整或改革?提示:师生共同归纳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革:(1)1950—1952年,土地改革;(2)1953—1956年,农业合作化运动;(3)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4)1978年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2)我国“80年代初一农村改革为重点”主要是指在农村实行哪一制度?“80年代中后期”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3)十四大确定的改革目标是什么?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特点。
知识网络构(10分钟)
作业
课后反思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怎样展开的?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有何作用?
乐拨
(2分钟)
教师点拨下列问题
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土地政策
乐展
(2分钟)
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1、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改革开放的开端。该会后实行的改革首先开始于()A.农村B.中小城市C.大城市D.国有企业
2、1979年底,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还只是在个别地方尝试,比重仅占全国总农户的9%。到1984年底,比重已增至95%以上。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去出发展是由于它()
A.是农民自己的发明创造B.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
B.是农民收入得到平均分配D.适应了农民的生产需求
3、从“转换经营机制”“产权清晰”“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权责明确”等流行语的出现,突出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的()A.农村新面貌B.国企改革C.经济重心转移D.法制建设
1、提出:1992年,明确提出要建立。
2、深化: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结合在一起,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作用。
3、作用:有利于实现经济体制的和,对具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明显增强
乐研
(5分钟)
根据预习回答下列问题(列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案新人教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案新人教版
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主要讲述了我国自1978年开始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在经济领域的重要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
2.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农村和城市改革的异同,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
3.案例教学法:挑选典型的改革开放案例,让学生分析改革措施背后的原因和效果,提高家国情怀。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设备:利用PPT、视频等资料,生动展示改革历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软件:运用历史模拟软件,让学生亲身体验改革过程,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知识点和技能。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中国农村改革的历史与未来》:本文详细介绍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影响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农村改革的全貌。
3.对外开放:1980年,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后来又批准海南建省并成为经济特区。这些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经济体制改革》一课是部编人教版八下历史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就。
教材通过介绍农村改革、城市改革以及国有企业改革等方面,揭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目的是实现国家现代化。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对我国改革开放有一定的了解,但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内容和意义还需进一步深化。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将已学的政治、经济知识与历史事件相结合,从多角度审视历史问题。
此外,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有自己的认知,但缺乏系统分析的能力,教师需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主要内容和成就,认识经济体制改革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主要内容和成就。
2.难点:经济体制改革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经济改革案例,引导学生深入剖析改革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辩证思维能力。
4.对比法: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方法,分析经济体制改革前后的变化,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八下历史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相关内容。
2.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文字、视频等。
3.资料:收集与经济体制改革相关的资料,如政策文件、新闻报道、专家访谈等。
4.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成就背后的原因是是什么?从而引入本课。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导学案 新人教版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知|识|目|标|我|明|确①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②知道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情况。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__________政策。
改革从________开始。
2.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方式:安徽凤阳____________农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____________。
4.发展:此后,__________________逐步在全国推开。
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5.影响: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随之,____________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依据: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________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2.方式: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____________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制度。
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3.影响:通过改革,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提出:________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__________________。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影响: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______________结合起来,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新人教版
《经济体制改革》教学模式介绍:新课程理念坚持把“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旨。
发现式教学模式是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规范学生自主学习习惯,让学生在自学和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一种教学模式。
发现式教学的课程环节:激趣导学-目标导学-导思点拨-设问寻疑-诊断反馈-拓展延伸设计思路说明:通过结合现代经济发展的态势,推出紧跟时代步伐,邓小平时代必然加入市场经济因素的必要性,引出当时的经济体制改革。
根据教材的编排需求把本课内容分成三大块: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改革全面展开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一进行讲解,以整体宏观的角度让学生去感知教材,最大限度地去调动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师在讲解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时候可以运用发现式教学,在目标导学环节后,让学生一边思考一边小结本节课的知识结构,起“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形成新的概念,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中进行重组,完善知识结构,总结学习方法。
教材分析《经济体制改革》是人教版2018年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了解农村改革,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认识改革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农民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拥护和农村面貌的改变,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改革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使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教学难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原则。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导学案 新人教版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学习目标】1.掌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国有企业的改革。
2.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学会分析问题。
【学习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学习难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学习过程】◆情景导入,生成问题1978年11月24日晚上,安徽省凤阳县凤梨公社小岗村西头严立华家低矮残破的茅屋里挤满了18位农民。
关系全村命运的一次秘密会议此刻正在这里召开。
这次会议的直接成果是诞生了一份不到百字的包干保证书。
其中最主要的内容有三条:一是分田到户;二是不再伸手向国家要钱要粮;三是如果干部坐牢,社员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
在会上,队长严俊昌特别强调,“我们分田到户,瞒上不瞒下,不准向任何人透露。
”1978年,这个举动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也是一个勇敢的甚至是伟大的壮举。
从此揭开了一个伟大的历史时期,让我们一起步入《经济体制改革》,来了解这段历史。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知识点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目的:调动农民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尝试: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负盈亏。
3.改革:知识点二改革从农村转向城市1.城市改革重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革。
2.改革时间和内容:1985年开始。
(1)所有制形式: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管理体制:实行___________,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3)分配方式:实行以___________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知识点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时间和会议:1992年党的十四大。
2.意义: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___________,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教案_16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难点: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新制度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罗纳德·科斯在自己的著作《变革中国》谈到:1978年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二战以后人类历史上最为成功的经济改革运动,还曾留下了这样的评价:“我是一个出生于1910年的老人,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和许多事情,深知中国前途远大,深知中国的奋斗就是全人类的奋斗!中国的经验对全人类非常重要!希望在你们,希望在中国。
”这也正是我们改革开放40周年的成果,其中经济体制改革从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展示史料,并请学生朗读:材料一:1976年,在安徽的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村民一起劳动,一起分享劳动成果,却出现“上工人喊人,下地人等人,干活人看人,收工人撵人”的劳动状态。
材料二:“一些农民过年连一顿饺子都吃不上。
”“农民碗里盛的是地瓜面和红萝卜樱子混煮面,霉烂的地瓜面散发着刺鼻的气味。
”“全家几口人只有一条裤子。
”2.读材料,分析讨论:刚才几位同学朗读的材料反映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的什么现象?3.引导学生探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归纳总结其产生的背景,改革的目的,改革的过程是怎样的。
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改革先从农村开始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施:(1)开始: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2)发展(结果):1983年,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4.通过两则材料:材料一:“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富,集体富,国家还要盖仓库。
”材料二:改革后一年,小岗村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还了贷款,人均收入从22元增加到400元,生活有了改善。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2新人教版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
-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时间和意义。
4. 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和意义:
- 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和改革必要性。
-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
- 经济体制改革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深远影响。
5. 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重要事件和成就: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学习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和主要成就,使学生能够掌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时间节点和事件,培养他们的时空观念;通过分析改革的具体措施和成效,帮助学生形成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成果的深入理解,提升他们的史料实证能力;同时,通过了解改革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福祉,引导学生认识到改革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
7. 经济体制改革的前景和挑战:
- 我国经济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变化。
- 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 继续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方向。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一)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和主要成就。首先,我们回顾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和意义,包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农村企业改革等。这些改革措施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农业产量和农民收入。其次,我们了解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如国有企业改革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些改革举措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强了城市的活力和竞争力。最后,我们学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重要意义。
(二)当堂检测
1. 选择题:
(1)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____年。
最新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名师教案新人教版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教学难点: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合影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改革开放便拉开了序幕。
通过农村改革,农民“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那么,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进行的?1978年12月18日,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队长严宏昌把18户农民召集到一起,私下立了一份生产契约,并含着眼泪按下鲜红的手印,这份契约当之无愧地成为农民告别饥荒的宣言书。
这是一份怎样的契约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展示史料:农民甲:“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还得慢慢晃。
”农民乙:“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咱们自己的。
” 农民丙:“今年企业效益不错,年收入超过许多国有企业,我发财了,带动乡亲们也开始富裕了。
”2.教师提问:材料反映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变化过程。
首先看一下农民甲的台词反映了当时农村的什么状况?提示:农民甲反映了改革开放前政社合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的局面,人们缺乏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
3.教师提问:农民乙的台词反映的是我国的哪一项政策?农村的改革首先是从哪里开始的?你觉得这一政策有什么作用?提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安徽凤阳小岗村。
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4.教师提问:农民丙所说的企业是什么企业?它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有什么作用?提示:乡镇企业。
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了农村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
5.引导学生思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党在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上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哪些调整或改革?提示:师生共同归纳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革:(1)1950—1952年,土地改革;(2)1953—1956年,农业合作化运动;(3)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4)1978年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19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8经济体制改革教案新人教版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目标解读】【课程标准】了解农村改革,认识邓小平对改革所起的重要作用;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改革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重点:1.农村改革。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难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978年12月的一天晚上,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18位村民冒着坐牢的危险,在一份承包责任制的文书上按了鲜红的手印。
这18位农民也许不会想到他们的冒险行动成为了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从此,中国农村开始了由“人民公社”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历史性变革。
那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一种怎样的生产方式?这一制度是如何推动农村的大发展的?我国城市改革如何进行?让我们一起步入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一起来了解这段风起云涌的历史。
【新课探究】一、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改革的背景。
【史料链接】材料一男劳力上工带扑克,女劳力上工带纳鞋,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材料二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材料三日日窝窝头,月月难见面(白面),三月吃顿肉,乐得赛过年。
——人民公社时期流行于农村的顺口溜【问题探究】上述材料说明农村改革前夕“人民公社”体制存在着什么样的弊端。
答案提示:2.改革的措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含义: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包给各农户使用,分户经营、自负盈亏,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克服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纠正了管理过分集中、经营方式单一等缺点,使农民有了生产的自主权,大大提高了生产积极性。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史料链接】材料一1978年12月的一天夜里,安徽凤阳县凤梨公社小岗村生产队的18户社员的代表,聚集在村里的一间屋里秘密写下了一张契约。
在契约中,每户农民保证完成全年上交粮食任务,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功,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如发生意外,社员保证把干部的小孩养活到18岁。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教案_1
课时教学设计首页模板(集体备课)
授课时间:
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合影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改革开放便
拉开了序幕。
通过农村改革,农民“交够国
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那
么,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进行的?
1978年12月18日,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
小岗生产队队长严宏昌把18户农民召集到
一起,私下立了一份生产契约,并含着眼泪
按下鲜红的手印,这份契约当之无愧地成为
农民告别饥荒的宣言书。
这是一份怎样的契
约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8课:经济体制
改革。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展示史料,并请
提示:农民甲反映了改革开放前政社合
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人们
缺乏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的弊端。
3.教师继续提问:农民乙的台词反映的是我国的哪一项政策?农村的改革首先是从
哪里开始的?你觉得这一政策有什么作用?
课时教学设计尾页
板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学习目标】
1.掌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国有企业的改革。
2.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学会分析问题。
【学习重点】
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学习难点】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学习过程】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1978年11月24日晚上,安徽省凤阳县凤梨公社小岗村西头严立华家低矮残破的茅屋里挤满了18位农民。
关系全村命运的一次秘密会议此刻正在这里召开。
这次会议的直接成果是诞生了一份不到百字的包干保证书。
其中最主要的内容有三条:一是分田到户;二是不再伸手向国家要钱要粮;三是如果干部坐牢,社员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
在会上,队长严俊昌特别强调,“我们分田到户,瞒上不瞒下,不准向任何人透露。
”1978年,这个举动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也是一个勇敢的甚至是伟大的壮举。
从此揭开了一个伟大的历史时期,让我们一起步入《经济体制改革》,来了解这段历史。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
知识点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目的:调动农民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尝试: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负盈亏。
3.改革:
知识点二改革从农村转向城市
1.城市改革重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革。
2.改革时间和内容:1985年开始。
(1)所有制形式: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管理体制:实行___________,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3)分配方式:实行以___________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知识点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时间和会议:1992年党的十四大。
2.意义: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___________,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合作探究,拓展延伸
探究一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男劳力上工带扑克,女劳力上工带纳鞋,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
——人民公社时期流行于农村的顺口溜
材料二
图一图二
(注:图一是位于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大包干纪念馆;图二是小岗生产队农民签订的保证
书,被誉为“中国第一份农村改革宣言书”)
材料三 1984年福建省55位国营厂长、经理联名向省委、省政府写了一封“松绑”公开
信:“我们都想干一番事业……然而现行体制的条条框框捆住了我们的手脚,企业处在
只有压力,没有动力,更谈不上活力,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是我们最大的烦恼……
为此,我们怀揣冒昧大胆地向你们伸手要权……”
(1984年刚上任青岛电冰箱厂时)“欢迎我的是53份请调报告。
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
——张瑞敏·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反映了农村改革前我国农村生产存在着怎样的状况。
主要原因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大包干纪念馆”为什么建在安徽凤阳小岗村。
小岗生产队的“大包干”政策后来发展为哪一政策?这一政策在全国推行后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3)材料三中福建省55位国营厂长、经理的信和张瑞敏的话说明了当时全国的国营企业面临怎样的一种生产经营局面?“福建省55位国营厂长、经理冒昧大胆地向你们(省委、省政府)伸手要权”要的是什么“权”?这一“权”如何实现的?
◆达标测评,巩固新知
1.“20世纪的最后20年,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传奇”首先是从哪里开始的()
A.机关
B.企业
C.农村
D.城市
2.邓小平说:“农村改革有两个省带头,一个是四川省,那是我的家乡;一个是安徽省……。
我们就是根据这两个省积累的经验,制定了关于改革的方针政策。
材料中所说的农村改革是属于()
A.思想改革
B.经济改革
C.政治改革
D.对外开放
3.下表是安徽凤阳县l980—1982年产粮数据。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实行了()
A.土地私有
B.集体生产
C.包产到户
D.精耕细作
4.下图1979—1982年我国农民家庭人均收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集体劳动盛行
B.国家政策适当
C.自然灾害减少
D.科学技术发达
5.下图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
对两图反映的政策理解不正确的是()
图一 1950年农民丈量分配土地图二农民领取土地承包合同
A.都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实施
B.图一实行的是农民土地所有制,图二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图一使少地农民奋分到了土地,图二使农民获得了生产自主权
D.都解放了农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
参考答案:
探究一
(1)①生产积极性不高。
②农村改革前,农村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在计划经济下,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吃大锅饭,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原因: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影响: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
(3)①国家管的太多、太死;企业没有生产自主权,企业缺乏活力;工人劳动积极性不高。
②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③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实行政企分开,建立经营责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