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衰落考向归纳
2020高考历史攻略大二轮通史版:第3讲 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 明清(1840年前)
第3讲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1840年前)明清时期(1368—1840年)经历了明、清两个统一的封建王朝,是古代中华文明发展历程的最后一个阶段,是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巩固、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的时期,是一个繁盛与危机并存的时代,社会处于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前夜。
明清时期(1368—1840年前)农耕文明继续发展。
与此同时,工业文明在欧洲兴起,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辉煌与迟滞并存。
1.政治:一方面,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增设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严重阻碍了新经济、新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反映了封建制度的衰落;另一方面,统一多民族国家日趋巩固。
2.经济:一方面,农耕经济继续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经济总量仍然处于世界前列;另一方面,封建政府执行严格的重农抑商政策,使中国丧失了工业化的契机,开始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
3.思想文化:程朱理学处于统治地位并逐渐成为钳制思想的工具;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文化的兴起,小说繁荣,京剧形成并发展,文人画占据画坛主流地位;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对君主专制进行了猛烈抨击;传统科学技术继续发展,虽然西方近代科技开始传入中国,但是近代自然科学未得到发展。
4.对外关系:对外政策由开放逐渐走向闭关自守,阻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正常发展,使中国脱离了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
考向一 明清时期的君主专制和地方(边疆)治理论点1 明清君主专制的特点和认识(1)特点①既有继承又有发展。
如清继承明内阁,而军机处则体现了发展。
②专制范围空前广泛。
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监察、司法和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
③专制程度空前强化。
主要体现在废丞相、八股取士和军机处的设置等方面。
④体现了时代特征。
君主专制逐渐达到顶峰,并且走向反动,反映了我国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
(2)认识: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是专制皇权空前强化的表现,本质是封建政治制度的畸变;清朝设军机处使皇权专制达到顶峰。
高中历史教学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衰落
高中历史教学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衰落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衰落中国古代文明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经历了辉煌的发展时期,但也经历了衰落的阶段。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和衰落,并探讨其原因。
一、辉煌时期1.1 夏、商、西周的辉煌古老的夏、商、西周王朝为中国古代文明的起点,这一时期人们开始有了统一的文字、制度和宗教信仰,发展了良好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夏朝时期始祖禹治理洪水,商朝时期铸造铜器成为其中的代表,西周王朝时期诗经的创作使得文学开始繁荣。
1.2 春秋战国时期的辉煌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黄金时代,各个诸侯国勃兴,出现了众多的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
例如孔子、孟子、老子等的思想影响深远,这些思想家的成就在以后成为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基石。
同时,兵器的制造技术进步,冶铁术的发展,推动了军事技术的迅速发展。
1.3 秦汉时期的辉煌秦朝皇帝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集中统治的大一统王朝。
秦朝统一度量衡、文字,修筑万里长城,统一货币制度等。
汉朝时期,科技、制度、文化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例如造纸术、指南针等的发明,文学作品的繁荣。
二、衰落时期2.1 内忧外患的土地制度削弱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时期,在一些关键时刻,土地制度的演变使得国家内部动荡不安。
封建制度使得地主权力过大,大量土地被几个豪强垄断,中小农民无法生存,社会矛盾激化。
同时,外患也成为衰落的原因之一,例如北方游牧民族入侵,南方海上贸易遭受破坏。
2.2 帝制衰落及政治腐败帝制制度在中国古代文明中长期存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帝制衰落的弊端也渐渐显现。
特权阶级的形成,皇帝的过度奢侈和享乐,导致政治腐败。
这些问题最终导致了统治者的失信于民众,政权威信的崩溃。
2.3 经济落后与科技停滞中国古代文明的衰落还与经济的落后和科技的停滞有关。
封建制度下,农业技术发展缓慢,农民生活贫困,经济发展乏力。
与此同时,中国古代科技在一定时期内停滞不前,与其它文明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
高中历史 高考知识点 第3讲 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
通史线索引领
热考主题探究
通史融会贯通
预测押题演练
[对点训练] 1.(视角:君主专制统治的特点)有学者认为,明代皇帝的批红权
原则上不可超越票拟而径自为之,票拟则经过批红而成为行 政命令。君主如主动下手诏、中旨处理政事,也必须送内阁 “商榷可否”。“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内阁如 不同意,便可将手诏、中旨“封还”、“执奏”,拒绝拟旨。材 料反映出明代( ) A.君主专制遭到了削弱 B.皇帝借助内阁牵制朝中大臣 C.出现近代内阁的雏形 D.内阁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
通史线索引领
热考主题探究
通史融会贯通
预测押题演练
解析 据题干可知,清代在内地和边疆实行不同的行政管理体 制,故选C项;督抚权力虽大,但督抚分工不同,互不统属, 相互牵制,强化了中央对基层的控制, 故A项错误;清代边疆 少数民族地区的权力结构不清晰,故B项错误;近代地方是省、 县、乡三级行政体制,与清代有很大差别,故D项错误。 答案 C
通史线索引领
热考主题探究
通史融会贯通
预测押题演练
2.(2017·课标全国Ⅰ,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 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 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 了( )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通史线索引领
热考主题探究
通史融会贯通
预测押题演练
解析 材料“批红权原则上不可超越票拟而径自为之”“也必须送 内阁‘商榷可否’”说明内阁对君权是有制约作用的,故选D项; 内阁的设置是君主专制强化的表现,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反 映了内阁对皇权的制约,故B项错误;近代内阁是指资产阶级代 议制的组成部分,明清是封建专制制度,故C项错误。 答案 D
【历史】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一中国古代史第3讲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1
【关键字】历史【步步高】(江苏专用)2017版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一中国古代史第3讲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一、明朝(1368~1644年)1.中央(1)丞相制度废除:废丞相,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
(2)内阁制度形成:明太祖时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明成祖时内阁出现。
(3)选官制度:明朝实行八股取士,加强了对人们的思想控制。
(4)监察制度:在中央设有都察院和监察御史,又设六部给事中,负责监察百官。
2.地方(1)地方废行省,设三司。
(2)地方上设提刑按察使司,分管地方监察和司法。
二、清朝前期(1644~1840年)1.清朝初年:设内阁、六部,负责奏章票拟,军国机要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皇权受到限制。
2.康熙时期:设南书房参与机要,与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三足鼎立,集权于皇帝。
3.雍正时期:设军机处,军机大臣每日跪受笔录,军国大事由皇帝裁决。
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了君主专制。
1.历代强化皇权的举措及结果(1)秦:三公九卿制下三公虽分工各有所侧重,但丞相权力相对较大,对皇权构成一定的制约。
(2)西汉:皇帝任用身边的侍从、秘书,担任尚书令、侍中,参与军国大事,削弱相权。
(3)隋唐:完善三省六部制,用分割相权的办法来加强皇权,提高行政效率。
(4)宋:宋太祖通过分割军权、财权乃至行政权削弱相权,强化君权,相权再衰落。
(5)元:中书省成为最高行政机构,六部归入中书省,相权有所加强。
(6)明清:彻底废除丞相一职,设置秘书或顾问机构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如明代的内阁和清代的军机处,其中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2.集权于上、分权于下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1)变革中央机构:如秦设三公九卿制;汉设“中朝”;隋唐三省六部制;明废丞相,设内阁;清设军机处。
(2)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秦汉实行郡县制;北宋设知州、通判和转运使;元朝实行行省制;明朝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3)注重对官吏的监察:秦朝设御史大夫兼理国家监察事务;汉代设置刺史;唐朝时设道,作为监察区;北宋设置通判监督知州;明朝设提刑按察使司、厂卫制度。
历史二轮复习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时期一、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1.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1)废丞相,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
(2)内阁制度形成:明太祖时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明成祖时内阁出现。
(3)地方废行省,设三司。
(4)文化专制:八股取士。
2.清朝的军机处(1)设立背景①康熙亲政后,在宫内设南书房,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
②雍正年间,为处理西北的紧急军务,设立军机处。
(2)职能:上传下达,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在皇帝手中。
受皇帝召见,只能跪奏笔录。
(3)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君主专制,巩固了中央集权,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
二、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1.明清时期的农业生产(1)农耕技术:作物种植多熟制,培育农作物新品种,引进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2)农业著作:徐光启编写的《农政全书》体现了当时农业科技的水平。
2.明清时期的手工业(1)生产方式:明中叶以后,私营(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2)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明中叶后,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出现。
(3)明清时期的纺织业和制瓷业①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使用花楼机。
②明代创造了五彩瓷,清代出现了珐琅彩。
3.明清时期的商业(1)货币金融:随着商品流通的扩大,社会上大量使用白银,商业资本日趋活跃,出现票号。
(2)农产品商业化: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3)工商业市镇:明朝中后期,在运河沿岸、江南地区,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
(4)商帮:形成徽商、晋商等商帮。
4.重农抑商政策(1)含义:古代封建王朝限制、打击工商业,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地租征收,以巩固封建统治的政策。
(2)主要内容:严格限制商人活动,重征商税,并严厉控制民间对外贸易。
5.“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1)明朝:实行海禁,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2)清朝:禁海、迁界;闭关锁国,只留极少口岸对外通商,由政府特许的商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高考历史二轮课件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
分裂割据严重
02
此时期分裂割据现象严重,各地豪强并起,形成多个独立或半
独立的政治实体,加剧了社会动荡。
官僚腐败加剧
03
政治腐败现象普遍,官僚地主势力膨胀,导致政治黑暗和社会
不公。
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现象分析
民族大迁徙与融合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 民族大量南迁,与汉族人民相互 融合,形成了多元化的民族格局 。
文化交流与传承
各民族在融合过程中,带来了各 自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促进 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承。
儒释道三教并立
此时期儒释道三教并立,相互竞 争又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思 想文化景观。
经济发展缓慢原因探讨
01
战乱频繁破坏生产
长期战乱导致社会生产力遭到严 重破坏,农田荒芜、人口锐减、 经济萧条。
02
重农抑商政策限制
深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和历 史贡献,增强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
促进文化交流
加强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增强国际影响力 。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封建社会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剧烈变革, 封建制度逐步确立。秦统一六国后, 封建制度得以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奴隶社会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逐渐产生 ,阶级分化日益明显,中国进入了奴 隶社会时期。夏、商、周三代是中国 奴隶社会的代表。
经济基础与生产力水平
农业经济
中国古代文明的经济基础以农业为主,人们通过耕种土地、饲养家畜等方式获取生活资料 。随着铁器牛耕的推广和水利设施的兴建,农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繁荣
01
02
03
百家争鸣
2018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第3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
• 【例题1】 从时代背景角度考查明朝废行省、设三司的影响 • (2016·全国卷乙)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 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 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B ) •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 C.削弱六部的权限 •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 解析:题干反映的是明朝初期,地方由三司分别掌管“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 到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这说明地方行政权力出现了由明初的多人掌握到明中叶以后一人掌握的变化,这样 有利于统一协调地方各部门工作,提高地方行政效率,故B项正确;中国古代尤其是 到明清时期,地方权力不断缩小,故排除A项;据题干材料无法判断六部权限是否受 到削弱,故排除C项;北宋大力加强中央集权,此后,中央在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已 处于绝对上风,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基本解决,故排除D项。
• 【例题2】 从文明演进角度考查明代内阁制的特点 •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 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B ) • A.皇权渐趋衰弱 B.君主集权加强 • 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 • 解析:内阁权力来源于皇帝的信任,不是法定行政机构,即使内阁首辅操纵朝政 也不会影响皇权,故B项正确。
第 3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 (明清时期)
考向分析
讲 解 一 讲 解 二 讲 解 三
考 向 分 析
①从考查角度和立意看:重点考查内阁制和军机处、明清商品经济繁荣的 表现及赋役制度的演变、明清儒家思想的发展与演变。 ②从命题动向看:从政治文明角度考查中西方民主与专制的比较,从社会 转型角度考查17、18世纪中、西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及影响,从政治制 度、经济、思想、科技文化等角度考查历史演变过程的整体性、阶段性特 征。
课标版2020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第三讲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衰落_明清1840年前习题.doc
第三讲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衰落——明清(1840年前)限时:35分钟总分:85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1.(2019四川宜宾三诊)据统计,明代有社学1 438所,遍布城乡,其中1 330所为官办,占比92.49%。
社学以朱元璋的《御制大诰》、明代律令、朱子《小学》、《孝经》《孝顺事实》《百家姓》《千字文》等为教材。
明代社学的兴办( )A.有利于加强教化、服务统治B.使儒、法思想走向合流C.促进了程朱理学的新发展D.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答案 A 根据材料可知明代官办社学占主导地位,其教授内容为国家律令和儒家伦理孝道等,这有利于加强教化,稳定统治,选项A正确;儒、法思想并未走向合流,选项B排除;理学的新发展在材料中没有提及,选项C排除;材料没有提及传统教育模式的改变,选项D脱离材料主旨,排除。
2.(2019重庆八中全真模拟)乾隆后期,以编修《四库全书》为名,共禁毁书籍3 100余种,15.1万余部,销毁书版8万块以上;民间惧祸自行销毁者不在其内。
由此可见( )A.官修史书是对古籍的严重破坏B.清朝开始出现书籍亡佚残缺之劫C.君主专制强化危及文化的传承D.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文化的态度答案 C 乾隆后期,以编修《四库全书》为名行思想控制之实,造成书籍亡佚残缺的劫难,不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承,C项正确;A.D两项理解有误,B项与史实不符,均排除。
3.(2019福建莆田质检)明清时期,晋商以山西富有的麦、棉、皮、毛、木材、旱烟等特产,套换江南的丝、绸、茶、米,又转销西北等地,其贩运销售活动遍及全国。
这反映出当时( )A.农副产品的商品化趋势明显B.晋商经济地位得以快速提升C.区域位置决定商业贸易发展D.长途贩运贸易成为商业主流答案 A 据材料“晋商以山西富有的麦、棉、皮、毛、木材、旱烟等特产,套换江南的丝、绸、茶、米,又转销西北等地,其贩运销售活动遍及全国”可知农副产品的商品化趋势明显,故选A项。
材料主旨是晋商的经济活动,没有体现其经济地位提升,排除B项;“决定”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强调农副产品的商品化趋势,而不是长途贩运贸易,且只根据晋商的一个例子不能说明长途贩运贸易成为商业主流,排除D项。
2020高考历史攻略大二轮通史版:第3讲 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 明清(1840年前)
第3讲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1840年前)明清时期(1368—1840年)经历了明、清两个统一的封建王朝,是古代中华文明发展历程的最后一个阶段,是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巩固、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的时期,是一个繁盛与危机并存的时代,社会处于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前夜。
明清时期(1368—1840年前)农耕文明继续发展。
与此同时,工业文明在欧洲兴起,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辉煌与迟滞并存。
1.政治:一方面,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增设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严重阻碍了新经济、新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反映了封建制度的衰落;另一方面,统一多民族国家日趋巩固。
2.经济:一方面,农耕经济继续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经济总量仍然处于世界前列;另一方面,封建政府执行严格的重农抑商政策,使中国丧失了工业化的契机,开始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
3.思想文化:程朱理学处于统治地位并逐渐成为钳制思想的工具;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文化的兴起,小说繁荣,京剧形成并发展,文人画占据画坛主流地位;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对君主专制进行了猛烈抨击;传统科学技术继续发展,虽然西方近代科技开始传入中国,但是近代自然科学未得到发展。
4.对外关系:对外政策由开放逐渐走向闭关自守,阻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正常发展,使中国脱离了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
考向一 明清时期的君主专制和地方(边疆)治理论点1 明清君主专制的特点和认识(1)特点①既有继承又有发展。
如清继承明内阁,而军机处则体现了发展。
②专制范围空前广泛。
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监察、司法和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
③专制程度空前强化。
主要体现在废丞相、八股取士和军机处的设置等方面。
④体现了时代特征。
君主专制逐渐达到顶峰,并且走向反动,反映了我国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
(2)认识: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是专制皇权空前强化的表现,本质是封建政治制度的畸变;清朝设军机处使皇权专制达到顶峰。
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新方略课件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的戏曲艺术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如京剧、昆曲等剧种的形 成与发展,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书法艺术
明清时期的书法艺术在继承前人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形成 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思想文化领域变革
心学思想
明代王阳明提出的心学思 想,强调内心的自省与修 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 响。
实学思潮
明清之际,实学思潮兴起 ,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 践,对当时的社会变革起 到了推动作用。
01
02
03
明朝建立
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明 朝,实现了由乱到治的历 史转变。
清朝入关
清军入关,建立清朝,开 始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 封建王朝。
封建制度衰落
明清时期,封建制度逐渐 衰落,资本主义萌芽开始 出现。
政治经济概况
政治制度
01
明清两朝均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皇权空前
强化。
经济状况
02 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尤其是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对外关系
03
明朝前期实行海禁政策,后期逐渐开放海禁;清朝则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
文化科技发展
文化成就
明清时期,小说、戏曲等文学艺 术形式达到了高峰,出现了《红 楼梦》、《西游记》等经典作品
。
科技发展
明清时期,科技领域取得了显著成 就,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 应星的《天工开物》等著作代表了 当时科技的最高水平。
商帮的出现
明清时期,随着商业的繁荣和市场的扩大,一些地域性的商人集团逐渐形成。这些商帮以地域为纽带, 共同经营某种商品或行业,形成了强大的商业势力。如晋商、徽商等都是当时著名的商帮。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3单元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
第3单元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知识重组议权,没有决策权,这需要皇帝勤政,否则这一体制就会严重阻碍行政效率和国家中枢权力的正常运转,从而影响政局的稳定。
(2)明朝中后期是明朝社会剧烈变革的时期:政治上内阁制逐渐成形;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对外政策上明朝开始执行“海禁”政策。
学习过程中注意归纳这一时期的相关变化。
误区警示1.明朝的内阁首辅和清朝的军机大臣都不是丞相。
明朝的内阁首辅和清朝军机大臣,只是皇帝的咨询机构,不是正式的一级行政机构,因此,他们都不是丞相,“有丞相之责,无丞相之权”。
2.清朝推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并没有完全禁止对外交往。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并非禁止海外贸易,而是对海外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
当时,只允许广州一地对外贸易,而且外商只能与政府设立的十三行进行贸易。
3.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是衰落的封建专制制度。
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但闭关锁国与重农抑商政策都是封建制度的衍生物,故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是衰落的封建专制制度。
4.明末清初反封建批判思想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但这些思想家仍然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
批判思想是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产物,但是,由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手工工场主尚未从地主、官僚中分化出来,没有形成资产阶级,因此这些思想家仍然属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
考情调研考向例析1.明清强化君主专制的加强(2012·广东文综,14)有人这样评论当时的政治制度:如果宰相制尚未废除,宰相就会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主,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
据此可知,他主张()A.限制君权B.削弱相权C.实行君主立宪制D.废除三省六部制解析:此人认为宰相劝谏君主可以防止君主肆无忌惮,有利于防止君主暴政,此人的观点实际要求限制君主的权力。
答案:A备考指南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围绕着削弱相权、强化皇权的斗争一直存在,但每个王朝措施、特点各不相同。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3: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7-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例题1(2017课标全国Ⅱ,27)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
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
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朝中后期( )
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
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食盐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用于购田置地。这说明当时( )
①农产品大量进入商品流通领域 ②农本思想依然占主导地位
③政府放弃对食盐贸易的控制 ④商人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命题分析:①能力:本题主要考查正确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
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②知识:古代商业的发展和“重农抑商”政策。
-21-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对点演练3
(1)明朝中后期,在理学的重重束缚下,早期启蒙思想和市民文学
兴起,徐光启翻译的《几何原本》引进了西方科技,并对传统文化
进行了补充。这说明当时( A )
A.出现社会转型的倾向
B.传统文化得以革故鼎新
C.程朱理学的根基遭到动摇 D.早期启蒙思想传播非常广泛
-19-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例题3(2020山东卷,5)黄宗羲提出,古代圣王倡行“崇本抑末”,其 中“抑末”是指禁绝与巫蛊、奇技淫巧等相关的无益于民生的工商 业,而有利于民生的工商业皆属本业。他作出这一论断旨在( )
A.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B.论证变革经济政策的合理性 C.宣扬经世致用思想 D.促进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命题分析:①能力:本题旨在考查解读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 问题的能力。 ②知识:明清之际的反封建进步思想。
2019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含解析
第三讲古代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明清时期(1368~1840年)【阶段特征】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处于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前夜。
古老的中华文明面临严重的危机。
(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阶段,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巩固和封建社会由盛转衰是其基本特征。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农耕经济高度繁荣,手工业、商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新的经济因素产生。
与此相适应,明清文化异彩纷呈。
但与世界相比,由于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中国未能与时俱进,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而衰,逐渐落伍。
) 【具体特征】1、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增设军机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加强,严重阻碍了新经济、新思想的出现和发展,反映了封建制度走向衰落2、经济:发展与迟滞:一方面,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经济总量仍然处于世界前列;另一方面,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中国已经开始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3、思想文化:承古萌新:一方面,传统文化仍然占据着统治地位;另一方面,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文化的兴起,文学、绘画、戏剧等领域出现了新的成就。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对君主专制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西学东渐;4、对外关系:海禁、闭关锁国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中国与外来侵略势力矛盾尖锐,发展为侵略与反侵略斗争。
【课程链接】必修一第一单元第4课《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4课《宋明理学》、《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选修四《康熙皇帝》第一阶段:明朝(1368-1644) 【具体史实】 1、政治:(1)君主专制的强化:①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②设立内阁制(原因、过程、影响)③颁布《大明律》特征:严惩直接危害封建君主统治的行为;增加经济立法内容;严惩贪赃枉法。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 3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
角度一明清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1.(2018·高考题及模拟题汇编)随着内阁制度的形成,诸司在上疏之前,对重大问题的处理一般得与内阁商议,以达成谅解。
同时,内阁与拥有执行权的六部相互配合、制衡,提高了行政质量与效率。
这反映了明朝()A.内阁拥有一定议政权B.削弱六部加强君权C.创设了集体议事制度D.分割事权相互牵制[解析]材料“诸司在上疏之前,对重大问题的处理一般得与内阁商议”,说明内阁拥有一定议政权,故选A;结合所学,内阁不能统帅六部百司,排除B;秦朝的朝议制度属于集体议事制度,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事权的分割,排除D。
[答案] A2.(2018·河北省辛集中学月考)明初,废行省设三司,简称布政使司、布政司、藩司,不称“行省”。
清朝沿袭明制,但布政使司辖区直接通称为“行省”,并在各省布政使之上设置固定制的总督、巡抚掌管全省军民事务。
布政使成为巡抚属官,专管一省或数个府的民政、财政、田土、户籍、钱粮、官员考核、沟通督抚与各府县。
这反映了明清()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C.政治制度不断成熟D.地方机构办事高效[解析]根据材料不难得知,中央派遣专职官员掌管地方军政事务,使得地方的权力削弱,故A项错误;中央政府通过直接派遣的地方大员,直接掌控地方权力,表明中央集权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故B项正确;中央派遣地方专职要员并不代表政治制度的不断成熟,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对地方机构办事效率的相关提及,故D 项错误。
[答案] B角度二明清传统农耕经济的辉煌与滞后3.(2018·山西省太原市五中二模)傅衣凌先生认为,江南市镇的创市者,有地主、官僚、家族集团。
封建后期,商品货币经济发展,不仅农民要出卖商品化物资,地主也扩大了购买范围,也要出卖从生产力增长中所掠夺过来的剩余剥削份额,这是他们关心市场创立的原因。
封建地主阶级在建立市镇方面的这种作用()A.有力地加速了农村自然经济解体B.推动了地主阶级向市民阶层转化C.压抑着市镇经济新秩序的创建D.增强了市镇经济之于政府的独立性[解析]从材料“创市者,有地主、官僚、家族集团”“不仅农民要出卖商品化物资,地主也扩大了购买范围”中可以看出,中国的市镇始终是地主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中国市镇的支配权长期操纵于地方的地主阶级手中,从而压抑着市镇经济新秩序的创立,故C 项正确,D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市镇经济的发展,没有体现出自然经济的解体和阶层转化,故A、B项排除。
专题02 中华文明的发展、衰落-高考历史二轮通史阶段复习整合
C.经济发展引发思想观念冲突
D.市民壮大瓦解传统伦理道德
25.、下表是明清时期耕地和人口变化的数据表。清前期人口比明
初增加的政策因素是
()
时期
耕地面积
人口
明初洪武年间
8.5亿亩
6 600余万
清前期(乾隆年间)
10亿亩
4.1亿
A.大量耕地开垦可以养活更多的人 B.摊丁入亩政策使百姓不再隐藏人口 C.“一条鞭法”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 D.重农抑商政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6.、乾隆二十年,一些英国商船从广州开往浙江宁波贸易,乾隆
批示:“今番舶既已来浙,自不必强回船;惟多增税额,将
来定海一关,即照粤关之便。”材料表明
()
A.清朝加强防范中外交往
B.清朝已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C.宁波与广州贸易地位一致
D.中外贸易冲击原有管理体制
17.、“承古萌新”是明清时期文化的特点,其中“萌新”主要表
辉煌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 奠定近现代中国的政治版图 农耕经济高度发展; 商品货币经济空前活跃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
产生早期启蒙思想; 文艺出现新成就
欧洲国家与中国贸易大量增加, 玉米等高产农作物传入中国; 传教士来华,西学东渐局面开始 出现
2、明清之际,出现社会转型的有利因素?
①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②阶级关系:市民阶层壮大,自由劳动力增加; ③思想文化:出现早期民主思想; “西学东渐” ④对外关系: 中国是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中心之一
A.大面积种植经济作物 B.受到倭寇侵扰的破坏 C.遭受长期的自然灾害 D.可耕地面积大量减少
14、明清时期,“苏湖熟,天下足”的状况已不复存在,唐寅曾 描绘苏州等地“五更市贾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工商业成为 民众主要的生计来源和国家赋税的重要来源。这说明( )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3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__明清随堂演练9
板块3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知识点角度题号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明代废丞相的影响 1 清朝家国同构的机构设置 2农耕经济的发展与迟滞明清时期经济重心与政治重心分离的影响3 清朝租佃关系的发展 4明清时期承古萌新的思想文化晚明民间社团的出现 5 明末清初封建与郡县之争 6 综合7一、选择题1.(2018·河北衡水调研)“品”是我国古代官吏的级别,分一到九品。
在隋唐时期,六部最高长官是正三品,到了明代提升为正二品。
这主要是因为明代( )A.官员晋升相对容易B.中央集权不断强化C.科举选拔趋向严格D.中枢机构设置调整解析:D 本题考查中国明代中枢机构的调整。
明太祖废除丞相,皇帝直管六部,这一中枢机构的调整,使六部地位上升,六部最高长官由正三品提升为正二品,故D项正确。
六部最高长官品级的提升,并不代表官员晋升相对容易,故A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君主专制的强化,而不是中央集权不断强化,故B项说法错误。
材料没有反映科举制的内容,C项错误。
2.(2018·吉林长春三模)清代内务府是独立于政府行政机构之外,自成体系,管理皇室、皇族一应事物的机构。
内务府官员属流官,定期更换。
另外,内务府财政收入不仅来源于皇帝私产,也来源于国家财政收入;内务府的财政支出,不仅用于宫廷,也用于军费、赈济等。
材料表明( )A.清政府具有家国同构的特征B.皇室特权是清政府腐败的根源C.清朝中央权力处于分散状态D.内务府是国家行政机构的补充解析:A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特征。
材料体现出,内务府作为政府行政之外的管理皇家事务的机构,其收入与支出与国家财政往往有交叉的地方,体现出“家国同构”的特征,故A正确。
材料并未体现出政府腐败的问题,因而B项与题意无关。
C项不符合史实,清代中央权力高度集中。
材料并未体现出内务府具有行政管理职能,因此D项是对材料的误读。
3.(2018·河北衡水二调)明代大学士徐阶说:“阶惟国家建都燕蓟,百官六军之食咸仰给于东南。
历史二轮复习第3讲 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
第3讲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明清时期(1368年元朝灭亡至l840年鸦片战争)是中国古代文明继续发展,但开始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时期。
【主干知识自查】一、政治上: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阶段性特征】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增设军机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严重制约了新经济、新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
【主干梳理】1.明朝(1)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宣告结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2)明成祖时,内阁出现,它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2.清朝(1)康熙帝:在宫内设置南书房,与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三足鼎立,扩大了皇权。
(2)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3)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加强了对人民的思想控制,但严重阻碍了科技、思想文化的发展。
二、经济上:中国古代经济模式的形成与发展【阶段性特征】农耕经济继续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带有向工业文明转型的趋势;“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发展缓慢,开始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对外政策由开放逐渐走向闭关自守,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中外差距进一步拉大,使中国脱离了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影响了古老中国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主干梳理】1.农业: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被引进和推广,广泛植棉,民众的衣食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2.手工业(1)生产方式:明代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在一些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手工业产品:明代创制出斗彩瓷和五彩瓷,清代出现了闻名中外的粉彩和珐琅彩。
3.商业(1)货币经济:随着商品流通领域的扩大,社会上大量使用白银,商业资本日趋活跃。
(2)农产品商品化: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棉花、茶叶、甘蔗等经济作物被大量种植。
(3)工商业市镇:明代中后期,在运河沿岸、江南地区,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典例】(2014年江苏历史,21)历代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
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等,并在左右。
……屡举贤良文学之士。
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
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
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
——《汉书·严助传》材料二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审问)其事。
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
——《旧唐书·刘祎之传》材料三(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凡上之达下,曰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
下之达上,曰题,曰奏……皆审署申覆(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平允乃行之。
……大典礼、大政事,九卿、科道官会议已定,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
——《明史·职官一》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举措。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祎之为何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敕书”。
(3)据材料三,归纳明初内阁大学士的主要职责;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初阁臣为何不能等同于丞相。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历代王朝调控中枢权力的基本策略和原则。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中枢权力机构的变迁。
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举贤良……并在左右”“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与大臣辩论”等归纳即可。
第(2)问,注意材料二中信息“中书省”“门下省”,实质考查唐朝三省六部制的运行机制,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即可。
第(3)问,职责据材料三从劝谏皇帝、批答奏章、审查大臣意见等方面归纳;说明应从内阁的性质方面分析。
第(4)问,基本策略据材料可以看出是分散权力、权力制衡;原则应为皇权至上。
答案:(1)举措:任用贤良文学之士为身边近臣;让他们参与议政、奏事;令其诘难大臣。
(2)说明:诏敕须由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议,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诏令被认为是违制的。
(3)职责:劝谏皇帝,匡正过失,讨论历代盛衰原因和典制沿革;替皇帝起草诏令和批答大臣奏章;将九卿等议定的意见经审查后报告皇帝。
说明:内阁始终不是法定中央决策机构;不能统领六部。
(4)策略:分散权力;权力制衡。
原则:皇权至上。
中国古代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主要方式
(1)变革中央机构。
如秦设三公九卿制;汉设立“中朝”;隋唐三省六部制;明废丞相,设立内阁;清设军机处。
(2)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秦汉实行郡县制;北宋设知州、通判和转运使;元朝实行行省制;明朝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3)注重对官吏的监察。
秦朝设御史大夫兼理国家监察事务;汉代设置刺史;唐朝时设道,作为监察区;北宋设置通判监督知州;明朝设按察使司、厂卫制度。
(4)注重官吏的选拔。
汉朝实行察举和征辟制;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
(5)加强思想控制。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明清时期的文字狱。
总之,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方式是分权,以实现权力的制衡,最终实现加强皇权的目的。
中西比较能力的考查——鸦片战
争前中西的比较
【典例】(2014年安徽文综,36,节选)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二16~18世纪,来自欧洲的传教士到达中国。
他们把西方的科学知识引进中国,又把中
国的典籍翻译,介绍到欧洲。
18世纪,巴黎出版了欧洲汉学的三大名著,欧洲兴起了史无前例的“中国热”。
当中国的园林建筑、茶叶瓷器、书籍戏曲、儒教哲学在欧洲大行其道的时候,来自欧洲的望远镜、水平仪等现代仪器,摆进了康熙皇帝的寝室。
正是在西方借助东方、欧洲借助中国完成对旧制度的现实批判和对新社会的思想启蒙,为欧洲自身的破茧成蝶准备条件的时候,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悄然发生变化,肯定、景仰的维度向否定、批判的维度转化,欧洲从马可·波罗时代开始的连续五个世纪对中国的崇拜与美化渐行渐远了。
这一认识在19世纪达到顶峰。
——许平《欧洲人东方认识的拐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欧洲人对中国的认识由肯定转向否定的原因。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人类文明的相互交流与相互影响。
第(2)问,从材料二我们可以得出西方对中国认识加深的结论,依据所学我们可以得出东西方发展差异的结论,继而总结原因。
答案:(2)东西方交流加深(欧洲人的认识趋于全面,改变了对东方认识的理想化);东西方历史发展的差异或西方发展迅速与中国发展缓慢(民主政治与君主专制;工业文明与农耕文明;思想解放与因循守旧)。
明朝中期至鸦片战争前中国与西方的比较
行朝贡贸易
【史料】
(清代)某甲壮志凌云,意再添织机两百台,然官府不允,屡次扩资,均被压制。
时官衙织造司以低价采办丝料,逼迫某甲为织造、染练。
自此某甲大呼其累,本欲就此束手。
时有亲戚丙自南洋归,言海外需求巨甚,请甲氏夫妇广置洋船,海上行走。
甲心大动,于是请来船户,打造远洋帆船。
官衙闻讯,竟诬陷某甲结交海盗,强行入狱,并且罗织株连,严刑逼供,夹毙船户十二人,拖延五年不结案。
后来,甲家散尽家财,打通关节,某甲才得以出狱。
其岳丈语甲曰,洋商不如织机,织机不如做豆腐,做豆腐不如购田置地,衣租食税。
某甲从之,偶有所得,日积月累,尽置田亩,于是一家安乐,夫妇得以终年。
【问题】 结合故事中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有哪些?
【解读】
结论:原因有官府盘剥、重农抑商、海禁政策、小农经济,从根本上说,腐朽的封建制度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