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合集下载

物联网工程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物联网工程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背景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在工业、交通、医疗等各个领域应用该技术的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大。

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本校制定了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专业概况物联网工程专业是以计算机科学技术为支撑,结合通信、电子、自动化等学科,研究将各种物理设备与网络连接起来,实现设备之间的相互协作、通信与数据传输的技术与应用的工程专业。

三、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计算机技术基础,熟练的通信知识和物联网技术、应用基础;具备物联网系统、网格计算和云计算应用与开发能力;具备理解、分析和解决各种设备之间的交互、通信、数据汇聚、运行和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具备面向企业和社会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物联网工程通才和创新人才。

四、培养要求(一)专业课程1. 基础课程:高等数学、离散数学、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

2. 专业核心课程:嵌入式系统设计、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嵌入式操作系统及应用、物联网系统架构及协议、物联网应用系统开发、云计算技术及应用等。

3. 选修课程:智能控制技术、机器学习及深度学习、网络安全技术等。

(二)培养模式1. 以基础课程为支撑,注重基本技能的培养,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

2. 以实验教学为重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学习成果的巩固和应用。

3. 以项目驱动为主线,注重IT企业的实际需求,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

4. 以导师制为核心,注重培养高层次人才,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扮演引导和推动作用。

(三)实践教学1. 实践教学是物联网工程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实验课、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

2. 实验课包括基础实验和专业实验,通过实践吸收和掌握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和应用开发等方面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 企业实习必修,使学生认识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环境和实际需求。

新兴应用型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新兴应用型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新兴应用型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工程专业已经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热门专业。

而新兴应用型大学在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索和实践在新兴应用型大学中物联网工程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期为更多的学校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物联网工程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背景与意义1.1 背景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物联网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为社会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而物联网工程专业作为与物联网技术密切相关的专业,已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1.2 意义物联网工程专业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可以满足社会对于物联网技术人才的需求,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2.1 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需要从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进行切入。

针对这一需求,学校可以设置开设与创新创业相关的课程,如创新创业导论、创业管理、创新设计等。

学校还可以引入项目式教学模式,通过项目驱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2.2 创新实践平台的建设为了更好地培养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创新创业人才,学校需要建设创新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可以建立物联网实验室、创客空间等创新创业平台,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创新成果的舞台,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

2.3 创新创业导师的培养与推广在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导师的作用至关重要。

学校可以加大对创新创业导师的培养力度,鼓励更多的优秀教师和企业人士参与到创新创业导师队伍中来,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更多的指导和支持。

四、结语通过对新兴应用型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我们可以看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需要从课程设置、实践平台建设、导师培养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机会和支持。

新兴应用型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新兴应用型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新兴应用型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1. 引言1.1 背景介绍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从智能家居到智慧城市,物联网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模式。

为了适应这一新的趋势,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设立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与物联网技术相关的专业人才。

本文将结合新兴应用型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的现状分析,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之路,并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课程设置与实践案例分析以及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践经验总结来分享相关经验与启示。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推动该领域的发展与进步。

1.2 研究意义物联网工程是应用型大学的新兴专业之一,其涉及到多个学科交叉,具有较高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人们对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探索和实践新兴应用型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创新创业已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对于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物联网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和实践,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潜力,提高其实践能力和竞争力。

新兴应用型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面临着不断变化的需求和挑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可能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社会的要求。

通过研究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专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研究新兴应用型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专业教育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2. 正文2.1 新兴应用型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现状分析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兴应用型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在近年来逐渐受到关注。

该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物联网系统设计、开发、部署和管理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适应物联网领域的快速发展和市场需求。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新兴应用型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现状进行分析:1. 人才需求:随着物联网技术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对于具备物联网技术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是当前科技领域的热门话题,它作为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等多个学科的交叉点,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因此,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研究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方法,以适应物联网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

一、需求分析物联网领域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对于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

在此基础上,对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需求分析非常有必要。

首先,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结合是培养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

其次,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最后,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与行业合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创新的教学方法1. 强化实践教学: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培养需要学生掌握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实践教学应成为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应该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际的项目实践机会,例如实习、项目实训等。

通过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了解物联网行业的运行机制和实际需求。

2. 引入跨学科课程:物联网工程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因此,引入跨学科课程教学是必要的。

例如,可以开设与计算机科学、电子工程、通信技术等相关的课程,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多学科融合的知识架构。

此外,还可以安排与管理学、市场学等相关的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3. 实施项目导向的学习:通过实施项目导向的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可以分成小组,参与各类项目,例如设计物联网系统、开发智能设备等。

通过参与项目的过程,学生可以积累实际操作经验,并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师资队伍建设1. 建设优秀师资队伍: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需要具备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学校应该加大招聘力度,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科研背景的教师。

同时,学校还可以鼓励教师参与行业项目,提升他们的业务实践能力。

2. 组织教师培训:为了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学校应该组织定期的教师培训活动。

物联网工程 人才培养方案

物联网工程 人才培养方案

物联网工程人才培养方案一、前言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物联网工程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然而,目前我国在物联网领域的人才储备相对不足,尤其在技术研发、系统集成、安全保障等方面存在较大的缺口。

因此,为了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我们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物联网工程人才培养方案,以培养更多的物联网工程人才,推动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物联网工程人才需求分析1. 技术研发人才技术研发人才是物联网工程中最核心的人才群体,他们需要具备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嵌入式系统设计能力、网络通信技术、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等综合能力。

目前,我国在物联网相关领域的技术研发人才相对稀缺,亟需加大培养力度。

2. 系统集成人才系统集成人才需要具备强大的系统整合能力、软硬件协同设计能力、较强的项目管理和沟通能力等。

他们是实现物联网工程项目顺利推进的关键人才,需求量也较大。

3. 安全保障人才随着物联网应用的日益普及,安全保障问题也成为了一个亟需解决的难题。

因此,安全保障人才也成为了物联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人才群体。

4. 产业应用人才物联网产业的发展需要产业应用人才,他们需要具备行业知识、数据分析能力、解决方案设计能力等。

同时,他们也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与客户有效沟通,了解其需求,为其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物联网工程人才的培养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我们需要制定一整套完善的培养方案,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三、物联网工程人才培养方案1. 基础教育物联网工程的学习需要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因此,我们可以在大学阶段设置相关的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物联网工程师的基本素质。

学生需要深入掌握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嵌入式系统设计等基础知识,并且要能够熟练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构建物联网系统。

同时,我们也可以引入目前新兴的物联网技术课程,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培养他们对新技术的敏锐感知和创新能力。

2. 实践环节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学习理论知识,还需要通过实践环节增强实践能力。

物联网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物联网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物联网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摘要】本文分析了物联网工程专业以及各高校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结合本校师资力量、实验环境、区域优势等,提出了适合本院物联网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些方法,通过教学改革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关键词】物联网工程创新人才培养一、概述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高速发展的今天,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经济发展方兴未艾,物联网工程创新人才的培养迫在眉捷。

2010年是我国物联网发展的元年,各行各业都积极开展物联网的建设,是一个潜力巨大的产业。

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是第三次信息革命。

物联网是通过传感器设备,根据约定的协议实现人、物及人与物之间全方位互联的网络,采用RFID、传感器等技术手段获得信息,使用网络传送与交互信息,通过智能计算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快速实现决策和控制。

物联网工程人才的培养重要性日益增强。

亨利·福特说过,“不创新,就灭亡。

”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也尤为重要。

所谓创新人才,就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知识、创新能力并具有良好的创新人格,能够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取得创新成果,在某一领域、某一行业、某一工作上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了创新贡献的人。

物联网专业人才的培养在未来社会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对物联网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就显得更加重要。

二、国内物联网工程人才培养现状从2010年开始,获批物联网工程专业的高校有985、211大学,也有职业教育为主的大学,为市场陪着出不同层次的物联网人才,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研究型、应用型和技能型。

在“中国物联网人才需求及培养研究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参与调查的本科、职业、中专等院校中,开设了物联网相关专业的院校仅有19%,72%的院校有意向开设物联网专业,物联网工程毕业生也就非常大的就业空间,可以从事操作、管理类岗位等。

在我国条件优越的大学物联网工程人才培养完成较好,如北京交通大学进行了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可能通过双学位、交换生等方式推进物联网人才培养。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本专业毕 业生应具有 以下 素质 :
仅要掌握专业技术课程外 , 还 要加 强学科基 础课 程和通识教 育课程 的学 习, 同时为 了学生 能 系统化 学 习物联 网工 程专
业, 设 置这 些课程 的比例 情况也是 至关重 要的 , 如表 1所示
为物联 网工程专业各课程模 块的学分与学时构成情况 。
理、 嵌入式原 理与开发 、 单 片机原理及 应用 、 R F I D原 理及应
能交通 、 智 能 电力等行业 中物联 网的系统 集成 、 管理维 护及 相关应用系统 开发等工作 , 成为 服务 于地方 经 济和社 会 发 展 需要 的物联 网相关 领域 的复合型 高级应用人才 。
2 . 基本要求
( 2 ) 具有较好的人文社科知识 和人文素质, 以及较强
的协调 、 组织能力 ;
( 3 ) 具备较扎实的数理基础、 掌握计算机、 自控、 通信、
电子 的基本理 论和方法 ;
课程 实践 、 计算机软件开发课程 实践 。
3 . 主要专业实验
( 4 ) 掌握 物联网技术相 关领 域 的基本 知识 、 基本理 论 、
( 6 ) 具有较 强的综合应用 无线传 感 网络 和嵌 入式 系统 的相 关知识解决实 际 问题 的能 力 、 综合 试 验能力 与工 程 实
践 能力 ;
级传感节点应用实验、 嵌入式开发实验 、 无线通信综合实 验、 网络数据传 输实验 、 物联 网管 理 系统 实训 、 项 目开发 及
事生态旅游 、 环境监控 、 智 能家 居 、 智 能 医疗 、 智 能物 流 、 智
业 生应具备 的知识 , 我 校为 该专业 设置 了专 业课 程 的开设 情况, 其 具体专 业课程 为 c语 言程序设 计 、 电路分 析 、 数字 电路 与逻辑设计 、 数据 结构 、 操作 系统 原 理 、 计算 机组 成原

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课程整合・- 111 -2017年4月下 第08期(总第410期)10.3969/j.issn.1671-489X.2017.08.111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闫文娟摘 要 物联网作为国家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有着很好的就业前景。

高职院校要充分了解产业需求,结合自身特点制定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加强行业企业合作,构建专业建设生态圈,培养适合行业需求的物联网专门人才。

关键词 物联网;技术技能型人才;校企合作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8-0111-021 前言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其应用范围几乎覆盖了各行各业,被誉为下一个万亿元级规模的产业,已被我国列为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物联网行业对人才需求与物联网人才的缺乏形成鲜明的对比。

高职院校作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基地,只有充分利用资源,构建专业建设生态圈,才能更好地培养出适合行业需求的物联网专门人才。

2 了解产业需求,确定培养目标在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要推进物联网研发应用。

物联网产业作为新兴产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物联网产业涉及的重点领域有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电网、智能医疗、智能家居、智慧城市、国防与军事等,可以说几乎包括了各行各业。

随着物联网的大规模产业化,必然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高职人才。

经过深入调研企事业单位,归纳总结出需求高职物联网专业较多的就业岗位有物联网产品的生产、制造与设备维护、物联网项目实施与管理、物联网项目售后服务与维保、物联网项目解决方案辅助设计、物联网产品的辅助设计与测试。

专业建设紧跟物联网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对接行业企业,形成基于能力本位、提升职业竞争力的人才培养目标。

3 物联网的体系结构物联网技术是一个包含电子、通信、网络、软件等跨专业多门类的综合性学科。

物联网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物联网系统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⑤主动性 : 物联 网技术更新快 , 基于课程本身要培养学生主 材建设 、 实验室建设 以及 师资准备上都不现实 。 综合各高校物联 动学习的能力 , 掌握基本学习的方法 , 主动求索 。
() 4 物联 网工程专业培养要求 ① 掌握与物联网学科相关 的理工知识 、 基本理论 和方法 ;
的变化l 。 “ l 在 两化融合” 感知 中国” _ 引 和“ 的国家 战略背景下 , 物联
() 2 物联 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 目标
物联 网工程专业面 向现代信息处理技术 ,培养从 事物联 网
网的发展受 到了我 国政府 、 科研 、 教育 、 产业界 的高度关注。 0 0 领域的系统设计 、系统分析与科技开发及研究方 面的高等工程 2 1
加强基础 , 增强适应性 , 形成宽 口径专业 培养方案 。增加选 修课 建立实训环境 , 建立符合市场需求 的物联网应用技术 实训 室 , 使 课 时和 门数 , 大学生 自主选择 的机会 , 增 激发学生 的学 习动力 和 学 生 在 学 习 过 程 中 不 知 不觉 中地 积 累 到最 先 进 的物 联 网应 用 技 创新精神 。
物联 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进行研究 。


高校物联 网工程专业建设框架
1课 程 建 设 、
③专注性 : 在综合 与系统 的背景 下 , 泛而精 , 要 培养学 生重
点掌握 物联 网技 术的某一个层 面或某一个方 向的能力 ,毕业 后 能专注于某 一个 岗位 ; ④ 创新性 : 在技术 背景下 , 重点强调应 用的创新能力 , 国内
m enSure.
Ke wo d I tr e f hn s(o y rs nen t ig IT) oT
S e i t o sr cin p ca yc n tu t l o

“互联网+”背景下物联网工程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探析

“互联网+”背景下物联网工程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探析

第14期2020年7月无线互联科技WirelessInternetTechnologyNo.14July,2020基金项目:湖南交通工程学院校级课题;项目名称:“互联网+”背景下的民办高校物联网人才培养实践研究。

作者简介:范双南(1971—),男,湖南邵阳人,副教授,项目管理师,学士;研究方向:算法与人工智能。

“互联网+”背景下物联网工程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探析范双南,彭姣丽,余子怡,江 旺(湖南交通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9)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今,物联网已经成为产业升级的主要驱动,也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目前,高校的物联网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市场的需求,与时代发展也存在一定的差距。

文章根据“互联网+”背景下物联网工程人才培养的现状,提出了物联网工程人才培养的创新途径,主要目的是为高校物联网人才培养明确方向,向社会输送高质量的专业人才,从而为物联网工程的建设和发展提供部分经验和借鉴。

关键词:“互联网+”;物联网;人才培养;创新路径0 引言互联网时代悄然降临,在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各行业领域带来了发展的机遇。

“互联网+”背景下,物联网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现如今,物联网与农业、交通、医疗等各个领域进行了深度的融合,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

“互联网+”也给教育事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是创新发展的主要路径。

物联网工程是一门应用型很强的专业学科,在互联网时代,培养物联网工程专业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培养具有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同时,也促进了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1 “互联网+”背景下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背景“互联网+”指的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促进经济发展的新形态。

现如今,“互联网+”在各行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应用,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

在“互联网+”产业中,产业融合是关键,升级创新是动力,而最为核心的力量是人才资源队伍的建设。

物联网技术的工学人才培养模式

物联网技术的工学人才培养模式

物联网技术的工学人才培养模式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对于工学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工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优化对于培养适应物联网技术需求的人才起到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科研创新等方面探讨物联网技术的工学人才培养模式。

一、课程设置物联网技术作为新兴技术,具有跨学科特点,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应充分融合计算机、通信、电子、自动化等相关学科的知识。

应设置物联网技术基础课程,包括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数据采集与处理等内容,同时还应设置物联网技术应用课程,包括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能家居等,以满足不同领域的人才需求。

此外,培养工学人才还应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如开设物联网技术实验课程,通过实际操作学习物联网系统的搭建和调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还可以设置与企业合作的实践项目,让学生参与实际项目的设计和实施,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实践教学在物联网技术的工学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具有重要地位。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实践教学中,可以采用项目驱动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的物联网项目中,从而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

与此同时,学校还可以与物联网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提供实习机会给学生。

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项目需求,加深对物联网技术的理解,并掌握相关的技能。

工学人才通过实习能够更好地了解行业需求,从而更好地满足物联网技术的人才需求。

三、科研创新物联网技术的发展需要有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的工学人才。

因此,学校应加强科研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精神。

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或者创新项目,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学校还可以指导学生参与国内外学术会议和竞赛,让学生与同行交流,了解最新的技术动态,并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这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术水平,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互联网+视角下中职物联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互联网+视角下中职物联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12摘要:伴随科技进步,我国对中职校物联网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下物联网专业存在的不足,结合时代需要和专业自身特点,开展产教融合、双创推进等方式培养专业人才,是促进中职校物联网专业的发展与进步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中职;物联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物联网专业实际上是立足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基础上构建的学科。

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基础、学科融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因此需要根据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对物联网人才进行培养和发展,因此通常在高等职业院校开设,现阶段我国对于物联网人才需求量大,高职及本科培养的人才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这对于中职校而言是一个非常有利的机会。

故而近几年中职校也逐步引入该专业。

在进行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上,中职校应根据其专业的特殊性和对学生要求的特殊性,以产教融合为契机,立足双创教育,强化实践与应用能力的培养。

形成具有中职特色的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互联网+视角下中职物联网专业现状分析基于传统的工作和教学模式,我国中职校对于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第一,对于我国而言,物联网行业的发展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市场体系,因此在培养物联网专业的技术人才时忽视了调研不够充分、师资力量缺乏、实验实习设备匮乏、就业渠道不明等问题,而是赶时髦、迎时尚地一哄而上。

因此互联网+视角下刘兵 高翼飞中职物联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13中职校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对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实践。

第二,对于我国特别是我国东部物联网产业聚集地区,物联网技术人才和物联网企业运营都仍然处于概念状态,产业运营规模和效果有限。

第三,发展物联网行业需要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现阶段此类技术人才还属于非常贫乏的阶段,因此中职校在培养物联网技术人才时要注意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互联网+视角下中职物联网人才的要求互联网+发展背景下中职院校对于物联网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校需要培养出专业水平更高的物联网技术人才。

物联网人才培养模式与应用实践

物联网人才培养模式与应用实践

物联网人才培养模式与应用实践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物联网市场需求越来越大,物联网行业面临着人才短缺的问题。

如何培养更多的物联网人才,成为了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就建立一种有效的物联网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物联网人才培养模式在物联网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我们主要应该关注以下几点:1.多元化教育体系物联网人才的培养需要建立多元化的教育体系,包括大学课程设置、专业培训、企业内部培训等方面。

在大学教育方面,应该加强物联网相关的专业课程设置,增加相关的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同时,应该加强国际化教育,让学生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和适应性。

2.企业导向的实训模式在物联网人才培养方面,应该加强与企业合作,实行企业导向的实训模式。

例如,学校与企业合作开设相关的实训课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及优势,并通过实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工程实践综合实验教学模式针对物联网行业的特点,应该加强工程实践综合实验教学模式的建设。

这种模式以项目为基础,以实验室、工作室等实践载体为依托,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培养学生具备从事物联网领域工作的实际能力。

这也是目前国内外物联网教育领域颇受赞誉的教学模式。

二、物联网人才的应用实践在物联网领域,我们可以建立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实践:1.智能制造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制造领域应用广泛,它可以实现工业生产的智能化、可视化和集约化。

在实践应用中,我们可以采用智能生产线、智能仓储等物联网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减少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智慧城市物联网在智慧城市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物联网技术,我们可以实现城市管理、环境监测、智能交通等方面的智能化控制。

例如,智能照明系统可以根据人流量智能调节灯光亮度,实现节能环保;智能交通系统可以实时监测道路状况,实现智能导航及拥堵缓解等。

3.智能家居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高校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研究

高校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研究

高校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研究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的广泛普及,物联网行业对高素质物联网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

因此,高校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成为当下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文对目前高校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总结评析,并提出相应改革创新建议,以适应物联网行业的发展趋势和需求。

一、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1.传统课堂与实践教学相对脱节目前大部分高校物联网专业采取的教学模式仍以传统课堂教学为主,对实践教学的关注程度不够。

学生在学习中更多地停留在理论层面,在实际操作能力上缺乏充分锻炼。

这种情况导致学生毕业后面临实际工作时,所学知识不能很好地应用,不能满足工作需要。

2.教学资源配置不足、落后随着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学资源配置相对滞后可能导致物联网专业教学内容与实际行业需求脱节。

教学器材、设备等更新速度缓慢,不能满足新技术的需求。

师资队伍也不能跟上新技术的发展,导致课程理论上与实践上的差距日益扩大。

3.学生创新能力缺乏在物联网行业,学生创新能力尤为重要。

由于目前物联网专业课程以教授基本理论知识为主,注重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而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很难有效地培养出有创新精神和实践经验的人才。

二、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构思1.教学组织、评价体系创新针对目前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建议在教学组织和评价体系上进行创新。

教学可以通过案例教学、翻转课堂等方式来增强学生的实际能力与实践经验;评价体系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如开发综合实践项目、模拟实验、行业实践,以此来评价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和实际能力。

2.教师培训、更新机制为了跟上物联网行业的发展趋势,需要建立完善的教师培训和更新机制。

可以组织定期专业技术培训与活动,使教师加深对新技术的理解和掌握,并能将其应用到教学中去。

同时,大学应该与企业合作,加强交流与合作,实现教育与行业的深度融合,以丰富教育资源,为教师提供更新的资源。

3.针对行业需求的专业知识目前,物联网专业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相对脱节。

高校内对于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内对于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内对于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内对于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综述随着我国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及智能信息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物联网行业如雨后春笋,成为新型信息技术行业中的一支主力军,造成物联网工程方向的人才严重缺乏。

如今无论是高职院校,还是本科院校,都开设了物联网工程方向的专业,主要为物联网行业培养和输送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为推动科技发展打造物联网精英。

然而,就我国目前情况来看,还尚未形成高等院校、企业、毕业生三方共赢的良好局面,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很多物联网企业通过招聘,但很难招到适合企业岗位需求的毕业生;另一方面,许多高校物联网专业的毕业生没有意识到企业岗位的用人需求,毕业生没有动手能力,也无实践经验,最终导致就业率非常低。

那么高校物联网工程方向人才的培养效果,和物联网企业需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其根本原因就是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法的守旧与落后,缺少专业与课程的改革与创新。

如今,大多数高校物联网工程类专业还主要以理论教学和实验室为中心的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大大受到限制,最终对该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与特色产生很大的影响,无法适合物联网企业的需求。

针对物联网企业招人难以及物联网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可以看出很多高校的高等教育与企业实际出现了严重的脱节。

鉴于此,本人针对此问题,以我校为例,依托校企合作,进行共建专业,共建实验室,对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与改革,培养出“素能本位,理实一体”的专业人才,既有利于为物联网企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与技能型人才,也拓宽了物联网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2物联网专业建设物联网专业经过多年建设,现已成为我校的品牌专业之一,建有“电工电子实验实训中心”、“现代通信实验实训中心”以及“中央财政支持楼宇智能化专业实训基地”等。

另外,学校还拥有多个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其中“现代物联网实验实训中心”和“软件实训中心”是我院与多个物联网设备有限公司合作建成了实验实训中心,并科大讯飞等知名企业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

物联网时代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物联网时代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物联网时代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近年来,物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在这个新时代,物联网已经成为了推动数字化转型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然而,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人才短缺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因此,如何加快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物联网时代下的人才需求在物联网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新的物联网技术需要掌握更多的新技能,比如物联网的平台建设、网络通信、大数据处理、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知识。

因此,从根本上说,物联网时代下需要培养具有全面跨界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二、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缺陷在过去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学校重视学科性的教育,但对于综合素质和跨界能力的培养则措手不及。

这种单一的职业培养模式,在物联网时代已经不再适用。

传统的就业观念和职业认知方式,也需要与时俱进。

因此,当前需要针对物联网时代下的人才培养需求,进行改革和创新。

三、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一)培养跨界复合型人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培养具有跨界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已经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

这种类型的人才需要掌握多种学科和技能,懂得跨越不同领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以满足物联网时代下的多元化需求。

(二)建立实训平台和行业企业合作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实践培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学生需要亲身参与实训项目,了解该行业的工作细节和实战经验。

同时,需要与广大的行业企业合作,建立专业的实训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资源,从而培养出更多的物联网人才。

(三)引导学生推陈出新,鼓励创新创新是物联网时代下所需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因此,学校应该创造合适的环境和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新的学科领域和创新研究方向。

同时,也要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和兴趣爱好,为学生提供开放式的探索平台,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技能。

四、总结由于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需要具备综合性技能和跨界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新兴应用型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新兴应用型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新兴应用型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工程专业成为了当下热门的专业方向之一。

新兴应用型大学在培养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学生方面,开展了许多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本文将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这种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新兴应用型大学在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上,强调学生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具备创新创业的能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将课程设置与实践结合起来,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

二、创新创业项目的引导与支持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学校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

学校设立了创业孵化中心,为学生提供创业指导、创业资源、创业培训等支持服务。

学校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从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三、课程设置与实践结合新兴应用型大学在物联网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校设置了一系列与物联网相关的实践课程,如物联网系统设计、物联网应用开发等。

在这些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到实际的物联网技术应用,并且通过实践项目来巩固和提高自己的技能。

四、实习实训的重要性学校充分认识到实习实训对学生的重要性,因此学校积极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实习实训机会。

学校还设立了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模拟企业环境。

在实习实训中,学生将能够接触到最新的物联网技术,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创新创业教育的体制保障为了确保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学校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学校成立了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学校的教学发展规划中。

学校还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招聘了一批具有创业经验的教师,为学生提供切实可行的创业建议。

在新兴应用型大学的物联网工程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中,学校也遇到了一些挑战和问题。

学校需要不断拓宽创新创业项目的资源渠道,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实践机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联网+”环境下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作者:彭凯杨应强朱帅琦来源:《新课程研究·中旬》2017年第06期【摘要】“互联网+”作为一种经济新形态,带来了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的巨大需求,但目前国内高校关于“互联网+”环境下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本文总结了国内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现状,重点分析了专业体系、课程体系建立与就业、创业思维培养两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以华侨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建设为例介绍相关实践经验。

【关键词】互联网+;物联网工程;人才培养;课程;创新思维【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中青年教育科研项目“‘互联网+’环境下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编号:JZ16008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17-0033-02一、研究背景“互联网+”是一种利用IT(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术),以互联网为基础和实现工具的经济新形态。

“互联网+”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领域,以提升实体经济的生产力。

在“互联网+”产业中,产业融合是核心,升级创新是驱动,而人才资源是保证。

“互联网+”带来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的巨大需求。

据美国研究机构Forrester预测,物联网带来的产业价值要比互联网大30倍,10年内物联网可能大规模普及。

与工业界相比,学术界对“互联网+”的响应速度相对较慢,而且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

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因此,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互联网+”背景下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是高校当前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本文着重分析我国一流大学的人才培养成功经验,从而为学校指明努力的方向,向社会输送高水平人才,还可以将本校物联网工程专业建设的成功经验推广到全国。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我国将物联网列为“十二五”规划中IT产业的发展重点。

教育部批准在全国35所高校开设物联网工程本科专业,并于2010 年开始招生。

下文概述目前国内高校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研究现状。

河北工程大学的赵辉归纳了“互联网+”背景下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人才应具备的特征。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郭杨、李秦提出“互联网+”产业所需人才的特征,即:跨学科专业人才、创新创业人才、个性化人才。

平顶山学院的张光会、三明学院的余晃晶等分析了社会对物联网人才的需求,指出了物联网人才的培养素质和培养目标。

长江大学的崔艳荣、陈勇等根据物联网体系框架,提出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南开大学的吴功宜提出人才培养定位应该遵从的原则,通过反推培养目标来建设相应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重庆理工大学的王勇提出理工类高校应该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准确定位,培养满足社会产业发展需要的工程型技术人才。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刘鹏结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教学特点,提出创新人才培养的建设方案。

重庆邮电大学的胡向东在分析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内涵基础上,从多个关键要素方面进行了探讨。

重庆三峡学院的李洪兵、黄猛等借鉴国外应用科技大学的办学模式,研究了地方应用型高校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法。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的张敬伟、杨青等基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实践,给出对应的经验和观点。

黑龙江大学的任倩倩、郭亚红从开展实验教学的必要性角度,提出了项目驱动的实验教学模式。

黑龙江财经学院的唐友、黄巍等从物联网专业设置的培养目标、规格要求、课程体系建设等几方面进行了阐述,目的是为卓越物联网工程师培养提供参考。

南京邮电大学的朱鹏飞根据南京邮电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提出了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思路。

综上所述,已有的研究分别从办学模式、实验平台建设等不同角度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探讨,并取得了不错的研究成果,但由于物联网技术复杂,涉及多学科,实践性强,不同高校的培养目标存在巨大差异,所以“互联网+”环境下人才培养模式仍然需要不断探索。

本文拟从物联网工程专业体系建立、课程体系建立以及就业、创业思维两个通用问题展开讨论,然后以华侨大学为例,介绍相关发展状况。

三、“互联网+”环境下物联网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1. “互联网+”环境下物联网工程专业体系、课程体系建立问题笔者认为人才的培养首先要落实在专业打造上。

物联网工程专业刚问世时,就面临专业建设方向的困惑。

迄今为止,国内虽然没有形成一套统一的专业体系和课程体系,处于众说纷纭、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但这也给不同学校打造自己的专业特色提供了有力的基础。

“互联网+”的出现给物联网专业再一次“选择”的机遇。

“互联网+”强调专业的融合,如“互联网+”创造、“互联网+”金融等。

因此,物联网工程专业体系和课程体系可以围绕这个融合进行研究,即在现有的资源下,以物联网专业为核心,实现多专业的高效融合。

2. 就业、创业思维培养问题物联网工程专业是一个新兴专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也面临一些问题。

专业所学课程较多,而且学得相对杂,这往往会让毕业生对前途感到迷茫。

根据已有毕业生工作的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多半选择从事IT行业,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这与计算机专业和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出路又相差无异,与这些专业相比,有时候也没有体现物联网专业的优势。

因此,“互联网+”给大家带来新的启示,“互联网+”包罗万象,物联网又跨了几个学科,通过“互联网+”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式,打开更广阔的创业、就业前景非常关键。

四、“互联网+”环境下物联网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案1. 建立跨专业选课、跨学科以及MOOC教学模式目前开设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学校涵盖综合大学和理工科大学。

针对综合性大学,笔者认为可以充分利用本校的已有资源,在不作大篇幅修改教学大纲和培养计划的前提下,实现物联网专业和其他专业的融合,如通过跨学科选课的方式实现资源融合。

这样不仅能够有利于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发展,还能促进所在学校文科专业的教学,从而实现文理真正不分家,共同发展。

针对文科专业缺乏的理工科学校,笔者认为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来实现跨校选课,当前的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教学模式和数字课程教育已经可以充分满足这项需求。

2. 培养学生的就业思维针对物联网专业学生就业思维的培养问题,笔者认为核心是要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增加认识和思考。

一方面,从学生刚入学开始,每年从企业邀请一些嘉宾开展就业经验分享会,同时每学年至少为学生安排一次企业参观活动,拉近学生与企业之间的距离,必要时可以推荐一些优秀的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去企业实习,然后让他们在实习归来时给其他同学分享在企业实习经历,这样就能够形成良好的氛围;另一方面,除了以就业为驱动,按照企业需求模式来培养学生,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以比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大赛等各项赛事。

一定要注意学生才是比赛的主体,教师主要起辅助作用,在整个过程中,指导教师的主要作用是一步步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

良好的思维方式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启发思考潜移默化以及学生自身的大量实践训练形成的。

3. 华侨大学物联网专业建设的一些实践华侨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是依托工学院建立的。

工学院物联网工程专业是教育部批准最早建设的一批,并获得福建省2016年高等学校服务产业特色专业建设项目。

从课程建设角度、创新思维培养角度,学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首先,工学院具有一流的师资,既有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副教授,又有一批博士毕业的年轻老师,在物联网工程专业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方面已经形成一套日臻成熟的培养体系。

多位教师已经开设了数字课程供学生网上选课,同时,学院支持学生进行跨院选课。

除了物联网工程专业外,学院还开设有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信息工程专业,能够实现优势资源的共享作用。

其次,工学院创立了本科生导师制,在教师的带领下,指导学生参加各项比赛。

近年来指导学生参加的比赛主要包括全国大学生“互联网+”比赛、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福建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网络信息安全大赛等。

截至目前,多个项目获得国家级奖励、省部级奖励、华南赛区奖励、校级奖励,部分学生创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学院与多个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为社会输送了大量人才,每年就业率排在前列,也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创新、创业环境,开阔了学生视野。

本文总结“互联网+”环境下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专业体系、课程体系建立与就业、创业思维培养两个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方案,同时以华侨大学为例,介绍了如何通过以上方法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的具体措施。

接下来将结合华侨大学“为侨服务”的特点,开展一些具有本校特色的人才培养工作,进一步将本校物联网工程专业建设的成功经验推广到全国高校。

参考文献:[1] 赵辉.“互联网+”背景下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经贸实践,2015(13):284-287.[2] 郭杨,李秦.“互联网+”产业人才培养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5,(17):17-20.[3] 张光会,余晃晶.试论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人才素质和培养目标[J].科技信息,2011,(11):216-217.[4] 崔艳荣,陈勇.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探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0,(2):373-374.[5] 吴功宜.对物联网工程专业教学体系建设的思考[J].计算机教育,2010,(21):26-29.[6] 王勇.理工类高校物联网专业创新工程型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与建设[J].计算机教育,2013,(8):15-18.[7] 刘鹏.物联网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2(21):9-12.[8] 胡向东.物联网工程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32):190-192.[9] 李洪兵,等.应用科技大学视角下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实验室科学,2014,17(4):5-8.[10] 张敬伟,等.物联网工程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4,(32):111-112.[11] 任倩倩,郭亚红.物联网工程专业项目驱动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13,(2):19-20.[12] 唐友,等.基于卓越计划的创新创业型物联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商情,2014,(5):283.[13] 朱鹏飞.创新型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南京邮电大学为例[J].文教资料,2016,(11):120-121.(编辑:秦俊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