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家英工笔人物画基础技法

合集下载

化真为美——何家英人物画

化真为美——何家英人物画

56文化CULTURE近代以降,中国画家书写历史功业的方式几乎是被注定的:在中西互动的格局中构建中国画的现代形态。

这个巨大的历史课题,既是对中国画家的沉重拷问,也是中国画家所获得的重大机遇。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此课题面前,许多画家落荒而逃,从中创造艺术业绩并以此进入历史的,不过寥寥数人。

放眼当今画坛,情况亦大抵如此。

所幸者,仍有一批画家执着于此,他们的创新实践,维系了当代中国画的希望,也为中国画家的创造力保持了基本尊严。

在这个充满活力的队伍中,何家英以其30余年持续不断创作所显示出的独特理念、风格及修为,无可争议地居于前列。

从20世纪80年代的《山地》、《十九秋》、《酸葡萄》、《米脂的婆姨》,到0年代的《秋冥》、《桑露》、《绣女》等系列工笔人物,再到2000年以来的《孙中山在天津》、《天心月圆》等小写意人物,何家英的作品以融写实精神和东方诗意为一体,向人们展示了当代中国画发展成功的传奇。

在他的画中,运用工笔这种古老的笔墨形式,将人物的造型、结构、线条、动态、色彩发展到如此敏锐、纤细、精致、谨严而又充满灵韵的高度,从而成功地促成工笔由古典向现代形态的蜕变,何家英以一种极其唯美的方式重彰了东方所独有的和谐与大美的境界。

化真为美—何家英人物画文|张晓凌何家英1957年生于天津,1980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

现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天津美术家协会第一副主席、天津政协书画艺术研究会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院研究员及博士生导师、天津美术学院教授、天津画院院长。

荣获国家人事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的称号;荣获国家人事部、中国文联“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艺术家”的称号。

入暮林荫锁绿红 93x68.5cm舞之憩 195x115cm情性,为当代水墨人物画领域提供了一种亦庄亦谐的充满清新气息的新图像、新风格。

从写意转向工笔画领域,何家英仅用了短短的一年时间,他转向工笔画的原因和他的心灵一样单纯:避开写意画领域中盛行的“文革”模式,转向现实生活的真实,让自己笔下的人物有血有肉,有灵魂,有个体生命价值。

盛世英华——评何家英及其工笔画艺术

盛世英华——评何家英及其工笔画艺术

Artscircle2013/10+盛世英华——评何家英及其工笔画艺术古人讲“文若其人”,画亦若其人。

何家英就如他的画一般细腻婉约、温文尔雅。

初见何家英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英俊儒雅,面容清秀,透露出民国书生般的谦和,同时,深邃的双眼中透露出艺术家的敏感与灵动。

如果仅从外表看来,但凡普通人都不会猜到其真实身份。

其实在艺术圈内儒雅而俊朗者大有人在,如靳尚谊、杨飞云。

但从杨飞云的身上我们还能或多或少的捕捉到一些艺术家的影子,而何家英温文尔雅的外表却让人很难与艺术家联系在一起,而且是才华横溢、睿智多才的艺术家。

我每每觉得他就像一位地质学家抑或是博物学者一般,从他的外表我们能感受得到的是太多的理性与清寂。

也许正是何家英身上的这份温雅气质,在当代他把工笔人物画推上了一个高峰,并且依其厚德重教之大义,培养出了一大批工笔重彩、淡彩、线描艺术的璀璨奇葩,在现当代中国画坛形成了强大的工笔画艺术阵营,成为举足轻重的中流砥柱。

早在1984年,年轻的何家英就以他那幅力作《十九秋》(图一)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为经历十年浩劫后文革阶级斗争惯性依然迅猛的画坛吹来了一丝清新温和的暖风,且带着真诚直率的芳香。

迩后,何家英蜚声画坛。

时至今日,我们依然能从画面上看出何家英扎实深厚的线描功底与那深沉厚重的艺术品质。

南齐谢赫云:“画有六法,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应物象形,四曰随类赋彩,五曰经营位置,六曰传模移写。

”何家英工笔人物画完全诠释了此六法之精髓。

其题材多取材于现实生活的真人写生,依其体态、相貌、气质特征而取象造型。

并以别致的构图形式经营其位置,画中人物动态自然而毫不做作,雅致而不矫饰,素雅而不媚态。

当画面形象、动态、位置拟定之后必反复转移推敲,数易其稿,或绢或纸,几经修改方能定稿,此乃创作之初级阶段也,充分体现了谢赫“应物象形、经营位置、传移模写”之人物绘画法度森严。

待粉本已成,便运墨晕彩,依托客观实在之色相加以变动,以突出人物内在心理构想和气度品质为追求而随类赋彩。

何家英笔下的四大美人,工笔人物画基础技法讲解,工笔人物画欣赏

何家英笔下的四大美人,工笔人物画基础技法讲解,工笔人物画欣赏

何家英笔下的四大美人,工笔人物画基础技法讲解,工笔人物画欣赏何家英,男,1957年生,天津人。

著名国画家。

1980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

现为全国政协委员、天津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天津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天津文联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

何家英是当代中国画坛的著名工笔人物画家,被誉为“最有希望最有代表性的年轻一代画家”。

《街道主任》“时流”两个字,拆开了就是时尚和潮流。

我想它该是肤浅和浮泛的。

国画界的“时流”,早些年,有人概括为:“常习于已成,趋风于众慕。

”前者是模仿古人,下笔就是古人的程式,并且大模大样地自诩为继承传统,其实已丧失了起码的艺术感觉;后者是追随洋人,满纸都是洋人的观念,同时装模作样地宣称自己创新开派,其实已没有任何理路可言。

两者的方向相反,而且自为格局,势如水火,但本质上是一致的:都得皮相而入时流,与传统和创新毫无关系。

我想,进入传统和创新开派其实是一回事,或者说是一事而两步,哪一个都不能丢,丢了一个其实也就丢了另一个,真有传统者总想为创新开路,真求创新者不会拿传统祭刀。

《西施浣纱》人们一提传统,就只讲民族本位;一讲创新,就只提西洋东洋。

我总觉得这是个天大的误会。

不同的文化背景,自有不同的传统,也有各自的创新,它们发生碰撞、互相影响、彼此融合,就会形成一个大传统,产生无数新造。

当然,这中间有一个“体用”问题:立足本民族之体,巧取东西洋为用。

作为一个中国画家不应该顾此失彼,而应该从容对待,既不画地为牢,也不盲目追随。

《昭君出塞》我的这一思路,既是对时尚潮流的反思,也是对自己创作的要求,即要求把思路化为笔痕。

基于此,必须沉潜下来,埋头虚心,力求在“大传统”中获得滋养。

准确地说,是想在东西方不同的传统中探求相同的规律、彼此的契合点。

我特别喜欢那句名言:“西来意即东土法。

”于是深信:中国画,至少是中国工笔画,其精神意度、方式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容纳两画的。

浅析何家英工笔人物画的艺术特征

浅析何家英工笔人物画的艺术特征
得羞涩 而妩 媚 , 典型 的东方女性形 象。
体 上还是 中国传统 的技法。 人物 的头发 先分 组一根根地用 墨线 描好 , 然后再 加 以渲染 。 人体 的轮廓线 , 衣纹转 折 的墨 线 。 是 还 中国 画传统 的东西 , 西方绘 画里是 没有 书法用笔 与线 描相结 合 来勾线 的。 于用色 , 至 大体还 是走清新雅致 的路线 . 这也符合 中 国的 审美情趣 , 正所 谓“ 清水 出芙蓉 . 天然去雕饰 ” 。但 是 。 工 在 笔 重彩 的人物 画作 品 中画家却大 胆的借 鉴 了油 画技法 中 的用 色, 使色彩 更加鲜亮 、 明丽 . 而又不 失庄 重与典雅。 其次 , 家英工 笔人物 描绘 的对象 既有古代 的仕女 , 有 何 也 现 代的女 子。 还有外 国留学 生的形 象. 甚至 还有人体的 写真 。 画 家 笔下 的人物大 多还 是清雅 怡人 的形象 , 柔媚而婉 约 . 是 有 只 些 作品里人 物形象多 了几分 现代感 。秋冥》 《 中的女 子虽然极 富 古 典气质 , 她干净而一丝 不乱的短发 却使人 物形象 多了几分 但 现代 感。 子君》《 而《 、黑色静穆》《 韵>‘ 、秋 、红苹果》《 云>《 、若 、米 脂 的婆姨》 几幅作 品中的人 物就是现代 生活 中的人物 。韩 国 等 《 留学生》 画家描绘外 国学 生的作 品. 是 这些 都说明 了新形 势下 , 画家 描绘对 象范围的扩大和 改变。 四 、 结 小 何家英 的工笔人物 画以其清新 自然 的人 物形象 、 诗情 画意 的相 互映衬 、 传统 与现代 的融 合 , 现代 中国画坛上 享有颇 高 在 的声誉 。 的作品 , 他 既有 传统的笔墨 和用色 . 又有现代感 的技法 处理 , 传统 与现代 巧妙结合 的典范。 是
怜 。至于雅 丽脱 俗 ,落英 》 《 中的女 子更胜一筹 : 物 白衣蓝裙 。 人 蹲 在树下捡 满地 的落英 , 神情专注 , 面相沉静典雅 , 如同仙 女落 入凡 间。 此两幅作 品把之致 ,让 我们不 禁惊叹 画家精湛的技艺 和笔力 。《 落 英 》《 、秋冥》《 韵》《 明》《 、秋 、清 、独坐黄 昏后》 中的人物都显得 有 点忧郁 和感伤 , 人物 形象典 雅端庄而又 多愁善感 . 这也 和秋天 、 黄 昏的环境相融合 。其 中《 做黄 昏后 》 独 虽然是工笔 重彩 , 是 但 人物形 象却 显得端 庄而 典雅 , 沉静 而感伤 . 富东方 女性 的特 极 质。 米脂 的婆姨 》《 女》《 、十九秋》《 《 、绣 、夏》《 、桑露》 中的人物形 象显得淳 朴 自然 , 实无华 。此外 , 家英 的工笔人体 画 , 多 朴 何 也 为清新 雅致的格调 , 女人体 》《 如《 、初春》 中的女子半掩 半露 , 显

当代画家何家英的工笔人物画艺术

当代画家何家英的工笔人物画艺术

当代画家何家英的工笔人物画艺术作者:李贝贝来源:《美与时代·美术学刊》2019年第04期摘要:何家英在中国的画坛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何家英的作品中,他所描绘女性形象的居多,他所刻画的人物形象既体现着隋唐时期的绘画风格,又有对古代技法的超越和创新,这使他的作品不仅具有突出的人物个性和先进的时代性,又不失中国画的韵味。

何家英还吸取西方绘画的素描技法运用于中国画中,使其作品别具一格。

他画中的每一个人物形象都描绘细腻,技法娴熟,气韵生动,充分反映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关键词:何家英;工笔人物画;技法;艺术一、何家英对古代传统绘画的继承(一)何家英对古代绘画的继承中国画历史源远流长,从魏晋南北朝时代起,中国工笔人物画就有所发展,如梁元帝萧绎的《职贡图》,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洛神赋图》都是当时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

顾恺之这三件作品的问世,为当时古代的工笔人物画增加了一抹绚丽的色彩,成为后人争相模仿的范本。

此时的工笔人物画主要以线为主,在线描的基础上略施色彩,人物仪表形态自然生动,注重骨法用笔,以形写神,人物形象呼之欲出。

在何家英的作品中,隐隐约约体现着魏晋时期的绘画特点,虽然他刻画的每一个人物形象都是现代人物,但看起来都古味充足。

中国绘画源远流长,其中中国工笔人物画从古代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经过一代一代人的努力,中国的工笔人物画一直在成长着,发展着,创新着,何家英作为当代重要的工笔人物画家,为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站在古人的肩膀上认真研习古代绘画,他将古代的绘画技法和现代人物形象相结合,继承和发展了中国的工笔人物画。

以何家英的作品《魂系马嵬坡》为例,这幅画讲的是唐明皇和杨贵妃在马嵬坡的故事,这幅画气势庞大,人物众多,画中的主人公杨贵妃更是楚楚可怜,哀婉凄凉。

何家英把唐朝女子脸型圆润饱满、气质雍容高贵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画面左侧的唐明皇身穿黄袍,背对着观众,扶鼎而泣,在众多红衣武士浩大的气势衬托下,唐明皇显得软弱而无奈,此幅作品气势庞大,色彩对比强烈,对人物的形态气质和心理活动的刻画极为细致。

漫谈何家英的工笔人物画理论

漫谈何家英的工笔人物画理论

漫谈何家英的工笔人物画理论作者:张惠来源:《艺术评论》 2012年第1期张惠作为中国现代极具影响力的一位工笔大家,对于何家英这个名字,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

学习国画的人,在最早接触工笔画的时候,除了宋代小品画的临摹之外,往往要学习和临摹何家英的作品。

在某种程度上,何家英可以被视为中国现代绘画史上一个标志性的人物。

而他对于艺术的见解,让我们对中国的传统绘画艺术又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这首先体现在他对于“传统与创新”问题的思考与实践上。

回顾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发展历程,从辉煌的盛唐时期,张宣、周防所创立的“绮罗仕女画”,到两宋时代精致的宫廷院体画,绘画的风格和程式都在不断地创新和提高,之后逐渐没落。

直至明清时期,西方绘画的传人,对中国传统人物画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故此,曾鲸创立了著名的“波臣派”,或多或少地吸收了一些西方的绘画因素,在传统的基础上大大地丰富了绘画的新语言和表现方式。

其间,也有大胆革新的陈老莲、任颐等……都在传统绘画的基础上,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与创新。

直到近代,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在经历了无数的朝代变迁之后,也始终没有脱离自己的民族语言。

对于外来的文化,中国人一直采取着保守和矜持的态度,从骨子里很难接受那些激进的绘画形式和绘画语言。

而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国的传统绘画也在潮流中不可避免地发生着变化,对于传统的绘画模式,很多人开始试图改变和创新,在各种名目繁多的水墨画展上,能看到现在很多的所谓“水墨创新”的绘画作品,有一些的确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而有一些非但没有使人从中感受到一丝美的表现,反而令人感到厌恶和反感。

在水墨画改革与创新的时代,技法材料和表现形式似乎成了绘画的主题,内容反倒成了其次。

由此,何家英在对传统的认识上,提出了“创新性传统”和“惰性传统”的概念。

所谓“创新性传统”是指在传统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观点和理解,融入个人的意识观念进行创作;而“惰性传统”则意指单纯的临摹古人笔意和笔法。

一味地摹古并不能让人进步,反而会陷入到“惰性”循环的怪圈里,讲求笔墨并不是不对,而在于是否能在笔墨之外融入主观的创作理念,从而将传统的作品加以翻新。

何家英讲解古代工笔人物画临摹

何家英讲解古代工笔人物画临摹

何家英讲解古代工笔人物画临摹这个讲座是针对上海美院本科生的讲座,讲起来比较浅显一些。

分为两大部分:纸绢本工笔画、古代壁画,它俩有截然不同的程序。

今天讲纸绢本的古代工笔人物画临摹。

纸绢本工笔画可以让你掌握一套扎扎实实的程序,但壁画临摹则会使你有可能突破现在的固有的、纸绢本的程序和约束,让你会更自由的放飞,表达更丰富的感受。

实际上壁画技法更早于纸绢本技法。

今天只讲纸绢本,我以陈治在读我研究生期间,临摹《捣练图》的课程为范例。

通过临摹可以掌握造型规律、勾线技巧、设色方法,理解古代绘画的格调与品位。

在学习中国画的过程中,如果不通过临摹,我们就很难进入这个领域,摸不着最基本的脉络,也领悟不到中国画的深奥之处。

西方古典油画作坊里,老师传授时,学生也需要大量的临摹而得到绘画技法,不临摹就领悟不到深奥之处。

给陈治上课时,他得到的体会反过来对我也是一种促进和学习,我们都没有想到他临的《捣练图》里的技法是这么丰富。

看《簪花仕女图》,纸绢本的工笔画有一个特色,就是含蓄。

卷轴画尤其是手卷,也就一尺左右的宽度,是文人把玩的东西,是放在案子上距离很近地看,尤其像唐代的绘画,是被收藏起的东西。

所以它的线条和颜色非常含蓄,很细腻,它有一种工笔画很透的感觉,不仅是纱的“透明”,它是一种灵透,色块很平,很少有过大的起伏和立体感,这种“平”本身在工笔画里就是一种品位,过于有立体感反而显得俗气。

看《虢国夫人游春图》,细节非常含蓄到位,画中人物会让你有一种有生命的感觉,人胖胖的,有一种能呼吸、松动的感觉。

空间和立体感都是自然界本来存在的,但工笔画的空间不是依赖明暗塑造,只画平面也很轻浮,要掌握工笔画的“度”。

这幅画中,马的线条刻画有虚有实,高的部分实,凹下去的虚,李公麟《五马图》的线条起伏会更大。

马脖子上的皱褶,画出了皮的质感,用笔的两头是虚的,两头让它“入”,是把形象画进去,入到纸里头去。

比如人的发髻、胡须、眼睛、眼角的线条,有很多“入”进去的、虚的部分,在油画语言上这个叫“气口”,在边缘处有一定的虚,空间就转过去了。

探析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写意性——以何家英为例

探析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写意性——以何家英为例
“写意”在《词源》上称为“宣曳书写,描摹心思”,是着 意注重表现神态和抒发画家意趣的意思。而笔者认为“写意” 是指画家进行绘画创作时通过物体的表现来表达画家内心的 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它着重表达的是画家从表象到内在的 特征,将客观物象与画家的内心情感结合起来。
何家英是当代中国画坛首屈一指的工笔人物画家,他的 作品刻画细致到位、人物灵动自然,他特别注重对心灵的优越 表现和对人性的真实表达,从而使当代工笔人物画具有了新 的时代气息。他的画综合了中国工笔人物画的传统和西方绘 画的技法,并以当代的审美视角,创作出了充满时代气息的作 品。正如何家英自己所说的,把中西绘画语言融合,融到没有 痕迹,没有焊接点,融到血液和基因里。何家英说绘画最怕匠 气,[1]所以他将工笔人物画赋予了写意性。首先,他通过“染” 的技法塑造出人物的立体形象和整体布局的明暗关系。在学 习传统绘画观念和西方思想的同时,何家英以当代审美视角, 创作出了富有时代特色的作品,因此人们在欣赏他的作品时, 能感受到别具一格的画风和丰富的理想色彩。
茸小花猫正在案几上熟睡着,小花猫修长的尾巴垂下来,给人 一种安静祥和的感觉。并通过独特的构图方式和完美的写实 能力,表现出了人物内心的情感,从而使得人物更加生动、独 特。同时,在《秋瞑》这部作品中,何家英以精湛细微的技法 和精确的造型打造了一个童话般的梦境,画面中的女孩闭着 眼睛好像在思考什么,温婉的形象中感觉有一丝孤独冷清,一 片片落叶伴随着清风飘扬,安静的秋色似乎也因女孩飘忽的 心情而变得扑朔迷离。于观者而言,何家英在准确表现人物形 象特征的同时,特别注重对描绘对象的精神把握,将“以形写 意”“以形写神”的造型观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人物形象在画 面中更具有生动性和独特性。
艺术研究
探析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写意性
—50000)

抒自灵性,清新有致——何家英的人物画创作

抒自灵性,清新有致——何家英的人物画创作

抒自灵性,清新有致——何家英的人物画创作何家英是以人物画著称于中国画坛的。

他的作品以韶华正盛的女性为主要表现对象,其笔下的形象,如黄昏雨后的出水芙蓉,清新、纯洁、沉静、幽雅,又隐隐发散着一种淡若无痕的“风露清愁”,其美沁人心脾,使人不敢亵渎;又如梦幻,让人唯恐惊觉。

应该说,何家英的作品在意境的创造上是十分成功的,这也是他拔萃于当代人物画坛的根本所在。

清代的方薰在《山静居画论》中总结到:“作画先立意以定位置。

意奇则奇,意高则高,意远则远,意深则深,意古则古,庸则庸,俗则俗矣”。

何家英作品的高妙之处首先在于立意,它们以对现实和人的关注、对人性的关注、对人的心灵的关注为着眼点,有着饱满的精神内涵。

中国晋唐时代艺术家们对于人的外仪和内质的全面展现,西方艺术家们对于人的命运的关注、对于人性的善恶美丑的揭示,是何家英珍视的传统,共同滋养了他的创作理念。

同时,他又认为,这个“人”是与艺术家本身对应的,画家要真正表现人,最终要表达的还是他自己。

他的作品便是他自我心灵的写照,折射着他的生命体验和审美趣味:“我笔下的对象是我内心世界的表达,我必须要赋予对象以我的思想、感情、格调,这才是我的画。

”对生命的珍重、对命运不可知以及生命短暂的迷茫与无奈、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珍惜、对理想的追求这些具有东方哲学意味的人生情怀在何家英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和强烈。

秋天是最能触动他心灵的季节,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景象往往激发他内心深处对时光流逝、生命短暂的叹惋,他说:“我的思绪被秋风卷引着,那感觉是难以名状的,有凄凉,有眷恋,甚至还有一种悲壮感。

我终于明白了古人要说‘秋冬之际,犹难为怀’。

那紫蓝的纯净的天空禁默无语,强烈地感染着我的意绪,我感到一种生命的大悲幻。

”他认为,人的一生悲喜相杂,不可能都是苦涩的或者是甜蜜的。

无论处境如何,都不能泯灭人内心深处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实际上人都在期待一种幸福,一种未来,而这种期待是诗意的。

有了期待,人活着就有了意义。

当代画家何家英的工笔人物画艺术

当代画家何家英的工笔人物画艺术

2019·04一、何家英对古代传统绘画的继承(一)何家英对古代绘画的继承中国画历史源远流长,从魏晋南北朝时代起,中国工笔人物画就有所发展,如梁元帝萧绎的《职贡图》,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洛神赋图》都是当时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

顾恺之这三件作品的问世,为当时古代的工笔人物画增加了一抹绚丽的色彩,成为后人争相模仿的范本。

此时的工笔人物画主要以线为主,在线描的基础上略施色彩,人物仪表形态自然生动,注重骨法用笔,以形写神,人物形象呼之欲出。

在何家英的作品中,隐隐约约体现着魏晋时期的绘画特点,虽然他刻画的每一个人物形象都是现代人物,但看起来都古味充足。

中国绘画源远流长,其中中国工笔人物画从古代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经过一代一代人的努力,中国的工笔人物画一直在成长着,发展着,创新着,何家英作为当代重要的工笔人物画家,为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站在古人的肩膀上认真研习古代绘画,他将古代的绘画技法和现代人物形象相结合,继承和发展了中国的工笔人物画。

以何家英的作品《魂系马嵬坡》为例,这幅画讲的是唐明皇和杨贵妃在马嵬坡的故事,这幅画气势庞大,人物众多,画中的主人公杨贵妃更是楚楚可怜,哀婉凄凉。

何家英把唐朝女子脸型圆润饱满、气质雍容高贵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画面左侧的唐明皇身穿黄袍,背对着观众,扶鼎而泣,在众多红衣武士浩大的气势衬托下,唐明皇显得软弱而无奈,此幅作品气势庞大,色彩对比强烈,对人物的形态气质和心理活动的刻画极为细致。

这幅画中的用线、用色和构图都继承了晋唐以来的画风,人物刻画更为细腻,在这浩大的场面当中,每个人物的面部表情都不一样,体现了作者深厚的绘画功底,也凸显出了何家英对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用心研磨和勤学苦练,才能使他的作品达到如此的境地。

(二)何家英对古代六法的继承和运用六法最早源于南齐谢赫的《古画品录》,是品评中国古代绘画的最高准则,六法论的提出标志着古代绘画理论框架的初步完备,后代的画家们开始把六法作为衡量绘画作品的最高标准。

当代著名工笔人物画高峰何家英的艺术世界

当代著名工笔人物画高峰何家英的艺术世界

当代著名工笔人物画高峰何家英的艺术世界何家英是当代中国画坛的著名工笔人物画家,何家英自幼喜欢画画,也因为绘画特长被老师选到美术班,然而何家英的艺术之路并没有一帆风顺,在1974年下乡插队,之后有机会调到天津搞创作,与天津著名画家孙克纲、张德育、杜滋龄等老师一起画画,在他们的指导下,他的进步非常大。

这一时期创作的《小兽医》参加了日本展览,该作品后来还被天津艺术博物馆收藏。

在1977年恢复高考后,何家英考入天津艺术学院(现为天津美术学院)绘画系,学习中国画,系统地学习绘画技法及基础内容,在入学第二年参加“天津第二届青年美展”,作品《海田归》获二等奖,这也让何家英在画坛崭露头角。

海田归底稿大学毕业之后何家英到葛洲坝体验生活,何家英在那里观察到穿着朴素工作的电焊女工,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的气质,何家英创作了《春城无处不飞花》,并获得获“天津第二届青年美展”一等奖、“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二等奖。

自此之后他开始了自己的工笔人物画,他的题材主要是女性,在不断创作思索中,何家英逐渐找到了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与思想,通过刻画人物的多样性,达到对内心的情绪表达。

何家英曾认真学习过黄胄、蒋兆、齐白石等前辈的绘画内容,这也为何家英的艺术之路奠定了基础。

在那个受到西方艺术风格影响很深的年代,很多艺术家都在寻求改变。

何家英则摒弃了西方现代艺术的全盘照搬,将中西方绘画艺术在创作语言和精神上共融,尊重传统但不随波逐流。

他确定了自己的创作风格高度写实人物画。

何家英在绘画的时候会先去观察他的绘画对象,画他们平时随意的生活状态,画女性人物画,很容易入“俗”惯性思维到把女性当美人看,而何家英的作品写意的环境与写实的人物相结合,从外在形象到精神气质,赋予他们自然大方的气势,平和含蓄却也坚定灵动。

通过笔下的对象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将自己的思想、感情、格调赋予人物精神内涵,观他的画作总能引人入胜,进入到人物的精神世界。

何家英笔下的人物画也随着时代在变化,他借鉴传统以及扎实的造型技法,创作了一大批洋溢着时代气息的画作。

何家英——中国工笔人物画的线

何家英——中国工笔人物画的线

何家英——中国工笔人物画的线何家英,1957年生于天津市,祖籍河北省任丘县。

1980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后留校任教。

现为天津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作品《春城无处不飞花》获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二等奖。

面对风起云涌的潮流变化,何家英无疑是一位特立独行、睿智清醒的画家。

他不仅技艺精湛,最重要的是他在当代语境与传统精义的交又点上,以东方主义式的立场重新审视传统工笔绘画的命运,创作了一幅幅代表时代水准的优秀作品。

对待艺术存在的诸多问题和复杂的文化背景,何家英始终保持了独特的思考视角和感悟力,这是他将传统写实风格推向完美境地的必要前提。

在他的《秋冥》中,他能够从生活现实中挖掘出浓郁的诗意,并以如此生动的方式向观者显示了一种成熟的当代工笔重彩的经典范例。

同时,他的意义还在于,他使我们的工笔重彩人物画终于发现了一种推进与升华的有效途径。

工笔重彩人物画的表现力在当代第一次被全面、完整地发挥到了极致。

因此,何家英必然属于开创一代绘画风尚的画家。

秋冥何家英1991年绢本设色203.5cm×151.5cm 自藏如果说,中国画艺术就是线与墨的艺术,那么,中国工笔画的精髓也是以线为主体的艺术。

当然,中国画特别是中国人物画发展到今天,在承载了传统的内涵和变化之外,又赋予了难以定量的新的意义。

线,不仅是结构,不仅是中国画的风格标志,而且是物象的纯化和升华,是画家表情达意的语言。

同时,当下的线已突破了古老的界定,它如鱼得水地与色墨,与光影等等亲密地融合在一起,开拓了全新的领地。

这幅《土地》是何家英独具特色的用线抒情的工笔经典之一。

画中的老农聚精会神的动作,他那因劳作而赤裸的上身和肌筋有力的手臂,以及那土得掉渣的衣服、布鞋、农具等,如此和谐地与山石、土疙瘩融化在一起,默默地表现了劳苦的农民与土地休戚相依的亲和关系。

虽然画面景物全满,但在画家聪颖的设计和现代绘画语言的融化下,空间是诗意化的舒朗、宁静,光感是自然化的流动、抒情。

何家英的艺术风格

何家英的艺术风格

何家英的艺术风格杨成安我国的工笔人物画历史悠久。

早在远古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上已有了人物画的图案。

从出的距今两千多年的晚周帛画中,可以找到中国人物画源头——以线条为主描绘人物形象并具有了独立意义的绘画。

这些绘画奠定了中国工笔人物画用线造型的基础。

人物画在中国画艺术中是最早成熟的一个画科。

两汉、晋唐、五代期间,一直占者主导地位。

虽然宋、元以来出现过低潮,但人物画在若干方面仍在不断地变化发展,产生了很多成就卓著的大画家,为我们留下了一座座人物画历史上的丰碑,其影响延续至今。

何家英的工笔人物画继承了我国历代人物画的优秀传统,同时汲取了“西画”造型、色彩艺术中有益的营养,取精用宏,推陈出新,其作品不仅开创了新的绘画风格,而且把她推向了相当完美的境地。

概括而言:何家英工笔人物画的艺术特色有三点:一、丰富的直觉感觉悟与深厚的素描功力;二、的思维与清雅明朗的色彩;工笔与写意结合的意境。

一、丰富的直觉感悟与深厚的素描功力重视直觉感悟是何家英的着眼点,同时也是他工笔人物画的突出特点。

传统中国画的继承,一直以来主要是靠临摹前人作品入手,而非直接面对对象写生。

尤其是人物画更是如此。

这样不仅忽略了画家对客观对象鲜活、生动地直觉把握,最终导致高度概念化的形象处理和形式语言的程式化的形成。

何家英打破了一味承袭传统的模式,在西方素描里洞见了传统工笔画所不具备的深入程度以及工笔与素描、东方与西方的共性与个性、相融性与差异性。

这为实现他的绘画理想打开了一扇大门。

何家英曾这样说过:要真诚地大感受生活,用艺术语言表现人的心性,人的情感,不能丧失直觉和感受。

他注重“外师造化”。

因此,写生是何家英找回直觉所采取的最为有效的方法。

他借助现当代绘画形式尤其是素描所提供的丰富真实的直觉感受展开了富于刨造性的工作,以此填充传统演化轨迹中的薄弱环节。

这是在新的层面上对传统的拓展,是对“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真正延续。

何家英注重对基本艺术规律的阐发,其绘画技法上也是围绕着这一思路展开的。

浅议何家英工笔人物的传承与创新

浅议何家英工笔人物的传承与创新

浅议何家英工笔人物的传承与创新□陈洪大摘要:何家英是当代著名的工笔人物画家,他的工笔人物画一方面吸收了中国传统人物画的精髓,另一方面借鉴了西方绘画的写实技巧。

何家英对工笔人物画的发展作出很大贡献,他在继承传统工笔的基础上借鉴西方绘画元素,将传统中国画宁静悠远的意蕴和內在的艺术精髓传承与发展。

该文结合何家英的艺术特征,以工笔人物的发展与演变为切入点,浅析何家英对工笔人物画的传承与创新。

关键词:何家英工笔人物画传承创新何家英自幼爱好画画,曾受过很多画家的点拨。

他在考入天津美术学院后,受导师杨德树的指导,临摹了大量的传统工笔人物画[1]o何家英在《绘事履痕》里这样写道“我的工笔人物画是杨德树老师教的,杨树德老师有着深厚的传统功底,他曾师从于中央美术学院的刘凌仓先生,我通过临摹《簪花仕女图》《捣练图》等掌握了工笔人物画的基本技法,后来又通过法海寺壁画、永乐宫壁画的考察和近一个月的临摹,进一步对工笔画有了新的认识。

杨德树老师把我带进了工笔的大门,当我再看到时下工笔画的展览时,感到那时的工笔人物画远离了工笔画本身的语言和品格,形象也是大眼睛双眼皮、小鼻子、小嘴、小下巴,却与传统审美有着很大的差别。

我心里暗想将来我画一张工笔画出来看看,这似乎有些狂妄,却从另一方面反映出我对工笔画有独到的认识。

”这些也足以说明,何家英后来创作的现代工笔人物画是在继承传统工笔人物画的基础上的创新,并没有脱离传统的本质。

何家英的工笔人物画看似已经不再为传统的方法、构图样式束缚,其题材也不仅限于神话人物和传统故事,表现形式既包括传统的又包括写实的。

但仔细欣赏何家英的工笔人物画,人们可以发现其工笔人物画作品都是从传统中来的。

一、何家英工笔人物画的线条与设色中国画与西方绘画重要的区别就是以线造型12。

传统人物画线描有“十八描”,这和传统山水画的十大皴法比较相似,都是前人对传统绘画形式的总结。

“十八描”也是古人对人物画常用衣纹用线的总结,主要有战笔水纹描、琴弦描、行云流水描、蚯蚓描、铁线描、曹衣描、钉头鼠尾描、竹叶描、撅头钉描、马蝗描、橄榄描、枣核描、柳叶描、折芦描、减笔描、混描、枯柴描、高古游丝描等。

名家课堂何家英工笔人物画设色技法谈

名家课堂何家英工笔人物画设色技法谈

名家课堂何家英工笔人物画设色技法谈何家英,1957年出生于天津,自幼喜爱画画,1977年考入天津美术学院绘画系学习国画,1980年毕业后留校任教。

曾任第九、第十、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任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工笔画协会副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工笔画研究院院长。

曾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国文联“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中宣部“四个一批”文艺人才等荣誉。

擅长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

代表作品有《山地》、《十九秋》、《米脂的婆姨》、《酸葡萄》、《魂系马嵬》、《秋冥》、《朝·露·桑》、《舞之憩》、《杨开慧》等。

中国当代名家作品选粹-何家英46.40一、色彩对烘托画面意境的作用及独特魅力如果白描是工笔画的“骨和魂”,那么着色就相当于工笔画的“血和肉”。

着色是对白描的辅助,是对意境的渲染,是造境的一种手段,也是对现代语言的一种补充和提升。

一张画光靠白描所达到的感染力是不够的,颜色本身的魅力无法被水墨、线条代替,中国早期的绘画就具有色彩传统,着色对我们完成整张作品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中国画颜色的分类及属性中国画颜色分植物色、矿物色、金属色、化工色以及人工合成色,最常用的颜色归纳为两大类,俗称“水色”和“石色”,矿物颜色和金属色其实都是一类。

水色的颜色主要是从植物里提取,这种颜色容易变色、褪色,因为它是不稳定元素,所以很容易发生变化。

石色的颜色主要是矿石研磨出来的颜色,这种矿石本身具有稳定的元素,所以它在光照或者其他因素干扰情况下是不变色的,它可能会在表面产生包浆或者淡化,但它本质上是不变色的,所以这种颜色往往都是绘画里面常用的。

何家英工笔人物画50.60三、颜色的使用方式植物色:一般来讲往往在分染、罩染、晕染和垫底衬石色时使用,也可以作为单独的绘画形式。

石色:工笔画分成重彩和淡彩两个部分,重彩就会有石色因素的成分在里面,淡彩就是植物色,薄薄的、轻轻的染一染,重彩不是反复地渲染。

何家英写意人物画造型中的工笔语言

何家英写意人物画造型中的工笔语言

何家英写意人物画造型中的工笔语言作者:李词来源:《艺术评鉴》2020年第09期摘要:我国的工笔人物画发展历史悠久,而写意画从工笔画中派生出来,以它本身独特的风格个性而出众。

何家英是当代著名的人物画家,无论是工笔人物画还是写意人物画都有他自己的风格,本文主要从工笔语言的角度出发,通过对何家英写意人物画临摹之后的学习和分析,对何家英写意人物画造型中的工笔语言进行简要概述。

关键词:何家英写意人物画造型工笔中图分类号:J205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09-0045-02一、人物画的发展我国人物画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母系社会时期陶制品的纹饰造型和图案样式中去。

早期的人物画以工笔为主,现在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人物画是以墨绘淡设色为主的帛画《人物龙凤图》和《人物御龙图》,可以看出这两幅画已经具有了工笔画的基本特征;到了魏晋时期,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和《女史箴图》已经具有了工笔画的明显的特征;人物画发展到隋唐五代时期已经达到了鼎盛,这个时期出现了如《韩熙载夜宴图》《虢国夫人游春图》等富有代表性的作品。

但此时人物画还是工笔画为主,直到宋代,文人画的兴起使工笔人物画逐渐走向衰落。

在中国人物画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工笔人物画形成了它独特的绘画语言,但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以及绘画工具——毛笔的独特性,所以工笔人物画一直具有一种写意性。

“写意”在《辞源》上称为“宣曳书写,描摹心思”,是一种带有很强烈地抒发性、描述性、记叙性的意思。

[1]写意性是中国工笔人物画创作的传统和精髓之一,它不仅对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有着指导意义,也是我们对绘画进行评论的重要依据。

在工笔人物画发展的过程中,关于写意性的绘画理论也同时在发展。

魏晋顾恺之就提出了“以形写神”的重要论点,在他之后的谢赫在其“六法”中也提出了“气韵生动”之说,这是对“以形写神”的传承和发展;宋代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和《宣和画谱》中提到,“要表现不同人物的性格和精神状态,不能只会写生,最终的目的还是要达到以形写神”;陈郁在《藏一话语·论写心》提出了“写心”的主张,所谓“盖写形不难,写心惟难,写之人尤难也”,“写其形必传其神,传其神必写其心”。

古代工笔人物画临摹丨0506何家英讲座回顾

古代工笔人物画临摹丨0506何家英讲座回顾

古代工笔人物画临摹丨0506何家英讲座回顾2022年5月6日,著名工笔画家何家英教授应邀在“上美讲堂”开讲“古代工笔人物画临摹”,何家英教授的工笔画临摹课程分为纸卷本古代工笔画临摹和古代壁画临摹两部分。

此次讲座关注的纸卷本临摹是学习工笔画最基础的手段,能让练习者扎实地掌握工笔画的语言要领,包括造型的规律、勾线的技巧、设色的方法,还能深刻认识中国古代工笔画的审美格调及艺术特点,为后面的工笔画写生与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常见的工笔画临摹作品有《簪花仕女图》《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宫乐图》《韩熙载夜宴图》等,何家英教授以临摹《捣练图》为例,分步骤讲解了临摹方法。

《捣练图》表现的是盛唐现实生活中以劳动妇女为题材的“绮罗人物”画,其修长而丰腴的体态正代表了这个时期典型的美人形象。

全卷以质朴细劲及舒展的线条加之丰富妍雅的色彩表现出一种雍容、闲适而欢愉的画面气氛。

人物的疏密聚散顾盼安排的恰如其分。

其中的颜色有朱红、绯红、桔黄、翠绿、石青、草绿、米黄、粉白等,画面利用色块的横贯排列与各色多样的花纹点缀,形成丰富、活泼而又统一的节奏。

此画的勾线已不再停留在顾恺之“屈铁盘丝”“春蚕吐丝”的高古游丝描,而是在此基础上加进了一些律法的变化。

并且画面线条多采取校直的形态,体现出劳动妇女不同于宫廷贵妇的装束特点,有一种质朴的品格在其中,这也是何家英教授喜欢《捣练图》的重要原因之一。

【修正底稿】临摹的第一步是修正底稿,方法是用蝉翼熟宣纸蒙在原白描印刷品上,对照原作印刷品,逐一部分进行修改,直至接近原作的准确性。

用熟宣作铅笔底稿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熟宣纸透明性好,容易透出底稿;二是其纸质平实,不光滑、不毛糙,经得起橡皮擦改;三是熟宣纸不吸水,作底稿不吸墨,不影响勾线。

何家英教授认为修正改稿的过程实际上是对原稿的分析阅读过程,能让人更深入的理解原作意图,增加对原作造型和用笔的认识,使底稿能够标示出下一步勾勒时的一切笔意和关系,这样勾线时方能胸有成竹,行笔果断,充分表达原作精神。

何家英工笔人物画基础技法

何家英工笔人物画基础技法

工笔人物画基础技法-1白描人物画写生(一)人物面部的描绘方法如何用线描绘人物的面部,是学习白描人物画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画人物面部,仅仅研究人物的面部及上面的五官是不够的,要从整个头部着眼。

在描绘人物面部时,要注意五官和面部以及整个头部之间的有机联系,这样才能达到立体的效果.下面讲述人物面部五官和头部的描绘方法:1。

眼眼睛是反映人物神情最重要的部分。

眼睑有一定的厚度,描绘时要表现出包着眼球的感觉。

在画上眼睑时,应考虑到其本身的厚度和眼睫毛的因素,以及它通常处于背光状态,所以用线可适当粗重一些;下眼睑较薄,折光也较柔和,睫毛稀而短,用线要虚;下眼睑和黑眼珠的交接处,用线也要虚些,否则不利于表现眼珠的灵活性。

描绘时要注意找出上、下眼睑的转折点,它关系到人物眼睛的特征和眼珠所看的方向。

画侧面眼睛时,要注意上眼睑比下眼睑突出。

画眼珠时,线要细一些。

眼珠看起来虽是黑的,但并不是纯黑一片:眼珠最黑处是瞳孔,可用焦墨画之;瞳孔外圈的虹膜略为浅些,要画出透明感。

眼睛周围的用线因所绘对象年龄的不同而不同:年轻人用线要虚,可一带而过甚至不画;老年人可描绘得清楚些,但不能超过眼睛的用线强度.2.眉眉毛生长在眉弓上。

眉毛的眉端生长在眉弓骨偏下方,端部的毛较密,又常处于背光处,感觉较深;向外渐转向眉弓上缘的部分,则渐淡;眉梢逐渐转细。

眉毛在眉弓骨上、下的转向处最淡.因此,画眉毛要特别注意它在眉弓骨上、下两段的变化关系。

在画好眉毛的同时,也要对眉弓骨的结构有所交代,这样会更有立体感。

画眉毛要先用铅笔画出外形,然后再根据它的生长规律,用细线一根根画出。

老人的眉毛稀疏,描绘时要注意这一特征.3.鼻鼻子在骨骼上可分为上、下两段:上段是坚硬不动的鼻骨;下段由可以牵动的鼻软骨和鼻翼组成,是较有表情的部位,给人以圆厚、富有弹性的感觉。

正侧面的鼻子,鼻头和鼻梁线就比较明确,画起来不难.但半侧面的角度就比较难画。

角度越接近正面,鼻头和鼻梁部位越不好用线。

《何家英工笔人物画艺术之探究美术毕业论文》

《何家英工笔人物画艺术之探究美术毕业论文》

《何家英工笔人物画艺术之探究美术毕业论文》题目, 何家英工笔人物画艺术之探究学院, 艺术学院班级, 07级美本一班姓名,指导教师, 职称,完成日期, 2011 年 05 月 25 日Opinions and suggestions on the party's mass line educational practiceAccording to the central and provincial, municipal unified deployment, according to municipal Party committee "about carrying out the party's mass line educational practice activity in the city's implementation opinions, the spirit of the party's mass line educational practice activities from 20** in January to 99 months, carried out atall levels of departments and directly affiliated institutions and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According to my actual County, the county to carry out the education practice put forward the following implementation opinions.First, the overall requirementsCounty county education practice to the eighteen Party of eight, the spirit of the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8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as the guidance, conscientiously implement the spirit of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book series of important speech, earnestly implement the Central Committee really, opinions and advice > < < >, < party implementing the guiding ideology of opinions to determine the objectives andrequirements, step metho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 look in the mirror, dress up, wash bath, cure treatment, the general requirements of "forthe people pragmatic honest people as the theme, in carrying forward the spirit of Zhuanglang Zhuang, improve their work style, service to the masses of the people, the foundation of consolidating grassroots, promote transformation across efforts, to further implement the central eight regulations and < The opposition party and government austerity waste regulations "," double section "provincial regulations, municipal provisions of the" twelve "plan and the implementation measures for < on improving the work style of close ties with the masses law, highlight style building, carry out the whole wind spirit, resolutely oppose formalism, bureaucracy, hedonism and wasteful extravagance to solve the problems, Party members and cadres of the style and the masses of people strong, the Ministry of Party members and cadres to further improvetheir thinking and understanding, to further change the style of the wind, the masses to close, honest and pragmatic people honest image to further establish the foundation to further reinforce the basic level. Style of the building of the new results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a powerful force of the county and the ecological culture of the county and county construction.In educational practice activities of the unitis mainly: the county and below county departments under the organs, enterprises and institutions directly under the township, street, and community, village, non-public economic organizations, social organizations and other grass-roots organizations. Agencies and branches,each single unit, follow the rules on internal institutions. Educational practice with step by step.To adhere to the county leadership, leadership and leading cadres to focus on outstanding catch to directly contact the service of the masses of law supervision departments and window units, service industry, educational practice, pay attention to grasp the heavy towns, streets and villages, community education activities and the masses of grassroots groups in close contact to strengthen, and the majority of Party members, cadres and the mass line line Marx doctrine view of the masses and the party's education.Always speak seriously as a basic attitude, adhere to positive education, to carry out criticism and self criticism group, adhere to the pragmatic, more emphasis on leadership,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layers of the demonstration, more focus on the four winds, solve the problem, pay more attention to open the door,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masses,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classification guidance. Orderly,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cooperation and cohesion driven, more strict requirements on injection, really supervision practice, ensure education practice is not empty is not empty is not partial, not as a mere formality.Two, the key point of the taskThe main task of the county's education practice is to seize against "four wind" this focus on centralized solve outstanding problems asked County, township leadership and leading cadres of the four winds, the disadvantages of the style, scale behavior to a large scale investigation, overhaul, cleaning greatly. At the same time, respond to the concerns of the masses, safeguard the interests of themasses, pay attention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solve the people around the unwholesome tendencies especially on eat, take the card, Yong lazy luxury, extravagance and waste fees, privileges and other issues, timely and effective, without any discount to solve, to improve thestyle of real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quirements of real to the grassroots, real let group Benefit the public.(a) focus on solving the "four winds" outstanding issuesThe central and provincial requirements, the county leadership and leading cadres of key performance concept is not correct, do not dare to play, to engage in "image project","political project", a leadership guide, a set of ideas, orders and prohibitions, and a policy, there are countermeasures county. The units directly under the heavy focus on solving Yung lazy drag, buck passing skin, work is not implemented, the service is not active. The dynamic problem of law enforcement and supervision departments and window units, service industry mainly solve the door hard, ugly face, something difficult, and arbitrary charges, fines, levies, and breach of privilege, chinakayao, not the problem of law. The township, street The collar of leading bodies and leading cadres to solve key does nottheir own conditions to develop the correct road, the maximum to avoid investment risk, gain profit.(three) vigorously promote the brand. To establish brand awareness, awareness of the use of brand, brand value, brand acquisition performance, enhance the competitive strength. Concentrated manpower, careful planning, packaging and publicity of a number of unique, market influence and coverage of the brand, the implementationof key breakthroughs, to enhance the competitive strength, walking business road the competition of alien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the pursuit of stabilit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four)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 To further broaden their horizons,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 within the group, the city resources, other industries and regional resources, mutual trust, mutual benefit, seeking win-win principle, in the framework of national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strict inspection and argumentation, legal consultation,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procedures, strict regulation of economic activities, attract injection the social investment to the industry group, to achieve leveraging the development, ensure that the value of state-ownedassets.(five)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personnel.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f cadres andworkers of the existing business, firmly establish the concept of the market, enhance the sense of crisis to adapt to market competition, the sense of urgency, improve the ability to respond to market competition, improve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of the market. At the same time, according to the need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vigorously the introduction of high-quality management management personnel, and strive to build a high-quality professional management team, hard work, and promote the entire workforce knowledge structure, age structure,structur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ability, enhance core competitiveness, adapt to the need of market competition.(six) seriously study the policy for policy. Serious research about social support thedevelopment of cultural undertakings in the country and the XX policy, especially the policy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financial investment policy, financial policy and tax policy, and actively seek policy, projects and funds, enterprise and industry group mission to promote leapfrog development.何家英工笔人物画艺术之探究摘要:何家英,是中国现代工笔人物画家,其画风新颖,技法全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描人物画写生(一)人物面部的描绘方法如何用线描绘人物的面部,是学习白描人物画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画人物面部,仅仅研究人物的面部及上面的五官是不够的,要从整个头部着眼。

在描绘人物面部时,要注意五官和面部以及整个头部之间的有机联系,这样才能达到立体的效果。

下面讲述人物面部五官和头部的描绘方法:1.眼眼睛是反映人物神情最重要的部分。

眼睑有一定的厚度,描绘时要表现出包着眼球的感觉。

在画上眼睑时,应考虑到其本身的厚度和眼睫毛的因素,以及它通常处于背光状态,所以用线可适当粗重一些;下眼睑较薄,折光也较柔和,睫毛稀而短,用线要虚;下眼睑和黑眼珠的交接处,用线也要虚些,否则不利于表现眼珠的灵活性。

描绘时要注意找出上、下眼睑的转折点,它关系到人物眼睛的特征和眼珠所看的方向。

画侧面眼睛时,要注意上眼睑比下眼睑突出。

画眼珠时,线要细一些。

眼珠看起来虽是黑的,但并不是纯黑一片:眼珠最黑处是瞳孔,可用焦墨画之;瞳孔外圈的虹膜略为浅些,要画出透明感。

眼睛周围的用线因所绘对象年龄的不同而不同:年轻人用线要虚,可一带而过甚至不画;老年人可描绘得清楚些,但不能超过眼睛的用线强度。

2.眉眉毛生长在眉弓上。

眉毛的眉端生长在眉弓骨偏下方,端部的毛较密,又常处于背光处,感觉较深;向外渐转向眉弓上缘的部分,则渐淡;眉梢逐渐转细。

眉毛在眉弓骨上、下的转向处最淡。

因此,画眉毛要特别注意它在眉弓骨上、下两段的变化关系。

在画好眉毛的同时,也要对眉弓骨的结构有所交代,这样会更有立体感。

画眉毛要先用铅笔画出外形,然后再根据它的生长规律,用细线一根根画出。

老人的眉毛稀疏,描绘时要注意这一特征。

3.鼻鼻子在骨骼上可分为上、下两段:上段是坚硬不动的鼻骨;下段由可以牵动的鼻软骨和鼻翼组成,是较有表情的部位,给人以圆厚、富有弹性的感觉。

正侧面的鼻子,鼻头和鼻梁线就比较明确,画起来不难。

但半侧面的角度就比较难画。

角度越接近正面,鼻头和鼻梁部位越不好用线。

这时,这些线可不画或采取“笔不到而意到”的手法处理。

最难画的是鼻子的正面,因除鼻孔和鼻翼两侧的线条较明显外,其他部位几乎找不出明显的线条。

鼻翼两侧向内转的坡面较大,线感较强;靠上部分坡度渐小,线感较弱,用线要逐渐转虚。

鼻梁骨部分尤其难处理:它虽然突出,但从正面看却难于用线,只能在鼻根两侧用短弧线来表示。

鼻头的表现也只能虚处理。

为表示鼻头的宽度,可在其边缘略皴一笔,使其和鼻梁及鼻翼形成有机的联系。

另外,要把鼻子画立体,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画好鼻子的底面。

把它的高度和其他结构的透视关系画准确,才能使鼻子有立体感。

4.嘴嘴是五官中活动最多的部位,和眼睛一样富于表情。

嘴分上唇和下唇,两唇相闭形成口裂线。

一般说来,嘴角和口裂线较实;上唇比下唇线感明确,可用粗细线区别虚实;下唇可在中段用线,连接嘴两端的线可虚处理。

从正侧面看嘴,人中转向上唇的转折不是锐角,而是略带圆形的钝角。

下唇与下巴之间也一样。

上唇两端内陷成窝。

嘴愈紧闭,嘴角愈向外,则窝愈深。

两唇之间的线是根据嘴的闭合程度决定线的粗细,线愈细愈显闭得紧,线愈粗反愈显得松弛。

如果嘴张开处于活动状态,用线要虚些,有助于加强其动感。

在描绘嘴的同时,需要注意它和周围结构的联系。

人中和上唇密切相连,画人中不要把两根线都画实。

可根据受光情况,画出一面,另一面一带而过。

另外,还要注意下唇底面的描绘。

可在下唇中部画出底面弧线,两端渐虚。

下唇和底面线的距离要根据人面部的仰俯透视决定,愈仰距离愈大,愈俯就愈小。

画好嘴周围的各种结构关系,有助于表现嘴的立体感。

另外,画嘴用线要比鼻子用线细一些,这样可以保持鼻子和嘴的空间关系。

5.耳画耳朵首先要找准位置,尤其是它和眼角的距离。

随着人物头部的俯仰,耳朵的高低会起变化。

耳朵的线感是较明确的,最突出的部分是耳屏和耳轮。

画耳屏线要实,以拉开和耳洞的空间。

画耳轮两侧线时,除内侧上端较重外,其余部分可虚些。

耳朵转折最方的部分是耳轮,耳垂部分较圆。

所以,画耳轮的内外线时要方一些,而以较圆的线画耳垂,方圆搭配,体现出刚柔相济的特点。

另外,中国画虽然不着意去表现光,但光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

所以,在用线描绘时也应该考虑和利用光的因素,这样有助于对物象虚实和空间关系的表现。

以上讲述的人物面部的描绘方法只是一些普遍的规律,在写生中还要用心观察不同人物的形象特征。

人物面部的描绘在整个人物画中要求是最精确的。

要画好人物的面部,就需加强对人物造型结构的研究和理解。

(二)线的组织规律在初学白描人物写生时,学生看到繁杂的衣纹,而且是在有明暗的条件下,往往感到无从下手。

其实,写生时不能看到一根线就画上一根线,这样就会杂乱无章。

首先应该将之归纳理顺,分出主次,这样才能更好地表现物象。

根据人物衣纹的变化,我们可以把线归纳为四种类型:1.轮廓线——人物总的外形轮廓和每个肢体的局部轮廓线。

2.运动线——人物由于运动所产生的衣纹线。

3.缝缀线——衣服剪裁拼接所出现的线,包括衣服上的装饰图案。

4.惯性线——由于经常活动所产生的衣褶,在棉衣上较多出现。

我们还可将上述四种线归纳为两大类:轮廓线和运动线是表现人物形体和动态的线,属于人物线描的主线,在写生中应着重画好,不宜随意改动和省略;而缝缀线和惯性线则是表现衣服特征和质感的,在组织衣纹时可以起到辅助作用。

另外,写生时还要注意区别哪些是结构线,哪些是明暗交界线。

白描是不画明暗交界线的。

在组织衣纹时,还要特别注意衣纹和人体骨骼、肌肉的内在联系。

我们还可以把衣纹线分为实线和虚线:贴紧人物肢体的线为实线,离开人物肢体的线是虚线。

实线是较直接表现人物形体的线,要注意画准,如肩、肘、膝等部位。

实际上,线的组织与加工主要是在虚线方面,但也应该注意它和实线的有机联系。

下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对线的组织规律作一阐述。

1.线的对比手法白描在仅以线表现物象的条件限制下,对线条的要求就显得更高。

古人很早就注意疏和密的应用,后来又有“密不透风,疏可走马”的归纳性论述。

线条排列紧密的部位显得灰暗,而线条疏朗的部位却显现出明亮的效果,由此可使物象产生出凹凸关系,从而产生出立体的效果,如腰部的衣纹衬托出胸部,腿关节出现的衣纹衬托出膝盖等。

从中我们可以找出这样的规律:凡是人体凸起部位衣纹线较疏,而低凹部位衣纹线大多较密。

因此,在画线描时,应该充分利用疏和密的对比手段,使画面产生出层次分明的艺术效果。

在线的疏密安排方面,还要重视整体的布局,要从全局出发来安排线的疏密,孩童头部两侧细密的发丝衬托出他稚嫩的面孔,而老人衣纹的疏密对比使人物整体富有立体感。

线条在表现质感方面有它独特的规律,即利用线的粗细、刚柔、光毛、松紧、缓畅等表现不同物象的质感。

中国画对质感的表现不像西方绘画那样直接和客观,而是一种象征,能使人们从线的对比和变化中联想到其不同的质感。

例如:坚硬的物象用线宜粗直,轻柔的物象用线宜飘逸,光滑的物象用线宜圆劲,粗糙的物象用线宜苍毛等。

这种对比与变化的运用,会使看似简单的白描在艺术表现上丰富起来。

化和对比也能产生一定的透视感。

例如画一根线,一端画得粗,另一端画得细,两端便产生出透视关系。

此外,线的轻重、刚柔等变化也能形成一定的空间关系,应该在表现物象中灵活运用。

在画一些透视感较强的形体时,由于体积前后重叠层次多,构成体积的线条之间的距离会逐渐缩小,因而显得密集。

体积重叠越多,所形成的透视感越强烈。

线条穿插组合也是表现物象透视感的重要途径。

线条穿插的前后不同,会形成透视关系的不同。

在组织线条时,正确掌握内、外形线的穿插,对物象立体感的塑造有着重要作用。

2.以线分割形体白描人物画是由众多线条组成人的形体;反过来讲,线又分割了人的形体。

那么,如何以线来分割形体?人体各部位基本上是圆柱体的相互联结;而从平面构成的角度来看,每个肢体的局部又形成一个长方形或梯形。

实际上,组织衣纹就等于用线分割这些形体。

怎样分割方能达到既美观又符合人体自然规律的效果呢?丁中一先生在此方面总结出很好的经验,即:“同一形体可不断地分割成一大一小两部分,而这些形又大多是三角形和梯形(或不规则梯形)。

”以这种分割方法组织衣纹,强化了以线塑造形体的观念,在写生中是行之有效的。

3.线在组织中的具体问题首先,线的粗细是白描的一种对比手法。

按一般规律讲,轮廓线和动态线可适当粗一些,其他线则可画得细一点。

我们可以根据衣纹的主次关系,把线的粗细分为几个等次去描绘,从而收到层次分明的效果。

其次,在组织衣纹时,要着重描绘和人体骨骼、肌肉直接发生联系的部分,抛弃一些次要的衣纹。

只有这样,才能取得紧凑而扼要的效果。

为塑造人体结构之需要,可视具体情况适当增加或删减线条。

再次,从繁简方面看,人物局部肢体的衣纹也有一定的规律。

这是由于动作的倾向性所造成的。

肢体动作大的部位,所产生的放射性线感较强,其他部位的线条少而挺拔。

另外,在写生中还要注意线的差异性,例如线的长度、斜度以及线与线之间的距离等方面的不同。

为此,可采取缩短其中一根或几根线的长度、调整线的斜度和改变线与线之间的距离等处理方法。

但处理时要服从于人物整体的形体构造。

例如叶浅予的这幅作品(见左上附图),画家将人物的裙褶画成长短不一的线,而且线与线之间的距离也各不相同。

这样的灵活处理,使画面显得更加生动。

写生中遇到一组或几组相对称的线,可采用传统中国画“意到笔不到”的方法处理,即减弱对称一方的线,加强另一方的线。

以上讲述的只是线条组织的基本规律。

只有在长期的实践中亲身体会和感悟,这些规律才能在绘画中发挥作用。

白描是中国画的造型基础,同时又是画工笔画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若不理解人体的结构关系,对于线的组织就会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所以要加强对人体结构的研究,坚持课外速写练习,这样才能掌握以线造型的基本规律。

白描的写生方法学习工笔人物画,要重视写生练习,通过大量的写生对人物进行深入的研究,培养以线造型的表现能力,为工笔人物画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白描人物写生由三个步骤组成,即观察研究、起稿、勾线。

以下分别讲述:1.观察研究观察研究是作画的准备阶段,同时也是构思立意的过程。

首先应观察所画对象的精神气质,尽可能多地了解其身份和生活经历。

特别要注意那些能体现内心世界的外部造型特征,并进一步挖掘一切有利因素向立意方面靠拢。

人物的表情细节以及环境和道具等,也可使人物形象在构思过程中逐渐丰满起来。

在构思中还必须有饱满的作画热情,不能仅把“模特儿”作为一般的标本而冷漠对待。

若作画者对一切都无动于衷,则画出的画必然也是冷漠无情的。

清代画家恽南田的“笔墨本无情,不可使运笔墨者无情”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起稿起稿最好选用铅笔和素描纸,因其便于反复修改。

绘画所表现的人物形象、服饰及衣纹的组织,从画面的整体布局到精微的细节刻画,都要在画稿中反复研究推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