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练习:专题练习21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45讲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作业】.doc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45讲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作业】.doc

(建议用时:30分钟)一、选择题1.(2019·凉山州高三诊断性检测)1956年中国科学院图书经费由80万元增为546万元,增订的书刊中有资本主义国家期刊 2 000种。

成立了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搜集、研究并传播国内外科学发展的情况与最新成就。

科学院的每位导师所带研究生从5个增加到10个。

这反映了当时( )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解除了对中国的封锁B.中国科技已经全面领先世界C.科技发展不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D.中国科学院已成为科研的领导机构解析:选C。

材料体现新中国成立初期对科学技术发展大力支持,且西方国家并未解除对中国的封锁,故A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科技落后于世界,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当时中国迫切发展科技的愿望,反映出当时科技发展不适合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故C 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中国科学院在当时科研机构中的地位,故D项错误。

2.(2019·吉林省百校联盟联考)1964年10月19日,《参考消息》援引合众国际社东京十七日电:“红色中国……一个非白人的国家第一次打开了军事技术中的一些最深奥的秘密。

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

”这说明当时中国( )A.建立了全方位的国防体系B.具有了远程打击敌国的实力C.打破了西方国家的核垄断D.“科教兴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解析:选C。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引爆成功,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打破了西方国家的核垄断,故C项正确。

3.(2019·商丘模拟)据西方媒体报道:“这是一个具有高度标志性的事件,它表明中国的航天技术在21世纪已经走到了欧洲和日本的前面。

”这评论的是我国( )A.“南优2号”的成功培育B.“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升空C.每秒向量运算过亿次计算机诞生D.“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解析:选D。

材料限定范围为“中国的航天技术”,故A项错误;“东方红一号”卫星1970年发射成功,不符合“21世纪”的时间信息,故B项错误;计算机不属于航天技术,故C项错误;“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表明中国是继美国、俄国之后的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故D项正确。

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33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课 新人教版

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33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课 新人教版

第33讲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课下达标练(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6年“两会”指出,今年是中国航天大年,新火箭新飞船升空,同时还有新的发射场启用等。

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中国历史上曾拟定了57项重点任务的科技发展规划,其中特别强调发展当时最先进科技的重点项目:●原子能●火箭和喷气技术●电子计算机●半导体●自动化●精密机械●仪器仪表●新兴科技这一规划最有可能制订于( )A.新中国建立初期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初期C.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初期D.科技体制改革实行之后解析:选B。

从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自动化等看,都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代表性成就,半导体则是新中国建立初期重点发展的科技成就,故可以推断是新中国在1956年制订的科技十二年远景发展规划,故B项正确。

2.孙丽在《“两弹一星”人文精神哲学反思》一书中说,中国研发“两弹一星”旨在维护本国安全、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安宁,构建和谐的世界,这实际上已经超越了“两弹一星”科学技术本身的价值。

这说明科学技术( )A.保障了我国的国家安全B.撑起了中国经济崛起的保护伞C.承载了济世的价值诉求D.维护了地区及世界的和平安宁解析:选C。

据材料“‘两弹一星’旨在维护本国安全、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安宁,构建和谐的世界,这实际上已经超越了‘两弹一星’科学技术本身的价值”可以得出科学技术承载了济世的价值诉求,故C项正确;“两弹一星”保障了我国的国家安全,但不合题意,故A项错误;撑起了中国经济崛起的保护伞也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维护了地区及世界的和平安宁也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

3.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首次访华和随后日本首相访华时带来的卫星通信地面站,引起了中国科学家对卫星通信的兴趣。

当时周总理不无遗憾地说:“可惜的是,天上现在还没有我们中国的通信卫星!”这一遗憾被打破是在( )A.20世纪70年代B.20世纪80年代C.20世纪90年代D.21世纪初解析:选B。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第34讲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练习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第34讲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练习

第34讲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一、选择题1.毛泽东在1958年先后表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我看有十年工夫是完全可能的”。

即使当时中国开发上述技术的环境还十分落后和艰苦,但不少科学家还是开始投入这些开发计划。

这主要说明了( )A.“两弹一星”的开展是国内外形势所需的结果B.“大跃进”运动有利于我国国防现代化的发展C.我国完全有能力在短期内实现国防现代化D.应该将发展国防高科技作为一切工作的重心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两弹一星”是在当时美苏争霸和中国国防力量薄弱的情况下制定的科技发展战略,故A项正确;“两弹一星”不属于“大跃进”运动,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当时中国开发上述技术的环境还十分落后和艰苦”可知当时我们并不是完全有能力在短期内实现国防现代化,故C项错误;中共八大已经确立了当时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而不是发展国防高科技,故D项错误。

答案:A2.1964年10月,境外媒体报道:“中国首次核试验成功,要求接纳中国进入联合国的呼声将会更加高涨,中国进入联合国的理由也会愈加充分。

”材料表明中国核试验成功的主要意义是( )A.加强了中苏联合抑美的力量B.成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主要条件C.对世界政治格局施加了影响D.中美苏三国之间实现了力量均势解析:材料无法体现加强了中苏联合抑美的力量,故A项错误;中国首次核试验成功为中国进入联合国提供了可能,但并非主要条件,故B项错误;据材料“中国首次核试验成功……中国进入联合国的理由也会愈加充分”可知中国核试验成功对世界政治格局施加了影响,故C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中美苏三国之间实现了力量均势,且史实错误,故D项错误。

答案:C3.2016年“两会”指出,今年是中国航天大年,新火箭新飞船升空,同时还有新的发射场启用等。

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中国历史上曾拟定了57项重点任务的科技发展规划,其中特别强调发展当时最先进科技的重点项目:●原子能●火箭和喷气技术●电子计算机●半导体●自动化●精密机械●仪器仪表●新兴科技这一规划最有可能制订于( )A.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初期C.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初期D.科技体制改革实行之后解析:从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自动化等看,都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代表性成就,半导体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重点发展的科技成就,故可以推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56年制订的《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故B项正确。

2019版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课后限时集训: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含解析

2019版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课后限时集训: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含解析

课后限时集训(三十三)(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对应学生用书第365页)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56年,中国科学院图书经费由80万元增为546万元,增订书刊中有资本主义国家期刊2000种.成立了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搜集、研究并传播国内外科学发展情况与最新成就.科学院每位导师带研究生从5个增加到10个.这反映了当时()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解除了对中国封锁B、中国科技已经全面领先世界C、科技发展不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D、中国科学院已成科研领导机构C[材料中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对科学技术发展大力支持,且西方国家并未解除对中国封锁,故A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科技落后于世界,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当时中国迫切发展科技愿望,这反映出科技发展不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中国科技院在当时科研机构中地位,故D项错误.]2、1958年8月1日,中国第一台计算机——由张梓昌领衔研制103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运行速度每秒1 500次;1959年,由张效祥教授领衔研制中国第一台大型数字电子计算机,运算速度达到每秒1万次.这反映出()A、当时中国科技人才大量涌现B、当时中国科研出现“左”倾冒进现象C、新中国在部分科技领域取得突破D、新中国计算机技术落后于欧美等国家C[根据题意,从1958年运行速度每秒1500次到1959年1万次,强调是新中国在部分科技领域成就,并非科技人才涌现,故A项错误;B项无法从材料信息中得出;根据前面分析,故C项正确;题干强调是新中国计算机技术进步,并非中西方对比,故D项错误.]3、宋孙丽在《“两弹一星”人文精神哲学反思》一书中说,中国研发“两弹一星”旨在维护本国安全、地区及世界和平与安宁,构建和谐世界,这实际上已经超越了“两弹一星”科学技术本身价值.这说明科学技术()A、保障了我国国家安全B、撑起了中国经济崛起保护伞C、承载了济世价值诉求D、维护了地区及世界和平安宁C[由题干信息可以得出科学技术承载了济世价值诉求,故C项正确.] 4、2015年屠呦呦获诺贝尔奖,因为她于1972年发现了青蒿素.像屠呦呦一样抵御干扰、潜心钻研科学家还有很多.下列科技成就属于“文化大革命”期间世界首创是()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实验成功B、“银河Ⅰ号”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C、袁隆平成功培育出“南优2号”杂交水稻D、“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C[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实验成功是在1964年,故A项错误;“银河Ⅰ号”计算机研制成功是在1983年,故B项错误;袁隆平成功培育出“南优2号”杂交水稻是在1973年,符合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故C项正确;“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是在2003年,故D项错误.]5、(2017·唐山模拟)1959年,文化部在全国各大城市同时举办“庆祝建国十周年国产新片展览月”活动,35部优秀影片同时展出……受到全国各族人民欢迎.这些影片还进入世界市场,受到各国观众喜爱.新中国电影创作进入了一个辉煌时期,电影界称之为“难忘1959年”.这一现象()A、是“左”倾错误思潮在文化领域新动态B、是在“双百”方针指导下取得文艺硕果C、表明文化领域率先打破帝国主义外交封锁D、折射了困难时期中国人民乐观主义精神B[材料中现象并未体现“左”倾错误思潮,故A项错误;“双百”方针是对文艺工作主张“百花齐放”,对科学工作主张“百家争鸣”,发展、繁荣了社会主义中国科学、文化和艺术事业,故B项正确;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率先打破帝国主义外交封锁,故C项错误;电影事业辉煌与困难时期中国人民乐观主义精神无关,故D项错误. ]6、1950年初,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导意见突出两点:其一、以老解放区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苏联经验;其二、创办人民大学,举办工农速成中学,把工农干部培养成知识分子.这说明当时教育()A、服务社会主义B、照搬苏联经验C、强调意识形态D、脱离生产实际C[1950年初中国还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社会主义制度还未确立起来,故A项错误;B项与材料“以老解放区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苏联经验”不符,不是照搬苏联经验而是借鉴,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吸收苏联经验”“创办人民大学,举办工农速成中学,把工农干部培养成知识分子”可知,借鉴苏联经验,发展工农教育,体现当时教育强调意识形态,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举办工农速成中学,把工农干部培养成知识分子”可知,当时教育注重生产与实际相结合,没有脱离生产实际,故D项错误.] 7、《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有计划有步骤地实行普及教育,并加强劳动者业余教育和对旧知识分子进行革命政治教育,同时强调妇女有与男子平等教育权利.这反映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教育()A、朝着人民教育方向发展B、完成了向社会主义教育转变C、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D、形成了比较完整国民教育体系A[材料“加强劳动者业余教育”“强调妇女有与男子平等教育权利”,体现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教育人民性,故A项正确;这一规定还未付诸实践,不能推断完成了向社会主义教育转变,故B项错误;C、D两项与题干时间不符.]8、1952年,教育部决定大学从一年级起即采用苏联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并连续出版了苏联高校教材译本1393种.同时,曾经学自美国按系招生、选课制、学分制、淘汰制等制度均被取消.这一转变政治背景是中国() A、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B、新意识形态权威建立C、高度集中计划体制形成D、受美苏争霸形势影响B[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是在1956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教育部取消美国教育制度,采用苏联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反映了新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说明新意识形态权威建立,故B项正确;高度集中计划体制形成是在1956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美苏争霸出现在50年代中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9、读《1957-1960年各级各类学校增长情况(单位:所)》表.从表中得出正确结论是()B、“文化大革命”所造成教育怪象C、违背教育规律不符合当时国情举措D、人民群众提高文化素养强烈要求C[A、B两项与题干中时间不符,排除;根据表中内容,从1958年开始,从小学到高校数量都有迅猛增长,受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影响,教育界开展大革命,违背教育规律,故C项正确;1957-1960年学校数量增加,不能反映人民群众提高文化素养要求,故D项错误.]10、(2017·唐山模拟)1970年6月,中央提出恢复“文化大革命”后业已停止高等学校招生,招生对象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工人、农民和解放军战士,招生办法是“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相结合.”这种做法() A、实际上恢复了高考制度B、导致教育质量大幅下降C、贯彻了新中国教育方针D、体现了拨乱反正要求B[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故A项错误;“文化大革命”期间高校招生对象素质不高,故B项正确;“文化大革命”教育体现了阶级斗争特点,故C 项错误;材料中教育执行“左”倾思想,故D项错误.]11、(2017·淮南模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在发展全日制学校教育同时,建立了大量半工半读学校.改革开放后,九年制义务教育逐渐普及.对这一变化合理解读是()A、我国教育模式发生了变化B、我国基本国情发生了变化C、我国教育体制发生了变化D、我国教育方针发生了变化B[材料未体现教育模式变化,都是学校对人才培养,故A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发展困难,所以在发展全日制学校教育同时,建立大量半工半读学校,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国家为了培养更多人才,所以加大了对教育投资,故B项正确;我国教育体制是鼓励民间多渠道、多形式办学,并不是材料主旨,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不是我国教育方针变化,故D项错误. ]12、下图为中国留学生回国人数(单位:万人)统计图.据此可以推知,出现下面现象主要原因是()A、留学回国人数大量持续增长B、留学生文化归属感越来越强C、中国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增长D、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D[A项只是对题干材料反映现象表述而非原因,排除;B项属于脱离材料主观臆断,排除;C项仅是中国留学生回国人数大量持续增长直接原因,排除;由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巨大成就,所以越来越多中国留学生选择回国,这才是其选择归国主要(根本)原因,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7·唐山模拟)(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邓嗣禹在《中国考试制度史》中论及科举制:“(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1910年,梁启超说“科举非恶制也”,“此法实我先民千年前之一大发明也”.1912年,孙中山在《临时政府公报》第24号中提及考试重要意义:“任官授职,必赖贤能,尚公去私,厥惟考试.”孙中山观点导致了后来民国考试院建立,实际上是科举制复活.材料二高考全称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其基本立场应立足于服务普通高等学校人才选拔.……1997年,为纪念恢复高考20周年,《人民日报》有这样一句评价:恢复高考,挽救了我们民族和国家.原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杨学为曾一针见血地指出:高考社会作用远远超出了考试、招生、教育;1977年高考恢复不仅仅是一项考试,更是知识价值、知识分子地位,是社会流动渠道、社会公平.——于涵:高考制度恢复40周年内容改革评述(《中国考试》2017年第3期)(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特点,并指出1905年清政府废止科举制度根本原因.(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古代科举制和当代高考制度主要异同点.谈谈你对当前高考制度改革看法.(15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信息“(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以迄于明清”得出延续时间长,“时加修正”得出不断发展完善,“防闲之法益密”得出选拔方式规范,“取人之道益公”“孙中山观点导致了后来民国考试院建立,实际上是科举制复活”得出公平公正,影响深远.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科举制度不能适应近现代化现实需要.第(2)问第一小问,异:根据材料一“任官授职,必赖贤能,尚公去私,厥惟考试”得出前者是为国家选拔官吏;根据材料二中“高考全称是……其基本立场应立足于服务普通高等学校人才选拔”得出后者是为高校选拔新生.同:根据前面分析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都由国家统一组织考试,具有多方面社会功能;都坚持择优录取,成绩面前人人平等;都有利于弘扬知识价值,提高知识分子地位,推动文化教育普及;都促进了社会流动,有利于社会公平.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得出,利用考试选拔人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部分,高考改革应合理扬弃传统,实事求是,改革创新.【答案】(1)特点:延续时间长;不断发展完善;选拔方式规范;公平公正,影响深远.原因:科举制度不能适应近现代化现实需要.(2)异:前者是为国家选拔官吏,后者是为高校选拔新生.同:都由国家统一组织考试,具有多方面社会功能;都坚持择优录取,成绩面前人人平等;都有利于弘扬知识价值,提高知识分子地位,推动文化教育普及;都促进了社会流动,有利于社会公平.看法:利用考试选拔人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部分;高考改革应合理扬弃传统,实事求是,改革创新.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严格意义上留学生运动,是伴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而出现历史现象.近150年来,留学生作为一支学贯中西新型知识群体,直接影响了中国现代化进程和中国先进文化构建.——据李喜所《中国留学生发展历程及其与现代化进程关系》整理根据材料信息,概括近现代中国留学教育某一阶段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历史影响等方面予以历史解读.(12分)(要求:解读清晰,史实准确,与所概括特点之间形成严密合理逻辑关系)【解析】首先,须认真审清题干,“依据材料信息,概括近现代中国留学教育某一阶段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历史影响等方面予以历史解读”,即从材料近代中国四个留学阶段中任选一个进行作答即可,角度方面则从特点、背景和影响三个方面进行思考;其次,须审清这四个阶段,同治时期、光绪年间、五四前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最后,针对各阶段具体状况进行具体阐述即可.【答案】示例:第一阶段:特点:主要到欧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要学习军事和工艺技术、自然科学;留学生多来自沿海家庭.背景:两次鸦片战争战败;西学传播;新思潮萌发;洋务运动兴起.影响:成为近代民族工业和海军中坚力量;促进了工业、科技与国防现代化.第二阶段:特点:主要到日本;主要学习资本主义制度来改造中国;自费留学人数大增(留学逐渐成为社会风尚).背景:明治维新后日本强盛;甲午战争战败,民族危机加剧;清末新政;科举制废除,民间求学风气转变;距离近、费用低,文化风俗习惯相似.影响:成为民主革命运动骨干;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第三阶段:特点:主要到美国、法国、俄国;留学资金来源多样化;浓厚政治色彩(学习马克思主义,探索救国救民道路).背景:新文化运动提升民众民主、科学意识;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传播马克思主义;美国返还部分庚子赔款.影响:促进中国科学文化发展;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准备了中坚力量.第四阶段:特点:以留学欧美经济文化发达国家为主;自费留学逐渐占主流;规模空前;双向.背景:改革开放(政策因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高层次人才迫切需要;思想解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全球化潮流;中国综合国力提升.影响: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融合;友谊桥梁,增强国际了解与沟通;促进我国经济科技发展,加快现代化进程.。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与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及文学艺术考点练习卷 新人教版高三全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与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及文学艺术考点练习卷 新人教版高三全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与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及文学艺术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2019·西城区六校联盟)下列选项中,符合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实的是()A.贾思勰著《齐民要术》B.X仲景著《伤寒杂病论》C.火药开始运用于军事D.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2.(2020·某某某某调研)据《东都事略》,“(宋)眉山程舍人宅刊行,已审上司,不许覆板。

”这说明宋代()A.出版业放任自流B.有保护的意识C.印刷术空前发展D.出版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3.(2020·某某某某一模)凸面镜早在唐代就作为小儿玩物出现于长安街市,而西方人在13世纪末制成了眼镜。

明朝时眼镜传入中国并很快流行,但人们除了用来读四书五经外,对其本身研究仍毫无进展。

这反映了中国传统科技()A.对西方科技发明有影响B.曾经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C.满足于初级的实际应用D.发展步伐落后于西方国家4.(2019·西城区六校联盟)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存在多种观点。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提出了这样的观点:明清两代交替时期欧洲探险家和传教士来华那段时间作为近代中国的起点会来得恰当。

下列史实能作为其论据的是()A.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B.雍正帝设立军机处C.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D.徐光启编著《农政全书》5.(2020·某某六校联考) 明朝时对数学理论的研究处于停顿乃至衰退状态,但实用数学普及程度却超越以前的任何一个朝代。

民间出现了大量内容浅显、切近实用的数学书籍,书中将公式和法则编成口诀,使之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和推广。

材料中明朝数学的演变() A.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B.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推动古代数学向纵深发展D.表明明代数学成就落后于西方6.(2020·某某某某调研)较之前的小说,《西游记》更以人物为情节的中心。

2019高三专题复习必修三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学艺术

2019高三专题复习必修三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学艺术

必修三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学艺术同步训练一、选择题(48分)1、(2018五校协作联考) 1954年教育部规定:“高中从一年级起授俄语;个别地区缺少俄语师资的可授英语;二、三年级原授英语的,可继续授英语,如有俄语师资而学生又愿意改授俄语并对英语教师能作妥善安置者,可改授俄语”。

这种规定的主要目的是A.从语言上构建意识形态B.为一五计划做人才储备C.确保苏联对华的主导性D.促进外语教学的多元化2、1977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

由此可知A.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B.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的发展D.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3、(2018全国二卷超级全能生联考)和而不同就是追求内在的和谐统一,而不是表象上的相同和一致。

费孝通曾经讲了一句16句箴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这是对“君子和而不同”极好的阐释。

下列能够体现这一理念的是A越匡胤“杯酒释兵权”B“百家争鸣”“百花齐放”C乾隆时期的文化专制 D21世纪初美国单边主义4、(2018福建福州)1979年6月11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放开手脚大胆去写--三谈批透极左路线,贯彻“双百”方针》,1956年以来的“双百”方针得到恢复。

下列符合“双百”方针主旨的口号的是A文艺要为工农兵服务 B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辨子C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D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5、(2018江苏盐城高三调研)2006-2016年中国处于世界前1%的高被引论文为1.69万篇,占世界份额为12.8%,排名世界第3位。

与此同时,我国有18个学科论文的被引用次数进入世界前10位,其中农业科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等8个学科居世界第2位。

2019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含解析)

2019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含解析)

2019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一、选择题1、某班历史小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世界之最”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他们收集到以下资料,其中最适合入选的是(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C.“神舟”载人飞船试验成功D.选育出“南优2号”杂交水稻答案: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世界之最”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需要世界领先,原子弹爆炸、“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和“神舟”载人飞船试验成功都不是世界第一,只有选育出“南优2号”杂交水稻最为符合,故D项符合题意。

2、1952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如调整后的天津大学下设土木建筑、电信、机械等7个工科系、20个专业和13个专修科,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

这种调整主要是为了( )A.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B.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C.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D.推动天津经济建设发展答案:B解析:从题干中的时间信息“1952年”可判断此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开始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再结合题干中的“工科系”“多科性工业大学”等信息可判断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开展工业建设,故B项符合题意。

此时国民经济恢复的任务已基本完成,故排除A项;C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高校的院系调整不仅仅局限于天津地区,同时也不单纯是为了天津的经济建设,故排除D项。

3、从1950年至1957年,《人民教育》杂志社在其所出版的77期刊物中刊登有关苏联教育的文章多达170篇。

此时,苏联教育凯洛夫的《教育学》在中国出版了29万册。

这样做有助于( )A.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B.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C.确保苏联对华的主导性D.促进人才培养的多元化答案:B解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属于改革开放以后的教育方针,而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的教育方针,故A项错误;据材料“出版的77期刊物中刊登有关苏联教育的文章多达170篇”“苏联教育凯洛夫的《教育学》在中国出版了29万册”可知,大量引进苏联教育思想,有利于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故B项正确;学习引进苏联教育,是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而不是确保苏联对华主导性,故C项错误;材料“出版的77期刊物中刊登有关苏联教育的文章多达170篇”“苏联教育凯洛夫的《教育学》在中国出版了29万册”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学习引进苏联教育,与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无关,故D项错误。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章节测试 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化(人教版)(含答案)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章节测试 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化(人教版)(含答案)

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化一、选择题1.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下列有关中国教育的表述,按出现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②面向工农“开门”,开办工农学校③恢复高考A.②④①③BC.④③②①D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记忆与再现。

①时间是1995年,②时间是建国初期,③时间是1977年,④时间是1983年。

故选B项。

答案 B2. 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旨在()A.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B.强调文艺必须为工农兵服务C.提高人民群众水平D.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解析解题关键是掌握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是在1956年,当时社会主义制度刚刚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全面建设开始,所以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以促进文学艺术发展,提出“百家争呜”促进科学事业发展,可见D项正确。

A、B、C三项不符合“双百”方针的目的。

答案 D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A.20世纪70年代B.20世纪80年代C.20世纪90年代D.21世纪初解析 1986年4月12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1986年4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38号主席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自1986年7月1日起施行。

答案 B4.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

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A.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C.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标语D.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解析此题隐性考查历史时间。

1977年12月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

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于1995年宣布,决定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始于1978年5月11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在《光明日报》的公开发表。

备战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单元B卷

备战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单元B卷

第十五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文章中提到:“中国的经验第一条就是自力更生为主。

我们很多东西是靠自己搞出来的……这样,就可以振奋起整个国家奋发图强的精神。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中,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A.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B.掌握载人航天技术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D.成功培育杂交水稻2.2017年12月19日,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发布了年度十大人物,中国量子通信科学卫星“墨子号”首席科学家潘建伟上榜。

《自然》杂志还以《量子之父》为题报道了潘建伟。

潘在量子理论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其中2017年6月,“墨子号”团队实现了“千公里级”的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打破了此前国际上保持多年的“百公里级”纪录。

这表明A.我国量子理论应用取得重大突破B.我国在理论物理领域领先世界C.潘建伟是量子理论的奠基人之一D.量子理论开始应用于通讯实践3.新华社电:“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

”该电评论的是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C.“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D.“神舟五号”实现载人航天4.我们国家历来重视知识分子,早在1956年的全国知识分子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指出:知识分子“已经成为国家工作人员,已经为社会主义服务,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应该给知识分子以应有的信任和支持,给他们以必要工作条件和适当待遇。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课时强化 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一轮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课时强化 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一轮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一、选择题1.[2023·湖北十堰模拟]1980年,邓小平为《中国少年报》和《辅导员》杂志题词:“希望全国的小朋友,立志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体力的人,立志为人民做贡献,为人类做贡献。

”在这“四有”中,他把“有体力”作为为人民、为人类做贡献的基础。

邓小平这一指示( )A.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B.旨在提高青少年的文化水平C.源于国际环境的持续恶化D.推动了“双百”方针的恢复2.[2023·齐齐哈尔市一模]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1812~1870年)在《双城记》中描述“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光明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

这段文字意在( )A.揭示繁荣与萧条共存的社会怪象B.理性批判工业文明社会问题C.呼吁重建被严重割裂的传统世界D.以浪漫情感批判理性的冷血3.[2023·江苏·盐城中学模拟]“线条不再产生实与虚的区域,而是构成了一个丰富而又均质的视觉织物,观看者无法从画面上辨别出任何自然物或抽象物的形象。

”这描述的绘画流派是(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C.印象画派D.现代主义4.[2023·蚌埠市三模]1953年8月,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被统一分配到怀化安江农校任教。

从1960年7月开始至今,已研究杂交水稻60年。

当时袁隆平从事杂交水稻研究的直接原因是( )A.国家出现严重经济困难B.社会主义制度建立C.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开展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5.[2023·长春市二模]1962年,国家批准十年科学技术规划,“一头是农业和有关吃穿用问题的科学技术,一头是配合国防尖端的科学技术”;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通过八年科学技术规划,把农业、能源、电子计算机、激光、空间高能物理、遗传工程八大领域和学科放在突出地位。

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同步训练3第7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同步训练3第7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14讲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双百”方针和教育的发展一、选择题1.下图中的人物是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0年度的获得者,人们是这样形容他的:“一人干了两亿人的活。

"他的科技成果主要应用的领域是()A.农业B.工业C.航天D.信息2.英国广播公司(BBC)在有关报道中指出,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独立进行载人航天的国家,同时嫦娥工程也有很多技术和尝试是开创性的。

这是中国“大国雄心”的展示,因为“一个普通的发展中国家,是不会试图飞到月球的”。

这说明() A.中国已经是世界上的超级大国B.当代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展示C.航天技术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D.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地位3。

人类上天揽月的梦想自古就有,我国月球探测工程标志以中国书法的笔触,抽象地勾勒出一轮圆月,一双脚印踏在其上,象征着月球探索工程的终极梦想.根据上述意境判断,该标志是()4.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五个时期的科技发展情况(科技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一五”计划促进了①时期的科技发展B.“两弹一星”成果是在②时期取得的C.“文革”使④时期内没取得任何成就D.杂交水稻是在⑤时期取得的重大成果5.2011年9月19日,在湖南省农科院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袁隆平宣布“百亩片”试验田亩产首次突破900公斤,这是杂交水稻产量的第三次突破性飞跃。

下列有关袁隆平与杂交水稻说法不正确的是()A.袁隆平首次成功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B.“左”倾错误得到纠正是袁隆平选育杂交水稻品种成功的前提C.2001年,袁隆平获得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D.联合国粮农组织把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他的这项技术作为一项战略计划6.新华社电:“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

新课标2019春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

新课标2019春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

第二十一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1949年12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总结报告中提出:“一、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借助苏联经验。

二、创办人民大学,同时普遍举办工农速成中学,把工农干部培养成知识分子。

三、老区教育,现在以巩固与提高为主,解决师资、教材问题。

”这集中反映出建国初期的教育( A )A.基础相当薄弱 B.照搬苏联经验C.强调政治导向 D.发展急于求成[解析]材料集中反映出建国初期新中国教育经验缺乏,工农干部文化水平较低,师资、教材不足等问题,可见基础相当薄弱,故A项正确;建国初期的教育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借助苏联经验,而非照搬,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建国初期的教育强调政治导向,故C 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出教育发展急于求成,故D项错误。

2.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府开办了各种类型的补习学校,广大教育工作者把识字小黑板挂到田间地头、车间厂房、休息场所。

这说明当时中国( D )A.努力发展高等教育 B.大力普及义务教育C.注重培养工农兵学员 D.重视扫除文盲教育[解析]注意材料中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授课地点是在田间地头、车间厂房、休息场所,可见是对不识字和识字少的人进行识字教育,使其具有初步的读、写、算能力,故选D项。

3.(2019·宿迁高二检测)1952年下半年开始,全国高等学校进行了大规模的院系调整。

下表为调整后工科生和文科生占在校生的比例变化情况。

这一调整( A )A.C.确保了人才结构合理 D.促进教育体系更加完善[解析]根据“1952年下半年”及图中的数据可知,1953年工科生所占比例较大,为“一五”计划培养了大量的人才,适应了经济建设需要,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4.1964年5月,刘少奇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出实行两种教育制度与两种劳动制度的建议。

其中的“教育制度”是指( A )①全日制教育制度②半工半读教育制度③职业教育制度④学前教育制度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③④[解析]所谓“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是指全日制教育制度、半工半读教育制度和八小时工作的劳动制度、半工半读的劳动制度,故本题选A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专题练习一选择题1中国科学院档案处保存的文件表明,1951年至1958年中国共派出留苏学生7 493人,其中69%的留学生学习工科专业,10.6%的学习理科,6.9%的学习农林,3.4%的学习医学,3.2%的学习文科,1.7%的学习文化艺术,1.6%的学习财经。

这是我国当时( )A.“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B.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C.文化教育全面改革的需要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答案:D 解析:据材料“1951年至1958年……其中69%的留学生学习工科专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我国处于“一五”计划的工业化建设时期,国家发展战略需要大量工科专业人才,故D项正确;“科教兴国”战略是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故A项错误;市场经济体制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提出的,故B项错误;1951年至1958年中国没有进行文化教育的全面改革,故C项错误。

2右下图为1954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 ( )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D.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答案:C 解析:该作品的时代背景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府开展扫盲教育,故出现婆媳二人冒着严寒去补习班的场景。

该绘画明显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扫盲教育这一社会现实,C项符合题意。

传统文人画注重写意,A项不符合该画的风格。

同一时期西方流行现代主义,其特点是与传统绘画相对立,绘画着重表现内心的“自我感受”,倾心于形式的新颖,B项不符合题意。

该作品内容是社会现实的反映,不是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排除D项。

3美国著名农业经济学家帕尔伯格评价中国某科学家说:“他增产的粮食实质上使人口增长率下降了。

他在农业科学上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他把西方国家抛到了后面……”这段话反映了( )A.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现代化取得跨越式发展B.中国粮食产量提高,解决了世界范围内的粮食短缺问题C.袁隆平在农业领域为世界作出了重大贡献D.西方国家的粮食生产逐渐落后于中国答案:C 解析:1973年,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使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并有助于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故C项正确。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是对中国科学家的评价,未涉及农业现代化问题,故A项错误;中国粮食产量提高并没有解决世界范围内的粮食短缺问题,故B项错误;西方国家的粮食生产逐渐落后于中国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故D项错误。

4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学习俄语的热潮。

这是我国当时( ) 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答案:D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一五”计划的背景。

1952年底,我国国民经济基本得到恢复,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

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一五”计划,即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当时我国的工业化建设主要是借鉴和学习苏联的工业化建设经验,故出现题干中高校和中学开设俄文课程以及许多中小城镇掀起学习俄语热潮的现象,故选D项;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就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外交政策没有改变,A项错误;学习俄语的热潮与计划经济体制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文化教育改革与学习俄语没有必然联系,C项错误。

5. 1964年10月2日,《东方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首演。

全剧共分《东方的曙光》《星火燎原》《万水千山》《抗日烽火》《埋葬蒋家王朝》《中国人民站起来》《祖国在前进》《世界在前进》等八场,采用了歌舞、合唱等艺术表现方法,并且有民族乐队和西洋管弦乐队的联合演奏。

这一艺术创作反映出( )A.这一时期的艺术作品以革命题材为主B.政策支持推动了艺术精品的创作C.“样板戏”占据了“一枝独秀”的地位D.“二为”方向对艺术的指导作用凸显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需要掌握20世纪60年代艺术繁荣的原因,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采用了歌舞、合唱等艺术表现方法,并且有民族乐队和西洋管弦乐队联合演奏”,结合题干时间和所学知识解答即可。

《东方红》虽然是与革命题材有关,但是不能说这一时期艺术作品以革命题材为主,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采用了歌舞、合唱等艺术表现方法,并且有民族乐队和西洋管弦乐队联合演奏”,结合所学可知,1956年“双百”方针提出,促进了艺术创作的繁荣,故B项正确;“样板戏”是“文革”时期的文艺,与题干时间“1964年”不符,故C项错误;“二为”方向是在改革开放后提出的,与题干时间“1964年”不符,故D项错误。

6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

其主要目的是( )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B.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答案: A 解析:材料信息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之初教育的特点。

各高校以《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为指定教科书与文化部举办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目的都是加强思想教育,构建适应新中国政权的意识形态,故选A项。

B 项中的“全党”与题干信息不符;C项并非其主要目的;D项中的“全新形式”表述不当。

71980年初,风光片《三峡的传说》的插曲《乡恋》经中央电视台播出后风靡全国,但因其唱法上的创新遭到了来自各方的质疑,被批为“靡靡之音”而禁播三年。

这说明( ) A.改革开放还未实行B.不结盟外交政策推行C.“文化大革命”理论未被否定D.“双百”方针贯彻的必要性答案:D 解析:“双百”方针包括艺术上“百花齐放”,但《乡恋》被禁播三年,说明当时还没有贯彻“百花齐放”的方针,故D项正确。

1980年中国已经实行了改革开放,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主要涉及文艺领域,与不结盟外交政策无关,故B项错误;“文化大革命”理论是“以阶级斗争为纲”,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已经对其进行了批判和清算,故C项错误。

86.1977年8月4日,邓小平提议召开了一个科学与教育工作座谈会,向与会者表态说:“今年就要下决心恢复从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考学生,不要再搞群众推荐。

从高中直接招生,我看可能是早出人才、早出成果的一个好办法。

”这说明( )A.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B.国家对教育工作进行拨乱反正C.“左”倾错误仍在文化领域延续D.加快了大学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步伐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了邓小平对“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教育革命”进行纠正,体现了国家对教育工作进行拨乱反正,故B项正确。

党和国家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是在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了邓小平对文化领域“左”倾错误的纠正,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恢复高考制度,与大学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无关,故D项错误。

9下表是1975~1995年我国各级学校中女生占学生总数比例(%)的统计表。

结合所学,可以推断( )A.B.“双百”方针的提出推动了我国基础教育的快速发展C.改革开放后我国才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D.教育改革和观念进步是我国女性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因答案:D 解析:根据表格内容可知80年代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占学生总数的比例由32.6%下降到30.0%,略有减少并未出现明显减少,故A项错误;1956年“双百”方针提出,不符合材料时间,故B项错误;材料为女生占学生总数的比例统计表,与整个国民教育体系无关,故C项错误;从表格内容可知各个层次的教育上女生占学生总数比例都在增长,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教育改革和观念进步推动女性教育发展,故D项正确。

101988年9月邓小平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文中指出:“从长远看,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

……最近,我见胡萨克时谈到,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

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指出科技发展最终要靠生物工程技术B .促成了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确定C.奠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D.开始将农业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答案:C 解析:材料中“从长远看,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注意到科教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奠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故答案为C项。

材料中认为农业问题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A项以偏概全,排除;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形成于1956年,排除B 项;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11新中国成立时,世界已进入核时代。

曾长期领导核科学事业的聂荣臻元帅回忆道:“我们国家很大,不可能靠购买武器来支撑国防……唯一的出路只有尽可能吸取国外先进成果,走自己研制的道路。

”中国跨入原子能时代开始于( )A.20世纪40年代B.20世纪50年代C.20世纪60年代D.20世纪70年代答案:B 解析:本题的题眼是“原子能时代”。

根据史实可知,1958年我国第一座试验性原子反应堆回旋加速器运转,标志着我国跨入了原子能时代,故选B项。

121952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如调整后的天津大学下设土木建筑、电信、机械等7个工科系、20个专业和13个专修科,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

这种调整主要是为了( )A.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B.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C.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D.推动天津经济建设发展答案:B 解析:通过学校专业的划分可以看出,这种调整是为经济建设培养人才,B 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建国以来的代表性文艺作品请回答:表中能够反映我国建国以来不同时期文艺作品的变化,选择其中一个时期指出变化趋势并说明原因。

答案:示例1 趋势:改革开放以来,作品数量增多,题材更加丰富,风格形式更加多样化。

原因:国家实行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思想更加开放,文化娱乐等需求更加多元化;“双百”方针的恢复,文艺创作更加活跃;全球化趋势加强,受西方文化的影响等。

示例2 趋势:“文革”期间文艺作品数量减少,题材趋同,形式单一,文艺界百花凋零。

原因:服从于政治上阶级斗争的需要;“左”倾错误思想的冲击和影响;“双百”方针遭到破坏,大批文艺工作者遭到迫害,严重挫伤了文艺创作的积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