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十日谈_爱情观的根本特征
薄伽丘十日谈是什么
薄伽丘十日谈是什么乔万尼·薄伽丘,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作家、诗人及文学家。
以故事集《十日谈》留名后世。
那你知道《十日谈》是讲什么吗?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到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薄伽丘《十日谈》乔万尼·薄伽丘所著的《十日谈》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巨著,是世界文学史上具有巨大社会价值的文学作品;意大利近代著名评论家桑克提斯曾把《十日谈》与但丁的《神曲》并列,称之为“人曲”。
1348年,意大利佛罗伦萨瘟疫流行,10名男女在乡村一所别墅里避难。
他们终日游玩欢宴,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共住了10天讲了百个故事,这些故事批判天主教会,嘲笑教会传授黑暗和罪恶,赞美爱情是才华和高尚情操的源泉,谴责禁欲主义,无情暴露和鞭挞封建贵族的堕落和腐败,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在佛罗伦萨闹瘟疫期间的一个清晨,7个美丽年轻而富有教养的小姐,在教堂遇到了3个英俊而富有热烈激情的青年男子。
7位小姐中的3人是他们的情人,别的几位和他们还有亲戚关系。
他们决心带着仆人,离开佛罗伦萨这座正在走向死亡的可怕城市。
他们相约,两天后到郊外的一座小山上的别墅里去躲避瘟疫。
那里环境幽静,景色宜人,有翠绿的树木环绕,还有曲折的走廊,精致的壁画、清澈的清泉和悦目的花草,地窖里还藏着香味浓郁的美酒。
这10位年轻人每天不是唱歌弹琴,就是跳舞散步。
在暑气逼人的夏季里,他们坐在绿草茵茵的树荫下,大家商定每人每天讲一个优秀动听的故事,以此来愉快地度过一天中最难熬的时光,他们一共讲了10天(其中因为种种原因耽误了5天,共计15天,但是就讲故事的时间而言还是10天),10天合计讲了100故事,这些故事收集成集子就叫《十日谈》。
《十日谈》的主题第一天无主题。
第二天初饱经忧患、后来又逢凶化吉、喜出望外的故事。
第三天凭着个人机智,终于如愿以偿,或者是物归原主。
第四天结局不幸的恋爱故事。
第五天历尽艰难折磨,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
第六天一个富于机智的故事:或者针锋相对,驳倒了别人的非难,或者急中生智,逃避了当前的危险和耻辱。
《十日谈》作品中爱情观的根本特征浅析
《十日谈》作品中爱情观的根本特征浅析摘要:《十日谈》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艺术著作,被称为是“人曲”,它强调解放人性,人追求自由与幸福的权利要大过神的权利。
《十日谈》虚构了一个人间快乐的伊甸园,人们可以自由地追求爱情,并且不用受到刻板礼教的约束。
关键词:十日谈;爱情观;根本特征;具体分析《十日谈》是文艺复兴时期反映人性解放的代表作品,他的作者薄伽丘是西部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重要发起者。
《十日谈》主要讲述了在欧洲爆发大规模黑死病的时期,有七个温柔可爱、清新脱俗的少女和三个健壮有力、风趣幽默的少年,他们在乡下暂居躲避瘟疫的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轻松幽默的故事。
乡村之外的世界充满着罪恶与苦痛,但是在他们居住的乡村之内,却充斥着温暖和阳光。
一、《十日谈》主要内容《十日谈》主要讲述了在文艺复兴时期,欧洲黑死病大规模爆发。
十个意大利城市青年在乡村生活中为了打发无聊的时光,他们在十天之内每个人讲述一个小故事,组成的一百个故事。
薄伽丘采用理想主义的写作风格,运用极高的写作技巧表达了作者对于人性解放的期盼。
《十日谈》这部书强调通俗与高雅的结合,即表达出个人对于这个世界的态度,同时宣扬自己的理念与价值观,直抒胸臆的一部作品集。
二、《十日谈》作者的主要思想感情爱情是人的天性,薄伽丘通过作品中对于自由爱情的叙述,表达了爱情与肉欲一体化的观念。
薄伽丘认为爱情中情欲与性行为是可以并存的,在爱情中或早或晚的开始性行为,都是应该被广大民众所接纳的。
如果恋爱中的青年男女出于自愿有了好感,那么他们的父母、亲戚乃至宗教人士都不应该加以干涉,而是应该让爱情自由式的生长。
这种极端强调爱情中自由意志展露的思想,虽然与当时的社会主流思想格格不入,但是确实一个新时代思想的开端。
《十日谈》这部书主要采用反讽的手段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使用借古讽今的手法揭露了天主教僧侣的腐朽专制,为了达到自己宗教统治的目的,对人世间最朴实的人类情感进行打压;抨击了封建贵族的愚昧落后,为了满足阶级权利横征暴敛鱼肉百姓;揭露了中世纪贵族阶级的罪恶。
论《十日谈》女性形象塑造与薄伽丘的爱情观
论《十日谈》女性形象塑造与薄伽丘的爱情观摘要:《十日谈》素有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经典之作的赞誉,爱情是其主题之一。
薄伽丘通过对女性形象的塑造表达了对爱情的看法:爱情是人的天性,歌颂尘世幸福和欢乐,追求爱情自由是女性的权利等;但也要注意到其背后还隐藏着传统的男权主义思想。
关键词:《十日谈》;薄伽丘;女性形象;爱情观薄伽丘(Boccaccio,Giovanni 1313-1375年)作为建立“新道德秩序的先驱”。
其所著《十日谈》[1]一反中世纪文学“脱离现实的神秘主义”的色彩,大力颂扬现实生活的丰富多姿,宣扬“幸福在人间”的积极思想,被19世纪有影响的评论家D.桑克蒂斯称为《人曲》,是“意大利古典散文完美的典范,对欧洲文艺复兴文学的影响至深且巨”。
[2]78一、《十日谈》女性形象研究概述《十日谈》以人为中心,呼唤人性解放,对其所反映的人性和爱情问题的研究占有一席之地。
总体而言,牛津大学的《古典与中世纪文学评论》(Classical and Medieval Literature Criticism)[3]一书,收录了多篇有关薄伽丘和《十日谈》的代表性研究论文。
国内学者王军认为薄伽丘虽尚未总结出一套赞美人性的哲学理论,但在中世纪背景下他敢于发表大胆追求现世生活的言论,“宣告了崭新的人生观的诞生”,“显然是人类思想的一次巨大飞跃”。
[4]在爱情层面,研究者多赞赏《十日谈》对情欲的肯定,实现爱与欲的融合。
有学者认为《十日谈》是西方文学史上第一次体现女性真正解放的作品,甚至是“纯粹的女性主义”,是呼吁“男女平等”,捍卫“女性权利”的作品;有的研究者倾向于《十日谈》仍是男性话语权下的作品,对于其对女性的赞美偏于“性”的欲望、肯定女人服从男人、故事中的男性偏见等问题需辩证对待,要把握和理解薄伽丘“在宗教和人文主义的矛盾性”。
瓦莱里奥·费尔梅(Valerio Ferme)从《十日谈》中讨论了女性的权利和社会对其加诸的限制。
《十日谈》作品中爱情观的根本特征分析
《 十 日谈 》 是文 艺 复兴 时期 反应 人性 解放 的一
部 代表作 品 。 他 的原 著作者 薄伽丘 是西部 欧洲文 艺 复 兴运动 的重要发起 者 。 《 十 日谈》 主要讲述 了在 欧
一
、
《 十 日谈》 中表达作者 的主 要思想感情
爱情是人 的天性 . 薄伽丘 通过作 品集子 中对 于 自
由爱 情 的叙述 , 表 达 了爱 情 与 肉欲 一体 化 的观念 。 哪
里有 压迫 。 哪里 就有 反抗 。 薄伽 丘认 为爱 情 中情欲 与 性行 为是 可 以并存 的 , 在 爱情 中 , 或早或 晚 的开始 性
二、 《 十 日谈》 作 品 中爱情 观 的积极性 根本 特征
分 析
( 一) 人性解 放 的呼声 《 十 日谈 》 的作 者 薄伽 丘 对于 当时 的世 界非 常 厌倦 , 可 是他 一个 人 又无 法 同整个 社会 对抗 , 只好
的关 注 ,是 现代社会 欧洲精 神文 明的重 要思想 内核 。
洲爆 发大规模 瘟疫 的时期 . 有 七个 温柔可爱 清新脱 俗 的少女 和三个健壮 有力风趣 幽默 的少年 。 他们在 乡下 暂居躲 避瘟疫 的过程 中 。 发 每一 个短 小精 悍 的故事 中 , 都 蕴含 了一 定 的
哲理 , 也包 含着一定 的社会价值 与人 文思考 。
到一 己私利无所不 用其极 , 宣扬 的是高贵 雅致 的价
值观 , 做的却是损害最广大老百姓根本利益 的事情 。
的 问题 。 《 十 日谈 》 这 部作 品体 现 了反 封建 倾 向 , 薄伽
《十日谈》的爱情观
《十日谈》的爱情观【摘要】在中世纪的欧洲,宗教禁欲主义禁锢人类的天性,卜伽丘的《十日谈》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歌颂了爱情和人间的欢乐,塑造了不少为爱情献身的人物形象,全面抨击了宗教及封建势力。
本文旨在以一种比较综合的角度对《十日谈》爱情故事中反映的爱情观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当时的爱情观念。
【关键词】十日谈、爱情观【正文】《十日谈》被认为是意大利文学巨匠卜伽丘的代表作,近代欧洲短篇小说的奠基之作,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现实主义文苑里的一朵奇葩,被誉作“划时代的丰碑”。
《十日谈》以10个年轻男女出游为线索,记述他们10天中每人讲述的10个故事。
其中,有关爱情的故事据统计有73篇,是《十日谈》中的一大亮点。
有爱情悲剧,男女主人公在爱情得不到满足时双双殉情而死;有爱情喜剧,男女主人公在追求爱情过程中历尽悲欢离合,最终获得爱情的;还有爱情幽默剧,男女主人公(常常是女主人公)为得到爱情,急中生智,瞒着或欺骗自己的丈夫,与自己的情人私会的,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世纪宗教禁欲主义下人们对待爱情的态度,本文试图以《十日谈》的爱情故事为依据,复现当时人们的爱情观念。
打开作品我们就看到几个令人发指的故事,“杨诺劝教”还有“歹徒升天”极具讽刺意味。
中世纪的欧洲是野蛮、愚昧的,王权和教权共同统治着当时的人们,他们所宣扬的是宗教的世界观和禁欲的道德观,以此来束缚人们的灵魂和肉体。
表面上道貌岸然的上层贵族和教士实际上却过着荒淫无耻的堕落生活,虚伪僧侣披着“神圣”的法衣,满口的慈善和禁欲修行,却在暗地里做着害人的勾当。
谴责淫邪,却利用神职把男人支走,自己去勾引良家妇女;谴责重利盘剥,却用信教之人的钱财来填满自己的口袋。
革命导师恩格斯曾经这样说道:“当时反对封建制度的每一种斗争,都必然要披上宗教的外衣,必然首先把矛头指向教会。
”写“神”的虚伪正是衬托了“人”的可爱。
卜伽丘作为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以资产阶级人文主义者的敏锐眼光,以犀利的笔锋触及到当时社会、家庭里男女悲剧爱情的各个方面。
《十日谈》阅读体会
《十日谈》阅读体会当看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十日谈》阅读体会”,以供大家参考!《十日谈》阅读体会1或许应该感谢那场瘟疫让我们十个可爱的青年人相聚,我一直觉得《十日谈》开篇所述的瘟疫是有寓意的。
瘟疫折射出的是14世纪教会统治下的腐化和黑暗,而十个相聚而谈的青年人则是黑暗中的醒悟者。
就像一句话所说,当全世界都在沉睡时,你的清醒就像一场梦,但是这种清醒也是一种趋势,人们真正看清自己的趋势。
爱情本该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但是在薄伽丘的笔下,文中的主人公想享受自己真正的爱情则并非易事。
以第四天第五个故事为例,这一天的主题是讲述结局悲惨的爱情故事,爱情本该是件自由的事,但是这十个故事的爱情却使我们充满了悸痛和无奈。
痛的是一对对有情人悲惨的结局,无奈的是他们遭受的爱情悲剧在我们看来是那么的不可思议,因为任何一件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如若放在今天都不会产生那样悲惨的结局。
故事向我们展示的哲理有很多,但无论是那个年代的爱情不自由亦或是男女不平等都不是我想谈的。
我想说的是14世纪教会影响下的人自我意识的丧失和人性同封建禁锢的对抗。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坠入爱河的丽莎贝塔和洛伦左根本就忘记了封建思想对他们的威胁,依旧大胆地表露自己的心迹,这是人性恢复之后产生的强大力量,它能使人更加大胆地享受自我。
而丽莎贝塔的哥哥们却完全依照封建传统的认识,盲目地认为妹妹的行为为家族蒙羞而想杀死洛伦佐。
这种反应是可怕的,也是可笑的。
他们完全忽略了自己妹妹的感受,将亲情置之度外,而固执地杀死洛伦佐,这是封建思想凌驾于自我意识之上的反应。
《十日谈》以看似轻佻的口吻向我们展示了深刻的哲理,也正是这些闪烁着理想光辉的故事,让本书更具有可读性。
《十日谈》阅读体会2《十日谈》,谈尽了兽性的人的假丑恶,谈尽了精神的人的真善美。
人的天性,被伟大的雕刻家塑造成活的形象,大胆地置于阳光下的我们面前;人的不容违背而常在违背——人为地强行违背着——的天性真实地被证明了。
薄伽丘的爱情观
薄伽丘的爱情观
薄伽丘(Boccaccio)是14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重要作家,他的作品《十日谈》被认为是欧洲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之作。
薄伽丘在他的作品中描绘了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和爱情观念,对于当时的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薄伽丘的爱情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 爱情的多样性
薄伽丘笔下的爱情形式多种多样,不仅有纯洁浪漫的爱情,还有现实的婚姻和情感的波折。
他通过十个不同的故事,描绘了各种各样的爱情关系,表达了他对于爱情的全面理解。
2. 爱情的欢乐和悲剧
薄伽丘的作品既有让人开怀大笑的幽默情节,也有让人唏嘘感伤的悲剧故事。
他通过对爱情的描写,展现了人生的喜怒哀乐,让读者在阅读中产生共鸣。
3. 爱情的力量
薄伽丘相信爱情的力量是无可抗拒的。
他认为爱情可以使人超越物质的束缚,成为人生的动力和意义。
他通过他的作品展示了爱情的神奇与伟大。
4. 爱情的复杂性
薄伽丘深刻地描绘了爱情的复杂性,包括欲望、欺骗、背叛等。
他认为爱情并非完美无暇,而是存在着各种挑战和考验,需要经历磨难才能得到升华。
5. 爱情的社会影响
薄伽丘的作品不仅仅是描写个人爱情,更涉及到爱情对社会的影响。
他通过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展示了爱情在社会中引发的道德、伦理和权力的问题。
总之,薄伽丘的爱情观富有深度和多样性,他的作品为后世的文学创作和爱情观念奠定了重要基础。
浅谈《爱情十三问》与《十日谈》中爱情观的差异及原因
文学评论・外国文学浅谈《爱情十三问》与《十日谈》中爱情观的差异及原因谢瑞萍 武汉大学摘 要:本文将通过对《爱情十三问》和《十日谈》两部作品内容的具体分析,比较不同时期薄伽丘爱情观的差异,并探究其产生变化的原因。
关键词:薄伽丘;爱情观;差异;原因[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5-134-01一、《爱情十三问》和《十日谈》中爱情观的差异表现1.爱情里的灵魂与肉欲《爱情十三问》里的爱情,更推崇的是一种柏拉图式的精神之爱,认为精神之爱给人们带来的满足与快乐是永恒且稳定的,而且身体上的接触带来欢乐短暂而无常。
第十一问中,菲娅美达谈到:“我们认为思念情人远比见到情人快乐,因为思念我们所爱的事物时,全部能感觉的精神都会感到愉悦无比,因为只需借助意念便能用快乐满足种种炽烈的愿望。
”“……在思念中,他还能长久地保留愉快之情,而在与她见面时却不能持久……思念之乐大于见面之乐。
”。
见面之乐(可以理解为与看不见摸不着的精神相对立的、可以感知可以触摸到的现实接触之乐)并不具备精神之爱的功能与特性,而且它是短暂的、不稳定的。
在《十日谈》中,薄伽丘则更加强调了肉欲与爱情的不可分割性,有爱情就自然会有肉欲。
《十日谈》“序”中写道:“欲望在我心中燃起,那些欲望不是理性的界限所能控制”这也表明了爱情给人带来的欲望是无法克制的,而这种欲望也是精神之爱无法取代的。
第九天的第二个故事中,人人都认为极为圣洁的女院长却被意外发现与教士寻欢作乐,而大家选择了包容与认可,恰好印证了这一点。
2.爱应不应该克制《爱情十三问》告诉我们,爱,是克制。
越深的爱,越懂得隐藏自己的情感。
第六问中谈到,“爱情最深者,惧怕也最多……惧怕总是和羞涩的爱情相伴。
”并以古希腊神话中赫拉克勒斯、帕里斯的爱情故事作为论证。
《十日谈》却告诉我们,爱,无需克制。
第十天的第七个故事中,药剂师女儿与国王的感情向我们传达的观念是,爱情里的克制只会折磨了自己,只有大胆表达爱,故事才会圆满。
浅析《十日谈》对爱情的理解
浅析《十日谈》对爱情的理解作者:朱菊香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35期摘要:世界上文学作品众多,也有各种各样的主题,但是,“爱情”称得上是其中最永恒的话题。
不论是古今还是中外,很多文学作品都会描写一些爱情故事,或者说,或多或少都会涉及到爱情这个话题。
薄伽丘在《十日谈》里就描写了很多不一样的爱情故事。
它提倡个性解放,否定时代的禁欲主义,同时也歌颂爱情。
纯洁的爱情也好,以情欲为前提的爱情也罢,不管是哪种都拥有最大的力量。
《十日谈》中对爱情的理解大概就是这两种。
关键词:禁欲主义;爱情;本性;情欲作者简介:朱菊香(1995-),女,汉族,重庆丰都人,大学本科,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文新学院2014级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5-0-02《十日谈》是薄伽丘笔下最优秀的作品,它不仅拉开了文艺复兴的序幕,还对世界文学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欧洲文学史上一笔不小的财富。
它不仅批判教会的腐朽,还抨击了封建特权和男女平等。
不仅如此,在《十日谈》中男女之间的谈情说爱也用了很多笔墨来刻画。
曾经就有人计算过,说《十日谈》中描写爱情的故事有73个。
可见,爱情的确可以被称作是文学作品的永恒话题。
因为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一样,就会产生各种不同类型的爱情故事。
在《十日谈》中就刻画了很多生动形象的故事。
有悲欢离合的夫妻纠葛,也有青年男女冲破时代的禁锢,收获完美的爱情。
坚信所谓的神爱并不科学,是愚昧的说法。
他甚至认为:“在所有的自然力量中,爱情的力量最不受约束和阻拦。
”[1]80真正的爱情并不是过错,而是合乎常理的,难能可贵的。
因此,神爱是无法替代情爱的,人有权享受爱情。
一.爱情是一种自然的力量自古以来,人们对爱情有许多不一样的理解。
那么爱情到底是什么?我们常说前生今世的爱情,这种说法似乎过于沉重,太注重前世今生,把命运看得太重了。
但薄伽丘对爱情的理解并没有那么唯美,他认为爱情就是人的本性,是一种自然的力量,不可控制。
2021年新版十日谈读后感
2021年新版十日谈读后感《十日谈》以看似轻佻的口吻向我们展示了深刻的哲理,也正是这些闪烁着理想光辉的故事,让本书更具有可读性。
下面为大家精心了一些关于十日谈,请您阅读。
在寒假里,我为了增长知识,阅读了许多书籍,有四大名著中的《红楼梦》和《水浒传》,有《绿山墙的安妮》,有《海底两万里》,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去书店淘到的《十日谈》了。
这本书的 ___是十四世纪意大利著名的人文主义作家乔万尼·薄伽丘。
这本书的主人翁是十个青年男女。
它主要讲述了当时佛罗伦萨瘟疫大流行,十个青年男女,为了躲避灾难,他们逃到城外居住了十几天,其中的十天里,他们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来消遣,共讲了一百个故事。
这些故事,涉及上至国王、贵族,教士,下至商人、手工业者、农民等各阶层社会人物,叙述语言生动活泼,塑造的人物栩栩如生,让人读了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乔万尼·薄伽丘在这本书中旗帜鲜明地 ___封建主义,提倡人文主义。
他抨击了虚伪 ___封建教会,揭露了贵族官僚的罪恶,让人读起来有一种热血沸腾的感觉。
这是薄伽丘的《十日谈》中一个描写爱情的故事,讲述的是亲王唐克莱因为太爱自己的 ___而舍不得她出嫁,他只顾自身需要而不顾___渴望爱情的需要,违反了自然规律——绮思梦达说的青春的规律。
于是绮思梦达开始了与贫穷但道德高尚的纪斯卡多的秘密约会,她要充分的享有那属于自己的权利——获得爱情的权利。
当他们的私情被发现时,唐克莱显然是凶残的,他杀害了 ___心爱的人,而绮思梦达为了向父亲证明自己爱情的伟大和愿意为之献身的勇敢,她果断地选择了追随爱人,以证明自己是愿意为爱情付出的,爱情于人的重要性;也维护了正义。
这个故事无疑向我们彰显了人性的重要,人的价值与尊严的至尚。
因为在故事中,纪斯卡多虽然贫穷,地位低下,但绮思梦达却偏偏选择与他恋爱,她甚至在与唐克莱争论时说:贫穷不会磨灭人的高贵品质,反而是富贵叫人丧失了志气。
_十日谈_爱情观的根本特征
人间事物”,[4]513 用规律来解释和理解一切吧。
人性理论是相一致的。 《孟子·告子上》 引用了告子
薄伽丘认为,爱情是青春的规律。 《十日谈》 第 的人性主张:“性,犹杞柳也”;“生之谓性”;“食
二天“爱米莉亚的故事”中有这样的情节:仆人贾诺 色,性也”。告子认为,人的本性犹如在自然界中生
笃与主人居那度的女儿史宾娜产生了爱情,并暗中私 长的“杞柳”,人的自然生命就是人的本性,饮食以
既然上帝都只能根据万古不易的法则决断凡间事物一切事物都有必然规律人就更应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行事所以我们不妨假设神明不干预人间事物用规律来解释和理解一切吧
2009年第3期 总第63期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JOURNAL OF 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十日谈》 爱情观的根本特征
是在提高人性,贬斥神性,认为人性高于神性,从而 一段真情的表白:“夫人,假如我脱掉这身法袍— ——
把人和人的价值、人的尊严置于首要的地位。
这是再容易不过的事了,我就不是教士,而和任何男
二、爱情与肉欲一体
《十日谈》 爱情观的第二个根本特点是,把爱情 与肉欲融为一体。在 《十日谈》 的爱情故事中,始终 贯彻着这样一个重要观点:欲是爱的根源,爱是欲的 产物,爱与欲是不可分割的统一过程。这一观点的立 论依据仍然是他的自然本性论。
他又借第九天“爱莉莎的故事”说明,谁想阻挡 人的“七情六欲”只会让自己出丑。故事是这样的: 女修道院院长抓着一个犯了奸情的修女,正要把她严 办,不想被修女指破她头上戴的是一条裤子,不是头 巾。女修道院长知道自己已经出丑,而且是众目睽 睽,再也无法掩饰,只好用温和的口气说:“不过硬要 一个人抑制肉欲的冲动,却是比登天还难的事,所以只 要大家注意保守秘密,不妨各自去寻欢作乐吧。”[2]597 这 个故事向人们说明,不管是什么样的人都会有欲,都 会有爱,“肉欲的冲动”必然引起“爱”的行为。
《三言》和《十日谈》中爱情婚姻故事的比较
外国文学研究2002年第4期《三言》和《十日谈》中爱情婚姻故事的比较黄永林内容提要:产生干东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三言》和《十日谈》中的爱情故事,有着共同的反对禁欲主义,提倡人性解放;歌颂爱情,赞扬妇女;反对门第等级,主张婚姻平等的特征,体现出反封建、反宗教,提倡自由、平等、民主的资产阶级人本主义精神。
但在对待男女偷情问题上,表现出不同的态度,体现出中西文化的差异。
关键词:《三言》《十目谈》比较《三言》是中国明代冯梦龙广泛搜集宋元至明代的话本和拟话本编辑的短篇小说集《喻世明言》、《瞽世通言》和《酲世恒言》的合称;《十日谈》足意大利作家薄伽丘的短篇小说集。
这两部短篇小说集虽然产生于相隔万里的东西不同国度,但关于爱情婚姻的故事都是构成这两部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遗两部作品的爱情婚姻故事进行比较研究,对于我们认识中西通俗小说在爱情婚姻主题上的异I司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世纪欧洲封建教会认为,爱情是有罪的肉欲。
为了传宗接代,上帝赋予了人类性本能,但人类也从中发现“肉体的娱悦”,结果导致人类的堕落。
男立的结合,不是为了爱情,而只是为了繁殖神圣教堂的善良信徒,尊荣上帝,这样才好把有罪的肉欲减为轻罪。
o他们拿神性否定人性,拿神爱代许情爱,极力宣扬禁欲主义。
在中国封建社会,儒家将性纳人人际关系与社会关系——礼的规范,强调个体为符合社会的要求而压抑甚至牺牲自己的性权利和性能力,从而构筑了以制欲为中心的一套性的伦理观念。
尤其到了宋代,程朱理学将天理与人欲视为对立的两极,提出“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兀理,人欲夹杂者。
”o可见封建礼教也与基督教义一样是宣扬禁欲的。
正是在这种相似的禁欲土义思想统治的背景下,薄伽丘和冯梦龙大胆地在他们的小说中高举反对禁欲主义的大旗,提倡人性。
薄伽丘认为,舅女相爱,是人类的天性,只要有人的地方,人的天性就无所不在,不可窒灭,也无法回避。
《十n谈》中以“绿鹅”为代表的许多故事都表达了同一主题:人的正常性要求、青春和爱情的觉醒是任何宗教戒律也无法遏制的,宗教的禁欲主义是不符合人性的。
薄伽丘的爱情观
薄伽丘的爱情观篇一:薄伽丘的爱情观是指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作家乔万尼·薄伽丘在他的作品《十日谈》中所描绘的爱情理念。
薄伽丘认为爱情是一种纯粹而崇高的情感,它可以超越种族、宗教和社会地位的差异,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之一。
在《十日谈》中,薄伽丘以一系列故事的形式讲述了各种不同类型的爱情,包括纯洁的爱情、忠诚的爱情、欲望的爱情等。
他认为真正的爱情应该是无私的,能够使人超越自我,关注和追求对方的幸福。
他通过故事中的角色描绘了这种爱情的力量,以及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薄伽丘的爱情观中强调了自由和平等的原则。
他认为爱情关系应该建立在双方自愿和平等的基础上,而不是基于社会地位或金钱的考虑。
他反对爱情被当作一种工具或手段来追求权力、财富或社会地位。
此外,薄伽丘也对婚姻和性的观念提出了一些非传统的看法。
他认为婚姻不应该只是一种社会约束,而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和真诚的基础上的伴侣关系。
他主张性爱应该是一种美好而正常的体验,而不应该受到道德或宗教的束缚。
薄伽丘的爱情观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和讨论。
他的作品挑战了当时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规范,提出了一种新的、更为人性化的爱情理念。
他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后来的文学和艺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总的来说,薄伽丘的爱情观是一种追求真诚、无私和平等的爱情理念。
他的作品《十日谈》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成为了西方文学中关于爱情的经典之作,对后来的文学、艺术和人们对爱情的认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篇二:薄伽丘是中世纪意大利的一位作家,他以其著作《十日谈》而闻名,这部作品中展示了薄伽丘对于爱情的独特观点。
薄伽丘的爱情观可以说是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他认为爱情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力量,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引发各种情感。
他将爱情视为人类最高尚、最伟大的情感,认为爱情的力量可以超越一切。
薄伽丘的爱情观也非常重视心灵的契合和精神的交流。
他认为真正的爱情不仅仅是肉体的欲望,更是两个人灵魂的契合。
《十日谈》的爱情观
《十日谈》的爱情观
祁雪峰
【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7(000)006
【摘要】《十日谈》在展示男女情爱的时候注重对女性的尊重。
基督教文化是以男性为本位的文化。
中世纪把人们窒息在沉闷的长夜里,女性又被压在最底层。
薄伽丘奋起为女性的地位与权利而呐喊,讴歌自由,赞颂爱情。
【总页数】1页(P46)
【作者】祁雪峰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4
【相关文献】
1.《十日谈》作品中爱情观的根本特征浅析
2.论《十日谈》女性形象塑造与薄伽丘的爱情观
3.论《十日谈》女性形象塑造与薄伽丘的爱情观
4.《十日谈》爱情观的根本特征
5.《十日谈》中薄伽丘的人文主义爱情观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读《十日谈》的感悟
学校开展三公开课活动的心得体会为了更好的实施课堂教学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推动学校教研工作的开展,锻炼教师、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依据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在本学期我校深入开展了三公开课活动。
这次活动改变了以往任课老师公开课的模式,采用了抽签的办法决定各位老师所上课的时间。
这种方法促进了各任课老师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实践了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
经过英语组以及各位老师的精心准备,以我们英语组的公开课拉开帷幕,听了各位的公开课,我受益匪浅,使我学到了很多:1、教学目标方面,三节课都目标具体,明确。
根据学科特点,都创设一定语境,锻炼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2、教学过程方面,思路清晰,衔接紧凑,过渡自然,课堂中学生思维活跃。
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3、教学基本功方面,教态自然,课件制作精美,驾驭教材能力强。
在对话中应用句型,思路清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简练的课堂用语展示了良好的教学基本功。
教学设计合理,通过课件小游戏引入单词。
在句型中练习单词,在对话中应用句型,环环相扣,最后设计小组活动,模拟情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
课堂活动的形式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活动为内容服务。
新课程标准倡导通过表演、唱歌、游戏、竞赛和故事等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初步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和写的能力。
本活动集中突出了任务型语言教学中英语课堂实施,老师们在英语教学实践中逐步建立“课堂教学以任务为主线,课外作业以项目为主导,评价方式以过程为主体”的任务语言教学模式。
总结本次校内、校际教研活动主要有以下特点:1、课堂教学以任务为主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主要采用以下的任务型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1)WARM-UP(通过日常对话等形式引入课题)(2)PRE-TASK(教师呈现完成任务所需要的语言知识,也就是本课教学内容)(3)WHILE-TASK(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完成几个小型任务)(4)POST-TASK(学生个人或以小组形式向全班汇报或展示完成的结果)(5)HOMEWORK(教师根据课堂的任务内容,不止相关的项目作业学生)2、课外作业以项目为主导一些教师也将作用业中渗透了解决实际问题或同实际生活相关的活动项目作业,从而使课外作业与任务型课堂融为一体。
薄伽丘《十日谈》读后感2000字
薄伽丘《十日谈》读后感2000字文艺复兴星期与14世纪的欧洲,意大利先占其风,率先吹起了文兴复兴的号角。
意大利作为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产生了第一批优秀的人文主义作家:比如薄伽丘(1313年-1375年)、彼特拉克(1304年-1374年)。
文艺复兴前期,薄伽丘写下他的代表作《十日谈》(约1350年-1353年)。
当时正是14世纪中叶,在整个欧洲,以封建教会和世俗封建主为代表的封建势力,在政治、经济、以至思想领域内,还是占着全面统治的地位。
就是意大利,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也不过疏稀地出现在它北部的几个城市罢了。
封建的中世纪向资本主义的近代过渡,这一历史过程还只刚刚开始。
正是在这资本主义才只透露曙光的时期。
因此,《十日谈》与文艺复兴后期的一些作品相比,具有非常强烈的战斗性和批判性。
《十日谈》的开端叙述10个青年男女为躲避黑死病,在佛罗伦萨乡间一个别墅里住了10天,讲了100 个故事,故名《十日谈》。
通过这些故事,薄伽丘揭露教会的黑暗和腐败,讽刺教士的奸诈和伪善,赞赏手工业者、商人的智慧和才干,歌颂真挚的爱情和高尚的情操。
可以说,《十日谈》是人文主义精神的经典之作。
正如《神曲》为意大利诗歌奠定了基础一样,《十日谈》为欧洲近代短篇小说开了先河。
所以说,但丁是旧时代的结束者,薄伽丘是新时代的开创者。
二《十日谈》最开始的几个故事就很具有批判性,对中世纪天主教会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讽刺。
之后几日的故事,通过爱情的描写,有宣扬了人性的光辉,反对教会的禁欲主义。
下面,我们通过几个故事来探讨《十日谈》中的人文主义思想。
“杨诺劝教”(第一天故事第二):巴黎丝绸商杨诺苦劝一名犹太商人抛弃犹太教,改信基督教。
犹太商人表示,他要到罗马考察一番再决定是否改教。
然而他在教皇的宫廷又看到什么呢?“从上到下,没有一个不是寡廉鲜耻……连一点点顾忌、羞耻之心都不存了……教皇、红衣主教,这些人本该是基督教的支柱和基础,却无恶不作……”。
这段故事总结性地提出了中世纪天主教会的黑暗与腐败,作为提纲挈领的作用,为全书打下基础,之后的故事也都是围绕批判的思想详细论述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伴青春,美好的爱情不是罪过,而是青春的规律。
事,都叫我们看出爱情的力量有多么伟大;人们一旦
薄伽丘指责“世上有些人坐井观天,自以为是, 坠入了情网,你便是叫他移山倒海,赴汤蹈火,他也
不但拒绝接受别人的意见,甚至连自然规律都要加以 在 所 不 惜 。”[2]379 薄 伽 丘 还 通 过 种 种 故 事 , 让 人 们 从
梦达之口说:“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 他们在潘比妮亚的领导下,各自随意讲述自己的故事
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样的机 时,大家仍然把话题指向了人的自然生命。他们认
能、同样的效用、同样的德性。”[2]267 这已表明,人是 为,保存和维护自己生命是每个人生而有之的本能,
自然物质构成的自然存在物,人与动物之不同在于人 “尽力维护自己的生命原是每个人的天赋权利”;[2]1“8 认
“自然力量”、“自然规律”,人们就应当尊重自然、 “上天本来在西蒙宽广的胸怀中赋予了颖慧的资质,
顺应规律;若与“自然规律”作对,只会“碰得头破 却遭到命运之神的妒忌,把他这些资质紧捆牢缚在他
血流”。
心田里最狭窄的一角,幸亏爱神比命运之神更其神通
薄伽丘以爱情为人性的一个重要立论依据是人的 广大,来解除了他的捆绑,又执行了对西蒙点化的职
薄伽丘在 《十日谈》 第四天序言的故事中,之所 以 把 爱 情 这 一 人 性 称 为 “ 人 类 的 天 性 ”, 在 他 看 来 , 是因为爱情是源于自然、与生俱来的合乎规律的根本 特性。他认为,人类的根本特性主要包括爱情和理 性,其基础是生命。在生命活动的基础上,爱情和理 性并行不悖。薄伽丘借以上故事说明:“凡是有理性 的人都会说:我爱你们。”也就是说,凡是有理性的 人都懂得爱情,这是人的自然生命活动所固有的,是 合乎规律的。
较,有何根本特征呢? 《十日谈》 爱情观的根本特 提出了一种特殊的人性论。著名历史学家布克哈特指
征,可以概括为两点:一是把爱情升华为人的天性, 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由于它首先认识和揭示
一是把爱情与肉欲融为一体。
了丰满的完整的人性而取得了一项尤为伟大的成就”;
一、爱情是人的天性
爱情是什么?诗人墨客对它作出过各种想象、各 种言说、各种规定。薄伽丘却对此作出了一种特殊的 回答,认为爱情是人的天性。为什么爱情是人的天 性?薄伽丘没有采取论说的方式来回答,而是采取讲 故事的方式来回答,“因为这些虚构故事的美能吸引 哲学证明辞令说服所不能吸引的听众。”[1]176
有灵魂即理性,人是理性与肉体相统一的自然存在 为维系我们的生命与肉体链条”是人的本性。而爱情
体,人身上发生的一切都是合乎自然规律的。薄伽丘在 是生命的来源,没有爱情就没有男女的结合,就没有
《十日谈》 序言中说:“万能的天主根据万古不易的法 生命的诞生;没有爱情,也就没有生命的延续,人的
则规定尘世万物均有终期。”[4]3 故“哲学家断言,不论正 生命链条就会中断。爱情与生命是紧密相联的,维护
反对……他们这样做,一点用处也没有,只有叫自己 “故事里可以看出,爱情的力量有多么神圣,多么伟
碰得头破血流而已。在所有的自然力量中,爱情的力 大,可以给人带来多么大的好处。”[2]339
量最不受约束和阻拦;因为它只会自行毁灭,决不会
薄伽丘对人间,歌颂爱情;对天上,推崇爱神。
被 别 人 的 意 图 所 扭 转 、 打 消 的 。”[2]308-309 爱 情 既 然 是 他 在 第 五 天 关 于 “西 蒙 ”的 故 事 中 有 这 样 一 段 话 :
命,仿佛世界末日已经到来。在这个时候,似乎谁也 神”是人的爱情的别称,是人性的升华;“命运之
顾不了谁,“女人本是最富于同情心的,可是现在为 神”是神意的体现,即“神性”的别称。“爱神比命
了保全自己的生命,竟不惜违背了她们的本性”。[2]14 当 运之神更其神通广大”,爱神可以改变人的命运。这
趭趬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人性最深奥的本质及其一切典型的表现不仅由于准 确的观察已为我们所知,而且被不朽的诗歌和艺术作 品所表现”。[3]302-303 《十日谈》 就是其中不朽的文艺作品 之一。
薄 伽明 “ 人 性 ”, 而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揭示“人性”,但他使用的 概念并非是随意的。如果把 《十日谈》 中的一个个故
是爱她,将来永远爱她,因为她真值得我爱慕。要是 丘在第十天“菲洛梅娜的故事”中,借当事人蒂托之
在世俗的眼光里,我做了对她不起的事儿,那么我的 口说:“爱情的力量大于一切。它非但能摧毁友谊,
罪过是跟‘青春’手挽着手联结在一起的;你要消灭 而且能打破神圣的伦理原则。”[4]509 在第五天“潘比妮
这种罪恶,那首先就得消灭人类的青春。”[2]130 爱情永 亚的故事”中写道:“今天以及前几天所讲的一些故
正因为上述原因,薄伽丘对教士修女表示同情。 他 认 为 , 教 士 、 修 女 也 是 人 , 他 们 同 样 有 “ 肉 欲 ”, 也同样有“爱”,可是教义、教规剥夺了他们“欲与 爱”的权利。在第三天的第一个故事中,他一开始就 这样写道:“亲爱的女郎们,不少愚蠢的男男女女以 为,一个年轻的姑娘只要披上白头巾,穿上黑长袍, 就不是女人,没有女性的要求,仿佛一旦做了修女就 石头似的没有七情六欲了。如果他们听到一些与他们
期薄伽丘的文学巨著 《十日谈》,更是以爱情的描写 呢。如果谁非要跟它作对不可,那只怕不但枉费心
和歌咏著称于世。有人作过这样的统计,在 《十日 机,到头来还要弄得头破血流。”[2]260
谈》 的 100 个故事中,讲述爱情的故事占 73 个。那
薄伽丘在这个故事中所说的“人类的天性”也就
么 《十日谈》 的爱情观与一般文学作品的爱情观相比 是“人性”。他不仅提出了一种特殊的爱情观,而且
他又借第九天“爱莉莎的故事”说明,谁想阻挡 人的“七情六欲”只会让自己出丑。故事是这样的: 女修道院院长抓着一个犯了奸情的修女,正要把她严 办,不想被修女指破她头上戴的是一条裤子,不是头 巾。女修道院长知道自己已经出丑,而且是众目睽 睽,再也无法掩饰,只好用温和的口气说:“不过硬要 一个人抑制肉欲的冲动,却是比登天还难的事,所以只 要大家注意保守秘密,不妨各自去寻欢作乐吧。”[2]597 这 个故事向人们说明,不管是什么样的人都会有欲,都 会有爱,“肉欲的冲动”必然引起“爱”的行为。
《十日谈》 爱情观的根本特征
是在提高人性,贬斥神性,认为人性高于神性,从而 一段真情的表白:“夫人,假如我脱掉这身法袍— ——
把人和人的价值、人的尊严置于首要的地位。
这是再容易不过的事了,我就不是教士,而和任何男
二、爱情与肉欲一体
《十日谈》 爱情观的第二个根本特点是,把爱情 与肉欲融为一体。在 《十日谈》 的爱情故事中,始终 贯彻着这样一个重要观点:欲是爱的根源,爱是欲的 产物,爱与欲是不可分割的统一过程。这一观点的立 论依据仍然是他的自然本性论。
人一样了”。[4]338 薄伽丘在第三天“菲罗美达的故事” 末,用了这样一句话作为故事的总结:“我但愿慈悲 的天主,容许我、和普天下有情的天主徒,及早进入 那幸福的乐土吧!”[2]191
薄伽丘最痛恨的是教会的虚伪、违背人的天性, 自己却肆无忌惮、为所欲为。他们用“打进地狱,永 劫不复”去威胁别人;“他们谴责人们心中的淫念, 就是为了把这班罪徒从女人身边吓跑,那娘儿们就好 归他们自己受用”。[2]212 他指责罗马教会的教皇、红衣 主教、大主教和其他主教,他们表面上道貌岸然,实 际上“从上到下,没有一个不是寡廉鲜耻,犯着‘贪 色’的罪恶”,“罗马不是一个神圣的京城,而是一 个容纳一切罪恶的大溶炉。”[2]46-47
人间事物”,[4]513 用规律来解释和理解一切吧。
人性理论是相一致的。 《孟子·告子上》 引用了告子
薄伽丘认为,爱情是青春的规律。 《十日谈》 第 的人性主张:“性,犹杞柳也”;“生之谓性”;“食
二天“爱米莉亚的故事”中有这样的情节:仆人贾诺 色,性也”。告子认为,人的本性犹如在自然界中生
笃与主人居那度的女儿史宾娜产生了爱情,并暗中私 长的“杞柳”,人的自然生命就是人的本性,饮食以
2009年第3期 总第63期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JOURNAL OF 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NO.3, 2009 Serial NO.63
《十日谈》 爱情观的根本特征
李雪梅
(云南民族大学 外国语学院,云南 昆明 650031)
摘 要:“爱情”被作家们称颂为文学作品的永恒主题,文学作品中都少不了爱情的内容。意大利文艺复 兴时期薄伽丘的 《十日谈》,更是以爱情的描写与歌咏著称于世。 《十日谈》 的爱情观与一般文学作品的爱情观 相比较,其根本特征表现为两点:一是把爱情升华为人的天性,一是把爱与欲融为一体。
薄伽丘在 《十日谈》 第四天序言中讲述了这样一 事联系起来,我们就会发现在这些故事中包含着深刻
个故事:在佛罗伦萨,有一个叫腓力·巴杜奇的男子, 的哲理,并有它一以贯之的新颖的思路。
他一心侍奉上帝,发誓抛弃红尘,带着他两岁的儿子 到深山生活,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儿子除见到父 亲外,未与任何人接触过。可是儿子长到十八岁那 年,第一次进城来,看到一群漂亮的女人,便问: “这些是什么东西?”腓力不许儿子看这些女人,急忙 说 : “ 它 们 都 是 祸 水 ”, “ 叫 做 绿 鹅 ”。 可 是 儿 子 觉 得,从来没见过这样美丽、这样可爱的东西,非要带 一“只”回去不可。“那老头儿这时候才明白,原来 自然的力量比他的教诫要强得多了,他深悔自己不该 把儿子带到佛罗伦萨来”。[2]256-257 借这个故事,薄伽丘
薄伽丘在 《十日谈》 第四天“菲亚美达的故事” 中,年青寡妇绮思梦达向他的父亲陈述了这样一段 话:“我是你生养的,是个血肉之躯”,“我按捺不 住这片青春烈火;我年青,又是个女人,我情不自 禁,私下爱上了一个男人 ”,“怎怪得我 春 情 荡 漾 呢?”[2]267 在薄伽丘看来,人都是自然物质构成的血肉 之躯,必有七情六欲和各种需要,这是人的自然规律 所决定的。如前所述,这种自然的“力量大于一切”、 “不可阻挡”。他还借故事中的当事人之口说:“爱情 的力量不是你我所管束得了的”,[2]265 并指责“有些人 还道自己的力量比人类的七情六欲还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