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的战争波音与空客全球竞争内幕隐蔽的手法和荒唐的决策

合集下载

《最高的战争:波音与空客全球竞争内幕》第4章航空公司的市场争夺战4.doc

《最高的战争:波音与空客全球竞争内幕》第4章航空公司的市场争夺战4.doc

《最高的战争:波音与空客全球竞争内幕》第4章航空公司的市场争夺战4飞行员和管理层之间关于薪水和退休金的小冲突制造了一条员工联盟间的规定——不允许主动处理一些没有事先被要求进行的工作,飞行员不会去帮助搬运行李,乘务员不许更换坏了的灯泡,这种情况无疑使老牌运营商要耗费一大部分模糊的费用。

而低成本运营商们根本不需要被这些苛刻的工作条例所限制,因为他们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避开或者包容这些员工联盟的要求。

他们付的薪水刚开始就较低,或者自己会安排多余的飞行员完成其他工作。

西南航空公司就能够长时间地保证自己的飞行员拿到业界最高的收入,但又不给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增加压力,在这方面,它可以说是航空业做得最好的一家企业。

在这个航空业最为艰难的年代,成功的低成本运营商往往会给自己的员工灌输团队精神,让他们为公司感到自豪,将个人的发展与公司的成长看成一体,这保证了企业能够继续活跃在业界舞台上。

没有死板的工作条例的限制让低成本运营商拥有比老牌运营商更大的竞争优势。

他们中的客机服务人员会在飞机停飞期间为机舱做日常的清扫工作,这样间接地缩短了飞机的在港时间,还可以为公司节约一些额外工作任务所产生的费用。

同样,行李搬运人员也会经常协助车辆拖挂飞机的工作。

而在西南航空和捷蓝航空,管理人员也能毫不犹豫地清扫飞机或帮助提拿行李。

赫伯•凯勒赫在乘坐自己公司——西南航空的飞机时就会这么做,还不时地抽空与乘客交流;捷蓝航空极有创新意识的创始人,领袖人物大卫•尼尔曼在旅行中也曾协助自己的机组人员完成工作,为公司员工做了很好的表率。

在中途停留期间他会为乘客拿送行李,甚至有时还加入到空管人员的工作中,在机场的地面工作上帮上一把来缩短飞机在地面停留的时间。

缩短飞机在地面停留的时间是两家运营商的首要目标。

从一开始,捷蓝航空的管理层就希望乘客们的第一个行李在飞机降落十分钟后就能被放到传送带上,而再过十分钟最后一个行李就被传送出来。

西南航空则与员工协商更改劳动协议,使整个公司的运营更具有机动性。

《最高的战争:波音与空客全球竞争内幕》第章争夺市场3

《最高的战争:波音与空客全球竞争内幕》第章争夺市场3

《最高的战争:波音与空客全球竞争内幕》第2章争夺市场3在确定要生产787后,波音就像以往一样,立刻开始了行动,公司计划787在2008年就能够被投入市场。

而空客则可能凭借A330-200将波音再度赶出中型飞机市场。

不过到那时,这款飞机可能已经过时了,因为它不能进行比787更远的飞行,拥有的技术含量也不如对方。

波音的举动让空客变得紧张起来。

787的运营成本可能比任何一架飞机都要低,主要是因为它拥有迄今为止最完美的发动机,还有良好的复合材料和飞机造型,这些都能充分降低运营中的各项费用。

也许在15年以后,空客将会对波音进行反击,生产出更好的中型客机来与787抢夺市场。

但问题是,这款飞机要具备什么样的优秀性能才能对抗787呢仅仅是在A330-200上下工夫进行改良行不行或者说航空市场对空客那时推出的新机型和787产生“二选一”的态度,足以让某一方在竞争中彻底失利么总之,这样的情形将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当年洛克希德和麦道凭借L-1011与DC-10彼此拼杀的结果。

通过对现有飞机改造而衍生出的机型拥有一定的优点,它能够安装波音787上的新式发动机,降低燃油消耗。

但考虑到整体性能不如787,空客新飞机的价格必须设置得更诱人,也许应该定为2 000万美元或者稍低一点。

另外,这种改进的飞机A330-200的交货期也会比完全研发一款新机型短很多,有可能在787上市后不到一年就投放市场;而一旦787的生产出现问题,它们就可能同时交货,这种情况从目前看并非无稽之谈。

2004年12月10日,空客表示它将开始销售自己最新的机型A350,当时仍然担任公司首席执行官的诺尔弗加德对外宣布了这则消息。

他半真半假地声称A350“是这一飞机家族的最后一名成员,虽然使用了一些普通的设备,但它却达到一个更高的技术层次,将会为公司赢得极大的利润”。

弗加德提醒潜在的客户们,这些普通的设备能够节省很多的资金,还可能因此提前A350的交货时间,同时可以让政府机构更方便地检验出飞机是否合格。

《最高的战争:波音与空客全球竞争内幕》第章航空公司的市场争夺战

《最高的战争:波音与空客全球竞争内幕》第章航空公司的市场争夺战

《最高的战争:波音与空客全球竞争内幕》第4章航空公司的市场争夺战4飞行员和管理层之间关于薪水和退休金的小冲突制造了一条员工联盟间的规定——不允许主动处理一些没有事先被要求进行的工作,飞行员不会去帮助搬运行李,乘务员不许更换坏了的灯泡,这种情况无疑使老牌运营商要耗费一大部分模糊的费用。

而低成本运营商们根本不需要被这些苛刻的工作条例所限制,因为他们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避开或者包容这些员工联盟的要求。

他们付的薪水刚开始就较低,或者自己会安排多余的飞行员完成其他工作。

西南航空公司就能够长时间地保证自己的飞行员拿到业界最高的收入,但又不给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增加压力,在这方面,它可以说是航空业做得最好的一家企业。

在这个航空业最为艰难的年代,成功的低成本运营商往往会给自己的员工灌输团队精神,让他们为公司感到自豪,将个人的发展与公司的成长看成一体,这保证了企业能够继续活跃在业界舞台上。

没有死板的工作条例的限制让低成本运营商拥有比老牌运营商更大的竞争优势。

他们中的客机服务人员会在飞机停飞期间为机舱做日常的清扫工作,这样间接地缩短了飞机的在港时间,还可以为公司节约一些额外工作任务所产生的费用。

同样,行李搬运人员也会经常协助车辆拖挂飞机的工作。

而在西南航空和捷蓝航空,管理人员也能毫不犹豫地清扫飞机或帮助提拿行李。

赫伯凯勒赫在乘坐自己公司——西南航空的飞机时就会这么做,还不时地抽空与乘客交流;捷蓝航空极有创新意识的创始人,领袖人物大卫尼尔曼在旅行中也曾协助自己的机组人员完成工作,为公司员工做了很好的表率。

在中途停留期间他会为乘客拿送行李,甚至有时还加入到空管人员的工作中,在机场的地面工作上帮上一把来缩短飞机在地面停留的时间。

缩短飞机在地面停留的时间是两家运营商的首要目标。

从一开始,捷蓝航空的管理层就希望乘客们的第一个行李在飞机降落十分钟后就能被放到传送带上,而再过十分钟最后一个行李就被传送出来。

西南航空则与员工协商更改劳动协议,使整个公司的运营更具有机动性。

《最高的战争:波音与空客全球竞争内幕》第2章争夺市场6.doc

《最高的战争:波音与空客全球竞争内幕》第2章争夺市场6.doc

《最高的战争:波音与空客全球竞争内幕》第2章争夺市场6就在不久前,波音还在自以为是,坚信自己还是从前世界第一的航空业制造商,完全按照自己的角度考虑如何运作,事事只从自己和公司的产品角度出发,但现在它已经开始改变以往的这种态度。

相反,空客却沾染了这些习气。

前面提到过,在民航制造业,各种情况通常都不像人们所看到的那样。

许多年来,空客因为处在劣势位置而获益匪浅。

它并没有陈旧产品带来的过重负担,也没有因为辉煌的过去而产生的过于骄傲的情绪,它的新产品中充满了创新和大胆的想法;而波音拥有大量的飞机型号,却是用陈旧的加工方式结合60年代的技术生产建造而成的。

随着90年代的悄然逝去,波音的发展道路逐渐变得坎坷起来,它与空客的行业地位逐渐发生了变化。

波音变成了处于劣势的一方,就像2004年4月一名西雅图的记者提出的问题所反映的那样,“曾经的‘世界级飞机制造商’——波音为什么会变得经常为一些蝇头小利就与别人(自己的客户)不停争执?”不过,波音的商务客机团队还是在一系列的错误中生存了下来,可以预见,他们将会全面恢复过来,再度卷土重来,并且不让20世纪90年代初期到中期的这段屈辱历史重演。

另外一方面,波音所犯的错误和漏洞百出的管理方式掩盖了它的真正实力,2004年初的几个月,新式飞机的销售情况显示出这家航空公司仍然完整地保留着一项资本:充足的人才资源。

为波音服役的空气动力学家的素质不比任何一家竞争对手的差,一旦公司那些规避风险的管理层和董事会能够打破常规,敢于开发新的项目,他们就可以研究和开发出极具市场前景的全新大型商务客机。

很有可能,两家生产商某一段时间之后会再度改变各自的处境。

一家的产品也许会占有绝对的优势或者具备很大的发展潜力,而另外一家则会完全处于劣势。

因此,这行的优势、劣势可以说是变幻无常的,这要取决于它们的企业文化。

也许几年后某一方会发展迅速,但一夜之间又落入尴尬的境地。

这可能取决于哪一方更愿意开发新的技术,也可能取决于它们的命运——一方生产的产品无意中完全符合了市场的需要,受到极大的欢迎。

战略管理案例空中客车vs波音

战略管理案例空中客车vs波音

空中客车——从挑战者到行业领导者面对行业内的巨无霸,后来者有没有成功的机会、该如何发起挑战?空客的挑战经历想必会给众多企业以启示。

当今,空客就是空中客车工业公司和它生产的民用客机的代名词。

近四十年来,欧洲人用智慧和力量创建了一个研制民用客机的城堡,并从那儿不断推出品位高、舒适性好、价位适中的客机。

它占领了欧洲市场、亚洲市场包括美国市场,与民机老大波音公司共享世界民机市场的大蛋糕。

一、合作共赢敢于放弃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空中客车”是欧洲经济一体化的产物,区域一体化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在一些重要经济领域有一批成功的大型联合项目作为纽带,以支撑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如果只有政治家的意愿,一体化将永远停留于空洞和虚化。

“空中客车”公司的组建,正是顺应了欧洲联合的需要,起到了欧洲经济一体化和政治联合的助推器作用。

区域性的工业一体化必须要有相关国家坚定的政治意愿和决断。

由多国组成一个大型企业,尤其是在象征国家独立主权的飞机制造业,谈何容易。

市场并不总是理智的,具有深远政治意义的经济联合,仅仅靠市场的自发力量是难以实现的。

因此,人们不能不佩服当年欧洲政治家们的远见卓识。

“空中客车”公司的创始人中,有法国总统戴高乐和蓬皮杜,还有德国的著名政治家施特劳斯等一批西欧国家的领导人,他们都曾亲自参与公司的组建工作。

实施区域化工业联合,在坚持共赢目标的同时,有关国家和企业必须要有牺牲局部利益的意愿。

在空客公司成立之初的上世纪60年代,虽然西欧不少国家都有自己的飞机制造业,但由于力量分散,各自为政,任何欧洲单个国家都无法与强大的美国公司竞争。

出于对付美国航空工业对欧洲市场的侵占,不进则退的被动局面,法国和德国的政治家们认为:欧洲要想在民机市场有一席之地就必须进行合作联合研制;必须克服国家间分歧和有限市场;必须各国分担研制费用、共享资源、共同扩张财力和合作开发市场。

他们决定走联合研制的路。

但是,像“空客”这样大型的工业一体化项目,不仅涉及敏感经济部门,而且各国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在联合过程中,必然出现有关国家及企业间利益分配等棘手难题。

《最高的战争波音与空客全球竞争内幕》航空公司的市场争夺战

《最高的战争波音与空客全球竞争内幕》航空公司的市场争夺战

《最高的战争波音与空客全球竞争内幕》航空公司的市场争夺战Establish standards and manage them well. January 26, 2023最高的战争:波音与空客全球竞争内幕第4章航空公司的市场争夺战2 对于美国和全球运营商来说,租赁飞机比购买更为便利;这是一个财政方面的策略,也是空客和波音的一种销售方式,特别是针对那些缺少资金的航空公司;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租赁公司的快速发展与一些航空公司以及其他行业企业的倒闭有着很大的关系,他们也是贸易行业中成长最快的一支;按照常规,购买一架飞机时必须在交货前两年内交付价格的1/3;假如飞机的价格是4 500万美元,那就意味着采购商在收货之前就要交付1 500万美元,这对许多航空公司来说是一大笔钱;但如果使用租赁的方式,经济上的压力就能减轻很多;只要在前三个月除租赁费用外另外交付一定的资金就可以了,总计或许不会超过90万美元,也就是说一个月交30万;航空公司租借设备就和普通人租用汽车一个道理;这种非负债型理财方式很有吸引力,只要将租金的数量在公司的开支账目上写上几笔就可以了,而购买一架飞机就要在资产负债表上增加一个负债记录,这对于公司财务来说显然是一个不小的压力;租赁可能是获得一架飞机非常好的方式,部分程度上是因为它拥有很大的灵活性;租期可以定为三年或四年,到期之后还可以延长,或者返还该飞机,而租用一款更为先进的机型;租赁业务能够让运营商们有效地组建自己的运输队伍,也可以在出租商持有一家飞机3~5年后以低廉的折旧价格把它买过来,还避免了一些税收;2004年12月,一篇由米什莱恩梅纳德Micheline Maynard撰写的文章在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刊登了出来,充分说明了美国运营商们这种“使用借来的翅膀飞行”的情况;美国西部航空和联合航空这两家最大的航空公司的飞机组成中分别有45%和41%是通过租借的方式所获得的;而在美国航空则占到了76%,大陆航空是65%;在低成本运营商中,西南航空租借的飞机占到了自己飞机运输队伍的23%,捷蓝航空是37%;综合起来,美国航空公司约有一半的飞机是租借过来的;该行业的租赁业务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存在了,由一名在少儿时代就极其痴迷飞机的匈牙利移民史蒂芬爱德华哈滋一手创办;1972年从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毕业后,爱德华哈滋就通过将一架波音727飞机租赁给一个没有购买能力的运营商阿拉斯加航空公司,帮它解决了一大难题;一年后,爱德华哈滋就和一对同样是匈牙利移民的父子共同开办了一家飞机租赁公司;靠着一开始5万美元的资本,这家公司为航空业创造了一种获得飞机的全新方式;十几年后,爱德华哈滋和他的伙伴们发现在那部航线解除管制法的影响下,美国又产生了一个新的与航空业有关的市场:那些刚刚起步的运营商们迫切需要一家有着丰富的财力和物力,并且善于经营的租赁公司给予自己帮助;不过租赁商们也尽量避免与一些运营商的业务往来,包括刚成立的公司或在违反破产法第十一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公司;其他大型航空公司当时的运作方向是在自掘坟墓,没有什么投资前景,这一切都给了租赁公司很好的发展机会;爱德华哈滋的公司名称叫做国际金融租赁公司,它的发展相当迅速,算得上是前途无量;爱德华哈滋自己则被人称作为航空业的巨星,虽然他对这个行业了解很少;不过,当这位杰出的人物向史密森尼博物院捐赠6 600万美元建造了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的第二个场馆——爱德华哈滋中心后,他的名字便逐渐被人们遗忘;80年代,国际金融租赁公司大展拳脚之后又过了几年,一家爱尔兰公司开始购买了一些飞机主要是空客的产品,然后将他们租赁出去;它将两种爱尔兰的象征混合起来作为自己公司的名称——吉尼斯匹特航空公司Guinness Peat Aviation,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名字;不过这家公司并没能做大,在购买的飞机超过自己能够支付的范围后,吉尼斯匹特航空公司倒闭了;通用电气将它残存的一些资源收购了过来,成立了通用商业航空服务公司General Electric Commercial Aviation Services,简称GECAS;接着,通用商业航空服务公司成为该行业最大的租赁公司,紧随其后的是爱德华哈滋的国际金融租赁公司;他们的操作方式差异很大,国际金融租赁公司的业务针对的是最新的机型,而通用商业航空服务公司则倾向于更大的飞机;国际金融租赁公司是波音和空客宽体客机的最大采购商,而通用商业航空服务公司主要购买机身窄一点的飞机;国际金融租赁公司不提供贷款服务,而通用商业航空服务公司则相反;国际金融租赁公司主要在美国之外开展业务,而通用商业航空服务公司则针对的是美国国内市场;另外,通用商业航空服务公司是通用电气的一个机械产品推销者,如果通用商业航空服务公司需要购买几架波音飞机,通用电气就会为这笔采购业务进行担保,前提是波音必须为这些飞机安装上通用电气制造的发动机;911事件后,通用商业航空服务公司发展非常迅猛,一跃成为大多数美国运营商唯一依靠的大型租赁商;一些公司对通用商业航空服务公司必然会有些怨言,但它们也不得不承认,这家公司在财政方面给了那些在竞争中变得穷困潦倒的航空公司获得重生的希望;不过通用商业航空服务公司里的评论家却主张,使用优胜劣汰的自然方式来加强航空运输业的整体实力;西南航空公司的财务总监劳拉莱特Laura Wright说:“航空运输市场这种租赁业务资本的流入使一些弱小的玩家能够一直存活下来,这给西南航空带来了一定的危害;”不过一些与之有着业务往来的运营商的破产也给通用商业航空服务公司带来了不小的损失,他们留下的只有几架无家可归的飞机,弄得通用商业航空服务公司一无所获;。

《最高的战争波音与空客全球竞争内幕》第2章争夺市场2

《最高的战争波音与空客全球竞争内幕》第2章争夺市场2

《最高的战争波音与空客全球竞争内幕》第2章争夺市场2空客和波音,专门是后者将赌注押在了自己的新式客机上,它们代表的是双方的全新建筑方式。

由于它们需要装载大量的乘客,因此这两款飞机都被设计成中心辐射型空中旅行模式,这专门适合大型客机的运输工作。

到那时,一架A380能够将550名乘客从东京运送到洛杉矶或者纽约,在那儿这些人能够赶忙转机到丹佛、菲尼克斯、克利夫兰等地点。

空客还声称,这款巨型珍宝客机将会比其他任何飞机的运营成本更低,部分缘故是它将燃油量降低了专门多。

全部费用将会比波音的747低整整15%。

针对这一点,波音却有着更好的应计策略。

之前,飞机的飞行距离是与它的大小成正比的,也确实是讲体积越大,那么它就能够飞得越远。

然而假如依靠现在的高新技术,情形就不同了。

波音的787尽管只能在相同的距离运送相当于A380载客量的一半乘客,然而它却完全能够从一个地点直截了当抵达另一个地点——比如从东京到丹佛、菲尼克斯或克利夫兰,中间不需要在任何机场过港停留。

在证明自己的梦幻客机比A380更符合当前的市场趋势的做法上,波音是正确的。

乘坐一架飞机直截了当飞行8 500英里的距离到达目的地,而不在中途降落让乘客转机,从而节约大量的旅行时刻,这对乘客来讲的确有着专门强的吸引力,这种旅行方式还能够幸免错过中途要转乘的飞机,或者在转机过程中遗失财物。

波音预感到787完全符合当前市场对小型飞机的需求,能为公司赢得大量的利润。

美国交通部副部长半开玩笑地暗示过,类似787的飞机及商务、私人飞机的数量将会大增。

他讲:“我一旦牙疼,就会看到天空中到处是乘坐飞机迅速赶来的牙科大夫。

”而关于庞然大物A380来讲,自己的体积太大了,市场不容易同意,或者讲它的显现还为时过早——或许以后的市场会专门需要这种飞机。

空客的意思是这种新型飞机及其设计理念的正确性将会在以后5~20年的时刻里被证明,公司预言20年后空中交通的繁忙程度是现在的三倍(波音也同意这一观点),那时巨型珍宝客机将是运输如此多的乘客的唯独解决方案,而各个要紧的机场会缺少配套的建筑设施和空间来承担这么大的压力,航空公司现有的场地确信没有方法再停放余外的飞机,更不用讲应对以后的情形。

最高的战争波音与空客全球竞争内幕争夺市场

最高的战争波音与空客全球竞争内幕争夺市场

最高的战争波音与空客全球竞争内幕争夺市场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最高的战争:波音与空客全球竞争内幕》第2章争夺市场2空客和波音,特别是后者将赌注押在了自己的新式客机上,它们代表的是双方的全新建造方式。

由于它们需要装载大量的乘客,所以这两款飞机都被设计成中心辐射型空中旅行模式,这非常适合大型客机的运输工作。

到那时,一架A380可以将550名乘客从东京运送到洛杉矶或者纽约,在那里这些人可以马上转机到丹佛、菲尼克斯、克利夫兰等地方。

空客还声称,这款巨型珍宝客机将会比其他任何飞机的运营成本更低,部分原因是它将燃油量降低了很多。

全部费用将会比波音的747低整整15%。

针对这一点,波音却有着更好的应对策略。

之前,飞机的飞行距离是与它的大小成正比的,也就是说体积越大,那么它就能够飞得越远。

但是如果依靠现在的高新技术,情况就不同了。

波音的787虽然只能在相同的距离运送相当于A380载客量的一半乘客,但是它却完全能够从一个地点直接抵达另一个地点——比如从东京到丹佛、菲尼克斯或克利夫兰,中间不需要在任何机场过港停留。

在证明自己的梦幻客机比A380更符合当前的市场趋势的做法上,波音是正确的。

乘坐一架飞机直接飞行8 500英里的距离到达目的地,而不在中途降落让乘客转机,从而节约大量的旅行时间,这对乘客来说的确有着很强的吸引力,这种旅行方式还能够避免错过中途要转乘的飞机,或者在转机过程中遗失财物。

波音预感到787完全符合当前市场对小型飞机的需求,能为公司赢得大量的利润。

美国交通部副部长半开玩笑地暗示过,类似787的飞机及商务、私人飞机的数量将会大增。

他说:“我一旦牙疼,就会看到天空中到处是乘坐飞机迅速赶来的牙科医生。

”而对于庞然大物A380来说,自己的体积太大了,市场不容易接受,或者说它的出现还为时过早——或许未来的市场会非常需要这种飞机。

空客的意思是这种新型飞机及其设计理念的正确性将会在未来5~20年的时间里被证明,公司预言20年后空中交通的繁忙程度是现在的三倍(波音也同意这一观点),那时巨型珍宝客机将是运输如此多的乘客的唯一解决方案,而各个主要的机场会缺少配套的建筑设施和空间来承受这么大的压力,航空公司现有的场地肯定没有办法再停放多余的飞机,更不用说应对未来的情况。

《最高的战争波音与空客全球竞争内幕》争夺市场

《最高的战争波音与空客全球竞争内幕》争夺市场

《最高的战争:波音与空客全球竞争内幕》第2章争夺市场1航空旅行的定义已经和从前的不再一样,许多公司都很清楚这一点,其中包括波音、空客、小型的支线飞机制造公司、世界上的所有航空公司以及三大飞机发动机制造商——美国通用电气航空发动机公司(GE Aeroengines)、英国罗尔斯罗伊斯公司(Rolls-Royce)和美国普惠公司(Pratt&Whitney)。

它们以前的口号大多是更高、更快、更远,空客就在出售给联合航空公司的A320飞机的尾部加上了这三个单词和另外一个词——更坚韧作为标志。

不久之后,这种流行趋势开始发生变化。

举例来说,对速度的要求开始变成对效率的狂热追求,航空公司对此的说法非常委婉:它们认为各种麻烦困扰着自己的公司,所以更应该坚持的是如何让飞机的运营成本变得更低。

严格地说来,高速飞行只是出于军事上的目的,而航空公司不能依靠这一点来发展自己,求得生存。

协和式客机退出历史的舞台就是个最好证明,波音2002年的“音速巡航者”飞机建造计划的受挫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注重“每英里座位成本”意味着,在为某些航空公司设计飞机时要考虑适当的座位数量和它们的航线特点,然后尽可能地确保这些座位的载客量能够达到最大程度的使用率,它也意味着飞机的结构和发动机运转的方式能够影响到燃油的使用量以及可能产生的其他成本。

波音和空客都倾向于在最弱势的情况下固守自己的市场地位——当然现在还不能算是它们最糟糕的时候。

凭借着A380这个庞然大物,空客得以挑战波音用747在巨型飞机市场上开拓出来的霸权。

而波音则在退出这一核心市场大约15年之后,开始发展另一种面向市场、性能更优越的飞机。

最初,波音表现得很激进,特意给这架飞机取名叫7E7——其中的E代表着高效(efficiency)的含义。

之后公司把它的名字更改为787,这才是一个真正合理的名称,可以与公司第一款取得重大市场效果的喷气式飞机707以及最近的777名字相切合。

最高的战争—波音与空客

最高的战争—波音与空客

《最高的战争》波音与空客的全球竞争内幕Boeing versus AirbusThe Inside Story of the Greatest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in Business10000公里的航程足以覆盖世界上有人居住的所有地方但是在民用航空领域还没有一个飞行器拥有如此惊人的续航能力——无论是波音还是空客尽管如此,在可以预计的未来只要乘飞机旅行,你十有八九只能选择这两家公司的产品但是,你知道那些带你飞翔的“大家伙”是怎样的出身与来历吗?越来越多地人需要飞往更遥远的地方航空制造商需要回答究竟是要承载更多的乘客还是要飞得更远?这永远都是一个难以破解的悖论可是,哪怕在这一问题上微小的进展也足以让竞争对手多一分忌惮在这项全球最为复杂的商战中两家公司都竭尽全力企图将对手抛开尽管事实是二者的市场份额越来越接近各自50%20世纪70年代民用客机制造业发展得如火如荼市场基本上由四大公司来瓜分波音Boeing占据了行业龙头的地位另外两个美国公司——洛克希德·马丁Lockheed Martin和麦道McDonnell Douglas由于管理不善只能屈居其后而一家名不经传的欧洲小公司——空中客车Airbus正迅速地崛起麦道公司曾拒绝建造一款小型双发动机宽体客机结果使空客在很短的时间里成功地打入全球航空市场可以说,空客公司因此而建造的第一款飞机——A300完美地填补了一个市场空白麦道以自身的失误成就了后起之秀——空客自己却最终被波音并购1990年时,波音占有62%的市场份额,麦道占有23%,而空客只有15% 1996年底,波音和麦道宣布了合并计划这一涉及130亿美元交易额的大宗买卖让欧洲人十分恐慌然而吞并麦道后的波音并未如愿把蛋糕全部归为己有另外一种景象出现了一直被美国人认为是欧洲人的“政府工程”的空客从2004年开始,销售额超过了内部官僚主义横行的波音2005年的1月18日,空客开始批量生产A380客机来自中国的南方航空公司的5架订单让空客欣喜若狂波音也为了中国人对数字8的喜爱而把新的产品7E7改名为787来自亚洲和新兴市场的不仅仅是机会,也一定会有竞争俄罗斯、巴西、日本、韩国,还有刚刚宣布制造大飞机计划的中国20年弹指一挥间波音与空客的竞争刚刚上演了序曲回顾短暂的过去航空制造业的竞争越来越直接地作用于它的用户——从航空公司到飞行员,从国家领袖到普通乘客无论如何这本特别的传记会向你展示一段精彩而别致的商业故事……这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是《最高的战争》一书的最大卖点作者纽豪斯在书中也着力阐述了政府部门在航空业中所扮演的角色另一方面,他尽量把书写得面面俱到总而言之,对于那些想对商用飞机行业的惨烈竞争一览究竟的人《最高的战争——波音与空客的全球竞争内幕》是本必读之书——斯坦利•霍姆斯(Stanley Holmes)尽管航空制造业可能存在更多的竞争主体双寡头的稳定性值得怀疑但是回顾过去20多年来两者的竞争无论是历经沧桑的波音,还是年少气盛的空客都全力为我们上演了一场颇具戏剧性的商战这场仍在继续的较量,涉及国际关系、票选政治、多变贸易、科技研发及应用的诸多方面这是一场“最高的战争”尽管民航客机早已不是人类飞得最高的机器但这一领域的商业竞争却堪称人类有史以来最为复杂和高端的领域之一《最高的战争》波音与空客的全球竞争内幕【美】约翰·纽豪斯(John Newhouse)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京师锐文•ISBN 978-7-303-08756-3•2007年8月出版•定价36元•各地书店有售•媒体转载联系bnup3@商业创新系列丛书《创新变革时代的成长之道》Innovation 《创新的迷失》The Change Function 《创新的力量》Fast Company‘s Great Hits 《微利时代的成长》How to Grow When Markets Don’t 《全新思维》 A Whole New Mind 《胡萝卜原则》The Carrot Principle 《说话的力量》Words That Work 《管理者的秘诀》The Secret 《魔鬼管理学》Your Management Sucks 《抱怨是金》 A Complaint Is a Gift 《不对称创新》Asymmetric Innovation流程创新技术创新理念创新需求创新思维创新激励创新沟通创新领导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战略创新更多精彩阅读•《我是沃兹》iWoz一段硅谷和苹果的悲情罗曼史•《我收到的最好的投资建议》The Best Investment Advice I Ever Received 张昕帆作序,杰克•韦尔奇、美国前财政部长奥尼尔作序推荐•《化解内心的冲突》The Anatomy of Peace全美销售超过200万册的超级畅销书,回归平和心态,重拾自信与耐心•《泡沫——从股市到楼市的繁荣幻像》Bubbles•《制药业的真相》The Truth About the Drug Companies•《为成功而打扮》Dress For Success•《团队的力量》The Power of We•《咖啡——一种从容和谐的职场智慧》Coffee at Luna’s•《前程密码》•《办公室心理学》……京师锐文品质保证打造财经图书强势品牌。

最高的战争波音与空客全球竞争内幕行业霸主的挑战

最高的战争波音与空客全球竞争内幕行业霸主的挑战

最高的战争:波音与空客全球竞争内幕第1章行业霸主的挑战2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威尔逊告别波音公司总裁的座位时,对手公司的皮埃尔松开始走马上任,率领空客在航空业的舞台上向波音发起了攻击;空客在技术上摸爬滚打,着手研制了各种型号的飞机来满足整个市场各方面的需求,向业界展示出它的雄心壮志;而就在此时,波音仍然依靠60年代设计式样已经陈旧的737和747分别控制着低端和高端市场;它的大部分生产工艺不仅落后于空客的同类产品,甚至可以说还停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制造的轰炸机的技术水平;从80年代开始,波音的傲慢自大逐渐造成了自己商战的失利——公司在飞机制造能力上不再占有绝对的优势,而且这一情况还在不断恶化;于是这位霸主不得不以更为严肃的态度来对待空客所产生的威胁,不过它还是保留着规避风险的一贯作风,虽然这种理念也曾经为它的发展腾飞做出过一定的贡献;空客的信心越来越足,这从它的内部员工不再把波音的工程师和高级决策者当作与自己平级的竞争对手中可以看出来;在那个年代,空客完全就是欧洲公司成功地战胜美国最优秀和最成功的产业对手的范例,也因此被人们赞扬;不过这种洋洋自得的心情只是昙花一现,没多久欧洲的生产商们就立刻意识到,在满足飞机制造业的市场需求和提供必要的产品技术支持方面,他们仍然存在太多的缺陷;由于内部的某些人有着其他的想法,与公司总体思路背道而驰,空客没能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这些想法暴露了英国、法国和德国力图要保护本国的飞机产业的忧虑,而这些国家的公司如果只是依靠自己又无法与美国同行平起平坐,欧洲人只能把他们最初使用的合作方式当作唯一的出路;直到现在,美国的同行们仍然认为空客是欧洲耻辱的象征,因为它在人们眼里只是个不折不扣的法国公司——它的总部就设在该国的图卢兹;更有甚者,有些人认为空客只是一个因为需要安排一些政府人员就业而实行的一个政府工程,而它所有新式飞机的研发能够取得成功完全依靠了欧洲政府机关的支持;表面上因为空客有着政府直接的支持而给予它信任的美国公司其实也觉得,这个内部政治结构奇特复杂的欧洲公司并不能马上给他们带来应得的利益,无法与波音这样的美国公司真正抗衡;这种看法使得波音总部的那些管理决策者们没有怀疑自己当时的论断和态度,拒绝从长远的角度考虑问题,仍然认为自己可以高枕无忧;时至今日,还可以听到波音现任或以前的员工对空客的不屑论调;认为空客公司的建立只是一个“政府工程”这种想法过于幼稚,但欧洲的航空工业就是从这种角色成长起来的,从产品仅仅适应顾客需要的基础设备,发展到生产出性能很高、迎合市场需要的飞机;然而这个欧洲公司的大多数员工都受到了过度的社会福利的恩惠,加上另一个非常麻烦的社会问题——这些员工如何进行社会人口统计就摆在面前,这让欧洲各国的政府十分头疼;波音习惯于在公司不景气的时期将几千名受过高级培训的技术人员辞退,然后一旦需要时又重新雇佣他们,只要他们还没被自己的行业竞争对手招走,这一行为一直让空客的员工们大加批判,欧洲人无法理解波音的这种做法;相对来说,缺乏技术工人和无法有效地控制生产成本的问题,让空客在创立初期感到有些棘手;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公司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那时它建造飞机的成本已经低于竞争对手波音;空客是一个由法国、德国、英国和西班牙的国有航空公司组建的财团创办的联合公司;在2000年夏季,这四个参与方中的三方合并成了另一个规模巨大的公司,这家代表着三国利益、主要从事商业活动的欧洲航空防务航天公司把自己的总部设在了巴黎;到现在,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Daimler Chrysler把持着欧洲航空防务航天公司股份的22.5%,法国政府和该国的拉加代尔航空集团则控制了30%,西班牙政府拥有5.5%,余下的股份则放在欧洲的股票交易所里进行交易;英国宇航公司之后更名为英国宇航系统公司并没有参与欧洲航空防务航天公司的组建,不过在空客中保有了20%的股份;空客和欧洲航空防务航天公司是一个奇怪的公司组织,而且有着不少的缺陷;欧洲航空防务航天公司控制着前者大部分的股份,不过空客一个公司的整个资源规模就等于是欧洲航空防务航天公司的一大半;欧洲航空防务航天公司高层管理中设置了两个总裁——一个是法国人,一个是德国人,但他们只是名义上拥有空客的管理权这可能是因为这两个国家控制了欧洲航空防务航天公司大约65%的投资额,并享有它80%的利润分成;简单地说,空客仍然拥有很大的自主权来进行公司运营,这也是它能够迅速成长的原因之一;不过空客的员工们对这种附属于欧洲航空防务航天公司的状态很是不满:“欧洲航空防务航天公司对我们来说有什么好处我们是一个自主的企业,却要供养欧洲航空防务航天公司半数的工作人员,他们70%的收入都是从这里拿走的;我们的空客为什么就要把股份拿出来给别人购买或掌控呢”这些员工觉得这一切简直就像是一条狗在摇尾乞怜;。

《最高的战争波音与空客全球竞争内幕》行业霸主的挑战

《最高的战争波音与空客全球竞争内幕》行业霸主的挑战

《最高的战争波音与空客全球竞争内幕》行业霸主的挑战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最高的战争:波音与空客全球竞争内幕》第1章行业霸主的挑战1 就像安东尼?特罗洛普(Anthony Trollope)——英国着名作家的一篇小说里所描述的情况一样,在飞机制造业中,各种情况通常都不是人们所看到的那样。

20世纪80年代,波音公司仍然把持着行业霸主的头衔,它制造的飞机占领了整个市场,提供的售后服务也无可挑剔。

在那个时期,波音被公认为是美国最优秀和最受赞扬的公司之一,一方面是因为它向海外销售的大型商务客机是这个国家最大的出口商品;另一方面是因为它致力于以更快的速度、更低廉的价格来生产制造更好的飞机,并且在这方面付出了远远超过其他同行的努力,用“世界级的大公司”来形容当时的波音一点也不过分。

而这时的波音公司和空客在私底下已经是剑拔弩张。

麦道虽然看起来运营情况稳定,但想要回到以前的风光日子已经没什么希望了。

而在波音的老巢——西雅图,公司决策者们以前只是将空客看作一个靠着欧盟各国政府的大量投资而勉强生存下来、受到一时追捧的行业玩家,将来必定会以失败而告终。

但是现在的情况不同了,世界上各大民航所使用的客机主要由它们两家分别来研发和生产,波音的一部分蛋糕已经落在了空客的盘子里。

经过20年的交战,两者早已变得势不两立。

波音公司自己一手造成的困境局面标志着它从此失去了业界霸主的地位,同时也说明了空客势力的不断扩大。

20世纪80年代局势已经开始发生了变化,而到了1993年4月1日,波音的债务级别自公司创立76年来第一次出现了下跌的情况。

1990年时,波音占有62%的市场份额,麦道占有23%,而空客只有15%,到了1997年8月之后,麦道退出了这一行业,波音把它的蛋糕全部归为己有。

现在又出现了另外一种景象:空客在2004年的销售额超过了波音,2005年依然领先于这位昔日霸主。

从某种程度上讲,波音所受到的这些挫折可以归咎于它的傲慢自大——公司被获得的成绩冲昏了头脑,自以为是地认为整个市场已经完全受到了自己的控制,当然另一方面,它自身企业文化的改变也是受创的原因之一。

最高的战争波音与空客全球竞争内幕航空公司的市场争夺战完整版

最高的战争波音与空客全球竞争内幕航空公司的市场争夺战完整版

最高的战争波音与空客全球竞争内幕航空公司的市场争夺战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最高的战争:波音与空客全球竞争内幕》第4章航空公司的市场争夺战1现在的美国各大航空公司的处境都不理想。

2001年9月11日之后三年多的时间里,整个行业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入不敷出,油价上涨和非典型性肺炎的流行更是雪上加霜,给美国的运营商们带来巨大的损失。

虽然911事件给该行业带来的冲击非常大,但他们因此所要解决的毕竟主要是乘客安全问题,这并不困难。

真正麻烦的是如何满足本身就变化无常的航空运输业的市场需求——它经常会在一个时期陷入低谷,然后又迅速地反弹回来。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全球航空业的规模扩大到了以前的三倍,而波音和空客在未来的20年时间里年收入将会增长5%。

美国航空公司的艰难处境很大一部分是由自己造成的,未来几十年里情况可能会更糟。

原因可以追溯到1978年的《航线解除管制法》(Airline Deregulation Act)的颁布,它使航空公司能够根据市场情况自主地制定航线,而不用再听从政府安排,政府的监管开始给自由市场经济让出了一部分道路。

然而,该行业的发展趋势也由此开始变得混乱,并且产生了过快的成长速度,超出了市场的承受能力。

到20世纪80年代,在竞争中生存下来的几家大型运营商都力图尽可能地接手更多的国内和国际业务,这反而让自己承受了更大压力,不得不通过添置新的飞机,并保留本应该退休的陈旧机型(一般都是经久耐用的老式飞机),来缓解当前的窘迫。

在他们眼里,信誉已经变得无所谓了,重要的是怎么弄到大量的资金购买新的飞机。

这些航空公司为此举借了净采购额的120%来满足购买需要,并且还在不断增加自己所覆盖的机场数量。

《航线解除管制法》原本在制订者设想中应该是一股很有效的推动力,能够给予航空运输业发展壮大的可能性,但在现实情况下,它只是扩大了市场需求,制造出了更多的竞争,使机票价格有所下降而已。

《最高的战争波音与空客全球竞争内幕》第章争夺市场4

《最高的战争波音与空客全球竞争内幕》第章争夺市场4

《最高的战争:波音与空客全球竞争内幕》第2章争夺市场4在过去的20年时间里,空客和波音之间针对单过道飞机市场的争斗进行得非常猛烈,这主要围绕着空客的A320和波音的737客机家族展开。

低成本运营商,如美国的西南航空、捷蓝航空(JetBlue)和欧洲的易捷航空(EasyJet)以及其他航空公司的成功创建加大了两家飞机制造商之间的竞争态势。

对波音来说,1998年的公司状况已经开始走向衰败,原因便是自己的老牌忠实客户英国航空公司(British Airways)没有光顾737的生意,而是购买了59架空客的A320和A319(A319是根据A320稍作改造的机型),并且之后还准备对该生产商进行一次同样规模的采购。

从刚开始就一直负责这个订单的空客管理人员克里斯多弗?巴克利(Christopher Buckley)说:“这是一则意义重大的新闻,它可以称得上是飞机制造业历史上新的一页,也可能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刊登在世界最重要报纸头版头条上的关于飞机采购的消息。

”当然,这么说有些夸张。

英国航空公司的员工中与这次的采购事件联系最紧密的是公司的高级副主管约翰?帕特森(John Patterson),他说:“这是一个战略性的决策,也是一个客户对于所要享受的服务的挑选。

它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代表着我们的公司与空客在商业关系的建立上取得了突破。

我们希望此事能告诫波音和空客,不要再进行没有意义的斗争,而不是让双方对抗的进一步升级。

”然而,英国航空公司高层管理者中11位执行官都认为,这个决策如此重要恰恰就是因为它使得两家公司变得势不两立,波音和空客也是这种看法。

从巴克利的表述来看,这场战争是在1998年春天开始的,他当时说:“一架瑞士人的包机飞抵了希斯罗机场,而波音的737-700正停在那里等待它的德国乘客们。

双方碰面后,空客的机组成员允许波音的人员查看了A319的机舱内部,还把自己认为很不错的一些设备向对方做了些介绍。

这种看似轻松的方式与波音销售团队的粗鲁行为产生了强烈的反差,经常会被空客的员工所采用。

波音与空客全球竞争内幕第章隐蔽的手法和荒唐的决策

波音与空客全球竞争内幕第章隐蔽的手法和荒唐的决策

最高的战争:波音与空客全球竞争内幕第3章隐蔽的手法和荒唐的决策212年后,也就是2004年的春天,波音开始准备主动想办法促使政府间更改该协议里的条款;在这个时候,空客已经走到了波音的前头,完全有能力在没有政府帮助的情况下独立出资研发出新的产品;于是美国政府便威胁要取消1992协议,并向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简称WTO提交了自己的反对意见;不久之后,该协议终于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双方的发言人都在拼命抨击对方,声称对方完全是依赖政府的大量经济资助在与自己竞争,并且极力证明这种说法的正确性;双方言辞中的欺骗越来越多;1992年,空客指责波音也在利用美国政府的支持进行飞机的改进和市场投放工作,只是它的方式并不是那么直接;空客的员工和欧洲各个政府里的那些官僚主义者都在放大这些内容,宣称美国军事技术实力的起伏跌落决定于白宫、国防部以及商务部门,而且这些技术都可以被转移到民用产业中,比如波音的飞机制造;欧洲人一直抱怨美国在军事建设中部署的完美的军事技术平台是他们自己的政府所无法媲美的,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简称NASA在空气动力学方面的研究同时为美国的航空工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对手的强大是在所难免的;但波音反驳道,这些技术也同样可以被其他各方所吸收和采纳,包括空客;的确,空客就经常利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研究成果来发展自己的飞机制造技术,波音以前一直保持了默许的态度而不发表任何言论;尽管波音内部也有些不满,但后来还是意识到这些技术成果已经被公开化了,在这个问题上再怎么纠缠也没有意义;而且换一个角度,空客也在利用母公司的一些军事研究成果作为自己的技术后盾,虽然比美国类似的计划在规模上要小很多;不过欧盟在军事设施投入上的预算也只是美国五角大楼的1/3,更重要的是,美国在军事领域研究和开发所耗费的资金大约是欧洲的5倍;2005年5月,后来的波音总部所在地的一份报纸芝加哥论坛报The Chicago Tribune发表了一篇针对当前情况进行深度研究和探讨的文章,标题是积极应对贸易战争——波音寻找空客获得不合理的政府资助的证据;虽然标题如此,但文章的内容却是牵涉到双方在相互证明如何从各自的国家和地方政府寻求各种支持的问题;其中提到:“波音发现了一系列有关空客怎么获取官方的帮助,借以创建自己的竞争优势的证据,其中涉及几十亿美元的基础工程建设的资助和其他公共投资等情况;”文章的说辞极为可信;文章还谈到:“欧盟感觉这种状况给予空客一定的支持很难持续下去,虽然空客已经从1992年拥有30%的市场份额发展到今天的50%,但各方面的压力已经造成空客需要放弃政府给予的额外帮助;”不过它却没有提到空客真正获得发展的原因并不只是依靠这些政府资金,更重要的是母公司欧洲航空防务航天公司向它注入的那些资产;不过,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却是在为空客辩解:“空客宣布美国政府提供的研究经费使得波音的地位不那么容易被撼动;一项对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设在弗吉尼亚州的兰利研究中心Langley Research Center 的调查表明,波音一直在直接使用该局的研究成果,并从中获利;可以说,兰利研究中心完全就是波音的专有实验室;在该公司的要求下,这里的科学家研究了轻型复合材料,高速飞机的机翼结构以及其他课题;许多成果最终被用于建设主要由碳素纤维复合材料制成的高性能飞机787;”事实上,787只有一半的零件使用了复合材料,而如何使用这些材料的很多知识是来源于波音负责的B-2隐型轰炸机研发工作;另外,波音有时也会使用国家航空航天局的风洞实验设备进行测试,并为此交付一定的费用,因此它得到的这些测试数据就完全是属于公司私有的了;2005年6月7日,也就是巴黎航空展召开的前一个星期,美国五角大楼的监察长公布了一份256页的报告,上面提到了波音在许多方面对于美国的军事建设发挥的作用和影响;报告主要是建议使用波音的改进型767作为空军的空中加油机;五角大楼的一名审计官员罗纳德格兰特Ronald G. Garant和国防部副部长韦恩施罗德Wayne A. Schroeder在书面材料中表明,这是对于波音为政府作出贡献的回报;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认为监察长的报告说明了“为什么美国空军要与这样一个主要的承包商如此亲密地合作以及帮助它获得政府的昂贵的飞机租金的原因”;报告中还提到:“国防部长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Donald Rumsfeld的前任高级助理、国防部副部长爱德华奥德瑞吉Edward 和四位空军高级军官违反了五角大楼和美国政府的军事采购惯例和美国‘最优秀的商业操作方法’,无视对武器装备测试的法律规定,没有确保这些空中加油机能够达到国家的军事技术要求;”其中引用了前任空军部长詹姆斯罗奇James G. Roche提到的拉姆斯菲尔德向他陈述的一些内容:“他不让我在空中加油机的租赁费用建议书上进行任何改动;”令人奇怪的是,却没有什么人注意空客所提出的另外一些情况——波音在787飞机上的一大部分研发费用都是归集到日本政府的名下,所用的名义是支持飞机机翼设计建造和其他零件的生产;不过这还是引发了人们对于波音财政方面的一些可疑支出的质问;华盛顿这边在抱怨空客竟然能以比商业贷款还低的利息拿到政府150亿美元的贷款,使得它能够在部分的商务客机市场上替代波音的地位;反过来,欧盟这边也在指责波音自1992年开始就以联邦科研补助金的形式拿到了230亿美元的资助,获得日本政府和该国供应商的支持,同时还获得针对出口商的税收抵免,这是世界贸易组织明文规定的违法待遇——扣除课税待遇,这在贸易界被人称为“不受司法权管辖的收入”; 结果世界贸易组织授权欧盟向波音征收了40亿美元的罚金,这也是该组织历史上判决给受害方最大的一笔赔偿;曾经声讨波音的管理不善和违法操作的斯坦利霍尔姆Stanley Holmes在商业周刊Business Week中发表文章说:“如果波音的787销售不佳,那它就会面临几十亿美元的损失和被踢出该行业的危险;但如果A380销售不佳,那空客面临的情况就是不用偿还30亿美元的贷款而没有其他任何损失;”他强调空客在商场上失利的情况下,可以不偿还从政府手中获得的飞机研发项目贷款,这明显是不公平的;双方都在想尽办法支持自己的商务客机产业,同时又在指责对方使用的策略不得当或者不合法;这些赚取大量外汇、拥有高尖端技术、为国家的劳动力和运输带来高收入的公司虽然所属的政府不同,但都获得了非常有力的官方支持;相对而言,欧洲慷慨的社会福利制度和产业政策给自己的公司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而美国保护资本集中型的航空产业的方式则没有那么直接,比较复杂,效率也低,而且规模也不大;大多数针对对方的政府资助问题的争论内容相当复杂,充满了许多人为炒作的情况,很不可信;同时,波音也在一旁或多或少地起到了一些推波助澜的作用,只不过该公司的做法成效不大;而且其中出现了一些漏洞,让人很容易分辨出它的虚假性;波音的前任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哈里斯通塞弗——一个很有争议的人物引发了这一系列争端;是他决定主动在商场上给对手一次打击的,但动机不是很明显,就算是波音的员工也有很多人不知情;这么做导致了一些问题:大多数波音的管理人员都觉得管理上的问题是造成波音现在处境的根本原因;但原因出在哪里波音的一个部门认为它不应该采用通过竞争来消耗空客财力的策略,这样反而会让对手制造出性能良好的飞机,从而冲击787的市场前景;虽然说空客好像已经凭借A380度过了自己的危险时刻,但如果它拒绝接受政府资助而独立开发新的巨型飞机,那情况又会变得不甚理想;波音总裁路易斯普拉特Lewis Platt评论说,这些问题都是由于相互之间的竞争造成的:“在空客为完成A380的建造筋疲力尽时,如果还要耗费精力将A350投放市场,这显然很难做到;”空客的北美地区总裁亨利库普隆则抛出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理论;在申明自己说的只代表个人看法后,他谈到:“这场争斗已经不只是针对商场了——不是针对A380或者说保护787的市场前景,而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政治方面的目的——因为波音想要获得政治上的同情和帮助;它已经达不到以前的发展速度了,还不停地被空客抢占自己现有的市场份额;不久前,波音又碰到新式飞机制造上出现的种种问题;这时的波音不得不告诉自己,我已经无法取胜,那就让我的政府来进行干预吧;它的目的就是告诉公众:我们的失败是因为空客在作弊;”他没有说明一点:波音寻求政府支持的策略已经有效地促使华盛顿不再注意它在国防事务上的一些违规操作问题,而转而打算对这家国内公司予以一定的保护;当时美国的参议院以98∶0的投票结果一致通过决议,要求政府采取应有的行动;不论波音这么做的动机如何,它着实让大多数业界人士吃了一惊,尤其是长期关注斯通塞弗的观察家们;其中的一名就发表看法说:“哈里一向在自己的头脑中对于公司的前进方向和策略有很清晰的想法,现在却不按照规则出牌,这从商业角度讲是很不应该的;”。

最高的战争波音与空客全球竞争内幕行业霸主的挑战图文稿

最高的战争波音与空客全球竞争内幕行业霸主的挑战图文稿

最高的战争波音与空客全球竞争内幕行业霸主的挑战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最高的战争:波音与空客全球竞争内幕》第1章行业霸主的挑战4 以上的这些说法大部分是符合实际的,不过关于空客势头猛增而波音却处于衰败的言论还是有些夸张,误导了大家对情况的了解,几个月之后某个事件的发生证明了这一点。

在这个行业中,一次订单就有可能左右一个飞机建造商在某一领域的销售量,所以该业界的公司在订单的获取上竞争得非常激烈。

他们能否长期地在竞争中成功或失败其实就像是一场赌博,一款新式的机型也许会在某个时期里受到大家的追捧,赢得掌声一片,在市场上销量巨大,但也有可能一瞬间受到冷落、难有出头之日。

除非它所拥有的市场影响力巨大,让航空公司对它爱不释手,才有可能摆脱短时间就被淘汰的厄运。

2003年12月,波音的管理层决定开始建造一款新式中型客机,这一举动很大程度上平息了各界的批判声,它的意思很明显:波音的管理层和董事会已经在决策中重视起新式飞机的研发和生产了。

当然,公司内外质疑的声音仍然存在,但出现的频率少了很多,公司面对的舆论压力也没有以前那么大了。

这款新式客机给波音带来了非凡的运气。

虽然之前生产的一款客机,由于使用的设计理念很糟糕,导致世界上没有一家航空公司愿意购买,最终造成公司在两年时间里损失巨大。

但是,一度决策有误的管理层从这上面吸取了一定的教训,无奈地决定生产另一款全新的机型——当时它的建造方案与这款做比较时被公司扔到了一边。

之后情况却发生了逆转,新生产的飞机正好符合市场的需要,让波音在中型飞机市场重新占有了一席之地。

2005年春季,波音开始凭借后来生产的那款新式客机——787向空客发动猛攻,抢夺对方的客户。

一方面,波音向这些客户大量出售787客机;另一方面,这些客户却是空客在中型飞机市场上赖以生存的根本。

对此,加拿大航空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罗伯特米尔顿(Robert Milton)透露了一些个人看法,他认为787使得市场形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高的战争波音与空客全球竞争内幕隐蔽的手法和荒唐的决策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最高的战争:波音与空客全球竞争内幕》第3章隐蔽的手法和荒唐
的决策3
波音这次不遵照“1992协议”所采取的行动取得的反应是多方面的。

美国的很多舆论认为空客使用了不正当的手段来对抗它的美国对手,美国一名着名的航空业分析师就撰写了一篇评论认为:“波音的失败完全值得同情,如果A380的开发完全依赖于商业运作或者是所在公司的资金,它将无法获得现在的市场价值。

而且欧洲给予自身航空产业过分的保护使得747过早地被赶出市场,让波音的承受力经受巨大的考验。


当然,这一举动也引起了一些消极的反应和反对意见。

这主要集中在波音因为空客政府资助和“1992协议”而承受了很大的竞争压力,并在自己的事业方面造成了剧烈的不良连锁反应等方向。

同时,相关的航空业主要参与者十分希望阻止波音和空客之间的这场战争。

很容易受市场行情影响的各家航空公司担心在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的影响下,一旦政府对于飞机生产商的支持被取消,那么他们就需要面对更为昂贵的飞机价格。

美国主要的两家飞机发动机生产商——通用电气和联合技术意识到自己公司的发展也会因此而受到牵连。

他们觉得,飞机的关键部位的生产控制在自己手上,所以只要有一家能够购买自己的发动机就可以了,因此在波音和空客之间一直保持中立的态度。

不插手此事的另外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是,这次两家飞机制造商之间的战争状况十分混乱,让他们分不清局势,而且他们还可以从各个政府和美国
国家航空航天局手中得到比波音和空客更大的经济帮助,没必要为了赢得一点小利益而跟任何一家飞机制造商走得过近。

举例来说,一家飞机发动机生产企业斯奈克玛集团属于法国政府所有,而且它也是通用电气的一个转包商,多年来在发动机生产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

通用电气最成功的飞机发动机CFM-56就是由它制造出来的。

法国政府给予了这家公司很大的经济支持,这也就等于给了美国飞机制造业很大的帮助,包括通用电气,所以它何必因为波音而和欧洲政府,特别是法国过不去呢。

一位通用电气航空发动机部门的高级副总裁说:“我们觉得哈里已经不是在追究政府资助这个问题了,他已经被鲁迪?戴里恩(Rudy DeLeon)这个波音在华盛顿的官方支持者误导了方向。

”不久,戴里恩成为波音的高级副总裁和执行委员会成员,负责该公司与美国所有的州和地区的政府之间的运作。

他在弗吉尼亚州的阿林顿的一栋12层楼内管理自己手下的员工,并对华盛顿政府施加影响。

波音有很多的代理律师精通国际性法规,其中一名就说过:“波音采取报复性策略是没有用的。

世界贸易组织的法律已经很完善了,完全可以处理全球市场上的各种商业问题,这会让你的不正当做法难以发挥作用。

你现在的目的是要发展自己的公司,而不是再次制造新的矛盾。

按照常年处理贸易纠纷的律师的话来说,‘你应该避免做一些自己都无法控制的事情’。


许多有着相同背景的人也同意这一看法,并且增加了几条建议:一是在世界贸易组织的管理下,这么做可能产生许多风险和出人意料的结果,到时的结果可能会让自己难以收拾;二是政府的干预大多是依赖于它以前处理该类事务的经验,所以在这次的事件中美国政府最后也许会通过与相关的其他政府采取对话的方式进行解决,也就是说最终很有可能出现息事宁人的局面。

而且,公众普遍的观点是,即使波音能够在这场贸易战争中赢得胜利,它也会得不偿失,很有可能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律师们认为这场商战不会持续太久,因为世界贸易组织不会坐视不管,它一定会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不过如何通过法律来调停这两个强大成员之间的争斗也会让它非常为难。

2004年8月,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和他的对手——参议员约翰?克里(John Kerry)在总统竞选中都发表过与上述言论相似的看法,只是布什的演讲吸引了更多人的眼球。

而到了8月中旬,他开始直接指责欧洲政府向空客提供的资助,并把这个问题再次提到了世界贸易组织的议程中。

两个星期之后,该问题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哈里?斯通塞弗开始访问布鲁塞尔和伦敦。

他不断地以各种理由和方法来为自己现在所处的劣势进行描述,使这次抵抗空客的行动到达白热化的程度。

其实这不过是为了吸引他人注意的逢场做戏
罢了。

比如为了抨击空客的新式飞机,斯通塞弗就向人说过:“我觉得A380完全就是个有史以来最糟糕的作品。


《金融时报》的首席商业评论员约翰?加普(John Gapper)去伦敦做了一番客观的调查后说道:“波音对空客的抱怨也有一定的道理。

如果不是欧洲政府想要在自己的领土上给波音树立一个旗鼓相当的对手,并给予自己的公司支持的话,那么空客也无法快速地研发出一系列的新式飞机。


加普还提到,首先,“空客可能过高地估计了大型客机的潜在市场”;第二,“如果要做选择的话,大多数乘客很有可能会倾向于乘坐像787那样体型比较小而且能够直接将他们送到目的地的飞机”。

不过加普也认为波音向对方表示不满的方式“是无法达到自己原本的意图的”。

在给空客造成重创的同时,也会使自己成为一个伤痕累累的失败者,一个曾经辉煌一时的公司却不能正确地解决被以前的手下败将战胜的问题。

他在波音如何恢复当年的经济实力的问题上得出结论:“波音很了解现在的局势已经和过去完全不同了,自己已经没有那么强大的手腕,但它仍然有能力玩些手段来战胜对方。

”这篇文章的题目是《波音仍未掌握如何战胜对手的策略》。

克林顿的第一批管理智囊团中主管国际贸易事务的商务部副部长,现任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院长的杰弗里?戈尔登(Jeffrey Garten)面对此事则是进行更多的沉
思。

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如果过多地在此事上争论不休,那么两个大西洋彼岸政体之间的关系将会变得更为糟糕。

而他们现在要面临的情况是美国在伊拉克、伊朗和其他棘手的政治问题上很需要与对手一起合作。

长久下去,华盛顿和布鲁塞尔之间的合作和最基本的全球商业对话都会受到影响。


戈尔登还提到:“这件事在司法层面上的说法已经明确了,双方的公司代表了各自政府的国际地位,两者的做法在法庭上都不会被判无罪,而且同时还将产生一个政治上的僵局,这样他们反而可能无视世界贸易组织由此给出的裁决,从而扰乱国际商业秩序。


2004年底,欧盟和美国的高级商务代表帕斯卡尔?拉米(Pascal Lamy)和罗伯特?佐利克(Robert Zoellick)都开始放手这个问题,转而为其他的任务而奔忙了(只是佐利克还没有那么快缓过神来)。

他们很快就会被人们所遗忘,因为通过机密的会谈,他们已经达成了一项协议,旨在终止持续了若干年的那场遭人唾弃并且给双方带来很大损伤的商战,然后这两个重要人士就会退出大家的焦点。

这个问题以前就被人为地夸大了。

的确,政府资助对双方的势力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进行如此混乱的口舌之争也是没有必要的。

对于他们来说,最要紧的还是生产出好的飞机和做好销售工作。

这场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的有关空客和波音利益分歧的争斗,已经慢慢地与政府的支持没什么瓜葛了,关键之处又转移到
了残酷的商场竞争上。

波音的分析很正确,正是政府的支持使空客取得成功,但波音并不能总是留连于对过去的失败,它真正应该投入的还是如何建造新的飞机产品,这才是对于如何抢占市场的最好回答。

波音在自己的核心产业方面停顿了很久,从生产出777后就没有再向市场真正投放过什么很好的飞机(787到2007年之前还没进入市场)。

拉米指责波音失去自己的市场份额完全是咎由自取,大多数航空产业人士,包括许多波音的员工也赞同这一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