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四首

合集下载

初一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

初一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

初一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分别是《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

一、《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解析:-这首诗是曹操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点明了观海的地点。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写了海水的荡漾、山岛的耸立、草木的繁茂以及秋风中大海波涛汹涌的壮阔景象。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宏伟气魄,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关系不大。

2.主题思想:通过对大海的描绘,表达了诗人胸怀天下的壮志豪情。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解析:-“杨花落尽子规啼”,首句写景兼点时令,杨花飘落,子规啼鸣,渲染了一种凄凉哀愁的气氛。

-“闻道龙标过五溪”,表明诗人听到好友王昌龄被贬谪到龙标,地处偏远,要经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诗人将自己的愁心寄托给明月,希望明月能伴随着友人一直到夜郎以西,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和牵挂之情。

2.主题思想: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被贬的同情和牵挂。

三、《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解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描写诗人在旅途中,乘船行驶在青山绿水之间。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写潮水上涨,江面宽阔,风顺帆悬,展现了一幅宏大开阔的江景图。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是千古名句,在残夜将尽未尽之时,一轮红日从海上升起;旧年未过,新春已至。

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闻王昌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

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闻王昌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

自由朗读,想一想:
1、全诗以哪个字展开的? 2、这首诗可以分几层?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
些是想像的?诗人又是怎样来描写的呢? 3、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全诗以哪个字展开的?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由“观” 字展开,描写诗人所见所闻。
这首诗分几层?哪些诗句是写现实 的,哪些是想像的?
次北固山下,意思是泊舟停宿于 北固山下。北固山三面临江,形势险 要,号称“天下第一江山”。
作者家住洛阳,旅于江南,在这座 山下停泊,被这里开阔秀丽的景色所 吸引,写下了这首诗。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 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 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 要主题。这首诗是写乡愁的。
马致远
写景
游子 思乡
烘 托

抒情
枯藤老树昏鸦, 苍凉
小桥流水人家, 恬静
古道西风瘦马。 荒凉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乡
对 比 反 衬 断肠
小结
前三句全属写景,但又句句写出了游子的客愁和乡思。 “枯藤”一句写秋末之景,干枯的老藤,苍老的树木,乌鸦 哀鸣,渲染出一种萧瑟荒凉的环境,含蓄地表示出了游子无 家可归之意。“小桥”一句推出一幅恬静温馨的画面,与前 两句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引动游子的乡思。“古道”一句 写古道荒凉,西风骤起,马也因长途跋涉而累瘦了,从侧面 反映出游子在客途中的孤苦寂寞的心情。
提示:白日和黑夜的交替,新年和旧年的交替—— 如此一天一天地过去,一年一年地过去,而诗人依 旧在外奔波,不得回乡,怎能不产生乡愁呢?
文学常识
者以中国这用人赏两拟 的析句人意“诗的志海表写和日明近法情生时赋思体残序予。夜的诗“作,交海者替江日无绝律急春”意不入句和说诗可旧“理(待年江,,”唐春却作”在) 描古写景物节令词之中(蕴宋含着)自然的理趣。两 句典诗歌然不代仅替写旧景事积逼物极曲真的、,哲向而理上散戏且意的表曲剧义力现,量给出。人套新小以生数令乐事(观物、元必 )

4 古代诗歌四首

4 古代诗歌四首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先说这两句所写的景象。
残夜未尽,而旭日已升;旧岁未除,而江上春潮已至
2、这两种景象有相同的地方吗?
提示:白日和黑夜的交替,新年和旧年的交替。(都描 写了时序交替中的景物。) 3、这两种景物跟诗人的乡愁有关吗?
提示:白日和黑夜的交替,新年和旧年的交替—— 如此一天一天地过去,一年一年地过去,而诗人依 旧在外奔波,不得回乡,怎能不产生乡愁呢?
三、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 博大的胸怀?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观沧海》怎样总写?怎样分写?最 能反映作者博大胸襟的是哪几句?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 字展开观海所见、所听、所感。诗人先勾勒水 和山的全景,再写树木、百草分承山景,写秋 风、洪波分承水景。最后写所感。
2、诗人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 青莲居士。盛唐最 杰出的诗人,也是 我国文学史上继屈 原之后又一伟大的 浪漫主义诗人,素 有“诗仙”之称。 他经历坎坷,思想 复杂,既是一个天 才的诗人,又兼有 游侠、刺客、隐士、 道人、策士等人的 气质。儒家、道家 和游侠三种思想, 在他身上都有体现。
王昌龄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擅长写边塞诗 和送别诗,其诗以七绝见长,后人誉为 “七绝圣手”。 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 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他的送 别诗不重伤离重慰别,格调高昂爽朗大气
元曲:
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 不同的体式,如唐诗、宋词、元曲。《天净沙• 秋思》就是元曲中的一首佳作。元曲是继唐诗 宋词后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一种新的诗体, 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散曲又分小令和套数。 小令在元代又名“叶儿”,每首能独立,相当于 一首诗或一阕词;由于它是能歌唱的文字,所以 就有不同的曲调;每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曲 牌,表示不同的谱式,规定着不同的字数、句数、 平仄、韵脚。曲牌表示曲调,另有题目。小令的 曲牌常是一个,即一首小令一个曲牌,但也有例 外的。《天净沙•秋思》属于散曲中的小令。 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古代诗歌四首

古代诗歌四首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次北固山下 (唐)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 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了解作者
马致远:生卒年不详,字千里,号东篱,元代大都(现在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 家、诗人。
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 “挟天子而令诸侯”后,先后灭吕布,败袁 绍,逐渐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二年北征乌桓, 大胜。次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军 击败于赤壁。他善诗歌,《步出厦门行》 《蒿里行》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 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次北固山下》 《天净沙 秋思》
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诗歌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 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 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中国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一般统称为诗歌。 它按照一定的音节、韵律的要求,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诗的 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虞舜时期就有相关文献记载。《诗经》是我国第 一部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所整理,关于这个问题学术界尚有争论。中 国古代诗歌历经汉魏六朝乐府、唐诗、宋词、元曲之发展。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勾画你认为有价 值的注释,并转移在诗句的相应位置。
你觉得自己读懂这几首诗了吗?谈谈你的 收获。
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今甘 肃天水)人。他是我国文学 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 还有“诗仙”之称,著有 《李太白全集》。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31张PPT)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31张PPT)
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一面是“枯藤老树昏鸦” 在秋风夕阳中一派灰暗;
2、对比手法 一面是“小桥流水人家” 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

写作手法
两相对比更反衬出沦落异乡的游子的孤独,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3、静动结合
作者将相对独立的事物纳入一个画面,形成动与静的相互映衬:
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更显出环境 的幽静。
诗歌分析,体会意境
③我寄愁心与明月——抒情。抒发了作者寄情明月,托月送友的情怀。 明月:表达思乡之情的代表性景物。 拟人、想像奇特,与明月寄送情感。 ④随风直到夜郎西——抒情。抒发了作者寄情明月,托月送友的情怀。 (这两句成为送别友人的千古名句) 借景抒情
有道是“明月千里寄相思”,作者所寄的是对好友身遭贬谪的同情, 是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是陪伴友人一路前行的一片深情,是告慰 友人并不孤单的一种情怀……所有这些,真切地传达出作者得知友人 遭贬后的心灵震撼,以及由此而引发出来的强烈的主观感情。
颈联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写景——点明时令
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即将天亮之时。
驱尽黑暗、赶走严寒,
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飞逝,暗含思乡盼归之情 新生事物必然发展
尾联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抒情——思乡之情
“雁足传书”
手法、情感品析
首联: 青山外,绿水前
——想像,暗含奔波劳苦之意
次 北
颔联: 潮平岸阔,风正帆悬 ——白描
前三句全属写景,但又句句写出游子的客愁和乡思。
4、景物烘托 “枯藤”一句写秋末之景,渲染萧瑟意境,含蓄表示出游子无家可归之意。
“小桥”一句推出幽雅恬静的画面,更加引动游子的乡思。
“古道”一句写古道荒凉、西风骤起、马因跋涉而累瘦,侧面反映游子客途孤苦。

古代诗歌四首

古代诗歌四首
《古代诗歌四首》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西湖之美,美在一年四季,美在一日四 时,美在阴、晴、雨、雪、雾。古人说,西 湖是“四百八十可游处,三万六千堪醉时”。 这里的一切,都如诗、如画,如梦……
苏 堤 春 晓
《古代诗歌四首》
西湖晚霞
西湖春景
西湖桃花
西湖桃花




《古代诗歌四首》
《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 次北固山下 钱塘湖春行 天净沙·秋思
《古代诗歌四首》
jié
dàn
xiāos è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sǒng zhì
你看到过大海吗 请欣赏大海图片
《古代诗歌四首》
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 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 踽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 巢的暮鸦在树梢上盘旋,不时地发出几阵啼鸣; 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来到溪边的几户 人家门前,看到炊烟缕缕,人们正准备着晚餐, 那是多么的清雅、安适!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了, 想到自己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 将是一个漫漫的长夜,这个彷徨的异乡人不禁 悲从中来,肝肠寸断。唉,自己有家难归,孤 独常伴,更添悲愁,真是“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王湾
• 唐代诗人,洛阳人。
• 史称其“词翰早著”,现存诗 10首。
• 唐代殷蟠《河岳英灵集》,唐代
宰相张说,明代胡应麟《诗薮》
都对其《次北固山下》有着很高
的评价。
水之间。 春潮与岸相平,江面更加宽阔,恰遇顺

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

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

古代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承载着古代诗人的思想、情感和对世界的观察。

在七年级上册的第4课中,我们接触到了四首古代诗歌,分别是《登鹳雀楼》、《赋得古原草送别》、《登乐游原》和《赋得古原草送别》。

这四首诗歌不仅在形式上各具特色,而且在内容上也表现出了古代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悟。

以下将对这四首诗歌逐一展开解读。

1. 《登鹳雀楼》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通过对登高所见的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壮美的感受。

诗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一句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象,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表现了诗人对这种壮美景色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以豪迈大气的笔调,展现了诗人豁达开阔的胸怀和对自然的独特感悟。

2. 《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诗人通过对古原草的描绘,表达了对离别的深情。

诗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一句反映了古原草的生命之短暂,而“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则表现了草的生命力和对生命的坚韧不拔。

整首诗以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与离别的思考和感悟。

3. 《登乐游原》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通过对乐游原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诗中“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一句表现了诗人对碣石和沧海壮阔景色的向往和追求,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则展现了诗人对闲适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以豪放大气的笔调,展现了诗人豁达开阔的胸怀和对自然的独特感悟。

4. 《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诗人通过对古原草的描绘,表达了对离别的深情。

诗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一句反映了古原草的生命之短暂,而“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则表现了草的生命力和对生命的坚韧不拔。

整首诗以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与离别的思考和感悟。

通过对这四首古代诗歌的解读,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古代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悟,同时也可以领略到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和表现形式的多样化。

《古代诗歌四首》原文及译文及赏析(部编版人教社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原文及译文及赏析(部编版人教社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

人教版七年级上《古代诗歌四首》原文及译文及赏析一、曹操《观沧海》曹操【整体感知】曹操这首《观沧海》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单纯而又饱满,丰富而不琐细,好像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

尤其可贵的是,这首诗不仅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时也赋予它以性格。

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

既表现了大海,也表现了诗人自己。

诗人不满足于对海洋做形似的摹拟,而是通过形象,力求表现海洋那种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

海,本来是没有生命的,然而在诗人笔下却具有了性格。

这样才更真实、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

【白话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名句含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运用作者的想象,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

【诗歌主旨】前面的描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

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二、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整体感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绝。

此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三、四两句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

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虽未追叙与好友昔日相聚的情景和友谊,但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把友情抒发得真挚感人。

【白话译文】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

《古代诗歌四首》一、曹操《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整体感知】曹操这首《观沧海》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单纯而又饱满,丰富而不琐细,好像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

尤其可贵的是,这首诗不仅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时也赋予它以性格。

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

既表现了大海,也表现了诗人自己。

诗人不满足于对海洋做形似的摹拟,而是通过形象,力求表现海洋那种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

海,本来是没有生命的,然而在诗人笔下却具有了性格。

这样才更真实、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

【白话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诗歌主旨】前面的描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

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整体感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绝。

此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三、四两句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

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虽未追叙与好友昔日相聚的情景和友谊,但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把友情抒发得真挚感人。

【白话译文】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

古代诗歌四首赏析

古代诗歌四首赏析

古代诗歌四首赏析一、观沧海[东汉末年]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内容理解①这首诗以“观”字总领,写的景物有:山岛上的树木、百草,海面上的洪波、秋风,最后写天空中的日月星辰。

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②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大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③“东临褐石,以观沧海”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观”字统领全篇。

)④赏析“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澹澹”是形容水波动荡的样子,“辣峙”是写山岛巍然屹立的形象。

动静结合写出大海的威严和辽阔,含蓄地表出诗人博大的胸怀。

)⑤赏析“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运用了什么写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

通过描写海水和山岛相互映衬的形象,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气象,为展现作者的博大胸襟作了铺垫。

)⑥请对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作简要赏析。

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夸张的手法,作者以沧海自比,通过写大海包容天地的气概,表现了诗人盼望祖国统一的宏大抱负和博大胸怀。

⑦赏析“树木丛生,白草丰茂”(“丛生”“丰茂”给人以生机蓬勃的感受)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

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内容理解①“杨花落尽子规啼”在诗中的作用?(这句诗运用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通过写景,又暗写诗人对王昌龄的关切,同时也表达了作者悲苦哀怨的心情。

)②诗中没有单纯的写景,总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联系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说说诗的开头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这样的景来写。

【人教版】七年级上《古代诗歌四首》原文、译文及赏析

【人教版】七年级上《古代诗歌四首》原文、译文及赏析

【人教版】七年级上《古代诗歌四首》原文、译文及赏析一、曹操《观沧海》曹操【整体感知】曹操这首《观沧海》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单纯而又饱满,丰富而不琐细,好像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

尤其可贵的是,这首诗不仅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时也赋予它以性格。

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

既表现了大海,也表现了诗人自己。

诗人不满足于对海洋做形似的摹拟,而是通过形象,力求表现海洋那种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

海,本来是没有生命的,然而在诗人笔下却具有了性格。

这样才更真实、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

【白话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名句含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运用作者的想象,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

【诗歌主旨】前面的描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

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二、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整体感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绝。

此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三、四两句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

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虽未追叙与好友昔日相聚的情景和友谊,但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把友情抒发得真挚感人。

【白话译文】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观沧海》【作者】曹操【朝代】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李白【朝代】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朝代】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朝代】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大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通过诵读,品会诗歌中描绘的意境,学会把握诗歌意象的方法。

3、激发学生诵读古代诗歌的兴趣,提高审美和鉴赏能力。

重难点:1、《观沧海》中“大海”这一意向的准确把握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子规”“明月”等意象的理解3、《次北固山下》中重点分析颈联蕴含的自然理趣4、《天净沙·秋思》中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结合《观沧海》教学目标:1、熟读并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

3、品味语言,体会诗中描绘的宏伟壮丽景象。

4、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慨。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慨。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一代枭雄曹操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话题,这一切都缘于河南省文物局的高调宣布--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抢救性发掘的一座东汉大墓被确定为文献中记载的魏武王曹操高陵。

曹操是一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在老百姓的眼里,他是阴险狡诈的白脸奸雄;在读书人眼里,他是文才卓异的文坛巨擘;在政治家的眼里,他是叱咤风云的乱世枭雄;在历史家的眼里,他是雄才伟略的盖世英豪,真实的曹操是一位怎样的人呢:让我们通过一首诗来初步了解一下这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原文及教案【原文】《观沧海》【作者】曹操【朝代】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李白【朝代】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朝代】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朝代】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大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通过诵读,品会诗歌中描绘的意境,学会把握诗歌意象的方法。

3、激发学生诵读古代诗歌的兴趣,提高审美和鉴赏能力。

重难点:1、《观沧海》中“大海”这一意向的准确把握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子规”“明月”等意象的理解3、《次北固山下》中重点分析颈联蕴含的自然理趣4、《天净沙·秋思》中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结合第一课时《观沧海》教学目标:1、熟读并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

3、品味语言,体会诗中描绘的宏伟壮丽景象。

4、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慨。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慨。

教学过程:一、导入一代枭雄曹操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话题,这一切都缘于河南省文物局的高调宣布--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抢救性发掘的一座东汉大墓被确定为文献中记载的魏武王曹操高陵。

曹操是一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在老百姓的眼里,他是阴险狡诈的白脸奸雄;在读书人眼里,他是文才卓异的文坛巨擘;在政治家的眼里,他是叱咤风云的乱世枭雄;在历史家的眼里,他是雄才伟略的盖世英豪,真实的曹操是一位怎样的人呢:让我们通过一首诗来初步了解一下这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

七年级上册重点必背古代诗歌四首原文

七年级上册重点必背古代诗歌四首原文

七年级上册重点必背古代诗歌四首原文所谓古诗,指的是唐代以前形成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歌形式,下面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上册重点必背古代诗歌四首原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七年级上册重点必背古代诗歌四首原文(一)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宋代: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译文应是常常想起一次郊游,一玩就到日暮时分,沉醉在其中不想回家。

一直玩到没了兴致才乘舟返回,却迷途进入藕花池的深处。

怎么才能把船划出去,不小心,却惊起了一群的鸥鹭。

译文二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被美景陶醉而流连忘返。

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不小心划进了荷花池深处。

划呀,划呀,惊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

译文三曾记得一次溪亭饮酒到日暮,喝得大醉回家找不着了道路。

兴尽之后很晚才往回划船,却不小心进入了荷花深处。

怎么渡,怎么渡?(最终)惊起水边满滩鸥鹭。

七年级上册重点必背古代诗歌四首原文(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宋代: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错喜欢一作: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放过一作:放出)译文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这句话骗得前来爬山的人白白地欢喜一场。

当你进入到崇山峻岭的圈子里以后,你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立刻将你阻拦。

注释①松源、漆公店:地名,在今皖南山区。

②莫言:不要说。

③赚得:骗得。

④空喜欢:白白的喜欢。

⑤拦:阻拦,阻挡。

七年级上册重点必背古代诗歌四首原文(三)夜雨寄北唐代: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您问归期,归期实难说准,巴山连夜暴雨,涨满秋池。

何时归去,共剪西窗烛花,当面诉说,巴山夜雨况味。

注释1.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

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深刻怀念。

2.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

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

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
《古代诗歌四首》是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诗歌篇章,包括了四首古代诗歌作品。

以下是《古代诗歌四首》中的四首诗歌和简要介绍:
1. 《登鹳雀楼》 - 王之涣
这首诗描写了登上鹳雀楼之后,眺望远方的美景,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传统文化来表达对国家的美好祝愿。

2. 《静夜思》 - 李白
这是李白最为著名的一首诗,表现了诗人在寂静的夜晚思念远方亲人的心情。

以简短神秘的表达方式,寄托了作者异乡漂泊的思念之情。

3. 《望岳》 - 杜甫
这首诗以壮丽的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岳阳楼的景色和历史背景的思考和留恋之情。

4. 《静夜思》 - 唐代诗人白居易
与李白的《静夜思》同名,但内容不同。

这首诗以别具一格的节奏和自然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在深夜思念亲人的情感。

这些古代诗歌作品通过描写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和思念,展示了中国古代诗歌的优美和独特之处。

通过阅读和欣赏这些诗歌,学生们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的情感表达方式和寄托吉祥美好的文化传统。

部编版七上《古代诗歌四首》课文详解

部编版七上《古代诗歌四首》课文详解

部编版七上《古代诗歌四首》课文详解课前预习学习目标1.反复吟诵诗歌,领略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了解古代诗歌的一些常识,培养欣赏古诗的能力。

3.体会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每首诗歌的主题。

4.培养博大的胸怀和热爱故土、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5.背诵和默写这四首诗歌。

知识重点观沧海[汉]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一、作者简介曹操(155一220),字孟德,沛国谯(qiáo)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其诗作以慷慨悲壮见称,有《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

二、背景与主题《观沧海》是曹操率军征乌桓时所作。

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

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诗人通过勾画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意气昂扬的豪迈感情和开阔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三、诗歌赏析1.参考译文(我)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那苍茫的大海。

海面浩渺,水波荡漾,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山岛上的)树木郁郁葱葱地生长着,各种草的长势也很旺盛。

秋风飒飒吹来,树木簌簌作响,巨大的波涛不断涌起。

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都出于大海的吞吐之中;银河辉煌灿烂,仿佛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

幸运得很,好极了,就用这首歌来表达我的志向。

2.品析“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这句诗。

此句是写观沧海时所见的全景。

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

这两句相互映衬,动静结合,显示出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两句诗在写法上有何突出的特色?试分析。

这两句写的是虚景,诗人借助丰富的想象,把我们带进了一个更加宏伟的境界。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全四首)课件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全四首)课件语文七年级上册
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著
有《孙子略解》《兵法接
要》,其诗作以慷慨悲壮见
称,有《蒿里行》《观沧海》 《龟虽寿》《短歌行》等。
自由朗读诗歌,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观沧海
东临/ji碣é 曹石,以操观/沧海。 dàn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sǒng zhì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sè 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观沧海
[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 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
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写法探究
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借 景抒情(托物言志)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表达了
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建功立业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记
●1.惜春、伤春。“杜鹃啼处花如雨,白发伤春又一年”,借杜鹃 来烘托伤春之情。
●2.思念和乡愁。杜鹃的鸣声很像人说:“不如归去。”容易引起 游子的乡愁和思念亲人的感情。
●3.悲苦哀情。望帝(杜宇)传说是周朝末年蜀地的君王,禅让退 位,归隐深山。不幸国亡身死,死后灵魂化为杜鹃鸟。每年暮春 时节日夜鸣叫,悲鸣不已,直到口中滴血其声凄切,所以人们借 以倾诉悲苦和哀怨之情。
整体感知(新体裁) 曲牌名
题目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思考问题
●“枯藤老树昏鸦”描绘了哪几种意象?给你什么感觉?作者为什么 选取这几种景物?
枯藤:枯萎,没有生命力 老树:苍老,光秃秃的,没精神 昏鸦:太阳落山,没有生机,乌鸦无力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
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次北固山下 天净沙· 秋思
2024/11/8
四言体乐府诗
2024/11/8
作者简介
曹操,即魏武帝。三国时政 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 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市)人。善 诗歌,其诗大都抒发自己的政治 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 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他的 散文亦清峻整洁。与其子曹丕、 曹植合称“三曹”。
意 叙事


诗 如 其 人
阔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动静结合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静景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动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博大胸怀
建博 功大 立胸 业怀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表现手法
主旨这:首写景抒情诗借景抒情,诗人以洗练的笔
李白
2024/11/8
作者简介
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今甘 肃天水)人。他是我国文学 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 还有“诗仙”之称,著有 《李太白全集》。
文体知识
古诗
古体诗 近体诗
绝句(四句)
五言绝句:简称“五绝” 七言绝句:简称“七绝”
律诗(八句)
五言律诗:简称“五律” 七言律诗:简称“七律”
写作背景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边塞题材为 主的著名诗人。他特别擅长写七绝,被后人誉 为“七绝圣手”。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 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 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 处。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到扬州时 ,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便 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背景
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绝 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 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 之情。情调虽然低沉些,却 反映了当时沉闷的时代气氛, 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全曲基调:
孤寂愁苦之情
翻译诗歌
部分词语解释
古道:指古代通行的道路。 断肠人:指长期漂泊在外的 游子。
展开想象
请同学们看着课本69页的 那张图,结合本曲的内容,展 开自己的想象


这首七言律诗描写的是白居 易游览西湖的美景,从水面初平、 争暖树、啄新泥、没马蹄可以看 出诗人游览西湖是在早春时节, 本诗抒发了诗人对初春西湖美景 的喜悦之情。
元芳说事儿: 凤凰门票VS西湖免票
湖南省凤凰县凤凰古城开始实施 “一票制”,游客进入景区须支付 148元门票。而过去,游客游览古城 内的沈从文故居等九大景点才须购买 套票。
诗歌节奏
四言诗:
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
如: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翻译诗歌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我十分庆幸,可以用这首诗歌来歌吟自己此刻的心志。
诗歌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 立在海边。 树木一丛一丛到处都是,各种草儿 长得十分繁茂。 树木被风吹动发出飒飒的声响,海 上翻涌起巨大的波涛。
解 题
本诗是古乐府 观:看 沧海:大海
曹操简介
曹操(公元155-220)字 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 年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曹操喜爱诗章,好作乐府 歌辞,今存二十一篇。著作 有《魏武帝集》,已佚。他 的诗歌散文气魄雄伟,慷慨 悲凉。
笑里藏刀 望梅止渴 曹操故事 老骥伏枥 挟天子而令诸侯 说曹操,曹操就到 蛟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曹操做事--干干净净 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作者就是沿着这样的游 览路线描写沿路景物的)
合作探究
这首诗描写的景是初春景象,那 么同学们看看,全诗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是写初春景象的? 春水初涨 水面初平 争暖树 春寒未退
啄春泥
没马蹄
燕初来也
草初生也
我会思考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在这四联诗句中 直接抒发白居易对早春的喜悦之情的是哪 一联诗句?


一般节拍有“二二二一”“二二一二”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翻译诗歌
部分词语解释
乱花:指纷繁开放的春花。 浅草:初春的草,尽管很多,但还不很高。 没(mò):隐没。
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白沙堤(即白堤) 在孤山的东北面。
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默读全诗,看看白居易 经过哪些地点? 孤山寺北 贾亭西 白沙堤
,描述一下当 时的情景。
我会思考
我们知道这首曲抒发的是孤寂愁 苦之情,那请同学们看看全曲,哪些 词语表现了“孤寂”?哪些词语表现 了“愁苦”? 孤寂: 枯藤、老树、昏鸦、古道、 西风、瘦马 愁苦: 夕阳、断肠人
我会思考
请同学们默读全曲,思考一 下哪一句是点睛之笔,点明了人 物,道出了游子的情怀?
表示感谢和告别。
导游词写法
一般有前言、总述、分述、结尾四个部分。 前言:是导游员在陪同游客参观、游览前,向大家表示问候、 欢迎和自我介绍的话。 总述:是对游览景点的一个总的介绍。 分述:导游词的重点,要按游览顺序,对所选景观逐一进行 生动、具体的解说,使游客尽情饱览景点风光,领略世界文 化遗产的艺术魅力与风韵,留下美好回忆。 结尾:在游览结束后,应对游览的内容作一小结,并向游客
• 在写景叙事中表现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 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 力量的诗句是: , 。 (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 的诗句。借时序的交替,让诗人顿生思乡 之情的诗句。)古诗中与此类似的诗句是
小 结
本诗是五言律诗,首联写出 了的旅途劳累,颔联不仅写景还 写出了潮平、风正和两岸阔、一 帆悬的因果关系,颈联不仅写景 还点明了时令,暗含 时间过得真 快之意,尾联的“乡书”“归雁 ” 抒发了诗人王湾淡淡的思乡愁绪。
洋人街吸引人的秘诀在哪里?
• 重庆日报:昨日,记者从市园林局获悉, 国庆7天假期里,主城区各大公园共接待游 客142万人次,其中,洋人街最为火爆,每 天都有20万人次涌入洋人街。
导游词
导游词写法
一般有前言、总述、分述、结尾四个部分。 前言:是导游员在陪同游客参观、游览前,向大家表示问候、 欢迎和自我介绍的话。 总述:是对游览景点的一个总的介绍。 分述:导游词的重点,要按游览顺序,对所选景观逐一进行 生动、具体的解说,使游客尽情饱览景点风光,领略世界文 化遗产的艺术魅力与风韵,留下美好回忆。 结尾:在游览结束后,应对游览的内容作一小结,并向游客
表示感谢和告别。
导游词写法
大家好!今天我将向大家介绍西湖。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把杭州比喻成人间天 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了西湖。 站在西湖岸边,胸中顿觉朗然:满眼一片烟波浩 渺的湖水,环绕着绵延起伏的山峦。在波光粼粼的湖 面周围,繁花似锦,芳草如碧,曲径风荷,树影斑驳。 希望这次西湖之旅能给大家留下美好的印象,谢谢。
背诵默写《钱塘湖春行》
凤凰该不该收门票,你怎么看? 西湖免票,情况如何?
• 整个西湖景区免费开放的公园景点及博物 馆、纪念馆共52处,占景点总数的73%。 • 自2002年西湖景区对外免门票至今,杭州 可谓“名利双收”。数据显示,2002年西 湖免票前,杭州旅游总收入为294亿元;而 2011年,这个数字增长到1191亿元。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全诗基调
苍凉慷慨
“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知识锦囊:建安风骨
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 “三 曹”: 曹操、曹丕、曹植) 、建 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 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 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 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 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
曹操
知识锦囊:乐府
乐府是汉代封建王朝建立的管理
音乐的一个宫廷官署。 乐府最初始于秦代,到汉时沿用 了秦时的名称。公元前112年,汉王 朝在汉武帝时正式设立乐府,其任务 是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整理改编 与创作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等。
知识锦囊:乐府诗
古人把这一乐府机构收集 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 或者简称乐府。唐代以后,即 把指汉、魏、晋、南北朝的乐 府诗称为古乐府。后代模仿其 体制的作品,有时也称古乐府。
(乡书、归雁)
“雁”字成语
• 【燕雁代飞】燕夏天来温带,冬天归南方 ;雁冬天来温带,夏天归南方。比喻各自 一方,不能相见。 • 【鸿雁传书】:指书信往来 • 【鱼沉雁杳】比喻书信不通,音信断绝。
【雁过拔毛】大雁飞过时也能拔下毛来。原 形容武艺高超。后比喻人爱占便宜,见有好 处就要乘机捞一把。 【雁行鱼贯】雁行:像雁飞时排成有序的行 列;鱼贯:像游鱼一个挨着一个地连着。形 容许多人排成行列有秩序地行进或做某种动 作。 【指雁为羹】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沉鱼落雁】鱼见之沉入水底,雁见之降落 沙洲。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谯水击谯水击蛟
该诗写于东汉建安十二 jié 年(207)秋。公元207年,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 sǒng zhì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 dà n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月出卢龙寨,登临碣石山,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诗人登高望海,留下了这千 古传颂的名篇。 sè
观沧海
元年(712)中了进士,官洛阳尉。 早有文名,往来吴、 楚之间,不得归家, 故有此作。其他诗 作流传不多。
全诗基调 淡淡的思乡愁绪
诗歌节奏
五言律诗:
一般是三个节拍,“二二一”或者“二一 二”
如: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翻译诗歌
诗歌译文
首联:我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船儿泛 着湛蓝的江水向前。 颔联:春潮正涨
旅途劳累
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看看颔联和颈联,找找这 两联写到了哪些景?
潮平 颔联: 风正
因 果
两岸阔
一帆悬
合作探究
颈联:暗含时间 过得太快
海日 生残夜(夜未过将过) 点明时令 江春 入旧年(旧年未过将过)
我会思考
请同学们看看尾联,这一联抒发了 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这又是从什么地方 看出来的?
思乡愁绪
号香山居士。曾官太子少傅。 是唐代诗人创作最多的一 个,其诗歌形象鲜明,语 言通俗,内容清新。代表 作有《长恨歌》《琵琶行 》《卖炭翁》《忆江南》等。
写作背景
本诗是他任杭州刺史时写 的。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 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 的感情。
全诗基调
喜 悦
诗歌节奏
七言律诗: 如: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两岸江面显得更开
阔,顺风行船,船 帆儿端端正正地高
悬着。
诗歌译文
颈联:一轮红日已经冲破残夜从海上升 起,旧年尚未逝去,江边已有春风的信 息。 尾联:寄去的家书 不知寄到哪里?请 归去的大雁把信带 到洛阳吧。
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看看首联,“客路”一词是 什么意思,这说明作者有没有到达目的地? 这又暗含什么意思在里面呢?
这首古乐府诗是借景抒情,全诗的 基调是苍凉慷慨,以“ 观”字展开,采 用了 动静 结合、 虚实 结合的写法,
诗中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 写出了诗人曹操博大的胸怀。
次北固山下
王湾
知识锦囊:律诗
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要求非常严格。
常见的类型:
五律、七律
知识锦囊:律诗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