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煤矿隐蔽致灾普查报告

合集下载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排查报告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排查报告

山东XXXXXX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报告二О一四年十二月山东XXXXXX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报告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3]99号)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国办发…2013‟99号文件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鲁政办法[2014]4号)文件精神和要求,依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印发煤矿地质工作规定的通知》(安监总煤调[2013]135号),矿井及时成立了领导小组,由矿长组织了生产技术、“一通三防”、机电提运、安全管理等专业技术人员,对全矿井进行了隐蔽致灾因素排查工作,对排查出的问题按照“六落实”的原则及时整改。

一、成立隐蔽致灾排查领导小组为切实做好矿井蔽致灾因素排查,特成立了排查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领导小组职责组长:全面负责隐蔽致灾因素排查工作的指挥及安排、监督,负责整改所需资金的落实。

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负责组织制定整改方案、安全技术措施,应急预案等措施,重点负责隐蔽致灾排查工作的跟踪、督促检查。

消除一切安全隐患。

成员:根据分工进行检查,同时负责督促落实整改方案及措施,确保整改质量达到规定要求。

二、矿井概况山东XXXXXX煤矿位于陶枣煤田,枣庄市薛城区邹坞镇境内,属陶枣煤田黄贝勘探区,是原甘霖井田黄贝煤矿的一部分。

2007年10月份开始技改,2010年年底通过省煤炭工业局竣工验收,2011年正式投入生产。

矿井采用立井开拓,单水平上下山开采,中央并列抽出式通风,副井进风,主井回风,矿井生产能力为30万吨/年。

批准可采煤层为:柴煤、6层、9层、12层、14层、16层、17层、18层煤。

井田面积8.8308km2,开采深度由100米至-1000米标高。

矿井现开采14、16煤层,开采标高为: -590m~-710m。

其中14煤层倾角平均为160,平均厚度为1.1m,直接顶为泥质页岩,厚度为0.8~2.2m,平均厚度为1.4m,老顶为八层灰岩,平均厚度为2.8m,直接底为砂泥岩,平均厚度为17.5m。

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治理报告

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治理报告

周边区域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治理报告煤矿2022年9月28日煤矿及周边区域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治理报告严格落实2021年9月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下发的《关于全面开展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工作的通知》(矿安〔2021〕121号)及《吉林省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深化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认真组织部署道清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工作。

通矿公司对道清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作出了具体安排部署。

一、工作开展情况(一)积极推进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

道清煤矿把煤矿隐蔽致灾因素作为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及百日攻坚行动的集中攻坚工作任务,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以及专项检查等为手段,推动道清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保质保量完成。

(二)高效完成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

道清煤矿高度重视,对照《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细则》《煤矿地质工作规定》《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煤矿防灭火细则》等规定要求,根据本矿的实际情况,与河北工程大学合作,2022 年1月完成了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并形成了报告,形成报告后我矿继续开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并对报告进行补充完善,于2022年6月形成报告。

2022年9月按照《吉林省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深化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化开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工作,查清了道清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并提出相适应的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治理措施,为预防和消除煤矿事故提供可靠地质保障。

二、工作成效(一)水文地质致灾因素普查1、采空区致灾因素普查(1)采空区致灾因素普查成果2021年11月,为进一步查清道清煤矿采空区积水情况,本次采空区普查中对道清煤矿做了大地电磁物探,共布置了24条勘探线,共1325个物理点位,测深300-1200m,线距40m、100m,点距10m~50m,勘探区面积共1815168.9m2,本次物探的勘探区中,II、III勘探区富水性较差,未发现富水异常情况。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中能芦子沟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县煤炭工业局:按照上级主管部门文件精神要求,我公司由董事长牵头,组织了生产公司经理、总工程师、地测、通防、安全等专业技术人员,对全矿进行了隐蔽致灾因素自检自查,普查报告工作情况报告如下:一、开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目的为了加强我公司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做到隐蔽致灾因素清晰明确,事故防范措施全面有效,确保安全形势持续健康发展,特开展此次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

二、成立隐蔽致灾因素普查领导组组长:张新宙副组长:刘学功何贵清成员:段广清辛学东王艾张建红王恒王振贵宋小春王东李旺军史宝国孟前荫张日红辛文谷玉宏杨永生组长全面负责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的指挥及安排,负责整改所需资金的落实。

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协调指挥各科室进行普查工作,负责组织制定整改方案、安全技术措施,重点负责隐蔽致灾因素调查工作的跟踪及监督。

成员主要根据各专业结合实际,认真做好本专业的隐蔽致灾因素调查,收集现场资料并分析可能存在的隐患,真正做到消除隐患,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三、矿井基本情况山西怀仁中能芦子沟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本井田)位于朔州市怀仁县、大同市左云县境内(井田范围约占怀仁县11 Km2、约占左云县6Km2)。

东距怀仁县城11km,行政区划属怀仁县。

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2°53′22″-112°57′06″,北纬39°48′25″-39°52′05″。

井田南北长6.5km,东西宽5.5 km,面积为17.063 4km2。

批准开采山4、2、3、5、8号煤层,生产规模300万t/年,批准开采深度由1395m至830m标高,由27个拐点坐标圈定。

拐点坐标表本公司矿井采用平硐~斜井混合开拓方式,近距离煤层联合开采。

回采工作面采用长壁式综合机械化低位放顶煤一次采全高的采煤方法,掘进工作面采用综合机械化掘进方法;矿井通风方式采用分区式,通风方法为机械抽出式。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
(4)地表水体、断层、裂隙、陷落柱等地质构造的导水性
地表水体:苦李树煤矿地处长江上游的乌江流域上游的化冲河支流,煤矿区内地表冲沟发育,多呈树技状分布,切割较深。矿区范围内无大的地表河流,仅西北部发育有一条马场小溪,流向由东北向西南迳流,小溪常年有水,流量一般小于10l/s。
断层:在煤矿区范围内发育有三条断层:中部有一正断层F21,断距约5m,倾向东南,倾角约45°;东部有一正断层F20,倾向西南,断距小于5m;北部发育一逆断层F22,倾向南东,断距小于3m。区内地表无褶曲。井下发现个别小断层及小褶曲,断层破碎带均为粉砂岩或粉砂质泥岩,砂质泥岩及其碎屑紧密充填而胶结,透水性一般。局部出露季节性泉水,对矿床充水有一定影响。
6号煤层的破坏类型为Ⅱ;坚固性系数为1.1642,大于0.5;瓦斯放散初速度指标为7.334mmHg,小于10mmHg;瓦斯压力为0.180Mpa,小于0.74Mpa。鉴定认为,苦李树煤矿6号煤层在鉴定范围内(标高+1970m以浅)无突出危险性。
7号煤层的破坏类型为Ⅱ;坚固性系数为0.8068,大于0.5;瓦斯放散初速度指标为10.281mmHg,小于10mmHg;瓦斯压力为0.290Mpa,小于0.74Mpa。鉴定认为,苦李树煤矿7号煤层在鉴定范围内(标高+1990m以浅)无突出危险性。
④大隆、长兴组:分布于煤矿区东南部,厚约4溶洞、裂隙发育,泉点出露较多,流量0.004~5.747l/s,部分富水性极强,属裂隙含水层,为开采上部煤层时的主要充水含水层。水质为:碳酸钾钠型。
⑤飞仙关组第一段:分布于煤矿区的东南部,厚约140m,以灰绿色钙质粉砂岩、钙质泥岩为主,夹数层薄层状灰岩、泥灰岩,泉眼稀少,流量0.21~0.822l/s,富水性弱,属浅层风化裂隙水。可视为上覆地层与煤组的隔水层段。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

XXX 煤矿煤矿隐蔽致灾地质普查报告XXX煤矿调查时间:2017年7月18日XXX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人员签字XXX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根据上级相关部门要求,为从源头遏制事故,夯实安全生产工作基础,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水平,我矿成立了以矿长为组长,以总工程师、安全副矿长为副组长,以生产副矿长、机电矿长以及地质、测量、通风等专业技术人员为成员的矿井隐蔽致灾普查领导小组,于2017年7月10日,在我矿井田范围内及周边区域开展了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

现将普查情况汇报如下:一、矿井概况新庙XXX煤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境内,行政隶属伊金霍洛旗新庙乡。

具体位置在勃牛川以东,XXX以北一带,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0°22′59″-110°24′43″北纬:39°18′37″-39°20′25″2005年7月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颁发的采矿许可证证号为1500000520547,有效期限至2011年7月。

生产规模21万吨,批准矿区面积3.215km,开采深度1110-1090米。

矿区范围由7个拐点圈定。

各拐点坐标为:矿区东西宽2.50km,南北长3.32公里,煤层埋深0-149.93米。

矿井开拓方式为斜井开拓,三条井筒,两进一回。

即主斜井、副斜井进风,总回风斜井回风。

二、成立矿井隐蔽致灾普查领导小组组长:王豹副组长:杨秀峰成员:李晓龙刘常孝吕飞陈静王利家职责组长:全面负责组织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的开展,保证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开展过程中所需资金、设备、仪器仪表落实到位。

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负责组织制定整改方案、安全技术措施,应急救援预案等措施,重点负责隐蔽性调查工作的跟踪、督促检查。

消除一切安全隐患。

成员:主要根据整改工作的分工,进行检查,同时负责督促落实整改方案及措施,保证整改质量达到规定要求,保证整改工作安全顺利进行。

三、地质构造、地层产状以及煤层赋存条件普查情况1、区域水文地质条件(一)区域水文地质概况东胜煤田位于鄂尔多斯高原东北部,海拔标高一般1200-1400米,地形中部高南北两侧逐渐降低,沿泊匀江海—东胜—潮脑梁一带地形较高,呈东西向延伸,海拔标高1400-1500米,构成区域地表分水岭,俗称“东胜梁”。

(word完整版)xx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

(word完整版)xx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

荥经县xx煤业有限公司荥经县凰仪乡xx煤厂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xx煤厂地测科二〇一七年五月荥经县xx煤业有限公司荥经县凰仪乡xx煤厂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编制:审核:总工程师:矿长:编写报告单位: xx煤厂地测科编写报告日期:2017年3月河坪煤厂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人员签字表1.绪论 (4)1.1目的、任务 (4)1.2报告编写依据 (5)1.3矿井概况 (5)1。

4以往地质工作 (15)2。

矿井地质 (17)2.1井田地质 (17)2.2煤层 (27)2。

3煤质 (29)3。

矿井水文地质 (29)3.1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29)3。

2矿井水文地质条件 (30)3。

3充水条件及充水因素 (31)4。

矿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 (34)4.1采空区普查 (34)4。

2废弃老窑(井筒)和封闭不良钻孔的普查 (35)4。

3断层、裂隙、褶曲,陷落柱普查 (36)4。

4瓦斯富集区普查 (37)4.5导水裂缝带普查 (38)4。

6地下含水体普查 (39)4。

7井下火区普查 (41)5。

矿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防治措施 (41)5.1瓦斯防治方案及措施 (41)5。

1。

1矿井生产现状 (41)5.1。

2、瓦斯治理方案和措施 (44)5.2水灾防范方案及措施 (45)5.3煤层自燃的防范及安全措施 (49)6。

结论 (50)6.1主要结论 (50)6.2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50)附表: (51)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1.绪论1。

1目的、任务矿井自投入生产以来,公司领导对公司安全生产尤为重视,加大了矿井安全管理力度和安全资金投入,使公司安全形势得以持续健康发展。

但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地面、井下依然存在隐蔽致灾的因素.隐蔽致灾因素的存在,导致防范措施针对性不强,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

为加强公司安全生产基础工作,为进一步加强我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排查治理做到致灾因素清晰明确,深入排查我矿深层次的潜在隐患和问题,切实做到煤矿灾害综合治理超前预防,事故防范措施全面有效,切实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遏制事故的发生,特开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排查工作。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

延吉三道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五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编制单位:延吉三道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五井编制:苏玉民编写时间:2014年9月8日目录一、煤矿隐蔽致灾因素 (3)(一)地质构造普查 (4)(二)瓦斯普查 (5)(三)含(导)水体、采空区、老窑(空)普查 (6)(四)煤层自燃发火倾向普查 (4)二、各隐蔽地质灾害采取的防范措施.................14. (一)、瓦斯防范及措施.. (14)(二)、水灾害防范及措施 (19)(三)、煤层自燃的防范及措施 (22)三、存在主要问题 (25)延吉三道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五井隐蔽致灾因素的普查报告根据国家地质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以安监总煤调【2013】135号印发的《煤矿地质工作规定》和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吉政办发【2014】18号文及州、市安监部门的相关要求,延吉市鑫泉煤业有限公司延吉三道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五井由矿长牵头,组织了总工程师、地测、通风等专业技术人员,根据矿区实际,对全矿井进行了隐蔽致灾因素自检自查工作,现将有关自查情况汇报如下:成立煤矿隐蔽致灾因素领导小组组长:李忠华副组长:苏玉民成员:王金龙卢光军祝继宏张福基职责:组长:全面负责煤矿隐蔽致灾因素的调查工作指挥、安排和监督,负责整改和资金落实。

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负责组织整改方案,安全技术措施,应急救援预案等措施,重点负责矿井隐蔽致性调查工作跟踪,督促检查。

消除一切安全隐患。

成员:主要根据整改工作的分工,进行检查,同时负责督促落实整改方案及措施,保证整改质量达到规定要求,保证整改工作安全顺利进行。

一、煤矿隐蔽致灾因素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煤矿井田范围内及矿井周边区域客观存在的不能直接辨识的能给采掘活动造成影响的地质构造、瓦斯及其它有毒有害气体、含(导)水体、采空区以及煤层自燃倾向等可能造成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灾害统称。

(一)地质构造普查龙井市文正煤业有限公司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属天山-兴安地槽褶皱区(Ⅰ)、吉黑褶皱系(亚Ⅰ)、延边优地槽褶皱带(Ⅱ)、延边复向斜(Ⅲ)、珲春断凹(Ⅳ)、燕山构造旋回上叠之延吉盆地的西北缘。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

XX煤业有限公司隐蔽致灾因素的普查报告地测部2014年5月19日编写单位:XX煤业有限公司矿长:总工程师:地测副总工程师:*******审核:提交时间:2014年5月XX煤业有限公司隐蔽致灾因素的普查报告根据《煤矿地质工作规定》第三十条至第三十八条的内容要求,我矿由地测防治水中心牵头,组织了生产、安监、通风、监理等专业技术人员,根据矿区实际,结合一些专业鉴定机构和有资质部门编写出的各种报告,对全矿井进行了隐蔽致灾因素自检自查工作,现将有关自查情况汇报如下:一、煤矿隐蔽致灾因素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煤矿井田范围内及矿井周边区域客观存在的不能直接辨识的能给采掘活动造成影响的地质构造、瓦斯及其它有毒有害气体、含(导)水体、采空区以及煤层自燃倾向等可能造成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灾害统称。

二、地质构造普查井田构造形态受区域性构造碾底断层、碾底向斜、碾底背斜、黄岭断层的影响,其地层总体走向与区域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即北东向,在此基础上发育有垂直于区域构造方向的次一级褶曲构造,地层倾角一般5°~12°,井田西南部陷落柱较为发育。

1.褶曲井田内褶曲构造不甚发育,仅发育次级褶曲及更次一级的波状起伏。

(1)S1背斜,以NW向贯穿井田西南部,两翼倾角基本对称,为9°左右,已被井下采掘工程所控制。

(2)S2向斜,位于井田东北部,轴向NW,与S1背斜呈现平行展布,两翼倾角基本对称,为7°左右,已被井下采掘工程所控制。

(3)S3向斜:位于井田东部,为涧沟向斜和后窑背斜的西部末端,轴向北东,两翼倾角5°左右,沿NE75°方向向北东井入南峪井田。

2.断层井田东部原平口煤矿,断层较少,仅在北部边沿发育有明窑沟断层。

断层倾向SE,倾角为80°,落差一般为3-15m,断层上、下盘地层均为上石盒子组下段,地面断点清晰,对井田煤层破坏不大。

碾底断层:为区域性构造,正断层,走向北东向,倾向北西,倾角75°左右,落差5-50m,沿井田北部穿过,将井田划分为南、北两个部分。

某某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分析报告

某某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分析报告

××××煤业有限公司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分析报告××××煤业有限公司2015年12月目录第一部分××煤业隐蔽致灾因素现状普查 (1)一、矿井地质勘探程度普查 (1)二、老窑、采空区积水情况普查 (2)三、自然灾害普查 (2)四、含(导)水体、地下含水体等水文地质情况普查 (3)五、断层、裂隙、褶曲等地质构造普查 (3)六、陷落柱普查 (5)七、封闭不良钻孔普查 (7)八、油气井普查 (7)九、通风系统普查 (7)十、瓦斯灾害普查 (8)十一、煤尘自然发火倾向性普查 (8)十二、煤尘爆炸倾向性普查 (8)十三、井下火区普查 (9)十四、冲击地压灾害普查 (9)十五、供电系统普查 (9)十六、运输系统普查 (10)十七、掘进工作面支护方式普查 (10)十八、系统保障能力普查 (11)十九、施工组织设计、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针对性普查 . 11 第二部分主要隐蔽致灾因素防范措施 (13)第三部分下一步工作计划和安排 (16)××煤业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根据集团公司指示,为进一步明确我矿隐蔽之灾因素,从源头遏制事故发生,夯实安全生产,我矿由矿长牵头,组织了总工程师、采掘、地测防治水、一通三防、机电等专业技术人员,根据矿井实际情况,结合一些专业的鉴定机构和有资质部门编写的各种报告,对全矿进行了隐蔽致灾因素自检自查,并将自查情况编制成《××××煤业有限公司隐蔽致灾因素自查报告》。

第一部分××煤业隐蔽致灾因素现状普查一、矿井地质勘探程度普查山西地宝能源有限公司2010年8月提交了××××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

由中国煤炭地质115勘察院进行了补充勘探工作,施工10个补充勘探钻孔及2个水文孔,并提交了《补充勘探地质报告》。

兴贵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

兴贵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

贵州省绿云有限公司兴贵煤矿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编写单位:兴贵煤矿编写:苏佳海调查时间:二0一三年十一月二十日兴贵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根据贵州省安全生产委员会“黔安办【2013】37号”文、黔西南州安全生产委员会“州安办【2013】68号”文《关于开展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的通知》的要求,为从源头遏制事故,夯实安全生产工作基础,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水平,我矿由矿长牵头,组织了总工程师、地质、测量、等专业技术人员,对全矿井进行了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现将有关普查情况汇报如下:一、成立煤矿隐蔽致灾普查领导小组组长:黄恩虎副组长:苏佳海成员:彭德文王忠吕良富冷春武职责组长:全面负责隐蔽性调查工作的指挥及安排、监督。

负责整改所需资金的落实。

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负责组织制定整改方案、安全技术措施,应急救援预案等措施,重点负责隐蔽性调查工作的跟踪、督促检查。

消除一切安全隐患。

成员:主要根据整改工作的分工,进行检查,同时负责督促落实整改方案及措施,保证整改质量达到规定要求,保证整改工作安全顺利进行。

二、地形地貌井田处于乌蒙山南缘斜坡过渡地带,以中等切割的低中山为主,属楼下河的东岸,总体地势为东高西低。

区域内龙潭组、飞仙关组地层砂岩覆盖范围广,经多次风化剥蚀,在逆向坡地带易形成陡崖、陡坡。

井田内最高海拔1861.1m(井田北东部),最低海拔1120m(井田西部楼下河),相对高差741.1m。

三、地质构造普查情况(一)井田范围内区域地质构造、地层产状以及煤层赋存条件1、区域地质构造矿区位于老鬼山背斜南东翼。

主要由P3β、P3l1、P3l2、P3l3、T1f 1、T1f 2 T1f 3、Q组成单斜构造。

地层总体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地面倾角平缓,一般为3°~12°,井田内有少量断层,在1102号钻孔处见有一隐伏正断层(F1102—1),断层落差10米左右,另见有宽缓的次级褶皱或波状起伏,含煤地层产状沿走向有一定变化。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

矿井隐蔽致灾因素的普查报告根据安监总煤调(2015)64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水害防治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我矿由矿长牵头,组织了总工程师、地测、防治水、一通三防、安全、技术等专业技术人员,根据以上文件要求对全矿进行了隐蔽致灾因素自检自查,并将普查情况编制成《山西黄土坡鑫运煤业有限公司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现将有关自查情况汇报如下:一、开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目的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是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地面、井下依然存在隐蔽致灾的因素,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隐蔽致灾因素的存在,在井田范围及矿井周边区域内客观存在,但是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不能直接辨识,导致防范措施针对性不强,不能从根本上遏制事故的发生,给采掘活动带来安全隐患的地质构造、瓦斯及其它有毒有害气体、含(导)水体、采空区以及煤层自燃倾向等地质因素,有可能造成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灾害,因此必须对煤矿隐蔽致灾因素进行调查,对不能确定的在生产过程中要加强物探、钻探等安全措施进行探查,确保安全生产。

为了加强我矿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做到隐蔽致灾因素清晰明确,事故防范措施全面有效,特开展此次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

二、成立隐蔽致灾因素普查领导小组组长:郭建军副组长:刘永明成员:席建峰段建国武志伟张勇雷建锋史守义史山正张晓阳杜鹏程组长全面负责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的指挥及安排,负责整改所需资金的落实。

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协调指挥各部室普查工作,负责组织制定整改方案、安全技术措施,重点负责隐蔽致灾因素调查工作的跟踪及监督。

成员主要根据各专业结合矿井实际,切实认真的进行本专业的隐蔽致灾因素调查,收集现场资料并分析可能存在的隐患,真正做到消除隐患,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三、矿井基本情况山西黄土坡鑫运煤业有限公司由山西中远设计工程有限公司2010年8月完成矿井设计,于2010年12月18日开工建设,2014年12月底矿井建设全部完工,2015年3月1日开始进入联合试运转,2015年8月联合试运转结束。

xxx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 - 模版

xxx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 - 模版
1
XXX煤矿资源整合后划定的矿区范围西与胥家湾煤矿相邻,北与红康煤矿(工业公司煤厂)相邻,南与米溪煤厂相邻。XXX煤矿资源整合扩能后的划定矿权范围与相邻煤矿之间均有15m~80m的矿界边界相隔,各煤矿(厂)之间,矿权划定明确,无重叠、无矿权纠纷。如图1—2所示.
图1-2XXX煤矿与相邻煤矿位置关系示意图
1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是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地面、井下依然存在隐蔽致灾的因素,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隐蔽致灾因素的存在,在井田范围及矿井周边区域内客观存在,但是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不能直接辨识,导致防范措施针对性不强,不能从根本上遏制事故的发生,给采掘活动带来安全隐患的地质构造、瓦斯及其它有毒有害气体、含(导)水体、采空区以及煤层自燃倾向等地质因素,有可能造成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灾害,因此必须对煤矿隐蔽致灾因素进行调查,对不能确定的在生产过程中要加强钻探、巷探等安全措施进行探查,确保安全生产。为了加强我矿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做到隐蔽致灾因素清晰明确,事故防范措施全面有效,特开展此次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
1.2
XXX煤矿建于1988年,属私营企业。1989年正式投产,生产能力10kt/a,2005年核定生产能力为30kt/a。在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雅安市煤炭资源整合方案的复函》(川办函〔2007〕14号)中为整合矿井,由原XXX煤矿为整合主体矿,原光和三号井煤厂为被整合矿,将二个矿矿区范围内的煤炭资源与周围闲置的煤炭资源进行整合。现更名为XXXXXXXXX煤业有限责任公司XXX煤矿。

2
本区大地构造隶属扬子准地台(Ⅰ)西部上扬子台坳(Ⅱ)之峨嵋山台拱(Ⅲ)北部XX台坳(Ⅳ)内之XX背斜的南西翼。
区域出露地层有二叠系上统峨嵋山玄武岩(P2β)、宣威组(P2x),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嘉陵江组(T1j),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T2l)、三叠系上统跨洪洞组(T3k)、须家河组(T3x)、侏罗系下统自流井组(J1z)及第四系全新统(Qh)。

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治理报告

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治理报告

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治理报告目录一、总则 (3)1.1 编制目的与依据 (4)1.2 适用范围 (4)1.3 主要术语和定义 (5)二、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概述 (6)2.1 地质背景 (8)2.2 主要隐蔽致灾地质因素 (9)三、普查工作方法与技术要求 (10)3.1 普查方法选择 (12)3.2 普查技术要求 (13)3.3 普查质量控制与管理 (14)四、普查结果 (16)4.1 普查区域与范围 (16)4.2 普查样品类型与数量 (17)4.3 普查技术路线与方案 (18)4.4 普查数据分析与综合评价 (19)五、矿井地质条件分析 (21)5.1 矿田地质条件 (22)5.2 矿井地质结构 (22)5.3 主要地质灾害预测 (24)5.4 地质灾害影响因素 (25)六、治理方案 (26)6.1 灾害防治原则 (27)6.2 灾害预控措施 (28)6.3 综合治理措施 (29)6.4 灾害预警与应急救援 (30)七、治理效果评价 (32)7.1 治理效果监测 (33)7.2 对比分析 (34)7.3 治理方案调整与优化 (35)八、总结与建议 (36)8.1 普查治理工作总结 (37)8.2 存在问题与不足 (39)8.3 改进建议 (40)九、附件 (41)9.1 相关法律法规与标准 (42)9.2 技术标准与规程 (43)9.3 普查数据与图表 (43)一、总则本报告旨在详细阐述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的普查治理工作,以全面识别和评估煤矿地质隐患,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通过对煤矿区域地质环境、隐蔽地质构造、地下水状况等关键因素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为煤矿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本报告遵循科学、全面、系统的原则,旨在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持。

煤矿作为重要的能源供应基地,其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煤矿开采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地质隐患,其中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是最具挑战的一类。

五号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

五号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

温宿县破城子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五号井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温宿县破城子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五号井煤矿二0一五年元月为了进一步加强破城子煤业五号井隐蔽致灾因素排查治理工作,提高隐蔽致灾因素探测技术与装备水平和安全生产地质保障能力,深入排查深层次的分析潜在隐患和问题,切实做到煤矿灾害综合治理超前预防,实现源头治理。

特制订温宿县破城子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五号井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如下:第一章矿井隐蔽致灾因素分析一、交通位置新疆温宿县破城子煤矿五号井位于新疆阿克苏地区温宿县的博孜墩柯尔克孜民族乡破城子山口附近。

该矿距314国道50km,距库拜公路42km,有柏油路和简易公路与上述两条国道相通,交通较为便利(见交通位置图)。

二、地形地貌矿区位于南天山南麓中段、塔里木盆地西北缘的中低山区,总体地形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海拔高程在+1875—+2326m之间,相对高差约441m,区内“V”字型沟谷纵横,陡崖发育,地形较复杂。

三、气象与地震本区属干旱的内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年降雨量为400mm,年蒸发量为2400mm。

年平均气温为0℃,每年10月至翌年3月为寒冬,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下,3—4月为冰雪消融期,5—6月平均气温为15℃,7—9月为雨季,多雨和冰雹,易形成洪水,常伴有大风,最大风力可达8级以上。

降雪主要集中在3月,历史记载最大积雪厚度达1.6m。

本区属地震多发带。

据新疆地震局资料本区地震裂度属7度区。

四、矿区地层与构造(一)矿区地层井田及附近出露与分布的地层由老至新依次为三叠系小泉沟群,侏罗系克拉苏群和第四系地层。

各套地层分述如下:1、三叠系(1)三叠系上统小泉沟群:出露于井田北部地区,为河流三角洲相与河流相形成的巨厚层状的深灰色粉砂质页岩,夹有灰白色粗砂岩,与下伏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地层厚度大于500m。

2、侏罗系(1)侏罗系下统塔里其克组:为河流相及泥炭沼泽相形成的含煤地层,岩性为深灰色砂砾岩、煤层、粗砂岩、粉砂岩。

XXXX煤矿隐蔽致灾普查报告

XXXX煤矿隐蔽致灾普查报告

XXXX煤矿隐蔽致灾普查报告一、背景介绍近年来,煤矿事故频发,给劳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作为风险较高的行业,煤矿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然而,矿区中存在一些隐蔽的致灾因素,如果不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会引发更多的事故。

为了深入了解煤矿隐蔽致灾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预防,本次进行了煤矿隐蔽致灾普查。

二、普查内容本次普查主要针对矿井的地质构造、煤与瓦斯等气体的分布及流动情况、矿井支护的完善程度、矿井通风系统的运行情况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调查。

1.地质构造调查煤矿地质构造是煤矿安全的基础,通过对矿井地质构造的调查,可以了解煤层的倾角、厚度等情况,预测地表下煤层的空间分布和变形情况,为安全地开展矿井生产提供依据。

2.煤与瓦斯分布及流动调查煤与瓦斯是煤矿事故的主要危险因素,通过对矿井中瓦斯含量和流动情况的调查,可以及时掌握瓦斯的积聚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预防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

3.矿井支护调查矿井支护是保证矿井安全的重要环节,通过对矿井支护的调查,可以了解支护设施的完善程度,包括支架的数量、规格、安装情况等,确保支护设施能够牢固地支撑住煤层和岩层的压力,防止地面塌陷和顶板事故的发生。

4.矿井通风系统调查矿井通风是煤矿安全的重要保障,通过对矿井通风系统的调查,可以了解矿井通风的质量和效果,比如风速、风量、风向等参数的监测情况,确保矿井中有充足的氧气供应,有效地排除瓦斯等有害气体,保持矿井内空气清新。

三、普查结果分析通过对煤矿地质构造、煤与瓦斯分布及流动、矿井支护和矿井通风系统等多个方面的调查,得出了以下普查结果:1.地质构造方面根据普查结果显示,煤矿地质构造总体稳定,不存在明显的断层、倾斜等地质缺陷。

但是仍有少数矿井存在地表下煤层变形的情况,需要加强监测和加固措施,减少地面塌陷的风险。

2.煤与瓦斯分布及流动方面通过普查发现,矿井中瓦斯含量普遍较高,特别是部分工作面和回采巷道附近。

瓦斯流动情况较为复杂,存在积聚的风险区域。

某县某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

某县某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

某某县某某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编制单位:某某县某某煤矿编制时间:2013年11月20日某某县某某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根据贵州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黔安办【2013】37号)、毕节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毕安办【2013】22号)、某某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纳安监管煤字【2013】67号)等主管部门文件精神要求,我矿由矿长牵头,组织了总工程师、地测、通防、安全、技术等专业技术人员,根据以上文件要求对全矿进行了隐蔽致灾因素自检自查,并将自查情况编制成《某某县某某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报告内容如下:一、开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目的我矿自2013年6月投入生产以来,矿领导对安全生产尤为重视,加大了矿井安全管理力度、安全资金投入,使我矿安全形势持续健康发展。

但地面、井下依然存在隐蔽致灾的因素,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隐蔽致灾因素的存在,导致防范措施针对性不强,不能从根本上遏制事故的发生。

为了加强我矿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做到隐蔽致灾因素清晰明确,事故防范措施全面有效,特开展此次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

二、成立隐蔽致灾因素普查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组长全面负责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的指挥及安排,负责整改所需资金的落实。

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协调指挥各部室普查工作,负责组织制定整改方案、安全技术措施,重点负责隐蔽致灾因素调查工作的跟踪及监督。

成员主要根据各专业结合矿井实际,切实认真的进行本专业的隐蔽致灾因素调查,收集现场资料并分析可能存在的隐患,真正做到消除隐患,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三、矿井基本情况某某某某煤矿位于某某县某某镇某某村境内,井田东西长约4.0km,南北宽约0.8km,面积3.6km2,共有13个拐点坐标圈定,采矿标高:﹢2040~﹢1200m。

矿井煤层为缓倾斜,可采煤层四层(6、8、16、20),截止2006年底,保有煤炭资源总量(332+333+334?)1000万吨,可采储量600万吨,设计生产能力为30万吨/年,属于“六证”齐全的生产矿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XXXXXXXXXXXXXXXXXX煤矿隐蔽致灾因素地质普查报告福建省XXXXXXXXXXXXXXXXXXX煤矿二0一三年九月十六日福建省XXXXXXXXXXXXX煤矿隐蔽致灾因素地质普查报告编制人:项目负责人:矿总工程师:矿长:福建省XXXXXXXXXXXXXXXX煤矿二0一三年九月十六日第一章概况.................................................4第一节目的任务.............................................4第二节矿井位臵及范围.......................................4第三节矿井基本情况.........................................6第四节矿区和矿井主要灾害和事故情况.........................8第五节本次工作概况.........................................12第二章矿区隐蔽致灾因素分析.................................13第一节水文地质 (13)第二节矿井煤岩层稳固性及地质构造对围岩的影响...............20第三节环境地质 (29)第三章矿井隐蔽致灾因素地质普查及防治措施〃〃〃〃〃〃〃〃〃〃〃〃〃 (35)第一节瓦斯危害及防治措施............... (35)第二节煤尘危害及防治措施........................ (35)第三节顶板灾害及防治措施........................... (36)第四节矿井水害及防治措施...................................36第五节火灾危害及防治措施 (38)第四章结论 (39)第一章概况第一节目的任务XXX煤矿为福建省XXXXXXXXXXXXXXXXX所属矿井。

为落实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栋梁提出的煤矿安全生产“七大攻坚举措”以及公司永煤生字…2013‟243号《关于开展煤矿隐蔽致灾因素地质普查的通知》,进一步查明矿井各生产环节中可能存在的隐蔽致灾因素,切实掌握矿井开采过程中存在的重大危害源,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

本项目是在近期生产地质及原有勘探地质工作的基础上做更加全面深入的对矿井各生产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隐蔽致灾因素的普查。

项目的主要任务如下:一、煤矿水患现状普查,查明可能产生隐蔽致灾的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二、煤矿煤层顶、底板的稳定性、地质构造、岩浆岩侵入体等影响顶板管理的普查,查明可能产生隐蔽致灾的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三、煤矿环境地质灾害普查,查明可能产生隐蔽致灾的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四、主要生产、安全系统普查,查明可能产生隐蔽致灾的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第二节矿井位臵及范围XXXX煤矿位于永安市之西南,直线距离19km,行政区属XXXXXXX管辖。

地理坐标:东经117°09′17″—117°10′44″,北纬25°56′55″—25°54′44″。

矿区东北端有市道线到XX镇,泉三高速公路、永宁高速公路通过矿区东部的XX镇,在永安市南北西各设有出口,矿区距永安城19公里,鹰厦铁路贯穿永安市之南北,永(安)-加(福)铁路与鹰厦铁路连接。

井田内公路与安砂-永安的公路连接,交通方便。

可通往全省各地,交通较为方便(见永安井田交通位臵图)。

永安井田交通位置图矿井采矿许可证的拐点坐标10个,分别是:1,X=2870204.21,Y=39517446.25;2,X=2869446.20,Y=39517666.26;3,X=2868974.19,Y=39517455.26;4,X=2867429.18,Y=39517223.26;5,X=2867449.18,Y=39517191.26;6,X=2867394.18,Y=39517113.26;7,X=2868592.18,Y=39515526.24;8,X=2868947.19,Y=39515601.24;9,X=2870070.20 ,Y=39515606.23;10,X=2871322.22,Y=39515970.23;矿区面积为5.2984平方公里,开采标高为-110至+550米。

矿井位于XXXXXX东井田,北接XX井田,为XXXXXXXX煤矿所开采,南邻富贵山井田,为地方矿井所开采,西为XXXX西井田,也由XXXX煤矿开采,东部受F4断层影响含煤地层断失,无开采矿井。

相邻矿井均在自有采矿权内开采,交界处设有隔离煤柱或大断层为天然屏障,无超层越界行为。

矿区地形属低山丘陵,山脊近南北走向,南高北低,东坡较陡,西坡平缓。

最高点位于59线中西部,海拔标高+895.4米,最低点:东部蔡地沟海拔标高+469.4米,西部XXXX沟海拔标高+460米(为井田内最低侵蚀基准面),相对高差435.4米。

主要河流九龙溪在矿区外围约4公里处经过,最低侵蚀基准面为+170米,其流量大于160m3/秒;井田内沟谷发育,呈树枝状分布,多为常年流水,流量一般1-5升/秒,井田内无大的地表水体,仅东部的蔡地沟较大,雨季最大水量979升/秒,平常46.61升/秒。

矿区位于福建省中部,属亚热带潮湿气候区,年降水量最大2337.3毫米,最小1042毫米,年平均降雨量1600~1800mm,最低年降雨量1040mm,日最大降雨量94.5mm,连续降雨最长达14天,雨量为272.0mm;年平均气温18.9度,夏季最高气温39.2度,多出现在七、八月;冬季最低温度零下6‴,多出现在十二、一月;风向多北东、北西,最大风速33m/秒;相对湿度月平均70-80%。

第三节矿井基本情况矿井于1982年3月开始建设,1987年11月正式投产,设计井型为21万吨/年,2006年经重新核定为18万吨/年。

开采地层为二叠系童子岩组三段含煤地层,主要开采煤层为C0、C1、C2、C8、C9、C10煤层;原始资源储量2885.3万吨,历经二十余年的开采,至2011年末剩余可采煤量694.6万吨,服务年限为22.0年。

一、证照情况矿井“六证”齐全有效,分别为:⑴煤炭生产许可证号为XXXXXX,有效期为2011年12月2日至2025年6月1日;⑵采矿许可证号为XXXXXXXX,有效期为2010年12月8日至2015年12月8日;⑶安全生产许可证号为XXXXXX,有效期为2011年12月31日至2014年12月30日;⑷矿长安全资格证号为第XXXXXXXXXXXXXXX号,有效期为2011年1月25日至2014年1月24日;⑸矿长资格证号为MK35040089A,有效期为2011年1月31日至2013年12月31日;⑹工商营业执照编号为XXXXXXXXXXXX,有效期为2003年6月9日至2023年6月8日。

二、矿井生产规模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21万吨/年,投产后核定生产能力为15万吨/年,2006年再次重新核定为18万吨/年,当前实际产量为16万吨/年。

开采地层为二叠系童子岩组三段含煤地层,主要开采煤层为C0、C1、C2、C8、C9、C10煤层。

投产20多年来至2012年止,共生产原煤363.59万吨。

三、生产系统1.矿井开拓方式:矿井开采方式采用斜井平硐开拓,井口标高为+455m,主提升采用2米绞车串车提升,各采区采用1.6米绞车提升;矿井运输,采区片盘使用电瓶车运输,大巷使用电机车运输。

矿井生产的原煤通过XXXX 矿+50水平运输大巷和主提升系统直接运至加福筛选厂。

矿井通风系统为中央抽出式通风,主要通风机房井口标高+518m。

矿井水由XXXX矿+50水平中央泵房集中排水。

矿井供电系统为加福总变以独立双回路架空线路供至地面变电所,电压等级为10kv,地面以6kv双回路供应井下+250m和+70m水平中央变电所,再转供给各采区变电所。

矿井供水系统一由原五处生活水泵抽至575m生活水池,矿区备用供水系统由XXXX矿三级泵抽至XXXX矿+575m水平生活水池,老虎坑泵房主要供应矿井口澡堂用水。

2.采矿方法及采煤工艺:矿井采用平硐+暗斜井开拓方式,走向长壁冒落采煤法,采煤工艺为煤电钻钻眼、爆破落煤。

单体液压支柱或木点柱支护、铰车回柱,跨落法管理顶板、溜槽和矿车运煤,采用抽风式通风系统。

矿井水由邻近矿井XXXX煤矿统一排放。

3.矿井生产水平、采区设臵:矿井设计生产水平为三个水平,其中第一生产水平(+250m以上水平)设计八个采区:一、二、三、四、五、六、七、十采区;矿井第二生产水平(+70m至+250m水平)设计三个采区:206 采区、207采区、208采区; 矿井第三水平(-130m至+70m水平) 设计一个采区。

井下目前为两个水平同时生产,其中一水平的一采区、二采区、三采区、四采区、五采区、六采区、七采区已回采结束,二水平的207采区已回采结束。

206采区为矿井配产复采采区,主要在220区段、185区段回采。

二水平的208采区为矿井主要生产采区,目前在+185区段、150区段、109区段生产,三水平的305采区正在开拓准备。

目前矿井共有三个生产采区4个采煤点和6个掘进点。

第四节矿区和矿井主要灾害和事故情况一.XXXX煤矿2008-2012年度工伤事故分析1.事故分类统计表:2.事故总体情况分析(1)从事故发生的特征及性质上分析,(分顶板、运输、机电、其它类等方面分别进行分析):顶板事故9起,占事故总数的33.3%。

主要是由于空顶作业、敲帮问顶不到位、人员违规操作和安全意识差、选择支护方式不当或支护材料承受力不够引起的,发生在采掘工作面迎头或一些巷道失修的地点,造成作业人员被冒落的顶板或危岩砸到。

运输事故6起,占22.2%。

主要是在矿车、电瓶车或材料车运行或掉道过程中未按规范进行操作,固定措施或个人防护措施不到位,造成指头夹伤等。

其它事故4起,占14.8%。

主要是部分违规单人操作、自保互保意识差、作业工具配件不齐全以及事后未汇报擅自采用不恰当的应急措施,导致事故发生。

(2)从事故发生时间段上分析:主要发生在中夜班及各班次的班中时间段为20起左右,占75%,其中周末及薄弱时段发生4起,此时间段采掘工作面处于炮后管理阶段,员工经过一段时间的作业后,支护和敲帮问顶不及时等,而且疲劳阶段,注意力不够集中,未认真观察工作面情况,存在麻弊大意的思想,容易忽视细节管理,导致事故发生。

(3)按伤害程度分析:重伤3起,主要是现场安全监察不力、班组整体人员安全意识淡薄,顶板措施未落实以及严重违章操作,是造成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