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大学生考试复习重点

合集下载

宏观经济学复习要点

宏观经济学复习要点

宏观经济学复习要点1.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量的指标。

它代表着一个国家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GDP可以通过三种方法来计算:生产方法、支出方法和收入方法。

在研究宏观经济学时,了解GDP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是非常重要的。

2.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总值(GDP)的长期平均增速。

经济增长对于增加国家的财富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非常重要。

要考虑到经济增长的因素,包括劳动力、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和制度环境等。

3.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对经济和社会产生诸多影响,因此控制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了解通货膨胀的原因、影响因素以及各种控制通胀的政策是必要的。

4.失业:失业是指活动劳动力中未能找到工作的人数。

失业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就业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经济政策的制定和调整需要考虑到失业的影响和因素,包括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和需求、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等。

5.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一国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以影响经济活动和价格稳定的政策。

货币政策的目标通常是实现价格稳定和经济增长平衡。

了解货币政策的工具、目标和实施原则对于理解宏观经济学很重要。

6.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财政政策可以用于调节经济波动,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等。

了解财政政策的目标、工具和实施原则对于宏观经济学的复习至关重要。

7.外汇市场:外汇市场是指各国货币之间进行兑换的市场。

外汇市场的运行对于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汇率制度等有重要影响。

了解外汇市场的运行机制、汇率变动的原因以及外汇政策的实施对宏观经济学的复习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除了以上几个重要的要点,还有许多其他的宏观经济学概念和理论也值得进行复习,比如经济周期、贸易政策、收入分配等。

深入理解这些概念和理论,同时掌握统计数据的分析和解释能力,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原理和应用。

宏观经济学复习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复习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复习知识点一、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GDP(国内生产总值):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全部经济活动所生成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货币价值总和。

GDP可以通过产出法、支出法和收入法进行计算。

2.经济增长率:一个国家或地区GDP相对于前一时期的增长率。

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

3.通货膨胀:指货币购买力下降的现象,即物价持续上涨。

通货膨胀可以通过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或生产者物价指数(PPI)来衡量。

4.失业率: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人口中没有工作的比例。

失业率可以通过调查人口结构、劳动力市场参与率等指标来衡量。

5.货币政策:由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的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的政策。

货币政策可以通过改变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

二、经济增长:1.经济增长的源泉: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是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增加。

生产率的提高可以通过技术进步、资本投资等手段实现。

2.制约经济增长的因素:经济增长受到经济体制、政府政策、资源限制和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三、通货膨胀:1.通货膨胀的原因:通货膨胀主要由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两种因素造成。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是由于总需求超过总供给导致的物价上涨,而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是由于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导致的物价上涨。

2.通货膨胀的影响:通货膨胀对经济有着复杂的影响,包括对货币价值、利率、投资、消费、分配和国际贸易等方面的影响。

四、失业:1.失业类型:失业可分为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是由于技术变革或产业结构调整导致的失业,摩擦性失业是由于信息不对称或劳动力市场流动性不足导致的失业,周期性失业是由于经济周期波动导致的失业。

2.失业的影响:失业对个人和社会都有不利的影响,包括影响个人收入、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等方面。

五、货币政策:1.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包括广义货币供应量(M2)和狭义货币供应量(M1)。

广义货币供应量是一段时间内一国范围内金融机构创造的各种货币工具的总和,狭义货币供应量是仅由现金和可流通的存款组成的货币数量。

宏观经济学考试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考试知识点

1,国内生产总值:衡量一个国家的物质产品和劳务的生产总值的综合经济指标,它是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可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国民生产总值:衡量一个国家的物质产品和劳务的生产总值的综合经济指标,是指一个国家的国民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3,充分就业:在一定的工资水平下,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可以就业的一种经济状况。

4,个人可支配收入:一个国家所有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实际得到的可以用于个人开支或储蓄的那一部分收入,它等于个人收入扣除向政府缴纳的所得税,遗产税,和赠与税,不动产税,汽车使用税以及交给政府的非商业性费用等以后的余额。

5,内债稳定器:国民经济中无需经常变动政府政策而有利于经济自动趋向稳定法人因素,如一些财政支出和税收制度,就具有某种自动调节经济的灵活性,自动配合需求管理,减缓总需求的摇摆性,从而有助于经济的稳定。

6,挤出效应:政府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如增加某一数量的公共支出,导致利率水平上升,从而减少相应数量的私人投资现象。

7,7法定准备率:指以法律规定的,商业银行对于存款所必须保持的准备金的比例8,公开业务:指中央银行在景荣市场上买进或者卖出政府债券以实施宏观货币政策的活动。

9,财政政策:政府变动税收或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10.货币政策是政府获利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11.周期性失业: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为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是由于整个经济的支出和产出下降造成的。

12.通货膨胀:信用货币的制度下,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经济实际需求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价水平全面持续上涨。

一:什么是挤出效应?影响其因素是什么?答:政府支出增加引起私人投资降低的效果。

影响因素:支出乘数。

投资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稳度,货币需求对产出水平的敏感程度,以及货币需求对利率需求的敏感程度,其中支出程度,货币需求对产出水平的敏感程度以及投资需求对利润的敏感程度与挤出效应成正比,而货币需求对利率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成反比,在这四个因素中,支出乘数主要反映于边际消费倾向,而边际消费倾向一般比较稳定,货币需求对产出水平的敏感程度主要取决于支付习惯,也比较稳定,因而影响基础效应的决定因素是货币需求及投资需求对于利率的敏感程度。

宏观经济学总复习要点

宏观经济学总复习要点

宏观经济学总复习要点1.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系统,而不是个别经济单位;-宏观经济学关注的是经济总量,如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方法主要是统计分析和经济模型。

2.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指标:-GDP(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国经济总量的核心指标;-通货膨胀率衡量货币购买力的下降;-失业率衡量劳动力市场上没有工作的人口占劳动力人口的比例。

3.宏观经济学的供给与需求:-宏观经济学的供给包括劳动力、资本、自然资源和技术水平等;-宏观经济学的需求包括个人消费支出、政府支出、投资和净出口等。

4.宏观经济学的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发展的不断波动和循环;-经济周期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等阶段。

5.宏观经济学的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经济总量的扩大和生产力的提高;-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包括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和劳动力增长。

6.宏观经济学的货币和金融:-货币是社会交换的媒介,具有价值存储和价值尺度的作用;-金融市场通过提供资金的融通,促进经济的发展。

7.宏观经济学的政府政策:-财政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总量;-货币政策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总量;-结构政策通过改善经济结构和促进产业升级来推动经济发展。

8.宏观经济学的国际经济关系:-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和经济福利有重要影响;-汇率和国际资本流动对国际经济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9.宏观经济学的经济政策评估:-宏观经济学的经济政策评估通过研究政策的影响和效果来提供政策建议;-经济政策评估需要考虑不同的经济群体和宏观经济目标的权衡。

以上是宏观经济学的总复习要点,包括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主要指标、供给与需求、经济周期、经济增长、货币和金融、政府政策、国际经济关系以及经济政策评估等内容。

通过熟悉这些要点,可以对宏观经济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能够应对相关的考试或研究。

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内容

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内容

一、名词解释20′4×5′=20′1、挤出效应:当扩张性财政政策提高利率时引起投资减少的趋势。

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1)支出乘数的大小乘数越大挤出效应越大(2)货币需求对产出变动的敏感程度敏感程度越高挤出效应越大(3)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即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的大小系数越小挤出效应越大(4)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即投资的利率系数越大则挤出效应越大。

2、通货膨胀:是指总体价格水平持续上升的一种情形。

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供远小于求)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状况。

3、滞胀:全称停滞性通货膨胀,指的是停滞(产出下降)和通货膨胀(物价上升)。

特指经济停滞与高通货膨胀,失业以与不景气同时存在的经济现象。

通俗的说就是指物价上升,但经济停滞不前。

它是通货膨胀长期发展的结果。

造成停滞胀的原因:第一、预期心理因素,第二、供给面引发之震撼,4、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支出在增加的可支配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记为MPC,MPC在0~1之间:额外的一美元收入增加了消费,但增加额小于1美元。

这是因为家庭得到了额外的1美元收入,他们会将其中的一部分用于储蓄。

P575、结构性失业:工资粘性和工作岗位配额所造成的失业。

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随着需求结构的变化和技术进步,产业结构的不断变化,从而所产生的失业。

6、摩擦性失业:是指劳动力正常流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失业。

具体说来是指因工作寻找最适于自己技能和嗜好的工作需要时间而引起的失业。

P5257、公开市场业务:央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应量与利率的活动。

向金融系统投入或撤走准备金,用来调节信用规模、货币供给量和利率以实现其金融控制和调节的活动。

宏观经济学复习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复习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复习知识点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运行及其规律的学科,通过对综合国民经济总量、经济结构、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国际经济等方面的研究,揭示和分析宏观经济运行的规律,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下面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些复习知识点。

1.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核心指标,它等于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GDP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四个部分。

2.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国或地区实际GDP增加的过程。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增加生产要素(劳动力、资本和技术进步)或提高生产要素效率来实现。

3.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对经济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如降低购买力、干扰资源配置等。

4.失业:失业是指劳动力供大于求,即有劳动力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

失业率是衡量失业现象的指标,对于一个国家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

5.贸易平衡:贸易平衡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进口和出口之间的平衡状态。

贸易顺差表示出口大于进口,而贸易逆差则表示进口大于出口。

6.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国家央行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调节利率来影响消费、投资和通货膨胀等经济指标。

7.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国家通过调节政府支出和税收等手段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政府支出来刺激或调节经济。

8.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定周期内的波动。

经济周期通常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

9.政府债务:政府债务是指政府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筹集的债务。

政府债务对经济发展有一定影响,过高的债务水平可能导致财政危机。

10.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货物和服务的交换。

国际贸易有助于促进资源配置效率、扩大市场规模和推动经济增长。

11.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指经济活动跨越国界,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资源配置和经济合作。

宏观经济学重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
宏观经济学的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经济增长:宏观经济学关注经济总体产出的增长,研究如何提高生产力、增加投资和创新以推动经济增长。

2. 通货膨胀:宏观经济学研究通货膨胀的原因、影响和控制方法,以保持物价稳定和维持经济稳定。

3. 失业:宏观经济学关注失业率的变化和影响因素,研究如何提高就业率和减少结构性失业。

4. 货币和货币政策:宏观经济学研究货币的功能、货币供应与需求的影响以及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5. 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关系:宏观经济学研究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和资本流动,以及全球经济的互动和影响。

6. 政府财政政策:宏观经济学研究政府税收和支出政策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财政政策来调节经济波动。

7. 经济周期:宏观经济学关注经济周期的波动,研究经济衰退和复苏的原因和机制。

这些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些重点领域,研究这些问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预测经济的走势,为政策制定和经济管理提供依据。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整理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整理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整理1. 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整体经济现象的学科,主要关注国家或地区整体经济运行的规律和机制。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经济增长率等宏观经济指标。

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是理解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2. 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2.1 国民收入和国民生产国民收入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所有居民的收入总和。

国民生产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所有企业和个人生产的货物和服务的总和。

了解国民收入和国民生产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基础。

2.2 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三大支出,它们是影响国民收入和国民生产的重要因素。

消费是个人或家庭购买和使用商品和服务的行为,投资是企业或个人用于购买生产资料和增加固定资产的行为,政府支出是政府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行为。

深入理解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的作用和相互关系,对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至关重要。

2.3 供给和需求供给和需求是宏观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

供给指的是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需求指的是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

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决定了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和数量。

了解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理解价格形成和市场机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2.4 通货膨胀和失业通货膨胀和失业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两个重要问题。

通货膨胀指的是货币供应量增加导致商品价格普遍上涨的现象,失业指的是劳动力供大于求时出现的就业人数不足的现象。

了解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影响因素和政策调控手段,对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是非常关键的。

3. 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或地区通过调控经济运行来实现稳定和增长的政策措施。

主要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经济运行,货币政策是指央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运行。

了解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目标和调控工具,对于理解经济运行和政策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宏观经济学考试复习重点

宏观经济学考试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1货币幻觉:货币幻觉是货币政策的通货膨胀效应,它是指人们只是对货币的名义价值做出反应,而忽视其实际购买力变化的一种心理错觉。

2资本边际效率(MEC):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

P4103货币中性:货币在经济活动中只充当交易媒介,而不对实际经济活动产生任何影响。

4奥肯定律:奥肯定律的内容是,失业率没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 3个百分点。

P5085自动稳定器:亦成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P462 6棘轮效应:也称制轮效应,指人的消费习惯形成后具有不可逆性,即易于向上调整,而难于向下调整。

(即上去容易下去难)P3897平衡预算乘数:是政府收入和购买支出同时以相等的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8托宾的“q”说:企业的市场价值与其重置成本之比,可作为衡量要不要进行新投资的标准,他把此比率成为“q”。

q=企业的股票市场价值/新建企业的成本。

P414 不确定9充分就业(自然失业率):充分就业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起作用时,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

此时的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

相对收入消费理论:10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是菲利普斯根据英国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提出的一条用以表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11自动稳定器:自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

这种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1. 经济增长是一个“量”的概念,经济发展是一个“质”的概念。

从广泛的意义上来说,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还包括国民的生活质量、社会经济结构和制度结构的总体进步。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1.国民经济总体规律: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前提是存在一些规律性行为,例如经济周期、通货膨胀、失业等。

了解这些规律能够帮助我们预测经济走势和制定相应的政策。

2.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总量的指标,可通过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计算。

GDP的增长率是宏观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反映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好坏。

4.失业:失业是宏观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种类包括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失业率是衡量一国劳动市场状况的指标,政府经常采取措施来减少失业率。

5.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货币供应量过度膨胀,导致物价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对宏观经济有很大影响,如降低购买力、扰乱资源配置等。

央行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来控制通胀率。

6.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运用税收和支出来调控经济发展的手段。

扩张性财政政策可以刺激经济增长,而紧缩性财政政策可以抑制过热经济。

7.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央行运用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手段。

扩张性货币政策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而紧缩性货币政策可以控制通货膨胀。

8.国际经济:宏观经济学也关注国际经济关系。

国际贸易、汇率、国际金融市场等都对宏观经济有重要影响。

9.经济政策制定: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于政府制定经济政策非常重要。

政府可以根据经济学理论和统计数据进行决策,以促进经济增长、控制通胀等。

10.期望管理:宏观经济学研究人们对未来经济的期望和预测。

期望管理能够影响经济主体的行为,从而影响整个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基本概念与理论国民收入与国民生产总值: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总需求与总供给:反映整体物价水平变动与产出水平变动的相互关系。

均衡分析:研究经济的部分或整体趋向均衡(一种相对静止、稳定不变的状态)的条件、机制和结果。

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经济长期增长的原因和机制。

经济周期理论:解释经济波动的原因和规律。

二、宏观经济政策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

财政政策: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政府支出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与配合:探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如何有效配合以实现宏观经济目标。

三、研究方法与工具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实证分析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规范分析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静态分析研究经济达到某一状态的条件和结果,动态分析则考虑时间因素和变化过程。

宏观经济计量模型:运用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来分析和预测宏观经济现象。

四、国际经济问题国际贸易理论:研究国家之间商品和劳务交换的理论。

国际金融问题:涉及汇率制度、国际收支和国际货币体系等议题。

全球化与经济发展:探讨全球化对各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五、当前经济热点问题通货膨胀与物价稳定:分析通货膨胀的成因、影响和对策。

失业与劳动力市场:研究失业问题的原因、类型和解决方案。

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探讨如何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社会公平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以上是对宏观经济学主要知识点的简要归纳,涵盖了基本概念、理论、政策、研究方法以及当前经济热点问题等方面。

学习宏观经济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宏观经济现象,为政策制定和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在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P4282。

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

P4463.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的比例。

P4624。

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P4635。

产品市场均衡:是指产品市场上供给与总需求相等。

P4866。

IS曲线: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称为IS曲线。

P4877. 凯恩斯流动性偏好陷阱:凯恩斯认为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为了防范证券市场中的风险,将所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同时不论获得多少货币收入,都愿意持有在手中,这就是流动性陷阱。

P4958。

LM曲线: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与利率r的关系的曲线称为LM曲线。

P500 9。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P 51710.货币政策:是指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P51811.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如某一数量的公共支出)而对私人消费和投资的抵减。

P 52312。

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P54613.经济滞胀:又称萧条膨胀或膨胀衰退,即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的情况.P57 2-57614.通货膨胀:指一般物价水平在比较长的时间内以较高幅度持续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

P6 12—61615。

菲利普斯曲线:反映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短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示在短期里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存在一种替代关系.长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垂直的曲线,表示在长期里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是一种独立的关系。

宏观经济学考试重点

宏观经济学考试重点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1.GDP是指一定时期内在一国(或地区)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2.GNP是经济社会(一国或地区)成员在一定时期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3.名义GDP是用生产产品和服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4.实际GDP是选定某一时期作为基期,然后以基期价格核算出的某年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

5.国民收入(简称NI)是指一国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服务所获得的报酬的总和,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

6.消费价格指数(简称CPI),是对城市消费者购买一组固定的消费性产品与服务所支付平均价格的度量指标。

7.摩擦性失业是指由于正常的劳动力周转所造成的失业。

8.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技术或经济结构变化导致工作所需技能或工作地域变化所带来的失业。

9.季节性失业是指由于季节性的气候变化所导致的失业。

10.周期性失业又称需求不足性失业,是指一个经济周期内随经济衰退而上升,随经济扩张而下降的波动性失业。

11.均衡产出是指与总支出或总需求相等的产出。

12.平均消费倾向(APC)是指任意一个收入水平的消费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率。

13.边际消费倾向(MPC)是指每增加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的部分所占的比率。

14.资本边际效率(记作MEC)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品在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

15.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政府支出同时以相等的数量增加和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16.IS曲线代表产品和服务市场共同达到均衡时投资与储蓄相等时的一条曲线。

17.货币需求就是人们在不同条件下出于各种考虑而愿意持有一定数量货币的需求。

18.交易动机。

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

19.预防动机(谨慎动机),指人们需要货币是为了预防经济生活中预料之外的支出。

大二宏观经济学知识点

大二宏观经济学知识点

大二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运行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学科。

在大二学习阶段,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几个大二宏观经济学的重要知识点。

一、国民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指标。

它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的组成和计算方法等内容。

GDP的增长反映了一个经济体的经济活力和发展水平。

二、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物价水平是指经济中一般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水平。

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了解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通货膨胀的成因以及通货膨胀的衡量指标等是大二宏观经济学的重要知识点之一。

三、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活动和价格水平的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

了解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工具、目标和实施方式对于理解宏观经济的运行机制是必要的。

四、国际贸易和汇率国际贸易是指国家之间通过进出口商品和服务来进行经济交流和合作的活动。

汇率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了解国际贸易的影响因素、国际贸易政策以及汇率的波动对于理解国际经济关系和宏观经济的平衡是重要的。

五、劳动力市场和失业劳动力市场是指供求关系决定劳动力就业和工资的市场。

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中没有就业的人数。

了解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失业率的计算和不同类型的失业对经济的影响是大二宏观经济学的知识点之一。

六、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生产能力的扩大。

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和政治制度的整体进步和改善。

了解经济增长的驱动力、经济发展的指标以及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对于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是重要的。

总结:大二宏观经济学的知识点涵盖了国民生产总值、物价水平、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国际贸易、汇率、劳动力市场、失业、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等内容。

大学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大学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大学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经济整体运行和发展的规律。

对于大学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宏观经济学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大学经济学中的宏观经济学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领域的重要内容。

一、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用于描述和测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和经济表现。

其中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收入、国内投资、居民消费等指标。

通过国民经济核算,我们可以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

二、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两个核心概念。

经济增长研究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长期的经济发展趋势,它可以通过计算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年均增长率来衡量。

而经济周期研究的是经济波动和周期性的特征,包括经济的扩张、衰退和复苏等阶段。

三、货币与通货膨胀货币是宏观经济学中的重要研究对象,它影响经济的价格水平、利率和整体经济活动。

货币供应量和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涨,通常会导致货币购买力下降。

四、就业与失业就业和失业是一个国家经济运行的重要指标,它与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等因素密切相关。

就业率和失业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劳动力市场状况的主要指标。

通过研究就业与失业问题,可以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劳动力市场情况以及社会福利水平。

五、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是宏观经济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涉及不同国家间的货物和服务交换以及资本流动等方面。

国际贸易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际收支状况有着重要的影响。

国际金融研究的是跨国金融交流和国际货币体系的运行规律。

六、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两种重要的调控手段。

财政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活动和经济增长。

货币政策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的整体运行和通货膨胀。

宏观经济学考试点

宏观经济学考试点

宏一、名词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常为一年),在本国领土上生产的各种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2、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本国国民生产的各种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3、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多,消费与收入的这种相互依存关系称作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

4、平均消费倾向: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

5、平均储蓄倾向:指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率。

6、边际消费倾向:消费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

7、边际储蓄倾向: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

8、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9、加速原理:是指产量水平的变动和投资支出数量之间关系的理论。

10、IS曲线:是一条反映商品市场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间负相关关系的曲线。

此线上任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些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产品市场是均衡的。

11、LM曲线:是一条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与利率正相关关系的曲线。

此线上任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些组合下,货币需求和供给都是相等的,即货币市场是均衡的。

12、交易动机: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

13、谨慎动机:指为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如个人或企业为应付事故、失业、疾病等意外事件而需要事先持有一定数量货币。

14、均衡国民收入:指国民收入既不增加也不减少,即总需求与总供给相等时处于均衡状态的国民收入。

15、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

16、总需求函数:指需求总量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17、总供给:是经济社会在不同价格水平上所提供的商品和劳务的总产量。

18、总供给函数:指总产量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19、失业:指在社会经济中劳动者处于无工作的状态。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整理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整理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整理一、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1.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2.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和方法3.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变量和指标二、需求与供给1.总需求和总供给的概念和构成要素2.宏观经济平衡和市场均衡的关系3.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决定因素和调节机制三、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1.经济增长的基本概念和测算方法2.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和推动力量3.经济周期的定义和特征4.经济周期的理论解释和调控方法四、通货膨胀与失业1.通货膨胀的概念和测算方法2.通货膨胀的影响因素和类型3.失业的定义和测算方法4.失业的类型和影响因素五、国际贸易与汇率1.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模型2.贸易的利益和限制因素3.汇率的概念和变动原因4.汇率制度和汇率政策六、货币与金融1.货币的职能和货币供求的决定因素2.货币发行与流通的机制与政策3.银行与央行的职能与作用4.股票、债券市场与金融创新七、政府与经济1.政府的宏观调控目标与手段2.财政政策的目标和工具3.货币政策的目标和工具4.国际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和合作八、经济全球化与可持续发展1.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和特征2.全球经济治理与国际经济组织3.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目标4.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和实践在复习过程中,需要注重以下几点:1.理解和记忆重点概念和理论,例如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定义、影响因素和调控手段等。

2.研究并理解各个方面的经济数据和指标,例如国内生产总值、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实际经济情况和事件,例如通货膨胀的原因和影响、经济增长的推动力量等。

4.细化学习内容,建立系统性和逻辑性,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或制作总结表格来整理复习材料。

5.进行真题练习和模拟考试,检验复习成果,找到巩固和提高的重点。

通过系统地复习和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宏观经济现象,为未来的经济决策和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宏观经济学考试重点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考试重点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复习范围】第一讲宏观经济学绪论1.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

研究方法:总量分析。

第二讲国民收入核算理论【1. GDP(或GNP)的含义;】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一年、一季度)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国境原则GNP: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国国民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国民原则【2.GDP(或GNP)的三种核算方法和GDP折算系数;】生产法:通过核算各行各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中的价值增值来获得,这种方法称为生产法。

支出法: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的总卖价来计量。

这种方法称为:支出法。

按支出法计算GDP,包括以下几项支出:个人消费支出(C)国内私人总投资(I)政府购买支出(G)净出口NX(出口X—进口M)GDP=C+I+G+NX收入法:从收入的角度出发,GDP等于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获得的各种收入的总和。

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及企业转移支付+折旧+统计误差折算系数:名义GDP和实际GDP之比,它衡量了和某一基年相比,报告期各产品的价格平均变化幅度。

名义GDP:按当年市场价格核算的GDP 实际GDP:按基年价格核算的GDP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实际GDP 实际GDP=名义GDP/GDP折算指数【3.国民收入核算中五个总量指标的关系及其计算;】(1)国内生产总值(GDP)=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总消费+(净投资+重置投资)+净出口(2)国内生产净值(NDP) ------是指经济社会(一个国家或地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一年)内新创造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NDP = GDP-折旧额(3)国民收入(NI) ------是指经济社会(一国或一个地区)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一年)所获得的全部要素收入的总和。

大学经济易考知识点宏观经济学与金融市场

大学经济易考知识点宏观经济学与金融市场

大学经济易考知识点宏观经济学与金融市场宏观经济学与金融市场是大学经济学课程中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运行的现象和规律,而金融市场则是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宏观经济指标和金融市场的角度进行论述。

一、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 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系统运行的学科,关注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现象。

2. 宏观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包括经济增长、就业与失业、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等。

3. 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宏观经济模型和经济指标分析。

二、宏观经济指标1. 国内生产总值(GDP):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包括国内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

2. 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率反映了一段时间内物价水平的综合变动情况。

3. 失业率:失业率反映了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和就业状况,是一个关键的经济指标。

三、金融市场1. 金融市场的定义:金融市场是指个人和机构进行金融资产交易的场所。

2. 证券市场:证券市场是金融市场中最重要的一个分支,主要包括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

3. 外汇市场:外汇市场是各国货币进行兑换的场所,是全球化经济中资金流动的重要平台。

4. 金融衍生品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是金融工具的衍生品交易场所,包括期货市场和期权市场等。

结语宏观经济学和金融市场是大学经济学课程中必不可少的知识点。

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宏观经济指标的分析和熟悉金融市场的运作,对于理解整体经济运行的现象和规律,以及在实践中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宏观经济学与金融市场的学习和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把握经济发展的趋势,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GDP:是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奥肯定律: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一个百分点,实际GDP降低潜在GDP2个百分点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MPC=得塔c/得塔y(也就是增加的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资本边际效率(MEC)是一种再贴现率,这种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项的预期收益和等于这项资本物品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均衡产出:适合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流动性偏好:指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总需求: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

总需求来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构成总供给:经济社会所提供的总产量,即经济社会投入的基本资源(劳动、生产性资本存量和技术)所生产的产量通货膨胀: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上普遍上涨时,宏观经济学就称这个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IS曲线: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些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及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称为IS曲线。

R=a+e/d-(1-贝塔/d)yLM曲线: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与利率r的关系,此线任一点都代表一定和收入的组合,再这样的组合下,货币需求与供给都是相等的,亦货币市场是均衡的。

R=ky/h=m/h失业率:指劳动力中没有工作而又在寻找工作的人所占的比例,失业率的波动反映了就业的波动情况自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挤出效应: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自然失业率:为政府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它是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这里的稳定状态被认为:既不会造成通货膨胀也不会导致通货紧缩的状态流动偏好陷阱:当利息极低,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降低,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上升而只会低落,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充分就业:指一切生产要素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财政政策: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经济周期:指总体经济活动的扩张和收缩交替反复出现的过程,也指经济增长率的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简答名义GDP和实际GDP的关系:名义GDP是以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它主要反映价格的变动。

实际GDP是基期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它主要反映产出的变动失业的类型:1、摩擦性失业指再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如劳动力流动性不足、工种转换的困难等引致的失业2、结构性失业;指由经济结构变化等原因造成的失业3、周期性失业;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货币政策及其工具有哪些?及其操作?货币政策指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1.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放款利率,提高再贴现率,减少货币量,利率上升。

园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

回法定准备金率是中央银行有权决定商业银行和其他存款机构的法定准备金率。

操作:货币供给增加时,利息率会降低,去的信贷更为容易,因此经济萧条是多采川扩张性货币政策反之,紧缩性货币政策是通过削减货币供给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去的信贷比较困难,利率也随之提高,因此,在通货膨胀严重时,多采用紧缩性货币政策。

菲利普斯曲线及其经济政策含义菲利普斯曲线在以横轴表示失业率,纵轴表示货币工资增长率的坐标系中,画出一条向右下倾斜的曲线,就是最出的菲利箐斯曲线。

已表明当的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高。

反之,当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低,甚至为负数。

新古典综合派将这一曲线进行改造后,它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替代关系,即失业率越高,则通货膨胀率越低失业率越低通货膨胀率越高。

当实际通货膨胀率高下安全区域经济决策者可以采取紧缩性政策,以提高失业率为代价降低通货膨胀率当经济社会的失业率高于安全区域决策者可以采取扩张性政策,以提高通货膨胀率为代价降低失业率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1.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二者之和总等于收入,y=c+y2.若APC和MPC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减,但APC>MPC,则APS和MPS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增,但APS<MPS3.Apc和Aps之和恒等于1支出法、收入法核算GDP包含哪些项目(1)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总卖价来计量GDP.1.国消费支出:包括购买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和劳务的支出国投资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的支出2.政府对物品和劳务的购买3.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4.净出口至今出口的差额(X-M)公式为GDP=C+l+G+(X-M)(2)用收入法核算GDP是用要素收入亦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国内生产总值为国民总收入=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利企业转移攴付+折旧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人口增长对经济与哪些影响?国人口增长率的增加降低了人均资本的稳态水平。

国人口增长率的上升增加了总产量的稳态增长率。

货币政策有哪些局限性?1.在通货膨胀时期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可能效果比较场显著,但在经济衰退时期,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效果就不明显。

2.从货币市场均衡情况看,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要影响利率,必须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为前提3.货币政策的外部时滞也会影响政策效果。

4.在开放经济中,货币政策的效果还要因为资金在国际上流动而受到影响。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公式及其含义:SF(K)=K+nK说明:一个社会的人均储蓄SF(K)可以被用于两个部分,一部分为人均资本的增加K即为每一个人配备更多的资本设备,这被称为资本的深化,另一部分为每一增加的人口配备每人应得的资本设备nk,这被称为资本的广化通货膨胀的类型和原因类型(I)按价格上升速度分国温和的通货膨胀,指每年物价上升的比例在10%以内2奔腾的通货膨胀,指年通货膨胀率在10%~100%之间。

3超级通货膨胀率,之通货彭胀率在100%以上。

(2)按对价格影响分国平衡的通货膨胀,即每种商品的价格都按相同比例上升。

2非平衡的通货膨胀,即各种商品价格上升的比例不完全相同。

(3)按人们的预期程度分国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即价格上升速度超出人们的预料,或者人们根本没有想到价格会上涨。

2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原因1货币数量论的解释,这种解释强调货币在通货膨胀过程中的重要性(2)用总需要与总供给来解释,包括从需求的角度和供给的角度来解释(3)经济结构因素变动的角度来说明通货彭胀的原因。

通货膨胀的影响:1.不利于考固定的货币收入维持生活的人 2.靠变动收入维持生活的人会从中得益3.对储蓄者不利4.会导致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发生收入再分配的作用通货膨胀的对策:1.紧缩性财政政策2.提高贴现率和再贴现率紧缩性收入政策3.出售政府债券4.价格政策5.供给政策结构性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1.结构性通货膨胀是指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动而导致的商品和劳务价格而持续的上升2原因:生产率提高慢的部门、正在趋向衰落的部门和非开放的部门因在工资和价格问题上都要求公平向生产率提高快的部门、正在迅速发展的部门和开放的部门看齐,由此导致全社会的资增长率超过全社会的生产率,出现商品和劳务价格的普遍而持续的上升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民概念,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名义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率)消费函数(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

平均消费倾向: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

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也就是增加1单位收入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

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税收乘数:指收入变动对税收变动的比率。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指收入变动对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

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是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资本边际效率(MEC):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

贴现率:指将未来支付改变为现值所使用的利率。

现值:指资金折算至基准年的数值,也称折现值、也称在用价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

IS曲线:IS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均衡情况下,利率和收入反比关系的曲线,在此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

流动性偏好:由于货币具有实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流动性陷阱:是指当利率极低时,人们认为利率不会再下降,债券价格不会再上升,于是抛出全部债券,换回货币,不再购买债券,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在手中的情况。

货币供给:狭义的货币供给指硬币、纸币和银行活期存款的总和(一般用M1表示)。

广义的货币供给指硬币、纸币、银行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的总和(一般用M2表示)。

意义更广泛的货币供给:指硬币、纸币、银行活期存款、银行定期存款、个人和企业所持有的政府债券等流动资产或“货币近似物”。

LM曲线:LM曲线是描述货币市场均衡时(即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等)利率和收入关系的曲线自然失业率:是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它是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稳定状态即不会造成通货膨胀也不会导致通货紧缩的状态。

摩擦性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

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无法填补现有空缺。

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是由整个经济的支出和产出的下降造成的。

通货膨胀: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宏观经济学就称这个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