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访中国”的法治忧思
2024年信访工作法治思路及措施
2024年信访工作法治思路及措施近年来,中国信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推进信访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以法治思路和措施来指导新时期的信访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法治思路和具体措施两个方面对2024年信访工作进行展望。
一、法治思路1.以宪法和法律为基础宪法和法律是治国理政的基本准则,也是信访工作的根本依据。
在2024年的信访工作中,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基础,做到依法行政、依法受理、依法解决信访问题。
遵循宪法和法律,保证信访工作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2.坚持依法维护稳定信访工作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要依法维护社会稳定。
在2024年,信访工作要更加注重依法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对信访问题的法治化处理,做到稳定、公正、及时解决信访问题。
3.推动信访工作法治化将信访工作纳入法治轨道,推动信访工作法治化。
2024年要加强信访制度建设,健全信访法律体系,完善信访工作的法律规范和标准,使信访工作更加规范化、法治化。
二、具体措施1.建立健全信访法律体系加强信访法律法规的研究和制定,完善信访法律体系,构建完备的信访法治体系,建立包括信访办理程序、信访调解程序、信访赔偿机制等在内的信访法律体系,保障信访群众的合法权益。
2.加强信访工作人员的法治教育加强对信访工作人员的法治教育培训,提高信访工作人员法律意识和法治思维,确保他们依法行政、规范办案,提高信访工作的法治水平。
3.健全信访案件审理机制建立健全信访案件审理机制,明确信访案件处理程序和责任部门,加强信访案件的监督和审理,确保信访案件的公正、及时解决。
4.积极推进信访调解工作加强对信访调解工作的组织和领导,推动信访调解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建立健全信访调解机构和人员队伍,提高信访调解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5.加强信访工作信息公开加强信访工作信息公开,建立健全信访工作的信息公开制度,推动信访工作的透明化和公开化,便于社会监督和舆论引导。
信访法治化的五个问题
信访法治化的五个问题
信访法治化的五个问题
汪敏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信访工作改革指明了方向,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指出:改革信访工作
制度,
不能再
司
应当
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服务群众的能力。
”立案信访部门要自觉加强群众路线主题实践教育,自觉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生活上关心群众,把群众工作与民生工作融为一体并贯穿到涉法信访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要全面清理排查涉诉信访矛盾和隐患,
积极开展案件评查,认真剖析原因、查找不足,主动回应人民群众诉求,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四是健全涉诉信访评估预警机制,提高信访工作水平。
为此,基层法院应从以下三方面下功夫:一要加强涉诉信访源头治理。
法院干警要在司法活动中及时发现风险,切实加强司法安全管理,将隐患处理在源头、化解在基层。
二要加大执法力度。
加强审判管理,严把案件质量关、严把案件审限关,避免案件推诿扯皮,对信访案件力争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理,用最大努力促进社会和谐。
三要加强队伍建设。
通过引进、培养人才,强化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不断提升干警政治及业务素
---文章来源网络。
推进信访法治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推进信访法治化建设的几点思考习总书记在关于改革信访工作的阐述中强调,“需要密织法律之网,强化法治之力”。
推进信访法治化建设是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和谐稳定的重大举措,是保障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现实需要,是破解信访工作中“信访不信法”、“信闹不信理”和蓄意非访、恶意闹访、随意缠访等突出问题的根本途径。
信访工作关乎民生政事,涉及方方面面。
解决信访问题,依法是原则,化解是途径,法治是保障。
笔者以为,推进信访法治化建设应该做到“五个必须依法”。
一、必须依法行政依法行政的本质是有效制约和合理运用行政权力,这是推进信访法治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
依法行政意味着政府将不会因为不当行政行为侵害群众权益,从源头上解决基层社会矛盾频发多发、恶性发展的问题。
依法行政要求政府对群众的诉求解决到位、无理诉求教育到位,违法行为处理到位。
坚持信访法治化建设,基层官员首先要有依法行政“不出事”的责任心。
要坚持依法行政和合理行政相结合,用合法性保障行政行为的正当性,用合理性提升行政行为的群众满意度,从源头上减少信访案件发生的可能性。
各级各部门要依法依规依程序,善于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把上级要求变为具体方案和行动,从源头上防止乱作为、缓作为、不作为,不因执行政策错误导致社会不公、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受损而引起信访行为。
二、必须依法化解积案依法化解信访积案是推进信访法治化建设和当前解决“非访“问题的重点,是各级各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
强化法治是解决信访积案、维护群众利益的可靠保证。
要以积案化解为突破,使群众感受到权益受到了公平对待、利益得到了有效维护。
一是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对各种遗留问题和信访积案认真梳理分析。
要把梳理所有信访积案和历史遗留问题,作为当前一项重要任务。
合理诉求,依法依规依政策全部解决到位,生活有困难的,党委政府帮助解决其生活困难,使信访人没有理由、没有必要再恶意非访。
中国信访制度在法治背景下的困境与出路
【内容提要】目前学术界和司法实践中对信访制度存有废除我国现行信访制度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信访制度的不同观点。
本文认为信访制度作为一种权利救济制度和矛盾与纠纷的解决机制,势必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与现实性,虽然现行信访制度还存在一些结构性的缺陷,但只要找出一条适合我国政治体制和国情的信访制度的出路,也是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的。
故本文建议应完善现行信访制度的立法,主张对现行信访制度进行改革并设想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信访制度体系,从而规范信访行为,发挥信访制度在构建法治社会和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关键词】信访信访制度法治和谐社会信访制度改革引言信访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
它是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国家、经济文化、社会事务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形式。
自信访制度创立之初,信访成了连结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在一定的历史时期,起到了调整社会利益格局、缓和社会内部矛盾的作用。
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人民法制观念的增强,一些深层次的潜在的内部矛盾被逐渐被激发,社会纠纷明显上升,突出表现为信访案件的急剧增加。
在不断增加的群体上访和个体上访的推动下,国内引发了持续上升的“信访洪峰”。
信访也因此成为各党政机关及有关行政机关的职能部门最敏感、最重要的问题。
在我国民众迫切要求改革信访制度,完善信访立法的呼声下,我们不禁要问,现行信访制度是否已走到尽头?信访制度是否与法治精神相违背?有没有必要对我国现行的信访制度进行改革?该从哪些方面进行改革?信访制度该何去何从?本文试图从这些方面进行一些探讨。
一、我国信访制度概述(一)信访的概念、特征及定位信访活动作为公民向行政主体表述其意愿的一种活动,是人们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一部分。
在社会主义这一制度的框架下,信访活动的本质是人民群众依法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社会事务管理的一种政治行为,即人民群众参政议政。
依此属性,其特征表现为:(1)信访活动基础的广泛性与群众性。
2024 年信访工作法治化作打算以及意见建议
2024 年信访工作法治化作打算以及意见建议一、当前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1.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的信访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信访工作部门缺乏法治化意识。
在一些地方,信访工作部门存在一些违法违规行为,例如限制申诉人的合法权益、强行解决信访问题等。
(2)信访工作中存在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
一些信访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个人私利,严重损害了信访制度的公信力。
(3)信访工作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目前的信访工作法律法规还存在一些不足,导致一些信访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2.存在问题的原因这些问题的存在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制度不健全。
当前我国的信访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一些不完善之处,导致一些信访问题无法得到妥善解决。
(2)监管不力。
一些地方的监督部门在对信访工作的监管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一些信访工作人员存在违法违规行为。
(3)缺乏法治化意识。
一些信访工作人员缺乏法治化意识,导致在处理信访问题时出现了一些问题。
二、法治化作打算1.加强法治化培训针对信访工作人员,应加强法治化培训,提高他们的法治化意识和法律素养,使他们能够做到公正、公平、公开地处理信访事务。
2.建立健全的信访制度应建立健全的信访制度,明确信访工作的程序和规范,为信访工作提供制度性的保障,从根本上解决信访工作中的一些问题。
3.加强对信访工作的监督应加强对信访工作的监督,建立健全的信访工作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并纠正信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信访工作的公正、公平、公开。
4.健全信访工作的问责机制应健全信访工作的问责机制,对信访工作中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和失职行为进行严肃追究,形成对信访工作人员以及相关责任人的震慑。
5.改革信访工作的管理体制应对信访工作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建立健全的信访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效率,减少管理漏洞,加强信访工作的组织协调与监督工作。
6.完善信访工作的法律法规应完善信访工作的法律法规,针对一些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和修订,为信访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
中国信访制度的法治思考
中国信访制度的法治思考信访制度是一个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公民权益、保障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国的信访制度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和完善,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在法治建设的背景下,我们需要对中国的信访制度进行深入思考,以进一步提高其效能和公正性,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
首先,信访制度的法治化是必要的。
信访制度应当在法律框架下进行,依法运行,遵循程序正义原则。
所有的信访案件都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处理,确保公民的诉求得到合理的解决。
同时,信访制度的法律透明度也需要进一步提高,让公众了解信访制度的运行和相关法规,增强公众的信任和参与。
其次,信访制度的法治化需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监督是法治的重要保障,对信访制度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
建立独立的监督机构,加强对信访案件的监督,防止权力滥用和不公正现象的发生,为公民提供一个公正、透明的信访渠道。
此外,还应当加强对信访干部的监督,确保他们依法履职,不得以权谋私,保证信访工作的公正性和效能。
再次,信访制度的法治化需要注重权益保障。
信访制度的初衷是为了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因此在制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必须注重保护公民的权益。
要加强对信访案件的调查和解决,确保公民的合法权益得到及时有效的保障。
同时,也要加强对信访干部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和业务水平,确保他们能够妥善处理信访案件,给予公民合理的回应和解决方案。
最后,信访制度的法治化需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信访问题是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各国可以通过交流和合作,分享经验和智慧,共同推动信访制度的法治化进程。
中国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吸收国际社会的建议和意见,不断完善信访制度,提高其国际化水平,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全球化的挑战。
总之,中国的信访制度在法治建设的背景下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通过加强信访制度的法治化,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注重权益保障,并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我们可以进一步提高信访制度的效能和公正性,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法治信访工作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法治信访工作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题目:深度探讨法治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导言法治信访工作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而在实践中,我们也常常可以发现一些问题和难点。
本文将深度探讨法治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改进和完善提出一些具体的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1. 信访制度不够健全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信访制度不够健全,导致信访工作不够顺畅。
而在一些基层单位,信访工作也常常被认为是一种负担,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2. 对信访问题缺乏统一标准对信访问题的判断和处理缺乏统一的标准,导致有些信访案件难以得到公正的解决。
这也直接影响了信访工作的效果。
3. 法治理念的普及不足在一些地区和单位,法治理念的普及不足,导致在处理信访问题时出现一些不符合法治精神的行为,从而造成了一些额外的纠纷和纠纷。
二、改进措施1. 完善信访制度我们需要加强信访制度的完善,确保信访工作的顺利进行。
这需要政府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也需要更多专业人士的参与。
2. 制定统一标准我们需要建立统一的信访标准,以确保每一起信访案件都能够得到公正的处理。
这需要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来达成。
3. 推进法治理念的普及我们需要在全社会推进法治理念的普及,以确保每一个公民都能够依法享有自己的权益,并正确地行使自己的义务。
总结回顾通过上述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法治信访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但也有一些改进的空间。
我们需要继续努力,加强相关制度的建设,推动法治理念的普及,以确保信访工作能够更加健康、公正地开展。
个人观点我认为,法治信访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力量的共同努力。
政府部门需要加大政策的引导和支持力度,而公民个体也需要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并积极参与到信访工作中。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公正、和谐的社会。
结语通过本文的探讨,相信读者对法治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践中,我们也需要不断地尝试和探索,以期望能够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综治信访]对推进信访法治化的几点思考
[综治信访]对推进信访法治化的几点思考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高度提出把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为深化落实三中全会作出的改革信访工作制度部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把依法治国的理念和要求贯穿信访工作制度改革全过程,全面深入推进信访法治化建设,提升信访工作法治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更好地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是我们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课题和任务。
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了解社情民意、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重要渠道,也是化解社会矛盾、解决问题纠纷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在密切联系群众、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我国现行信访制度已经建立六十多年,事实证明,信访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有益和必要补充,其担负的“民意窗”“连心桥”“解压阀”等政治和社会功能具有不可替代性,是权利救济体系、社会治理体系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当前社会矛盾多发、公民维权意识增强、司法威信不高的情况下,推进信访法治化建设既是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应有之义,也是信访工作制度改革的必然要求,对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着重要意义。
信访法治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系统地稳步推进。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按照中央部署要求,中央政法委、国家信访局等部门积极稳妥推进信访工作制度改革,研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探索建立诉访分离机制,实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引导群众依法逐级走访,加强初信初访办理工作,信访法治化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
我们要乘势而上、加快步伐,把信访法治化建设放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进程中认真谋划、部署和推进,不断提升信访工作法治化水平。
一、坚持依法行政,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信访问题许多信访问题的产生,与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从源头上减少信访问题,需要全面落实依法行政,各级政府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行政机关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切实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
对信访工作法治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对信访工作法治建设的调查与思考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生活中的深层次矛盾已经逐步显性化,利益格局的调整和利益关系的冲突渐趋激烈,改革过程中所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已经不可回避。
因此,加强信访法治建设,依法做好信访工作,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文明的迫切需要,是畅通信访渠道、保障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
溧水县是江苏省信访的重点地区之一,我们对溧水信访进行了实地调研,就信访工作的法治建设作一点思考。
一、信访工作的新情况、新变化所谓信访是人民来信来访的简称。
广义的信访是指群众通过写信或上访向各级党政部门、人大、司法机关等单位提出要求、意见、批评、建议、愿望和以此来参政或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狭义的信访就是2005年5月1日起施行的《信访条例》所规范的行为,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依法由行政机关处理的活动。
从狭义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信访的主体是基层组织或公民,信访的请诉求对象为各级党政部门。
信访是社会矛盾的客观反映,是群众自身承受能力的外在表现。
由于国企改制、城市化工业化的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加速、城市和农村社会阶层的分化加剧,利益在不同群体、不同阶层中调整,加之政府和工作人员的问题,如部分行政人员和基层干部不仅公仆意识淡薄,行政不作为或者行政不当,而且有的甚至知法犯法,侵害群众利益,有的基层干部和少数领导对信访工作不重视,处理问题方法不妥使矛盾激化等,形成了一拨又一拨的“信访洪峰”,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
当前信访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信访总量居高不下,且仍呈上升趋势。
仅以溧水县为例,2004年仅县信访局收受信访2632件次,比上年上升34%;群众来访4085批2311人次,比上年上升46%。
新时期信访工作的认识和思考
新时期信访工作的认识和思考近年来,我国信访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对于这一新时期的信访工作,我有以下认识和思考。
首先,新时期信访工作需要更加注重法治思维。
信访工作本质上是一项依法治理的工作,必须坚持依法解决信访问题。
在新时期,我们要更加准确把握依法办理信访事项的原则和要求,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工作,防止信访工作的一切行为超出法定权限和程序。
其次,新时期信访工作需要更加注重精准化。
我们要深入研究发现信访问题的规律和特点,精确识别信访问题的本质和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同时,要积极主动地与各方面建立沟通机制,及时掌握社会热点和民生关切,提前预防矛盾和纠纷的发生,避免不必要的信访问题。
第三,新时期信访工作需要更加注重科技支撑。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有必要利用好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提高信访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例如,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信访问题的分布和趋势,从而及时推出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同时,通过建立信访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各级信访部门间的信息互通,加强合作共治,更好地解决信访问题。
第四,新时期信访工作需要更加注重群众参与。
信访工作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作用。
我们要积极倾听群众呼声,尊重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建立健全信访工作的民主参与机制。
鼓励群众通过合理、合法的渠道表达诉求,通过协商和谈判解决矛盾和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综上所述,新时期信访工作的发展需要我们注重法治思维、精准化、科技支撑和群众参与。
只有在这些方面的努力下,我们才能更好地解决信访问题,维护社会稳定,促进人民群众的福祉。
2024年信访工作法治思路及措施
2024年信访工作法治思路及措施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访工作在推动法治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信访工作不仅仅是接受群众来信来访,更是要以法治思维来引领和规范工作。
在2024年,信访工作需要更多地借鉴法治理念,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操作,推动法治进程。
为此,本文将从法治思路和具体措施两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法治思路1.加强依法治理2024年的信访工作要以依法治理为核心思路。
首先,要健全信访工作法律法规体系,明确信访工作的法律依据和程序规定,完善信访工作的相关制度。
其次,要严格遵守法律程序,规范信访工作的操作流程,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依法操作。
同时,要加强对信访工作人员的法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和规范意识。
2.注重司法保障在2024年,信访工作要更加注重司法保障。
一方面,要建立健全信访案件的司法审核机制,加强司法审查,确保信访案件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另一方面,要加强信访案件的司法解决,促进信访案件的依法得到合理解决,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增强信访工作的法治效果。
3.推动信息化建设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2024年的信访工作要更加注重信息化建设。
要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建立健全信访工作信息平台,实现信访信息的便捷查询和共享,提高信访工作的透明度和效率。
同时,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信访工作的监督和评估,推动信访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发展。
二、具体措施1.健全信访工作法规体系为了加强信访工作的法治思路,2024年要加强信访工作的法规建设。
要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对现行的信访工作法律法规进行全面梳理和修订,完善信访工作的法律依据和程序规定,建立健全信访工作的制度体系。
同时,要加强对信访工作法规的宣传和培训,提高信访工作人员和公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2.规范信访工作程序2024年要加强对信访工作程序的规范化建设。
要制定信访工作的操作手册和工作流程,明确每一个环节的程序和标准,规范信访工作的操作流程。
同时,要加强对信访工作人员的监督和考核,确保他们能够严格按照程序规定进行操作,不得随意处理信访案件,确保信访工作的程序合法性和公正性。
2024年信访工作法治思路及措施
2024年信访工作法治思路及措施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政府的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政府部门的信访工作,更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关注。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信访工作需要更多的法治思路和措施,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本文将从法治思路和措施两个方面,对2024年信访工作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一、法治思路1.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在开展信访工作时,必须始终站在法治的高度上,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在处理信访案件时,要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和程序来进行,确保案件的公平公正。
同时,要加强对信访群众的法律知识普及,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权益和维权途径,避免盲目信访和维权。
2.加强法治宣传和教育通过加强法治宣传和教育,提高全社会的法治意识,增强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进而减少不必要的信访事件的发生。
可以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如媒体、互联网等,开展法治宣传和教育活动,增强人民群众的法治观念,培养公民的法治素养。
3.强化法治建设加强信访工作的法治建设,建立健全的法治体系和工作机制,健全法规体系和制度,确保信访工作的合法合规。
此外,要加强对信访干部的法治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和业务能力,确保他们能够做到依法行使职权,提供优质的信访服务。
二、法治措施1.建立健全信访法治工作机制2016年信访法》加大信访维权法治化办理的力度,建立了健全的信访法治工作机制,并对信访案件的办理程序和办理标准做出了明确规定。
2024年信访工作应该继续强化这一机制,建立完善法治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健全落实信访法律要求的各项制度和程序,确保信访工作的合法合规。
2.强化信访工作的法治化管理要加强对信访工作的法治化管理,严格执行信访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依法保障信访群众的合法权益。
在处理信访案件过程中,要坚持依法行政原则,确保案件的合法合规。
同时,要强化对信访干部的法治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和业务能力,确保他们能够做到依法行使职权,提供优质的信访服务。
全面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的思考和建议
全面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的思考和建议
全面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的思考和建议:
1.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建议通过制定和修订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信访工作的基本原则、程序和责任。
同时,要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提高信访工作人员的法律素养和专业水平。
2. 建立健全信访工作机制:建议建立一套完整的信访工作机制,包括信访受理、调查核实、问题解决和反馈回应等环节。
同时,要加强信访工作的协作机制,促进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联动。
3. 提高信访工作透明度:建议建立公开透明的信访工作制度,包括信访信息公开、信访投诉渠道公开和信访案件处理结果公开等。
通过提高透明度,可以增加公众对信访工作的信任度,减少不必要的矛盾和纠纷。
4. 强化信访工作监督机制:建议建立有效的信访工作监督机制,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
内部监督可以通过建立举报机制、加强内部审查和监督等方式进行;外部监督可以通过设立独立的监督机构、加强社会组织参与等方式进行。
监督机制的建立可以有效遏制滥用职权和不作为等问题。
5. 加强信访工作人员培训:建议加强信访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政策法规意识、沟通技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训可以通过开展专业课程、举办研讨会和派遣学习交流等方式进行。
综上所述,全面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需要通过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提高透明度、强化监督机制和加强人员培训等多方面的
努力。
这将有助于提高信访工作的效率和公正性,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
大力推进信访工作五个法治化提出意见建议
大力推进信访工作五个法治化提出意见建议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途径,能够及时解决群众诉求,维护社会稳定。
为了更好地推进信访工作的法治化,我提出以下五点意见建议。
一、加强法治意识,确保依法办理信访案件。
在信访工作中,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应该树立法治意识,要认真学习和贯彻国家的法律法规,在办理信访案件时,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进行,确保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
同时,要加强对信访工作人员的法律培训,提高其法律素质和处理案件的能力。
二、建立健全信访法律制度体系,确保信访工作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在信访工作中,我们应该完善信访法律制度体系,明确信访的程序和规则,规范各方的权责,确保信访工作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同时,要加强对信访法律制度的宣传和解释,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信访的权益和义务,提高其参与信访的意识和能力。
三、加强信访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提高办理效率和公开透明度。
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加强对信访案件的监督和管理,提高办理效率和公开透明度。
可以建立信访工作的信息化平台,将信访案件的审理、处理等过程全程电子化,并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互通,方便工作人员的查阅和处理,也方便群众的了解和反馈。
四、加强信访工作的专业化建设,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信访工作是一项需要高度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工作,我们应该加强对信访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提升,提高其处理信访案件的能力和水平。
可以在高校设立信访工作专业,培养专业的信访工作人才,同时加强对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和道德建设,规范其行为和言辞。
五、注重信访案件的调解和解决,提高群众满意度。
在信访工作中,应该注重信访案件的调解和解决,通过协商、调解等方式解决纠纷,提高群众的满意度。
同时,要建立健全信访案件的反馈机制,及时向群众反馈案件的处理结果,解答他们的疑虑和困惑,增强对信访工作的信任感和满意度。
总之,推进信访工作的法治化是当今社会治理的需要,也是建设法治社会的重要举措。
通过加强法治意识、建立法律制度体系、信息化建设、专业化建设和注重调解解决,我们能够更好地提高信访工作的效率和公正性,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和谐进步。
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建设的思考
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建设的思考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建设的思考一、引言信访工作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项社会管理机制,在社会治理和服务民众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信访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效能不高、法律依据不够明确等。
为推进信访工作的法治化建设,提高其效能和公信力,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思考和改进。
二、建立法治信访观念首先,需要从上至下建立起法治信访观念。
信访工作的目标是保障民众合法权益,解决社会矛盾。
而法治信访观念的核心是依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
信访工作人员需要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和权力范围,坚持依法行事,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公平性。
同时,也需要培养和引导社会各界对信访工作的理性认知,增强法治意识,避免将信访问题转化为非法手段解决的渠道。
三、完善法律法规和制度其次,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
信访工作面临的问题多样化、复杂化,需要有明确的依据和规范。
通过制定和修订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信访工作的职责、权力和程序,可以为信访工作人员提供更清晰和具体的操作指南,增强其对信访工作的规范性约束和判断能力。
另外,针对不同类型的信访问题,可以建立相应的制度和机制,以提高效率和减少纠纷,如通过设立信访处置中心、联席会议等,实现多方面的协作和信息共享。
四、加强信访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素质提升再次,要加强信访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素质提升。
信访工作需要处理复杂的社会矛盾和纠纷,要求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法律和政策知识,同时还需要具备较强的沟通、协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加强培训和学习,提高信访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可以更好地面对复杂的信访事项,增加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任度。
五、加强信访工作监督和评估最后,要加强信访工作的监督和评估机制。
信访工作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切身利益,因此,要确保工作的公正和透明性。
通过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可以有效防止腐败、权力滥用以及不作为等问题的发生。
同时,需要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对信访工作的效果和成效进行定期评估,进一步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浅析法治思维在法治信访建设中的突出作用
浅析法治思维在法治信访建设中的突出作用法治信访建设是指以法治思维为指导,依法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解决社会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工作。
法治思维是一种以法治观念来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是一种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的集中体现。
在法治信访建设中,法治思维发挥着突出作用,为信访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保障。
本文将从法治思维对法治信访建设的重要作用进行浅析。
一、法治思维是法治信访建设的理论指导法治思维是依法治国的重要体现,它倡导人们在解决社会问题时要以法律为准绳,以法律为保障,以法治为导向。
在法治信访建设中,法治思维为信访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强调了信访工作应当建立在法律之上,依法行使权力,依法解决问题,不断推进信访工作规范化、法治化、科学化的发展。
法治思维强调了信访工作应当依法行使权力。
依法行使权力是法治思维的核心要义,也是法治信访建设的首要原则。
在信访工作中,依法行使权力要求信访部门依据法律规定,合法行使职权,不能随意滥用职权,更不能打压群众合法诉求。
当信访问题出现时,需要依法调查、依法裁决,而不是凭主观意愿随意处理。
这样的做法不仅可以确保信访工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也可以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增强人民群众对法治的信任和依赖。
法治思维强调了依法解决问题。
在法治社会中,任何问题都应当通过法律来解决,信访工作也不例外。
法治思维要求信访部门要坚持依法解决问题的原则,倡导将纠纷问题纳入法治轨道,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争端。
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各种不正当手段的出现,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法治思维强调了不断推进信访工作规范化、法治化的进程。
规范化、法治化是法治思维的具体体现,也是法治信访建设的必然要求。
规范化要求信访工作要符合法律规范,依法行使职权。
法治化要求信访工作要以法治方式推进行政活动,使行政行为合法、有序,并避免滥用行政权力。
这样可以提高信访工作的效率和公正性,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也有利于社会稳定、和谐。
浅析法治思维在法治信访建设中的突出作用
浅析法治思维在法治信访建设中的突出作用【摘要】本文探讨了法治思维在法治信访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从法治思维的重要性和法治信访建设的背景意义两方面入手,阐述了其在指导、规范、解决、管理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
通过分析发现,法治思维是法治信访建设的重要支撑,有助于提升信访工作效率,并具有推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本文呼吁在法治信访建设中加强法治思维的引领,以推动信访工作向着更加规范、高效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法治思维、法治信访建设、指导作用、规范信访行为、解决信访问题、加强信访管理、维护社会稳定、重要支撑、提升效率、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1. 引言1.1 1. 法治思维的重要性法治思维是指遵循法律法规,强调依法治国和依法办事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
在当今社会,法治思维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法治思维是现代社会法治建设的基础和核心,意味着遵守法律、尊重法律、维护法律的权威。
只有在法治思维指导下,才能建立起规范的法律体系和权威的司法机构,保障社会秩序的稳定和人民权益的公正。
法治思维是推动政府和社会各界更好履行法律责任的重要途径。
在法治思维的引导下,各方能够清楚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遵守法律规定,提高法治素养,有效参与法治建设和社会管理。
法治思维有助于提升社会整体的法治水平和治理效能。
只有在法治思维渗透到社会各个方面,才能实现全面依法治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强调法治思维的培养和推广对于法治信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22. 法治信访建设的背景意义法治信访建设是指以法治思维为指导,建立健全信访制度,规范信访程序,保障公民的信访权利,并最终解决信访问题的过程。
而法治信访建设的背景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法治信访建设是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变革和发展,人民对于政府的信访需求日益增加,如何通过法治手段建立起符合法律规范的信访机制,保障公民的信访权利,已成为现代国家治理的重要课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百姓也偏爱信访途径,而不喜欢用司法诉讼方式,这是什么缘故?有很多复杂的原因,可简略总结出以下原因。
第一个原因,很多案件法院不受理,导致人们不能不走信访途径。如果严格按照法治国家的原则,司法机关受理案件应该是没有任何禁区的。但是在中国的情况就不同。很多案件明明是法院应该受理的,但是,地方党委、政府有时候为了“服务大局”,就明确指示法院不能受理。有的地方搞大规模的经济开发区或大学城,征了老百姓的地,拆了老百姓的房。老百姓认为征地拆房补偿不公平,要到法院告状,就有地方党委、政府直接打电话通知法院不能受理与此有关的诉讼。既然法院不能受理,于是人们就只好转而信访了。还有涉及历史遗留问题的案件、退伍安置纠纷、单位人事纠纷案件、计划生育案件、土地承包纠纷案件、农村“村籍”和集体分配纠纷等案件,都是法院可以受理的案件,但一般地方都明令法院不受理,要申诉的人只好蜂拥至信访渠道。
第五,涉诉信访比例极大。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受理的信访中,涉及诉讼的很多。凡依法应该去法院起诉的,凡已经在法院起诉立案的,凡法院已经做出判决的,都可以叫做涉诉案件。现在这类事件占了信访的八九成。按理说,涉诉的应该转给法院处理,但人们常常就是因为对法院有意见才信访,也不好一转了之。现在,这类信访大多由政法委处理。政法委会调卷审查,会做出指导性意见。
第一是信访办截访。拦截上访告状者,这大概是古代中国就有过的,但“截访”一词似乎是最近几年才有的。对信访的“不良”影响越害怕,可能就越重视信访;越重视信访就越要千方百计控制信访的“不良”影响。用有些地方干部的话说,就是要控制“无理上访”“越级上访”“缠访闹访”,所以就有了“截访”的不懈努力。各级信访办本来是接待人民来信来访的,现在也肩负着“截访”任务,于是“信访办”变成了“截访办”。一到敏感时期,政法委领导督办,公检法、司法局、信访办、纪检监察乃至工青妇组织都调动起来,成立联合班子,全面围追堵截。把上访的人拦截下来,送上汽车,送回家,派人看住。在维稳敏感时期,有的基层镇(办)和基层政法部门“稳控”一名上访老户一般需要安排12名工作人员24小时轮流工作,有时“被迫”用请当事人“吃饭、旅游、住院”等办法控制其在当地。
难堪的信访方式
除了上述形势严峻的信访大格局之外,近年出现了很多令人难堪的尴尬的信访。说难堪或尴尬,是从政府一方的立场上讲的,百姓也许一点不觉得难堪或尴尬。
第一个是“缠访”。有些上访人总是就一个案件没完没了地反复上访。在下面处理完了,又往上信访;刚刚处理完了,签了字,转过身就不认,又回来闹。当然不能因此就说他们都是无理取闹,不过是对结果正义的期望太高了而已。在信访的人里面,有的人惯于对实质正义有一种过分的期待,总觉得案子的处理结果只有绝对百分百地合情合理合法才算公平,才能接受,否则,就要继续上访。
第八是以“赴京自首”的方式信访。武汉有位城中村的农民,为抗拒拆迁,据说丢砖头砸伤了人。在公安局即将来抓捕他之际,他声称不相信当地的公安,主动到北京找媒体见证他向首都公安机关“投案自首”。这实际上也是一种特殊的上访。
信访现状的尴尬还体现在一些特殊信访人的出现。
这也是中国最近这些年出现的特殊现象。比如,广西某地一位信访办主任上访,反映自己所在小区征地拆迁中有违法行为,处处受阻,最后感慨地说:“我搞了几十年信访工作,现在才知道什么叫信访。”又比如山东某地的三位派出所长,一起控告上司即公安分局局长在集资建房中有违法行为。他们穿着公安制服去上访,构成一道特殊风景线。还有湖北孝感某法官穿制服上访,为妻子劳动就业权“维权”没有结果,自己却被调离法官岗位。
实际上,司法机关在很多情形下没有实际的审判权。人们到法院打官司,常常发现稍微复杂一点的案件法院就拿不了主意,都要向同级党委、政府请示汇报。既然法院说了不算,那不如直接找党委政府。
人们对司法权不信任还由于司法腐败。近年来各地上断出法官腐败“窝案”,甚至最高法院副院长都因腐败落马了。
第三个原因,人们对司法正义的特性不理解。司法特别讲究正当程序,讲求证据合法性,讲求诉讼时效。这些专业知识一般人不大理解,因此造成不信任而选择信访。
第二,越级上访增多,动不动就“赴省进京”。最近几年的信访中,越级上访比较多。有纠纷冤抑不是就近找本地党政机关解决,而是跑到省城、京城去上访。这种动不动就到省府、中南海的信访方式,往往是基于一种特别认识:越往下越黑,越往上越有“青天”。
第三,多头信访普遍。人们在上访的时候,喜欢遍地开花,想把所有的机关部门领导都扯进来。因为机关权力责任划分不明显,所以,老百姓喜欢在信访时撒大网。动不动就将控诉状之类复制几十份上百份,从中央到地方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纪检、公安局、法院、检察院,乃至妇联、工会、共青团,只要能说上话、管点用的,都寄都访。普遍撒网,重点开花,希望最后总有一个管用。
第二个原因,是人们对司法权不信任。老百姓要相信司法,前提就是法院确实是在“司法”,而不是“司内部政策”“司长官意志”。不久前,湖南某地有个农民因诉讼多次到法院“论理”。他拿着法律文本,找到跟自己的案件最贴近的一个法条,用红笔在上面画上记号,跟法院的法官讲理。法官讲不过他,最后气急败坏地说:“我们这个地方不讲法!”这类情形,哪怕只有一例暴露出来,都足以导致人民对司法权不信任。还有的官员公然要求人们“别拿法律当挡箭牌”。有地方官员竟借口法律文本上没有国务院公章,欺蒙百姓说这样的法律不算数,以这种低劣伎俩制止百姓据法维权。既然如此,百姓怎么会信法呢?
从这种意义上讲,我把中国称为 “信访中国”。“信访中国”是中国5000年历史文化积淀的综合结果,也是当代中国政治体制和社会模式的副产品,它与“依法治国”的目标之间有着严重的抵牾。目睹此景,我们不能不为之忧虑,不能不亟筹解决之方。
严峻的信访态势
当今中国的信访的严峻态势,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四,群体上访增加。什么是群体上访?三人为众,有三人参与也许就可以叫群体上访。现在群体上访的情形有所增加。原来有三五十人集体上访就不得了,现在动辄几百人、上千人。为什么?因为人多有势,因为法不责众,因为很多案件确实涉及一方公众的利害,因为有些地方的基层政府与百姓之间信任程度很低,人们总觉得只有集体告状把事情闹大些才可能获得真正解决。上级为“维稳”对“群体事件”越敏感和重视,老百姓就越喜欢用这种方式。
第二个就是闹访。人们相信,信访能不能成功,就看闹到什么程度。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一定要把小事闹大。
第三个就是群体信访。群体信访实际上就是把信访和游行示威合而为一。如贵州瓮安事件、湖北石首事件、江西南康事件等。这种群体事件,作为诱因的事情本来不大,最后却都闹成几千人乃至几万人的大事件,往往体现了老百姓的一种基本认识:只有群体大闹,政府才会重视,问题才能真正解决。人太少,一般不会引起什么注意。
“信访中国”的法治忧思
本文来源于财新《中国改革》 2011年第5期 出版日期2011年05月01日 订阅《新世纪》 | 注册财新网
只有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真正执行,才能走出信访的困境
范忠信
由于信访泛滥成灾,化解信访成为各级政府维稳工作的“重中之重”,当今中国简直可以称为“信访中国”。这里所言的“信访”,除了通常指称人民群众来信来访的意思以外,还特指人民群众“信访不信法”的困局。 在这里,“信”作动词,“访”作名词。人们似乎越来越喜欢用一切传统的方式向上司哭诉、请愿,而不在乎诉诸司法程序。过分相信或依赖“信访”途径,当然意味着“信法”程度降低。人们习惯于把自己当成潜在的“访民”或“哭诉者”,而不是依法定程序当家做主的“公民”。
还有,“洋人”也加入了上访大军。美国姑娘朱莉·哈尔姆斯为了给中国未婚夫鸣冤,走上一条从安徽五河县,再到蚌埠市,再到省城合肥,再到北京的信访道路。赴京、排队、申诉、等待,在经历了所有中国人上访必须的过程后,她说她真正体认到了中美文化与法律制度之间的差异与隔阂。
最后,副省级高官率众信访,是最让有些人尴尬的事。89岁高龄的云南省政协原副主席杨维骏坐着政府专配用车,为12名失地农民代表开道,带其到云南省政协反映问题,受到云南省政协某处长的批评,甚至接到不明势力要对其“灭口”是党对司法和行政执法工作的领导的关键。党要领导司法,领导行政执法,自然要通过人民来信来访。因为党的领导不能流于空谈和虚化,必须是通过具体的行政、司法工作实行具体的领导。法律既没有明文规定关于党的领导机关对司法和行政执法工作的具体领导或指导程序,那么通过人民来信来访的方式即时掌握行政执法和司法动态、发现问题、做出指示,就是实现领导的一个好方式。
第六是在敏感日期进行信访。吉庆的日子里不希望有信访是地方政府的普遍愿望。有些节日,因为有着特殊的历史起源,格外敏感,对此时发生的信访政府格外警惕。
第七是“上访村”的“村民”们互相助势。北京永定门附近是中央直属机关的信访接待部门集中地,早已形成了访民聚集的 “上访村”。上访人员有的露宿马路边、地下通道、公园内,有的则在臭水河边搭盖低矮的油毡房栖身,靠在菜市场上捡菜叶维持生活。“村民”们互相传递信息,交流体会,研习法律,甚至互相助威都是在所难免的事。
第四是携媒体之威的信访。现在的媒体,特别是党报和电视台,几乎都变成了准信访部门。因为媒体报道对案件对最后解决有很大的影响力,人们一开始告状就争取大造舆论,然后再携媒体报道之威去找政府信访。如果被外国媒体采访,那就更亦可能引起政府机关注意了。
第五是携“洋人”之威的信访。中国政府很注意自己的国际形象,很怕在外国人面前丢面子,在举办国际性重大活动,比如奥运会、博鳌论坛、世博会、上海合作组织会议的时候,就格外强调维稳,控制信访。久而久之,就等于教导人们:这种时候才是信访的最好时机。
第六个原因,是人们的投机心理。有些人认为,有的案子,尽管依法判决了,但是,只要自己觉得还有几分理,只要继续闹(信访),总会给政府造成一种压力,总可能会得到一定的法外补偿。
困窘的化解方式
信访形势如此严峻,其手段形式如此令人难堪,因此,当政者不能不竭力化解。各地方化解信访的做法五花八门,动机也许都是为了地方形象和治安,是为了维稳,但其效果和影响就大有可议之处了。不容否认,各地方化解信访的努力,虽然有一定的正面效果,但也引起了许多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