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初中语文七年级上第三单元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人教版【第11课春】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宇注音。
朗润rùn 水涨zhǎng 嫩nèn宛wǎn 转应和hè 撑chēng伞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yùn niàng)酝酿鸟(cháo)巢披(suō)蓑戴(lì)笠抖(sǒu)擞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
卖弄:炫耀。
(2)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烘托:衬托。
点拨: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4.用恰当的动词填空。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三、段背记知识清单默写《春》最后三段。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1.《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抒情散文(体裁)。
2.《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称谓),著名的散文有《背影》《荷塘月色》等。
【第12课济南的冬天】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暖和huo 着zhuó 落一髻jì白花镶xiāng宽敞chǎng 贮zhù 蓄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秀气:清秀文雅,这里指小山秀美小巧。
(2)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响晴:晴朗无云。
(3)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
设若:假若。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2.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北京市**曾授予他“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多彩童年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新人教版
写作特色
2.语言简练,生动传神. 如写春、夏、秋三季的百草园,虽寥寥数笔,但却把事物的情状描
绘得非常生动.写雪地捕鸟,连用 “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等动词, 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捕鸟的全过程,彰显了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力.三味书 屋中,学生读书的场面,先生读书的神态、动作,也都描写得非常传神、 逼真.
疑难探究
2.“三味书屋”的生活与“百草园”的生活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我”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
百草园
三味书屋
“我”的变化
相同点 不同点
充满趣味,有快乐的童年回忆 伴随着成长的过
无拘无束, 有趣味但也枯燥、 程,逐渐适应有
随意而充实
有限制
限制的生活.
随意而充实的童年生活是宝贵的财富,而生活的种种限制也 是成长要付出的代价.
背景资料
本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三一八惨案”后,鲁迅被反动当 局列入拟通缉的北平文教界五十人名单,他难以公开与反动势力 进行斗争,被迫于1926年应厦门大学的邀请而离开北平.鲁迅到厦 门大学时正值暑期,学生还没有开学,他回忆起少年的往事,写下 了这篇散文.文章最初发表在1926年10月10日《莽原》半月刊上, 发表时加的副标题是“旧事重提之六”.后来这篇散文被收入鲁 迅唯一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中.
以空间变化为顺序安排材料
1—8段:回忆百草 园的有趣生活.
过渡 承上启下 9:告别百草 园去书塾读书. 10—结束:回忆在三味
书屋读书的经历.
精读细研
1.看课文开头,作者是怎样介绍百草园的?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
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 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了,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 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的课文
第一节神笔马良神笔马良这篇课文是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传奇故事,让我们了解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人物——神笔马良。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我国古代神话的魅力,还能够领略到正直、勇敢、聪明等品质的重要性。
1. 神笔马良的成长历程神笔马良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成长历程是这个故事的核心。
在故事中,神笔马良从一个普通的小孩成长为一名才华横溢的书法家,他在成长的过程中克服了种种困难,锲而不舍地追求自己的梦想,最终获得了成就。
这段成长历程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努力和奋斗,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2. 神笔马良的勇气与正直在故事中,神笔马良不仅展现出了过人的书法天赋,更重要的是他的勇气和正直。
他不畏惧强权,敢于正义凛然地向不公正的事情挑战,坚守自己的信念。
这种勇气和正直的品质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正面的榜样,让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懂得了勇敢和正直的重要性。
3. 神笔马良的聪明智慧除了勇气与正直之外,神笔马良的聪明智慧也是这个故事的特点之一。
在故事中,神笔马良以其聪明的头脑和智慧的眼光化解了不少疑难问题,展现出了过人的智慧。
这表明聪明和智慧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品质,只有不断地开拓思维,善于思考,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获得更多的成功和成就。
第二节神笔马良识画神笔马良识画这一节课,主要讲述了神笔马良用他过人的书法技艺和智慧解决难题的故事。
1. 神笔马良因聪明受赏在这一节课的故事中,神笔马良因为惊人的聪明才智,让人们为他所折服,这也让他赢得了非常高的声誉。
这同样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榜样——聪明才智同样非常重要,只有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才能在关键的时刻出类拔萃。
2. 神笔马良的正义与勇气在这一节课的故事中,神笔马良以其正义凛然、勇敢无畏的品质,挺身而出,为老百姓讨回公道,成为了众人的楷模。
这同样告诉我们,要有勇气,要有正义感,在面临不公正的事情时,不要沉默,要挺身而出,为自己和他人争取应有的权益。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阅读:11窃读记》优质课教案_0
11.《窃读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课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放学后“我”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作者善于通过自语式的独白描绘心境,表达自己的感情。
在“窃读”这种氛围中,一方面享受阅读的快乐,一方面还要时刻关注周围的环境,非常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我”的心情变化,使人如历其境。
此外,作者还善于用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我”读书的艰辛,感受“我”在读书过程中品尝到的人情冷暖。
2.学习运用心理活动、神态描写来变现人物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学习作者珍爱读书、奋发向上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在阅读中体会作者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将“窃读”滋味具体化的写法。
(重点)2.在学习中,受到热爱读书的感染,激发阅读的兴趣,并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使之强化。
(难点)【预习安排】默读课文,做好批注1.标注生字词。
2.标出你认为写得较为生动的或者较能打动到你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上你当时的真切感受。
3.用特殊符号标注出你认为较难理解的语句或者片段。
4.自选你喜欢的片段大声朗读或者背诵。
【教学时间】1课时一、看图猜故事,激趣导入1.猜一猜:图片各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2.思考:本文的“窃读”和以上的故事有没有异曲同工之妙呢?二、走进作者,了解背景1.方法指导:作者识记五字诀:名、时、地、评、作2.介绍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苗栗县。
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
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即返台,因父亲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即在北京长大,1948年回到故乡台湾。
曾任记者、编辑、后从事文艺创作。
她的创作丰富,代表作有散文集《两地》《芸窗夜读》;短篇小说集《城南旧事》《烛心》;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等。
语文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三单元》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基础部分)
第二课时: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探究部分)
第三课时:10.再塑生命的人
第四课时:11.论语(字词意思的理解)
第五课时:11.论语(文章句段的赏析)
语文七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第三单元》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学段及学科
初中语文
教材版本
语文七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单元名称
《第三单元》
单元教材主题内容与价值作用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写学习生活的,从中需要了解到不同时代少年儿童的学习状况和成长经历,感受到永恒的童真、童趣、友谊和爱。
单元目标
1.本单元重点学习默读,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2.学会在阅读中把握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3.理解文章标题、开头、结尾以及文段中的关键句。
说明
第三单元教学心得体会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生字词是组成课文的基本要素,也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我一般会在教学新课文之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的生字,能正确地读,正确地写,并理解其意思,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课堂上再让学生读几遍生字,一是纠正读音,二是加深记忆,课后还要求学生抄写生字,要求学生字迹工整的抄写生字词。此外,为了更好的积累优美的字词句,我充分利用早晚读的时间让学生朗读背诵生字词、课文中要求背诵的课文和古诗文。对于古诗文的背诵,我要求两个星期背诵一首,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背诵。这样背得慢的学生也不会觉得困难了,对于背得快的学生则鼓励他们提前背诵,多背诵。
重点、难点与关键
1.学会在阅读中把握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2.理解文章标题、开头、结尾以及文段中的关键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材解读(共33张PPT)
教学建议
本单元的教学,承前一单元的以亲人、亲情为
主要写作题材,以各式的爱的感受为主导的情感
主题,本单元又以和学生生活非常接近的题材,
以和老师之间的相互接触、相互碰撞、相互发现
和相互欣赏为主要内容,通过叙述事情、表述内
心感受和准确的细节描写为我们展开了学生和老
师之间动人的情感。本单元的教学要注意引导学
●重点 1. 要求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 2.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 ◆难点 1.弄懂插叙美女蛇的故事的作用。 2.正确理解鲁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态度。 ◆教学突破 1.教学过程要摈弃烦琐的分析,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思考来感受课文内容,
结合学生特点,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体悟真情。 2.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本文的生字,能够正确读写并解释文中出现的生 词,了解鲁迅的生平及作品。
◆过程与方法
学习本文具体生动的写景状物的方法,学习运用多种修 辞手法,体会作者在写景叙事中所渗透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教学建议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 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是一部儒家学派 的经典著作,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本文从各篇中选取了十二则与为学做人等相 关的比较适合学生学习的文段进行学习。学 习本文,首先要能疏通文义,掌握本文的主要 内容,掌握有关《论语》和孔子的基本文学 常识。其次要掌握古文中重点词语及句式的 用法,词语如“而”“之”等,句式如宾语
生去学习观察和体验,从情感出发。多体会身边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说课稿新人教版
读《论语》,品千年经典精华知孔子,悟圣洁美好人生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的说课篇目《〈论语〉十二章》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论语〉十二章》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12课课文。
它选自于我国儒家经典著作《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古藉。
第三单元所谈论的“学习生活”这个话题,所选课文侧重于写学习生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中,《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
课文中所选的《〈论语〉十二章》,着重叙述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
其丰富的语言精华和深刻的思想精髓,对于心理发展正处于萌芽状态的初中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
二.知晓学生学情1、从教育心理学的分析看学情:这是同进入七年级后第二次学习文言文,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尚且存在一定难度,而且学习兴趣较低。
2、从学生基础分析:我们位于城乡结合部,生源严重不足,所照学生基础薄弱,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置应降低难度。
2、要上好这节公开课,教师必须在预习课上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三、学法和教法1、根据学生学情,我们在预习课上应指导学生要充分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弄清实词的含义,理解每一章语录的意思。
为将来继续学习古文打下坚实基础。
2、分类整理归纳法这是一种整理性的课堂学习活动,也称作“理读”。
而同时这也是一种带有理性色彩的课堂学习活动,它所养成的是一种分类整理的能力及习惯。
这种能力及习惯训练得越早,学生对语言材料归类的意识就越强。
这也符合语文新课标的要求。
3.情景教学法(德育方式)古人云:“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文以载道”。
教师充分利用语文课文中生动、丰富的德育材料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点拨学生。
初中学生已逐渐产生了丰富的精神需求,他们渴望知识,追求真善美,思考人生的价值,希望得到理解和尊重。
新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新版⼈教版七年级语⽂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在语⽂考试之前做好每⼀个试卷的复习,对学⽣党来说很有必要。
七年级语⽂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家练习了吗?下⾯是店铺整理的七年级语⽂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希望对你有⽤。
新版⼈教版七年级语⽂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书写(3分) 如果你全卷书写规范、清楚,没有涂改,就可以得3分。
⼆、语⽂知识积累与运⽤(28分) 1、仔细读下⾯的语段,正确书写汉字(4分) 记得《窃读记》最后有⼀句话“你是吃饭长⼤,读书长⼤,也是在爱⾥长⼤的!”我也是⼀个像林海⾳⼀样酷爱读书的孩⼦,⾃然我也成了图书馆和书店的常客。
有⼀次,我发现了⼀本畅xiāo 书,迫不及待地跑到书店,⽼板风趣地对我说:欢迎lì 临指导!我顾不得跟他搭话,⼀头⼀头砸进书海,贪lán 地吸收精神的营养。
此时我的⼼情就像叫天⼦(云雀)直窜到云xiāo ⾥去那么惬意! 2、下列每组词语中都有⼀个错别字,请⽤横线标出,并将正确的字依次写在⽅格内。
(2分) A.鉴赏⼩⼼翼翼⼈⽣⿍沸花团锦簇肃然起敬 B.诅咒众⽬睽睽不求深解截然不同花枝招展 C.枉然⼈迹罕⾄获益匪浅饥肠辘辘剎有介事 D.羞惭晃然⼤悟⼼旷神怡废寝忘⾷威风凛凛 3、下列句⼦没有语病的⼀项是( ) (2分) A.考⽣备战中考,关键是调整⽣活学习状态,把握复习迎考节奏,切忌不要打“疲劳战”。
B.在学校师资不⾜的情况下,他主动挑起了为请假的⽼师代课的任务,获得了⼤家的⼀致好评。
C.我们深信,爱读书,会读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能使⼈受益终⽣。
D.通过运动员的努⼒拼搏,使我们班⼀举夺得了年级总分第⼀的好成绩。
4、⽂⾔诗⽂默写(9分) (1)⼦⽈:,。
择其善者⽽从之,其不善者⽽改之。
《论语•述⽽》 (2) ,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歌》 (3) ,应傍战场开。
《⾏军九⽇思长安故园》 (4)《观沧海》中诗⼈以丰富⽽奇特的想象,表现了⼤海的雄伟壮阔,表达了诗⼈建功⽴业的雄⼼壮志的诗句是 ; (5)《论语•⼦罕》中孔⼦告诉学⽣,⼀个⼈应该坚定信念,⽮志不渝的句⼦是, (6)《夜⾬寄北》诗⼈想象回家团圆后剪烛西窗共话良宵情景的诗句是, 5、⽂学名著阅读(6分) ①《朝花⼣拾》中出现的六个主要⼈物是:作者的保姆长妈妈、(与作者的关系+⼈名)、朋友范爱农、⽗亲、邻居衍太太、作者⼉时的私塾先⽣寿镜吾。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 第十一课 《论语》十二章(第一课时)
学校七年级语文指导教学书时间:年月日主备人:审核人:初一语文组课题《论语》十二章课型新授课教材分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时,“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论语〉十二章》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五篇课文。
它选自于我国儒家经典著作《论语》。
《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古藉。
课文中所选的《〈论语〉十二章》,着重叙述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
其丰富的语言精华和深刻的思想精髓,对于心理发展正处于萌芽状态的初中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
《论语》虽然年代久远,但是其中所讲授的求知、做人、向学的道理却仍然适用于今天,所以,我们对这篇文章的学习不能仅止步于字词的疏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其中蕴含的道理。
学情分析这是升入七年级后第二次学习文言文。
七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活动能力,善于思考并且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只是在对文言文这一语言形式的把握上还略有欠缺,而且学习兴趣较低。
教学时应注重培养学生学古文的兴趣,并要求他们能通过学习,自主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掌握一些浅显的文言文基础知识,打好扎实基础,从而为今后的文言文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1、80%的学生了解《论语》和孔子;85%的学生要掌握积累的文言词汇和名句,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诵读、合作探究法和读写结合法倾吐阅读感悟,使阅读产生现实意义。
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章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课前准备1.通过课外书籍或网络了解有关孔子、儒家学派及《论语》的相关知识。
2.上网搜集有关孔子及其弟子的修身、治学的故事,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导入语: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阅读:12《论语》十二章》优质课教案_0
三、诵读入境
1、字音(了解了孔子和《论语》,现在让我们正式进入《论语》十二章的学习。学习文言文,诵读是最基本的方法。而诵读的首要任务,即是读准字音。请大家一起来看一下文中的这些字词,究竟该怎么读?)(展示幻灯片,给重要字词正音及课下列出的二个通假字的读音。)学生读两遍字音
第三章
1、这一章是孔子的自述,通过他的自述你发现一个人的成长和修养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循序渐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自身学习和生活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用学来的道理指导自己的言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掌握重点字词及句式,疏通文意。
2、通过朗诵,感受文言文语言之美,背诵前四章。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用学来的道理指导自己的言行,体现学以致用的效果。
教学方法
2、合作成果展现,学生翻译剩下的三章。(配合幻灯片进行翻译,过程中教师及其他同学进行指正)。
第பைடு நூலகம்章
1、这一章你读到了什么信息?
2、你能“对症下药”吗?用原文的话来填空。
阳阳是个中学生,每天晚上睡觉都无法很快入睡,他总会把当天发生的事在脑海里过一遍。如“我今天的作业完成吗?课文复习了吗?”(传不习乎?)“同学昨天要我帮忙找一下黑板报的模板,估计他会满意吧?”(与人谋而不忠乎?)“今天答应了隔壁班小丽,明天带她去买书,可不能失约!”(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你觉得他是不是病了?如果不是你能用对应的哪几句话地宽慰她?
5、全班大声地、节奏准确地朗读课文。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品味语言
4.冬天百草园的乐趣是什么? _【_参__考__答__案__】_冬__天__百__草_园__的__乐__趣__是_下__雪__后__捕__鸟_。_____________________
段落结构
第一段(1~8):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 第二段(9):告别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去读书。(过渡段) 第三段(10~24):回忆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经历。
生字新词
确凿( z á o ) 菜畦( q í) 桑椹( shèn) 长吟( y ín ) 油蛉( líng ) 斑蝥( máo ) 书塾 ( shú) 蝉蜕 ( tuì)
皂荚( j i á ) 倜傥(tì)(tǎng ) 脑髓 (suǐ ) 盔甲( kuī )
生字新词
机关:办理事务的单位或机构。 鉴赏: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 人迹罕至:人的足迹很少到达。指荒凉偏僻的地方人迹罕至的荒野。 宿儒:年高而博学的读书人。 人声鼎沸:人声喧嚷嘈杂,犹如鼎里的水沸腾起来一样。鼎,古代烹 煮用具。
板书设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 迅
百 景色优美多样 草 能听神话故事 原 闰土爸教捕鸟
对比
三
设施陈旧古板 味
不答“怪哉”这虫 书
先生让死读书 屋
难忘的乐园
热爱自然 反对封建教育
乏味的书塾
知识链接
1.关于百草园
百草园的名称虽雅,实在只是一个普通的菜园。平常叫做后园,再分别起来这是大园,在 它的西北角有一小块突出的园地,那便称为小园。大园的横阔与房屋相等,那是八间半,毛估 当是十丈,直长不知道多少,总比横阔为多,大概可能有两亩以上的地面吧。小园一方块,恐 怕只有大园的四分之一。 (选自周作人著《鲁迅的故家》)
第9课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语文 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三单元知识梳理一、重点字音确凿.(záo)轻捷.(jié)云霄.(xiāo)倘.若(tǎng)鉴.赏(jiàn)啄.食(zhuó)和蔼.(ǎi) 恭.敬(gōng)倜傥..(lín lí)..(tì tǎng)淋漓盔.甲(kuī)绅.士(shēn)油蛉.(líng)斑蝥.(máo)缠络.(luò)脊.梁(jǐ)脑髓.(suǐ)秕.谷(bǐ)蝉蜕.(tuì)狗窦.(dòu)锡箔.(bó)感慨.(kǎi) 搓捻.(niǎn) 绽.开(zhàn) 争执.(zhí)惭愧.(kuì)拼凑.(còu)浸.满(jìn)皂荚.树(jiá)小心翼.翼(yì)人迹罕.至(hǎn)人声鼎.沸(dǐng)混.为一谈(hùn)恍.然大悟(huǎng)花团锦簇.(cù)疲倦.不堪(juàn)二、重点词语轻捷书塾鉴赏斑蝥云霄撅着弹簧惨淡盔甲感慨唤醒膝盖三、重点释义(1)轻捷:轻快敏捷。
(2)云霄:极高的天空。
(3)质朴:朴实;不矫饰。
(4)淋漓:形容畅快。
(5)缠络:缠绕。
(6)鉴赏:鉴定和欣赏(艺术品、文物等)。
(7)书塾:私塾,旧时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场所。
(8)宿儒:老成博学的读书人。
宿,长久从事某事的。
(9)倜傥:洒脱;不拘束。
(10)绅士:旧时地方上有地位、有势力、有功名的人,一般是地主或退职官僚。
(11)感慨:有所感触而慨叹。
(12)茫茫:形容没有边际,看不清楚。
(13)模仿: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
(14)惭愧:因为自己有缺点、做错了事或未能尽到责任而感到不安。
(15)激荡:因受冲击而动荡。
(16)奥秘:深奥的尚未被认识的秘密。
(17)譬如:比如。
(18)截然不同:形容两种事物没有一点共同之处。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多彩童年 11《论语》十二章高效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
11 《论语》十二章第1 课时(1~6 章)第2 课时 (7~12 章)学习文言文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众所周知, 《论语》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经典之一, 而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 应让学生接受儒家文化中优秀思想的教育和熏陶, 使他们在情操修养, 立身处事, 为人治学等方面得到更好的引导, 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健康坚定的价值观以及乐善好学的品格。
当然也想借这些短小精练的小短文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1. 【电子教案】【同步课件】【备课资源】【同步试卷】详见光盘内容。
2. 【拓展延伸】孔子尊师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就有这样一段尊师重教的故事。
公元前521 年春, 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南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 要前往周朝京都某某去朝拜天子, 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室之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 于是在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 与南宫敬叔同行。
到达京都的第二天, 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室史府拜望老子。
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 赶忙整顿衣冠出迎。
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 料想便是老子, 急趋向前, 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
进入大厅后, 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
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 孔子离座回答: “我学识浅薄, 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 特地向老师请教。
”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 便详细地阐述了自己的见解。
回到鲁国后, 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
孔子说: “老子博古通今, 通礼乐之源, 明道德之归, 确实是我的好老师。
”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 他说: “鸟儿, 我知道它能飞; 鱼儿, 我知道它能游; 野兽, 我知道它能跑。
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 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鱼钩来钓到它, 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
至于龙, 我却不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
老子, 就像龙一样高深莫测啊!”古代年龄的称谓汤饼出生三天的婴儿。
七年级上《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教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课题第三单元《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课时)课程初中语文教材版本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设计理念本着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力的教学理念,本教学设计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三主”教学策略,采用教师引导,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与学生一起探究诗歌的鉴赏与解读,从而使学生逐步掌握诗歌的鉴赏方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材分析[教材地位及作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第三单元第二课的内容。
整个第三单元都是诗歌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古诗词相关知识,感受中华优秀的文化传统,增加古诗词鉴赏能力,提高人文素养。
[教材内容及特点]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 ),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开始到上饶居住,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正是他在上饶居住夜行黄沙道中写下的所见所闻所感。
诗中以其独特的章法结构(主要采用欢快活泼的小令形式,运用白描和动静结合的手法)别致的抒情意象,描绘了一幅优美动人、饶有情趣的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表现出词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单从表面上看,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语言没有任何雕饰,没有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听其自然,平平淡淡。
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
教学大纲对初中阶段的诗歌教学要求分为:划分诗句节奏、分析诗歌内容、理解诗词语言、赏析艺术特色、理解与感悟诗词意境的这几个方面。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本次教学要在分析全诗内容的同时更加注重从其独特的结构和表达方式入手,赏析小令独特的艺术特色和诗人精妙的构境传情技巧,帮助学生体会“词趣”。
学情分析[起始状态]本次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对诗歌的解读有一定的功底,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积累,对于江南美景、生活乐趣有或多或少的体验和感悟,而在小学阶段也学过小令《清平乐·村居》,因而在接触这首小令时并不会陌生,学生通过预习《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借助相关资料,能够知晓诗的大致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量、色彩、味道、情态几方面创造了一幅五彩缤纷立体感很强的繁 花闹春图。 9分析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1)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 (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1)写出了春山的光泽。 (2)“偷偷”写出了小草在春的催发下,在人们难以觉 察中不声不响地生长的状态。“钻”表明春草破土萌发, 满山遍野地生长出来,显示了不可压抑的生命力。
表达了作者主观感受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诗作者是___(朝)的_________________。
4.《西江月》中表现诗人想象丰收喜悦 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8.《天净沙·秋思》作者是_________代 著名________作家___________。
“天净沙”是__________名。
重点背诵语句
1.《观沧海》中体现了诗人博大胸怀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次北固山下》中被后人赞为“形容景物,
旧时茅店社林边, 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 ________(朝)的__________________。
5.《天净沙》中__________ ___能体现 江南水乡的地理特点。
夕阳西下,_______ 作者是________(朝)的___
春
一、积累与运用
2.根据拼音写出词语并加以解释。
①
(yùn niànɡ):
②
(huánɡ yùn):
③
(shū huo):
④ n):
(huā zhī zhāo zhǎ
3.阅读全文后将文章分为三部分(把第二部 分再分为5层),给各层次加一个小标题。
(一)盼________ ②_________ ③_________ ④_________ ⑤万家迎春图
_________,沛国谯郡(现在安徽毫州)人, _________末年的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他的诗以__________________见称。
5.《次北固山下》的作者是_______代诗人 _________。“次”,这里是___________的意思。
妙绝千古”并引发思考生活真理的一联是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作者在船上所见景色的一联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是__________(朝)的_____________。 3.《钱塘湖春行》中体现春天生机勃勃的诗句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描写春雨细密轻盈的句子 是: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文章赞美春天“美” 的特点的句子是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
11.课文有“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 杨柳风”的诗句,是写春雨、春风的。请 你再写出一、两句描写春天的诗句。
如“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 )B
A.雨是最寻常的
B.密密地斜织着
C.笼着一层薄烟
D.稀稀疏疏的
15.文段描写的景物给人的感觉是(.C)
1.为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捉迷藏 A.cánɡ B.zánɡ ( A)
②眨呀眨的 A.zǎ B.zhǎ ( B )
③披着蓑 A.suō B.shuō( A)
④水涨起来 A.zhànɡ B.zhǎnɡ(B )
⑤散在草丛里 A.sǎn B.sàn(B )
⑥卖弄 A.nonɡ B.lònɡ (A )
6.《钱塘湖春行》选自 《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代 大诗人________,字________,晚年 又叫_____________。太原(现在属山 西)人。
7.《西江月》选自《_____________》。 作者是______代著名爱国词人 __________字_______,号 ___________,西江月是 ______________名。
(三)_______
二、阅读
4.这三个比喻句分别概括出春天哪三方面的特点?
新(或新生、生机勃勃);美(或娇美、 千姿百态);健(或健壮、活力无穷)。
5.这三个比喻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 希望,想去创造更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6.谈谈这一部分给你怎样的鼓舞和力量。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等等。
12.文段抓住了春雨多 、细密 、轻盈 的特点来 写。
13.“人家屋顶细雨上濛全濛笼着一层薄烟”一句中,用“一
层薄烟”来比高喻度
的情状;一个意“境 笼”字准确
地写出了这层薄烟的
;一个“全”字把
展现得非常开阔。
14.文段含蓄地写了春风,从下面哪一句话可以看出?
鼓舞人们对光明的未来满怀向往 和希望,并决心为此而奋斗。
7.课文描绘了春草等多幅画面,你最喜欢哪一幅?为 什么?
8.(1)指出下面描写春花的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 ①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 ②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 ) ③野花遍地是,……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第三单元
复习
文学常识
1.《春》作者
。
2.《济南的冬天》作者
,原名________,
字__________,北京人,著名作家。
3.《秋天》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现代
_________、_________,选自《
》。
4.《观沧海》选自《
》,这是乐府诗
《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作者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