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不列颠尼亚
《别了,“不列颠尼亚”》精品教案一等奖(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 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如讲解、讨论、小 组活动等,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主 动性。
通过多媒体手段, 如PPT、视频等, 辅助教学,提高教 学效果。
注重学生的实践操 作,通过练习、作 业等方式,巩固所 学知识。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性学习,培养学生 的创新思维和实践 能力。
思想
拓展延伸:结 合相关背景知 识,引导学生 思考文章所表 达的主题和意
义
课堂小结:总 结本节课所学 内容,强调重
点和难点
作业布置:布 置相关作业, 巩固所学知识
和提高能力
重点词汇与句型讲解环节
句型讲解:分析课文中的典 型句型,讲解句子的结构、 语法和表达方式
重点词汇:讲解课文中的重 点词汇,包括词义、用法和 搭配等
总结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强调不列颠尼亚在香港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引导学生思考本课所学内容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意义和价值。 布置作业,包括思考题和拓展阅读等,以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思维能力。
时间安排
导入新课(2 分钟)
整体感知 (10分钟)
深入研读 (15分钟)
拓展延伸(5 分钟)
课堂小结(3 分钟)
别了,“不列颠尼 亚”教案设计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01 添加目录标题 02 教学目标 03 教学内容 04 教学方法与手段 05 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
06 教学重点与难点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第一章
教学目标
第二章
知识与技能
掌握新闻特写的基本特点
了解香港回归的历史背景 和意义
掌握新闻特写中常用的写 作技巧和方法
情感表达:通过细 节描写和侧面烘托 来表达作者对香港 回归的喜悦之情
高中语文《别了,“不列颠尼亚”》课件
不列颠尼亚号,1953年4月16日由英女王伊利沙 白二世主持下水礼,1954年1月11日首航。是英国 历史上第87艘王室游艇。1953年至1997年间服役。 1953年4月16日由英女王伊利沙白二世主持下水礼。
小属性。
是以其特有的情怀来刻画这些场景的。
(二)在历史与现实的对接中揭示真理
本文另一个值得称道的特点,是记者将大量的历史背景材料和新闻现场气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短
短一篇新闻报道有了难得的历史纵深感。
(三)追求结构上的完美
本文采用倒金字塔与非倒金字塔的结合结构,有利于重大新闻故事的总体概述和局部展开。
通过《南京条约》占领了香港,对香港开始了长达一百五十多年的统
治。而今不得不离开,退路也只是海路。来时是那样的不可一世、趾高
气昂;走时又是那样的沮丧前后对比含义深刻。
【思考5】品味简介语言,把握情感
鼠标点击这里,输入您的文本
4.从今以后不文会字,有更改另文字一的颜面色或港者大督旗帜从这
里升起。
小属性。
写法 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评论等。
写作形式 倒金字塔式、正金字塔式、折衷式、平铺直叙式
倒金字塔式 这种写作方式是媒体常用的写作方式。这种模式 将新闻中最重要的消息写在第一段,或是以新闻 提要的方式呈现新闻的最前端,有助于受众快速 了解新闻重点。由于该模式迎合了受众的接受心 理,所以成为媒体应用最为普遍的形式。
【思考2】导语部分主要是介绍了什么?
简介
鼠标点击这里, 明确 输入您的文本导语部分点名了主要事件,即概述英
别了不列颠尼亚课文概括
别了不列颠尼亚课文概括
《别了,“不列颠尼亚”》是一篇新闻特写,记录了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一刻,通过集中描写四个场景及有关背景资料,真实再现了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时刻。
标题中的“别了”不仅表达了英国对香港殖民统治的结束,也象征着中华民族在这一特定历史时刻的自豪感。
这篇新闻特写通过描述英国撤离香港的四个主要场景,展现了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时刻。
首先是在中英双方军方仪仗队举行最后一次升旗仪式时,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香港降落,标志着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结束。
接着是查尔斯王子和末代港督彭定康乘坐“不列颠尼亚”号轮船离开香港,这一幕象征着英国统治的结束。
然后是升五星红旗、奏《义勇军进行曲》,这标志着香港回归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最后是写“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这一幕象征着英国在香港的统治已经结束,中国将迎来新的历史时刻。
此外,文章还通过穿插背景资料,如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历史、中英谈判过程等,使读者更深入地了解香港回归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整篇文章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展现了中华民族在这一特定历史时刻的自豪感和尊严。
总之,《别了,“不列颠尼亚”》是一篇具有历史意义和人文价值的新闻特写,通过记录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一刻,展现了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时刻,也表达了中华民族在这一特定历史时刻的自豪感和尊严。
别了,不列颠尼亚
二一
表面意思是告别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 康回国的“不列颠尼亚”号,实际意思是暗指英国对 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了,香港重 新回到祖国的怀抱中。
1、能准确概括四个典型场景 2、理解文中三次降旗的含义 3、品味本文庄重、含蓄的语言
1、准确读出下列词语
凝重 掩映 瞩目 易帜
天安门广场庆祝香港回归
说一说: 中国政府为什么能成功地恢复对香港
行使主权?
完成导学案第四题
香港会展中心
香港维多利亚港夜景
பைடு நூலகம்
4、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从1841年1月23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海 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 去了一百五十六年五个月零四天。大英帝国从海上 来,又从海上去。
对中国人民来说,英国在香港进行殖民统治的这段 历史是刻骨铭心的,中国人民经过了漫长的等待, 终于迎来了香港回归祖国的一天。作者心中,人 民心中,都是感情澎湃。这种感情,通过精确地 记录英国统治香港的时间来表现,语言含蓄,很 有分寸。结语更是一个代表历史趋势的结论,是 透过历史事件对历史规律的认识,在不动神色中 赋予报道以精魂。
2、解释“易帜”
整体感知
本文主体部分就是选取97香港回归,英国撤退 时的几个重要场景。请快速默读课文,找出这几个 场景,完成表格。
四个场景
第一场景:4点30分,末任港督彭定康告别 港 督府,降下港督旗帜。(第三自然段)
彭 定 康 和 女 儿 离 开 总 督 府
第二场景:6时15分,在添马舰军营东面广场举 行象征英国统治结束的告别仪式,降下英国国 旗。(第五自然段)
彭 定 康 接 过 降 下 的 旗 帜
《别了,“不列颠尼亚”》赏析
《别了,“不列颠尼亚”》赏析一、内容结构1997年7月1日,是一个彪炳史册的日子。
这一天的零点,全世界都在谛听从东方响起的庄严钟声。
它响彻环宇,向五洲四海郑重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时刻到来了!这是中华民族洗雪百年耻辱,长民族志气、振国家声威的喜庆时刻。
这是中华民族的一件百年盛事,也是20世纪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将永载史册。
为了报道并见证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盛事,世界各大新闻传播媒体纷纷聚集香港,其阵容之大、人数之多,是世界新闻史上所罕见的。
仅据香港布政司办公室交接仪式统筹处统计,截至1997年5月8日,全球有778家传媒、8423人登记采访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中国国家通讯社——新华社的记者,必须拿出精品来,为盛事纪实,为历史留影,数位新华社记者不辱使命,作为历史的见证人,真实、准确地记下了这难忘的时刻,写下了《别了,“不列颠尼亚”》这篇寓意深刻、耐人寻味的佳作,很受读者欢迎,并在第八届中国新闻奖评中荣获一等奖。
在体裁的选择上,这篇获奖新闻是成功的。
采写这样具有历史性的重大事件,最需要的是记者身临其境,以见证人与目击者的身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纪实性报道。
运用特写的表现手法,写出实录性的现场短新闻,便是首要的选择。
这篇获奖消息,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消息,而是一篇特写式的现场短新闻,它是香港主权回归、末代港督乘“不列颠尼亚”号撤离香港最后时刻的一份简洁、真实的历史记录。
它也是自1990年我国新闻界倡导现场短新闻以来,特别自1992年起现场短新闻纳入中国新闻奖评奖以来,获奖作品中比较出色的一篇。
现场短新闻都是迅速而及时地来自新闻事件发生地的现场报道,即作者在新闻事实发生的现场,主要用耳闻目睹、观察分析得到的第一手材料,在浓郁的现场气氛中,忠实地向读者报告新闻事实的发生及其变化的状貌。
这也就是说,现场短新闻与其他新闻形式相比,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它要用记者在新闻发生现场捕捉到的细节、材料,以“活动”着的视觉形象,现场画面来传递消息、报道事实、感染读者。
《别了,“不列颠尼亚” 》课件
3. 《别了,“不列颠尼亚”》一文中,现实的场景和背景材料是如何有机地融 合在一起的? 点拨 现实的场景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文章的纲,每一则背景材料的引入 都对应一个现实的场景,依靠一些关键词衔接在一起,并与之融为一体。另 外,背景材料的引入也使得现实的场景有了历史的纵深感,让人更能体会出 仪式本身的现实意义和历史内涵。
6.《别了,“不列颠尼亚”》语言精练、含蓄,简洁、平实,但也蕴含了激动、 自豪的情感。请结合文本分析作者是如何抒情的。 点拨 本文是一篇新闻特写,报道者内心情感是激动、自豪的,考虑到国与 国的关系,有些情感不能表现得十分直白,用语也就十分讲究。精练、含蓄, 简洁、平实也就成了本文的语言特色。 ①通过写景来抒情。课文第二段有“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 曾居住过25任港督的庭院”。第六段有“此时,雨越下越大。查尔斯王子在 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对环境的描写衬托了英国人失落无奈的心 情,也有暗示雨过天晴,香港回归后会有灿烂明天的作用。
课内篇 一起思考
文脉图解
文章主旨
《别了,“不列颠尼亚”》通过对末任港督降旗仪式、添马舰东面的告别仪 式、“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第二次降旗仪式、子夜时分的易帜仪式和“不列 颠尼亚”号离开香港等场景的描述,真实地再现了香港回归祖国怀抱这一 庄严的历史时刻,表达了人们对香港回归祖国的喜悦心情。
文本研读
研读任务三 反复涵泳 鉴赏新闻语言 任务设计 5.“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港岛,至1997年7月1 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156年5个月零4天。”时间为什么要具 体到“零4天”? 点拨 香港离开祖国母亲怀抱的日子是一段让中国人民感到特别漫长的历 史。对于中国人民来说,英国在香港进行管治的这段历史是刻骨铭心的,是 不应该被忘记的。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中 国人民经过漫长的期待,终于迎来了香港回到祖国怀抱的这一天。具体到 “零四天”,一方面突出了英国管治时间之长,一方面传达了回归梦圆的欢欣 鼓舞。语言非常含蓄,很有分寸。
别了_“不列颠尼亚”
这里既没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刺,也没 有痛骂,我们却可以在看似 平实的语言中,感受到作者 心潮的起伏。
如果你是现场记者,会对观看 实况转播的亿万观众该说什么?
中央电视台记者白岩松的现场解说词 是:“彭定康的车轮原地转起了圈子,但 历史的车轮是不会在原地转圈的。”
凤凰卫视的解说词是“按惯例,历任港督离 港前都要坐车绕总督府两圈,彭定康也不例外, 只是不同的是,彭定康没有继任了。”
按照时间顺序,具体叙述 了英国殖民者的告别仪式。
文中描写了英国撤退时的哪几个场
景? 这几个场景有什么意义?
第一场景:(2-4)6月30日下午4点30分,末任 港督彭定康告别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帜。
彭 定 康 和 女 儿 离 开 总 督 府
第一次降旗 地点: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 时间:4∶30分,降旗。 4∶40分,港督彭定康离开港督府。 意义—— 港督府告别仪式是英国告别仪式的序幕。
找出课文中现实的场景和背 景材料,说说两方面是如何有机 地融合在一起的?有什么作用?
大 英 帝 国 从 海 上 来 , 又 从 海 上 去
海上来”-----
是说当年不可一世的英国远征军强 占了中国的领土,开始了殖民统治。
明着是写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 “从海上去”-----
坐“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暗写英国的 殖民统治结束,点明题意。
别了,“不列颠尼亚” 属于新闻中的特写。
特写 新闻速写、新闻素描,要求用类似电影“特定镜头”的
手法反映事实,是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 新闻价值高、现场感强、篇幅短小精悍的消息文体。 侧重于“再现”,往往采用文学手法,集中、突出地描
述某一重大事件的发生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
别了不列颠尼亚课文原文
别了,不列颠尼亚在香港飘扬了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
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
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了二十五任港督的庭院。
4点30分,彭定康端庄地看着省长的旗杆在“落日余辉”的号角声中飘落。
传统上,每一位州长离任时都要举行降旗仪式。
但这次情况不同了:再也不会有总督的旗帜从这里升起了。
4时40分,Patten代表英国女王统治香港五年,登上了皇家罗尔斯罗伊斯号,最后一次离开了州长办公室。
州长政府建于1885年,隐藏在绿树中。
在接下来的一个半世纪里,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州长都对州长政府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扩张和革新。
随着香港最后一任总督的离去,这座古典的白色建筑已成为历史的丰碑。
下午6.15点,象征着英国统治结束的告别仪式在塔马尔营地东侧举行,离香港总部不远。
停泊在港口的皇家邮轮“不列颠尼亚号”和悬挂在邻近建筑上的巨大紫荆花图案,构成了这场“日落仪式”的背景。
这时,雨越来越大了。
查尔斯王子在雨中从英国女王那里读到一条消息:“英国国旗将降下,中国国旗将飞越香港。
”150多年的英国统治即将结束。
7点45分,广场上的灯光逐渐熄灭,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开始了。
一百五十六年前,一位名叫Edward Belcher 的英国队长率领士兵占领了香港岛,那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王子营附近放下米旗。
当然,最值得注意的是午夜时分中国、英国和香港交接仪式的风格变化。
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刻,米兹国旗在香港最后一次被降下。
英国统治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之久。
在新一天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随着志愿者队伍的不断上升而稳步上升,中国恢复了对香港的主权。
与此同时,英国塔马尔军营升起了五星红旗。
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被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PLA),它开始接管香港的防卫。
6. 别了,“不列颠尼亚”
请概括本文的中心
本文通过描述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的四 个场景,出色地记录香港回归这历史时 刻,证明了只有国家的强大,民族的昌盛, 我们才不会被别人欺辱,从而激发了我们 的爱国主义情怀.
说到爱国,我们想到了什么?
第四场景:7月1日零点40分,查尔斯王子 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第十自然段)
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 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图案,恰好构成这 个“日落仪式”的背景。这一细节描写有什么 意义? “不列颠尼亚”号和巨幅紫荆花图案构成形成 鲜明对比,说明英国在香港的统治即将结束,香 港即将回到祖国的怀抱。
别了,“不列颠尼亚”
本文是一篇特写,特写也称新闻速写、新闻素描, 要求用类似于电影的“特写镜头”的手法反映事实, 是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 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
初读课文
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并用笔划记出反映新 闻场景的文字(提示:表时间、地点、人物的词语)
1、如何理解标题“别了,不列颠尼亚” 的含义?
(1)字面含义:指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乘坐 游轮“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2)象征含义:“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 征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结束。 (3)别了,用委婉中略带嘲讽的口气表明这种统 治的结束.Βιβλιοθήκη 这篇新闻中描绘了几个场景?
第一场景:6月30日下午4点30分,末任港督彭定
1、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从海上来”反映了当初英国不可一世地
强占了中国的领土,
“从海上去”客观地写出英国殖民统治结 束了,使读者心潮起伏。
这篇特写在报道新闻事实时,还适当的运用一 些背景材料。请找出来(在哪些段落里),体会它 们在文章中的作用
《别了不列颠尼亚》
2.本篇新闻导语的新颖之处 ?
开篇点题。告诉我们,香港末任港督乘“不 列颠尼亚”号离开了香港,标志着长达150 年的英国统治的终结。
揭示全文主旨。在香港飘扬了150多年的米 字旗即将降下,马上升起中国国旗五星红 旗,揭示主旨:香港回归。
3.本文的主体部分是以什么为顺序来概述英
方撤离香港的过程的?
别了,“不列颠尼亚”
学习目标
1.掌握新闻的特点。 2.学会用新闻的形式反映生活。 3.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
知识拓展——新闻
新闻也叫消息,是对新近发生的有 社会意义并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实的简 短报道,是一种及时准确地报道新的、
重要事实的体裁。
狭义——消息
通讯
新闻
消息
广义 特写
香 港
新闻评论
回
归
报告文学
纪
念
新闻最主要的特征是:
碑
①真:内容真实,事实准确。 ②短:简明扼要,篇幅短小。 ③快:要迅速及时,有时效性。 ④新:内容新鲜,有价值。
1、新闻的六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起因 事件发展 事件结果
2、新闻正文一般分为哪几个部分?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3、哪几部分是缺一不可的? 标题、导语、主体
新闻标题,它是用以揭示新闻内容的一段最简
短的文字。标题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 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其字号一般大于正文。
新闻的标题可分为:主标题、引标题、副标题。
主标题,说明新闻中最重要或最引人注意的事实
和思想,是标题的最主要的部分,主标题在整个标 题中所用的字号最大,居于最显著的位置,起到 了核心的作用。
“东方之珠”——香港
香港会展中心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
《别了,“不列领尼亚”》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香港回归的历史背景,掌握相关历史事实,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香港回归的意义和影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统一和繁荣富强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香港回归的历史背景、过程及意义。
2.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刻理解香港回归对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大意义。
三、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讨论教学法,结合多媒体课件,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香港回归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准备4.1 教师准备提前准备相关历史资料和案例,制作多媒体课件。
4.2 学生准备预习香港回归的相关历史知识,了解基本概念。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香港回归的珍贵历史图片,引导学生回顾香港回归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香港回归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5.3 案例分析教师呈现香港回归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香港回归对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大意义。
5.4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香港回归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5.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香港回归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强化学生对国家统一的认识。
5.6 情感升华通过香港回归的历史事件,激发学生对祖国统一和繁荣富强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5.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香港回归的历史知识。
六、教学反思6.1 教师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
针对反思结果,教师应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评价与反馈6.1 学生评价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的方式,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
《别了-不列颠尼亚》ppt课件
概括场景
【任务】本篇新闻报道共写了哪几个场景?
时间
4:30
地点
港督府
场景
末任港督彭定 康告别港督府
情感表达
解题
【任务】同时期同主题的新闻报道与本篇文章标题大相径庭,本文 作者没有写交接仪式的现场多么庄严,也没有写欢庆回归的人们多 么激动,而是选择了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撤离香港这样一 个新颖的角度。如何理解标题“别了,‘不列颠尼亚’”?
0:40
地点 港督府
历史背景材料
添马舰东面 添马舰军营 “不列颠尼亚”号
【任务】将新闻事实与背景材料穿插着写有什么样的效果?
将新闻事实与背景材料融为一体的写法使得现实的场景有 了历史纵深感,历史与现实的纵向对比、现实与现实的横向 对比使政者更加清晰地体会到政权交接仪式的现实意义,作 者的情感态度世更加鲜明。如“日落余音”“日落仪式”等 词语的使用,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所谓“日不落帝国”已经 成为“过去式”。
• 主体:消息的主要部分,导语地具体化。 (以上是必不可少的主要部分,下面是可有可无的辅助部分)
• 背景: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等等,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 • 结论:一般是最后一句话或者最后一段文字。提示新闻的意义、趋向或对报道
内容进行概括总结。
预习任务 1. 如何理解标题“别了,‘不列颠尼亚’”? 2. 找出文中的四个场景,完成表格。
主旨分析
【任务】如何理解“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这句话?
《人民日报》1997年7月1日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
参考答案:
• 主谓倒装。突出“别了”这两个字,能够更好地表达情感, 彰显文章主题。
• 运用象征。即将退役的“不列颠尼亚”象征“日落”的大 英帝国,妥帖生动。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
二、整体感知 构,归纳文章 览课文,划分段落,归纳中心。 回答预设:
课文
中心和写作特
文章结构:
色。
(一)导语:(第 1 段)概述英国撤离香港
的最后一刻是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降落,接
载英国王子和港督的游轮离开香港。
点评本文写作特色:
(二 0 主体:(2—10 段)集中描写英国撤离
(1)新闻事实与背景资料相融合, 香港那天的四个场景与有关背景资料。
感。
个场景。
别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帜;
第二个场景:晚上 6 点 15 分,在添马舰军
营东面广场举行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
仪式;
第三个场景:子夜时分,举行中英香港政权
4 / 12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
交接仪式,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五 星红旗冉冉升起; 第四个场景:7 月 1 日零点 40 分,查尔斯王 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英国统治了 156 年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母
亲的怀抱。
第三次降旗:在 1997 年 6 月 30 日的最后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分钟,米子旗在香港最后一次下降。标志:
问题 4:本文适当运用了背景材料, ①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统治的结束。
请找出来,体会它们在文章的作用。 ②从此中国将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7 / 12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
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则将“新”与“旧”、“撤离”与“交接”、“终
结”与“新生”这一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
课外作业
(一)课后练习题 1、2、3 (二)继续完成一点通学案课后检测单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别了,“不列颠尼亚”》课件
3.下面文段横线处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
《义勇军进行曲》冉
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
主权。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
军添马舰营区升起,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
给中国人民
解放军,解放军开始
香港防务。
A.随着 执行 移交 管理
B.伴着 行使 移交 接管
观点三:此处的“闲笔”是新闻中背景知识的介绍,根据新闻的需要灵活安排。插入这一部分内容,既增强了新 闻的知识性,又使新闻具有广度和深度。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停泊.(bó)
陈迹.(jì)
大厦.(shà)
B.掩.映(yǎn)
旗帜.(zhì) 悬.挂(xuán)
C.甲.板(jiǎ)
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①④⑤ 答案:B
⑥改革破除利益藩篱,开放倒逼改革深化,要素自由流动的束缚持 续打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一个大国释放出世.人.瞩.目.的活力奇迹。
解析:①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使用正确。②一言九鼎:形容所说的话分量很重,作用很大。望文 生义,该成语不能理解为守信用。③行云流水:形容诗文、书画、歌唱等自然流畅。不能用于形容想象力,不 符合语境。④进退有度:前进、后退都有规律,有标准,合法度。使用正确。⑤不绝如缕:多形容局势危急或声 音细微悠长。用错对象,可用“络绎不绝”。⑥世人瞩目:全世界都在关注某人或事。形容人或事非常重要。使 用正确。
《别了,“不列颠尼亚”》
1997年7月1日,是一个彪炳史册的日子。这一天的零点,全世界都在谛听从东方响起的庄严钟声。它响彻 寰宇,向五洲四海郑重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时刻到来了!这是中华民族洗百年耻 辱、长民族志气、振国家声威的时刻。《别了,“不列颠尼亚”》记录了这一珍贵的瞬间,留下了永恒的画面。
别了,不列颠尼亚课件
(2)为什么要将事件具体到“分”? )为什么要将事件具体到“
①真实 再现实施过程。 ②再现实施过程。
(3)文中的第4段,采取了什么叙述方 文中的第4 属于消息的什么结构?有何作用? 式?属于消息的什么结构?有何作用?
叙述方式: 叙述方式:插叙 结构: 结构:背景 作用: 、从建成到修建,是殖民统治的标志。 作用:1、从建成到修建,是殖民统治的标志。 2、 “历史的陈迹”标志着殖民统治从今 、 历史的陈迹” 结束。 天 结束。
别了, 不列颠尼亚” 别了,“不列颠尼亚”
标题
别了:告别, 别了:告别,再见
不列颠尼亚:船——对香港进行殖民统治 不列颠尼亚: ——对香港进行殖民统治 的英国帝国主义
表面意思是告别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 督彭定康回国的“不列颠尼亚” 督彭定康回国的“不列颠尼亚”号,实际意 思是暗指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 统治宣告结束了, 统治宣告结束了,香港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中。
结尾部分(11段 结尾部分(11段)
(1)“一百五十六年五个月零四天”这个 ) 一百五十六年五个月零四天” 精确的数字意味着什么? 精确的数字意味着什么? 明确:准确记载了英对港岛殖民统治的时 明确: 说明那段历史刻骨铭心。 间,说明那段历史刻骨铭心。
(2)结合文题思考“大英帝国从海上 )结合文题思考“ 又从海上去”一句话的深刻内涵。 来,又从海上去”一句话的深刻内涵。
导语部分 :第一段:
第1段缩句 明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 明确: 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
主体部分( 主体部分(第2—10段)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0段
时间
1、 4:30— 30— —4:40 2、 6:15 3、 4、 5、 6、
语文原文《别了“不列颠尼亚”》范文总汇
《别了“不列颠尼亚”》是由学者罗振玉在2024年发表的一篇文章,针对英国“脱欧”这一大事而写。
在文章中,罗振玉指出,不应该再使用“不列颠尼亚”这一称呼,因为它已经过时了,而现在英国也已经不再属于欧盟。
文章提到了“不列颠尼亚”这一称呼的来源和历史。
在过去的几百年间,英国曾经称之为“不列颠尼亚”,这是因为这块土地上曾经住着许多不同的种族和民族,包括不列颠人和日耳曼人,它被称为了“不列颠尼亚”。
而在今天,这一称呼已经不再适用了,因为英国已经不再是一个包含许多不同民族和种族的地区了。
相反,在地缘政治和文化方面,英国更加趋同和一致,称之为“不列颠尼亚”已经显得过时了。
文章谈到了“脱欧”的背景和原因。
英国通过公投决定脱离欧盟,这一决定受到了全球各地的关注和争议。
罗振玉认为,这一决定体现了英国人民对于自身独立和主权的追求。
在欧盟成员国中,英国一直被视作一个实力强大的国家,而脱欧决定的背后,是英国人民希望能够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利和自由。
虽然这一决定会给英国带来一定的经济和政治上的压力,但是英国人民有理由相信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克服这些挑战。
文章呼吁大家要理解和尊重英国的决定,不应该对其进行质疑和指责。
虽然英国脱离欧盟,但是这并不代表其与欧洲和世界的联系会完全断绝。
相反,英国将继续保持与欧盟和其他国际组织的合作和交流,以推动全球化进程和世界和平稳定。
《别了“不列颠尼亚”》这篇文章从多个角度探讨了英国“脱欧”这一大事件。
它有着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历史知识,对于理解英国和欧洲的地缘政治和文化背景有着很大的帮助。
希望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更加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和文化的差异,以推动全球和谐与发展。
别了,不列颠尼亚”
1.掌握“特写”的特点,抄写生字词,完成课 后习题一 。
现实的场景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以现 实场景为纲,每一则背景材料的引入都对 应一个现实场景,背景材料靠现实场景串 在一起,与之融为一体。
练习三:联系上下文,揣摩语句内涵 1.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 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 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象征英国统治的“不列颠尼亚”号,与象 征香港回归祖国的特别行政区区旗,构成 了鲜明的对比,启示人们发现这一仪式的 深刻内涵。
2上来”,是说当年不可一世的英国远征 军强占了中国的领土,开始了殖民统治;“从 海上去”,明着是写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 定康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暗写英 国的殖民统治结束,点明题意。这是现实的场 景,也是一句概括性很强的话,把香港百年历 史的沧桑巨变凝聚其中,暗含着历史与现实的 对比。
第一场景:6月30日下午4点30分至40分,末 任港督彭定康告别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帜。
(第三自然段) 彭 定 康 和 女 儿 离 开 总 督 府
第二场景: 6月30日下午6时15分至7点45分, 在添马舰军营东面广场举行象征英国统治结 束的告别仪式,降下英国国旗。
(第五、六、七自然段)
彭 定 康 接 过 降 下 的 旗 帜
思考:本文正文由那几个部分组成
1、导语 (第1段)
英国米字旗降落,“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
2、主体(第2—10段)
具体报道了英方撤离的过程。
3、结语(最后1段)
总结全文。从米字旗的降落到五星红旗的升起,英国 结束了对香港的殖民统治,香港掀开了新的一页。
本文的中心
本文通过描述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的四个 场景,出色地记录了象征英国殖民统治的 “不列颠尼亚”号撤离香港的最后历史时 刻,充分表现了香港回归这一深刻的历史 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声明落实香港1997年之后实行“ 此声明落实香港1997年之后实行“一 落实香港1997年之后实行 国两制” 国两制”。
“一国两制”的内涵 一国两制”
•1997年7月1日:香港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1997年 特别行政区。根据《基本法》 特别行政区。根据《基本法》, 香港保留原 有的经济、法律和社会制度,50年不变 年不变, 有的经济、法律和社会制度,50年不变,是实 一国两制” 行“一国两制”。
概括,说明最主要的事实或思想. 概括,说明最主要的事实或思想 字体最大的. 字体最大的 副标题 :又名子题,位于 又名子题, 主标题之后, 主标题之后,是对正题的 补充和解释。 补充和解释。
(8)、导语 一般指新闻的第一句 导语: 导语
或第一段文字, 或第一段文字,用来提示新闻的 中心思想 。
(9)、主体 是消息的主要部分 是导语 主体:是消息的主要部分 主体 是消息的主要部分,是导语 的具体化。 的具体化。主体部分围绕所报道的 事实展开具体叙述或说明。 事实展开具体叙述或说明。 (10)、结尾 有时可无 是整个消息的 结尾:(有时可无 结尾 有时可无)是整个消息的 结束语,一般是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最 结束语 一般是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最 后一段文字。 后一段文字。 (11)、背景:是指事件的历史背景、 (11)、背景 是指事件的历史背景、周 是指事件的历史背景 围环境及其他方面的联系 等。
2、“不列颠尼亚”简 不列颠尼亚” 介:
不列颠尼亚——是罗马帝国 不列颠尼亚——是罗马帝国 —— 对于大不列颠岛的拉丁文称 呼。不列颠尼亚被罗马人神 化,称不列颠女神。“不列 颠尼亚” 颠尼亚” ,成为现代英国的 化身和象征, 化身和象征,她的现代形象 通常是身披盔甲, 通常是身披盔甲,手持三叉 戟和盾, 在本文中指“ 戟和盾, 在本文中指“不列 颠尼亚”号皇家游轮。 颠尼亚”号皇家游轮。
香港问题由来
•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1942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香港被日本占领, 香港被日本占领,开始了三年零 八个月的“日治时期” 八个月的“日治时期”。 •1945年: 日本战败后在香港签 1945年 署降书,撤出香港. 署降书,撤出香港.
中国政府将于1997 中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 1997年 行使主权,设立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香港 行使主权, 特别行政区;英国届时将香港交还给中国。 特别行政区;英国届时将香港交还给中国。 ——中英联合声明 ——中英联合声明
(4)、新闻一般分为哪几个部分? 、新闻一般分为哪几个部分?
新 闻 的 结 构
1、标题 、 2、导语 、 3、主体 、 4、结尾 、 5、背景 、
哪几部分是缺一不可的 (5)哪几部分是缺一不可的? 标题、导语、主体 标题、导语、
背景和结尾有时则蕴涵 在主体里面,有时省略。 在主体里面,有时省略。
这离散和哭泣,伤痛与屈辱已成为历史, 这离散和哭泣,伤痛与屈辱已成为历史, 1997年 是一个彪炳史册的日子,这一天, 1997年7月1日,是一个彪炳史册的日子,这一天, 全世界都在谛听从东方响起的庄严的钟声, 全世界都在谛听从东方响起的庄严的钟声,它响 彻寰宇,向五湖四海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 彻寰宇,向五湖四海庄严宣告, 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是中华民族洗雪百年耻 长民族志气、振国家声威的喜庆时刻, 辱,长民族志气、振国家声威的喜庆时刻,历史 已铭记这一刻,中华儿女更会铭记这一刻, 已铭记这一刻,中华儿女更会铭记这一刻,今天 我们一起来学习《别了, 我们一起来学习《别了, “不列颠尼亚”》,让我们再 不列颠尼亚” 次感受这一历史时刻! 次感受这一历史时刻!
紫 一· 情 景 导 入荆 闻一多先生的诗歌 花 雕 七子之歌》中的“ 《七子之歌》中的“七 指什么? 子 ”指什么? 像 七子” “七子”是指当时被列
强霸占的七块土地: 强霸占的七块土地: 香港、澳门、台湾、九龙、 香港、澳门、台湾、九龙、 威海卫(今山东威海市)、 威海卫(今山东威海市)、 广州湾(今广东湛江市) 广州湾(今广东湛江市)和 旅大(旅顺大连) 旅大(旅顺大连)的简称
任港督彭定康告别港督府, 任港督彭定康告别港督府,降下港督旗 。(第三自然段 第三自然段) 帜。(第三自然段)
定 康 和 女 儿 离 开 总 督 府
第二场景: 月 日下午 日下午4时 分 第二场景: 6月30日下午 时40分 彭定康乘车最后一次离开港督府。 彭定康乘车最后一次离开港督府。 第三自然段) (第三自然段)
第五场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 第五场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 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落, 在香港最后一次降落 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落,五星红旗升 第八自然段) 起。(第八自然段)
香港回归 政权交接仪式 (录像资料)
第六场景: 第六场景:7月1日零点40分,在中国 日零点40分 40 南海,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 南海,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 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第十自然 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第十自然 段)
别了, 不列颠尼亚” 别了,“不列颠尼亚”
周婷 杨兴
二、文本解读 (一) 知识积累 1.背景介绍 1.背景介绍
1997年 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 行使主权,这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盛事, 行使主权,这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盛事,也 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为了记下这一 大盛事, 大盛事,新华社香港分社记者真实地描绘 了这难忘的时刻.文章记录了英国王储查 了这难忘的时刻. 尔斯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不列颠尼亚” 尔斯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不列颠尼亚” 号皇家游轮撤离香港的最后历史时刻, 号皇家游轮撤离香港的最后历史时刻,曾 获第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及1997 1997年新华 获第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及1997年新华 社社级好稿。 社社级好稿。
不列颠女神
3、了解香港 走近文本 、 再现香港的屈辱历史
香港问题由来
中英双方代表签订《南京条约》 中英双方代表签订《南京条约》
1841年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 1841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占香港岛 1842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 1842年 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 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不列颠尼亚”号皇家游 不列颠尼亚” 轮
1、导语 (第1段) 、 段
英国米字旗降落, 不列颠尼亚” 英国米字旗降落,“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 多利亚港。 多利亚港。
10段 2、主体(第2—10段) 主体( 10
具体报道了英方撤离的过程。 具体报道了英方撤离的过程。
3、结语(最后1段) 结语(最后1
总结全文。 总结全文。从米字旗的降落到五星红旗 的升起,英国结束了对香港的殖民统治, 的升起,英国结束了对香港的殖民统治, 香港掀开了新的一页。 香港掀开了新的一页。
4 、背景:港督府变迁(第4段) 背景:港督府变迁( 段
问题3、按照时间和空间 问题 、
的顺序列出英国殖民者在文中 的顺序列出英国殖民者在文中 活动的时间 地点和主要事件。 时间、 活动的时间、地点和主要事件。
港督府
彭
第一场景: 30日下午 30分 日下午4 第一场景:6月30日下午4点30分,末
星光大道
李小龙
香港紫荆花广场升旗仪式
4、新闻知识 、
(1)、定义与特点:新闻 、定义与特点:
也叫消息, 也叫消息,是对新近发生的有 社会意义并引起公众兴趣的事 一般采用客 实的简短报道 。一般采用客 报道形式,只用叙述手法, 叙述手法 观报道形式,只用叙述手法, 有时也适当进行一些描写, 有时也适当进行一些描写,以 增强具体性和现场感, 增强具体性和现场感,没有特 殊的必要,不应在消息中发表 殊的必要,不应在消息中发表 议论和 议论和抒情
(1)、旧题新用 )、旧题新用
意味深长; 意味深长;
毛泽东主席在1949年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 毛泽东主席在1949年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 1949 登回国、美国政府的白皮书发表之时, 登回国、美国政府的白皮书发表之时,曾写过 一篇文章,题目是《别了,司徒雷登》 一篇文章,题目是《别了,司徒雷登》。本文 活用此题。 活用此题。
(12)、新闻的基本特点: 、新闻的基本特点:
1、真实性 、 2、时效性 、 3、客观性 、 4、篇幅小 、
朗读课文
(二)、 筛选信息 二、
问题1 问题1、《别了,“不列颠尼亚”》获 别了, 不列颠尼亚”
第8届“中国新闻奖”消息类一等奖, 中国新闻奖”消息类一等奖, 它的新颖,仅从标题上就可见一斑, 它的新颖,仅从标题上就可见一斑,读 了本文,你觉得标题有什么特点和深意? 了本文,你觉得标题有什么特点和深意?
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中 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 国历史上屈辱的一段终被洗雪。 国历史上屈辱的一段终被洗雪。标题 寓虚境于实境,独具匠心又了无痕迹。 寓虚境于实境,独具匠心又了无痕迹。
问题2 问题 、
本文的导语、 本文的导语、 导语 主体、背景、 主体、背景、 结语分别是哪 结语分别是哪 些段落? 些段落?分别 写了什么内容 什么内容? 写了什么内容?
新闻的分类: (2)、新闻的分类:
有广义和狭义两个不同的概念 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 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
新闻
狭义的新闻就是消息。 狭义的新闻就是消息。
(3)、新闻六要素: (3)、新闻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 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事件的源自因、经过、结果。香港问题由来
1860年 中英签订不平等的《 1860年: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 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 给英国。 给英国。 1898年 英国强迫清政府再订条约, 1898年:英国强迫清政府再订条约, 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地区及附近262 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地区及附近262 个岛屿,租期99年 99 个岛屿,租期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