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山那样思考》教学设计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14篇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像山那样思考教案14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像山那样思考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1设计指导思想作为“像山那样思考”专题中的一课,本篇课文意在告诉人们应如何看待自然以及如何和自然和谐相处,教学中不仅应让学生明白狼的生态意义,更应让学生懂得狼只是自然界万物中的一个代表而已,进而让其明白人类应平等地看待自然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
而作为语文课学生这些认识的获得又必须来源于对文本的研习,决不能撇开文本谈所谓的道理,否则便会上成环保生态教育课,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特别重视对学生文本研习的指导,强化学生在对文本的研读中明白文章的旨意并进而提高思想认识的意识。
针对本课文本特点,课堂上着重指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关键句的方法来解读文本,培养其解读文本的能力。
总之,教学中力求体现语文课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特点。
教学目标1.提升学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培养学生平等地看待自然万物,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2.培养学生通过抓关键句来解读文本的能力。
3.学习本文选取个性化的角度表现哲理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1.理解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思考2.培养学生通过抓关键句来解读文本的能力。
3.如何让学生认识到人类应与大自然平等的和谐相处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进入必修一最后一个专题最后一课的学习,在这一专题中,实际上都是围绕着自然来做文章的。
长期以来,我们都是如何看待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呢?大家还记得郭小川在《致青年公民》中的一句话“不驯的长江,将因你们的奋斗,绝对服从”吗?我觉得这句话很能形象地说明我们对待自然的态度。
在这里,我们显然是把长江亦即自然作为我们的对手来看待的,我们要让它驯服,为我所用。
不难发现,这体现了我们这样的思想:我们人类是这地球上最高贵的,一切要服从我们人类的需要,自然要服从我们,我们要征服自然。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像山那样思考》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像山那样思考”的含义。
2. 分析文章中关于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论述。
3. 领悟文章倡导的和谐共生、敬畏自然的理念。
4. 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对现实生活中的环境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导入:介绍课文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问题。
2.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韵律和情感。
3. 课文解析:分析文章主旨,解读“像山那样思考”的含义。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章中的关键观点,分享彼此的理解和感悟。
5. 案例分析:选取现实生活中的环境问题,进行案例分析和思考。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背景、主旨和关键观点。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理解和感悟。
3. 案例分析法: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 写作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写作,提高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其主动性和积极性。
2. 短文写作:评估学生在写作练习中的表现,包括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方面。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像山那样思考》原文。
2. 参考资料:关于自然环境问题的相关文章和案例。
3. 投影仪:用于展示课文和相关资料。
4. 笔记本:供学生记录重要信息和写作练习。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自然景观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2. 朗读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关注文章中的关键语句。
3. 解析课文:分析文章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深入理解文章内涵。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就文章中的观点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感悟。
5. 案例分析:选取具体环境问题,让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分析。
七、课堂活动1. 情景剧:让学生分组表演与环境问题相关的情景剧,增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2. 主题演讲:邀请学生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进行演讲,培养表达能力。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像山那样思考》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文章“像山那样思考”的含义;(2)分析文章中作者对山和人的思考方式的比较;(3)掌握文中重要的概念和观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理解文本的能力;(2)运用对比分析法,探讨山和人的思考方式之间的异同;(3)开展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合作学习和交流分享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2)认识到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3)激发学生对思考和智慧的追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像山那样思考”的含义;(2)分析文章中作者对山和人的思考方式的比较;(3)掌握文中重要的概念和观点。
2. 教学难点:(1)文章中一些抽象的概念和观点的理解;(2)对山和人的思考方式之间异同的深入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文章的作者和背景;(2)提问:“像山那样思考”是什么意思?引发学生思考。
2. 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本;(2)学生标注不懂的地方,准备与同学交流。
3. 课堂讲解:(1)讲解文章的含义;(2)分析文章中作者对山和人的思考方式的比较;(3)讲解文中重要的概念和观点。
四、课堂练习与拓展1. 课堂练习:(1)根据文章内容,回答相关问题;(2)请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在生活中是如何运用“像山那样思考”的方式的。
2. 拓展活动:(1)小组讨论:探讨山和人的思考方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2)分享自己的思考经历,互相交流学习。
五、课后作业六、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的回答情况:观察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和思考能力的运用。
2. 小组讨论的参与度: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情况,了解他们的合作能力和交流分享的能力。
3. 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他们对文章的理解深度和思考能力的运用。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完整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选取个性化的角度表现哲理的写法。
了解生物知识,培养学生建立起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脉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本文所阐述的道理对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的意义。
【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脉络。
2、领会本文所阐述的道理对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的意义。
【教学难点】1、体味文中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的思考。
2、学习选取个性化的角度表现哲理的写法。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今年美国好莱坞有一部大片——《阿凡达》,影片展示了未来世界,由于地球资源日益枯竭,人类为了掠夺新的资源,启动阿凡达计划,攻击潘多拉星球的故事。
《阿凡达》虽然只是一部科幻电影,但却给观众引出了人•自然•科学的话题。
长久以来,人类一直将自己看作是地球的霸主,大自然的主人。
由于不断地向大自然索取,无节制地开采,滥捕、滥杀、滥伐,使许多的物种濒临灭绝,严重地破坏了生态的平衡。
面对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和越来越严重的能源危机,人类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
那么,究竟人类应该站在什么角度去思考?应该如何去思考?我们来听听美国的奥尔多•利奥波德在半个世纪前给出我们的答案——像山那样思考。
二、简介作者:“近代环保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作家,生态学家,土地伦理学家。
被称为是美国环境伦理的播种者。
奥尔多.利奥波德从小就对大自然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在近50岁时,购买了美国威斯康星河畔的一个被人类榨取殆尽而遗弃的名为沙乡的农场,从此开始了在沙乡长达13年的恢复生态平衡的探索,直到去世。
他把自己的观察与思考结晶成了《沙乡年鉴》。
《沙乡年鉴》与《瓦尔登湖》并誉为自然人文写作的典范,入选纽约公共图书馆“世纪之书”人文类十大必读好书。
它记录了作者对自然界中各种生命之间彼此折射辉映的亲知和体悟。
其文笔优美,思想深邃,被誉为“绿色圣经”。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完整
《像山那样思考》优秀教案完整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掌握关键概念。
(2)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括文章的主旨和观点。
(3)培养批判性思维,对文章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2)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分析文章的论点和论据。
(3)学会与他人交流和分享,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2)培养同理心,理解其他生物和自然环境的感受。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导入:介绍文章的背景和作者,引发学生对文章主题的兴趣。
2. 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观点。
3. 内容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点,解释关键概念。
4. 案例分析: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案例,分析其意义和启示。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文章的观点,分享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反思自己的思考方式。
三、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像山那样思考》原文。
2. 多媒体课件:教师准备的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3. 参考资料:与文章主题相关的文章、研究报告等。
4. 讨论工具:用于学生分组讨论和分享的工具,如白板、投影仪等。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等。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后作业和测验,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批判性思维:评估学生在分析和评价文章观点时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 团队协作能力: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分享时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文章的背景和作者,引发学生对文章主题的兴趣。
2. 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观点。
3. 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点,解释关键概念。
《像山那样思考》的教案设计
《像山那样思考》的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简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像山那样思考》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之心,提高环保意识。
3. 引导学生学会像山一样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简介《像山那样思考》是一篇关于自然生态和人类关系的文章。
文章通过比喻山的精神和智慧,告诉我们要学会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
文章深入浅出,富有哲理,适合学生思考和讨论。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三、教学重点1. 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想。
2. 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文章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
四、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体会到山的智慧和精神。
2. 如何让学生将文章的思想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提高环保意识。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想。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
3. 案例分析法: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环保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六、教学手段1. 课件:展示文章内容、图片和相关视频。
2. 网络资源:搜索相关的环保案例,进行案例分析。
第四章:教学过程与步骤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山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山的特点和智慧。
2. 讲解:讲解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想。
3. 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
4. 案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环保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八、教学步骤1. 步骤一:导入(5分钟)展示山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山的特点和智慧。
2. 步骤二:讲解(15分钟)讲解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想。
3. 步骤三:讨论(10分钟)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
4. 步骤四:案例分析(10分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环保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5. 步骤五:小结(5分钟)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九、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案例分析环节的积极参与情况。
《像山那样思考》的教案设计
《像山那样思考》的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并欣赏《像山那样思考》这篇文章。
2. 理解并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内容】1. 教师简要介绍本文的作者及背景。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对文章的理解。
2. 学生分享对文章的感悟和体会。
【作业】1. 写一篇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小短文。
第二章:自然与人类【教学目标】1. 理解自然与人类的关系。
2. 学会尊重和保护自然。
【教学内容】1. 教师讲解自然与人类的关系。
2. 学生通过课文理解并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活动】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保护自然。
2. 学生分享自己的保护自然的实际行动。
【作业】1. 制定一个保护自然的行动计划,并实施。
第三章:山的智慧【教学目标】1. 理解山的精神和智慧。
2. 学会从山的精神和智慧中汲取启示。
【教学内容】1. 教师讲解山的精神和智慧。
2. 学生通过课文理解并思考山的精神和智慧。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山的精神和智慧。
2. 学生分享从山的精神和智慧中汲取的启示。
【作业】1. 写一篇关于山的精神和智慧的小短文。
第四章:山的启示【教学目标】1. 理解山给我们的启示。
2. 学会应用山的启示到生活中。
【教学内容】1. 教师讲解山给我们的启示。
2. 学生通过课文理解并思考山的启示。
【教学活动】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应用山的启示到生活中。
2. 学生分享自己应用山的启示到生活中的实际行动。
【作业】1. 制定一个应用山的启示到生活中的行动计划,并实施。
第五章:总结【教学目标】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教学内容】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教学活动】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作业】1. 写一篇关于本节课学习收获的小短文。
《像山那样思考》优秀教案完整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选取个性化的角度表现哲理的写法。
了解生物知识,培养学生建立起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脉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本文所阐述的道理对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的意义。
【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脉络。
2、领会本文所阐述的道理对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的意义。
【教学难点】1、体味文中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的思考。
2、学习选取个性化的角度表现哲理的写法。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今年美国好莱坞有一部大片——《阿凡达》,影片展示了未来世界,由于地球资源日益枯竭,人类为了掠夺新的资源,启动阿凡达计划,攻击潘多拉星球的故事。
《阿凡达》虽然只是一部科幻电影,但却给观众引出了人•自然•科学的话题。
长久以来,人类一直将自己看作是地球的霸主,大自然的主人。
由于不断地向大自然索取,无节制地开采,滥捕、滥杀、滥伐,使许多的物种濒临灭绝,严重地破坏了生态的平衡。
面对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和越来越严重的能源危机,人类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
那么,究竟人类应该站在什么角度去思考?应该如何去思考?我们来听听美国的奥尔多•利奥波德在半个世纪前给出我们的答案——像山那样思考。
二、简介作者:“近代环保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作家,生态学家,土地伦理学家。
被称为是美国环境伦理的播种者。
奥尔多.利奥波德从小就对大自然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在近50岁时,购买了美国威斯康星河畔的一个被人类榨取殆尽而遗弃的名为沙乡的农场,从此开始了在沙乡长达13年的恢复生态平衡的探索,直到去世。
他把自己的观察与思考结晶成了《沙乡年鉴》。
《沙乡年鉴》与《瓦尔登湖》并誉为自然人文写作的典范,入选纽约公共图书馆“世纪之书”人文类十大必读好书。
它记录了作者对自然界中各种生命之间彼此折射辉映的亲知和体悟。
其文笔优美,思想深邃,被誉为“绿色圣经”。
《像山那样思考》的教案设计
《像山那样思考》的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了解《像山那样思考》的课程背景和意义。
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和生态保护的思考。
1.2 教学内容介绍《像山那样思考》的文章来源和作者背景。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山脉的壮观景象,引发学生对山的思考。
1.3 教学活动让学生分享他们对山的印象和感受。
引导学生思考山脉对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1.4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他们对山的思考和感受。
第二章:山的生态系统2.1 教学目标了解山脉生态系统的特点和生物多样性。
认识到山脉对全球气候和水资源的重要性。
2.2 教学内容介绍山脉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讲解山脉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作用。
2.3 教学活动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山脉生态系统的理解。
展示山脉生态系统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和分析。
2.4 作业布置让学生进行山脉生态系统的调查,了解当地山脉的生态环境。
第三章:山脉的环境问题3.1 教学目标了解山脉面临的环境问题,如过度开发和气候变化。
认识到人类活动对山脉生态环境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介绍山脉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其原因。
分析人类活动对山脉生态环境的影响。
3.3 教学活动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山脉的环境问题。
展示与山脉环境问题相关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评价。
3.4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短文,提出他们对解决山脉环境问题的建议。
第四章:山的思考与人类智慧4.1 教学目标理解“像山那样思考”的含义,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山的智慧中汲取启示,应用于人类社会的发展。
4.2 教学内容讲解“像山那样思考”的理念及其在生态保护中的意义。
探讨从山的智慧中得到的启示,如坚韧、平衡和持续性。
4.3 教学活动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像山那样思考”的理解。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山的智慧应用于人类社会的发展。
4.4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短文,阐述他们从山的智慧中得到的启示及其对人类社会的意义。
(完整版)《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完整版)《像山那样思考》教案教案:《像山那样思考》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像山那样思考》。
本篇文章通过讲述一座山的故事,教育我们要像山一样思考,学会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
文章内容丰富,寓意深刻,旨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环保意识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环保意识。
难点: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课文原文3. 生字词卡片4. 作业本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山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山的特点,引发学生对山的思考。
2. 课文朗读(5分钟)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学习生字词(5分钟)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组内交流生字词的含义。
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让学生学会运用。
4. 文章分析(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理解文章寓意。
学生分享对文章的思考和感悟。
5.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
6.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抄写生字词,课后和家长一起讨论文章的寓意,写一篇读后感。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像山那样思考》2. 生字词:的山、那样、思考3. 文章寓意: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七、作业设计1. 生字词抄写2. 读后感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山的图片引入,激发学生对山的思考。
在课文朗读过程中,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在文章分析环节,学生能够主动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作业布置旨在巩固所学,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整体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高,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拓展延伸:邀请环保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意识。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通用10篇)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像山那样思考》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像山那样思考》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篇1教材分析:《像山那样思考》这篇课文是高中语文新教材苏教版必修一中一篇现代散文,其作者奥尔多·利奥波德是一位美国大地的观察者和思考者他以他的生活经历,用诗意性的语言,独特的写作风格,对大自然进行思考言出在付出生态变化的代价后换取了所谓物质文明的进步,人类没有像山那样对待自己同大自然的关系至于作者在文章中怎样对狼的“嗥叫”进行认识,理清其过程是学生理解的难度所以在设计之时我以尝试的心理在前面问题的基础上有意识的去引导学生的理解,明白文章的主旨从而学会一种新的学习方法和写作方法。
学生能够通过对课文反复研读和思考,结合现在的社会环境,进一步认识作者借用狼的“嗥叫”的深层含义,理解作者对人与自然的生态伦理的思考,加强生态保护意识。
学情分析: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经历与作者的生活环境和经历有很大的差别,不仅表现在国别上,而且更体现在家庭的熏陶上学生在学习这篇文章时,对作者的诗意性的语言、写作风格和采用的意象,可能体会不够深刻,在理解过程中有很大的困难。
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理解狼嗥含义,学习选取个性化的角度表现哲理的方法。
3、体味文中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的思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学习选取个性化的角度表现哲理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通过抓关键句来解读文本的能力。
预习要求:1、利用工具书自查生字词注音及重点词语释义。
2、“像山那样思考”又怎样的内涵?3、用一句话说说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4、划出不理解的句子。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积累“狼”字成语我们看到的画面上是什么动物啊?(图片)你能说出有关这个动物的成语吗?这些词最大的共同点是什么?(感情色彩上)贬义即使我们提到的“与狼共舞”这个源自美国经典电影的讲述人与狼和谐关系的词语,传到中国便成了“与邪恶的人或事物接触”的意思狼,成了“邪恶的化身”,但鲜为人知的是,我们如果再不留意,就将与狼诀别了,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散文《像山那样思考》2、思考文题:谁思考什么?像山那样思考。
《像山那样思考》语文教案
《像山那样思考》语文教案《像山那样思考》语文教案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像山那样思考》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像山那样思考》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利奥波德及他的“土地道德”。
2.整体感知文章的思想内容,理清文章脉络3.把握文章的主旨,体味文中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的思考,明确“像山那样思考”的意义。
4.了解生物知识,培养学生建立起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意识,加强学生生态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文章的思想内容,理清文章脉络2.把握文章的主旨,体味文中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的思考,明确“像山那样思考”的意义。
教学难点:了解生物知识,培养学生建立起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意识,加强学生生态保护意识。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观看图片,体会人类对自然的破坏。
二、作者介绍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著名生态学家、环境保护主义理论家,长期从事林学和野生动物管理研究,被称为美国野生动物保护之父。
这位被称为美国环境伦理的播种者,一生共出版了三部书和五百多篇文章。
l949年出版的《沙乡年鉴》是其最重要的著作。
书中记录了作者对自然界中各种生命之间彼此折射辉映的亲知和体悟。
文笔优美,思想深邃,被誉为“绿色圣经”。
三、朗读课文1.自读课文,查找生词。
2.借助工具书,理顺词义。
积累词语:① 拾遗:①拾取旁人遗失的东西,据为己有。
如夜不闭户,道不拾遗。
②补充旁人所遗漏的事物,如拾遗补缺。
② 蜿蜒:①蛇类爬行的样子。
②(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地延伸。
③ 蠕动:像蚯蚓爬行的样子。
④ 饿殍:饿死的人。
文中指饿死的鹿。
⑤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儿不受感动;一点儿也不动心。
⑥ 毛骨悚然:形容很害怕的样子。
3.自由朗读,熟悉课文。
四、整体感知1.理清文章的脉络结构。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完整
《像山那样思考》优秀教案完整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像山那样思考》这篇文章的兴趣。
2. 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和背景。
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作者和文章的背景。
通过问题或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对文章主题的思考。
教学活动:1. 开场白:向学生介绍文章的作者和背景。
2. 提问:询问学生对于“像山那样思考”这个主题的理解和想法。
3. 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的想法,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评估方式: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讨论的质量。
第二章:理解概念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提出的概念。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解释文章中出现的关键词汇和概念。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
教学活动:1. 讲解:向学生解释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概念。
2. 阅读理解练习:让学生阅读文章并回答相关问题,以检验他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评估方式: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练习答案,评估他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深入探讨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深入探讨文章中的观点和论据。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论据和论证方式。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讨论。
教学活动:1. 分析:让学生分析文章中的论据和论证方式,并理解作者的观点。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展开辩论。
评估方式:观察学生的讨论过程和提出的观点,评估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第四章:应用与实践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将文章中的观点应用到实际情况中。
2.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文章中的观点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鼓励学生提出实际操作的方案并进行讨论。
教学活动:1. 思考应用:让学生思考如何将文章中的观点应用到自己的生活或工作中。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提出实际操作的方案并进行分享。
评估方式:观察学生的讨论过程和提出的实际操作方案,评估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目标:2. 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第一章:课程引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思考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引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思考,培养他们的生态保护意识。
1.2 教学内容介绍地球上的不同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
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3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不同的自然环境。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的认识。
1.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学生的口头分享来评估学生对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关系的理解。
第二章:山的重要性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山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培养学生对山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2.2 教学内容介绍山的地貌特征和生态系统。
引导学生了解山对水资源、气候调节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2.3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山的特征和生态系统。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山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学生的口头分享来评估学生对山的重要性的理解。
第三章:山的思考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思考山的思考方式。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3.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山的思考方式,例如山的稳定性、生态平衡等。
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3.3 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山的思考方式。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3.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学生的口头分享来评估学生对山的思考方式的理解。
第四章:从山那里学习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思考从山那里可以学到什么。
培养学生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灵感和知识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从山那里可以学到的生活智慧、道德观念等。
鼓励学生从自然环境中观察和获取灵感。
通过小组讨论、观察自然环境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从山那里可以学到什么。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悟。
4.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学生的口头分享来评估学生从山那里学到的内容的理解。
第五章:保护山的环境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思考如何保护山的环境。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完整
《像山那样思考》优秀教案完整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介绍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像山那样思考”的含义。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1.2 教学内容介绍山的基本特征和生态系统。
探讨为什么说“像山那样思考”是一种优秀的学习和思考方式。
分析山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和人类与山的关系。
第二章:山的特征和生态系统2.1 山的特征介绍山的基本特征,如高度、坡度、山脉的分布等。
探讨山的地形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2.2 山的生态系统介绍山上的植物和动物种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探讨山上的生态系统如何维持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第三章:像山那样思考的含义3.1 什么是“像山那样思考”解释“像山那样思考”的含义,强调山的稳定、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3.2 像山那样思考的意义探讨为什么说“像山那样思考”是一种优秀的学习和思考方式。
分析“像山那样思考”对个人成长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影响。
第四章:山在自然界中的作用4.1 山的水文作用介绍山对水文循环的影响,如降水、径流和水质的保持。
4.2 山的气候作用探讨山对气候的影响,如温度、湿度和风的形成。
第五章:人类与山的关系5.1 人类对山的利用和影响分析人类如何利用山资源,如农业、林业和旅游业。
探讨人类活动对山的影响,如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
5.2 保护山的重要性强调保护山的重要性,如维持生态平衡、保护水源和生物多样性。
探讨保护山的措施和方法,如建立自然保护区和推广可持续发展。
第六章:思考与问题解决6.1 山的观察力探讨山如何通过观察来理解和应对环境变化。
分析如何运用观察力来发现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案。
6.2 山的耐心与坚持强调在解决问题时需要有耐心和坚持的态度,如同山一样不被外界干扰。
通过实例讲解耐心和坚持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第七章:创新思维与山7.1 山的灵感介绍山如何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分析自然环境中的山如何成为艺术家、作家和思想家的灵感来源。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精选5篇)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精选5篇)《像山那样思考》篇1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中狼嗥的含义。
2、感悟文章的诗意美和思辨色彩。
3、提高对大自然美景的哲理感悟力。
4、把握作者的生态伦理观念,加强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由狼嗥引出的哲理思考,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像山那样思考”的内涵。
教学过程:一、导入二、词语积累嗥叫驯服残羹聆听悚然湍急蠕动饿殍艾蒿二、文本研习1、快速地阅读全文。
思考:文章题为“像山那样思考”,那么是什么引发此种思考的呢?即引发此种思考的缘起、缘由。
2、面对这声狼嗥,留意的有哪些事物?他们的反应又是怎样的?3、除了这些事物,还有什么也有感受?是怎样的感受呢?——还有“这座山”,它的反应则是“深刻的”长久的“客观的”。
5、面对这声狼嗥留意的还有谁呢?——是“我”对这声狼嗥的理解,是“我自己对这一点的认识”。
6、“我”对这声狼嗥的认识,从文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是经历了一个过程的,那么一开始“我”是怎样的呢?——先是和芸芸众生一样,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肆意猎杀与破坏。
7、是什么使他的认识发生了转变?——后来看到一只垂死时的老狼眼中的绿光时,作者有所启发,有所意识,有所察觉。
8、让我们齐读第六段,看看作者是如何把这种感性认识、一时触动表述出来的。
——作者通过一段猎杀狼的亲身经历,写出自己的触动。
9、有同学感受到了作者的感受,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捕捉到的?——写狼“喜气洋洋地摇着尾巴”嬉戏”,与狼令人难受的、垂死时的绿光形成对比,反衬人的冷酷。
——“一只小狼正拖着一条腿”,让人顿生怜悯之心。
——“无动于衷”的岩石不如说是在指责人的无动于衷。
10、作者有了感性认识之后,又是如何上升为理性认识的?——山失去了狼,鹿因数目过多而死去。
11、有了触动以后,作者又从草原和高山植被的破坏和退化中,进一步得到验证:此时作者意识到要保护环境。
作者的认识从肆意猎杀与破坏,发展到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应该说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剑拔弩张的矛盾关系,但人类的印迹似乎还很重。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像山那样思考》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并体会文章的主题思想:“像山那样思考”。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1.2 教学内容文章主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学会像山一样思考。
文章结构:介绍山的特点、山与人类的关系、思考方式。
重点词汇: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步骤2.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文章主旨、阐述山的重要性和思考方式。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事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思考和观点。
2.2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课,让学生阅读文章,了解文章大意。
步骤二:讲解文章主旨,阐述山的重要性和思考方式。
步骤三:分析具体事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步骤四: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各自的思考和观点。
第三章:教学评价3.1 课堂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情况,鼓励积极发言,提高课堂参与度。
评价标准:发言内容准确、表达清晰、思考深入。
3.2 课后作业评价评价标准:内容充实、观点明确、论述合理。
第四章:教学拓展4.1 组织一次户外活动带领学生去山区进行实地考察,让他们亲身体验山的美丽和神秘。
通过观察和感受,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增强环保意识。
4.2 举办一次主题班会让学生围绕“像山那样思考”的主题,进行演讲和分享。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强调文章的主题思想,提醒学生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5.2 教学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反思,找出不足之处。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第六章:教学资源与工具6.1 教学资源文章《像山那样思考》文本。
与文章相关的视频资料,如关于山的环境保护纪录片。
参考书籍,如关于生态学、环境伦理学的相关著作。
6.2 教学工具多媒体投影仪:用于展示文章内容、视频资料和图片。
笔记本电脑:用于教师备课和学生作业提交。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doc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1)领会本文所阐述的道理对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的意义。
(2)了解生物知识,培养学生建立起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意识。
【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脉络。
(2)体味文中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的思考。
(3)学习选取个性化的角度表现哲理的写法。
【学法指导】本文说理性强,其观点学生仿佛熟悉其实陌生,做到深入了解有一定难度。
因此,要充分预习、反复诵读,另外,教师宜以思考题作引导。
【预习要求】1、利用工具书自查生字词注音及重点词语释义。
2、“像山那样思考”有怎样的内涵?3、划出不理解的句子【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测: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嗥叫(hao)兆头(shao)迸发(bdng)B.驯服(xiin)蔑视(mie)挑战(tiao)C.饿殍(ft!)蒿艾(hao)蠕动(ru)D.嬉戏(xi)疲惫(bei)扳机(bdn)二、导语:美国好莱坞曾有一部科幻史诗大片《阿凡达》,影片展示了未来世界地球资源日益枯竭,人类为了掠夺新的资源,启动阿凡达计划,攻击潘多拉星球的故事。
《阿凡达》虽然只是一部科幻电影,但却给观众引出了人、自然和科学的话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是人与自然的话题,那么,这个话题是由什么引出的呢?——“一声深沉的、骄傲的嗥叫”。
(请学生模拟一下狼嗥,以调动课堂气氛。
)最近30年,在美国,从唤醒人们的环境意识的角度上说,有一本书是首当其冲的, 它表达了一种几乎是不朽的关于人和土地的生态及其伦理观。
这个人就是“近代环保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1948)的《沙乡年鉴》——一本薄薄的在1949年出版的小册子。
这木书的美国版木的销售量已超过了100万册,他的土地伦理概念成为几个全国性环境保护组织和政府机构行动宗旨的基础。
《像山那样思考》就是《沙乡年鉴》中收录的一则随笔。
同学们,读过《像山那样思考》后,觉得在这本书中让你们印彖最为深刻的、最忘不了的是什么?就是那只垂死的老狼。
像山那样思考 教案教学设计(长春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教学设计(长春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像山那样思考教案教学设计(长春版八年级下册)1像山那样思考教案教学设计(长春版八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中的山峰、瀑布等自然景观,了解他们的形成以及山峰对人类的重要作用;掌握相关地理词汇和术语。
2. 技能目标:让学生懂得用自然景物激发自己的感性思维,从而把它们融入到自己的日常思考中。
3. 情感目标:让学生爱护大自然,懂得尊重自然界的生态环境,珍惜地球上每一个美好的存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从自然景物中汲取启示,学会以自然为师,从而开拓自己的思路,掌握美好的人生态度。
2. 教学难点:如何在教学中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促进他们对大自然的情感的认识和理解。
三、教学过程1. 热身阶段:通过观看图片或地球仪等工具,让学生辨认出山峰、山脉等自然景观,同时采用“找出不同”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熟悉这些地理特征。
2. 讲解阶段:讲解山峰的形成原理、对人类的作用,以及山脉对环境的影响等知识点,同时让学生了解地理词汇和术语。
3. 实践阶段:让学生到户外场地进行实地考察,拍摄自然景观的照片,并在之后的课堂上分享他们自己的感受,从而引导他们认识到自然景观的重要作用,促进他们对生态环境的敬畏之情。
4. 归纳总结阶段: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照片和所绘制的图画,对中间采取的各个方法和措施进行总结和概括,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感性思维和情感认知能力。
四、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法:通过图片的展示,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中的自然景观。
2. 实地考察法:通过户外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山峰、瀑布等自然景观。
3. 情感教育法:通过引导学生回忆所看所感,培养学生的感性思维和情感认知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展示评价:要求学生进行相关图画和照片展示,并对其作出评价。
2. 组织评价:教师创设能提高学生自信心和创造力的学习环境。
3. 自我评价:学生通过对自己思想和行为的分析和评价来认识自己,从而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以便进一步改进。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完整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完整教案:像山那样思考目标学生群体:初中学生教材:《像山那样思考》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关键内容。
2.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生活态度的思考。
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通过引用一句关于思考的名言或给学生出示一幅山的图片,引起学生的思考并激发学生的兴趣。
2.阅读文章(10分钟)将文章分段给学生阅读,每段读完后进行简短的问题讨论,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关键内容。
问题:(1)文章的主题是什么?(2)山是怎样思考的?(3)我们可以从山那里学到什么?3.讨论和思考(15分钟)让学生就以下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和思考,并组织一名代表进行分享。
问题:(1)你认为山是如何思考的?和我们人类思考有什么不同?(2)文章中提到的山的思考方式对我们的生活有何启示?(3)你通过观察自然界还发现了哪些值得思考的现象?4.总结与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总结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思考,并提问学生以下问题来拓展学生的思维。
问题:(1)除了山,还有哪些自然事物具有独特的思考方式?(2)你认为我们可以如何运用山的思考方式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3)思考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是什么?5.课堂作业(5分钟)要求学生思考并写出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对自然界的思考。
6.教学反思(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和反思,包括教学内容、学生表现、教学方法等,并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
教学资源:1.教材《像山那样思考》2.山的图片或名言3.黑板/白板评价标准:1.学生是否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关键内容。
2.学生是否能进行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
3.学生是否能对文章内容进行自主思考和拓展。
4.作业内容是否符合要求和表达清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像山那样思考》教学设计
作者:孔建河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年第30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0-0120-01
教学设想
《像山那样思考》是美国生态学家奥尔多·利奥波德的《沙乡年鉴》中收录的一则随笔。
文章通过对一声狼嗥的特写,引出了关于生态价值和生命意义的思考。
文笔简洁传神,裹挟着作者深深的忧虑意识。
作者把诗意的叙写和深刻的生态忧虑杂糅在这声狼嗥中,给人以灵魂的震撼。
在教学中,要做足原点话题,即“狼嗥”;做活发散问题,即生态保护;做深探究课题,即人与自然的关系。
同时,要特别关注学生提出的问题,激发他们的创新性和批判性思维,打造生态活力型课堂。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脉络,培养学生深入了解文章内涵的能力。
2、通过体味作者的生态伦理思考,提升学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培养学生平等地看待自然万物,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体味此篇文章诗意的语言,培养学生批判性的活力思维。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章中狼嗥的含义,分析领会其中饱含的生命内涵和生态意义。
2、体味作者的生态伦理思考,深刻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等
(四)教学时间:1课时
(五)教学步骤及内容:预习:1、字词整理;2、课文读两遍;3、问题收集与整理
一、导入:
美国好莱坞曾有一部科幻史诗大片《阿凡达》,影片展示了未来世界地球资源日益枯竭,人类为了掠夺新的资源,启动阿凡达计划,攻击潘多拉星球的故事。
《阿凡达》虽然只是一部科幻电影,但却给观众引出了人、自然和科学的话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是人与自然的话题,那么,这个话题是由什么引出的呢?
——“一声深沉的、骄傲的嗥叫”。
(请学生模拟一下狼嗥,以调动课堂气氛。
)
二、走近文本,聆听“狼嗥”,感受“狼悲”
1、朗读课文第1节,聆听文中的“狼嗥”,体会语言诗意的悲壮。
“一声深沉的、骄傲的嗥叫,从一个山崖荡漾到另一个山崖,回响在山谷中,渐渐地消失在漆黑的夜色里。
这是一种不驯服的、对抗性的悲鸣,是对世界上一切苦难的蔑视情感的迸发。
”
明确:“不驯服的”即野性的,“对抗性的”即血性的。
作品开篇就是对狼嗥的特写,正像婴儿的第一声啼哭一样,这声嗥叫首先带给我们震撼的是――生命的力量!如同其他生物一样,狼也是大自然的一个生灵,我们应该尊重它,应该平等地对待它。
除了生命的意义,这声狼嗥之中还有着更深层的内容,那就是对被蔑视的悲鸣。
请学生说有关狼的成语。
明确:长久以来,狼一直是一个被人类错误认识和对待的大自然的成员。
从古至今,人们对狼就似乎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憎恶情绪。
古希腊寓言家拉封丹写过许多关于狼的寓言,他笔下的狼,不是凶狠就是狡诈。
明代蒲松龄在其名著《聊斋志异》中也有《狼》三则,通过描写农夫如何机智勇敢来反衬狼的凶狠、狡诈和贪婪,把狼刻画得跟凶神恶刹一般。
翻开成语词典,“狼狈为奸”“狼子野心”“鬼哭狼嚎”“狼心狗肺”,带“狼”字的贬义词比比皆是。
2、听到“狼嗥”,不同的听众有怎样不同的反映或态度?
自然界其他成员:
——鹿、松林、郊狼、牧牛人、猎人(明显而迫切的希望和恐惧)
——站在自身的角度:浅层、片面、主观自私,为了谋生,功利立场。
大自然:
——山(长久地存在着,从而能够客观地聆听狼的嗥叫)
——站在自然的角度:深刻、长久、客观无私,懂得生命,生态立场。
我:
——认识到“山的秘密”,懂得了“山的恐惧”
——引起痛苦的回忆和反思,想起“绿光”,由听觉的冲击写到视觉的震撼。
三、走入回忆,察觉“绿光”,懂得“山的恐惧”
1、请学生复述作者回忆的狼的故事?和文本中作者的记叙和描写进行对比。
明确:作者将激情隐含于细腻的描写之中,给了我们心灵的震撼。
2、在回忆中,我遭遇到了怎样的狼?(请学生朗读第4节写狼的句子,然后将所有的“狼”字换成“狗”字再读,体会这一段作者的用意。
)
明确:发现狼时,狼毫无防范,摇晃着尾巴,和小狼正在自由自在地活动;小狼则“喜气洋洋地摇晃着尾巴,嬉戏着搅在一起”。
此种情景,让我们联系起小猫小狗在一起玩耍的情景,在作者笔下,狼与自然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
3、我为什么会打死狼?
明确:“在那个年代里,没有人会放过打死一只狼的机会。
”(社会认识充满着“傲慢与偏见”:狼越少,鹿就越多,因此,没有狼的地方就意味着是猎人的天堂。
)“当时的我很年轻,正是不动扳机就感到手痒的时候。
”(我的年轻冲动,对自然的无知)
4、为什么说“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
明确:荒野无人涉足,自足本真,万物之间都是平等的,自然的秩序维系着平衡,维护着和谐,能够给人类以借鉴和警示。
利奥波德在他的书中说“一个事物,只有在它有助于保持生物共同体的和谐、稳定和美丽的时候,才是正确的,否则,它就是错误的。
”
无独有偶,与利奥波德同一时代的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也曾经表达过类似的观点:人是“在”的看护者、邻居和牧者。
我们虽然是万物之灵长,然而我们并非万物的主宰,我们对我们自己的生命这个“在”,尚且只有管理权而没有所有权!我们与其他生命是伙伴的关系,是友邻的关系,并且我们有责任看护他们,养育他们。
如此,我们与其他生命的关系才能达到和谐。
四、探究质疑课题“三问”,课堂生成新问题
1、文章主旨小结:在狼的生命意义和生态价值的启示下,利奥波德告诫人们:从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伦理的角度来看,我们并不比一座山高明。
只有“像山那样”,从生态的角度思考,尊重自然,与自然平等相处,大自然才能始终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之中。
2、课题探究质疑,让学生主动思考。
谁要像山那样思考?(人类、我、每个人)
能不能像天空一样思考,像海一样思考,像上帝一样思考?(“像山那样思考”是一种诗意的表达,警示人类应该像山一样思考自身与万物之间的关系。
米兰昆德拉“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
五、结语
展示《阿凡达》经典台词:能量在生物间流动,所有的能量都是借来的,早晚有一天要还回去。
展示“我们只有一个脆弱的地球”图片。
同学们,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而地球是脆弱的。
透过这声“深沉的、骄傲的嗥叫”,我们或许已经感悟到了利奥波德“像山那样”,从生态的角度,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信,有了这样的思想,我们就可以真正懂得“天地与我共生而万物与我合一”(庄子)的道理,保护自然,合理开发,在自然与现代文明之间从容行走,把现代家园变成和谐的乐园。
在大自然面前,我们要记住泰戈尔的话:我们最谦卑时,才最接近伟大。
六、作业安排:课外阅读一首日本谷川俊太郎诗歌《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
六、板书
像山那样思考?
山外:自我主观→功利立场
山:自然客观→生态立场
我:自省转变→反思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