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分析方法验证与确认管理规程

合集下载

分析方法验证与确认管理规程

分析方法验证与确认管理规程

分析方法验证与确认管理规程一、目的为了确保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可靠性和适用性,保证分析结果的质量,特制定本管理规程。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公司内所有分析方法的验证与确认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原材料、中间产品、成品的质量控制分析方法,以及清洁验证、工艺验证等过程中所使用的分析方法。

三、职责分工1、研发部门负责新分析方法的开发,并在方法转移前完成方法的验证工作。

2、质量控制部门负责接收转移的分析方法,并对其进行确认。

在日常工作中,负责按照经过验证或确认的分析方法进行检验,并对方法的适用性进行监控。

3、验证小组由质量控制、研发、生产等相关部门人员组成,负责对重大或复杂的分析方法验证与确认工作进行方案的制定、审核和结果的评价。

四、分析方法验证的类型1、鉴别试验用于确定样品中是否存在被分析物。

2、定量测定包括含量测定、杂质测定等。

3、限度试验用于检测样品中被分析物的含量是否低于或高于规定的限度。

五、分析方法验证的指标1、专属性指在其他成分(如杂质、辅料等)可能存在的情况下,能够准确地测定被分析物的能力。

2、准确性指测定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

3、精密度包括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和重现性。

重复性是在相同条件下,由同一分析人员测定结果的精密度;中间精密度是在同一实验室,不同时间、不同分析人员、不同设备等条件下测定结果的精密度;重现性是在不同实验室,由不同分析人员使用不同设备测定结果的精密度。

4、检测限指样品中能够被检测出的被分析物的最低量。

5、定量限指样品中能够被定量测定的被分析物的最低量。

6、线性指在给定的范围内,测试结果与样品中被分析物浓度直接呈正比关系的程度。

7、范围指能够达到一定的准确性、精密度和线性的被分析物浓度的区间。

8、耐用性指在测定条件有小的变动时,分析方法仍然能够保持其有效性的能力。

六、分析方法验证的流程1、验证方案的制定由相关部门根据分析方法的特点和预期用途,制定详细的验证方案,明确验证的指标、方法、接受标准、样品制备、检验步骤等内容。

分析方法验证与确认管理规程

分析方法验证与确认管理规程

分析方法验证与确认管理规程0 目录1 目的 (3)2 适用范围 (3)3 定义 (3)4 职责 (4)5 规程内容 (4)6 环境、健康和安全EHS (14)7 相关文件 (14)8 附件 (14)9 变更历史记录 (14)1 目的为保证检测方法的适用性、重现性和可行性,特制订本规程。

本规程明确了检验方法验证的基本内容和测试方法,为检验方法验证、确认工作明确了基本原则。

2 适用范围2.1 对检验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时;2.2 对在研产品的检验方法进行复核确认时;2.3 对首次使用的药典、国标等检验方法进行确认时。

3 定义3.1 检验方法验证:证明采用的方法适用于相应检测要求。

3.2 检验方法确认:证明使用法定方法在目前实验室条件下是否能获得可靠结果,是否适用于相应的检测工作。

在本质上和验证一样,但不一定是验证项目的全部。

3.3 药典方法:经过国家药监部门批准的药典收载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3.4 法定方法:法定方法包括药典方法、国标方法等。

3.5 准确度:是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一般用回收率表示。

3.6 精密度:是指在规定的测试条件下同一个均匀供试品经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

3.7 重复性:在相同条件下,由同一个分析人员测定所得结果的精密度称为重复性。

3.8 中间精密度:在同一个试验室,不同时间由不同分析人员用不同设备测定结果之间的精密度称为中间精密度。

3.9 重现性:在不同实验室由不同分析人员测定结果之间的精密度称为重现性。

3.10 专属性:是指在其他成分(如杂质、降解产物、辅料等)可能存在下,采用的方法能正确测定出被测物质的特性。

3.11 检测限:是指供试品中被测物能被检出的最低量。

3.12 定量限:是指供试品中被测物能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

3.13 线性:是指在设计范围内,测试结果与试样中被测物浓度直接成正比关系的程度。

3.14 范围:是指能达到一定精密度、准确度和线性,测试方法适用的高低浓度或量的区间。

分析方法学验证及确认管理规程

分析方法学验证及确认管理规程

分析方法学验证及确认管理规程方法学验证及确认管理规程是指在科学研究和实验过程中,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对实验方法进行验证和确认的管理规程。

本文将从定义、目的、内容和实施步骤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定义方法学验证:是指对科学研究和实验中使用的方法进行的一种科学性评估,以验证该方法是否具备达到预期目标的能力。

方法学确认:是在验证的基础上,通过重复实验或者与其他方法对比来确认验证结果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二、目的1.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通过验证和确认管理规程,可以评估实验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减少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发生,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保证实验结果的重复性:通过验证和确认,可以明确实验方法的操作步骤、参数设定和数据处理等具体要求,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重复性,方便其他研究者进行复制和扩展。

3.提高科学研究的质量:科学研究应该建立在可靠的实验方法基础上,通过验证和确认管理规程,可以提高科学研究的质量和影响力。

三、内容方法学验证及确认管理规程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实验方法的描述:对实验方法进行详细的描述,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设备和实验材料等。

2.实验参数的设定:确定实验参数的合理范围和取值,保证实验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3.数据采集和处理:明确数据采集的方法和仪器设备的选择,确定数据处理的方法和计算公式,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参考标准和质量控制:参考相关标准或方法,确定实验结果的判断标准和质量控制,确保结果的可比性和可验证性。

5.验证实验的设计:设计验证实验,按照预定的方法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四、实施步骤1.规程的建立:制定一个完整而明确的方法学验证及确认管理规程,包括验证和确认的目标、流程和具体要求等。

2.测试实验的设计:根据规程的要求,设计验证实验方案,确定实验的步骤、参数设定和数据处理方法等。

3.数据采集和处理:按照实验设计的要求,进行实验操作,采集数据并进行合理的处理和分析,得到实验结果。

确认与验证管理规程

确认与验证管理规程

替代Supersede 新订(New version)生效日期Effective Date目录Contents1 目的PURPOSE (3)2 范围SCOPE (3)3 职责RESPONSIBILITY (3)4 内容(CONTENT ) (3)5 制定依据 (13)6 相关文件 (13)1 目的Purpose1.1为规范确认与验证管理,建立本公司的验证体系,特制定本文件。

1.2本文件确保所有影响产品质量的厂房、设施、设备/仪器、公用系统、计算机化系统以及工艺和方法的确认与验证活动符合现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并保证本公司的厂房、设施、设备/仪器、公用系统、计算机化系统以及工艺和方法能够按照预期设计及要求运行。

2范围Scope2.1本文件适用于本公司在GMP范围内所有的确认及验证工作,包括验证体系的建立、验证的实施以及验证文件的管理。

2.2确认和验证的范围和程度应经过风险评估来确定,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2.2.1 厂房设施及公用系统确认(包括水系统、空调系统、公用工程等)。

2.2.2 方法验证(包括工艺验证、分析方法、清洁方法等)。

2.2.3 设备/仪器确认。

2.2.4 计算机化系统验证。

3 职责Responsibility3.1验证工程部负责本文件的起草与修订工作。

3.2质量管理部负责本文件的审核与批准工作。

4内容4.1定义4.1.1 验证:证明任何操作规程(或方法)、生产工艺或系统能够达到预期结果的一系列活动。

4.1.2 确认:证明厂房、设施、设备能正确运行并可达到预期结果的一系列活动。

4.1.3 用户需求说明(URS ):—般是系列技术说明文件中的第一个。

它对用户对项目范围的预期情况进行了高层次说明,重点强调产品参数和工艺性能参数。

4.1.4 设计确认(DQ ):应当证明厂房、设施、设备的设计符合预定用途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

4.1.5 安装确认(IQ):应当证明厂房、设施、设备的建造和安装符合设计标准。

分析方法确认与验证管理规程

分析方法确认与验证管理规程

一、目的:规范药品检验方法确认与验证的管理,证明采用的方法适合相应的检测要求及在实验室条件下的适用性,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中药和化学药品(包括物料和产品)的理化分析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的确认与验证。

不适用于中药和化学药品(包括物料和产品)微生物分析方法的确认与验证。

三、相关职责:QC班组长:QC班组长根据检验方法的来源确定开展方法确认或验证。

由其本人或者其他有经验的检验人员起草方案;负责确认或验证方案的培训;安排有经验的人员参与方法确认或验证过程实施;对确认或验证过程中出现的偏差要严格按照相关管理规程的程序执行,如需要提出变更申请;对确认或验证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并记录;总结确认或验证报告。

QC主管:负责审核检验方法确认或验证方案,并对方案的执行过程进行追踪;负责组织偏差的调查,变更的审核;负责总结报告的审核。

化验室QA:监督各项目按照已制定的方案进行;参与确认或验证过程中的偏差调查;对提出的变更进行评估,确认变更的是否成立,跟踪变更实施。

QA主管:负责审核检验方法确认或验证方案,确保其法规符合性;参与偏差的调查,变更的审核;负责总结报告的审核。

验证专员:审核检验方法确认或验证方案;审核总结报告;负责验证证书的发放;负责方法确认或验证方案、记录和报告的整理、存档。

质量管理负责人:批准检验方法确认或验证方案;批准方案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和变更;批准总结报告。

四、制定依据:《药品GMP指南》(质量控制实验室与物料系统)、《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中国药典》(2020年版)、《化学药物质量控制分析方法验证技术指导原则》、ICH分析方法验证:正文和方法学Q2(R1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0年版)(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五、内容:1、术语1.1方法验证方法验证系指根据检验项目的要求,预先设置一定的验证内容和验证标准要求,并通过设计合理的实验来验证所采用的分析方法是否符合检验项目的要求。

分析方法验证与确认管理规程

分析方法验证与确认管理规程

分析方法验证与确认管理规程方法验证与确认管理规程是指在进行研究与开发、产品设计、生产制造、服务提供等各个阶段,通过验证和确认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本文将针对方法验证与确认管理规程进行详细的分析。

方法验证与确认管理规程的目的是为了确保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在项目的不同阶段,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需要得到验证和确认。

具体而言,方法验证是指通过实验和实践来验证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确认是指对实验结果和产品性能进行评估和确认。

方法验证与确认管理规程包括方法的选择、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结果评价等多个方面。

方法验证与确认管理规程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方法选择:选择适合项目需求的方法,包括实验方法、统计分析方法等。

需要根据项目的具体要求和可行性来选择方法。

3.实验操作:实施实验操作,包括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实验条件的控制、实验数据的采集等。

4.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描述统计分析、推断统计分析等。

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和结果。

5.结果评价与确认: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包括性能评价、风险评估等。

需要确认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方法验证与确认管理规程的主要目标是保证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通过验证和确认方法,可以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减少错误和风险。

方法验证与确认管理规程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项目的可信度:通过验证和确认方法,可以提高项目的可信度。

只有经过验证的方法才能得到认可和接受,从而增加项目的信任度和可靠性。

2.降低错误和风险:通过验证和确认方法,可以减少错误和风险。

只有经过验证的方法才能提供准确和可靠的结果,从而减少错误和风险的发生。

3.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通过验证和确认方法,可以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只有经过验证的方法才能保证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4.提高效率和效益:通过验证和确认方法,可以提高项目的效率和效益。

确认与验证管理规程

确认与验证管理规程

1、目的:建立确认与验证管理规程,使确认与验证管理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确保厂房、设施、设备、检验仪器、生产工艺、药品贮藏条件、操作规程和检验方法能够保持持续稳定,生产出符合预定用途和注册要求的药品。

2、范围:所有与药品生产有关的确认和验证。

3、责任人:总裁、质量受权人、质量部经理、生产管理部经理、工程设备部经理、采购部经理、储运部经理、研发中心负责人、QA主管、QC主管及参与验证的有关人员。

4、内容:4.1 定义4.1.1 确认:是证明厂房、设备、设施等能正确运行并可达到预期结果的一系列活动。

4.1.2 验证:是证明任何操作规程(方法)、生产工艺或系统等能达到预期结果的一系列活动。

4.2 验证类型4.2.1 公用系统验证(包括厂房设施、净化空调、压缩空气、工艺用水、氮气系统、纯蒸气系统、洁净区在线监测系统)4.2.2 设备验证(主要包括与药品生产质量相关的设备)4.2.3 检验仪器及分析方法验证(各类分析方法和检验仪器验证)4.2.4 生产工艺验证(新的工艺及其变更、主要原辅料的变更)4.2.5 清洁验证(各类直接与药品生产质量相关的设备、容器等的清洁)4.2.5.1 清洁方法应当经过验证,证实其清洁的效果,以有效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

清洁验证应当综合考虑设备使用情况、所使用的清洁剂和消毒剂、取样方法和位置以及相应的取样回收率、残留物的性质和限度、残留物检验方法的灵敏度等因素。

4.3 验证的分类及适用条件4.3.1 分为四大类:前验证、同步验证;回顾性验证和再验证。

4.3.1.1 前验证:如果没有充分的理由,任何工艺、过程、设备或物料必须进行前验证,前验证前必须有比较充分和完整的产品与工艺的开发资料,必须具备以下条件:4.3.1.1.1 配方的设计、筛选及优选确已完成;4.3.1.1.2 中试性生产已经完成,关键的工艺及工艺变量已经确定,相应参数控制限已经摸清;4.3.1.1.3 已有生产工艺方面的详细技术资料,包括有文件记载的产品稳定性考察资料;4.3.1.1.4 即使是比较简单的工艺,也必须至少完成三个批号的试生产。

确认与验证管理规程

确认与验证管理规程

文件目录:一、目的 (2)二、范围 (2)三、责任 (2)四、程序 (2)五、附件 (10)六、相关文件及记录 (13)七、附录 (14)八、变更原因及记载 (14)分发清单:质量保证部、质量控制实验室、生产部、工艺技术部、设备部、各生产车间受控状态:■是□否一、目的1、有序有效的开展确认与验证工作2、规范验证活动的实施3、指导验证文件的编写4、规范验证活动中各部门的职责二、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所有确认与验证工作的组织与管理和执行。

三、责任验证委员会负责公司验证工作的总体策划与协调,为验证提供足够的资源,审批验证方案和报告,发放验证证书验证小组负责起草相关验证方案,实施验证活动,完成验证报告四、程序1、定义:1.1确认:有文件证明厂房设施、设备能正确运行并可达到预期结果的一系列活动。

1.2验证:有文件证明任何操作规程、生产工艺或系统能达到预期效果的一系列活动。

1.3验证方案:一个阐述如何进行验证并确定验证合格标准的书面计划,包括验证项目、起草人、审核人、批准人、目的、范围、职责、验证合格标准、实施过程、取样计划、偏差和处理以及再验证周期和相关附件。

1.4验证报告:对验证方案及完成验证试验的结果、漏项及发生的偏差等进行回顾、审核并作出评估的文件。

包括起草、审核、批准、目的、范围、职责、实施情况、各项目验证数据结果、数据分析、偏差分析处理、结论、建议与评价以及再验证周期和各相关记录、附表等。

2、验证类型:2.1公用系统验证(含厂房设施、净化空调、压缩空气和工艺用水等系统)2.2设备验证(主要包括与药品生产质量相关的设备)2.3分析方法验证(各类分析方法和检验仪器确认等)2.4生产工艺验证(新的工艺及其变更、主要原辅材料的变更)2.5清洁验证(各类直接与药品生产质量相关的设备,容器等的清洁)3、验证分类以及适用条件:3.1前验证:系指一项工艺、一个过程、一个系统、一台设备或一种物料在正式投入使用前,按照设定的验证方案所进行的验证。

分析方法验证确认及转移管理制度规程

分析方法验证确认及转移管理制度规程

分析方法验证确认及转移管理制度规程方法验证确认及转移管理制度规程是指企业或组织为了确保规程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在实施前进行验证确认,并明确规程的转移管理流程和责任分工的制度文件。

下面将从方法验证确认和转移管理两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方法验证确认方法验证确认是指根据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对制定的管理方法进行验证确认,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具体步骤包括:1.明确验证目的:明确验证的目的,确定所需验证的内容和范围。

2.制定验证计划:根据验证目的,制定详细的验证计划,包括验证的步骤、验证的方法、验证的样本和验证的时间计划等。

3.进行验证实验:根据验证计划,进行验证实验,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

验证实验可以采取实地调研、实际操作等方式进行。

4.数据分析和评估: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验证结果是否符合要求。

如验证方法有效、可操作性强、符合相关规定等。

5.总结和结论:根据数据分析和评估的结果,进行总结和结论,确定是否通过验证确认,是否需要进行修改和调整。

转移管理制度规程是指明确了方法验证确认后的管理规程和流程,以确保规程的顺利转移和有效实施。

具体内容包括:1.管理流程:明确规程转移的管理流程,包括规程的编制、审批、发布、实施和监控等环节。

可以建立相应的流程图,明确各环节的责任人和具体操作步骤。

2.管理职责:明确规程转移过程中各相关部门和责任人的职责和权限,确保规程能够得到有效实施和运行。

3.交流与培训:建立规程转移的交流和培训机制,确保相关人员对规程的内容和要求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

可以组织工作坊、研讨会等形式进行培训。

4.监控和评估:建立规程转移的监控和评估机制,对规程的实施情况进行监控,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和调整。

可以建立相关的指标和考核制度,对规程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

5.持续改进:规程转移后需要进行持续改进,对规程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并进行必要的修订和更新,以适应企业或组织的变化和发展。

以上是关于方法验证确认及转移管理制度规程的分析,通过对方法验证确认和转移管理制度规程的制定和实施,可以提高规程的适用性和操作性,确保规程的有效实施和管理。

(完整版)检验方法验证和确认管理规程

(完整版)检验方法验证和确认管理规程

页次:共11 页第1 页文件名称:检验方法验证和确认管理规程编码:03SMP01200起草审核批准颁发部门质量保证部日期日期日期实施日期分发部门及份数:质量管理部1份目的:明确检验方法的验证和确认的管理规程,确保所采用的检验方法科学、合理,符合检验要求并能有效控制药品的内在质量。

范围:仅适用于本公司对物料、产品的理化检验方法的验证和确认;清洁验证方法的验证。

职责:质量管理部QC、QA人员、质量管理部负责人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内容:1. 方法验证及确认工作职责分工1.1 质量控制部QC负责验证或确认方案的起草、验证或确认工作具体实施以及报告的填写。

1.2质量控制部负责人或其指定人员负责验证或确认方案、报告的审核,组织验证或确认工作的实施,对验证或确认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

1.3 质量保证部QA负责验证或确认方案、报告的审核,监督确认工作实施,对确认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并监督落实。

确保检验方法验证或确认程序达到符合性要求,程序被遵照执行,并且方法的预定用途被有效的且以文件记录的数据所支持。

1.4 质量管理部负责人负责验证或确认方案及报告的审核批准。

2 方法验证2.1定义:方法验证就是根据检验项目的要求,预先设置一定的验证内容和验证标准要求,并通过设计合理的实验来验证所采用的分析方法是否符合检验项目的要求。

2.2 目的:方法验证是证明采用的方法适合于相应检测要求。

2.3 适用范围: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对检验方法进行验证:(1)采用新的检验方法;(2)检验方法需变更的;(3)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其他法定标准未收载的检验方法;(4)法规规定的其他需要验证的检验方法。

文件名称:检验方法验证和确认管理规程编码:03SMP012002.3.1 在建立药品质量标准时,应对分析方法中的各检验项目进行完整的验证。

2.3.2 当药品生产工艺变更时,制剂的组分变更、原分析方法修订时,可根据变更的内容决定对分析方法进行部分验证还是完全验证。

分析方法验证及确认管理规程

分析方法验证及确认管理规程

文件制修订记录1.目的: 制定分析方法验证及确认的管理规程。

2. 范围: 适用于分析方法的验证及确认。

3. 责任: QC检测员,QC主管。

4. 内容:4.1 方法验证方法验证就是根据检验项目的要求,预先设置一定的验证内容和验证标准要求,并通过设计合理的试验来验证所采用的分析方法是都符合检验项目的要求。

4.1.1 方法验证的一般原则通常情况下,分析方法需进行方法验证。

对于仅需按照实验室日常测试操作步骤即可测定的检验项目不需要进行验证,如外观、崩解时限、密度、重量、pH值、灰分、装量等。

方法学验证的内容应根据检验项目的要求,结合所采用分析方法的特点确定。

同一分析方法用于不同的检验项目会有不同的验证要求。

4.1.2 需要验证的检验项目检验项目是为控制药品质量,保证药品安全有效而设定的测试项目,根据检验项目的设定目的和验证内容的不同要求,需验证的检验项目分为四类:1. 鉴别试验;2. 杂质的限度检查;3. 杂质的定量测定;4. 含量测定,包含原料药或制剂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制剂中其他成分(如防腐剂等)的含量,溶出度与释放度等检查中的溶出量。

以及含量均匀度。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物理项目的检测如粒径分布、旋光度、熔点和硬度,其要求与其他检验项目有所不同,通常其分析方法验证应有不同的要求。

鉴别的目的在于判定被分析物是目标化合物,而非其他物质。

用于鉴别的分析方法要求具有较强的专属性和耐用性。

杂质检查主要用于控制主成分意外的杂质,如无机杂质、有机杂质等。

杂质检查分为限度检查和定量测定这两部分。

用于限度检查的分析方法验证侧重专属性、检测限和耐用性。

用于定量测定的分析方法验证强调专属性、准确度、精确度、线性、范围、定量限和耐用性。

含量测定对准确度要求较高,因此所采用的分析方法要求具有一定的专属性、准确度和线性要求。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中规定了不同的检验项目需要验证不同的内容,详见表一:表一验证项目和验证内容备注:1. *:已有重现性验证,不需验证中间精密度;2. **:如一种方法不够专属,可由其他分析方法予以补充;3. ***:视具体情况予以验证;4. “是”代表该项内容需要验证,“否”代表该项内容不需要验证。

分析方法学验证及确认管理规程

分析方法学验证及确认管理规程

分析方法学验证及确认管理规程质量管理标准部门:质量部标题:分析方法学验证及确认管理规程起草人:审核人:批准人:日期:日期:日期:编号:JSMS-QC-020-00 前版编号:新增页数:9执行日期:下次审核日期:颁发部门:质量部2014 年 8 月 1 日2016 年 8 月 1 日1.目的:制定分析方法学验证及确认的管理规程。

2.范围:适用于分析方法学的验证及确认。

3.责任: QC检测员,QC主管。

4.内容:4.1方法验证方法验证就是根据检验项米的要求,预先设置一定的验证内容和验证标准要求,并通过设计合理的试验来验证所采用的分析方法是都符合检验项目的要求。

4.1.1方法验证的一般原则通常情况下,分析方法需进行方法验证。

对于仅需按照实验室日常测试操作步骤即可测定的检验项目不需要进行验证,如外观、崩解时限、密度、重量、pH值、灰分、装量等。

方法学验证的内容应根据检验项目的要求,结合所采用分析方法的特点确定。

同一分析方法用于不同的检验项目会有不同的验证要求。

4.1.2需要验证的检验项目检验项目是为控制药品质量,保证药品安全有效而设定的测试项目,根据检验项目的设定目的和验证内容的不同要求,需验证的检验项目分为四类:1.鉴别试验;2.杂质的限度检查;3.杂质的定量测定;4.含量测定,包含原料药或制剂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制剂中其他成分(如防腐剂等)的含量,溶出度与释放度等检查中的溶出量。

以及含量均匀度。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物理项目的检测如粒径分布、旋光度、熔点和硬度,其要求与其他检验项目有所不同,通常其分析方法验证应有不同的要求。

1/9分析方法学验证及确认管理规程鉴别的目的在于判定被分析物是目标化合物,而非其他物质。

用于鉴别的分析方法要求具有较强的专属性和耐用性。

杂质检查主要用于控制主成分意外的杂质,如无机杂质、有机杂质等。

杂质检查分为限度检查和定量测定这两部分。

用于限度检查的分析方法验证侧重专属性、检测限和耐用性。

分析方法验证或确认可接受标准管理规程

分析方法验证或确认可接受标准管理规程

一、目的:从而难以对验证或确认结果进行判定,现我司结合国内外相关指导原则,制订分析方法的验证或确认可接受标准管理规程,明确在对含量、有关物质检查所用分析方法进行分析方法验证或确认时,各项指标的可接受标准,以利于判断分析方法的可行性;同时确定分析方法验证与确认的内容,为验证或确认提供文件支持。

二、范围:适用于实验室化学药品(包括物料和产品)的仪器分析方法的验证与确认。

三、职责:1、检验员:严格执行本规程,认真、准确地做好分析方法的验证和确认工作;2、化验室负责人:监督检查检验员执行本操作规程。

四、内容:1、有关物质分析方法1.1系统适用性:配制6份相同浓度的系统适用性溶液(如标准项下无系统适用性溶液配制方法可采用对照溶液)进行分析,该杂质峰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应不大于2.0%(气相顶空进样分析以内标法测定时,对照品溶液连续进样5次,所得待测物与内标物峰面积之比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应不大于5%;若以外标法测定,所得待测物峰面积的RSD应不大于10%。

),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应不大于1.0%。

另外,除另有规定外杂质峰的拖尾因子不得大于1.5,理塔板数应不小于2000,分离度不小于1.5。

1.2准确度:系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者参考值接近的程度。

一般用回收率表示。

在原料药中加入已知量杂质进行测定。

1.2.1验证时根据有关物质的定量限与质量标准中该杂质的限度分别加入三个已知浓度的对照溶液各三份(例如某杂质限度为0.2%,则可在供试液中分别加入该杂质浓度为0.1%、0.2%和0.3%的杂质对照溶液),分别测定其含量,将测定值与理论值比较,计算回收率,并计算9个回收率间的相对标准偏差(RSD)。

1.2.2该项目的可接受标准:各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应在80%-120%之间,如杂质的浓度为定量限,则该浓度的回收率可放宽至70%-130%;相对标准偏差应不大于10%。

1.3线性:系指在设计的测定范围内,检测结果与试样中被测物的浓度直接呈正比关系的程度。

分析方法学验证及确认管理规程

分析方法学验证及确认管理规程

质量管理标准1.目的: 制定分析方法学验证及确认的管理规程。

2. 范围: 适用于分析方法学的验证及确认。

3. 责任: QC检测员,QC主管。

4. 内容:4.1 方法验证方法验证就是根据检验项米的要求,预先设置一定的验证内容和验证标准要求,并通过设计合理的试验来验证所采用的分析方法是都符合检验项目的要求。

4.1.1 方法验证的一般原则通常情况下,分析方法需进行方法验证。

对于仅需按照实验室日常测试操作步骤即可测定的检验项目不需要进行验证,如外观、崩解时限、密度、重量、pH值、灰分、装量等。

方法学验证的内容应根据检验项目的要求,结合所采用分析方法的特点确定。

同一分析方法用于不同的检验项目会有不同的验证要求。

4.1.2 需要验证的检验项目检验项目是为控制药品质量,保证药品安全有效而设定的测试项目,根据检验项目的设定目的和验证内容的不同要求,需验证的检验项目分为四类:1. 鉴别试验;2. 杂质的限度检查;3. 杂质的定量测定;4. 含量测定,包含原料药或制剂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制剂中其他成分(如防腐剂等)的含量,溶出度与释放度等检查中的溶出量。

以及含量均匀度。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物理项目的检测如粒径分布、旋光度、熔点和硬度,其要求与其他检验项目有所不同,通常其分析方法验证应有不同的要求。

鉴别的目的在于判定被分析物是目标化合物,而非其他物质。

用于鉴别的分析方法要求具有较强的专属性和耐用性。

杂质检查主要用于控制主成分意外的杂质,如无机杂质、有机杂质等。

杂质检查分为限度检查和定量测定这两部分。

用于限度检查的分析方法验证侧重专属性、检测限和耐用性。

用于定量测定的分析方法验证强调专属性、准确度、精确度、线性、范围、定量限和耐用性。

含量测定对准确度要求较高,因此所采用的分析方法要求具有一定的专属性、准确度和线性要求。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中规定了不同的检验项目需要验证不同的内容,详见表一:备注:1. *:已有重现性验证,不需验证中间精密度;2. **:如一种方法不够专属,可由其他分析方法予以补充;3. ***:视具体情况予以验证;4. “是”代表该项内容需要验证,“否”代表该项内容不需要验证。

验证和确认管理规程

验证和确认管理规程

验证和确认管理规程1.目的:建立验证和确认管理程序,以保证验证、确认工作的顺利进行。

2.范围:本文件适用于xxx公司GMP工厂所有验证和确认工作。

3.职责:3.1质量负责人:负责监督验证/确认过程,批准验证/确认主计划、批准验证/确认方案和报告。

3.2各部门管理人员、验证/确认服务供应商3.2.1负责对相关的验证/确认项目实施质量风险评估,定义验证/确认的范围、程度和测试等内容,以证明特定操作的关键方面处于受控状态。

3.2.2负责实施验证/确认活动、监督验证/确认过程,审核验证/确认主计划,起草、审核验证/确认文件。

4.名词解释:4.1验证(Validation):证明任何操作规程(或方法)、生产工艺或计算机化系统能够达到预期结果的一系列活动。

4.2确认(Qualification):证明厂房设施、一起设备运行并可达到预期功能的一系列活动。

4.3工艺验证(PV):证明工艺在设定参数范围内能有效稳定的运行并生产出符合预定质量标准和质量特性药品的验证活动。

4.4清洁验证(CV):证明所采用的清洁规程能有效的清洁设备,使之符合药品生产要求的验证活动。

4.5分析方法验证(MV):指为了保证分析检验结果准确、可靠,必须对所采用的分析方法的准确性、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验证,以证明分析方法符合分析测试的目的和要求。

4.6计算机化系统验证(CSV):对用于药品开发及生产的计算机系统,是否按照要求的规格进行合理的开发,且在运用开始后是否进行合理的管理,做出评估和确认的行为。

5.内容:5.1验证/确认一般要求验证/确认活动都应当事先计划,并应当贯穿于验证/确认项目的生命周期全过程,其范围和程度应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确认,其关键要素都应在验证/确认方案中详细说明。

5.2制定依据及优先顺序:5.2.1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即注册标准)或拟定的申报标准草案、现行版中国药典;5.2.2国标、行业标准(GB***食品化工标准,YBB包装材料标准等);5.2.3其它(USP等各国药典、生产厂家内控标准)。

确认与验证管理规程

确认与验证管理规程

1、目的:建立确认与验证管理规程,指导验证文件的编写,规范验证活动的实施,使确认与验证工作有序有效的开展。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有确认与验证工作的组织、管理和执行。

3、职责:3.1 本文件由质量部QA负责起草,质量部部长负责审核,质量总监负责批准;3.2 各有关部门负责本规程的实施,QA负责监督检查。

4、内容:4.1定义4.1.1确认:有文件证明厂房、设施、设备能正确运行并可达到预期结果的一系列活动。

主要适用于具体、有针对性的对象,如设备、方法等。

4.1.2验证: 有文件证明任何操作规程(或方法)、生产工艺或系统能够达到预期结果的一系列活动。

主要适用于广义的系统,如工艺、检验方法等。

4.1.3验证方案:一个阐述如何进行验证并确定验证合格标准的书面计划,包括验证项目、起草人、审核人、批准人、目的、范围、职责、验证所需支持性文件、验证合格标准、实施进度、实施过程、取样计划、分析方法、偏差和变更以及再验证周期和相关附件。

4.1.4验证报告:对验证方案及完成验证试验的结果、漏项及发生的偏差等进行回顾、审核并作出评估的文件。

包括起草、审核、批准、目的、范围、职责、实施情况、各项目验证数据结果、数据分析、偏差分析处理、变更情况记录、结论、建议与评价以及再验证周期和各相关记录、附表等。

4.2验证组织机构及职责4.2.1验证领导小组4.2.1.1组成:验证领导小组由质量授权人担任组长,成员由各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4.2.1.2职责:验证领导小组主要负责验证的总体策划与协调,验证计划、验证方案及验证报告的审核、批准,并为验证提供足够的资源,发放验证证书。

4.2.2验证小组4.2.2.1验证小组按具体的验证项目成立,各个验证小组设组长一名,一般由验证部门负责人担任,验证小组的成员来自与验证相关的部门人员,不同的验证小组负责不同的验证项目。

4.2.2.2验证小组负责承担具体验证项目的实施工作,包括验证方案的起草、验证的实施、对验证中所出现的偏差进行调查、验证报告的编写等工作。

验证与确认控制管理规程

验证与确认控制管理规程
5.4.1.1仪器校验与检验方法验证;
5.4.1.2厂房设施及公用系统验证;
5.4.1.3设备验证;
5.4.1.4清洁验证;
5.4.1.5工艺验证;
5.4.2厂房设施及公用系统验证范围分为四类,分别为:
5.4.2.1设施的验证
5.4.2.2空调净化系统系统验证;
5.4.2.3水系统验证;
5.4.2.4压缩空气系统验证。
目的:建立验证工作操作规程,使公司验证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确保与产品生产相关的任何程序、生产过程、设备、物料、活动或系统确实能达到预期结果,最终保证产品质量与安全。通过验证确认控制生产过程的运行标准,通过对已验证状态进行监控,控制整个工艺过程,确保质量,并不断通过验证、建标、监控、再验证、再建标的循环动态控制对验证实施管理;通过验证管理,增加公司GMP的责任,提高产品质量与安全的保证措施
12.2偏差报告书的批准
12.2.1每个计划偏差报告将由验证计划书核准部门重新核准,并经QA主管作最终核准,在核准偏差报告其间,该验证计划可以继续被执行。
12.2.2每个计划异常报告将由验证计划书核准部门重新核准,并由QA主管最终审核后才能继续执行该验证计划书报告书所反应的内容。
12.3调整说明及改正措施:验证过程需符合计划书中的预定的标准,如果验证过程中有不符合预定的标准产生时,可能需要更多的研究或试验。需要合适的部门来分析试验数据,然后判定是否需要更多的试验或者是重新进行试验。
6.5清洁洁方法需经过风险评估,关键清洁洁方法必须经过验证,验证按《验证风险评估管理及验证范围操作规程》执行,通过以证实其清洁的效果达到规定的标准后方可使用。以有效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清洁验证应充分综合考虑设备使用情况、所使用的清洁剂和消毒剂、取样方法和位置以及相应的取样回收率、残留物的性质和限度、残留物检验方法的灵敏度等因素。

分析报告方法学验证及确认管理系统规程

分析报告方法学验证及确认管理系统规程

实用文档质量管理标准1.目的: 制定分析方法学验证及确认的管理规程。

2. 范围: 适用于分析方法学的验证及确认。

3. 责任: QC检测员,QC主管。

4. 内容:4.1 方法验证方法验证就是根据检验项米的要求,预先设置一定的验证内容和验证标准要求,并通过设计合理的试验来验证所采用的分析方法是都符合检验项目的要求。

4.1.1 方法验证的一般原则通常情况下,分析方法需进行方法验证。

对于仅需按照实验室日常测试操作步骤即可测定的检验项目不需要进行验证,如外观、崩解时限、密度、重量、pH值、灰分、装量等。

方法学验证的内容应根据检验项目的要求,结合所采用分析方法的特点确定。

同一分析方法用于不同的检验项目会有不同的验证要求。

4.1.2 需要验证的检验项目检验项目是为控制药品质量,保证药品安全有效而设定的测试项目,根据检验项目的设定目的和验证内容的不同要求,需验证的检验项目分为四类:1. 鉴别试验;2. 杂质的限度检查;3. 杂质的定量测定;4. 含量测定,包含原料药或制剂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制剂中其他成分(如防腐剂等)的含量,溶出度与释放度等检查中的溶出量。

以及含量均匀度。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物理项目的检测如粒径分布、旋光度、熔点和硬度,其要求与其他检验项目有所不同,通常其分析方法验证应有不同的要求。

鉴别的目的在于判定被分析物是目标化合物,而非其他物质。

用于鉴别的分析方法要求具有较强的专属性和耐用性。

杂质检查主要用于控制主成分意外的杂质,如无机杂质、有机杂质等。

杂质检查分为限度检查和定量测定这两部分。

用于限度检查的分析方法验证侧重专属性、检测限和耐用性。

用于定量测定的分析方法验证强调专属性、准确度、精确度、线性、范围、定量限和耐用性。

含量测定对准确度要求较高,因此所采用的分析方法要求具有一定的专属性、准确度和线性要求。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中规定了不同的检验项目需要验证不同的内容,详见表一:表一验证项目和验证内容备注:1. *:已有重现性验证,不需验证中间精密度;2. **:如一种方法不够专属,可由其他分析方法予以补充;3. ***:视具体情况予以验证;4. “是”代表该项内容需要验证,“否”代表该项内容不需要验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方法验证与确认管理规程0 目录1 目的 (1)2 适用范围 (1)3 定义 (1)4 职责 (2)5 规程内容 (3)6 环境、健康和安全EHS............................................................................ 错误!未定义书签。

7 相关文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8 附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9 变更历史记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目的为保证检测方法的适用性、重现性和可行性,特制订本规程。

本规程明确了检验方法验证的基本内容和测试方法,为检验方法验证、确认工作明确了基本原则。

2 适用范围2.1 对检验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时;2.2 对在研产品的检验方法进行复核确认时;2.3 对首次使用的药典、国标等检验方法进行确认时。

3 定义3.1 检验方法验证:证明采用的方法适用于相应检测要求。

3.2 检验方法确认:证明使用法定方法在目前实验室条件下是否能获得可靠结果,是否适用于相应的检测工作。

在本质上和验证一样,但不一定是验证项目的全部。

3.3 药典方法:经过国家药监部门批准的药典收载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3.4 法定方法:法定方法包括药典方法、国标方法等。

3.5 准确度:是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一般用回收率表示。

3.6 精密度:是指在规定的测试条件下同一个均匀供试品经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

3.7 重复性:在相同条件下,由同一个分析人员测定所得结果的精密度称为重复性。

3.8 中间精密度:在同一个试验室,不同时间由不同分析人员用不同设备测定结果之间的精密度称为中间精密度。

3.9 重现性:在不同实验室由不同分析人员测定结果之间的精密度称为重现性。

3.10 专属性:是指在其他成分(如杂质、降解产物、辅料等)可能存在下,采用的方法能正确测定出被测物质的特性。

3.11 检测限:是指供试品中被测物能被检出的最低量。

3.12 定量限:是指供试品中被测物能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

3.13 线性:是指在设计范围内,测试结果与试样中被测物浓度直接成正比关系的程度。

3.14 范围:是指能达到一定精密度、准确度和线性,测试方法适用的高低浓度或量的区间。

3.15 耐用性:是指在测定条件有小的变动时,测定结果不受影响的承受程度。

4 职责4.1 标准验证岗4.1.1 提升现行质量标准工作时,对研究后确定的标准草案进行检验方法验证工作,以确保检验方法的适用性、科学性。

4.1.2 对技术部移交的新品质量标准草案进行确认,以确保检验方法适用性、科学性。

4.1.3 对技术部移交的新品应研究建立设备清洁验证残留物检验方法,并进行方法学验证。

4.2 理化检验岗4.2.1 对首次采用的药典或国标检验方法,进行检验方法确认工作,以证明检验方法的适用性,确保检验数据准确、可靠。

4.2.2 对标准验证岗研究后确定的质量标准草案中变更后的检验方法进行确认。

4.3 微生物岗4.3.1 凡有国家检测机构对成品或中间体微生物限度检验方法进行确认过的,则该方法可直接用于检验,否则需要按照药典附录要求进行方法学验证。

4.3.2 建立产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时,应进行细菌、霉菌、酵母菌计数方法的验证和控制菌检查方法的验证,以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细菌、霉菌及酵母菌数和控制菌的测定。

5 规程内容5.1 检验方法验证的基本原则用于检验的分析方法符合下列情形之一但不限于以下情况的,应当对检验方法进行验证:5.1.1 新建的检验方法,包括新建的产品检验方法和设备清洁验证残留物检验方法等。

5.1.2 检验方法需变更的。

5.1.3 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其他法定标准未收载的检验方法。

5.1.4 法规规定的其他需要验证的检验方法。

5.1.5 将法定方法用于测定新药,或将某一品种的法定测定方法用于另一品种。

5.1.6 检验用设备主要部分改变。

5.1.7 药物生产工艺变更、制剂的组分变更。

5.1.8 检验条件发生改变可能影响到检验结果时,方法应重新验证。

5.2 需要验证的分析项目有:5.2.1 理化检验方法:鉴别试验、杂质定量检查或限度检查、原料药或制剂中有效成分含量测定,以及制剂中其他成分(如防腐剂等)的测定。

药品溶出度、释放度等检查中,其溶出量等的测试方法也应做必要的验证。

5.2.2 微生物检验方法:细菌、霉菌和酵母菌的定量检查,控制菌的定性检查。

5.3 检验方法验证内容有:5.3.1 理化检验方法:准确度、精密度(包括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和重现性)专属性、检测限、定量限、线性、范围和耐用性。

视具体方法拟定方案。

5.2项下列出的分析项目和相应的验证内容可供参考。

5.3.2 微生物限度检验方法:微生物限度检验方法:细菌、霉菌和酵母菌数的计数方法验证(菌液回收率),控制菌的专属性的验证。

5.4 检验方法应有详细说明,并提供足够的信息,能使经过正确培训的检验人员可靠的进行检验。

5.4.1 理化检验方法要说明的内容至少应包括检测条件(如色谱检测器)、所需试剂、对照品、结果计算的公式和系统适用性试验。

5.4.2 微生物检验方法要说明的内容至少应包括使用的菌种、菌液含量、所需培养基、培养温度、培养时间、计数方法、结果计算的公式。

5.5 检验方法验证应该依据验证方案执行。

方案应该包括所有项目的检测方法和接受标准。

验证结果应如实填写,准确完整记录在验证报告中。

5.6 理化检验方法验证的分析项目注:①已有重现性验证,不需要验证中间精密度。

②重现性只有在该分析方法将被法定标准采用时做。

③如有一种方法不够专属,可用其他分析方法予以补充。

以上表中列举了在不同类型的分析方法验证中被认为是最重要的项目,“-”表示通常不需要验证的项目,“+”表示通常需要验证的项目,如遇特殊情况,仍应根据具体分析对象和情况而定。

5.7 检验方法确认的基本原则5.7.1 法定方法中的鉴别试验、杂质定量检查或限度检查、原料药或制剂中有效成分含量测定需要酌情考虑进行方法确认,其余方法不需要进行确认。

5.7.2 从一个实验室到另一个实验室的检验方法转移,可采用对照试验法,即取同一批样品,按此法在两实验室分别进行实验,将结果进行比较。

5.7.3 检验方法确认内容有:准确度、精密度(包括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和重现性)专属性、定量限。

视具体方法拟定方案。

5.8项下列出的分析项目和相应的确认内容可供参考。

5.7.4 检验方法确认应依据确认方案执行。

方案应该包括所有项目的检测方法和接受标准。

确认结果应如实填写,准确完整记录在确认报告中。

5.8 理化检验方法确认的分析项目原料药理化检验方法确认的项目制剂理化检验方法确认的项目注:以上表中列举了在不同类型的检验方法确认中被认为是最重要的项目,“-”表示通常不需要确认的项目;“+”表示通常需要确认的项目;如遇特殊情况,仍应根据具体分析对象和情况而定。

5.9 理化检验方法验证各分析项目的内容描述5.9.1 准确度:用于定量测定的分析方法均需做准确度验证。

准确度一般用回收率表示,应在规定的范围内测试。

5.9.1.1 可用已知纯度的做加样回收测定,即于已知被测成分含量的供试品中再加入一定量的已知纯度的被测成分对照品,依法测定。

用实际值与供试品中含有量之差,除以加入对照品量计算回收率。

100%BA-C %⨯=回收率 公式中:A 表示供试品所含被测成分量,一般是采用重复性结果的均值。

B 表示加入对照品量C 表示实测值 5.9.1.2 数据要求:a )在规定范围内,取同一浓度的供试品,用6个测定结果进行评价,加入的的量与所取供试品含量之比控制在1:1左右;b )或设计3不同浓度,每个浓度各分别制备3份供试品溶液进行测定,用9个测定结果进行评价,一般中间浓度加入量与所取供试品含量之比控制在1:1左右。

5.9.1.3 记录结果:应报告供试品取样量、供试品中含有量、对照品加入量、测定结果和回收率(%)计算值,以及回收率(%)的相对平均偏差(RSD%)。

5.9.2 精密度:5.9.2.1 精密度包括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和重现性。

一般用偏差、标准偏差或相对标准偏差来表示。

5.9.2.2 重复性:在规定范围内,取同一浓度的供试品,用6个测定结果进行评价;或者设计3不同浓度,每个浓度各分别制备3份供试品溶液进行测定,用9个测定结果进行评价。

5.9.2.3 中间精密度:是同一实验室的变化(通常是不同日期,不同分析人员、不同的设备等),测定结果之间的精密度。

如果进行重现性评价,中间精密度就不需要了。

5.9.2.4 重现性:不同实验室、不同分析人员检验相同产品的结果应平行,样品批数至少是3批。

5.9.3 专属性:5.9.3.1 应该在鉴别试验,限度检查、含量测定等方法均应考察其专属性。

5.9.3.2 鉴别试验:以不含被测成分的供试品(除去含待测成分药材或不含待测成分的模拟方),不得干扰测定,以说明方法的专属性。

应附加相应的代表性图像或图谱。

5.9.3.3 含量测定和限量检查:以不含被测成分的供试品(除去含待测成分药材或不含待测成分的模拟方),不得干扰测定,以说明方法的专属性。

色谱法、光谱法等应附代表性图谱,并表明相关成分在图中的位置,色谱中的分离度应符合要求。

必要时可采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和质谱检测,进行峰纯度检查。

5.9.4 检测限:确定检测限的常用方法如下:5.9.4.1 直观法:用一系列已知浓度的供试品进行分析,试验出能被可靠的检测的最低浓度或量。

5.9.4.2 信噪比法:仅适用于能显示基线噪音的分析方法,即把已知低浓度供试品的信号与空白样品测出的信号进行比较,算出能被可靠地检测出的最低浓度或量。

一般以信噪比为3:1或2:1时相应浓度或注入仪器的量确定检测限。

根据响应值的标准差和斜率:检测限度S DL σ3.3=其中S :校正曲线的斜率,S 值是被分析物的校正曲线的斜率。

σ:响应值的标准差,σ值可根据空白的标准差:通过分析11份空白样品的分析,测出分析背景响应值的大小,然后计算这些响应值的标准偏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