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小学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三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三课时)主要讲述的是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本课时通过实际情境,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进行计算,并能够灵活运用分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为背景,内容由浅入深,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具备了一定的运算能力。
但是对于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分数加减法的实际应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情境,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难点: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能够灵活运用分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实例、动画等。
2.学具:为学生准备分数卡片、计算器等学习用品。
3.教学场地:安排一个宽敞的教学场地,以便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情境,如分蛋糕,引入分数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两个分数的加减法。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让学生初步感知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四则运算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四则运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四则运算,主要内容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及运算顺序。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并理解运算顺序,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方法,但对运算顺序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尤其在实际应用中,容易出错。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运算顺序,提高运算正确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理解运算顺序,能够在实际应用中正确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实用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四则运算的基本方法和运算顺序。
2.难点:运算顺序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顺序。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运算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便于学生直观理解。
2.练习题:准备适量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实物道具,如小卡片、小棒等,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四则运算实例,如购物、做饭等,引导学生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四则运算的基本方法和运算顺序,通过具体的例子,使学生理解加、减、乘、除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四则运算题目,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些综合性的四则运算题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一课时)主要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法则,为学生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对于四则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运算过程中可能会存在运算顺序混乱、运算符号混淆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明确运算顺序,熟练掌握运算规则,并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练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能够正确进行四则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演示和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四则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2.难点:运算顺序的确定和运算符号的正确使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趣味性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践教学法: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规则和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四则运算的例题和练习题。
2.练习题:准备一些四则运算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巩固知识。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实物道具,如小棒、计数器等,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购物时如何计算总价,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四则运算的例题,如2 + 3 × 4,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混合运算的顺序、运算定律的应用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课时主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能够正确计算混合运算,并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对于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运算定律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对运算顺序产生困惑,对于如何运用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能够正确计算混合运算。
2.掌握运算定律,能够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混合运算的顺序及其运用。
2.运算定律的应用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解决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情境引入课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同时,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本课时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动画、图片、例题等。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运算定律解决。
3.学习单:为学生提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问题。
例如,妈妈买了一桶牛奶,每瓶牛奶2元,一共买了3瓶,还买了2个面包,每个面包3元,一共花了多少钱?2.呈现(10分钟)呈现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明确需要解决的任务。
鼓励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讲解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的应用。
3.操练(1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运用运算定律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给予适当的反馈。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学习单上的练习题,教师及时批改,纠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是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编写的一本教材。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运算规则,以及四则运算的顺序。
教材通过大量的实例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方法,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在运算速度和准确性方面,学生之间的差异较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规则,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练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四则运算的基本规则和运算顺序。
2.教学难点:四则运算的混合运算,以及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四则运算的应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四则运算的规则和实例。
2.练习题:准备适量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烹饪等,引出四则运算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四则运算的规则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四则运算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难题。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加法、减法的计算方法。
–熟练运用加法、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利用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加法、减法计算。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加法、减法的计算方法。
•实际问题的转化。
2. 难点•复杂问题的解决方法。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2.教具:小黑板、彩色粉笔、计算器、实际问题卡片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呈现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加法、减法进行计算。
例如,校园里共有10只狗,今天有3只狗离开了,问校园里还剩下几只狗?第二步:学习加法(15分钟)1.教师以小黑板为工具,教授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让学生通过计算器进行实际操作。
2.给学生分发加法计算练习册,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加法练习题。
3.老师在课堂上随机抽取学生回答题目,并及时纠正。
第三步:学习减法(15分钟)1.同学们,我们接下来要学习减法了。
老师会用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同学们进行减法运算。
2.让学生自由练习减法计算,并提供指导和帮助。
3.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们分享他们是如何解决减法问题的。
第四步:总结(10分钟)1.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加法、减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鼓励学生提问,并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3.作业布置:做完课后练习册的剩余题目,并积极参加下节课的讨论课。
五、课堂小结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通过实际问题的练习,提高了学生们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复习,巩固所学内容,做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灵活运用。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谢谢各位同学的认真听讲,下节课再见!。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进一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
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方法,本节课则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学会正确进行计算。
教材中通过丰富的情境图片和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方法和规则。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运算基础,对加减乘除运算有了直观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时,仍然会混淆运算顺序,对运算规则理解不透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2.能够熟练地进行四则混合运算,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则,能够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操作等方式,理解和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方法和规则。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动画、实例等,生动展示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
2.练习题:准备一定数量的练习题,包括不同类型的题目,以便进行课堂练习和巩固。
3.学具:为学生准备计算器、纸笔等学习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情境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小明买了3个苹果,又买了2个香蕉,一共买了多少个水果?”让学生尝试用加减法计算。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呈现四则混合运算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运算顺序和规则。
如:“23 + 45 × 6”让学生思考先算加法还是乘法,并解释原因。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精品同步教学设计)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四则运算的基本概念、运算顺序和计算法则。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四则运算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四则运算》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计算多个步骤的问题?”(如购物找零)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四则运算的奥秘。
此外,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成果分享环节表现出了一定的自信心,但部分学生在表述自己的观点时还不够清晰。为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发言和展示的机会,并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在总结回顾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四则运算的知识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某些知识点存在疑问。针对这些问题,我会在课后及时进行辅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本章节的知识。
(2)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掌握无括号和有括号情况下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举例:解决“32 + 4 × 5 ÷ 2 - 6”的计算顺序,理解先乘除后加减的规则。
(3)四则运算的计算法则及运算定律的应用:灵活运用加法结合律、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分配律等简化计算。
举例:利用加法结合律将“3 + 4 + 5”改写为“3 + (4 + 5)”,简化计算过程。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四则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法则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四则混合运算,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小学四年级四则运算(一)教学设计人教版四下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一)教学设计人教版四下第一单元四年级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让学生感受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进一步掌握加减混合或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感受运算顺序的必要性,准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 教学难点: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三、预计教学时间: 1节●四、教学活动(一)基础训练(口算) 24×5= 32÷4= 8+27=900÷3=60÷4= 72-44= 45×3 = 85+28=解答题,用小棒摆8个六边形,共需要多少根小棒?(二)新知学习例2 “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
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1、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2、小组交流。
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引导学生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3、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运用知识迁移类推,学会知识。
4、学生汇报。
引导学生列综合算式并说一说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5、教师用线段图引导学生用两种方法解决问题。
6、教给方法:我们可以用画线段图、简图等方法来帮助我们理清解题思路,保证准确的解决问题。
(小结)如果在一道算式中没有括号,只有加、减法或者乘、除法,都要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在解决问题时,可以用画线段图、简图等方法来帮助我们理清解题思路(三)巩固练习(基础练习)1、直接写出计算结果。
37+12-20 24÷6×7 90-52+286×2÷4 32÷8×5 48-13+52、划出下面题目的计算顺序并计算任意两题。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四则运算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四则运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四则运算,主要让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进行整数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计算。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四则运算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已经接触过简单的加减法和乘法,对于四则运算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四年级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应用题的解答能力还需要加强,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整数四则运算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演示和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四则运算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难点:解决实际应用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练习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四则运算的意义,通过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例题和练习题。
2.练习题:准备相应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四则运算能力。
3.教学奖品:准备一些小奖品,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购物、做菜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让学生认识到四则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四则运算的计算法则,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四则运算的规律。
用具体的例题讲解四则运算的步骤,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解答。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互相练习四则运算的计算。
老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三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三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三课时)主要讲述了四则运算中的混合运算,包括加减乘除的顺序以及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四则运算的关键,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对于四则运算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混合运算中,对于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的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进行四则混合运算,掌握加减乘除的运算顺序,能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四则运算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会正确进行四则混合运算,掌握加减乘除的运算顺序。
2.教学难点: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四则运算的知识。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运算定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四则混合运算的例子。
2.练习题:准备一些四则混合运算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巩固。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教学道具,如小卡片、计算器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入四则混合运算的概念。
展示一个购物清单,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计算总价的方法。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四则混合运算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和思考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解题方法。
3. 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进行四则混合运算。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二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二课时)主要讲述了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总结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对运算顺序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可能会混淆运算顺序,对混合运算的运算法则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能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掌握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2.难点:学生能灵活运用运算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让学生自主发现运算规律。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包括教材中的例题和练习题。
2.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解决混合运算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小明买了一支铅笔5元,一块橡皮3元,他一共花了多少钱?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掌握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例如,教材中的例题:小明有20个苹果,他给了小红5个,又给了小明7个,请问小明现在有多少个苹果?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决一些类似的混合运算问题。
【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学计划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1、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两块:(1)与解决问题相结合,整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2)有关0的运算2、地位及前后联系:人教版实验教材根据《标准》的理念与目标要求—“能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标准》P21),采取的是与解决问题相结合的编排方式。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左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象“24-8×2”这样乘除在后的类型是第一次出现),并对此前学习过的四则混合运算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概括和总结。
二、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2.让学生在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原来的学习过程中已遇到过本单元的题目,对学生来说有很多学生已经知道了其中的运算顺序,本单元是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教学整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其中的问题是需要两、三步计算解决的问题。
教材创设了热闹的滑雪场情境,由此生出一系列的情境串,引出相应的4个例题。
每个例题都呈现了学生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以及整理混合运算的画面,以鼓励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积极思考、归纳,主动解决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出有括号的算式要先算括号里的运算顺序。
借助括号的加入体会解决问题途径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会用括号列综合算式。
重、难点突破措施: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情境和空间,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从而系统地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五、课时安排:四则运算5课时。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五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五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五课时)主要讲解混合运算。
本节课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既有实际的数学问题,也有生活情境的题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对于混合运算有一定的认识,但在实际计算中可能会出现运算顺序混乱、运算符号使用错误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明确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通过大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
2.学生在实际计算中能够按照顺序和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题目,让学生理解混合运算的实际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例题教学法:通过具体的例题,讲解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4.巩固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例题和练习题。
2.练习题:准备足够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巩固。
3.教学黑板:准备一块黑板,用于板书和展示解题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情境的题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计算。
例如,妈妈买了一斤苹果,每斤苹果3元,妈妈给了营业员5元,应找回多少钱?让学生尝试解答,从而引出混合运算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例题,讲解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
例如,计算23 + 5 × 6,先进行乘法运算,再进行加法运算。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五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五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五课时)主要教学内容是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本节课时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运算规律,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具备一定的运算基础。
但是,对于分数的四则运算,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进行辅导,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能熟练地进行分数的四则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情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运算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2.难点:分数四则运算中的巧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运算技巧。
3.分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激励性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分数四则运算的课件,包括动画、图片等,生动展示运算过程。
2.练习题:准备一份具有层次性的练习题,便于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3.教学卡片:制作分数四则运算的卡片,用于分组练习和游戏。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复习整数的四则运算,引导学生回顾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分数的四则运算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的四则运算。
呈现(10分钟)1.呈现一个具体情境:小华有一块分数蛋糕,他想把这块蛋糕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问应该如何分配?2.引导学生列出分数四则运算的算式,并讲解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学设计 (1)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一课时: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2~5页例1、例2及做一做处理练习一第2~4题学习目标:知识:进一步掌握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或乘除混合的运算顺序方法: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情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学习重难点:掌握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或乘除混合的运算顺序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流程:一、开门见山引出课题1.今天我们学习什么?迅速打开课本第2页齐读课题(同时板书课题)2.今天我们学习第一课时首先来了解一下今天的学习目标(出示学习目标齐读:)进一步掌握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或乘除混合的运算顺序二、阅读质疑自主探究1.观察2~3页主题图提示:(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要补充条件)师:咱们提了这么多的问题有些问题我们要留到课下或以后解决今天我们主要解决俩个问题请你大声地阅读课本4~5页的内容看我们要解决哪两个问题?(生阅读)2.汇报:我们要解决哪两个问题?(同时小黑板出示)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三、多元互动合作探究1.解决例1①独立解答: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计算②同桌交流是怎样解答的?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指导③汇报:(根据汇报板书)2.(小黑板出示练习:)图书室原有故事书98本学校又买来25本今天就借出46本现在图书室有故事书多少本?(过程同上)3. 引导学生发现:这两个算式都没有括号只有加法和减法运算计算时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4.解决例2①(指名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计算②同桌互说是怎样解答的?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指导③汇报:(根据汇报板书)④有不同的方法吗?(根据汇报板书)5.练习:练习一第3题6.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算式都没有括号只有乘、除法计算时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7. 引导总结并板书: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四、训练检测目标探究1.第5页的做一做22.练习一第2题五、迁移应用拓展探究1.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2.练习一第4题板书设计: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1、 72-44+852、987÷3×6 6÷3×987 =27+85 =329×6 = 2×987 =113(人) =1974(人) =1974(人)答:现在有113人在滑冰答:6天预计接待1974人98+25-46 8×6÷4=123-46 = 48÷4= 77(本) = 12(个)答:现在图书室有故事书77本答:这些小棒可以摆12个正方形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课后反思:第二课时: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6~7页例3及做一做处理练习一第5题学习目标:知识:1.进一步掌握没有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方法: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情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学习重难点:进一步掌握没有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1. 口算(先说说计算顺序)27÷3×7 3×6÷9 45+8-23 24-8+10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该按怎样的顺序计算?3.导入:今天咱们继续学习四则运算先看一下我们今天的学习目标4.(小黑板出示学习目标:)1.进一步掌握没有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二、阅读质疑自主探究1、阅读第6页的内容:你能得到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自学师巡视)2、交流收获三、多元互动合作探究1.适时小黑板出示例3: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①独立解答②同桌交流自己是怎样解答的③汇报:(根据汇报板书)④有不同的方法吗?(根据汇报板书)2.引导学生发现:这两个综合算式都是没有括号的而且算式中有加减法也有乘除法3.同桌讨论:这样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呢?4.引导学生总结运算顺序5.练习:阅读第7页的内容并补充完整6.引导学生对比:今天学的知识和昨天的知识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四、训练检测目标探究1.P7的做一做12. 练习一第5题(板演)3.P7的做一做24.再次阅读课本内容画出你认为重点的地方五、迁移应用拓展探究1.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呢?2.联系生活自编一道没有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应用题然后同桌互做互评板书设计: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1)24+24+24÷2 (2)24×2+24÷2=24+24+12 =48+12=48+12 =60(元)=60(元)答:买门票需要花60元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课后反思:第三课时:有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0~12页例4和例5及做一做处理练习二第9题学习目标:知识: 1.理解小括号的作用2.掌握带有小括号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四则运算3.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4.能总结归纳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方法:主要通过独立练习、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等学习方式解决问题以达到今天的学习目标情感:在分析比较中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学习重难点:1. 掌握带有小括号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四则运算2. 总结归纳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教学准备:小黑板、口算卡片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1.口算:(出示口算卡片)12×4÷8 100-72÷9 35+25×4 78-58+36 问:没有括号的应该怎样算?2.计算:(板演)150+42×37 240÷80+71×13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四则运算(板书课题:四则运算4)二、阅读质疑自主探究1.阅读第10~12页的内容:思考:你有哪些收获?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方法:读一读、算一算、想一想(学生自学师巡视)2.交流收获提出质疑三、多元互动合作探究1.适时小黑板出示例4: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人下午有270人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①独立解答②同桌交流自己是怎样解答的③汇报:(根据汇报板书)④有不同的方法吗?(根据汇报板书)2.引导学生发现:(270-180)÷30这道算式带有小括号3. 两人小组讨论交流:①为什么要加一个小括号呢?这个小括号有什么作用呢?②这样的综合算式你是怎样计算的呢?4.引导学生总结运算顺序5.出示例5:(1)42+6×(12-4)(2)42+6×12-4①两名学生板演②全班学生进行检验③两题的计算结果一样吗?④讨论交流:两道题数字、符号以及数字的顺序都没有改变为什么计算结果却不一样?6.这几天我们一直都在说"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学生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7.引导学生总结: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板书)8.谁能把我们学习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帮我们大家来总结一下?学生自由回答四、训练检测目标探究1.P11的做一做2.P12的做一做第1题3.P12的做一做第2题五、迁移应用拓展探究1.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呢?2. 拓展:练习二第9题比一比看谁想的多板书设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270÷30-180÷30 (270-180)÷30 42+6×(12-4) 42+6×12-4 =9-6 =90÷30 =42+6×8 =42+72-4 =3(名) =3(名) =42+48 =114-4 答:下午要比上午多派3名保洁员=90 =110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课后反思:第四课时:有关0的运算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3页例6 处理练习二第2、10题学习目标:知识:掌握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方法: 通过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等学习方式解决问题以达到今天的学习目标情感:在归纳总结中体会学习数学知识的快乐学习重难点: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流程:一、口算引入1、快速口算(小黑板出示:)(1)100+0= (2)0+568= (3)0×78= (4)154-0= (5)0÷23= (6)128-128= (7)0÷76= (8)235+0= (9)99-0= (10)49-49= (11)0+319= (12)0×29=2、今天我们学习有关0的运算(板书课题)二、阅读质疑自主探究1、齐读课题师:面对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2、先阅读课本13页的内容然后将上面的口算进行分类思考:1、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2、0是否可以做除数?为什么?3、学生自学师巡视三、多元互动合作探究1、小组内交流总结关于0的运算2、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被减数与减数相等差为00乘任何数都得00不能作除数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都得03、判一判:因为0除以任何数都得0 所以0÷0也得0全班辩论各抒己见4、教生共同小结:0不能做除数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板书:0除外)四、训练检测目标探究1、填空:①一个数加上0还得()②一个数减去()还得原数③一个数与0相乘()甲数+乙数=0那么甲数○乙数2、判断:①0除以任何数都得0②0×任何数=03、练习二第2题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全班校对五、迁移应用拓展探究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拓展:练习二第10题板书设计:有关0的计算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被减数与减数相等差为00乘任何数都得00不能作除数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都得0课后反思:????????世上最累人的事,莫过於虚伪的过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一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对算式变换的比较,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在探索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况的能力,进一步建立代数的思想。
3、在用抽象文字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内在逻辑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被誉为“天路”的工程是什么吗?生:青藏铁路2.师:青藏铁路的建设创造了很多高海拔地区铁路建设的奇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一起走近青藏铁路。
(出示主题图)3.师: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生1: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生2:格力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生3:西宁到格里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二、自主探究,加减定义1.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能够解决吗?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请每个同学自己动手试一试。
2.学生独立解题3.汇报交流,展示解题过程:预设:814+1142=19564.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生:把两段合在一起计算。
5.师:你还能提出什么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学生提出数学问题)6.师: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加法?生: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加法。
(板书:加法定义)7.师:你知道加法算式中这些数都叫什么名字吗?介绍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加数+加数=和)8.师:刚才同学们还提出了两个问题,他们能解决吗?请大家试一试,看看谁的速度快。
9.学生列式计算。
(2)1956-814=1142 (3)1956-1142=81410.师:同学们计算的真快,没看到大家列竖式呀,你们是怎样计算的?生:参考加法算式解可以。
11.师:为什么用减法计算?生:因为知道了两段的和求一段就可以减去另一段。
12.师:你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吗?13.师: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减法?生: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减法。
(板书:减法定义)14.师:你知道减法算式中这些数又叫什么名字吗?介绍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减数-减数=差)三、小组交流,明确关系1.师:观察黑板上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预设:数都一样,运算不同2.师:我们能根据一个加法算式很快的写出两个减法算式,加、减法各部分到底有怎样的关系?看来我们这节课除了要知道什么是加、减法,还需要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
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板书课题: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3.师:根据黑板上的三个算式和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你能发现加、减法各部分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吗?4.小组讨论并组内交流5.全班交流6.整理总结:(1)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2)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7.师:请同学们利用刚才的算式814+1142=1956、1956-814=1142、1956-1142=814验证大家总结的发现。
8.师:请观察我们总结的结论,看看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小组交流一下。
生1:加法是减法的相反运算,减法是加法的相反运算。
生2: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9.学以致用:数学书P3做一做10.抽象概括,总结升华。
我们通过这三个算式的联系,初步了解了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而且验证了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也共同归纳出了如下的关系:(1)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2)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四、巩固应用,拓展提高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1)数学书P3 练习一 1下面各题应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①滑雪场上午卖出86张门票,下午卖出59张门票。
滑雪场全天一共卖出多少张门票?②滑雪场全天卖出145张门票,其中上午卖出86张,下午卖出多少张?③华光文具店运来一批练习本,卖出370包,剩下630包。
运来多少包练习本?④兴华小学一共有学生843人,其中男生418人,女生有多少人?(2)根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另外两个算式2.综合练习:数学书 P3 3五、课堂总结1.师:通过学习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你知道哪些关系你能说说吗?2.学生交流。
3.师:通过本节课学习你能说说你的心得、收获以及不足吗?六、布置作业札记:第二课时乘、除法的定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目标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2.学生自己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3.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4.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教学重点: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算.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以及用除法意义说明一些题为什么用除法解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花不但是植物繁殖的重要部分,而且还有着很多美好的寓意。
荷花代表着纯洁,牡丹则代表着高贵。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用数学的眼光来欣赏花,看看大家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
(出示主题图)3.师: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生: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4个花瓶一共插多少枝花?二、自主探究,乘、除法定义。
1.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能够解决吗?请每个同学自己动手试一试。
2.学生独立解题3.汇报交流,展示解题过程:生1:3+3+3+3=12生2:3×4=124.师:大家都是怎么想的?生1:每个花瓶中有3枝花,四个花瓶一共就是4个3相加。
生2:4个3,也可以用乘法表示,就是3×4。
5.师:看来4个3相加也可以表示为3×4。
你认为哪种表示方式更简便呢?为什么?预设:乘法,因为加数个数多时可以用一个数表示个数。
6.你还能提出什么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7.师: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乘法?生: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乘法。
(板书:乘法定义)8.师:你知道乘法算式中这些数都叫什么名字吗?介绍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因数×因数=积)9.师:在上节课我们学习加、减法时发现一个加法算式可以改写出两个减法算式。
今天你能结合情景和这个乘法算式也改写出用其他运算方法计算的问题吗?小组讨论一下。
9.学生讨论并列式。
(2)12÷3=4(3)12÷4=310.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这两个除法算式代表什么含义?生1:有12枝花,每3枝插一瓶,可以插几瓶?12÷3=4生2:有12枝花,平均插到4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几枝?12÷4=311.师: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呢?生:因为知道了两个因数的积,求另一个因数。
12.师:你能提出一个用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吗?13.师:想一想什么是加法,什么是减法?然后,请你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除法?生: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除法。
(板书:除法定义)14.师:你知道除法算式中这些数又叫什么名字吗?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除数÷除数=商)三、小组交流,明确关系1.师:观察黑板上的算式,再想一想我们是如何研究加、减法的,你有什么发现?2.师:我们能根据一个加法算式很快地写出两个减法算式,又能根据一个乘法算式很快写出两个除法算式,现在你有什么想研究的?生:乘、除法各部分到底有怎样的关系?3.师:同学们非常善于思考,看来我们这节课除了要知道什么是乘、除法,也需要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
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板书课题: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4.师:根据黑板上的三个算式和上节课的学习经验(课件出示加、减法各部分关系),你能发现乘、除法各部分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吗?5.小组讨论并组内交流6.整理总结:(1)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2)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7.师:请同学们结合刚才的算式,验证大家总结的发现。
8.师:请观察我们总结的结论,看看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小组交流一下。
生1:乘法是除法的相反运算、除法是乘法的相反运算。
生2: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9.学以致用:数学书P6做一做10.抽象概括,总结升华。
我们通过这三个算式的联系,初步了解了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而且验证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11.师:关于乘、除法的知识研究到这里,你还有什么疑问或还想深入研究的吗?生: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12.师:关于这个问题大家是怎么想的呢?具体的内容我们下节课就要研究,请你回家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四、巩固应用,拓展提高五、课堂总结:1.师:通过学习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你知道哪些关系你能说说吗?2.学生交流。
3.师:通过本节课学习你能说说你的心得、收获以及不足吗?六、布置作业札记:0的运算教学目标:1、知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2、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
导入新课口算引入( 快速口算)出示:100+0= 0+568= 0×78= 0÷23=128-128= 0÷76= 235+0=99-0= 49-49= 0+319= 0×29=学习新知二、探究新知1、将上面的口算分类.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
2、一个数与0相加;一个数减0;一个数与0相乘的结果分别是多少。
3、0除以一个数的结果是多少?在这里为什么不说一个数除以0.三、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讨论)0不能作除数。
例如,5÷ 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
0÷ 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小结:归纳所有0的运算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四、课堂测评1.计算(1)36+0= (2)0+68= (3)0×68= (4)54-0=(5)0÷28= (6)128-0= (7)0÷36= (8)25+0=(9)99-0= (10)49-49= (11)0+39= (12)0×9=五、归纳反思这节课我们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疑问。
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第四课时含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教学目标1体会“小括号”和“中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掌握运算顺序,会计算带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三步题目,并会列综合算式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经历带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能力和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