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四则运算》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四则运算》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四则运算》本课课题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P2——P3 第1课时/ 共14课时1、经过察看比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课目的2、在经历研究发现加与减的互逆关系及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培育学生的及设置依照比较、归纳、归纳、判断推理能力。
3、运用加、减法的关系解决简单的实质问题。
教课要点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课难点理解并掌握加法与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
教课准备投影仪、课件教学过程内容与环节预设个人二度备课课后反省教课过程:(一)导入新授加法和减法是一对好朋友,他们之间有什么奥密呢?今日就来研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板书课题。
(二)研究发现1、研究加、减法的意义。
1)教课加法的意义出示教材P2例1主题图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
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思虑:如何求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如何计算?你能用线段图表示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学生独立思虑后独立列式:814+1142=1956(千米)并展现线段图。
联合加法算式,说一说加法算式的意义。
教师总结:把两个数归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你知道加法各部分名称吗?教师总结: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2)教课减法的意义课件出示P3例1(2)(3)学生独立剖析数目关系,并列式计算,并独立试试画线段图。
指名板演后说一说为何用减法计算。
总结:要求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就要从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中去掉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而要求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就要从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去掉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
请察看以上两道问题与以前第(1)题有什么联系?1总结:第(1)题实质是已知两个数,求它们的和是多少,做加法;而2)(3)题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此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做减法。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是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编写的一本教材。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运算规则,以及四则运算的顺序。
教材通过大量的实例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方法,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在运算速度和准确性方面,学生之间的差异较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规则,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练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四则运算的基本规则和运算顺序。
2.教学难点:四则运算的混合运算,以及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四则运算的应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四则运算的规则和实例。
2.练习题:准备适量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烹饪等,引出四则运算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四则运算的规则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四则运算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难题。
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教案新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教案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四则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式;2.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操作技巧;3.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四则运算题目。
二、教学重点1.四则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式;2.四则运算的基本操作技巧。
三、教学难点1.将四则运算的概念和运算方式运用到具体题目中。
四、教学内容1. 概念讲解四则运算是指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四种基本运算,它们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
四则运算可以用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例如计算购物时需要支付的金额,计算生日礼物平均值等。
2. 加法和减法加法加法运算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合在一起,然后求和。
求和的结果称为和。
例如:2 +3 = 54 + 6 + 8 = 18减法减法运算是指两个数相减,得到差。
减法的结果称为差。
例如:6 - 3 = 315 - 7 - 2 = 63. 乘法和除法乘法乘法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相乘,得到积。
积是乘法的结果。
例如:4 x5 = 202 x3 x4 = 24除法除法是指将一个数分成若干份的过程,其中已知的数称为被除数,除数为已知份数,商是结果值。
例如:20 ÷ 5 = 416 ÷ 2 ÷ 2 = 44. 运算优先级在四则运算中,乘法和除法的优先级优先于加法和减法。
如果一个式子中既有乘法和除法,又有加法和减法,应该先计算乘除法,再计算加减法。
5. 运算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在四则运算中,加法和乘法有交换律和结合律,减法和除法没有交换律和结合律。
加法运算和乘法运算的交换律:a+b=b+a,a×b=b×a加法运算的结合律:(a+b)+c=a+(b+c)乘法运算的结合律:(a×b)×c=a×(b×c)6. 练习题1. 2 + 4 = ?2.10 - 5 = ?3. 3 × 6 = ?4.18 ÷ 3 = ?5.12 × 3 - 6 ÷ 2 =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讲解、练习以及巩固练习等教学方法。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含括号的四则运算教学设计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含括号的四则运算教学设计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含括号的四则运算教学设计第【1】篇〗《带括号的四则运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习的进行运算。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过程:一、提出学习要求今天我们要学习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要比一比,看谁学的快,看谁教学会的徒弟多,看谁教的徒弟运算的正确率高?你们说好吗?揭示课题:学与教大比武二、学与教大比武1、出示60+240÷[(30-10)×2] ⑴区分会与不会⑵开始学与教大比武⑶汇报学与教的情况自己学会了吗?教会了几个徒弟?2、考核(过五关)请徒弟们接受老师的提问,同学们当评委,指出讲的不好的地方,和精彩之处。
⑴提问:[ ] 是什么括号?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里面的,再算里面的。
⑵划运算顺序118+1536÷[12×(63-59)][60+240÷(30-10)]×2 [(60+240÷30)-10]×2(60+240)÷[(30-10)×2] ⑶下面的运算对不对?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700-(600+300÷15)]×2第一步运算顺序错误=[700-(900÷15)]×2=[700-60]×2=640×2=1280 ⑷实力比拼用递等式计算[514-(123+217)]÷(29×6)⑸评选先秀师傅出色徒弟三、课堂练习课本练一练第14页第3、4题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最满意的是什么?最大的改获是什么?〖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含括号的四则运算教学设计第【2】篇〗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 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一章《四则运算》教案(4)

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一章《四则运算》教案(4)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章《四则运算》是学生在学习了加减法和乘除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混合运算。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混合运算的顺序、运算定律的应用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四则运算的顺序,正确进行混合运算,并能够运用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运算基础,对加减法和乘除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进行混合运算时,可能会出现运算顺序混乱、运算定律应用不准确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明确运算顺序,引导学生运用运算定律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正确进行四则运算;学生能够运用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混合运算的顺序2.运算定律的应用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理解运算定律的应用。
2.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共同探讨运算定律的应用方法。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运算定律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2.学具:练习本、铅笔3.教学素材:生活情境图片、练习题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混合运算。
如:“小明买了2个苹果,每个苹果2元,他还买了3个香蕉,每个香蕉1元,请问小明一共花了多少钱?”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进行计算。
如:2×2+3×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发现运算顺序,并总结运算定律。
如:先乘除后加减,同一级运算从左到右依次进行。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混合运算的题目,学生独立完成,并检查答案。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四则运算》教学设计

加、减法的定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一、教课目的(一)知识与技术联合详细情境经过对算式变换的比较,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在研究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略的能力,进一步成立代数的思想。
(三)感情态度和价值观在用抽象文字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感觉数学的内在逻辑性,领会数学的价值。
二、教课重难点教课重点: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课难点: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三、教课准备课件、学习单。
四、教课过程(一)创建情境,提出问题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被誉为“天路”的工程是什么吗?预设:生:青藏铁路2.师:青藏铁路的建设创建了好多高海拔地域铁路建设的奇观,今日这节课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一同走近青藏铁路。
(出示主题图)3.师:你能依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识题吗?预设:生 1: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生2:格力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生3:西宁到格里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跟着学生提出问题,课件随机显示)【设计企图】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课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换学生踊跃性,引起学生的数学思虑,鼓舞学生的创建性思想”。
在课的开始,指引学生自主提出数学识题,在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同时,引出研究问题。
(二)自主研究,加减定义1.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能够解决吗?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请每个同学自己着手试一试。
2.学生独立解题3.报告沟通,展现解题过程:预设: 814+1142=19564.师:为何用加法计算?预设:生:把两段合在一同计算。
5.师:你还可以提出什么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学生提出数学识题)6.师: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加法?预设:生:把两个数归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加法。
(板书:加法定义)7.师:你知道加法算式中这些数都叫什么名字吗?介绍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加数+加数 =和)8.师:方才同学们还提出了两个问题,他们能解决吗?请大家试一试,看看谁的速度快。
(完整word版)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案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一、教学内容四则运算二、教材分析这一单元是这册书中一个重点单元。
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
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
其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 的运算。
三、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 、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难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
五、教学措施本单元中一个新的亮点就是整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
目标中学生既要掌握运算顺序,又要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步骤。
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运算基础,因此建议:1、以应用题型为经,以运算顺序为纬。
视学生情况,各有侧重。
2、加强基础运算,保证计算的正确率。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尝试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让学生经历创造的过程,从中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和小括号的意义。
在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自主的,学生的选择是开放的,学生的表述也是多样的。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根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 出另外两个算式。
汇报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写的, 为什么这么 写。
3、 完成教材第4页第3题。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小组内交流。
反馈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列式的,并说明理由。
总结后,让学生在同桌内互相出题,玩猜数游戏。
4、 完成教材第4页第4题。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填表。
反馈时重点说说自己是如何列式的。
1、 师:我们学过了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那么应 用这些关系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呢?小结后说明:应用这些关系,可以对加、减法的计算进 行验算。
人教版数学四下《四则运算》word教案

个性化一对一教学辅导教案学科:数学学生姓名年级四任课老师授课时间3月23日一、教学内容:四则运算二、教学重、难点:加、减、乘、除包括有括号的四则运算的运算法则三、教学过程:知识梳理知识点一四则运算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知识点二 0的运算(默写)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 04、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5、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 0知识点三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a+b=b+a2、加法结合律:(a+b) +c=a+(b+c)3、乘法交换律:a×b=b×a4、乘法结合律:(a×b)×c=a×(b×c)5、乘法分配律:(a+b)×c=a×c+b×c 或 a×(b+c) =a×b+a×c拓展:(a-b)×c=a×c-b×c 或 a×(b-c) =a×b-a×c6、连减:a—b—c=a—(b+c)7、连除: a÷b÷c=a÷(b×c)知识点四简便计算一典型例题:用递等式计算下面各题例1、19×96-962÷74= 10000-(59+66)×64=对应练习5940÷45×(798616) (315×40364)÷7= 12520÷8×(121÷11)=(2010906)×(65+15)=3774÷37×(65+35) 540-(148+47)÷13 (308—308÷28)×11 (10+120÷24)×5(238+7560÷90)÷14 21×(230-192÷4)12520÷8×(121÷11) (2010-906)×(65+15)(639-71×9)÷167 (10800-800×4)÷4例2、1.、25除175的商加上17与13的积,和是多少?2.、从4000除以25的商里减去13与12的积, 差是多少?3.、6000除以59与35的差, 商是多少?对应练习:1、725加上475的和除以25,商是多少?2、1784加上128除以8再乘23,和是多少?3、16乘以12的积加上68,再除以4,得多少?4、6000除以59与35的差, 商是多少?5、52与28的差与276相乘, 积是多少?6、347与34的和,除以75与72的差,商是多少?7、25除175的商加上17与13的积,和是多少?8、从4000除以25的商里减去13与12的积, 差是多少?9、用182除以13的商,去乘28与14的差,积是多少?10、6加上45乘以13的积,所得的和再减去274,差是多少?例3、把下面几个分步式改写成综合算式.(1)960÷15=64 6428=36 综合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5×24=1800 90001800=7200 综合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10-19=791 791×2=1582 1582+216=1798 综合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 (4)96×5=480 480+20=500 500÷4=125 综合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应练习1、650-320÷80,如果要改变运算顺序,先算减法,那么必须使用括号,算式是()。
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含义和运算顺序,能够熟练地进行整数的四则运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掌握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理解并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难点(1)正确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特别是乘法和除法的意义。
(2)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四则混合运算。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演示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创设一个生活中的购物情境,如:小明去商店买文具,一支铅笔 2 元,一个笔记本 5 元,他买了 3 支铅笔和 2 个笔记本,一共花了多少钱?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列式计算,从而引出四则运算。
2、知识讲解(1)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或几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例如:3 + 5 = 8,表示 3 和 5 合并成 8。
(2)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例如:8 3 = 5,表示已知 8 是 3 和 5 的和,求其中一个加数 3 对应的另一个加数 5。
(3)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例如:3 × 5 = 15,表示 5 个 3 相加的和是 15。
(4)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例如:15 ÷ 3 = 5,表示已知 15 是 3 和 5 的积,求其中一个因数 3 对应的另一个因数 5。
(5)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①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例如:25 + 32 18 ,应先算 25 + 32 = 57 ,再算 57 18 = 39 ;48 ÷ 6 × 3 ,应先算 48 ÷ 6 = 8 ,再算 8 × 3 = 24 。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精品教案一、单元教材分析:1.主要内容:(1)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例1~例3)。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对整数四则运算已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并掌握了相应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对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关系进行抽象概括,使学生对每种运算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为学习小数和分数四则运算打下基础,让学生把分散学习的有关0的运算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整理概括能力。
(2)四则混合运算(例4)。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学过混合运算及运算顺序,初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的基础上,认识中括号,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进行归纳总结,为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打好基础,为进一步学习代数运算打好基础。
(3)解决问题(例5)。
这部分内容是用两、三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感受、领悟优化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地位与作用:四则运算的知识和技能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已学过四则运算的知识的基础上,对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进行概括。
二、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对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2.认识中括号,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
3.让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四则混合运算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4.通过数学学习,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单元教学重点:四则运算的意义、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四、单元教学难点:1.减法、除法的意义;2.合理、灵活、正确地计算与解决问题是本单元的难点。
五、课时安排:建议用6课时进行教学。
第1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内容:教材P2~3例1,完成P3“做一做”,P4“练习一”第2题。
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教案(最新12篇)

教学目标: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运算及混合运算。
2.使学生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3.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小数加、减计算能力的自觉性。
教学重难点:(一)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是教学重点。
(二)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计算,是学习的难点。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生自主探索小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及混合运算。
2、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工具性作用。
3、激发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的兴趣,涌动长大后也要为国争光的豪情,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教学重点: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算理教学准备:学生收集以小数形式记录的2023年奥运会中国运动员的成绩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吗?2023年奥运会上,我们中国一共取得多少枚金牌?呈现2023年奥运会上中国跳水比赛运动员劳丽诗、李婷婷在10米跳台双人跳水比赛中的完美的空中动作照片。
师:你认识画面中的人物吗?今天,小明和他的爸爸将带着我们一起回顾中国跳水比赛运动员劳丽诗、李婷婷在10米跳台双人跳水比赛中的精彩表现。
准备好了吗?出发!继续呈现劳丽诗、李婷婷在10米跳台双人跳水比赛中的完美的空中画面并伴随着小明的声音:10米跳台双人跳水决赛开始了,第一轮比赛中,劳丽诗、李婷婷获得的分数是由53个一和40个百分之一组成的,你们知道是几分吗?(53.40)哈特利、海曼斯获得的分数是由49个一和80个百分之一组成的,你知道是几分吗?(49.80)第二轮比赛中,劳丽诗、李婷婷获得的分数整数部分是58,小数部分十分位2,百分位是0,你知道是几分吗?(58.20)哈特利、海曼斯获得的分数在49—50之间且百分位是0的两位小数,你知道是几分吗?(49.80)随着学生的回答,呈现P96中间的表格。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四则运算》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有括号四则运算、有关0的运算、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运用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建议1、整体把握,有效落实。
2、重视计算教学,夯实基础。
课时安排:6课时加、减法的定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对算式变换的比较,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在探索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况的能力,进一步建立代数的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被誉为“天路”的工程是什么吗?青藏铁路2.青藏铁路的建设创造了很多高海拔地区铁路建设的奇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一起走近青藏铁路。
(出示主题图)3.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1)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2)格力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3)西宁到格里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二)自主探究,加减定义1.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能够解决吗?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请每个同学自己动手试一试。
2.学生独立解题3.汇报交流,展示解题过程:介绍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加数+加数=和)4.刚才同学们还提出了两个问题,他们能解决吗?请大家试一试,看看谁的速度快。
5.学生列式计算。
(2)1956-814=1142(3)1956-1142=8146、同学们计算的真快,没看到大家列竖式呀,你们是怎样计算的?7、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减法?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减法。
(板书:减法定义)8、你知道减法算式中这些数又叫什么名字吗?介绍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减数-减数=差)(三)小组交流,明确关系1.师:观察黑板上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2.小组讨论并组内交流3.全班交流4.整理总结:(1)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2)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四)巩固应用,拓展提高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四则运算说课稿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四则运算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四则运算,主要介绍了四则运算的顺序和法则,以及简便计算方法。
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小学数学的基础,对于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四则运算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但对于四则运算的顺序和法则还不够熟悉。
此外,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也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四则运算的规律。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四则运算的顺序和法则,会正确进行四则混合运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运算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四则运算的顺序和法则,以及简便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四则运算的顺序和法则在实际应用中的灵活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情境为载体,引导学生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
2.运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四则运算的规律。
3.采用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教学课件,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出四则运算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讲解四则运算的顺序和法则,以及简便计算方法。
结合实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四则运算的规律。
3.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算能力。
4.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四则运算的顺序和法则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5.拓展: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四则运算教案5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四则运算教案5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四则运算教案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2——5页一、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一、二级运算单列式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
2、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1、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发现并总结概括出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三、教具、学具准备:主题图练习本四、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冬天你最喜欢什么运动(堆雪人、打雪仗、滑冰、滑雪)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认识有关滑冰场情况。
(出示“冰雪天地”主题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图。
根据主题图和提示提出问题。
1、肯定学生的积极表现,引导学生回顾和本节内容相关的旧知识。
2、出示信息,多媒体展示问题。
(二) 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1)天山滑雪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雪A:师: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下午有多少人生:滑雪场一共有多少人师:你能有什么解决办法师:引导学生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B: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鼓励学生独立列算式,然后求解,师生共同总结。
C:表扬表现积极的学生,多媒体展示问题二:“冰天雪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D:请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然后相互讨论。
E:强调算式的多样化,帮助学生理解。
例如:问题二中算式987÷3表示6天总共接待的人数,再乘以6表示6天总共接待的人数,他们的现实意义是相同的,所以两种算法都是正确的。
3、结运算规律,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4、请学生做书中的小练习。
(三) 总结与反思,布置思考题1、检查学生练习情况,请同学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再做适当补充。
2、教师进一步强调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请学生反思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并谈谈收获和体会。
3、布置思考题及课后作业。
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一章《四则运算》教学设计(1)

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一章《四则运算》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一章《四则运算》主要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和运算定律。
本章内容是小学数学的基础,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例题、练习和应用题等形式,使学生熟练掌握四则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但对于运算定律和四则混合运算还不够熟悉。
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但部分学生运算速度较慢,容易出错。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四则混合运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运算定律和运算顺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的应用。
2.难点:括号在四则运算中的运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时的运算顺序。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四则运算的方法。
2.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含有动画、图片和生活实例的教学PPT,生动展示四则运算的过程。
2.练习题:准备适量的练习题,包括基础题、提高题和应用题。
3.教学奖品:准备一些小奖品,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个生活实例,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总价。
通过这个问题,引出四则运算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讲解四则运算的基本方法和运算定律,通过PPT展示例题,如23 + 17、56 ÷ 8等,引导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计算。
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一章《四则运算》教学设计(2)

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一章《四则运算》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一章《四则运算》主要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和运算定律。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并进一步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四则运算的基本概念,对于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于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方法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本章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让学生学会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四则运算的基本法则和运算定律。
2.难点: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实例讲解、练习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一章《四则运算》。
2.课件:四则运算的实例和练习题。
3.学习材料:练习本、笔、尺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四则运算的概念,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给了他2个苹果,请问小明现在有几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出加法运算。
2.呈现(10分钟)讲解四则运算的基本法则,如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
通过实例演示和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四则运算的练习,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题目,如算术游戏、竞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综合性的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进行计算。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互相讨论和解决问题。
5.拓展(10分钟)讲解一些四则运算的简便计算方法,如结合律、分配律等。
【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学计划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1、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两块:(1)与解决问题相结合,整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2)有关0的运算2、地位及前后联系:人教版实验教材根据《标准》的理念与目标要求—“能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标准》P21),采取的是与解决问题相结合的编排方式。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左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象“24-8×2”这样乘除在后的类型是第一次出现),并对此前学习过的四则混合运算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概括和总结。
二、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2.让学生在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原来的学习过程中已遇到过本单元的题目,对学生来说有很多学生已经知道了其中的运算顺序,本单元是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教学整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其中的问题是需要两、三步计算解决的问题。
教材创设了热闹的滑雪场情境,由此生出一系列的情境串,引出相应的4个例题。
每个例题都呈现了学生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以及整理混合运算的画面,以鼓励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积极思考、归纳,主动解决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出有括号的算式要先算括号里的运算顺序。
借助括号的加入体会解决问题途径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会用括号列综合算式。
重、难点突破措施: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情境和空间,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从而系统地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五、课时安排:四则运算5课时。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含括号的四则运算教案范文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含括号的四则运算教案范文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含括号的四则运算教案范文第【1】篇〗【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例1。
【教学目标】1.借助解决问题经历概括总结加、减法意义的过程,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通过比较、概括等活动,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通过数学学习活动,培养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加、减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减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首先,借助课件与描述,展现我国铁路建设的发展。
然后,突出西宁至格尔木,再由格尔木至拉萨的铁路线(即青藏铁路)。
谈话引入新课:我们学习了加、减、乘、除计算,还会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什么叫加法?什么叫减法?什么叫乘法?什么叫除法?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从今天起,我们再进一步地研究这四种运算,学习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关系。
(板书:四则运算)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和关系等相关知识。
(板书:加、减法的意义)二、解决问题,概括总结1.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请学生提出问题。
依教科书主题图,屏幕右上呈现西宁——格尔木——拉萨铁路路线图,动态呈现火车飞驰在青藏高原上的情景。
谈话: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
请同学们根据这些信息,提出要用加法、减法解决的问题。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选择相应的问题呈现。
(2)请学生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解决后,交流解决方法与结果。
随学生交流,板书算式。
2.概括意义。
(1)概括加法的意义。
①借助814+1142=1956,请学生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线段图。
直观再现把814km与1142km合并一起,并在算式的“+”下面板书:合并。
③提出问题,概括加法意义。
(想一想,什么样的运算叫做加法?)请学生思考、交流。
之后,规范学生的表述,揭示并板书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④请学生回忆,说出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含括号的四则运算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含括号的四则运算教学设计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含括号的四则运算教学设计第【1】篇〗当学生认识了1/2,我顺应学生好表现的心理特点,大胆放手,让学生类比迁移,自主创造几分之一,彰显学生的个性。
⑴联想: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对认识分数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⑵操作:折纸、涂色,表示出一张纸的几分之一。
⑶交流:先和同桌说一说:你折出了一张纸的几分之一再全班交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展示并说一说分数的含义。
⑷探究:选择学生作品中不同的图形展示,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这些图形的形状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能用1/4来表示呢让学生深刻体会: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就是这个图形的1/4。
活动6.深入探究,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在这里,我利用一个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猴子和小猪在一次分西瓜的时候,也想用我们今天学过的分数,它们都想多吃点。
小猴子想:我太喜欢吃西瓜了,我要吃这个西瓜的1/2。
小猪想:我肚皮大,吃得多,我要吃这个西瓜的1/4。
你知道,它们俩谁吃得更多一些吗为什么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答案,我不急于下结论。
而是出示以下直观图让学生观察,你能比较这几个分数的大小吗看着直观图,学生很快回答:1/2>1/4>1/8。
你还发现了什么假如把这个圆无限制地平均分下去,得到的每一份会越来越小。
最后得出结论: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
那故事中的小猴子和小猪谁吃的更多一些学生自然回答,小猴子吃的更多一些。
由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激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形成分数的完整概念。
以上六个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中,深刻体会了分数的含义。
充分体现出数学知识不是教师直接给予的,而是在学生一步步的操作、交流、感受、体悟中动态生成的,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第三个环节:分层巩固,拓展提高。
在练习环节,我层层深入,设计了写、涂、说、猜四个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减法的定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对算式变换的比较,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在探索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况的能力,进一步建立代数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用抽象文字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内在逻辑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单。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被誉为“天路”的工程是什么吗?预设:生:青藏铁路2.师:青藏铁路的建设创造了很多高海拔地区铁路建设的奇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一起走近青藏铁路。
(出示主题图)3.师: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预设:生1: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生2:格力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生3:西宁到格里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随着学生提出问题,课件随机显示)【设计意图】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课的开始,引导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在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同时,引出研究问题。
(二)自主探究,加减定义1.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能够解决吗?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请每个同学自己动手试一试。
2.学生独立解题3.汇报交流,展示解题过程:预设:814+1142=19564.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预设:生:把两段合在一起计算。
5.师:你还能提出什么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学生提出数学问题)6.师: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加法?预设:生: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加法。
(板书:加法定义)7.师:你知道加法算式中这些数都叫什么名字吗?介绍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加数+加数=和)8.师:刚才同学们还提出了两个问题,他们能解决吗?请大家试一试,看看谁的速度快。
9.学生列式计算。
(2)1956-814=1142(3)1956-1142=81410.师:同学们计算的真快,没看到大家列竖式呀,你们是怎样计算的?预设:生:参考加法算式解可以。
11.师:为什么用减法计算?预设:生:因为知道了两段的和求一段就可以减去另一段。
12.师:你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吗?13.师: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减法?预设:生: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减法。
(板书:减法定义)14.师:你知道减法算式中这些数又叫什么名字吗?介绍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减数-减数=差)【设计意图】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通过学生对自主提出问题的解决,逐步体会运算的本质含义,并抽象总结为概括性的语言,在此过程中逐步完善学生的认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小组交流,明确关系1.师:观察黑板上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预设:数都一样,运算不同2.师:我们能根据一个加法算式很快的写出两个减法算式,加、减法各部分到底有怎样的关系?看来我们这节课除了要知道什么是加、减法,还需要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
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板书课题: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3.师:根据黑板上的三个算式和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你能发现加、减法各部分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吗?4.小组讨论并组内交流5.全班交流预设:生:被减数-减数=差差=被减数-减数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差+减数=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被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减数+差加数+加数=和加数=和-另一个加数6.整理总结:(1)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2)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7.师:请同学们利用刚才的算式814+1142=1956、1956-814=1142、1956-1142=814验证大家总结的发现。
8.师:请观察我们总结的结论,看看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小组交流一下。
预设:生1:加法是减法的相反运算,减法是加法的相反运算。
生2: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9.学以致用:数学书P3做一做根据2468+575=3043,不计算直接写出后面算式的结果。
3043-2468=(),3043-575=()10.抽象概括,总结升华。
我们通过这三个算式的联系,初步了解了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而且验证了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也共同归纳出了如下的关系:(1)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2)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希望大家能灵活运用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课中,引导学生对加、减法关系进行整理,进一步引发学生对加、减法运算的深层次理解,感受数学的逻辑性。
(四)巩固应用,拓展提高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1)数学书P3 练习一 1下面各题应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①滑雪场上午卖出86张门票,下午卖出59张门票。
滑雪场全天一共卖出多少张门票?②滑雪场全天卖出145张门票,其中上午卖出86张,下午卖出多少张?③华光文具店运来一批练习本,卖出370包,剩下630包。
运来多少包练习本?④兴华小学一共有学生843人,其中男生418人,女生有多少人?(2)根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另外两个算式p4 22.综合练习:数学书 P3 3猜猜我是几?【设计意图】分层次的巩固练习有助于对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进行评价,并通过评价的结果反映出教学设计的问题,努力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五)课堂总结1.师:通过学习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你知道哪些关系你能说说吗?2.学生交流。
3.师:通过本节课学习你能说说你的心得、收获以及不足吗?(相互学习、鼓励进步、促进健康的发展)【设计意图】适当的反思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和掌握,更可以唤醒学生对数学方法乃至数学思想的感悟意识。
乘、除法的定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对算式变换的比较,理解和掌握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在探索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况的能力,进一步感悟运算本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用抽象文字表示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内在逻辑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单。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同学们,看到屏幕里的图片,有什么感觉?(出示各种美丽的花朵)预设:生:非常漂亮,感觉很香……2.师:是的,花不但是植物繁殖的重要部分,而且还有着很多美好的寓意。
荷花代表着纯洁,牡丹则代表着高贵。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用数学的眼光来欣赏花,看看大家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
(出示主题图)3.师: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预设:生: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4个花瓶一共插多少枝花?【设计意图】学生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开放的、是富有美感和艺术感的。
在课的开始,通过对花的欣赏引导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在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同时,引出研究问题。
(二)自主探究,乘、除法定义。
1.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能够解决吗?请每个同学自己动手试一试。
2.学生独立解题3.汇报交流,展示解题过程:预设:生1:3+3+3+3=12生2:3×4=124.师:大家都是怎么想的?预设:生1:每个花瓶中有3枝花,四个花瓶一共就是4个3相加。
生2:4个3,也可以用乘法表示,就是3×4。
5.师:看来4个3相加也可以表示为3×4。
你认为哪种表示方式更简便呢?为什么?预设:乘法,因为加数个数多时可以用一个数表示个数。
6.你还能提出什么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学生提出数学问题)7.师: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乘法?预设:生: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乘法。
(板书:乘法定义)8.师:你知道乘法算式中这些数都叫什么名字吗?介绍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因数×因数=积)9.师:在上节课我们学习加、减法时发现一个加法算式可以改写出两个减法算式。
今天你能结合情景和这个乘法算式也改写出用其他运算方法计算的问题吗?小组讨论一下。
9.学生讨论并列式。
(2)12÷3=4(3)12÷4=310.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这两个除法算式代表什么含义?预设:生1:有12枝花,每3枝插一瓶,可以插几瓶?12÷3=4生2:有12枝花,平均插到4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几枝?12÷4=311.师: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呢?预设:生:因为知道了两个因数的积,求另一个因数。
12.师:你能提出一个用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吗?13.师:想一想什么是加法,什么是减法?然后,请你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除法?预设:生: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除法。
(板书:除法定义)14.师:你知道除法算式中这些数又叫什么名字吗?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除数÷除数=商)【设计意图】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通过学生对自主提出问题的解决,逐步体会运算的本质含义,并抽象总结为概括性的语言,在此过程中逐步完善学生的认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小组交流,明确关系1.师:观察黑板上的算式,再想一想我们是如何研究加、减法的,你有什么发现?2.师:我们能根据一个加法算式很快地写出两个减法算式,又能根据一个乘法算式很快写出两个除法算式,现在你有什么想研究的?预设:生:乘、除法各部分到底有怎样的关系?3.师:同学们非常善于思考,看来我们这节课除了要知道什么是乘、除法,也需要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
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板书课题: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4.师:根据黑板上的三个算式和上节课的学习经验(课件出示加、减法各部分关系),你能发现乘、除法各部分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吗?5.小组讨论并组内交流6.整理总结:(1)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2)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7.师:请同学们结合刚才的算式,验证大家总结的发现。
8.师:请观察我们总结的结论,看看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小组交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