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四则运算》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四则运算与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四则运算与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四则运算与运算定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了解四则运算的运算定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数学解题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教学准备:1.教材:《四年级数学上册》2.工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等3.辅助材料:练习题、教学案例等4.教学环境:教室内有足够的坐位空间、良好的光照和通风条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1.教师出示四则运算的表达式,如:9+3=12,7-4=3,4×6=24,8÷2=4,并让学生观察并思考。

2.引导学生回顾四则运算的定义,了解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概念。

二、讲解四则运算的运算方法(15分钟)1.教师通过PPT讲解四则运算的基本思路和运算方法,例如先乘后除、先加后减等。

2.教师通过实际的例子,让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运算步骤和注意事项。

三、四则运算的运算定律(2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四则运算的运算定律,包括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2.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四则运算的运算定律,提高学生对定律的理解能力。

3.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方法。

四、练习与巩固(30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加深对四则运算的理解。

2.学生互相交流讨论答案,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四则运算的重要性和运算定律的应用。

五、拓展与应用(15分钟)1.教师设计一些拓展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进行解题。

2.学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并与同学交流讨论。

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六、总结与展望(5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四则运算的重要性和运算定律的应用。

2.展望下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对数学学习保持兴趣和信心。

四年级数学《四则运算》教案

四年级数学《四则运算》教案

四年级数学《四则运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概念及运算顺序。

(2)培养学生熟练地进行四则运算,提高计算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

(2)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探索四则运算的规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加法运算(1)教学加法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掌握加法的运算顺序。

2. 第二课时:减法运算(1)教学减法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掌握减法的运算顺序。

3. 第三课时:乘法运算(1)教学乘法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掌握乘法的运算顺序。

4. 第四课时:除法运算(1)教学除法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掌握除法的运算顺序。

5. 第五课时:四则运算的混合(1)教学四则运算的混合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四则运算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掌握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2. 教学难点:(1)四则运算的混合计算。

(2)灵活运用运算顺序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

2. 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合作精神。

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计算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准确性、速度等方面,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3. 测验成绩:定期进行测验,分析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4.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相互评价,促进共同进步。

六、教学步骤1. 加法运算:(1)引入加法的概念,用实物或图片演示加法的过程。

四年级下册数学《四则运算》教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四则运算》教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四则运算》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四则运算的概念。

2. 掌握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运算规则。

3. 能够解决简单的四则运算问题。

教具准备:1. 课本《四则运算》下册。

2. 小黑板和粉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识(10分钟)1. 引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四则运算吗?”2. 学生回答。

3. 解释:“四则运算是指数的加、减、乘、除四种基本运算。

在数学运算中,我们经常用到这四种运算,通过它们,我们可以完成很多数学应用题。

”4. 提问:“你能举一些四则运算的例子吗?”5. 学生回答。

二、讲解加法(10分钟)1. 将小黑板上的加法公式写出来:“a + b = c。

”2. 课堂上演示一些简单的加法算式,要求学生一起乘算。

3. 强调:“加法是指两个数的数值相加,结果是两个数的和。

”4. 向学生提问:“4 + 5 = ?”5. 学生回答。

6. 鼓励学生分组练习加法,并进行小组竞赛。

三、讲解减法(10分钟)1. 将小黑板上的减法公式写出来:“a - b = c。

”2. 课堂上演示一些简单的减法算式,要求学生一起乘算。

3. 强调:“减法是指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结果是两个数的差。

”4. 向学生提问:“7 - 3 = ?”5. 学生回答。

6. 鼓励学生分组练习减法,并进行小组竞赛。

四、讲解乘法(10分钟)1. 将小黑板上的乘法公式写出来:“a × b = c。

”2. 课堂上演示一些简单的乘法算式,要求学生一起乘算。

3. 强调:“乘法是指一个数与另一个数相乘,结果是两个数的积。

”4. 向学生提问:“2 × 3 = ?”5. 学生回答。

6. 鼓励学生分组练习乘法,并进行小组竞赛。

五、讲解除法(10分钟)1. 将小黑板上的除法公式写出来:“a÷ b = c。

”2. 课堂上演示一些简单的除法算式,要求学生一起乘算。

3. 强调:“除法是指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结果是两个数的商。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是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编写的一本教材。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运算规则,以及四则运算的顺序。

教材通过大量的实例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方法,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在运算速度和准确性方面,学生之间的差异较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规则,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练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四则运算的基本规则和运算顺序。

2.教学难点:四则运算的混合运算,以及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四则运算的应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四则运算的规则和实例。

2.练习题:准备适量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烹饪等,引出四则运算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四则运算的规则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四则运算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难题。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教案一. 教材分析《四则运算》是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一章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运算规则和方法。

本章内容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之前,已经掌握了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但对于四则运算的规则和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巩固。

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但部分学生对于复杂运算的计算方法和技巧还需要加强指导和练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规则和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和解答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四则运算的基本规则和方法。

2.难点:复杂运算的计算方法和技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示范,使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规则和方法。

2.实践操作法:通过计算练习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四则运算的教学PPT,包括四则运算的规则和方法,以及相关的例题和练习题。

2.练习题:准备一些四则运算的练习题,包括简单和复杂的题目,以供学生在课堂上练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购物时计算价格,使学生思考和回顾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四则运算的规则和方法,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规则和方法。

操练(15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四则运算的练习题,学生独立进行计算和解答。

四年级数学《四则运算》教案

四年级数学《四则运算》教案

四年级数学《四则运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顺序和法则;(2)培养学生熟练地进行四则运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演示和练习,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找出运算顺序;(2)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态度,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四则运算的顺序和法则;(2)培养学生进行四则运算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四则运算顺序的判断;(2)含有括号的运算。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教学课件或黑板;(2)练习题;(3)学生分组合作的材料。

2. 学生准备:(1)课堂笔记本;(2)铅笔和橡皮。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已学的加减乘除运算;(2)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运算,你们猜猜是什么?2. 教学新课:(1)介绍四则运算的顺序和法则;(2)通过实例演示和练习,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找出运算顺序;(3)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 课堂练习:(1)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2)讲解练习题,引导学生总结解题规律。

4.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2.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四则运算的更多规律;3. 家长签字确认作业完成情况。

教学反思:课后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生活情境引入四则运算,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 游戏教学: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四则运算。

3.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激励评价: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含括号的四则运算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含括号的四则运算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含括号的四则运算教学设计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含括号的四则运算教学设计第【1】篇〗当学生认识了1/2,我顺应学生好表现的心理特点,大胆放手,让学生类比迁移,自主创造几分之一,彰显学生的个性。

⑴联想: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对认识分数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⑵操作:折纸、涂色,表示出一张纸的几分之一。

⑶交流:先和同桌说一说:你折出了一张纸的几分之一再全班交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展示并说一说分数的含义。

⑷探究:选择学生作品中不同的图形展示,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这些图形的形状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能用1/4来表示呢让学生深刻体会: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就是这个图形的1/4。

活动6.深入探究,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在这里,我利用一个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猴子和小猪在一次分西瓜的时候,也想用我们今天学过的分数,它们都想多吃点。

小猴子想:我太喜欢吃西瓜了,我要吃这个西瓜的1/2。

小猪想:我肚皮大,吃得多,我要吃这个西瓜的1/4。

你知道,它们俩谁吃得更多一些吗为什么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答案,我不急于下结论。

而是出示以下直观图让学生观察,你能比较这几个分数的大小吗看着直观图,学生很快回答:1/2>1/4>1/8。

你还发现了什么假如把这个圆无限制地平均分下去,得到的每一份会越来越小。

最后得出结论: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

那故事中的小猴子和小猪谁吃的更多一些学生自然回答,小猴子吃的更多一些。

由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激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形成分数的完整概念。

以上六个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中,深刻体会了分数的含义。

充分体现出数学知识不是教师直接给予的,而是在学生一步步的操作、交流、感受、体悟中动态生成的,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第三个环节:分层巩固,拓展提高。

在练习环节,我层层深入,设计了写、涂、说、猜四个练习。

四年级数学四则运算教案(精选6篇)

四年级数学四则运算教案(精选6篇)

四年级数学四则运算教案(精选6篇)四年级数学四则运算教案篇1教学内容:P4/例1、例2(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 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一、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组织学生提问并对简单地问题直接解答。

(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通过补充条件,继续提问。

1. 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

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2. “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

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等等。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提示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条件的补充。

二、新授1. 小组4人对黑板上的题目进行分配解答。

引导学生对黑板上的问题进行解答,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计算。

2. 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指导。

3. 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义的叙述。

(1)71-44+85=27+85=113(人)71-44表示中午44人离去后还剩多少人,在加上到来的85人,就是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

(2)987÷3×6 6÷3×987=329×6 =2×987=1974(人) =1974(人)第一种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数,在乘6算出6天接待的总人数。

(实际上就是原来学习的乘除混合应用题,不知道单一量的情况下求总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应用题。

) 第二种方法,因为是照这样计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数可以看作是一样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几倍,6天接待的总人数也是3天接待的总人数的几倍。

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教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教案、教学设计
5.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四则运算过程和结果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四则运算的意义。
2.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四则运算的运算规律和运算顺序。
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过程:练习分为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三个层次,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对学生的解题过程进行评价。
2.教学方法:分层教学法、练习法、评价法。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
过程:首先,让学生回顾四则运算的概念、运算规则和运算顺序。然后,教师进行点评,强调重点和难点知识。最后,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关注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3.拓展作业:
设计一道关于四则运算的拓展题目,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小华去超市购物,他购买了以下商品:苹果5元/斤,购买2斤;香蕉3元/斤,购买1斤;酸奶6元/瓶,购买3瓶。请计算小华总共花费了多少钱?此类题目有助于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4.小组合作作业:
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一道关于四则运算的实践题目。要求学生分工合作,共同探讨解题方法,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此类题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内容:针对四则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进行小组讨论。
过程: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取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运用四则运算进行解决。讨论过程中,要求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解题方法。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不含括号的四则运算教学设计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不含括号的四则运算教学设计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不含括号的四则运算教学设计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不含括号的四则运算教学设计第【1】篇〗四则运算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掌握没有括号的乘除、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过程与方法:通过尝试自学,掌握没有括号的乘除、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尝试,获得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复习脱式计算并说明运算顺序。

467-240+129624÷3×2师:“加加、减减”与“乘乘、除除”原本就是一个大家庭的成员,现在它们要挤在一个大家里(算式)啦,怎么办?让谁先进家门?如果我们把乘乘与除除看作“女成员”,加加与减减看作“男成员”,那么中国有句文明礼让用语是什么?(生:女士优先,男士靠边)全班笑,对!男子汉呀,当然得让点对吧?可是在数学里也一样得遵守一定的顺序(就是先乘除后加减)。

不信我们到书城看看!你会收获不小呢!二、新课1.教学例3出示课件(上图所示)师:图里有哪些信息?(生观察课件汇报:《格林童话》一套3本共36元;《十万个为什么》一套2本,每本15元。

师:课件出现问题1:师:该怎样解答?强调先分步列式再列综合算式。

问:你是怎样列式的?每一步求的是什么?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生:⑴2×15=30⑵30+36=66我的综合算式: 2×15+36=30+36=66师:谁能说说这个综合算式是按什么样的顺序运算的?(生与同桌交流汇报:算式里有加法和乘法,先算乘再算加;)师:课件出现问题2:100元买2套《格林童话》够吗?师:请同学们自己先分步列式,再自己当个小导演,把自己的分步式导演成一个综合算式,看谁最能干?(生练习,师巡视指导)师:请一个学生上台列分步式,再请另一个学生根据分步式列出综合算式。

生1:⑴ 36×2=72⑵ 100-72=28生2:综合算式:100-36×2=100-72=28师生明确:算式里有减法和乘法,还是先乘再减。

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含义和运算顺序,能够熟练地进行整数的四则运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掌握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理解并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难点(1)正确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特别是乘法和除法的意义。

(2)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四则混合运算。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演示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创设一个生活中的购物情境,如:小明去商店买文具,一支铅笔 2 元,一个笔记本 5 元,他买了 3 支铅笔和 2 个笔记本,一共花了多少钱?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列式计算,从而引出四则运算。

2、知识讲解(1)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或几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例如:3 + 5 = 8,表示 3 和 5 合并成 8。

(2)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例如:8 3 = 5,表示已知 8 是 3 和 5 的和,求其中一个加数 3 对应的另一个加数 5。

(3)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例如:3 × 5 = 15,表示 5 个 3 相加的和是 15。

(4)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例如:15 ÷ 3 = 5,表示已知 15 是 3 和 5 的积,求其中一个因数 3 对应的另一个因数 5。

(5)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①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例如:25 + 32 18 ,应先算 25 + 32 = 57 ,再算 57 18 = 39 ;48 ÷ 6 × 3 ,应先算 48 ÷ 6 = 8 ,再算 8 × 3 = 24 。

四年级数学《四则运算》教案

四年级数学《四则运算》教案

四年级数学《四则运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四则运算的基本概念: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2. 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同一级运算从左到右依次进行。

3.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四则运算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购物、计算费用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 教学难点:运算顺序的掌握,以及运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四则运算。

2.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采用问答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四则运算的规律。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四则运算。

2. 讲解与演示:讲解四则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并进行示范性计算。

3. 练习与讨论:学生独立进行计算练习,小组内讨论运算顺序的掌握方法。

4. 应用与拓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与反思: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四则运算的规律,并进行自我反思。

六、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穿插于教学过程中的即时练习,用以巩固学生对四则运算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计算题目,要求学生在家庭中完成,以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参与程度、沟通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七、教学反馈与调整:1. 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鼓励学生的正确做法,指导错误之处。

2. 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和示范,确保学生理解透彻。

3. 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反馈,灵活调整教学计划,确保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需求相符。

八、教学延伸与拓展:1. 引入更复杂的四则运算题目,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教案(最新12篇)

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教案(最新12篇)

教学目标: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运算及混合运算。

2.使学生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3.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小数加、减计算能力的自觉性。

教学重难点:(一)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是教学重点。

(二)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计算,是学习的难点。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生自主探索小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及混合运算。

2、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工具性作用。

3、激发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的兴趣,涌动长大后也要为国争光的豪情,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教学重点: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算理教学准备:学生收集以小数形式记录的2023年奥运会中国运动员的成绩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吗?2023年奥运会上,我们中国一共取得多少枚金牌?呈现2023年奥运会上中国跳水比赛运动员劳丽诗、李婷婷在10米跳台双人跳水比赛中的完美的空中动作照片。

师:你认识画面中的人物吗?今天,小明和他的爸爸将带着我们一起回顾中国跳水比赛运动员劳丽诗、李婷婷在10米跳台双人跳水比赛中的精彩表现。

准备好了吗?出发!继续呈现劳丽诗、李婷婷在10米跳台双人跳水比赛中的完美的空中画面并伴随着小明的声音:10米跳台双人跳水决赛开始了,第一轮比赛中,劳丽诗、李婷婷获得的分数是由53个一和40个百分之一组成的,你们知道是几分吗?(53.40)哈特利、海曼斯获得的分数是由49个一和80个百分之一组成的,你知道是几分吗?(49.80)第二轮比赛中,劳丽诗、李婷婷获得的分数整数部分是58,小数部分十分位2,百分位是0,你知道是几分吗?(58.20)哈特利、海曼斯获得的分数在49—50之间且百分位是0的两位小数,你知道是几分吗?(49.80)随着学生的回答,呈现P96中间的表格。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精品同步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精品同步教学设计)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四则运算的基本概念、运算顺序和计算法则。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四则运算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四则运算》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计算多个步骤的问题?”(如购物找零)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四则运算的奥秘。
此外,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成果分享环节表现出了一定的自信心,但部分学生在表述自己的观点时还不够清晰。为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发言和展示的机会,并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在总结回顾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四则运算的知识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某些知识点存在疑问。针对这些问题,我会在课后及时进行辅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本章节的知识。
(2)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掌握无括号和有括号情况下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举例:解决“32 + 4 × 5 ÷ 2 - 6”的计算顺序,理解先乘除后加减的规则。
(3)四则运算的计算法则及运算定律的应用:灵活运用加法结合律、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分配律等简化计算。
举例:利用加法结合律将“3 + 4 + 5”改写为“3 + (4 + 5)”,简化计算过程。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四则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法则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四则混合运算,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教案设计

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教案设计

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优质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四则运算的概念,掌握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规则。

2. 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并能够正确计算出结果。

过程与方法目标:1.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数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2. 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应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四则运算的概念及运算规则。

2. 简单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

3. 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四则运算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四则运算的概念,运算规则,简单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

难点: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四则运算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四则运算的过程。

2. 采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采用分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采用生活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四则运算的概念及运算规则。

3. 实例讲解:通过具体案例,讲解简单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

4. 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游戏互动:设计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四则运算。

6. 分组合作:布置小组合作任务,让学生共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四则运算问题。

7.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数学运用到生活中。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四则运算的知识。

9.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10. 教学反思:对本次教学进行总结,找出优点与不足,为下次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设计生动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四则运算。

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数学教案设计

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数学教案设计

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數學教案設計
标题: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这里详细介绍课程的教学目标,比如让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规则,理解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等)
二、教学重难点
(这里列举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如重点是掌握四则运算的顺序,难点是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约200字)
(描述如何引入新课,如通过复习旧知识,提出新的问题等方式)
2. 新课讲解(约400字)
(详细描述如何讲解新课,如通过举例,做练习等方式)
3. 学生实践(约400字)
(描述学生如何进行实践活动,如分组讨论,做作业等)
4. 知识总结(约300字)
(描述如何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如教师引导,学生自我总结等)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约200字)
(描述如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和反馈,如课堂测试,作业批改等)
五、教学反思(约200字)
(描述教师对本次教学的反思,如教学效果如何,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等)
以上只是一个基本的大纲,您可以在每个部分中加入更多的细节,以达到1500字的要求。

同时,为了使教案更具实用性和针对性,建议您在编写时参考相关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四则运算教案5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四则运算教案5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四则运算教案5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四则运算教案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2——5页一、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一、二级运算单列式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

2、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1、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发现并总结概括出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三、教具、学具准备:主题图练习本四、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冬天你最喜欢什么运动(堆雪人、打雪仗、滑冰、滑雪)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认识有关滑冰场情况。

(出示“冰雪天地”主题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图。

根据主题图和提示提出问题。

1、肯定学生的积极表现,引导学生回顾和本节内容相关的旧知识。

2、出示信息,多媒体展示问题。

(二) 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1)天山滑雪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雪A:师: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下午有多少人生:滑雪场一共有多少人师:你能有什么解决办法师:引导学生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B: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鼓励学生独立列算式,然后求解,师生共同总结。

C:表扬表现积极的学生,多媒体展示问题二:“冰天雪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D:请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然后相互讨论。

E:强调算式的多样化,帮助学生理解。

例如:问题二中算式987÷3表示6天总共接待的人数,再乘以6表示6天总共接待的人数,他们的现实意义是相同的,所以两种算法都是正确的。

3、结运算规律,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4、请学生做书中的小练习。

(三) 总结与反思,布置思考题1、检查学生练习情况,请同学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再做适当补充。

2、教师进一步强调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请学生反思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并谈谈收获和体会。

3、布置思考题及课后作业。

四则运算教案(精选5篇)

四则运算教案(精选5篇)

运算教案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则运算教案(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学情分析: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减法中的未知量。

教学难点: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理解加、减法的意义1、理解加法的意义。

出示例1(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

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1)问:根据这道题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让学生尝试用线段图表示)(2)请学生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

814+1142=1956 或 1142+814=1956师:为什么用加法呢?那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小组讨论)(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加法。

)(3)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出示加法的意义)(4)说明加法各部分名称。

2、理解减法的意义能不能试着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呢?>(1)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例1(2)(3)尝试用线段图表示:师:根据线段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并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

1956-814=1142 或 1956-1142=814(2)问:怎样的运算是减法?(小组讨论)(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3)小结: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出示)说明减法各部分名称。

教学设计思路:根据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并结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制定了“四则运算”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减法的定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对算式变换的比较,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况的能力,进一步建立代数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用抽象文字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内在逻辑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被誉为“天路”的工程是什么吗?
预设:
生:青藏铁路
2.师:青藏铁路的建设创造了很多高海拔地区铁路建设的奇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一起走近青藏铁路。

(出示主题图)
3.师: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预设:
生1: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生2:格力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生3:西宁到格里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随着学生提出问题,课件随机显示)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课的开始,引导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在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同时,引出研究问题。

(二)自主探究,加减定义
1.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能够解决吗?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请每个同学自己动手试一试。

2.学生独立解题
3.汇报交流,展示解题过程:
预设:814+1142=1956
4.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预设:
生:把两段合在一起计算。

5.师:你还能提出什么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6.师: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加法?
预设:
生: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加法。

(板书:加法定义)
7.师:你知道加法算式中这些数都叫什么名字吗?
介绍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加数+加数=和)
8.师:刚才同学们还提出了两个问题,他们能解决吗?请大家试一试,看看谁的速度快。

9.学生列式计算。

(2)1956-814=1142
(3)1956-1142=814
10.师:同学们计算的真快,没看到大家列竖式呀,你们是怎样计算的?
预设:
生:参考加法算式解可以。

11.师: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预设:
生:因为知道了两段的和求一段就可以减去另一段。

12.师:你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吗?
13.师: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减法?
预设:
生: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减法。

(板书:减法定义)
14.师:你知道减法算式中这些数又叫什么名字吗?
介绍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减数-减数=差)
【设计意图】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通过学生对自主提出问题的解决,逐步体会运算的本质含义,并抽象总结为概括性的语言,在此过程中逐步完善学生的认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小组交流,明确关系
1.师:观察黑板上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数都一样,运算不同
2.师:我们能根据一个加法算式很快的写出两个减法算式,加、减法各部分到底有怎样的关系?看来我们这节课除了要知道什么是加、减法,还需要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

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板书课题: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师:根据黑板上的三个算式和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你能发现加、减法各部分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吗?
4.小组讨论并组内交流
5.全班交流
预设:
生:被减数-减数=差
差=被减数-减数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差+减数=被减数
减数+差=被减数
被减数=差+减数
被减数=减数+差
加数+加数=和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6.整理总结:
(1)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7.师:请同学们利用刚才的算式814+1142=1956、1956-814=1142、1956-1142=814验证大家总结的发现。

8.师:请观察我们总结的结论,看看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小组交流一下。

预设:
生1:加法是减法的相反运算,
减法是加法的相反运算。

生2: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9.学以致用:数学书P3做一做
根据2468+575=3043,不计算直接写出后面算式的结果。

3043-2468=(),3043-575=()
10.抽象概括,总结升华。

我们通过这三个算式的联系,初步了解了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而且验证了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也共同归纳出了如下的关系:
(1)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希望大家能灵活运用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课中,引导学生对加、减法关系进行整理,进一步引发学生对加、减法运算的深层次理解,感受数学的逻辑性。

(四)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1)数学书P3 练习一 1
下面各题应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①滑雪场上午卖出86张门票,下午卖出59张门票。

滑雪场全天一共卖出多少张门票?
②滑雪场全天卖出145张门票,其中上午卖出86张,下午卖出多少张?
③华光文具店运来一批练习本,卖出370包,剩下630包。

运来多少包练习本?
④兴华小学一共有学生843人,其中男生418人,女生有多少人?
(2)根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另外两个算式p4 2
2.综合练习:数学书P33
猜猜我是几?
【设计意图】分层次的巩固练习有助于对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进行评价,并通过评价的结果反映出教学设计的问题,努力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五)课堂总结
1.师:通过学习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你知道哪些关系你能说说吗?
2.学生交流。

3.师:通过本节课学习你能说说你的心得、收获以及不足吗?
(相互学习、鼓励进步、促进健康的发展)
【设计意图】适当的反思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和掌握,更可以唤醒学生对数学方法乃至数学思想的感悟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