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的功效与作用

合集下载

《长沙方歌括》(释义)

《长沙方歌括》(释义)
炙甘二两中输化,水利邪除立法新。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用白术、白芍、茯苓、生姜各三两均等之量,大枣必须用十二枚,效果方称最佳,炙甘草用量二两,健脾底补中,促进转输,增强运化,待水湿通利,表里畅达,邪自消除,立此治法,独具新意。
11甘草干姜汤
心烦脚急理须明,攻表误行厥便成,
二两炮姜甘草四,热因寒用奏功宏。
32茯苓甘草汤
汗多不渴此方求,又治伤寒厥悸优,
二桂一甘三姜获,须知水汗共源流。
释义:茯苓甘草汤是治疗伤寒汗后,损伤胃阳,水停中焦,而见口不渴所用之方。又治伤寒后,水气凌心之心悸,厥逆证的优良方剂,方中用桂枝二两,甘草一两,生姜、茯苓各三两,须知健脾利水与发汗同义,即水与汗同源之故。
释义:心烦、脚挛急,此乃热伤阴液,失于濡养而致,若兼于太阳表虚证,则属夹虚伤寒、对此病理机制须要认明。误用桂枝汤辛温解表,更加损伤阴阳,阳虚失于温煦四末,厥逆由此形成。治宜干姜二两,炙甘草四两,组成甘草干姜汤,此方温热之法,乃因阳虚寒盛而用,其方药产生的功效,必然宏壮。
12芍药甘草汤
芍甘四两各相均,两脚拘挛病在筋,
22干姜附子汤
生附一枚一两姜,昼间烦躁夜安常,
脉微无表身无热,幸藉残阳未尽亡。
释义:干姜附子汤由附子一枚,干姜一两组成,主治昼日烦燥不宁、夜晚安静如常,脉沉微,无表证,身无大热等阳虚烦躁证。此证尚可救治之处,乃是幸运凭借残留的虚阳,尚未消亡殆尽。
23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
四两麻黄八两膏,二甘五十杏同熬,
须知禁桂为阳盛,喘汗全凭热势操。
释义:麻杏甘石汤由四两、生石膏八两、甘草二两、五十个杏仁组成。并采取诸药同煎之法。用于太阳病汗下后而见汗出而喘之变证,此证全因邪热壅迫于肺而致。须知比证禁服桂枝汤,是因汗下后表证已解,阳热过盛之故。

桂枝汤的研究与应用

桂枝汤的研究与应用

桂枝汤的研究与应用
第38页
刘氏则以本方加黄芪治疗自汗或多汗证,
效果亦满意。初服若效果不显时,则依“复发 其汗”及“先其时发汗则愈”标准,以排除营 卫间障碍,而到达止汗目标。至营卫调和之后, 再加黄芪更能发挥黄芪实表作用,预防复发, 可谓经验之谈〔6〕。陈氏从“汗出偏沮,使人 偏枯”理论出发结合本方调和营卫之功,再加 益气固表之黄芪15克、边条参12克治疗不足多 汗症(又称节段性多汗证)亦取得奇效〔7〕。
第9页
1.解热抗炎抗病毒及抑菌; 2.改进消化系统功效; 3.解痉、镇痛、镇静; 4.改进心血管功效; 5.抗过敏作用; 6.双向调整作用。
桂枝汤的研究与应用
第10页
桂枝汤类方双向调整作用是基于营
卫不和这特定病机前提及桂枝汤三对药 品配伍科学性。经过调和营卫、通畅血 脉、调理脾胃、复建中气路径,实现五 个方面双向调整作用:
对“和”标准性论点有二:一是《金匮》 “五脏元真通畅,人既安和”;二是《伤 寒论》中提出:“凡病,若发汗、若吐、 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 自愈”。由此可见,“和”关键是恢复人 体自稳,调整机制,使阴阳、气血、脏腑 系统功效平衡协调而维持正常生理活动。
桂枝汤的研究与应用
第19页
(4)仲景“和法”含义:乃指汗剂、 下剂、温剂诸方治疗作用较为缓解者 而言。
桂枝汤的研究与应用
第40页
(4)偏瘫 偏瘫是一侧上下肢体自主运动障碍,多伴 口眼口呙斜,为脑血管病变中常见症候。按中医辨证, 多因卫阳失固,营卫俱虚,邪风乘虚而入经络或脏腑致 营卫不和,气血瘀滞,亦属桂枝汤证范围。此即《素 问·逆调论》:“荣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营卫 俱虚则不仁且不用。”武氏以桂枝汤加红花、防风治疗 偏瘫24例。治愈15例,显效6例,好转3例。并例举随证 加减法:汗多,营阴伤重者,白芍增至30~40克。瘀血 较重者,减白芍加赤芍。汗出肢冷,脉微,阳虚较重者, 加附子。气息低微,脉浮虚者,加黄芪。下肢着地酸软 无力者,加全蝎。若因肝阳上亢或五志过极,化火从风, 挟痰,挟火上窜巅顶,横窜精华,堵闭清窍而致突然昏 仆,不省人事,目赤气粗,舌红苔厚,脉弦数则忌用

发现问题、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精选】

发现问题、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精选】

桂枝汤及其类方的临床应用(1)主讲人:孙鸿昌2007年7月20日柯韵伯:“此为仲景群方之冠,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

一桂枝甘草汤及其类方(一)桂枝甘草汤(心阳虚心悸)(1)辛甘化阳(2)可温心阳心主通明,桂枝为辛温药,可温心阳,故言“明”;桂枝又有温通血脉的作用,故言“明”。

原文: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未持脉时,病人手叉自冒心,师因教试令咳而不咳者,此必两耳聋无闻也。

所以然者,以然者,以重发汗,虚故如此。

发汗后,饮水多必喘,以水灌之亦喘。

结论:主治心阳虚之心悸,耳聋。

临床上常合栝楼薤白剂,温胆汤,生脉饮等。

用生脉饮,桂枝甘草汤扶正,以栝楼剂,温胆汤驱邪。

(二)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心阳虚神志异常)心阳虚的基础上出现神志症状即可用此方,用桂枝甘草汤来温心阳,用龙骨牡蛎来重镇安神。

现在临床上通常用龙骨牡蛎来安神恐怕即来源于《伤寒论》,但仅是治标而已,欲解决根本问题还需紧扣病机。

原文:火逆。

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

(三)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心阳虚神志异常挟痰)上方加蜀漆,生姜,大枣。

上症(心阳虚加神志症状)挟痰即可用此。

甘草,生姜,大枣培土之虚,杜生痰之源。

此方相当于桂枝甘草汤加栝楼薤白剂,温胆汤等。

原文: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

(四)桂枝去芍药汤(下后胸阳受挫表邪仍在)药物组成:桂枝甘草生姜大枣主治:胸阳不足的太阳表证或素体阳气不足的太阳表证分析:桂枝,生姜解表;甘草,大枣益气养阴以防伤正。

原文: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五)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上证加表阳亦不足)药物组成:桂枝甘草生姜大枣附子主治:表(肤表)里(胸阳)阳气俱不足的风寒表证,亦可用于心阳虚见证。

祝味菊:附子为强心之猛将李可:破格救心汤重用附子分析:桂枝,生姜解表;甘草,大枣益气养阴以防伤正;附子温里阳以济表阳二芍药甘草汤及其类方(一)芍药甘草汤(阴虚筋脉失濡之脚挛急)(1)酸甘化阴(2)芍药是酸是苦的问题成无己谓其酸敛,《本草经》谓其苦平,破阴结,通脾络。

完整版)伤寒论试题

完整版)伤寒论试题

完整版)伤寒论试题1.伤寒论测试题A型题1.《伤寒论》中的并病是指(B)A。

两经证候归并为一经B。

一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C。

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D。

阳经与阴经的证候同时出现E。

一经病症为主但兼有其他证候2.《伤寒论》中的合病是指(C)A。

两经证候归并为一经B。

一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C。

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D。

阳经与阴经的证候相继出现E。

一经病证为主但兼有其他证候3.太阳病传为少阴病的传变方式为(B)A。

循经传B。

表里传C。

直中D。

并病E。

合病4.外感初起太阳与少阴同时发病最恰当的表述为(D)A。

直中B。

并病C。

表里传D。

两感E。

越经传5.以下不属于太阳中风脉证提纲的是(E)A。

恶风B。

发热C。

汗出D。

脉缓E。

头痛6.以下不属于太阳伤寒证初起必见之证的是(A)A。

发热B。

恶寒C。

体痛D。

呕逆E。

脉紧7.“辨病发于阳与病发于阴”之“阴阳”指(B)A。

表证与里证B。

三阴证与三阳证C。

实证与虚证D。

新病与痼疾E。

寒证与热证8.以下不是桂枝汤的适应症的是(C)A。

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B。

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者C。

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D。

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E。

外证未解,脉浮弱者9.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的病机是(D)A。

表邪内陷B。

邪热内扰C。

正虚邪扰D。

正邪搏击E。

阳郁不解10.“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的处理方法是(B)A。

当以扶正,以小建中汤B。

当以汗解,宜桂枝汤C。

当以温阳,宜附子汤D。

当表里双解,宜桂枝人参汤E。

当表里双解,宜麻黄附子甘草汤11.“若微寒,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之“醒微寒”指(C)A。

轻微恶寒B。

指头寒C。

脉微恶寒D。

胸微恶寒E。

脉微弱12.麻黄汤证“无汗而喘”的机理是(A)A。

风寒束表,腠理闭塞,肺气不宣B。

外寒内饮,壅塞于肺,肺失清肃C。

风寒束表,卫强营弱,肺气上逆D。

素有喘疾,外感风寒,引动宿疾E。

风寒束表,久郁化热,肺气上逆13.下列病证不可用麻黄汤治疗的是(D)A。

《伤寒论》类方整理——1、桂枝汤类方

《伤寒论》类方整理——1、桂枝汤类方

《伤寒论》类方整理——1、桂枝汤类方一、桂枝汤类方目录:1、桂枝汤2、桂枝加桂汤3、桂枝加芍药汤4、桂枝加大黄汤5、桂枝加附子汤6、桂枝新加汤7、桂枝加厚朴杏子汤8、桂枝加葛根汤9、桂枝甘草汤10、桂枝去芍药汤11、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12、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13、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14、桂枝救逆汤15、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16、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17、小建中汤18、桂枝人参汤1、桂枝汤适应证: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13、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15、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

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24、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44、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

欲解外者,宜桂枝汤。

42、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45、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

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

今脉浮,故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

53、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

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54、病人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

先其时发汗则愈。

56、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

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

宜桂枝汤。

57、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91、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

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95、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164、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

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

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桂枝汤加减十方在临床中的应用

桂枝汤加减十方在临床中的应用

桂枝汤加减十方在临床中的应用引言桂枝汤是中医中最常用的方剂之一,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

它是由神农本草经中的桂枝加上其他草药配制而成,具有温经散寒,扶正祛邪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寒证、头痛、肩周炎、咳嗽等症。

在实际应用中,医生会根据病情的不同,对桂枝汤进行加减方,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本文将介绍桂枝汤加减十方在临床中的应用。

一、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芍药汤是将桂枝汤中的生姜、大枣、甘草、生桂枝、炙甘草去掉,再加入白芍药、川芎、当归、陈皮等药材而制成的方剂。

它的主要作用是补益气血,养心安神,可用于治疗失眠、心悸、月经不调等症。

二、桂枝去芍药加吴茱萸龙骨牡蛎汤桂枝去芍药加吴茱萸龙骨牡蛎汤是桂枝汤的加减方,用于治疗阳虚水肿、体重减轻、失眠多梦、四肢无力等症。

主要药物包括桂枝、炙甘草、吴茱萸、龙骨、牡蛎等。

三、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是桂枝汤的另一种加减方,用于治疗神志不清、恶寒发热、肌肉酸痛等症,主要药物包括桂枝、炙甘草、龙骨、牡蛎等。

四、桂枝去芍药加薏苡仁生姜汤桂枝去芍药加薏苡仁生姜汤是桂枝汤的加减方,用于治疗病后疲乏无力、腰膝酸软、小腹胀痛等症。

主要药物包括桂枝、炙甘草、薏苡仁、生姜等。

五、桂枝加生姜汤桂枝加生姜汤是桂枝汤的另一种加减方,用于治疗寒性疾病,如感冒、咳嗽等症。

主要药物包括桂枝、炙甘草、生姜等。

六、桂枝茯苓丸桂枝茯苓丸是桂枝汤的加减方,用于治疗久病体虚、心悸头晕、失眠健忘等症。

主要药物包括桂枝、茯苓、炙甘草、白术、当归等。

七、桂枝加苏子汤桂枝加苏子汤是桂枝汤的加减方,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感冒、肺热咳嗽、胃寒腹痛等症,主要药物包括桂枝、炙甘草、苏子等。

八、桂枝去芍药加黄芪汤桂枝去芍药加黄芪汤是桂枝汤的一种加减方,主要用于治疗气虚患者的症状,如气短、乏力、食欲不佳等。

主要药物包括桂枝、炙甘草、黄芪等。

九、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要用于治疗气血不足、四肢冷、脉微而长等症。

主要药物包括桂枝、炙甘草、附子等。

《伤寒论》中桂枝汤的功效及配伍探析

《伤寒论》中桂枝汤的功效及配伍探析

《伤寒论》中桂枝汤的功效及配伍探析摘要】《伤寒论》开篇第一方为桂枝汤,一直广受中医推崇,目前对其功效有颇多争议。

本文就桂枝的功效以及与其他药物配伍的功效进行探讨,并对配伍药方进行逐一分析,为临床提供指导作用。

【关键词】桂枝汤;配伍;功效【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9-0079-02桂枝,性味辛,甘,温;入肺,心,膀胱经;是具有止痛,发汗,通阳化气的药物之一[1],桂枝最早出现在《伤寒杂病论》中,并且在其中使用频率排第二[2]。

桂枝的功效会随着配伍药物的变化而改变,其本草变迁,功效分化,而其所具有的散寒解表、调和营卫、温通经脉、温助阳气、平冲降逆和利肝肺气的功效又多与能助一身之气有关[3,4]。

因此,本文从桂枝的运用及与其他药物配伍后的不同疗效这两个方面进行归纳分析。

1.桂枝的运用1.1 用于外感风寒证外感风寒,表虚有汗,畏风伴有发热,常常配伍白芍一起运用,具有调和营卫的作用,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外感风寒,表虚无汗,常常配伍麻黄发汗解表,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

1.2 用于风寒湿痹证桂枝能祛风寒湿邪,具有温经通脉的作用,可缓解疼痛,常常配伍附子同用。

1.3 用于痰饮证桂枝能温阳化气,常常与白术、茯苓等配伍运用,用来温运脾阳,化湿利水;如果膀胱气化不利,而出现小便不利,水肿等症状,可配伍茯苓,泽泻同用,以渗利水湿。

1.4 用于胸痹、胸痛或心悸、脉结代证桂枝能通胸中之阳气,治疗胸痹、心痛证,常常配伍瓜蒌、薤白;治疗心悸,脉结代证,常常配伍炙甘草、人参等,以达到助阳复脉的作用。

1.5 用于经寒瘀滞,痛经,闭经及症瘕积聚证桂枝温经通脉,散寒祛瘀,常常配伍当归、川芎达到通经活血的作用;与丹皮、桃仁配伍达到逐瘀消滞的作用。

2.桂枝的配伍2.1 桂枝配芍药桂枝和白芍为1:1的时候是发中有补,散中有收,解表之中,还兼有敛汗养阴的用意,和营之中有调卫散邪的功效。

附子汤加减治疗中医痹症的临床疗效

附子汤加减治疗中医痹症的临床疗效

174附子汤加减治疗中医痹症的临床疗效周维德中医痹症是临床多发常见疾病,各个年龄段人群均存在患病可能性,主要临床症状为肢体酸痛、麻木、僵硬、全身关节骨骼活动受限,部分患者四肢变形明显,病变可对脏腑产生累积,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水平。

现阶段,人们的生活及饮食习惯均产生比较明显的变化,空调的广泛应用及日常饮食中大量食用生冷食物导致中医痹症临床发病率逐年升高,患者病情呈进行性进展,治疗后反复发作,长期处于痹症的病理状态极易导致机体免疫系统受损及关节功能障碍,为此需采取有效的方式治疗干预。

一、什么是中医痹症痹在中医理论中代表闭塞、不通畅,关于痹症的相关理论最早在传统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中有明确描述,《金匮要略》《伤寒论》等中医典籍中也多次提及中医痹症,并系统提出利用附子汤治疗中医痹症的理论。

痹症是中医理论专用名词,主要病因为机体内正气不足,外界风寒湿邪入侵,导致筋骨、肌肉、经络等受阻,正气长期处于虚弱状态,必然导致体内寒湿之气大量聚集,血气瘀堵逐步加重,导致病变入侵患者经络组织,关节及骨骼失去营养,产生疼痛、酸胀、麻木等症状。

中医痹症的病理特点与西医理论中风湿类疾病有诸多相似之处,但二者之间并不能完全等同。

中医痹症包括狭义与广义两种概念,狭义的痹症是指外感风寒及正气亏虚引发的疾病,长期未能得到有效治疗,极易导致气血瘀堵加重,受影响最大的是患者机体的各个关节。

广义理论的痹症是指关节、静脉、气血、五脏六腑等受累及引发的痹症。

西医理论中痹症是指胶原组织及结缔组织产生的相关疾病,主要类型包括退行性关节疾病、痛风、系统性红斑狼疮、膝关节滑膜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足底筋膜炎、强直性脊柱炎、风湿性关节 炎等。

二、痹症的病因与分类痹症的病因比较复杂,主要发病机制为肝肾亏虚,正虚邪实,患者外感风寒,体内产生大量堵塞,痰、瘀、虚、邪相互作用,在患者体内形成恶性循环,进而导致痹症的发病。

痹症临床治疗难度较大,其主要原因为患者经络受阻,瘀血在体内长期停滞,导致机体各个脏腑功能衰退,气血运行状态出现明显异常,气机不畅也会对静脉的正常运行造成不良影响。

汤小虎教授运用桂枝类方治疗骨关节炎经验总结

汤小虎教授运用桂枝类方治疗骨关节炎经验总结

汤小虎教授运用桂枝类方治疗骨关节炎经验总结作者:田惠萍夏娟陈盼汤小虎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7年第11期摘要: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退行性关节疾病,其发病率高,但目前尚不能根治,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汤小虎教授认为骨关节炎病因病机为营卫不和,复感外邪,致肝肾亏虚,久病成瘀;临床常运用桂枝及其类方治疗骨关节炎,治以调和营卫、祛风除湿、温经散寒、补益肝肾、活血化瘀,通过桂枝及其类方能内和营卫,外调阴阳的特点,配伍达到治疗风湿痹病的目的。

汤小虎教授善于运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桂枝附子汤、独活寄生汤、白虎桂枝汤、桂芍知母汤等桂枝类方治疗骨关节炎,擅长于其中调畅气机,平衡气血阴阳,疗效甚佳。

关键词:骨关节炎;桂枝类方;经验总结;汤小虎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7)11-0008-04骨关节炎(steoarthritis,OA)是以关节软骨的退行性病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疾病,以膝关节疼痛、肿胀、僵硬、活动受限甚至关节畸形为主要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常见于中老年人[1]。

研究显示[2],中国有症状的膝骨关节炎患病率较高且地区分布有差异:西南地区患病率最高,达到13.7%;北部省份患病率最低,为5.4%,其次是东部省份(5.5%);东北地区的患病率为 7.0%,中南地区为 7.8%,西北地区为 10.8%。

云南位于我国西南部,骨关节炎患病率在全国范围内较高,有效的治疗骨关节炎、减轻患者症状、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汤小虎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30余年,致力于中药桂枝及其类方在痹病中的运用及配伍规律的研究,对其有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见解。

今就汤小虎教授运用桂枝类方治疗骨关节炎的经验做一阐述。

1对骨关节炎病因病机的认识骨关节炎属于中医“痹病”的范畴,汤小虎[3]教授认为骨关节炎的病因病机责之于营卫不和,复感外邪,致肝肾亏虚,久病成瘀,特别是早期的骨关节炎,多因营卫不和,加之感受风寒湿邪痹阻经络而发病。

桂枝汤类方的临床应用

桂枝汤类方的临床应用
桂枝汤类方的临床应用
邹城市中医院 黄玉强
一、 桂枝汤的方组剖析
2019/4/28
桂枝汤的研究与运用
2
加 加附子 桂枝加附子汤 补阳敛汗
桂 枝 配 白
姜 枣 草
加葛根 加黄芪
桂枝加葛根汤 桂枝加黄芪汤
加麻黄→葛根汤,治中风兼经输证, 下利证。
变解表为宣通阳气,排泄水湿,治
芍↓
黄汗病,汗出不透,腰以上必汗出,
2019/4/28
桂枝汤的研究与运用
36
刘氏则以本方加黄芪治疗自汗或多汗证,
效果亦满意。初服若效果不显时,则依“复发 其汗”及“先其时发汗则愈”原则,以排除营 卫间的障碍,而达到止汗的目的。至营卫调和 之后,再加黄芪更能发挥黄芪实表作用,防止 复发,可谓经验之谈〔6〕。陈氏从“汗出偏沮, 使人偏枯”理论出发结合本方调和营卫之功, 再加益气固表之黄芪15克、边条参12克治疗局 限性多汗症(又称节段性多汗证)亦取得奇效
2019/4/28
桂枝二越婢一 微发其汗

桂枝汤的研究与运用
3
桂 加姜 加赤芍 桂枝加芍药汤 通阳益脾,活血和络
枝 配 白 芍 :
枣草↓ 桂枝 汤
加饴糖 加大黄
小建中汤
变解表法为补中法, 建中补脾,调和气血
桂枝加大黄汤 兼泻实

收 一 散
加人参重 新加汤 用生姜
变益气和血法
; 加黄芪大枣生姜 黄芪桂枝五物 通阳行痹
2019/4/28
桂枝汤的研究与运用
17
(4)仲景的“和法”含义:乃指汗剂、 下剂、温剂诸方治疗作用较为缓和者 而言。
2019/4/28
桂枝汤的研究与运用
18
(5)柯琴云:“群方之冠,乃滋阴和 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

汤剂入门:桂枝汤方解

汤剂入门:桂枝汤方解

桂枝汤方解【方组】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上五味,㕮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法滓,适寒温,服一升。

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

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

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

若不汗,更服依前法。

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

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

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

若不汗出,乃服至二三剂。

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临证参考用量】桂枝9克,芍药9克,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12枚上5味,破碎,以水1400毫升,微火煮取600毫升,去滓,适寒温,分3次服,每,次服200毫升。

注:1.煎法:“㕮”,用牙咬碎;“咀”,口尝滋味。

“哎咀”指将药破碎,以便煎出有效成份。

煎时当用微火。

2.服法:服药后啜粥法:服已第1服200毫升须臾,啜热粥1碗,大口喝之,以益中气而为作汗之资助。

因为啜粥后,可助胃气益津液,不但易为酿汗,更使已入之,邪,不能少留,将来之邪,不得多入,因此用之发汗不致亡阳,用之止汗,不致于留邪。

服药后温覆微汗法:取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

所谓“微似有汗”,是周身潮润,并不是汗出很多,这样正气不伤而外邪自解。

不可令汗出太多,如汗多则病必不可除,医为汗出如水淋漓,则真气疏泄太猛,邪反得以逗留。

如服第1服药而汗出病愈,就应当停药不服,这是中病即止,以免过剂伤正。

如服第1服药不汗,继进第2服药又不汗,后服可缩短给药时间,半日许将3服药服完。

若汗不出,可连服药2~3剂,迫病愈为止。

(全量谓之一剂,三分之一谓之一服》服药期间必须忌口,凡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均禁入口。

现代用法:有的医家主张,一次服毕,嘱病者趁药热服,服后盖被,待遍身津津汗,出,或作小量运动,达微汗为度,但不宜过汗不止。

一般每次药服2天,并嘱注意,如有副作用,当即停药。

张林军运用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肿瘤的经验

张林军运用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肿瘤的经验

CJCM 中医临床研究 2020年第12卷第24期 中华医学·国医名师-3-张林军运用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肿瘤的经验Dr. Zhang Linjun's experience in treating tumor with Guizhi Qu Shaoyao andMahuang Fuzi Xixin decoction张梦凡(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中图分类号:R2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860(2020)24-0003-03证型:IDA【摘要】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广大民众生命健康的顽症,张林军主任医师认为肿瘤及其疼痛多由阳虚寒凝、痰瘀胶结阻络所致,甚则由奇经八脉之精血不足所致,治疗以“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为大法,以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随证加减,经临床验证本方不仅有止痛之功,还有消瘤之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肿瘤;经方;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Abstract】Malignancy is a persistent disease that seriously endangers the life and health of the general public. According to Chief Physician Zhang Linjun, most of the tumor and its pain are caused by Yang deficiency cold coagulation, phlegm and blood stagnation, and even by the deficiency of essence and blood in the Eight Extra-Meridians. The treatment is based on the principle that "Yin Yang xiang de qi qi nai xing, Da qi yi zhuan qi qi nai san" (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 The treatment is based on Guizhi qushaoyao jia Mahuang Fuzi and Xixin decoction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 and addition and subtraction with the card. Through clinical verification, this prescription not only has the function of relieving pain, but also has the power of eliminating tumor,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Keywords】Tumor ; Ancient prescription; Guizhi qu Shaoyao jia Mahuang Fuzi Xixin decoctiondoi:10.3969/j.issn.1674-7860.2020.24.002张林军主任医师是北京中西医肿瘤防治技术创新联盟副会长、全国中西医肿瘤防治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行医三十余年,致力于肿瘤经方的防治研究工作,善以六经气化指导临床处方用药治疗癌前疾病、癌症及消化疾病等疑难杂症。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方证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方证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方证作者:张淑丽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09年第04期临床新用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减生姜易干姜,加人参15g(单煎对入),山萸肉20g,用治心阳虚衰之体。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配羌活、独活各15g,川芎12g,细辛5g,治寒袭肌表之肢体冷痛。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配蜀椒12g,吴茱萸10g,党参18g,半夏12g,厚朴15g,治疗中阳不振,冷饮蓄胃,引发脘胀冷痛呕逆症。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配麻黄6g,细辛5g,半夏15g,茯苓40g,治疗肺寒喘咳,饮凌心悸,口吐痰涎等症。

新用方义心阳虚衰,气阴易脱,汗出肢冷,脉散或微细,法当益气复脉,回阳救逆。

方取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生姜易干姜。

其实,该方中含有四逆、参附之义,加山萸肉者宜量大,不得风寒袭表,肢节冷痛,脉络瘀阻,痹而不通。

治当温经散寒,祛风止痛。

投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再配羌活15g,独活12g,川芎12g,细辛4g,辛散表寒,温经止痛。

之所以去芍药,虑其酸寒恋邪,与寒湿痹不利,当以威灵仙代之为佳。

冷饮蓄胃,寒伤中阳,脘腹疼痛,呕吐清水,四肢欠温,唇白舌淡,脉象弦缓。

方取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义在温阳散寒;加川椒者,杀虫止痛;佐吴茱萸9g,半夏10g,化饮止呕;生姜量宜大,最少不可肺寒喘咳,饮凌心肺,倚息难卧,目为脱状,身冷畏寒,呕吐痰涎,此乃寒饮袭肺,阳虚饮停证,方投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须配伍麻黄5g,细辛4g,半夏12g,温肺启闭,饮喘得缓。

方中选用桂枝、生姜、茯苓、甘草等,取“温药和之”之义;心气不足,当加人参10g(另煎对入):喘息难卧,佐苏子12g,地龙15g,白果9g;痰多面肿,配桑皮30g,石韦20g,椒目10g,效果明显。

医案举例例1 患者,男,63岁。

患冠心病多年,素体肥胖,血脂过高。

突然晨发,随即面白唇淡,额出冷汗,手足欠温,憋闷心慌,按脉微细,至数不齐。

听诊:心音低钝,心搏无力,心律失常。

测血压:60/40mmHg。

心电示:心梗缺血。

应用桂枝汤医案精选

应用桂枝汤医案精选

应用xx医案精选(xxxxxx中医院)xx桂枝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又名“小阳旦汤”。

由桂枝(去皮)三两(15g)芍药三两(15g)生姜(15g)三两大枣(切)十二枚(5枚)甘草二两,炙(10g)五味药组成,为主治太阳病中风之方剂。

柯琴在《伤寒论附翼》曰:“此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

凡头痛发热,恶风恶寒,其脉浮而弱,汗自出者,不拘何经,不论中风、伤寒、杂病,咸得用此发汗。

若妄汗、妄下而表不解者,仍当用此解肌。

如所云:头痛发热、恶寒恶风、鼻鸣干呕等病,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惟以脉弱自汗为主耳。

”方中桂枝性味辛温,有温通卫阳、解肌祛风的作用;芍药性苦酸,微寒,能益阴和营;生姜性辛温,和桂枝共同辛甘化阳;枣味甘,益脾和胃,助芍药益阴以和营;甘草味甘性温,补益中气,调和诸药之功;(与桂枝、姜化阳,与芍药、枣化阴)。

共奏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气血、阴阳和脾胃之功能。

一.xx原方治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医案:xx某某,女,46岁。

初诊日期:2011年3月24日。

主诉:阵发性发热、汗出失眠3个月。

现病史:患者睡眠欠佳多年,时轻时重,可自行调理好转。

3月前感冒后引发失眠加重,伴阵发性发热、汗出,在锦州某某三甲医院,各种检查未见异常,诊断“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疑似更年期综合症”,西医服谷维素等药无效,中医按阴虚发热治疗,服药2月无效,经介绍求诊于我。

刻诊:失眠,自汗出,阵发性发热,以凌晨3-5点最明显,(腋下体温多在37.8-39.2℃之间),微恶风,饮食、二便尚可,月经正常,舌淡苔薄白,脉缓软无力。

辩证:营卫不和,xx失调之证。

治法:调营卫、和xx。

处方:桂枝15g、白芍15g、甘草10g,(自备生姜15g、大枣5枚为引。

)水煎3付,并告知用药杂煎汤,临卧前泡脚。

用药1剂后,当夜汗出多,但睡眠好转,隔日低烧退,服完3付,低烧、失眠、汗出、恶风,诸症悉除。

按语:本案患者发热,恶风,自汗出,正具备桂枝汤证的辩证特点。

《金匮要略》中桂枝汤类方的运用

《金匮要略》中桂枝汤类方的运用

《金匮要略》中桂枝汤类方的运用桂枝汤方出自《伤寒论》,由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组成,是治疗太阳中风表虚证的主方。

该方用药精当,配伍巧妙,结构严谨,《金匮要略》以此方为基础,灵活加减变化出十多首方剂,这些方剂称为桂枝汤类方。

迄今仍广泛用于各种内伤杂病的治疗,现就《金匮要略》中桂枝汤类方的运用归纳如下:1、黄芪桂枝五物汤治血痹本方由桂枝汤去甘草加黄芪组成。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云:“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方中黄芪补气行血,桂枝通阳行痹,芍药和血除痹,生姜、大枣调和营卫,共奏益气通阳行痹之功。

凡阴阳气血不足,外感风邪,致使阳气痹阻,血行涩滞而出现局部肌肉麻木之血痹,可用本方治疗。

栝蒌桂枝汤由桂枝汤加栝蒌根组成。

《痉湿病脉证第二》云:“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栝蒌桂枝汤主之”。

仲景用其治疗风邪偏盛,化燥伤津,筋脉失养之柔痉,方中栝蒌根生津舒筋,桂枝汤解肌祛风,合而用之,可外散风邪,内滋津液,从而达到舒缓筋脉的作用。

葛根汤由桂枝汤加麻黄、葛根组成。

原文云:“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

方中葛根升发津液,麻黄、桂枝发汗散寒,芍药敛阴,防止发汗太过,生姜、大枣、甘草调和营卫,共奏发汗散寒,升发津液,舒缓筋脉之效,仲景用其治疗寒邪偏盛,阻滞筋脉,津失输布之刚痉。

3 、桂枝附子汤治湿痹桂枝附子汤由桂枝汤去芍药加附子而成。

《痉湿病脉证第二》云:“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

,方中桂枝祛风通阳,附子温阳化湿,甘草、生姜、大枣调和营卫,诸药合用,能温经助阳,祛风除湿,仲景用其治疗风湿偏盛而表阳虚弱之湿痹。

4、小建中汤治虚劳、虚黄及妇人杂病腹痛小建中汤由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组成,在《金匮要略》中用于治疗虚劳、虚黄及妇人杂病腹痛。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云“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云:“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的功效与作用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的功效与作用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的功效与作用人的一生到了一定的年龄,新陈代谢减慢,免疫机能下降,无一不提醒着我们应该好好调理身体了,中药方剂就可以循序渐进的改善体质,增强免疫力等,下面就为大家介绍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这款方剂。

【别名】桂附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四)。

【处方】桂枝9克生姜9克甘草6克大枣12枚麻黄6克细辛6克附子5克(炮)【功能主治】温经通阳,宣散水饮。

治寒饮停积于胃,病在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覆杯,苔白腻,脉沉迟者。

【用法用量】上七味,以水700毫升,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温服。

当汗出,如虫行皮中,即愈。

【摘录】《金匮要略》卷中【别名】桂枝去芍加麻辛附子汤、附子汤、桂附汤、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桂甘姜枣麻辛附子汤、桂甘姜枣麻附细辛汤、桂姜枣草黄辛附汤【处方】桂枝3两,生姜3两,甘草2两,大枣12枚,麻黄2两,细辛2两,附子1枚(炮)。

【功能主治】振奋阳气,调和营卫,外解风寒,内化水饮。

温阳散寒,通利气机。

主气分,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

心肾阳虚,外感风寒,水饮内停,头痛身痛,恶寒无汗,手足逆冷,心下痞坚,腹满肠鸣,相逐有声,或矢气,或遗尿,脉沉迟而细涩无力。

【用法用量】桂枝去芍加麻辛附子汤(原书同卷)、附子汤(《外台》卷八引《深师方》)、桂附汤(《三因》卷十四)、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赤水玄珠》卷五)、桂甘姜枣麻辛附子汤(《金匮要略心典》卷中)、桂甘姜枣麻附细辛汤(《金匮悬解》卷十)、桂姜枣草黄辛附汤(《类聚方》。

本方方名,原书(涵芬楼本)作“桂姜草枣黄辛附汤”;《医门法律》引作“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方剂辞典》引作“桂枝去芍药加黄辛附子汤”。

【注意】忌海藻、菘菜、生葱、猪肉、冷水、生菜。

【各家论述】①《金匮要略论注》:药既用桂、甘、姜、枣以和其上,而复用麻黄、附子、细辛少阴的剂以治其下,庶上下交通而病愈,所谓大气一转,其气乃散也。

名医经方之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

名医经方之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

名医经方之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
名医经方之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
5、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
胸痛案
医案:王××,男,46 岁。

多年来胸中发满,或痛苦,
常常因天气变冷而加剧。

伴有咳嗽、短气。

手足发凉,小便
清长等证。

舌质淡嫩,苔白略滑,脉沉弦而缓。

此乃胸阳不
振,阳不胜阴,阴气窃踞胸中,气血运转不利。

治疗当以温
补心阳,以散阴寒为主。

桂枝 9克生姜9克大枣12枚炙甘草6克附子10克。

连服六剂,证情渐渐减少,多年的胸中闷痛,此后得以
排除。

讲解:桂枝去芍药汤与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都是桂枝
汤的加减方。

这二个方剂的共同特色是它们都有振奋胸阳的
作用,这类作用第一都是经过桂枝汤去芍药而得以实现的。

由于桂枝场的组方特色是阳中有阴,若去掉芍药酸寒阴柔之
性,就变成辛温扶阳之剂。

假如在此基础上再加上辛温气雄
的附子,使其补阳的作用就更加突出。

胸阔或胸痛,是“胸痹”的主要临床表现。

其产生的主要
病机是在于上焦气度阳气衰弱而阴寒之气内盛,因此《金匮
要略·胸痹心疼短气病篇》说:“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

因为“胸为阳位似天空”。

心肺二脏居其内,营卫二气由此而得以宣发。

假如胸阳不振,阴寒内凝,阳气不可以布达而痹阻,心肺之气血不畅。

因此,胸痹的怖床表现,轻者胸中满闷,
重者就以痛苦为主。

伤寒论113方完整版

伤寒论113方完整版

伤寒论113方完整版1.桂枝汤【原文】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组成】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煎法】右五味,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

【方歌】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

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

2.桂枝加桂汤【原文】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

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

【组成】桂枝五两、芍药三两、生姜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

【功用】温阳祛寒,平冲降逆。

【煎法】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3.桂枝加芍药汤【原文】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组成】桂枝三两、芍药六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生姜三两。

【功用】温脾和中,缓急止痛。

【煎法】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分三服。

4.桂枝加大黄汤【组成】桂枝三两、大黄二两、芍药六两、生姜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功用】发表疏里,外解太阳之表,内攻太阴之里实。

【煎法】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5.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原文】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组成】桂枝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芍药三两、大枣十二枚、厚朴二两、杏仁五十枚。

【功用】解肌发表,降气平喘。

【煎法】右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6.桂枝加附子汤【原文】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组成】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炙甘草三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炮附子一枚。

【功用】温经复阳,固表驱风,复阳敛液。

【煎法】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金匮要略分类模拟题19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金匮要略分类模拟题19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金匮要略分类模拟题19(总分100, 做题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型题A11.皮水的病机是______SSS_SINGLE_SELA 风邪外袭,肺失宣降B 肾阳不足,停水泛滥C 湿犯肌表,郁而化热D 脾虚不运,肺气不宣,里水外溢E 肾阳衰微,寒水凝滞分值: 2答案:D2.水分病是指______SSS_SINGLE_SELA 经前断,后病水B 先病水,后经断C 水阻气化不行之病D 气不化水之病E 水阻气滞,心下坚满分值: 2答案:B3.下列哪个方剂可用于治疗风水______SSS_SINGLE_SELA 越婢汤B 甘草麻黄汤C 越婢加术汤D 麻黄附子细辛汤E 防己茯苓汤分值: 2答案:A4.风水与皮水的鉴别诊断要点是______SSS_SINGLE_SELA 脉浮与否B 浮肿按之没指与否C 恶风与否D 有汗与否E 小便利否分值: 2答案:C5.水气病预后不佳的脉象表现为______SSS_SINGLE_SELA 沉伏B 沉细C 沉绝D 沉迟E 暴出分值: 2答案:E6.脉浮,肘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是哪种水气病的主要脉症______ SSS_SINGLE_SELA 风水B 黄汗C 正水D 石水E 皮水分值: 2答案:E7.“目窠上微拥,如蚕新卧起状,其颈脉动,时时咳,按其手足上,陷而不起者”是哪一水气病的脉症______SSS_SINGLE_SELA 风水B 皮水C 正水D 石水E 黄汗分值: 2答案:A8.血分病是指______SSS_SINGLE_SELA 瘀血内停B 水肿日久,月经闭止C 经水前断,后病水D 热入血室E 气滞血瘀分值: 2答案:C9.风水病,其肿势是______SSS_SINGLE_SELA 由上而下B 由下而上C 由表及里D 由里及表E 由腑及脏分值: 2答案:A10.正水者,腹满,其脉沉迟,外证自喘,其病机为______SSS_SINGLE_SELA 肾阳衰微,寒水凝结B 脾虚失运,水湿内停C 脾肾阳虚,水失温化D 肺失通调,停水外溢E 水湿留滞,营卫郁滞分值: 2答案:C11.石水症见腹满不喘,脉自沉,其病机为______SSS_SINGLE_SELA 肾阳不足,水湿泛溢B 肝肾亏虚,寒水凝结C 脾虚失运,水湿内停D 肺失通调,停水外溢E 水湿留滞,营卫郁滞分值: 2答案:B12.下列水肿,与肺的关系最为密切的是______SSS_SINGLE_SELA 风水B 皮水C 正水D 石水E 黄汗分值: 2答案:A13.病人先有积水,继则冲气上逆,复误用吐、下而出现浮肿、喘咳,治疗的步骤应是______SSS_SINGLE_SELA 先治喘咳B 先攻积水C 先利水消肿D 先治冲气E 四者同用分值: 2答案:D14.服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后再现心烦不止,是因为______SSS_SINGLE_SELA 桂枝辛温化燥B 黄芪益气助热C 苦酒阻抑D 芍药酸收E 剂量过大分值: 2答案:C15.正水用发汗法治疗,应选用______SSS_SINGLE_SELA 附子汤B 杏子汤C 甘草麻黄汤D 越婢汤E 麻黄附子汤分值: 2答案:E16.“水之为病,其脉沉小,属少阴”,此指哪种水气病______SSS_SINGLE_SELA 风水B 皮水C 正水D 石水E 黄汗分值: 2答案:C17.水气病其腹大,不能自转侧,胁下腹痛,时时津液微生,小便续通,此为______SSS_SINGLE_SELA 心水B 肾水C 肺水D 脾水E 肝水分值: 2答案:E18.防己黄芪汤可治水气病,其病机为______SSS_SINGLE_SELA 风水夹热B 皮水夹热C 风水表虚D 皮水郁表E 水阻阳郁分值: 2答案:C19.治疗皮水夹热的方剂是______SSS_SINGLE_SELA 甘草麻黄汤B 越婢加术汤C 防己茯苓汤D 杏子汤E 麻黄附子汤分值: 2答案:B20.下列各种水肿,何者可伤及营血______SSS_SINGLE_SELA 风水B 皮水C 正水D 石水E 黄汗分值: 2答案:E21.枳术汤的病机是______SSS_SINGLE_SELA 阳虚寒凝,水停于胃B 脾弱气滞,水气痞结C 脾阳不足,停饮上逆D 肾阳不足,水饮停聚E 饮停于肠,向上冲逆分值: 2答案:B型题A21.防己茯苓汤中没有哪一种药物______SSS_SINGLE_SELA 防己B 黄芪C 茯苓D 猪苓E 桂枝分值: 2答案:D2.水气病的形成与下列哪一脏关系不密切______SSS_SINGLE_SELA .肺B .肝C .脾D .肾E 三焦分值: 2答案:B3.下列除哪项外均为气分病主症______SSS_SINGLE_SELA 矢气遗尿B 肠鸣连绵不断C 嗳气连连D 寸口脉迟而涩E 心下坚,大如盘分值: 2答案:C4.下列哪项不是使用越婢加术汤的临床依据______SSS_SINGLE_SELA 全身浮肿B 腹满而喘C 不恶风D 脉沉E 小便不利分值: 2答案:B型题A3徐某,男,42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的功效与作用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这个方子传承了数千年,所以他能够流传到至今而且还在中医中还能够被人们广泛的应用可见其疗效是多
么的好。

今天我们就来探索一下。

【处方】
桂枝9克(去皮)甘草6克(炙)大枣12枚(擘)生姜6克(切)附子5克(炮)
【功能主治】
治太阳病,误用下法后,脉促胸满,微恶寒者。

【用法用量】
上五味,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温服100毫升。

调养如桂枝汤法。

【摘录】
《伤寒论》
经常性不注意饮食健康的人们一定要注意,我们在选择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等药物的时候需要根据我们的体质。

我们在肠身体不
适的时候不能单单靠药物来化解,还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够很好的远离疾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