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探究2015届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第1章第1节120个常见文言实词例释练习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与18个文言虚词
高考要求掌握的120个文言文实词如下: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曾、乘、诚、除、辞、次、从、殆、当、道、得、度、非、复、负、盖、故、固、顾、归、国、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怜、弥、莫、内、期、奇、迁、请、穷、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31.过,guò(1)动词①走过,经过②胜过,超过③拜访,探望④到,来到⑤犯有过错⑥责备⑦过时(2)名词,过失,过错(3)副词,过分,过于32.何,读音一:hé(1)代词(经常用于倒装句中做宾语)①什么②哪里,什么地方③怎么(2)副词,多么(3)助词,即今“啊”字读音二:hè动词,背、扛33.恨,hèn(1)名词,怨恨(2)动词①遗憾②怨恨34.胡,hú(1)名词①古代泛指西部和北部的各少数民族,秦汉时多指匈奴②兽类颔下的垂肉(2)代词①什么②为什么,怎么35.患huàn(1)名词①忧患,祸害②讳忌(2)动词①担忧,忧虑②危害36.或,huò(1)代词,有的(有的人,有的事物)(2)副词①也许,或许②有时(3)连词,如果,假如37.疾,jí(1)名词①病,指常病,轻病②痛苦,疾苦③毛病,缺点(2)动词①患疾②厌恶③痛心④痛恨⑤妒忌,通“嫉”(3)形容词①急速,快捷②强,猛烈38.及,jí(1)动词①追赶上②到,到达③涉及④比得上⑤接近(2)连词,表并列,和,与(3)介词①和,同,跟②趁着……之时39.即,jí(1)动词①靠近②登上(帝位)(2)副词①表时间的相连,相当于“立即”“就”“就要”②加强肯定作用,相当于“就是”(3)连词①表假设。
2015文言实词推断方法(结合优化探究,实用)
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
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潭乃谢, 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释:①唱歌
《说文解字》:“行,道也。” 薛潭学讴 ① 衢,四通八达的大路
薛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 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
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潭乃谢,
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问西北边事,以笏画御榻,指坐衣花纹为形势。帝曰:“敌在吾目
中矣。”提点河东刑狱,迁西上阁门使、领威州刺史、知沧州。以 治城障功,转引进使。诏运粟三十万石于并塞三州,灌言:“水浅
不胜舟,陆当用车八千乘,沿边方登麦,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
奏上,报可。未几,知岷州,引邈川水溉闲田千顷,湟人 号广利渠。徙河州,复守岷,提举熙河兰湟弓箭手。入言 :“若先葺渠引水,使田不病旱,则人乐应募,而射士之 额足矣。”从之。甫半岁,得善田二万六千顷,募士七千 四百人,为他路最。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再发则 否。客曰:“太尉不能耶?”曰:“非也,以礼让客耳。 ” 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迁步军都虞 候。金师南下,悉出禁旅付梁方平守黎阳。靖康元年正月 二日,次滑州,方平南奔,灌亦望风迎溃。黄河南岸无一 人御敌,金师遂直叩京城。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 守西隅。背城拒战凡三日,被创,没于阵,年六十二。 ——(节选自《宋史·何灌传》)
练习:
齐武成帝子琅邪王,太子母弟也。生而聪慧,
帝及后并笃爱之,衣服饮食, 与东宫相准。帝每面
称之曰:“此黠儿也,当有所成。” A.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述他说:“这是一个狡猾的孩 子,必将有所成就。” B.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赞他说:“这是一个聪明的孩 子,必将有所成就。”
从“生而聪慧”“笃爱之”等词语 可见“黠儿”为褒义
文言文120个实词的解释
高考常见120个实词目录1.爱2.安3.被4.倍5.本6.鄙7.兵8.病9.察10.朝11.曾12.乘13.诚14.除15.辞16.从17.殆18.当19.道20得21度22非23复24负25盖26故1、爱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保护〕《师说》译:因为爱自己的孩子,所以找好老师来教他。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阿房宫赋》译:秦朝统治者喜欢繁华奢侈,别人也顾念自己的家啊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齐桓晋文之事》译:齐国虽然狭小,但我何必(也没有)吝惜到舍不得一头牛的地步呢。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爱莲说》5古之遗爱也〔恩惠〕译:古人留下的恩惠6爱而不见, 搔首踯躅〔隐蔽,躲藏〕《诗经静女》【少女故意躲在城角,“爱而不见”,男子急得坐立不安,“搔首蜘蹰”】推导提示:“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保护”。
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2、安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安全〕译:为什么把我放在安全清闲的地方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译:然后得到一夜的安稳睡眠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译:就应当抚慰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译: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译:将军您迎顺曹操,想要得到一个什么归宿呢?〔想要那里的归宿呢〕7衣食所安〔养生〕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推导提示:“安”的本义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养”“安抚、抚慰”等义。
3、被1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译:禹、汤这样的贤君也曾遭受过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赤壁之战》译:诚信而被疑心,忠诚而被毁谤,能没有怨恨吗3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史记•陈涉世家》4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屈原列传》译:披头散发,在江畔边走边吟咏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杨修之死》一天白天,(曹操)正在大帐中睡觉的时候,被子掉到地上了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登泰山记》推导提示:“被”的本义就是“被子”。
(完整版)120个常见文言实词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1.爱,ài(1)名词,恩惠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左传?昭公二十年》)——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
”(2)动词①给人恩惠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史记?陈涉世家》)——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爱其子,择师而教之(韩愈《师说》)-—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左传?子鱼论战》)——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④吝惜,舍不得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⑤通“薆”,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邶风?静女》)--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3)形容词,吝啬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2.安,ān(1)形容词①安全,平安谢庄遂安(《冯婉贞》)——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2)动词①安身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左传?曹刿论战》)—-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②安置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三国演义?失街亭》)-—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③抚慰,安抚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及部将)那些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该加以抚慰,和他们结成同盟好友④使……安定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使他们到来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⑤安心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
(《琵琶行》)——我调出京城做官二年来,感到坦然安心(3)疑问代词,怎么,哪里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史记?鸿门宴》)—-我对死尚且不躲避,一杯酒哪里值得推辞呢?3.被,读音一:bèi(1)名词,被子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
2015年高考文言实词推断
“我夫人有娠”(娠:怀孕)
“果双生一男一女” “璋也弄,瓦也弄” 弄璋:生男 弄瓦:生女
例3:然世未有见虎而不惧者„„然曩余闻 云安多虎,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 什么意思? 水者,虎自山上驰来,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 熟视久之,至以首觝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 (09年湖北卷) 竟不知怪,虎亦卒去。 庶几:差不多 你认为这种解释正确吗? 不正确。 那“庶几”是什么意思呢? 结合上下文,寻找有效信息 “虎熟视久之,至以首觝触” “而儿痴,竟不知怪” “……其一惧” 庶几:希望
课堂练习: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 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绐”作何解释? 【推断】结合上下文“项王迷失道”“田 父”“左”“项王陷大泽中”“汉追及之”, 可知“绐”应是“欺骗”义,此处与“丝织 品”无关。 注意:具体语段中,推断六法要互为辅助, 互为验证!
• (三)语法分析法 • 用语法分析句子结构的方法推断词义。将句子 的语法结构进行分析,找出主干和枝叶成分,然后 可以迅速判断其用法即词性,可以在具体的选择中 使用排除的方法。这种方法也可以用在虚词的用法 判断和文言文的翻译中。 •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 • “渔樵”作句子的谓语,而谓语一般由动词、 形容词充当,故“渔樵”应释为动词“捕鱼砍柴”。 • 2.人皆得以隶使之。 (《五人墓碑记》) • “使”是动词,很显然这个动作是由“人”而 不是“隶”发出的。这样“隶”只能作状语来修饰 “使”,是“像奴隶那样”的意思。
•
• • • • • •
•
•
汉字中的形声字占70%以上,而形声字的形旁 具有表意功用。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形声字的形旁 去推断实词的含义。 例如: 口——与口及语言等动作有关(吹、吮) 心——关于心理(恨、志) 示——和神祉、祭祀有关(祖) 衣——与衣服有关(袖、襟) 米——与粮食有关的:粟、黍、禾、谷、稻、菽、 稼穑、耕耘。 冫——与水利有关的:决、溃、溢、涨、灌溉、涝、 旱、堰、堤、 纟——跟布匹有关:丝、绢、锦、练、绫、绡、缣、 绸、罗、缎、绮、纱、
高考语文复习——120个文言实词汇总
高考语文复习:120个文言实词汇总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实词为120个。
实词的义项比较多,记忆起来比较困难。
推导大都从词的本义或古代最常见的意义出发,其它的义项那么说明它与本义的关系,这样实词的义项就形成了一个网络,很方便记忆,而且还能训练学生的思维才能,不失为学习实词的好方法。
一、爱★“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保护〞喽。
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爱莫能助爱屋及乌节用爱民爱不释手爱毛反裘二、安★“安〞的本义即“平安、安定〞;“平安〞了就会感到“舒适、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养〞“安抚、抚慰〞等义。
■居安思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既来之,那么安之安之假设素安然无恙安土重迁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三、被★“被〞的本义就是“被子〞。
“被子〞不正是“覆盖〞在身上取暖的吗?由“覆盖〞义引申出“遭受〞等义,“穿〞不也是把衣服“覆盖〞在身上吗?■被坚执锐泽被后世被发左衽被褐怀珠被甲枕戈扇枕温被四、倍★“加倍〞是后起常用义,“倍〞的原义是“反〞,即“背向、背着〞,故而又可引申为“违犯〞,这一义项意义与“背〞同。
■事半功倍乡利倍义倍道而行五、本★“本〞是指事字,指草木的根,〔今有词语“根本〞〕比喻为“根底、本原〞之义;事物的“本原〞不容易弄清楚,所以需要“推究〞;“本原〞虚化而为“本来、原来〞之义。
■追本溯源舍本逐末本性难移变本加厉英雄本色无本之木六、鄙★“鄙〞原义为“边邑〞,边境自然环境“鄙陋〞,故有“鄙陋〞之义,“鄙陋〞自然会受到“轻视〞;后也常用作自谦之词,如“鄙人〞。
■肉食者鄙卑劣龌龊贵远鄙近七、兵★“兵〞的本义为“兵器、武器〞。
引申为“持兵器的人,士兵、军队〞“军事、战争〞当然跟兵器武器有关。
由“战争、军事〞义引申出“侵略〞“战略,战术〞等义。
■短兵相接兵不血刃兵不厌诈兵强马壮兵出无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兵临城下兵戎相见哀兵必胜按兵不动厉兵秣马八、病★“病〞原义为“重病〞,取其比喻义为“缺点、缺点〞;得了重病就会感到“困苦〞并为之“担忧、忧虑〞。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积累
高考文言文120个实词学习方法:1、仔细研读每个文言小故事,通过故事情境,熟记文言实词的意思。
2、按规定期限在语文老师处完成120个文言实词清单过关,见过关表。
-1-1、爱楚人爱【宠爱】其子,虽爱【吝惜】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
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喜爱】菊,众人爱【爱慕】其高洁,称之。
约其茶亭见之,爱【隐藏】而不见。
2.安战国间,诸侯欲觅安【安全】闲之地,得旦夕安【安逸】寝,常与邻国相安【安抚】,以为无患。
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安稳】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养】,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安置】军,败矣。
逝者如斯,而今安【哪里】在哉?3.被屈原忠而被【表被动】谤,既黜,其思忧且幽。
被【披散】发被【通“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氅行吟泽畔。
虽大雪被【覆盖】衣,身被【遭受】十余创,尤不为苦也。
4.倍苏武陷匈奴,不倍【通“背”,背离】节义。
乡情于游子过百倍【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
十年间,每逢佳节,犹倍【更加】思亲。
5.本柳宗元本【本来】求宦达,而谪柳州;近自然,植木本【草木的根】,反其本【根本】也;多有所得。
后人将其所述辑成多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即今日所见本【版本】,以本【推究】其当日心境。
6.鄙晋之鄙【边疆】有二人,临秦地则曰:“鄙【低下,卑贱】贱之人,当其求谅。
”居久,则鄙【轻视】秦人曰:“秦人亦不过如此,皆如蛮夷之鄙【浅陋无知】人。
7.兵陈涉初起之时,用兵【兵法】之道不及秦国之谋士,而能削木为兵【兵器】,以疲惫之兵【军队】,遂灭秦。
得天下后,其幼时之友触其颜面,左右欲兵【伤害】其友,勿劝。
8.病桓公身有疾.左右病【担心】之,求扁鹊治,而不治,病【疾病】入内脏,遂死。
后人以为此事非大臣之过也,乃桓公之病【缺点】。
今人常以此相诟病【责备】。
9.察郡守察【观察】李密孝德之事,告于帝,左右以为不能察【明察】,然帝以为李密品之察察【洁净的样子】,乃众人之范,于是令其郡守察【推举】孝廉,足见帝之察【明智】。
优化探究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2部分 第1章 第2节 18个文言虚词用法例释素材不分版本
优化探究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第1章第2节18个文言虚词用法例释素材不分版本第二局部第一章第二节18个文言虚词用法例释1.【而】本义阐析:“而〞的意思很抽象,但它本来是个实词,指整个胡须,它的甲骨文就是胡须的形象。
后来,“而〞字用作虚词,那是属于假借。
(一)连词(1)表并列。
可译为:而且、又。
例释: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劝学》)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蜀道难》)(2)表顺承,可译为:就、才、接着。
例释: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
(《祭十二郎文》)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鸿门宴》)(3)表递进,可译为:并且,而且。
例释: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4)表转折,可译为:却,但。
例释: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六国论》)(5)表假设,可译为:如果,假使。
例释: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婉贞》)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6)表因果,可译为:因而,所以。
例释: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游褒禅山记》)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
(《赤壁之战》)(7)表修饰,可译为:着,地。
例释: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劝学》)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寡人之于国也》)(8)表示目的关系。
例释: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阿房宫赋》)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鸿门宴》)(9)表时间,可译为:以。
例释:①三代而.下,有学而不问。
(《问说》)②由孔子而.来,至今百有余岁。
(《孟子》)(10)表示连接的前后两局部是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
例释: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二)代词(1)第二人称,可译为:你(们),你(们)的。
它与“尔〞是同源字,在上古之时音近义通。
例释:①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高考常见120个文言实词
高考考点——120个文言实词集锦1.爱吴广素爱人(爱护,加惠)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触》(喜爱)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喜爱)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阿》(喜欢)使秦复爱六国之人《阿》(爱护)而臣衰,窃爱怜之《触》(怜爱)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吝惜)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齐》(吝啬)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邶风?静女》(通“薆”,隐蔽)2.安君者,知人安民(安抚)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安享,感到舒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怎么)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谏》(安稳,安定)君安与项伯有故(怎么)如寡人者,安与知耻《勾》(怎么,哪里)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季》(安定)既来之,则安之《季》(使……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项王曰:“沛公安在?(哪里)3.被泽被后世(施及,加于……之上,引申为蒙受)被火之后,无处安身(遭受)文天祥被执于五坡岭(介词,表被动)被发行吟泽畔《屈》(通“披”)将军身被坚执锐《陈》(通“披”,穿)凝霜被野草(覆盖)操吴戈兮被犀甲(穿)4.倍每逢佳节倍思亲(加倍)倍以结之,则民不倍(背叛背弃)愿伯俱言之不敢倍德也《鸿》(违背)5.本本在冀州之南《愚》(副词,本来)墨之道,兼爱为本(根本,基础)若止印二三本,未为简易《活》(量词,册)6.鄙齐孝公伐我北鄙(边境)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报》(平庸,卑微)鄙臣不敢以死为戏(自谦,代词)蜀之鄙有二僧《为》(边境)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郑伯克段于鄢》(边境)(译文:太叔段使原来属于郑国的西边和北边的边邑也属于自己。
贰:一分为二)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地位低下)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边境)越国以鄙远《烛》(以……为边境)7.兵可汗大点兵(军队)兵刃既接《寡》(兵器)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军队)勒兵,下令军中《信》(军队)8.病君之病在肠胃(疾病)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担心,忧虑)予购三百盆,皆病者《病》(患病)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困苦不堪)9.察徐而察之《石》(细看,观察)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明察,了解)微察公子《信》(观察)人又能以身之察察《屈》(洁白的样子)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陈》(考察,举荐)10.朝于是入朝见威王《邹》(朝廷)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期年不听朝(朝政)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岳》(早晨)能谤讥于市朝《邹》(朝廷)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上朝,朝见)11.曾曾益其所不能《愚》(通“增”增加)相逢何必曾相识(曾经)曾不若孀妻弱子《愚》(竟然,简直)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触》(竟然,简直)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信》(竟然,简直)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兰》)(竟然)12.乘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石》(乘坐)可以乘虚直抵其城(趁机)乘彼垝垣,以望复关《卫风氓》(登上)13.诚诚如是,则霸业可成(假如,果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优化探究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2部分 第1章 第1节练习
第二部分 第一章 第一节题组一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师说》以贻.之 贻:赠送 B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患:忧虑,担心 C .相如因持璧却.立 却:退,后退 D .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让:谦让 解析:选D 本题重点考查一词多义。
让:指责。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雅:高雅 B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谏:劝谏 C .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适:往,到 D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寻:寻求 解析:选C 本题重点考查一词多义。
A.雅:素常。
B.谏:劝止,挽回。
D.寻:不久。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①满座重闻皆掩泣.②座中泣.下谁最多B.⎩⎪⎨⎪⎧ ①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②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C.⎩⎪⎨⎪⎧①道芷阳间行.②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D.⎩⎪⎨⎪⎧ ①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解析:选C 本题重点考查一词多义和通假字。
C.行:步行,行走。
A.泣:①哭泣;②泪水。
B.事:①事情,情况;②侍奉。
D.受:①接受;②通“授”,传授。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①请息交以绝.游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B.⎩⎪⎨⎪⎧ ①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②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 C.⎩⎪⎨⎪⎧ ①豫章故.郡,洪都新府②君安与项伯有故.D.⎩⎪⎨⎪⎧ ①去以六月息.者也②请息.交以绝游解析:选B 本题重点考查一词多义。
B.兵:兵器。
A.绝:①断绝;②横渡。
C.故:①形容词,旧;②名词,交情。
D.息:①名词,风;②动词,停止。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 B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C .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D .而秦兵.又至矣 解析:选D 本题重点考查古今异义。
第2部分第1节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上)
“羁”字看其字形,为马被辔头罩住,可理解 为束缚之意。类似从“罒”的字均有“网罗、束 缚”的意思。有“罗(网)、罟(网)、罩、罹”等。
2.语境分析,因文定义
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 一个意义,因此我们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 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义项。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再”与“一”“三”相对使用,可见它不是指 “又一次”,而是“第二次”。 (徐)责力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夺:强迫 题干解作“强迫”显然也是望文生义,由上文不 难推断应为“强行改变(他的主张)”。)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上)
《考试大纲》中对实词的能力要求是理解,层 级为B。要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理解下列常见的120个文言实词:
爱 乘 安 诚 被 除 倍 传 本 辞 鄙 从 兵 殆 病 当 察 朝 道 得 曾 度
非 恨 鼓 少 率 微 阳
复 负 胡 患 就 举 涉 胜 说 私 悉 相 要 宜
“前时总管皆以兵威相胁,今者乃以手教相谕,我 辈其可违乎?”于是相率归附。 在职数年,上表曰臣忝寄岭表四载于兹犬马 之年六十有一才轻任重然所管遐旷绥抚尤难虽未能 顿革夷风颇亦渐识皇化今年疾俱侵岂可犹当重寄请 解所任优诏不许赐以医药。后因李佛子为乱之事, 上闻而疑之,遣使者锁熙诣阙。行至永州,忧愤发 病而卒,时年六十三。 (选自《隋书· 令狐熙传》,有删改)
力来威胁我们,如今的总管有事却是亲笔写信相告, 我们怎能违背他呢?”于是一起归附朝廷。 令狐熙在职多年后,向皇上上表说:“我寄 居岭南,到现在已经四年了。我已经六十一岁了。 才学浅薄,责任重大,但是我所管辖的地方十分广 阔,安抚十分困难。我虽然未能马上革除夷人旧习, 但他们也慢慢地认识到皇朝的教化。如今我年纪老 了,疾病又重,怎能当此重任?请解除我现在的职 务。”皇上发下嘉奖诏书,不允许请辞,赐给他一 些医药。后来因为李佛子反叛一事,皇上听说
【步步高】2015届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一章 文言文 专题三 题型一 实词解释题课件
边练边悟 3
辨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词义,并说明其古今词义
的变化特点。 ①臣所以去亲戚 而事君者 .. 古义: 父母兄弟等亲属 今义: 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词义变化特点: 词义扩大 ②沛公居山东 时 .. 古义:
崤山以东
今义: 山东省 词义变化特点: Nhomakorabea词义缩小
③古之学者 必有师 .. 古义: 求学的人 今义: 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词义变化特点: 词义缩小 ④行李 之往来,共其乏困 .. 古义: 外交使者 今义: 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词义变化特点: 词义转移 ⑤今闻购 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 . 古义: 重金收买 今义: 购买 词义变化特点:
边练边悟 1 (1)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本义和比喻义。 ①手足 情深,焉能或忘。 .. 本义:手和脚 比喻义: 兄弟 ②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 ,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 .. 皆得以隶使之。 本义: 头和颈 比喻义: 某个集团的领导人 (2)试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并试着寻求义项间的联系。 ①赵王扫除 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 台阶 . (《史记· 魏公子列传》)
边练边悟 2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 一组是 ( 通“增”,增加益其所不能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 . A. 曾经不能以一瞬 ②则天地曾 .
坚固 ①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 B. 确实百世之遇也 ②斯固 . 环视视无可置者 ①每移案,顾 . C. 考虑细谨 ②大行不顾 . 痛恨王听之不聪也 ①屈平疾 . D. 强,迅猛也,而闻者彰 ②声非加疾 .
(
)
①为“顽固” 义。
痛恨王听之不聪也 ①屈平疾 . D. 强,迅猛也,而闻者彰 ②声非加疾 .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以下是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1.之:表示连词的作用,连接前后两个句子的主语。
例如:人之初,性本善。
2.不:表示否定。
例如:不去非要。
3.有:表示存在。
例如:爱而不得,虽富而无。
4.为:作为。
例如:人为万物。
5.以:用于表示手段、方式、目的。
例如:以人为鉴。
6.于:表示在。
例如:公然于众。
7.是:表示肯定。
例如:是岁暮之时。
8.也:表示肯定。
例如:义弘而不犹也。
9.以为:认为。
例如:以为无事。
10.之一:表明所提及的事物属于一些范围中的一个。
例如:人之一11.时:表示时间。
例如:花开时。
12.天:表示自然界。
例如:天寒地冻。
13.然:表示转折性的词语。
例如:明哲保身,必然酬对。
14.如:比喻,表示相似。
例如:饥者易怒如蜂。
15.自:表示从一些地方开始。
例如:自山中来。
16.不可:不能。
例如:事情不可违背。
17.不得:不能。
例如:不得而知。
18.必:表示肯定。
例如:必有灵谷。
19.当:表示应该。
例如:不当言。
20.非:表示不是。
例如:非汉不可。
21.无:没有。
例如:于无声处听惊雷。
22.人:表示人类的含义。
例如:人寿年丰。
23.之间:表示范围。
例如:天地之间。
24.自己:表示自身。
例如:以身作则。
25.然后:表示一个动作发生的时间。
例如:其言未然,然后。
</p>26.一种:表示一种类型或性质。
例如:此言一种者</p>27.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或令人吃惊的情况。
</p>28.基本上:表示基础或根本。
</p>29.首先:表示首要。
</p>30.反而:表示与预期情况相反。
</p>31.据说:表示根据传闻或他人说法。
</p>32.命中:表示预测或预计。
</p>33.涉及:表示涉及到一些范围或领域。
</p>34.决不:表示坚决拒绝或不允许。
</p>35.瞬间:表示非常短暂的时间。
优化探究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2部分 第1章 第5节 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素材-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素材
第二部分第一章第五节古代文学文化常识一、称呼习惯1.王公年次纪年法:我国最早的纪年法是用王公即位的年次表示。
以“元、二、三……〞为序数,至去世为止。
如:鲁僖公元年,鲁庄公十年。
此纪年法,用于秦和先秦文献中。
2.年号纪元法。
从西汉武帝建元起,以年号纪年,用“元、二、三……〞为序,更换年号那么重新开始。
如:元嘉元年,汉末建安中,元和十年。
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重新纪年,称作“改元〞。
如:是年夏王,改景炎。
3.干支纪年法:干支,天干地支的合称。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叫十干,用以表序。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十二支,用以记时。
用十干和十二支循环相搭配组成甲子、乙丑、丙寅……癸亥,然后用甲子重新相配正好为数六十,通常叫六十花甲子,循环使用,周而复始,从东汉起采用干支纪年法。
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4.年号、干支结合纪年。
如“顺治二年乙酉四月,乾隆丁亥冬〞。
四、纪时法古人纪时用地支表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小时。
从二十三点(即夜十一点)起至夜一点配子,依次顺推,前一个时辰为初,后一个时辰为正,这样也就等于将一昼夜十二个时辰分成二十四个小时。
1.元日:农历正月初一,也叫元旦,今多称春节。
2.元夜:即上元之夜,农历正月十五,又叫元宵,是赏灯节。
3.寒食:清明前一天或前两天为寒食节。
从这一天起禁火三日,寒食过后重新起火,叫新火,习俗有乞新火、踏青、插柳等。
4.端午:农历五月初五日,为纪念屈原投江,有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
5.七夕:农历七月初七为女儿节,七夕节。
传说牛郎织女七夕相会,又有妇女“乞巧〞的习俗。
6.重阳:农历九月九日。
九为阳数,日月皆逢九,故又叫重九,赏菊佳节。
7.社日:农家祭社(土地神)祈年的日子。
分春社、秋社,分别在春分秋分前后举行。
8.伏日:夏至三伏,伏日指进入初伏的那一天。
9.腊日:农历十二月初八为腊日,是古人腊祭的日子,现俗称“腊八〞。
10.至日:是冬至和夏至的合称,皆为二十四节气之一。
优化探究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第1章第2节练习
第二部分第一章第二节题组一1.下列对“以”的意义、用法判断有误的一组是( )①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②宋人执而问其以.③孙膑以.此名显天下④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⑤古之君子进人以.礼,退人以礼⑥(苏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A.①和④意思相同,词性却不同B.②和③意思不同,词性也不同C.③和④意思不同,词性却相同D.⑤和⑥意思不同,词性也不同解析:选D ⑤⑥是介词。
①任用;②原因;③凭借;④用;⑤按照,古代君子按照礼仪任用人,也按照礼仪辞退人;⑥在。
2.下列句中加点的“则”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①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②欲速则.不达③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④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⑤其南则大夏,西则.安息,北则康居⑥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A.②③B.③④C.⑤⑥D.①⑥解析:选D ①③⑥假设关系,如果……就……;②转折,反而;④如果;⑤是,表判断。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乎”的意义、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A.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B.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楚人生乎.楚,长乎楚,而楚言,不知其所受之解析:选D 例句,介词,在,介宾结构作补语,不倒装。
A.比;B.介词,到;C.介词,对,介宾结构倒装;D.介词,在。
4.对句子中加点的“所”的意义、用法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②太祖所.乘马被创③为流矢所.中④抚军不忘所.自⑤父去里所.,复还⑥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⑦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⑧今庆已死十年所.A.①②③ B.①②④C.⑤⑦⑧ D.③⑥⑦解析:选B ①②④“所”和动词结合,组成所字结构,如果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充当定语;③“为……所”结构,表被动;⑤⑧左右;⑥……的原因;⑦用来……的方法。
5.下列加点词与“杂然相许”的“然”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①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②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③五步一楼,十步一阁……盘盘焉.,囷囷焉 ④人谓楚人沐猴而冠,果然. ⑤夫子莞尔.而笑 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⑦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A .①② B.③⑤ C.④⑦ D.⑤⑥解析:选C ①③⑤⑥形容词词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部分第一章第一节120个常见文言实词例释1.【爱】(1)名词①古之遗爱.也(《左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动词②吴广素爱.人(《陈涉世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触龙说赵太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爱.其二毛(《左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邶风·静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形容词⑦百姓皆以王为爱.也(《齐桓晋文之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安】(1)形容词①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论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谢庄遂安.(《冯婉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动词④安.边之长策(《方腊起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既来之,则安.之(《论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失街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代词⑧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被】(1)名词①翡翠珠被.(《楚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动词②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答韦中立论师道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于是被.羽先登(《后汉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被.火之后,无处安身(《红楼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去乱而被.之以治(《荀子·不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屈原列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介词⑦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列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倍】(1)名词①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过秦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动词②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五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焉用亡郑以倍.邻(《烛之武退秦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右倍.山陵(《史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信以结之,则民不倍.(《礼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副词⑦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本】(1)名词①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然墨之道,兼爱为本.(《中山狼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今存其本.不忍废(《〈指南录〉后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别具本.章(《狱中杂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量词⑤新松郁郁三千本.(《赠石帆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副词⑥本.在冀州之南(《愚公移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动词⑦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我校对】1.①恩惠②加惠于人③喜爱、爱惜④怜惜,同情⑤通“薆”,隐藏⑥爱慕,欣赏⑦吝啬、舍不得2.①舒适,安适②安稳③安全④安定⑤使……安定⑥安置,安放⑦养生的东西⑧哪里,怎么3.①被子②覆盖③背负④遭受、蒙受⑤施及,施加⑥通“披”,披散,披着⑦表示被动4.①倍数②加倍③增加④背向⑤通“背”,违背⑥背叛⑦愈加5.①草木的根②根本、基础③书籍、文稿、碑帖、字画等④奏本、奏章⑤草木花卉一株称一本⑥本来、原来⑦推究本原,探究6.【鄙】(1)名词①蜀之鄙.有二僧(《为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形容词②肉食者鄙.(《曹刿论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斯吾之鄙.愿(《晋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动词④过我而不假道,鄙.我也(《左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兵】(1)名词①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过秦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可汗大点兵.(《木兰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兵.者,国之大事(《孙子兵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故兵.法忌之(《赤壁之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动词⑤左右欲兵.之(《史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无岁不受兵.(《十八史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病】(1)名词①君之病.在肠胃(《扁鹊见蔡桓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训俭示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动词③凡人不病.则不畏惧(《订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病梅馆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在陈绝粮,从者病.(《论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史记·货殖列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⑧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训俭示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形容词⑨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揠苗助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⑩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察】(1)动词①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离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赤壁之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汉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陈情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形容词⑥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朝】(一)读音zhāo名词①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三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百花生日是今朝.(《二月花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读音cháo(1)名词③强国请服,弱国入朝.(《过秦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赤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期年不听朝.(《吕氏春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动词⑥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廉颇蔺相如列传》)_________________⑦临邛令缪为恭敬,日往朝.相如(《司马相如列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⑧江汉朝.宗于海(《尚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我校对】6.①边境的地方②鄙陋,目光短浅③自称的谦辞④轻视7.①兵器、武器②士兵,军队③军事,战争④战略,战术,⑤以兵器杀人⑥侵略8.①重病②弊病,缺点③生病④使……成为病态⑤担心,忧虑⑥受困⑦损害⑧责备,羞辱⑨困乏、疲劳⑩困苦不堪9.①细看②审看,细究③明察、了解④苛求⑤察举,考察后予以推荐⑥洁净的样子,10.①在早晨②日、天③朝廷④朝代⑤政事⑥上朝⑦拜访⑧归11.【曾】(一)读音zēnɡ(1)副词①抵纵谈天亦笑,此身安否更曾.知(《族人同诸友问疾二首》)________________(2)动词②曾益其所不能(《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读音cénɡ(1)副词③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并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形容词⑤荡胸生曾.云(《望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乘】(一)读音chénɡ(1)动词①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赤壁之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涉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兵旱相乘.,天下大屈(《论积贮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介词⑥可以乘.虚直抵其城(《李愬雪夜入蔡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读音shènɡ量词⑦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陈涉世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⑧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殽之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⑨超乘者三百乘.(《殽之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诚】(1)名词①帝感其诚.(《愚公移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副词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诚.如是,则霸业可成(《隆中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除】(1)名词①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朱子家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扶辇下除.(《汉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动词③兴利除.弊(《答司马谏议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五人墓碑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予除.右丞相兼枢密史(《〈指南录〉后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辞】(1)名词①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初至北营,抗辞.慷慨(《〈指南录〉后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屈原列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动词⑤今者出,未辞.也(《鸿门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名词⑧(《归去来兮辞.并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我校对】11.①怎么②通“增”,增加③曾经④竟然、简直⑤通“层”,一层层的12.①驾、坐、骑②登上③趁着④冒着⑤相连,相依⑥趁着、凭借、依仗⑦一车四马为一乘⑧四的代称⑨古代兵车一辆叫一乘,这里用作名词,指兵车13.①真心实意②实在、确实③果真、如果14.①台阶②门与屏风之间的通道③去掉、除去④修治,整理⑤授予官职15.①借口②言辞、命令③文辞、文学④托词、借口,⑤告辞、告别⑥推辞、辞却⑦计较、讲究⑧文体名,韵文的一种16.【从】(一)读音cónɡ(1)动词①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民弗从.也(《曹刿论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弟走从.军阿姨死(《琵琶行并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介词④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刻舟求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名词⑤其从.如云(《诗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读音zònɡ(1)名词⑥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过秦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动词⑧欲不可从.(《礼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殆】(1)形容词①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副词②此殆.天所以资将军(《隆中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凡永嘉山水,游历殆.遍(《梦溪笔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动词④思而不学则殆.(《论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农者殆.则土地荒(《商君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当】(一)读音dānɡ(1)动词①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捕蛇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赤壁之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石钟山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两雄力相当.(《读蟠桃诗寄子美永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当.仁不让于师(《论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北邀当.国者相见(《〈指南录〉后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⑧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赤壁之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介词⑨木兰当.户织(《木兰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当.是时也,商君佐之(《过秦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副词⑪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孔雀东南飞并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⑫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读音dànɡ(1)动词⑬惴惴恐不当.意(《促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⑭安步以当.车(《战国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形容词⑮名我固当.(《种树郭橐驼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道】(1)名词①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策之不以其道.(《马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然墨之道.,兼爱为本(《中山狼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臣之所好者,道.也(《庖丁解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动词⑦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⑧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念奴娇·赤壁怀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⑨故园谁道.有书来(《南海旅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⑩道.之以政(《论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得】(1)名词①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促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动词②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六国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劝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为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形容词⑤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