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考地理复习专题12交通
高中地理交通专题归纳总结
高中地理交通专题归纳总结地理交通专题涵盖了道路、铁路、航空、水运等各种交通方式及其相关内容。
为了更好地总结和归纳这些内容,本文将按照交通方式的不同进行分节叙述。
一、道路交通道路交通是最为常见和普遍的交通方式,也是人们日常出行的主要方式之一。
在城市间或城市内部的交通中,道路交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既适合长途交通,也适合短距离通行。
在道路交通中,我们常用的交通工具主要有汽车、自行车、摩托车等。
汽车是目前最为主流的交通工具,它具有便捷快速的特点。
然而,随着汽车的普及,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也日益突出。
因此,在城市交通规划中,应注重合理规划道路,并鼓励公众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出行。
二、铁路交通铁路交通是一种高效、安全、环保的交通方式,具有大运量、长途运输的优势。
铁路网覆盖广,可以连接各个城市和地区,为人们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出行方式。
与道路交通相比,铁路交通具有较高的运载能力,能够承担大量的货运任务。
同时,铁路交通也是安全性较高的交通方式。
由于运行在固定轨道上,铁路具有较低的风险,避免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此外,铁路运输对环境的污染相对较低,是一种较为环保的交通方式。
三、航空交通航空交通是一种快速、迅捷的交通方式,可实现长距离的快速飞行。
航空交通的主要工具是飞机,它可以更快地将人们从一个地方运送到另一个地方。
航空交通在国际旅行、长途出行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与其他交通方式相比,航空交通的成本较高,依赖于较为复杂的设施和技术。
此外,空中交通容易受到天气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航空运输中需要更加注重安全和准确性。
四、水运交通水运交通是指通过河流、湖泊、海洋等水域进行的交通方式。
在地理上,水运交通具有独特的优势,它能够连接内陆地区和沿海港口,为货物运输提供便利。
此外,水路运输不仅具备大运量和低运输成本的特点,还对环境污染较小,是一种绿色交通方式。
然而,水路交通也有其局限性,如依赖于水深、航道疏浚等条件,受到季节、水位等因素的限制。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12 交通
专题12 交通〖2019年高考真题〗(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交通布局的区位及意义】图2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铁路线的分布,该区域铁路修建的年代较早,近些年几乎废弃。
据此完成6—8题。
图26.该区域铁路线主要沿A.等高线分布B.河谷分布C.山脊线分布D.山麓分布7.该区域修建铁路主要是为了运输A.原木B.农产品C.工业品D.石材8.近些年来,该区域铁路几乎废弃的主要原因是A.设施陈旧B.运速太慢C.线路过密D.运输需求太小【答案】6.B 7.A 8.D【解析】以东北某区域的铁路修建及运输为背景,试题开始进入了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相结合的考查,同时也考查考生读图能力。
6.从图中信息来看,早期铁路分布明显沿河流河谷分布,主要是由于河谷地区地势平坦,有利于铁路修建及运营,A对,BCD错。
故选B。
7.图示地区有海拔1300m以上的山地,图示地区地势变化应该是中部较高,河流放射状流向四周,该地区平原面积较小,图示地区不是平原的主体部分,农产品运量较小,B错误;该区域铁路建设目的主要是为了运输原木,因为东北地区是我国三大林区之一,林木资源丰富,人口较少,本地需求量小,主要向外运输,A正确;图示区域位于长白山地区,东北地区的工业主要集中在辽中南地区,该区域工业品运输量小,C错误;东北地区主要的山地是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森林资源广布,平地土层深厚肥沃,石材资源较少,应不是运输主要对象,D错误。
故选A。
8.读图,结合上题分析,铁路的修建主要是为了运输原木。
而经过多年的砍伐,林木蓄积量减少以及近年来,我国环保力度的加大,对于森林的开采和砍伐进入严格限制阶段,原木生产量减少,所以导致铁路废弃,D对。
近年来我国铁路建设飞速发展,设施及运速慢等问题均可以进行技术改造,并非是铁路废弃的原因,AB错;铁路密度大小主要取决于经济发展的需求,其废弃原因与密度大小无关,C错误。
故选D。
(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Ⅲ)【交通布局的区位】我国某公路长500多千米,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并跨越了多条河流。
高考地理必记必背—交通线区位布局及其影响
高考地理必记必背—交通线区位布局及其影响1、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包括社会经济因素——决定因素;自然因素——制约区素;科技因素——保障因素。
2、自然因素(制约因素):(1)地形:地势平坦,对交通线的选择限制少;地形起伏大,铁路多要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公路、管道需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河流湍急,不利航行;但对航空影响小。
(2)地质:喀斯特地形——防塌陷、渗漏;地质不稳定需加固地基,避开断层等。
(3)气候: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影响公路、铁路;气象灾害(大风、雾等)影响水运、航空。
(4)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优良土地。
3、社会经济因素(决定因素):(1)合理布局交通网(分配交通线上的客货运量,获取最大经济效益)(2)经济(促进区域发展)(3)资金(尽量减少桥梁、隧道,缩短里程,节省投资)(4)人口分布(尽量联系城镇、人口稠密区,最大限度受益)(5)污染(减少对城区和重要地区的破坏)(6)政治(7)科技(解决各种自然难题,比如在冻土上修铁路)。
4、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交通运输方式主要有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
(1)铁路运输:铁路运输是最有效的陆上交通方式。
铁轨能提供极光滑及坚硬的媒介让火车的车轮在上面以最小的摩擦力滚动。
(2)公路运输:公路运输一般指汽车运输。
在地势崎岖、人烟稀少、铁路和水运不发达的边远和经济落后地区,公路为主要运输方式,起着运输干线作用。
(3)水路运输:水路运输是以船舶为主要运输工具、以港口或港站为运输基地、以水域包括海洋、河流和湖泊为运输活动范围的一种运输方式。
(4)航空运输:是使用飞机直升机及其他航空器运送人员、货物、邮件的一种运输方式。
(5)管道运输:管道运输是用管道作为运输工具的一种长距离输送液体和气体物资的输方式,是一种专门由生产地向市场输送石油、煤和化学产品的运输方式,是统一运输网中干线运输的特殊组成部分。
5、主要运输方式的优缺点:6、交通线路建设的意义: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网,促进地区资源开发;增加就业机会;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带动基础设施和相关产业发展;巩固国防,保卫边疆,加强民族团结;促进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维持地区的稳定和繁荣等。
高考地理(通用版)三轮冲刺 考前回扣 微专题12 交通建设
微专题12交通建设回扣导图1.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中,运输量最大的是海运,最机动灵活的是公路运输,铁路运输适合长距离运输。
2.影响交通站点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有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技术条件,其中社会经济因素是阶段性因素,技术条件是解决制约因素的基本保障。
3.随着技术的进步,自然条件的影响越来越弱。
4.高速铁路建设中大量使用以桥带路的方式,以桥带路的主要作用有:节约耕地,线路平直、运行安全,跨越湿地和沙地等不利地形,跨越冻土、喀斯特地貌等不良地质地区,跨越河湖等不利地表障碍,给野生动物预留迁徙通道等。
5.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改变能深刻影响沿线的聚落、商业等人类活动。
12月16日沪昆高铁长沙以西湖南段正式开通运营,这标志着沪昆高铁湖南段正式全线贯通。
长沙至怀化单程运行时间将由原来的7小时缩短至1小时40分左右。
在我国进入“高铁时代”的大背景下,各城市的高铁站建设也方兴未艾。
回答1~2题。
1.高铁车站一般远离主城区,布局在城市郊区,其作用不包括()A.高铁站用地面积较广,郊区地价较低,可降低成本B.促进高铁站所在郊区的城市化步伐C.加快高铁站核心区域发展D.便于旅客集散2.下列关于高铁和航空运输的比较,说法正确的是()A.航空运输因速度快,在长距离运输中优势明显B.航空运输因价格高,长距离受高铁影响较大C.高铁因运量小,在短距离运输中占优势D.高铁受自然因素影响较航空运输大答案 1.D 2.A解析本题组考查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第1题,高铁站的布局主要受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影响,布局在城市郊区,高铁站用地面积较广,郊区地价较低,可降低成本;高铁是人流的集散地,有助于郊区和城市核心区沟通,加速郊区城市化,加快经济发展,故选择D项。
第2题,对比高铁和航空运输,航空运输速度快于高铁,在长距离运输上航空运输时间短,节约运输时间,优势明显;在运输价格上航空运输高于高铁,航空运输成本较高;在运量上航空运输量小,高铁运输量大;航空运输受气候影响大,不稳定性强,高铁受自然因素影响小于航空,故A正确。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交通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交通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交通一、概述交通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加速,交通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
高考地理科目中,交通专题的复习无疑是一个重点和难点。
本文将针对这一专题进行深入剖析,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交通地理的相关知识。
二、交通发展历程交通方式的演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缩影。
从最初的步行、骑马,到后来的火车、汽车、飞机,再到现在的各种高科技交通工具,如磁悬浮列车、无人机等,交通方式的变化见证了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
三、交通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交通的发展对经济有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交通建设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为资源开发和产业布局提供了有力支撑;另一方面,便捷的交通加速了商品流通和人员流动,有助于扩大市场规模,促进经济繁荣。
四、交通对环境的影响交通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环境产生了影响。
汽车尾气、噪音污染等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为应对这一问题,发展绿色交通、推广清洁能源交通工具已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
五、现代交通技术与管理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交通技术在城市交通管理、交通安全、交通信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智能交通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城市交通状况,为出行提供便利;同时,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可以提高交通安全管理和事故处理的效率。
六、总结交通专题在高考地理中具有重要地位。
考生需要深入理解交通方式的发展历程、交通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以及现代交通技术与管理的发展趋势。
同时,结合实际案例,考生应学会运用地理知识分析交通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展望未来交通发展未来的交通将更加注重环保、高效、智能化。
比如,电动汽车和氢能源汽车有望成为主流交通工具,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城市轨道交通和高速铁路将进一步缩短通勤时间,提高出行效率;、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将使交通管理更加精细化、智能化。
总之,高考地理中的交通专题复习应着眼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不仅要掌握基本概念和知识,还要善于运用地理思维分析实际问题。
交通专题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交通专题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交通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高考地理中也对交通专题进行了重点的考察。
以下是关于交通专题高考地理必背的知识点。
一、交通的分类交通可以分为水运、陆运和空运三大类。
(一)水运水运是指利用船舶和水路进行运输的交通方式,主要有内河水运和海运两种。
我国的内河水运主要是靠黄河、长江、珠江、淮河、松花江等河流进行的。
海运则主要以海洋作为交通通道,主要包括港口、码头、船舶等基础设施。
(二)陆运陆运是指利用陆地进行货物或人员的运输,包括道路、铁路和管道运输。
道路交通通常使用汽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
铁路交通则利用机车、列车等进行运输。
管道运输主要是为输送水、气、油等管道运输方式。
(三)空运空运主管通过航空器将货物或人员运输到目的地,主要包括民用航空、军用航空和货运航空三种方式。
二、交通的影响交通的发展可以对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一)经济影响交通便利可以极大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增强区域间的贸易往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同时,越快、越便捷的交通也可以带动更多的人口、资本、技术流动。
(二)文化影响交通方便也可以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在交通便利的条件下,人们不难跨越山川海洋,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和民族生活;同时,人们也可以通过交通来拓展自己的文化圈,更加广泛地吸纳新的知识和技能。
(三)环境影响在交通的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和城市交通拥堵等问题也备受关注。
因此,我们需要关注交通建设中的环保问题,充分考虑人与自然的关系,创建交通绿道,同时加强城市空气质量和噪声控制。
三、交通的规划交通规划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涉及到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
交通规划应按照科学、合理、有序、可持续的原则,同时也需要充分考虑社会和环境的因素,建设和维护健康、安全、便利的交通体系。
在进行交通规划时,应考虑两方面的内容。
(一)路网布局路网布局是整个交通体系的骨架,需要综合考虑地形、气候、人口、经济等因素,以达到优化路网布局的目的。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思维导图+学霸笔记专题12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专题12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一、交通运输方式1.现代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1)铁路运输:优点——运量大、速度快、长距离运输费用较低、连续性好。
缺点——造价高、消费金属材料多、占地面积广、短途运输成本高。
(2)公路运输:优点——机动灵活、周转快、适应性强。
缺点——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长距离运输费用较贵。
(3)水路运输:优点——运量大、投资少、运费低。
缺点——速度慢、灵活性、连续性差。
(4)航空运输:优点——速度快、效率高。
缺点——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设备投资大。
(5)管道运输:优点——气体不挥发、液体不渗漏,安全性高,连续性强、运量大。
缺点——灵活性差、设备投资大。
总结(1)运费由高到低:空运>公路>铁路>河运>海运(2)运量由大到小:海运>铁路>河运>公路>空运(3)速度由快到慢:空运>铁路>公路>海运>河运(4)2.交通运输方式选择的原则(1)根据货物的特点、运输方式的特点和区域的特点来选择①客运:人们旅行大多从所乘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费用、安全性、舒适度等因素考虑,远距离选乘飞机或火车,近距离选乘汽车;欣赏河流、海洋风光,也可以乘轮船。
②货运a大宗笨重的、对时限要求不高的货物,如粮食、矿石、热带经济作物、钢材等,长距离选择水运;中长距离选择铁路运输。
b运量小的,对时限有要求的活物,短途距离选择公路运输。
c急需的、有时限的,如急救药品、花卉等,或轻薄短小的电子元器件采用航空运输。
d流体的工业原料一般采用管道运输。
(2)合理选择交通线路①选择陆上线路,把握“多、快、好、省”的原则。
②航线中,从某地到另一地最短线路应经过的海峡、运河等,其中要重点关注经过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马六甲海峡、好望角等地的航线。
3.交通运输发展的方向(1)高速化:如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
①高速公路的优点:高速行车、通行能力大,运输效率高;行车安全舒适,降低能源消耗。
②高速公路的缺点:占地多,对环境影响大;投资大,造价高;工期长。
高三地理交通知识点
高三地理交通知识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运输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连接各个地区、促进经济发展、提升人们生活品质的重要作用。
作为高中生地理学科的一部分,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交通知识点。
本文将从交通运输的分类、交通网络的建设、交通拥堵的原因以及可持续发展的交通方式等方面展开论述。
首先,我们来了解交通运输的分类。
交通运输可以分为陆上运输、水上运输、空中运输以及管道运输四大类。
陆上运输包括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
公路运输作为常见的运输方式,拥有较高的灵活性和覆盖面,方便人们出行和货物运输。
而铁路运输则具有较快的速度和大量运载能力。
水上运输主要指的是航运,能够通过水路连接各个地区,是国内外贸易的重要运输方式。
空中运输则是因飞机的出现而成为现代社会最快捷的交通工具,适合长途运输。
最后,管道运输主要指的是石油、天然气等物质通过管道进行输送。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交通网络的建设。
交通网络的建设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
交通网络主要包括公路网络、铁路网络、航空网络和管道网络。
公路网络在我国的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不仅连接了城市与城市,也实现了城市与乡村的联系。
铁路网络通过高速铁路的建设,加快了人们的出行速度,缩短了地理距离。
航空网络的建设则使航空出行更加便利,提升了旅游和经济活动的发展。
管道网络的建设则确保了资源的平衡供给。
然而,随着交通运输的不断发展,交通拥堵问题也日益严重。
交通拥堵是指在交通流量过大的情况下,道路系统产生的堵塞现象。
交通拥堵的原因有多种,其中道路狭窄、车辆数量增加、驾驶行为不规范、交通信号不顺畅等都是造成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
为了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我们需要加强交通规划和管理,提高道路的承载能力,提升交通设施的智能化水平,加强交通运输管理,提倡绿色出行方式。
最后,我们需要思考可持续发展的交通方式。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传统的交通方式对环境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最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2 交通运输
2021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十二交通运输考点考向交通运输方式能够比较现代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并合理选择交通运输方式交通运输布局分析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条件及交通运输点的选址条件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分析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二、知识整合【重难点知识讲解】一、交通运输方式1.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2.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方向高速化、大型化(吨位)、专业化(大型集装箱等)、网络化(多种运输方式联合发展,形成交通网)。
3.交通运输网中的线、点、交通枢纽4.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1)影响聚落形态:水运发达区,聚落往往沿河或沿海分布、延伸;陆路交通发达区,聚落以交通干线为发展轴拓展;综合运输区,聚落多方向发展。
(2)影响商业网点的密度和位置:山区地势起伏大,运输线路稀少,运输方式单一,不利于区际商品流通,商业网点密度明显小于平原。
随着交通运输发展,传统中心商业区衰落,商业网点向城市外围布局。
二、交通运输布局三、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影响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合理的交通线建设,会破坏地表水的分布,导致洪涝灾害;山区不合理的交通线建设,会破坏山区地表状况,导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对农业的影响交通线对商品农业的影响最明显,商品农业一般沿交通线分布;乳畜业、园艺业等产品容易变质,需要及时运输,也要沿交通线分布;自给农业对交通线分布要求较低。
交通线的延伸,扩大了商品农业的销售范围对工业的影响交通线对工业的影响最明显。
交通运输成本是工业的一项重要支出,因此,工业企业都要布局在主要交通线附近对城市的影响沿重要的交通线可以形成城市轴线;交通线交会处往往会形成新的城市;交通线的变化会影响城市的兴衰对旅游业的影响交通通达度决定了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
新的交通线的修建,可以带动沿线旅游业的发展三、真题点评(2019.江苏)2019年,从安徽合肥发车,沿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往中亚、欧洲的货运班列已突破百列。
下图为“我国丝路班列出境与海上丝路出港部分线路示意图”。
三年(2019-2021)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2 交通(原卷版+解析版)
专题12交通(2021年全国乙卷高考真题)陆港是指在海港以外地区建设的、代表海港行使报关、报检等功能的物流中心。
按其离海港距离可分为近海陆港(小于100千米)、远海陆港(一般500千米以上)等。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建设陆港使海港()①扩大承载规模②缓解用地紧张③增加用地成本④提高设备水平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与近海陆港相比,远海陆港更能使海港()A.缓解交通拥堵B.提高通关效率C.拓展腹地范围D.减少环境污染6.以下产业中,更宜依托远海陆港发展的是()A.服务外包产业B.高科技产业C.资源加工产业D.前瞻性产业(2021年山东省高考真题)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小题。
“翻坝”运输是指来往的客船、集装箱船、汽车滚装船等船舶或运输紧急物资和鲜活食品的船舶,在候闸船舶过多的情况下,为避免花费较长时间候闸过坝,而采用的“水运→陆运→水运”或“水运→陆运”的转运方式。
作为三峡水利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翻坝物流系统提高了三峡水利枢纽的通过能力。
下图左示意三峡翻坝物流系统,其中秭归三峡翻坝物流图(含茅坪港)属于货运枢纽型的港口物流图区(下图右),是长江南岸三块翻坝物流转运的空间载体和依托。
(1)从航运角度分析三峡大坝建成后其上游物流量扩大的原因。
(2)说明与候闸过坝运输相比,三峡翻坝物流系统的优势。
(2021年湖南省高考真题)下表为某市地铁S线和T线开通前后距地铁线不同距离的住宅平均价格及其增幅。
S线横跨城市中心区和边区,T线连接城市边区和外围区,两条线路开通时间几乎相同,所经之地公共交通密度差异明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地铁开通后,S线和T线距地铁线0.2千米范围内住宅平均价格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是()A.治安环境较差B.运营期间交通较拥堵C.大气质量较差D.运营期间噪音和震动感较大10.仅从距地铁线远近对住宅价格影响角度看,S线和T线开通后对住宅平均价格有效影响的距离分别不超过()A.2.5千米、1千米B.1千米、1千米C.3千米、3千米D.2.5千米、3千米11.地铁开通后,T线附近的住宅平均价格增幅总体高于S线,主要因为T线附近()①配套设施更完善②环境质量更好③公共交通密度较小④房价基数较小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021年广东省高考真题)随着我国高铁与民航快速发展,两城市互通高铁直达列车和航空航班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形成日趋复杂的高铁—民航竞争网络。
2024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地理分类汇编专题12 交通(教师卷)
专题12交通(2024·黑龙江/吉林/辽宁)埃森登机场曾是墨尔本近郊的综合性国际机场。
1971年,墨尔本新机场投入运营,埃森登机场转变为以公务、商务、紧急救援等职能为主的专用机场。
随着机场职能的改变,埃森登机场区域利用自身区位优势,将航空与城市商业融合,成为墨尔本西北部新兴商业中心,逐步发展为“空港城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交通运输点的因素)埃森登机场作为专用机场,以下最可能成为其客源的行业是()A.金融服务业B.仓储物流业C.批发零售业D.休闲旅游业2.(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埃森登机场区域发展成为墨尔本西北部新兴商业中心的有利条件是()①市场规模较大②基础设施完备③劳动力价格低④空陆交通便捷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1.A2.C【解析】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埃森登机场作为专用机场,其职能主要为公务、商务、紧急救援等为主,且该机场江航空和城市商业融合,成为新兴的商业中心,因此客源最可能主要为商业服务行业,故A正确;仓储物流业主要考虑交通最优原则,但其货物流通量大,不适宜选择航空运输,故B错误;批发零售业需要人流量大,且交通便利的区域,物品流通业不需要航空运输,不需要布局在商业中心区域,故C错误;休闲旅游业一般位于景区或旅游城市,故D错误。
答案选择A。
2.结合所学知识,阅读材料可知,埃森登机场曾是墨尔本近郊的综合性国际机场,现场发展成为新兴商业中心最好的条件是基础设施完善,有利于商业中心的建立,故②正确;由于其属于近郊区域,因此其市场规模相对墨尔本城市区域小,因此市场规模不大,故①错误;由于埃森登机场主要职能是公务、商务、紧急救援等,因此其需要的是高素质的人才,劳动力价格对其影响小,故③错误;埃森登机场属于综合型国际机场,交通运输便捷,因此区域内空陆交通非常便捷,故④正确。
正确的②和④,答案选择C。
(2024·湖北)如图为四个大城市的街道方向玫瑰图。
江苏专用2022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十二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专题测试含解析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十二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专题测试卷一时间:50分钟分值:78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出行对时间因素的考虑逐渐增多,且时间因素可能成为人们选择交通出行方式的主导因素。
读三种交通出行方式从门到门所需时间示意图,回答下面三题。
1.据图判断,机场、高速公路、高铁离城区(客源)的距离( )A.机场>高速公路>高铁B.机场>高铁>高速公路C.高铁>机场>高速公路D.高速公路>机场>高铁答案 B 从图中可以看出,机场离客源地最远,高速公路离客源地最近。
2.就时间因素考虑,高铁和航空公司争夺的客源的旅行距离最可能为 ( )A.200kmB.600kmC.1000kmD.1400km答案 C 在旅行距离为1000千米时,高铁与飞机门到门旅行时间相同。
3.我国高铁网建成后,下列区段中,高铁对民航客运冲击最大的是( )A.北京—广州B.杭州—上海C.济南—上海D.兰州—北京答案 C 高铁网建成后,旅行距离200~1000千米区段中,高铁门到门旅行耗时最短,对民航客运冲击最大。
北京—广州和兰州—北京区段旅行距离均超过1000千米,依然是民航客运竞争力最大,排除A、D;杭州—上海区段旅行距离不足200千米,高速公路竞争力最大,排除B。
故选C。
共享单车是指企业在校园、地铁站点、公交站点、居民区、商业区、公共服务区等提供自行车单车共享服务,是一种分时租赁模式。
下图是杭州市不同职业人群使用共享单车的情况调查表,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4.共享单车的使用时间最主要集中在( )A.5—7时B.7—9时C.11—13时D.13—15时答案 B 共享单车主要解决由小区到公交站或地铁站的短距离问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学生、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等使用单车频率较高,上学或上班时使用频率较高,故B正确。
5.据图分析共享单车最适宜布局的地点是( )A.地铁站附近B.工厂附近C.公园附近D.高铁站附近答案 A 共享单车是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结合上题及图表可以看出共享单车适合布局的地点是地铁站附近,选项A正确。
专题12 交通-五年(2019-2023)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原卷版)
五年(2019-2023)年高考真题分项汇编专题12 交通命题规律考点分布考点01 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及交通运输布局(2023·广东·高考)进入21世纪,长江下游跨江桥隧建设发展迅速。
有研究统计,2000年长江下游公路跨江桥隧通道仅4条,2008年为9条,2016年增至17条。
图示意这三个年份长江下游两岸部分市县距江岸不同直线距离区间的车辆,到达对岸所需平均时间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1-2小题。
1.与2000—2008年相比,2008—2016年期间长江下游两岸不同直线距离区间车辆平均跨江耗时的缩减量均表现为()A.大幅增加B.保持不变C.略有增加D.有所减少2.由图中信息可判断,长江下游南岸市县比北岸市县()A.公路网更完善B.车流量更大C.人口更为稠密D.河网更密集(2023·湖南·高考)港口地域组合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的诸多港口长期相互作用。
形成具有某种分布格局、结构形式和功能类型的组合。
下图示意海岛港口地域组合演变的不同阶段。
据此完成下面3-4小题。
3.海岛港口地域组合演变阶段的顺序是()A.④④④④B.④④④④C.④④④④D.④④④④4.图中④示意的阶段,岛域内港口()A.功能尚未出现分化B.腹地界线较清晰C.分布格局趋向集中D.演化出不同等级(2021·江苏·高考)公元8世纪开始,基尔瓦逐渐成为非洲东海岸的商贸中心。
15世纪初郑和船队曾从不同航线到达基尔瓦。
17、18世纪随着世界贸易格局不断改变,基尔瓦商贸地位逐渐衰落。
1981年基尔瓦所在地的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图为“郑和船队航海路线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5-7小题。
5.公元8世纪基尔瓦作为商贸中心兴起时,其对外贸易的主要地区是()A.阿拉伯海沿岸B.南海沿岸C.几内亚湾沿岸D.地中海沿岸6.郑和船队若每天航行190km,从科伦坡经摩加迪沙至基尔瓦的最短时间约()A.2周B.4周C.6周D.8周7.公元17、18世纪基尔瓦商贸地位逐渐衰落的主要原因是()A.资源枯竭B.风沙影响C.气候变暖D.航道变迁(2021·湖北·高考)留尼汪岛是印度洋上的一个火山岛,为著名的度假胜地。
高中地理 交通专题知识点整理(附考点设计)
高中地理交通专题知识点整理(附考点设计)最全的交通专题知识点整理(附考点设计)交通类型分析对比如下:交通1.交通线的区位选择、评价及其特点。
运输说明生产活动中2.以重点交通工程建设为背景材料,或以区域图、方式地域联系的重要数据统计图、坐标图等为切入点,考查影响交通运输布局和主要方式输送的主要区位因素,考查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及综合局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考查商业中心布局及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以区域图切入,通过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分析变化和商业网点布局或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的区位分析,综合考查某区的影响域内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及成因。
交通区位条件的分析和评价01 设问方式交通区位条件类问题有两种类型:一是直接分析某种交通线、点的区位因素;二是对某地的交通运输发展条件进行评价。
这些问题考查的核心内容都是交通区位条件,包括自然条件、资源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科学技术条件等方面。
02 解答思路角度一交通线、点的区位因素分析,其答题思路为:角度二交通运输发展条件评价,其答题思路为:模板构建】1.交通运输线区位条件分析答题模板区位因素关键词答题思路1 沿河谷(等高线)分布,地形相对平坦,施工难度小,地质构造稳定(复杂),自然灾害较少(多自然因素),避开(穿过)沼泽地,跨越河流少(多),工程素量小(大),气候条件好(差),受××气象灾害影响小(大) ××资源丰富地区,对交通运输需求量大,利于把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带动经济发展;经过地区经济发达,沿线地区客货运输需求量大,促进沿线经济发展;科技发达,××自然难题被克服;经过居民点多(少)社会经济因素,利于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就业,缓解就业压力;利于脱贫致富2.交通运输点——港口的区位条件答题模板角度关键词答题思路一地形、交通、港口地形相对平坦(崎岖)、开阔(狭窄),利(不利)于交通、港口建设;交通运输便利,可以实现XXX(水陆)联运;陆域经济腹地广阔,客货运输需求量大;以××城市为依托,城市依托提供充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自然条件、资源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科学技术条件等方面,利于发展相关产业,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就业率,改善民生以上是本文的正文部分,主要介绍了交通专题知识点整理及相关考点设计。
(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十二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第三节 全析交通问题的两类
第三节全析交通问题的两类考法(创新应用)考法一以区位条件为考查重点的传统模式[典题感悟] (2016·全国卷Ⅲ)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下图)溯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河上很少有桥。
行至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交汇处,发现两条河流的河水因颜色迥异,呈一黑黄分明的界线,景色令人震撼。
船继续前行,岸边的沼泽渐渐映入眼帘……当晚他查阅资料,得知内格罗河河水因富含腐殖质,颜色乌黑,而布朗库河因含大量泥沙而呈黄色。
试对“河上很少有桥”这一现象作出合理解释。
[解题指导]信息获取从图文材料中可获取水文和气候等条件:热带雨林地区,水网稠密;内格罗河东西走向,流经亚马孙河平原地区信息解读亚马孙河流域水运便利,河面宽,水量大,修路搭桥成本高,技术难度大,该地为热带雨林气候区,人口稀少,运输需求量小,经济落后,技术落后,缺乏资金,且修路搭桥会对雨林造成破坏[答案] 人口稀少,跨河运输需求小;水网稠密,水运便利;河面宽,水量大,修路搭桥成本高,技术难度大;对雨林环境破坏大。
[思维建模]1.常见的分析思路(1)交通运输线、点建设的区位分析(2)交通运输线、点建设的区位条件评价或布局2.常用的答题术语思考方向答题术语自然因素地形平原地区(山区沿等高线修建或沿河谷分布),地形相对平坦,施工难度小,工程量小(看是否占用耕地)水文避开沼泽地,少跨越河流,工程量小地质地质稳定,避开断层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气候暴雨、大风出现次数少;多冻土;受风雪影响大等社会经济因素人口联系较多的居民点,带动沿线经济的发展(适用于地方性道路);经过居民点较少,人口搬迁少经济把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带动区域经济发展里程距离短,工程量小,节省运营时间社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缓解就业压力);加强沿线地区人员、物资、文化交流;带动少数民族脱贫致富,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利于社会长治久安环境少穿过自然保护区(重要文物古迹)和生态环境脆弱区,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技术解决冻土(高架桥)等技术难题[针对训练]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高考地理——《交通》知识点讲解
高考地理——《交通》知识点讲解(一)、交通遗输网中线的区位因素分析方法包括社会经济因素——决定因素;自然因素——制约区素;科技因素——保障因素。
1、从自然因素考虑归纳如下:(1)地形:地势平坦,对交通线的选择限锘目少;地形起伏大,铁路多要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公路、管道需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河流湍急,不利航行;但对航空影响小。
(2)地质:喀斯特地形——防塌陷、渗漏;地质不稳定一加固地基,避开断层等。
(3)气候: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公路、铁路;气象灾害(大风、雾等)——水运、航空。
(4)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
2、从人为因素考虑,归纳如下:(1)合理布局交通网——分配交通线上的客货运量,获取最大经济效益。
(2)经济:经济发展了——客货运量大增,资金充足;反过来,交通建设——加快物资流通,促进区域发展。
(3)资金——尽量减少桥梁、隧道,缩短里程,节省投资。
(4)人口分布——尽量联系城镇、人口稠密区,最大限度受益。
(5)污染——干线不要穿过城区,远离重要文物古迹等。
(6)政治:京九线—一维持香港稳定与繁荣;进藏铁路一加强援藏,巩固国防等。
(7)科技——如在冻土上修筑铁路的技术已解决等。
注:公路选线的分析方法:(1)国道选线的一般原则:路线基本方向以直达运输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尽量缩短线路长度,以节省运营时间。
(2)地方性公路选线的一般原则:地方性公路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的需要为主,可以尽量多地通过当地的居民点、铁路车站、码头等。
(3)公路选线的一般原则:①从宏观上要考虑自然、社会经济、科技等因素;②从微观上考虑是在交通量最大、线路最短、占用耕地最少三者之间寻求平衡。
(二)、交通运输网中点的区位因素1、交通运输点的区位选择同样也要受社会经济、技术、自然等因素的影响,但是不同的点主导因索是不同的。
如对港口来说,自然因素起决定作用;而对火车站、汽车站、航空港来说,社会经济因素起主导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2 交通〖2019年高考真题〗(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交通布局的区位及意义】图2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铁路线的分布,该区域铁路修建的年代较早,近些年几乎废弃。
据此完成6—8题。
图26.该区域铁路线主要沿A.等高线分布B.河谷分布C.山脊线分布D.山麓分布7.该区域修建铁路主要是为了运输A.原木B.农产品C.工业品D.石材8.近些年来,该区域铁路几乎废弃的主要原因是A.设施陈旧B.运速太慢C.线路过密D.运输需求太小【答案】6.B 7.A 8.D【解析】以东北某区域的铁路修建及运输为背景,试题开始进入了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相结合的考查,同时也考查考生读图能力。
6.从图中信息来看,早期铁路分布明显沿河流河谷分布,主要是由于河谷地区地势平坦,有利于铁路修建及运营,A对,BCD错。
故选B。
7.图示地区有海拔1300m以上的山地,图示地区地势变化应该是中部较高,河流放射状流向四周,该地区平原面积较小,图示地区不是平原的主体部分,农产品运量较小,B错误;该区域铁路建设目的主要是为了运输原木,因为东北地区是我国三大林区之一,林木资源丰富,人口较少,本地需求量小,主要向外运输,A正确;图示区域位于长白山地区,东北地区的工业主要集中在辽中南地区,该区域工业品运输量小,C错误;东北地区主要的山地是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森林资源广布,平地土层深厚肥沃,石材资源较少,应不是运输主要对象,D错误。
故选A。
8.读图,结合上题分析,铁路的修建主要是为了运输原木。
而经过多年的砍伐,林木蓄积量减少以及近年来,我国环保力度的加大,对于森林的开采和砍伐进入严格限制阶段,原木生产量减少,所以导致铁路废弃,D对。
近年来我国铁路建设飞速发展,设施及运速慢等问题均可以进行技术改造,并非是铁路废弃的原因,AB错;铁路密度大小主要取决于经济发展的需求,其废弃原因与密度大小无关,C错误。
故选D。
(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Ⅲ)【交通布局的区位】我国某公路长500多千米,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并跨越了多条河流。
公路南端海拔约 1 070米,为山前洪积平原上的绿洲。
该公路山区段每年9月底至次年5月底封路禁行。
据此完成9—10题。
9.该公路位于A.吉林B.内蒙古C.西藏D.新疆10.该公路山区段定期封路禁行主要是因为A.洪水频发B.路面积雪严重C.泥石流多发D.路面冻融沉降【答案】9.D 10.B【解析】该组题以我国新疆独库公路为背景,考查影响公路运输线的地理位置,沿线的自然景观特征,线路布局的区位因素,公路的科学使用与管理等。
试题紧密结合地理络B.做强能源产业C.改善环境质量D.增加就业岗位【答案】15.A 16.D【解析】考查交通运输的优缺点以及交通运输的意义,难度较小。
15.铁路运输相对海运来说,速度较快,并且连续性较强,受天气影响较小,海运和铁路运输量都比较大,并且适合长距离运输,但是海运速度较慢,而且受海上天气影响较大,因此与海上丝路货运方式相比,铁路运输时效要更高,但是铁路运输单位运价要更高。
故选A。
16.合肥发往中亚欧洲的货运班列增加,将需要更多的务工人员,因此有利于增加就业岗位,D正确。
交通运输网络的完善,需要基础设施,交通通达度的提高,以及交通线路的优化,并非只是货运班列次数增多,A错误,货运班列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产业的发展,但是并不一定是促进了能源产业做大做强,B错误。
货运班列的增加,跟改善环境质量无任何关系,C错误。
故选D。
【点睛】铁路运量大,运速快,受天气影响相对较小。
海运运量大,但是运速较慢,受天气影响较大。
(2019年天津卷?节选)14.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波兰中部的罗兹市曾是欧洲最主要的纺织工业中心,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停滞。
中欧班列的开通,使该市成为中国货物在欧洲中部的重要集散地。
(1)【交通布局的意义】罗兹市为了充分发挥货物集散地的作用。
应重点发展的产业部门是_______。
(2分)(2)【交通布局的意义】中欧班列的运行,为我国相关港口带来了更好的经济效益。
为什么?(6分)【答案】(1)物流(仓储)(2)扩大了服务范围;增加了吞吐量;提高了港口运营效率。
(答出两点即可)【解析】本题通过中欧合作,切合一带一路的相关热点,考查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港口建设的区位条件分析。
(1)从材料中得知,中欧班列的开通,使该市成为中国货物在欧洲中部的重要集散地。
关键词:货物集散地。
得知重点发展的产业部门应该是物流仓储。
(2)该题属于原因分析类题,关键词“港口、经济效应”,解题方向“为什么”。
可以关联到所学的港口建设社会经济区位条件:经济腹地、城市依托、交通、政策进行分析。
结合题干中描述的是经济效益,只从经济腹地(增加了腹地的服务范围、增加了港口运输量),交通(海陆联运,提高了港口的运营效率),组织答案:扩大了服务范围;增加了吞吐量;提高了港口运营效率。
〖2018年高考真题〗(2018年北京卷)2018年4月,川藏铁路成都至雅安段开始铺轨。
读图1,回答下题。
3.【交通建设的影响】川藏铁路开通后,能够①缓解青藏铁路运输压力②改善西藏物资供应③消除区域内灾害的影响④促进地域文化交流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3.B【解析】3.据图可知,川藏铁路开通后,增加了进藏通道,可以缓解青藏铁路运输压力,改善西藏物质供应,促进西藏和区外的文化交流和联系,①②④正确;图示地区多发滑坡、泥石流、地震等自然灾害,川藏铁路的开通有利于灾后应急和救援,但不能够消除灾害的影响,②错误。
故选B。
(2018年北京卷?节选)36.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与多米尼加等拉丁美洲国家的经济交流合作不断深化。
读图16,回答下列问题。
(1)【交通运输方式及分布特点】列举该国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任选其一....概述分布特点。
(8分)【答案】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公路运输、航空运输、水路运输和铁路运输。
分布特点:公路:密度平原大于山区,呈网状分布。
航空:机场主要分布于沿海,靠近城市。
水路:港口沿海分布,靠近大城市。
铁路:分布稀疏,主要在北部和南部平原地区。
【解析】据图例可知,该国有铁路、公路、机场、港口,可判断其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有铁路、公路、航空和海运。
陆上交通线路的修建主要考虑沿线地形、地质、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以及经济因素。
据图可知,港口主要分布在大西洋和加勒比海沿岸,沿海分布,靠近城市。
机场图例较多,且主要分布于北部和南部沿海平原地区,靠近城市。
铁路多分布北部和南部沿海平原地区,其中北部里程较长。
公路线路较多,且东部平原密集、西部山区稀疏。
〖2017年高考真题〗(2017年北京卷)下图为107国道邯郸—武汉段及其附近区域简图。
读图,回答下题。
9.【交通建设的影响】该段国道能够①增加沿线商业网点数量②促进沿线地区人口流动③缓解陇海铁路运输压力④促使省会城市空间形态呈带状分布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9.A【解析】9.107国道沿线地区交通便利,可增加沿线商业网点数量,促进沿线地区人口流动;107国道线与陇海铁路线垂直,不能缓解陇海铁路运输压力;省会城市空间形态受铁路、高铁、河流和地形等多方面的影响,单一国道线不会造成省会城市空间形态呈带状分布。
故选A。
(2017年江苏卷)下图为上海港口迁移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17—18题。
17.【交通布局的变化】港口区位迁移形成的拓建模式是A.门户港→支流港→深海港→干流港B.深海港→门户港→干流港→支流港C.干流港→门户港→支流港→深海港D.支流港→干流港→门户港→深海港18.【交通建设的影响】洋山港建设对上海发展最重要的意义是A.促进城市内部功能的变迁B.加速临港工业的快速发展C.提升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D.推动产业的全面转型升级【答案】17.D 18.C【解析】17.读图可知,上海港口经历了6次区位迁移,从最开始位于黄浦江与支流苏州河的交汇处,到最后洋山港的深水港。
故选D。
18.洋山港位于东海,是深水港,洋山港的建成增强了上海的港口运输能力,提升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
故选C。
(2017年海南卷)2000年7月,连接丹麦哥本哈根和瑞典马尔默的厄勒海峡跨海工程竣工通车,该工程全长16千米,采用海底隧道和跨海大桥组合的方案(下图)。
据此完成15—16題。
15.【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推测工程西段采用海底隧道方案的主要目的是A.降低建设成本B.保护海洋生物C.避免破坏景观D.利于海空交通16.【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桥隧结合处未利用萨尔特岛,而是新建人工岛,有利于A.提高通行速度B.降低施工难度C.保持水流畅通D.保护萨尔特岛生物【答案】15.D 16.D【解析】15.工程西段采用海底隧道靠近哥本哈根机场,西段采用海底隧道方案有利于飞机飞行和海洋轮船航行,所以利于海空交通是工程西段采用海底隧道方案的主要目的。
故选D。
16.桥隧结合处未利用萨尔特岛,而是新建人工岛,可以减少工程施工和通车后对萨尔特岛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利于保护萨尔特岛生物。
故选D。
(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Ⅱ?节选)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白令海峡(图7)宽35—86千米,平均水深42米,最大水深52米,海峡两侧为山地。
在第四纪冰期全盛时,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相连,印第安人祖先由此进入美洲。
冰后期,温度上升,海平面升高,白令海峡形成,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间联系受到阻碍。
即使在冬季白令海峡封冻时,人们仍难以徒步跨越。
(3)【影响交通建设的因素】有人提议在白令海峡建设跨海大桥,但由于建桥成本高等原因,未获支持。
分析在白令海峡建设跨海大桥成本高的原因。
(8分)【答案】(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附近,)对桥梁防震要求高;海冰影响强,对桥梁结构要求高;大桥长度(跨度)大,施工难度大;(建筑材料等)运输距离长,基础设施差,运输费用高:气候极端,施工条件差,施工期短,对材料性能要求高,人工费用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交通建设成本高的影响因素。
据图可知,该地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地质构造复杂;夏季浮冰多,对桥墩的建设要求较高;东西跨度大,施工难度大;该地人口稀疏、经济发展水平低,建筑材料缺乏,需远距离运输;该地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多暴风雪,自然条件恶劣,建设难度大,成本较高。
(2017年天津卷)14.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5分)(1)【影响交通分布的区位因素】结合图13所示信息,说明京、津两城市间铁路线较密集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
请回答两项。
(6分)2016年唐山至承德的铁路正式开通,使京津冀地区的铁路网进一步完善。
(2)【影响交通建设的区位因素】唐山至承德之间铁路修建的工程难度较大。
据图13所示信息说明原因。
(3分)(3)【交通建设的影响】京津冀地区铁路网的完善,提升了承德市的旅游服务功能,对承德市社会经济发展有何促进作用?请回答两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