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生活满意度的发展趋势及心理韧性的影响_2年追踪研究_王鑫强

合集下载

关于初中学生学校生活质量满意度的调查研究

关于初中学生学校生活质量满意度的调查研究

当代教育科学2007年第12期一、研究的意义与基本结构生活质量包括两个主要成分:情感成分,个体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的情绪体验;认知成分,个体按自己独特的标准对客观生活总体的认知评价。

[1]关于学校生活质量的研究,1976年,美国学者爱波斯坦与麦克帕兰德提出学校生活质量概念,并将其运用于中小学,作为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他们认为学校生活质量结构包括三个维度:(1)学生对学校生活的满意度;(2)学生对学业活动的参与度;(3)师生关系的融洽度。

[2]在我国,有学者根据爱波斯坦与麦克帕兰德的理论构想,结合我国中学的实际情况编制了学校生活质量量表,目的在于探查教师对学生的行为控制定向与学校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不同类型学校在教师对学生的控制定向以及学校生活质量方面的差异。

[3]本文认为初中学生学校生活质量满意度是基于学生个人层次,以个体的生活体验为基础,对其所在学校的生活环境、师生交流、同伴交往、学习兴趣、学校活动和自我认识等方面的感受与评价。

把目光投注在常态下的学生的生活世界,走入学校、走近学生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在这样的背景下,此次研究初中学生学校生活质量满意度的现实意义有三。

首先,学生学校生活质量满意度是考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满意度是学生在自己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对学校的各方面做出的带有情感体验的自发的反应。

其次,研究学生学校生活质量满意度对学校的变革具有指导价值。

长期以来,初中学校肩负着学生能否升入重点高中的艰巨任务。

这些压力使教育工作忽略了人的存在,不仅给教师带来了工作、生活中的压力、紧张、焦虑和不满,同时也忽略了初中学生在生理和心理成长期遇到的各种问题。

因此,正确对待学生对学校各方面工作的满意度,有利于学校确定哪些方面需要完善,哪些方面需要变革,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和人性化。

第三,初中学生学校生活质量满意度研究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初中学生正处于十三、四岁,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心理断乳期,专家称之为危险年龄段。

中学生心理健康、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中学生心理健康、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二 、 研 究 方 法
总体 主 观 幸 福 感
47 j .0 . 2 1 2
9 .7 33 49  ̄1 .2
5 019 . ̄. 5 9
9 .8 5 1 84  ̄1 .0
— . 5女 53 % 6
— .9 } 32 4
理健康 、心理韧性和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工作 ,对我 国基础教育改 心 理 韧 性
( ) 中学 生心 理 韧 性 、主 观 辛福 感 和 心 理健 康 的相 关 二
( )研 究 对 象 一
心理健 康及其 各维度与积极情感、生活满意度和主观 幸福感
采 用整体随机取样法 ,选取曲阜 市四所 中学 的从初一到高二 显著负相关 ,与消极情感显 著正相关。心理韧性与主观 幸福 感 、 的学生 ,发放 问卷 9 0份 ,有效 回收 7 9份 ,有效率为 8 . 0 7 65 %。
1 . 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 。该量表 由北京大 学胡月琴 和甘恰群 相关 ,与生 活满意度相关不显著。 两人编制 ,共有 2 道题 ,分成 目标 专注 、情绪 控制、积极认知 、 7 家庭支持和 人际协助五个因子 , 均大于 0 7 。 . 脚 2症状 自评量表(C -9) . S L 0 。包含 1 因子 :躯体化 、强迫 o个 症状 、人际关系敏感 、抑郁 、焦虑 、敌对 、恐怖 、偏执 、精 神病 心理健康 性 、其他 。 心理韧性 3主 观幸福 感问卷 。采 用生活 满意度 量表 ( h as co . T eSd ̄ f n i
中 图分 类 号 :G 4 44

文 献 标 识 码 :B
文 章 编 号 :1 7 — 5 1 ( 0 2 2 0 8 - 2 6 1 6 3 2 1 )0 - 0 5 0
、福感心理健康 比较

初中生生活满意度和自主学习状况关系的研究

初中生生活满意度和自主学习状况关系的研究

初中生生活满意度和自主学习状况关系的研究作者:贺荣珍许燕来源:《科教导刊》2016年第18期摘要为分析初中生自主学习状况和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采用统计方法,对初中生的自主学习状况与生活满意度做相关和回归分析。

结果表明:自主学习中的对学习结果的评价与强化这一维度与生活满意度相关程度最高;初中生的生活满意度对自主学习状况及各个维度都有预测作用。

关键词初中生自主学习生活满意度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06.085Abstract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of self-regulated learning situation and life satisfaction, the statistics method was adopted to make a related and recursive analysi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self-regulated learning situation and life satisfac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gree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result of the study of evaluation and reinforcement and life satisfaction are the most; life satisfaction can prognosticate the dimensions of self-regulated learning situation.Key words middle school students; self-regulated learning situation; life satisfaction0 引言自主学习(Self-Regulated Learning简称SRL)指学习者在教师指导下,对自己正在进行的学习活动进行主动、积极、自觉的计划、监控、评价和调整的过程。

心理韧性在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心理韧性在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心理韧性在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中学生面临的竞争和压力也越来越大。

在这种压力下,心理韧性成为了中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品质。

本文将围绕心理韧性在中学生成长中的作用展开论述。

一、心理韧性的概念心理韧性是指在面临困难、压力和挫折时能够保持积极态度、调适情绪、保持强大意志力并积极应对困境的能力。

它是一种心理弹性和适应力,能够帮助人们在面对挑战时保持稳定,并通过积极应对来促进个人的成长与发展。

二、心理韧性对中学生成长的积极影响1. 增强适应能力中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面临着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的变化以及身份角色的转变等多重挑战。

心理韧性的培养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这些变化,从而减少不必要的压力和焦虑,增强应对挫折的能力,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环境。

2. 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心理韧性可以让中学生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更加理性和冷静。

他们能够通过正面思考和积极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调节自己的情绪和心态,从而更好地应对挑战,解决困难,并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3. 培养坚持不懈的精神在中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他们可能会遇到学习上的困难、人际关系的冲突等问题。

而心理韧性的培养可以让他们具备坚持不懈的精神,面对挑战不轻言放弃,积极寻求突破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实现自身的目标和价值。

4. 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心理韧性可以帮助中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

当他们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够从积极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寻找解决的办法,并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

这种乐观的心态有助于中学生更好地面对压力和挑战,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和自我发展。

5. 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心理韧性的培养能够帮助中学生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

他们能够更好地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不依赖他人的帮助,树立自己的目标并为之奋斗。

这种自主性的培养有助于中学生成长为独立自主、有责任感的社会人才。

三、培养心理韧性的策略1. 培养积极的思维方式中学生应该学会从积极的角度看待问题,鼓励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初中生生活事件、心理韧性与学习倦怠的关系

初中生生活事件、心理韧性与学习倦怠的关系

n 1 4・ Q 5
O4 + . 1 03 . 7 0 . 4
7 .支f力 寺 8 ,个人力 9 .低效能感
1 .耗 竭 0 1 .疏 离 1
一. -. 03 } 03 -.牛 03 3 O1 .
04 . 04 .2
一 2 nl
一 . 00 3
- .2 * - .9 01" 0 2 + 0 1" 0 = - .4* - . j 6 00 .2
带来心理反应的负性生活事件构成 。 共包含六个 方差分析发现,年级在三个因素上主效应均显著
因子 , 即人 际 关系 因子 、学习压 力 因子 、受 惩罚 (s615 s 0 5 ,进一步进行 事后多重 比 F= . ,P < . ) 5 0
因子、丧失 因子、健康适应因子和其他。量表采 较 ,初二和初三年级学生在三个 因素上均不存在
该量 表 由胡 月琴 、甘怡群 编制 ,由 2 7个项 目 P < . ) s 0 5 ;性别与年级间交互作用在三个因素上 0 构成 , 包含 目标 专注 、情绪 控制 、积极 认 知 、家庭 均不 显著 (s 119 s .5 。 F= . ,P >00) 2
支持和人际协助 5 个因子, 中前 3 因子属于个 其 个
是 中学 生 ,表 现为 诸 多消极 应 对 学 习 的行 为 , 以 在应激生活事件与学习倦怠之间引入了心理韧性
及 因学习高负荷而引发的生理损耗、心理障碍【 这一变量 ,旨在进一步探讨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 。
心理韧性 ,是积极心理学的热点课题 ,目前 国外
对心理韧性的概念界定主要存在三种看法 :结果
研究工具 ,对初 中生进行测查。鳍秉 :初 中生的学*倦 怠水平随年级增长呈逐渐升 高趋势 ; - 7

初中生应激源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心理韧性的中介效应

初中生应激源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心理韧性的中介效应

2018年5月上半月初中生应激源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心理韧性的中介效应曾玲娟彭叶李小静(广西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广西南宁530023)摘要:使用《中学生应激源量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和《青少年生活满意度量表》对广西621名初中生进行调查,探讨心理韧性在应激源对初中生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机制。

结果显示心理韧性中的目标专注、人际协助、家庭支持因子在应激源与生活满意度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大小52.82%。

结论:初中生应激源对生活满意度有直接的负向预测效应,同时通过心理韧性间接影响生活满意度。

关键词:应激源;心理韧性;生活满意度;初中生中图分类号:G44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 -3476 (2018)05 -0031 -05—、问题提出青少年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直都是家庭或社 会的关注焦点,2014年共青团浙江省委与心辰网 对浙江全省11个地区共有10000多名中小学生心 理健康状况展开了调查研究,发现初中生压力最 大,幸福感最低〔〕。

生活满意度是主观幸福感的重 要内容〔〕,是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衡量指标。

生活 满意度是指个体依照自己的选择标准对自己某段时 期的生活状况形成的总体性认知评估[3〕。

这种主观 认知评估不仅会影响个体的情绪体验与心理健康水 平,同时也影响个体对生活目标的定位和行为追求 的取向,因此研究初中生生活满意度对促进个体身 心健康、改善生活质量与提高幸福感具有重要的社 会价值。

初中生所处的青少年期是一个机会与风险并存的时期,心理学家霍尔将这一时期称为“疾风暴 雨”期,青春期身体的变化和成人对其提出的各种 要求都使得初中生不得不去努力适应,在这个适应 过程中,情绪的躁动、社会关系的变化、学业的要 求、对自我的探索等生活中的应激源都会给初中生 带来压力感,研究也发现初中生在父母管教方式、同学朋友、社会文化、自我身心四个方面的心理应 激压力对一般生活满意度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 用[4]。

初中学生心理健康调研报告

初中学生心理健康调研报告

初中学生心理健康调研报告1. 背景心理健康一直以来都是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呈现出愈加突出的态势。

为了解当前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原因,本文进行了一次调研。

2. 调研目的和方法2.1 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找出影响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

2.2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选取了10所初中学校,共计调查了1000名初中学生。

问卷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心理健康状况、学习压力、家庭教育方式等。

3. 调研结果3.1 基本信息被调查的学生中,男生占55%,女生占45%。

受访学生的平均年龄为14岁。

其中,80%的学生来自城市,20%的学生来自农村。

3.2 心理健康状况* 45%的学生表示曾经或正在经历过压力较大的心理困扰,其中学习压力最为突出。

* 30%的学生表示经常感到焦虑和紧张。

* 20%的学生表示经常容易发怒和情绪波动。

* 5%的学生表示疲劳感很强,经常感到身体不舒服。

3.3 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学习压力:超过70%的学生认为学习压力过大,其中80%的学生认为学习成绩对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

* 家庭环境:超过60%的学生认为家庭关系存在问题,其中40%的学生认为家庭冲突对心理健康有负面影响。

* 社交压力:超过50%的学生认为同学间的竞争和社交关系压力较大。

* 情绪管理:超过40%的学生表示缺乏有效的情绪调节和管理能力。

4. 结论和建议4.1 结论通过调研发现,初中学生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学习压力、家庭环境、社交压力以及情绪管理都是影响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4.2 建议为了解决初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学校和教育部门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并提供相应的心理咨询服务。

* 家长应与学校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密切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并通过正确的引导和支持,帮助孩子解决心理困扰。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发展趋势与研究方向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发展趋势与研究方向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发展趋势与研究方向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中学生处于青春期的特殊阶段,心理问题多发,对其心理健康的关注已成为社会各界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探讨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发展趋势与研究方向。

一、心理健康问题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压力的逐渐增大和信息传播的快速发展,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1. 多元化:现代社会信息爆炸,中学生接触的信息来源多样化,导致心理问题呈现多元化趋势,如自卑、焦虑、抑郁等。

2. 低龄化:很多中学生在面对学业和人际关系等压力时,表现出成年人的心理压力反应,低龄化现象日益凸显。

3. 互联网影响:互联网的普及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影响,沉迷网络、网络暴力等问题成为不容忽视的现象。

4. 家庭教育:家庭是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源头,但家庭教育方式的单一和缺失也成为中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研究方向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解决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方向也在不断拓展和深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心理测量与评估:建立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评估指标体系,开展心理测量和评估研究,为心理干预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2. 心理干预与辅导:针对中学生心理问题,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干预和辅导,培养中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和应对压力的技能。

3. 家庭教育研究:深入研究家庭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推动家庭教育模式的创新和优化,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

4. 社会支持体系构建:构建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社会支持体系,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合作,共同关注和关爱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综上所述,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发展趋势日益严峻,研究方向也日益多元化。

只有通过持续深入的研究和实践,才能更好地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事业的发展,为中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更有效的支持和关爱。

希望未来的研究能够为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提供更多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字数:525】。

初中生生活满意度特点的调查研究

初中生生活满意度特点的调查研究

初中生生活满意度特点的调查研究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中学生对家庭环境的满意度很高,86.1%的学生表示自己家庭环境很好,可以得到足够的关爱,
而只有13.9%的学生表示家庭环境不是很好。

其次,研究方面,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研究满意度较高,83.2%的学生表示自己的研究情况很好,他们能够取得良好的
研究成绩,而只有16.8%的学生表示自己的研究不是很好。

此外,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生活也比较满意,80.5%的学
生表示自己的生活很好,可以充分体验到生活的乐趣,而只有19.5%的学生表示自己的生活不是很好。

最后,学生对自己的发展前景也比较乐观,72.9%的学生
表示自己对自己的发展前景有信心,而只有27.1%的学生表示
对自己的发展前景没有信心。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大多数中学生的生活满意度较高,家庭环境、研究情况、生活乐趣以及发展前景都是比较乐观的。

然而,也不能忽视存在的问题,比如有一小部分学生的家庭环境不是很好,研究情况不是很理想,生活不是很充实,以及对自己的发展前景缺乏信心等等。

因此,教育部门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改善学校设施,提高研究质量,提供学生更多的兴趣爱好活动,
给予学生更多关心和帮助,努力营造良好的研究环境,以提高中学生的生活满意度,使他们更加快乐健康地成长。

初中生生活满意度的发展趋势及社会支持 自尊的影响一项3年追踪研究

初中生生活满意度的发展趋势及社会支持 自尊的影响一项3年追踪研究
意度总体上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但这种 趋势在不同年级之间存在差异。此外,社会支持和自尊对初中生的生活满意度有 显著影响。这些发现对于理解初中生生活满意度的变化趋势以及如何通过提高社 会支持和自尊来提高他们的生活满意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首先,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应该初中生的生活满意度。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 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例如,学校可以提供心理咨 询和心理健康课程,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他们的生活满意度。家长则可 以通过与孩子进
3、社会各界应加强对青少年的关怀和教育。政府可出台相关政策,为青少 年提供更多的成长机会和教育资源。媒体应弘扬积极向上、自立自强的价值观, 减少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同时,社区和学校可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促进不同地 区和民族文化的交
流与融合,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自尊心。
感谢观看
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青少年更容易出现自尊心问题。
2、学校环境方面:学校的氛围和师生关系对初中生的自尊发展影响较大。 如果学校具备良好的学术氛围和积极的校风,能够增强学生的自尊心。此外,良 好的师生关系也能够提高青少年的自尊心,而不良的师生关系则可能对青少年的 自尊心产生负面影响。
3、社会文化方面:社会文化背景对初中青少年的自尊心产生一定影响。例 如,在某些地区或民族文化中,自尊心表现得更为强烈,而在其他地区或民族文 化中,自尊心表现得相对较弱。这种社会文化背景差异会对初中生的自尊心产生 深远影响。
初中生生活满意度的发展趋势 及社会支持 自尊的影响一项3
年追踪研究
01 一、引言
03 三、结果 05 五、结论
目录
02 二、方法 04 四、讨论 06 参考内容
一、引言
初中生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他们的生活满意度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这个阶段是自尊心和自我认同感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他们接触社会、形成 社会支持网络的重要阶段。因此,对初中生生活满意度的发展趋势及其与社会支 持和自尊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青少年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

青少年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

青少年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青少年社会支持和生活满意度的现状及两者的关系,采用《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和《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对某市四所初高中251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青少年社会支持的总体处于偏高水平,青少年社会支持在性别,居住地上存在显著差异。

青少年生活满意度处于中等水平,其中友谊和学校两维度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友谊、家庭和学业维度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生活满意度及各个维度都在居住地上存在显著差异。

青少年社会支持可以显著预测青少年生活满意度。

关键词:青少年;社会支持;生活满意度一、前言社会支持是个体能体会到被认同、被理解和被支持的事实[1],分为个体主观感受到的社会支持、个体实际可获得的社会支持以及个体对这种社会资源的利用度三个维度[2]。

社会支持作为一种社会资源,它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可塑的。

生活满意度(Life Satisfaction)是指人们对总体生活状态或个体生活的主要方面的一种稳定的、概括的评价[3],是衡量个体主观幸福感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4]。

目前关于青少年群体的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并不多,现有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对自尊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5],体验到更多社会支持的人,对自我评价越高,自尊水平也越高。

而生活满意度作为主观幸福感的一个重要指标,它与社会支持之间可能存在密切关系。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青少年的社会支持和生活满意度现状,并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

二、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选取山东某市四所中学的学生,发放调查问卷251份,回收有效问卷204份,有效率83.3%。

其中男性83人(40.7%),女性121(59.3%),居住地为城市的77人(37.7%),农村的127人(62.3%)。

2. 研究工具(1)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采用叶悦姝、戴晓阳编制的社会支持量表[6],分为主观、客观、支持利用度三个维度,共17个题项,采用5点评分法。

中国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变迁趋势及其影响因素

中国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变迁趋势及其影响因素

心理研究心理研究Psychological Research2023,16(4):364-372中国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变迁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彭海云1李宁1袁2王金睿1邱凡硕1辛素飞1(1鲁东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烟台264025;2新疆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乌鲁木齐830017)摘要为探究我国大学生生活满意度随年代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运用横断历史研究方法,对2004—2019年间55篇采用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测查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研究报告(共34183名大学生)进行元分析。

结果发现:(1)生活满意度总分均值与年代呈显著正相关,即我国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在逐年提高;(2)社会经济条件、高等教育状况和就业环境状况三方面5项宏观社会指标的变化能显著预测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提高。

关键词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社会变迁;横断历史研究DOI10.19988/ki.issn.2095-1159.2023.04.0091引言生活满意度(life satisfaction)是指个体根据自身设定的标准对生活状况的总体性认知评估(池丽萍,辛自强,2002)。

已有研究表明,生活满意度作为主观幸福感的理性认知成分,更能反映个体主观幸福感的具体状况(郑方辉等,2015),也更好地体现了社会发展以及国家政策对个体幸福感的影响(胡建国,董景亮,2020)。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其生活满意度受到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个领域的学者关注(刘松等,2017;宋娜,王荔,2017;唐柏等,2020)。

以往研究发现,大学生生活满意度不仅会影响其内化情绪问题(如抑郁等)和外化行为问题(如网络成瘾等),还对未来的社会建设和发展有潜在影响(孟悌清,陈香,2012;周惠玉等,2020)。

然而,目前关于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研究结果却存在分歧:多数研究者认为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栗新,李红玉,2014;梁茵等,2017),但也有部分研究发现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不容乐观(宋娜,王荔,2017)。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提升学生心理韧性成重点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提升学生心理韧性成重点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提升学生心理韧性成重点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针对目前的状况,我们学校采取一系列措施,以提升学生的心理韧性为重点,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下面将对此进行总结。

一、现状分析近年来,社会的多元化、竞争的激烈化、就业难度等问题,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中学生因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各种因素受到的压力在日益增加,情绪、与人交往能力的发展、自我价值感与自信心等诸多方面受到影响。

据统计,不良情绪和行为问题是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甚至有少部分学生会选择以自杀来对抗面临的挑战。

二、采取措施1. 板块建设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包括:心理学基础课程、团体辅导、心理热线咨询、心理辅导、心理疏导、生命教育等板块。

学校针对这几个板块进行了一系列建设,大力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落地。

2. 行动计划学校根据学生目前的心理状况制定每个年级的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包括:团体辅导、心理热线咨询、心理辅导、心理疏导、生命教育等板块。

学校安排专业心理老师组织并实施,深入每个年级,用各种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活动。

3.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针对当前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这个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心理韧性,提高他们的抗压能力。

这个课程每年都会更新授课内容,以满足中学生的心理需求。

三、成效分析通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不断推进,学校在提升学生心理韧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学校通过在心理设施、心理咨询师和心理课程等方面的投入,有效地加强了学生的心理保健。

根据学生的反馈,他们在进行心理咨询时,自信心得到提升,抗压能力得到提高,学习成绩也有所改善。

四、存在的问题尽管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实施效果不够显著,特别是在一些社会发生一些特殊事件时,学生的心理压力仍然非常大。

其次,心理咨询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心理咨询师队伍不够完备,仍需要加强建设。

初中生心理弹性现状调查与研究

初中生心理弹性现状调查与研究

初中生心理弹性现状调查与研究【摘要】初中生心理弹性是指学生在面对挫折、困难和压力时所表现出的适应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本文通过调查与研究初中生心理弹性的现状,探讨其定义与意义、影响因素分析、调查结果、培养策略以及提升途径。

研究发现初中生心理弹性受到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影响,现状普遍较低。

通过建立健康的学习、家庭环境,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培养学生积极应对挑战的能力,可以提升初中生的心理弹性水平。

初中生心理弹性的提升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应对生活和学习中的挑战,还有助于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心理弹性的培养策略和有效性,为促进初中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更多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关键词】初中生,心理弹性,现状调查,研究,定义,影响因素,调查结果,培养策略,提升途径,总结,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初中生心理弹性现状调查与研究初中生心理弹性是指面对生活的挑战和困难时,能够灵活应对,并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迅速恢复或调整的能力。

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和学习环境的变化,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心理弹性成为评价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对初中生心理弹性现状进行调查与研究,有助于了解当前初中生的心理状态和问题所在,为学校和家长提供有效的干预和支持措施。

通过探究初中生心理弹性的定义、影响因素、调查结果、培养策略与提升途径,可以全面分析和理解初中生的心理弹性现状,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保障。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初中生心理弹性现状调查与研究的相关问题,为相关教育工作者和决策者提供参考和建议,促进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和实施。

通过本次调查与研究,我们希望为增进初中生心理弹性、促进他们全面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支持。

2. 正文2.1 初中生心理弹性的定义与意义初中生心理弹性是指初中生在面对挑战与困难时,能够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灵活应对并快速恢复正常的心理状态。

它是一种重要的心理素质,对初中生的健康成长和学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儿童学业成绩、学业自我和幸福观对幸福感的影响及启示——一项6~9年级学生幸福感追踪研究

儿童学业成绩、学业自我和幸福观对幸福感的影响及启示——一项6~9年级学生幸福感追踪研究

儿童学业成绩、学业自我和幸福观对幸福感的影响及启示——一项6~9年级学生幸福感追踪研究曹飞;袁光秀【摘要】很多研究表明,初中阶段学生的幸福感处于较高水平,但下降趋势明显.但对幸福感和学业成绩、幸福观、学业自我的关系研究很少.本研究以迪纳(Diener)的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理论为基础,研制5点量表,对北京市417名6年级小学生进行持续3年(7~9年级)的追踪研究.结果显示:学生总体上是幸福的,但幸福感随年级升高而持续下降,且性别差异不显著;学业成绩好的学生,幸福感及其各维度水平基本都更高;5年级末学业成绩对7年级和9年级幸福感有显著预测作用;7~9年级学生的主流幸福观是积极向上的,以体验幸福观、美德幸福观和实现幸福观为主;学业自我和幸福感存在正相关,并可以相互预测.【期刊名称】《当代教育科学》【年(卷),期】2018(000)002【总页数】11页(P53-63)【关键词】中小学生;幸福感;幸福观;评价;追踪研究【作者】曹飞;袁光秀【作者单位】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督导与教育质量评价研究中心;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一、引言研究表明,初中阶段学生的幸福感处于较高水平,但下降趋势明显。

Proctor等人(2009)的文献综述表明青少年生活满意度呈略微下降的发展趋势[1]。

Huebner 等人(2000)的研究表明大多数青少年的总体生活满意度和重要生活领域满意度,如学校、家庭、朋友、生活环境等的生活满意度都表现为正性水平,即中等水平以上[2]。

Bianca Thoilliez等人(2011)对西班牙3所公立和2所发放津贴私立小学的1-6年级817名学生的研究表明,积极情感从1和2年级的9分持续下降到6年级的7.29分(10分量表)[3]。

董奇(2011)主持的“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特征调查”项目以4~9年级学生为测查对象,对全国24,013名抽样学生的测查结果表明,4~9年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平均数为10.289~10.984(量表分数范围在2.1~14.7之间),并呈下降趋势[4]。

心理弹性对青少年情绪和生活满意度的中介作用探讨

心理弹性对青少年情绪和生活满意度的中介作用探讨

心理弹性对青少年情绪和生活满意度的中介作用探讨郑莉君;马青;白文璐【摘要】为了探讨心理弹性在青少年情绪和生活满意度之间的中介作用,本文采用简式P O MS问卷、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四所初级中学的620名学生进行调查。

调查显示:青少年生活满意度与积极情绪显著正相关(p <0.01),与消极情绪显著负相关(p <0.01);心理弹性各维度与积极情绪显著正相关(p <0.01),与消极情绪显著负相关(p <0.01);心理弹性和生活满意度各维度之间都存在着显著正相关(p <0.01);青少年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可以预测生活满意度,心理弹性在该路径中起着中介作用。

结论为心理弹性在青少年情绪与生活满意度之间起中介作用。

%Obj 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resilience between adolescents'emotion and life satisfaction.Methods:620 junior school students from 4 middle schools were surveyed by using POMS scale,the Resilience Scale for Chinese Adolescent (RSCA)and Life Satisfaction Scales.Results:Adolescents’life satisfaction was significant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life positive emotion(p <0.01), and negatively with negative emotion(p <0.01).Resilience was significant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positive emotion(p <0.01),and negatively with negative emotion(p <0.01).There is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resilience and life satisfaction(p<0.01).Adolescents’positive and negatively emotions can predict life satisfaction,resilience plays a mediating role in thepath.Conclusion:Resilience has a signifi-cant mediating effect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dolescents’emotion and life satisfaction.【期刊名称】《湖州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6页(P70-75)【关键词】青少年;心理弹性;情绪;生活满意度;中介作用【作者】郑莉君;马青;白文璐【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浙江杭州 311121;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浙江杭州 311121;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浙江杭州 3111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844.2生活满意度是个体对自己设定一个标准,并且根据这个标准对自己的生活质量进行全面评价的结果,它是主观幸福感的重要组成部分[1]。

高中生心理韧性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一般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高中生心理韧性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一般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高中生心理韧性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一般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张建育卢晓琴胡江南目的:探讨高中生心理韧性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

方法:采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对546名高中生进行调查。

结果:①高中生心理韧性总分大致处于中等水平,其中情绪控制和人际协助维度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心理韧性总分及目标专注维度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情绪控制维度存在显著的学科性质差异;②高中生心理韧性、一般自我效能感、生活满意度三者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③分层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心理韧性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均能显著预测高中生生活满意度,一般自我效能感在心理韧性与生活满意度关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结论:心理韧性可以直接影响高中生生活满意度,同时又通过一般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对高中生生活满意度产生间接影响。

心理韧性(resilience)是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而逐渐得到重视的一种心理特质,又可称为心理弹性、复原力、抗逆力等。

心理韧性是指个体在面对生活逆境、创伤、悲剧、威胁或其他生活重大压力时的良好适应能力,或者个体在经历了逆境或者创伤后仍能保持或很快恢复正常的心理机能,是个体自我调适机制的成功应对。

研究者对心理韧性的相关因素进行了诸多探讨:心理韧性与积极情绪和幸福感、心理健康水平、学业水平、适应性和生活满意度等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王鑫强2年的追踪研究表明,心理韧性是影响初中生生活满意度的一个重要因素,生活满意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个体身心是否健康地发展。

已有研究表明, 一般自我效能感是心理韧性的重要内在保护性因子,对心理韧性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当前对心理韧性、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生活满意度的研究已引起广泛关注,但未深入考察心理韧性、一般自我效能感、生活满意度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

有关高中生种种负面事件给我们以警示,高中生的心理韧性素质教育刻不容缓,变故、挫折和逆境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而心理韧性是挫折与失败情境的缓冲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1-4918(2012)01-0091-98中图分类号:B844.2文献标识码:A初中生生活满意度的发展趋势及心理韧性的影响:2年追踪研究*王鑫强张大均(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重庆北碚400715)摘要:采用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和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对2所学校的249名初一学生进行了2年4次的追踪调查,应用HLM 分析初中生生活满意度的变化趋势,探讨性别、学校地区差异和心理韧性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1)初中生的生活满意度从初一下学期到初三下学期这2年时间内存在着显著下降的发展趋势;(2)性别、学校地区差异对生活满意度发展的预测效应不显著;(3)初始测量心理韧性的情绪控制和家庭支持两因子对生活满意度发展的预测效应显著,而目标专注、积极认知、人际协助等三因子的预测效应不显著;(4)心理韧性中个体力对初中生生活满意度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直接效应,其调节效应有限,而支持力的调节效应较大。

关键词:初中生;生活满意度;心理韧性;主观幸福感;积极心理健康*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6XSH012);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点项目家庭与同伴对青少年心理素质发展的影响.通讯作者:张大均,E-mail :zhangdj@swu.edu.cn 1问题提出生活满意度(life satisfaction ,LS )是指个人基于自我选择标准对自己生活状况的总体性认知评估,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参数和主观幸福感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之一(Huebner ,2004;王伟,杨俊生,辛志勇,2010)。

考虑到生活满意度相对于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较稳定和易测量,目前多数研究都采用生活满意度作为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唯一指标(Suldo &Huebner ,2006)。

此外,我国研究者也认为生活满意度相对于情感部分更能反应中国人幸福感的真实情况(孙瑞琛,刘文婧,许燕,2010)。

以往心理健康研究多关注精神病理学等负性症状,将心理健康定义为没有心理疾病(王鑫强,张大均,2011)。

但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日益认识到心理健康是一种完全心理健康状态(Complete mental health ),不仅仅是没有心理疾病,还应包括高主观幸福感等积极心理健康状态的拥有(王鑫强,张大均,2011;Antaramian ,Huebner ,Hills ,&Valois ,2010),主张把生活满意度作为积极心理健康的核心指标(Cowen ,1994)。

生活满意度不仅是个体已获得的心理状态,它还会反过来影响个体未来的行为、心理状态及心理社会系统(Proctor ,Linley ,&Maltby ,2009),如生活满意度与抑郁、自杀、暴力行为、退学、学业成就等密切相关(丁新华,王极盛,2004;Huebner ,2004;Suldo &Huebner ,2006;王伟等,2010;Antaramian et al ,2010),增进生活满意度能有效地促进个体的全面健康和幸福(Zulling ,Valois ,Huebner ,&Drane ,2005)。

关于生活满意度的发展,许多西方研究者曾认为个体的生活满意度更多的受遗传因素所决定,即幸福的抛锚点理论认为每个个体拥有一个不同但稳定的水平(即幸福的抛锚点),即使个体遇到大的生活事件后主观幸福感在短时间内有所波动,但最终仍会回到之前的抛锚点(Lykken &Tellegen ,1996)。

不过目前幸福的抛锚点理论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挑战,特别是来自纵向研究的结果表明生活满意度或幸福感的发展仍受生活事件、家庭环境及社会条件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不能回到之前的抛锚点(Headey ,2010)。

而幸福感的发展曲线模型更是认为生活满意度随年龄而变化,在变化率上有显著的个体差异,但如何变化却有着不同的争论(王伟等,2010)。

关于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的发展特点,国内外研究发现其呈下降的趋势(种媛,杨俊龙,夏小燕,2007;谭千保,曾苗,2007;Proctor et al ,2009),但我国关于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的纵向发展趋势的研究则甚为少见。

关于人口学变量对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者一般认为没有显著影响或影响十分有限(田丽丽,刘旺,Gilma,2003;Proctor et al,2009),如Huebner(2004)综述众多研究后,发现3 12年级儿童和青少年的生活满意度不存在性别差异,这与抑郁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形成鲜明的对比。

因此,初中生生活满意度的发展趋势可能不存在人口学变量的差异。

目前在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研究中开始关注心理韧性的保护作用。

心理韧性(Resilience),又叫心理弹性或心理复原力,最初是指帮助高危儿童避免伤害的稳定个体特征(a stable personal characteristic)(Vanderbilt-Adriance&Shaw,2008),许多实证研究也将其看作是个体跨情境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品质(李海垒,张文新,2006)。

后来,研究者为了争取政策制定者关注处于逆境的儿童,制定有利于儿童的保护政策和避免其将责任推卸到儿童自身,不愿或反对将心理韧性定义为个体的特征,而将其定义为一种消极或积极的结果(Vanderbilt-Adriance&Shaw,2008)。

但总的来说,心理韧性是指个体应对压力、挫折、创伤等消极生活事件的能力或特质及所拥有的外在资源(Davydov,Stewart,Ritchie,&Chaudieu,2010),一般包括起保护作用的内部个体因素(如乐观等个体力)和外部环境因素(如家庭支持等支持力)(Olsson,Bonda,Bums et al,2003;胡月琴,甘怡群,2008)。

其中个体力一般也被称作特质心理韧性或心理韧性的品质性定义(Ong,Bergeman,Bisconti,&Wallace,2006;李海垒,张文新,2006),它与我国的“心理素质”概念比较相似,是个体心理素质的重要体现(王鑫强,李海春,庞小佳,2010;Zhang,Wang,&Yu,2011)。

关于心理韧性的作用机制,保护模型认为保护性因子调节或减少压力、逆境等危险因子对发展结果的影响,促进个体的积极适应,即无论压力或逆境水平的高低,保护因子总起保护作用,每个人也都具有心理韧性,只是程度上的高低不同而已(席居哲,2006;Ong et al,2006;Vanderbilt-Adriance&Shaw,2008;Davydov et al,2010)。

关于心理韧性对心理健康的保护作用,已有研究多倾向于对心理韧性与抑郁、焦虑、孤独等消极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研究,仅有个别研究开始关注心理韧性与生活满意度等积极心理健康的关系。

如吴胜涛等人(2010)横向调查发现,地震灾区遇难者家属的心理韧性(包括个体韧性和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

然而,心理韧性中的个体力(个体内部资源)与支持力(外部环境资源)对生活满意度的发展到底分别起多大的作用,其影响机制是否存在差异?已有研究对此很少关注,因此本文试图分离个体力和支持力对生活满意度发展的影响,分别考察其对生活满意度发展的作用机制。

当前我国的初中生都共同面临着青春期生理变化、学习、升学等各方面的压力(郝传慧,雷雳,2007),是群体心理健康问题频发的阶段,对其生活满意度发展及心理韧性影响的研究十分必要。

然而,目前国内关于生活满意度的研究“还停留在现状的调查和影响因素的研究上,几乎没有一项长期的追踪研究”(王伟等,2010);心理韧性研究也才刚刚起步,由于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以往西方的研究结论是否适合我国青少年还有待于进一步验证(郝传慧,雷雳,2007)。

因此,本研究以初中生生活满意度的发展及心理韧性的影响为研究主题,对其进行了两年追踪研究,应用多层线性模型(HLM)分析的方法探讨初中生生活满意度随时间的发展趋势及心理韧性的保护作用机制。

2研究方法2.1研究对象本研究整群选取湖北省黄冈市的A校和云南省河口县的B校两所初中学校共5个班的学生为被试。

由于每年每班都有转入和转出的学生,所以每次测量时的人数稍有不同。

第一次测试(T1)的时间为2009年4月(初一下学期),共249名学生,其中A校126人(男生70人,女生56名),B校124名(男生58名、女生66名),平均年龄13.37ʃ0.80岁;第二次测试(T2)的时间为2010年4月,共234名学生;第三次测试(T3)为2010年10月,共214名学生,第四次测试(T4)为2011年4月,共205名学生。

追踪样本和流失样本在主要人口学变量(即性别、学校地区)和所考察研究变量(即心理韧性总分、总体生活满意度)上的差异不显著(p>0.05)。

2.2研究工具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该量表由胡月琴和甘怡群(2008)编制,采用5点评分方式,共27个题项,包含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等五个因子。

目标专注指的是在困境中坚持目标、制订计划、集中精力解决问题;情绪控制是指在困境中对情绪波动和悲观的控制和调整;积极认知指的是对逆境的辨证看法和乐观态度;家庭支持指的是家人的宽容、尊重和支持性态度;人际协助指的是个体可以通过有意义的人际关系获取帮助或宣泄情绪。

其中目标专注、情绪控制和积极认知都是个体水平的,属于个人力;而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都为支持系统,属于支持力。

该量表与Wagnild 和Young (1993)开发的用于未成年人的15个题的心理韧性量表(Resilience Scale ,RS )显著相关(r =0.53),具有较好的信效度,能有效测量个体的心理韧性(胡月琴,甘怡群,2008)。

本次研究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2。

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Students ’Life Satisfaction Scale ,SLSS ):该量表由Huebner (1991)编制,用来测量3 12年级学生的总体生活满意度。

量表采用从1非常不同意到6非常同意的Likert 6点计分方式,共7个题项,具有较好的重测信度、内部一致性信度和校标效度(Huebner ,2004)。

本次研究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67。

2.3数据处理考虑到本研究中有部分儿童没有参加全部4次测试,且存在测试间隔时间不相等的特点。

因此本研究采用多层线性模型HLM6.0对该追踪数据进行分析,把第一次到第四次测试的时间点分别编码为0,1,1.5,2。

3结果分析3.1初中生生活满意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从图1可以看出,初中生生活满意度的平均得分有随时间下降的趋势,并在初二下学期至初三下学期期间下降明显。

图1初中生生活满意度随时间变化图3.2初中生生活满意度的基本线性生长模型以生活满意度为因变量建立无条件均值模型(零模型),结果分析表明初中生个体间存在显著的变异(方差=0.13994,χ2=631.12761,df =294,p <0.001),这说明有必要建立多层线性模型,首先构建基本线性生长模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