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韧性 教案
增强心理韧性教育教案及反思
增强心理韧性教育教案及反思一、引言1.简介心理韧性的概念和重要性2.介绍本篇教案的目的和结构二、教案步骤步骤一:认识心理韧性1.解释心理韧性的定义和概念2.列举心理韧性的特征和优势3.通过案例或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体会心理韧性的重要性步骤二:了解心理韧性的源泉1.讨论并列举常见的心理韧性源泉,如自信心、积极思维、社会支持等2.分小组展开讨论,针对不同的心理韧性源泉,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策略步骤三:分析和评估自己的心理韧性水平1.提供量表或问卷,帮助学生评估自己的心理韧性水平2.学生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和反思,思考自己存在的心理韧性方面的问题步骤四:培养和增强心理韧性1.提供一系列培养心理韧性的方法和策略,如积极思维训练、情绪调节技巧、压力管理等2.指导学生制定个人的心理韧性培养计划,并鼓励他们在班级或小组中相互支持和监督步骤五:实践与应用1.组织学生参与一项需要心理韧性的活动或任务,如团队合作、公众演讲等2.让学生记录并分享他们在实践中遇到的挑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3.通过小组讨论和回顾,总结心理韧性在实践中的作用和效果步骤六:总结与反思1.学生进行个人总结,反思自己在课程中的收获和成长2.让学生分享他们对心理韧性教育的认识和体验,鼓励他们互相学习和借鉴三、教案反思1.教师对教案的改进和调整2.学生对课程的反馈和建议3.对本次教育活动的总结和展望四、结论1.强调心理韧性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鼓励学生继续关注和培养自己的心理韧性3.展望未来心理韧性教育的发展方向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和培养心理韧性,通过一系列的步骤和策略,引导学生探索自己的心理韧性源泉,评估自身的心理韧性水平,并为学生提供实践和应用的机会。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参与和思考,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心理韧性的策略和方法。
同时,教师也需要不断反思和改进教案,以提升教学效果。
通过这样的教育教案,相信学生们能够增强自身的心理韧性,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压力,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心理韧性与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及反思:提升心理韧性
心理韧性与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及反思:提升心理韧性引言:心理韧性是指个体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时具有承受力和适应力的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心理韧性对个人的发展和幸福感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加强心理韧性的培养成为心理健康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一、心理韧性的概念和重要性1.1 心理韧性的定义和特征心理韧性是指个体通过积极的心态和适应性的行为与逆境进行有效的应对,并从中获得成长和发展的能力。
心理韧性包括弹性、坚韧和自信等特征。
1.2 心理韧性的重要性- 提高个体应对挑战的能力,减少产生负面情绪和焦虑的可能;- 增强个体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促进个人成长;- 有助于个体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增强社交能力;- 对抗压力和挫折,保持心理健康。
二、培养心理韧性的策略和方法2.1 建立积极心态- 培养乐观的态度,看到事物的积极一面;- 学会感恩,珍惜身边的资源和人际关系;- 培养自我肯定和自信心。
2.2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会制定目标和计划;- 培养解决问题的技巧,包括分析问题、找出解决方案和实施方案等。
2.3 增强应对压力的能力- 学习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和身体放松训练等;-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充足的睡眠、健康的饮食和适度的运动。
2.4 增强人际关系的能力- 学会倾听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培养合作和分享的精神,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示例3.1 目标:提升学生的心理韧性,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挑战和压力。
3.2 教学内容:- 心理韧性的概念和重要性;- 培养心理韧性的策略和方法;- 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3.3 教学步骤:- 第一步:介绍并讲解心理韧性的概念和重要性;- 第二步:讨论心理韧性的培养方法和策略;- 第三步:列举一些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对困难和挑战;- 第四步:进行个体或小组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观点;- 第五步:进行反思和总结,强调心理韧性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反思与展望心理韧性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综合的过程,需要个体自身的努力和外部资源的支持。
增强心理韧性班会教案
增强心理韧性班会教案教案标题:增强心理韧性班会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心理韧性的概念和重要性;2. 提供学生增强心理韧性的具体策略和技巧;3. 鼓励学生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保持积极的心态和应对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心理韧性的概念,解释它在个人发展中的重要性。
2. 引用一个实例或故事,让学生能够理解在面对挫折时保持积极心态的重要性。
探究(15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他们曾经面临的挫折和困难,并分享他们是如何应对的。
2. 小组分享: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并让其他学生提问或提供反馈。
知识传递(1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增强心理韧性的具体策略和技巧,例如积极思考、设定目标、寻求支持等。
2. 与学生分享相关的科学研究和实例,以加深他们对这些策略和技巧的理解。
实践(15分钟):1. 分发工作表:提供一个工作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一个或多个增强心理韧性的策略,并制定一个实际可行的计划。
2. 学生实践:学生在小组或个人中实践他们选择的策略,并记录他们的经验和感受。
总结(5分钟):1. 回顾本次班会的内容和学生的实践经验,鼓励他们继续坚持和实践增强心理韧性的策略。
2. 提醒学生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保持积极心态,并相信自己的能力。
扩展活动(可选):1. 组织心理韧性讲座或研讨会,邀请专业人士分享更多关于心理韧性的知识和经验。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记录和分享他们的心理韧性经历,以激励其他同学。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分享环节中的参与度和表现;2. 检查学生完成的工作表,评估他们对增强心理韧性策略的理解和应用;3. 收集学生的反馈和意见,以了解他们对本次班会的理解和收获。
教案建议和指导:1. 在引入部分,可以使用生动的例子或故事,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对心理韧性的兴趣。
2. 在探究环节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分享,以促进他们的互动和思考。
教案-心理韧性——逆境中的反弹能力
心理韧性
——逆境中反弹的能力
泸县二中心理组叶绿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心理韧性的概念。
2.让学生意识到心理韧性对于个体的重要性。
3.让学生从具有较强心理韧性的典型人物身上学习在逆境中的反弹能力。
4.让学生思考并掌握“心理韧性从何而来”,从而增强其心理韧性。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从具有较强心理韧性的典型人物身上学习在逆境中的反弹能力。
2.让学生思考并掌握“心理韧性从何而来”,从而增强其心理韧性。
【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心理韧性:你我皆为孤勇者(教学设计)通用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六年级
心理韧性:你我皆为孤勇者——通用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六年级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心理韧性的概念,认识到心理韧性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积极心态,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3. 通过活动让学生学会调整心态,克服困难,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4.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互相帮助,共同成长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心理韧性的概念2. 心理韧性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3. 如何培养心理韧性4. 团队合作,互相帮助,共同成长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故事或者案例,让学生初步了解心理韧性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心理韧性的概念和重要性通过讲解心理韧性的概念,让学生明白心理韧性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积极心态,增强心理承受能力的重要性。
3. 讲解如何培养心理韧性通过讲解如何培养心理韧性,让学生学会调整心态,克服困难,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4. 活动环节设计一个团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团队合作,互相帮助,共同成长的重要性。
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团队成员的心理状态,鼓励学生在面对困难时保持积极心态,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5. 总结和反思通过总结和反思,让学生回顾本次课程的内容,加深对心理韧性培养的认识。
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自己的心理状态,学会调整心态,克服困难,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心理韧性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积极心态,增强心理承受能力的情况。
3. 学生在活动中体现出的团队合作,互相帮助,共同成长的品质。
4. 学生对本次课程的满意度和反馈意见。
五、教学资源1. 教师讲解PPT2. 活动道具3. 学生分组名单4. 学生反馈表六、教学建议1. 在讲解心理韧性概念和重要性时,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2. 在活动环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培养学生心理韧性的心理教案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心理韧性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心理韧性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心理韧性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心理韧性相关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新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心理韧性的概念和重要性,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提高心理韧性的方法,强调应用实践,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提高心理韧性的方法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九.重点题型整理
1. 心理韧性的概念理解
题目:请简要描述心理韧性的含义。
答案:心理韧性是指个体在面对挫折和压力时能够迅速恢复和适应的能力。
2. 提高心理韧性的方法
题目:请列举三种提高心理韧性的方法。
答案:积极思考、寻求支持、调整目标。
3. 积极的自我认知与自我调适能力
题目:请简述积极的自我认知与自我调适能力的重要性。
(3)积极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调适能力的培养: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培养积极的自我认知。教授学生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提高自我调适能力,以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心理韧性的概念、重要性和提高心理韧性的方法,让学生对心理韧性有深入的理解。
心理韧性培养主题班会设计方案
心理韧性培养主题班会设计方案一、开场引入环节目的:通过简洁而生动的开场白引入“心理韧性”这一主题,激发学生对心理韧性的兴趣,引导他们思考其重要性和价值。
方式:1.视频展示:播放一段关于“逆境中的成长”的短片。
短片内容可以是运动员在比赛失利后如何调整心态,重新振作;也可以是普通人在生活中遭遇挫折后,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最终取得成功。
视频结束后,班主任进行简短点评,引导学生思考短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2.故事分享:班主任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如美国作家海伦·凯勒如何在失明和失聪的双重困境中,凭借强大的心理韧性,成为著名的作家和教育家。
故事结束后,班主任提出问题:“是什么让海伦·凯勒能够克服如此巨大的困难,最终取得成功?”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3.互动环节:开展一个简短的互动游戏——“压力球挑战”。
每个学生手中发一个压力球,班主任说:“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就像这个压力球一样,会感觉到压力。
但只要我们学会挤压和释放,压力就会减轻。
”通过这个小游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心理韧性的重要性。
二、知识讲解环节目的:提供与心理韧性相关的基础知识和信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心理韧性的内涵和培养方法。
方式:1.PPT展示:使用PPT展示心理韧性的定义、特征及其重要性。
通过图表和数据的展示,让学生了解心理韧性对个人成长和成功的影响。
2.案例分析:选取一些著名的历史人物和当代成功人士,如乔布斯、马云等,展示他们在面对挫折和失败时,如何通过培养心理韧性,最终取得成功。
通过案例的讲解,让学生明白心理韧性的培养是可以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实践来实现的。
3.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一份关于心理韧性的阅读材料。
阅读完毕后,小组内讨论心理韧性的具体表现和培养方法,每组派代表上台分享讨论结果。
三、展示交流环节目的: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理解和思考成果,通过展示和交流进一步加深对心理韧性的认识。
方式:1.手抄报展示:学生提前制作关于心理韧性的手抄报,内容包括心理韧性的定义、培养方法、个人感悟等。
心理韧性主题班会教案
心理韧性主题班会教案班会名称:班会目标:通过心理韧性的概念介绍,引导学生了解心理韧性的重要性,并掌握提升心理韧性的方法,以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班会时间:60分钟班会内容:一、活动引导(5分钟)- 介绍心理韧性的概念和重要性。
- 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什么是心理韧性?为什么心理韧性对我们日常生活很重要?二、案例分析(15分钟)- 提供一个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人物是否具备心理韧性。
- 引导学生讨论:这个人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有哪些表现?他们的表现是否体现了心理韧性?为什么?三、心理韧性的构成要素(15分钟)- 介绍心理韧性的构成要素:自我效能感、积极情绪、逆境处理能力和社会支持。
- 讨论每个要素的具体含义和对心理韧性的影响。
四、提升心理韧性的方法(15分钟)- 分小组讨论,让每个小组提出一种提升心理韧性的方法。
- 来自不同小组的方法分享及合并,形成全班共同的提升心理韧性的方法列表。
五、学习任务(5分钟)- 分发学习任务:请学生在下一周内实践其中一个提升心理韧性的方法,并写下实践心得。
- 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和在实践中坚持。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 引导学生反思本次班会的收获并进行总结。
-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将学到的心理韧性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在困难面前更加坚强和自信。
七、班会延伸(5分钟)- 提醒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继续关注心理韧性相关的知识和方法,并逐步提升自身的心理韧性水平。
班会教案结束。
通过以上的班会教案,学生能够了解到心理韧性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掌握提升心理韧性的方法。
希望通过这个班会,学生能够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更加坚强、乐观地应对,从而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
心理韧性课程开发方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培养心理韧性:做生活的“不倒翁”》二、课程目标1. 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心理韧性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提升学生面对生活逆境时的适应能力,增强心理承受力。
3. 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提高自我调适能力。
4. 增进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心理健康和谐发展。
三、课程对象适用于各年龄段学生,尤其针对青少年群体。
四、课程内容1. 绪论:心理韧性的概念与重要性- 讲解心理韧性的定义、起源与发展。
- 分析心理韧性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情绪管理:认识与调节- 讲解情绪的类型、来源及影响。
- 学习情绪调节的方法与技巧。
3. 自我认同与肯定: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探讨自我认同的概念及其对心理韧性的影响。
- 学习自我肯定的方法,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4. 人际交往:沟通与互动- 讲解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与技巧。
- 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5. 挫折应对:勇敢面对困难- 分析挫折的成因与类型。
- 学习应对挫折的方法,培养面对困难时的勇气。
6. 生活技能:学会自我照顾- 讲解时间管理、压力管理、情绪管理等生活技能。
- 通过实际操作,提升学生的自我照顾能力。
7. 家庭与学校:共同营造心理健康环境- 分析家庭与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 提出构建和谐家庭与校园环境的建议。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心理韧性的理论知识。
2.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个人经验。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心理韧性的应用。
4. 角色扮演法:模拟真实情境,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5. 小组活动: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六、课程实施1. 课程时间:每周一次,每次1.5小时。
2. 课程地点:学校多功能教室或心理咨询室。
3. 课程资源:教材、PPT、视频、案例等。
七、课程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的参与度、互动性、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构建心理韧性: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教案设计
构建心理韧性: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教案设计第一章:了解心理韧性1.1 导入:介绍心理韧性的概念和重要性1.2 活动一:心理韧性自查1.3 活动二:心理韧性案例分享1.4 总结与反思:学生分享对心理韧性的认识和感受第二章:培养积极心态2.1 导入:讨论积极心态对心理韧性的影响2.2 活动一:积极心态日记2.3 活动二:积极心态行动计划2.4 总结与反思:学生分享自己的积极心态行动计划第三章:学会情绪管理3.1 导入:探讨情绪管理与心理韧性的关系3.2 活动一:情绪管理技巧训练3.3 活动二:情绪释放练习3.4 总结与反思:学生分享情绪管理的心得体会4.1 导入:讨论良好人际关系对心理韧性的重要性4.2 活动一:人际交往技巧训练4.3 活动二:团队合作游戏4.4 总结与反思:学生分享人际交往的感悟和收获第五章:培养应对压力的能力5.1 导入:探讨应对压力对心理韧性的影响5.2 活动一:压力管理技巧学习5.3 活动二:应对压力练习5.4 总结与反思:学生分享应对压力的方法和经验第六章:提升自我效能感6.1 导入:讨论自我效能感对心理韧性的作用6.2 活动一:自我效能感评估6.3 活动二:提升自我效能感的策略6.4 总结与反思:学生分享提升自我效能感的计划第七章:学会时间管理7.1 导入:探讨时间管理与心理韧性的关系7.2 活动一:时间管理方法学习7.3 活动二:时间管理行动计划7.4 总结与反思:学生分享时间管理的实践体会第八章: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8.1 导入:探讨解决问题能力对心理韧性的重要性8.2 活动一:问题解决技巧训练8.3 活动二:解决问题实践演练8.4 总结与反思:学生分享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收获第九章:增强心理韧性团体活动9.1 导入:讨论团体活动对心理韧性的影响9.2 活动一:团体合作游戏9.3 活动二:心理韧性主题小组讨论9.4 总结与反思:学生分享团体活动的感受和成长第十章:心理韧性行动计划与展望10.1 导入:制定个人心理韧性行动计划10.2 活动一:分享个人行动计划10.3 活动二:心理韧性持续发展讨论10.4 总结与反思:学生分享对心理韧性未来发展的期望和目标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心理韧性自查解析:在了解心理韧性的环节中,学生可能对心理韧性的概念和内涵理解不深,难以准确评估自己的心理韧性水平。
高中生心理韧性培养教育课程教案
高中生心理韧性培养教育课程教案1. 课程背景心理韧性是指个体在面对压力、挑战和逆境时能够有效应对和适应的能力。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面临着学业、人际关系和未来规划等多方面的压力,因此,培养心理韧性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旨在帮助高中生了解心理韧性的重要性,学会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心理韧性。
2. 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心理韧性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面对压力和挑战时的积极心态。
3. 引导学生掌握提高心理韧性的方法和技巧。
4. 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人际关系,提高生活质量。
3. 课程内容3.1 心理韧性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介绍心理韧性的定义和内涵- 分析心理韧性在学业、人际关系和未来发展中的作用3.2 培养积极心态- 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消极思维模式- 教授如何运用积极心理学原理调整心态- 分享成功案例,让学生从中获得启发3.3 提高心理韧性技巧- 教授应对压力和挑战的策略-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暗示和心理调适- 介绍时间管理和情绪管理的方法3.4 建立良好生活习惯- 教授健康作息、饮食和锻炼的习惯-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分享如何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培养兴趣爱好3.5 提高人际关系质量- 分析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 教授沟通技巧和同理心- 分享如何处理人际冲突和建立深厚友谊的经验4. 教学方法- 讲座:邀请专业心理学家进行讲座,分享心理韧性的相关知识和技巧。
- 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课程内容,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看法。
- 案例分析:分析成功案例,让学生从中获得启发。
-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心理韧性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心理沙龙、心理游戏等。
5. 课程评估-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了解他们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和积极性。
-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课程反馈,了解他们对课程的看法和建议。
- 实践成果: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收获,了解课程对他们实际生活的影响。
学前儿童心理韧性培养教案
学前儿童心理韧性培养教案一、教案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学前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学前儿童的心理韧性是培养他们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的关键能力。
在学前教育阶段,为了帮助儿童建立健康的心理素质,我们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韧性的培养。
本教案旨在为学前教育提供一套有效的心理韧性培养方案。
二、教案目标1. 培养学前儿童的情绪管理能力,以提高他们的自我调适能力;2. 培养学前儿童的自信心,增强他们面对挑战的勇气;3. 培养学前儿童的问题解决能力,以应对不同的困难;4. 培养学前儿童的适应能力,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三、教学内容1. 情绪管理训练a) 儿童故事分享:选择一些情绪管理相关的儿童故事,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儿童认识和表达不同的情绪;b) 情绪表达练习:利用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形式,让儿童自由表达自己的情绪,并引导他们学会用言语和行为适当表达情绪;c) 情绪调节练习:通过游戏、运动等活动,让儿童体验情绪的变化和调节过程,培养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
2. 自信心建设a) 成功经历分享:为儿童提供展示自己能力和成就的机会,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成功经历;b) 好朋友评价活动:组织小组互相评价,让儿童听到来自同伴的正面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c) 挑战任务设置:适度提高儿童的任务难度,让他们尝试更多的挑战,并通过成功完成任务来增强自信心。
3. 问题解决训练a) 集体活动决策:组织儿童参与集体活动决策,引导他们学会沟通和合作,并解决问题;b) 情景模拟训练:设计一些真实生活中的问题情境,让儿童扮演不同的角色,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并进行讨论;c) 独立思考问题:引导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养成独立思考、主动解决问题的习惯。
4. 适应能力培养a) 变化预期训练:通过角色扮演、绘本故事等方式,向儿童传授适应变化的知识和技能;b) 灵活性练习:开展有规则但有一定变动的游戏活动,培养儿童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c) 支持性教育:与家长合作,提供心理专业知识培训,共同关注儿童的成长和发展。
增强学生心理韧性的教案及反思
增强学生心理韧性的教案及反思教案:增强学生心理韧性一、引言:心理韧性是指个体在面对困境和挫折时能够保持乐观、坚韧和积极的一种心理素质。
对于学生来说,增强心理韧性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学业压力和生活挑战。
本教案旨在提供一些可行的方法来增强学生心理韧性。
二、目标:1. 了解心理韧性的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一些增强学生心理韧性的方法;3. 培养学生面对挫折时的积极态度和处理能力。
三、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了解心理韧性的概念和重要性:a. 通过举例或故事介绍心理韧性的概念,如“弹簧”般的心理素质;b. 解释心理韧性对学生的意义,如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能够坚持、调整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2. 分享一些增强心理韧性的方法:a. 培养积极的思维方式:- 倾听内心,培养自我控制能力;- 培养乐观的心态,看到问题中的机会;- 设定合理的目标,做出可行的计划;- 多从成功中学习,培养自信心。
b. 培养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 学习放松技巧,如深呼吸、休息片刻;- 分享情绪,倾诉问题和困惑;- 寻找适应性的应对方式,如进行体育锻炼、听音乐。
c. 培养适应性的解决问题能力:- 根据具体问题制定解决方案;- 寻求帮助和资讯,探索解决途径;- 不断尝试和实践,寻找最佳解决方案。
d. 培养合理的自我评价能力:- 接受自己的不足,不过度自责和自责;- 收集他人的反馈和建议,进行自我反省;- 学会接受失败,将其视为成长的机会。
3. 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a. 提供一些学生常见的困难和挫折案例,如考试不如意、人际关系冲突等;b.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提供解决方案;c. 在小组或全班讨论,并分享每个人的观点和经验。
4. 评估韧性水平:a. 提供一份心理韧性的问卷,让学生自主评估自己的韧性水平;b. 分析问卷结果,让学生意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c.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心理韧性。
五、总结和反思:本教案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心理韧性的概念和重要性,分享增强心理韧性的方法,并进行案例分析和评估,旨在培养学生面对困境和挫折时的积极态度和处理能力。
心理韧性培养中学生团体辅导教案
心理韧性是指个体在面对生活中的压力、挫折、困难和挑战时能够坚持自己的信念和目标、克服困难、应对变化,以积极的心态和适应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中学生来说,面对学业负担、人际关系复杂、生理和心理变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培养心理韧性显得尤为重要。
团体辅导作为心理韧性培养中的一种有效方式,在中学生群体中的应用逐渐得到了大力推广。
对于团体辅导教案的设计,应该从中学生的现实状况出发,结合互动性和教育性,使学生在互动中感受到相互支持、相互鼓励、相互理解和相互接纳。
在教案的设计中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设计适合中学生的主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在团体辅导中关注的主题和问题不同。
可以从学习、情感、社交等方面切入,对学生共同关心、困扰的问题进行探讨,让学生在讨论、分享、交流中达到快乐、放松与释放,达到心理舒缓的效果。
二、设定适合中学生的目标心理韧性培养的目标应该围绕中学生的具体需求、心理强度和成长方向展开。
通过丰富多彩、互动性强的团体辅导,引导学生认识和提高自身的心理韧性,达到具体、明确和可行的目标。
三、运用适合中学生的方法团体辅导的方法应紧密配合目标和主题,运用适合中学生的方法和技巧,如情景模拟、学习体验、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方式,通过体验和交流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成长,发挥心理韧性的潜能,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
以提高中学生自尊心为例,一项团体辅导教案可以包括以下内容:一、情境创设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体验自尊心的重要性,理解自尊心对个体成长的积极影响。
二、活动设计将学生分为小组,让每个小组成员互相介绍自己,并讲述自己的梦想和未来规划,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
接着,组织小组内的学生共同完成一个困难而又有挑战的任务,并在任务完成后让学生进行经验反思和总结,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自尊心。
三、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感受不同行业、不同职业对自尊心的影响,让学生从社会和人际关系的角度理解和认知自尊心。
同时,鼓励学生通过适当取舍以及行动来保护和提升自己的自尊心,增强心理韧性的能力。
学生开学心理韧性培养方案
学生开学心理韧性培养方案一、了解心理韧性的概念和重要性心理韧性指个体在面对困境和挫折时,能够保持积极心态、适应环境并迅速恢复的能力。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心理韧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了解心理韧性的概念和其在学生生活中的重要性,有助于设计科学有效的心理韧性培养方案。
二、设立激励机制激励机制对于学生培养心理韧性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可以通过设立激励机制,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奖励,鼓励他们积极面对挑战和困难。
例如,可以设立学习竞赛奖励、优秀学生评选等活动,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动力。
三、提供适应环境的支持学校和家庭可以共同为学生创造适应环境,提供支持。
例如,学校可以设立心理辅导中心,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
家庭可以与学校保持紧密联系,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和心理状态,及时提供支持和鼓励。
四、培养积极的心态积极的心态是培养学生心理韧性的重要因素。
学校可以通过教育和引导,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
例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应对挫折和困难,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五、推行校园心理健康活动学校可以积极组织校园心理健康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韧性。
例如,定期开展户外拓展训练、心理团体辅导等活动,帮助学生加强团队合作意识和适应能力。
六、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培养学生心理韧性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义工工作、社区服务等。
通过实践锻炼,学生能够增强心理韧性,培养自信心和适应能力。
七、加强心理辅导师资培训学校应加强心理辅导师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心理辅导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境,增强心理韧性。
八、建立家校联动机制家校联动是培养学生心理韧性的重要环节。
学校和家庭应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分享学生的情况和心理问题,共同制定解决方案,共同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
九、关注学生的兴趣和发展学校应关注学生的兴趣和发展,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和锻炼机会。
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学习和实践时,更容易培养心理韧性,保持积极心态。
培养中学生心理韧性的身心健康教育方案
培养中学生心理韧性的身心健康教育方案1. 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逐渐加快,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帮助他们应对挑战和压力,培养中学生的心理韧性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个身心健康教育方案,旨在提升中学生的心理韧性,以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2. 身心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身心健康教育是指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它不仅仅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还专注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个体的精神、情感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表现,对中学生的学习成绩、人际关系以及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而心理韧性作为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提高中学生的抗挫折能力、适应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3. 中学生心理韧性的定义与特点心理韧性是指个体在面对压力、危机和困境时,保持积极应对和恢复能力的心理特质。
中学生心理韧性的特点包括:3.1 调适能力:中学生能够适应学业压力、社交压力和生活变化等多种挑战。
3.2 自我肯定:中学生有良好的自尊和自信心,能够对自身的能力和潜力有清晰的认知。
3.3 乐观态度:中学生积极乐观,对困难和挫折保持积极的态度,并具备战胜困难的能力。
3.4 社交支持:中学生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交支持网络,能够得到他人的支持和鼓励。
4. 培养中学生心理韧性的教育方案4.1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校应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涵盖情绪管理、压力应对、自我认知等方面,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提升心理韧性。
4.2 情绪管理训练:通过情绪管理训练,中学生可以学会正确的情绪表达和情绪调节技巧,以减轻压力和消除负面情绪。
4.3 压力管理技能培训:培养中学生的压力管理技能,例如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学会有效的时间管理和应对挑战的策略等。
4.4 社交技巧培训:为中学生提供社交技巧培训,包括积极沟通、解决冲突和建立支持网络等,以提升他们的社交支持和适应能力。
5. 实施策略5.1 整合资源:学校、家庭和社区应共同合作,整合各方资源,提供全方位的身心健康教育。
如何提高心理韧性教案
如何提高心理韧性教案教案标题:培养学生心理韧性的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心理韧性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培养学生心理韧性的有效方法。
3. 提高学生面对挫折和困难时的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
教学步骤:引入:1. 利用一个简短的视频或故事,向学生介绍心理韧性的概念,并强调其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讲解:2. 解释心理韧性的不同要素,如逆境应对、情绪调节、积极思维和自我效能感。
3.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心理韧性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一:逆境应对训练4. 将学生分为小组,给每个小组分发一份逆境应对情境卡片。
5. 要求学生根据卡片上的情境,讨论并提出应对方法,并向其他小组展示他们的策略。
6. 引导学生总结有效的逆境应对策略,并讨论如何将这些策略应用于自己的生活中。
活动二:情绪调节练习7. 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冥想或呼吸练习,帮助他们放松身心,提高情绪调节能力。
8. 分发情绪调节日记表格,要求学生记录自己每天的情绪和相关事件,并思考如何积极应对负面情绪。
9.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情绪调节策略,并互相学习。
活动三:积极思维培养10. 分发积极思维练习册,包括一些常见的消极思维模式和相应的积极替代思维。
11. 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记录下自己的消极思维,并尝试转变为积极思维。
12. 引导学生分享他们的积极思维转变经验,并讨论积极思维对心理韧性的重要性。
活动四:自我效能感培养13. 分发自我效能感评估问卷,让学生评估自己在不同领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
14.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设定小目标、积极反馈和模仿成功者来提高自我效能感。
15. 鼓励学生制定一个实施计划,以提高他们在某个领域的自我效能感。
总结:16. 回顾学生在本课程中学到的关于心理韧性的知识和技能。
17. 强调心理韧性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在面对挑战时保持积极的心态和适应能力。
教学评估:18. 要求学生完成一份心理韧性的自我评估问卷,以评估他们在课程结束时的心理韧性水平的变化。
心理韧性 教案
[增强你的“心理韧性”课程目标:了解心理韧性;体验、感受心理韧性的存在及其意义;帮助同学了解自己的心理韧性以及掌握增强心理韧性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问题:心理韧性是什么、心理韧性的同义词有哪些、你都有心理韧性吗、具有心理韧性的人有哪些特征、心理韧性如何培养、压力事件是否可以避免、有了压力事件是否会出问题。
引导语(5min):塞利格曼习得性无助实验,狗、老鼠,甚至蟑螂,一旦经历过它们自己无法控制的打击,最终都会接受这种打击,而不再试图逃避。
但奇怪的是,在经历过无法逃避的打击后,约有三分之一的人永远都不会陷入无助的境况。
这是为什么?人的心理在受到挫折和打击时表现出了恢复的能力。
受压——恢复,这个过程同学们想到了什么熟悉的东西?——弹簧、反弹、弹性、弹力。
同学们在物理课中都学习过弹簧在发生形变时,会产生什么力?-----弹力,为什么会产生弹力呢?--------由于要恢复原状。
同学们还知不知道在我们身体骨关节中有一种非常重要的弹性结缔组织叫韧带,我们把它比喻为身体的弹簧,能赋予我们身体良好的弹性、灵活性、及协调性,在意外事故发生时有可能避免和减轻损伤。
赛场上的运动员也会在赛前拉伸自己的韧带,提升自己韧带弹性来抵御运动时的较强的外力冲击。
我们的心灵同样有弹力、有韧性,我们有的同学在成长中经历过一些挫折、困境,但是我们依然坚强的走过来,我们并没有为此而消沉、一蹶不振,我们依然内心充满阳光、积极向上。
一、理解和感受“心理韧性”活动1:用一句话或一个成语描述一下你们所理解的“心理韧性”“不倒翁”精神;白折不挠、坚强不屈、越挫越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老师总结:“心理韧性”要点:(1)是一种天生的心理潜能------每一个人都有,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法培养。
(2)心理韧性的保护性因素(个体内部因素:积极的品质;外部环境资源:家庭方面、社会关系方面)积极品质:自尊、自我效能感、责任感、成就动机、计划能力、内控、高期望、自律、批判性思维、热情、乐观、问题解决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等个人积极品质。
心理韧性与逆境应对:大学生心理韧性与逆境应对的心理健康教案及反思
心理韧性与逆境应对:大学生心理韧性与逆境应对的心理健康教案及反思引言:在现代社会,大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挑战,如学业压力、情感困扰、经济困难等。
在这样的环境下,大学生需要具备心理韧性和逆境应对能力,才能更好地应对困难和挑战,保持心理健康。
本文将提出一份旨在帮助大学生培养心理韧性和逆境应对能力的心理健康教案,并进行反思。
一、教案目的和意义- 目的:帮助大学生增强心理韧性,有效应对逆境,保持心理健康。
- 意义:提高大学生的抗压能力,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增强生活适应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心理韧性和逆境应对- 心理韧性的定义:指个体在面对压力、挑战或逆境时能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和行为表现。
- 逆境应对的定义:指个体在遇到逆境时,采取积极的心理策略和行为方式来应对,并保持心理健康。
2. 心理韧性的特征- 自我认知: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保持客观评价。
- 积极思维: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
- 社会支持:寻求他人的理解和支持。
- 灵活应变:适应环境的变化,灵活调整自己的思维和行为。
3. 逆境应对的策略- 积极面对:正视问题,接受现实,并寻找解决方法。
- 寻求帮助: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寻求支持和建议。
- 情绪释放:通过运动、写作、绘画等方式来释放负面情绪。
- 自我调节:通过深呼吸、冥想等方式来放松身心,缓解紧张情绪。
4. 培养心理韧性和逆境应对的方法- 建立积极心态:正面对待困难,相信自己能够战胜困难。
- 培养兴趣爱好:参与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提高积极情绪。
- 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饮食习惯,增强身体素质。
- 学会放松:通过深呼吸、冥想、音乐等方式来放松身心,减轻压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心理韧性和逆境应对的概念、特征和方法,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引用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困难和挑战,并提出应对策略。
3. 小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探讨如何应对不同的逆境情况,并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观点。
心理韧性提升活动方案策划
心理韧性提升活动方案策划一、活动目标:1. 帮助参与者了解和认识心理韧性的概念和重要性;2. 提供一些实用和有效的心理韧性提升方法和技巧;3. 通过各种活动和训练,提高参与者的心理韧性水平;4. 培养参与者积极应对挫折和逆境的心态和能力;5. 增进参与者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提供互相支持和帮助的平台。
二、活动内容:1. 活动介绍和心理韧性概念的讲解(1小时)- 介绍本次活动的目标和意义;- 解释心理韧性的概念和特点;- 分享一些成功人士的心理韧性故事和经验。
2. 心理韧性训练工作坊(2小时)- 提供一系列的心理韧性训练方法和技巧,例如积极思维、问题解决、自我调节等;- 通过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让参与者运用所学技巧解决具体问题;- 提供实际案例分析,让参与者理解心理韧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3. 压力管理和自我调节技巧培训(2小时)- 分享一些压力管理和自我调节的有效方法,包括身体锻炼、放松技巧、时间管理等;- 进行一些实践活动,例如呼吸训练、冥想和放松体验等;- 指导参与者制定个人的压力管理计划和自我调节策略。
4. 团队合作和互助活动(2小时)- 进行一些团队合作活动,例如拓展训练、团队游戏和合作任务等;- 鼓励参与者在活动中互相支持和合作,并反思合作过程中的心理韧性表现;- 提供适当的反馈和评价,促进团队合作和互助的发展。
5. 心理韧性培训总结和反思(1小时)- 总结整个活动的内容和收获;- 鼓励参与者分享个人的心理韧性改变和成长;- 提供机会让参与者提出问题并进行答疑解惑;- 提供一些建议和资源,帮助参与者继续提升心理韧性水平。
三、活动安排:1. 活动日期:连续两天的周末(共计8小时)2. 参与人员:15-20人(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3. 活动场地:选择一个宽敞、安静、舒适的地方进行活动4. 活动组织和流程安排:- 活动策划及资源准备(1周前);- 参与者报名和确认(提前2周);- 活动开幕式和心理韧性讲解(第一天上午);- 心理韧性训练工作坊(第一天下午);- 压力管理和自我调节技巧培训(第二天上午);- 团队合作和互助活动(第二天下午);- 心理韧性培训总结和反思(最后一个小时);- 活动结束和感谢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增强你的“心理韧性”
课程目标:了解心理韧性;体验、感受心理韧性的存在及其意义;帮助同学了解自己的心理韧性以及掌握增强心理韧性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问题:心理韧性是什么、心理韧性的同义词有哪些、你都有心理韧性吗、具有心理韧性的人有哪些特征、心理韧性如何培养、压力事件是否可以避免、有了压力事件是否会出问题。
引导语(5min):塞利格曼习得性无助实验,狗、老鼠,甚至蟑螂,一旦经历过它们自己无法控制的打击,最终都会接受这种打击,而不再试图逃避。
但奇怪的是,在经历过无法逃避的打击后,约有三分之一的人永远都不会陷入无助的境况。
这是为什么?人的心理在受到挫折和打击时表现出了恢复的能力。
受压——恢复,这个过程同学们想到了什么熟悉的东西?——弹簧、反弹、弹性、弹力。
同学们在物理课中都学习过弹簧在发生形变时,会产生什么力?-----弹力,为什么会产生弹力呢?--------由于要恢复原状。
同学们还知不知道在我们身体骨关节中有一种非常重要的弹性结缔组织叫韧带,我们把它比喻为身体的弹簧,能赋予我们身体良好的弹性、灵活性、及协调性,在意外事故发生时有可能避免和减轻损伤。
赛场上的运动员也会在赛前拉伸自己的韧带,提升自己韧带弹性来抵御运动时的较强的外力冲击。
我们的心灵同样有弹力、有韧性,我们有的同学在成长中经历过一些挫折、困境,但是我们依然坚强的走过来,我们并没有为此而消沉、一蹶不振,我们依然内心充满阳光、积极向上。
一、理解和感受“心理韧性”
活动1:用一句话或一个成语描述一下你们所理解的“心理韧性”
“不倒翁”精神;白折不挠、坚强不屈、越挫越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老师总结:“心理韧性”要点:
(1)是一种天生的心理潜能------每一个人都有,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法培养。
(2)心理韧性的保护性因素(个体内部因素:积极的品质;外部环境资源:家庭方面、社会关系方面)
积极品质:自尊、自我效能感、责任感、成就动机、计划能力、内控、高期望、自律、批判性思维、热情、乐观、问题解决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等个人积极品质。
外部环境资源:
家庭方面:温暖的家庭气氛、关爱和支持、良好的亲子关系、夫妻关系等。
社会关系方面:亲密的同伴友谊、成人导师式的指导、安全的校园氛围、和谐的社会环境等等。
活动2:感受“心理韧性”的力量”在你成长当中经历的一次挫折或者重大困难,回想一下你当时是怎样成功应对的,你的亲人、朋友给了你哪些帮助?
让同学们写在一张纸上,给4分钟,2分钟同学们自愿分享。
允许1-2个同学公开分享自己的内容。
活动3:测测你的“心理韧性”
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
评分和讲解
二、如何提高“心理韧性”
艾尔•赛伯特(Al Siebert)认为发挥人韧性优势的步骤要遵循五个层次:
1:遇到压力和挫折,接受自己的情绪和状态,认识到这些反应都是正常的。
2: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问题解决应对方式VS逃避式应对
3:加强自尊、自信和自我认同,把他人的鼓励“你能做到”变成“我能做到”,把外源动力变成内源动力。
同学们要把一个大目标分成一些比较容易完成的小目标,每完成一个目标就告诉自己,下一个目标不远了。
这样可以不断地鼓励自己,给自己自信和动力。
4:开发特别素质和技能:
目标专注能力
情绪控制能力
人际协作:取得社会支持网络。
当遇到不幸、烦恼和不顺心的事时,切勿忧郁压抑,把心事深埋心底,而应将这些烦恼向家人、朋友倾诉。
应该学会将压力巧妙地转移和释放,让家人和朋友成为“心理复原”的港湾。
5:训练反向思维模式,磨砺“意外发现奇珍”的才能,将不幸的变故转变成幸运和财富。
比如学会“笑自己”。
自我幽默和解嘲是一种乐观的象征,面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各种变故,难免会有心理冲突和焦虑,按心理复原力的观点,这时应采取积极的认知方式,即在患得患失的同时,学会“笑自己”,幽默地洞察自己,保持某种距离凝视自己。
勇敢地将理想的自己和实际上的自己对照,并对差距感到坦然,甚至“滑稽”。
在自己处于尴尬状态时,不是躲避现实或手足无措,甚至埋怨他人,而要自我解嘲,自搭台阶,缓和气氛,避免冲突。
此时,自我调侃和恰当的“阿Q精神”值得提倡。
三、总结
同学们的内心就像一个弹簧,当遇到困难、挫折、打击,让我们的弹簧受压了、变形了,我们不能被动消极的接受,而应积极的努力使它恢复正常,战胜困难,从打击中走出来,并获得成长,使弹簧更具弹性,内心更强大!
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
在我们成长中,都会遇到一些挫折和不顺利,请你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相应的数字上画圈。
你的答案没有对错之分,请你根据实际情况填答。
1 代表该句描述的情况完全不符合你的情况;
2 代表该句描述的情况比较不符合你的情况;
3 代表说不清楚是否符合你的情况;
4 代表该句描述的情况比较符合你的情况;
5 代表该
一、量表简介
《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由胡月琴、甘怡群(2008)年编制,内部一致性系数α为0.85, 结构效度和外部效度均均良好,与心理韧性量表(RS)相关系数为0.53.显著正相关,与中学生生存质量相关系数0.49,显著正相关,外部效度均令人满意。
参考:胡月琴,甘怡群(2008). 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的编制和效度验证. 心理学报, 40(8), 902-912.。
二、计分和结果解释
5个因子:分别表示青少年在逆境情景下,认知、情绪、行为、以及所处的环境对帮助其抵御逆境、获得良好适应的有效性。
ABC分别代表从个人行为、情绪、认知三个个体自身因素方面因素。
CD代表外在环境支持系统。
A:目标专注(r3、r4、r11、r20、r24):指在目标困境中坚持目标,制定计划,集中精力解决问题。
B:情绪控制(r1、r2、r5、r21、r23、r27):指在困境中对情绪波波动和悲观的控制和调整。
C:积极认知(r10、r13、r14、r25):对逆境的辩证看法和乐观态度
D:家庭支持(r8、r15、r16、r17、r19、r22):家人的宽容、尊重和支持性态度。
E:人际协助(r6、r7、r9、r12、r18、r26 ):个体可以通过有意义的人际关系获取帮助或者宣泄情绪。
计分方式:红颜色+下划线的代表是反向计分,计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