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完美)1.古诗三首.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并领略《古诗三首》的含义和作者背景。

2.帮助学生掌握古诗词的朗读技巧和表达方式。

3.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了解《古诗三首》的内容和背景,能够正确地解读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2.掌握《古诗三首》中每首诗的基本朗读技巧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难点1.解读《古诗三首》中蕴含的意境和情感,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2.能够真情实感地朗读《古诗三首》中的每一首诗,表达诗中的情感和意境。

四、教学准备1.课本《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黑板、彩色粉笔3.《古诗三首》课件4.学生课前准备的朗读稿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通过简短的介绍,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古诗三首》。

2.让学生展示他们准备的朗读稿,感受诗歌的魅力。

第二步:分析诗歌内容1.逐首介绍《古诗三首》,让学生理解每首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2.分析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思考诗歌表达的主题。

第三步:朗读学习1.示范正确的朗读方式,包括语调、情感表达等要点。

2.让学生跟读,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纠正。

第四步:情感体验1.分角色让学生再次朗读,注重情感的真实表达。

2.让学生分享他们的感受和体验,让诗歌在学生心中生动起来。

第五步:展示成果1.小组内互相展示朗读成果,提供互动和反馈。

2.整个班级集体朗读,展示学生的共同进步和提高。

六、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古诗三首》中的古诗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文字,而是充满情感和意境的韵文。

希望同学们在日后的学习中能够保持这份热情和用心,深入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的诗歌艺术。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朞学生们认真学习,享受古诗带来的美好体验。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精美教案(统编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精美教案(统编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古诗的基本概念、意境和修辞手法,并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古诗情感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创造美。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本章节将带领学生深入探讨以下三首古诗:
2.教学难点
(1)古诗意境的感悟:古诗意境优美,但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理解其中的意境具有一定的难度。
举例:《寻隐者不遇》中“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所表现的隐逸生活,学生需要通过想象和感悟才能理解。
(2)修辞手法的识别与应用:识别诗中的修辞手,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举例:学生需要学会识别《池上》中的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并能尝试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
一、《静夜思》: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将了解李白在月夜中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二、《池上》:分析白居易如何以荷花池为背景,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闲适心情,品味其诗歌的韵味。
三、《寻隐者不遇》:探讨贾岛在寻访隐者过程中的心境变化,感悟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1.提高文化素养,了解古代诗人的思想情感。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精美教案(统编版)
一、教学内容
《古诗三首》为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本章教学内容包括三首经典古诗:《静夜思》、《池上》和《寻隐者不遇》。三首诗分别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白居易和贾岛,体现了不同诗人的风格及当时的社会风貌。具体内容包括:
1.《静夜思》:学习诗中描绘的月夜景色及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1)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音频、视频等,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感悟古诗意境。
(2)通过课堂讲解、举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修辞手法,并能运用到写作中。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教案(1)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教案(1)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教案(1)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本节课主要包含三首古诗:《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长相思》。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的古代诗歌,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代诗人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对古诗的韵律、意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感悟诗人的情感方面仍有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引导他们深入理解古诗,体会古诗的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了解诗人的生活背景,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生能够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学会欣赏古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古诗,感受古诗中的美好情感,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2.难点:领悟古诗的深层含义,学会欣赏古诗的美。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富有诗意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古诗的图片、注释、译文等。

2.教材:准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的相关内容。

3.音频:搜集与古诗相关的音乐、朗诵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诗人及诗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逐个呈现三首古诗,学生跟读,注意朗读的节奏和韵律。

followed by a slow reading and explanation of the difficult words and phrases,so that students can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the poems.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古诗进行朗读、背诵。

部编版语文五下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下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下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三首内容和意境。

2.掌握古诗的朗读技巧,感悟其中的情感表达。

3.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情感体验。

二、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三首的内容和情感表达。

2.朗读古诗,感悟诗歌的意蕴。

三、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的抽象意境。

2.表达对古诗的情感体验。

四、教学准备1.《1古诗三首》的教科书内容。

2.课堂教学随堂练习。

3.课堂互动环节的设计。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热身•让学生回想上节课学过的内容,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2. 导入新知•介绍古诗《将进酒》的背景和作者,并进行整体阅读。

3. 梳理语文知识•带领学生分段解析《将进酒》的句子,解释生僻词语。

4. 听读训练•让学生听朗读《将进酒》并模仿跟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第二课时1. 复习回顾•让学生复习上节课内容,回答问题。

2. 引入新诗•介绍古诗《静夜思》的背景和作者,并进行整体阅读。

3. 细节理解•带领学生解读《静夜思》中的具体情感和意象,引导学生品味古诗的美。

4. 朗读练习•让学生进行小组朗读和个人朗读,加深对《静夜思》的理解。

第三课时1. 复习巩固•带领学生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2. 创作写作•让学生根据所学古诗的风格和意境,进行自由创作。

3. 诗歌比赛•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朗诵比赛,展示学生的朗诵技巧和情感表达。

六、课后反馈•让学生针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填写学习反馈表,反映对古诗的理解和体会。

七、拓展延伸•让学生阅读更多古诗,进行欣赏和解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审美情趣。

八、教学反思•总结本次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次的教学做准备。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案,希本能够帮助您更好地备课和教学。

部编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三首古诗的基本内容,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其中的精彩句子或整首诗。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感知、理解、欣赏、评价的过程来领悟古诗的韵味和意境。

通过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对三首古诗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兴趣,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让学生领略自然美、感受爱国情怀,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结合语文学科特点,适当引入历史、艺术等相关学科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时代背景和艺术特点,增强学生对跨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1. 理解三首古诗的主旨和意境。

在教授五年级下册第一课中的三首古诗时,我们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三首古诗的主旨和意境。

这包括让学生不仅掌握字面的意思,更能体会到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背后的深层含义,以及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情境和氛围。

通过讲述背景故事、介绍诗人生活背景及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然后引导学生阅读三首古诗,初步了解诗歌内容。

我们将逐一解析三首古诗的主旨。

在解析过程中,要结合诗中的关键词句,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让学生知道每首古诗的主题是什么,诗人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和思想。

在理解古诗主旨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

让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感受诗人的情感氛围。

分析诗歌的意象、比喻、象征等手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

通过对比分析三首古诗的主旨和意境,让学生了解到不同诗人的创作风格和特点,以及不同诗歌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让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古诗的艺术魅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课堂交流。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古诗主旨和意境的理解,增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能力。

在教授过程中,采用讲解、讨论、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古诗的韵味和意境。

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

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

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一、教材内容1. 《古诗词三首》的选取在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中,有一篇名为《古诗词三首》的教材内容。

这三首古诗分别是:《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春晓》。

这些古诗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是中国古代优秀文学的代表作品之一。

2.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古诗词三首》,使学生了解古代诗人的创作背景和意境,感受古诗词的意境和韵味,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准备•课本《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2. 学生准备•学生需提前预习《古诗词三首》的课文内容•准备书写工具,如铅笔、笔记本等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图片、音频等多种方式引入《古诗词三首》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学习《登鹳雀楼》教师可以以解释古诗词的意义和背景为主线,引导学生学习《登鹳雀楼》的内涵和表达技巧,让学生感受到诗歌中蕴含的深意和情感。

3. 学习《望庐山瀑布》通过分析诗句,引导学生了解《望庐山瀑布》的描写手法和意境,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和诗人的情感表达。

4. 学习《春晓》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感受《春晓》中的清新、明亮和生机勃勃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5.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诗词朗诵、诗歌创作等活动,拓展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文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和理解能力。

四、教学反思与评价通过教学过程中的不断调整和反思,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古诗词三首》的内容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上是关于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的详细教学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对该教材内容的教学把握和实施。

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1 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1 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1 古诗三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第一篇课文,包含了《泊船瓜洲》、《春日》、《游园不值》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篇目,语言优美,寓意深刻。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文阅读能力,对古诗的语言、意境有一定的理解。

但同时,由于古诗的语言较为简练,学生可能对其中某些词语、句子的含义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他们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哲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赏析等方法,学生能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哲理,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古代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2.难点: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哲理,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动画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富有诗意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赏析,提高他们的语文表达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深入理解古诗的内涵。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三首古诗的原文、译文、图片、音乐等。

2.教材:准备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和相关参考资料。

3.黑板:写好板书内容,准备教学过程中所需的相关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三首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激发他们对古诗的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三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三首古诗,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接着,教师逐句解释诗句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习和理解《静夜思》、《春晓》、《登鹳雀楼》三首古诗。

这三首诗都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但是对于古诗的理解还有一定的难度。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同时,学生对于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的了解还不够深入,这也是他们在学习古诗时需要面对的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掌握一些古诗中的重点词语。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提高学生理解和欣赏古诗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和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

2.难点:理解古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古代文化背景。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分组讨论,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古诗的文本、图片、音频等资源。

2.资料:准备与古诗相关的文化背景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首古诗的题目,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通过朗读,让学生对古诗有个初步的了解。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三首古诗的全文,让学生集体朗读。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导学生的发音和语气。

朗读结束后,教师简要讲解古诗的作者、背景等信息。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每首古诗的意象、情感和韵律。

讨论结束后,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古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古代文化背景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教案一、教学背景分析在五年级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是重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增进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为《1 古诗三首》,包括《登鹳雀楼》、《静夜思》和《春晓》三首脍炙人口的古诗,内容深刻,意蕴丰富,适合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1 古诗三首》的背景故事和文学价值;–掌握古诗的基本意境和韵律特点;–能够准确地朗读古诗,并理解其中的意义;–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2.能力目标–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表达的准确性和感染力;–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感,激发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操和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1 古诗三首》的背景故事和核心意义;–古诗的韵律特点和表达技巧;–学生朗读和理解古诗的能力培养。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蕴含的情感和意义;–如何帮助学生掌握古诗的音韵、意境和表达技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5分钟)•利用课堂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古诗的认识和感受,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 学习《1 古诗三首》(40分钟)•师生共同朗读《登鹳雀楼》,讲解古诗背景故事和意义;•分组学习《静夜思》,学习古诗的韵律和意境;•听取几位学生的朗读表演,评价朗读的表达力和准确性;•学习《春晓》,分析古诗的表达技巧和情感描写。

3. 总结反思(15分钟)•让学生谈谈对古诗学习的感受和收获,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方式和不足之处。

五、教学延伸•鼓励学生选取自己喜爱的古诗,进行朗读和解读,并向全班分享;•组织学生开展古诗创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欲望;•鼓励学生之间合作朗诵古诗,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三首古诗《春晓》、《咏柳》和《村居》。

这三首诗都是经典的古代诗歌,描绘了大自然的美景和人们的情感。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对于古代诗歌的韵律和意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一些生僻字和古代文化背景的理解还需要加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字词的解释和文化背景的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情感。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

2.能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能够掌握一些古诗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僻字的解释和文化背景的介绍。

2.古诗的韵律和节奏的理解。

3.古诗意境和情感的体会。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欣赏教学法。

通过图片、音乐和朗读等多种方式,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问答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包括三首古诗的文本、图片、音乐等。

2.相关资料:古诗的背景介绍、生僻字的解释等。

3.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三首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图片中的景色。

然后,播放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音乐中的意境。

最后,教师朗读三首古诗,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和情感。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三首古诗的文本,引导学生逐句阅读和理解。

对于生僻字和文化背景,教师适时进行解释和介绍。

同时,引导学生注意古诗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三首古诗,注意模仿教师的朗读语气和节奏。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设计
-朗读与背诵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学会从修辞手法、意象等角度分析古诗的艺术特色。
-引导学生将古诗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
举例:《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一句,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自然景象引发思乡之情的手法,以及“明月光”与“地上霜”之间的比喻关系。
2.教学难点
-对古诗中较为生僻的字词和句式的理解,如《池上》中的“荷花深处,田田叶子”中的“田田”一词的理解。
-古诗中的意象转换和情感表达的深层理解,如何将诗人的内心感受转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
-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诗歌,发现其艺术价值。
-创作实践,如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将古诗的意境和情感用现代语言表达出来。
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主题不够感兴趣或者缺乏自信。为了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参与度,我可以在设计讨论主题时更加贴近他们的生活,降低难度,增强他们的信心。
3.诗歌鉴赏与创作: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学会从修辞、意象等方面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尝试创作以古诗为蓝本的现代诗,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
二、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学习《古诗三首》,使学生掌握古诗的基本语言特点,提高古诗文阅读和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文学素养。
2.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解读诗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举例:在《寻隐者不遇》中,“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一句,难点在于理解“松下”与“采药”等词语背后的文化和隐含意义,以及如何将这些信息与诗人的情感联系起来,体会诗人对隐士的敬仰和寻找的迫切。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1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包含了《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但是,对于一些生僻词语和古文用法,学生可能需要额外的解释和引导。

此外,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也需要进一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

2.能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能够运用古诗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创作和表达。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僻词语和古文用法的学习。

2.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3.朗读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生僻词语和古文用法进行解释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古诗。

2.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情境,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音乐资料,用于营造情境。

2.准备古诗的译文和注释,方便学生参考。

3.准备相关的写作素材,用于学生的创作和表达。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相关的图片或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学习情境。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古诗的全文,并对生僻词语和古文用法进行解释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古诗。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朗读和背诵古诗,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和背诵情况,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

5.拓展(10分钟)学生根据古诗的内容和意境,进行创作和表达,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的作品,语言优美,寓意深刻,适合五年级的学生阅读。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可以让学生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对于一些简单的古诗可以独立阅读并理解其含义。

但是,对于这些较为深奥的古诗,他们可能需要一定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也各不相同,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古诗,理解其基本意思,掌握一些重要的词语和句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独立阅读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理解古诗、感悟古诗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意思,掌握一些重要的词语和句式。

2.教学难点:感悟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基本意思和表达方式。

2.朗读法: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让他们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3.讨论法: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4.情境教学法: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相关资料,对古诗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例如,通过展示图片或播放音乐,让学生感受到秋夜的宁静或战争的残酷。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三首》课堂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三首》课堂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三首》课堂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的作品,既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又富有教育意义。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感受到古诗的韵律美,领略到诗人的情感世界,同时也能了解到中国古代的历史背景和社会风貌。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技巧,能够理解古诗的字面意义。

然而,对于古诗的深层含义和诗人的情感表达,他们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可能对古代的历史背景和社会风貌有一定的陌生感,这也是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关注的重点。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

2.理解三首古诗的字面意义,感悟诗人的情感世界。

3.了解古代的历史背景和社会风貌,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字面意义。

2.难点:感悟诗人的情感世界,了解古代的历史背景和社会风貌。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故事等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感受古诗的魅力。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共同探讨古诗的深层含义。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音乐、动画等。

2.参考资料: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如诗人的介绍、历史背景等。

3.黑板:准备一块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首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的意境。

同时,播放轻柔的音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分别朗读三首古诗,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随后,学生自行阅读课文,理解古诗的字面意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探讨古诗的深层含义,交流自己的感悟。

新统编五年级下语文1.《古诗三首》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新统编五年级下语文1.《古诗三首》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新统编五年级下语文1.《古诗三首》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包含了《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的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情感,掌握诗歌阅读的方法,提高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诗歌的韵律、意境等方面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情感方面还存在一定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充分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阅读古诗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的韵味,培养对古诗的热爱,提高文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2.教学难点:理解古诗中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富有诗意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内容。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包含诗文、图片、音乐等多媒体元素的课件。

2.教材: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3.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首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接着,播放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古诗的韵味。

最后,教师简要介绍三首古诗的作者和背景。

2.呈现(10分钟)教师逐句朗读三首古诗,学生跟读。

朗读过程中,教师注意停顿、语气、情感的把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内容。

朗读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诗文的理解和感受。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第三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第三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第三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第三首》选入了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杜甫的《春望》和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这三首诗都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本节课旨在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让学生感受古代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提高他们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对古代文化和文学有一定的认识。

但同时,古诗的语言和意境较为深奥,学生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第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第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2.教学难点:古诗中一些生僻字的理解和诗句的深层含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学习古诗的氛围。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他们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涵。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第三首古诗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音乐等。

2.教案:提前准备好详细的教学设计。

3.教材: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第三首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同时,播放轻柔的音乐,为学生营造一个舒适的学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第三首古诗,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诗人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理解古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 古诗三首》教学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 古诗三首》教学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一课,本节课主要选取了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和宋代诗人王安石的《元日》三首古诗。

这三首诗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既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又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可以让学生感受古代诗人的文化底蕴,体会诗歌的美妙,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阅读能力,对诗歌的韵律、意境等方面有一定的认识。

但同时,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生僻字、古今异义词等存在理解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诗人的生平事迹及诗歌创作背景,学会欣赏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诗句的意义及诗歌韵律、意境的感悟。

3.古代文化知识的拓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诗句、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资料:收集有关诗人王之涣、李白、王安石的生平事迹及诗歌创作背景的资料。

3.课堂练习:准备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首古诗的题目,引导学生朗读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分别呈现三首古诗,让学生初步感知诗句的韵律和意境。

同时,讲解诗人的生平事迹及诗歌创作背景。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朗读诗句,注意指导生字词的读音和诗句的停顿。

接着,让学生背诵诗句,检查背诵效果。

五下语文1古诗三首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五下语文1古诗三首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五下语文1古诗三首优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古诗三首》。

具体内容包括《静夜思》、《池上》和《小池》三首经典古诗的学习。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让学生感受古代诗人的情感表达,理解诗歌的意境美。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背诵并默写;理解古诗中重点词语的意思,了解古诗的基本格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对古诗的品析和欣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的美,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默写古诗,掌握古诗的基本格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三首古诗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猜测诗的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三首古诗,理解诗意,标记出生字词。

3. 课堂讲解:a.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指导朗读技巧。

b. 讲解古诗的基本格式,分析诗中的重点词语。

c. 逐句解析古诗,帮助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诗句,进行填空、翻译等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三首古诗的意境美,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古诗三首》2. 内容:a.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b. 《池上》: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c. 《小池》: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背诵并默写三首古诗。

b. 选择一首你最喜欢的古诗,写一篇心得体会。

2. 答案:a. 见课后练习。

b. 开放性题目,无标准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兴趣较高,但在理解诗意方面仍有困难。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的作品,既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又能反映出我国古代社会的风俗民情。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学生可以感受到古诗的韵律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能了解到古代社会的部分面貌。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古诗的韵律、意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体会作者情感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感受古诗的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了解古诗的背景,把握古诗的意境和韵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感悟、品味,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会欣赏古诗,提高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古诗,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和韵律。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的美。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古诗的情境。

2.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感受古诗的美。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相关的图片、音乐等课件。

2.参考资料:关于古诗的背景资料、作者的生平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首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然后简要介绍三首古诗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分别朗读三首古诗,学生跟读。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诗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把握古诗的韵律。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古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巩固(10分钟)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教师点评。

学生展示自己对古诗的理解,互相交流。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1《古诗三首》优质课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1《古诗三首》优质课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1《古诗三首》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第一篇课文,包含了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杜甫的《绝句》和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领略到古诗文的魅力,培养对古诗文的兴趣,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文阅读基础,对古诗文的韵律和意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这首古诗,学生可能对诗人的生活背景和创作背景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生活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理解诗文的大意,了解诗人的生活背景和创作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解读古诗文的能力,学会欣赏古诗文的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热爱,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理解诗文的大意。

2.难点:理解诗文的意境,领略古诗文的魅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诗人的生活背景、创作背景,分析诗文的意境。

2.朗读法: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讨论法: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分享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

4.欣赏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古诗文的意境,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的美。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诗人的生活背景、创作背景,以及古诗文的意境。

2.资料:收集与诗人的生活背景、创作背景相关的资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讲解。

3.录音设备:准备录音设备,用于播放古诗文的朗读录音。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古诗文的意境,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简要介绍诗人的生活背景和创作背景。

2.呈现(10分钟)呈现古诗文,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背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古诗三首课题古诗三首课型讲读课文授课时间3课时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昼、耘、供、稚、漪”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会写字“昼、耘、桑、晓”;正确读写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4.体会古诗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昼、耘、供”3个生字;正确书写会写字“昼、耘”;正确读写课文中“耘田”“绩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默写古诗。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4.通过观察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5.引导学生发现古诗词的美,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激发其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从而使其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具准备课件:作者简介、词语解释、有关图片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8 )分钟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同学们,在学习课文和课外阅读中一定积累了很多古诗,现在老师给同学们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把你最喜欢的一首描写春、夏、秋、冬的古诗朗诵给大家听。

2.学生自愿举手朗诵古诗。

3.教师评议。

4.【出示课件2】谈话揭题:我国宋代有一位诗人,叫范成大。

他十分喜爱农村一年四季的生活,写了很多描写农村四季的诗歌。

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一个场景的一首。

(板书: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5.朗读诗题,理解题意:指名学生读课题。

(引导学生理解:“兴”在这儿读第四声,在文中的意思是兴致;“杂兴”的意思是各种兴致;“四时”在这诗中表示的是一年四季。

整个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就是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

)6.了解诗人。

【出示课件3】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致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

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

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使学习成为他们自身迫切的需要,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前提。

新课教学(28 )分钟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初读诗歌,读准生字。

(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出示课件4】指名学生读,师生评议,重点指导读准“昼、耘、供”。

(3)【出示课件5】指导书写会写字“昼、耘”。

①学生观察生字,交流生字的书写特点。

②老师范写,学生认真观察。

③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④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学生习字,让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

2.理解词语。

让学生结合注释和自己的学习经验,互相交流对古诗中词语的理解。

三、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1.学生熟读古诗。

自由读、同桌读、小组读、开火车读、比赛读。

2.借助注释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白天出去给田里锄草,到了夜晚回家搓麻绳,农家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

儿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理解词语,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童不明白怎么耕田织布,但也在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四、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1.赏析诗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板书: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出示课件6】(1)小组交流:这两句诗写了什么内容?(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

)(板书:辛勤劳动)(2)想象交流:①“昼”和“夜”分别指什么?(白天和晚上。

)②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还要干些什么农活?(插秧、收割、犁地、积肥……)。

③看到此情景作者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农家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

你们虽然辛苦,但生活是快乐的。

)(3)指导朗读。

(读出对“村庄儿女”的敬重和赞美之情,读出诗的节奏。

)(板书:赞美)①指名读,师生评议。

A.读出农民的辛苦。

B.读出农民的忙碌,表现繁忙的劳动场面。

C.读出农家生活的和谐。

②反复读:自由读、指名读、教师读、学生再读、齐读。

(4)教师小结:从短短的诗句里我们感受到了农民劳动的辛苦和劳碌,但在当时这种男耕女织的生活却是诗人这种文人墨客所向往的。

忙碌了一天,晚上一家人各自做着各自的事情,这种温馨,使人们劳动的疲倦和劳累一扫而光,这种快乐与满足就是人们从劳动中得到的。

再次齐读课文,试着把这种满足与快乐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2.赏析诗句“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板书: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出示课件10】(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儿童会说些什么。

用自己的话描述自己想象到的当时的情景。

(2)你们了解了这些孩子的什么特点?(天真、勤劳、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细细品味,练习有感情地诵读,不但让学生领悟诗句的表层意思,还要领悟诗句的深层意思,体会诗句语言的感情色彩,体会诗人丰富的思想和情感内涵。

好学、可爱、爱劳动……)(板书:天真可爱)(3)教师引读:在当时的农村不只是村子里的男男女女各尽其能,做着分内的事,就连那小孩也——“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4)【出示课件12】小组交流:从“童孙”“学种瓜”中你感受到了什么?①孩子们很懂事:父母的勤劳感染了村庄的“童孙”,孩子们也喜欢上了劳动。

②孩子们的快乐:他们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心里也想到了丰收时收获的快乐。

③孩子们的可爱:从孩子们的神情、动作感受到他们的童真童趣,俏皮可爱。

(5)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孩子们的自豪;读出孩子们的快乐;读出小孩子的调皮可爱;读出小孩子的聪明好学;读出作者对他们的喜爱之情……(板书:喜爱)3.了解写法。

(1)在这首诗中作者以什么为写作题材?(农村生活。

)(2)作者是怎样描写农家生活的?(作者抓住农家生活的片段,运用通俗的语言,如“耘田、绩麻、村庄、儿女、童孙、耕织、种瓜”等词语,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教师小结:在这首诗中作者运用平白、朴实、自然的语言勾画出质朴的乡村生活的画面,具有浓浓的乡村生活气息。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4 )分钟五、课堂总结,拓展阅读。

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是南宋诗人范成大所作的一首田园诗,是其所创组诗《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中的一首,诗人抓住村庄男女的劳动局面描写,男的外出劳作,女的在家忙碌,就连孩子们也深受家长勤劳品质的影响,学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真实地再现夏日乡村农忙时的质朴生活。

那生活充溢着辛劳,也充溢着恬适。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儿童的(),对劳动人民的(),以及对乡村生活的()。

全诗语言平白、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乡村生活气息。

喜爱赞美热爱2.学生自由阅读。

【出示课件13】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3.搜集并阅读《四时田园杂兴》中的其他诗句。

在学习完课文之后,补充《四时田园杂兴》的其他诗句,鼓励学生自读自悟,激发学生收集和阅读田园诗的兴趣。

板书内容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辛勤劳动赞美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天真可爱喜爱课堂作业新设计一、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并完成后面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昼出耘田,村庄儿女各当家。

,也傍学种瓜。

1.选择下列加点词语的正确意思。

耘.田()①在田里锄草②犁地傍.()①靠近②并排2.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后两行的意思。

二、查资料,抄写一首自己喜欢的其他田园诗。

【答案】一、1.夜绩麻童孙未解供耕织桑阴 2.①①3.儿童不明白怎么耕田织布,但也在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二、乡村四月作者:翁卷 (宋)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读准“稚”字音,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会写字“晓”;正确读写课文中“稚子”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4.凭借语言文字注解、图片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5.领悟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欢乐。

教具准备课件:作者简介、词语解释、有关图片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8 )分钟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同学们,你们了解我国古代诗人杨万里吗?2.学生交流与杨万里有关的资料。

3.教师评议。

【出示课件3】学生自由阅读。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

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

南宋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被誉为一代诗宗。

杨万里一生写作勤奋,相传有诗二万余首,现存诗四千二百首。

有《诚斋集》行世。

4.引导学生交流读过的杨万里的诗。

【出示课件4】宿新市徐公店宋代: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舟过安仁交流学生熟悉的古诗,创设童年生活的童趣画面,引领学生自觉走入诗的意境。

为课宋代: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4.谈话揭题:以上两首诗都与儿童生活有关。

《宿新市徐公店》是一首描写暮春农村景色的诗歌,诗中描绘了儿童捕蝶的欢乐场面,作者将儿童的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舟过安仁》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以伞当帆来使船前进。

其行为中透出了只有儿童才有的奇思妙想,体现了两小童的可爱与聪明。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杨万里描写儿童生活的另一首古诗《稚子弄冰》。

(板书:稚子弄冰)5.朗读诗题,理解题意:指名学生读课题。

(“稚子”在这儿的意思是幼小的孩子;“弄”是“玩”的意思。

整个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就是幼小的孩子玩冰。

)6.了解写作背景。

【出示课件4】此诗作于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春,杨万里当时在常州任上。

打春牛是古时的习俗,立春前一日,用土牛打春,以示迎春和劝农。

这首诗写儿童看到大人们鞭打春牛的场面后进行模仿的情景,这一场景引起诗人对丰收的联想。

堂营造轻快、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

新课教学(30 )分钟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1.初读诗歌,读准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学生读,师生评议,【出示课件5】重点指导读准“稚”。

(3)指导书写会写字“晓”。

①学生观察生字,交流生字的书写特点。

②老师范写,学生认真观察。

③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