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xzs气象知识

合集下载

气象知识常识

气象知识常识

气象知识常识气象知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须要了解的知识之一,因为天气不仅关系着我们的出行安全,还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质量。

而作为一个有意思和实用的学科,气象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自然现象,探究大气运动规律,预测天气变化,为我们的生产生活提供科学依据。

以下是几个常见气象知识的要点:1.气压气压是指大气中单位面积上的压强,一般以千帕(kPa)为单位。

当气压低时,意味着天空中低层大气中的水汽容易升腾,会形成云、雾、霭等现象;而高气压则通常与晴朗、干燥的天气有关联。

在气压变化中,常发生气压的上升和下降,而这通常意味着天气的变化:当气压下降时,往往会有降雨,风力增强等天气变化;反之,气压上升,则意味着天气变好。

2.风力风向风是一种大气运动形式,通常会对天气变化有着显著的影响。

风力是指大气中空气甚至水蒸气的运动引起的压强差异,以米/秒为单位。

而风向则是指风吹向的方向,通常是通过风向标或气象仪器来测量。

风力和风向通常也是预测天气和考虑防灾的关键因素,因为不同强度和方向的风可能造成极端天气、灾害等。

3.湿度湿度是指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通常以绝对湿度或相对湿度来表示。

绝对湿度是指空气中每升气体中所含有的水蒸气的质量,通常是以克/立方米来表示。

而相对湿度则是指空气中水蒸气含量与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最大水蒸气含量的比例,通常以百分数形式表示。

湿度对人类的影响很大,当相对湿度过高时,往往会感觉十分闷热,而且人体的汗液难以蒸发,导致失水加剧;相反,当空气干燥时,容易导致口干舌燥,皮肤很容易变得干燥。

4.气象灾害气晴变幻,因此也常会出现各种形式的气象灾害,如风暴、台风、暴雨、干旱、沙尘暴、大雪等。

气象灾害往往会带来极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需要更加关注。

同时,也有许多预防气象灾害的方法和应对策略,对于减少损失有着重要意义。

总之,气象知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了解基本的气象知识,提升自己的预防和防灾能力,保障我们的安全和生产生活质量。

信息员培训气象基础知识

信息员培训气象基础知识

1
2
二、气象基础知识
二、气象基础知识
小雪:能见度在1000米以上,12小时内降雪量小于1.0mm(折合为融化后的雨水量,下同)或24小时内降雪量小于2.5mm的降雪过程。 中雪:能见度在500-1000米,12小时内降雪量1.0~3.0mm或24小时内降雪量 2.5~5.0mm或积雪深度达3cm的降雪过程。 大雪:能见度在500米以内,12小时内降雪量3.0~6.0mm或24小时内降雪量 5.0~10.0mm或积雪深度达5cm的降雪过程。 暴雪:能见度在100米以内,12小时内降雪量大于6.0mm或24小时内降雪量大于 10.0mm或积雪深度达8cm的降雪过程。 以上各级别的雪量值均指纯雪化为水的量值,而不包括湿雪的量值在内,如湿雪量值达≥10.0mm时不作为暴雪处理。若雨夹雪的24小时总降水量≥10.0mm且积雪深度≥10.0cm时才算暴雪。
02
二、气象基础知识
在气旋区里,气流自外向内辐合汇集,气流挟带着地面空气层中的水气上升,到高空冷却凝结,形成云雨。因此,气旋区内的天气一般都是阴雨天气。在反气旋区里,气流自内向外辐散,盛行下沉气流,一般都为晴好天气。(伏旱、北方秋高气爽、冬季北方冷干、寒 潮、冬季南方多晴天)由于我国地处中纬度地区,气旋和反气旋活动都相当频繁。
二、气象基础知识
雾凇: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却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物,常呈毛茸茸的针状或表面起伏不平的粒状,多附在细长的物体或物体的迎风面上,有时结构较松脆,受震易塌落。
视程障碍
二、气象基础知识
二、气象基础知识
吹雪:由于强风将地面积雪卷起,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0米的现象。 雪暴:大量的雪被强风卷着随风运行,并且不能判定当时天空是否有降雪。水平能见度一般小于1000米。

关于气象的知识

关于气象的知识

关于气象的知识气象是研究大气运动和现象的科学,它涉及天气、天气预报、气候和气候变化的研究。

气象学家通过收集和分析各种气象数据,以了解和预测地球上的天气现象,并为农业、航空、能源、环境保护等领域提供信息和指导。

气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气象的研究对象是地球的大气层,它包括了地球表面到高空的大气成分和物理性质。

气象学家通过观测和实验来了解大气的特性和运动,从而推断和预测天气变化。

大气的组成主要包括氮气、氧气、水蒸气和其他气体如二氧化碳、氧气等。

这些气体的分布和浓度会随着地理位置、季节和时间而变化。

大气中的水蒸气是气象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带来了降水、云和雾等天气现象。

气象现象的主要驱动力之一是太阳能。

太阳能的辐射在大气中被散射、吸收和反射,这些过程会导致大气的加热和冷却。

地球的自转和倾斜也对天气产生影响,它们导致了地球表面的温度差异和季节变化。

天气预报与气象观测天气预报是气象学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通过观测天气现象和收集气象数据,气象学家可以使用数学和物理模型来预测未来的天气情况。

天气观测是天气预报的基础。

观测气象现象包括测量温度、湿度、气压、风向和风速等参数。

这些观测数据通常由气象观测仪器和气象卫星提供。

气象学家还使用雷达、卫星和气象球等工具来观测和监测大气中的云、降水和风暴等天气现象。

气候与气候变化气象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气候和气候变化。

气候是一个地区长期的天气和气象条件的统计描述。

气候变化是指长期气候模式的变化,包括平均温度、降水量、季节性和年际变化等。

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它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有关。

人类活动,如工业化和汽车尾气的排放,导致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增加,进而引起了地球气候的变化。

气候变化可能会导致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和生态系统破坏等问题。

气象的应用领域气象学的研究成果在很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农业是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天气和气候信息可以帮助农民决定适宜的耕作时间和灌溉策略。

气象的科普知识

气象的科普知识

气象的科普知识天气是指某一个地区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

而天气现象则是指发生在大气中的各种自然现象,即某瞬时内大气中各种气象要素(如气温、气压、湿度、风、云、雾、雨、闪、雪、霜、雷、雹、霾等)空间分布的综合表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气象的科普知识,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气象的科普知识篇11.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在环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上所处位置划定的,属于阳历的范畴。

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360度,以春分时为0度,清明时为15度,以后每隔15度为一个节气,其日期在阳历中是基本固定的。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历法的独创,是我国古代科学文化的辉煌成就之一。

2.太阳黑子:太阳光球上经常出现的阴暗斑点。

它是太阳活动的基本标志。

根据统计,地球上天气或气候反常均与太阳黑子活动有密切关系。

3.气候异常:正常气候起伏中出现的明显反常现象。

主要由气候因子的配置发生较大变化所致。

常导致人类及动植物的不相适应,而影响人类社会活动及生产活动,危及动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等。

4.气候因子:形成气候的基本因子。

主要有三个主要方面:辐射因子、环流因子、地理因子。

5.气候预报:指利用气候演变规律制作的预报。

制作方法与“长期天气预报”相似。

它是从气候演变规律出发预报未来一段时期内可能出现的天气状况。

6.生物气候学:研究生命有机体与气候环境条件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学科。

属于应用气候学范畴。

7.季风与季风气候:由于大陆及邻近海洋之间存在的温度差异而形成大范围盛行的、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的风系,具有这种大气环流特征的风被称为季风。

受季风支配的区域里的气候又被称为季风气候,季风气候区一般夏季受海洋气流影响,冬季受大陆气流影响,主要特征为冬干夏湿。

8.雾与城市雾:雾是悬浮在近地面层大气中大量微细水滴的可见集合体。

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华的结果。

城市雾是发生在受人类活动影响最集中的城区及其相关设施(机场、港口及高速公路等)的雾,城市雾的出现往往叠加了城市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关于气象的知识内容

关于气象的知识内容

关于气象的知识内容
气象是指发生在天空中的风、云、雨、雪、霜、露、虹、晕、闪电、打雷等一切大气的自然现象。

气象灾害是指大气运动和演变对人类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以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损害,包括台风、干旱、暴雨、暴雪、冰雹、霜冻、寒潮、雷电、高温等。

暴雨是指短时间内产生较强降雨量的天气现象,暴雨来势迅猛,能引起江河泛滥,常常冲毁堤坝、房屋、道路、桥梁,淹没田野,也能引起山洪暴发、泥石流和山体滑坡,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

气象灾害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采取防御措施,以减少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

气象知识科普

气象知识科普

气象知识科普气象是研究大气状态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在我们的生活中,天气对我们的旅行、工作、生产等方方面面都有很大的影响。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基本的气象知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天气。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气象要素。

气象要素是指描述和度量大气状态和变化的各种物理量。

常见的气象要素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向和风速等。

温度是指空气的热度,它用摄氏度或华氏度来表示。

湿度是指空气中水汽的含量,用相对湿度来表示,即空气中所含水汽与空气中可能含水汽的最大量之比。

气压是指大气对单位面积上的作用力,常用单位为帕斯卡。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以地面上的北为参考方向,顺时针方向计算。

风速是指风吹来的速度,常用的单位有米/秒和千米/小时。

了解了气象要素后,我们来认识一下常见的气象现象。

首先是晴天,通常指天空晴朗,阳光明媚,没有云朵遮挡太阳。

接下来是多云,表示空中有一定数量的云朵,但阳光仍然可以透过云层照射到地面。

阴天是指云层很厚,太阳无法透过云层照射到地面,天空显得灰暗。

刮风时风力较大,风向和风速的变化会带来舒适或不舒适的感觉。

降水是指大气中水汽凝结成水滴或冰晶,从空中落下来的过程,常见的降水形式有雨、雪、冰雹。

暴雨则是指单位时间内降水量较大的降水现象,有时会引发山洪、泥石流等灾害。

了解了气象要素和气象现象后,我们还应了解一些气象仪器和预报方法。

常见的气象仪器有气温计、湿度计、气压计、风力风向计等。

气象仪器可以帮助气象工作者测量和记录气象要素的数值,从而研究气象现象和预测未来的天气情况。

预报天气常用的方法有气象卫星观测、雷达观测、地面气象观测等。

这些观测数据可以通过计算机模型进行处理,得出未来天气的预报结果。

最后,我们要了解一些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炎热的天气会影响人们的体力活动和工作效率,需要注意防暑降温。

湿度较大的天气容易引发气象灾害,如暴雨、洪水等。

刮风的天气会影响户外活动和交通出行,需要注意安全。

你所知道的气象知识

你所知道的气象知识

你所知道的气象知识
1.气象是研究大气过程的科学,包括空气压力、温度、湿度、风力等要素。

2. 区分气象和天气,气象是长期的大气状态,天气是短期的大气状态。

3. 大气压力是指空气对地面施加的压力,以帕斯卡(Pa)为单位。

4. 温度是指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程度,以摄氏或华氏温度为单位。

5. 相对湿度是指空气中水蒸气含量与该温度下的最大水蒸气含量的百分比。

6. 降水是指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液态或固态,在地面降下的现象。

7. 气压高和气压低会引起风力,风力的大小和方向受到大气压力、地球自转等多种因素影响。

8. 暴风、台风等极端天气现象是由大气运动的不稳定性引起的,需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9. 气象预报是在气象学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根据大气状态的变化,对未来天气进行预测和预报。

10. 气象知识在生产、生活、交通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应用,了解气象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自然灾害和保护生命财产安全。

- 1 -。

气象科普知识资料大全

气象科普知识资料大全

气象科普知识资料大全气象科普知识资料大全气象是研究大气现象和气象预测的科学,它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天气对我们的出行、衣着和农作物生长等都有重要影响。

为了帮助大家了解气象的基本知识,下面将为您介绍一些关于气象的重要概念和现象。

1. 大气层结构大气层结构分为四个主要部分: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和热层。

对流层是大部分天气现象和人类活动的发生地,平流层是其中的上一层,在这里飞机和风筝可以自由飞行。

臭氧层位于平流层之上,能够有效阻止过多的紫外线射入地球,保护生物免受伤害。

热层是大气的最外层,温度逐渐升高,因此也被称为“热层”。

2. 气温和气压气温是指空气中分子的热运动引起的热量,通常以摄氏度(℃)表示。

气压是指单位面积上垂直于该面积的力,常用单位是帕斯卡(Pa)。

气温和气压分布不均匀,呈现出不同的气候和天气特征。

3. 湿度和降水湿度是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度量,通常以相对湿度(RH)表示。

相对湿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空气中所含湿气与该温度下空气所能容纳最大湿气量的比值。

当空气饱和时,相对湿度达到100%。

降水是指水分从大气中凝结为水滴或固体形式(如雨、雪、雾等)并落到地面上的过程。

4. 云和天气现象云是由水蒸气凝结而成的小水滴或冰晶的集合体,主要分为低云、中云和高云三类。

低云通常在海拔0-2千米之间形成,中云在2-7千米之间,高云在7-13千米之间。

天气现象包括晴天、阴天、多云、雨天、雪天等,这些天气现象的变化与云的类型和气压分布密切相关。

5. 风和风力风是空气流动的现象,产生风的原因有两个主要因素:温度差异和气压梯度。

风的强度一般用风速来描述,单位是米每秒(m/s)。

气象学中常用的风力等级是根据风速范围确定的,从0级(无风)到12级(飓风)。

通过了解以上的基本概念和现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预测天气状况。

同时,掌握这些气象知识可以帮助我们合理安排日常活动,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安全。

希望这些科普知识对您有所帮助!。

气象知识知多少

气象知识知多少

人们群众服务,气象部门将降水量的大小作了统一划分。 根据国家气象部门规 定的降水量标准 规定: 24 小时降雨量分为七级:微量(< 0.1 毫米)、小雨 ( 0.1 ~ 9.9 毫米)、中雨( 10.0 ~24.9 毫米)、大雨( 25.0 ~ 49.9 毫米)、 暴雨 ( 50.0 ~ 99.9 毫米) 、 大暴雨 ( 100.0 ~ 200.0 毫米) 、 特大暴雨 (> 200 毫 米) 。 将 24 小时降雪量分为以下四级: 小雪 (0.1 ~ 2.4 毫米) 、 中雪 ( 2.5 ~ 4.9 毫 米)、大雪( 5.0 ~ 9.9 毫米)、暴雪(10.0 毫米)。 降水量的测量一般气象 台站 ,而我们上报的数据是由我们水文人自己观测, 用两种方法测量降水 ,一种 是人工方法 ,使用的仪器是雨量器 ,另一种是使用自动雨量计。 人工测量的方法 比较准确 ,是降水数据最主要的来源。 因此,若某地出现持续的暴雨或大暴雨,则常常带来严重的洪涝灾害;若较 长时间没有降水或降水量很小,则出现会干旱。有了以上明确的划分,人们就能 根据气象台作出的预报,判定出未来降水量的强度及大小了。
气象知识知多少
天气现象是指发生在大气中、地面上的一些物理现象。它包括降水现象、地 面凝结现象、 视程障碍现象、 雷电现象等 ,这些现象都是在一定的天气条件下产 生的。降水现象有雨、阵雨、雪、霰、冰雹等 , 地面凝结现象有露、霜、雾淞 等 ,视程障碍现象有雾、烟幕、沙尘暴等 , 雷电现象有雷暴、闪电、极光等。 空气温度 (简称气温 )是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气象站预报的的是离地 面 1.5 米高度处的气温。气温有定时气温 ,日最高、最低气温等。以摄氏 度 ( ℃ ) 表示。空气湿度 (简称湿度 )是表示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和潮湿程度的 物理量。气象站预报的是离地面 1.5 米高度处的湿度。湿度有 :水汽压——空 气中水汽部分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压力。以百帕 (bpa)表示。相对湿度——空气 中实际水汽压与当时气温下的饱和水汽压之比。以百分数 (%)表示。露点温度— —空气在水汽含量和气压不变的条件下 ,降低气温达到饱和时的温度。以摄氏 度 ( ℃ ) 表示。 降水是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 (经融化后 )的水。 降水包括降水量和降水强度。降水量是指某一时段内的未经蒸发、渗透、流失的 降水 ,在水平面上积累的深度。以毫米 (mm)为单位表示。降水强度是指单位时 间的降水量。 “降水量” (也称“降雨量” )是一个常用的气象名词。通常说的某地的降 水量 ,一般专指 “在一定时段内 ,从云中降落到水平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 (经融 化后 )降水 ,在无渗透、蒸发、流失情况下积聚的水层深度。”在汛期里 ,向上 级机关上报的降水量是以个雨量观测点的数据 ,总是有个时间前提。如 ,“今天 一小时、三小时、六小时、十二小时和二十四小时降水量是多少毫米”等等。降 水强度的级别划分在气象上 ,通常用某一段时间内降水量的多少来划分降水强 度。最常用的对降雨的分类方法是按 12 小时或者 24 小时内降水量的多少 ,来 划分降雨的等级。 雨、雪、冰雹是常见的天气现象,这些现象在气象术语中统 称为降水。降水落到地面后(固态融化后)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 积聚的深度,则叫降水量。大气中的降水量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降水量 过少,可以使一望无垠平原大地变成赤野千里、而降水量过多 , 江河、湖泊泛滥 成灾。给国家财产、人民生活带来巨大损失。为了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建设及广大

气象问答知识点总结归纳

气象问答知识点总结归纳

气象问答知识点总结归纳气象是研究地球大气的运动和现象的科学,也是一门关于大气及其现象变化规律的学科。

随着气象知识的不断积累和发展,人们对气象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对气象知识的掌握也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就对气象知识中的一些常见问题进行总结归纳,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气象知识。

一、气象基础知识1. 什么是气象学?气象学是研究地球大气现象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主要研究大气层的形成、结构、运动规律、热力特性及其与地面的相互作用,包括气象变化的规律,气象预报和气象灾害等内容。

2. 什么是气象变化?气象变化是指大气层中各种气象要素(如气温、湿度、风力、降水等)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主要包括天气系统的生成和移动、大气环流的变化等内容。

3. 什么是天气?天气是指大气层中各种气象要素的状态和变化,包括气温、湿度、风力、降水等,通常用来描述一天或几天内的气象情况。

4. 什么是气候?气候是指一定地区在较长时期(如数十年或数百年)内的气象状况和气候要素的统计规律,包括气温、湿度、降水等多种气象要素的长期统计特征。

5. 什么是气候系统?气候系统是指地球大气、海洋和陆地相互作用的综合体系,包括大气环流、海流、陆地地形等多种要素,决定了地球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

6. 什么是天气系统?天气系统是指大气层中的各种气象要素形成的系统性结构,包括高压、低压、气旋、气团等,影响了一定地区内的天气变化。

7. 什么是气压?气压是指大气对单位面积的压力,也是气候要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用帕斯卡(Pa)为单位。

8. 什么是气温?气温是指空气中分子的热运动程度的一种特征,是气候要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用摄氏度(℃)或华氏度(℉)为单位。

9. 什么是相对湿度?相对湿度是指空气中水蒸气含量与该温度下最大含量之比的百分数,表示了空气中水分的饱和程度。

10. 什么是降水?降水是指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或冰晶,从云层中落到地面或水面上的过程,包括雨、雪、霜、露等形式。

气象基本知识

气象基本知识

第一章气象基本知识第一节降水降水:从云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水(雨等)和固态水(雪、雪粒、冰粒、冰雹等)都称为降水。

降水量:是用来衡量降水多少的概念,毫米是它的计量单位。

通过计算,下一毫米的降水,相当于在一亩田里浇了大约66公斤的水。

降水强度:按降水量的大小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六个强度等级。

24小时雨量:小于10毫米为小雨,10至25毫米为中雨,25至50毫米为大雨,50至100毫米为暴雨,100至200毫米为大暴雨,超过200毫米的称为特大暴雨。

降水强度等级表第二节气温气温:气温是用来表示大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一般用摄氏度(℃)表示。

气象上所说的气温是指距离地面1.5米高度上百叶箱内不受太阳直接照射,而又保持空气流通处的温度。

平均气温:某一段时间的平均气温是指这一段时间里气温的平均数值。

例如日平均气温是指一天中02时、08时、14时、20时四个时次气温的平均值。

最高气温:某一段时间的最高气温是指这一段时间里气温达到的最高数值。

最低气温:某一段时间的最低气温是指这一段时间里气温达到的最低数值。

第三节风风:空气在水平方向的运动称为风,风包括风向和风速。

风向:风向是指风的来向,一般用十六方位来表示。

风速:风速是指空气流动的速度,一般用米/秒为单位来表示风速的大小。

气象上通常所讲的风速是指二分钟内的平均风速。

阵风:阵风就是指最大的瞬时风速。

风力:风力是表示风速大小的度量单位。

风力划分为13个等级,见下表。

风速等级表第四节气压气压:地球周围是一层厚厚的大气,由于大气自身的重量,对地球表面产生的压力,叫大气压,简称气压。

气压随着大气的运动而变化。

高压和低压:在海拔相同情况下,中心气压高于毗邻四周气压的区域,叫高压,又称反气旋。

相反,叫低压,又称作气旋。

通常,风总是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高压地区的空气,往往有下沉运动,故天气晴朗。

低压区的气流自外向中心流动,风一阵阵刮进低压区。

低气压地区的空气,往往有上升运动,常有云、雨和降水出现。

2023生活知识_关于气象的常识

2023生活知识_关于气象的常识

2023关于气象的常识冷空气从哪来一、气旋定义:是指北(南)半球,大气中水平气流呈逆(顺)时针旋转的大型涡旋。

气流状况:低空辐合、高空辐散的'环流系统。

中心气压:在同高度上,气旋中心的气压比四周低,又称低压。

大小:气旋近似于圆形或椭圆形,大小悬殊。

小气旋的水平尺度为几百千米,大的可达三、四千千米。

分类:按地区可分为温带气旋、热带气旋和极地气旋性涡旋等;按热力结构可分为冷性气旋和热低压等。

控制下的天气情况:多阴雨天气。

天气阴雨,台风灾害。

二、反气旋定义:是指北(南)半球,大气中水平气流呈顺(逆)时针旋转的占有三维空间的大尺度空气涡旋。

气流状况:低空辐散、高空辐合的环流系统。

中心气压:气压值自中心向外递减,故又称高压。

反气旋的强度用中心气压值来表示。

中心气压值愈高,则反气旋的势力愈强。

地面反气旋中心气压值,一般为1020~1030百帕,最强的反气旋中心气压值可达1080百帕。

大小:它的水平范围比气旋大得多,发展强盛时,常常可与整个大陆或海洋相比拟,小的反气旋只有数百公里。

分类:按热力状况分为冷性反气旋和暖性反气旋;按其地理位置分为温带反气旋和副热带反气旋。

控制下天气状况:多晴朗天气。

夏季伏旱,秋高气爽,冬季寒潮。

其实,低压或气旋,高压或反气旋,分别是对同一个天气系统的不同描述。

低气压与高气压,是指气压分布状况而言的;气旋与反气旋,是指气流状况而言的。

三、台风也是一种气旋台风是产生于热带洋面上的一种强烈热带气旋。

热带海面温度高,大量的海水被蒸发到空中,形成一个低气压中心。

气压的变化和地球自身的运动,将流入的空气旋转起来,就形成一个逆时针旋转的空气漩涡,即为热带气旋。

只要气温不下降,这个热带气旋就会越来越强大,最后形成台风。

台风过境时常常带来狂风暴雨的天气,引起海面巨浪,严重威胁航海安全。

台风登陆后带来的风暴增水可能摧毁庄稼、各种建筑设施等,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

气旋与反气旋怎样区分,台风是气旋吗我们经常在天气预报听到类似的话,“一股冷空气今日将东移南下,进入我国……”不少网友疑惑,常常挂在天气预报员口中的冷空气到底来自哪里?在气象学上,冷空气是指使所经地点气温下降的空气。

全球气象知识点总结初中

全球气象知识点总结初中

全球气象知识点总结初中1. 大气的组成大气是地球的外部气层,主要由氧气、氮气和少量的水蒸气、二氧化碳、氩气等气体组成。

大气的成分在垂直方向上呈现出分层结构,主要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外层等不同层次。

在不同的大气层中,温度、压力、密度都有着不同的变化规律,这对气象现象的发生和演变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2. 大气环流大气环流是大气中水平和垂直运动的总和,主要包括赤道地区的热带风、高原地区的季风、地形地势引起的山谷风等形式。

大气环流对于天气的变化和气候的形成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初中阶段,我们主要学习到了风的产生原理、风向风速的测量以及气压场和风场的关系等内容。

3. 气象要素气象要素是指气象学研究的一些基本要素,主要包括气温、气压、湿度、风力、降水等。

这些要素对于天气的形成和变化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初中阶段,我们需要掌握这些气象要素的观测方法、变化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等内容。

4. 气象观测气象观测是气象预报的基础,是通过观测和记录大气中各种气象现象的方式。

气象观测主要包括气象站的布设、气象仪器的使用、气象资料的记录和分析等方面。

在初中阶段,我们需要学习到气象观测的基本方法和要求,包括使用温度计、气压计、风速仪、湿度计等气象仪器,以及掌握气象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技能。

5. 天气预报天气预报是根据气象观测的资料和气象原理,对未来一段时间内天气的变化进行预测和预报。

天气预报对于农业生产、海洋航行、交通运输、防灾减灾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初中阶段,我们需要学习到天气系统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天气现象的预测方法、天气图的绘制和解读等内容,以便能够进行正确的天气预报。

总的来说,初中阶段的气象知识主要是对大气的组成、大气环流、气象要素、气象观测和天气预报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技能进行学习和掌握。

通过学习气象知识,不仅可以增进对自然界的认识,还可以提高生活中的应变能力和防灾减灾的能力。

因此,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气象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关于气象的知识

关于气象的知识

关于气象的知识气象是研究大气现象的科学。

它主要研究大气的组成、结构、运动以及天气现象的发生发展规律。

气象知识涉及很广,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了解一些气象知识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有一定的帮助。

首先,了解天气预报是我们了解气象知识的一种途径。

天气预报是通过收集大量气象数据,运用气象模型进行分析和判断,得出未来一段时间内天气变化的情况。

天气预报可以提前几天甚至几周告诉我们未来天气是晴朗、多云、雨天等,有助于我们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的计划。

其次,气象知识也涉及到温度和气压的概念。

温度是衡量大气热量高低的物理量,用于描述物体的热状态。

而气压是指大气对地面或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压力的大小,一般使用帕斯卡(Pa)作为单位。

温度和气压的变化决定了天气的变化,所以对于我们理解天气的变化规律很有帮助。

气象知识中还包括了云、降水以及风等概念的了解。

云是由水汽在大气中凝结成液态水滴或冰晶,悬浮在大气中形成的白色或乳白色物体。

不同形态的云意味着不同的天气状况。

降水是指大气中的水汽凝结成水滴或冰晶,从云中降落到地面,形成雨水、雪或冰雹等天气现象。

风是大气在地球表面上空流动的气流。

了解风的方向和速度对于了解天气的变化和天气预报都是重要的。

此外,气象知识还涉及到一些气象灾害的了解。

气象灾害是由气象因素引起造成的危害性的自然灾害。

常见的气象灾害包括台风、龙卷风、暴雨、冰雪灾害等。

了解气象灾害的特点和预防避免的方法,对于减少损失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重要意义。

最后,掌握一些气象仪器的使用方法也是气象知识的一部分。

例如,气压计、温度计、雨量计、风速计等仪器可以帮助我们实时了解当地的气象情况,有助于我们做出正确的决策。

总之,气象知识的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天气变化的规律和天气预报的原理,有助于我们做出合理的生活和工作安排。

同时,了解一些气象灾害的特点和预防方法也可以更好地保护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掌握一些基本的气象知识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益的。

气象基础知识常识

气象基础知识常识

气象基础知识常识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气象基础知识常识,这可有意思啦!你说这天气啊,就像个爱变脸的小孩子。

有时候阳光灿烂得让人睁不开眼,那大太阳晒得人暖洋洋的,仿佛能把所有的烦恼都给蒸发掉。

可一转眼呢,乌云就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了,黑压压的一片,感觉就像要把整个世界都给吞了。

这不是和咱人的心情一样嘛,一会儿高兴,一会儿又郁闷了。

咱先说说风吧。

风这玩意儿可神奇了,有时候温柔得像妈妈的手轻轻拂过脸庞,让人感觉特别舒服。

但要是发起脾气来,那可不得了,能吹得人站都站不稳。

你想想看,要是没有风,那夏天得多闷热啊,就像在蒸笼里一样。

风还能把云彩吹来吹去,一会儿把它们变成小兔子,一会儿又变成大老虎,可好玩啦!再讲讲雨。

雨可是大自然的恩赐呢!春雨淅淅沥沥的,滋润着大地,让花草树木都茁壮成长。

夏天的雨有时候来得特别急,就像有人在天上往下倒水似的,噼里啪啦一顿下。

这时候要是在外面没带伞,那可就惨咯,会被淋成落汤鸡的。

秋雨呢,带着点凉意,让人感觉秋天真的来了。

冬雨就有点冷冰冰的啦,下起来让人觉得冬天更加寒冷。

还有那雪啊!白白的雪花从天上飘下来,就像一群小精灵在跳舞。

下雪的时候,整个世界都变得特别安静,特别美。

要是下了一场大雪,那咱们就可以堆雪人、打雪仗啦,多有意思呀!雷电也不能不提呀!那闪电划过天空,就像一道亮光撕开了黑夜,可吓人啦!接着就是轰隆隆的雷声,有时候声音大得能把人吓一跳。

不过别怕,这也是大自然的一种表现嘛。

那咱们怎么知道明天的天气会是啥样呢?这就得靠天气预报啦!天气预报就像是我们的天气小助手,告诉我们明天是晴天还是雨天,是冷还是热。

咱可得多关注关注,这样出门的时候就知道该穿啥衣服,带不带伞啦。

总之呢,气象知识可重要啦!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我们要多了解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天气的变化呀。

你说是不是呢?天气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小伙伴,有时候调皮,有时候乖巧,我们要和它好好相处哦!。

关于气象的知识内容

关于气象的知识内容

关于气象的知识内容气象是研究大气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以下是一些与气象相关的知识内容:1. 大气层结:大气由多个不同特性的层组成,例如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等,每个层次有不同的温度和压力特征。

2. 气压和高低压系统:气压是指大气对单位面积施加的压力,气压随高度变化而减小。

高气压区是指气压较大的区域,低气压区则是气压较小的区域。

这些高低压系统是天气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3. 大气循环:大气循环是指气体和能量在地球大气系统中不断流动的过程。

常见的大气循环包括赤道气旋、副热带高压带、西风带、极地气团等。

4. 天气预报:通过收集和分析大气现象的数据、使用数值天气模型,并结合气象学知识对未来天气进行预测。

天气预报包括天气现象、温度、降水、风力等方面的信息。

5. 气候变化:气候是指大范围地区长期统计得出的天气变化规律。

气候变化是长期气象变化的一种,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太阳辐射、人类活动等。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引起了广泛关注。

6. 天气现象:天气现象包括降水、温度、湿度、风向、风速等多种因素。

常见的天气现象有晴天、阴天、多云、下雨、下雪、大风等。

7. 气象观测:气象观测是通过仪器和技术手段收集天气数据的过程。

观测包括测量气温、气压、湿度、降水等,并通过气象站、卫星、雷达等设备进行。

8. 气象灾害:自然界的气象现象可能导致灾害,如台风、龙卷风、暴雨、干旱等。

气象灾害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对气象灾害的预测和预警非常重要。

9. 气象学分支:气象学分支包括动力气象学、物理气象学、数值模拟、气候学、应用气象学等。

这些分支研究气象现象的不同方面,为气象预报和气象灾害防范提供科学依据。

以上内容只是气象学中的一部分,气象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科学,涉及的知识范围非常广泛,与其他学科如地球科学、物理学、化学等有较强的交叉关系。

世界气象日气象科普知识

世界气象日气象科普知识

世界气象日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气象科学而设立的一个节日。

气象科学是研究大气环境现象和天气变化规律的科学。

在这里,我们来了解一些基础的气象科普知识。

一、气象的定义气象是研究大气层内的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球现象的科学。

这些现象包括气压、温度、湿度、风、降水等。

气象对于人们的生活、工作和交通等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且,气象还与气候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气压的概念和测量气压是一个物理量,它表示大气对于表面单位的压力。

在地面上,正常的气压大约为1013帕。

为了测量气压,人们发明了一个仪器叫做气压计。

常用的有水银气压计和空气气压计。

水银气压计是利用水银在管中升降的高低来测量气压的变化。

三、温度的定义和测量温度是物体分子运动的平均程度。

通常来说,温度越高,物体分子的运动越剧烈。

人们通常使用摄氏度来测量温度。

摄氏度是以水的冰点0℃,和沸点100℃作为基准的温度单位。

测量温度的常用工具有温度计和红外线测温仪。

温度计的测量原理是利用了各种物质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性质。

四、湿度的测量和控制湿度表示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湿度的高低对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过高的湿度会导致人体的不适感,过低的湿度会导致皮肤干燥和呼吸道不适。

人们通常使用湿度计来测量湿度的大小。

为了控制湿度,人们发明了空气加湿器和除湿器。

五、天气预报的原理和方法天气预报是人们根据大气物理学基础理论和数据、观测和资料分析,预测未来天气变化推断出来的结论。

人们通常使用全球气象卫星、雷达和各种探测器来获取气象数据。

数据处理和分析常常需要使用计算机进行科学计算和预测。

成熟的天气预报技术对人们的生产和日常生活都有着巨大的帮助。

综上所述,气象科学是一门研究大气环境现象和天气变化规律的科学。

人们通过测量和预测天气变化,来保障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安全。

在未来,气象科技还将继续发展,为人们提供更为准确的天气信息和预报服务。

气象知识科普

气象知识科普

气象知识科普
1、什么是天气:天气是指短时间(几分钟到几天)发生的气象现象,如雷雨、冰雹、台风、寒潮、大风等。

2、什么是气候: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时期内(月、季、年、数年、甚至数百年等)各气象要素长年的平均值。

是一个地区的冷、暖、干、湿等天气状况基本特征的综合反映。

3、气候资源:气候资源是指广泛存在于大气圈中的光能、热能、降水、风能等可以为人们直接或间接利用,能够形成财富,具有使用价值的自然物质和能量,是一种十分宝贵的可以再生的自然资源,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已被广泛用于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

4、小气候:小气候是在具有相同的大气候背景的范围内,在局部地区,由于地形方位、土壤条件和植被不一致,使该地区具有独特的气候状况。

小气候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个别气象要素变化剧烈,以及个别天气现象上的差异。

5、城市气候:在大气候或区域气候的背景条件下,由于城市化的影响而形成的一种局地气候或小气候。

城市气候呈现出所谓“五岛”的特征,即“热岛”、“湿岛”、“干岛”、“雨岛”、“混浊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大气观测
目前我国已初步建成天基、地基、空基相结合的气象立体观测系统。

气象部门现有260个国家气候观象台,2600多个国家气象观测站,自动气象站已达33111个,新一代天气雷达增加到164部。

从地面到高空,从陆地到海洋,全方位、多层次地观测大气变化。

通信与数值预报
观测数据迅速通过高速计算机通信网络传递,并输入到大型计算机进行运算,求解描写天气演变的方程组,未来天气很快就被“算”出来(数值天气预报)。

将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天气图等各类图表,供预报员进行分析使用。

分析预报
天气预报员通过分析天气图和国内外数值预报产品,研究各类天气图表,运用气象卫星、雷达、自动站资料,了解大气未来的运动状态,综合分析、判断后,做出未来不同时间段的具体天气预报。

天气会商
天气会商是做出天气预报最重要的一步。

像医生给病人会诊一样,在天气会商时,所有预报员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主班预报员对预报意见汇总后,经过综合分析,然后对未来天气的发展变化做出预报结论。

预报产品发布
根据天气预报结论,制作成不同形式的预报产品,通过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站,以及手机短信96121自助咨询电话、街区显示屏等媒体为公众服务,这就是大家收看收听到的天气预报了。

天气预报能100%准确吗
现状:我国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达到80%以上
天气预报水平在过去30~40年中有了较大的提高,目前我国针对未来24小时的晴雨预报准确率可以达到80%~87%。

理解:社会公众对预报准确性的认识
老百姓理解的准确率同气象学严格的准率有一定差别。

例如预报北京局部地区有雨,雨下在北京西部,西部地区的人大部分会认为准确,但北京东部的老百姓就会认为预报不准。

正式诗句“东边日出西边雨”的写照。

释疑:为什么难于做到绝对准确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

天气预报不可能达到100%的准确,原因是多方面的:大气系统为非线性系统
根据混沌理论,天气预报不可能100%准确。

地面气象观测台站有限且分布不均
中小尺度天气现象如雷暴、龙卷、冰雹等经常成为“漏网之鱼”。

数值天气预报的不确定性
数值天气预报把大气的演变规律近似表示为一组数学方程式,通过求解方程组,得
到对未来的天气或气候状况的预报,计算误差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扩大。

全球气候变化增加了天气预报的难度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概率和频率呈现增多的趋势,这
就需要预报专家去进一步认识和了解新的天气特点和气候的变化规律,不断发现、
总结、补充新的预报经验。

目标:人类将不断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
大气千变万化,人类完全认识和掌握大气运动的规律还是一个艰巨且漫长的过程。

当然,有一点是可以相信的,这就是: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和人类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是会不断提高的。

副热带高压
在南北半球的副热带地区,出现的暖性高压系统,笼统称为副热带高压。

它对中、高纬度地区和低纬度地区之间的水汽、热量、能量的输送和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影响中国大陆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

对高温的影响:
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的区域,天气晴朗,高温少雨。

对台风的影响:
台风路径受副热带高压位置影响,高压南侧的东南气流是其引导气流。

副热带高压与我国雨带位置移动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和位置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华南前汛期:5月中旬—6月中旬,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比较偏南(20°N以南),我国雨带维持在华南地区;
江淮梅雨:6月中旬—7月上旬,副热带高压北跳到长江流域,脊线维持在22~25°N,雨带随之北移,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雨季;
华北、东北雨季:7月中旬—8月下旬,副热带高压达到最北位置,脊线维持在30~35°N,雨带随之北移,华北北部、东北地区进入雨季。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
厄尔尼诺
厄尔尼诺是西班牙语“圣婴”的音译,是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海洋表面温度持续异常增温的现象。

因为这种现象发生在圣诞节前后,则被当地渔民称为厄尔尼诺——即“圣婴”(上帝之子)的意思。

拉尼娜
拉尼娜是西班牙语“小女孩”的意思。

指发生在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

拉尼娜也称反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通常交替出现,它们对气候的影响相当剧烈。

通过海洋与大气之间的能量交换,改变大气环流而影响气候的变化。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厄尔尼诺发生年的冬季,我国往往出现暖冬。

相反,拉尼娜事件发生时,我国温度下降,往往出现冷冬气候。

厄尔尼诺发生年的夏季,我国主要多雨带出现在黄河以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多雨以致发生洪涝,黄河及华北一带少雨并形成干旱。

拉尼娜年我国夏季的主要雨带有80%比较偏北,华北到河套一带多雨。

厄尔尼诺年,我国东北夏季气温异常偏低,形成低温冷害,造成粮食减产。

拉尼娜年,东北夏季气温明显偏高而形成热夏。

厄尔尼诺年,热带西太平洋上的热带风暴和台风的数量一般会减少,登陆我国的台风数量也比常年偏少,而多数拉尼娜年热带风暴和登陆我国的数目较多年平均值偏多。

注:厄尔尼诺是影响我国气候异常的一个强信号,但它只是影响我国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把任何气候异常都说成是厄尔尼诺的影响,也不能说厄尔尼诺发生后我国气候就必然产生某种特定的异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