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章法分布50例之二

合集下载

印章边栏五十例

印章边栏五十例

印章边栏五十例1.朱文粗边边栏这里所说的朱文粗边边栏,系指印章边栏粗于印文文字的点画线条。

这类边栏,周秦、两汉、明清、近现代等各个历史时期均可见到,形式有大有小、有浑厚有峻利、有方正有残破,多种多样,丰富多彩。

“右司马”一印(图一),系先秦古玺朱文印,印文的点画线条粗细较为一致,布白参差错落,挪让穿插、长短伸展自如。

将方正端庄的边栏与印文相比,显然边栏比印文粗得多。

汉印“左公车宫”(图二),边栏的线条内圆外方,粗粗细细,不计工抽,非常古本佬到。

边栏与印文的点画相比,明显要粗壮得多。

再如辽夏官印“元德二年”(图三),其边栏更是方峻阔厚,十分雄伟,与印文细劲的线条形成了较大的反差,显示出印章粗边边栏的气魄与魅力。

印人赵古泥对印章的边栏形式十分重视,特别喜爱刻制粗边边栏的印章,如“希中”一印(图四),其边栏特别方正宽阔,而且在右边和下边做了适当的残破处理,气息尤显古拙,给印章平添了诸多活力。

朱文粗边边栏的主要特点是气势磅礴、朴质遒劲、端庄稳重。

一般少字印、点画稀疏的印文常采用这种粗边边栏,尤能体现出稳定、安详、平正、团聚的氛围。

在操刀刻制时,多用冲刀,突出挺峻古拙之气。

印章的粗边边栏要注意粗细、屈伸的微妙变化,同时还要注意透气,印文文字不宜过于拥挤,尤其是不宜过于紧靠边栏。

如果把朱文粗边边栏比做厚实的“围墙”,那么他的功用就是要关得住“满园春色”。

2.朱文细边边栏朱文细边边栏是相对于朱文粗边边栏而言的。

朱文细边边栏系指边栏与印文线条粗细等同,或边栏细于印文点画。

“十四年十一月平绍”一印(图五),为先秦朱文细边边栏模式,其边栏的线条明显细于印文点画的线条,而且断断续续,与印文笔画的平直斩截相映成趣。

晋印“浑盛印信”(图六),边栏的线条同样比印文线条细。

这种形式的印章展现了粗犷、浑厚的风貌,使人感受到印面的分量与气息。

相比之下,边栏处于从属于印文的地位,只是起到了一点儿辅助与点缀的作用,因而两者之间愈显协调、平衡。

篆刻的章法布局

篆刻的章法布局

周虚中实法——周边空虚,中间实。重 心居中,团聚紧密,如日在中天,光芒四射, 给人以强烈的中心感 。如下图:
印中横白(红)法——印章中部留一条 横向红地。给人以明朗轻快,畅达贯通的感 觉 。如下图:
左右留红(白)法——即白文印章的左 右留红地,朱印左右留白地,文字居中,上 下不留、少留空地,形成纵向趋势,有端庄, 肃穆,厚重,峻拔之感。如下图 :
篆刻基础技法
满实法——即匀称法,印面较满,较实, 布局浑厚平正。字画之间距离较密,笔画较 粗壮,其特点庄重,朴实,大度。如下图 :
满虚法——指印面以稀疏,虚为主,留红 留白较多,视觉效果空灵,简明,疏朗,边 栏较粗。如下图:
上实下虚法——在布局中,把重心往上 移,印文分布在章的上方,上部紧密满实, 下部稀疏空虚,给人以飘逸感。如下图:
印文歪斜法 ―― 即印文朝一个方向倾斜。印 文歪斜,但重心不偏,这类印求奇求险,歪 斜的动感,平稳的静姿,交叉融会的视觉刺 激,树立了一个新颖的艺术形象。如下图 :
印文重叠法――即印文相重叠构成。朱 叠白。白叠朱。朱文与朱文同文重叠。布局 疏密合度,飘逸奇妙,极富趣味性,装饰性。 如下图:
印文缺字法――有三种形式:1.印石上 刻满字,但句子不完整。缺少一个或两个常 用字;2.印面上有一个空地,而文字是完整 的;3.印文句子缺字,而印面又相应地留有 空地,此类印章变化丰富,层次多样,给读 者留有想象空间。如下图 :
印文破残法――如下图,具有残缺美, 朦胧美,古朴美。
印文饰灵法――即将印文作为主体刻在 中间,周围饰品灵形(古时吉祥物)此类印 章构图严谨,沉郁浑厚。如下图:
印文饰纹法――即在主印文周围印上纹 样,但不能过于花哨,宜简洁,有清秀、典 雅之神韵。如下图 :

篆刻章法布局图例

篆刻章法布局图例

篆刻的章法犹如绘画的构图,在形式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方印章的篆法、刀法无论有多精彩,章法平庸,就会前功尽弃。

章法,是把所要刻的文字,根据印面位置一字一画地置于印章之中,使其各得其位,整体虚实相间,顾盼生情,妙趣横生。

篆刻的章法千变万化,方寸之间气象万千,但也不是玄妙到无法捉摸的地步,只要我们从先贤的作品中深入研究,不断总结,找出基本规律,掌握基本的表现手法,也不是十分艰难的事情。

至于形成自己的风格,则要在前人的基础上,在各方面的素质不断提高后,方能逐步形成。

下面根据前人常见成功的印例,对印文布排、章法布局作一简要的介绍和分析。

(一)印文布排印文的字数多少不一,少者一二字,多者数十字。

在布排的顺序上古今基本相同,一般均是按照先上后下,先右后左顺序进行的。

在相同字数的印中,又有各种不同的排列方法,这是因为文字结构笔画繁简的不同,为了章法的需要而进行的变化。

1.一字印,常见的有置于中央,或靠上或靠左、右。

2.两字印,布排方式有两种:3.三字印,布排方式有四种:4.四字印,布排方式有六种:5.五字印,布排方式有八种:6.六字印,布排方式有八种:7.七字印,布排方式有十二种:8.八字印,布排方式更多,只要按照顺序规律,容易顺读就可以了。

(二)章法布局篆刻的章法布局,基本方法如下:1.平均法平均法在印章形式中属最工整的一路。

字数二至六字,每字在印面上所占位置相等。

章法工整平稳,线条与线条之间的留朱宽度基本相等,横平竖直,转折处或方或方中寓圆,给人以静雅稳健、自然得韵之感(见图8—19)。

平均法初习刻印比较好掌握,不过选择内容文字的笔画多少要基本相等,过于悬殊,章法也就无平均可言了。

2.疏密法入印文字的笔画有繁有简,把它们安排在一印中,各字面积均等,形成自然的疏密对比;或者是根据文字特点,作适度的调整后所产生的疏密对比。

古人所说的“宽可走马,密不透风”,在疏密法中即能得到体现。

疏密法在传统的印章中有四种表现方法。

篆刻章法分布五十例

篆刻章法分布五十例

篆刻章法分布五十例“虚”与“实”是章法分类的总纲,纲举才能目张。

邓散木在《篆刻学》中将章法分为14种,后又有人将章法分为25种,但在“虚实”这个准则下,14种乃至25种方法都只是谋求虚实效果的手段而已。

这里所谈章法分布50例,每—种方法都不是孤立的、单一的,在一方印章的构思布白中,可以由多种布局方法综合而成。

1.满实法满实法亦叫匀称法。

如下图中“安北将军章”、“宜春禁丞”、“琅邪柏印章”、“梁清标印”四印,入印文字分布匀称,印面较满、较实,布白浑厚平正,字画之间距离较繁密,印之四角充实,黑白虚实虽有变化但没有大起大落。

笔画少的印文,通过穿插、加叠或面积对比法,使少画字满而不虚。

大多数字画是横平竖直,曲在直中求,圆在方中见。

无论用冲刀、切刀,均以粗壮为宜。

用满实布局刻就的印章,其特点庄重、朴实、大度,且稳如泰山,给人以端重浑穆的印象与美感。

这类印作是汉印中的典范,富有传统性,初学篆刻可从这里临摹起步。

为了使印章“满”而且“实”,必要时可采取一些附加手段。

如白文印四周加一道白边,将印文作隔边、顶边处理,或在印中加“田”字格、“井”字格、“十”字格,使印章更加丰满充实。

满实法印章另有三点须加说明。

(1)印文字画粗壮—致的前提下,要注意变化。

字体结构简单、笔画少的字,线条可粗—些,字体结构烦琐、笔画多的字线条可稍细一些。

这种变化以不影响谐调为宜。

(2)印文平正端庄之中要有斜曲灵动的变化。

满实法印章要避免平板和过于规矩,可用一些短斜、带曲的线条增加动感。

(3)入印文字匀称、整齐之中,可辅以大小不同的变化。

满实法印章大多是匀称等分的,但不能墨守成规,不知其变。

入印文字面积对比法最适合文字繁简、疏密悬殊的印章设计。

2.满虚法满虚法印章是指印面以稀、疏、虚为主,视觉效果空灵、简明、疏朗,如下图中“长金之玺”、“皮聚”、“蔡湫”、“心伯氏”四印,人印文字一般笔画较少,线条较细,布白空虚,字画之间距离相对较远、较大。

篆刻章法大全

篆刻章法大全

章法,篆刻学的术语也叫“分朱布白”。

文学、书法、绘画等各种艺术门类中也有章法的问题,指的是作品的布局和经营位置,或是文章的脉络、分章节段落等方面的构想。

好象工匠造屋,必先审视地势,合计材料,然后才能动手施工,这个构想设计就是章法。

篆刻的章法,一般可分为布排印文、经营虚实、完善整体三个方面,通过布局表现出来。

它们不但左右着印章布局的多方面的美感,还影响着作品整体的艺术性。

一、布排印文布排印文,是章法中一种根据印的形状,将印文有机组合成整体的方法。

印文的字体很多,从它们的形状结构来看,一般只分为两大类。

其一为“就形”,印文为了适应布局的需要,内外形结构大幅变形,迁就在布局中可占范围的形状,一般成几何形,具有浓郁的装饰味。

其二为“非就形”,印文的结构不迁就可占范围的形状,有的直接采用长规的书写法,笔势较舒展,有的稍作变形,以便笔画整齐。

两类形状结构的不同的印文,在组合布排时,因各自的特点,可作不同的利用,产生不同的效果。

1.平整规矩平整规矩,并不受印石形状的局限,印文在布局中的位置排列和笔画安排,一般都整齐而不参差。

2.错杂放纵错杂放纵,并不受印石形状的局限,印文的排列自由而不拘束,往往位置错综,字与字的笔画互相穿插,时常按印文书法的可变性去应情变化字里行间的关系,布局极其灵活,突出书趣笔意,无拘谨之意。

二、经营虚实虚实,在印章中是指笔画和笔画之间的空隙。

前人论印中常提到的“分朱布白”,就是指经营虚实。

1.匀称匀称,是将印文笔画的纵横间隙作较均匀的安排,通常表现在平整规矩的印文布排方面,可使布局产生平实稳重的美感。

2.对比对比,是将笔画或笔画间隙的繁简对立关系十分突出地表现出来,以产生虚实相生的美感,形成朱与朱、白与白之间悬殊的差别,用之恰当,“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效果能兼得于一印之中。

3.对称对称,是在布排印文时将中心线两边的繁与简(笔画与笔画间隙)作基本近同的处理,使相对的两个部分在朱“的量感方面相称,以达到互相适应的效果,从而增添装饰意趣。

篆刻的章法布局PPT课件

篆刻的章法布局PPT课件
16
印文破残法――如下图,具有残缺美, 朦胧美,古朴美。
17
印文饰灵法――即将印文作为主体刻在 中间,周围饰品灵形(古时吉祥物)此类印 章构图严谨,沉郁浑厚。 如下图:
18
印文饰纹法――即在主印文周围印上纹 样,但不能过于花哨,宜简洁,有清秀、典 雅之神韵。如下图 :
19
印文大小法――即印文中有大有小,大 小变化、节奏感强。如下图 :
9
周实中虚法——即周边实,中间虚。散 散落落,如高山环抱,中有一湾碧池,极富 诗意 。 如下图:
10
周虚中实法——周边空虚,中间实。重 心居中,团聚紧密,如日在中天,光芒四射, 给人以强烈的中心感 。如下图:
11
印中横白(红)法——印章中部留一条 横向红地。给人以明朗轻快,畅达贯通的感 觉 。如下图:
14
印文重叠法――即印文相重叠构成。朱 叠白。白叠朱。朱文与朱文同文重叠。布局 疏密合度,飘逸奇妙,极富趣味性,装饰性。 如下图:
15
印文缺字法――有三种形式:1.印石上 刻满字,但句子不完整。缺少一个或两个常 用字;2.印面上有一个空地,而文字是完整 的;3.印文句子缺字,而印面又相应地留有 空地,此类印章变化丰富,层次多样,给读 者留有想象空间。如下图 :
12
左右留红(白)法——即白文印章的左 右留红地,朱印左右留白地,文字居中,上 下不留、少留空地,形成纵向趋势,有端庄, 肃穆,厚重,峻拔之感。如下图 :
13
印文歪斜法――即印文朝一个方向倾斜。印 文歪斜,但重心不偏,这类印求奇求险,歪 斜的动感,平稳的静姿,交叉融会的视觉刺 激,树立了一个新颖的艺术形象。如下图 :
20
印文配图法――即印文配的其他图形。 如下图 :
21

【金石春秋】谈篆刻章法的构成(二)

【金石春秋】谈篆刻章法的构成(二)

【金石春秋】谈篆刻章法的构成(二)►接上期10大小相参►“海日楼”印中从大到小依次为“楼”“海”“日”,为了协调,笔画最少的“日”笔画最粗,其他两字也有少数笔画与之对等相应,该印左右穿插,大小相参。

11方圆粗细►对比两方“林际康印”,就会发现第二方笔画有粗有细,在“重量”上四字均衡,章法统一。

而第一方笔画粗细大致相等,“印”字“偏轻”,远不如第二方生动。

12斜正相生►“归仁里民”一印,“归人”端正,“民”字笔画取斜势,“里”字下部两横缩短,既营造了小块的空间,有恰当地照应了“民”字的斜势。

“十水五石”中“水”字的倾斜和边框的灵动很好地调节了章法上的呆板。

13残破增韵►“虚素”,上部笔画多空间小,如果跟下部一样粗重就会显得“头重脚轻”。

现在上部的笔画和边框做了残破处理,情况就不一样了。

“一月安东令”右下角的残破打破了右部长直笔画造成的呆板,增加了韵致。

用残破法增加灵动与韵致是篆刻中常用的技巧。

“画奴”边框粗重,左右做了残破,一是透气,二是化板为活,“石人子室”也是如此。

14重心调整►“石农”重心靠上,所以底边加粗来稳住重心。

“楚园”一印也是如此。

“苍石”小印“石”字“口”部下移,使得左右二字重心平稳。

15光影效果►“无须老人”一印中,上部及右上角不但笔画多而且还做了残破,使得该部“白多”,从右上到左下,白减少红渐增,整印光影效果明显。

16调整文字►“小水云”中“水”字横置,形成了密处,又与右面的“小”字形成“横”与“竖”的对比。

如果“水”字竖写,则达不到这种效果。

“禅甓轩”中“轩”字采用了大篆写法,增加了笔画,避免了左下角过空,稳住了重心。

17合文►如“泰山残石楼”“一月安东令”等印。

18边框界格►边框也应当当做正文来处理,而不应仅仅视其为“边框”。

界格则要“透气”。

例如“石人子室”一印,边框界格和正文有机地融为一体,如果换成其他任一种边框,都不能和正文统一,都没有浑然一体的感觉。

在这方印中,边框和界格处处在调节着正文文字,“室”下部长横下的残破,“石”右面的并笔等即是明证。

篆刻章法例举说明

篆刻章法例举说明

篆刻章法例举说明►章法,篆刻学的术语也叫“分朱布白”。

文学、书法、绘画等各种艺术门类中也有章法的问题,指的是作品的布局和经营位置,或是文章的脉络、分章节段落等方面的构想。

好象工匠造屋,必先审视地势,合计材料,然后才能动手施工,这个构想设计就是章法。

►篆刻的章法,一般可分为布排印文、经营虚实、完善整体三个方面,通过布局表现出来。

它们不但左右着印章布局的多方面的美感,还影响着作品整体的艺术性。

►一、布排印文布排印文,是章法中一种根据印的形状,将印文有机组合成整体的方法。

印文的字体很多,从它们的形状结构来看,一般只分为两大类。

其一为“就形”,印文为了适应布局的需要,内外形结构大幅变形,迁就在布局中可占范围的形状,一般成几何形,具有浓郁的装饰味。

其二为“非就形”,印文的结构不迁就可占范围的形状,有的直接采用长规的书写法,笔势较舒展,有的稍作变形,以便笔画整齐。

两类形状结构的不同的印文,在组合布排时,因各自的特点,可作不同的利用,产生不同的效果。

1.平整规矩:平整规矩,并不受印石形状的局限,印文在布局中的位置排列和笔画安排,一般都整齐而不参差。

1,错杂放纵:错杂放纵,并不受印石形状的局限,印文的排列自由而不拘束,往往位置错综,字与字的笔画互相穿插,时常按印文书法的可变性去应情变化字里行间的关系,布局极其灵活,突出书趣笔意,无拘谨之意。

►二、经营虚实1,匀称:2,对比:对比,是将笔画或笔画间隙的繁简对立关系十分突出地表现出来,以产生虚实相生的美感,形成朱与朱、白与白之间悬殊的差别,用之恰当,“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效果能兼得于一印之中。

3,对称:对称,是在布排印文时将中心线两边的繁与简(笔画与笔画间隙)作基本近同的处理,使相对的两个部分在朱“的量感方面相称,以达到互相适应的效果,从而增添装饰意趣。

4,呼应:呼应,是将或左右、或上下、或对角部位的朱白关系作相互照应,不使某一局部的虚和实孤立存在,以此加强整体的韵律。

篆刻章法布局大全,篆刻虚实章法分布50例(上)

篆刻章法布局大全,篆刻虚实章法分布50例(上)

篆刻章法布局大全,篆刻虚实章法分布50例(上)“虚”与“实”是章法分类的总纲,纲举才能目张。

有了这个准则,在印章设计时可注意并掌握上虚下实或上实下虚、左虚右实或左实右虚、周虚中实或周实中虚等等。

邓散木在《篆刻学》中有章法分类14种,后又有人将章法分成25种,其中有轻重、增减、屈伸、挪让、盘错、离合、粗细、直曲、长短、欹正、穿插等。

但在“虚实”这个准则下,14种乃至25种方法都是谋求虚实效果的一种手段。

这里所谈章法分布50例,每一种方法都不是孤立的、单一的,在一方印章的构思布白中,它可以用多种布局方法综合而成。

1.满实法(满实法印例参见“安北将军章”、“宜春禁丞”、“琅雅柏印章”、“梁清标印”四印)满实法亦叫匀称法。

入印文字分布匀称,印面较满、较实。

布白浑厚平正,字画之间距离较繁密,印之四角充实,黑白虚实虽有变化但没有大起大落。

对笔画少的印文,则通过穿插、加叠或面积对比法,使少画字满而不虚。

大多数字画是横平竖直,曲在直中求,圆在方中见。

无论用冲刀、切刀,均以粗壮为宜。

用满实布局刻就的印章,其特点庄重、朴实、大度,且稳如泰山,给人以端重浑穆的印象与美感。

这类印作是汉印中的典范,富有传统性,初学篆刻可从这里临摹起步。

为了使印章“满”而且“实”,必要时可采取一些附加手段。

如白文印四周加一道白边,将印文作隔边、顶边处理,或在印中加“田”字格、“井”字格、“十”字格,使印章更加丰满充实。

满实法印章另有几点须加说明:(1)印文字画粗壮一致的前提下,要注意变化。

字体结构简而少的字,笔画可粗一些,繁而多的字可稍细一些。

这种变化以不影响谐调为宜。

(2)印文平正端庄之中要有斜曲灵动的变化。

满实法印章要避免平板,过于规矩,可用一些短斜、带曲的线条,以增加动感。

(3)入印文字匀称、整齐之中,可辅以大小不同的变化。

满实法印章大多是匀称等分的,但不能墨守成规,不知其变。

入印文字面积对比法最适合文字繁简、疏密悬殊的印章设计。

2.满虚法(印例参见附图中“长金之玺”、“皮聚”、“蔡湫”、“心伯氏”四印)满虚法印章是指印面以稀、疏、虚为主,视觉效果空灵、简明、疏朗。

篆刻章法布局大全,篆刻虚实章法分布50例(上)

篆刻章法布局大全,篆刻虚实章法分布50例(上)

篆刻章法布局大全,篆刻虚实章法分布50例(上)“虚”与“实”是章法分类的总纲,纲举才能目张。

有了这个准则,在印章设计时可注意并掌握上虚下实或上实下虚、左虚右实或左实右虚、周虚中实或周实中虚等等。

邓散木在《篆刻学》中有章法分类14种,后又有人将章法分成25种,其中有轻重、增减、屈伸、挪让、盘错、离合、粗细、直曲、长短、欹正、穿插等。

但在“虚实”这个准则下,14种乃至25种方法都是谋求虚实效果的一种手段。

这里所谈章法分布50例,每一种方法都不是孤立的、单一的,在一方印章的构思布白中,它可以用多种布局方法综合而成。

1.满实法(满实法印例参见“安北将军章”、“宜春禁丞”、“琅雅柏印章”、“梁清标印”四印)满实法亦叫匀称法。

入印文字分布匀称,印面较满、较实。

布白浑厚平正,字画之间距离较繁密,印之四角充实,黑白虚实虽有变化但没有大起大落。

对笔画少的印文,则通过穿插、加叠或面积对比法,使少画字满而不虚。

大多数字画是横平竖直,曲在直中求,圆在方中见。

无论用冲刀、切刀,均以粗壮为宜。

用满实布局刻就的印章,其特点庄重、朴实、大度,且稳如泰山,给人以端重浑穆的印象与美感。

这类印作是汉印中的典范,富有传统性,初学篆刻可从这里临摹起步。

为了使印章“满”而且“实”,必要时可采取一些附加手段。

如白文印四周加一道白边,将印文作隔边、顶边处理,或在印中加“田”字格、“井”字格、“十”字格,使印章更加丰满充实。

满实法印章另有几点须加说明:(1)印文字画粗壮一致的前提下,要注意变化。

字体结构简而少的字,笔画可粗一些,繁而多的字可稍细一些。

这种变化以不影响谐调为宜。

(2)印文平正端庄之中要有斜曲灵动的变化。

满实法印章要避免平板,过于规矩,可用一些短斜、带曲的线条,以增加动感。

(3)入印文字匀称、整齐之中,可辅以大小不同的变化。

满实法印章大多是匀称等分的,但不能墨守成规,不知其变。

入印文字面积对比法最适合文字繁简、疏密悬殊的印章设计。

2.满虚法(印例参见附图中“长金之玺”、“皮聚”、“蔡湫”、“心伯氏”四印)满虚法印章是指印面以稀、疏、虚为主,视觉效果空灵、简明、疏朗。

篆刻:印章的章法布局三十法

篆刻:印章的章法布局三十法

篆刻:印章的章法布局三十法篆刻的章法布局,是根据印文和印面进行构图的。

前人在这方面作了很多探索和实践,形成了许多固定俗成的章法程式。

纵观历代印学典籍,归纳起来,共有三十法,基本概括了前人已经尝试并获得很好艺术效果的章法程式。

当然,随着印学的发展,也会有新的章法产生。

一、比法此种方法就是将印文在疏密和朱白上形成鲜明的对比,扩大印文所占的空间矛盾,使疏者更疏,密者更密,朱者更红,白者更白,产生较强烈的对比感觉效果。

如吴让之的“攘之”白文印,作者就利用这种布局方法。

“攘”字本来笔画多而密,却将其所占的位置略作缩小,“之”本来笔画简单,所占的空间位置却比“攘”字大,这就形成了强烈的疏密对比,获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二、对称法这种方法就是使印在疏密、虚实上作对称处理。

它可以有斜角对称、左右对称、上下对称、交叉疏密对称等。

如郭尚先的“兰石石简”一印,就是把笔画多的“简”与“兰”二字和笔画少的“白”与“石”二字,分别作斜角对称处理,并以笔画代替边框,形成了“密不容针,宽能走马”的构图意境。

三、借用法这是使印文中上下两字相同部分的形体相同部分不重复的一种处理方法。

可以把下一个字或上一个字形体相同的部分写成“=”或“:”,以避免印文的形体重复造成印面单调、呆板。

如“叶路渊?quot;日日新又日新”一印,就采用了几处借用方法。

四、挪让法这是打破印文笔画均衡占据印面的一种处理方法。

笔画多的字,使之宽,笔画少的字,使之窄,使印文顾盼有情,向背相对,于平板中见生机。

如汉印“颍川太守”,即是左右挪让。

其它还有上下挪让、斜角挪让等。

五、穿插法这也是打破印文均衡占据印面的一种处理方法。

可根据字的笔画特点,空白多少,互相穿插,以达到整体的紧凑、生动、美观。

如蒋仁的“小蓬莱”一印。

六、欹正法这是以不平正来求得平正的处理方法,可以让字形东歪西扭、上俯下仰而达到“柔中带刚,活而不?quot”的艺术效果。

如宁斧成的“阳刚”一印。

七、夸张法这是故意夸大或缩小印文的一种处理方法。

篆刻章法大全(值得收藏)

篆刻章法大全(值得收藏)

篆刻章法大全(值得收藏)章法,篆刻学的术语也叫“分朱布白”。

文学、书法、绘画等各种艺术门类中也有章法的问题,指的是作品的布局和经营位置,或是文章的脉络、分章节段落等方面的构想。

好象工匠造屋,必先审视地势,合计材料,然后才能动手施工,这个构想设计就是章法。

篆刻的章法,一般可分为布排印文、经营虚实、完善整体三个方面,通过布局表现出来。

它们不但左右着印章布局的多方面的美感,还影响着作品整体的艺术性。

一、布排印文布排印文,是章法中一种根据印的形状,将印文有机组合成整体的方法。

印文的字体很多,从它们的形状结构来看,一般只分为两大类。

其一为“就形”,印文为了适应布局的需要,内外形结构大幅变形,迁就在布局中可占范围的形状,一般成几何形,具有浓郁的装饰味。

其二为“非就形”,印文的结构不迁就可占范围的形状,有的直接采用长规的书写法,笔势较舒展,有的稍作变形,以便笔画整齐。

两类形状结构的不同的印文,在组合布排时,因各自的特点,可作不同的利用,产生不同的效果。

1.平整规矩平整规矩,并不受印石形状的局限,印文在布局中的位置排列和笔画安排,一般都整齐而不参差。

2.错杂放纵错杂放纵,并不受印石形状的局限,印文的排列自由而不拘束,往往位置错综,字与字的笔画互相穿插,时常按印文书法的可变性去应情变化字里行间的关系,布局极其灵活,突出书趣笔意,无拘谨之意。

二、经营虚实虚实,在印章中是指笔画和笔画之间的空隙。

前人论印中常提到的“分朱布白”,就是指经营虚实。

1、匀称匀称,是将印文笔画的纵横间隙作较均匀的安排,通常表现在平整规矩的印文布排方面,可使布局产生平实稳重的美感。

2、对比对比,是将笔画或笔画间隙的繁简对立关系十分突出地表现出来,以产生虚实相生的美感,形成朱与朱、白与白之间悬殊的差别,用之恰当,“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效果能兼得于一印之中。

3、对称对称,是在布排印文时将中心线两边的繁与简(笔画与笔画间隙)作基本近同的处理,使相对的两个部分在朱“的量感方面相称,以达到互相适应的效果,从而增添装饰意趣。

中国篆刻章法精美布排图例

中国篆刻章法精美布排图例

中国篆刻章法精美布排图例章法,篆刻学的术语也叫“分朱布白”。

文学、书法、绘画等各种艺术门类中也有章法的问题,指的是作品的布局和经营位置,或是文章的脉络、分章节段落等方面的构想。

好象工匠造屋,必先审视地势,合计材料,然后才能动手施工,这个构想设计就是章法。

篆刻的章法,一般可分为布排印文、经营虚实、完善整体三个方面,通过布局表现出来。

它们不但左右着印章布局的多方面的美感,还影响着作品整体的艺术性。

一、布排印文布排印文,是章法中一种根据印的形状,将印文有机组合成整体的方法.印文的字体很多,从它们的形状结构来看,一般只分为两大类。

其一为“就形”,印文为了适应布局的需要,内外形结构大幅变形,迁就在布局中可占范围的形状,一般成几何形,具有浓郁的装饰味。

其二为“非就形”,印文的结构不迁就可占范围的形状,有的直接采用长规的书写法,笔势较舒展,有的稍作变形,以便笔画整齐。

两类形状结构的不同的印文,在组合布排时,因各自的特点,可作不同的利用,产生不同的效果。

1.平整规矩平整规矩,并不受印石形状的局限,印文在布局中的位置排列和笔画安排,一般都整齐而不参差。

2.错杂放纵错杂放纵,并不受印石形状的局限,印文的排列自由而不拘束,往往位置错综,字与字的笔画互相穿插,时常按印文书法的可变性去应情变化字里行间的关系,布局极其灵活,突出书趣笔意,无拘谨之意。

二、经营虚实虚实,在印章中是指笔画和笔画之间的空隙.前人论印中常提到的“分朱布白”,就是指经营虚实。

经营虚实,是处理印文笔画与笔画间隙二者关系的方法,它可使繁简不一的印文经过一定的调节和组合后,全局的疏密产生舒适的节奏感,在朱与白的分布方面给人不同的美的快感。

1.匀称匀称,是将印文笔画的纵横间隙作较均匀的安排,通常表现在平整规矩的印文布排方面,可使布局产生平实稳重的美感。

2.对比对比,是将笔画或笔画间隙的繁简对立关系十分突出地表现出来,以产生虚实相生的美感,形成朱与朱、白与白之间悬殊的差别,用之恰当,“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效果能兼得于一印之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篆刻章法分布50例之二11.周虚中实法周虚,邓指印章的四周较空、较虚。

中实,指印章的中心部位点画较多、较密。

如“◆事”、“寿伯”、“左丞相印章”等印,其印文远离边栏,四周布白空虚,印文相对集中在中间部位。

诸多近代印人,如丁敬、吴昌硕、赵之琛、易大厂等,亦刻制了许多周虚中实的印章。

他们更有胆识、印章虚实反差更为鲜明强烈,格调清朗儒雅,优美秀丽。

再看汉印“率义侯印”、“左丞相印章”,中间印文的字画粗壮、厚重,呈“实”,四周印文线条特别细与轻,若隐若现,呈“虚”。

除人工有意而为外,有可能是因为年代久远,四周风化锈蚀而致。

但无论怎样,今天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艺术形象,就是典型的“周虚中实”。

宋元时代,花押印盛行,而相当一部分押印,字画都集中在印中,远离边栏,尤呈“周虚中实”的效果。

这类印章重心居中,团聚紧密,如日在天中,光芒四射;又如月明星稀,气象无边,给人以博大精深的感受,极能调动人的视线。

12.留空法留空,是指印文字画之间留出的空白。

“空”就是虚的范畴。

虚与空在程度上不同。

虚系指印面上文字笔画少与疏处,“空”则是指印面上完全没有笔画的地方。

如汉印“李◆之印”左下角留下了一块空白地,“汉叟邑长”印“叟”字右上留了一块空地。

文伯仁、潘正炜、齐白石、赵之谦、甘■、钱松等印坛大家都刻有许多留空式印章,尤其是赵之谦的留空式印章,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与面貌。

如“赵之谦”印,“赵”字的月部,留有一块长方形的红地,而“之”字大幅度上移,留出了一块方形红地,与之呼应。

印面上的留空没有定法,有方形、有圆形、有三角形,有长有扁,它可以分布在印面任何地方。

一般来说,留空留在少字或点画简疏处,如“言为心声”一印的处理。

如果印文笔画没有特别简少的,可以将印文笔画有意避让、拉开,或者通过粘并、穿插、错落、移位、减屈减笔、截短缩小等方面,营造留空处。

一方印章可留一块空地,也可留块、三块甚至更多的空地。

自然留言,给人以天趣之美,有意留空,给人以注射式的美感。

它的端庄、它的大方、它的巧妙是其他印章无法可以取代的。

13.上下留白法在印面上,将印文置于中间位置,印文上下各留一条空白,而左右则不留、少留或者比上下所留的空白小而窄,这种章法布局在古玺、封泥、近代印人的作品中非常多见。

根据它的这一外观特点,我们称之为“上下留白法”。

如封泥“江夏太守章”、汉印“黎贞”,印文上下都留有相当大的一大块空白,而印文基本是横向置于印中,虽然它们左右亦留有一点空白,但上下所留空白远远大于左右所留空白。

再如近代印人吴昌硕的“道无双”、徐三庚的“雪塍”二印,特别夸张、强调了上下留白擒人感到印章重心内聚的魅力。

在印面上,左右已经充实到位了,而充满遐想、留有余地的地方正是上下之间的空白处。

归纳一下,上下留白法有如下要点:(1)左右与印边若接若离,基本到位,上下的留白留空大小不等,宽窄不一;(2)左右的边栏一般较细、较虚,可残破、粘并形成,上下的边栏较粗、较实,少有残破;(3)印文相对集中在中间部位,横向取势,有个别笔画在上下留白处伸展出去,增添意趣;(4)上下留白法,适用于方形印,也适用于长形、圆形及其他形状的印章;(5)上下留白法,朱文印占多数,白文印占少数。

14.上下留红法白文印的印上与印下留出横向的两条红地,这两条红地大小、宽窄可以等同,也可以不同。

白文印的左边与右边不留红地或留得很少、留得比印上、印下小而窄。

有这样特点的章法布白,称为上下留红法。

如附图中周玺“执关”,虽系圆形,印之上下大块留红,而左右几乎逼边,留红很少。

近代篆刻大家亦善用此法,佳构迭现,耐人寻味。

如吴熙载印“安雅”、赵古泥印“斗闲”,更令人感悟到上下留红法的魅力。

上下留红法,白文印占多数,朱文印极少。

印式可以多样化,它适用于方形印、长形印、圆形印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印章。

印面之上,上下各留一块红地,白文印文类在两块红地中间,使白文印更加主题化,更加醒目与耀眼。

打开秦汉印谱或打开明清或近现代人的印谱,你会发现,上下留红法的印章有很多。

15.对角留红法顾名思义,对角留红就是在印章对角的位置留一块红地。

如下图中“司马之玺”,“司”与“玺”逼近边栏,空余较少,而“马”与“之”字的两角远离边栏,留了一块空阔鲜明的红地。

再如赵之谦的“北平陶燮咸印信”一印,“平”字右下角的留红,与“印”字末笔往右斜拉而让出的一大块红地两相映照,奇妙无比。

这种大胆、夸张的手法系常人所不敢为。

对角留红法的印章很多,此类印章气度不凡,风度翩翩,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留红的大小可以不等同,红地的形状可方可圆,或为其他不规则形,其留红的位置大部分在角,也可以在笔画的凹让处。

对角留红法与“对角虚实法”有根本的不同:前者侧重于没有笔画的空地对应,一般指白文印;后者是指笔画少而稀的对应,有白文也有朱文。

16.对角留白法朱文印印章的两组对角,一组对角布满文字,而另一组对角文字内缩,或通过挪让、离合、缩短等方法,有意留出一块空白,这样形成了对角空白式的章法布白,这样形成了对角空白式的章法布白。

它和对角虚实式的印章不同之处是:对角虚实的印章,虚处仍有印文笔画,只是比实处的笔画少、稀、疏而已。

对角留白式印章,其“白”处没有点画线条。

如下图中“匕阳”,右上角与左下角都有印文点画,而左上角与右下角印文点画离边栏很远,留下了一片空白。

封泥“南陵丞印”,“南”字与边栏相接,点满了整个角落,十分到位,几乎不留什么空间,而“陵”字下面留有一块长方形的空地,左面的“丞”字与“印”字和右面对应,“印”字与顶角接边,“丞”字上方留白。

诸多近代印人,如齐白石、高士奇、邓散木、吴昌硕、丁敬、赵之谦、来楚生等都运用对角留白法,他们的印章,变化多端,丰富多彩。

对角留白,大部分都在对角处,但也有根据实际情况留在字画中间的。

如汪士慎的“近人父印”,两块空白分别留在“父”字之下与“人”字之中。

在设计刻制此类印作时,要注意四角平衡对称,究竟留多少空白,应视印面效果而定,不可失之偏颇。

17.印中竖白法在印章的中间从上至下留一条空白,称为印中竖白法。

这类印章,印文一般都向左右两边边栏逼近,中间拉开距离,空白就出现了。

例如封泥“武城之印”,右边的“武城”两字,上、下、右三面都靠近边栏,左边的“之印”两字,上、下、左三面亦靠近边栏,而中间有一条很明显的空地。

有些印章上下、左右与边栏之间也留有空白,但这些空白地必然比中间的空白地小与窄。

再看印例“长忘忌”,中间的空白地是一种不规则形,而古玺“韩舟”更有意思,它干脆一分为二,中间断开,分左右两半。

元印“宣差规错之印”,在中间一条空白地上布置了七八个蒙文,但仍然体现了印中竖白法的特色。

近代明清印人则用夸张的手法强化了印中的空白,如丁敬所刻“东甫”印,中间的留白很宽阔突出。

一般来说印中竖法朱文印较多,白文印占少数。

白文印在印中留红部位故意刻一条空白线,笔者将此类印作亦归入印中竖白法。

印中竖白印,空灵、透气、天趣自然。

有些印文字句前后含有两层意义,描述两种概念,遇到这种情况首先可以考虑用竖白法来设计章法布局,让竖白起到一个天然“标点”的作用。

18.印中竖红法在设计印章时,印文向左右两边拉开,中间留下一条纵向红地(红地上没有任何笔画),我们称这类白文印章为印中竖红法。

印中竖红历代皆有,秦汉尤多。

例如汉印“赤泉侯印”印文上下、左右都逼近边栏,印中有一条宽阔的红地。

“竖红”一般在印章的中间部位,宽窄不等,偶有布置在偏左或偏右的。

例如汉印“睢陵家丞”,在印章偏右的部位“竖红”。

竖红一般只有一条,但也有竖两条甚至三条红地的印章,如秦玺“伍阳都左司马”。

在印章中,留一条红地十分醒目别致,当今印人也爱用此法,他们在印作中留下的红地更粗更宽,反差尤为强烈。

笔者认为,在印章中施以竖红法,应该注意三点。

(1)所留红地应大小、粗细得宜,不可过大或过小——过大会使印章不协调,失去比例;过小就离开了“竖红法”的范畴。

(2)所留“竖红”要自然精到,尽量光洁一点,也可以是不规则形的。

总之,就是“天然竖红”。

(3)竖红法可以单独运用,也可与其他章法共用。

例如“代郡农长”印除有竖红外,还有虚角法。

竖红法印章端庄古朴,对称性、平衡性特强,故印文文字大多采用方正、平稳的缪篆或秦篆。

为了突出中间的竖红效果,印章上下、左右的留红一般都比较少。

19.印中横红法印章中部留一条横向红地,它可以是平直的,也可以是弯曲的、不规则形的,可以在正中,也可以偏下或偏上,这种章法布局称为印中横红法。

在秦汉古印、明清及近现代印章艺术中,横红法印章非常多见。

如附图中“太子车骑将军”、“大鸿胪”,都是印中横红法印章。

它们的印文文字上下拉开,而印章中间部位自然留出一条横向红地,给人以明朗轻快、畅达贯通的感觉。

上下两部分印文,水平分割,体现了上下对称与上下平稳感。

这是一种天地呼应、轻重分合、疏密互律的构图手法。

这种构图法引起了后人的关注,并广泛应用。

如清印“王三锡印”就是典型一例。

将“三”上方二横向上靠拢,与最下一横拉开距离,又将“王”字三横作同样的处理,留出了一条宽阔的横向、偏上的红地,令人目不游移,拍案叫绝。

再看来楚生印“形同槁木”印中所留红地,大红大疏,古朴苍劲,天趣盎然。

印中之横红横得品位极为高超,意在衬托配合印文,突出印文线条的质量与效果,突出章法布局的鲜明特性。

应用这种方法不可贪大求宽,不可不顾印文线条粗细,不顾大局,过分强调留红效果,否则便会影响全印水准。

20.印中横白法将朱文印文上下拉开,使印中横向留出一条空白带,这种印章章法布局称之为印中横向法。

从秦汉及近现代印章作品中,可以见到很多横白法布局的例子。

尤其是汉封泥,相当一部分作品的章法布局都采用了横白法。

例如附图中“司空之印”,文字上下左右都紧接边栏,而印中留有一条横向空白地。

更有趣的是“会稽都尉章”,印面上下文字互相排斥,互相拉开,印之上半部成了倾斜状,而且连边栏也被一条横白带切开,犹如一缕白云,长长地飘绕、横贯半山腰,恰如一幅山水画。

这条空白带有可能是年久风化腐蚀所致,但从“章”字的完整性来看,亦有可能是设计制作人的匠心。

不管怎样,就事论事,从现在的实际效果看,它是一方最典型的印中横白法印章。

诸多汉印亦是如此,如“高堂缵印”,印中隐约有一条横白处。

而近代印例更是不胜枚举,如林皋的“杏花春雨江南”,印中横白非常清新悦目。

横向留白的宽度可大可小,可长可短,可以是整合光洁型,也可以是不整合不规则型。

但应当注意:上下竖白应小于横向留白带;印中横白应巧妙自然,可以夸张一点,但不能过度;应突出空灵,有层次感,注意上下印文的呼应,不能因为有了横白而切断上下之间的关系。

月雅书画中国网编辑整理推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