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土壤学绪论

合集下载

《土壤地理学》复习重点

《土壤地理学》复习重点

《⼟壤地理学》复习重点⼟壤学复习资料第⼀章绪论⼀、名称解释▲▲▲1.⼟壤(soil):指地球陆地表⾯具有肥⼒能够⽣长植物的疏松层,是成⼟母质在⼀定的⽔热条件和⽣物作⽤下,经⼀系列的⽣化物理过程形成的独⽴历史⾃然体。

(包括海、湖浅⽔区)特征:具有肥⼒、有⽣物活性、多孔隙结构。

功能:有肥⼒及⽣产性能;可更新性和再⽣性;缓冲和净化功能。

2.⼟壤剖⾯(soil profile):从地⾯垂直向下⾄母质的⼟壤纵断⾯称为⼟壤剖⾯。

3.⼟体构型(profile construction):在⼟壤剖⾯之中⼟层的数⽬、排列组合形式和厚度。

(也称为⼟壤剖⾯构造)4.单个⼟体(pedon):⼟壤剖⾯的⽴体化构成了单个⼟体。

5.聚合⼟体(poly pedon):指在空间上相邻、物质组成和性状上相近的多个单个⼟体便组成聚合⼟体。

(相当于⼟壤分类中最基本的分类单元-⼟系)6.⼟壤圈(pedosphere):指覆盖于地球陆地表⾯和浅⽔域底部的⼟壤所构成的⼀种联系体或覆盖层。

7.⼟壤肥⼒(soil fertility):指⼟壤为植物⽣长发育供应、协调营养因素和环境条件的能⼒。

8.⼟壤⾃净能⼒(soil purification):指⼟壤对进⼊⼟壤中的污染物通过复杂多样的物理过程、化学及⽣物化学过程,使其浓度降低、毒性减轻或者消失的性能。

9.⼟壤地理学:指以⼟壤及其与地理环境系统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它是研究⼟壤的发⽣发育、⼟壤分类及时空分异规律。

⼆、⼟壤地理学的研究内容▲▲⑴关于⼟壤发⽣发育、诊断特性与系统分类的研究。

⑵关于⼟被结构和⼟壤-地形数字化数据库的研究。

⑶关于⼟壤调查、制图和⼟壤资源评价的研究。

⑷关于地理环境、⼈类活动与⼟壤圈相互作⽤的研究。

⑸关于⼟壤资源保护及被污染⼟壤修复技术的研究。

三、⼟壤地理学研究⽅法(了解)⑴⼟壤野外调查与定位观测研究法⑵实验室化验分析与实验模拟研究法⑶遥感技术在⼟壤调查中的运⽤⑷数理统计与SGIS在⼟壤研究中运⽤⑸⼟壤历史发⽣研究法四、⼟壤地理学的发展简史▲▲a)起源:⼟壤地理学是⼟壤科学中发展历史最悠久的⼀个重要基础性分⽀学科,它最早可追溯到⼈类农耕的起始阶段。

339《农业知识综合一》大纲

339《农业知识综合一》大纲

农业知识综合一大纲《土壤学》第一章绪论1、掌握土壤、土壤圈、土壤肥力、土壤生产力等概念;2、明确土壤在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3、了解土壤科学的发展简史及主要学术观点。

第二章土壤矿物质1、掌握粘土矿物、原生矿物、同晶替代等概念;2、明确土壤矿物质的元素组成和矿物组成;3、掌握层状硅酸盐粘土矿物的结构、类型与性质;4、了解土壤粘土矿物的分布规律。

第三章土壤有机质1、掌握土壤有机质、土壤腐殖质、矿化过程、腐殖化过程、腐殖化系数、 C/N、土壤有机质矿化率、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HA/FA等概念;2、了解土壤有机质的来源、组成和类型;3、理解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包括矿质化过程和腐殖质化过程,影响分解和转化的因子,明确腐殖物质的组分及特点、;4、明确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环境保护所产生的影响以及调控土壤有机质的途径。

第四章土壤的物理性质1、掌握土壤粒级、土壤质地、土壤机械组成、物理性砂粒(物理性粘粒)、土壤孔性、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团粒结构、土壤结构性、土壤耕性、土壤宜耕期、土壤物理机械性等概念;2、掌握土壤粒级的矿物组成和理化特性、土壤质地和肥力的关系以及不良土壤质地改良的基本措施;3、掌握土壤孔隙类型,明确孔性的影响因素,了解其调节途径;4、明确土壤结构的类型,了解土壤结构形成的机制,比较不同结构体与肥力的关系;5、了解土壤的物理机械性和耕性及其影响因素。

第五章土壤水分、空气和热量1、掌握土水势、土壤水吸力、毛管水、田间持水量、凋萎系数、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土壤呼吸、土壤热容量、土壤导热率等概念;2、熟悉土壤水分的类型及对植物的有效性,土壤有效含水范围及影响因素;3、明确水分含量表示方法,了解水分含量测定方法;4、了解土壤空气的组成特点掌握其运动的方式;5、了解土壤的热性质以及它们在土壤中的变化和相互关系。

第六章土壤的化学性质1、掌握土壤胶体、离子吸附、阳离子交换作用、CEC、盐基饱和度、潜性酸度、活性酸度、总碱度、碱化度、土壤Eh、土壤缓冲性等概念;2、了解土壤胶体表面类型及土壤胶体带电的原因;3、掌握阳离子交换过程的特点、影响因素,明确离子交换在土壤肥力上的意义;4、了解交换性阳离子有效度的概念以及影响交换性阳离子有效度的因素;5、明确土壤具有缓冲性能的原因;6、明确土壤酸度的强度指标和数量指标,土壤碱性指标,土壤酸碱性的改良;7、了解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状况对植物生长、养分有效性及有毒物质积累的影响。

环境土壤学 第一章 绪论

环境土壤学   第一章   绪论

*(三) 土壤圈的研究方向与内容
1、研究方向
(1)土壤圈与生物圈之间养分元素的交换与平衡,土 壤圈与水圈之间的水分循环与物质运动,土壤圈与大气 圈之间的大量气体及痕量气体的交换与平衡,以及土壤
圈与岩石圈之间元素迁移与转化;
(2)土壤圈物质和能量循环与地球生命、人类生存条
件、自然环境及全球变化之间的关系。
中国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人均耕地的l/3。人均林地
面积占世界人均林地面积的1/9。人均草地面积不到世界 人均草地面积的1/2。
2、质量的可变性
3、空间位置的固定性
第三节 近代土壤科学发展及其主要研究内容
• 一、近代土壤科学的发展概况
18世纪后期逐渐形成独立学科 主要学派
我国古代、古希腊、罗马等的认识
(六)土壤的生物性质
土壤是有生命的自然体,是自然界最复杂的生态系统之 一,也是最丰富的生物资源库。 土壤是生命活动的产物,没有生物就没有土壤。 土壤是生命的摇蓝。土壤不仅是生物的栖息地,是生物 作用的对象,同时也是地球生命诞生与进化的温床。 土壤生物学就是研究土壤生物的功能、反应及其行为。 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土壤物质(碳、氮、硫等)循环、养分 转化、微生物生态、生物防治和土壤分子生物学。
地球表层系统五大要素: 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土壤圈
土壤圈是覆盖于地球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构
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它是地圈系统的重要组 成部分。
气圈
Gas-sphere
生物圈
Biosphere
生 物 养 分 物 质 循 环
土壤圈
pedosphere
水 分 循 环 与 平 衡
水圈
Water sphere
一、土壤是人类农业生产的基地 二、土壤是地球表层系统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 四、土壤是最珍贵的自然资源

《土壤学》第一章绪论

《土壤学》第一章绪论

《土壤学》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使学生了解土壤在人类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中的重要性、土壤学的任务与土壤学和相关学科的关系;掌握土壤及土壤肥力的内涵。

第一节土壤在人类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中的重要性土壤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宝贵财富的源泉,而且是人类最早开发利用的生产资料。

一、土壤是人类农业生产的基地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一)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和生物生产的基地1.土壤的营养库作用:是陆地生物所需营养物质的重要来源;2.土壤在养分转化和循环中的作用;无机物的有机化,有机物的矿质化;3.土壤的雨水涵养作用:是一个巨大的水库;4.土壤对生物的支撑作用;土壤中拥有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生物群;5.土壤在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中的作用(缓冲库)。

(二)植物生产、动物生产和土壤管理关系二、土壤是最珍贵的自然资源1.数量的有限性和固定性地球表面形成1cm厚的土壤,约需要300年或更长时间。

2.质量的可变性(土壤肥力的可更新性)治之得宜,地力常新3.土壤空间位置的固定性三、土壤是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1.保持生物活性、多样性及生产性;2.对水和溶质流动起调节作用;3.对有机、无机污染物具有过滤、缓冲、固定和解毒作用;4.具有贮存并循环生物圈及地表的养分作用和其它元素的功能。

四、土壤是地球表层系统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土壤圈(Pedosphere)的概念地球表层系统五大要素: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土壤圈土壤圈是覆盖于地球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它是地圈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处于地圈系统(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的交界面,既是这些圈层的支撑者,又是它们长期共同作用的产物。

1.土壤圈涵义(1)永恒的物质与能量交换(2)最活跃与最富生命力的圈层(3)记忆块的功能(4)时空限制特征(5)仅部分为可再生资源2.土壤圈功能(1)对生物圈支撑和调节生物过程,提供植物生长的养分、水分与适宜的物理条件,决定自然植被的分布与演替。

环境土壤学

环境土壤学

第一章绪论一、土壤的概念1.土壤具有肥力及净化力,这是土壤的本质特性。

2.土壤肥力与土壤净化力的概念1) 土壤肥力土壤具有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条件(水分、养分)和环境条件(空气、温度)的能力。

土壤肥力4要素:水、热、气、肥。

2) 土壤净化力土壤通过吸附、分解、迁移、转化等过程使其中的污染物浓度降低、毒性消失的过程二、土壤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土壤是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为植物提供水分与养分,支撑植物,是植物生长发育的自然基地。

2.土壤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环节3.土壤是调控环境质量的中心要素土壤圈:土壤圈是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域底部的一种疏松而不均匀的覆盖层及其相关的生态与环境体系。

土壤圈的作用:对生物圈:支持和调节生物过程,提供植物生长的养分、水分与适宜的条件,决定自然植被的分布与演替,各种限制因子也对生物起不良的影响对大气圈:影响大气的化学组成、水分与热量平衡,吸收氧气,释放CO2,CH4,H2S和N2O等,对全球大气变化有明显的影响。

对水圈:影响水的溶质组成及其在陆地、水体和大气的分配。

对岩石圈:是地球的“皮肤”,对岩石圈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减少各种外营力的冲击三、环境土壤学的定义、发展及定位引用传统土壤学的方法寻求土壤环境问题解决办法.环境问题出现后在土壤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是环境地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自然因素和人为条件下土壤环境质量变化、影响及其调控的一门学科。

第二章土壤的形成第一节土壤母质成土母质是能形成土壤的物质,出露于地表的岩石经风化、搬运、堆积等过程在地表各种类型的成土母质。

一、土壤母质的来源1.成土的主要矿物(1)矿物:产生于地壳中具有一定化学组成、物理性质和内部构造的单质或化合物。

(2)矿物的类型★原生矿物:也叫内生矿物,地下深处呈熔融状态的岩浆沿地壳裂缝上升过程中冷却、凝固结晶而成的矿物,如长石、石英和云母等次生矿物:也叫外生矿物,原生矿物在地表常温常压下受各种外力作用形成的一类矿物(风化、沉积作用)。

1章-绪论-《环境土壤学》

1章-绪论-《环境土壤学》
土壤微生物学 土壤动物学
土壤分类学 Soil Taxonomy
土壤发生学 土壤资源学 土壤区划学 土壤管理学
土壤矿物学 Soil Mineralogy 土壤环境学 Soil Environment
土壤生态学 土壤环境化学 土壤修复学
土 壤化学 Soil Chemistry
土壤无机化学 土壤有机化学 土壤分析化学 土壤物理化学 土壤生物化学 土壤胶体化学 土壤电化学 土壤表面化学
益的部分。
有效(经济)肥力:土壤肥力在当季生产中表现出来产
生经济效益的部分。
(四)土壤的物理性质
土壤物理特性包括其疏松性、结构性、透水性、 持水性、水分移动性、透气性、吸附性等,这些特 性决定了土壤中物质的运移和能量的转化,为植物 根系的发育和高等及低等生物的定居提供了相对有 利的条件,同时在环境保护、地下水水质保持等方 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土壤物理学就是研究土壤 的这些独特物理性质的土壤学分支。
“土壤”和“土地”概念的区别:
不是同一范畴的概念。
土壤是土地的物质组成部分,而土地不仅包括土 壤要素,还包括地形、植被、水文、人文等要素。
土壤
自然土壤 农业土壤
二、土壤的基本特性
(一)土壤剖面的垂直分层特性
土壤是在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 的产物,这种综合作用就称为成土作用。由成土作用形成的层 次称为土壤发生层,而完整的垂直土层序列称之为土壤剖面。
一、土壤是人类农业生产的基地 二、土壤是地球表层系统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 四、土壤是最珍贵的自然资源
土壤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关系示意图
一、土壤是人类农业生产的基地
(一)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和生物生产的基地

土壤学绪论

土壤学绪论
• 适于植物生长的典型壤质土壤的体积组成为土 壤孔隙占50%,内含水分和空气;土壤固体占 50%,其中矿物质占45%,有机质占5%;土壤 生物体均生活在土壤孔隙之中或固体表面。
最适宜植物生长的壤质土壤 表土的体积组成
汉代许慎《说文解 字》
Factors affecting soil formation
中具有重要作用。
• 土壤的支撑功能 • 土壤的原材料功能 • 土壤的景观文化功能
社北 稷京 坛的 (“ 明五 代色 )土

地处云南省南部哀牢山区的哈尼梯田规模宏大,仅核心区元阳县境内就 有17万亩梯田,其中,集中连片的达1万多亩。哈尼梯田距今已有1300
多年历史,是哈尼族传统人居环境和农耕文化的典范。
从地表垂直向下至母质 的土壤纵断面称为土壤 剖面(soil profile) 。
土壤剖面 挖掘规范
标尺统一放置在剖面左边,一定要放垂直
上端露出部分空间,使剖面 不至于顶格整个画面
剖面整体上一定要修理平整 用平头铲修,避免呈下图状
可以放置田间号
底部要到基岩或者至少
照相时镜头要基本上垂直 于剖面中心,避免各部分
• 生态系统(ecosystem)是指在一定空间 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 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 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生物 + 环境 =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类型划分
自然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 人工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 等等
复合生态系统
Soil forming formula
S = f (cl, o, p, r,)t where s is soil property,

土壤绪论2

土壤绪论2

(二).土壤是制定农业技术措施的依据
农作物栽培的多项技术措施包括:耕作、 农作物栽培的多项技术措施包括:耕作、 施肥、灌水、品种选择、种子处理、种 施肥、灌水、品种选择、种子处理、 以及日 植密度、植物保护、农机具使用以及 植密度、植物保护、农机具使用以及日 常田间管理等 常田间管理等。 土壤是这些技术措施的基础,任何措施 土壤是这些技术措施的基础, 都要考虑土壤的性质, 因土制宜” 都要考虑土壤的性质,要“因土制宜”。
多可怕!你还睡得着吗? 多可怕!你还睡得着吗?
四川盆地山地侵蚀
2000 年我国发生 13 次 大的沙尘暴, 大的沙尘暴 每年经济损失高 亿元。 大 540 亿元。
沙进人退
我国每年沙化面积33.4Km 我国每年沙化面积33.4Km2,因沙 化失去的面积相当于一个县的面积。 化失去的面积相当于一个县的面积。
对土壤的利用不但要考虑土壤本身的性质特点 对土壤的利用不但要考虑土壤本身的性质特点,还应 考虑土壤本身的性质特点, 生态系统的平衡问题, 考虑自然界中生态系统的平衡问题 宜农则农, 考虑自然界中生态系统的平衡问题,宜农则农,宜林 则林,宜牧则牧,防止三废及农药和滥用化肥对土壤 则林,宜牧则牧, 的污染,防止水土流失, 的污染,防止水土流失,防止由于土壤状况恶化而影 响整个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协调。 响整个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协调。 我们要为子孙“留一块绿地,留一片蓝天” 我们要为子孙“留一块绿地,留一片蓝天”。
• 农业生产全过程包括三个紧密联系的环节: 农业生产全过程包括三个紧密联系的环节: • 1、植物生产(初级生产) 植物生产(初级生产) • 2、动物生产(次级生产) 动物生产(次级生产) • 3、土壤管理(土壤的施肥耕作管理) 土壤管理(土壤的施肥耕作管理) • 上述过程说明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 上述过程说明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 物质和能量转化的场地, 物质和能量转化的场地,是进行农业生产 的基本条件。 的基本条件。

土壤学复习重点

土壤学复习重点

土壤学复习重点第一章绪论1、土壤的物质组成 : 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 ( 土壤固相 ) 、土壤水分 ( 土壤液相 ) 、和土壤空气 ( 土壤气相 ) 三相四类物质组成。

2、土壤肥力 : 指土壤在某种程度上能同时不断地供给和调节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热量的能力。

3、土壤生产力 : 土壤生长植物并提供产品的能力, 由土壤本身的肥力属性和发挥肥力作用的外界条件所决定。

4、成土因素 : 气候、生物、地形、母质和时间。

第二章土壤的矿物组成1、矿物 : 矿物是天然产生与地壳中具有一定化学组成、物理性质和内在结构的化合物或单质。

土壤矿物按矿物来源, 可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按矿物的结晶状态 , 可分为结晶质和非晶质。

2、岩石 : 岩石是指由一种或数种矿物组成的自然集合体。

3、风化作用 : 风化作用是指地壳最表层的岩石在空气、水、温度和生物活动的影响下 , 发生机械破碎和化学变化的过程。

包括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三种类型。

4、物理风化 : 指岩石因受物理因素作用而逐渐崩解破碎的过程。

特点: 只能引起岩石形状大小的改变 , 而不改变其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

5、化学风化 : 指岩石在化学因素作用下, 其组成矿物的化学成分发生分解和改变 , 直至形成在地表环境中稳定的新矿物。

特点: 不仅使已破碎的岩石进一步变细,更重要的是岩石发生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的改变, 产生新的物质。

6、生物风化 : 指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及其分解产物对岩石矿物的风化作用。

7、构成层状硅酸盐粘土矿物的基本结构单位是硅氧四面体和铝氧八面体。

8、同晶替代 : 是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替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9、高岭组 :1:1型粘土矿物,晶层由一层硅片和一层铝片重叠而成。

两个晶层的层面间产生了键能很强的氢键 , 不易膨胀。

基层内没有或极少同晶替代现象 , 其电荷数量少。

颗粒较粗、总表面积相对较小 , 可塑性、粘结性、粘着性和吸湿性都较弱。

土壤学名词解释

土壤学名词解释

土壤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土壤soil:是在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能够生长绿色植物、具有生态环境调控功能、处于永恒变化中的疏松矿物质与有机质的混合物。

2.土壤圈pedospere:土壤在地球表面以不连续状态分布于陆地表面,处于其它圈层的交接面上,成为它们连接的纽带,构成了结合无机界和有机界——即生命和非生命联系的中心环境,称为土壤圈3.农业生态系统:是在一定时间和地区内,人类从事农业生产,利用农业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与生物种群之间的关系,在人工调节和控制下,建立起来的各种形式和不同发展水平的农业生产体系。

4.农业 :把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5.大气圈aerosphere :是环绕地球最外层的气体圈层,它的密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越向上空气越稀薄,并逐渐转化为宇宙空间。

6.生物圈 (biosphere) :地球表层中的全部生物和适于生物生存的范围,它包括岩石圈上层、水圈的全部和大气圈下层。

7.岩石圈是由岩石组成的,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8.土壤学soil science:农林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科学,主要论述土壤和农林生产各个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土壤变肥变瘦的一般规律,以及土壤利用和改良的技术。

9.土壤剖面构造:指土壤剖面从上到下不同土层的排列方式10.水圈:是地球外圈中作用最为活跃的一个圈层。

它与大气圈、生物圈和地球内圈的相互作用,直接关系到影响人类活动的表层系统的演化。

11.地壳:是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12.地核(Core):地球的核心部分。

主要由铁、镍元素组成,半径为3480千米。

地核又分为外地核和内地核两部分。

外地核的物质为液态。

13.地幔(Mantle):地壳下面是地球的中间层,叫做“地幔”,厚度约2865公里,主要由致密的造岩物质构成,这是地球内部体积最大、质量最大的一层。

第一章++绪论——土壤学

第一章++绪论——土壤学

一、土壤是人类农业生产的基地
“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 概括了人类—
—农业——土壤之间的关系。农业是人类生
存的基础,而土壤是农业的基础。
(一)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的基地
农业生产最基本的任务是发展人类赖以生 存的绿色植物的生产。 绿色植物生长发育的五个基本要素有日光 (光能)、热量(热能)、空气(主要是 氧气和二氧化碳)、水分和养分。
o土壤通报
oPedosphere
(SCI) o土壤肥料 o水土保持学报 o水土保持通报 o生态环境
教学安排
第一章 绪论
preface
• 土壤在人类农业和自然环境中的重要性
• “土壤”的基本概念
• 土壤科学发展史简介
• 土壤学科体系、研究方法、任务
第一节 土壤在人类农业和自然环 境中的重要性
1.土壤是人类农业生产的基地 2.土壤是地球表层系统自然地理环境 的重要组成部分 3.土壤是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 4.土壤是最珍贵的自然资源
者更长的时间;土地被占用的面积逐渐扩大;土
土壤不仅是陆地植物的基础营养库,还是绿 色植物在土壤中生根发芽,根系在土壤中伸 展和穿插,获得土壤的机械支撑,保证绿色 植物地上部分能稳定地站立于大自然之中。 在土壤中还拥有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生物 群,地下微生物在这里生活和繁育。
4m
10 米 以 下
5.稳定与缓冲环境变化的作用
土壤处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及生物圈的交界面,是地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对水体和溶质流动起调节作用;
3.对有机、无机污染物具有过滤、缓冲、降解、 固定和解毒作用; 4.贮存并循环生物圈及地表的养分和其它元素 的功能。
四、土壤是最珍贵的 自然资源

第一章土壤绪论

第一章土壤绪论

土壤学讲义土壤学不同于其他的课程,内容比较多,头绪也多,要背的东西也比较多。

比如,矿物辨认中石英的辨认,说它光泽是油脂光泽,硬度是7,你说它为什么?没有为什么,本身就是如此,这些东西都是要背的。

所以,课前希望大家,能抽出一点时间看看,课后也要花一些时间复习一下。

教科书上的内容很多,而教学时间较少,只有40学时左右,所以,书上的内容不可能全讲,哪些是重点,哪些是只要大家听一下就可以的,哪些是根本不用看的,我在课上会告诉大家,希望大家注意听。

我这门课最后没有总复习。

绪论第一节土壤及土壤学的概念我们知道,无论是作物,树还是牧草都是从土壤中生长出来的,但究竟什么是土壤,对于这个问题,由于人们对土壤的利用方式不同,认识和研究的角度不同,所以,在土壤学中存在不同的土壤学感念。

1.土壤的一般概念从地质学的角度来看,土壤是破碎了的陈旧岩石。

丛数学的角度来看,认为是土壤等于岩石加外界影响(包括:风吹,雨打,日晒等等)。

除此之外,还有人从生态学角度来认识,也有人是从物质-能量转移的角度来认识。

总之,不同的出发点,产生的不同的土壤概念。

而在农林方面应用比较多的,也是要求大家掌握的土壤概念,是土壤的经济学观点,他认为:土壤是能够产生植物收获物的地球陆地疏松表层。

这个观点是由一个原苏联著名的土壤学家威廉士提出的。

他强调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陆地疏松表层,另一个是能够产生植物收获物。

这两个方面是这一土壤概念中不可缺少的两部分,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称为土壤。

比如说,现在有一种栽培技术,叫无土栽培,这种技术就是根据不同作物的生理特点,配制不同的营养液,让作物在其中生长。

它的特点一是可以减少施肥量,作物需要多少肥,需要什么肥,你根据计算结果,加入就可以了;另外,容易控制,所以,也可以减少病虫害。

但是这种营养液叫不叫土壤?很显然不是,因为根据定义,他尽管可以产生植物的收获量,但不是地球陆地疏松表层。

所以,只有同时满足地球陆地疏松表层和产生植物收获物这两个条件,才能称为土壤。

土壤学绪论

土壤学绪论

土壤学绪论土壤学讲义绪论主要教学目标主要要求学生掌握有关土壤和土壤肥力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对土壤特征的了解,能正确认识肥力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主要内容第一节土壤和土壤学的概念第二节土壤肥力第三节土壤的特征第四节土壤的重要性第五节学习土壤学的目的讲解内容第一节土壤和土壤学的概念一、“土”与“壤”的区别1、古代对“土”字和“壤”字的解释“土”:汉代郑玄“万物自生焉则曰土”许慎《说文解字》“土者,地之吐生物者也”就是说有土就有植物生长,有植物生长的地方叫做土。

“壤”:许慎“壤,柔土也,无块曰壤”即壤是柔软而疏松的土,没有大块。

郑玄:“以人所耕而树艺焉则曰壤”树艺:是指栽培植物也就是说土经过人们耕作后,就变成了壤。

2、对字型的看法“土”字中的“二”象地之上,地之中,上一横代表表土,下一横代表底土,“|”是植物的地上部和地下部,另外也表示植物从土中生长出来,直立向上的形态。

“壤”是土字的右边加一个“襄”(Xiang),意思是“助”,助的意思是人工培育。

所以壤是人类劳动的产物,土变成壤由外力协助完成。

3、“土”与“壤”可相互转化土壤作为一个词是在汉代以后出现的,主要凡指各种泥土。

对“土”和“壤”并没有严格的区分。

土壤一词在古代并无科学解释。

只有到了近代,人们把土壤作为研究对象时,才赋予了科学的含义。

二、土壤的概念出发点不同,定义也不同。

岩石风化的地质学观点认为:土壤是破碎了的陈旧的岩石。

从数学的角度出发,认为:土壤=岩石+外界环境(风吹,日晒,雨打等)。

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认为土壤是陆地植物生长的自然介质。

从物质——能量的角度来认识土壤,认为土壤能生长植物,是土壤内在物质和能量通过植物转化的外在表现,凡是具有这种物质和能量生物转化形式的地表物质,就称为土壤。

在农林方面应用较多的,是从生物经济学的角度出发。

前苏联土壤学家威廉斯提出:土壤是地球陆地上能够生产植物收获物的疏松表层。

这个概念强调:土壤的基本形态是陆地表面的疏松层;以能否生产植物收获物作为土壤标志性的重要特征。

专升本土壤学绪论第一章答案

专升本土壤学绪论第一章答案

专升本土壤学绪论第一章答案土壤学绪论一、名词解释1、土壤:发育于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多孔的结构表层。

其基本特性是具有肥力。

2、土壤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质的特征,是土壤从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方面,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的能力。

土壤肥力是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综合反映。

3、土壤剖面:由成土作用形成的层次成为土层(土壤发生层),而完整的垂直土层序列称为土壤剖面。

4、土壤生产力:土壤肥力因素的各种性质和土壤的自然、人为环境条件构成了土壤生产力。

5、自然肥力:是指土壤在自然因子即五大成土因素(气候、生物、母质、地形和年龄)的综合作用下发育而来的肥力,它是自然成土过程的产物。

6、人为肥力:耕作熟化过程中发育而来的肥力,是在耕作、施肥、灌溉及其它技术措施等人为因素影响作用下所产生的结果。

7、有效肥力:在农业实践中,由于土壤性质、环境条件和技术水平的限制,只有其中一部分在当季表现出来,产生经济效益,这一部分肥力叫有效肥力。

8、潜在肥力:在农业实践中,由于土壤性质、环境条件和技术水平的限制,而没有直接反映出来的肥力叫做潜在肥力。

9、土壤圈:是地球表层系统中处于四大圈层(气、水、生物、岩石)交界面上最富有生命活力的土壤连续体或覆盖层。

10、土壤生态系统:是以土壤为研究核心的生态系统,可分为研究土壤生物的生态系统和研究土壤性状与环境关系的土壤生态系统两类。

二、填空题1、土壤肥力按形成原因可分为自然肥力和人为肥力。

2、地球表层系统中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五大要素有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和土壤圈。

3、土壤肥力因素包括水、肥、气、热四个方面,影响土壤肥力高低的决定性因素是肥力。

4、作为一个发育完全的土壤剖面,从上至下一般有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3个最基本的发生层组成。

5、土壤自然肥力是指土壤在5大成土因素气候、生物、母质、地形和年龄的综合作用下发育而来的肥力。

6、土壤肥力根据其利用情况分为有效肥力和潜在肥力两种类型。

土壤学复习 绪论

土壤学复习 绪论

绪论1.土壤的概念与土壤特征2.土壤肥力和土壤肥力的生态相对性1.土壤的概念与土壤特征土壤的概念数学角度:土壤=岩石+外界环境(风吹、日晒)地质学角度:土壤是破碎了的陈旧岩石发生学角度:母岩、气候、地形、植物、动物和陆地年龄的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结果生态学角度:土壤是陆地植物生长的自然介质物质能量角度:土壤能生长植物,是土壤内在物质和能量通过植物转化的外在表现,凡是具有这种物质和能量生物转化形式的地表物质,就称为土壤。

生物经济学角度:土壤是地球陆地上能够生产植物收获物的疏松表层。

强调:土壤的基本形态是陆地表面的疏松层;以能否生产植物收获物作为土壤标志性的重要特征。

土壤的特征:1.土壤形成的自然因素五种:母质、气候、地形、生物和时间2.土壤是一个三相系统:固相液相气相3.土壤是一个多分散系统土壤由固体土粒、土壤溶液和土壤空气组成一个多元分散体系。

4.土壤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比表面积是与气体或液体相接触的面积。

相同体积内,颗粒越小,比表面积越大。

5.土壤是一个生态系统土壤中生物(林木的根系、动物、微生物)与生态环境因子(光、温度、水分、养分)相互作用,构成了土壤生态系统。

土壤与土壤母质的区别为土壤中有生物存在和活动。

6.土壤的空间位置土壤在地壳上位于岩石圈的最表层,但并不属于岩石圈,是独立的自然体,自成一圈即土壤圈。

7.土壤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转移和转化过程土壤内部及土壤与外界环境因素之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转移和转化过程8.土壤具有一定的层次构造在森林土壤中,表层有腐殖质聚积,用A表示。

A层中的物质随渗透水下移,在土层中部沉淀聚积,形成淀积层,用B表示。

B层下部为风化的母质层或岩石风化层,用C表示。

2.土壤肥力和土壤肥力的生态相对性土壤肥力土壤从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方面,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的能力. 土壤内在的、可被植物利用和转化的物质和能量。

其高低取决于土壤内在物质和能量的存在状况以及可被植物利用和转化的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土壤是地球表层系统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soil is important component part of natural environment (三)土壤圈与其它圈层的关系 relation of pedosphere and others 1.与大气圈的关系:水、气、热的频繁交换是土壤管理 内容之一。 土壤释放气体成为大气中一些痕量气体和 温室气体的重要来源。如CH4,CO2,N2O,H2S等。 举例:目前土壤N循环研究中不提倡稻田秸秆还田技术 C循环问题中防止稻田与湿地CH4的产生以及土壤反硝 化作用产生的NxO等都是土壤圈与大气圈关系所研究的 内容。(东京协议)——"土壤管理与气候变迁研究” 注意:土壤与全球环境变化关系:温室效应、臭氧层破 坏(皮肤癌)、厄尔尼诺现象(海平面升迁),酸雨对 土壤质量的影响。
土壤管理有许多改良和保护措施,如防止沙化、 盐碱化、酸化、污染等,也有许多产品,土壤 调理剂、结构改良剂、保墒剂、消毒剂、增温 剂、氮肥增效剂、反硝化抑制剂、松土剂等, 除此之外,还有覆盖膜、纸等,这些形成了土壤 管理的产业化内容。
(二)植物生产、动物生产与土壤管理间的关系
relationship of plant produce and animal produce and soil management
土壤因子 soil factors 4.水分(water)
土壤与其他基质相比,you think?
第一节 土壤在农业、自然环境和 社会其他各领域内作用与地位
土壤对植物生长方面的作用与功能归纳起来有以下方面:
1.营养库的作用(resource of nutrients) 2.养分转化与协调作用(cycles and balance of nutrients) 3.雨水涵养作用(conserve water or water retention)
二.土壤是地球表层系统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soil is important component part of natural environment 2.与生物圈的关系:土壤是陆生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生 存的环境和条件。生物圈范围内的土壤-生物系统中进 行着全球性的能量和物质的循环转化,同化—矿化---腐 殖化不断进行着。土壤类型多样性,决定了生物资源多 样性,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生活。 土壤是生命物质、如根系和陆生无脊椎动物的主要贮藏 室;是代谢产物和生物残体的容器;是植物和其他许多 有机体的水分、营养物质的源泉。支持和调节生物过程 决定自然植被的分布与演替。 研究热点问题:生物资源多样性、生态环境建设理论基 础研究、土壤条件与农产品品质研究、土壤生物资源开 发研究(微生物资源)、生物种群的保护是碳循环、氮 循环。(生物小循环)
要大量地阅读专业文献,充实自己知识!
第一章 绪论
一个国家的财富在于她的土壤 及其智力的发展
———Richards Gordon Moor源之一。
Soil
is not only our most important resource, but also the most maligned and misunderstood. The world population will double in a mere forty years, but agricultural output is not keeping up with demand. In the process, precious soil is lost, waterways and coastal seas polluted. Humans obviously need to be much more knowledgeable about this problem. What is soil? Where does it come from? What kinds of soil exist? Are all soils fertile? How does soil work? Can all places on the planet be farmed? How much food can the planet make? How do we lose soil? How can we prevent erosion? What damage is caused by erosion? What is sustainability? Can soil be farmed sustainably? What can we do?
第一节 土壤在农业、自然环境和社会其他各领域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地: “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
(一)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的基地(Soil-plant relationship) 植物生长的基本要素和条件(plant growth requirements)
1.日光(light)
2.热量(heat) 3.空气(air;O2 and CO2) 5.养分(nutrients)(16种) 6.机械支撑(mechanical support) 植物要良好地生长要求“吃得饱、喝得足、站得稳、住得舒服”
二.土壤是地球表层系统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soil is important component part of natural environment
在地球表面人类或生物生存的环境为自然环境 (natural environment) 自然环境有5大要素,分别称为不同圈层 大气圈(atmosphere) 生物圈(Biosphere) 自然环境有5大要素 岩石圈(Lithosphere) 水 圈 (hydrosphere) 土壤圈(pedosphere)
relationship of plant produce and animal produce and soil management
a) 土壤首先是生产生物物质的基地--人类食 品(植物、动物、微生物)供应的源泉。 她为人类提供了无穷的食物、纤维、木材、 矿物等生活必需品。 b) 人们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土壤的质量以及靠 土壤生存的动植物的种类、数量和品质。
当前土壤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土壤退化 (soil degradation) 1.土壤侵蚀 soil erosion 2.土壤沙化 soil desertification 质量退化 3.土壤盐渍化 soil salinization 4.土壤肥力退化 soil fertility diminution 5.土壤污染 soil pollution 数量退化 全国已有20多万失地农民。 改良低产田是土壤管理的重要内容和任务
二.土壤是地球表层系统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soil is important component part of natural environment
3.与水圈的关系 土壤水循环是全球水循环中重要的环节。使降水在陆地 上重新分配,影响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水分平衡, 分异,转化及水圈的化学组成。 例1:土壤水分管理与江河湖泊的富营养化有很大关系 我国黄河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危害流域环境,治理核心 在于土壤水分管理。 例2:农业是用水大户,但利用效率低仍是亟待解决的 问题,因此,土壤的水循环与自然水资源关系研究(黄 河水断流问题)、提高土壤水分高效利用的理论与技术 体系研究、土壤水径流产生的面源和点源污染问题、土 壤水对地下水的污染(硝态氮淋溶)是当今研究的重点
4.生物支撑作用(mechanical support)
5.稳定与缓冲环境的变化(soil buffering)
(二)植物生产、动物生产与土壤管理间的关系
relationship of plant produce and animal produce and soil management
土壤管理 soil management 植物生产种植业 plant production
土壤学 (Soil Science) Pedology+Edaphology
课堂教学 32学时
室内实验 36学时
土壤学教学活动
野外实习 (小学期)
课程论文 (业余时间完成)
野外实习(土壤剖面观测)
土壤学专业刊物
1. 土壤学报
2. 土壤 3. 土壤通报 4. Pedosphere (SCI) 5. 国外农学-土壤 肥料 6. 土壤肥料 7. 水土保持学报 8. 水土保持通报 9. 生态环境
土壤管理与植物生产、动物生产之间的关系
(二)植物生产、动物生产与土壤管理间的关系
relationship of plant produce and animal produce and soil management
土壤管理(soil management):通过耕作、栽 培、施肥、灌溉、生物修复等保持和提高土壤 生产力的技术。
(一)土壤圈[Pedosphere]
• 土壤圈是地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位 置处于地球系统,即气圈、水圈、生物圈 与岩石圈的交接界面,它既是这些圈层的 支撑者,又是它们长期共同作用的产物.
• [1938年,瑞典学者马特松S.Matson曾提 出圈层观点]土壤圈是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 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 或覆盖层,犹如地球的地模,通过它与其 他圈层之间进行物质能量交换。
1.Soil science 土壤科学(美) 2. Journal of 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美国土壤 学会杂志 3.Journal of Soil Science (英国) 4.European Journal of soil Science 欧洲土壤科学杂志 5.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水土保持杂 志 6.Soil science and Plant Nutrition 土壤科学与植物营养(日) 7.Plant and soil 植物与土壤(荷兰) 8.Soils and Fertilizers Abstracts munication in soil science and plant analysis 土壤 科学与植物分析简报 10.Почвоведение(俄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